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1631A - 交遞程序期間之頻寬部分操作技術 - Google Patents

交遞程序期間之頻寬部分操作技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631A
TW201941631A TW108104964A TW108104964A TW201941631A TW 201941631 A TW201941631 A TW 201941631A TW 108104964 A TW108104964 A TW 108104964A TW 108104964 A TW108104964 A TW 108104964A TW 201941631 A TW201941631 A TW 2019416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portion
bandwidth
base station
handover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6435B (zh
Inventor
泉 況
鈴木秀俊
明宏 陶
安其特 巴姆里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4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交遞程序之行動終端機。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行動終端機包含: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在收發器中啟動經組配之至少第一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所選擇頻寬部分,並且控制收發器,以透過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進行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Description

交遞程序期間之頻寬部分操作技術
本揭露係有關於從來源基地台到目標基地台在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交遞程序之行動終端機。
目前,第三代合夥專案(3GPP)聚焦在下一代蜂巢式技術之下一版(第15版本)技術規格,其也稱為第五代(5G)。
於3GPP技術規格術小組(TSG)無線電存取網路(RAN)會議#71 (哥特堡,2016年3月),已核准涉及RAN1、RAN2、RAN3及RAN4之「新無線電存取技術研究(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之第一個5G研究項目,而且該研究已經為將定義第一個5G標準之第15版工作項目(WI)奠定基礎。
5G新無線電(NR)提供單一技術框架,解決3GPP TSG RAN TR 38.913 v14.1.0中定義之所有使用情境、要求及部署情境,即「下一代存取技術情境及要求研究(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定義日期為2016年12月(網址是www.3gpp.org),至少包括增強型行動寬頻(eMBB)、超可靠低潛時通訊(URLLC)、大規模機器類型通訊(mMTC)。
舉例而言,eMBB部署情境可包括室內熱點、密集城市、農村、城市巨集及高速;URLLC部署情境可包括工業控制系統、行動健康照護(遠端監測、診斷及治療)、車輛即時控制、用於智慧電網之廣域監測及控制系統;mMTC可包括大量裝置之情境,其具有非關鍵時間資料轉移,諸如智慧穿戴式裝置及感測器網路。
5G中還提供向前相容性、預期未來使用案例/部署情境。不需要對長期演進技術(LTE)之向後相容性,這有助於一全新系統設計及/或引進新穎特徵。
如在NR研究項目(3GPP TSG TR 38.801 v2.0.0,「新無線電存取技術研究;無線電存取架構及介面(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dio Access Architecture and Interfaces)」,2017年3月)其中一份技術報告中所彙總,基本實體層信號波形將以正交分頻多工(OFDM)為基礎。對於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支援具有基於循環前綴(CP-OFDM)之波形的OFDM。還支援基於離散傅立葉轉換(DFT)擴展OFDM (DFT-S-OFDM)之波形,至少對於高達40GHz之eMBB上行鏈路,與CP-OFDM波形互補。
NR中之設計目標之一是要增強使用者之移動性,若有的話,使進行中之流量達到最小中斷,同時不造成使用者裝備功耗增大。於RAN#78,RAN2之任務是調查Rel-15時間框內之LTE及NR如何才能滿足對0m交遞中斷時間之IMT-2020要求。於一第一步驟,已經討論LTE中之交遞程序作為NR中之一基線設計。3gpp工作小組正在討論NR移動性增強需要新增或修改哪些功能。
「下行鏈路」一詞意指為從一更高節點到一更低節點(例如,從一基地台到一中繼節點或到一UE、從一中繼節點到一UE、或類似者)之通訊。「上行鏈路」一詞意指為從一更低節點到更高節點(例如,從一UE到一中繼節點或到一基地台、從一中繼節點到一基地台、或類似者)之通訊。「側行鏈路」一詞意指為同層級節點之間(例如,兩個UE之間、或兩個中繼節點之間、或在兩個基地台之間)的通訊。
一項非限制性及例示性實施例使行動終端機能夠更快速地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進行交遞。當目標基地台已在交遞期間為行動終端機組配複數個頻寬部分並向行動終端機傳訊相同組態時,行動終端機可在與目標基地台交遞一適合頻寬部分組態期間(再次)瞬時開始通訊。在交遞之後,可避免另外嘗試重新組配。
在一實施例中,這裡所揭示之技巧特徵在於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交遞程序之一行動終端機。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行動終端機包含: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處理電路系統,諸如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在收發器中啟動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預選頻寬部分,並且控制收發器,以透過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進行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這裡所揭示之技巧特徵在於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交遞程序之一行動終端機。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行動終端機包含: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在收發器中選擇並啟動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個頻寬部分,並且控制收發器,以透過選擇並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進行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在進一步一般態樣中,這裡所揭示之技巧特徵在於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的一目標基地台。目標基地台能夠在其胞格頻寬內透過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之各者與行動終端機通訊。目標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請求訊息,該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行動終端機透過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進行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以及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請求訊息,便控制該收發器以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至少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並且控制該收發器以向該來源基地台傳送一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在又另一一般態樣中,這裡所揭示之技巧特徵在於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之一方法。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啟動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預選頻寬部分,並且透過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於一更進一步態樣中,這裡所揭示之技巧特徵在於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之另一方法。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選擇並啟動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並且透過選擇並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在又另一一般態樣中,這裡所揭示之技巧特徵在於供一目標基地台從一來源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之再一方法。該目標基地台能夠在其胞格頻寬內透過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之各者與行動終端機通訊。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該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請求訊息,該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該行動終端機透過至少該等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進行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以及一經接收該交遞請求訊息,便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至少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並且向該來源基地台傳送一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應知,一般或特定實施例可實施成一系統、一方法、一積體電路、一電腦程式、一儲存媒體、或以上的任何選擇性組合。
從本說明書及圖式,所揭示實施例之附加效益及優點將顯而易見。該等效益及/或優點可藉由本說明書及圖式之各項實施例及特徵來個別取得,不需要為了取得此類效益及/或優點其中一或多者而提供所有該等實施例及特徵。
在3GPP NR中,將頻寬部分(BWP)操作引進作為一新特徵。一組相連實體資源塊(PRB)之一BWP。其定義胞格之操作頻寬內UE之操作頻寬。再者,一BWP之頻寬等於或小於UE所支援之最大頻寬能力。
對於各UE特定伺服胞格,一或多個下行鏈路BWP及一或多個上行鏈路BWP可藉由為一UE傳訊之專屬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來組配。一BWP之組態可包括以下屬性:數字學、頻率位置(例如:中心頻率)、以及頻寬(例如:PRB之數量),其中數字學意味著副載波間隔及循環前綴。
然而,在第15版中,對於一UE,一伺服胞格在一給定時間有至多一個作動下行鏈路BWP及至多一個作動上行鏈路BWP。一UE僅期望經由作動BWP與gNB往來通訊,這意味著UE可僅監測用於PDCCH及可能PDSCH之作動下行鏈路BWP,並且可僅在作動上行鏈路BWP中傳送PUSCH/PUCCH。
NR支援單一排程DCI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可在已為UE組配之BWP之中將UE之作動BWP從一個BWP切換到另一BWP之狀況。這稱為(動態) BWP調適。
頻寬調適是在3GPP技術規格中對新無線電、NR、以及下一代、NG、-無線電存取網路、RAN、(3GPP TSG TS 38.300 V.2.0.0,「NR;NR及NG-RAN總體說明(NR; NR and NG-RAN Overall Description)」,2017年12月)說明如下:
憑藉頻寬調適(BA),一UE之接收及傳送頻寬不需要像胞格之頻寬一樣大,並且可調整:可令寬度改變(例如,用以在低活動期內縮小以省電);位置可在頻域中移動(例如,用以增大排程靈活性);以及可令副載波間隔改變(例如,用以允許不同服務)。一胞格之總胞格頻寬之一子集係稱為一頻寬部分(BWP),並且BA係藉由用BWP組配UE並告知UE目前作動的是哪個經組配BWP來實現。
有可能設想如圖1B所示組配3個不同BWP之一情境,各BWP具有相同或不同中心頻率、不同寬度(頻寬)及/或不同副載波間隔:
- 具有一40 MHz寬度及15 kHz副載波間隔之BWP1;
- 具有10 MHz寬度及15 kHz副載波間隔之BWP2;以及
- 具有20 MHz寬度及60 kHz副載波間隔之BWP3。
3GPP技術規格中對新無線電、NR、以及下一代、NG、-無線電存取網路、RAN、(3GPP TSG TS 38.300 V.2.0.0,「NR;NR及NG-RAN總體說明(NR; NR and NG-RAN Overall Description)」,2017年12月)大致說明網路控制移動性。網路控制移動性適用於RRC_CONNECTED中之UE,並且係分類成兩種類型之移動性:胞格級移動性及波束級移動性。
