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7696A -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7696A
TW201907696A TW106122845A TW106122845A TW201907696A TW 201907696 A TW201907696 A TW 201907696A TW 106122845 A TW106122845 A TW 106122845A TW 106122845 A TW106122845 A TW 106122845A TW 201907696 A TW201907696 A TW 2019076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cast
openflow
address
port number
p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2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8970B (zh
Inventor
朱煜煌
陳俊瑋
劉景豊
Original Assignee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2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8970B/zh
Priority to CN201810010012.0A priority patent/CN109218191B/zh
Priority to JP2018003555A priority patent/JP6862371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8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89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7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76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透過OpenFlow協定修改群播封包IP位址與UDP埠號達成群播封包與單播封包間的位址轉換,而得以讓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Description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封包傳遞技術,詳言之,係關於一種利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隨著網際網路的成熟以及網路多媒體影音服務的持續發展,如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影音視訊(Video Conferencing)等均成為網際網路上的重要應用,這些應用透過群播協定(Multicast)派送封包,不僅能降低服務器(Server)負擔,亦能使網路頻寬的使用更有效率。然而,網際網路發展多年,卻不是每個網路都支援群播封包的發送。
群播協定不同於一般的IP單播(Unicast),是使用類別D的IP位址進行封包發送,當群播封包經過非群播網路時,不但不能被正確發送,還會造成頻寬的消耗,在現有技術中,為了讓群播封包能穿越非群播網路,通常會採取 以下方法來解決。
第一種方式是採用靜態路由表與MBGP(Multi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路由表,此種方法需要在封包經過的每一台路由設備上作相關的設定,若是其中有設備不支援靜態路由或是MBGP路由協議,便無法使用此方法。
第二種方式是採用隧道協議(Tunneling Protocol),將群播封包在非群播網路的入口重新封裝成單播IP的封包,等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後再將封包拆解回群播封包,此種方法會增加封包長度,若是長度超過網路設備的最大傳輸單元(MTU)則會被分割傳送,對於不允許被分割的封包來說就會造成傳輸失敗。
另外,2008年12月31日公開之中國專利第CN 100448228C號「組播報文穿越非組播網路的方法及其應用的網路系統」提出採用群播、單播IP位址轉換(Translation)來克服封包發送問題。此方法類似於隧道協議,但是直接在封包要通過非群播網路時將封包的目的群播位址轉換成單播IP位址,等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後再將封包IP位址改回群播位址。此方法有兩大缺點,第一,必須在群播網路的邊界接入群播與單播IP位址的轉換設備,然而此種設備現今並無標準協定,需要額外研發;第二,此種對應方式針對每一個群播IP位址均需要對應到一個單播的IP位址,因此若是要穿過非群播網路發送到多個群播網路,一個群播IP位址就需要使用到多個單播IP位址,在單播IP位址極為有限的情況之下,此方法的擴充性會受到極大限 制。
鑑於上述習用方式所衍生的各項缺點,如何找出一種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可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技術,此將成為本技術領域人員努力追求之目標。乃亟思加以改良創新,並經多年苦心孤詣潛心研究後,終於成功研發完成一種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出一套系統及方法,透過OpenFlow協定將群播封包的群播目的IP位址(Destination IP)轉為單播IP位址,使其得以通過非群播網路。此外,本發明在群播位址與單播位址的轉換方法會使用到封包的UDP埠號,精簡在非群播網路上需要使用到的單播位址數量。
