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1899A -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1899A
TW201911899A TW107126653A TW107126653A TW201911899A TW 201911899 A TW201911899 A TW 201911899A TW 107126653 A TW107126653 A TW 107126653A TW 107126653 A TW107126653 A TW 107126653A TW 201911899 A TW201911899 A TW 2019118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andom access
cell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0226B (zh
Inventor
吳志祥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1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2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2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preamble design, i.e. with negotiation of the synchronisation sequence with transmitter or sequence linked to the algorithm us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5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volving beams of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83Signalling arrangements
    • H04L2027/0089In-band signals
    • H04L2027/0093Intermittant signals
    • H04L2027/0095Intermittant signals in a preamble or simila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網路端,執行以下指令: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通訊裝置;透過一第二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連接到該通訊裝置,同時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連接到該通訊裝置;在雙連結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增加或修改用於該通訊裝置的該次要節點的一組態;以及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新的或修改的組態以及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

Description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通訊裝置及方法,尤指一種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透過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發起的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包含有新無線介面及提供高資料傳輸率的新無線網路架構、低延遲、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的系統容量及改善的覆蓋率。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來處理一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及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以解決上述問題。
一種網路端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及一第二基地台,包含有至少一儲存裝置;以及至少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儲存,以及該至少一處理電路被設定以執行以下指令: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通訊裝置;透過一第二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同時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master node,M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在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Modification)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增加(add)或修改(modify)用於該通訊裝置的該次要節點的一組態;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新的或修改的組態以及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通道(RACH)組態,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設定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及設定關聯於在該第二細胞上被傳送的一同步訊號區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關聯組態;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新的或修改的組態及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的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到該通訊裝置;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三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通訊裝置接收用於回應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根據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該第二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該通訊裝置傳送的一隨機存取前置碼(preamble);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RA response,RAR)到該通訊裝置,以回應該隨機存取前置碼;以及根據該新的或修改的組態,該第二基地台與該通訊裝置進行通訊。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的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0可簡略地由通訊裝置100、基地台(base stations,BSs)102及基地台104所組成。在第1圖中,通訊裝置100、基地台102及基地台104可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的架構。
如第1圖所示,通訊裝置100可被設定同時連結到基地台102及104(即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也就是說,處於雙連結中的通訊裝置100可透過基地台102及104進行傳輸/接收。舉例來說,在至少一第一載波頻率(carrier frequency)上,通訊裝置100可從基地台102接收封包,以及在至少一第二載波頻率上,通訊裝置100可從基地台104接收封包,或者在第一載波頻率上,通訊裝置100可傳送封包到基地台102,以及在至少一第二載波頻率上,通訊裝置100可傳送封包到基地台104。此外,基地台102及104中一者可為主要節點(master node,MN),以及另一基地台可為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至少一第一載波頻率及至少一第二載波頻率可重疊或不重疊。
通訊裝置100可為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可攜式電腦系統、車輛、船及飛機等裝置。此外,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而言,通訊裝置100為傳送端而基地台102及/或104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而言,基地台102及/或104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100為接收端。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100、基地台102及/或104,但不限於此。通訊裝置20可包括至少一處理電路200比如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至少一儲存裝置210以及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代碼214,可為至少一處理電路200讀取及執行。舉例來說,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硬碟(hard disk)、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揮發性儲存裝置(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非暫態電腦可讀取介質(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體介質(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於此。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可包含有至少一無線收發器,其是根據至少一處理電路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訊號(例如資料、訊息及/或封包)。
在以下的實施例中,為了簡化實施例的說明,用戶端被用來表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100。
一協定架構可被用來說明一無線承載(radio bearer,RB)的使用取決於該無線承載如何設定。一無線承載可為供一用戶平面資料傳輸及/或接收的一資料無線承載(data RB,DRB),以及供一控制平面資料傳輸及/或接收的一訊令無線承載(signalling RB,SRB)。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可包含有至少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組態、一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組態、一邏輯通道識別及一邏輯通道組態(例如優先次序及/或邏輯通道群組)。一訊令無線承載組態可包含有一訊令無線承載識別、無線鏈路控制組態及邏輯通道組態。在雙連結中,有三種無線承載:主要細胞群組(master cell group,MCG)承載、次要細胞群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承載及分裂承載(split bearer)。主要細胞群組承載可利用在主要節點的無線協定,以使用主要節點的無線資源(例如時間資源及頻率資源)。次要細胞群組承載可利用在次要節點的無線協定,以使用次要節點的無線資源。分裂承載可利用在主要節點及次要節點兩者的無線協定,以使用主要節點及次要節點兩者的無線資源。分裂承載可為一主要細胞群組分裂承載或一次要細胞群組分裂承載。資料無線承載可為主要細胞群組承載、次要細胞群組承載或分裂承載。訊令無線承載可被設定為主要細胞群組承載或分裂承載。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連接到主要節點,以及具有一第一訊令無線承載。在第一訊令無線承載上,主要節點傳送一第一量測組態到用戶端。詳細來說,在第一訊令無線承載上,用戶端傳送一第一量測報告到主要節點,以回應第一量測組態。主要節點對次要節點啟動用於用戶端的一次要節點增加(addition)程序,以回應第一量測報告。透過第一訊令無線承載上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到用戶端,主要節點設定用戶端連接到次要節點,以回應次要節點增加程序。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提供用戶端連接到次要節點的次要節點組態。為了回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用戶端設定一第二訊令無線承載。在第二訊令無線承載上,次要節點可傳送一第二量測組態,同時用戶端與主要節點及次要節點具有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在第二訊令無線承載上,用戶端傳送一第二量測報告到次要節點,以回應第二量測組態。