胞格級移動性要求觸發顯式RRC傳訊,例如交遞。對於gNB間交遞,傳訊程序至少包括圖9.2.3.1-1中所示之以下要素組件,其在本文中係為了一致性理由而如圖1A再生。與此不同,波束級移動性不需要觸發顯式RRC傳訊(其是在更低層處理),並且不需要RRC也能知道一給定時間點正在使用的是哪條波束。
如圖1A所示,RRC驅動移動性負責胞格級移動性,例如交遞。交遞傳訊程序採用與Rel-13 LTE相同之原理。對於gNB間交遞,傳訊程序性至少由以下要素組件所組成。
1. 來源gNB發起交遞並透過Xn介面發出一交遞請求。
2. 目標gNB進行允入控制並提供RRC組態作為交遞確認之部分。
3. 來源gNB在交遞命令中向UE提供RRC組態。交遞命令訊息至少包括存取目標胞格所需之胞格ID及資訊,以使得UE不讀取系統資訊也可存取目標胞格。對於一些狀況,可在交遞命令訊息中包括基於競爭及無競爭之隨機存取所需之資訊。若有的話,對目標胞格之存取資訊可包括波束特定資訊。
4. UE將RRC連線移至目標gNB並回覆交遞完成。
由RRC觸發之交遞機制要求UE至少重設MAC實體並重建RLC。具有及沒有PDCP實體重建之RRC管理交遞兩者都獲得支援。對於使用RLC AM模式之DRB,可與安全金鑰變更一起重建PDCP,或PDCP不用一金鑰變更也能發起一資料恢復程序。對於使用RLC UM模式之DRB及對於SRB,可與一安全金鑰變更一起重建PDCP,或PDCP可維持如同其沒有一金鑰變更。
當目標gNB如來源gNB使用相同之DRB組態及QoS流對DRB映射關係時,可在交遞時促進資料轉發、依序遞送及複製避免。NR中支援基於計時器之交遞失敗程序。RRC連線重建程序係用於從交遞失敗恢復。
應提到的是,圖1A中所示之要素組件不僅特性化gNB間交遞,而且也是NR內RAN交遞之部分。為求簡短,請參照圖9.2.3.2.1-1,其揭示一AMF/UPF內交遞之特定態樣。在此圖中,交遞請求位在訊息3中、交遞(請求)確認位在訊息5中、交遞命令係通訊6之部分以及交遞完成係通訊8之部分。
重要的是,目前已知交遞之要素組件不支援頻寬調適之概念。鑑於這些缺點,本揭露爭取改善交遞程序。
非限制性及例示性實施例有助於行動終端機更快速地從來源基地台到目標基地台進行交遞,以及使正在進行之資料傳輸(若有的話)中斷降到最低,並且避免使行動終端機功率消耗增大。
當目標基地台已在交遞期間為行動終端機組配複數個頻寬部分並向行動終端機傳訊相同組態時,行動終端機可在與目標基地台交遞一適合頻寬部分組態期間(再次)瞬時開始通訊。在交遞之後,可能不再需要附加重新組配或頻寬部分調適嘗試。
應提到的是,用於gNB間訊息交換之Xn介面是為了說明本揭露而選擇。不應將其視為本揭露之限制,可採用一直接方式將其施用於AMF/UPF間交遞狀況,其中與本揭露中所提頻寬部分使用有關之資訊將經由介於gNB與核心網路之間的介面進行交換。
為了更綜合論述本揭露提供之優點,應更詳細說明兩種不同情境。從本說明應明顯看出,有進一步協同效應可在考量交遞之頻寬調適時實現。
請參照圖2A,所示為一例示性情境,其中一行動終端機例如在交遞之前及之後,於來源及目標胞格中組配有複數個頻寬部分。
此例示性情境繪示行動終端機從一來源基地台(更具體而言,從來源基地台所伺服之來源胞格)到目標基地台(更具體而言,位在由目標基地台所伺服之目標胞格中)進行交遞之一種情況。在來源胞格及目標胞格兩者中,行動終端機係組配有複數個頻寬部分,例如具有對應索引#0及#1之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第二頻寬部分。
尤其是,在來源胞格及目標胞格中,所示第一頻寬部分(稱為具有索引#0之BWP)及第二頻寬部分(稱為具有索引#1之BWP)之組態(例如:位置及頻寬)係關於載波頻寬中(例如頻域中)之同步信號SS塊。由於亦由SS塊佔有之相同載波頻寬中包括所指之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兩者都對應於用於行動終端機之下行鏈路頻寬部分。然而,進一步說明同等地適用於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使得已為了簡便起見而省略特定相異性。
在來源胞格中,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兩者都組配成與一個(例如:下) SS塊中央對準(在頻域中),並且在目標胞格中,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兩者都組配成與另一(例如:上) SS塊中央對準(在頻域中)。換句話說,在此例示性情境中,複數個頻寬部分係位於載波頻率之不同部分中。
因此,當一行動終端機受到觸發從來源胞格到目標胞格進行交遞時,其從載波頻寬之一不同部分接收無線電資源。這在目標胞格中有益於負載平衡目的。
然而,一行動終端機中接收操作之調適包括(重新)調諧至相應頻寬部分所處之一不同中心頻率、以及將濾波頻寬調整至頻寬部分之對應寬度(頻寬)。
請參照圖2B,所示為另一例示性情境,其中一行動終端機例如在交遞之前及之後,於來源及目標胞格中(再次)組配有複數個頻寬部分。
此時,在來源胞格中及在目標胞格中,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不再組配成與一個或另一SS塊中央對準(在頻域中),而是採用更靈活的方式分布於載波頻寬中。重要的是,行動終端機係組配有位處一相同位置並且具有同一寬度(頻寬)(例如,以實體資源塊PRB之數量為單位)之來源胞格及目標胞格中之一第一頻寬部分。
因此,當行動終端機受到觸發從來源胞格中之第一頻寬部分(BWP #0)到目標胞格中之第一頻寬部分(BWP #0)進行交遞時,該行動終端機不必從載波頻寬之一不同部分接收無線電資源。反而,行動終端機中之接收操作可保持不變。
此另一例示性情境不需要實行(重新)調諧及濾波器調適,使得交遞期間進行中之流量得以避免因頻率重新調諧而中斷。
然而,不言而喻,在此另一例示性情境中,行動終端機係組配有來源胞格中及目標胞格中之第二頻寬部分(BWP #1),該等第二頻寬部分未與相應第一頻寬部分(BWP #0)中央對準(頻域中)。當不同頻寬部分之間有變化時,行動終端機從載波頻寬之一不同部分接收無線電資源。
換句話說,來源胞格及目標胞格之各者內之第一與第二頻寬部分之間的變化將需要實行(重新)調諧及濾波器調適兩者,使該變化延遲(增加潛時)。然而,這可透過行動終端機可用在來源及目標胞格之第二頻寬部分(BWP #1)中之增大頻寬來補償。
總之,論述兩種不同之例示性情境,其中後者(圖2b所示)具有其至少在來源胞格與目標胞格中之第一頻寬部分之間允許無縫交遞之優點,而前者可實現負載平衡(如圖2a所示)。
這些考量不受限於下行鏈路頻寬部分,而是也適用於一來源胞格或一目標胞格中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就上行鏈路頻寬部分而言,位置及寬度對於行動終端機中之傳輸操作同樣具有決定性。可能需要行動終端機在不同頻率資源上實行上行鏈路傳輸,這通常還需要(重新)調諧及濾波器調適。
因此,以上所論述之優點/缺點對於下行鏈路頻寬部分及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同等適用。
圖3繪示包括一行動終端機100 (亦稱為使用者裝備,簡稱UE)、一來源基地台200-a (亦稱為來源g節點B,簡稱gNB)以及一目標基地台200-b (亦稱為目標g節點B,簡稱gNB)之行動通訊系統的一方塊圖。此方塊圖之目的在於展示行動終端機在其從來源基地台200-a到目標基地台200-b進行一交遞之一情況。
一般而言,存在有多個事件可令一來源基地台200-a觸發行動終端機100之交遞。舉例而言,來源基地台200-a可由於行動終端機100之一涵蓋範圍情況較差而觸發交遞。涵蓋範圍是以測量形式由行動終端機100測量,並且(隨後)回報給來源基地台200-a。替代地,來源基地台200-a中之負載平衡理由導致來源基地台200-a亦可觸發一行動終端機100之交遞。
不管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來源基地台200-a之一處理器230-a藉由令其收發器220-a向目標基地台200-b傳送一交遞請求訊息(請參照圖1中之訊息1)來向一目標基地台200-b觸發交遞。
此訊息及其他訊息可透過將基地台彼此連接之一無線或有線介面來發送。舉例而言,交遞請求訊息可透過被定義為下一代NG無線電存取網路RAN某部分之Xn介面來傳輸,或經由提供存取與移動性管理功能AMF及/或使用者平面功能UPF之實體透過下一代NG介面來傳輸。如果交遞涉及不同5G核心網路,則甚至可能需要在不同AMF/PDF實體之間轉發相同訊息。
目標基地台200-b之一收發器220-b從來源基地台200-a接收交遞請求訊息。尤其是,此訊息包括(以及其他)與行動終端機100透過至少兩個不同頻寬部分(例如: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之一第一頻寬部分BWP#0及一第二頻寬部分BWP#1)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此資訊協助目標基地台200-b決定其期望為行動終端機100組配多少頻寬部分。
為了舉例,假設行動終端機100僅能夠透過單一而非複數個頻寬部分通訊,則目標基地台200-b將禁止為行動終端機100組配多於一個頻寬部分。儘管有此可能性,本揭露仍聚焦於能夠透過複數個頻寬部分通訊之行動終端機100,從而促進目標基地台200-b為行動終端機組配所有這複數個頻寬部分。
可將以上對頻寬部分能力之限制理解為同等地適用於分頻雙工FDD操作模式中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以及適用於分頻雙工TDD操作模式中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換句話說,如果說一行動終端機能夠在FDD操作模式中透過單一頻寬部分通訊,則可將此理解為暗指至多在下行鏈路中具有單一頻寬部分且在上行鏈路中具有單獨單一頻寬部分之組態。如果說一行動終端機能夠在TDD操作模式中透過單一頻寬部分通訊,則可將此理解為暗指(亦)至多在下行鏈路中具有單一頻寬部分且在上行鏈路中具有單一頻寬部分(作為一對)之一聯合組態。
正因如此,本揭露涉及「頻寬部分」一詞,知悉同樣可參照「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頻寬部分」一詞或甚至參照「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頻寬部分對」一詞。兩種狀況都僅強調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必須組配一單獨頻寬部分。因此,同時,用以組配第一或第二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頻寬部分之FDD及TDD操作不可缺少。
若目標基地台200-b已收到指出行動終端機100能夠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透過至少兩個頻寬部分(例如: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通訊之一交遞請求訊息,則處理器230-b控制收發器220-b以為行動終端機組配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
目標基地台200-b中之處理器230-b亦控制收發器220-b將一交遞(請求)確認訊息(請參照圖1中之訊息2)傳送至來源基地台200-a,包括與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經組配之至少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兩者有關之資訊。
舉例而言,此資訊為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之各頻寬部分包括一位置(例如:中心頻率)、一頻寬(例如:實體資源塊PRB之數量)、指出副載波間隔及循環前綴之一數字學、以及與此頻寬相關聯之一索引。
替代該位置,此資訊亦可包括藉由指定與一下行鏈路頻寬部分之一(給定)位置的偏移量、或與一已知參考位置(例如:DL載波頻寬之第一PRB)的偏移量,而對一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之位置進行間接識別之一偏移量。可這麼說,可為頻寬部分組態將一些參數(例如:位置及頻寬)編碼在一起以成為組態中之單一參數。
又,此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可經由將基地台彼此直接連接之Xn介面、或將基地台連接至核心網路之NG介面來發送。
來源基地台200-a接著將出自此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之資訊轉發至行動終端機100。此資訊係以一交遞命令訊息之形式來輸送(請參照圖1中之訊息3)。換句話說,送至行動終端機100之交遞命令訊息中至少(亦)包括與目標基地台200-b中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行動終端機100之一收發器120從來源基地台200-a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其還包括與經組配之頻寬部分有關之(上述)資訊。當收到此交遞命令訊息時,處理器130可採用兩種不同機制來處理本揭露中所包括之資訊,這將在下面作為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來論述。
重點不在於細節,而是要理解在兩實施例中,行動終端機100之處理器130成功啟動已經(具體地)為此行動終端機100組配之頻寬部分之一,並且憑藉此經組配之頻寬部分,已可進行交遞。因此,行動通訊系統不受限於利用例如經由系統資訊訊息向所有行動終端機廣播之頻寬部分之一共同組態來進行交遞。憑藉所揭示之方法,可避免共同經組配頻寬部分中出現擁擠現象。
在第一實施例中,行動終端機100處理交遞命令中之資訊,使得處理器130在收發器120中啟動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經組配之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個預選頻寬部分。舉例而言,行動終端機100 (確切地)啟動上行鏈路中之一個預選頻寬部分及下行鏈路中之一個預選頻寬部分。然而,任何方面都不應將此理解為一限制。而是,行動終端機100亦可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啟動超過一個預選頻寬部分。在未來,為了支援同時多數字學處理,一行動終端機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載波頻寬中同時啟動具有不同數字學之兩個頻寬部分可有效益。因此,可這麼說,行動終端機100至少啟動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預選頻寬部分。
