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9171A - 配對與眼睛極性判定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配對與眼睛極性判定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9171A
TW202019171A TW108129973A TW108129973A TW202019171A TW 202019171 A TW202019171 A TW 202019171A TW 108129973 A TW108129973 A TW 108129973A TW 108129973 A TW108129973 A TW 108129973A TW 202019171 A TW202019171 A TW 2020191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ye
user
ophthalmic device
sensor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亞當 東尼爾
史考特 漢弗萊斯
唐納德 惠特妮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17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8Arrangement of plural eye-testing or -examin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91Fixation targets for viewing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binocular or stereoscopic vision, e.g. strabism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or recording eye mov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方法,其包括在一校準序列期間接收用於一第一眼用裝置或一第二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的感測器資料;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該變化係關於在該校準序列期間提供給該使用者的一校準指令;基於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判定一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指示該第一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一右眼或一左眼中之一者;判定一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指示該第二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該右眼或左眼中之另一者;及使一第一識別符與該第一眼用裝置相關聯,且使一第二識別符與該第二眼用裝置相關聯。

Description

配對與眼睛極性判定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嵌入式控制元件的眼用裝置,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使用嵌入式控制元件以基於使用者動作進行配對、校準、及客製化序列。
所有人均有近距與遠距視力的需求。在年輕的非老花眼患者中,正常的人類水晶體具有調節近距與遠距視力需求二者的能力,且彼等觀看物品係清晰的。隨著人們老化,視力會由於調節能力下降而減損。此稱為老花眼。
適應性光學/供電式鏡片產品的用途定位在解決此及恢復清晰地看見物品的能力。但需要知道的係何時啟動(或致動)光學焦度變化。雖然手動指示或使用智慧鑰匙(key fob)以發訊何時需要焦度變化係實現此變化的一種方式。然而,利用解剖/生物上的狀況/信號可更具反應性,更對使用者友善,可能更「自然」,且因此使配戴者更為舒適。
當我們將我們的目光從遠處改變至近處時,會發生許多事情。我們的瞳孔大小改變且我們來自各眼睛的視線在鼻子方向上會聚,也伴隨著些某種向下分量。然而,感測/測量此等項目係困難的;人們也需要濾除某些其他狀況或雜訊(例如眨眼、躺下時要做什麼、或頭部動作)。
參考圖4,當觀察物體時,各眼睛中的視軸指向該物體或目標。由於雙眼係間隔開的(距離b),且焦點位在前方,因此形成一個三角形。形成 三角形允許判定各視軸的左右眼旋轉角度(分別係θL及θR)與從眼睛至該物體之距離(Y)的關係。由於距離(Y)係判定是否需要改變光學焦度者,因此眼睛之間的角度與距離之間的關係允許系統作出關於何時改變光學焦度的決定。注意,角度的正負號可使得逆時針旋轉由正角值表示,且順時針旋轉由負角值表示。因此,在正常條件下,左角度係介於零與負值之間,且右角度介於零與正值之間。右角度與左角度之間的差異可稱為聚散角度(vergence angle)。
最低限度,多個物品的感測可能需要移除/減輕任何偽陽性狀況,該等偽陽性狀況會在情況並非如此時指示需要焦度變化。使用演算法可有所幫助。額外地,臨限(threshold)位準可隨患者而異,因此一些形式的校準也可能係有利的。
使用者可使用多個眼用裝置,諸如各眼使用一個眼用裝置。然而,眼用裝置可能無法判定眼用裝置是否位於使用者的右眼或左眼。此外,兩個眼用裝置可能彼此不同步。因此,需要更精密的眼用裝置,其配對多個眼用裝置並判定各眼用裝置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一種方法包括:在一第一眼用裝置或一第二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之一校準序列期間,藉由一第一感測器系統及一第二感測器系統之一或多者接收一感測器資料,其中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設置在該第一眼用裝置上或中,且該第二感測器系統設置在該第二眼用裝置中或上;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一第一眼睛或一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其中該變化係關於在該校準序列期間提供給一使用者的一校準指令;基於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判定一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指示該第一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一右眼或一左眼中之一者;判定一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指示該第二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該右眼或左眼中之另一 者;及使一第一識別符與該第一眼用裝置相關聯,且使一第二識別符與該第二眼用裝置相關聯,其中該第一識別符指示該第一極性且該第二識別符指示該第二極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一種系統包括:一第一眼用裝置,該第一眼用裝置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使用者之一第一眼睛,該第一眼用裝置包含一第一感測器系統,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包含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感測器;一第二眼用裝置,其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一第二眼睛,該第二眼用裝置包含一第二感測器系統,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包含一第二感測器及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感測器;其中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經組態以在一校準序列期間接收來自該第一感測器或該第二感測器之一或多者的感