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9856A - 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9856A
TW202009856A TW108108446A TW108108446A TW202009856A TW 202009856 A TW202009856 A TW 202009856A TW 108108446 A TW108108446 A TW 108108446A TW 108108446 A TW108108446 A TW 108108446A TW 202009856 A TW202009856 A TW 2020098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vidence
electronic evidence
score
target
target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8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9422B (zh
Inventor
楊新穎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9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9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42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8Legal services
    • G06Q50/182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7Use of message has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8Lega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the encryption apparatus using shift registers or memories for block-wise or stream coding, e.g. DES systems or RC4; Hash functions; 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ors
    • H04L9/0618Block ciphers, i.e. encrypting groups of characters of a plain text message using fixed encryption transformation
    • H04L9/0637Modes of operation, e.g. cipher block chaining [CBC], electronic codebook [ECB] or Galois/counter mode [GC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Fina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揭露了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針對案件的原告主張為真實發生的某個案件事件,一方面透過目標流程,對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該案件事件的起訴證據進行識別,另一方面透過目標流程,對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該案件事件的應訴證據進行識別。其中,所述目標流程為,對目標電子證據進行識別,當確定目標電子證據已經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時,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高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當確定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時,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低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Description

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本說明書實施例關於資訊技術領域,尤其關於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目前,對於司法人員(如法官、檢察官)而言,審查原告和被告提交的電子證據(可以是以電子形式產生的證據,也可以是實物證據的電子形式)是否真實未篡改,並不容易。有時,司法人員會誤將已被篡改的電子證據認定為真實的電子證據。 基於此,需要一種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以降低司法人員審查電子證據真實性的難度。
為了解決司法人員審查電子證據真實性的難度較高的問題,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說明書實施例的第1態樣,提供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包括: 接收案件的原告上傳的案件事件資訊; 透過目標流程,確定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起訴證據是所述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將所述案件事件資訊和所述起訴證據發送給案件的被告; 當確定存在應訴證據時,透過所述目標流程,確定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應訴證據是所述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其中,所述目標流程包括: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一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與識別出的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正相關,所述第一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 根據本說明書實施例的第2態樣,提供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接收案件的原告上傳的案件事件資訊; 起訴證據識別模組,透過目標流程,確定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起訴證據是所述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發送模組,將所述案件事件資訊和所述起訴證據發送給案件的被告; 應訴證據識別模組,當確定存在應訴證據時,透過所述目標流程,確定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應訴證據是所述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其中,所述目標流程包括: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一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與識別出的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正相關,所述第一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針對案件的原告主張為真實發生的某個案件事件,一方面透過目標流程,對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該案件事件的起訴證據進行識別,另一方面透過目標流程,對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該案件事件的應訴證據進行識別。其中,所述目標流程為,對目標電子證據(起訴證據或應訴證據)進行識別,當確定目標電子證據已經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時,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高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當確定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時,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低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較高,說明識別出的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真實的可能性)較高,被篡改的可能性較低。已被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往往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而電子證據對應的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是根據電子證據是否已被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作出的,如此,以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為參考,可以顯著降低司法人員審查電子證據真實性的難度。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後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並不能限制本說明書實施例。 此外,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任一實施例並不需要達到上述的全部效果。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說明書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保護的範圍。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說明書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圖1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證據真實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包括以下步驟: S100: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執行步驟S102,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執行步驟S104。 本方法的執行主體可以是有需要對電子證據的真實性進行識別的主體(如法院)所管理的設備(本文稱之為識別設備)。更具體的,在實踐中,所述識別設備可以是法院的案件在線受理系統,案件在線受理系統在線受理案件,並對與案件相關的電子證據的真實性進行識別,將識別結果(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提供給法官,以供法官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述的電子證據可以是以電子形式產生的證據(如網頁),也可以實物證據的電子形式(如借條的照片)。