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1944A -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 Google Patents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944A
TW201941944A TW108105511A TW108105511A TW201941944A TW 201941944 A TW201941944 A TW 201941944A TW 108105511 A TW108105511 A TW 108105511A TW 108105511 A TW108105511 A TW 108105511A TW 201941944 A TW201941944 A TW 2019419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
resin
layer
modifie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0360B (zh
Inventor
苗村正
長岡孝司
唐津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昭和電工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昭和電工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昭和電工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360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課題]作為具有金屬箔層及外側樹脂薄膜層的積層體成形的容器,係可廉價提地供具有外觀良好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 [解決手段]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2之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120的外側樹脂薄膜層12、12A,是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第1及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及/或含有丙烯作為共聚成分的無規共聚物的彈性體改質體之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所形成。第1及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的合計值為50質量%以上。

Description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本發明係關於作為用以將食品等進行密封包裝的成形容器的材料所使用的積層體、將該積層體成形的成形容器、及在填充有內容物的該成形容器加蓋的包裝體,更詳言之係關於具有消光狀態的外表面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作為可長期保存地包裝例如水羊羹、果凍、離乳食品、看護用食品等的容器,已知一種成形容器,其係將具有:由鋁箔等所形成的金屬箔層、及被積層在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外側的面的單層或複數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的積層體,以成形為杯狀(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等)。
在此,在包裝領域中,為了使外觀具有高級感,有使用具有消光狀態(matte)的外表面的容器的情形。 例如在下述之專利文獻2中係揭示一種藉由使用經壓花加工的聚丙烯樹脂薄膜,製作具有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的文具用文件夾等。 在下述專利文獻3中係揭示一種形成在最外層具有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的硬被覆層的成型用硬塗覆薄膜。 此外,在下述之專利文獻4中係揭示一種摻合聚丙烯樹脂、聚乙烯樹脂及彈性體而成的表面為消光狀態的聚丙烯系薄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6-34512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5-32037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1-14830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2-9294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若將如上述專利文獻2所示之藉由壓花加工薄膜而構成有外側樹脂薄膜層的積層體成形為杯狀,在成形時壓花加工薄膜被延展而在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產生斑點,有損及外觀之虞。此外,若使用壓花加工薄膜,有成本高的問題。 此外,若將如上述專利文獻3所示之藉由具有消光狀態的被覆層的薄膜而構成有外側樹脂薄膜層的積層體成形為杯狀,有在被覆層發生裂痕、或被覆層剝落的問題。此外,形成消光狀態的被覆層時,亦有成本高的問題。 此外,若將如上述專利文獻4所示之以消光狀態的薄片構成表面層的積層體成形為杯狀,由於聚乙烯樹脂及彈性體對聚丙烯樹脂的相溶性低,因此有在成形體的表面產生白化的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目的在廉價提供具有外觀良好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作為將具有金屬箔層及外側樹脂薄膜層的積層體成形而成的容器者。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係為達成上述目的,由以下態樣所完成。
1)一種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具有:金屬箔層;及被積層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而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 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所形成, 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與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的合計值為50質量%以上。
2)一種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具有:金屬箔層;及被積層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而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 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所形成, 前述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係含有丙烯作為共聚成分之一的無規共聚物的彈性體改質體, 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與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的合計值為50質量%以上。
3)一種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具有:金屬箔層;及被積層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而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 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及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所形成, 前述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係含有丙烯作為共聚成分之一的無規共聚物的彈性體改質體, 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與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的合計值為50質量%以上。
4)如上述1)~3)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為1~50質量%。
5)如上述1)~4)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為49~98質量%。
6)如上述1)~5)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烯烴系彈性體的含有率為1~30質量%。
