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9490A - 卡緣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緣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9490A
TW201909490A TW106123607A TW106123607A TW201909490A TW 201909490 A TW201909490 A TW 201909490A TW 106123607 A TW106123607 A TW 106123607A TW 106123607 A TW106123607 A TW 106123607A TW 201909490 A TW201909490 A TW 2019094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width
section
flat
refle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0494B (zh
Inventor
振源 陳
Original Assignee
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3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049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4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9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490A/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該卡緣連接器包括複數個平板端子。該等平板端子各包括一彈性臂部。該彈性臂部依序包括一下反折段、一外斜臂段、一上反折段、一內斜臂段。該彈性臂部為具有一封閉迴圈的雙臂式構造,該雙臂式構造具有一內臂及一外臂。該內臂及該外臂皆分別具有相互對應的該下反折段、該外斜臂段、該上反折段、該內斜臂段。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在該內臂的各段及該外臂的各段中為最大。因具有最大寬度的該上反折段,故能防止該等平板狀端子的過度撓曲。

Description

卡緣連接器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卡緣連接器,特別係關於一種用於組裝卡緣模組的卡緣連接器。
圖1為一種習知的卡緣連接器的端子11的結構示意圖,其揭示於美國第4,832,617號專利(台灣對應案的專利申請號第77211193號)。參照圖1,端子11為一種平面式導電構件的端子,具有一中間切槽10以形成大致平行且隔開的平面式桿部12A及12B,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遠離基部14的端部並在部位16處連接在一起。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具有沿著長度具有均勻且相同的寬度(亦即,平面式桿部12A的寬度W0相同於平面式桿部12B的寬度W0’),中間切槽10位於兩平面式桿部12A及12B之相鄰邊緣之間的間隔的寬度與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之寬度大致相同。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的一者受一伸張力,而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之另一者受一壓縮力。 由於端子11的大致平行的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的寬度相同,因此在板卡18插接或抽離時,板卡18施加於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的應力相對容易超過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所能夠承受的應力,因而造成端子11的永久變形,特別是在兩平面式桿部12A及12B的彎曲處更容易產生這種永久變形的問題。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受到的伸張力及壓縮力是不相等的,當然一種方式是同時增加該等平面式桿部12A及12B的寬度及厚度來克服其中最大的塑性變形,但是如此連接器及端子就難以設計的更小更緊湊。 圖2為一種習知的卡緣連接器的端子2A及2B的結構示意圖,其揭示於中國專利申請號第201480045224.2號(美國對應案的專利公開號第2016/0181713號;以及台灣對應案的專利申請號第103127051號)。參照圖2,端子2A包括一接觸部20A,以及端子2B包括一接觸部20B。接觸部20A及20B形成為一環且包括幫助支撐接觸部20A及20B的背框體22A及22B。 然而,類似的,由於端子2A的接觸部20A及端子2B的接觸部20B的寬度相同,因此在一板卡(未圖式)插接或抽離時,該板卡施加於端子2A的接觸部20A及端子2B的接觸部20B的應力相對容易超過端子2A的接觸部20A及端子2B的接觸部20B所能夠承受的應力,因而造成端子2A及2B的永久變形,特別是在端子2A及2B的彎曲處更容易產生這種永久變形的問題。 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僅係提供背景技術,並未承認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揭示本揭露之標的,不構成本揭露之先前技術,且上文之「先前技術」之任何說明均不應作為本案之任一部分。