還需要說明的是,目標電子證據是指真實性待識別的電子證據,其可以是案件的原告提出的證據,也可以是案件被原告提出的證據,還可以是案件的其他相關人(如調查人員、如案件利益相關人)提出的電子證據。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區塊鏈存證平臺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對用戶上傳的資料進行存證的服務機構。用戶可以利用區塊鏈存證平臺,將需要保全的電子證據存證。通常,區塊鏈存證平臺是透過區塊鏈網路中的交易這種資料結構來實現對電子證據的存證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交易 (transaction),是指用戶透過區塊鏈的用戶端創建,並需要最終發佈至區塊鏈的分布式資料庫中的一筆資料。也就是說,區塊鏈中的交易,存在狹義的交易以及廣義的交易之分。狹義的交易是指用戶向區塊鏈發佈的一筆價值轉移;例如,在傳統的比特幣區塊鏈網路中,交易可以是用戶在區塊鏈中發起的一筆轉帳。而廣義的交易是指用戶向區塊鏈發佈的一筆具有業務意圖的業務資料;例如,營運方可以基於實際的業務需求搭建一個聯盟鏈,依託於聯盟鏈部署一些與價值轉移無關的其它類型的在線業務(例如,租房業務、車輛調度業務、保險理賠業務、信用服務、醫療服務等),而在這類聯盟鏈中,交易可以是用戶在聯盟鏈中發佈的一筆具有業務意圖的業務訊息或者業務請求。 具體而言,區塊鏈存證平臺可以作為區塊鏈網路中的一個節點,當接收到用戶上傳的電子證據時,可以構建一個交易包含該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當然,也可以包含該電子證據本身)的交易,並將構建的交易廣播至區塊鏈網路,使得各節點後續基於共識機制,將該交易存入自身的區塊鏈,如此,就實現了電子證據的多方存證。其中,當交易僅包含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時,由於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已經被發佈至區塊鏈,因此,倘若電子證據被篡改,篡改後的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就會與區塊鏈中已發佈的證據雜湊不一致,因此,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被發佈至區塊鏈,就相當於電子證據被多方存證。還需要說明的是,當交易僅包含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時,區塊鏈存證平臺一般會將電子證據另行儲存於資料倉庫(非區塊鏈)。 此外,所述區塊鏈存證平臺也可以依託於公證通(factom)架構,為用戶提供電子證據存證服務。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可以指定市面上的若干區塊鏈存證平臺為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例如,法院可以從市面上的區塊鏈存證平臺中,選擇若干區塊鏈存證平臺作為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並與各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建立合作關係,法院的案件在線受理系統可以與各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的伺服器進行對接。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識別設備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四種: 1、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任一交易中是否包含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其中,上傳目標電子證據的用戶可以是案件的原告、被告或其他案件相關人員。 2、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根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證據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任一交易中是否包含所述證據雜湊;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其中,上傳目標電子證據的用戶可以是案件的原告、被告或其他案件相關人員。 在方式1和2中,用戶需要將目標電子證據上傳給識別設備,如果目標電子證據是以證據雜湊的形式進行間接存證的,那麼,識別設備可以計算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並以計算得到的證據雜湊為線索,向各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驗證,以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真的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如果目標電子證據是直接進行存證的,那麼識別設備可以直接向各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驗證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經被發佈至區塊鏈。 3、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交易雜湊;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將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確定為目標電子證據,以及,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其中,上傳目標交易雜湊的用戶可以是案件的原告、被告或其他案件相關人員。目標交易雜湊是目標交易的交易雜湊,而目標交易是包含有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的交易。 在方式3中,用戶向識別設備上傳目標交易雜湊即可,而不必上傳目標電子證據。識別設備根據目標交易雜湊,在各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查詢目標交易雜湊對應的目標交易,如果無法查詢到目標交易,就認定目標交易雜湊無效,進而說明目標電子證據並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如果查詢到目標交易,那麼透過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就是目標電子證據。 進一步地,如果區塊鏈儲存的目標交易中包含有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本身,則可以直接從目標交易中提取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如果區塊鏈儲存的目標交易中包含有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則可以以所述證據雜湊為線索,從其他途徑(例如資料倉庫)。 4、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和目標交易雜湊;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目標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判斷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相同,如果是,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如果否,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在方式4中,用戶可以向識別設備上傳目標電子證據和目標交易雜湊。其中,如前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透過目標交易這一資料結構被發佈至區塊鏈的,目標交易可以包含電子證據本身,也可以僅包含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基於此,在方式4中,判斷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相同,具體可以計算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以及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比較計算得到的兩個證據雜湊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才能認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總之,在步驟S100中,識別設備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並據此識別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即真實可能性)的高低。 如果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沒有被任何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那麼就意味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是未知存疑的,有可能已被篡改;如果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經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那麼就意味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是較高的,被篡改的可能性較低。 S102:確定第一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S104: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引入真實性參考評分的概念,來量化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識別設備識別出的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越高,相應地,針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的真實性參考評分也就越高。具體地,真實性參考評分可以是百分制,假設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為90,那麼意味著所述識別設備認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真實未被篡改的機率達到90%。 如果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沒有被任何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那麼就針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高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即第一評分),如果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經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那麼就針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低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即第二評分)。