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8693A -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 Google Patents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8693A
TW202018693A TW107138898A TW107138898A TW202018693A TW 202018693 A TW202018693 A TW 202018693A TW 107138898 A TW107138898 A TW 107138898A TW 107138898 A TW107138898 A TW 107138898A TW 202018693 A TW202018693 A TW 2020186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display
brightness
color temperature
uniform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3591B (zh
Inventor
黃國榮
劉秀方
白逸禾
Original Assignee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8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359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59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8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8693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包含將顯示器之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最暗顯示區域的亮度設定為目標亮度以及將指定顯示區域的色溫設定為目標色溫,將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與目標亮度及目標色溫比較,以產生第一校正色調,依據透明度參數及第一校正色調,將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顯示區域利用轉換函數產生第二校正色調,依據所有的第二校正色調,產生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所有畫素的均勻度補償圖層,及將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上。

Description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本發明描述了一種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尤指一種利用半透明之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初始畫面圖層以呈現色調均勻的影像之方法及其系統。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各式各樣的顯示器也被廣泛地使用。例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其具有外型輕薄、省電以及無輻射等優點,目前已被普遍地應用於多媒體播放器、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電腦顯示器、或平面電視等電子產品上。然而,當顯示器在顯示畫面時,由於出產時製程的差異性或是使用者的設定,顯示出的畫面可能會發生色彩偏移的現象。例如色調偏移、白平衡偏移、色彩明度以及色度偏移等等。這些色彩偏移的現象常常會造成不討喜的發色,或是失真的發色。
當顯示器發生色彩偏移的現象時,常用的解決手段為,使用者開啟顯示器的視控調整功能(也可稱為On Screen Display,OSD功能介面),並手動調整顯示器的各種參數。另一種方式為,顯示器利用專屬的補償電路或是硬體迴路來控制顯示畫面的亮度、色溫等光學特性。另一種方式為,使用者利用影像擷取裝置(例如,二維色彩分析儀)手動地貼近螢幕上的某一個小區域取樣光學特性,並利用逐步修正的方式慢慢讓顯示器的發色調整到自己想要的色彩。上述之顯示器的色彩偏移之修正方法需要額外的硬體電路,或使用者僅能以肉眼感知的方式主觀地調整螢幕參數。因此,當顯示器發生色彩偏移的現象時,常常需要較長的處理時間才能完成調校程序。並且,顯示器也可能因為增加了硬體複雜度而導致尺寸、成本以及耗電量增加。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包含將一顯示器之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最暗顯示區域的亮度設定為目標亮度,以及將指定顯示區域的色溫設定為目標色溫,依據目標亮度及目標色溫,比較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以產生每一顯示區域對應的第一校正色調,依據透明度參數及第一校正色調,將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顯示區域利用轉換函數產生第二校正色調,依據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該些第二校正色調,產生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所有畫素的均勻度補償圖層,以及將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上,以使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透過均勻度補償圖層顯示色調均勻的影像。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包含顯示器、光感應器以及處理器。顯示器用以顯示影像。光感應器用以量測顯示器之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複數個光學特性。