測器資料;該第一處理器及/或第二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其中該變化係關於在該校準序列期間提供給該使用者的一校準指令;該第一處理器及/或第二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判定一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指示該第一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一右眼或一左眼中之一者;該第一處理器及/或第二處理器經組態以判定一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指示該第二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該右眼或左眼中之另一者,及使一第一識別符與該第一眼用裝置相關聯,且使一第二識別符與該第二眼用裝置相關聯,該第一識別符指示該第一極性且該第二識別符指示該第二極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一種系統包括:一第一眼用裝置,該第一眼用裝置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使用者之一右眼或該使用者之一左眼中之至少一者;及一第一感測器系統,其設置在該第一眼用裝置中或上,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包含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感測器且經組態以引起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與設置在一第二眼用裝置中或上的一第二感測器系統的配對,該第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提供給該使用者的一 校準序列來判定該第一眼用裝置是否經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該左眼或該使用者之該右眼。
101‧‧‧系統控制器
102‧‧‧信號/校準控制信號
103‧‧‧感測器/第一感測器
104‧‧‧校準信號
105‧‧‧感測器/第二感測器
107‧‧‧感測器/第三感測器
109‧‧‧感測器元件
110‧‧‧校準控制器
112‧‧‧啟動器
113‧‧‧電源
118‧‧‧通訊元件
203,205,207,209,211,213,221,223,231,233,235,237‧‧‧步驟
305‧‧‧眼用裝置
306‧‧‧瞳孔
307‧‧‧眼用裝置
308‧‧‧瞳孔
309‧‧‧嵌入式元件
311‧‧‧嵌入式元件
313‧‧‧通訊頻道
316‧‧‧智慧型手機
318‧‧‧應用程式
320‧‧‧通訊頻道
503,505,507,509,511,513,521,523,531,533,535,537,603,605,607,609,611,613,621,623,631,633,635,637‧‧‧步驟
θL‧‧‧角度
θR‧‧‧角度
Y‧‧‧距離
b‧‧‧距離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例示性實施方案。
〔圖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3〕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另一例示性實施方案。
〔圖4〕展示焦點判定之一實例。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另一流程圖。
〔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另一流程圖。
在詳細解釋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之前,應瞭解本發明並不將其應用限於在下列敘述中闡述或於圖式中繪示之構造細節及組件配置。本發明可應用至其他實施例,或應用至各種方式來實踐或實施。此外,亦應瞭解在本文中運用的措辭及用語係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不應視為具限制性。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將理解的,本發明的態樣可體現成一系統、方法、或電腦程式產品。
本揭露之方法及系統係關於一種包含一或多個眼用裝置之眼用系統,諸如一種包含用於一使用者之各眼的至少一眼用裝置之系統。在此一系統中,多個眼用裝置的配對及校準可係重要的。
配對與校準可包含至少三個領域:1)尋找或探索其他眼用裝置以及其他裝置(例如,電話、平板電腦);2)使用一安全性協定來減少資訊或控制之非所要分享之機會;及3)校準活動(諸如時脈同步、眼睛判定、主導控制 (例如,主要-次要、主控-從屬)、及/或其他特徵。配對可包含眼用裝置之校準、與眼用裝置之校準重疊及/或係眼用裝置之校準之部分。
可使用校準(例如,在配對後或期間)以將眼用裝置組態為更準 確。因為每個人的眼睛皆有些微不同(例如,瞳孔間距及位置、鏡片在眼睛上之位置等),因此即使係在固定的近距離,初始聚散角度將隨患者而有所不同。重要的是,一旦將眼用裝置(例如,鏡片)置於眼睛中或上以校準出初始聚散角度為何,使得能在使用時評估此角度的差異。此值能用於後續的校準計算。聚散角度(例如,或其他聚散度參數)的精確計算可取決於判定眼用裝置位於哪隻眼睛上或中的判定。眼用裝置與特定眼睛(例如,左、右)或身體之側的關聯可稱為極性。例如,極性參數可具有兩個值(例如,0及1、左及右、真及偽),一個值指示眼用裝置設置在使用者之右眼中或上,且另一值指示眼用裝置設置在使用者的左眼中或上。
現請參照圖1,一例示性實施方案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系統(例如,感測器系統)。該系統可設置在一眼用裝置中或上。該眼用裝置可包含一隱形眼鏡或一可植入鏡片、或兩者之一組合。該眼用裝置(諸如隱形眼鏡)可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使用者之一眼睛。該隱形眼鏡包含一軟式或混合式隱形眼鏡。該眼用裝置可係含至少兩個眼用裝置的系統之部分,如圖3所示。
系統控制器101控制啟動器112(例如,鏡片啟動器),該啟動器改變適應性光學/供電式鏡片(見圖3)以控制清晰地看見近距及遠距物品二者的能力。系統控制器101可包含一處理器、記憶體、及/或類似者。系統控制器101(例如,處理器)可操作地耦接至一感測器元件109。系統控制器101接收來自感測器元件109之信號102(例如,資料信號、控制信號)。
感測器元件109可包含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感測器之實例可包含一多維感測器、一電容感測器、一阻抗感測器、一加速度計、一溫度感測器、一位移感測器、一神經肌肉(neuromuscular)感測器、一肌電 (electromyography)感測器、一肌磁(magnetomyography)感測器、一肌音(phonomyography)、或其一組合。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可包含一瞼位置感測器、一眨眼偵測感測器、一注視感測器、一發散程度感測器、一調節程度感測器、一光感測器、一人體化學感測器、神經肌肉感測器、或其一組合。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可包含一或多個接觸件,該一或多個接觸件經組態以與使用者之一眼睛之淚膜直接接觸。
作為說明,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可包含一第一感測器103,諸如包括一X軸加速度計的一第一多維感測器。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可包含一第二感測器105,諸如包括一Y軸加速度計的一第二多維感測器。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可包含一第三感測器107,諸如包括一Z軸加速度計的一第三多維感測器。作為另一實施例,三軸加速度計可被三軸磁力所置換。然而,可使用其他組態,包括一3軸加速計、一磁力計、及一光或溫度感測器。校準將類似,此係因為各軸將可能需要在各軸之各極端處的校準。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進一步提供校準信號104至一校準控制器110。校準控制器110基於來自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作為由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所感測的使用者動作之結果之校準信號來進行校準序列,並提供校準控制信號102給系統控制器101。系統控制器101進一步接收來自通訊元件118的信號並供應信號至該等通訊元件。通訊元件118允許(多個)使用者鏡片與其他裝置(諸如附近的智慧型手機)之間的通訊。電源113供應電力至所有的上述系統元件。該電源可包含一電池。電源可係一固定電力供應器、無線充電系統、或可包含再充電式電力供應元件。於下文描述上述嵌入式元件的進一步功能性。