在本揭露之上下文中,應將「預選」一詞理解為強調選擇並非藉由行動終端機本身進行。可藉由規格將選擇定義為具有特定索引(例如:索引#0)之頻寬部分、或諸如初始頻寬部分或預設頻寬部分之一特殊頻寬部分,選擇係藉由目標基地台來完成,然後予以向行動終端機指出。
在啟動至少一個預選之頻寬部分之後,行動終端機100之處理器130控制收發器120,以透過啟動之至少一個預選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200-b進行通訊,作為交遞之部分。
由於目標基地台200-b同等地知道哪一個經組配之至少兩個頻寬部分是行動終端機將啟動之預選頻寬部分,所以其亦可在已傳送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之後,繼續啟動期望行動終端機啟動之同一預選之至少一個頻寬部分。
在第一實施例中,向行動終端機100提供與經組配之至少兩個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即使該等至少兩個頻寬部分中(僅)已預選一個頻寬部分,仍將此資訊傳訊給行動終端機100。儘管交遞命令有(新增之)酬載,此資訊仍有助益地增大交遞之靈活性,亦即(已經)允許在交遞時於該等經組配之至少兩個頻寬部分之間切換。
反言之,在第二實施例中,行動終端機100處理交遞命令中之資訊,使得處理器130首先在收發器130中(主動地)選擇然後啟動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至少兩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至少一個頻寬部分。舉例而言,行動終端機100在這裡亦(確切地)選擇並啟動至少兩個頻寬部分中之一個頻寬部分。
又,任何方面都不應將此理解為一限制。反而,行動終端機100亦可選擇並啟動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該等至少兩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多於一個頻寬部分。這又可再次地例如在同時選擇並啟動具有不同數字學之兩個非相連頻寬部分時,用於達到同時處理多個數字學或使可用無線電資源間減輕擁擠之目的。
選擇並啟動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至少兩個經組配頻寬部分其中至少一個頻寬部分之後,行動終端機100之處理器130控制收發機120透過所選擇並啟動之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200進行通訊,作為交遞之部分。
在這裡,目標基地台200-b未(確切地)知道行動終端機100正在選擇並啟動的是經組配之至少兩個頻寬部分中之哪一個頻寬部分。然而,由於這至少兩個頻寬部分兩者都是為了選擇並啟動行動終端機而(具體地)組配,所以可繼續啟動所有經組配之至少兩個頻寬部分,並且在最初階段解決這種不確定性以與行動終端機通訊。
接著,在一往後階段,如將在下面詳述者,行動終端機可藉由RACH資源或PUSCH資源差異化之方法向目標基地台通知對第一啟動頻寬之選擇。
結果是,目標基地台200-b可從與行動終端機100之進一步通訊,偵檢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實際用於通訊的是哪一個頻寬部分。藉此,可(追溯地)取得行動終端機已選擇並啟動的是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哪一個頻寬部分之資訊。
在這裡,認知以下事項也很重要:在第二實施例中,向行動終端機100提供與經組配之至少兩個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將此資訊(連同稍後詳述之其他資訊)傳訊給行動終端機100,以使行動終端機能夠進行選擇,然後向目標基地台指示該選擇。
儘管交遞命令有(新增之)酬載,此資訊仍有助益地增大交遞之靈活性,亦即(已經)允許在交遞時於該等經組配之至少兩個頻寬部分之間切換。
圖4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一實施例之一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特別的是,展示一使用者裝備UE從一來源g節點B (gNB)到一目標gNB進行一交遞時之情況。
在準備交遞時,來源gNB將一交遞請求訊息(請參照圖4中之訊息1)傳送至目標gNB。交遞請求訊息通常係透過在下一代NG無線電存取網路RAN中諸gNB之間建立通訊之Xn介面予以傳輸。此交遞請求訊息為目標gNB提供足夠細節以為UE之交遞作準備,例如進行允入控制。
經由此交遞請求訊息,目標gNB接收與UE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透過至少兩個頻寬部分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這使目標gNB能夠為UE組配適當數量之頻寬部分,該等頻寬部分例如符合UE之能力。舉例而言,如果UE能夠透過一窄頻寬部分及一寬頻寬部分這兩個頻寬部分通訊,則目標gNB在為UE組配兩個頻寬部分方面也表現良好。
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組配適當數量之頻寬部分之後,目標gNB在其上包括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中之資訊(請參照圖4中之訊息2)。將此訊息從目標gNB傳送至來源gNB。如果諸gNB之間有此類介面可用,則通常亦透過Xn介面傳輸交遞(請求)確認訊息。
來源gNB接續將一交遞命令訊息中之資訊(請參照圖4中之訊息3)轉發至UE。因此,UE接收與適當數量之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如關於3GPP NR所述,交遞命令訊息包括供UE向目標gNB進行交遞之許多細節。
重要的是,憑藉關於(適當數量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資訊,UE處於可利用已為UE採用一UE特定方式組配之頻寬部分來向目標gNB進行一交遞之一情況。換句話說,UE不受限於在一次共享於許多UE間之一(共同)初始頻寬部分上進行交遞。
因此,經組配頻寬部分上之資訊使交遞期間擁擠效應減輕,同時此資訊省去在一稍後時間點組配頻寬部分之必要性。無論訊息交換數量有限之固定交遞序列如何,都可實現這些優點。
有助益的是,具有目標gNB之UE可已經透過經UE特定組配之頻寬部分,基於交遞,在隨機存取通道RACH中進行隨機存取訊息傳輸,而無需僅依賴(共同)初始頻寬部分。
具體而言,憑藉UE特定組配之頻寬部分,RACH訊息1較不擁擠,並且可更靈活地排程RACH訊息2。
UE藉由向目標gNB傳送一交遞完成訊息(請參照圖4之訊息4)來結束交遞。
已為UE精心說明頻寬部分之不同組態,但目前尚未論述啟動複數個頻寬部分中之哪個頻寬部分。要提出之一重點是,UE及目標gNB (最有可能)將不會啟動上行鏈路中之所有經組配頻寬部分及下行鏈路中之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因為啟動更多頻寬會使功率消耗增大,也會使處理複雜度增大。這是已在第15版同意NR行動終端機在任何給定時間啟動單一下行鏈路頻寬部分及單一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之理由。
因此,在交遞期間,UE及目標gNB將僅啟動上行鏈路中之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及下行鏈路中之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因此,有必要在目標gNB與UE之間建立要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兩者中啟動兩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中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共同理解。
在此例示性實作態樣中,從與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中,假設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總是)有啟動一個預選頻寬部分。
舉例而言,假設與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具有一特定序列,則UE以及目標gNB可(總是)啟動該特定序列中之第一個或最後一個頻寬部分。如果該序列中有多於兩個經組配頻寬部分,則UE以及目標gNB亦可(總是)以該特定序列啟動另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例如第二個、第三個等等。
舉另一例而言,預選之頻寬部分可以是某特殊頻寬部分,例如初始BWP或預設BWP。藉由在此類特殊BWP之目標gNB中提供新組態,亦可調適目標胞格中之負載平衡。
總之,以一特定序列提供與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的不爭事實足以在UE與目標gNB之間建立要從該序列啟動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共同理解。
為此,不管怎樣,與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中之序列在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以及在交遞命令中有必要相同。換句話說,當從交遞(請求)確認訊息產生交遞命令時,轉發此資訊之來源gNB將該資訊之序列保存。
在此實作態樣之一例示性延伸中,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以及交遞命令亦包括隨機存取傳輸參數,諸如要在基於RACH之交遞期間使用之一前序編碼序列或一時間與頻率資源。
重要的是,所包括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需要至少與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之預選頻寬部分相關聯。因此,UE使用與要啟動之預選頻寬部分(具體地)相關聯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來進行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例如:RACH訊息1)。
由於定義隨機存取傳輸參數時之自由度僅與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一個預選頻寬部分相關聯,因此可提升RACH資源之利用性。在此類狀況中,目標gNB不需要為進行交遞之UE保留與有別於預選頻寬部分之其他經組配頻寬部分對應之RACH資源。結果是,更多自由RACH資源對於目標胞格中之其他UE變為可用。
在此實作態樣之再一例示性延伸中,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與來源gNB中該已啟動頻寬部分之狀態有關之資訊。替代地或另外,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來源gNB所預測之資料流量資訊有關之資訊,例如:交遞後期望之資料流量。
舉例而言,已啟動頻寬部分之狀態可包括一描述符,例如對窄頻或寬頻之描述符,或包括對交遞之前在來源gNB中啟動之頻寬部分之(頻寬)寬度(例如:實體資源塊中之頻寬/寬度)的一參照。又舉例而言,來源gNB所預測之流量資訊可包括下行鏈路中緩衝狀態之緩衝大小層級之索引,或包括交遞前上行鏈路中UE所出緩衝狀態報告所出之資訊。
在兩種狀況中,當來源gNB向目標gNB轉發交遞請求訊息中之此資訊時,目標gNB可(主動地)選擇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最適合成為一個預選經組配頻寬部分的是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
舉例而言,如果UE流量需求低或沒有需求,則在交遞期間及之後啟動更窄頻寬部分可能更好,以確保不浪費UE電力。另一方面,如果UE流量需求高,即使在交遞期間仍啟動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之一更寬頻寬部分會是明智的決定。
接著,在交遞之後,可立即以更寬之頻寬部分(具有全容量)伺服UE資料,而不需要另外切換頻寬部分(並且因此避免由頻寬部分切換所引進之延遲)。
可爭辯的是,在交遞期間,UE與目標基地台之間僅以一小流量進行通訊,例如用來進行隨機存取。因此,在交遞期間,UE可在更窄頻寬部分中操作。接著,在完成隨機存取之後,目標gNB可指示UE在必要時由DCI切換到寬BWP。然而,觀察到以下缺點:
- 雖然BWP切換轉變時間尚處討論階段,仍可能需要(15 kHz SCS之)至少一個時槽。因此,如果在時槽n中傳送BWP切換DCI,然後UE在時槽n+1中進行BWP切換(由於不支援具有空資料排程之BWP切換DCI,UE仍然需要在時槽n中於窄BWP中接收PDSCH),在寬BWP中排程UE資料之第一機會係時隙n+2。如果UE流量需求高,則損及資料遞送之潛時。
- 再者,通道狀態資訊(CSI)亦延遲。由於CSI是在作動BWP內測量,因此寬BWP之CSI在啟動寬BWP之前不可用。因此,在以上於時隙n+2中啟動寬BWP之實例中,gNB必須將保守排程決策用於至少時隙n+2 (並且如果UE不能在相同時槽中回授CSI,則可能還用於時隙n+3),導致進一步潛遲。
- UE有造成用於BWP切換之DCI遺漏之一風險。雖然這與一般DCI錯誤狀況有關,藉由在交遞期間及之後一致地設定BWP來避免非必要BWP切換仍然更合理。
為了向UE輸送預選頻寬部分之選擇,目標gNB接著(重新)布置與特定序列中之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舉例而言,目標gNB可將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最適合之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重新)布置為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中所包括之特定序列中之第一個或最後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接著,當期望UE (總是)啟動特定頻寬部分序列中之第一個或最後一個頻寬部分作為預選頻寬部分時,其將(自動地)啟動最適合之頻寬部分。
