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774A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774A
TW202014774A TW107135005A TW107135005A TW202014774A TW 202014774 A TW202014774 A TW 202014774A TW 107135005 A TW107135005 A TW 107135005A TW 107135005 A TW107135005 A TW 107135005A TW 202014774 A TW202014774 A TW 2020147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display device
electrod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5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3452B (zh
Inventor
朱昭宇
黃馨諄
郭文瑞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5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3452B/zh
Priority to CN201910272058.4A priority patent/CN109856842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4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45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一顯示區以及一透鏡區,且包括上基板、上偏光層、上電極、下基板、下偏光層、下電極、液晶層以及影像感測模組。上偏光層位於上基板上,且覆蓋上基板的顯示區以及透鏡區。上電極位於上基板的透鏡區。下基板面對上基板。下偏光層位於下基板上,且覆蓋下基板的顯示區。下偏光層於透鏡區具有開口。下電極位於下基板的透鏡區。液晶層位於上基板以及下基板之間。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顯示區以及透鏡區的液晶顯示裝置。
隨著科技的進展,顯示面板的邊框寬度逐漸減小,全屏顯示裝置已成為各家廠商急欲發展的技術。在一些具有照相功能之全屏顯示裝置中,如:手機、平板電腦等,會於設備中設置前置鏡頭。在設置前置鏡頭時,往往需要先對液晶顯示裝置進行鑽孔製程,接著再將前置鏡頭置入所鑽出的孔洞中。然而,在液晶顯示裝置上進行鑽孔製程會導致許多問題,如:玻璃載板碎裂、鏡頭尺寸受限於鑽孔器具以及液晶漏出等。因此,目前亟需一種可以解決前述問題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可以不需要對液晶顯示裝置的基板進行鑽孔製程也可以有良好的影像感測品質。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一顯示區以及一透鏡區,且包括上基板、上偏光層、上電極、下基板、下偏光層、下電極、液晶層以及影像感測模組。上偏光層位於上基板上,且覆蓋上基板的顯示區以及透鏡區。上電極位於上基板的透鏡區。下基板面對上基板。下偏光層位於下基板上,且覆蓋下基板的顯示區。下偏光層於透鏡區具有開口。下電極位於下基板的透鏡區。液晶層位於上基板以及下基板之間。影像感測模組對應於下基板的透鏡區設置。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上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下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1C是沿著圖1A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圖1A、圖1B以及圖1C分別省略了顯示面板的部分構件。
請參考圖1A、圖1B以及圖1C,液晶顯示裝置10具有顯示區AA以及透鏡區LA。透鏡區LA的位置、形狀以及大小可以因應需求而進行調整,圖1A與圖1B中透鏡區LA的位置、形狀以及大小只是用於示意。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區AA周圍還可以具有周邊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液晶顯示裝置10包括上基板SB1、上偏光層P1、上電極E1、下基板SB2、下偏光層P2、下電極E2、液晶層L以及影像感測模組CS。下基板SB2面對上基板SB1。液晶層L位於上基板SB1以及下基板SB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液晶顯示裝置10更包括濾光元件CF、畫素陣列AL、絕緣層OC、絕緣層PL、配向層PI1、配向層PI2以及鏡頭模組LS。
上偏光層P1位於上基板SB1上,且覆蓋上基板SB1的顯示區AA以及透鏡區LA。下偏光層P2位於下基板SB2上,且覆蓋下基板SB2的顯示區AA。下偏光層P2於透鏡區LA具有開口O1。雖然在本實施例中,上偏光層P1與下偏光層P2分別位於上基板SB1與下基板SB2的外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上偏光層P1及下偏光層P2中的至少一者位於上基板SB1與下基板SB2之間。
濾光元件CF位於上基板SB1以及下基板SB2之間。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中的濾光元件CF位於上基板SB1上,但本發明不在此限,於其它實施例中,濾光元件CF也可位於下基板SB2上。濾光元件CF例如包括紅色濾光圖案r、綠色濾光圖案g以及藍色濾光圖案b。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元件CF還可以包括其他顏色的濾光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黑色矩陣位於不同顏色的濾光圖案之間。
濾光元件CF於透鏡區LA具有開孔O2。因此,從表面s1的透鏡區LA進入液晶顯示裝置10的光線比較不容易被濾光元件CF改變顏色。
絕緣層OC位於濾光元件CF上。在本實施例中,以絕緣層OC覆蓋上基板SB1的顯示區AA以及透鏡區LA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OC可以不用覆蓋上基板SB1的透鏡區LA,也可以說絕緣層OC可以暴露出濾光元件CF的開孔O2。
上電極E1位於上基板SB1的透鏡區LA。在本實施例中,上電極E1位於絕緣層OC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OC可以位於上電極E1與液晶層L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透鏡區LA中未設置絕緣層OC,上電極E1設置於上基板SB1上,且位於濾光元件CF的開孔O2中。
