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9691A - 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及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及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9691A
TW201909691A TW107124999A TW107124999A TW201909691A TW 201909691 A TW201909691 A TW 201909691A TW 107124999 A TW107124999 A TW 107124999A TW 107124999 A TW107124999 A TW 107124999A TW 201909691 A TW201909691 A TW 2019096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receiving
resour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2072B (zh
Inventor
吳志祥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9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0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網路端,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及一第二基地台,用於雙連結,包含有:該第一基地台從一通訊裝置、一第三基地台或一核心網路接收該通訊裝置的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包含有用於一第一頻帶的一第一最大接收頻寬;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到該第二基地台,以設定該第二基地台為用於該通訊裝置的一第一次要節點,其中該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包含有該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以及根據該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在一第一載波上,該第二基地台決定一第一接收頻寬及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位置。

Description

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及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通訊裝置及方法,尤指一種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及回報的通訊裝置及方法。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近期發展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新無線系統被視為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提供高傳送速率、低延遲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來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及回報,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網路端,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及一第二基地台,用於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包含有:該第一基地台從一通訊裝置、一第三基地台或一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接收該通訊裝置的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capability),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包含有用於一第一頻帶的一第一最大接收頻寬(reception bandwidth,RX_BW);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第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增加請求訊息(SN Addition Request message)到該第二基地台,以設定該第二基地台為用於該通訊裝置的一第一次要節點,其中該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包含有該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根據該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在一第一載波(carrier)上,該第二基地台決定(determine)一第一接收頻寬及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位置(location);該第二基地台產生(generate)一次要細胞群組(Secondary Cell Group,SCG)組態(configuration),其中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設定該通訊裝置在該第一基地台及該第二基地台的雙連結中連接到該第二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以及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包含有該第一細胞的一細胞識別(identity)、一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該第一接收頻寬及該第一接收頻寬的該位置;該第二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一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以及該第一基地台產生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以及傳送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該通訊裝置。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的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0可簡略地由網路端和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透過執照頻帶(licensed band)及/或非執照頻帶(unlicensed band)的一或多個載波,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可相互進行通訊。透過屬於多個基地台(base stations,BSs)的複數個細胞(cells)(例如複數個載波),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可同時相互進行通訊。上述細胞可被運作在相同或不同的雙工模式中,即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或彈性雙工(flexible duplexing)。
在第1圖中,網路端及通訊裝置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的架構。網路端包含有無線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及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無線存取網路可包含有至少一基地台。無線存取網路可為演進式新無線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NR-RAN)、新無線(new radio,NR)無線存取網路(NR-RAN)(又稱為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無線存取網路)。核心網路可為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網路或第五代核心網路。
通訊裝置可為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可攜式電腦系統、車輛、船及飛機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而言,通訊裝置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為接收端。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或網路端,但不限於此。通訊裝置20可包括至少一處理電路200、至少一儲存裝置210以及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至少一處理電路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代碼214,至少一處理電路200可通過至少一儲存裝置210讀取及執行程式代碼214。舉例來說,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硬碟(hard disk)、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揮發性儲存裝置(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非暫態電腦可讀取介質(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體介質(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於此。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可包含有至少一無線收發器,其是根據至少一處理電路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訊號(例如資料、訊息及/或封包)。