7)如上述1)~6)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的表面的光澤度為0.5~12%。
8)如上述1)~7)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彈性體成分分別為乙烯-丙烯彈性體、乙烯-1-丁烯彈性體、乙烯-丙烯-1-丁烯彈性體之中至少任1者。
9)如上述1)~8)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烯烴系彈性體為乙烯-丙烯彈性體、乙烯-1-丁烯彈性體、乙烯-丙烯-1-丁烯彈性體之中至少任1者。
10)如上述1)~9)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另外包含有無機系微粒子、有機系微粒子及滑劑之中至少任1者。
11)如上述1)~10)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在差示掃描熱量測定圖中具有2個以上的結晶化波峰。
12)如上述1)~11)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積層有複數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藉由前述複數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之中最為外側者,構成前述外表面層。
13)如上述1)~12)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藉由在前述金屬箔層與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之間形成印刷層、或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添加著色成分,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的表面呈現預定的顯示或裝飾。
14)一種成形容器,其係將如上述1)~13)中任1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為杯狀,在開口周緣具有凸緣。
15)一種包裝體,其係在填充有內容物之如上述14)之成形容器的凸緣,與蓋子接合而覆蓋成形容器的開口。
其中,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熔點」係依據JIS K7121-1987,藉由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所測定出的熔解波峰溫度(Tmp)。 同樣地,「結晶熔解能量」係依據JIS K7122-1987,藉由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所測定出的熔解熱(結晶熔解能量,△H)。其中,若結晶熔解波峰曲線存在2個以上,而結晶熔解能量存在2個(△H1、△H2)或3個以上時,係指最高結晶熔解能量的值。 [發明之效果]
上述1)~3)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中,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是由將熔點為155℃以上而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而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加以組合,因此上述樹脂組成物的第1及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中的彈性體成分與烯烴系樹脂的相溶性佳,彈性體成分的分散性亦為良好,烯烴系樹脂相與彈性體成分的界面的接合強度增高。因此,上述1)~3)之積層體成形時,防止因應力使烯烴系樹脂相與彈性體成分的界面剝離而發生被稱為孔洞的空隙,且防止因樹脂與孔洞的折射率不同所致之透明性惡化,亦即白化現象。接著,若為上述1)~3)之積層體,如藉由壓花加工薄膜而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的積層體般,不會有在成形時被延展而在外表面產生斑點的情形,且如藉由具有消光狀態之被覆層的薄膜來構成外側樹脂薄膜層的外表面的積層體般,亦不會有在被覆層發生裂痕、或被覆層剝落的情形,亦不耗費成本。 因此,藉由上述1)~3)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可廉價獲得具有外觀良好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的成形容器。 此外,藉由上述1)~3)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構成外表面層的樹脂組成物中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熔點為155℃以上,因此例如將蓋子熱密封在將同積層體成形的容器的凸緣時,外表面層不易壓損,能確保充分的形狀保持性。
藉由上述4)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尤其例如當將蓋子熱密封在將同積層體成形的容器的凸緣時,外表面層更進一步不易壓損,可更加確實地抑制白化現象。
藉由上述5)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更加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
藉由上述6)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更加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
藉由上述7)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更加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
藉由上述8)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更加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
藉由上述9)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更加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
藉由上述10)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可微妙調整積層體的外表面的消光狀態(凹凸),可得更優異的設計性,並且在積層體的外表面賦予優異滑動性,可良好進行成形深度更深的成形,甚至成形時的白化亦被充分抑制。
藉由上述11)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更加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
藉由上述12)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關於上述1)~3)之積層體,可更加充分確保上述各效果。
藉由上述13)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藉由在金屬箔層與外側樹脂薄膜層之間形成印刷層、或在外側樹脂薄膜層添加著色成分,在外表面層的表面呈現預定的顯示或裝飾,因此使同積層體成形的成形容器的外觀變得更為優異。
藉由上述14)之成形容器,由於為具有外觀良好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因此可使其具有高級感。
藉由上述15)之包裝體,生產性良好,且可抑制成本,因此藉由抑制成形時的白化而具有外觀良好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的容器,可使其具有高級感。
參照第一圖至第三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如下。
第一圖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的層構造。圖式的積層體(10)具有:金屬箔層(11);及被積層在金屬箔層(11)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2)的外側的面的外側樹脂薄膜層(12):(12A)(12B)。此外,本實施形態的積層體(10)具有積層在金屬箔層(11)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2)的內側的面的內側樹脂層(13)。 更詳言之,在第一圖(a)所示之積層體(10)中,外側樹脂薄膜層(12)為單層構造,藉由該層(12),構成積層體(10)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120)。此外,在第一圖(b)所示之積層體(10)中,外側樹脂薄膜層係由構成積層體(10)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120)的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及介在於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與金屬箔層(11)之間的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所形成的2層構造。