本揭露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該卡緣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座體及複數個平板端子。該絕緣座體,係沿一縱長方向延伸的長條形,並具有界定出一上下方向的一頂面及一底面;在該頂面上具有沿著該縱長方向的一卡緣插槽,將該絕緣座體分隔為一第一壁體及一第二壁體;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面對的方向界定出一橫方向;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朝向該卡緣插槽的方向為相對的內側,相反於該卡緣插槽的方向為相對的外側;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各具有沿該縱長方向併排且橫向設置的複數個端子槽。各該等平板端子安裝在各端子槽內,各平板端子的板面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橫方向,各平板端子分別包括一基部、一接觸部、一彈性臂部。該基部位在該平板端子的下方。該接觸部位在該平板端子的上方且伸入該卡緣插槽。該彈性臂部,位於該基部與該接觸部之間,該彈性臂部依序包括一下反折段、一外斜臂段、一上反折段、一內斜臂段。該下反折段,連接該基部,並從該基部朝向該相對的內側的方向且反向彎曲朝向該相對的外側的方向及斜上方向延伸。該外斜臂段,朝向該相對的外側方向及斜上方向延伸。該上反折段,反向彎曲朝向該相對的內側的方向及斜下方向延伸。該內斜臂段,朝向該相對的內側的方向及斜下方向延伸。該彈性臂部為具有一封閉迴圈的雙臂式構造,該雙臂式構造具有沿著各平板端子的整體輪廓佈設且具有不同的輪廓的一內臂及一外臂,該內臂及該外臂皆分別具有相互對應的該下反折段、該外斜臂段、該上反折段、該內斜臂段。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及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相隔一第一間距,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及該內臂的上反折段相隔一第二間距,且該外臂的該內斜壁段及該內臂的該內斜壁段相隔一第三間距。一厚度指的是各平板端子的板厚,以及一寬度指的是各平板端子沿板面方向上各部位的寬度。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在該內臂的各段及該外臂的各段中為最大;以及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以及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在該內臂的各段中為最小;以及,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在該外臂的各段中為最小。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二間距大於該第一間距及該第三間距。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第二間距大於該第一間距,且該第一間距大於該第三間距。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內臂及該外臂各者的寬度及該厚度的比的範圍為1.3-2.3。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接觸部具有一接觸緣及一導引緣,該導引緣位於該接觸緣上方。該等平板端子更包括一第一列的平板端子及一第二列的平板端子,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分別安裝在該第一壁體的各端子槽內,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分別安裝在該第二壁體的各端子槽內。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接觸部的高度低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接觸部的高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導引緣與該上下方向的銳角夾角大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導引緣與該上下方向的銳角夾角。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為彼此相等。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在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中: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等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以及該內臂及該外臂各者的寬度及該厚度的比的範圍為1.3-2.3。在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中: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等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該上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以及,該外臂各者的寬度及該厚度的比的範圍為1.3-2.0。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各平板端子更包括一固持部,經配置以與該絕緣座體干涉固定。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固持部與該等平板端子一體成型。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卡緣連接器更包括複數個支撐塊。各支撐塊位於該基部及該固持部之間,其中該等端子槽各更分別包括一支撐塊收容槽,該等支撐塊收容槽彼此連通,該等支撐塊於彼此連通的該等支撐塊收容槽內沿縱長方向併排設置。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固持部更包括一干涉凸塊,以及其中各支撐塊收容槽更包括一淺槽,該干涉凸塊與該淺槽干涉固定。