在以下的實施例中,為了簡化實施例的說明,用戶端被用來表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
第3圖中的一流程30,用於第1圖中的一網路端,其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及一第二基地台。流程3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該第一基地台從一第一用戶端、一第三基地台或一核心網路接收該第一用戶端的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capability),其中該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包含有用於一第一頻帶的一第一最大接收頻寬(reception bandwidth,RX_BW)。
步驟304: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第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增加請求訊息(SN Addition Request message)到該第二基地台,以設定該第二基地台為用於該第一用戶端的一第一次要節點,其中該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包含有該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
步驟306:根據該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在一第一載波(carrier)上,該第二基地台決定(determine)一第一接收頻寬及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位置(location)。
步驟308:該第二基地台產生(generate)一第一次要細胞群組(Secondary Cell Group,SCG)組態(configuration),其中該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設定該第一用戶端在該第一基地台及該第二基地台的雙連結中連接到該第二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以及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包含有該第一細胞的一細胞識別(identity)、一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該第一接收頻寬及該第一接收頻寬的該位置。
步驟310:該第二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一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
步驟312:該第一基地台產生包含有該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以及傳送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該第一用戶端。
步驟314: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是一資訊元件(information element,IE)。舉例來說,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是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資訊元件。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是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基地台傳送包含有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第一基地台。舉例來說,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是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LTE)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長期演進無線資源控制連結(Connection)重組(Reconfiguration)訊息),以及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是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組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從第一用戶端接收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response)訊息(例如長期演進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組完成(Complete)訊息)。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包含有回應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第二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第二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是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組完成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包含有UE-NR-Capability 資訊元件、UE-EUTRA-Capability資訊元件及/或UE-Multi-RAT-Dual-Connectivity (MRDC)-Capability。在一實施例中,核心網路包含有存取及移動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或移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大於或等於第一接收頻寬。在第一接收頻寬中,第二基地台傳送資料及/或實體控制訊號到第一用戶端(即下鏈路傳輸跨越(span)的頻寬窄於或等於第一接收頻寬)。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最大接收頻寬指示第一用戶端可接收的一最大接收頻寬。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另包含有(例如指示)第一最大傳送頻寬(transmission bandwidth,TX_BW),第一最大傳送頻寬指示用戶端可傳送的一最大傳送頻寬。根據第一最大傳送頻寬,第二基地台可決定第一傳送頻寬及第一傳送頻寬的位置。第一最大傳送頻寬是被第二基地台設定的一最大傳送頻寬。第一最大傳送頻寬大於或等於第一傳送頻寬。在第一傳送頻寬中,第二基地台從第一用戶端設定或排定任何傳輸(即上鏈路傳輸跨越(span)的頻寬窄於或等於第一傳送頻寬)。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另包含有第一傳送頻寬及第一傳送頻寬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另包含有用於第一傳送頻寬的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及第一傳送頻寬的位置。若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未包含有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在分頻雙工中,根據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第一用戶端推導(derive)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指示屬於第一頻帶的第一載波。在一實施例中,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指示屬於第一頻帶的第二載波。在一實施例中,在分時雙工中,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相同於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以及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及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兩者皆指示第一載波。在一實施例中,在分頻雙工中,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不同於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及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兩者指示不同的載波。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從第二用戶端、第三基地台或核心網路接收第二用戶端的第二複數個用戶端能力(例如UE-NR-Capability、UE-EUTRA-Capability及/或UE-MR-DC-Capability)。在一實施例中,第二複數個用戶端能力另包含有(例如指示)用於第一頻帶的第二最大傳送頻寬及第二最大接收頻寬中的至少一者。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最大接收頻寬指示第二用戶端可接收的一最大接收頻寬。