金屬箔層(11)發揮對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10),賦予阻止氧或水分侵入的屏障性的角色。 以構成金屬箔層(11)的金屬箔而言,可使用鋁箔、鐵箔、不銹鋼箔、銅箔等,但是較適為使用鋁箔。若為鋁箔,可為純鋁箔、鋁合金箔任一者,此外,亦可為軟質、硬質任一者,若為例如鐵含有量為0.3~1.5質量%之以JIS H4160所分類的A8000系(尤其A8079H或A8021H)的退火處理完畢的軟質材(O材),由於成形性優異,因此可適於使用。 在金屬箔層(11)的單面或雙面,因應需要來進行化成處理等基底處理。具體而言,例如在已進行脫脂處理的金屬箔的表面,塗佈如下述1)~3)之中任一水溶液: 1)混合物的水溶液,其包含: 磷酸; 鉻酸;及 選自由氟化物的金屬鹽及氟化物的非金屬鹽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 2)混合物的水溶液,其包含: 磷酸; 選自由丙烯酸系樹脂、幾丁聚醣衍生物樹脂及苯酚系樹脂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樹脂;及 選自由鉻酸及鉻(III)鹽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化合物。 3)混合物的水溶液,其包含: 磷酸; 選自由丙烯酸系樹脂、幾丁聚醣衍生物樹脂及苯酚系樹脂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樹脂; 選自由鉻酸及鉻(III)鹽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及 選自由氟化物的金屬鹽及氟化物的非金屬鹽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 之後,進行乾燥,藉此施行化成處理而形成皮膜。 藉由上述化成處理而形成在金屬箔層(11)表面的皮膜,係以將鉻附著量(平均單面)形成為0.1mg/m2 ~50mg/m2 為佳,尤其以形成為2mg/m2 ~20mg/m2 為佳。 金屬箔層(11)的厚度係以形成為30~200μm為佳,以形成為50~150μm為較佳。藉由形成為上述範圍,可得充分的屏障性與成形加工性。
外側樹脂薄膜層(12):(12A)(12B)發揮使成形容器(1)的外表面具有消光狀態的設計性,且在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10)賦予深引伸成形性或凸出成形性的角色。
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120)的外側樹脂薄膜層(12)或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係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Tmp)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H)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Tmp)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H)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接著,上述藉由層(12):(12A)所構成的外表面層(120),其表面(120a)的光澤度(光澤度值)為0.5~30%,以0.5~12%為佳,以0.5~9%為較佳。在此,「光澤度」係依據JIS Z8741-1997(鏡面光澤度-測定方法、方法3(入射角度60度))所測定出的光澤度(光澤度值)。 上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及/或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所成。上述之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係含有丙烯與丙烯以外的單體作為共聚成分的無規共聚物(無規聚丙烯)的彈性體改質體。以丙烯以外的共聚成分(單體)而言,並非為特別限定者,例如除了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烴成分之外,列舉丁二烯等。以彈性體成分而言,並非為特別限定者,惟使用乙烯-丙烯彈性體(EPR)、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乙烯-丙烯-1-丁烯彈性體(EPBR)之中至少任1者為佳。 以上述之烯烴系彈性體而言,並非為特別限定者,惟使用乙烯-丙烯彈性體(EPR)、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乙烯-丙烯-1-丁烯彈性體(EPBR)之中至少任1者為佳。
藉由包含熔點(Tmp)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H)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熔點(Tmp)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H)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樹脂組成物,來構成外表面層(120),係基於以下理由。 亦即,若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熔點為未達155℃,積層體(10)成形時會顯著發生白化,此外將蓋子(3)熱密封在容器(2)的凸緣(23)時,外表面層(120)容易壓損(參照比較例5)。 此外,若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熔點為未達135℃,在積層體(10)成形時會顯著發生白化(參照比較例6)。 此外,若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結晶熔解能量(△H)為未達50J/g,上述熱密封時,外表面層(120)容易壓損(參照比較例7)。 此外,若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結晶熔解能量(△H)超過30J/g,積層體(10)成形時會發生一定程度白化(參照比較例8)。 此外,若非含有熔點(Tmp)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H)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在成形時會發生一定程度白化,此外外表面層(120)容易壓損,形狀保持性容易變得不充分(參照比較例3)。 此外,若非含有熔點(Tmp)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H)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在成形時會顯著發生白化(參照比較例4)。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熔點係以155℃以上且185℃以下為佳。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結晶熔解能量係以50J/g以上且75J/g以下為佳,以53J/g以上且70J/g以下為更佳。 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熔點係以135℃以上且175℃以下為佳。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結晶熔解能量係以5J/g以上且30J/g以下為佳,其中亦以10J/g以上而且25J/g以下為較佳,以10J/g以上而且20J/g以下為特佳。
關於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以彈性體改質態樣而言,列舉接枝聚合,惟亦可為其他改質態樣。
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可藉由例如以下所示之反應器製法來製造。 亦即,首先,對第1反應器供給齊格勒-納塔觸媒、助觸媒、丙烯及氫,聚合均質聚丙烯。 接著,使所得的均質聚丙烯,在含有未反應的丙烯與齊格勒-納塔觸媒的狀態下,移動至第2反應器。在第2反應器中,另外加上丙烯與水素,而聚合均質聚丙烯。 接著,使所得的均質聚丙烯,在含有未反應的丙烯與齊格勒-納塔觸媒的狀態下,移動至第3反應器。在第3反應器中,另外加上乙烯、丙烯及氫,聚合乙烯與丙烯共聚合的乙烯-丙烯彈性體(EPR)。 藉此生成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或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例如可添加溶媒而以液相製造。此外,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可藉由例如不使用溶媒而以氣相使反應進行來製造。 但是,上述僅顯示製法之一例者,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並非限定於以如上所示之製法所製造者。