也就是說,第一評分大於第二評分。 透過圖1所示的方法,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較高,說明識別出的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真實的可能性)較高,被篡改的可能性較低。已被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往往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而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是根據電子證據是否已被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作出的,如此,以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為參考,可以顯著降低司法人員審查電子證據真實性的難度。 此外,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可以設若干類別,並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評分規則。可以根據電子證據關於的案件類型的不同,設置相應的類別,如以下類別:1、網路著作權案件-發行權;2、刑事案件-詐騙;3、合約糾紛案件-違約。 也可以根據證據種類的不同設置類別,如以下類別:1、視聽證據-網頁截圖;2、文字證據-word文件。 還可以根據電子證據關於的案件類型的不同以及證據種類的不同,設置類別,如以下類別:1、(網路著作權案件-發行權,視聽證據-網頁截圖);2、(刑事案件-詐騙,文字證據-word文件)。 於是,在步驟S102中,可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類別,作為目標類別;根據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確定第一評分。在步驟S104中,可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類別,作為目標類別;根據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確定第二評分。 不同的類別的評分規則不同,這意味著,哪怕是同一個電子證據,該電子證據從屬不同的類別,得到的真實性參考評分也可能不同。例如,有類別:1、網路著作權案件-發行權;2、刑事案件-詐騙;其中,類別1對應的評分規則較為寬鬆,類別2對應的評分規則較為嚴格,假設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一段錄音,已經被存證於某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若將這段錄音歸於類別1,則這段錄音得到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可能為99分,若將這段錄音歸於類別2,則這段錄音得到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可能為80分。 進一步地,還可以預先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若干分數區間,並針對對應於該類別的每個分數區間,設置對應於該分數區間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針對任意兩個分數區間,左端點值(也可以是右端點值)較大的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較高,即左端點值較大的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高於左端點值較小的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通常,各分數區間並無重合。例如,假設真實性參考評分為百分制,那麼針對某個類別,可以將[0,100]拆分為若干分數區間,即[0,40)、[40,80)、[80,100],作為該類別對應的分數區間。接著,在針對該類別對應的每個分數區間,設置相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例如,[0,40)對應的真實性等級為等級1,[40,80)為等級2,[80,100]對應的真實性等級為等級3。 基於此,在得到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之後,可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證據類別,作為目標證據類別;接著在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分數區間中,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落入的分數區間,作為目標分數區間;將所述目標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確定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 更進一步地,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還可以根據司法程序中最終對電子證據的真實性的認定結果,調整某個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 具體地,針對任一類別,針對從屬該類別的每個電子證據,獲取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是透過司法程序認定的;在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中,篩選出真實性參考等級與真實性可信等級不一致的電子證據,作為指定電子證據;若指定電子證據占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的比例大於指定比例,則根據每個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調整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以便針對每個指定電子證據,根據調整後的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得到的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與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一致。 例如,案件在線受理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後,相繼針對從屬類別1的100個電子證據進行了真實性識別,並得到這100個電子證據分別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這100個電子證據相繼被提交給法庭後,法庭透過司法程序認定了這100個電子證據分別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其中,真實性參考等級與真實性可信等級不一致的電子證據(指定電子證據)有25個,所占比例為25%,大於20%(指定比例),那麼,案件在線受理系統可以據此調整類別1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使得針對每個指定電子證據,根據調整後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得到的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與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一致。 此外,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任一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可以進一步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用戶指定的非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三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其中,所述第三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且,所述第三評分小於所述第一評分。 也就是說,倘若所述目標電子證據雖然未被任一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但是,已被某個非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未預先與識別設備對接)存證,那麼,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承認。 進一步地,在步驟S104中,可以將指定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也可以當確定滿足指定條件時,將大於所述指定分數的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其中,確定滿足指定條件,具體是指: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中,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最相似的電子證據,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電子證據;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的相似度,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越大,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越相似;從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各相似度中,選擇最大的相似度,作為最大相似度;若所述最大相似度大於指定相似度,則確定滿足指定條件。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在實踐中,有時用戶上傳給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存證的電子證據的版本是原始版本(稱為原始電子證據),而後,用戶提供給識別設備的電子證據時最新版本(最新電子證據),原始電子證據與最新電子證據往往很相似,卻又存在一定差異,導致識別設備進行驗證對最新電子證據的真實性進行識別時,會認定最新電子證據並沒有被任一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倘若目標電子證據雖然未被任一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但是與已經被存證的某個電子證據很相似,可以將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確定為一個較高的分數(但應小於第一評分)。 圖2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200:接收案件的原告上傳的案件事件資訊。 