系統控制器101可經組態以執行配對程序。例如,系統可包含至少兩個眼用裝置,如在圖3中稍後所示。為了說明之目的,描述多個眼用裝置,該多個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或各者)可係如圖1所示之眼用裝置。例如,一第一眼用裝置可經組態為經設置成相鄰於一使用者之一第一眼睛。如圖1所繪 示,該第一眼用裝置可包含一第一感測器系統。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可包含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感測器。一第二眼用裝置可經組態為經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第二眼睛。該第二眼用裝置可包含一第二感測器系統。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可包含一第二感測器及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感測器。
配對程序可包含一或多個階段,諸如探索階段、安全性階段、及同步階段。該探索階段可包含聆聽(例如,至少週期性、或在一觸發事件時,諸如特定移動或接收訊息)。例如,該等眼用裝置中之一或多者可(例如,以無線或超音波方式)廣播指示眼用裝置之存在的一信標。該信標可包含任何種類資料,諸如(例如,該眼用裝置之)一裝置識別符、相關聯之使用者識別符、裝置能力、及/或類似者。若一眼用裝置偵測到另一眼用裝置的信標,則該兩個眼用裝置可判定進入同步階段。例如,若裝置識別符、相關聯的使用者識別符、裝置能力、及/或其他資訊與準則(例如,儲存在接收眼用裝置上的資訊)匹配,則該兩個眼用裝置可藉由進入安全階段而繼續配對程序。例如,各眼用裝置可在一隨機時間傳輸一信標,且聆聽來自另一眼用裝置的一信標或一確認信號。當在一個眼用裝置處偵測到一信標時,其可在接收該信標之後在一預定時間延遲傳輸一確認信號。該等眼用裝置可經組態以在無傳輸之任何時間或甚至在傳輸期間聆聽信標,及/或自傳輸一信標起大約一預定延遲的一時段聆聽確認信號。
隨著手勢辨識,可在偵測到特定移動序列(例如,向上且向左注視達多於3秒)時進入校準階段。額外或替代地,裝置可藉由感測到光而首先啟動,然後可進入配對階段。可使用任何合適的調變方法,諸如開關鍵控(on-off-keying)或FM調變。ALOHA協定一般用於初始非同步通訊。
在安全性階段期間,該兩個眼用裝置可基於安全性協定來建立安全連接。例如,安全性協定可包含加密、使用數位憑證、及/或類似者。例如, 安全性協定可基於對稱金鑰密碼(symmetric-key cryptography)、公開金鑰密碼(public-key cryptography)、端對端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及/或類似者。
在同步階段期間,該等眼用裝置可經組態以同步時脈。該等眼用裝置可經組態以彼此同步內部振盪器(例如,本地振盪器電路)。此允許內部計時器被同步,其允許各眼用裝置週期性進入低電力模式,直到稍後啟動並傳達或執行其他任務。例如,該等眼用裝置可基於預定義排程來傳達及/或處理資訊。舉另一實例,眼用裝置可基於動態交涉時間間隔(例如,或排程)來傳達及/或處理資訊。該動態交涉時間間隔可基於該等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中的感測器所發生或偵測到的最近活動而變化。
在同步階段期間(例如,或之後),該等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可經組態以執行如本文所述之任何校準程序。該校準可包含判定該等眼用裝置中之何者將係主要者,及該等眼用裝置中之何者將係次要者(例如,次要者可接收來自主要者的指令)。該校準可包含判定指示該等眼用裝置之各者位於哪隻使用者眼睛中的極性。
在使用感測器(例如,使用加速度計)來判定聚散度的內容脈絡中,有校準的可能性。歸因於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及/或歸因於安裝在中介層上的電子器件等的偏移可引起演算法的變化且因此引起聚散度測量的一些誤差。此外,人類解剖學因人而異。例如,眼睛間空間可從50至70mm變化,且基於單獨眼睛間隔會引起觸發點變化。因此,有需要這些變數中之一些超出測量範圍,因此當鏡片在使用者上時,藉由本實施例執行校準與客製化。此用以藉由增加使用者之偏好並且降低上述變化之相依性而改善使用者體驗。
該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可測量來自快速移動及來自重力(9.81m/s2)二者的加速度。複數個感測器(103、105、及107)可產生以重力(gravity,g)為單位的代碼。聚散度之判定取決於重力測量以判定位置,但其 他方法可取決於眼睛之加速度。將會有差異與不準確而在使用校準前將需要基準校準。
該本實施例使用各眼用裝置上的三個感測器。然而,可使用兩個感測器(例如,第一感測器103(例如,X軸加速度計)及第二感測器105(例如,Y軸加速度計))來完成校準。可使用相同或不同感測器之其他組合。在各種實施例中,各加速度計具有一正全刻度(full scale plus)、負全刻度(full scale minus)、與零位置。誤差可係偏移、線性及斜率(或增益)誤差。全校準將校正所有所使用的軸感測器的所有三個誤差源。
一種校準感測器的方式係移動感測器,使得各軸完全垂直於重力,從而標稱讀取1g。然後,感測器將被轉動180度,且應讀取-1g。從兩個點,可計算斜率及截距,並用於校準。此針對其他兩個感測器重複。此係一種校準感測器且因此校準聚散度偵測系統的徹底方式。針對一給定校準定向,可藉由比較測量值meas_value與預期值或「參考值」ref_value,以計算校準偏移值cal_offset。在一些實施例中,測量值meas_value可包含數個測量(例如,3或更多個)的平均值,以考量使用者移動及雜訊/振動。校準偏移值cal_offset可計算為測量值meas_value減去參考值ref_value的差。在一操作模式中,可藉由從測量值meas_value減去校準偏移值cal_offset以產生經校準值cald_value來校準新的測量。以類似方式,可針對各軸開發分開的校準偏移。
Cal_offset=meas_value-ref_value。
Cald_value=meas value-cal_offset。 在參考定向,應理解:
Cald value=meas_value-(meas_value-ref_value)=ref_value。 當使用此校準方式時,請注意,增益或斜率校準針對一給定軸利用不同角度的兩個測量,例如,注視45deg及90deg且預期0.707g及1.0g。
另一方式是要減少眼用裝置的校準努力,係使配戴者僅執行一或兩個步驟。一種方式是使配戴者平行於地板向前注視一遠距壁。在此時間進行的測量可用以判定垂直軸的偏移。然後在不移動其頭部的情況下使配戴者注視在配戴者與牆壁之間中途的地板或地面上的點。此定向使眼睛及鏡片從水平旋轉至45度。此時進行的測量可用以藉由比較水平軸量測與0.707g的預期參考值來判定水平軸的偏移。在使用者將花費大部分時間的區域中判定各軸的偏移對維持準確度提供更大效益。
作為進一步解釋,可指示使用者注視一或多個參考位置。該一或多個參考位置可包含一第一參考位置及一第二參考位置,該第二參考位置比該第一參考位置更遠離該使用者。例如,使用者可接收一或多個校準指令(例如,作為校準序列之部分)。可經由行動裝置提供校準指令給使用者。校準序列可係用於校準多個眼用裝置的極性。