處理器耦接於顯示器及光感應器,用以依據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光學特性,調整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色調均勻度。光感應器取得顯示器之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處理器將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最暗顯示區域的亮度設定為目標亮度,以及將指定顯示區域的色溫設定為目標色溫。依據目標亮度及目標色溫,比較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以產生每一個顯示區域對應的第一校正色調。依據透明度參數及第一校正色調,將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每一個顯示區域利用轉換函數產生第二校正色調。依據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該些第二校正色調,產生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所有畫素的均勻度補償圖層。將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上,以使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透過均勻度補償圖層顯示色調均勻的影像。
第1圖係為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100之實施例的方塊圖。為了描述簡潔,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100於後文稱為影像調整系統100。影像調整系統100包含處理器10、光感應器11、顯示器12以及記憶體13。顯示器12用以顯示影像。顯示器12可為任何種類的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等等。光感應器11用以量測顯示器12之複數個顯示區域(如第2圖所示之顯示區域R1至顯示區域R25)的複數個光學特性。並且,光感應器11也可僅量測顯示器12之部分的顯示區域。然而,為了說明方便,後文的描述仍以顯示器12之全部的顯示區域R1至R25進行說明。光感應器11可為任何種類的光訊號偵測裝置,例如具有軟體開發元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的色彩分析儀器或具有回傳國際照明協會(CIE)色彩座標的光學量測儀器。國際照明協會色彩座標可為CIE1931色彩空間的座標,其具有三維座標尺度(x, y, Y)值。(x, y)值對應影像的色溫特性,而Y值對應影像的亮度特性。處理器10耦接於顯示器12及光感應器11,用以依據該些顯示區域的該些光學特性,調整該些顯示區域的影像色調均勻度。處理器10可為任何種類的處理裝置,例如中央處理器、處理晶片、微處理器或可程式化邏輯運算裝置等等。光感應器11與處理器10可透過纜線進行通訊,且纜線可為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或序列資料通訊界面轉接線(RS232)。處理器10與顯示器12也可以透過纜線進行通訊。記憶體13耦接於處理器10,用以儲存應用程式的資料以及作業系統的資料。應用程式在作業系統中執行,且作業系統包含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如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或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如蘋果作業系統或是安卓作業系統)。處理器10可被記憶體13內安裝的應用程式驅動。然而,影像調整系統100之任何合理的硬體變動都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例如,光感應器11與處理器10之間可透過無線的方式通訊。處理器10可為外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中的中央處理器,以纜線連接於顯示器12。處理器10也可以為顯示器12內部的處理晶片(例如顯示器12內部的scaler),可直接透過顯示器12內部的主機板控制顯示器12的影像色調。記憶體13也可以整合於處理器10中。記憶體13也可為,設置在處理器10之主機板上的非揮發性記憶元件。在影像調整系統100中,光感應器11可取得顯示器12之該些顯示區域中,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隨後,處理器10可將該些顯示區域中,最暗顯示區域的亮度設定為目標亮度,以及將指定顯示區域的色溫設定為目標色溫。並且,指定顯示區域可以是該些顯示區域中的任何一個顯示區域,其可為設計人員依據實際情況設定,故於此將不再贅述。接著,處理器10可依據目標亮度及目標色溫,將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進行比較,以產生每一個顯示區域對應的第一校正色調。第一校正色調可視為不考慮透明度下,每一個顯示區域的初始化補償色調。並且,處理器10可依據透明度參數及第一校正色調,利用轉換函數產生該些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顯示區域的第二校正色調,並依據該些顯示區域的該些第二校正色調,產生該些顯示區域中所有畫素的均勻度補償圖層。換句話說,均勻度補償圖層可視為處理器10利用應用程式所產生的半透明遮罩。最後,處理器10可利用應用程式,將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該些顯示區域上,以使該些顯示區域透過均勻度補償圖層顯示色調均勻的影像。影像調整系統100執行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之流程以及細節將於後文詳述。
第2圖係為影像調整系統100,產生顯示器12的該些顯示區域的示意圖。如前文提及,影像調整系統100可以利用安裝於記憶體13中的應用程式,控制處理器10進行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程序。因此,影像調整系統100可以利用應用程式,產生用於設定顯示器12之顯示區域的配置介面。接著,使用者可以利用配置介面,設定顯示器12的顯示面於水平方向的M個區間,以及設定顯示器12的顯示面於垂直方向的N個區間。並且,水平方向的M個區間以及垂直方向的N個區間可將顯示器12的顯示面分成數量為M×N的顯示區域。M及N為兩大於1的正整數,且該些顯示區域之每一個顯示區域為矩形。然而,為了簡化描述,在第2圖中,M及N設定為5。該些顯示區域的代號為R1至R25。後文將以顯示區域R1至顯示區域R25描述。然而,應當理解的是,顯示區域R1至顯示區域R25可為面積以及形狀趨近於相等的區域。每一個顯示區域包含複數個畫素。後文所提及之某個顯示區域的”色溫”、”亮度”及”色調”等光學特性,實質上可為將某個顯示區域內,經由光感應器11所取樣之多個畫素之光學特性進行平均的結果。
