TW202021418A -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1418A
TW202021418A TW107141156A TW107141156A TW202021418A TW 202021418 A TW202021418 A TW 202021418A TW 107141156 A TW107141156 A TW 107141156A TW 107141156 A TW107141156 A TW 107141156A TW 202021418 A TW202021418 A TW 2020214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s
gain
signals
sub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1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8520B (zh
Inventor
張獻文
方士豪
許仁源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7141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8520B/zh
Priority to CN201811517667.3A priority patent/CN111200451B/zh
Priority to US16/232,632 priority patent/US1098651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21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52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3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e.g. gain or non-linearit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36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 H03G3/304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in modulators, frequency-changers, transmitters or powe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5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test signa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9Self-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16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having gain 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基地台,包括處理單元、多個射頻單元、多個天線單元、控制單元與調整單元。處理單元產生基頻信號,並提供控制策略。射頻單元耦接處理單元,接收基頻信號,以產生多個射頻信號。多個天線單元傳輸多個輸出信號。控制單元耦接處理單元,接收控制策略,並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調整單元耦接控制單元、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接收射頻信號與控制信號,並依據控制信號,切換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之間的連接,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輸出信號。

Description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本發明關於一種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常利用陣列天線形成波束,用以達到提高訊號品質、降低干擾、增加系統容量等目的。隨著技術的演進,3GPP國際電信組織已陸續完成下一代通訊系統之制定,其中波束成型與相關訊號處理的關鍵技術,是與前一代系統不同處之一。
一般陣列天線訊號處理由全數位架構實現時,雖然可達到最佳理論值,但由於要實現每一個天線至基頻端的高端類比電路(又稱射頻鍊(RF Chain)),須包含數位類比轉換器、濾波器、升頻器、功率放大器等,且因陣列天線的天線數目多(一般大於16),可能對於一般商用傳送機而言有成本昂貴與功率消耗大等議題。因此混合式架構被提出用以改善此議題,將波束成型的訊號處理分為數位端及類比端,可大幅降低所需的類比元件數目,並且達到相似的系統效能。
類比波束成型可使用相移器網路(Phase Shifter Network, PSN)實現,常見的架構有兩種,分別為全連接(Fully-Connected)與子連接(Sub-Connected)架構。全連接架構可形成較細緻的波束,但需要的元件數量較多,因此成本與功耗較高。子連接架構在成本與能源效益上具有優勢,但其能形成的波束方向與其波束增益因元件數量較少而受限。因此,如何達到降低電路設計的複雜度,減少電路元件的使用數量及保有信號傳輸的效能成為一重要議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藉以降低電路設計的複雜度,減少電路元件的使用數量及保有信號傳輸的效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地台,包括處理單元、多個射頻單元、多個天線單元、控制單元與調整單元。處理單元產生基頻信號,並提供控制策略。射頻單元耦接處理單元,接收基頻信號,以產生多個射頻信號。多個天線單元傳輸多個輸出信號。控制單元耦接處理單元,接收控制策略,並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調整單元耦接控制單元、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接收射頻信號與控制信號,並依據控制信號,切換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之間的連接,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輸出信號。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地台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產生基頻信號,並提供控制策略。依據基頻信號,產生多個射頻信號。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依據控制信號,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多個輸出信號。傳輸輸出信號。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訊系統,包括至少一使用者裝置與基地台。基地台包括處理單元、多個射頻單元、多個天線單元、控制單元與調整單元。處理單元產生基頻信號,並提供控制策略。射頻單元,耦接處理單元,接收基頻信號,以產生多個射頻信號。天線單元傳輸多個輸出信號至至少一使用者裝置。控制單元耦接處理單元,接收控制策略,並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調整單元耦接控制單元、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接收射頻信號與控制信號,並依據控制信號,切換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之間的連接,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輸出信號。
