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8637A - 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 Google Patents

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8637A
TW202018637A TW108128465A TW108128465A TW202018637A TW 202018637 A TW202018637 A TW 202018637A TW 108128465 A TW108128465 A TW 108128465A TW 108128465 A TW108128465 A TW 108128465A TW 202018637 A TW202018637 A TW 2020186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hared
application
sharing request
sh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8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6359B (zh
Inventor
張萌
唐志慧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8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8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6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635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04L51/066Format adaptation, e.g. format conversion or com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一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其中,該方法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方法包括: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在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攔截後可以自動識別攔截並且切換分享請求的產生模式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以突破攔截。

Description

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本發明涉及電腦資料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一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吱口令的主要作用是營銷、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用戶作為分享執行人,在分享吱口令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分享媒介可能並不支持甚至攔截這種分享行為,但是目標應用和共享用戶還有繼續分享的需求,因此就造成了衝突。
有鑑於此,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一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 第一方面,本說明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資料處理方法,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方法包括: 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 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 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第二方面,本說明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資料處理方法,應用於第二應用端,該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在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執行攔截操作。 第三方面,本說明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資料處理裝置,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 第一產生模組,被配置為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 第一攔截模組,被配置為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第二產生模組,被配置為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第四方面,本說明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資料處理裝置,應用於第二應用端,該裝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第一分析模組,被配置為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第三攔截模組,被配置為在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執行攔截操作。 第五方面,本說明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計算設備,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指令,該處理器執行該指令時實現該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所述該資料處理方法的步驟。 第六方面,本說明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儲存有電腦指令,該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該資料處理方法的步驟。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一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其中,該方法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方法包括: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在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攔截後可以自動識別攔截並且切換分享請求的產生模式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以突破攔截。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能夠以很多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發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該”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並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儘管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可能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不應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資訊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範圍的情況下,第一也可以被稱為第二,類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稱為第一。取決於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回應於確定”。 首先,對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涉及的名詞術語進行解釋。 吱口令:一種可以在應用程式之間進行資料交換,被指定應用識別的通信口令。它包括四個要素:分享媒介應用、打開目標應用、分享執行用戶和共享用戶。 在本發明中,提供了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一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在下面的實施例中逐一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說明書一實施例的計算設備100的結構方塊圖。該計算設備1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於記憶體110和處理器120。處理器120與記憶體110透過匯流排130相連接,資料庫150用於保存資料。 計算設備100還包括存取設備140,存取設備140使得計算設備100能夠經由一個或多個網路160通信。這些網路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換電話網(PSTN)、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個域網(PAN)或諸如網際網路的通信網路的組合。存取設備140可以包括有線或無線的任何類型的網路介面(例如,網路介面卡(NIC))中的一個或多個,諸如IEEE802.11無線區域網(WLAN)無線介面、全球微波互聯存取(Wi-MAX)介面、以太網介面、通用串行匯流排(USB)介面、蜂巢式網路介面、藍牙介面、近場通信(NFC)介面,等等。 在本說明書的一個實施例中,計算設備100的上述以及圖1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連接,例如透過匯流排。應當理解,圖1所示的計算設備結構方塊圖僅僅是出於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對本說明書範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增添或替換其他部件。 計算設備100可以是任何類型的靜止或行動計算設備,包括行動電腦或行動計算設備(例如,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筆記型電腦、筆記本電腦、輕省筆電等)、行動電話(例如,智慧型手機)、可佩戴的計算設備(例如,智慧型手錶、智慧型眼鏡等)或其他類型的行動設備,或者諸如台式電腦或PC的靜止計算設備。計算設備100還可以是行動式或靜止式的伺服器。 其中,處理器120可以執行圖2所示方法中的步驟。圖2是示出了根據本說明書一實施例的資料處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方法包括步驟202至步驟208。 步驟202: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待分享資料為將要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資料,例如某個購物網站中的銷售產品等;該第一分享請求為將待分享資料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請求,例如將某個購物網站中的某個銷售產品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請求,例如吱口令。 在實際應用中,該第一應用端可以是某個購物網站的應用程式或者是某個支付應用程式等,該第二應用端可以是某個即時通訊的應用程式等。 當該資料處理方法應用於第一應用端的情況下,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即該第一應用端接收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步驟204: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第一應用端在接收到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後,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將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發送至分享目標即該第二應用端。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可以根據第一預設條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第二應用端。其中,該第一預設條件包括但不限於從產生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的固定字典中,產生指定長度和指定校驗位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在該第一應用端為某支付應用程式,該第二應用端為某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情況下,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包括:該支付應用程式在接收產生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的情況下,根據第一預設條件從預設的固定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產生字典中選取一段指定長度和指定校驗位的文字、數字或者特殊字符的組合產生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並將產生的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發送至該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步驟206: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第一應用端可以自動識別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是否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即該第一應用端若檢測到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滿足第二預設條件,則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其中,該第二預設條件包括但不限於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分享至該第二應用端指定時間內,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操作的用戶數量滿足時間衰減曲線。