一新無線(new radio,NR)基地台(例如下一代基地台(gNB))以一模式(pattern)或週期地廣播同步訊號區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SB(s))。同步訊號區塊包含有一主要同步訊號(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一次要同步訊號(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及/或一實體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同步訊號區塊可具有指示/辨識同步訊號區塊的一同步訊號區塊索引(index)(例如6位元)。同步訊號區塊索引可被承載在該實體廣播通道中,以及在該實體廣播通道中,透過一基地台來傳送一主要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及解調變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第3A、3B圖的一流程30可被用於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2)及一第二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4)的一網路端,以及包含有以下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用戶端。
步驟304:透過一第二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連接到該用戶端,同時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master node,MN)連接到該用戶端。
步驟306:在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Modification)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增加(add)或修改(modify)用於該用戶端的該次要節點的一組態。
步驟308: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新的或修改的組態以及一第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通道(RACH)組態,該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設定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及設定關聯於在該第二細胞上被傳送的一第一同步訊號區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第一關聯組態。
步驟310: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新的或修改的組態及該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到該用戶端。
步驟312: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三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用戶端接收用於回應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步驟314:根據/在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該第二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或偵測)該用戶端傳送的一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preamble)。
步驟316:在該第二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RA response,RAR)到該用戶端,以回應該隨機存取前置碼。
步驟318:根據該新的或修改的組態,該第二基地台與該用戶端進行通訊。
步驟320: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隨機存取回應包含有關聯於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的一前置碼識別符(identifier)。新的或修改的組態被使用於第二基地台及用戶端間的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包含有新的或修改的組態及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以包含有新的或修改的組態及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
在一實施例中,次要節點的組態為次要細胞群組承載的組態、主要細胞群組分裂承載的次要細胞群組部分的組態或次要細胞群組分裂承載的次要細胞群組部分的組態。新的或修改的組態可為次要細胞群組承載的修改的組態、主要細胞群組分裂承載的次要細胞群組部分的修改的組態或次要細胞群組分裂承載的次要細胞群組部分的修改的組態。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細胞是一主要細胞(primary cell,PCell)或一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SCell)。第二細胞是一主要次要細胞(primary Scell, PSCell)。第三細胞是一主要細胞或一次要細胞。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傳送(或廣播)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當第一關聯組態關聯於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到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而不是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時,在第二細胞上,第二基地台仍可傳送第一同步訊號區塊。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包含在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中的第一量測結果,第二基地台獲得第一關聯組態。第一量測結果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以及是在訊令無線承載上從用戶端接收。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直接在用戶端及第二基地台間第二訊令無線承載上從用戶端接收的第一量測結果,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一關聯組態,以及第一量測結果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第一量測結果可包含有第一同步訊號區塊的訊號強度數值及第一同步訊號區塊的同步訊號區塊索引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索引(或識別/識別符)。因此,第二基地台知道訊號強度數值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在第二細胞上的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L control channel,PUCCH)上從用戶端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一關聯組態。該通道狀態資訊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最後或最近在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上從用戶端接收的傳輸,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一關聯組態。
為了回應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當用戶端接收(或偵測)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時,根據/在第二細胞的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或多個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上,用戶端可傳送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
在一實施例中,在與第一基地台進行通訊的同時,根據新的或修改的組態,在第二細胞上,用戶端與第二基地台進行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被第二基地台接收的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第二基地台知道用戶端接收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由於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根據/為回應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第二基地台決定使用(例如運作)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至少一傳送(transmit,Tx)波束,以在第二細胞上傳送資料到用戶端。也就是說,為了回應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第二基地台可傳送控制訊號(例如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及/或資料(例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到用戶端。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在至少一第一傳送波束上,第二基地台傳送傳輸。在次要細胞或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在至少一第二傳送波束上,第二基地台傳送傳輸。至少一第一傳送波束可相同於或不同於至少一第二傳送波束。至少一第一傳送波束的一或多個波束可相同於至少一第二傳送波束的一或多個波束。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傳送隨機存取回應。當第二基地台在第二細胞上傳送隨機存取回應時,在一傳送波束上,第二基地台可傳送隨機存取回應,該傳送波束關聯於(對應到)在第二細胞上的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或關聯於(對應到)接收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的一接收(Rx)波束。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含有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及/或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時間資源可包含有一時間單位(例如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元、時槽(slots(s))或子訊框(subframe(s))。