本發明係提出一種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其包括: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係透過非群播網路相互連接;一位址埠號資料庫,係儲存有用於位址轉換之單播位址埠號;以及一OpenFlow控制器,係連接該位址埠號資料庫,用於將預設的OpenFlow路由規則寫入各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之路由表中,以供各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進行路由,其中,由群播封包發送端發送群播封包時,該群播封包經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中的第一OpenFlow交換器,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將該群播封包 中的群播位址埠號轉換為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中的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的單播位址埠號,以產生具有該單播位址埠號的單播封包,該非群播網路將已位址轉換後的該單播封包轉發至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將該單播封包中的該單播位址埠號轉換為原來的該群播位址埠號後,再各自轉發至群播網路中的群播封包接收端。
於一實施例中,該OpenFlow路由規則包括該群播位址埠號與該單播位址埠號轉換。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判斷該群播封包的目的IP位址與UDP埠號不符合該OpenFlow路由規則時,將該群播封包轉送該OpenFlow控制器,該OpenFlow控制器根據該群播封包來源所屬的群播網路,在該位址埠號資料庫中取得可路由至該群播網路以及該群播網路其邊界交換器的可用單播位址的埠號,藉以更新該OpenFlow路由規則。
於再一實施例中,更新該OpenFlow路由規則包括該OpenFlow控制器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與所取得之單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OpenFlow協定寫入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OpenFlow控制器將該單播位址埠號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該OpenFlow協定寫入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
於又一實施例中,該可用單播位址係指在該非群播網路上提供單播IP位址路由至該群播網路的邊界交換器。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群播封包發送端產生一群播封包,於群播網路中執行群播繞送;該群播封包被發送至位於該群播網路邊界的第一OpenFlow交換器;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根據其預存之第一OpenFlow路由規則將該群播封包的群播位址埠號轉換為可路由於非群播網路上之單播位址埠號,以產生具有該單播位址埠號的單播封包;該單播封包使用該單播位址埠號於該非群播網路上進行路由發送;該單播封包路由至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根據其預存之第二OpenFlow路由規則將該單播封包的該單播位址埠號改回原本對應於該群播封包的該群播位址埠號;以及已改回的該群播封包藉由其群播位址埠號,各自轉發至群播網路中的群播封包接收端。
於上述方法中,於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將該群播封包的群播位址埠號轉換為可路由於該非群播網路上之單播位址埠號時,在判斷該群播封包的目的IP位址與UDP埠號不符合其預存之OpenFlow路由規則下,更包括下列步驟: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將該群播封包轉送至該OpenFlow控制器;該OpenFlow控制器根據該群播封包來源所屬的群播網路,由位址埠號資料庫中取得可路由至群播網路以及該群播網路其邊界交換器的可用單播位址的埠號;該OpenFlow控制器係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與所取得之單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OpenFlow協定寫 入至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內的該第一OpenFlow路由規則;以及該OpenFlow控制器將該單播位址埠號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該OpenFlow協定寫入至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內的該第二OpenFlow路由規則。
於前述方法中,於該群播封包執行群播繞送前,更包括下列步驟:於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中設定該OpenFlow控制器之資訊,以建立起該OpenFlow控制器與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之連線;該OpenFlow控制器確認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之連線狀況為正常;該OpenFlow控制器將預設OpenFlow的路由規則寫入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的路由表中;以及將未配置的可用於路由之位址埠號儲存於一位址埠號資料庫中,以供該OpenFlow控制器在做該群播位址埠號與該單播位址埠號轉換時,查詢可用單播位址的埠號之用。
於前述方法中,該OpenFlow控制器寫入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的路由表中的該第一和該第二路由規則,係指Match欄位之目的地IP位址為群播位址,Action欄位為將封包轉導至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與該OpenFlow控制器所連接的出口埠,且該第一和該第二路由規則的優先權值設為最低值。
