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7038A -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 Google Patents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7038A
TW201927038A TW107143776A TW107143776A TW201927038A TW 201927038 A TW201927038 A TW 201927038A TW 107143776 A TW107143776 A TW 107143776A TW 107143776 A TW107143776 A TW 107143776A TW 201927038 A TW201927038 A TW 2019270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terminal
node
network
contex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5997B (zh
Inventor
楊寧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9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

Description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終端(UE,User Equipment)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為了滿足人們對業務的速率、延遲、高速移動性、能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中業務的多樣性、複雜性,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國際標準組織開始研發第五代(5G,5th Generation)移動通訊技術。
5G移動通訊技術的主要應用場景為: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低時延高可靠通訊(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大規模機器類通訊(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5G移動通訊技術也稱為新一代無線通訊技術(NR,New Radio),在NR早期部署時,完整的NR覆蓋很難達到,所以典型的網路覆蓋是長期演進(LTE,Long Term Evolution)覆蓋和NR覆蓋的結合。此外,為了保護移動運營商前期在LTE上的投資,提出了LTE和NR之間的緊耦合(tight interworking)工作模式。在雙連接(DC,Dual Connectivity)架構中,由兩個網路節點為UE提供服務,一個是主節點(MN,Master Node),另一個是輔節點(SN,Secondary Node)。
在UE切換過程中,一般將源區域的UE上下文發送給目標區域,目標區域根據源區域的UE上下文發進行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配置。然而,在EN-DC架構中,UE的上下文存儲在兩個位置,分別是MN和SN;MN並不知道SN側的UE上下文,所以在UE切換過程中源MN轉移給目標MN的UE上下文中並不包括SN側的UE上下文,導致目標MN無法為UE配置出合理的無線資源,與此同時,可能會導致UE切換失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包括:
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判定出需要觸發終端切換時,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測量報告;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基於所述測量報告,判定是否需要觸發終端切換。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向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終端上下文請求訊息;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終端,以觸發終端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為所述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包括:
第三網路節點接收第一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四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和所述第四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二資源配置訊息,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第一網路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配置為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判定出需要觸發終端切換時,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測量報告;
判斷單元,配置為基於所述測量報告,判定是否需要觸發終端切換。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獲取單元,配置為向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終端上下文請求訊息;接收所述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
第二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終端,以觸發終端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為所述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一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四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和所述第四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資源分配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
第二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二資源配置訊息,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
第二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第一網路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腦存儲媒介,其上存儲有電腦可執行指令,該電腦可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採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透過源MN請求終端在源SN側的上下文,然後將全部的終端上下文(源MN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源SN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目標MN,使得目標側(目標MN和目標SN)可以根據終端的上下文生成新的無線資源配置訊息,為終端配置了合理的無線資源,提高了終端切換成功的概率。
為了能夠更加詳盡地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特點與技術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現進行詳細闡述,所附附圖僅供參考說明之用,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例。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主要應用於5G移動通訊系統,當然,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並不局限於5G移動通訊系統,還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的移動通訊系統。以下對5G移動通訊系統中的主要應用場景進行說明:
1)eMBB場景:eMBB以用戶獲得多媒體內容、服務和數據為目標,其業務需求增長十分迅速。由於eMBB可能部署在不同的場景中,例如室內、市區、農村等,其業務能力和需求的差別也比較大,所以必須結合具體的部署場景對業務進行分析。
2)URLLC場景:URLLC的典型應用包括:工業自動化、電力自動化、遠程醫療操作、交通安全保障等。
3)mMTC場景:URLLC的典型特點包括:高連接密度、小數據量、時延不敏感業務、模組的低成本和長使用壽命等。
在LTE和NR之間tight interworking的工作模式中,SN有自己的訊號無線承載(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s),即SRB3,透過SRB3可以配置輔區域組(SCG,Slave Cell Group)中的scell的管理訊息以及測量訊息。
此外,MN和SN獨立給UE配置測量配置訊息,具體地,MN透過LTE中的RRC訊息向UE發送測量配置訊息,UE向MN上報與該測量配置訊息相關的測量報告;在這個配置中,主區域組(MCG,Main Cell Group)中的所有區域認為是服務區域(serving cell),其他區域(包括SCG中的區域)認為是鄰區域。SN透過NR中的RRC訊息向UE發送測量配置訊息,UE向SN上報與該測量配置訊息相關的測量報告;在這個配置中,SCG中的區域認為是serving cell,其他區域(包括MCG中的區域)認為是鄰區域。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一,本實施例中,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第三網路節點和第四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如圖1所示,所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參照圖2,在第一雙連接網路中,包括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其中,第一網路節點為該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稱為MN1,第二網路節點為該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稱為SN1。在該第一雙連接網路架構中,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可以同時為終端提供服務。在第二雙連接網路中,包括第三網路節點和第四網路節點,其中,第三網路節點為該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稱為MN2,第四網路節點為該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稱為SN2。在該第二雙連接網路架構中,第三網路節點和第四網路節點可以同時為終端提供服務。本發明實施例中,網路節點可以是基地台,不同的網路節點對應的基地台類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假設,當前為終端提供服務的網路節點為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那麼,終端上下文會存儲在如下兩個位置: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判定出需要觸發終端切換時,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測量報告;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基於所述測量報告,判定是否需要觸發終端切換。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具體透過以下流程實現:
1)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向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終端上下文請求訊息;
2)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步驟102: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後,第三網路節點將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四網路節點。之後,第三網路節點根據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第四網路節點根據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第三網路節點從第四網路節點獲取第二資源配置訊息,將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第二資源配置訊息一併發送給第一網路節點。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終端,以觸發終端切換。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二,本實施例中,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第三網路節點和第四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如圖3所示,所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1:第三網路節點接收第一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參照圖2,在第一雙連接網路中,包括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其中,第一網路節點為該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稱為MN1,第二網路節點為該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稱為SN1。在該第一雙連接網路架構中,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可以同時為終端提供服務。在第二雙連接網路中,包括第三網路節點和第四網路節點,其中,第三網路節點為該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稱為MN2,第四網路節點為該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稱為SN2。在該第二雙連接網路架構中,第三網路節點和第四網路節點可以同時為終端提供服務。本發明實施例中,網路節點可以是基地台,不同的網路節點對應的基地台類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假設,當前為終端提供服務的網路節點為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那麼,終端上下文會存儲在如下兩個位置:第一網路節點和第二網路節點。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判定出需要觸發終端切換時,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第三網路節點接收第一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步驟302: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四網路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二資源配置訊息。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第一網路節點。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終端,以觸發終端切換。
以下結合圖2再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做描述,在圖2中,MN1為切換過程的源MN,SN1為切換過程的源SN,MN2為切換過程的目標MN,SN2為切換過程的目標SN。終端上下文的獲取的流程如下:
1)MN1接收來自終端的測量報告,判定出需要進行終端切換。
2)MN1向SN1發送終端上下文請求訊息,SN1將終端在SN1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MN1。
3)MN1將終端在MN1側的終端上下文以及SN1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MN2。
4)MN2將SN1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SN2。
5)SN2根據SN1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並將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MN2。
6)MN2根據終端在MN1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並將第一資源配置訊息以及SN2側的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MN1。
7)MN1將MN2發送的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終端,觸發終端切換。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一,如圖4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401,配置為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第一發送單元402,配置為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402,配置為判定出需要觸發終端切換時,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403,配置為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測量報告;
判斷單元404,配置為基於所述測量報告,判定是否需要觸發終端切換。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獲取單元401,配置為向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終端上下文請求訊息;接收所述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接收單元405,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
第二發送單元406,配置為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終端,以觸發終端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為所述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
上述方案中,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可以應用於第一網路節點側,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可以參照前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的相關描述而理解。實際應用於中,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中各單元的功能可以透過處理器等具有處理功能的模組來實現。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二,如圖5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501,配置為接收第一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第一發送單元502,配置為將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四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和所述第四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資源分配單元503,配置為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
第二接收單元504,配置為接收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二資源配置訊息,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
第二發送單元505,配置為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第一網路節點。
上述方案中,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可以應用於第三網路節點側,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可以參照前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的相關描述而理解。實際應用於中,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中各單元的功能可以透過處理器等具有處理功能的模組來實現。
本發明實施例上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如果以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也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只讀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媒介。這樣,本發明實施例不限制於任何特定的硬體和軟體結合。