本發明所揭露之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透過處理單元提供控制策略,射頻單元將基頻信號轉換成多個射頻信號,控制單元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使得調整單元可以依據控制信號,切換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之間的連接,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輸出信號,且輸出信號透過天線單元傳輸。如此一來,可以降低電路設計的複雜度,減少電路元件的使用數量及保有信號傳輸的效能。
本說明書的技術用語係參照本技術領域之習慣用語,如本說明書對部分用語有加以說明或定義,該部分用語之解釋係以本說明書之說明或定義為準。本揭露之各個實施例分別具有一或多個技術特徵。在可能實施的前提下,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選擇性地實施任一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或者選擇性地將這些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加以組合。
第1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示意圖。請參考第1圖,基地台100包括處理單元110、多個射頻單元120_1~120_L、多個天線單元130_1~130_N、控制單元140與調整單元150,其中L、N分別為大於1的正整數,且L與N不同。
處理單元110產生基頻信號,並提供控制策略。在本實施例中,控制策略例如包括信號發射排程、信號傳輸距離、使用者裝置狀態、優先性、頻寬效率、能量效率至少其一或其組合。其中,信號發射排程表示基地台100欲提供服務給使用者裝置的排程。舉例來說,基地台100欲提供服務給使用者裝置的數量為5個,則信號發射排程可以根據5個使用者裝置進行排序,以便基地台100可在對應的時間點提供服務給對應的使用者裝置。
信號傳輸距離表示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裝置之間的距離。舉例來說,當信號傳輸距離較遠時,表示使用者裝置與基地台100之間的距離較遠,則基地台100需要分配較多天線單元進行信號傳輸或是提供較高增益的輸出信號。當信號傳輸距離較近時,表示使用者裝置與基地台100之間的距離較近,則基地台100可以分配較少天線單元進行信號傳輸或是提供較低增益的輸出信號。
使用者裝置狀態包含使用者裝置的移動性。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裝置的移動性較高時,則基地台100可以分配較多天線單元進行信號傳輸或是提供較高增益的輸出信號,使得移動性較高的使用者裝置能夠獲得較好的信號接收強度。另外,當使用者裝置的移動性較低時,基地台100可以分配較多天線單元進行信號傳輸或是提供較高增益的輸出信號,使得移動性較低或靜態的使用者裝置能夠獲得較好的信號接收強度。
優先性表示基地台100欲提供服務給使用者裝置的優先權。假設使用者裝置的數量5個,其中優先權順序依序為第3個使用者裝置、第2個使用者裝置、第5個使用者裝置、第1個使用者裝置及第4個使用者裝置。並且,對於第3個使用者裝置來說,基地台100可以分配較多天線單元進行信號傳輸或是提供較高增益的輸出信號,使得第3個使用者裝置能夠獲得較好的信號接收強度。而其餘的使用者裝置則依序減少多天線單元的數量或是減少輸出信號的增益。
頻寬效率表示使用者裝置可以收到之最大信號強度。當基地台100考量到頻寬效率時,基地台100可以分配較多天線單元進行信號傳輸或是提供較高增益的輸出信號,使得使用者裝置能夠獲得較好的信號接收強度。
能量效率表示基地台100的功率消耗。當基地台100考量到能量效率時,例如需要減少基地台100的功率消耗,則基地台100可以根據能維持提供使用者裝置的正常服務,分配最少天線單元進行信號傳輸或是提供最低較高增益的輸出信號,可以達到省電的效果及降低干擾的影響。
射頻單元120_1~120_L耦接處理單元110,接收基頻信號,以產生多個射頻信號。其中,射頻單元120_1~120_L例如為射頻鍊(radio frequency chain, RF chain)。
天線單元130_1~130_N傳輸多個輸出信號。也就是說,基地台100所產生的輸出信號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傳輸至外部的使用者裝置,以供使用裝置使用並提供相應的服務。
控制單元140耦接處理單元110,接收控制策略,並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也就是說,控制單元140會根據控制策略中的訊息,而產生對應的控制信號。
調整單元150耦接控制單元140、射頻單元120_1~110_L與天線單元130_1~130_N,接收射頻信號與控制信號,並依據控制信號,切換射頻單元120_1~120_L與天線單元130_1~130_N之間的連接,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輸出信號。
調整單元150包括多個開關單元160_1~160_N、多個相移器170_1~170_N與多個增益單元180_1~180_N。
開關單元160_1~160_N具有多個第一端161、一第二端162與一控制端163。開關單元160_1~160_N的第一端161耦接射頻單元120_1_120_L。開關單元160_1~160_N的控制端163接收控制信號。其中,開關單元160_1~160_N的第一端161的數量與射頻單元120_1_120_L的數量對應,亦即開關單元160_1~160_N的第一端的數量也為L。並且,每一開關單元160_1~160_N可耦接射頻單元120_1_120_L。例如,開關單元160_1可耦接射頻單元120_1_120_L,開關單元160_2可耦接射頻單元120_1_120_L,…,開關單元160_N可耦接射頻單元120_1_120_L。
相移器170_1~170_N分別耦接至對應的開關單元160_1~160_N的第二端162。舉例來說,相移器170_1耦接至開關單元160_1的第二端162,相移器170_2耦接至開關單元160_2的第二端162,…,相移器170_N耦接至開關單元160_N的第二端162。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相移器170_1~170_N的相位可以相同或不同,使得調整單元150所產生之輸出信號的相位相同或不同,以形成相同或不同波束方向之波束。
增益單元180_1~180_N分別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1~170_N與天線單元130_1~130_N。舉例來說,增益單元180_1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1與天線單元130_1,增益單元180_2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2與天線單元130_2,…,增益單元180_N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N與天線單元130_N。