另外,該可用單播位址係指在該非群播網路上提供單播IP位址路由至該群播網路的邊界交換器。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所提出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提供一種符合成本效益,著重於透過SDN技術來設定交換器之路由表,並藉由修改群播封包IP位址與UDP埠號,以達成群播封包與單播封包間的位址轉換,藉此達到以單播封包來傳送群播封包,而得以讓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之傳送技術。
110‧‧‧群播網路
111‧‧‧OpenFlow交換器
112‧‧‧群播封包發送端
113‧‧‧OpenFlow路由表
120‧‧‧群播網路
121‧‧‧OpenFlow交換器
122‧‧‧群播封包接收端
123‧‧‧OpenFlow路由表
130‧‧‧群播網路
131‧‧‧OpenFlow交換器
132‧‧‧群播封包接收端
133‧‧‧OpenFlow路由表
140‧‧‧非群播網路
150‧‧‧OpenFlow控制器
160‧‧‧位址埠號資料庫
210‧‧‧系統設定階段
211~214‧‧‧系統設定階段之流程
310‧‧‧系統運行階段
311~325‧‧‧系統運行階段之流程
4111~4116‧‧‧系統實施運作之流程
第一圖為本發明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網路系統架構圖;第二圖為本發明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運作方法流程圖;第三圖為本發明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設定階段流程圖;第四圖為本發明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運行階段流程圖;以及第五圖為本發明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實施運作流程示意圖。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優點與功效。然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 具體實施形態加以施行或應用。
首先,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是打破現有機制的新興網路架構,它的概念是將網路的控制層(control-plane)功能與資料層(data-plane)功能分離,並將控制層集中至控制器,交換器上只保留傳送封包的功能,交換器需要透過控制器去計算路徑,並由控制器將封包傳送的方向設定至交換器。
本發明即為一種透過SDN OpenFlow控制器來設定交換器之路由表,透過修改群播封包IP位址與UDP埠號,以達成群播封包與單播封包間的位址轉換,而得以讓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方法,使得群播封包並不限定於支援群播封包的網路中才能發送,達到群播封包傳送環境更有彈性之實施方式。
在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中,類別D(class D)的IP位址範圍為224.0.0.0~239.255.255.255,此範圍專供給群體廣播(multicast)使用,無法在一般的單播網路(unicast)IP位址範圍中做路由。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為本發明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網路系統架構圖,第一圖中群播網路110、群播網路120與群播網路130為有開啟群播協定的網路,非群播網路140為不支援群播IP位址封包的網路,透過OpenFlow交換器111作為群播網路110的邊界網路設備與非群播網路140連接,OpenFlow交換器121作為群播網路120的邊界網路設備與非群播網路140連接,OpenFlow交 換器131作為群播網路130的邊界網路設備與非群播網路140連接。
在群播網路110中有一個群播封包發送端112,群播網路120中有一個與群播封包發送端112屬於同一群播群組(multicast group)的群播封包接收端122,群播網路130中有一個與群播封包發送端112屬於同一群播群組(multicast group)的群播封包接收端132。群播封包發送端112發送的群播封包,會透過OpenFlow交換器111由群播網路110經由非群播網路140送至OpenFlow交換器121與131,再各自轉發至群播網路120中的群播封包接收端122,與群播網路130中的群播封包接收端132。
另外,OpenFlow控制器150連接OpenFlow交換器111、121、131,作為OpenFlow交換器之控制器,控制器與交換器之間使用OpenFlow協定溝通。位址埠號資料庫160亦與OpenFlow控制器150連接,OpenFlow控制器150可透過位址埠號資料庫160查詢系統中可用於位址轉換之單播位址埠號。
群播封包之所以無法直接通過非群播網路140,是因為在非群播網路140中的網路設備並不支援群播IP位址的路由,因此本發明提出一套方法,透過OpenFlow協定將群播封包的群播目的IP位址(Destination IP)轉為單播IP位址,使其得以通過非群播網路。此外,本發明在群播位址與單播位址的轉換方法會使用到封包的UDP埠號,如此可精簡在非群播網路上需要使用到的單播位址數量。
任意多個由非群播網路連接的群播網路,均可以簡化為第一圖所示的架構,因此在下文中將以第一圖的網路系統架構來說明本發明得以將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系統之運作方式。
本發明的運作流程主要分為二個階段,分別是系統設定階段210與系統運行階段310,其流程圖如第二圖所示。其中,系統設定階段210係系統在運行前需要先行進行相關設備設定的動作,而系統運行階段310則為系統已實際進行群播封包之發送動作,能夠以群播封包與單播封包間的位址埠號轉換,讓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
請參閱第三圖所示,為本發明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設定階段流程圖。首先,在步驟211,所有OpenFlow交換器111、121、131設定OpenFlow控制器150資訊,使其能夠建立起與OpenFlow控制器150之連線。
在步驟212,OpenFlow控制器150確認所有OpenFlow交換器之連線狀況為正常。