圖5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一實施例之一不同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由於此不同例示性實作態樣與圖4中所示先前說明之例示性實作態樣密切相關,因此以下論述將僅聚焦於差異。
類似的是,憑藉先前、同樣在這裡關於(適當數量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資訊,使UE處於可利用已為UE組配之頻寬部分來向目標gNB進行一交遞之一情況。因此,相同或相似優點得以落實。
與以上不同,從目標gNB到來源gNB之交遞(請求)確認訊息(請參照圖5之訊息2)中另外包括有一索引(或頻寬部分索引),並且從來源gNB到UE之交遞命令訊息(請參照圖5之訊息3)中另外包括該索引。此索引指出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要啟動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
舉例而言,兩訊息可為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包括一索引,例如BWP#1,以便明確地指出要從與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中啟動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因此,憑藉該索引,要啟動之相符頻寬部分亦可藉由目標gNB來預選。
考量兩訊息都包括與一經組配之第一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接著,與傳送哪個資訊有關之第一或第二經組配頻寬部分指出之一索引使UE能夠啟動這兩個頻寬部分中從而預選之一個頻寬部分。
藉此,不再需要以一特定序列提供與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而是可採用一遞增順序列布置資訊,例如導致首先是(最)窄頻寬部分且之後是(更)寬頻寬部分。
類似於進一步例示性延伸,其中請求訊息另外包括與來源gNB中已啟動頻寬部分之狀態有關、或與來源gNB所預測之資料流量資訊(例如交遞後期望之資料流量)有關之資訊。
在兩種狀況中,當來源gNB向目標gNB轉發交遞請求訊息中之此資訊時,目標gNB亦可在這裡(主動地)選擇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最適合成為一個預選經組配頻寬部分的是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為了向UE輸送預選頻寬部分之選擇,目標gNB接著對與如前述訊息中之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合併一相符索引。
圖6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二實施例之一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特別的是,展示一使用者裝備UE從一來源gNB到一目標gNB進行一交遞時之情況。
在準備交遞時,來源gNB將一交遞請求訊息(請參照圖6中之訊息1)傳送至目標gNB。如果此類鏈路可用,交遞請求訊息再次通常係透過在下一代NG無線電存取網路RAN中諸gNB之間建立通訊之Xn介面予以傳輸,否則訊息將經由核心網路來發送。此交遞請求訊息為目標gNB提供足夠細節以為UE之交遞作準備,例如進行允入控制。
經由此交遞請求訊息,目標gNB接收與UE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透過至少兩個頻寬部分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這使目標gNB能夠為UE組配適當數量之頻寬部分,該等頻寬部分例如符合UE之能力。舉例而言,如果UE能夠透過一窄頻寬部分及一寬頻寬部分這兩個頻寬部分通訊,則目標gNB在為UE組配兩個頻寬部分方面也表現良好。
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組配適當數量之頻寬部分之後,目標gNB在其上包括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中之資訊(請參照圖6中之訊息2)。將此訊息從目標gNB傳送至來源gNB。如果可能,則通常亦透過Xn介面傳輸交遞(請求)確認訊息。
與以上不同,目標gNB還在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中包括使經組配之兩個頻寬部分各與不同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產生關聯之一相關聯表。
圖7中展示此一相關聯表之一實例。此實例假設分別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組配至少兩個頻寬部分,識別UL BWP#0及UL BWP#1或DL BWP#0及DL BWP#1。所含具有進一步經組配頻寬部分之可能性係藉由具有三個點之額外行來提示。
從這張表格可看出,上行鏈路中及下行鏈路中之經組配頻寬部分各與不同傳輸參數相關聯。
舉例而言,經組配之UL BWP#0與一些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相關聯,即RACH#0或RACH # 2,進一步經組配之UL BWP #1與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相關聯,即RACH #1或RACH #3。同樣地,組配DL BWP#0及BWP#1亦與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相關聯。
不言而喻,上行鏈路中及下行鏈路中之各經組配頻寬部分個別(如前述)與不同隨機存取參數相關聯,但也結合起來與不同隨機存取參數相關聯。
換句話說,在這裡,上行鏈路中及下行鏈路中之各經組配頻寬部分之組合亦與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相關聯。舉例而言,DL BWP#0及UL BWP#0之組合與參數RACH #0相關聯,而DL BWP #0及UL BWP #1之不同組合與參數RACH #1相關聯。
儘管有所助益,但對於達到有利效果,這並非必要,透過下文將變為顯而易見。
來源gNB接續將一交遞命令訊息中之資訊(請參照圖6中之訊息3)轉發至UE。因此,UE接收與適當數量之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類似於圖4中所述之狀況,關於經組配頻寬部分之資訊使交遞期間對(共同)初始頻寬部分之擁擠效應減輕,同時省去在一稍後時間點組配頻寬部分之必要性。
來源gNB亦將交遞命令訊息中之相關聯表轉發至UE。此相關聯表使UE能夠向目標gNB進行一基於隨機存取通道(RACH)之交遞。基於競爭及無競爭之隨機存取都可進行,端視目標gNB決定放入相關聯表中之RACH資源是基於競爭還是無競爭之RACH資源而定。
具有目標gNB之UE可透過經組配頻寬部分,在基於RACH之交遞中,進行隨機存取訊息傳輸,而無需僅依賴(共同)初始頻寬部分。
具體而言,憑藉經組配頻寬部分,上行鏈路中之RACH訊息1較不擁擠,並且可在下行鏈路中更靈活地排程RACH訊息2。
UE藉由向目標gNB傳送一交遞完成訊息(請參照圖6之訊息6)來結束交遞。
在為一UE精心說明頻寬部分之不同組態之後,還有必要在目標gNB與UE之間建立要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兩者中啟動兩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中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共同理解。
在此例示性實作態樣中,假設UE (主動地)選擇要啟動之經組配頻寬部分。換句話說,這裡使UE處於不受目標gNB所實行之任何預選約束之情況,但其可(自由地)選擇與從目標gNB轉發哪個資訊有關之任何經組配頻寬部分。
有助益的是,UE大致最知悉及預測其自有上行鏈路流量。儘管係將緩衝狀態報告從UE傳訊至來源gNB,交遞期間仍不必在目標gNB處考慮這一點。再者,由於回報緩衝狀態之間的時間間隙,並且交遞命令係由UE收到,所以其可能過期。因此,隨著UE (主動地)選擇要啟動之組配頻寬部分,至少在上行鏈路中,可確保該啟動在交遞期間及之後最適合UE之需求。
選擇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後,UE藉由首先啟動所選擇之一個頻寬部分,然後使用與所選擇並啟動之一個頻寬部分相關聯之參數來進行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以進行一基於RACH之交遞。
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不僅使用相關聯參數,而且係對所選擇並啟動之頻寬部分實行。因此,傳輸之參數與被實行傳輸之頻寬部分之間有一明確之相關聯。這提供以下優點。
舉例而言,假設一UE選擇並啟動UL BWP #1,則圖7中之相關聯表要求其使用參數RACH #1或RACH #3。無論哪種方式,當UE利用參數RACH #1或RACH #3進行隨機存取訊息傳輸時,目標gNB可自行再保證隨機存取傳輸是透過(正確之) UL BWP #1起效用。
這種再保證層級具有效益。隨機存取傳輸不佔用完整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因此使得目標gNB難以區分不同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尤其是在例如兩個經組配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彼此中央對準或係以一實質重疊方式組配之情況下。
因此,相關聯表防止目標gNB接收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之情況,但無法確定使用的是哪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從而已藉由UE來選擇並啟動。
另外,出自圖7中相關聯表之參數亦輸送與所選擇並啟動之下行鏈路部分有關之資訊。舉例而言,若UE利用參數RACH #1進行隨機存取訊息傳輸,則目標gNB不僅知道已選擇UL BWP #1,而且還知道已選擇DL BWP #0。
因此,相關聯表可協助UE及gNB共同理解UE已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選擇並啟動在交遞程序之(已)通訊部分中使用的是哪個經組配頻寬部分。
現請更詳細地參照基於RACH之交遞。基於交遞命令中之資訊,UE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選擇並啟動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這些頻寬部分係用於後續交遞程序。
UE利用出自相關聯表與所選擇並啟動之頻寬對應之一前序編碼序列及/或時間與頻率資源向目標gNB傳送一隨機存取前序編碼訊息(請參照圖6之訊息4)。
目標gNB處接收此隨機存取前序編碼訊息,並且以一隨機存取回應訊息作出回應(請參照圖6之訊息5)。將此訊息從目標gNB傳送至UE。目標gNB為傳輸此訊息而在下行鏈路中使用對應之頻寬部分。
若回到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為RACH #1之實例,則目標gNB為傳輸隨機存取回應訊息使用下行鏈路頻寬部分DL BWP #0。再次可了解的是,相關聯表在UE與目標gNB之間實現交遞期間及之後要使用哪些組配頻寬部分之一共同理解。
然而,可能存在UE處之此自主層級非所欲、或甚至有缺點之情況。
因此,在此實作態樣之一例示性延伸中,交遞(回應)確認包括將予以在交遞命令中轉發至UE之一頻寬部分索引,其限制UE選擇頻寬部分之自由度。因此,UE接收與經組配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然而,其可從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僅選擇對應於該索引之經組配頻寬部分。亦可由來源gNB在交遞命令中施加該限制。在此類狀況中,頻寬部分索引係藉由來源gNB來確定。
若此索引標引要使用之一特定下行鏈路頻寬部分,同時保持UE為交遞(主動地)選擇其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之自由度,則得到一特別有助益之效果。接著,該索引標引頻寬部分組合之一子集,即對於該特定下行鏈路頻寬部分,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
憑藉頻寬部分索引之此一定義,UE受限於從與交遞命令中所包括之資訊有關之所有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子集選擇並啟動頻寬部分。此子集包括所有經組配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但不包括經組配下行鏈路頻寬部分,因為下行鏈路頻寬部分係由索引所預選。
此有助益之效應導因於觀察到UE大致最知道及預測其自有上行鏈路流量,而來源gNB或目標gNB可盡其全力預測下行鏈路流量。換句話說,此索引在兩個極端之間進行調解,即目標gNB預選所有頻寬部分之一個極端、以及UE選擇所有頻寬部分之另一極端。
具有該索引之此例示性延伸在與以下修改組合時導致進一步優點。
在此實作態樣之再一例示性延伸中,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與來源gNB中該已啟動頻寬部分之狀態有關之資訊。替代地或另外,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來源gNB所預測之資料流量資訊有關之資訊,例如:交遞後期望之資料流量。
在兩種狀況中,當向目標gNB轉發交遞請求訊息中之此資訊時,其可(主動地)選擇該等經組配頻寬部分中最適合成為預選下行鏈路頻寬部分的是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不會將UE之自由限制於(主動地)從經組配頻寬部分選擇一上行鏈路頻寬部分。
