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4249A -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4249A
TW201904249A TW107117657A TW107117657A TW201904249A TW 201904249 A TW201904249 A TW 201904249A TW 107117657 A TW107117657 A TW 107117657A TW 107117657 A TW107117657 A TW 107117657A TW 201904249 A TW201904249 A TW 2019042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group
communication device
address
devi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7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7492B (zh
Inventor
越坂直弘
高橋宏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4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4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4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9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clocked protoc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05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based on arbitration
    • G06F13/161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based on arbitration with latency impr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3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 G06F13/362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with centralised access control
    • G06F13/36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with centralised access control using independent requests or grants, e.g. using separated request and grant l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7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e.g. protocol converters for incompatible systems, ope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06F13/4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with address ma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16Inter-integrated circuit (I2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52Assignment of addresses or identifiers to the modules of a bus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旨在更明確且更高效率執行通訊。 為了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任意從屬器件設定至一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該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一從屬器件。然後,在其中具有該群組歸屬能力之一從屬器件及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一從屬器件混合地加入於一匯流排中之一狀態中,將該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該群組歸屬能力之該從屬器件。舉例而言,本發明技術適用於一匯流排介面。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通訊裝置、一通訊方法、一程式及一通訊系統,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旨在能夠更明確且更高效率執行通訊之一通訊裝置、一通訊方法、一程式及一通訊系統。
通常,一CCI (相機控制介面)已被廣泛地用作一匯流排IF (介面)來控制各種裝置中之一暫存器,且一I2C (積體電路匯流排)標準已被採取以用於CCI中之一實體層。另外,近來,已請求實現對I2C之加速,提出I3C (經改良積體電路匯流排)之規範來作為一新世代標準,且已提出I3C之一修訂。
舉例而言,I2C及I3C經組態以便在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主控器件控制下透過匯流排介面來執行與連接至匯流排介面之一從屬器件之通訊。此外,在I3C中,提供維持相容性以便執行與I2C之一裝置之通訊之一功能、被稱為熱加入於(能夠使從屬器件加入於操作中匯流排介面中)之一功能、在複數個主控器件之間相互轉移一主控器件權限之一功能等。
此外,在PTL 1中,在I3C中,定義一錯誤偵測方法使得避免隨著對通訊之一開始或停止之一錯誤偵測等而來之一通訊故障,且藉此揭示能夠更明確地執行通訊之一通訊裝置。 [引用清單] [專利文獻]
[PTL 1] PCT專利公開案第WO2017/061330號
[技術問題]
與此同時,在一當前I3C標準中,規定執行將連接至匯流排介面之所有裝置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且執行將連接至匯流排介面之一單個任意裝置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
因此,舉例而言,當期望在連接至匯流排介面之複數個任意裝置中執行一相同內容寫入時,一主控器件必須個別地對其裝置重複地執行一寫入傳送。因此,為了能夠高效率執行通訊,考慮建立一種用於執行將複數個任意裝置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之方法。然後,必須避免伴隨著藉由此一方法來執行通訊而發生之一通訊錯誤且必須明確地執行通訊。
已鑒於如上文所闡述之情況而提出本發明且本發明旨在能夠更明確且更高效率執行通訊。 [問題解決方案]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通訊裝置,該通訊裝置包含:一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與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及一處理執行單元,其經組態以執行用於自加入於該匯流排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且執行用於將該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由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通訊裝置執行之通訊方法或者一種用於致使置於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通訊裝置中之一電腦執行一程序的程式,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控制與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執行用於自加入於該匯流排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及執行用於將該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提供一種通訊系統,在該通訊系統中通訊係由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通訊裝置及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執行,其中該通訊裝置包含:一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與其他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及一處理執行單元,其經組態以執行用於自加入於該匯流排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且執行用於將該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控制與在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執行用於自加入於匯流排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且執行用於將該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本發明之有利效應]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更明確且更高效率執行通訊。
注意,此處所闡述之效應未必受限制且可係本發明中所闡述之任何效應。
在後文,將參考附圖詳細地闡述應用本發明技術之一具體實施例。
<匯流排介面之組態實例> 圖1係圖解說明應用本發明技術之一匯流排介面之一實施例之一組態實例之一方塊圖。