在步驟213,OpenFlow控制器150將預設OpenFlow的路由規則寫入OpenFlow交換器111、121、131的路由表中,此規則的Match欄位為目的地IP位址為224.0.0.0/4,Action欄位是將封包轉導至OpenFlow交換器與OpenFlow控制器150所連接的出口埠,並將此規則的優先權值(Priority)設為最低值,此預設路由規則的用意在當有尚未建立群播位址埠號轉換單播位址埠號規則的群播封包發送至OpenFlow交換器時,會將封包轉導至OpenFlow控制器 150,以進入系統運行階段310。
在步驟214,將目前系統尚未配置、可用於路由之位址埠號儲存於位址埠號資料庫160中,以供OpenFlow控制器150再做群播位址埠號轉換單播位址埠號時,查詢可用單播位址埠號之用。此處所指的可用單播位址埠號,意指其單播IP位址可在非群播網路上路由至群播網路的邊界交換器。
本發明在經過系統設定階段210後,即可進入系統運行階段310,如第四圖流程圖所示。首先,在步驟311,群播封包發送端112產生一群播封包,在群播網路110中作群播繞送。
在步驟312,群播封包被發送至位於群播網路110邊界的OpenFlow交換器111,接著在步驟313,OpenFlow交換器111會使用自身的OpenFlow路由表解析群播封包的目的IP位址與UDP埠號是否符合路由規則,若皆不符合,最終會對應到在步驟213所寫入的預設路由規則,進入步驟314,將此群播封包轉送至OpenFlow控制器150。
在步驟315,OpenFlow控制器150根據封包來源所屬的群播網路110,在位址埠號資料庫160中選擇可路由至群播網路120與群播網路130邊界交換器的可用單播位址埠號。
在步驟316,OpenFlow控制器將原群播封包之位址埠號與所選單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寫成OpenFlow路由規則,透過OpenFlow協定寫入OpenFlow交換器111,另外 還需要將單播位址埠號與原群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同樣寫成OpenFlow路由規則,透過OpenFlow協定寫入OpenFlow交換器121與OpenFlow交換器131。
經過步驟311~步驟316後,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的路由已經開通,等群播封包發送端112再次產生群播封包時,便會進入步驟321,根據已經寫入的OpenFlow路由規則將群播封包的位址埠號改為可路由於非群播網路140上之單播位址埠號。
在步驟322,封包使用單播位址埠號在非群播網路140上進行路由發送,接著進入步驟323,封包路由至OpenFlow交換器121與OpenFlow交換器131。
在步驟324,根據已經寫入的OpenFlow路由規則將單播封包的位址埠號改回原本對應的群播位址埠號,接著進入步驟325,群播封包藉由其位址埠號,路由至群播封包接收端122與群播封包接收端132。
以下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範例,其網路系統架構與運作流程請參考第五圖所示。群播網路110內的群播封包發送端112,使用群播協定發送出一封包,其封包群播位址為227.100.1.1、UDP埠為2222。如流程4111所示,群播封包經由群播路由送至處於群播網路110的邊界OpenFlow交換器111。
由於此時OpenFlow交換器111內只有在如第三圖的步驟213所設定的預設OpenFlow路由,因此,帶著群播位址的封包會進入流程4112,即被轉發至OpenFlow控制器 150,接著OpenFlow控制器150由位址埠號資料庫160中查詢到可以路由至群播網路120的可用單播位址埠號200.2.1.1:10001與群播網路130的可用單播位址埠號200.3.1.1:10001,然後如流程4113,OpenFlow控制器150針對OpenFlow交換器111寫入將群播位址埠號轉換成單播位址埠號的OpenFlow路由規則,其規則的Match欄位目的IP位址設為227.100.1.1、目的UDP埠號設為2222,其規則的Actions欄位有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將目的IP位址設為200.2.1.1、目的UDP埠號設為10001,輸出埠號為OpenFlow交換器111與非群播網路140介接的埠號,第二個動作是將目的IP位址設為200.3.1.1、目的UDP埠號設為10001,輸出埠號為OpenFlow交換器111與非群播網路140介接的埠號,如OpenFlow路由表113所示。
當經過流程4113之後,群播封包便可利用更改的單播封包位址穿越非群播網路140路由至群播網路120的邊界OpenFlow交換器121與群播網路130的邊界OpenFlow交換器131。同樣道理,在流程4114,OpenFlow控制器150針對OpenFlow交換器121與OpenFlow交換器131寫入將單播位址埠號轉換成回群播位址埠號的OpenFlow路由規則。寫入OpenFlow交換器121的規則為Match欄位目的IP位址設為200.2.1.1、目的UDP埠號設為10001,Actions欄位動作將目的IP位址設為227.100.1.1、目的UDP埠號設為2222,輸出埠號為OpenFlow交換器121與群播網路120介接的埠號,如OpenFlow路由表123所示。寫入OpenFlow 交換器131的規則為Match欄位目的IP位址設為200.3.1.1、目的UDP埠號設為10001,Actions欄位動作將目的IP位址設為227.100.1.1、目的UDP埠號設為2222,輸出埠號為OpenFlow交換器131與群播網路130介接的埠號,如OpenFlow路由表133所示。
當群播封包發送端112再次發送帶著IP位址227.100.1.1、UDP埠號為2222的群播封包,由於位址埠號的轉換已經透過流程4113與流程4114完成,因此在流程4115,OpenFlow交換器111比對群播封包的位址埠號後會符合OpenFlow路由表113的路由規則,因此一個動作會將群播封包的目的IP位址改為200.2.1.1、目的UDP埠號改成10001,封包便可路由至OpenFlow交換器121,同樣的另一個動作會將群播封包的目的IP位址改為200.3.1.1、目的UDP埠號改成10001,封包便可路由至OpenFlow交換器131。封包抵達OpenFlow交換器121之後,再根據OpenFlow路由表123的路由規則,將封包的目的IP位址改回227.100.1.1、目的UDP埠號改回2222。同理,封包抵達OpenFlow交換器131之後,再根據OpenFlow路由表133的路由規則,將封包的目的IP位址改回227.100.1.1、目的UDP埠號改回2222。
最後,在流程4116中,群播封包在群播網路中使用227.100.1.1的群播位址便可以讓群播封包接收端122與群播封包接收端132接收到由群播封包112發出的群播封包。