為了向UE輸送所預選下行鏈路頻寬部分之此選擇,目標gNB在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中包括一對應索引(頻寬部分索引),其係由來源gNB以交遞命令之形式轉發至UE。
接著,當期望UE選擇並啟動經組配頻寬部分時,從與交遞命令中所包括之資訊有關之所有經組配頻寬部分之子集,其受限於如此做。藉此,UE不僅可(主動地)選擇最佳上行鏈路頻寬部分,還可在選擇最佳下行鏈路頻寬部分時接收導引。
不言而喻,相關聯表許可目標gNB獲得與已由UE選擇並啟動哪一個經組配上行鏈路頻寬部分有關之再保證層級。
在此實作態樣之一不同例示性延伸中,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及交遞命令中所包括之頻寬部分索引標引上行鏈路中及下行鏈路中之單一頻寬部分。藉此,UE失去選擇任何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之自由度,不在下行鏈路中也不在上行鏈路中。
回到對例示性實作態樣之更一般性論述,必須提到的是,在UE藉由發送RACH訊息1與目標gNB進行首次接觸之前,目標gNB還不知道UE事先選擇經組配頻寬部分之一。換句話說,真正給予UE(同時)選擇並啟動(最適合之)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至少用於上行鏈路)之自由度。
隨著已透過UE選擇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傳送隨機存取傳輸訊息(請參照圖6之訊息4),目標gNB必須進行布置以接收此訊息,與選擇之後果可能是什麼無關。此不確定性使目標gNB進入無法預見要使用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之一情況。
正因如此,目標gNB不僅啟動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而是啟動所有經組配頻寬部分,例如與交遞(請求)確認及交遞命令訊息中包括哪個資訊有關之所有上行鏈路頻寬部分。換句話說,與先前之實作態樣不同,目標gNB必須監測的不是一個經組配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而是所有經組配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
然而,一旦相關聯表給予選擇哪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便將不確定性從目標gNB移除,並且其可繼續止動所有未選擇之頻寬部分。
返回UE已為與隨機存取前序編碼傳輸(圖6之訊息4)配合使用而選擇RACH #1之實例。由於不確定性,目標gNB必須啟動UL BWP #0及UL BWP #1,其已經(先前)以附加資訊之形式向UE組配並指出。只有這樣,目標gNB才能確保其接收訊息,與可能選擇什麼無關,。
憑藉以RACH #1接收此隨機存取前序編碼傳輸,向目標gNB提供與UE之選擇之後果有關之知識,舉例而言,其知道UE已選擇DL BWP #0及UL BWP #1,如圖7所示。目標gNB可立即繼續止動經組配但未選擇之其餘部分。
圖8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二實施例之一不同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由於此不同例示性實作態樣與圖6中所示先前說明之例示性實作態樣密切相關,因此以下論述將僅聚焦於差異。
作為起點,此實作態樣係基於以下理解:交遞不必然需要RACH傳輸(稱為基於RACH之交遞),反而是,交遞亦可設想成一無RACH方式(稱為:無RACH交遞)。
舉例而言,行動通訊系統中設想此類無RACH交遞,其中多個gNB之間有存在時間同步,或與鄰近胞格有關之時間提前對進行交遞之UE已屬於已知(例如,當次級胞格(SCell)變為主胞格(PCell)時)。在此類狀況中,當從一來源胞格到一目標胞格進行交遞時,為重建時間同步進行隨機存取程序不需要UE。
舉例而言,當與來源gNB或與目標gNB通訊時,UE將憑藉此一無RACH交遞再利用相同時序提前命令。當目標gNB中沒有時序不確定性時,根本不需要進行一隨機存取傳輸,例如隨機存取前序編碼傳輸。
憑藉此理解,使經組配頻寬部分與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相關聯之相關聯表非常明顯沒有用處。反而,在此例示性實作態樣中,有使經組配頻寬部分與不同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相關聯之一相關聯表,如圖9所示。
舉例而言,不同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可包括無線電通道資源之時間及頻率,其可在傳送交遞完成訊息時由UE使用(請參照圖8之訊息4)。換句話說,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可視為向目標基地台之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中不同無線電資源之上行鏈路授與。
除這種基本差異外,交遞程序之差異僅在於交遞(請求)確認訊息(請參照圖8之訊息2)中所包括、及經由來源gNB從目標gNB傳送至UE之交遞命令訊息(請參照圖8之訊息3)中所包括之資訊。
這些訊息不包括使經組配頻寬部分與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相關聯之一相關聯表,而是包括使經組配頻寬部分與不同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相關聯之一相關聯表。
憑藉不同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目標gNB在這裡亦獲得一有效益之再保證層級。由於交遞完成傳輸不佔用完整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因此目標gNB將難以區分不同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尤其是在例如兩個經組配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彼此中央對準或係以實質重疊方式組配之情況下。
所以,相關聯表在這裡亦有助益地防止目標gNB接收一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之情況,但無法確定使用的是哪個上行鏈路頻寬部分,從而已藉由UE來選擇並啟動。對於其餘細節,請參照以上圖6所述,可將其理解為以類似形式說明程序及優點。
應提到的是,以為UE組配多個分量載波之載波匯集來說明,本揭露中之頻寬部分組態及啟動方法係用於各分量載波。換句話說,各分量載波具有獨立之頻寬部分組態。UE之PCell將在交遞期間變更。然而,取決於UE收到之交遞確認,可釋放或仍然保持UE SCell組態。類似的是,可從而提供新頻寬部分組態。
現請參照最一般性描述,可彙總的是,本揭露提供許可在交遞時協調組配頻寬部分之機制,藉此在交遞時使中斷時間縮到最短並使功率消耗降低。打個比方,如果目標基地台之利用層級許可,則可在來源與目標胞格中組配相同之頻寬部分,如關於圖2B所述。
如果交遞請求訊息(請參照圖4、5、6及8之訊息1)另外包括與來源基地台中組配之至少一第三及一不同第四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及/或與來源基地台中經組配之至少第三及第四頻寬部分其中一個已啟動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則尤其如此。
接著,目標基地台可在收發器中,分別基於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為行動終端機組配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更具體而言,目標基地台可將第一頻寬部分組配為與第三頻寬部分相同(或類似)、以及將第二頻寬部分組配為與第四頻寬部分相同(或類似)。
因此,交遞時實現頻寬部分之一協調組態,落實上述眾多優點。
最後,若與來源基地台中最近啟動之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在目標基地台中輕易可得,則此目標基地台不僅可為行動終端機協調地組配頻寬部分,而且還可傳送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之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其中該頻寬部分索引定標與來源基地台中先前啟動之一個經組配頻寬部分相同之頻寬部分。
本揭露可藉由軟體、硬體或與硬體相配合之軟體來落實。以上所述各實施例之說明中使用之各功能塊可部分或整體藉由諸如一積體電路之一LSI來落實,並且各實施例中所述之各過程可部分或整體藉由相同LSI或一LSI組合來控制。可將LSI單獨地形成為晶片,或可將一個晶片形成為包括該等功能塊之一部分或全部。LSI可包括與其耦合之一資料輸入及輸出。LSI在這裡可稱為一IC、一系統LSI、一超級LSI、或一超LSI,端視一整合度差異而定。
然而,實施一積體電路之技巧不受限於LSI,並且可藉由使用一專屬電路、一通用處理器、或一特殊用途處理器來落實。另外,可使用可在製造LSI或一可重新組配處理器之後規劃之一FPGA (可現場規劃閘陣列),其中設置在LSI內部之電路胞元可重新組配連接及設定。可將本揭露落實為數位處理或類比處理。如果未來之積體電路技術由於半導體技術或其他衍生技術之進步而取代LSI,則該等功能塊可使用未來之積體電路技術來整合。亦可施用生物技術。
根據一第一態樣,提出一種用於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進行一交遞程序之一行動終端機。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該行動終端機包含: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該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命令訊息,便在該收發器中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預選頻寬部分,並且控制該收發器,以透過該啟動之至少一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該目標基地台進行通訊,作為該交遞程序之部分。
根據可與第一態樣組合之一第二態樣,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具有一特定序列,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特定序列中,如果組配多於該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則啟動該第一、或最後、或一特定其他頻寬部分,作為該等頻寬部分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一態樣組合之一第三態樣,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並且該處理器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一至第三態樣組合之一第四態樣,該處理器控制該收發器,以向該目標基地台進行至少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作為該交遞程序之部分。
根據可與第一至第四態樣組合之一第五態樣,若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該預選頻寬部分相關聯之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該處理器控制該收發器,以使用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之該啟動之預選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該等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向該目標基地台進行至少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
根據一第六態樣,提出一種用於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進行一交遞程序之一行動終端機。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行動終端機包含: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在收發器中選擇並啟動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個頻寬部分,並且控制收發器,以透過選擇並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進行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根據可與第六態樣組合之一第七態樣,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收發器中選擇並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之一子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六態樣組合之一第八態樣,該頻寬部分索引為一特定下行鏈路頻寬部分標引諸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之一子集,以及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收發器中選擇並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子集。