在圖1中所圖解說明之匯流排介面11中,三個主控器件12-1至12-3與六個從屬器件13-1至13-6係透過用於傳輸串列資料SDA之一資料信號線14及用於傳輸一串列時脈SCL之一時脈信號線15連接起來。
主控器件12-1及12-2以及從屬器件13-1至13-4遵循一I3C新提出版本之標準(I3C_v1.1)。此外,主控器件12-3及從屬器件13-5遵循一I3C當前版本之標準(I3C_v1.0),且從屬器件13-6遵循I2C之標準。如上文所闡述,即使將遵循I3C_v1.1之裝置、遵循I3C_v1.0之裝置及遵循I2C標準之裝置混合起來,匯流排介面11仍經組態以操作。
另外,在I3C中,規定熱加入於,該熱加入於係能夠加入於正處於一操作狀態中之匯流排介面11之一功能。舉例而言,圖1中藉由一虛線圖解說明之從屬器件13-4指示其中從屬器件13-4被斷電且未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一狀態。在通電之後,從屬器件13-4可傳輸一熱加入於請求且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
主控器件12-1至12-3包含透過匯流排介面11強有力地控制通訊之一功能且從屬器件13-1至13-6可在具有主控器件12-1至12-3之發起權之一單個主控器件之控制下透過匯流排介面11執行通訊。注意,在後文在適當情況下,當不需要區分主控器件12-1至12-3時,其等被簡稱為主控器件12,而當不需要區分從屬器件13-1至13-6時,其等被簡稱為從屬器件13。
另外,在自主控器件12-1至12-3當中,在匯流排介面11中具有通訊發起權(在後文,被稱為一主控器件權限)之一個主控器件12被稱為一當前主控器件12C且其他主控器件12被稱為一副級主控器件12S。舉例而言,不具有主控器件權限之副級主控器件12S可在當前主控器件12C之控制下透過匯流排介面11執行通訊,且當主控器件權限自當前主控器件12C被轉移時,副級主控器件12S用作當前主控器件12C。如上文所闡述,主控器件12在具有通訊發起權之狀態中用作當前主控器件12C,且副級主控器件12S在不具有通訊發起權之狀態中被視為與從屬器件13類似。因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亦在當前主控器件12C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副級主控器件12S將被闡述為包含於從屬器件13中。
在此,後文在適當情況下,遵循I3C_v1.1之從屬器件13-1至13-4及遵循I3C_v1.0從屬器件13-5之亦被稱為I3C從屬器件13。此外,遵循I3C_v1.1及I3C_v1.0中之任一者之裝置(亦即,主控器件12及I3C從屬器件13)亦被稱為I3C裝置。
與此同時,在I3C_v1.1中,將複數個任意I3C從屬器件13設定為一目的地,檢查當前主控器件12C以設定並操作能夠對其I3C從屬器件13同時執行一寫入傳送之一群組位址。
亦即,藉由定義具有下文將闡述之圖6至圖8中所圖解說明之格式之一SETGRPA命令,將相同群組位址設定至歸屬於同一群組之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舉例而言,藉由為各群組設定動態位址,動態位址可用作群組位址。注意,一單個I3C從屬器件13可歸屬於複數個群組且可將群組位址中之至少一者或多者指派給單個I3C從屬器件13。
舉例而言,當前主控器件12C藉由使用SETGRPA命令將群組位址設定至各別群組。然後,在執行由I3C所規定之各種類型之寫入傳送(直接寫入CCC/專用寫入/HDR寫入)時,當前主控器件12C將群組位址指定給寫入傳送命令之一從屬器件位址欄位。透過此程序,當前主控器件12C可藉由一次性寫入傳送同時在歸屬於該群組之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中寫入資料。
與此同時,I3C從屬器件13接收與一位址7’h7E相關之通訊且根據通訊內容來執行處理,位址7’h7E用於將I3C從屬器件13自身之動態位址或I3C從屬器件13自身所屬之群組位址指定給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I3C從屬器件13。
另外,在當前主控器件12C使用群組位址來執行指定且將讀出命令傳輸至該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時,估計自該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傳送出之讀出資料存在衝突。因此,假定以下一種操作:其中在執行由I3C所規定之各種類型之讀出傳送(直接讀取CCC/專用讀取/HDR讀取)時,禁止將群組位址指定給讀出傳送之命令之一從屬器件位址欄位。注意,如下文將闡述之圖15及圖16中所圖解說明,當控制該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中之各者輸出讀出資料之一時序時,可避免讀出資料之衝突。在此情形中,在執行各種類型之讀出傳送時,可在不禁止指定群組位址之情況下操作匯流排介面11。此外,可安裝一暫存器等以達成其中指定群組位址之讀出傳送。
與此同時,圖1中所圖解說明之匯流排介面11形成為以下各項之一混合體:遵循其中規定與群組位址相關之一功能之I3C_v1.1之主控器件12-1及12-2及I3C從屬器件13-1至13-4、遵循其中不規定與群組位址相關之功能之I3C_v1.0之主控器件12-3及I3C從屬器件13-5以及遵循I2C標準之I2C從屬器件13-6。
在按照上文之闡述而組態之匯流排介面11中,為了透過主控器件12-1及12-2執行群組位址之一指派,I3C_v1.1需要經規定以便辨識對應於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主控器件12及從屬器件13之群組位址之I3C裝置。
另外,當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複數個主控器件12對應於該群組位址時,I3C_v1.1需要經規定使得彼等主控器件12可相互辨識指派給其他主控器件12之該群組位址。亦即,存在一擔心:當某些主控器件12不能辨識由其他主控器件12指派之群組位址時,一已使用位址值已用於該群組位址且發生一通訊錯誤。另外,存在一擔心:某些主控器件12所設定之群組位址被其他主控器件12重寫,且因此群組位址資訊係破碎的且發生通訊錯誤。
為了解決此問題,當操作群組位址時,遵循I3C_v1.1之主控器件12-1及12-2經組態使得可辨識對應於群組位址之一狀態且可避免擔心因使用群組位址而發生之通訊錯誤。此程序准許肯定地避免通訊錯誤且在匯流排介面11中使用群組位址來高效率執行通訊。
<主控器件與從屬器件之組態實例> 圖2係圖解說明主控器件12與從屬器件13之一組態實例之一方塊圖。
在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組態中,主控器件12併入為主控裝置21之一實體層且主控裝置21包含處於高於主控器件12之一地位之一上層22 (舉例而言,一CCI層)。類似地,從屬器件13併入為從屬裝置31之一實體層且從屬裝置31包含處於高於從屬器件13之一地位之一上層32 (舉例而言,一CCI層)。
如圖2中所圖解說明,主控器件12包含一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一資料接收單元42、一資料傳輸單元43、一主控器件身份請求控制單元44、一命令解譯單元45、一資訊保存單元46、一命令傳輸單元47及一表保存單元48。注意,舉例而言,可藉由使用一半導體積體電路、一可程式化半導體積體電路、軟體等來實現各單元或此等單元之一部分。
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控制連接至匯流排介面11之其他裝置之信號傳輸及接收。舉例而言,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驅動時脈信號線15,傳輸串列時脈SCL,且根據串列時脈SCL之一時序驅動資料信號線14,且藉此控制串列資料SDA傳輸至其他裝置。另外,根據串列時脈SCL之時序,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控制藉由驅動資料信號線14透過其他裝置而傳輸之串列資料SDA之接收。
在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之控制下,資料接收單元42接收自其他裝置傳輸而來之資料且將該資料供應至上層22。
在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之控制下,資料傳輸單元43將自上層22供應之資料傳輸至其他裝置。
根據來自上層22之一請求,當主控器件12係副級主控器件12S時,主控器件身份請求控制單元44執行與一主控器件身份請求之傳輸相關之控制,該主控器件身份請求用於請求自當前主控器件12C轉移主控器件權限。
命令解譯單元45對在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之控制下所接收到之命令執行一解譯,且根據該命令、參考由資訊保存單元46保存之各種類型之資訊執行處理。
資訊保存單元46可保存透過命令解譯單元45、根據命令執行處理所需之各種類型之資訊。舉例而言,在資訊保存單元46中保存著群組相關能力資訊,該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係與群組相關之一能力且係指示主控器件12自身中所包含之一能力之資訊。舉例而言,當主控器件12自身具有用於指派群組位址之一能力(在後文,亦被稱為一群組管理能力)時,資訊保存單元46保存指示包含群組管理能力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
根據來自上層22之請求,命令傳輸單元47在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之控制下透過匯流排介面11傳輸命令。另外,舉例而言,根據自主控器件12傳輸之命令,命令傳輸單元47將自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裝置傳輸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供應至表保存單元48。
表保存單元48保存一裝置資訊表(參考下文將闡述之圖3),該裝置資訊表中暫存與各別裝置相關聯之裝置資訊,同時該裝置資訊表關聯至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舉例而言,在裝置資訊表中暫存包含群組相關能力資訊、群組位址等之裝置資訊,同時裝置資訊關聯至識別裝置之一裝置ID (識別符)。然後,表保存單元48將自命令傳輸單元47供應的各裝置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保存於裝置資訊表中,且同時亦將群組相關能力資訊通知給上層22。