頻率資源可包含有例如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或子載波。實體資源區塊可包含有複數個子載波(例如12或24個子載波)。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可為的專用前置碼,例如被設定在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被用戶端從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中選出。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被設定在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中,被設定在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被預先定義在一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規格中或者被設定在一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系統資訊區塊可被包含在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或者透過第二細胞上的第二基地台被廣播。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關聯組態包含有(或指示)第一同步訊號區塊的同步訊號區塊索引。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關聯組態包含有(或指示)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可設定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可包含有辨識(identifying)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索引。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包含有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及關聯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到在第二細胞上的被傳送的一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第二關聯組態。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可包含有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及/或一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接著,當被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比被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好時,用戶端可決定使用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來代替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組態及第二關聯組態。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被包含在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中的第二量測結果,第二基地台獲得第二關聯組態。根據直接在第二訊令無線承載上從用戶端接收的第二量測結果,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二關聯組態,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在第二細胞上的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上從用戶端接收的通道狀態資訊,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二關聯組態。該通道狀態資訊關聯於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根據最後或最近在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上從用戶端接收的傳輸,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二關聯組態。
在上述實施例中,當被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比被該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好時,用戶端可決定使用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來代替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為了回應該決定,在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或多個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中,用戶端可傳送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或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可被設定在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中,以及可被關聯於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及/或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可從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中被選出。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可被設定在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中,可被設定在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可被預先定義在一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規格中或可被設定在系統資訊區塊中。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關聯組態可設定(或包含有)第二同步訊號區塊的一同步訊號區塊索引。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關聯組態包含有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可設定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該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可包含有辨識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索引。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設定或不設定交遞。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不設定交遞。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改變或不改變先前傳送到用戶端的主要節點的組態。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含有或不包含有先前未被傳送到用戶端的新組態。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為一主要節點(例如主要演進式基地台(master evolved Node-B,MeNB)),以及第二基地台為一次要節點(例如次要下一代基地台(secondary gNB))。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為一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設定訊息(NR 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可包含有或不包含有回應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例如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設定完成訊息(NR 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無線存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演進式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設定訊息(E-UTRA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message))。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例如演進式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設定完成訊息(E-UTRA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
在一實施例中,透過執行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結建立程序,用戶端連接到第一基地台(或第一基地台連接到用戶端)。
在一實施例中,透過執行由一第三基地台啟動的一交遞程序,用戶端連接到第一基地台(或第一基地台連接到用戶端)。第三基地台可傳送一交遞指令到用戶端以啟動交遞程序。當第一基地台接收來自用戶端的一交遞完成訊息時,第一基地台連接到用戶端。當用戶端傳送交遞完成訊息到第一基地台時,用戶端連接到第一基地台。
在一實施例中,隨機存取通道組態包含有包含有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例如至少一(第一及/或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至少一資訊元件(information element,IE)及/或上述關聯組態。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及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可不同。第一同步訊號區塊及第二同步訊號區塊可不同。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及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可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在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中,第二基地台從第一基地台接收用戶端的一第一用戶端能力(capability)。第一用戶端能力可相關於一波束成形(beamforming)能力(例如是否支援波束對應)或一隨機存取能力。根據第一用戶端能力,第二基地台可決定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例如至少一(第一及/或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例如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內容)。在一實施例中,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可包含有用戶端的一第二用戶端能力。第二用戶端能力可相關於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接收能力(例如是否支援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當第二用戶端能力指示支援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時,第二基地台可決定關聯於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當第二用戶端能力指示不支援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時,第二基地台可決定關聯於同步訊號區塊的隨機存取通道資源。