根據可與第六至第八態樣組合之一第九態樣,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之各頻寬部分或一子集相關聯之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以及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控制該收發器,以使用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之該選擇並啟動之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該等隨機存取傳輸參數,進行至少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
根據可與第九態樣組合之一第十態樣,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包含下列至少一或多者:- 隨著該隨機存取訊息傳送之一隨機存取前序編碼序列,以及- 要由該行動終端機在向該目標基地台傳送該隨機存取訊息時使用之無線電通道資源之時間及頻率。
根據一第十一態樣,提出一種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的目標基地台。目標基地台能夠在其胞格頻寬內透過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之各者與行動終端機通訊。該目標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該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請求訊息,該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該行動終端機透過至少該等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進行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以及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請求訊息,便控制該收發器以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至少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並且控制該收發器以向該來源基地台傳送一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根據可與第十一態樣組合之一第十二態樣,該處理器在操作時、及在控制該傳送器傳送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之後,於該傳送器中,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中期望該行動終端機啟動之該相同預選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十二態樣組合之一第十三態樣,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具有一特定序列,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特定序列中,如果組配多於該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則啟動該第一、或最後、或一特定其他頻寬部分,作為該等頻寬部分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十二態樣組合之一第十四態樣,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十一至第十四態樣組合之一第十五態樣,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與該已啟動頻寬部分之狀態或預測流量訊息有關之資訊;以及該處理器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請求訊息,便控制該收發器選擇並啟動該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中期望該行動終端機啟動作為該交遞程序之部分之至少一個頻寬部分作為該預選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十一態樣組合之一第十六態樣,該處理器在操作時、及在控制該傳送器傳送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之後,於該收發器中,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所有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十一態樣組合之一第十七態樣,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 複數個不同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以及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控制該收發器將該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中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相關聯之所有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用於排程交遞完成訊息傳輸之候選者。
根據可與第十七態樣組合之一第十八態樣,該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包含 - 要由該行動終端機在向該目標基地台傳送該交遞完成訊息時使用之無線電通道資源之時間及頻率。
根據可與第十七或第十八態樣組合之一第十九態樣,若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該收發器在操作時,使用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中與由該行動終端機選擇並啟動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一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另外從該行動終端機接收一交遞完成訊息傳輸;以及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止動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該行動終端機未曾選擇並啟動之其餘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十一態樣組合之一第二十態樣,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 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以及該處理器控制該收發器,以將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中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所有隨機存取傳輸參數,用於保留隨機存取訊息傳輸。
根據可與第二十態樣組合之一第二十一態樣,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包含下列至少一或多者:- 隨著該隨機存取訊息傳送之一隨機存取前序編碼序列,- 要由該行動終端機在向該目標基地台傳送該隨機存取訊息時使用之無線電通道資源之時間及頻率。
根據可與第二十一態樣組合之一第二十二態樣,若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該收發器在操作時,使用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中與由該行動終端機選擇並啟動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一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另外從該行動終端機接收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以及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止動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該行動終端機未曾選擇並啟動之其餘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十一態樣組合之一第二十三態樣,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 與為該來源基地台中之該行動終端機所組配之至少一第三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四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根據可與第二十三態樣組合之一第二十四態樣,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 與該來源基地台中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中之一個已啟動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根據可與第二十四態樣組合之一第二十五態樣,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收發器中,分別基於該等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
根據可與第二十五態樣組合之一第二十六態樣,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控制該收發器以傳送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之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以及該頻寬部分索引指出與該來源基地台中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中該先前已啟動之頻寬部分相同之頻寬部分。
根據一第二十七態樣,提出一種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之方法。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啟動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預選頻寬部分,並且透過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根據一第二十八態樣,提出一種用於從一來源基地台到一目標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之方法。目標基地台係組配成用於行動終端機,其胞格頻寬內具有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一經接收交遞命令訊息,便選擇並啟動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並且透過選擇並啟動之至少一個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目標基地台通訊,作為交遞程序之部分。
根據一第二十九態樣,提出一種供一目標基地台從一來源基地台在一行動通訊系統中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之方法。該目標基地台能夠在其胞格頻寬內透過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二頻寬部分之各者與行動終端機通訊。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該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請求訊息,該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該行動終端機透過至少該等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進行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以及一經接收該交遞請求訊息,便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至少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並且向該來源基地台傳送一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100‧‧‧行動終端機
120、220-a、220-b‧‧‧收發器
130、230-a、230-b‧‧‧處理器
150‧‧‧通訊
200-a‧‧‧來源基地台
200-b‧‧‧目標基地台
圖1A及1B展示一例示性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以及解釋頻寬隨著時間調適之一情境;
圖2A及2B繪示交遞之前及之後在一來源及目標胞格中具有頻寬部分組態之例示性情境;
圖3係一方塊圖,其展示一行動終端機、一來源及一目標基地台之結構。
圖4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一實施例之一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
圖5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一實施例之一不同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
圖6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二實施例之一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
圖7根據圖6,繪示交遞程序的一相關聯表;