S202:透過目標流程,確定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S204:將所述案件事件資訊和所述起訴證據發送給案件的被告。 S206:當確定存在應訴證據時,透過所述目標流程,確定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本方法的執行主體也可以是上文所述的識別設備,具體也可以是上文所述的案件在線受理系統。 眾所周知,在司法領域,證據通常是針對案件中的某個案件事件提出的,用於證實或證偽該案件事件的發生。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所述原告可以是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刑事案件中的公訴方、被害人或被害人親屬。所述被告可以是民事案件中的被告,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嫌疑人親屬。 在圖2所示的方法中,所述起訴證據是所述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所述應訴證據是所述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在圖2所示的方法中,所述目標流程實際上就是圖1所示的方法流程,有關所述目標流程的說明可參見前文,不再贅述。 透過圖2所示的方法,針對案件的原告主張為真實發生的某個案件事件,一方面透過目標流程,對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該案件事件的起訴證據進行識別,另一方面透過目標流程,對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該案件事件的應訴證據進行識別。其中,所述目標流程為,對目標電子證據(起訴證據或應訴證據)進行識別,當確定目標電子證據已經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時,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高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當確定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時,對目標電子證據給出較低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較高,說明識別出的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真實的可能性)較高,被篡改的可能性較低。已被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往往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而電子證據對應的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是根據電子證據是否已被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作出的,如此,以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為參考,可以顯著降低司法人員審查電子證據真實性的難度。 此外,在圖2所示的方法中,可以根據應訴證據的有無,以及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對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進行修正。 具體地,當確定不存在應訴證據時,可以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當然,當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已經是滿分時,事實上已經無法繼續調高。因此,實際上,是當確定不存在應訴證據,且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未達到滿分時,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需要說明的是,被告針對所述案件事件資訊,並未提出證偽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意味著被告很可能默認了所述案件事件資訊是真實的,這種情況下,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可以進一步降低司法人員審查電子證據真實性的難度。 另外,當確定存在應訴證據時,可以判斷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是否滿足預設的修正觸發條件,若是,則對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進行修正。 進一步地,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大於第一指定臨界值時,可以調低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小於第二指定臨界值時,可以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臨界值大於所述第二指定臨界值。 也就是說,當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過大時,相當於間接削弱了所述起訴證據的真實性,因此,可以調低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具體地,可以調低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使得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降低。 也就是說,當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過小時,相當於間接增強了所述起訴證據的真實性,因此,可以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具體地,可以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使得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升高。 基於圖1所示的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證據真實性的方法,本說明書實施例還對應提供了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證據真實性的裝置,如圖3所示,包括: 判斷模組301,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第一處理模組302,若所述判斷模組301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一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第二處理模組303,若所述判斷模組301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其中,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與識別出的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正相關,所述第一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 所述判斷模組301,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根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證據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任一交易中是否包含所述證據雜湊;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所述判斷模組301,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交易雜湊;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將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確定為目標電子證據,以及,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所述判斷模組301,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和目標交易雜湊;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目標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判斷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相同,如果是,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如果否,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預設若干類別,並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評分規則; 所述第一處理模組302,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類別,作為目標類別;根據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確定第一評分或第二評分; 所述第二處理模組303,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類別,作為目標類別;根據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確定第二評分。 預先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若干分數區間,並針對對應於該類別的每個分數區間,設置對應於該分數區間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針對任意兩個分數區間,左端點值較大的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較高; 所述裝置還包括: 等級評定模組304,在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分數區間中,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落入的分數區間,作為目標分數區間;將所述目標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確定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以便針對每個指定電子證據,根據調整後的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得到的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與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一致。 