在積層體(10)的外表面層(120)中,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以1~50質量%為佳,其中亦以5~30質量%為較佳,以10~25質量%為特佳。若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未達1質量%,將積層體(10)成形時,有發生白化之虞。另一方面,若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超過50質量%,則耐熱性降低。 在前述外表面層(120)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以49~98質量%為佳,其中亦以70~95質量%為較佳,以75~90質量%為特佳。若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超過98質量%,將積層體(10)成形時,有發生白化之虞。另一方面,若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未達49質量%,則耐熱性降低。 在前述外表面層(120)中,前述烯烴系彈性體的含有率以1~30質量%為佳,其中亦以3~20質量%為較佳,以5~15質量%為特佳。若烯烴系彈性體的含有率未達1質量%,有無法獲得消光狀態的外觀之虞。另一方面,若烯烴系彈性體的含有率超過30質量%,則耐熱性不充分,當將蓋子(3)熱密封在成形容器(2)的凸緣(23)時,有在凸緣(23)的外表面層(120)發生壓損之虞。
前述外表面層(120)以形成為海島構造的形態為佳。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海島構造,在外表面層(120)的表面適度形成凹凸,因光會亂反射,光澤受到抑制,獲得優異的消光狀態的外觀。在前述海島構造中,以彈性體成分形成島的形態為佳。
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以在差示掃描熱量(DSC)測定圖中具有2個以上的結晶化波峰者為佳。若為具有2個結晶化波峰者,以高溫側的結晶化波峰(結晶化溫度)為90℃以上,低溫側的結晶化波峰(結晶化溫度)為80℃以下為佳。此外,若為具有3個以上的結晶化波峰者,以最高溫側的結晶化波峰(結晶化溫度)為90℃以上,最低溫側的結晶化波峰(結晶化溫度)為80℃以下為佳。
外表面層(120)較佳為除了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之外,含有無機系微粒子、有機系微粒子及滑劑之中至少任1者。藉由對外表面層(120)添加無機系微粒子或有機系微粒子,可微妙調整積層體(10)的外表面的消光狀態(凹凸),可得更為優異的設計性。此外,藉由在外表面層(120)添加滑劑,獲得在積層體(10)的外表面賦予優異滑動性,可良好進行成形深度更深的成形,此外,成形時的白化亦充分受到抑制的效果。 以前述無機系微粒子而言,並非特別限定,列舉例如:氧化矽、矽酸鋁、硫酸鋇等。以前述有機系微粒子而言,並非特別限定,列舉例如:丙烯酸樹脂粒、聚苯乙烯樹脂粒等。以前述滑劑而言,並非為特別限定者,列舉例如:芥酸醯胺、硬脂酸醯胺、油酸醯胺等脂肪酸醯胺、晶蠟、聚乙烯蠟等蠟類等。此外,亦可取代添加滑劑或除滑劑之外,成形時在積層體(10)的表面塗布矽酮油、菜籽油等潤滑油。
在如第一圖(b)所示具有2層構造的外側樹脂薄膜層(12A)(12B)的積層體(10)中,配設在金屬箔層(11)側的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較佳為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含有50質量%以上之含有丙烯作為共聚成分之一的無規共聚物。以丙烯以外的共聚成分(單體)而言,並非特別限定,例如除了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烴成分之外,列舉丁二烯等。藉由前述無規共聚物的含有率為50質量%以上,可確保充分的熱密封強度。較佳為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中的前述無規共聚物的含有率設定為70質量%以上。此外,含有丙烯作為共聚成分之一的前述無規共聚物以具有2個以上的熔點的無規共聚物為佳。此時,藉由低熔點的無規共聚物成分,使與金屬箔層(11)的接著強度更進一步增大,可使接著性能更加提升,並且藉由高熔點的無規共聚物成分,將蓋子(3)熱密封在積層體(10)成形而成的容器(2)的凸緣(23)時(參照第二圖),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不易壓損,可確保更為充分的容器(2)的形狀保持性。 此外,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以不形成為海島構造的形態的構成為佳。若形成為如上所示之構成,具有當積層體(10)進行深引伸成形而形成成形容器(2)時,可充分抑制在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中在烯烴樹脂相與彈性體相的界面發生孔洞(空間)的情形的優點。尤其,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若被配置在鄰接金屬箔層(11)的位置時,成為前述效果顯著者。
構成外側樹脂薄膜層(12):(12A)(12B)的薄膜以藉由多層擠出成形、充脹成形、T字模鑄造薄膜成形等成形法來製造為佳。 外側樹脂薄膜層(12):(12A)(12B)的厚度(若為2層以上,為合計厚度)係以設定為20~80μm為佳。藉由使上述厚度形成為20μm以上,可充分防止針孔發生,此外,藉由將上述厚度設定為80μm以下,樹脂使用量被減低,可達成減低成本。較佳為外側樹脂薄膜層(12)、(12A)(12B)的厚度係設定為30~50μm。 若外側樹脂薄膜層為由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及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所形成之2層構造(參照第一圖(b)),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的厚度與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的厚度的比以9:1~4:6的範圍為佳。若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的厚度比超過9,兩層(12A)(12B)間的積層強度會降低而有發生剝離之虞。另一方面,若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的厚度比未達4,則有無法獲得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之虞。 以將構成單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12)或2層之中位於內側的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的薄膜,積層在構成金屬箔層(11)的金屬箔的手法而言,並非特別限定,列舉:乾式積層法、三明治積層法(將由酸改質聚丙烯樹脂等所形成之接著薄膜擠出,且將其在金屬箔與前述薄膜之間進行三明治積層之後,以加熱輥進行熱積層的方法)等。若為乾式積層法,例如,透過由二液硬化型的聚酯-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或聚醚-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等所形成之接著劑層(14)來進行(參照第一圖)。接著劑層(14)的厚度以設定為1~5μm為佳,由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10)的薄膜化或輕量化的觀點來看,較佳為設定為1~3μm。
在外側樹脂薄膜層(12)或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12B)的內表面,係藉由凹版印刷等,全面或局部形成有印刷層(15)。藉由該印刷層(15),在成形容器(2)的外表面呈現預定的顯示或裝飾。印刷層(15)並未特別限定,以強調消光狀態的外表面(12a)而使其具有高級感的涵義下,將底色形成為黑等之深色為佳。 其中,亦可在外側樹脂薄膜層(12)、(12A)(12B)添加顏料等著色成分,來取代印刷層(15)。
內側樹脂層(13)構成成形容器(2)的內面(包含凸緣部(23)的上面),藉由例如具熱熔接性的聚丙烯樹脂(PP)薄膜或聚乙烯樹脂(PE)薄膜等通用性薄膜、或將該等貼合的複合薄片所構成。 構成內側樹脂層(13)的薄膜或複合薄片的厚度以100~500μm為佳,以200~400μm為較佳。 構成金屬箔層(11)的金屬箔、與構成內側樹脂層(13)的薄膜或複合薄片的積層例如透過接著劑層(16),藉由乾式積層法來進行。在接著劑層(16)例如使用二液硬化型的聚酯-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或聚醚-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接著劑層(16)的厚度以設定為1~5μm為佳,以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10)的薄膜化或輕量化的觀點來看,較佳設定為1~3μm。 此外,內側樹脂層(13)亦可取代上述薄膜或複合薄片,而藉由環氧樹脂或蟲膠樹脂等被覆層來形成。
第二圖係依工序順序顯示使用由上述積層體(10)所成形的成形容器(2)、及蓋子(3),將食品等內容物(C)進行密封包裝的包裝體(4)的製造方法。