在一實施例中,當傳送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或接收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時/後,在第二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可傳送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順序(例如一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到用戶端。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順序可指示用戶端傳送第一(或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舉例來說,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順序可包含有關聯於(或的或對應到)第一(或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的前置碼識別符。在時間單元中,第二基地台可一起傳送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順序與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
第4A、4B圖的一流程40可被用於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2)及一第二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4)的一網路端,以及包含有以下步驟:
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用戶端。
步驟404:透過一第二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連接到該用戶端,同時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連接到該用戶端。
步驟406:在雙連結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增加用於該用戶端的該次要節點的一次要細胞。
步驟408: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增加該次要細胞的一次要細胞組態及包含有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該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設定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及設定關聯於在該次要細胞上被傳送的一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第一關聯組態。
步驟410: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組態及該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該用戶端。
步驟412: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三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用戶端接收用於回應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步驟414:根據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該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或偵測)該用戶端傳送的一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
步驟416:在該第二細胞或該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到該用戶端,以回應該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
步驟418:根據該次要細胞組態,在該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與該用戶端進行通訊。
步驟420: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包含有次要細胞組態及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以包含有次要細胞組態及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根據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第二基地台與用戶端進行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次要細胞組態,在次要細胞上,第二基地台與用戶端進行通訊,同時用戶端與第一基地台進行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在次要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傳送(或廣播)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當第一關聯組態關聯於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到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而不是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時,在次要細胞上,第二基地台仍可傳送第一同步訊號區塊。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包含有次要細胞上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及/或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回應第一(或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當用戶端接收(或偵測)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時,在次要細胞的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上,用戶端可傳送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在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上,第二基地台接收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以及第二基地台知道用戶端接收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為回應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第二基地台決定使用(例如運作)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至少一傳送波束,以在次要細胞上傳送控制訊號(例如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及/或資料(例如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到用戶端。
在一實施例中,在次要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傳送隨機存取回應。當第二基地台在次要細胞上傳送隨機存取回應時,在一傳送波束上,第二基地台可傳送隨機存取回應,該傳送波束關聯於(對應到)在次要細胞上的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或關聯於(對應到)接收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的一接收波束。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傳送隨機存取回應。當第二基地台在第二細胞上傳送隨機存取回應時,在第二細胞上,在一傳送波束(例如窄波束(narrow beam)或廣波束(wide beam))上,第二基地台可傳送隨機存取回應。該傳送波束不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也不關聯於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該傳送波束可關聯於被傳送在第二細胞上的第三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三同步訊號區塊。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包含有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及關聯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到在第二細胞上的被傳送的一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第二關聯組態。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可包含有次要細胞上的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及/或一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組態,其包含有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及第二關聯組態。接著,當被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比被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好時,用戶端可決定使用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來代替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
在上述實施例中,當被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比被該用戶端量測/接收的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訊號強度好時,用戶端可決定使用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來代替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為了回應該決定,在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或多個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中,用戶端可傳送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或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可被設定在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中,以及可被關聯於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及/或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可從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中被選出。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可被設定在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或系統資訊區塊中。系統資訊區塊可被包含在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或在次要細胞上被第二基地台廣播。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設定次要細胞而不牽涉交遞。