在本實施例中,增益單元180_1~180_N由多個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組成。舉例來說,第一子增益單元例如為增益單元180_i,第二子增益單元例如為增益單元180_j,其中i=1, 3, 5, …, N-1,j=2, 4, 6, …, N。本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範例,不用以限制本發明。使用者亦可視其需求,自行調整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的分配關係。
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與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分別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1~170_N與天線單元130_1~130_N。舉例來說,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1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1與天線單元130_1,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2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2與天線單元130_2,…,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N-1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N-1與天線單元130_N-1,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N耦接至對應的相移器170_N與天線單元130_N。
並且,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與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的數量總和與相移器170_1~170_N的數量對應,亦即i+j=N。另外,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的增益大於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的增益。也就是說,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例如為高增益的功率放大器,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例如為低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如此一來,本實施例之基地台100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而提供不同功率大小的輸出信號,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在整體操作上,控制單元140透過處理單元110提供的控制策略,產生對應的控制信號至開關單元160_1~160_N的控制端163。接著,開關單元160_1~160_N可以根據上述控制信號,切換射頻單元120_1~120_L與對應之相移器170_1~170_N的連接,使得射頻單元120_1~120_L所輸出之射頻信號可以透過對應之相移器170_1~170_N與增益單元180_1~180_N進行相位及增益的處理,以產生輸出信號,且輸出信號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輸出。
或是,開關單元160_1~160_N根據可以上述控制信號,斷開部分之射頻單元120_1~120_L與相移器170_1~170_N之間的連接,以降低基地台100的功率消耗,進而達到省電的效果。
另外,處理單元110更可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接收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圖未示)所產生之多個回傳信號,並依據回傳信號,建立控制策略,其中回傳信號為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回應基地台100所提供之多個測試信號而產生。也就是說,在處理單元110提供上述控制策略前,處理單元110可透過射頻單元120_1~120L、調整單元140與天線單元130_1~130_N提供測試信號給至少一使用者裝置。
在至少一使用者裝置接收到測試信號後,至少一使用者裝置會回應所接收到之測試信號而產生對應的回傳信號,使得天線單元130_1~130_N可以接收到回傳信號。並且,回傳信號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調整單元140與射頻單元120_1~120L傳送至處理單元110,處理單元110可根據回傳信號,建立並調整控制策略,使得控制單元140根據控制策略提供控制信號給調整單元150,以進行相應的操作。
第2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另一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基地台100大致上與第1圖之基地台100相同,亦即第2圖之基地台100仍包括處理單元110、射頻單元120_1~120_L、天線單元130_1~130_N、控制單元140與調整單元150,其中L、N分別為大於1的正整數,且L與N不同。並且,第2圖之處理單元110、射頻單元120_1~120_L、天線單元130_1~130_N、控制單元140與調整單元150,可參考第1圖之實施例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調整單元150包括多個開關單元160_1~160_N、多個相移器170_1~170_N與多個增益單元180_1~180_N。增益單元180_1~180_N包括多個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並且,第一子增益單元例如為增益單元180_i,第二子增益單元例如為增益單元180_j,其中i=1, 3, 5, …, N-1,j=2, 4, 6, …, N。本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範例,不用以限制本發明。使用者亦可視其需求,自行調整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的分配關係。
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與部分之開關單元160_1~160_N(即開關單元160_i)、部分之相移器170_1~170_N(即相移器170_i)、部分之天線單元130_1~130_N(即天線單元130_i)和部分之射頻單元120_1~120_L(即射頻單元120_k)組成第一群組210,其中k=1, 3, 5, …, L-1。也就是說,開關單元160_i的第一端161耦接射頻單元120_k,且開關單元160_i的第一端161與射頻單元120_k的數量對應。相移器170_i耦接開關單元160_i的第二端。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耦接相移器170_i與天線單元130_i。
另外,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與部分之開關單元160_1~160_N(即160_j)、部分之170_1~170_N(即相移器170_j)、部分之天線單元130_1~130_N(即天線單元130_j)和部分之射頻單元120_1~120_L(即射頻單元120_m)組成第二群組220,其中m=2, 4, 6, …, L。也就是說,開關單元160_j的第一端161耦接射頻單元120_m,且開關單元160_j的第一端161與射頻單元120_m的數量對應。相移器170_j耦接開關單元160_j的第二端。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耦接相移器170_j與天線單元130_j。