一第一眼用裝置及/或一第二眼用裝置可經組態以執行極性校準。如本文進一步解說,一第一眼用裝置可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使用者之一第一眼睛。該第一眼用裝置可包含一第一感測器系統。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可包含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感測器。類似地,該第二眼用裝置可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一第二眼睛。應注意的是,使用片語「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第二眼睛」及「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第一眼睛」,並非暗示第二眼用裝置及/或第一眼用裝置僅經組態用於一個特定眼睛。反而是,應理解的是,第一眼睛及第二眼睛可係任何適當的眼睛,而用語第一及第二僅用於解釋之目的。該第二眼用裝置可包含一第二感測器系統。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可包含一第二感測器及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感測器。在校準之前,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及該第二 感測器系統兩者都不經組態用於使用者之一特定眼睛。據此,可用正確的眼睛極性(例如,左或右)來校準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及/或該第二感測器系統以用於更準確的計算。
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在一校準序列期間接收來自該第一感測器或該第二感測器之一或多者的感測器資料。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該變化可係關於在該校準序列期間提供給該使用者的一校準指令。該變化可表示從該使用者注視第一參考點至注視第二參考點的一變化。例如,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判定使用者移動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方向(例如,由於從注視該第一參考位置移動至注視該第二參考位置)。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判定該第一眼睛及/或該第二眼睛的一聚散角度之一變化(例如,由於從注視該第一參考位置移動至注視該第二參考位置)。極性校準的實例:可指示使用者注視在一遠距離處的一第一參考點,其中眼睛正幾乎彼此平行地注視例如在大於3公尺或10呎遠的一牆壁。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及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可記錄在此第一位置的第一感測器測量。然後,可指示使用者注視在一近距離處的一第二參考點,類似於用於閱讀例如其手的手掌或其手持的物體。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及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可記錄在此第二位置的第二感測器測量。然後,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可在各位置中計算用於該第一感測器之一第一注視角度及第二注視角度,且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可在各位置中計算用於該第二感測器之一第一注視角度及一第二注視角度。然後,用於兩個感測器之兩個位置的該等注視角度傳輸至一第三裝置,或用於一個感測器之兩個位置的該等注視角度可從該第一或第二感測器系統(或控制器)中之一者傳輸至該第一或第二感測器系統(或控制器)之另一者。當注視該第二參考點(或注視一近距離)時的注視角度將使得配戴者的左眼向右旋轉,且配戴者的右眼向左旋轉。藉由比較該等角度的預期極性或正負號,可基於鏡片設計及針對正旋轉角度所選擇的慣例,判 定鏡片的極性。例如,若預期針對左眼的正角度及針對右眼的負角度,則感測器系統可簡單地藉由檢查所測量角度的正負號來判定其相鄰於哪隻眼睛。
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判定一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指示該第一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一右眼或一左眼中之一者。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判定一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指示該第二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該右眼或左眼中之另一者。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使一第一識別符與該第一眼用裝置相關聯,且使一第二識別符與該第二眼用裝置相關聯。該第一識別符可指示該第一極性,且該第二識別符可指示該第二極性。
在完成校準之後,該第一眼用裝置及/或該第二眼用裝置可繼續正常操作。例如,該第一處理器及/或該第二處理器可經組態以接收額外感測器資料並處理該額外感測器資料。可基於該第一極性及該第二極性之一或多者來處理該額外感測器資料。
在校準期間及/或之後可執行進一步客製化。鑑於每個人有些許不同,所以與一體適用方法相比較,可客製化特徵可證明對於所有使用者的更佳使用者體驗。當使用僅具有兩種模式(調節與注視)的眼用裝置時,則除了會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切換臨限外,從注視切換至調節的點亦可具有數個參數。
從注視變成調節的臨限取決於使用者、使用者之眼睛狀況、眼用裝置放大率、以及任務。為了閱讀,眼睛與書之間的距離係約30cm,其中電腦使用係約50cm。針對30cm設定的臨限可能不適用於電腦工作,但50cm的臨界將適用於兩者。然而,取決於放大率及使用者之自身眼睛狀況,藉由過早啟動,此較長的臨界對於其他任務可能會有問題。當眼用裝置第一次插入時及在之後任何時間兩者,因為不同情況可能需要不同的臨限點,因此改變此臨限的能力提供使用者客製化以改善可見度、舒適度、及可能的安全。即使具有數個存在臨限係可能且實務的,其中使用者將使用此處描述的介面來選擇以選擇不 同的臨限。此外,使用者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重新校準來改變臨限或其他參數,如下文所述。
仍參考圖1,從注視切換至調節,系統將臨限使用作啟動點。不過,從調節變成注視,臨限被偏移至較大的距離,其稱為遲滯。將遲滯的考量加入,以防止當使用者恰在臨限處且有少量的頭部移動(其可導致從注視至調節至注視的切換等)時的不確定性。最有可能地,使用者在想要切換時將會注視一遠距目標,因此臨限的改變係可接受的。可依數種方式判定遲滯值:一、進行眼用裝置適配的醫生可改變此值;二、使用者可經由眼用裝置介面改變此值;及三、適應性演算法可基於使用者之習慣來調整此值。
現在,自訂模式在汽車(即,運動跑車、經濟型車等)中係常見的,其允許使用者基於預期活動來挑選模式,其中系統改變關鍵參數以提供最佳體驗。自訂模式亦整合至本實施例之眼用裝置中。校準及客製化設定可針對給定操作模式進行最佳化。若使用者在辦公室中工作,則很可能使用者將需要在狀態(例如,注視與調節)之間轉變,或甚至因為任務本質而在兩種不同聚散度距離之間轉變。臨限、遲滯、雜訊免疫、及可能的頭部位置的變化會發生以提供更快的轉變、可能的中間聚散度位置、及電腦任務的最佳化,以及若在注視與調節之間切換,則有很多任務。因此,切換眼用裝置至不同模式以最佳化眼用裝置操作的選項可提供增強的使用者體驗。此外,在「運動」模式中,雜訊濾波增加,以防止誤觸發及在切換前需要額外的正信號持續時間,以防止在運行時由雜散光所觸發的眼用裝置之誤切換。「駕駛」模式可使眼用裝置經組態用於遠距使用或僅手動超控。當然,各種其他模式可經衍生作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部分。
在現今的世界中,智慧型手機正變成個人的個人通訊、圖書館、付款裝置、及與世界的連接。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涵蓋許多領域且廣泛使用。可與本發明之眼用裝置互動的一種可能方式係使用一電話應用程式。應用程式能提供易用性,當中使用書面語言指令且使用者可與應用程式互動,此易 用性提供清楚的指令、資訊、及反饋。亦可包括語音啟動選項。該應用程式可提供一或多個校準指令至使用者作為一校準序列之部分。例如,應用程式藉由指示使用者向前注視並提示使用者確認處理開始,來提供感測器校準的提示。該校準序列可包含一第一校準指令以注視一第一參考點。該校準序列可包含一第二校準指令以注視一第二參考點。應用程式能提供反饋給使用者,以改善校準,且若校準的準確度不足以實現最佳操作時,則能指示使用者應做什麼。此會增強使用者體驗。