第3圖係為影像調整系統100,利用光感應器11取得顯示器12的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中,每一個顯示區域的光學特性之示意圖。如前述提及,當M及N設定為5時,顯示器12具有25個顯示區域(R1至R25)。因此,當光感應器11成功地建立連結後,應用程式可以產生具有25個顯示區域(R1至R25)的量測視窗。使用者可以手持著光感應器11,對25個顯示區域逐步進行量測。例如,當使用者可以手持著光感應器11準備靠近顯示器12量測光學特性時,處理器10可以控制顯示器12在每一個顯示區域產生至少一個測試影像(Pattern Image),如表T1所示。
Figure 107138898-A0304-0001
表T1
每一個測試影像可對應一種三原色的組合。例如(R, G, B)=(255, 245, 235)對應一個測試影像。(R, G, B)=(255, 235, 245)對應另一個測試影像,依此類推。顯示器12在每一個顯示區域可以產生P個測試影像,其中P大於等於1。P的最大值取決於表T1中,三原色可組合的最大數量。處理器10可以依據光感應器11在每一個顯示區域的量測結果,產生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例如,處理器10可以依據光感應器11在每一個顯示區域之P個測試影像的量測結果,利用線性函式、非線性函式,或是矩陣,計算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如第3圖所示,顯示器12的顯示區域R1至顯示區域R25的光學特性可利用光感應器11量測而得。並且,對應於亮度及色溫的光學特性可用國際照明協會色彩座標(如CIE 1931色彩座標)表示。例如,在國際照明協會色彩座標之影像空間下,顯示區域R1的色彩座標為R1(x1 , y1 , Y1 )=(0.3077, 0.3020, 164.348)。顯示區域R1的色彩座標R1(x1 , y1 , Y1 )=(0.3077, 0.3230, 164.348)也表示了顯示區域R1的色溫座標為(x1 =0.3077, y1 =0.3230),且亮度座標為Y1 =164.348。顯示區域R2的色彩座標為R2(x2 , y2 , Y2 )=(0.3095, 0.3234, 165.960)。顯示區域R2的色彩座標R2(x2 , y2 , Y2 )=(0.3095, 0.3234, 165.960)也表示了顯示區域R2的色溫座標為(x2 =0.3095, y2 =0.3234),且亮度座標為Y2 =165.960。依此類推,顯示區域R25的色彩座標為R25(x25 , y25 , Y25 )=(0.3081, 0.3118, 161.099)。顯示區域R25的色彩座標R25(x25 , y25 , Y25 )=(0.3081, 0.3118, 161.099)也表示了顯示區域R25的色溫座標為(x25 =0.3081, y25 =0.3118),且亮度座標為Y25 =161.099。接著,處理器10會將最暗顯示區域的亮度設定為目標亮度,以及將指定顯示區域的色溫設定為目標色溫。例如,在取得25個顯示區域的光學特性後,處理器10會基於顯示區域R5的色彩座標R5(x5 , y5 ,Y5 )=(0.3089, 0.3128, 155.921),判斷顯示區域R5是25個顯示區域中,最暗顯示區域(Y5 =155.921)。接著,處理器10會將最暗顯示區域R5的亮度(Y5 =155.921)設定為目標亮度。並且,處理器10也可以設定指定顯示區域為中央顯示區域,意即為顯示區域R13,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處理器10會依據顯示區域R13的色彩座標R13(x13 , y13 ,Y13 )=(0.3079, 0.3210, 197.768),將顯示區域R13的色溫(x13 =0.3079, y13 =0.3210)設定為目標色溫。
然而,目標亮度以及目標色溫的設定方式並不被上述實施例所侷限。舉例而言,處理器10可以設定指定顯示區域為另一個非中央的顯示區域。任何合理的技術變更都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一般而言,中央的顯示區域色彩較均勻,但亦可以量測的方式決定色彩較均勻的區域作為指定顯示區域。
第4圖係為影像調整系統100,產生顯示器的該些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區域的校正色調之示意圖。如前述提及,處理器10會將最暗顯示區域R5的亮度設定為目標亮度(Y5 =155.921),以及將指定顯示區域R13的色溫設定為目標色溫(x13 =0.3079, y13 =0.3210)。由於顯示區域R1至顯示區域R25的光學特性可利用光感應器11量測而得,且目標亮度及目標色溫也已決定,因此,處理器10可將顯示區域R1至顯示區域R25的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以及色溫與目標亮度以及目標色溫進行比較,以產生每一個顯示區域對應的第一校正色調。第一校正色調可視為將每一個顯示區域的原始色調補償至逼近於目標色調(色溫以及亮度)的補償值。第一校正色調可用三原色(RGB)座標表示。如在第4圖中,顯示區域R1的第一校正色調可表示為R1(R1 , G1 , B1 )=(249, 248, 250)。顯示區域R2的第一校正色調可表示為R2(R2 , G2 , B2 )=(249, 245, 247)。依此類推,顯示區域R25的第一校正色調可表示為R25(R25 , G25 , B25 )=(246, 253, 244)。並且,在產生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對應的25個第一校正色調後,處理器10可利用內插平均法產生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之所有畫素的校正值,並將該些顯示區域之所有畫素的校正值儲存為校正圖層。換句話說,應用程式可以控制處理器10產生校正圖層,並以修正圖檔的形式儲存於記憶體13中。