此外,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的增益大於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的增益。也就是說,第一子增益單元180_i例如為高增益的功率放大器,第二子增益單元180_j例如為低增益的功率放大器。
由此可知,第一群組210為可產生高增益之輸出信號的群組,第二群組220為可產生低增益之輸出信號的群組。因此,當控制策略中需要提供高增益之輸出信號時,控制單元140可以選控制第一群組210之元件的操作,使得天線單元130_i可以傳輸高增益之輸出信號。當控制策略中需要提供低增益之輸出信號時,控制單元140可以選控制第二群組210之元件的操作,使得天線單元130_j可以傳輸低增益之輸出信號。
此外,處理單元110更可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接收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圖未示)所產生之多個回傳信號,並依據回傳信號,建立控制策略,其中回傳信號為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回應基地台100所提供之多個測試信號而產生。並且,上述操作可參考第1圖之實施例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
第3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又一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基地台100大致上與第1圖之基地台100相同,亦即第2圖之基地台100仍包括處理單元110、射頻單元120_1~120_L、天線單元130_1~130_N、控制單元140與調整單元150,其中L、N分別為大於1的正整數,且L與N不同。並且,第3圖之處理單元110、射頻單元120_1~120_L、天線單元130_1~130_N、控制單元140與調整單元150,可參考第1圖之實施例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調整單元150包括多個開關單元160_1~160_L、多個相移器171、172與多個增益單元181、182。增益單元181、182包括多個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並且,第一子增益單元例如為增益單元181,第二子增益單元例如為增益單元182。本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範例,不用以限制本發明。使用者亦可視其需求,自行調整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的分配關係。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子增益單元181與部分之相移器171和部分之天線單元130_1~130_N組成多個第一群組310_1~310_o,且第一群組310_1~310_o之相移器171與對應之開關單元耦接,其中o為大於1的正整數。也就是說,第一群組310_1之多個相移器171與開關單元160_1耦接,第一群組310_2之多個相移器171與開關單元160_2耦接,…,第一群組310_o之多個相移器171與開關單元160_o耦接。其中,第一群組310_1~310_o中之相移器171與第一子增益單元181的數量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使用者可視其需求,自行調整第一群組310_1~310_o中之相移器171與第一子增益單元181之數量的分配關係。
另外,第二子增益單元182與部分之相移器172和部分之天線單元130_1~130_N組成多個第二群組310_o+1~310_L,且第二群組310_o+1~310_L之相移器172與對應之開關單元耦接,其中o<L。也就是說,第二群組310_o+1之相移器172與開關單元160_o+1耦接,第二群組310_o+2之相移器172與開關單元160_o+2耦接,…,第二群組310_L之相移器172與開關單元160_L耦接。其中,第二群組310_o+1~310_L中之相移器172與第二子增益單元182的數量可以相同或不同,且使用者可視其需求,自行調整第二群組310_o+1~310_L中之相移器172與第二子增益單元182之數量的分配關係。
並且,開關單元160_1~160_L的數量為第一群組310_1~310_o與第二群組310_o+1~310_L之數量的總和。另外,相移器171和172之數量的總和及第一子增益單元181和第二子增益單元182之數量的總和與天線單元130_1~130_N之數量相同,亦即N。此外,第一子增益單元181的增益大於第二子增益單元182的增益。也就是說,第一子增益單元181例如為高增益的功率放大器,第二子增益單元182例如為低增益的功率放大器。
由此可知,第一群組310_1~310_o為可產生高增益之輸出信號的群組,第二群組310_o+1~310_L為可產生低增益之輸出信號的群組。並且,每一射頻單元120_1~120_L可以與第一群組310_1~310_o或第二群組310_o+1~310_L相關聯。因此,當控制策略中需要提供高增益之輸出信號時,控制單元140可以選控制第一群組310_1~310_o之元件的操作,使得第一群組310_1~310_o之天線單元可以傳輸高增益之輸出信號。當控制策略中需要提供低增益之輸出信號時,控制單元140可以選控制第二群組310_o+1~310_L之元件的操作,使得第二群組310_o+1~310_L之天線單元可以傳輸低增益之輸出信號。
此外,處理單元110更可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接收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圖未示)所產生之多個回傳信號,並依據回傳信號,建立控制策略,其中回傳信號為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回應基地台100所提供之多個測試信號而產生。並且,上述操作可參考第1圖之實施例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
第4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的示意圖。通訊系統400包括使用者裝置410_1~410_M與基地台100,其中M為大於0的正整數。其中,本實施例之基地台100與第1圖、第2圖和第3圖之基地台100相同,且本實施例之基地台100之內部元件及其耦接關係與對應操作也與第1圖、第2圖和第3圖之基地台之內部元件及其耦接關係與對應操作相同,故可分別參考第1圖、第2圖和第3圖之實施例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
另外,處理單元110更可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提供多個測試信號至使用者裝置410_1~410_M,使使用者裝置410_1~410_M回應於上述測試信號而產生多個回傳信號,且處理單元110透過天線單元130_1~130_N接收上述回傳信號,並依據上述回傳信號建立控制策略。並且,上述操作可參考第1圖~第3圖之實施例的說明,故在此不再贅述。