若無法使用智慧型手機,則額外指示項可係來自系統的簡單回應,以指示校準循環開始、成功完成、及未成功完成。指示操作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使燈閃爍、使觸感驅動器振動、及啟動眼用裝置。這些方法的各種啟動模式可由使用者解釋以了解眼用裝置的狀態。使用者可使用各種方法以發訊他/她已準備好開始或其他確認給該眼用裝置。例如,眼用裝置可被開啟且插入至眼睛中等待命令。眨眼或甚至閉合一個眼睛可開始程序。然後,眼用裝置(例如,鏡片)將發訊其開始及然後何時完成給使用者。若眼用裝置需要追蹤,則發訊給使用者且使用者以眨眼或眼睛閉合回訊。
參照圖2,其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方法。程序開始於初始時間(圖中極左方)並且隨時間向前進行。一旦插入眼用裝置(見圖3),系統準備好進行校準(203)。使用者執行眨眼模式(205)。眼用裝置(例如,鏡片)以眼用裝置之單一啟動來進行確認(207)作為第一校準之部分。系統及感測器校準(213)開始時使用者靜止不動(209)。若第一階段之校準良好,則眼用裝置以眼用裝置之單一啟動來進行確認(211)。若初始校準不佳,則眼用裝置以雙重啟動來進行確認(211)。若校準不佳,則使用者必須重新開始校準程序(205)。在初始校準之後,系統準備好進行客製化(223)。使用者進行另一眨眼模式(221)。眼用裝置可以眼用裝置之單一啟動進行確認,且在一些固定時間開始第二校準客製化(235),作為系統客製化調節臨限(233)之部分。然而,該啟動可為脈衝的,諸如交替開/關達固定時間段,或雙態觸變狀態達一時間段且然後返 回至一原始狀態。然後,使用者在閱讀位置注視手或書(231)。若第二階段的校準客製化良好,則眼用裝置以眼用裝置之單一啟動來進行確認(237)。若第二階段的校準客製化不佳,則使用者必須重新開始校準客製化程序(221)。一旦眼用裝置以眼用裝置之單一啟動來確認第二階段的校準客製化良好(237),則系統已經完成客製化調節校準,且眼用裝置準備好供使用者完全使用。應注意,此類方法不限於調節校準。類似方法可用於其他校準操作。例如,步驟233可經調適以包括一眼睛極性判定。
可達成客製化臨限的其他實施例。一種方式是,使用者的醫師藉由測量患者眼睛之間的距離、特定任務的一般距離、以及然後計算臨限來判定使用者的舒適距離。使用試誤法,從中判定舒適距離。可將各種臨限程式化至眼用裝置中,且使用者可選擇任務適當的臨限。
另一種方法是允許使用者自行選擇以執行配對及/或校準。
校準可包含判定極性值以及其他值,諸如使用者客製化調節臨限。眼用裝置可使用其用來測量使用者之相對眼睛位置的相同系統,以設定調節臨限。在使用者偏好何時啟動額外眼用裝置焦度的情況中。其中使用者眼睛可無輔助地調節以充分看見與其中當啟用眼用裝置時使用者眼睛亦可用額外焦度以充分看見係有重疊的。按使用者偏好判定啟動點。提供設定此臨限之手段給使用者,改善眼用裝置之舒適度與效用。程序遵循此序列:
使用者(例如,配戴者)提示系統以開始序列。最初,系統可提示使用者作為初始校準及客製化之一部分;
該等眼用裝置被啟動。達成舒適閱讀位置與距離的能力需要使用者實際上看見目標,因此眼用裝置處於調節狀態;
使用者聚焦在位於代表性距離處的目標,同時系統藉由使用感測器資訊(加速度計或磁力計)基於眼睛角度來判定該距離;在數個測量及雜訊減少技術之後,系統計算一臨限且指示其已完成,
已判定新臨限。減去輕微偏移以有效地將臨限置放稍微遠點,因此產生遲滯。需要使臨限移動稍微較長(角度稍微較低),以保證在使用者處於相同位置時,即使有小的頭或人體位置差異,系統仍將適應。
可藉由適應使用者習慣的演算法來改變此遲滯的值。例如,若配戴者經常移動一物體接近以觸發鏡片啟動,且然後使物體往回而進一步遠離達一段時間,例如以閱讀或觀看物體,則[系統]可調適臨限成稍微進一步遠離,因此配戴者不需要使物體相當如此接近,因此提供更自然的體驗。再者,若係所欲,使用者可藉由使系統提示使用者移動焦點目標至一位置(在該位置,使用者不想要在聚焦於目標上時眼用裝置始終啟動)來手動地改變該值。該系統將停用眼用裝置,然後判定此距離。該遲滯值係停用距離與啟動距離的差。眼用裝置現在取決於新臨限與遲滯值。
此外,該系統可基於一使用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來判定一極性值。例如,可藉由比較來自使用者聚焦於目標之前及之後的感測器資訊來判定該變化。例如,可判定初始及最終聚散度值(例如,角度)。可從加速度計判定移動方向。然後,可基於比較該變化與相關聯於對應極性之預期值(例如,臨限)來指派極性。
為了具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使用者可接收系統已完成任何調整或客製化的確認。此外,系統可經組態以判定使用者是否適當執行這些任務,且如果沒有,則然後請求使用者再次執行程序。防礙適當客製化及調整的情況可包括測量期間過量移動、頭部不平直、鏡片超出公差等。互動式體驗將使受挫折或不悅的使用者少得多。
可透過各種手段給出反饋。使用電話應用程式以螢幕、CPU、記憶體、網際網路連接等提供最大彈性。如針對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校準所論述之方法可結合使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與使用如參考圖1且下文參照圖3所描述的通訊元件來完成。
作為針對眼用裝置之持續改善之一部分,可經由用於改善產品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來收集用於眼用裝置的資料並且傳送回製造商(匿名)。所收集的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調節循環、誤差、不佳狀況發生的頻率、配戴時數、使用者設定的臨限等。
指示操作的其他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使燈閃爍、使觸感驅動器振動、及啟動眼用裝置。這些方法的各種啟動模式可由使用者解釋以了解眼用裝置的狀態。
現在參照圖3,其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另一例示性實施方案,其中感測及通訊可用於在一對眼用裝置(305、307)(諸如隱形眼鏡)之間的通訊。瞳孔(306、308)經繪示成觀看物體。眼用裝置(305、307)包括嵌入式元件,諸如圖1所展示者。嵌入式元件(309、311)包括例如3軸加速度計/磁力計、鏡片啟動器、校準控制器、系統控制器、記憶體、電力供應器、及通訊元件,如下文更詳細描述。兩個眼用裝置(305、307)之間的通訊頻道313允許嵌入式元件在眼用裝置(305、307)之間進行校準。通訊亦可使用外部裝置進行,例如,智慧眼鏡(spectacle glass)、智慧鑰匙、專用介面裝置、或智慧型手機。
作為一實例,眼用裝置(305、307)之間的通訊對於偵測或判定適當校準可係重要的。該兩個眼用裝置(305、307)之間的通訊可採取絕對位置或相對位置的形式,或若有可疑的眼睛移動時,則可單純地係一眼用裝置至另一眼用裝置的校準。若給定眼用裝置偵測到與另一眼用裝置不同的校準,該眼用裝置可能啟動階段改變,例如,將配備有可變焦距或可變焦度光學器件的隱形眼鏡切換為近距離狀態以支援閱讀。亦可透過通訊頻道313傳輸對判定調節(聚焦於近處)之意圖有用的其他資訊(例如,眼瞼位置與睫狀肌活動)。亦應理解的是,透過頻道313之通訊可包含由用於各式各樣目的(包括視力矯正或視力增強)之嵌入式元件(309、311)所感測、偵測、或判定的其他信號。
通訊頻道(313)包含但不限於一組無線電收發器、光學收發器、或超音波收發器,其等提供介於二眼用裝置之間及在眼用裝置與裝置(諸如,智 慧型手機、智慧鑰匙、或用於傳送及接收資訊的其他裝置)之間的資訊交換。資訊的類型包括,但不限於,顯示位置的當前感測器讀數、系統控制器計算的結果、臨限與啟動的同步。此外,裝置或智慧型手機可上傳設定、傳送用於各種校準的定序信號、及接收來自眼用裝置的狀態及誤差資訊。
可經由配對程序建立通訊頻道(313)。通訊頻道(313)可係一安全通訊頻道。例如,通訊頻道(313)可經加密及/或可包含基於安全性協定的安全連接。例如,可基於安全性協定來建立通訊頻道(313)。該安全性協定可包含加密、使用數位憑證、及/或類似者。例如,安全性協定可基於對稱金鑰密碼、公開金鑰密碼、端對端加密、及/或類似者。
仍參考圖3,眼用裝置(305、307)進一步與智慧型手機(316)或其他外部通訊裝置通訊。具體而言,在智慧型手機(316)上的一應用程式318經由一通訊頻道(320)通訊至眼用裝置(305、307)。應用程式(318)之功能遵循如參照圖5所概述之程序(下文描述),且向使用者指示何時執行所需的眼睛移動。此外,裝置或智慧型手機(316)可上傳設定、傳送用於各種校準的定序信號、及接收來自眼用裝置(305、307)的狀態及誤差資訊。