從屬器件13包含一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51、一資料接收單元52、一資料傳輸單元53、一熱加入請求控制單元54、一動態位址保存單元55、一群組位址保存單元56、一命令解譯單元57及一資訊保存單元58。注意,舉例而言,可藉由使用一半導體積體電路、一可程式化半導體積體電路、軟體等來實現各單元或此等單元之一部分。
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51控制與連接至匯流排介面11之其他裝置之信號傳輸及接收。舉例而言,根據串列時脈SCL之時序,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51控制藉由驅動資料信號線14透過其他裝置而傳輸之串列資料SDA之接收。此外,根據串列時脈SCL之時序,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51驅動資料信號線14且藉此控制串列資料SDA傳輸至其他裝置。
在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之控制下,資料接收單元52接收自其他裝置傳輸而來之資料且將該資料供應至上層32。
在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之控制下,資料傳輸單元53將自上層32供應之資料傳輸至其他裝置。
舉例而言,熱加入請求控制單元54執行與熱加入於請求之傳輸相關之控制,該熱加入於請求用於在操作狀態中請求將處於未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狀態之從屬器件13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
動態位址保存單元55可保存指派給從屬器件13之動態位址,且根據命令解譯單元57之一指令適當地保存該動態位址。
群組位址保存單元56可保存指派給從屬器件13之群組位址,且根據命令解譯單元57之指令適當地保存群組位址。
命令解譯單元57對在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51之控制下所接收到之命令執行一解譯,參考由資訊保存單元58保存之各種類型之資訊,且根據該命令執行處理。
資訊保存單元58可保存透過命令解譯單元57根據命令執行處理所需之各種類型之資訊。舉例而言,在資訊保存單元58中保存著群組相關能力資訊,該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係指示與群組相關且從屬器件13自身所包含之一能力之資訊。舉例而言,當從屬器件13自身具有群組位址指派能力(在後文,亦被稱為一群組歸屬能力)時,資訊保存單元58保存指示包含群組歸屬能力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
在此,將參考圖3闡述由表保存單元48保存之裝置資訊表。在圖3A中,圖解說明由遵循I3C_v1.1之主控器件12-1及12-2之表保存單元48保存之裝置資訊表之一實例,且在圖3B中,圖解說明由遵循I3C_v1.0之主控器件12-3之表保存單元48保存之裝置資訊表之一實例。
如圖3A中所圖解說明,I3C_v1.1之裝置資訊表中暫存識別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之裝置ID (在圖3之一實例中,裝置ID:A至H)。然後,在關聯至各別裝置ID時,暫存功能資訊、一靜態位址(SA)、動態位址(DA)、群組資訊有效性資訊、群組管理能力資訊、群組歸屬能力資訊及一群組位址(GRPA)以作為裝置資訊。另外,在此裝置資訊表中,暫存係當前主控器件12C之主控器件12之裝置ID (在圖3之一實例中,裝置ID:A)。
在功能資訊中,暫存指示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裝置中所包含之功能之裝置資訊,且舉例而言,暫存指示一I3C主要主控器件、一I3C副級主控器件、一I3C從屬器件及一I2C從屬器件中之任一者之裝置資訊。
在靜態位址中,暫存指示裝置中所包含之靜態位址之位址值(SA值)以作為裝置資訊,且除此之外,暫存指示關於裝置不具有靜態位址之事實之裝置資訊(無)。
在動態位址中,暫存指示指派給裝置之動態位址之位址值(DA值)以作為裝置資訊,且除此之外,暫存指示關於裝置(I2C裝置)不能夠具有動態位址之事實之裝置資訊(無)。另外,當可包含動態位址但尚未指派該動態位址時,在動態位址中暫存指示該事實之裝置資訊(尚未)。
在群組資訊有效性資訊中,暫存指示群組管理能力資訊、群組歸屬能力資訊及群組位址中所暫存之裝置資訊有效的裝置資訊(存在)或指示尚未獲取其裝置資訊之裝置資訊(不存在)。
在群組管理能力資訊中,暫存指示裝置具有自我指派群組位址之一能力之裝置資訊(存在)或者指示裝置不具有自我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之裝置資訊(不存在)。另外,關於其中未獲取群組管理能力資訊之裝置,群組管理能力資訊保留為空白。
在群組歸屬能力資訊中,暫存指示裝置具有自我指派群組位址之一能力之裝置資訊(存在)或者指示裝置不具有自我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之裝置資訊(不存在)。另外,關於其中未獲取群組歸屬能力資訊之裝置,群組歸屬能力資訊保留為空白。
在群組位址中,暫存指示指派給裝置所歸屬之一群組之群組位址之位址值(GRPA值)以作為裝置資訊。另外,關於不著重於被指派群組位址之裝置(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資訊之I2C裝置、I3C裝置等),暫存指示該事實之裝置資訊(不存在)。此外,在群組位址中,當裝置著重於被指派群組位址但該群組位址尚未指派給該裝置時,暫存指示該事實之裝置資訊(尚未)。此外,關於其中未獲取群組位址之裝置,群組位址保留為空白。
此外,如圖3B中所圖解說明,在I3C_v1.0之裝置資訊表中,暫存功能資訊、靜態位址(SA)及動態位址(DA)以作為裝置資訊,該裝置資訊來自I3C_v1.1之裝置資訊表中所暫存之裝置資訊集合當中,同時與各別裝置ID相關聯。亦即,在I3C_v1.0中,由於未定義群組位址,因此裝置資訊表中未暫存群組資訊有效性資訊、群組管理能力資訊、群組歸屬能力資訊及群組位址。
如上文所闡述,在表保存單元48中保存著其中暫存靜態位址、動態位址或群組位址的一指派狀態等之裝置資訊表。
<位址指派處理> 參考圖4中所圖解說明之一流程圖,將闡述其中當前主控器件12C指派動態位址之程序以及群組位址。
舉例而言,在為當前主控器件12C通電時,程序開始,且在步驟S11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執行自身初始化。然後,當前主控器件12C之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41將資料信號線14及時脈信號線15兩者之電位驅動至一H位準且使匯流排介面11進入一匯流排自由狀態中。
在步驟S12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在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I3C裝置當中辨識具有靜態位址之I3C裝置之存在。然後,當前主控器件12C指定I3C裝置之該靜態位址且傳輸一SETDASA命令以指示動態位址將被指派。根據上文,當將動態位址指派給具有靜態位址之I3C裝置完成時,程序進行至步驟S13。
在步驟S13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執行一ENTDAA命令序列以指示將動態位址指派給已在步驟S12中被指派了動態位址之其餘I3C裝置。根據上文,當動態位址被指派給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I3C裝置時,程序進行至步驟S14。
在步驟S14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一DEFSLVS命令以用於指示裝置資訊由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副級主控器件12S共用。此程序准許當前主控器件12C與副級主控器件12S共用與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相關聯之裝置資訊。注意,在此時間點處間點處,不執行與群組位址相關之程序,且因此在步驟S14中所共用之裝置資訊中,包含裝置ID、功能資訊、靜態位址及動態位址,該裝置資訊係來自上文所闡述的圖3中所圖解說明之表中所暫存之裝置資訊集合當中。
在步驟S15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參考由資訊保存單元46保存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且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自身是否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
在步驟S15中,當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時,程序結束。舉例而言,在當前主控器件12C係遵循I3C_v1.0之主控器件12-3時,當前主控器件12C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此外,當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被規定為I3C_v1.1之一選項且未給係當前主控器件12C之主控器件12-1或12-2設定該能力時,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
與此同時,在步驟S15中,當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時,程序進行至步驟S16。
在步驟S16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一GETGRPCAP命令(參考下文將闡述之圖6至圖8)以用於指示將群組相關能力資訊傳輸至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I3C裝置的一請求。根據上文,在當前主控器件12C獲取自各I3C裝置傳輸而來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時,程序進行至步驟S17。
在步驟S17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將在步驟S16中所獲取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通知給圖2之上層22。此程序准許上層22獲悉各I3C裝置與群組位址的一對應,且舉例而言准許上層22判定群組位址被指派給哪一I3C從屬器件13。