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最大傳送頻寬窄於或等於第二最大接收頻寬。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傳送第二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例如次要第五代基地台(SgNB)增加請求訊息)到第二基地台,以設定第二基地台為用於第二用戶端的第二次要節點。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包含有第二複數個用戶端能力。根據第二最大接收頻寬,第二基地台可決定第二接收頻寬及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根據第二最大傳送頻寬,第二基地台可決定第二傳送頻寬及第二傳送頻寬的位置。第二基地台產生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其中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設定第二用戶端在第一基地台及第二基地台的雙連結中連接到第二基地台的第一細胞。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包含有第一細胞的細胞識別(identity)、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第二接收頻寬及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另包含有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第二傳送頻寬及第二傳送頻寬的位置。若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未包含有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根據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第二用戶端推導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在分時雙工中,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可不包含在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中。第二基地台傳送包含有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第二次要節點增加請求確認訊息(例如次要第五代基地台增加請求確認訊息)到第一基地台,以回應第二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產生包含有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以及傳送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第二用戶端。第一基地台從第二用戶端接收第三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是一資訊元件。舉例來說,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是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資訊元件。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是第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舉例來說,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是長期演進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長期演進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組訊息),以及第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是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組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從第二用戶端接收回應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第三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舉例來說,第三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是長期演進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組完成訊息。在一實施例中,第三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包含有回應第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第四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第四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是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組完成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最大傳送頻寬及第二最大傳送頻寬窄於第一(或第二)載波的頻寬。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最大傳送頻寬及第二最大傳送頻寬相同或不相同。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及第二最大接收頻寬相同或不相同。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及第二最大接收頻寬窄於第一(或第二)載波的頻寬。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傳送頻寬/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及第二傳送頻寬/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相同或不相同。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傳送頻寬/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及第二傳送頻寬/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部分重疊或不重疊。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載波上,第一傳送頻寬的位置及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部分重疊或不重疊。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傳送頻寬的位置及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部分重疊或不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若第一(或第二)複數個用戶端能力未包含有第一(或第二)最大接收頻寬/第一(或第二)最大傳送頻寬,第一基地台決定(例如獲得(obtain)、決定(decide))第一(或第二)用戶端支援用於第一頻帶的預定接收頻寬/預定傳送頻寬。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包含有設定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的位置資訊,或包含有設定第一(或第二)傳送頻寬的位置的位置資訊。在一實施例中,位置資訊指示參考位置(reference position),其用於定位(locate)(例如指示)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或第一(或第二)傳送頻寬的位置。舉例來說,參考位置是接收頻寬或傳送頻寬的一起始位置、一中心位置或一結束位置。因此,根據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的參考位置(或根據第一(或第二)傳送頻寬的參考位置),第一(或第二)用戶端決定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或第一(或第二)傳送頻寬的位置)。
舉例來說,一載波(例如第一載波或第二載波)包含有複數個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例如個實體資源區塊編號從(具有最低頻率)到(具有最高頻率),以及)。一頻寬(例如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或第一(或第二)傳送頻寬)以實體資源區塊的數量表示(例如實體資源區塊的數量為,以及)。參考位置可指示實體資源區塊編號(例如實體資源區塊指標(index)),其指示載波上的一特定的實體資源區塊(例如第個實體資源區塊,))。接著,根據實體資源區塊編號及實體資源區塊的數量,一用戶端(例如第一用戶端或第二用戶端)決定位置。舉例來說,實體資源區塊編號為(即第1個實體資源區塊),以及。也就是說,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或第一(或第二)傳送頻寬是從第1個實體資源區塊到第25個實體資源區塊。第一傳送頻寬/第一接收頻寬的實體資源區塊的數量及第二傳送頻寬/第二接收頻寬的實體資源區塊的數量可相同或不相同。第一傳送頻寬/第一接收頻寬的實體資源區塊編號及第二傳送頻寬/第二接收頻寬的實體資源區塊編號可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傳送頻寬及位置資訊被第一載波中的第一(或第二)起始位置及第一(或第二)接收/傳送結束位置取代。也就是說,第一(或第二)起始位置及第一(或第二)接收/傳送結束位置指示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傳送頻寬及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傳送頻寬的位置。舉例來說,第一(或第二)起始位置可為第一(或第二)起始實體資源區塊編號(例如指示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傳送頻寬的第1個實體資源區塊),以及第一(或第二)接收/傳送結束位置可為第一(或第二)結束實體資源區塊編號(例如指示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傳送頻寬的最後1個實體資源區塊)。