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各端子更包括有一尾部,該絕緣座體更包括複數個端子尾部固定槽,該等端子尾部固定槽經配置以定位且容納該等平板端子的該尾部。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第一壁體的內側的上端具有朝向該卡緣插槽的一斜插導引面。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該等平板狀端子各具有封閉迴圈的雙臂式構造。該雙臂式構造具有沿著各平板狀端子整體輪廓佈設的該內臂及該外臂。各平板狀端子的該內臂及該外臂具有不同的輪廓,且該內臂及該外臂中同一臂上可具有不同的寬度的臂段(該下反折段、該外斜臂段、該上反折段、該內斜臂段的寬度不盡相同)。此外,在一些對應的臂段中,該內臂的一臂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一對應臂段的寬度,且在一些臂段中,該外臂與該內臂具有相對大的間距,例如該第二間距。據此,該等平板狀端子之封閉迴圈的雙臂式構造能控制該等平板狀端子的撓曲的行為,防止該等平板狀端子的過度撓曲,以避免該等平板狀端子的永久變形。 相對的,在一些習知的端子中,由於端子的大致平行的兩平面式桿部的寬度相同,因此在板卡插接或抽離時,板卡施加於兩平面式桿部的應力相對容易超過兩平面式桿部所能夠承受的應力,因而造成端子的永久變形,特別是在兩平面式桿部的彎曲處更容易產生這種永久變形的問題。 上文已相當廣泛地概述本揭露的技術特徵及優點,俾使下文的本揭露詳細描述得以獲得較佳瞭解。構成本揭露的申請專利範圍標的的其它技術特徵及優點將描述於下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可相當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的概念與特定實施例可作為修改或設計其它結構或製程而實現與本揭露相同的目的。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類等效建構無法脫離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
以下揭示內容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範例,用於實施本申請案的不同特徵。元件與配置的特定範例的描述如下,以簡化本申請案的揭示內容。當然,這些僅為範例,並非用於限制本申請案。例如,以下描述在第二特徵上或上方形成第一特徵可包含形成直接接觸的第一與第二特徵的實施例,亦可包含在該第一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其他特徵的實施例,因而該第一與第二特徵並非直接接觸。此外,本申請案可在不同範例中重複元件符號與/或字母。此重複係為了簡化與清楚的目的,而非支配不同實施例與/或所討論架構之間的關係。 再者,本申請案可使用空間對應語詞,例如「之下」、「低於」、「較低」、「高於」、「較高」等類似語詞的簡單說明,以描述圖式中一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空間對應語詞係用以包含除了圖式中描述的位向之外,裝置於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位向。裝置或可被定位(旋轉90度或是其他位向),並且可相應解釋本申請案使用的空間對應描述。可理解當一特徵係形成於另一特徵或基板上方時,可有其他特徵存在於其間。 圖3為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卡緣連接器3的上視立體示意圖,卡緣連接器3安裝在一載板5上並接收一卡緣模組4。參照圖3,雖然圖3繪示出兩個卡緣模組4的圖案,但並非說明一次插入兩個卡緣模組4至卡緣連接器3中。進一步來說,兩個卡緣模組4的圖案只是為了說明卡緣模組4能夠在位置4’及位置4’’之間的位置插入至卡緣連接器3並保持在插入方向的姿勢。在一些實施例中,載板5包括一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圖4為圖3的卡緣連接器3的底視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4的卡緣連接器3的上視分解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4的卡緣連接器3的分解的底視立體示意圖。參照圖4至圖6,卡緣連接器3包括一絕緣座體7、複數個平板端子9、二個輔助固定件6。參回至圖3,該等平板端子9安裝於絕緣座體7內並固定於載板5上,而二個輔助固定件6協助絕緣座體7固定於載板5上。 絕緣座體7係沿一縱長方向延伸的長條形,並具有界定出一上下方向的一頂面70及一底面72。絕緣座體7在頂面70上具有沿著該縱長方向的一卡緣插槽74,經配置以,參照圖3,收容卡緣模組4。 圖7為圖5的卡緣連接器3沿剖面線A-A的剖面立體示意圖,其中僅圖示出絕緣座體7的立體剖面,及一對平板端子9分離絕緣座體7的端子槽78的情況。圖8為圖7的卡緣連接器3的平板端子9組裝後的剖面立體示意圖。圖9為圖8的卡緣連接器3沿剖面方向視角的剖面平面示意圖。 參照圖7至圖9,卡緣插槽74將絕緣座體7分隔為一第一壁體74A及一第二壁體74B。第一壁體74A及第二壁體74B面對的方向界定出一橫方向。絕緣座體7具有複數個端子槽78,第一壁體74A及第二壁體74B各具有沿該縱長方向併排且橫向設置的該等端子槽78。該等平板端子9包括一第一列的平板端子1及一第二列的平板端子2。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分別安裝在第一壁體74A的各端子槽78內,而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分別安裝在第二壁體74B的各端子槽78內。各平板端子9的板面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橫方向。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與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具有不同的輪廓。