在步驟S18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判定是否將群組位址指派給I3C從屬器件13。舉例而言,當基於群組相關能力資訊而執行判定之上層22指示當前主控器件12C指派群組位址時,當前主控器件12C可根據指令判定將群組位址指派給I3C從屬器件13。
在步驟S18中,在當前主控器件12C判定群組位址指派被執行時,程序進行至步驟S19。在步驟S19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SETGRPA命令(參考下文將闡述之圖9及圖10)以用於指示群組位址指派,且根據來自上層22之指令而將群組位址指派給I3C從屬器件13。
與此同時,在步驟S18中,在當前主控器件12C判定群組位址指派未被執行時,或在步驟S19之程序之後,程序進行至步驟S20。
在步驟S20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參考由表保存單元48保存之裝置資訊表,且判定除了當前主控器件12C之外是否亦存在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副級主控器件12S。
在步驟S20中,在當前主控器件12C判定存在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副級主控器件12S時,程序前進至步驟S21。
在步驟S21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DEFGRPS命令(參考下文將闡述之圖11至圖13)以用於指示與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副級主控器件12S共用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透過此程序,在副級主控器件12S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情況下,當前主控器件12C共用與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之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至於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舉例而言,當前主控器件12C共用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各裝置之群組管理能力資訊及群組歸屬能力資訊。此外,當在步驟S19中將群組位址指派給I3C從屬器件13時,當前主控器件12C共用作為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的群組位址。
在步驟S20中,在當前主控器件12C判定不存在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副級主控器件12S時或在步驟S21之程序之後,程序結束。
如上文所闡述,當前主控器件12C獲取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I3C裝置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以藉此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I3C從屬器件13。此程序准許當前主控器件12C將群組位址明確地指派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I3C從屬器件13。
此外,當前主控器件12C獲取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I3C裝置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以藉此辨識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副級主控器件12S。此程序准許當前主控器件12C與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副級主控器件12S共用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
如上文所闡述,藉由在匯流排介面11中共用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舉例而言,可避免以下一情況:已由其他主控器件12使用之位址值被新用作群組位址且因此發生通訊錯誤。此外,藉由在匯流排介面11中共用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舉例而言,可避免以下一情況:由其他主控器件12設定之群組位址被重新寫入且因此發生通訊錯誤。因此,在匯流排介面11中,不會發生通訊錯誤且可藉由使用群組位址而更明確地且更高效率執行通訊。
注意,其中當前主控器件12C指派動態位址及群組位址之程序並不限於參考圖4所闡述之一過程,且可採用其他過程。
舉例而言,當前主控器件12C可藉由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一過程來指派動態位址及群組位址。
亦即,在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一流程圖中,在步驟S31至步驟S33中,執行與圖4之步驟S11至步驟S13之程序類似之程序。然後,在步驟S34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參考由資訊保存單元46保存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且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自身是否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
在步驟S34中,在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時,在步驟S35至S38中,執行與圖4之步驟S16至S19之程序類似之程序且然後程序進行至步驟S39。另一選擇係,在步驟S34中,當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時,程序進行至步驟S39。
在步驟S39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DEFSLVS命令以用於指示裝置資訊由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副級主控器件12S共用。此程序准許當前主控器件12C與副級主控器件12S共用關於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之裝置資訊(裝置ID、功能資訊、靜態位址及動態位址)。
然後,在步驟S40中,當前主控器件12C參考由資訊保存單元46保存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且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自身是否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
在步驟S40中,當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時,程序結束。與此同時,在步驟S40中,當判定當前主控器件12C具有指派群組位址之能力時,在步驟S41及S42中,執行與圖4之步驟S20及S21之程序類似之程序且然後程序結束。
如上文所闡述,在匯流排介面11中,舉例而言,群組位址可同時作為靜態位址及動態位址而被共用。
<GETGRPCAP命令之格式實例> 在圖6中,圖解說明在圖4之步驟S16中所傳輸之GETGRPCAP命令之一第一格式實例。
如上文所闡述,GETGRPCAP命令將傳輸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之一請求指示給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I3C裝置。
在圖6中所圖解說明之一實例中,首先,當前主控器件12C發佈一開始條件(S),傳輸位址7’h7E以用於指定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且連續傳輸一共同命令碼(GETGRPCAP CCC)以用於請求傳輸群組相關能力資訊。然後,在一重新開始(Sr)之後,在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一從屬器件位址時,具有從屬器件位址之I3C從屬器件13發送回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
如圖中所圖解說明,在8位元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中,一第0位元係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一旗標,一第一位元係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一旗標,且一第二位元至一第七位元被保留。因此,接收共同命令碼以用於請求傳輸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且由從屬器件位址指定的I3C從屬器件13可允許當前主控器件12C藉由使用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旗標來辨識I3C從屬器件13自身之群組相關能力資訊。
亦即,當接收GETGRPCAP命令之裝置具有群組管理能力或群組歸屬能力時,該裝置執行一ACK回應。此外,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裝置將1傳輸至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旗標,且不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裝置將0傳輸至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旗標。另外,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裝置將1傳輸至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旗標,且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裝置將0傳輸至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旗標。另外,保留區域將0傳輸至所有旗標。