圖8根據一3GPP NR部署情境中第二實施例之一不同例示性實作態樣,繪示一交遞程序的一序列圖;以及
圖9根據圖8,為交遞程序展示另一相關聯表。

Claims (15)

  1. 一種行動終端機,其包含: 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一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至少一經組配第一頻寬部分及一經組配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 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命令訊息,便在該收發器中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預選頻寬部分,並且控制該收發器,以透過該啟動之至少一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一目標基地台進行通訊,作為一交遞程序之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行動終端機,其中 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具有一特定序列,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特定序列中,如果組配多於該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則啟動該第一、或最後、或一特定其他頻寬部分,作為該等頻寬部分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或者,其中 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並且該處理器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行動終端機,其中該處理器控制該收發器,以向該目標基地台進行至少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作為該交遞程序之部分; 及/或 若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該預選頻寬部分相關聯之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 該處理器控制該收發器,以使用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之該啟動之所選擇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該等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向該目標基地台進行至少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
  4. 一種行動終端機,其包含: 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一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至少一經組配第一頻寬部分及一經組配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 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命令訊息,便在該收發器中選擇並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個頻寬部分,並且控制該收發器,以透過該選擇並啟動之至少一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與一目標基地台進行通訊,作為一交遞程序之部分。
  5. 如請求項4之行動終端機,其中 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收發器中選擇並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之一子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頻寬部分; 或者,其中 該頻寬部分索引為一特定下行鏈路頻寬部分標引諸上行鏈路頻寬部分之一子集,以及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收發器中選擇並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子集; 及/或 其中該所接收交遞命令訊息另外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之各頻寬部分或一子集相關聯之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以及 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控制該收發器,以使用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之該選擇並啟動之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該等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來進行至少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 以及, 其中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至少包含下列一或多者: - 隨著該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之一隨機存取前序編碼序列,以及 - 要由該行動終端機在向該目標基地台傳送該隨機存取訊息時使用之無線電通道資源之時間及頻率。
  6. 一種目標基地台,其包含: 一收發器,其在操作時,從一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請求訊息,該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一行動終端機透過至少一經組配之第一頻寬部分及一經組配之第二頻寬部分通訊之一能力有關之資訊;以及 一處理器,其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請求訊息,便控制該收發器以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至少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並且控制該收發器以向該來源基地台傳送一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7. 如請求項6之目標基地台,其中 該處理器在操作時、及在控制該傳送器傳送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之後,於該傳送器中,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中期望該行動終端機啟動之該相同預選頻寬部分; 以及,其中 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具有一特定序列,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特定序列中,如果組配多於該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則啟動該第一、或最後、或一特定其他頻寬部分,作為該等頻寬部分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或者,其中 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並且該處理器在操作時,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中對應於該頻寬部分索引之該預選頻寬部分。
  8. 如請求項6或7之目標基地台,其中 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與該已啟動頻寬部分之狀態或預測流量訊息有關之資訊;以及 該處理器在操作時且一經接收該交遞請求訊息,便控制該收發器選擇並啟動該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中期望該行動終端機啟動作為該交遞程序之部分之至少一個頻寬部分作為該預選頻寬部分。
  9. 如請求項6之目標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在操作時、及在控制該傳送器傳送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之後,於該收發器中,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所有頻寬部分。
  10. 如請求項6之目標基地台,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 - 複數個不同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以及 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控制該收發器將該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中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相關聯之所有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用於排程交遞完成訊息傳輸之候選者,以及任選地, 其中該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包含: - 要由該行動終端機在向該目標基地台傳送該交遞完成訊息時使用之無線電通道資源之時間及頻率; 以及,其中 若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 該收發器在操作時,使用複數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中與由該行動終端機選擇並啟動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一個上行鏈路共享通道傳輸參數,另外從該行動終端機接收一交遞完成訊息傳輸;以及 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止動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該行動終端機未曾選擇並啟動之其餘頻寬部分。
  11. 如請求項6之目標基地台,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 - 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以及 該處理器控制該收發器,以使用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中與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所有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保留隨機存取訊息傳輸; 以及, 其中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至少包含下列一或多者: - 隨著該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之一隨機存取前序編碼序列, - 要由該行動終端機在向該目標基地台傳送該隨機存取訊息時使用之無線電通道資源之時間及頻率; 以及, 其中,若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另外包括複數個不同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各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之一不同頻寬部分相關聯, 該收發器在操作時,使用該複數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中與由該行動終端機選擇並啟動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產生關聯之一個隨機存取傳輸參數,另外從該行動終端機接收一隨機存取訊息傳輸;以及 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止動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中該行動終端機未曾選擇並啟動之其餘頻寬部分。
  12. 如請求項6之目標基地台,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 - 與為該來源基地台中之該行動終端機所組配之至少一第三頻寬部分及一不同第四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以及,該交遞請求訊息另外包括: - 與該來源基地台中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中之一個已啟動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以及, 其中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於該收發器中,分別基於該等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 以及, 其中該處理器在操作時,控制該收發器以傳送包括一頻寬部分索引之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 以及該頻寬部分索引指出與該來源基地台中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三頻寬部分及第四頻寬部分中該先前已啟動之頻寬部分相同之頻寬部分。