畫素陣列AL位於上基板SB1以及下基板SB2之間。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中的畫素陣列AL位於下基板SB2上,但本發明不在此限,於其它實施例中,畫素陣列AL也可位於上基板SB1上。畫素陣列AL例如包括多條掃描線、多條資料線以及多個畫素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陣列AL設置於下基板SB2的顯示區AA上,且不設置於透鏡區LA上,藉此,可以避免畫素陣列AL干擾影像感測模組CS接收影像,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是以濾光元件CF與畫素陣列AL分別位於上基板SB1與下基板SB2上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濾光元件CF與畫素陣列AL可皆位於上基板SB1或下基板SB2上,並構成彩色濾光層於畫素陣列上(color filter on array, COA)之結構。
絕緣層PL位於下基板SB2上,且位於下基板SB2的透鏡區LA。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層PL例如是與畫素陣列AL中的絕緣層一起形成。舉例來說,畫素陣列AL包含用來分隔不同導電元件的絕緣層,且畫素陣列AL中的絕緣層可以自顯示區AA延伸至透鏡區LA,以構成絕緣層PL。
下電極E2位於下基板SB2的透鏡區LA。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PL位於下電極E2與下基板SB2之間,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PL可以位於下電極E2與液晶層L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下基板SB2的透鏡區LA上未設置絕緣層PL,且下電極E2設置於下基板SB2上。上電極E1與下電極E2之間夾有部分液晶層L。
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電極E2例如是與畫素陣列AL中的畫素電極一起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液晶顯示裝置10更包括配向層PI1以及配向層PI2。配向層PI1位於上基板SB1上,且覆蓋上基板SB1的顯示區AA以及透鏡區LA。配向層PI1位於上電極E1與液晶層L之間。配向層PI2位於下基板SB2上,且覆蓋下基板SB2的顯示區AA以及透鏡區LA。配向層PI2位於下電極E2與液晶層L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上電極E1與液晶層L之間僅具有配向層PI1,且下電極E2與液晶層L之間僅具有配向層PI2,因此,僅需對上電極E1及/或下電極E2施加較小的電壓就可以操控液晶層L中之液晶分子的轉動方向。
影像感測模組CS對應於下基板SB2的透鏡區LA設置。影像感測模組CS對應於下偏光層P2的開口O1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液晶顯示裝置10還包括位於影像感測模組CS與下基板SB2之間的鏡頭模組LS,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上電極E1與下電極E2可以控制液晶層L中液晶分子的轉向,使得透鏡區LA中之液晶層L具有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功能。外界的光線從表面s1進入液晶顯示裝置10,接著被上偏光層P1轉化為極化光。極化光通過透鏡區LA中之液晶層L以及鏡頭模組LS,接著被影像感測模組CS所接收。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透鏡區LA中之液晶層L具有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功能,因此,透鏡區LA中之液晶層L可以與鏡頭模組LS搭配使用。鏡頭模組LS可以設置於下基板SB2的外側,因此不需要額外於透鏡區LA鑽孔來設置鏡頭模組LS。換句話說,本實施例可以不需要對液晶顯示裝置10進行鑽孔製程也可以有良好的影像感測品質。在一些實施例中,透鏡區LA中之液晶層L可以直接取代鏡頭模組LS,進一步縮小液晶顯示裝置10的厚度。
圖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下電極及其對應之導線的俯視示意圖。圖2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上電極及其對應之導線的仰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2A和圖2B的實施例沿用圖1A~圖1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2A與圖2B,上電極E1包括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至少部分中央電極CE位於電極環ER中心。
在本實施例中,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分別與導線C1以及導線C2電性連接。電極環ER具有對應於導線C2的開口H。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彼此分隔,且可以施加有不同的電壓。下電極E2大致上重疊於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且下電極E2與導線C3電性連接。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可以是由同一導電材料層圖案化所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是以上電極E1包括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下電極E2包括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換句話說,上電極E1與下電極E2的形狀可以彼此對調。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上電極及其對應之導線的仰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3的實施例沿用圖2A、圖2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上電極E1更包括高阻值材料HR。高阻值材料HR位於電極環ER中間。舉例來說,高阻值材料HR位於電極環ER以及中央電極CE之間。