與此同時,當接收GETGRPCAP命令之裝置不具有群組管理能力及群組歸屬能力,需要在I3C_v1.1中規定該裝置,使得執行一NACK回應,或執行ACK回應且然後由ALL0傳輸資料。在I3C_v1.0之規定中,舉例而言,規定接收不受支援之直接共同命令碼(直接CCC)之裝置執行NACK回應。然後,由於在I3C_v1.0標準中未規定GETGRPCAP命令,因此遵循I3C_v1.0之裝置必須對GETGRPCAP命令執行NACK回應。
如上文所闡述,藉由規定對GETGRPCAP命令之回應,即使在混合有遵循I3C_v1.1之裝置與遵循I3C_v1.0之裝置之匯流排介面1中,亦可在不產生衝突之情況下操作GETGRPCAP命令。
注意,由於GETGRPCAP命令係一讀出命令,因此僅可將動態位址指定給從屬器件位址且不能指定群組位址。
另外,需要在I3C_v1.1中規定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以便必須傳輸圖6中所圖解說明之GETGRPCAP命令。與此同時,需要在I3C_v1.1中規定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以決定不傳輸圖6中所圖解說明之GETGRPCAP命令。
在圖7中,圖解說明GETGRPCAP命令之一第二格式實例。
如圖7中所圖解說明,接收GETGRPCAP命令之裝置執行ACK回應,且然後傳輸一第一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1)及一第二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2)。除了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旗標之外,在第一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1)中,傳輸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旗標,且在第二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2)中,傳輸指派給裝置自身之群組位址。注意,未被指派群組位址之裝置及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裝置傳輸7’h00 (禁止指派)來作為第二群組相關能力資訊之群組位址。
在圖8中,圖解說明GETGRPCAP命令之一第三格式實例。
如上文所闡述,單個I3C從屬器件13可歸屬於複數個群組且可將群組位址中之至少一或多者指派給單個I3C從屬器件13。因此,已接收GETGRPCAP命令之I3C從屬器件13可將能夠指派給I3C從屬器件13自身之群組位址之數目通知給當前主控器件12C。
如圖8中所圖解說明,在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中,將群組位址之槽數目(可指派槽之數目)傳輸至一第0位元至一第二位元。注意,舉例而言,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裝置將0傳輸至所有第0位元至第二位元以藉此標示該事實。另外,保留一第三位元至一第六位元且將標示裝置是否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旗標傳輸至一第七位元。
注意,在圖8中所圖解說明之一實例中,群組位址之槽數目係由3個位元表示;然而,並不限於此,可鑒於標準而根據槽之最大數目來決定一位元寬度。
藉由使用具有如上文所闡述之格式之GETGRPCAP命令,當前主控器件12C可辨識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之群組管理能力及群組歸屬能力。
<SETGRPA命令之格式實例> 在圖9中,圖解說明圖4之步驟S19中所傳輸之SETGRPA命令之一第一格式實例。
在圖9中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首先,當前主控器件12C發佈開始條件(S),傳輸位址7’h7E以用於指定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且連續傳輸一共同命令碼(SETGRPA CCC)以用於指示群組位址指派。
然後,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重新開始(Sr)後續接著從屬器件位址,且傳輸指派給具有該從屬器件位址之I3C從屬器件13的7個位元位址值之群組位址。注意,可將動態位址或已指派群組位址指定給此處已傳輸之從屬器件位址。
然後,當接收SETGRPA命令之裝置具有群組管理能力或群組歸屬能力時,該裝置執行ACK回應。此外,當尚未指派群組位址時,該裝置將具有該位址值之所接收到群組位址設定為裝置自身之群組位址。另一選擇係,當已指派群組位址時,裝置更新具有該位址值之所接收到群組位址以作為裝置自身之群組位址。
與此同時,當接收SETGRPA命令之裝置不具有群組管理能力及群組歸屬能力時,裝置必須執行NACK回應。舉例而言,在I3C_v1.0之標準中,規定接收到不受支援之直接共同命令碼(直接CCC)之裝置執行NACK回應。然後,由於在I3C_v1.0標準中未規定SETGRPA命令,因此遵循I3C_v1.0之裝置必須對SETGRPA命令執行NACK回應。
另外,需要在I3C_v1.1中規定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以便必須傳輸如圖9中所圖解說明之SETGRPA命令。與此同時,需要在I3C_v1.1中規定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以決定不傳輸圖9中所圖解說明之SETGRPA命令。
在圖10中,圖解說明SETGRPA命令之一第二格式實例。
如上文所闡述,單個I3C從屬器件13可歸屬於複數個群組且可將群組位址中之至少一或多者指派給單個I3C從屬器件13。
因此,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共同命令碼(SETGRPA CCC)以用於指示指派群組位址,且然後在從屬器件位址之後傳輸具有該從屬器件位址之I3C從屬器件13之群組位址之可指派數目之有效旗標以及位址值。
注意,當SETGRPA命令指派複數個群組位址時,僅可將動態位址指定為從屬器件位址且禁止指定群組位址。亦即,個別地使用動態位址從而將I3C從屬器件13設定為一目的地,且執行對群組位址之指派。
另外,valid=0之槽停用群組位址且valid=1之槽啟用群組位址。然後,當前主控器件12C必須針對被指派群組位址之裝置之群組位址之槽數目而傳輸位元組以用於設定群組位址。在此時間點處,舉例而言,當位元組之數目小於槽之數目時,裝置針對所接收到位元組之數目而設定群組位址且不針對一不足執行設定。另一選擇係,舉例而言,當位元組之數目大於槽之數目時,裝置忽略位元組的超過槽數目之部分。
藉由使用具有如上文所闡述格式之SETGRPA命令,當前主控器件12C可將群組位址指派給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I3C裝置。
<DEFGRPS命令之格式實例> 在圖11中,圖解說明圖4之步驟S21中所傳輸之DEFGRPS命令之一第一格式實例。
如上文所闡述,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主控器件12可藉由使用DEFGRPS命令來互相共用群組相關能力資訊。
在圖11中所圖解說明之一實例中,首先,當前主控器件12C發佈開始條件(S),傳輸位址7’h7E以用於指定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且連續傳輸DEFGRPS命令(DEFGRPS CCC)以用於指示將共用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此外,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的由當前主控器件12C辨識為存在的所有裝置之數目(計數),亦即相繼傳輸之資料組合之數目。
幾乎同時,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當前主控器件12C自身之動態位址(DA)、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群組位址(GRPA)及GAvalid。然後,當前主控器件12C重複地傳輸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之數目之類似資料。注意,關於I3C裝置傳輸動態位址(DA),且關於I2C裝置傳輸靜態位址(SA)。
至於GAvalid,舉例而言,當I3C裝置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時,傳輸1’b0,當I3C裝置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但群組位址尚未被指派時,傳輸1’b0,且當I3C裝置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且群組位址已被指派時,傳輸1’b1。另外,至於群組位址,當I3C裝置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時,傳輸7’h00,當I3C裝置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但群組位址尚未被指派時,傳輸7’h00,且當I3C裝置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且群組位址已被指派時,傳輸位址值。
另外,需要在I3C_v1.1中規定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以便必須傳輸如圖11中所圖解說明之DEFGRPS命令。與此同時,需要在I3C_v1.1中規定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以決定不傳輸圖11中所圖解說明之DEFGRPS命令。
即使接收到DEFGRPS命令,不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必須忽略DEFGRPS命令。在I3C_v1.0中,舉例而言,規定接收到受支援之廣播共同命令碼(廣播CCC)之裝置忽略該命令。由於I3C_v1.0標準中未規定DEFGRPS命令,因此遵循I3C_v1.0之裝置必須忽略DEFGRPS命令。