用於流程30的陳述及實施例可用應用於流程40,於此不贅述。
第5A、5B圖的一流程50可被用於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2)及一第二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4)的一網路端,以及包含有以下步驟:
步驟500:開始。
步驟502: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用戶端。
步驟504:透過一第二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連接到該用戶端,同時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連接到該用戶端。
步驟506:在雙連結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增加用於該用戶端的該次要節點的一次要細胞。
步驟508: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次要細胞組態,以及該次要細胞組態設定用於該第二基地台中一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的該次要細胞,以及不設定任何用於該次要細胞上的一隨機存取的任一組態。
步驟510: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組態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該用戶端。
步驟512: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三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用戶端接收用於回應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步驟514:在該第二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或偵測)該用戶端傳送的一第一指示,其中該第一指示指示該用戶端在該次要細胞上接收的一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
步驟516:在該第二細胞上,在關聯於該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該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傳送波束上,該第二基地台傳送資料到該用戶端。
步驟518:結束。
根據流程50,根據第一指示,第二基地台知道在次要細胞上,用戶端接收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以及在次要細胞上,在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傳送波束上,第二基地台傳送資料到用戶端。根據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次要細胞上,第二基地台與用戶端進行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包含有次要細胞組態。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以包含有次要細胞組態。根據次要細胞組態或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次要細胞上,第二基地台與用戶端進行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指示包含有關聯於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資訊。資訊可包含有一量測結果或一通道品質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值。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從用戶端接收一第二指示,其中第二指示指示在次要細胞上被用戶端接收的一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一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指示包含有關聯於第二同步訊號區塊或第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資訊。資訊可包含有一量測結果或一通道品質指示符值。
在一實施例中,在一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訊息中,第一(或第二)指示被傳送。在一實施例中,在一參考訊號(reference signal,RS)(例如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S,SRS)、解調變訊號或專用(specific)參考訊號)中,第一(或第二)指示被傳送。在一實施例中,在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中,第一(或第二)指示被傳送。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可包含有一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一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元件(Control Element,CE)、一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例如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標頭)、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協定資料單元(例如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協定資料單元的標頭)或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指示及第二指示可在一相同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訊息中或不同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訊息中被傳送。第一指示及第二指示可在一相同的參考訊號中或不同的參考訊號中被傳送。第一指示及第二指示可在一相同的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中或不同的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中被傳送。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設定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給用戶端傳送第一(或第二)指示。因此,用戶端可在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上傳送第一(或第二)指示。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或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前被接收的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第二基地台設定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被第二基地台傳送的一下鏈路控制資訊設定。
用於流程30~40的實施例/陳述可被應用於流程50,在此不贅述。以下陳述的實施例可被應用於流程30~50。
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細胞上,第二基地台傳送一啟動指令(activation command)到用戶端以回應次要細胞組態。啟動指令是為了命令用戶端啟動次要細胞(例如命令用戶端在次要細胞上啟動一通訊)。在傳送啟動指令後,第一基地台可傳送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順序。舉例來說,當傳送次要細胞組態或接收第二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時/後,第二基地台傳送啟動指令。啟動指令可為在一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中的一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元件或一下鏈路控制資訊。在流程40的一實施例中,當啟動次要細胞時/後,用戶端可(開始)傳送第一(或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在流程50的一實施例中,當啟動次要細胞時/後,用戶端可(開始)傳送指示。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基地台如上述不傳送啟動指令。在流程40的一實施例中,當步到沒有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順序的一下鏈路中次要細胞(例如為了回應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而非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順序)時/後,或者為了回應同步到次要細胞,用戶端可傳送第一(或第二)隨機存取前置碼。在流程50的一實施例中,當同步到下鏈路中次要細胞時/後,或者為了回應同步到次要細胞,用戶端可傳送指示。
第6A、6B圖的一流程60可被用於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2)及一第二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04)的一網路端,以及包含有以下步驟:
步驟600:開始。
步驟602: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用戶端。
步驟604:透過一主要次要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連接到該用戶端,同時透過該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連接到該用戶端。
步驟606:在雙連結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改變用於該用戶端的該次要節點的該主要次要細胞。
步驟608: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設定用來設定一新的主要次要細胞的一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及包含有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以及該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設定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及設定關聯於在該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被傳送的一第一同步訊號區塊或一第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第一關聯組態。
步驟610: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及該第一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該用戶端。
步驟612: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二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用戶端接收用於回應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步驟614:根據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該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該用戶端傳送的一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