即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分享至該第二應用端指定時間內,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操作的用戶數量一直減少。 以該第一應用端為支付應用程式,該第二應用端為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為例,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包括: 網紅A的支付應用程式接收網紅A產生一個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網紅A的支付應用程式根據第一預設條件產生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後將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發送至網紅A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網紅A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中的用戶接收到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之後,一般均會複製黏貼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到自身的支付應用程式中添加網紅A為好友,若正常情況下網紅A分享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後每小時都會有30個好友透過自身的支付應用程式添加她為好友,但是某一小時網紅A分享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後每小時透過自身的支付應用程式添加她為好友的人變為了2個或者是沒有人添加她為好友了,則網紅A的支付應用程式可以確定網紅A的該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被即時通訊應用程式進行了攔截。 步驟208: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預設的產生規則包括但不限於將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同語義改寫。 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即將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同語義改寫成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資料處理方法還包括: 接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發送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的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即該第一應用端再次接收到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的情況下,產生並發送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的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和第二分享請求的分享內容相同,資料格式不同。 例如該待分享資料為某購物網站的一條裙子,產生的該第一分享請求和第二分享請求則均是分享該裙子的請求,但是該第一分享請求和該第二分享請求的資料組成形式不同。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資料處理方法在該第一應用端產生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識別出該第二應用端的攔截並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新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在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的情況下,接收並解析該第二應用端回傳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以確定該待分享資料,以使該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突破該第二應用端的攔截。 實際應用中,若該第二分享請求仍被第二應用端攔截,則第一應用端識別出攔截之後,會再次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三分享請求,直至產生的分享請求不會被第二應用端攔截,實現該待分享資料可以透過第二應用端被分享。 其中,處理器120可以執行圖3所示方法中的步驟。圖3是示出了根據本說明書一實施例的資料處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應用於第二應用端,該方法包括步驟302至步驟306。 步驟302: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步驟304: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包括: 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中包含敏感字符或確定該第一應用端屬於該第二應用端預設的黑名單。 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有其它因素造成第二應用端對第一應用端產生的該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進行攔截,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步驟306:在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執行攔截操作。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資料處理方法還包括: 接收該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回傳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至該第一應用端。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第一應用端、該第二應用端、該待分享資料、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和第二分享請求的解釋可參見上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二應用端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然後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在不符合第二應用端的接收分享條件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使得第一應用端產生符合第二應用端接收分享條件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在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符合第二應用端的接收分享條件的情況下,接收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並將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回傳至第一應用端;該第二應用端實現對不符合條件的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進行分析和攔截,可以避免存在安全隱患或者敏感資訊的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分享出去,提升用戶體驗。 參見圖4,以第一應用端為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第二應用端為分享媒介應用程式為例,對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資料處理方法進行說明,包括步驟402至步驟434。 步驟402: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接收用戶A發送的產生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 步驟404: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將產生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發送至自身的處理系統。 步驟406: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的處理系統根據預設的字典產生長度為20,校驗位為111的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 步驟408: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的處理系統將該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反饋給用戶A。 步驟410:用戶A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接收並分析用戶A分享的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 步驟412:用戶A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在確定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不符合分享條件的情況下,對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 步驟414: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的處理系統在自動檢測出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是否被自身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攔截。 步驟416: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的處理系統在自動檢測出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自身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攔截的情況下,產生一個與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同語義的第二分享請求。 實際應用中,分享目標應用程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進行一次更新,使得分享目標應用程式每次接受到產生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都會將最新的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反饋給用戶,避免分享媒介應用程式的重複攔截,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分享目標應用程式在識別出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攔截之後,可以針對當前的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進行更新,也可以對分享目標應用程式上其他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進行更新,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定,本發明對此不作任何限定。 步驟418: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再次接收到用戶A的產生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 步驟420: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將產生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發送至自身的處理系統。 步驟422:用戶A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將透過自身的處理系統產生的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反饋給用戶A。 步驟424:用戶A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接收並分析用戶A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 步驟426:用戶A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確定對用戶A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不攔截。 步驟428:用戶A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在確定對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不攔截的情況下,將用戶A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分享給自身的共享用戶。 