舉例來說,對於第一接收頻寬,第一起始實體資源區塊編號是5,以及第一結束實體資源區塊編號是40(即36個實體資源區塊)。舉例來說,對於第二接收頻寬,第二起始實體資源區塊編號是51,以及第二結束實體資源區塊編號是100(即50個實體資源區塊)。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複數個用戶端能力另包含有(例如指示)第一頻帶、第二頻帶、用於每個頻帶的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用於每個頻帶的波束形成(beam forming)能力及用於每個頻帶的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能力中至少一者。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包含有用於第二頻帶的第三最大接收頻寬及/或第三最大傳送頻寬。若第三最大接收頻寬/傳送頻寬未被包含,預定最大接收頻寬/預定最大傳送頻寬被決定。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傳送一第一測量(measurement)組態到第一用戶端,其中第一測量組態設定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第一允許(allowed)測量頻寬及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第一基地台從第一用戶端接收第一測量組態,其中第一測量組態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在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在至少一第一參考訊號(reference signal,RS)上,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被第一用戶端測量。第一允許測量頻寬可相同或不同於第一接收頻寬。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可相同或不同於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及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可(完全或部分地)重疊或不重疊。舉例來說,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可在或不在第一接收頻寬中。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測量組態包含有位置資訊,其設定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位置資訊指示參考位置,其用於定位(例如指示)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例如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一起始位置、一中心位置或一結束位置)。因此,根據參考位置及第一允許測量頻寬,在第一載波上,第一用戶端決定(例如獲得)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參考訊號包含有主要同步訊號(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次要同步訊號(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實體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及/或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S,CSI-RS)。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中的每一個以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或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為單位。同步訊號區塊可由主要同步訊號、次要同步訊號及/或實體廣播通道組成。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關聯於第一細胞。第一測量報告包含有第一細胞的細胞識別,其關聯於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關聯於至少一同步訊號區塊指標(編號或識別)。至少一同步訊號區塊指標指示同步訊號區塊或在同步訊號區塊中被一用戶端(例如第一用戶端或第二用戶端)測量的參考訊號,以得到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第一測量報告可包含有至少一同步訊號區塊指標。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中的一測量結果關聯於設定至少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測量報告或測量結果可包含有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的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組態識別,其關聯於測量結果。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用戶端連接到第一基地台,以及具有第一訊令無線承載(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在第一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一用戶端從第一基地台接收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及第一測量組態。在第一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一用戶端傳送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到第一基地台。在一實施例中,第二用戶端連接到第一基地台,以及具有第二訊令無線承載。在第二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二用戶端從第一基地台接收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第二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二用戶端傳送第三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到第一基地台。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第一基地台決定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除了第一複數個用戶端能力,還根據排程演算法(scheduling algorithm)或流量卸載或分散演算法(traffic offloading or dispersion algorithm),第一基地台決定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或第二)用戶端接收第一(或第二)次要細胞群組組態時,根據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在第一(或第二)接收頻寬的位置中,第一(或第二)用戶端與第二基地台執行至少一接收。在一實施例中,在屬於第三頻帶的第三載波上的位置的第三接收頻寬內,第一(或第二)用戶端與第一基地台執行至少一接收。在一實施例中,在屬於第三頻帶的第四載波上的位置的第三傳送頻寬內,第一(或第二)用戶端與第一基地台執行至少一傳送。在第三傳送頻寬內,第一(或第二)用戶端傳送第一(或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第一基地台。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測量組態及第一測量報告包含有第一測量識別。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和上述關聯於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的至少一個指標(例如細胞識別)。在一實施例中,根據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排程演算法、流量卸載或分散演算法及服務品質配置(QoS profile)中至少一者,第二基地台決定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需注意的是,第二基地台可根據上述參數的結合決定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透過第一基地台,第二基地台設定次要細胞群組訊令無線承載到第一用戶端,使得第一用戶端及第二基地台可直接互相交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一實施例中,在次要細胞群組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二基地台在第五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組訊息)中傳送第二測量組態到第一用戶端。