參照圖5,其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另一方法。程序開始於初始時間(圖中極左方)並且隨時間向前進行。一旦插入眼用裝置(見圖3),系統準備好進行校準(503)。使用者啟動應用程式或裝置(505)。應用程式指示校準,且第一校準在3秒內開始(507),作為一第一校準之部分。在系統及感測器校準(513)開始時使用者靜止不動(509)。程式指示是否校準良好或不佳(511)。若校準不佳,則程式重新開始且返回(至步驟505)(511)。在初始校準之後,系統準備好進行客製化(523)。使用者選取下一校準程序(521)。程式指示第二校準將在5秒內開始(535)作為系統客製化調節臨限(533)之部分。然後,使用者在閱讀位置注視手或書(531)。程式判定是否第二階段的校準客製化良好(537)。若第二階段的校準客製化不佳,則使用者必須重新開始校準客製化程序 (521)。一旦程式確認第二階段的校準客製化良好(537),則系統已經完成客製化調節校準,且眼用裝置準備好供使用者完全使用。
參照圖6,其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另一方法。一旦插入眼用裝置(見圖3),系統準備好進行校準(603)。使用者啟動應用程式或裝置(605)。應用程式指示校準,且第一校準在3秒內開始(607),作為一第一校準之部分。在系統開始第一校準(613)時使用者靜止不動(609)。第一校準可包含眼用裝置配對。配對可藉由由一第一眼用裝置判定一第二眼用裝置的存在而開始。可回應於判定該第二眼用裝置的存在,而引起該第一眼用裝置將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與該第二感測器系統配對。作為配對之部分,該第一眼用裝置可基於安全性協定來建立安全通訊頻道。配對可進一步包含使該第一感測器系統(例如,或其處理器)與該第二感測器系統(例如,或其處理器)之間的時脈(例如,本地振盪器)同步。
程式指示第一校準是否良好或不佳(611)。若校準不佳,則程式重新開始且返回(至步驟605)(611)。在第一校準之後,系統準備好進行第二校準(623)。使用者可選取下一個校準程序(621),或第二校準程序可自動開始。程式指示第二校準將在5秒內開始(635)作為系統客製化調節臨限(633)之部分。可(例如,經由一應用程式、經由一行動裝置)提供一校準序列給該使用者。該校準序列可包含一或多個校準指令。各校準指令可包含一或多個參考位置。然後,使用者注視一或多個參考位置(631)。該一或多個參考位置可包含一第一參考位置。該一或多個參考位置可包含一第二參考位置,該第二參考位置比該第一參考位置更遠離該使用者。例如,該第一參考位置可包含靠近使用者(例如,在一臨限距離內,諸如在使用者的手中)的一物體(例如,書)。該第二參考位置可包含遠離使用者(例如,位於遠離使用者至少一臨限距離)的一物體(例如,牆壁)。
可針對眼用裝置之各者來判定極性(633)。第二階段的校準可包含一裝置極性程序,其用於判定眼用裝置之各者位於哪隻眼睛中。在第二階段校 準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期間可接收感測器資料。在一些情況中,可在與圖5的步驟531相同的時間執行步驟631,或可係相同步驟。例如,可基於令使用者注視一或多個參考位置的相同指令來執行多個校準。
一第一眼用裝置之一第一感測器系統及一眼用裝置之一第二感測器系統之一或多者可接收(例如,來自該第一感測器系統或該第二感測器系統之一或多者的)感測器資料。可在一第一眼用裝置或一第二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的校準序列期間接收感測器資料(例如,在步驟631期間接收)。如本文進一步所解釋,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可設置在該第一眼用裝置上或中。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可設置在該第二眼用裝置中或上。
可基於該感測器資料之至少一部分來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該變化可係關於在該校準序列期間提供給該使用者的一校準指令。例如,該變化可表示從該使用者注視該第一參考點至注視該第二參考點的一變化。作為進一步解釋,可(例如,在該校準序列期間)判定該使用者移動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方向。可(例如,在該校準序列期間)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聚散角度之一變化。
可針對眼用裝置之各者進行極性判定。可基於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判定一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指示該第一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一右眼或一左眼中之一者。可判定一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指示該第二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該右眼或左眼中之另一者。該第二極性可基於該感測器資料之至少一部分。亦可基於該第一極性來判定該第二極性。可使一第一識別符與該第一眼用裝置相關聯。可使一第二識別符與該第二眼用裝置相關聯。該第一識別符可指示該第一極性,且該第二識別符可指示該第二極性。
程式判定第二階段的校準客製化是否良好(637)。此類判定可藉由比較所得校準偏移或校準比率與(從偏移資訊的歷史資料或預定資料庫判定 的)合理值之範圍來進行,或藉由比較一或多個所得校準偏移或校準比率與一或多個其他所得校準偏移或校準比率,例如以判定值之間的差異或比率是否落在一可接受或合理範圍內(例如,在歷史資料或使用的一設定公差內,或基於對一預設值的誤差)。若是,則可完成校準。可基於該第一極性與該第二極性之一或多者來處理額外感測器資料。
應注意,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可藉由與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直接互動(而非經由如圖6所示之程式)來執行。例如,類似於在圖2中的步驟,可藉由與第一眼用裝置及/或第二眼用裝置互動而執行步驟607、611、635、及637。該眼用裝置可以眼用裝置之一組件(例如,鏡片)之啟動來確認第一校準及/或第二校準。使用者可執行一眨眼模式以啟動第一校準及/或第二校準。
重要的是請注意,上述元件可在硬體中、在軟體中或在硬體與軟體之組合中實現。此外,通訊頻道可包含任何各種形式的無線通訊。無線通訊通道可經組態用於高頻電磁信號、低頻電磁信號、可見光信號、紅外光信號、及超音波調變信號。無線頻道可進一步用於供應電力至作用為可再充電式電力構件的內部嵌入式電源。
本發明可係一系統,一方法、及/或一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係由一控制器使用,用於使該控制器實行本發明之態樣。
本發明之態樣在本文中的描述係參考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及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及/或方塊圖。應理解的是,流程圖及/或方塊圖的各方塊,以及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之方塊的組合,能藉由電腦可讀程式指令來實作。
在下文之申請專利範圍中對應的結構、材料、行動、及所有手段或步驟加上功能元件的均等物係意欲包括與其他主張元件組合用於執行功能的任何結構、材料、或行動,如所具體主張者。本發明的描述已出於說明及描述之目的而呈現,但未意欲以所揭示之形式窮舉或限制本發明。對所屬技術領域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許多修改及變化將係顯而易見的,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實施例經選擇及描述以為了最佳解釋本發明之原理及實際應用,並使其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本發明,以用於具有適合於所設想的特定用途之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已出於說明之目的而呈現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說明,但未意欲為窮舉或限制所揭示之實施例。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許多修改及變化將係顯而易見的,而不脫離所揭示實施例之範疇及精神。本文所使用技術經選擇以最佳解釋實施例之原理、優於市場中發現之技術的實務應用或技術改善、或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