  13. 一種用於進行一交遞程序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從一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至少一經組配第一頻寬部分及一經組配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 當接收到該交遞命令訊息時,便啟動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之至少一預選頻寬部分,並且透過該啟動之至少一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與該目標基地台通訊,作為該交遞程序之部分。
  14. 一種用於進行一行動終端機之一交遞程序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從一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命令訊息,該交遞命令訊息包括與至少一經組配第一頻寬部分及一經組配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以及 當接收到該交遞命令訊息時,便選擇並啟動至少一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第二頻寬部分,並且透過該選擇並啟動之至少一個該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或該第二頻寬部分,與一目標基地台通訊,作為一交遞程序之部分。
  15. 一種用於供一目標基地台進行一交遞程序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從一來源基地台接收一交遞請求訊息,該交遞請求訊息包括與一行動終端機透過至少一第一頻寬部分及一第二頻寬部分通訊之能力有關之資訊;以及 當接收到該交遞請求訊息時,便為該行動終端機組配至少該第一頻寬部分及該第二頻寬部分,並且向該來源基地台傳送一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其中該交遞請求確認訊息包括與該等經組配之至少第一頻寬部分及第二頻寬部分有關之資訊。
TW108104964A 2018-02-15 2019-02-14 交遞程序期間之頻寬部分操作技術 TWI7964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8157042.5 2018-02-15
EP18157042.5A EP3528538B1 (en) 2018-02-15 2018-02-15 Bandwidth part operation during handover procedure
EP18157042.5 2018-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631A true TW201941631A (zh) 2019-10-16
TWI796435B TWI796435B (zh) 2023-03-21

Family

ID=6123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964A TWI796435B (zh) 2018-02-15 2019-02-14 交遞程序期間之頻寬部分操作技術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11470519B2 (zh)
EP (2) EP3528538B1 (zh)
JP (2) JP7348190B2 (zh)
KR (1) KR20200120716A (zh)
CN (2) CN111727627B (zh)
BR (1) BR112020014410A2 (zh)
CA (1) CA3090837A1 (zh)
MX (1) MX2020008554A (zh)
TW (1) TWI796435B (zh)
WO (1) WO2019158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451B (zh) * 2017-11-15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8886804B (zh) * 2018-06-26 2022-0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Bwp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837884B1 (en) * 2018-08-17 2022-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network node, second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a link switch
CN110958662B (zh) * 2018-09-27 2022-1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3735032A1 (en) * 2019-05-02 2020-11-0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andwidth part operation during handover procedure
US11563637B2 (en) 2019-10-13 2023-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for 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handover
US11516716B2 (en) 2019-12-23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frequency location restriction for L1/L2-centric inter-cell mobility
US20210216060A1 (en) * 2020-01-09 2021-07-15 Myomega Systems Gmbh Management of a reliabl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via dedicated cellular network
WO2022030453A1 (ja) * 2020-08-03 2022-02-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
CN115885542A (zh) * 2020-08-20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20519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部分带宽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993217A (zh) * 2021-10-28 2022-01-28 北京长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wp切换的方法
CN114902730A (zh) * 2022-03-28 2022-08-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79578A (zh) * 2022-08-24 2022-1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4071811A1 (en) * 2022-09-28 2024-04-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bandwidth part of cell change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103234A1 (zh) * 2022-11-14 2024-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7284B2 (ja) * 2009-07-10 2014-07-09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の実行方法
EP2568745A4 (en) * 2010-05-03 2015-07-15 Alcatel Lucent TRANSFER METHOD USED IN CARRIER AGGREG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10462713B2 (en) * 2014-10-30 201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handover procedure management
US10560959B2 (en) * 2016-02-09 2020-02-11 Apple Inc. Spreading option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JP6597946B2 (ja) * 2017-11-13 2019-10-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gNB−DU、gNB−CU、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KR102352684B1 (ko) * 2017-11-16 2022-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110201A (ko) * 2019-03-14 2020-09-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접속 제어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4767A1 (en) 2020-11-26
EP3528538A1 (en) 2019-08-21
TWI796435B (zh) 2023-03-21
US11792699B2 (en) 2023-10-17
JP2021514120A (ja) 2021-06-03
US20230007549A1 (en) 2023-01-05
KR20200120716A (ko) 2020-10-21
WO2019158291A1 (en) 2019-08-22
CN111727627A (zh) 2020-09-29
BR112020014410A2 (pt) 2020-12-01
JP7348190B2 (ja) 2023-09-20
US11470519B2 (en) 2022-10-11
EP3528538B1 (en) 2021-08-18
CN111727627B (zh) 2022-08-23
MX2020008554A (es) 2020-10-12
CN115643615A (zh) 2023-01-24
RU2020123767A (ru) 2022-03-15
JP2023169235A (ja) 2023-11-29
CA3090837A1 (en) 2019-08-22
EP3753293A1 (en) 2020-12-23
US20230422114A1 (en)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1631A (zh) 交遞程序期間之頻寬部分操作技術
US20210329468A1 (en) Listen-Before-Talk Procedures and Modification of Cell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US10575223B2 (en) Handover performed in consideration of uplink/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 setup
KR102305629B1 (ko) 단말이 기지국에게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385544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018475A (ko) 기지국 네트워크 공유 구성
JP608135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601059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9267190B2 (en) Protocols and architectures for NR-NR dual connectivity (NR-DC)
CN108886726B (zh)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5826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ink configuration
CN111132247B (zh) 切换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RU2780723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частями полосы пропускания во время процедуры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CN113475114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40003874A (ko) 모바일릴레이 이동성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240003872A (ko)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240004106A (ko) 모바일릴레이의 동작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