在次要細胞群組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一用戶端可傳送第五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例如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組回應訊息)到第二基地台,以回應第五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第二測量組態包含有第三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第二允許測量頻寬及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在次要細胞群組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二基地台可從第一用戶端接收第二測量報告,其中第二測量報告包含有至少一第二測量結果。在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在至少一第二參考訊號上,至少一第二測量結果被第一用戶端測量。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相同或不同於第一接收頻寬或第一允許測量頻寬。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相同或不同於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或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及第一接收頻寬的位置(部分或完全地)重疊或不重疊。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二參考訊號相同或不同於至少一第一參考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第三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相同或不同於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傳送第一測量間距(gap)組態到第一用戶端。在被第一測量間距組態設定的間距中的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第一用戶端可測量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以獲得至少一第一測量結果。在第一用戶端根據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連接到第二基地台前,在沒有間距的情況下,第一用戶端可不在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測量至少一第一參考訊號。當第一用戶端根據第一次要細胞群組組態連接到第二基地台時,在沒有間距的情況下,第一用戶端可在第一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測量至少一第一參考訊號。
在一實施例中,在被第一測量間距組態設定的間距中的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第一用戶端測量至少一第二測量結果,以獲得至少一第二測量結果。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基地台傳送第二測量間距組態到第一用戶端。第一用戶端可在被第二測量間距組態設定的間距中的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測量至少一第二參考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第二測量結果,以及在沒有間距的情況下,可不在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測量至少一第二參考訊號。
在一實施例中,在次要細胞群組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二基地台傳送第六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重組訊息)到第一用戶端,以回應至少一第二測量結果。在次要細胞群組訊令無線承載上,第一用戶端傳送第六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到第二基地台。在第一載波上,第六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設定第四接收頻寬及第四接收頻寬的位置。在一實施例中,在第四接收頻寬的位置,第一用戶端與第二基地台執行至少一接收,以回應第六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二載波上,第六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設定第四傳送頻寬及第四傳送頻寬的位置。在第四傳送頻寬的位置,第一用戶端與第二基地台執行至少一傳送,以回應第六無線資源控制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四接收頻寬及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相同或不相同。在一實施例中,第四接收頻寬及第二允許測量頻寬(部分或完全地)重疊或不重疊。在一實施例中,第四接收頻寬的位置及第二允許測量頻寬的位置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傳送及至少一接收包含有控制訊號及資料。在一實施例中,被用戶端傳送的控制訊號包含有探測參考訊號、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收訖回應(acknowledgement,ACK)、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未收訖回應(negative ACK,NACK)及/或在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L control channel,PUCCH)上的通道狀態資訊。在一實施例中,資料包含有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傳送。在一實施例中,在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控制訊號被基地台傳送。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傳送包含有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傳送。
第4圖中的一流程40,用於第1圖的一用戶端。流程4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在屬於一第一頻帶的一第三載波上的一第三位置,在一第二接收頻寬中,該用戶端從一網路端的一第一基地台接收第一複數個傳輸。
步驟404:在屬於該第一頻帶的一第四載波上的一第四位置,在一第二傳送頻寬中,該用戶端傳送第二複數個傳輸到該第一基地台。
步驟406:在該第三位置,在該第二接收頻寬中,該用戶端從該第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中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一第一細胞的一細胞識別、一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一第一接收頻寬、在一第一載波上的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第一位置、一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一第一傳送頻寬及在一第二載波上的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第二位置。
步驟408:在該第四載波的該第四位置,在該第二接收頻寬中,該用戶端傳送回應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
步驟410:在該第一載波上的該第一位置,在該第一接收頻寬中,透過該第一細胞,該用戶端從該網路端的一第二基地台接收第三複數個傳輸。
步驟412:在該第二載波上的該第二位置,在該第一傳送頻寬中,透過該第一細胞,該用戶端傳送第四複數個傳輸到該第二基地台。
步驟414:結束。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指示第一載波,以及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指示第二載波。在一實施例中,在分時雙工中,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被忽略(即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及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相同)。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細胞相同或不相同。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接收頻寬大於或等於第二傳送頻寬。在一實施例中,在第四位置,在第二傳送頻寬中,用戶端傳送複數個用戶端能力到第一基地台。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用戶端能力指示(例如包含有)用於第二頻帶的最大接收頻寬,其中第一載波及第二載波屬於第二頻帶。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用戶端能力指示(例如包含有)用於第二頻帶的最大傳送頻寬。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用戶端能力指示(例如包含有)用於第三頻帶的最大接收頻寬,其中第一載波屬於第三頻帶。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用戶端能力指示(例如包含有)用於第三頻帶的最大傳送頻寬,其中第二載波屬於第三頻帶。