接著,處理器10可由第4圖所示之顯示區域R1至顯示區域R25的第一校正色調(以三原色座標表示),推導出透明度參數(Alpha Channel Parameter),描述如下。透明度參數的範圍介於0與255之間。透明度參數也可以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如果一個畫素的透明度參數為0%(0),表示此畫素為完全透明的畫素,可見光可以直接穿透此畫素至後面的影像圖層。如果一個畫素的透明度參數為100%(255),表示此畫素為完全不透明的畫素,可見光無法穿透此畫素至後面的影像圖層。透明度參數也是影響補償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影像調整系統100中,透明度參數可為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之第一校正色調之複數個三原色座標與白色色調座標的最大差值。換句話說,透明度參數可為第4圖中,25個顯示區域的25個第一校正色調(如R1(R1 , G1 , B1 )、R2(R2 , G2 , B2 )…R25(R25 , G25 , B25 ))與白色色調座標(R=255, G=255, B=255)的最大差值。因此,透明度參數於第4圖中可為255-221=34,其中221為顯示區域R13的紅色座標(R13 =221)。接著,於透明度參數決定後,處理器10可以依據透明度參數及第一校正色調,利用轉換函數產生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中之每一個顯示區域的第二校正色調。轉換函數可為透明度混合(Alpha Blending)方程式,如下: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RIN , GIN , BIN )為第一校正色調,α為透明度參數,且(ROUT , GOUT , BOUT )為第二校正色調。舉例而言,第4圖中,顯示區域R1的第一校正色調R1(R1 , G1 , B1 )=(249, 248, 250)可帶入透明度混合中的(RIN , GIN , BIN ),即可推導出(ROUT , GOUT , BOUT )。因此,(ROUT , GOUT , BOUT )可視為顯示區域R1的第二校正色調。所有的顯示區域的畫素的三原色校正值都可以帶入透明度混合方程式,而產生更新的三原色校正值。因此,第二校正色調也可以用三原色座標表示。接著,處利器10可以依據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的第二校正色調,產生該些顯示區域中所有畫素的均勻度補償圖層。換句話說,處利器10可以依據透明度參數,調整校正圖層(如第4圖所示)的透明度,以產生該均勻度補償圖層。因此,均勻度補償圖層可視為利用應用程式所產生的半透明遮罩。並且,均勻度補償圖層可用具有透明度通道(Alpha Channel)參數之可攜式網路圖形(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PNG) 之格式儲存於記憶體13中。並且,於上述實施例中,透明度參數可為25個顯示區域的25個第一校正色調與白色色調座標(R=255, G=255, B=255)的最大差值,但於其他實施例中,透明度參數亦可以使用者目測顯示區域後手動調整決定,具體實施方式可由設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而彈性調整,在此不再贅述。
第5圖係為影像調整系統100,將均勻度補償圖層15虛擬地重疊於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所顯示的初始畫面圖層16上,以使人眼14看到色調均勻的影像之示意圖。如前述提及,影像調整系統100的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可藉由應用程式的輔助而執行。因此,在均勻度補償圖層被產生且儲存成PNG圖檔之格式後,當顯示器12欲顯示畫面時,即可由記憶體13中讀取均勻度補償圖層15,並將均勻度補償圖層15虛擬地重疊於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所顯示的初始畫面圖層16上,以使該些顯示區域(R1至R25)透過均勻度補償圖層顯示色調均勻的影像。換句話說,雖然初始畫面圖層16是色調不均勻的圖層,然而人眼14沿著觀看方向L透過半透明之均勻度補償圖層15觀看初始畫面圖層16時會覺得色調均勻,且可獲得良好的視覺體驗。
第6圖係為影像調整系統100,執行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之流程圖。影像調整系統100執行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之流程包含步驟S601至步驟S606。任何合理的技術變更都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步驟S601至步驟S606描述於下。
Figure 107138898-A0304-0002
步驟S601至步驟S606的細節已於前文中描述,故於此將不再贅述。然而應當理解的是,步驟S601也可以變更為取得顯示器12之「至少一部份」之顯示區域中,每一個顯示區域的亮度及色溫。換句話說,光感應器11可以僅取特定數量之區域的光學特性(例如奇數索引或偶數索引之顯示區域的光學特性),再利用內插演算法或外插演算法得到所有顯示區域R1至R25的光學特性,以降低複雜度以及手動量測時間。或者,步驟S606的均勻度補償圖層也可以重疊於部分色偏較為嚴重的顯示區域。任何合理的步驟內容變更都屬於本發明所揭露的範疇。在影像調整系統100中,人眼的視線會穿透半透明的均勻度補償圖層而到達顯示器所顯示的初始畫面圖層。因此,即使顯示器因為製程差異性或是設定因素導致初始畫面圖層的色調不均勻,人眼會因受惠於均勻度補償圖層而感覺顯示器是顯示色調均勻的影像。