步驟430:共享用戶透過自身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接收到用戶A分享的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 步驟432:共享用戶透過自身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發送用戶A分享的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至自身的處理系統。 步驟434:共享用戶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的處理系統對用戶A分享的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解析,在共享用戶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的處理系統解析出該第二分享請求為添加好友請求的情況下,共享用戶的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的處理系統添加用戶A為好友。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資料處理方法在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產生的添加好友的第一分享請求被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攔截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識別出分享媒介應用程式的攔截並產生新的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在確定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不被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攔截的情況下,接收並解析共享用戶的分享媒介應用程式回傳的添加好友的第二分享請求以添加用戶A為好友,使得分享目標應用程式產生的添加好友的分享請求在被分享媒介應用程式攔截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好友的添加。 參見圖5,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處理裝置,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組502,被配置為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 第一產生模組504,被配置為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 第一攔截模組506,被配置為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第二產生模組508,被配置為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可選地,該裝置還包括: 第二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第一發送模組,被配置為發送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的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可選地,該第一產生模組504,還被配置為: 根據第一預設條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第二應用端。 可選地,該第一攔截模組506,還被配置為: 若檢測到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滿足第二預設條件,則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可選地,該裝置還包括: 第二攔截模組,被配置為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的情況下,接收並解析該第二應用端回傳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以確定該待分享資料。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資料處理裝置在該第一應用端產生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識別出該第二應用端的攔截並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新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在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的情況下,接收並解析該第二應用端回傳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以確定該待分享資料,以使該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突破該第二應用端的攔截。 參見圖6,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處理裝置,應用於第二應用端,該裝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組602,被配置為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第一分析模組604,被配置為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第三攔截模組606,被配置為在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執行攔截操作。 可選地,該第一分析模組604,還被配置為: 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中包含敏感字符或確定該第一應用端屬於該第二應用端預設的黑名單。 可選地,該裝置還包括: 第四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該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第二分析模組,被配置為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回傳模組,被配置為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回傳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至該第一應用端。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二應用端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然後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在不符合第二應用端的接收分享條件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使得第一應用端產生符合第二應用端接收分享條件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在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符合第二應用端的接收分享條件的情況下,接收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並將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回傳至第一應用端;該第二應用端實現對不符合條件的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進行分析和攔截,可以避免存在安全隱患或者敏感資訊的待分享資料的分享請求分享出去,提升用戶體驗。 本發明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儲存有電腦指令,該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前該資料處理方法的步驟。 上述為本實施例的一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說明的是,該儲存媒體的技術方案與上述的資料處理方法的技術方案屬於同一構思,儲存媒體的技術方案未詳細描述的細節內容,均可以參見上述資料處理方法的技術方案的描述。 上述對本說明書特定實施例進行了描述。其它實施例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在一些情況下,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動作或步驟可以按照不同於實施例中的順序來執行並且仍然可以實現期望的結果。另外,在圖式中描繪的過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順序或者連續順序才能實現期望的結果。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多任務處理和並行處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該電腦指令包括電腦程式代碼,該電腦程式代碼可以為源代碼形式、物件代碼形式、可執行文件或某些中間形式等。該電腦可讀取取媒體可以包括:能夠攜帶該電腦程式代碼的任何實體或裝置、記錄媒體、隨身碟、行動硬碟、磁碟、光碟、電腦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電載波信號、電信信號以及軟體分發媒體等。需要說明的是,該電腦可讀取媒體包含的內容可以根據司法管轄區內立法和專利實踐的要求進行適當的增減,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轄區,根據立法和專利實踐,電腦可讀取媒體不包括電載波信號和電信信號。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便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它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較佳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組並不一定都是本發明所必須的。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它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以上公開的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只是用於幫助闡述本發明。可選實施例並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發明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並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發明。本發明僅受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全部範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100:計算設備 110:記憶體 120:處理器 130:匯流排 140:存取設備 150:資料庫 160:網路 202~208:步驟 302~306:步驟 402~434:步驟 502:第一接收模組 504:第一產生模組 506:第一攔截模組 508:第二產生模組 602:第三接收模組 604:第一分析模組 606:第三攔截模組
圖1是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計算設備的結構方塊圖; 圖2是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8)

  1. 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方法包括: 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 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 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接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發送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的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包括: 根據第一預設條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第二應用端。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包括: 若檢測到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滿足第二預設條件,則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5.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的情況下,接收並解析該第二應用端回傳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以確定該待分享資料。
  6. 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二應用端,該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在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執行攔截操作。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包括: 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中包含敏感字符或確定該第一應用端屬於該第二應用端預設的黑名單。
  8.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接收該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回傳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至該第一應用端。