步驟616: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到該用戶端,以回應該第一隨機存取前置碼。
步驟618:根據該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在該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與該用戶端進行通訊。
步驟620:結束。
根據流程60,根據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在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用戶端與第二基地台進行通訊,同時連接到在主要細胞上的第一基地台。因此,用戶端同時與在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的第二基地台以及在主要細胞上的第一基地台通訊。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可包含有新的主要次要細胞的組態。根據組態,在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用戶端及第一基地台互相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包含有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及第一關聯組態。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以包含有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及第一關聯組態。根據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第二基地台與用戶端進行通訊。
用於流程30~50的實施例/陳述可被應用於流程60,在此不贅述。以下陳述的實施例可被應用於流程30~50。用於次要細胞或第二細胞的實施例/陳述可被應用於流程60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以下實施例可應用於前述流程。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第一基地台的決定或為了回應從第二基地台接收的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第一基地台傳送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在一實施例中,“獲得”可被“決定”取代。在一實施例中,“次要節點”可被“次要下一代基地台”取代。
需注意的是,雖然以上所述的實施例是用來舉例說明對應於流程的相關運作。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根據系統需求及/或設計考量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的精神加以結合、修飾及/或變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的陳述、步驟及/或流程(包含有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軟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電子系統、或上述裝置的組合。根據上述陳述,可以容易地生成UE的實施例。上述流程以及實施例中任一者可被編譯成在第一基地台中、第二基地台中及/或用戶端中的程式代碼214。有關第一基地台及第二基地台的流程,被第一基地台執行的步驟可被編譯成第一基地台的程式代碼214,以及被第二基地台執行的步驟可被編譯成第二基地台的程式代碼214。其中裝置可為通訊裝置20。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方法及裝置,用來有效地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無線通訊系統
100‧‧‧通訊裝置
102、104‧‧‧基地台
20‧‧‧通訊裝置
200‧‧‧至少一處理電路
210‧‧‧至少一儲存裝置
214‧‧‧程式代碼
220‧‧‧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
30、40、50、60‧‧‧流程
300、302、304、306、308、310、312、314、316、318、320、400、402、404、406、408、410、412、414、416、418、420、500、502、504、506、508、510、512、514、516、518、600、602、604、606、608、610、612、614、616、618、620‧‧‧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A、3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4A、4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5A、5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6A、6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Claims (15)

  1. 一種網路端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及一第二基地台,包含有: 至少一儲存裝置;以及 至少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儲存,以及該至少一處理電路被設定以執行以下指令: 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通訊裝置; 透過一第二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同時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master node,M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 在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Modification)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增加(add)或修改(modify)用於該通訊裝置的該次要節點的一組態; 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一新的或修改的組態以及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通道(RACH)組態,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設定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及設定關聯於在該第二細胞上被傳送的一同步訊號區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關聯組態; 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新的或修改的組態及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的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到該通訊裝置; 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三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通訊裝置接收用於回應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根據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該第二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該通訊裝置傳送的一隨機存取前置碼(preamble); 在該第二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RA response,RAR)到該通訊裝置,以回應該隨機存取前置碼;以及 根據該新的或修改的組態,該第二基地台與該通訊裝置進行通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隨機存取前置碼為一專屬(dedicated)前置碼,或者由該通訊裝置從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中選出。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 根據該隨機存取前置碼,該第二基地台運作關聯於該同步訊號區塊或該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至少一傳送(transmit,Tx)波束(Tx beam),以在該第二細胞上傳送一控制訊號及/或資料到該通訊裝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關聯組態包含有該同步訊號區塊的一同步訊號區塊索引(index)或者包含有該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
  5. 一種網路端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及一第二基地台,包含有: 至少一儲存裝置;以及 至少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儲存,以及該至少一處理電路被設定以執行以下指令: 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通訊裝置; 透過一第二細胞,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同時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master node,M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 在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Modification)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增加(add)用於該通訊裝置的該次要節點的一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SCell); 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包含有增加該次要細胞的一次要細胞組態及包含有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通道(RACH)組態,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設定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及設定關聯於在該次要細胞上被傳送的一同步訊號區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關聯組態; 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組態及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的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到該通訊裝置; 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三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通訊裝置接收用於回應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根據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該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該通訊裝置傳送的一隨機存取前置碼(preamble); 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RA response,RAR)到該通訊裝置,以回應該隨機存取前置碼;以及 根據該次要細胞組態,在該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與該通訊裝置進行通訊。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的該次要細胞組態。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關聯組態被包含在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中或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隨機存取前置碼為一專屬(dedicated)前置碼,或者由該通訊裝置從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中選出。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 根據該隨機存取前置碼,該第二基地台運作關聯於該同步訊號區塊或該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至少一傳送(transmit,Tx)波束(Tx beam),以在該次要細胞上傳送一控制訊號及/或資料到該通訊裝置。