首先,將上述之積層體(10)切成預定的形狀及尺寸,且將此成形為杯狀。積層體(10)的成形藉由深引伸成形或凸出成形等冷成形來進行。藉此可得如第二圖(a)所示之成形容器(2)。 成形容器(2)具有:底壁(21)、由底壁(21)的周緣立起的周壁(22)、及由周壁(22)的上端緣朝徑方向外方延伸的水平環狀的凸緣(23)。 以成形容器(2)的形狀而言,列舉具有圓形、橢圓形、長圓形、大致正方形、大致長方形等橫剖面,隨著朝向上方,直徑逐漸變大的錐形筒狀者、或垂直筒狀者等。 此外,成形容器(2)的深度通常形成為15~50mm。 在由上述積層體(10)所形成的成形容器(2)的外表面幾乎未發現白化。此係基於將構成積層體(10)的外表面層(120)的外側樹脂薄膜層(12),或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的樹脂組成藉由形成為如前所述,而有效抑制因成形時的應力使烯烴系樹脂相與彈性體成分的界面剝離而發生孔洞(空隙)之故。
接著,如第二圖(b)所示,在成形容器(2)填充食品等內容物(C)後,在成形容器(2)的凸緣(23)的上面,將蓋子(3)的下面的周緣部進行熱密封(熱熔接)。 在此,以蓋子(3)而言,使用例如具有:由鋁箔等所成之金屬箔層、由聚丙烯樹脂(PP)薄膜或聚乙烯樹脂(PE)薄膜等所形成且積層在金屬箔層的下面的熱熔接性樹脂薄膜層、及由聚酯樹脂(PEs)薄膜或聚醯胺樹脂(PA)薄膜等所形成且積層在金屬箔層的上面的外側樹脂薄膜層。此外,蓋子(3)在其外周緣的一部分,一體形成有開封用突片(31),以比成形容器(2)的凸緣(23)更朝外方突出(參照第三圖)。 將蓋子(3)熱密封(熱熔接)在成形容器(2)的凸緣(23)的手段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在凸緣(23)的上面疊合蓋子(3)的下面周緣部,將該等疊合部分,藉由被加熱至預定溫度(例如180℃程度)的熱板,施加預定壓力的同時加熱預定時間來進行。
接著,將在上述工序所得的包裝體(4)導入至殺菌釜滅菌裝置(5)內,進行殺菌釜滅菌處理。 該殺菌釜滅菌處理工序可兼作用為使成形容器(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所發生的白化消失的加熱處理工序。亦即,在將本發明之積層體(10)成形為杯狀而成的成形容器(2)中,如前所述,藉由積層體(10)的外表面層(120)的特有樹脂組成,抑制在外表面發生白化,但是萬一在外表面的一部分,尤其在因成形所致之變形程度大的底壁與周壁的交界的角落部分等中,即使因在烯烴系樹脂的基體與烯烴系彈性體的界面所生成的孔洞(空隙)而發生些微白化的情形下,亦可藉由進行該加熱處理來使白化完全消失。 該工序中的包裝體(4)的加熱溫度,係形成為積層體(10)的外表面層(120),亦即單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12)或複數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之中最外層者(若為第一圖(b),為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12A))的樹脂的軟化點以上的溫度。加熱溫度更佳為設為前述樹脂的軟化點以上而且未達熔解點的溫度。藉由將加熱溫度設為前述樹脂的軟化點以上的溫度,因成形所致之積層體(10)的變形受到緩和,孔洞變得容易填埋。此外,藉由將加熱溫度設為未達前述樹脂的熔解點的溫度,加熱後亦可保持成形容器(2)的形狀。具體而言為約80℃以上,較佳為約100~180℃。加熱時間係形成為5分鐘~3小時左右。 其中,加熱處理工序係亦可為藉由殺菌釜滅菌處理者以外,例如可藉由利用烤箱之加熱處理、或在溫水中的浸漬處理等來進行。若為殺菌釜滅菌處理以外的加熱處理,亦可在形成為包裝體(4)之前的工序中,僅將成形容器(2)進行加熱處理。
第三圖係顯示殺菌釜滅菌處理後的包裝體(4)者。 圖式的包裝體(4)具有未發現因成形所致之白化,且具有全體外觀良好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的成形容器(2),而可對需要者帶來高級感。 [實施例]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並非為限定於以下實施例者。 <實施例1>
以金屬箔層而言,備妥由以JIS H4160所分類的A8021H-O所成,在雙面塗佈由聚丙烯酸、三價鉻化合物、水及醇所形成的化成處理液,以180℃進行乾燥,形成平均單面鉻附著量為5mg/m2 的化成處理皮膜之厚度120μm的鋁箔。 以外側樹脂薄膜層而言,備妥厚度30μm的2層構造的無延伸聚丙烯樹脂薄膜(CPP)。藉由使用T字模進行共擠出而形成該薄膜,以形成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之將乙烯與丙烯共聚合後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94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之將乙烯與丙烯共聚合後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由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5重量%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且構成外表面層的厚度27μm的第1樹脂薄膜層;及由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R-PP、熔點155℃)所形成之厚度3μm的第2樹脂薄膜層者。此外,在第1樹脂薄膜層添加芥酸醯胺1500ppm、及氧化矽5000ppm。 在此,上述各樹脂的熔點(Tmp)及結晶熔解能量(△H)係以下述測定條件所測定者。 ・升降溫速度:23℃至210℃之間10℃/分鐘的升降溫速度 ・試樣料:調量5mg ・容器:使用鋁盤 ・裝置:島津製作所製「DSC-60A」 接著,在無延伸聚丙烯樹脂薄膜的雙面之中第2樹脂薄膜層側的面的全體,使用凹版印刷機,形成藉由黑色墨水(DIC Graphics公司製、品名:PANACEA CVL-SP特墨805)所得的素色的印刷層。 此外,備妥厚度300μm的高密度聚乙烯樹脂薄膜(HDPE)與聚丙烯樹脂薄膜(PP)的複合薄片(層比:50μm/250μm)作為內側樹脂層。 接著,在鋁箔的單面,將無延伸聚丙烯樹脂薄膜(CPP),以印刷層成為內側的方式,使用二液硬化型的聚酯-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進行乾式積層,並且在鋁箔的另一面,將前述複合薄片使用二液硬化型的聚酯-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進行乾式積層,使高密度聚乙烯樹脂薄膜側成為內側,並在40℃的環境下保養5天,藉此製作出實施例1的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 關於實施例1的積層體,將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光澤度值),藉由光澤度測定器(BYK Gardner公司製 Micro Tri Gloss S)進行測定(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亦同),結果為28%。 <實施例2>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85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5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2。 在實施例2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2%。 <實施例3>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55℃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1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80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3。 在實施例3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8%。 <實施例4>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75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36℃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15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4。 在實施例4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9%。 <實施例5>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70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2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的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5。 在實施例5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7%。 <實施例6>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60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3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的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6。 在實施例6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4%。 <實施例7>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6℃且結晶熔解能量為65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65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2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5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7。 在實施例7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5%。 <實施例8>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6℃且結晶熔解能量為65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60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3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8。 在實施例8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4%。 <實施例9>
以外側樹脂薄膜層而言,備妥厚度30μm的單層構造的無延伸聚丙烯樹脂薄膜(CPP)。藉由使用T字模進行擠出成形該薄膜,其由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之將乙烯與丙烯共聚合後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94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之將乙烯與丙烯共聚合後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1-丁烯彈性體(EBR)5重量%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此外,在上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係添加芥酸醯胺1500ppm、及氧化矽5000ppm。 接著,除上述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實施例9。 在實施例9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28%。 <比較例1>
除了使用依序積層無規聚丙烯樹脂(R-PP)薄膜(=外表面層、熔點155℃、結晶熔解能量為57J/g)、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B-PP)薄膜、及無規聚丙烯樹脂(R-PP)薄膜(熔點155℃、結晶熔解能量為57J/g)的厚度30μm的3層構造的無延伸聚丙烯樹脂薄膜(CPP),作為外側樹脂薄膜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1。 在比較例1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02%。 <比較例2>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形成為由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之將乙烯與丙烯共聚合後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9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1-丁烯共聚物(EBR)10質量%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者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2。 在比較例2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0%。 <比較例3>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形成為由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90重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0重量%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者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3。 在比較例3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22%。 <比較例4>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形成為由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100質量%所形成者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4。 在比較例4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72%。 <比較例5>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45℃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80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5。 在比較例5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9%。 <比較例6>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80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30℃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4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6。 在比較例6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3%。 <比較例7>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55℃且結晶熔解能量為4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75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44℃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9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5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7。 在比較例7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2%。 <比較例8>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80質量%、作為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2)之熔點為158℃且結晶熔解能量為44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1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8。 在比較例8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5%。 <比較例9>
除了將構成外表面層的第1樹脂薄膜層的樹脂組成,形成為作為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B-PP1)之熔點為163℃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8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90質量%、作為烯烴系彈性體之熔點為40~70℃且結晶熔解能量為15J/g的乙烯-丙烯彈性體(EPR)10重量%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將此設為比較例9。 在比較例9的積層體中,外表面層的表面光澤度為15%。 [容器的製作]