相應地,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存儲媒介,其中存儲有電腦可執行指令,該電腦可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述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節點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如圖6所示,網路節點6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圖中僅示出一個)處理器602(處理器602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微處理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或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的處理裝置)、用於存儲數據的記憶體604、以及用於通訊功能的傳輸裝置606。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圖6所示的結構僅為示意,其並不對上述電子裝置的結構造成限定。例如,網路節點60還可包括比圖6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組件,或者具有與圖6所示不同的配置。
記憶體604可用於存儲應用軟體的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如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尋呼時間的確定方法對應的程式指令/模組,處理器1202透過運行存儲在記憶體604內的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數據處理,即實現上述的方法。記憶體604可包括高速隨機記憶體,還可包括非揮發性記憶體,如一個或者多個磁性存儲裝置、閃存、或者其他非揮發性固態記憶體。在一些實例中,記憶體604可進一步包括相對於處理器602遠程設置的記憶體,這些遠程記憶體可以透過網路連接至網路節點60。上述網路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局域網、移動通訊網及其組合。
傳輸裝置606用於經由一個網路接收或者發送數據。上述的網路具體實例可包括網路節點60的通訊供應商提供的無線網路。在一個實例中,傳輸裝置606包括一個網路適配器(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其可透過基地台與其他網路設備相連從而可與互聯網進行通訊。在一個實例中,傳輸裝置606可以為射頻(RF,Radio Frequency)模組,其用於透過無線方式與互聯網進行通訊。
本發明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之間,在不衝突的情況下,可以任意組合。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設備,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實現。以上所描述的設備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外,所顯示或討論的各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透過一些介面,設備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的、機械的或其他形式的。
上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個第二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單元分別單獨作為一個單元,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硬體加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01、103、301、302‧‧‧步驟
401‧‧‧獲取單元
402、502‧‧‧第一發送單元
403、501‧‧‧第一接收單元
404‧‧‧判斷單元
405、504‧‧‧第二接收單元
406、505‧‧‧第二發送單元
503‧‧‧資源分配單元
60‧‧‧網路節點
602‧‧‧處理器
604‧‧‧記憶體
606‧‧‧傳輸裝置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一;
圖2為發明實施例的系統架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二;
圖4為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一;
圖5為發明實施例的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的結構組成示意圖二;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節點的結構組成示意圖。

Claims (15)

  1.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判定出需要觸發終端切換時,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測量報告;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基於所述測量報告,判定是否需要觸發終端切換。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向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終端上下文請求訊息;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 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終端,以觸發終端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為所述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
  6.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網路節點接收第一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將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四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和所述第四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接收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二資源配置訊息,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 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第一網路節點。
  8.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配置為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三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判定出需要觸發終端切換時,從第二網路節點獲取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測量報告; 判斷單元,配置為基於所述測量報告,判定是否需要觸發終端切換。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獲取單元,配置為向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終端上下文請求訊息;接收所述第二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1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第三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 第二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終端,以觸發終端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三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為所述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輔節點。
  13.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一網路節點發送的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和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 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終端在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發送給第四網路節點; 其中,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和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一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所述第三網路節點和所述第四網路節點分別為第二雙連接網路中的主節點和輔節點。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資源分配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一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 第二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所述第四網路節點發送的第二資源配置訊息,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為所述第四網路節點根據所述終端在所述第二網路節點側的終端上下文對終端進行資源分配得到; 第二發送單元,配置為將所述第一資源配置訊息和所述第二資源配置訊息發送給所述第一網路節點。
  15. 一種電腦存儲媒介,其上存儲有電腦可執行指令,該電腦可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步驟,或者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步驟。
TW107143776A 2017-12-07 2018-12-05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TWI775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5046 WO2019109312A1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终端上下文的获取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17/115046 2017-12-07
CNPCT/CN2017/115046 2017-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038A true TW201927038A (zh) 2019-07-01
TWI775997B TWI775997B (zh) 2022-09-01