然後,具有指派群組位址能力之主控器件12應能夠接收DEFGRPS命令。
在圖12中,圖解說明DEFGRPS命令之一第二格式實例。
在圖12中所圖解說明之DEFGRPS命令中,在DEFGRPS命令 (DEFGRPS CCC)之後,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由當前主控器件12C辨識為存在之I3C裝置之數目(計數),亦即將相繼傳輸之資料組合之數目。亦即,顯然I2C裝置不具有群組管理能力及群組歸屬能力兩者且僅I3C裝置可共用群組相關能力資訊。
幾乎同時,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當前主控器件12C自身之動態位址(DA)、群組管理能力資訊(GETGRPCAP命令所獲取之旗標)、群組位址(GRPA)及群組歸屬能力資訊(GETGRPCAP命令所獲取之旗標)。然後,當前主控器件12C重複地傳輸I3C裝置之數目之類似資料。另外,至於群組位址(GRPA),當群組位址尚未被指派時,傳輸7’h00,當群組位址已被指派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資訊之I3C裝置時,傳輸位址值。
此外,在圖12中所圖解說明之DEFGRPS命令之第二格式實例中,一單個裝置之資訊被封包在一2位元組區域中而被傳輸,且防止傳輸I2C裝置之資訊以藉此試圖減少傳輸資料量。
在圖13中,圖解說明DEFGRPS命令之一第三格式實例。
在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DEFGRPS命令中,在DEFGRPS命令 (DEFGRPS CCC)之後,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由當前主控器件12C辨識為存在的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所有裝置之數目(計數),亦即將相繼傳輸之資料組合之數目。
幾乎同時,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當前主控器件12C自身之動態位址(DA)、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群組位址(GRPA)及GAvalid。在此時間點處,在群組相關能力資訊(GRPCAP)中,當前主控器件12C以與參考圖8之說明中類似之方式傳輸群組位址之槽數目。然後,以與參考圖10之說明中類似之方式傳輸群組位址及與該群組位址之槽數目相同之位元組數目之有效旗標。
此外,在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DEFGRPS命令之第三格式實例中,傳輸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即可為各裝置指派之群組位址之槽數目以及群組位址之槽數目。
藉由使用具有如上文所闡述之格式之DEFGRPS命令,當前主控器件12C可與副級主控器件12S共用加入於匯流排介面11中之裝置之群組位址的群組位址管理能力、群組位址之一指派狀態及位址值。
<使用群組位址之通訊格式> 將參考圖14至圖16闡述使用群組位址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通訊格式。
在圖14中,圖解說明寫入傳送(I3C導向型CCC寫入)中之通訊格式之一實例。
如圖14中所圖解說明,將ACK自I3C從屬器件13發送回至自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而來之群組位址(I3C群組位址),該當前主控器件12C將複數個任意I3C從屬器件13設定為目的地,且然後傳輸經寫入從而將群組設定為一目標之資料(選用寫入資料)。然後,執行其中群組位址被設定為目的地之資料傳輸以達到必要資料量。
注意,當多個I3C從屬器件13發送回ACK且在歸屬於同一群組之該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當中I3C從屬器件13之一部分傳輸NACK時,當前主控器件12C亦被認為不能夠辨識NACK,但可藉由在後續通訊處理中使用錯誤偵測執行對應來執行正常通訊。
在圖15中,圖解說明寫入傳送(I3C專用寫入)及讀出傳送(I3C專用讀取)中之通訊格式之一實例。
在圖15中所圖解說明之四個通訊格式當中,上側之兩個通訊格式表示寫入傳送中之通訊格式,且下側之兩個通訊格式表示寫入傳送中之通訊格式。
在寫入傳送中,將ACK自I3C從屬器件13發送回至自將複數個任意I3C從屬器件13設定為目的地之當前主控器件12C傳輸之群組位址(I3C群組位址),且然後傳輸經寫入從而將群組設定為一目標之N個資料片段(寫入資料-1至寫入資料-N)。
在讀出傳送中,關於歸屬於同一群組之該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自各別I3C從屬器件13循序地讀出N個資料片段(讀取資料-1至讀取資料-N)。亦即,需要控制自該複數個I3C從屬器件13之資料讀出,使得防止發生一衝突且自各別I3C從屬器件13讀出資料之一時序彼此不同。
在圖16中,圖解說明寫入傳送(I3C專用寫入)及讀出傳送(I3C專用讀取)中之通訊格式之一實例。
以與圖15中所圖解說明之通訊格式類似之方式,在寫入傳送中,傳輸經寫入從而將群組設定為一目標之N個資料片段,且在讀出傳送中,針對同一群組之各I3C從屬器件13循序地讀出N個資料片段。
舉例而言,在群組位址(I3C群組位址)中,在開始條件(僅包含S且不包含Sr)之後,在約400 kHz下藉由來自當前主控器件12C側之開汲極輸出執行資料傳送。在此時間點處,關於僅一第一位元組,藉由開汲極輸出執行資料傳送,且關於後續位元(6位元+R/W),可在12.5 MHz下藉由一推挽輸出執行資料傳送。
<電腦組態實例> 注意,不必根據流程圖中所闡述之序列按時間循序執行參考上文之流程圖所闡述之各別程序,而是包含並行地或個別地執行之程序(舉例而言,並行程序或藉由一物件進行之程序)。另外,可藉由一單個CPU處理一程式或可藉由複數個CPU以一分散方式處理一程式。
另外,可藉由硬體執行或可藉由軟體執行上文所闡述之一系列程序(通訊方法)。當藉由軟體執行一系列程序時,將構成軟體之一程式自其中記錄一程式之一程式記錄媒體安裝於可安裝各種程式以執行各種功能的嵌入於專用硬體中之一電腦中或安裝於(舉例而言)一個一般用途個人電腦中。
圖14係圖解說明藉由程式執行上文所闡述之程序之電腦硬體之一組態實例(執行由主控器件12執行之程序之一處理執行單元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
在電腦中,一CPU (中央處理單元) 101、一ROM (唯讀記憶體) 102、一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 103及一EEPROM (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 104透過一匯流排105彼此連接。一輸入與輸出介面106進一步連接至匯流排105且輸入與輸出介面106連接至外部(舉例而言,圖1之資料信號線14及時脈信號線15)。
在按照上文之闡述所組態之電腦中,CPU 101透過匯流排105載入並執行儲存於(舉例而言) ROM 102及EEPROM 104、RAM 103中之程式,且因此上文所闡述之一系列程序得以執行。另外,可透過輸入與輸出介面105將電腦(CPU 101)所執行之程式自外部提前寫入於ROM 102中,或安裝於EEPROM 104中並更新。
<組態之組合實例> 另外,本發明技術亦可採取以下組態。 (1) 一種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通訊裝置,其包含: 一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與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及 一處理執行單元,其經組態以執行 用於自加入於該匯流排中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及 用於將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2) 根據上文(1)之通訊裝置,其中 在其中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及不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混合地加入於匯流排中之一狀態中,處理執行單元傳輸一命令以用於指示按照一目的地將群組位址個別地指派給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 (3) 根據上文(1)或(2)之通訊裝置,其中 能夠在通訊發起權自該通訊裝置被轉移時用作通訊裝置且在不包含通訊發起權時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的特定其他通訊裝置可加入於匯流排中,且 該處理執行單元執行用於自加入於匯流排中之特定其他通訊裝置當中辨識具有能夠管理群組位址之一群組管理能力且執行通訊之特定其他通訊裝置的一程序。 (4) 根據上文(3)之通訊裝置,其中 該處理執行單元執行用於與經辨識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特定其他通訊裝置共用其他通訊裝置之群組歸屬能力之一辨識狀態、特定其他通訊裝置之群組管理能力之一辨識狀態及其他通訊裝置之群組位址之一指派狀態的一程序。 (5) 根據上文(4)之通訊裝置,其中 在其中具有群組管理能力之複數個特定其他通訊裝置連接至匯流排之一狀態中, 該處理執行單元傳輸一命令以用於指示與群組位址相關聯之資訊被共用,以藉此共用其他通訊裝置之群組歸屬能力之辨識狀態、特定其他通訊裝置之群組管理能力之辨識狀態及其他通訊裝置之群組位址之指派狀態。 (6) 一種由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通訊裝置透過一匯流排執行之通訊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控制與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 執行用於自加入於該匯流排中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及 用於將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7) 一種用於致使置於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通訊裝置中之一電腦執行一程序之程式,該程序包含以下步驟: 控制與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 執行用於自加入於該匯流排中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及 執行用於將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8) 一種其中由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通訊裝置及在該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之另一通訊裝置執行通訊的通訊系統,其中 該通訊裝置包含 一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與其他通訊裝置之一信號傳輸及接收,及 一處理執行單元,其經組態以執行 用於自加入於該匯流排中之其他通訊裝置中之兩者或兩者以上當中辨識具有能夠歸屬於一群組之一群組歸屬能力且執行通訊之其他通訊裝置以執行其中使用一群組位址從而將複數個其他任意通訊裝置設定至單個群組且將該群組設定為一目的地之通訊的一程序,及 用於將群組位址指派給經辨識具有群組歸屬能力之其他通訊裝置之一程序。