所述裝置還包括:調整模組305,對於任一類別,針對從屬該類別的每個電子證據,獲取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是透過司法程序認定的;在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中,篩選出真實性參考等級與真實性可信等級不一致的電子證據,作為指定電子證據;若指定電子證據占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的比例大於指定比例,則根據每個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調整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 所述第二處理模組303,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用戶指定的非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三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其中,所述第三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且,所述第三評分小於所述第一評分。 所述第二處理模組303,將指定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或當確定滿足指定條件時,將大於所述指定分數的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確定滿足指定條件,具體包括: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中,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最相似的電子證據,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電子證據; 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的相似度,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越大,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越相似; 從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各相似度中,選擇最大的相似度,作為最大相似度; 若所述最大相似度大於指定相似度,則確定滿足指定條件。 基於圖2所示的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本說明書實施例還對應提供了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裝置,如圖4所示,包括: 接收模組401,接收案件的原告上傳的案件事件資訊; 起訴證據識別模組402,透過目標流程,確定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起訴證據是所述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發送模組403,將所述案件事件資訊和所述起訴證據發送給案件的被告; 應訴證據識別模組404,當確定存在應訴證據時,透過所述目標流程,確定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應訴證據是所述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其中,所述目標流程包括: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所述起訴證據或所述應訴證據;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一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與識別出的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正相關,所述第一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 根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證據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任一交易中是否包含所述證據雜湊; 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交易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 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將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確定為目標電子證據,以及,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和目標交易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目標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 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判斷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相同,如果是,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如果否,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預設若干類別,並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評分規則; 確定第一評分或第二評分,具體包括: 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類別,作為目標類別; 根據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確定第一評分或第二評分。 預先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若干分數區間,並針對對應於該類別的每個分數區間,設置對應於該分數區間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針對任意兩個分數區間,左端點值較大的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較高; 所述目標流程還包括: 在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分數區間中,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落入的分數區間,作為目標分數區間; 將所述目標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確定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 所述目標流程還包括: 對於任一類別 針對從屬該類別的每個電子證據,獲取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是透過司法程序認定的; 在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中,篩選出真實性參考等級與真實性可信等級不一致的電子證據,作為指定電子證據; 若指定電子證據占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的比例大於指定比例,則根據每個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調整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以便針對每個指定電子證據,根據調整後的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得到的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與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一致。 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具體包括: 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用戶指定的非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三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其中,所述第三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且,所述第三評分小於所述第一評分。 確定第二評分,具體包括: 將指定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或 當確定滿足指定條件時,將大於所述指定分數的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確定滿足指定條件,具體包括: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中,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最相似的電子證據,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電子證據; 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的相似度,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越大,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越相似; 從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各相似度中,選擇最大的相似度,作為最大相似度; 若所述最大相似度大於指定相似度,則確定滿足指定條件。 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修正模組405,若確定不存在應訴證據,則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修正模組406,若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滿足預設的修正觸發條件,則對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進行修正。 所述第二修正模組406,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大於第一指定臨界值時,調低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小於第二指定臨界值時,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臨界值大於所述第二指定臨界值。 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設備,其至少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圖1和/或圖2所述方法的功能。 圖5顯示了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更為具體的計算設備硬體結構示意圖,該設備可以包括: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通訊介面1040和匯流排1050。其中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和通訊介面1040透過匯流排1050實現彼此之間在設備內部的通訊連接。 