綜上所述,本發明為一種透過OpenFlow協定修改群播 封包IP位址與UDP埠號,而得以讓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的方法與其應用之網路系統,與傳統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具備下列優點:1.本發明在不需更動非群播網路中的路由設備設定的情況之下,就可以使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2.本發明在不需要更動群播封包長度的情況之下,就可以使群播封包穿越非群播網路;3.本發明使用標準OpenFlow協定進行封包位址的轉換,能夠達成快速的供裝設定,任何支援OpenFlow協定的交換器均可達成本發明提出之功效,而不受限於特定的網路設備;4.本發明提出使用IP位址加上UDP埠號作為位址轉換識別的方法,與傳統只使用IP位址作為識別的方法相較,大幅度的節省了IP位址資源的使用。
上述實施形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Claims (10)

  1. 一種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其包括: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係透過非群播網路相互連接;一位址埠號資料庫,係儲存有用於位址轉換之單播位址埠號;以及一OpenFlow控制器,係連接該位址埠號資料庫,用於將預設的OpenFlow路由規則寫入各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之路由表中,以供各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進行路由,其中,由群播封包發送端發送群播封包時,該群播封包經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中的第一OpenFlow交換器,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將該群播封包中的群播位址埠號轉換為該複數個OpenFlow交換器中的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的單播位址埠號,以產生具有該單播位址埠號的單播封包,該非群播網路將已位址轉換後的該單播封包轉發至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將該單播封包中的該單播位址埠號轉換為原來的該群播位址埠號後,再各自轉發至群播網路中的群播封包接收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其中,該OpenFlow路由規則包括該群播位址埠 號與該單播位址埠號轉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其中,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判斷該群播封包的目的IP位址與UDP埠號不符合該OpenFlow路由規則時,將該群播封包轉送該OpenFlow控制器,該OpenFlow控制器根據該群播封包來源所屬的群播網路,在該位址埠號資料庫中取得可路由至該群播網路以及該群播網路其邊界交換器的可用單播位址的埠號,藉以更新該OpenFlow路由規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其中,更新該OpenFlow路由規則包括該OpenFlow控制器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與所取得之單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OpenFlow協定寫入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OpenFlow控制器將該單播位址埠號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該OpenFlow協定寫入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其中,該可用單播位址係指在該非群播網路上提供單播IP位址路由至該群播網路的邊界交換器。
  6. 一種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 群播封包發送端產生一群播封包,於群播網路中執行群播繞送;該群播封包被發送至位於該群播網路邊界的第一OpenFlow交換器;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根據其預存之第一OpenFlow路由規則將該群播封包的群播位址埠號轉換為可路由於非群播網路上之單播位址埠號,以產生具有該單播位址埠號的單播封包;該單播封包使用該單播位址埠號於該非群播網路上進行路由發送;該單播封包路由至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根據其預存之第二OpenFlow路由規則將該單播封包的該單播位址埠號改回原本對應於該群播封包的該群播位址埠號;以及已改回的該群播封包藉由其群播位址埠號,各自轉發至群播網路中的群播封包接收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將該群播封包的群播位址埠號轉換為可路由於該非群播網路上之單播位址埠號時,在判斷該群播封包的目的IP位址與UDP埠號不符合其預存之OpenFlow路由規則下,更包括下列步驟: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將該群播封包轉送至該 