注意,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於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做出各種修改。此外,本說明書中所闡述之效應僅具說明性並不具限制性,且其中可闡述其他效應。
7’h7E‧‧‧位址
11‧‧‧匯流排介面
12‧‧‧主控器件
12-1至12-3‧‧‧主控器件
13‧‧‧從屬器件
13-1至13-6‧‧‧從屬器件/I3C從屬器件
14‧‧‧資料信號線
15‧‧‧時脈信號線
21‧‧‧主控裝置
22‧‧‧上層
31‧‧‧從屬裝置
32‧‧‧上層
41‧‧‧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
42‧‧‧資料接收單元
43‧‧‧資料傳輸單元
44‧‧‧主控器件身份請求控制單元
45‧‧‧命令解譯單元
46‧‧‧資訊保存單元
47‧‧‧命令傳輸單元
48‧‧‧表保存單元
51‧‧‧傳輸與接收控制單元
52‧‧‧資料接收單元
53‧‧‧資料傳輸單元
54‧‧‧熱加入請求控制單元
55‧‧‧動態位址保存單元
56‧‧‧群組位址保存單元
57‧‧‧命令解譯單元
58‧‧‧資訊保存單元
101‧‧‧中央處理單元
102‧‧‧唯讀記憶體
103‧‧‧隨機存取記憶體
104‧‧‧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
105‧‧‧匯流排
106‧‧‧輸入與輸出介面
DEFGRPS‧‧‧命令
GETGRPCAP‧‧‧命令
GETGRPCAP CCC‧‧‧共同命令碼
S‧‧‧開始條件
S11至S21‧‧‧步驟
S31至S42‧‧‧步驟
SCL‧‧‧串列時脈
SETGRPA‧‧‧命令
SDA‧‧‧串列資料
Sr‧‧‧重新開始/開始條件
[圖1] 圖1係圖解說明應用本發明技術之一匯流排介面之一實施例之一組態實例之一方塊圖。 [圖2] 圖2係圖解說明一主控器件與一從屬器件之一組態實例之一方塊圖。 [圖3] 圖3係圖解說明其中暫存裝置資訊之一表之一實例之一圖式。 [圖4] 圖4係闡述用於指派一動態位址及一群組位址之一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5] 圖5係闡述用於指派動態位址及群組位址之一程序之一修改之一流程圖。 [圖6] 圖6係圖解說明一GETGRPCAP命令之一第一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7] 圖7係圖解說明GETGRPCAP命令之一第二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8] 圖8係圖解說明GETGRPCAP命令之一第三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9] 圖9係圖解說明一SETGRPA命令之一第一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10] 圖10係圖解說明SETGRPA命令之一第二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11] 圖11係圖解說明一DEFGRPS命令之一第一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12] 圖12係圖解說明DEFGRPS命令之一第二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13] 圖13係圖解說明DEFGRPS命令之一第三格式實例之一圖式。 [圖14] 圖14係圖解說明一寫入傳送中之一通訊格式之一實例之一圖式。 [圖15] 圖15係圖解說明寫入傳送及一讀出傳送中之一通訊格式之一實例之一圖式。 [圖16] 圖16係圖解說明寫入傳送及讀出傳送中之通訊格式之一實例之一圖式。 [圖17] 圖17係圖解說明應用本發明技術之一電腦之一實施例之一組態實例之一方塊圖。

Claims (16)

  1. 一種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主級通訊裝置,該主級通訊裝置包括: 通訊電路,其經組態以與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其中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經組態以在該主級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及 控制電路,其經組態以: 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一各別動態位址指派給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各者,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自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獲取一各別能力資訊,及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一各別群組位址指派給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判定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一者是否具有在該匯流排中具有該通訊發起權之一能力及執行一群組位址指派之一能力。
  3. 如請求項2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在其中該控制電路判定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該一者具有在該匯流排中具有該通訊發起權之該能力且具有執行該群組位址指派之該能力的一情形中,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該等經指派群組位址告知給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該一者。
  4. 如請求項3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 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藉由傳輸一第一命令來將該等經指派群組位址告知給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該一者,及 該第一命令包含一第一命令碼、一計數、關於該主級通訊裝置之一資訊及關於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之一資訊。
  5.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 判定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一者是否具有在該匯流排中具有該通訊發起權之一能力,及 在其中該控制電路判定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該一者具有在該匯流排中具有該通訊發起權之該能力的一情形中,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各者之一各別裝置資訊告知給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該一者。
  6. 如請求項5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各別裝置資訊包含自由一裝置ID、一功能資訊、一靜態位址及/或該經指派動態位址組成之群組選擇之一或多者。
  7.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 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藉由傳輸一第二命令來指派該各別群組位址,及 該第二命令包含一第二命令碼、該經指派動態位址及該各別群組位址。
  8.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 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發佈一讀取命令,及 禁止在該讀取命令中指定該群組位址。
  9.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各別能力資訊包含對應於對應第二通訊裝置之一I3C版本狀態之資訊。
  10.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各別能力資訊包含表示對應第二通訊裝置之可指派群組位址槽之一數目之資訊。
  11.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通訊電路及/或該控制電路分別係由一半導體積體電路組態而成。
  12.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一寫入命令發佈至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當中具有一特定群組位址之副級通訊裝置。
  13. 如請求項12之主級通訊裝置,其中該主級通訊裝置經組態以回應於該寫入命令而自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當中具有該特定群組位址之副級通訊裝置接收一應答。