高阻值材料HR有助於使上電極E1產生漸變的電場。高阻值材料HR例如為無機物,舉例來說,如氧化鈮(Nb2Ox)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高阻值材料HR例如為有機物,舉例來說,如包括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的材料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高阻值材料HR例如為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混合物。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是以上電極E1包括電極環ER、中央電極CE以及高阻值材料HR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下電極E2包括電極環ER、中央電極CE以及高阻值材料HR。換句話說,上電極E1與下電極E2的形狀可以彼此對調。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上電極的仰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4的實施例沿用圖3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上電極E1不包括中央電極CE,且電極環ER包括封閉的環狀電極。
在本實施例中,高阻值材料HR上的電場隨者相對於電極環ER之位置的變化而逐漸改變,也可以說高阻值材料HR有助於使上電極E1形成漸變的電場。因此,可以不用額外的設置中央電極CE就能產生漸變的電場。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是以上電極E1包括封閉的環狀電極以及高阻值材料HR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下電極E2包括封閉的環狀電極以及高阻值材料HR。換句話說,上電極E1與下電極E2的形狀可以彼此對調。
圖5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圖5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圖5A和圖5B的實施例沿用圖2A和圖2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5A與圖5B分別為以不同的方式操作液晶顯示裝置20中的上電極E1以及下電極E2。液晶層L中的液晶分子LC會隨著電場E的變化而轉動。在本實施例中,以液晶層L包括正型液晶為例。於本實施例中,液晶具有尋常光折射率(no )以及非尋常光折射率(ne ),也就是具有雙折射率(Δn,ne -no )。當正型液晶受到垂直電場E作用而旋轉,由於漸變電場E的作用,液晶分子LC於透鏡區LA邊緣處與中央處的折射率因而具有差異,進而形成透鏡效果。當正型液晶之雙折射(Δn)率越大,越能使於透鏡區LA邊緣處至中央處的液晶層L具有更大的折射率差異,進而使透鏡區LA中的液晶層L能變化的焦距範圍越廣。
圖5A是透鏡區LA中的液晶層L為凹透鏡模式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A,對中央電極CE施加第一電壓,對電極環ER施加第二電壓,且對下電極E2施加第三電壓。第一電壓大於第二電壓與第三電壓。舉例來說,第二電壓與第三電壓例如是0伏特,第一電壓例如是5伏特,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透鏡區LA中的液晶層L在凹透鏡模式可以擴增收光視角,以獲得廣視角的效果。
圖5B是透鏡區LA中的液晶層L為凸透鏡模式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B,對中央電極CE施加第一電壓,對電極環ER施加第二電壓,且對下電極E2施加第三電壓。第二電壓大於第一電壓與第三電壓。舉例來說,第一電壓與第三電壓例如是0伏特,第二電壓例如是5伏特,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透鏡區LA中的液晶層L在凸透鏡模式可以協助鏡頭模組LS進行變焦,使鏡頭模組LS的變焦及微距效果更佳。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對中央電極CE、電極環ER以及下電極E2施加相同電壓時,透鏡區LA中的液晶層L為平面透鏡模式。舉例來說,對中央電極CE、電極環ER以及下電極E2施加0伏特。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圖6的實施例沿用圖5A和圖5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6的液晶顯示裝置30與圖5A的顯示面板20之主要差異在於:液晶顯示裝置30的透鏡區LA中不具有絕緣層OC以及絕緣層PL。
由於透鏡區LA中不具有絕緣層OC以及絕緣層PL,液晶顯示裝置30之透鏡區LA中的液晶層L可以有較大的厚度X。並且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上電極E1與液晶層L之間僅具有配向層PI1,且下電極E2與液晶層L之間僅具有配向層PI2,因此,僅需對上電極E1及/或下電極E2施加較小的電壓就可以操控液晶層L中之液晶分子的轉動方向。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圖7的實施例沿用圖5A和圖5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7的液晶顯示裝置40與圖5A的顯示面板20之主要差異在於:液晶顯示裝置40的絕緣層OC位於上電極E1與配向層PI1之間,且絕緣層PL位於下電極E2與配向層PI2之間。
絕緣層OC位於上電極E1與配向層PI1之間,且絕緣層PL位於下電極E2與配向層PI2之間,因此,在對配向層PI1與配向層PI2進行刷磨配向(Rubbing Alignment)時,比較不容易損傷到上電極E1與下電極E2,藉此提升液晶透鏡的品質。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8的實施例沿用圖1A~圖1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8的液晶顯示裝置50與圖1C的顯示面板10之主要差異在於:顯示面板50之液晶層L於顯示區AA中的厚度X1不同於液晶層L於透鏡區LA中的厚度X2。
液晶透鏡之焦距變化範圍會因為液晶層厚度的不同而影響。在本實施例中,可以透過調整透鏡區LA中絕緣層OC及/或絕緣層PL的厚度來調整液晶層L於透鏡區LA中的厚度X2。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液晶層L於顯示區AA中的厚度X1不同於液晶層L於透鏡區LA中的厚度X2,配向層PI1與配向層PI2在顯示區AA與透鏡區LA的交界處會出現斷差。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光配向技術來對配向層PI1與配向層PI2進行配向,以避免使用毛布或滾輪進行刷磨配向時,因斷差導致配向不佳的問題。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9的實施例沿用圖8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9的液晶顯示裝置60與圖8的顯示面板50之主要差異在於:液晶顯示裝置60的液晶層L包括位於顯示區AA中的第一液晶材料層L1以及位於透鏡區LA中的第二液晶材料層L2。