綜上所述,本發明描述了一種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以及系統,利用應用程式的輔助而大幅改善影像色調之不均勻的現象。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引入半透明的均勻度補償圖層。並且,可將半透明的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顯示器的初始畫面圖層(原始底圖)上。因此,雖然初始畫面圖層可能是色調不均勻的圖層,然而人眼透過半透明之均勻度補償圖層觀看初始畫面圖層時會覺得色調均勻,且可獲得良好的視覺體驗。在實際的測試中,顯示器經過影像修正後的最大亮度誤差可由22.01%降低至8.17%,且最大的色溫誤差可由9.05 (相似顏色區域的總色差之幾何單位,Delta-E(2000))降低至2.52。換句話說,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可以修正顯示器的亮度均勻度誤差至小於10%,且可以修正顯示器的色溫均勻度誤差低於Delta-E(2000)=4。因此,本發明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以及系統可以明顯改善顯示器的色溫均勻度以及亮度均勻度,故能提供良好的視覺體驗。並且,本發明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以及系統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硬體或電路裝置,只需利用應用程式的輔助即可完成,因此更能便利地應用於各種顯示器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 10:處理器 11:光感應器 12:顯示器 13:記憶體 R1至R25:顯示區域 R1(x1,y1,Y1)至R25(x25,y25,Y25):色彩座標 R1(R1,G1,B1)至R25(R25,G25,B25):三原色校正值 14:人眼 15:均勻度補償圖層 16:初始畫面圖層 L:觀看方向 S601至S606:步驟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之實施例的方塊圖。 第2圖係為第1圖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產生顯示器的複數個顯示區域的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1圖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利用光感應器取得顯示器的該些顯示區域中,每一個顯示區域的光學特性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第1圖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產生顯示器的該些顯示區域中之每一個區域的校正色調之示意圖。 第5圖係為第1圖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將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該些顯示區域所顯示的初始畫面圖層上,以使人眼看到色調均勻的影像之示意圖。 第6圖係為第1圖之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執行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之流程圖。
14:人眼
15:均勻度補償圖層
16:初始畫面圖層
L:觀看方向

Claims (22)

  1. 一種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包含: 將一顯示器之至少一部份的顯示區域中,一最暗顯示區域的一亮度設定為一目標亮度,以及將一指定顯示區域的一色溫設定為一目標色溫; 依據該目標亮度及該目標色溫,比較該至少一部份的顯示區域中之每一顯示區域的一亮度及一色溫,以產生該每一顯示區域對應的一第一校正色調; 依據一透明度參數及該第一校正色調,利用一轉換函數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該每一顯示區域的一第二校正色調; 依據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該些第二校正色調,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所有畫素的一均勻度補償圖層;及 將該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上,以使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透過該均勻度補償圖層顯示一色調均勻的影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取得該顯示器之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對應一國際照明協會色彩座標,該第一校正色調及該第二校正色調對應一三原色座標,且該指定顯示區域係為該顯示器之一中央顯示區域。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該每一顯示區域產生至少一個測試影像;及 依據該每一顯示區域所產生之該至少一個測試影像的一量測結果,產生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 其中該至少一個測試影像對應至少一種三原色的組合,且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為利用一線性或一非線性函式,將該至少一個測試影像的該量測結果轉換而得。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在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對應的該些第一校正色調後,利用一內插平均法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所有畫素的校正值,並將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所有畫素的校正值儲存為一校正圖層。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依據該透明度參數,調整該校正圖層的一透明度,以產生該均勻度補償圖層; 其中該透明度參數係為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該些第一校正色調之複數個三原色座標與一白色色調座標的一最大差值。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校正色調、該透明度參數及該第二校正色調的該轉換函數係為:
    Figure 03_image001