101‧‧‧系統控制器
102‧‧‧信號/校準控制信號
103‧‧‧感測器/第一感測器
104‧‧‧校準信號
105‧‧‧感測器/第二感測器
107‧‧‧感測器/第三感測器
109‧‧‧感測器元件
110‧‧‧校準控制器
112‧‧‧啟動器
113‧‧‧電源
118‧‧‧通訊元件

Claims (24)

  1. 一種方法,其包含:
    在一第一眼用裝置或一第二眼用裝置之一或多者之一校準序列期間,藉由一第一感測器系統及一第二感測器系統之一或多者接收一感測器資料,其中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設置在該第一眼用裝置上或中,且該第二感測器系統設置在該第二眼用裝置中或上;
    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一第一眼睛或一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其中該變化係關於在該校準序列期間提供給一使用者的一校準指令;
    基於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判定一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指示該第一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一右眼或一左眼中之一者;
    判定一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指示該第二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該右眼或左眼中之另一者;及
    使一第一識別符與該第一眼用裝置相關聯,且使一第二識別符與該第二眼用裝置相關聯,其中該第一識別符指示該第一極性且該第二識別符指示該第二極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校準指令包含用於令該使用者注視一或多個參考位置的一指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參考位置包含一第一參考位置及一第二參考位置,該第二參考位置比該第一參考位置更遠離該使用者。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包含:判定該使用者移動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方向。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之該特性的該變化包含: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聚散角度之一變化。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經由一行動裝置提供該校準指令給該使用者。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藉由該第一眼用裝置判定該第二眼用裝置的存在;及
    回應於判定該第二眼用裝置的該存在,而引起該第一眼用裝置將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與該第二感測器系統配對。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該第一極性與該第二極性之一或多者來處理額外感測器資料。
  9. 一種眼用系統,其包含:
    一第一眼用裝置,其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使用者之一第一眼睛,該第一眼用裝置包含一第一感測器系統,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包含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感測器;及
    一第二眼用裝置,其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一第二眼睛,該第二眼用裝置包含一第二感測器系統,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包含一第二感測器及一第二處理器,該第二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感測器,
    其中該第一處理器或該第二處理器之一或多者經組態以,
    在一校準序列期間接收來自該第一感測器或該第二感測器之一或多者的一感測器資料,
    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特性之一變化,其中該變化係關於在該校準序列期間提供給該使用者的一校準指令,
    基於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判定一第一極性,該第一極性指示該第一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一右眼或一左眼中之一者,
    判定一第二極性,該第二極性指示該第二眼用裝置經設置成相鄰於該右眼或左眼中之另一者,及
    使一第一識別符與該第一眼用裝置相關聯,且使一第二識別符與該第二眼用裝置相關聯,其中該第一識別符指示該第一極性且該第二識別符指示該第二極性。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校準指令包含用於令該使用者注視一或多個參考位置的一指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一或多個參考位置包含一第一參考位置及一第二參考位置,該第二參考位置比該第一參考位置更遠離該使用者。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器或該第二處理器之一或多者經組態以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包含:該第一處理器或該第二處理器之一或多者經組態以判定該使用者移動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方向。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器或該第二處理器之一或多者經組態以基於該感測器資料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該特性之該變化包含:該第一處理器或該第二處理器之一或多者經組態以判定該第一眼睛或該第二眼睛之一或多者的一聚散角度之一變化。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校準指令係經由一行動裝置提供給該使用者。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判定該第二眼用裝置的存在,且回應於判定該第二眼用裝置的該存在而引起該第一眼用裝置將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與該第二感測器系統配對。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器或該第二處理器之一或多者經組態以基於該第一極性與該第二極性之一或多者來處理額外感測器資料。
  17. 一種眼用系統,其包含:
    一第一眼用裝置,其經組態以設置成相鄰於一使用者之一右眼或該使用者之一左眼中之至少一者;及
    一第一感測器系統,其設置在該第一眼用裝置中或上,該第一感測器系統包含