液晶顯示裝置60更包括框膠SL位於顯示區AA與透鏡區LA之間。框膠SL將第一液晶材料層L1與第二液晶材料層L2分隔開來。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液晶材料層L1的材料可不同於第二液晶材料層L2的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液晶材料層L1的雙折射率(Δn)不同於第二液晶材料層L2的雙折射率(Δn)。使用雙折射率(Δn)較大的第二液晶材料層L2可以提升液晶透鏡的變焦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液晶材料層L2包括正型液晶,且第一液晶材料層L1包括負型液晶。使用正型液晶作為透鏡區LA中的第二液晶材料層L2,由於正型液晶的雙折射率較大,因此可以提升液晶透鏡的變焦範圍。使用負型液晶作為顯示區AA中的第一液晶材料層L1,可以提升液晶顯示裝置60之顯示區AA的對比度。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0的實施例沿用圖1A~圖1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10的液晶顯示裝置70與圖1C的顯示面板10之主要差異在於:液晶顯示裝置70不包括鏡頭模組LS。
藉由調整上電極E1以及下電極E2的操作電壓可以使透鏡區LA中之液晶層L具有變焦功能,因此,液晶顯示裝置70的液晶層L可以直接取代鏡頭模組的功能,有助於縮小裝置的整體尺寸,且液晶透鏡具有快速變焦(電控變焦)的優點。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中,液晶顯示裝置的透鏡區中之液晶層具有液晶透鏡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將鏡頭模組設置於液晶顯示裝置中也可以有良好的影像感測品質,藉此能省去鑽孔製程,避免了液晶顯示裝置因為鑽孔製程而產生的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30、40、50、60、70:液晶顯示裝置AA:顯示區AL:畫素陣列b:藍色濾光圖案C1、C2、C3:導線CE:中央電極CF:濾光元件CS:影像感測模組E:電場E1:上電極E2:下電極ER:電極環g:綠色濾光圖案H:開口HR:高阻值材料L:液晶層L1:第一液晶材料層L2:第二液晶材料層LA:透鏡區LC:液晶分子LS:鏡頭模組O1:開口O2:開孔OC、PL:絕緣層P1:上偏光層P2:下偏光層PI1、PI2:配向層r:紅色濾光圖案SB1:上基板SB2:下基板SL:框膠s1:表面X、X1、X2:厚度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上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下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1C是沿著圖1A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下電極及其對應之導線的示意圖。 圖2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上電極及其對應之導線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上電極及其對應之導線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上電極及其對應之導線的示意圖。 圖5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 圖5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之透鏡區的剖面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10:液晶顯示裝置
AA:顯示區
AL:畫素陣列
b:藍色濾光圖案
CF:濾光元件
CS:影像感測模組
E1:上電極
E2:下電極
g:綠色濾光圖案
L:液晶層
LA:透鏡區
LS:鏡頭模組
O1:開口
O2:開孔
OC、PL:絕緣層
P1:上偏光層
P2:下偏光層
PI1、PI2:配向層
r:紅色濾光圖案
SB1:上基板
SB2:下基板
s1:表面

Claims (16)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一顯示區以及一透鏡區,且包括: 一上基板; 一上偏光層,位於該上基板上,且覆蓋該顯示區以及該透鏡區; 一上電極,位於該上基板的該透鏡區; 一下基板,面對該上基板; 一下偏光層,位於該下基板上,且覆蓋該顯示區,該下偏光層於該透鏡區具有一開口; 一下電極,位於該下基板的該透鏡區; 一液晶層,位於該上基板以及該下基板之間;以及 一影像感測模組,對應於該下基板的該透鏡區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層包括正型液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層包括位於該顯示區的一第一液晶材料層以及位於該透鏡區的一第二液晶材料層,該第一液晶材料層的材料不同於該第二液晶材料層的材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液晶材料層的雙折射率不同於該第二液晶材料層的雙折射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液晶材料層係為負型液晶,且該第二液晶材料層係為正型液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框膠,位於該顯示區與該透鏡區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層於該顯示區中的厚度不同於該液晶層於該透鏡區中的厚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上電極與該下電極中的其中一者包括一電極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上電極與該下電極中的該其中一者更包括一中央電極,至少部分該中央電極位於該電極環中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上電極與該下電極中的該其中一者更包括一高阻值材料,該電極環圍繞該高阻值材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電極環係為封閉環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更包括一濾光元件,位於該上基板以及該下基板之間,其中該濾光元件於該透鏡區具有一開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配向層,位於該上電極與該液晶層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層,位於該上電極與該配向層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配向層,位於該下電極與該液晶層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層,位於該下電極與該配向層之間。
TW107135005A 2018-10-04 2018-10-04 液晶顯示裝置 TWI693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005A TWI693452B (zh) 2018-10-04 2018-10-04 液晶顯示裝置