藉由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可以歸納出一種基地台的操作方法。第5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在步驟S502中,產生基頻信號,並提供控制策略。在步驟S504中,依據基頻信號,產生多個射頻信號。在步驟S506中,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在步驟S508中,依據控制信號,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多個輸出信號。在步驟S510中,傳輸輸出信號。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輸出信號包括多個第一子輸出信號及/或多個第二子輸出信號,其中第一子輸出信號的增益大於第二子輸出信號的增益。並且,上述控制策略包括信號發射排程、信號傳輸距離、使用者裝置狀態、優先性、頻寬效率、能量效率至少其一。
第6圖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602中,提供多個測試信號至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在步驟S604中,接收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回應於測試信號而產生的多個回傳信號。在步驟S606中,依據回傳信號,建立控制策略。
在步驟S608中,產生基頻信號,並提供控制策略。在步驟S610中,依據基頻信號,產生多個射頻信號。
在步驟S612中,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在步驟S614中,依據控制信號,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多個輸出信號。在步驟S616中,傳輸輸出信號。在本實施例中,上述輸出信號包括多個第一子輸出信號及/或多個第二子輸出信號,其中第一子輸出信號的增益大於第二子輸出信號的增益。並且,上述控制策略包括信號發射排程、信號傳輸距離、使用者裝置狀態、優先性、頻寬效率、能量效率至少其一。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之基地台與其操作方法及通訊系統,透過處理單元提供控制策略,射頻單元將基頻信號轉換成多個射頻信號,控制單元依據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使得調整單元可以依據控制信號,切換射頻單元與天線單元之間的連接,調整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輸出信號,且輸出信號透過天線單元傳輸。如此一來,可以降低電路設計的複雜度,減少電路元件的使用數量及保有較能的信號傳輸效果。
本發明雖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基地台110:處理單元120_1~120_L:射頻單元130_1~130_N:天線單元140:控制單元150:調整單元160_1~160_N:開關單元161:第一端162:第二端163:控制端170_1~170_N:相移器180_1~180_N:增益單元210、310_1~310_o:第一群組220、310_o+1~310_L:第二群組400:信號產生單元410_1~410_M:使用者裝置S502、S504、S506、S508、S510、S602、S604、S606、S608、S610、S612、S614、S616:步驟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示意圖。 第2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另一示意圖。 第3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又一示意圖。 第4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5圖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第6圖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100:基地台
110:處理單元
120_1~120_L:射頻單元
130_1~130_N:天線單元
140:控制單元
150:調整單元
160_1~160_N:開關單元
161:第一端
162:第二端
163:控制端
170_1~170_N:相移器
180_1~180_N:增益單元

Claims (18)

  1. 一種基地台,包括: 一處理單元,產生一基頻信號,並提供一控制策略; 多個射頻單元,耦接該處理單元,接收該基頻信號,以產生多個射頻信號; 多個天線單元,傳輸多個輸出信號; 一控制單元,耦接該處理單元,接收該控制策略,並依據該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以及 一調整單元,耦接該控制單元、該些射頻單元與該些天線單元,接收該些射頻信號與該些控制信號,並依據該些控制信號,切換該些射頻單元與該些天線單元之間的連接,調整該些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該些輸出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調整單元包括: 多個開關單元,具有多個第一端、一第二端與一控制端,該些開關單元的該些第一端耦接該些射頻單元,該些開關單元的該控制端接收該些控制信號; 多個相移器,分別耦接至對應的該些開關單元的該第二端;以及 多個增益單元,分別耦接至對應的該相移器與該天線單元; 其中,該些開關單元的該些第一端的數量與該些射頻單元的數量對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些增益單元包括多個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分別耦接至對應的該相移器與該天線單元,其中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的數量總和與該些相移器的數量對應,且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的增益大於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的增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開關單元、部分之該些相移器、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和部分之該些射頻單元組成一第一群組,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開關單元、部分之該些相移器、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和部分之該些射頻單元組成一第二群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相移器和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組成多個第一群組,且該些第一群組之該些相移器與對應之該開關單元耦接,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相移器和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組成多個第二群組,且該些第二群組之該些相移器與對應之該開關單元耦接,其中該些開關單元的數量為該些第一群組與該些第二群組的總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控制策略包括信號發射排程、信號傳輸距離、使用者裝置狀態、優先性、頻寬效率、能量效率至少其一或其組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單元更透過該些天線單元接收至少一使用者裝置所產生之多個回傳信號,並依據該些回傳信號,建立該控制策略,其中該些回傳信號為該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回應該基地台所提供之多個測試信號而產生。