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用於第一頻帶的最大接收頻寬(即能力)及第一頻帶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決定(例如獲得、決定)第二接收頻寬。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第三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用戶端決定第三載波的位置。就由偵測(detect)主要同步訊號、次要同步訊號及/或實體廣播通道,用戶端搜尋(search)第三載波的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用於第一頻帶的最大傳送頻寬(即能力)及第一頻帶中的至少一者,用戶端決定(例如獲得、決定)第二傳送頻寬。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地台在實體廣播通道中廣播(broadcast)第二傳送頻寬的資訊,或在第三位置廣播第一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在一實施例中,根據第四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用戶端決定第四載波的位置。用戶端可從實體廣播通道、第一系統資訊區塊或在第三位置被第一基地台廣播第二系統資訊區塊接收第四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在一實施例中,若第一基地台未廣播第四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根據第三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用戶端決定第四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用戶端可從實體廣播通道、第一系統資訊區塊或被第一基地台廣播第二系統資訊區塊接收第四位置的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在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例如長期演進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訊息)中,用戶端從一基地台(例如第一基地台或其他基地台)接收至少一組態。至少一組態指示(例如包含有)第二接收頻寬、第三位置、第二傳送頻寬、第四位置、第三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及第四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中至少一者。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的精神加以結合、修飾及/或變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根據用戶端的實施例輕易地獲得網路端的新實施例,以及可根據網路端的實施例獲得用戶端的新實施例。前述的陳述、步驟及/或流程(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軟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電子系統、或上述裝置的組合,其中裝置可為通訊裝置20。上述流程中任一者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
根據以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裝置及方法,用來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及回報。因此,包含有複數個基地台的網路端和用戶端如何設定用於用戶端的次要節點的問題可獲得解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無線通訊系統
20‧‧‧通訊裝置
200‧‧‧至少一處理電路
210‧‧‧至少一儲存裝置
214‧‧‧程式代碼
220‧‧‧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
30、40‧‧‧流程
300、302、304、306、308、310、312、314、400、402、404、406、408、410、412、414‧‧‧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Claims (11)

  1. 一種網路端,包含有一第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及一第二基地台,用於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包含有: 該第一基地台從一通訊裝置、一第三基地台或一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接收該通訊裝置的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capability),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包含有用於一第一頻帶的一第一最大接收頻寬(reception bandwidth,RX_BW); 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第一次要節點(Secondary Node,SN)增加請求訊息(SN Addition Request message)到該第二基地台,以設定該第二基地台為用於該通訊裝置的一第一次要節點,其中該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包含有該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 根據該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在一第一載波(carrier)上,該第二基地台決定(determine)一第一接收頻寬及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位置(location); 該第二基地台產生(generate)一次要細胞群組(Secondary Cell Group,SCG)組態(configuration),其中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設定該通訊裝置在該第一基地台及該第二基地台的雙連結中連接到該第二基地台的一第一細胞,以及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包含有該第一細胞的一細胞識別(identity)、一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該第一接收頻寬及該第一接收頻寬的該位置; 該第二基地台傳送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一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確認(acknowledge)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以回應該第一次要節點增加請求訊息;以及 該第一基地台產生包含有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以及傳送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該通訊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第一最大接收頻寬大於或等於該第一接收頻寬。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另包含有一第一最大傳送頻寬(transmission bandwidth,TX_BW),該第一最大傳送頻寬指示該通訊裝置可傳送的一最大傳送頻寬。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根據一第一最大傳送頻寬,在一第二載波上,該第二基地台決定一第一傳送頻寬及該第一傳送頻寬的一位置,其中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包含有該第一傳送頻寬及該第一傳送頻寬的該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次要細胞群組組態包含有用於該第一傳送頻寬及該第一傳送頻寬的該位置的一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網路端,其中該第一基地台傳送一測量(measurement)組態到該通訊裝置,其中該測量組態設定該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一允許(allowed)測量頻寬及該允許測量頻寬的一位置。