OpenFlow控制器;該OpenFlow控制器根據該群播封包來源所屬的群播網路,由位址埠號資料庫中取得可路由至群播網路以及該群播網路其邊界交換器的可用單播位址的埠號;該OpenFlow控制器係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與所取得之單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OpenFlow協定寫入至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內的該第一OpenFlow路由規則;以及該OpenFlow控制器將該單播位址埠號與該群播封包之群播位址埠號的轉換關係,透過該OpenFlow協定寫入至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內的該第二OpenFlow路由規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方法,其中,於該群播封包執行群播繞送前,更包括下列步驟:於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中設定該OpenFlow控制器之資訊,以建立起該OpenFlow控制器與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之連線;該OpenFlow控制器確認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之連線狀況為正常;該OpenFlow控制器將預設OpenFlow的路由規則寫入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以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 交換器的路由表中;以及將未配置的可用於路由之位址埠號儲存於一位址埠號資料庫中,以供該OpenFlow控制器在做該群播位址埠號與該單播位址埠號轉換時,查詢可用單播位址的埠號之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方法,其中,該OpenFlow控制器寫入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的路由表中的該第一和該第二路由規則,係指Match欄位之目的地IP位址為群播位址,Action欄位為將封包轉導至該第一OpenFlow交換器及該複數個第二OpenFlow交換器與該OpenFlow控制器所連接的出口埠,且該第一和該第二路由規則的優先權值設為最低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方法,其中,該可用單播位址係指在該非群播網路上提供單播IP位址路由至該群播網路的邊界交換器。
TW106122845A 2017-07-07 2017-07-07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TWI648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2845A TWI648970B (zh) 2017-07-07 2017-07-07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CN201810010012.0A CN109218191B (zh) 2017-07-07 2018-01-05 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网络的系统及方法
JP2018003555A JP6862371B2 (ja) 2017-07-07 2018-01-12 OpenFlowプロトコルとUDPポート番号アドレス変換を用いて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に非マルチキャストネットワークをトラバースさせ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2845A TWI648970B (zh) 2017-07-07 2017-07-07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8970B TWI648970B (zh) 2019-01-21
TW201907696A true TW201907696A (zh) 2019-02-16

Family

ID=64990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2845A TWI648970B (zh) 2017-07-07 2017-07-07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62371B2 (zh)
CN (1) CN109218191B (zh)
TW (1) TWI6489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19073A1 (en) * 2020-02-25 2023-04-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eceiving sid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KR102485180B1 (ko) * 2021-06-09 2023-01-06 아토리서치(주) Sdn 스위치 및 이의 멀티캐스트 방법
CN115767155A (zh) * 2022-09-07 2023-03-07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2490B2 (en) * 1999-03-17 2004-08-24 At&T Corp. Network-based service for the repair of IP multicast sessions
JP3667586B2 (ja) * 2000-02-28 2005-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JP3759527B2 (ja) * 2003-01-29 2006-03-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クライアント側ゲートウェイ、サーバ側ゲートウェイ、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546082B2 (en) * 2004-03-02 2009-06-09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Application-layer multicast for mobile users in diverse networks
JP4476839B2 (ja) * 2005-02-23 2010-06-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データ配信方法
CN100448228C (zh) * 2005-09-02 2008-12-3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穿越非组播网络的方法及其应用的网络系统