    其中(RIN , GIN , BIN )係為該第一校正色調,α係為該透明度參數,且(ROUT , GOUT , BOUT )係為該第二校正色調。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透明度參數的範圍介於0與255之間,且該均勻度補償圖層係為具有一透明度通道參數之一可攜式網路圖形格式。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均勻度補償圖層係為利用一應用程式所產生的一半透明遮罩。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設定該顯示器的一顯示面於一水平方向的M個區間; 設定該顯示器的該顯示面於一垂直方向的N個區間;及 其中該水平方向的該M個區間以及該垂直方向的該N個區間將該顯示器分成數量為M×N的顯示區域,M及N為兩大於1的正整數,且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該每一顯示區域為一矩形。
  11. 一種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系統,包含: 一顯示器,用以顯示影像; 一光感應器,用以量測該顯示器之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複數個光學特性;及 一處理器,耦接於該顯示器及該光感應器,用以依據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該些光學特性,調整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影像色調均勻度; 其中該處理器將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一最暗顯示區域的一亮度設定為一目標亮度,以及將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的一指定顯示區域的一色溫設定為一目標色溫,依據該目標亮度及該目標色溫,比較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以產生該每一顯示區域對應的一第一校正色調,依據一透明度參數及該第一校正色調,利用一轉換函數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之該每一顯示區域的一第二校正色調,依據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的該些第二校正色調,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所有畫素的一均勻度補償圖層,及將該均勻度補償圖層虛擬地重疊於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上,以使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透過該均勻度補償圖層顯示一色調均勻的影像。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光感應器取得該顯示器之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中,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顯示器之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對應一國際照明協會色彩座標,該第一校正色調及該第二校正色調對應一三原色座標,且該指定顯示區域係為該顯示器之一中央顯示區域。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在該每一顯示區域產生至少一個測試影像,並依據該每一顯示區域所產生之該至少一個測試影像的一量測結果,產生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該至少一個測試影像對應至少一種三原色的組合,且該每一顯示區域的該亮度及該色溫係為該處理器利用一線性或一非線性函式,將該至少一個測試影像的該量測結果轉換而得。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在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對應的該些第一校正色調後,該處理器利用一內插平均法產生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所有畫素的校正值,並將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所有畫素的校正值儲存為一校正圖層。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依據該透明度參數,調整該校正圖層的一透明度,以產生該均勻度補償圖層,且該透明度參數係為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該些第一校正色調之複數個三原色座標與一白色色調座標的一最大差值。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校正色調、該透明度參數及該第二校正色調的該轉換函數係為:
    Figure 03_image001
    其中(RIN , GIN , BIN )係為該第一校正色調,α係為該透明度參數,且(ROUT , GOUT , BOUT )係為該第二校正色調。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透明度參數的範圍介於0與255之間,且該均勻度補償圖層係為具有一透明度通道參數之一可攜式網路圖形格式。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另包含: 一記憶體,耦接於該處理器,用以儲存一應用程式的資料; 其中該處理器被該應用程式驅動,且該均勻度補償圖層為該處理器利用該應用程式所產生的一半透明遮罩。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記憶體另用以儲存一作業系統的資料,該應用程式在該作業系統中執行,且該作業系統包含一個人電腦作業系統或一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
  21.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光感應器與該處理器係透過一纜線進行通訊,且該纜線係為一通用序列匯流排或一序列資料通訊界面轉接線,且該光感應器係為具有一軟體開發元件的一色彩分析儀器或一具有回傳國際照明協會色彩座標的一光學量測儀器。