處理器1010可以採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個或多個積體電路等方式實現,用於執行相關程序,以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記憶體1020可以採用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靜態儲存設備,動態儲存設備等形式實現。記憶體1020可以儲存作業系統和其他應用程序,在透過軟體或者韌體來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時,相關的程序代碼保存在記憶體1020中,並由處理器1010來呼叫執行。 輸入/輸出介面1030用於連接輸入/輸出模組,以實現資訊輸入及輸出。輸入輸出/模組可以作為組件配置在設備中(圖中未顯示),也可以外接於設備以提供相應功能。其中輸入設備可以包括鍵盤、滑鼠、觸控螢幕、麥克風、各類感測器等,輸出設備可以包括顯示器、揚聲器、振動器、指示燈等。 通訊介面1040用於連接通訊模組(圖中未顯示),以實現本設備與其他設備的通訊互動。其中通訊模組可以透過有線方式(例如USB、網線等)實現通訊,也可以透過無線方式(例如移動網路、WIFI、藍牙等)實現通訊。 匯流排1050包括一通路,在設備的各個組件(例如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和通訊介面1040)之間傳輸資訊。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上述設備僅顯示了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通訊介面1040以及匯流排1050,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設備還可以包括實現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其他組件。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設備中也可以僅包含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組件,而不必包含圖中所示的全部組件。 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上儲存有電腦程式,該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圖1和/或圖2所述方法的功能。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料訊號和載波。 透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本說明書實施例可借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基於這樣的理解,本說明書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可以儲存在儲存媒體中,如ROM/RAM、磁碟、光碟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說明書實施例各個實施例或者實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方法、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蜂巢式電話、相機電話、智慧手機、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裝置和設備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在實施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案時可以把各模組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體和/或硬體中實現。也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進步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並實施。 以上所述僅是本說明書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說明書實施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說明書實施例的保護範圍。
S100-S104‧‧‧步驟 S200-S206‧‧‧步驟 301‧‧‧判斷模組 302‧‧‧第一處理模組 303‧‧‧第二處理模組 304‧‧‧等級評定模組 305‧‧‧調整模組 401‧‧‧接收模組 402‧‧‧起訴證據識別模組 403‧‧‧發送模組 404‧‧‧應訴證據識別模組 405‧‧‧第一修正模組 406‧‧‧第二修正模組 1010‧‧‧處理器 1020‧‧‧記憶體 1030‧‧‧輸入/輸出介面 1040‧‧‧通訊介面 1050‧‧‧匯流排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說明書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說明書實施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證據真實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證據真實性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用於配置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法的一種電腦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25)

  1. 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包括: 接收案件的原告上傳的案件事件資訊; 透過目標流程,確定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起訴證據是所述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將所述案件事件資訊和所述起訴證據發送給案件的被告; 當確定存在應訴證據時,透過所述目標流程,確定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應訴證據是所述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其中,所述目標流程包括: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所述起訴證據或所述應訴證據;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一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與識別出的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正相關,所述第一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 根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證據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任一交易中是否包含所述證據雜湊; 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交易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 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將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確定為目標電子證據,以及,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和目標交易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目標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 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判斷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相同,如果是,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如果否,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預設若干類別,並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評分規則; 確定第一評分或第二評分,具體包括: 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類別,作為目標類別; 根據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確定第一評分或第二評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預先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若干分數區間,並針對對應於該類別的每個分數區間,設置對應於該分數區間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針對任意兩個分數區間,左端點值較大的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較高; 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分數區間中,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落入的分數區間,作為目標分數區間; 將所述目標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確定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對於任一類別 針對從屬該類別的每個電子證據,獲取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是透過司法程序認定的; 在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中,篩選出真實性參考等級與真實性可信等級不一致的電子證據,作為指定電子證據; 若指定電子證據占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的比例大於指定比例,則根據每個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調整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以便針對每個指定電子證據,根據調整後的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得到的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與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一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具體包括: 