US7843831B2 (en) * 2006-08-22 2010-11-30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data on a packet network
CN103607348A (zh) * 2013-11-27 2014-02-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OpenFlow协议的虚拟网络流量分类方法
TW201611567A (zh) * 2014-09-05 2016-03-16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提供通話中按鍵觸發服務訊息擷取系統及其方法
CN104486095B (zh) * 2014-12-22 2018-07-1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Sdn控制器及组播控制方法
US10291516B2 (en) * 2015-02-27 2019-05-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nonymous labels
CN106549916A (zh) * 2015-09-18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003519B2 (en) * 2015-11-13 2018-06-19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Data delivery method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an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ler using th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17004A (ja) 2019-01-31
CN109218191A (zh) 2019-01-15
CN109218191B (zh) 2021-03-26
JP6862371B2 (ja) 2021-04-21
TWI648970B (zh) 201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0112B2 (en)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in ethernet-based service domains over networks
US75196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requests between different multicast protocol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8166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ulticast traffic in a data network
US95598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cast deliver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16198016A2 (zh) 一种bier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109260A1 (en) Multicast method and multicast routing method
US20060187950A1 (en) Architecture and provisioning tools for managed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LAN trees
US2007005864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multicast traffic in a hybrid device
CN101702689B (zh) 组播业务数据负载均衡的传输控制方法及传输控制设备
US8559353B2 (en) Multicast quality of service module and method
TWI648970B (zh) 使用OpenFlow協定與UDP埠號位址轉換使群播封包得以穿越非群播網路之系統及方法
CN111478884B (zh) 不同视联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080186967A1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source-specific multicast forwarding over ethernet and device thereof
US11695686B2 (en) Source-initiated distribution of spine node identifiers of preferred spine nodes for use in multicast path selection
EP2567510B1 (en) Source selection by routers
CN108881134B (zh) 一种基于视频会议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US1076433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165416A (zh) 一种组网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Moujahid et al. Improving IPTV Performance Using IGMP Snooping Protocol
CN111355916B (zh) 建立视联网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iaz Multicast in MPLS Based Networks and VP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