  10. 如請求項5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關聯組態包含有該同步訊號區塊的一同步訊號區塊索引(index)或者包含有該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
  11. 一種網路端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及一第二基地台,包含有: 至少一儲存裝置;以及 至少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儲存,以及該至少一處理電路被設定以執行以下指令: 透過具有一訊令無線承載(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的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連接到一通訊裝置; 透過一主要次要細胞(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該第二基地台做為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同時透過該第一細胞,該第一基地台做為一主要節點(master node,MN)連接到該通訊裝置; 在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Modification)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改變用於該通訊裝置的該次要節點的該主要次要細胞; 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訊息,其中該次要節點修改請求確認訊息設定用來設定一新的主要次要細胞的一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及包含有一隨機存取(random access,RA)通道(RACH)組態,以及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設定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以及設定關聯於在該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被傳送的一同步訊號區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或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的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一關聯組態; 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該第一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及該隨機存取通道組態的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到該通訊裝置; 在該第一細胞的該訊令無線承載上或該第一基地台的一第二細胞上,該第一基地台從該通訊裝置接收用於回應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根據該至少一隨機存取通道資源,在該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接收該通訊裝置傳送的一隨機存取前置碼(preamble); 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隨機存取回應(RA response,RAR)到該通訊裝置,以回應該隨機存取前置碼;以及 根據該主要次要細胞組態,在該新的主要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與該通訊裝置進行通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隨機存取前置碼為一專屬(dedicated)前置碼,或者由該通訊裝置從複數個隨機存取前置碼中選出。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 根據該隨機存取前置碼,該第二基地台運作關聯於該同步訊號區塊或該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至少一傳送(transmit,Tx)波束(Tx beam),以在該次要細胞上傳送一控制訊號及/或資料到該通訊裝置。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關聯組態包含有該同步訊號區塊的一同步訊號區塊索引(index)或者包含有該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 在該第二基地台傳送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或接收該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候,在該主要次要細胞上,該第二基地台傳送一實體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順序到該通訊裝置。
TW107126653A 2017-08-01 2018-08-01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網路端 TWI690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40043P 2017-08-01 2017-08-01
US62/540,043 2017-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899A true TW201911899A (zh) 2019-03-16
TWI690226B TWI690226B (zh) 2020-04-01

Family

ID=6316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653A TWI690226B (zh) 2017-08-01 2018-08-01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網路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1508B2 (zh)
EP (1) EP3439422B1 (zh)
CN (1) CN109327327B (zh)
TW (1) TWI690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20003467A (es) * 2017-09-28 2020-08-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ocedimiento de acceso aleatorio de haces multiples en ejecucion de traspaso.
EP3531773B1 (en) * 2017-12-26 2021-07-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activating and deactivating secondary cell,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785080B2 (en) * 2018-01-11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a number of RACH preamble messages for transmission
CN113615297B (zh) * 2019-03-28 2024-0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节点中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的协同优化
WO2021087850A1 (en) * 2019-11-07 2021-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configuration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mask and 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
US11706811B2 (en) * 2021-03-29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gotia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s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83323A1 (en) * 2013-08-08 2016-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Node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4349308B (zh) * 2013-08-09 2018-06-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结中分配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网络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7327A (zh) 2019-02-12
US20190045567A1 (en) 2019-02-07
TWI690226B (zh) 2020-04-01
US10531508B2 (en) 2020-01-07
EP3439422B1 (en) 2021-04-21
EP3439422A1 (en) 2019-02-06
CN109327327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0537B (zh) 處理頻寬部分的裝置及方法
TWI679912B (zh)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US1031393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US20190045571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RU2577481C2 (ru) Перекрестное планирование для ответа о произвольном доступе
TWI690226B (zh)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網路端
TWI679915B (zh) 處理雙連結中次要節點改變的裝置及方法
TWI672071B (zh)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US20200359276A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TWI688249B (zh) 處理載波聚合的裝置及方法
TWI676401B (zh) 處理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US9986548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