CN201910272058.4A CN109856842A (zh) 2018-10-04 2019-04-04 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005A TWI693452B (zh) 2018-10-04 2018-10-04 液晶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774A true TW202014774A (zh) 2020-04-16
TWI693452B TWI693452B (zh) 2020-05-11

Family

ID=6690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5005A TWI693452B (zh) 2018-10-04 2018-10-04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6842A (zh)
TW (1) TWI6934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0809B2 (ja) * 2019-08-09 2023-08-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7683B (en) * 2004-02-27 2011-02-21 Chimei Innolux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483226C (zh) * 2004-05-28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半穿透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83191C (zh) * 2004-08-25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37254C (zh) * 2005-09-12 2008-11-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09584A (ja) * 2008-05-29 2010-01-14 Sony Corp 表示装置
CN110333614A (zh) * 2008-06-21 2019-10-15 凌威光电公司 使用有效电极结构的动态重构的电光学装置
US9143668B2 (en) * 2010-10-29 2015-09-22 Apple Inc. Camera lens structures and display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3477269B (zh) * 2011-01-17 2016-01-06 奥特司科技株式会社 液晶透镜、液晶透镜驱动方法、透镜单元、摄像机模块及胶囊型医疗设备
CN102854737B (zh) * 2011-06-29 2016-04-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立体取像装置
KR101406129B1 (ko) * 2012-03-28 2014-06-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3705777U (zh) * 2013-12-26 2014-07-09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盒及液晶透镜
CN104777696A (zh) * 2015-05-08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524754B1 (ko) * 2015-09-09 2023-04-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8594524B (zh) * 2018-04-26 2021-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842A (zh) 2019-06-07
TWI693452B (zh) 202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135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90685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8596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7808595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869899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particular laminate spacer
WO2017117966A1 (zh) 彩膜基板、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US7486355B2 (en) Color filter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407638A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31931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7035911A1 (zh) Boa型液晶面板
US20140002777A1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66495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31815A1 (zh) Coa型液晶显示面板
KR20140013211A (ko) 표시 장치
TWI69345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692089B (zh) 顯示裝置
WO201905652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KR102178887B1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664102B2 (ja)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080303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93365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lor fil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one protrusion and at least one chamfered portion at different edges of a pixel area
JP2008032859A (ja) 液晶パネ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