接著,將實施例1~9及比較例1~9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分別切成預定的形狀及尺寸而製作坯料,在各坯料的雙面塗布微量的矽氧烷之後,使用由公模及母模所成的金屬模具(AMADA股份有限公司製)進行深引伸加工,藉此製作具有凸緣的圓型杯狀的容器(底徑52mmφ、開口徑65mmφ、高度30mm、凸緣寬幅8mm)。 [蓋子的製作]
另一方面,在由以JIS H4160所分類的A1N30H-O所成的厚度20μm的鋁箔的單面,將作為外側樹脂層之厚度12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PET)薄膜,使用二液硬化型的聚酯-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進行乾式積層,並且在鋁箔的另一面,將作為熱熔接性樹脂層之厚度30μm的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樹脂(LLDPE)薄膜,使用二液硬化型的聚酯-聚胺酯樹脂系接著劑進行乾式積層,在40℃的環境下保養5天,藉此製作蓋用積層體。 將所得的積層體配合凸緣而切成所需要的形狀及尺寸,藉此製作附開封用突片的蓋子。 [包裝體的製作]
在上述各容器放入70ml的水之後,在容器的凸緣上面重疊上述蓋子使其與無延伸聚丙烯樹脂薄膜(CPP)面相接,將已加熱至200℃的甜甜圈狀的熱板(外徑90mmφ、內徑74mmφ),以150kgf的加壓力推抵該等聚合面3秒鐘,藉此進行熱密封(熱熔接)。 藉此獲得包裝體。 [包裝體的外觀的驗證]
以目視觀察所得的各包裝體的容器,藉此驗證在其外表面是否發生白化、及在凸緣的外表面層是否發生壓損。將驗證結果連同各容器的成形材料的積層體之外表面層的組成及光澤度一起顯示於以下表1。 其中,在表1的「容器的外表面的白化」的欄位中,將在容器的外表面未被發現白化或幾乎無白化者設為「◎」,將白化少者設為「〇」,將發生一定程度白化者設為「△」,將顯著發生白化者設為「×」。此外,在表1的「凸緣的壓損」的欄位中,將在容器的凸緣的外表面層,伴隨蓋子的熱密封而未被發現發生壓損者設為「◎」,將幾乎無壓損者設為「〇」,將發生一定程度壓損者設為「△」,將顯著發生壓損者設為「×」。此外,在表1中,將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表示為「B-PP1」,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表示為「B-PP2」。
[表1]
由表1可知,實施例1~9的積層體係光澤度低,成形時的白化現象受到改善。此外,若為實施例1~9,在將蓋子熱密封後的容器的凸緣的外表面層未發生壓損。 另一方面,比較例1、4係外表面層的組成與本發明不同,因此光澤度未充分降低,未獲得消光狀態的積層體。 比較例2、6、8、9的積層體係光澤度充分降低,在成形後的容器底的R部被發現較強的白化現象。 比較例3、5、7的積層體雖然抑制因成形所致之白化,但是將蓋子熱密封後的容器的凸緣的外表面層壓損,形狀保持性不充分。 由以上驗證結果來看,關於容器的凸緣的外表面層的壓損,被認為受到樹脂成分的熔點及結晶熔解能量之雙方的影響,若熔點(若含有B-PP1及B-PP2,為較高者的熔點)為155℃以上,而且結晶熔解能量(若含有B-PP1及B-PP2,為以含有量比將兩者的結晶熔解能量進行加重平均的值)為40J/g以上(較佳為50J/g以上),可知不易發生壓損。 [產業上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用以將食品等進行密封包裝者,關於具有外觀良好的消光狀態的外表面的成形容器及形成為其成形材料的積層體,可適當使用。
2‧‧‧成形容器
23‧‧‧凸緣
3‧‧‧蓋子
4‧‧‧包裝體
5‧‧‧殺菌釜滅菌處理裝置
10‧‧‧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
11‧‧‧金屬箔層
12‧‧‧外側樹脂薄膜層
12A‧‧‧第1外側樹脂薄膜層
12B‧‧‧第2外側樹脂薄膜層
120‧‧‧外表面層
120a‧‧‧外表面層的表面
13‧‧‧內側樹脂層
14‧‧‧接著劑層
15‧‧‧印刷層
16‧‧‧接著劑層
21‧‧‧底壁
22‧‧‧周壁
31‧‧‧開封用突片
C‧‧‧內容物
第一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的2個態樣的層構造的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二圖係以工序順序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包裝體之製造方法的垂直剖面圖。 第三圖係藉由同方法所製造的包裝體的斜視圖。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具有:金屬箔層;及被積層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而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 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所形成, 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與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的合計值為50質量%以上。
  2. 一種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具有:金屬箔層;及被積層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而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 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所形成, 前述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係含有丙烯作為共聚成分之一的無規共聚物的彈性體改質體, 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與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的合計值為50質量%以上。
  3. 一種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具有:金屬箔層;及被積層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而構成消光狀態的外表面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 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熔點為15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50J/g以上的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熔點為135℃以上且結晶熔解能量為30J/g以下的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烯烴系彈性體, 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係分別由彈性體改質均質聚丙烯樹脂及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所形成, 前述彈性體改質無規共聚物係含有丙烯作為共聚成分之一的無規共聚物的彈性體改質體, 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與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的合計值為50質量%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為1~50質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含有率為49~98質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中,前述烯烴系彈性體的含有率為1~30質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的表面的光澤度為0.5~1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第1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及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的彈性體成分分別為乙烯-丙烯彈性體、乙烯-1-丁烯彈性體、乙烯-丙烯-1-丁烯彈性體之中至少任1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烯烴系彈性體係乙烯-丙烯彈性體、乙烯-1-丁烯彈性體、乙烯-丙烯-1-丁烯彈性體之中至少任1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另外包含有無機系微粒子、有機系微粒子及滑劑之中至少任1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前述第2彈性體改質烯烴系樹脂在差示掃描熱量測定圖中具有2個以上的結晶化波峰。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金屬箔層的雙面之中成為容器的外側的面積層有複數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藉由前述複數層的外側樹脂薄膜層之中最為外側者,構成前述外表面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其中藉由在前述金屬箔層與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之間形成印刷層、或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添加著色成分,在前述外側樹脂薄膜層的表面呈現預定的顯示或裝飾。