  8. 一種基地台的操作方法,包括: 產生一基頻信號,並提供一控制策略; 依據該基頻信號,產生多個射頻信號; 依據該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 依據該些控制信號,調整該些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多個輸出信號;以及 傳輸該些輸出信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基地台的操作方法,其中該些輸出信號包括多個第一子輸出信號及/或多個第二子輸出信號,其中該些第一子輸出信號的增益大於該些第二子輸出信號的增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基地台的操作方法,其中該控制策略包括信號發射排程、信號傳輸距離、使用者裝置狀態、優先性、頻寬效率、能量效率至少其一或其組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基地台的操作方法,更包括: 提供多個測試信號至至少一使用者裝置; 接收該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回應於該些測試信號而產生的多個回傳信號;以及 依據該些回傳信號,建立該控制策略。
  12. 一種通訊系統,包括: 至少一使用者裝置;以及 一基地台,該基地台包括:   一處理單元,產生一基頻信號,並提供一控制策略;   多個射頻單元,耦接該處理單元,接收該基頻信號,以產生多個射頻信號;   多個天線單元,傳輸多個輸出信號至該至少一使用者裝置;   一控制單元,耦接該處理單元,接收該控制策略,並依據該控制策略,產生多個控制信號;以及   一調整單元,耦接該控制單元、該些射頻單元與該些天線單元,接收該些射頻信號與該些控制信號,並依據該些控制信號,切換該些射頻單元與該些天線單元之間的連接,調整該些射頻信號的增益,以產生該些輸出信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調整單元包括: 多個開關單元,具有多個第一端、一第二端與一控制端,該些開關單元的該些第一端耦接該些射頻單元,該些多個開關單元的該控制端接收該些控制信號; 多個相移器,分別耦接至對應的該些開關單元的該第二端;以及 多個增益單元,分別耦接至對應的該相移器與該天線單元; 其中,該些該關單元的該些第一端的數量與該些射頻單元的數量對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些增益單元包括多個第一子增益單元與多個第二子增益單元,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分別耦接至對應的該相移器與該天線單元,其中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的數量總和與該些相移器的數量對應,且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的增益大於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的增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開關單元、部分之該些相移器、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和部分之該些射頻單元組成一第一群組,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開關單元、部分之該些相移器、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和部分之該些射頻單元組成一第二群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些第一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相移器和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組成多個第一群組,且該些第一群組之該些相移器與對應之該開關單元耦接,該些第二子增益單元與部分之該些相移器和部分之該些天線單元組成多個第二群組,且該些第二群組之該些相移器與對應之該開關單元耦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控制策略包括信號發射排程、信號傳輸距離、使用者裝置狀態、優先性、頻寬效率、能量效率至少其一或其組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處理單元更透過該些天線單元提供多個測試信號至該至少一使用者裝置,使該至少一使用者裝置回應於該些測試信號而產生多個回傳信號,且該處理單元透過該些天線單元接收該些回傳信號,並依據該些回傳信號建立該控制策略。
TW107141156A 2018-11-20 2018-11-20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TWI708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156A TWI708520B (zh) 2018-11-20 2018-11-20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CN201811517667.3A CN111200451B (zh) 2018-11-20 2018-12-12 基站及其操作方法与通信系统
US16/232,632 US10986511B2 (en) 2018-11-20 2018-12-26 Base st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156A TWI708520B (zh) 2018-11-20 2018-11-20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418A true TW202021418A (zh) 2020-06-01
TWI708520B TWI708520B (zh) 2020-10-21

Family

ID=7072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156A TWI708520B (zh) 2018-11-20 2018-11-20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6511B2 (zh)
CN (1) CN111200451B (zh)
TW (1) TWI708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2178B (zh) 2019-09-06 2021-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射频结构、射频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8171C (fi) * 1995-05-24 1997-04-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pilottikanavien lähettämiseksi ja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
DE19916855A1 (de) * 1999-04-14 2000-10-26 Heinz Lindenmeier Funktelefonanlage mit Gruppenantenne für Fahrzeuge