Family

ID=66750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776A TWI775997B (zh) 2017-12-07 2018-12-05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9943B2 (zh)
EP (2) EP4124113A1 (zh)
JP (1) JP2021511697A (zh)
KR (1) KR102389624B1 (zh)
CN (2) CN111183677A (zh)
AU (1) AU2017441977A1 (zh)
TW (1) TWI775997B (zh)
WO (1) WO20191093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4158A1 (en) * 2001-12-18 2003-06-19 Lauri Soderbacka Intersystem handover of a mobile terminal
US20120281544A1 (en) * 2010-11-05 2012-11-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obility For Multipoint Operations
CN103945470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源通信节点和目标通信节点
WO2014126345A1 (en) * 2013-02-15 2014-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handover in an lte network
EP2836017A1 (en) * 2013-08-09 2015-02-11 Alcatel Lucent Switching a primary node
CN104378793B (zh) * 2013-08-12 2019-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主控基站及受控基站
US10143019B2 (en) * 2013-09-26 2018-11-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between eNB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3648122A (zh) * 2013-11-27 2014-03-1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KR102170402B1 (ko) * 2014-01-29 2020-10-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중 연결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핸드 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EP3474600A1 (en) * 2014-03-20 2019-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543251A (zh) * 2014-07-10 2021-10-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小小区系统中不同MeNB间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WO2016021849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of service release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80159B2 (en) * 2014-09-26 2018-05-22 Mediatek Inc. RRC re-establishment on secondary eNodeB for dual connectivity
EP3241385B1 (en) * 2014-12-30 2019-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ter-menb handover without senb chan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20052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ual connectivity handover
US20160373972A1 (en) * 2015-01-30 2016-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over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07852658B (zh) * 2015-07-31 2021-01-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设备及其方法
EP3366062B1 (en) * 2015-10-20 2021-09-08 Parallel Wireless, Inc. X2 protocol programmability
CN106851750B (zh) * 2015-12-03 2020-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及系统
JP6638816B2 (ja) * 2016-08-12 2020-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ビーム及びセキュリティ強化に関連する装置、方法、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10856306B2 (en) * 2016-12-02 2020-12-01 Ofinno, Llc UE context retrieve for V2X services
US10440615B2 (en) * 2017-06-15 2019-10-0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handover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19061189A1 (en) * 2017-09-28 2019-04-04 Zte Corporation MOBILIT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757622B2 (en) * 2017-11-10 2020-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from a priority-based reselection mechanism to a rank-based reselection mechanism
US11228473B2 (en) * 2017-11-29 2022-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generation using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base sequen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3677A (zh) 2020-05-19
KR20200093645A (ko) 2020-08-05
KR102389624B1 (ko) 2022-04-21
WO2019109312A1 (zh) 2019-06-13
EP3716684B1 (en) 2022-10-19
EP3716684A1 (en) 2020-09-30
US10979943B2 (en) 2021-04-13
EP3716684A4 (en) 2020-12-09
TWI775997B (zh) 2022-09-01
CN111641981A (zh) 2020-09-08
JP2021511697A (ja) 2021-05-06
US20200288356A1 (en) 2020-09-10
EP4124113A1 (en) 2023-01-25
AU2017441977A1 (en) 2020-07-23
CN111641981B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7516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035472A (zh) 一种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20248202A1 (zh) 直连链路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7057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1029790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56091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quisition of control node information
CN106937347B (zh) 跨集群核心网的组呼切换方法及系统
WO2021164720A1 (zh) 重建立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JP2021525038A (ja) 測定情報の報告方法、端末装置の構成方法及び装置
JP2019514241A (ja) 上りリンク送信方法、関係する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US2023033713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2208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33545A1 (zh) 无明确目标用户的组播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TWI775997B (zh) 一種終端上下文的獲取方法及裝置、電腦存儲媒介
WO2019228459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6017426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2310290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以及网络设备
US2022019109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3045768A1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10367A1 (zh) 终端设备的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05018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23036259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967995A (zh)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7998495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47522A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