  14. 一種成形容器,其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為杯狀,在開口周緣具有凸緣。
  15. 一種包裝體,其係在填充有內容物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成形容器的凸緣,與蓋子接合而覆蓋成形容器的開口。
TW108105511A 2018-04-02 2019-02-20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TWI770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0586 2018-04-02
JP2018070586 2018-04-02
JP2019020462A JP7291494B2 (ja) 2018-04-02 2019-02-07 成形容器用積層体、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JP2019-020462 2019-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944A true TW201941944A (zh) 2019-11-01
TWI770360B TWI770360B (zh) 2022-07-11

Family

ID=6833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5511A TWI770360B (zh) 2018-04-02 2019-02-20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91494B2 (zh)
TW (1) TWI7703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3162B2 (ja) 2019-12-25 2023-09-29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パッケージング コップ状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7282A (ja) * 2001-05-22 2002-11-27 Oji Paper Co Ltd 梨地状フィルム
JP2003105164A (ja) * 2001-09-28 2003-04-09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樹脂組成物、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及び包装容器
CN202782010U (zh) * 2011-03-29 2013-03-1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用包装材料
CN202782011U (zh) * 2011-03-29 2013-03-13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成型用包装材料
US20120258307A1 (en) * 2011-04-11 2012-10-11 Cretekos George F Matte Multi-Layer Films Having Improved Sealing Properties
CN202225503U (zh) * 2011-08-14 2012-05-23 上海紫江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亚光锂电池软包装膜
JP6205205B2 (ja) * 2013-08-09 2017-09-27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成形用包装材
JP6640523B2 (ja) * 2015-10-14 2020-02-05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外装材の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574365B2 (ja) * 2015-09-29 2019-09-11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外装材用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738189B2 (ja) * 2016-04-21 2020-08-12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969892B2 (ja) * 2016-08-17 2021-11-24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81927A (ja) 2019-10-24
TWI770360B (zh) 2022-07-11
JP7291494B2 (ja)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43290C (en) Thermoforming sheets and thermoformed containers prepared therefrom
US20170137159A1 (en) Deep Draw Container Forming Method and Nutritional Product Containers
TWI714765B (zh) 容器用積層片材及容器
JP2018012263A (ja) 多層シート、トレイ及び包装体
JP2005199514A (ja) 多層積層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積層材
TW201941944A (zh)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US20170182726A1 (en) Methods for making paperboard containers from paperboard blanks having shrinkable films secured thereto
JP4906662B2 (ja) 易切開性多層容器
JP7250482B2 (ja) 成形容器用積層体、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ならびに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7324611B2 (ja) 成形容器用積層体、成形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CN110524976B (zh)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CN110341260B (zh) 成型容器用层叠体、成型容器及包装体
TWI761661B (zh)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JP7479791B2 (ja) 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で構成される袋
TWI745636B (zh)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和成形容器及包裝體的製造方法
JP2983715B2 (ja) 密封容器
WO2023127621A1 (ja) 成形容器
JP2019126968A (ja) 多層シート、トレイ及び包装体
CA2971840A1 (en) Methods for making paperboard containers from paperboard blanks having shrinkable films secured thereto
WO2016207826A2 (en) Tub-like container for the containment and packaging of food, made of multilayer sheet material and related method
JP2020104877A (ja) 容器用蓋材および包装体
TW202304782A (zh) 用於成形容器的積層體、成形容器及包裝體
WO2010006709A1 (en) Laminate and container made of the laminate by deep-dra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