  9. 一種資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一應用端,該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產生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其中,該第一分享請求以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該第二應用端與該第一應用端不同; 第一產生模組,被配置為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 第一攔截模組,被配置為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第二產生模組,被配置為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第二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第一發送模組,被配置為發送根據預設的產生規則產生的以該第二應用端為分享目標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11.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第一產生模組,還被配置為: 根據第一預設條件產生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並發送至第二應用端。
  12.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第一攔截模組,還被配置為: 若檢測到發送至該第二應用端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滿足第二預設條件,則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
  13. 根據請求項10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第二攔截模組,被配置為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被該第二應用端攔截的情況下,接收並解析該第二應用端回傳的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以確定該待分享資料。
  14. 一種資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二應用端,該裝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 第一分析模組,被配置為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第三攔截模組,被配置為在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執行攔截操作。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第一分析模組,還被配置為: 確定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一分享請求中包含敏感字符或確定該第一應用端屬於該第二應用端預設的黑名單。
  16.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第四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該第一應用端產生的,以自身為分享目標的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 第二分析模組,被配置為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分析,確定是否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進行攔截操作; 回傳模組,被配置為確定對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不攔截操作的情況下,回傳該待分享資料的第二分享請求至該第一應用端。
  17. 一種計算設備,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指令,其特徵在於,該處理器執行該指令時實現該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請求項1-5或6-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18. 一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儲存有電腦指令,其特徵在於,該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請求項1-5或6-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TW108128465A 2018-11-06 2019-08-12 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TWI706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4102.5 2018-11-06
CN201811314102.5A CN110011896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一种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637A true TW202018637A (zh) 2020-05-16
TWI706359B TWI706359B (zh) 2020-10-01

Family

ID=67164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8465A TWI706359B (zh) 2018-11-06 2019-08-12 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1896B (zh)
TW (1) TWI706359B (zh)
WO (1) WO2020093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896B (zh) * 2018-11-06 2020-07-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一种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6506B (zh) * 2020-07-22 2024-03-22 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应用程序的内容分享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12632418A (zh) * 2020-12-16 2021-04-0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口令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0615B2 (en) * 2008-12-31 2011-08-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stant messaging multilingual configuration
CN102340424B (zh) * 2010-07-21 2013-12-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不良报文的检测方法及不良报文的检测装置
CN104142788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应用分享方法及智能终端
EP2922276B1 (en) * 2013-11-18 2018-08-15 Zhuhai Kingsoft Online Ga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 sha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mobile device
US10122660B2 (en) * 2015-03-27 2018-11-06 MINDBODY, Inc. Contextual mobi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N105049319B (zh) * 2015-05-25 2018-09-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好友添加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5706397A (zh) * 2016-01-20 2016-06-22 马岩 一种基于微信的共享信息分享方法及系统
CN107180049B (zh) * 2016-03-11 2020-12-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6789566A (zh) * 2016-12-12 2017-05-31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同im应用消息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06682226A (zh) * 2017-01-05 2017-05-1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打开分享链接的方法、打开分享链接的系统和终端
CN107301224B (zh) * 2017-06-19 2020-05-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分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91587A (zh) * 2017-06-23 2017-11-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链接分享及访问方法、服务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07393A (zh) * 2017-08-21 2018-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资源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8427751A (zh) * 2018-03-13 2018-08-21 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短链接跳转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11896B (zh) * 2018-11-06 2020-07-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一种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93806A1 (zh) 2020-05-14
CN110011896A (zh) 2019-07-12
TWI706359B (zh) 2020-10-01
CN110011896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3577B2 (en) Response recommendation system
KR102107560B1 (ko) 서비스 동작의 보안을 검증하는 방법, 장치, 단말기 및 서버
US10728361B2 (en) System for association of customer information across subscribers
US10897520B2 (en) Connected contact identification
US10992612B2 (en) Contac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WO2017157149A1 (zh) 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TWI706359B (zh) 資料處理方法及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WO20140124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malicious program
US11836730B2 (en) Fraud detect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messages in a messaging account
US11132337B2 (en) Dynamically updating distributed content objects
US20220103575A1 (en) System for Extracting, Classifying, and Enriching Cyber Criminal Communication Data
WO2022116431A1 (zh) 一种点击通过率ctr预测方法及装置
WO2014015787A1 (en) Method, server, and client for pushing and displaying splash screen
WO201411092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uploading data
CN111768258A (zh) 识别异常订单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US10867130B2 (en) Langu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CN112825096A (zh) 一种数据脱敏方法和装置
WO201923617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data breaches
CN107193833A (zh) 数据库访问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2347383A (zh) 分享链接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860804B2 (en) Quick text classification model
CN111177536A (zh) 基于设备指纹对未登录用户传送定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289432B2 (en) Adaptively linking data between independent systems based on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S9424552B2 (en) Managing website registrations
WO2017129068A1 (zh) 事件执行方法和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