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用戶指定的非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三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其中,所述第三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且,所述第三評分小於所述第一評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8項所述的方法,確定第二評分,具體包括: 將指定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或 當確定滿足指定條件時,將大於所述指定分數的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確定滿足指定條件,具體包括: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中,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最相似的電子證據,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電子證據; 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的相似度,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越大,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越相似; 從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各相似度中,選擇最大的相似度,作為最大相似度; 若所述最大相似度大於指定相似度,則確定滿足指定條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確定不存在應訴證據,則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滿足預設的修正觸發條件,則對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進行修正。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對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進行修正,具體包括: 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大於第一指定臨界值時,調低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小於第二指定臨界值時,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臨界值大於所述第二指定臨界值。
  13. 一種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接收案件的原告上傳的案件事件資訊; 起訴證據識別模組,透過目標流程,確定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起訴證據是所述原告提出的,用於證實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發送模組,將所述案件事件資訊和所述起訴證據發送給案件的被告; 應訴證據識別模組,當確定存在應訴證據時,透過所述目標流程,確定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述應訴證據是所述被告提出的,用於證偽所述案件事件資訊的電子證據; 其中,所述目標流程包括: 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所述起訴證據或所述應訴證據;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一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若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則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與識別出的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真實程度正相關,所述第一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 根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的證據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證據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的任一交易中是否包含所述證據雜湊; 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交易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 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將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確定為目標電子證據,以及,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針對目標電子證據,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至少一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具體包括: 獲取用戶上傳的目標電子證據和目標交易雜湊;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根據所述目標交易雜湊,向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查詢,以判斷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記錄的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 若存在,則以交易雜湊為所述目標交易雜湊的交易為目標交易,判斷透過所述目標交易存證的電子證據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相同,如果是,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已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如果否,那麼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不存在,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未被該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預設若干類別,並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評分規則; 確定第一評分或第二評分,具體包括: 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從屬的類別,作為目標類別; 根據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確定第一評分或第二評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預先針對每個類別,設置對應於該類別的若干分數區間,並針對對應於該類別的每個分數區間,設置對應於該分數區間的真實性參考等級;針對任意兩個分數區間,左端點值較大的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較高; 所述目標流程還包括: 在所述目標類別對應的分數區間中,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所落入的分數區間,作為目標分數區間; 將所述目標分數區間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確定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所述目標流程還包括: 對於任一類別 針對從屬該類別的每個電子證據,獲取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該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是透過司法程序認定的; 在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中,篩選出真實性參考等級與真實性可信等級不一致的電子證據,作為指定電子證據; 若指定電子證據占從屬該類別的電子證據的比例大於指定比例,則根據每個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調整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以便針對每個指定電子證據,根據調整後的該類別對應的評分規則和/或分數區間得到的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等級,與該指定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可信等級一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確定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具體包括: 判斷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是否已被用戶指定的非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存證; 若是,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三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否則,確定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第二評分,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其中,所述第三評分大於所述第二評分,且,所述第三評分小於所述第一評分。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20項所述的裝置,確定第二評分,具體包括: 將指定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或 當確定滿足指定條件時,將大於所述指定分數的分數確定為第二評分; 確定滿足指定條件,具體包括: 針對每個備選區塊鏈存證平臺,確定該備選區塊鏈平臺存證的電子證據中,與所述目標電子證據最相似的電子證據,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電子證據; 計算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的相似度,作為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相似度越大,所述目標電子證據與所述相似電子證據越相似; 從所述目標電子證據對應的各相似度中,選擇最大的相似度,作為最大相似度; 若所述最大相似度大於指定相似度,則確定滿足指定條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修正模組,若確定不存在應訴證據,則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修正模組,若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滿足預設的修正觸發條件,則對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進行修正。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裝置,所述第二修正模組,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大於第一指定臨界值時,調低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當所述修正觸發條件為所述應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小於第二指定臨界值時,調高所述起訴證據對應的真實性參考評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臨界值大於所述第二指定臨界值。