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與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可以具有相同的輪廓。此外,第一壁體74A及第二壁體74B朝向卡緣插槽74的方向分別為相對的內側方向R1,相反於卡緣插槽74的方向分別為相對的外側方向R2。又,絕緣座體7的第一壁體74A的一內側93的上端具有朝向卡緣插槽74的一斜插導引面77。斜插導引面77經配置以當卡緣模組4斜插至卡緣插槽74時導引卡緣模組4。 以下,參照圖9及10,首先描述了平板端子9的共同結構特徵,以下係以第一列的平板端子1為例,然而也同樣適用於第二列的平板端子2。圖10為圖4的卡緣連接器3的平板端子9的上視立體示意圖。 各平板端子9分別包括一基部30、一接觸部40、一彈性臂部50、一尾部60。基部30位在平板端子9的下方。接觸部40位在平板端子9的上方且,參照圖7至圖9,朝向內側方向R1伸入卡緣插槽74內。彈性臂部50位於基部30與接觸部40之間。接觸部40具有一接觸緣42及一導引緣44。導引緣44位於接觸緣42上方,經配置以於卡緣模組4插入卡緣插槽74時導引卡緣模組4。在一些實施例中,尾部60包括一表面焊接式的尾部,並藉由將該表面焊接式的尾部焊接於載板5上,以將平板端子9固定於載板5上。 彈性臂部50依序包括一下反折段、一外斜臂段、一上反折段、一內斜臂段。下反折段連接基部30的內側方向R1的一端並從基部30朝向內側方向R1沿伸且反向彎曲朝向外側方向R2及斜上方向延伸。外斜臂段朝向外側方向R2及斜上方向延伸。上反折段反向彎曲朝向相對的內側方向R1的方向及斜下方向延伸。內斜臂段朝向相對的內側方向R1的方向及斜下方向延伸。 進一步來說,彈性臂部50為具有一封閉迴圈的雙臂式構造。該雙臂式構造具有沿著各平板端子9的整體輪廓佈設且具有不同的輪廓的一內臂及一外臂。該內臂及該外臂分別具有彼此相互對應的下反折段、外斜臂段、上反折段、內斜臂段,其將詳細描述於下方。 在下文中,將討論平板端子9的一厚度T、一寬度W、一高度L。厚度T指的是平板端子9的板厚,也就是於該縱長方向上平板端子9的厚度、寬度W指的是平板端子9沿板面方向上各部位的寬度,高度L指的是平板端子9的上反折段56上端與基部30下端之間於該上下方向上的距離,也就是平板端子9的總高度。在本實施例中,平板端子9為由板料通過下料沖切成型(branking stamping)的方式製作,因此平板端子9的基部30、下反折段、外斜臂段、上反折段、內斜臂段、接觸部40都具有相同的厚度T且位在同一板面上。 參照圖9及10,以下將描述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及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各臂段於寬度W上所具有的共同結構特徵。如上所述,以下係以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為例,而為了方便討論,對第一列的平板端子1的內部構造標記如下:外臂標記為A1及內臂標記為B1。外臂A1的下反折段標記為52A、外斜臂段標記為54A、上反折段標記為56A、內斜臂段標記為58A;以及,內臂B1的下反折段標記為52B、外斜臂段標記為54B、上反折段標記為56B、內斜臂段標記為58B。共同結構特徵可表示為: (1)內臂B1的上反折段56B的寬度W在內臂B1的各段及外臂A1的各段中為最大;以及內臂B1的上反折段56B的寬度W大於外臂A1的上反折段56A的寬度W。 (2)內臂B1的下反折段52B的寬度W在內臂B1的各段中為最小;以及,外臂A1的下反折段52A的寬度W在外臂A1的各段中為最小。 (3)內臂B1的下反折段52B的寬度W大於或等於外臂A1的下反折段52A的寬度W;在一實施例中,內臂B1的下反折段52B的寬度W等於外臂A1的下反折段52A的寬度W。 (4)內臂B1的外斜臂段54B的寬度W大於或等於外臂A1的外斜臂段54A的寬度W,內臂B1的內斜臂段58B的寬度W大於或等於外臂A1的內斜臂段58A的寬度W。 (5)外臂A1的外斜臂段54A與內臂B1的外斜臂段54B相隔一第一間距S11、外臂A1的上反折段56A與內臂B1的上反折段56B相隔一第二間距S12、外臂A1的內斜壁段58A與內臂B1的內斜壁段58B相隔一第三間距S13。其中,第二間距S12大於第一間距S11以及第三間距S13。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間距S12大於第一間距S11,且第一間距S11大於第三間距S13;據此,能夠防止外臂A1及內臂B1在平板端子9彈性變形時發生干涉。 (6)內臂B1的寬度W及厚度T的比的範圍為1.3-2.3,以及外臂A1的寬度W及厚度T的比的範圍為1.3-2.3。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中,平板狀端子9具有封閉迴圈的雙臂式構造,該雙臂式構造具有沿著平板狀端子9整體輪廓佈設的內臂B1及外臂A1。平板狀端子9的內臂B1及外臂A1具有不同的輪廓,且內臂B1及外臂A1中同一臂上可具有不同的寬度的臂段。此外,在一些對應的臂段中,內臂的一臂段的寬度W大於外臂的一對應臂段的寬度W,且在一些臂段中,外臂與內臂具有相對大的間距,例如第二間距S12。據此,能控制平板狀端子9的撓曲的行為,能夠防止平板狀端子9的過度撓曲,以避免平板狀端子9的永久變形。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列的平板端子1與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具有不同的輪廓。為了方便討論,參回至圖10及圖11,對第二列的平板端子2的內部構造標記如下:外臂標記為A2及內臂標記為B2;外臂A2的下反折段標記為53A、外斜臂段標記為55A、上反折段標記為57A、內斜臂段標記為59A;以及,內臂B2的下反折段標記為53B、外斜臂段標記為55B、上反折段標記為57B、內斜臂段標記為59B。參照圖9,關於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各臂段的寬度W與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各臂段的寬度W之間的關係,可表示如下: (1)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內臂B1的上反折段56B的寬度W大於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內臂B2的上反折段57B的寬度W。 (2)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內臂B2的內斜臂段59B的寬度W大於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內臂B1的內斜臂段58B的寬度W。 (3)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外臂A1的內斜臂段58A的寬度W等於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外臂A1的上反折段56A的寬度W,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外臂A2的內斜臂段59A的寬度W等於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外臂A2的上反折段57A的寬度W,並且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外臂A1的內斜臂段58A及外臂A1的上反折段56A的寬度W大於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外臂A2的內斜臂段59A及外臂A2的上反折段57A的寬度W。 (4)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內臂B1的外斜臂段54B的寬度W大於或等於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內臂B2的外斜臂段55B的寬度W。 (5)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外臂A1的下反折段56A的寬度W、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內臂B1的下反折段52B的寬度W、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外臂A2的下反折段53A的寬度W、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內臂B2的下反折段53B的寬度W、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外臂A1的外斜臂段54A的寬度W、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外臂A2的外斜臂段55A的寬度W、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內臂B2的外斜臂段55B的寬度W為彼此相等。 (6)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接觸部40的高度低於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接觸部40的高度。 (7)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的導引緣44與該上下方向的銳角夾角大於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導引緣44與該上下方向的銳角夾角,換而言之,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導引緣44朝內及朝下方向比起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的導引緣44更為陡峭。 以下分別說明第一列的平板端子1及第二列的平板端子2各自的輪廓關係。 在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1中: (1)內臂B1及外臂A1各者的寬度W及厚度T的比的範圍為1.3-2.3。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比的範圍的端點值不限定於1.3,可為1.3-2.3之間的任何數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比的範圍的另一端點值不限定於2.3,可為1.3-2.3之間的任何數值。 (2)內臂B1的上反折段56B的寬度W大於外臂A1的上反折段56A的寬度W,內臂B1的內斜臂段58B的寬度W相同於外臂A1的內斜臂段58A的寬度W,內臂B1的外斜臂段54B的寬度W大於或等於外臂A1的外斜臂段54A的寬度W,以及內臂B1的下反折段52B的寬度W等於外臂A1的下反折段52A的寬度W。 (3)內臂B1的上反折段56B的寬度W大於內臂B1的內斜臂段58B的寬度W,內臂B1的內斜臂段58B的寬度W大於或等於內臂B1的外斜臂段54B的寬度W,以及內臂B1的外斜臂段54B的寬度W大於或等於內臂B1的下反折段52B的寬度W。 (4)外臂A1的上反折段56A的寬度W相同於外臂A1的內斜臂段58A的寬度W,外臂A1的內斜臂段58A的寬度W大於外臂A1的外斜臂段54A的寬度W,外臂A1的外斜臂段54A的寬度W相同於外臂A1的下反折段52A的寬度W。 (5)外臂A1的外斜臂段54A與內臂B1的外斜臂段54B相隔一第一間距S11,外臂A1的上反折段56A與內臂B1的上反折段56B相隔一第二間距S12,外臂A1的內斜壁段58A與內臂B1的內斜壁段58B相隔一第三間距S13。第二間距S12大於第一間距S11,且第一間距S11大於第三間距S13。 在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2中: (1)內臂B2及外臂A2各者的寬度W及厚度T的比的範圍為1.3-2.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比的範圍的端點值不限定於1.3,可為1.3-2.0之間的任何數值。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比的範圍的另一端點值不限定於2.0,可為1.3-2.0之間的任何數值。 (2)內臂B2的上反折段57B的寬度W大於外臂A2的上反折段57A的寬度W,內臂B2的內斜臂段59B的寬度W大於外臂A2的內斜臂段59A的寬度W,內臂B2的外斜臂段55B的寬度W等於外臂A2的外斜臂段55A的寬度W,內臂B2的下反折段53B的寬度W等於外臂A2的下反折段53A的寬度W。 (3)內臂B2的上反折段57B的寬度W相同於內臂B2的內斜臂段59B的寬度W,內臂B2的內斜臂段59B的寬度W大於內臂B2的外斜臂段55B的寬度W,內臂B2的外斜臂段55B的寬度W等於內臂B2的下反折段53B的寬度W。 (4)外臂A2的上反折段57A的寬度W相同於外臂A2的內斜臂段59A的寬度W,外臂A2的內斜臂段59A的寬度W相同於外臂A2的外斜臂段55A的寬度W,外臂A2的外斜臂段55A的寬度W相同於外臂A2的下反折段53A的寬度W。 (5)外臂A2的外斜臂段55A與內臂B2的外斜臂段55B相隔一第一間距S21,外臂A2的上反折段57A與內臂B2的上反折段57B相隔一第二間距S22,外臂A2的內斜壁段59A與內臂B2的內斜壁段59B相隔一第三間距S23。第二間距S22大於第一間距S21,且第一間距S21大於第三間距S23。 參照圖11,卡緣連接器3的各平板端子9更包括由基部30朝上延伸的一固持部90,並經配置以與絕緣座體7干涉固定。固持部90更包括一干涉凸塊92。各平板端子9更包括一支撐塊80,各支撐塊80位於平板端子9的基部30及固持部90之間。支撐塊80以射出成型的方式把固持部90保持支撐在基部30上。參照圖6及圖7,各端子槽78更包括一支撐塊收容槽780,各支撐塊收容槽780內具有淺槽79,該等支撐塊收容槽780內沿縱長方向併排設置且彼此連通。各平板端子9分別由下而上插入各端子槽78內,各平板端子9的支撐塊80分別收容在各支撐塊收容槽780內,各平板端子9的固持部90上的干涉凸塊92分別與各淺槽79干涉固定。該等支撐塊80於彼此連通的該等支撐塊收容槽780內沿縱長方向併排設置。由於支撐塊80的材料是電性絕緣的材料,因此即使該等支撐塊收容槽780彼此連通,使得該等支撐塊80互相接觸,也不會對卡緣連接器3造成不良的影響。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固持部90與平板端子9的基部30係分離的,本揭露不限定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卡緣連接器3不包括支撐塊80以及支撐塊收容槽780,固持部90與平板端子9的基部30一體成型。 此外,參照圖3及圖7,絕緣座體7更包括複數個端子尾部固定槽76。該等端子尾部固定槽76經配置以定位且容納該等平板端子9的尾部60。又,參照圖3,卡緣模組4包括複數個導電墊41。當卡緣模組4插入卡緣插槽74後,該等導電墊41與平板端子9的接觸部40電性連接。 前述內容概述一些實施方式的特徵,因而熟知此技藝的人士可更加理解本申請案揭示內容的各方面。熟知此技藝的人士應理解可輕易使用本申請案揭示內容作為基礎,經配置設計或修飾其他製程與結構而實現與本申請案所述的實施方式具有相同目的與/或達到相同優點。熟知此技藝的人士亦應理解此均等架構並不脫離本申請案揭示內容的精神與範圍,以及熟知此技藝的人士可進行各種變化、取代與替換,而不脫離本申請案揭示內容的精神與範圍。
11‧‧‧端子
10‧‧‧中間切槽
12A‧‧‧平面式桿部
12B‧‧‧平面式桿部
14‧‧‧基部
16‧‧‧部位
W0’‧‧‧寬度
W0‧‧‧寬度
2A‧‧‧端子
2B‧‧‧端子
20A‧‧‧接觸部
20B‧‧‧接觸部
22A‧‧‧背框體
22B‧‧‧背框體
5‧‧‧載板
4‧‧‧卡緣模組
3‧‧‧卡緣連接器
4’‧‧‧位置
4’’‧‧‧位置
7‧‧‧絕緣座體
9‧‧‧平板端子
6‧‧‧輔助固定件
70‧‧‧頂面
72‧‧‧底面
78‧‧‧端子槽
74A‧‧‧第一壁體
74B‧‧‧第二壁體
R1‧‧‧內側方向
R2‧‧‧外側方向
80‧‧‧支撐塊
90‧‧‧固持部
30‧‧‧基部
40‧‧‧接觸部
50‧‧‧彈性臂部
60‧‧‧尾部
42‧‧‧接觸緣
44‧‧‧導引緣
S11‧‧‧第一間距
S12‧‧‧第二間距
S13‧‧‧第三間距
S21‧‧‧第一間距
S22‧‧‧第二間距
S23‧‧‧第三間距
T‧‧‧厚度
W‧‧‧寬度
L‧‧‧高度
77‧‧‧斜插導引面
1‧‧‧第一列的平板端子
2‧‧‧第二列的平板端子
A1‧‧‧外臂
B1‧‧‧內臂
52A‧‧‧下反折段
54A‧‧‧外斜臂段
56A‧‧‧上反折段
58A‧‧‧內斜臂段
52B‧‧‧下反折段
54B‧‧‧外斜臂段
56B‧‧‧上反折段
58B‧‧‧內斜臂段
A2‧‧‧外臂
B2‧‧‧內臂
53A‧‧‧下反折段
55A‧‧‧外斜臂段
57A‧‧‧上反折段
59A‧‧‧內斜臂段
53B‧‧‧下反折段
55B‧‧‧外斜臂段
57B‧‧‧上反折段
59B‧‧‧內斜臂段
92‧‧‧干涉凸塊
79‧‧‧淺槽
80‧‧‧支撐塊
780‧‧‧支撐塊收容槽
76‧‧‧端子尾部固定槽
41‧‧‧導電墊
R1‧‧‧內側方向
R2‧‧‧外側方向
由以下詳細說明與附隨圖式得以最佳瞭解本申請案揭示內容的各方面。注意,根據產業的標準實施方式,各種特徵並非依比例繪示。實際上,為了清楚討論,可任意增大或縮小各種特徵的尺寸。 圖1為一種習知的卡緣連接器的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習知的卡緣連接器的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卡緣連接器的上視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卡緣連接器的底視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卡緣連接器的上視分解示意圖。 圖6為圖4的卡緣連接器的底視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7為圖5的卡緣連接器沿剖面線A-A的剖面立體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卡緣連接器的平板端子組裝後的剖面立體示意圖。 圖9為圖8的卡緣連接器沿剖面方向視角的平面示意圖。 圖10為圖4的卡緣連接器的平板端子的上視立體示意圖。 圖11為圖4的卡緣連接器的平板端子的上視分解立體示意圖。

Claims (13)