  2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設定該顯示器的一顯示面於一水平方向的M個區間,設定該顯示器的該顯示面於一垂直方向的N個區間,該水平方向的該M個區間以及該垂直方向的該N個區間將該顯示器分成數量為M×N的顯示區域,M及N為兩大於1的正整數,且該至少一部分的顯示區域之該每一顯示區域為一矩形。
TW107138898A 2018-11-02 2018-11-02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TWI6935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898A TWI693591B (zh) 2018-11-02 2018-11-02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898A TWI693591B (zh) 2018-11-02 2018-11-02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591B TWI693591B (zh) 2020-05-11
TW202018693A true TW202018693A (zh) 2020-05-16

Family

ID=7189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898A TWI693591B (zh) 2018-11-02 2018-11-02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35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074B (zh) * 2020-10-12 2022-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動態調整顯示螢幕色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0175B1 (en) * 1999-09-17 2002-1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iminating artifacts in overlapped projections
TWI532023B (zh) * 2013-10-02 2016-05-01 王紹洋 顯示器顏色均勻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3074B (zh) * 2020-10-12 2022-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動態調整顯示螢幕色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591B (zh) 202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405B (zh) 影像色调的均匀度的调整方法及其系统
JP4283297B2 (ja) 映像補償方法
WO2020224387A1 (zh) 驱动方法、驱动装置、显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TWI457553B (zh) 校正顯示器的校正系統及方法
CN100448280C (zh) 一种环境光自适应图像显示方法
TWI388220B (zh) 可降低色偏之影像處理方法
US9548015B2 (en) Image color enhanc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
CN105259687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画面一致性调节方法及系统
TW201640482A (zh) 具有影像補償功能之影像處理裝置及其影像處理方法
WO2017133113A1 (zh) 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系统
TW20081615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looking for new color temperature point
JP2006220714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表示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CN108898987B (zh) 一种灰阶转换方法、灰阶转换装置及显示装置
US11056078B2 (en) Multi-screen color corr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602419B (zh) 調整方法及其所適用之顯示設備
US20140333654A1 (en) Image color adjus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693591B (zh) 影像色調之均勻度的調整方法及其系統
TWI485694B (zh) 影像色彩調整方法與其電子裝置
TWI474251B (zh) 用於gamma校準之目標顯示之使用者介面及電腦化方法
CN110896466B (zh) 一种显示装置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及系统
TW201337903A (zh) 將顯示器面板之白色亮度參數導入依據顯示器面板的白色光學特性計算灰階白平衡增益值以提高其灰階白平衡調校精準度之方法
JP2002055668A (ja) 表示装置の入出力特性測定方法、表示装置の画像補正方法、表示装置のiccプロファイル作成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の方法の手順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並びに表示装置
JP6976150B2 (ja) 補正データ生成装置、表示装置、補正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48911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071574A (ja) 画像出力制御装置、画像出力制御方法、画像出力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