    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一處理器,該第一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感測器且經組態以引起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與設置在一第二眼用裝置中或上的一第二感測器系統的配對,
    其中該第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基於提供給該使用者的一校準序列來判定該第一眼用裝置是否經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該左眼或該使用者之該右眼。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校準序列包含用於令該使用者注視一或多個參考位置的一指令。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一或多個參考位置包含一第一參考位置及一第二參考位置,該第二參考位置比該第一參考位置更遠離該使用者。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系統,其中基於偵測該使用者移動該左眼或該右眼之一或多者的一方向,而判定該第一眼用裝置是否經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該左眼或該使用者之該右眼。
  21.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系統,其中基於偵測該左眼或該右眼之一或多者的一聚散角度之一變化,而判定該第一眼用裝置是否經設置成相鄰於該使用者之該左眼或該使用者之該右眼。
  22.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系統,其中該校準序列係經由一行動裝置提供給該使用者。
  23.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系統,其中經組態以引起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與該第二感測器系統的配對包含:該第一感測器系統經組態以基於一安全性協定來鑑別該第二感測器系統。
  24.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感測器系統經組態以使該第一感測器系統與該第二感測器系統同步。
TW108129973A 2018-08-24 2019-08-22 配對與眼睛極性判定方法及系統 TW2020191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12,622 US20200060540A1 (en) 2018-08-24 2018-08-24 Pairing and eye polar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16/112,622 2018-08-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171A true TW202019171A (zh) 2020-05-16

Family

ID=6813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973A TW202019171A (zh) 2018-08-24 2019-08-22 配對與眼睛極性判定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60540A1 (zh)
TW (1) TW202019171A (zh)
WO (1) WO202003935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5375B2 (en) * 2013-09-23 2015-12-29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Ophthalmic lens system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external devices
US20170354326A1 (en) * 2016-06-10 2017-12-14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Electronic ophthalmic lens with medical monito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9357A1 (en) 2020-02-27
US20200060540A1 (en)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0793B (zh) 控制用于可调节视力矫正的镜片
AU2016204940B2 (en) System controller for variable-optic electronic ophthalmic lens
TW201808215A (zh) 具有醫療監測的電子眼用鏡片
CN112368666A (zh) 具有姿势控制的音频眼镜
RU2665201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доступа к 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ому в глаз устройству с помощью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терфейса
TW201720118A (zh) 可張眼提示及資料登錄之具有閉眼感測器的電子眼用鏡片
US11013404B2 (en) Adaptive configuration of an ophthalmic device
US201400856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 time monitoring and dynamic treatment of oculomotor conditions
US20200096786A1 (en) Eye gesture dete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EP3008511A1 (en) Focal length adjustment
US20200026099A1 (en) A control system for a switchable lens
TW202019171A (zh) 配對與眼睛極性判定方法及系統
TW202019170A (zh) 負載平衡的眼用操作方法及系統
KR102183398B1 (ko) 시력훈련시스템 및 시력훈련방법
US20200096787A1 (en) Ophthalmic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method and system
WO2019220347A2 (en) Verge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200124874A1 (en) Calibration of activation threshold method and system
US20200060810A1 (en) Adaptive configuration of an ophthalmic device
WO2018052989A1 (en) Switchable lens device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17113136A (ja) 眼調節機能支援システム、眼調節機能支援装置、眼調節機能支援方法、及び眼調節機能支援器具の制御方法
JP7108701B2 (ja) アイウェア、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143455A1 (en) Switchable lens device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16067433A1 (ja) レンズ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6757841B2 (ja) 眼調節機能支援システム
WO2023171661A1 (ja) レンズ制御装置、眼用レンズ装置、眼鏡、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