  1. 一種卡緣連接器,包括: 一絕緣座體,係沿一縱長方向延伸的長條形,並具有界定出一上下方向的一頂面及一底面;在該頂面上具有沿著該縱長方向的一卡緣插槽,將該絕緣座體分隔為一第一壁體及一第二壁體;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面對的方向界定出一橫方向;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朝向該卡緣插槽的方向為相對的內側,相反於該卡緣插槽的方向為相對的外側;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各具有沿該縱長方向併排且橫向設置的複數個端子槽;以及 複數個平板端子,各安裝在該等端子槽的各者內,各平板端子的板面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橫方向,各平板端子分別包括: 一基部,位在該平板端子的下方; 一接觸部,位在該平板端子的上方且伸入該卡緣插槽;以及 一彈性臂部,位於該基部與該接觸部之間,該彈性臂部依序包括: 一下反折段,連接該基部,並從該基部朝向該相對的內側的方向且反向彎曲朝向該相對的外側的方向及斜上方向延伸; 一外斜臂段,朝向該相對的外側方向及斜上方向延伸; 一上反折段,反向彎曲朝向該相對的內側的方向及斜下方向延伸;以及 一內斜臂段,朝向該相對的內側的方向及斜下方向延伸, 其中該彈性臂部為具有一封閉迴圈的雙臂式構造,該雙臂式構造具有沿著各平板端子的整體輪廓佈設且具有不同的輪廓的一內臂及一外臂,該內臂及該外臂皆分別具有相互對應的該下反折段、該外斜臂段、該上反折段、該內斜臂段, 其中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及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相隔一第一間距,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及該內臂的上反折段相隔一第二間距,且該外臂的該內斜壁段及該內臂的該內斜壁段相隔一第三間距, 其中一厚度指的是各平板端子的板厚,以及一寬度指的是各平板端子沿板面方向上各部位的寬度, 其中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在該內臂的各段及該外臂的各段中為最大;以及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 其中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在該內臂的各段中為最小;以及,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在該外臂的各段中為最小, 其中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 其中該第二間距大於該第一間距及該第三間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間距大於該第一間距,且該第一間距大於該第三間距。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該內臂及該外臂各者的寬度及該厚度的比的範圍為1.3-2.3。
  5. 2、3或4所述的卡緣連接器, 其中該接觸部具有一接觸緣及一導引緣,該導引緣位於該接觸緣上方, 其中該等平板端子更包括一第一列的平板端子及一第二列的平板端子,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分別安裝在該第一壁體的各端子槽內,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分別安裝在該第二壁體的各端子槽內, 其中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接觸部的高度低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接觸部的高度, 其中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導引緣與該上下方向的銳角夾角大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導引緣與該上下方向的銳角夾角,以及 其中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卡緣連接器, 其中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 其中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 其中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 其中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平板端子的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的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為彼此相等。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卡緣連接器, 其中在該第一列的各平板端子中: 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等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大於或等於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該內臂及該外臂各者的寬度及該厚度的比的範圍為1.3-2.3, 其中在該第二列的各平板端子中: 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等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該內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大於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內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等於該內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該外臂的該上反折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內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該外臂的該外斜臂段的寬度相同於該外臂的該下反折段的寬度, 該內臂及該外臂各者的寬度及該厚度的比的範圍為1.3-2.0。