  25. 一種電腦設備,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8108446A 2018-08-21 2019-03-13 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TWI719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4364.1A CN109255628A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基于区块链存证的识别双方证据真实性的方法及装置
CN201810954364.1 2018-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9856A true TW202009856A (zh) 2020-03-01
TWI719422B TWI719422B (zh) 2021-02-21

Family

ID=6504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446A TWI719422B (zh) 2018-08-21 2019-03-13 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57085A1 (zh)
EP (1) EP3734535A4 (zh)
CN (1) CN109255628A (zh)
SG (1) SG11202007276XA (zh)
TW (1) TWI719422B (zh)
WO (1) WO20200380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5628A (zh) * 2018-08-21 2019-01-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存证的识别双方证据真实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45061B (zh) 2018-08-21 2020-12-29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存证的识别证据真实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58273B (zh) * 2019-01-24 2020-06-12 易保互联医疗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商业保险快速理赔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0727679A (zh) * 2019-09-25 2020-01-2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院案卷的协同追踪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
CN110909082A (zh) * 2019-12-02 2020-03-2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作品的区块链存证证书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41520A (zh) * 2020-01-20 2020-06-05 北京合信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存证的司法证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079020B (zh) * 2021-03-30 2022-05-0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门限签名决策体系的联盟链的多链取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82810A1 (en) * 2012-04-24 2013-10-24 Samuel Lessin Evaluating claims in a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CN105975868A (zh) * 2016-04-29 2016-09-28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保全方法及装置
CN106204287A (zh) * 2016-07-18 2016-12-07 上海仲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互助保险和互助保障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6357612B (zh) * 2016-08-25 2019-07-16 江苏通付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公有区块链的认证记录审查方法及装置
CN107967416B (zh) * 2016-10-19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维权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120129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节点设备
CN106877998B (zh) * 2017-01-11 2020-06-19 裘羽 电子证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US11468439B2 (en) * 2017-01-12 2022-10-11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chain based proof of payment
CN107395360A (zh) * 2017-07-23 2017-11-24 刘志强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文物及艺术品数字存证的方法
TWM555500U (zh) * 2017-09-05 2018-02-11 Trade Van Information Services Co 資安聯防系統
CN107888375A (zh) * 2017-11-08 2018-04-06 深圳市携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保全系统及方法
CN109255628A (zh) * 2018-08-21 2019-01-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存证的识别双方证据真实性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34535A4 (en) 2021-01-06
WO2020038096A1 (zh) 2020-02-27
SG11202007276XA (en) 2020-08-28
TWI719422B (zh) 2021-02-21
US20200357085A1 (en) 2020-11-12
CN109255628A (zh) 2019-01-22
EP3734535A1 (en) 202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09856A (zh) 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雙方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US11791987B2 (en) Content validation using blockchain
TW202009771A (zh) 基於區塊鏈存證的識別證據真實性的方法及裝置
US10853812B2 (en) Blockchain transaction safety
US100375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relations between unknown merchants and merchants with a known connection to fraud
US1062882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nction screening
WO2020211491A1 (zh) 基于区块链的项目审核系统、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01105A1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验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18214716A1 (zh) 信贷额度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TWI804575B (zh) 確定高風險用戶的方法及裝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和計算設備
WO2019127834A1 (zh) 交易事件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TWI684151B (zh) 一種非法交易檢測方法及裝置
TWI714308B (zh) 基於區塊鏈的發票真偽驗證方法及裝置和電子設備
WO2016145993A1 (zh) 一种用户设备识别方法及系统
TW201931156A (zh) 位置資訊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US108916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US10691640B1 (en) Storing an asset update record
WO2020108152A1 (zh) 身份数据的防误用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JP666458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20019934A1 (en) System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electronic data analysis in a distributed server network
US20210232574A1 (en) Multi-dimensional modeling of resource interaction processors
US202302980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alidating asset destinations in blockchain networks
CN111915109B (zh) 医疗筹款装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