US6642908B2 (en) 2000-08-16 2003-11-04 Raytheon Company Switched beam antenna architecture
US7539458B2 (en) * 2005-10-24 2009-05-2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round robin channel estimation and transmit beam forming algorithms
KR101490795B1 (ko) 2008-04-25 2015-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형성기 및 빔 형성 방법
KR101517170B1 (ko) * 2009-09-29 2015-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BR112012029071B1 (pt) 2010-06-11 2021-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ó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com funções de antena comutáveis e método em um nó para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KR101839812B1 (ko) 2011-08-11 2018-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혼합 아날로그/디지털 빔포밍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TWI518993B (zh) 2012-11-20 2016-01-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可調式相移陣列的多路徑切換系統
US9705579B2 (en) * 2014-06-06 2017-07-11 Ntt Docomo, Inc. Transceiver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a massive MIMO system
US9843465B2 (en) * 2014-11-26 2017-12-12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Distribut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a scalable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48332B2 (en) * 2015-05-28 2018-12-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beamforme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US10084516B2 (en) * 2016-05-11 2018-09-25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Antenna sub-array beam modulation
CN106533526B (zh) * 2016-12-06 2019-11-12 深圳大学 一种受独立功率约束的开关模拟波束成形系统
US9966670B1 (en) 2016-12-27 2018-05-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CN108768434B (zh) * 2018-06-06 2021-0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电路、终端及信号发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0451B (zh) 2022-02-22
CN111200451A (zh) 2020-05-26
US20200162937A1 (en) 2020-05-21
TWI708520B (zh) 2020-10-21
US10986511B2 (en)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4066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750707B2 (en) Multi-carrier RF amplifiers
EP1033819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150195015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multiple bea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67976B (zh) 通信系统和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1189911B2 (en) Compact combiner for phased-array antenna beamformer
KR101686697B1 (ko) 스위칭 가능한 안테나 기능들을 가지는 통신시스템의 노드
WO2022135233A1 (zh) 天线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670545B (zh) 通信装置和基站
CN114513237B (zh) 一种面向大规模阵列通信的子阵结构设计方法
CN114430119A (zh)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及通信设备
Halbauer et al. Energy efficient massive MIMO array configurations
TWI708520B (zh) 基地台及其操作方法與通訊系統
WO2021170057A1 (zh) 天线系统和接入网设备
US20220190888A1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10661074B (zh) 4t4r对称天线系统及多输入多输出功率均衡方法
CN107408969B (zh)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415407B (zh) Beamforming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631265B (zh) 一种天线收发模块、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收发系统和基站
EP3602778B1 (en) Multi-channel doherty amplifier,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turning on the multi-channel doherty amplifier
CN110730012A (zh) 一种自组网内同步波束选择装置
Jiahui et al. mmWave mobile communication under hypercellular architecture
US20240039155A1 (en) Partially-connected phase progression matrixes
WO2024001903A9 (zh) 一种天线装置和通信设备
US20240106520A1 (en) Passive mimo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