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各平板端子更包括一固持部,經配置以與該絕緣座體干涉固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該固持部與該等平板端子一體成型。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卡緣連接器,更包括複數個支撐塊,各支撐塊位於該基部及該固持部之間,其中該等端子槽各更分別包括一支撐塊收容槽,該等支撐塊收容槽彼此連通,該等支撐塊於彼此連通的該等支撐塊收容槽內沿縱長方向併排設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該固持部更包括一干涉凸塊,以及其中各支撐塊收容槽更包括一淺槽,該干涉凸塊與該淺槽干涉固定。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各端子更包括有一尾部,該絕緣座體更包括複數個端子尾部固定槽,該等端子尾部固定槽經配置以定位且容納該等平板端子的該尾部。
  13. 如請求項5所述的卡緣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壁體的內側的上端具有朝向該卡緣插槽的一斜插導引面。
TW106123607A 2017-07-14 2017-07-14 卡緣連接器 TWI610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607A TWI610494B (zh) 2017-07-14 2017-07-14 卡緣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607A TWI610494B (zh) 2017-07-14 2017-07-14 卡緣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0494B TWI610494B (zh) 2018-01-01
TW201909490A true TW201909490A (zh) 2019-03-01

Family

ID=6172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607A TWI610494B (zh) 2017-07-14 2017-07-14 卡緣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04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384B (zh) * 2018-01-23 2020-12-01 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TWI686019B (zh) * 2018-01-23 2020-02-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卡緣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91198U (en) * 2008-12-16 2010-10-21 Molex Inc Card edg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0494B (zh) 2018-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6632B (zh) 卡缘连接器
JP5408541B2 (ja) 表面実装クリップ
JP643838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980644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360271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2231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shell
JP2018113163A (ja) 可動コネクタ
US7448877B1 (en) High density flexible socket interconnect system
US20080182450A1 (en) Intermediate connector
TWI610494B (zh) 卡緣連接器
US94379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US20130134209A1 (en) Carrier for circuit board
US10680373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2064260B1 (ko) 전기 커넥터의 컨택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커넥터
US2019017320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2022558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372079B1 (ko) Pcb 컷 타입 접속장치
JP3927966B2 (ja) 表面実装クリップ
JP2010108856A (ja) コネクタ
US9793632B2 (en) Spring finge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150024760A (ko) Pcb 컷 타입 접속장치
CN210723468U (zh) 电连接器
JP2017112116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1254188B1 (ko) 안테나 접촉단자
CN109193192A (zh) 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