  7. 一種通訊裝置,用於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包含有: 至少一儲存裝置;以及 至少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以及該至少一處理電路被配置來執行儲存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中的以下指令: 在屬於一頻帶的一第三載波(carrier)上的一第三位置(location),在一第二接收頻寬(reception bandwidth,RX_BW)中,從一網路端的一第一基地台(base station,BS)接收第一複數個傳輸; 在屬於該頻帶的一第四載波上的一第四位置,在一第二傳送頻寬(transmission bandwidth,TX_BW)中,傳送第二複數個傳輸到該第一基地台; 在該第三位置,在該第二接收頻寬中,從該第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其中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一第一細胞(cell)的一細胞識別(identity)、一第一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ARFCN)、一第一接收頻寬、在一第一載波上的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第一位置、一第二絕對無線頻率通道編號、一第一傳送頻寬及在一第二載波上的該第一接收頻寬的一第二位置; 在該第四載波的該第四位置,在該第二接收頻寬中,傳送回應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的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回應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 在該第一載波上的該第一位置,在該第一接收頻寬中,透過該第一細胞,從該網路端的一第二基地台接收第三複數個傳輸;以及 在該第二載波上的該第二位置,在該第一傳送頻寬中,透過該第一細胞,傳送第四複數個傳輸到該第二基地台。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接收頻寬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傳送頻寬。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在該第四位置,在該第二傳送頻寬中,該通訊裝置傳送複數個通訊裝置能力(capability)到該第一基地台。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根據用於該頻寬的一最大接收頻寬及該頻寬中至少一者,該通訊裝置決定該第二接收頻寬。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根據用於該頻寬的一最大傳送頻寬及該頻寬中至少一者,該通訊裝置決定該第二傳送頻寬。
TW107124999A 2017-07-21 2018-07-19 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及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TWI672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35256P 2017-07-21 2017-07-21
US62/535,256 2017-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691A true TW201909691A (zh) 2019-03-01
TWI672072B TWI672072B (zh) 2019-09-11

Family

ID=6304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999A TWI672072B (zh) 2017-07-21 2018-07-19 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及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5356B2 (zh)
EP (1) EP3432678B1 (zh)
CN (1) CN109287000B (zh)
TW (1) TWI6720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33419A (ja) * 2017-08-09 2019-02-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3905451B (zh) * 2017-11-15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US11082900B1 (en) * 2020-01-28 2021-08-03 PanPsy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processes based on wireless device type
KR20220140896A (ko) * 2020-03-26 2022-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설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4378271A1 (en) * 2021-07-29 2024-06-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multiple connectiv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546662B (zh) * 2023-07-04 2024-02-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双连接的方法和装置、主节点和辅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96880B1 (ko) * 2013-08-14 2017-11-10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멀티캐리어 선택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736033B2 (en) * 2014-07-07 2020-08-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econdary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US9820332B2 (en) 2014-08-07 2017-11-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activating SCells during SCG change procedure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20160081020A1 (en) * 2014-09-16 2016-03-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rx cycle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4936163B (zh) * 2015-06-18 2018-10-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双连接辅基站添加方法、装置及其基站
US10368238B2 (en) * 2015-12-01 2019-07-30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75356B2 (en) 2020-02-25
CN109287000A (zh) 2019-01-29
EP3432678A1 (en) 2019-01-23
TWI672072B (zh) 2019-09-11
EP3432678B1 (en) 2021-05-12
CN109287000B (zh) 2020-09-29
US20190029062A1 (en)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2072B (zh) 在雙連結中設定一次要節點及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US11950157B2 (en) Mobility and load balancing target selection for unlicensed carriers
TWI669008B (zh) 處理切換的裝置及方法
EP3278615B1 (en) Reporting for direct link quality assessment
TWI679912B (zh) 處理載波聚合及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CN11177050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TW201911897A (zh) 處理頻寬部分的裝置及方法
US20140242963A1 (en) Network-assisted multi-cell device discovery protoco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JPWO2016072257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17255B2 (en) Neighboring cell load information
US1190281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flexible duplexing
EP4322609A1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8120065A1 (zh) 动态时分双工的设置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TWI688249B (zh) 處理載波聚合的裝置及方法
EP3346784B1 (en) Carrier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TWI684370B (zh) 處理一測量組態及一回報的裝置及方法
TW201911937A (zh) 在載波聚合中在次要細胞上處理實體隨機存取通道資源的裝置及方法
JP2015516129A (ja) データの境界を決定する方法、指示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らの装置
JP2017060092A (ja)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416694B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5606228A (zh) 针对pucch辅小区激活的波束信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