  14. 如請求項1之主級通訊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暫存器,該暫存器經組態以儲存自該複數個第二通訊裝置中之該至少一者獲取之該各別能力資訊。
  15. 一種由具有一通訊發起權之一主級通訊裝置透過一匯流排執行之通訊方法,該方法包括: 與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其中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經組態以在該主級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 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一各別動態位址指派給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各者; 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自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獲取一各別能力資訊;及 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一各別群組位址指派給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
  16. 一種通訊系統,其包括: 一主級通訊裝置,其在一匯流排中具有一通訊發起權;及 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其經組態以在該主級通訊裝置之控制下執行通訊,其中 該主級通訊裝置包含: 通訊電路,其經組態以與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及控制電路,其經組態以: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一各別動態位址指派給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各者,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自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獲取一各別能力資訊,及致使該主級通訊裝置將一各別群組位址指派給該複數個副級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
TW107117657A 2017-06-08 2018-05-24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TWI757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3850 2017-06-08
JP2017113850A JP6983542B2 (ja) 2017-06-08 2017-06-08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249A true TW201904249A (zh) 2019-01-16
TWI757492B TWI757492B (zh) 2022-03-11

Family

ID=6256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7657A TWI757492B (zh) 2017-06-08 2018-05-24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2887B2 (zh)
EP (1) EP3635567B1 (zh)
JP (1) JP6983542B2 (zh)
KR (1) KR102645211B1 (zh)
CN (1) CN110720094B (zh)
SG (1) SG11201909858TA (zh)
TW (1) TWI757492B (zh)
WO (1) WO20182255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0146B2 (en) 2018-12-03 2022-02-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WO2021080607A1 (en) 2019-10-25 2021-04-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BR112021010651A2 (pt) 2018-12-03 2021-08-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cote de circuitos lógicos
CA3121151A1 (en) 2018-12-03 2020-06-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CA3121147C (en) 2018-12-03 2023-08-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US11292261B2 (en) 2018-12-03 2022-04-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MX2021006229A (es) 2018-12-03 2021-08-1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Conjunto de circuitos logicos.
HUE063370T2 (hu) 2018-12-03 2024-01-28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ogikai áramkör
US11338586B2 (en) 2018-12-03 2022-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KR20210087499A (ko) * 2018-12-03 2021-07-12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로직 회로
DE102019201533A1 (de) * 2019-02-07 2020-08-13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komponente mit konfigurierbarem Kommunikationsverhalt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Systemkomponente
US11106620B1 (en) * 2020-04-07 2021-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 signal device address assignment
US11321269B1 (en) 2020-12-09 2022-05-03 Nxp B.V. Dynamic address allocation in improved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communication
EP4075288B1 (en) * 2021-04-12 2023-10-18 STMicroelectronics S.r.l. Dynamic addr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115632900B (zh) * 2022-08-31 2023-09-01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313B (zh) * 2007-12-06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从设备通信电路
US20120066423A1 (en) * 2010-09-13 2012-03-15 Boon Siang Choo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bus multicasting
CN104168524A (zh) * 2013-05-17 2014-11-26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数字功放设备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9559389B2 (en) * 2013-07-10 2017-01-31 Datang Nxp Semiconductors Co., Ltd. Daisy chain communication bus and protocol
US9996488B2 (en) * 2013-09-09 2018-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3C high data rate (HDR) always-on image sensor 8-bit operation indicator and buffer over threshold indicator
US9921835B2 (en) 2014-03-24 2018-03-20 Inesc Tec—Instituto De Engenharia De Sistemas E Computadores, Tecnologia E Ciã?Ncia Control module for multiple mixed-signal resources management
KR101711698B1 (ko) * 2014-05-26 2017-03-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US9960981B2 (en) * 2015-10-08 2018-05-0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55588A1 (en) * 2016-03-07 2017-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rotocol i3c common command codes
CN106649180B (zh) * 2016-09-09 2019-08-2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除i2c总线死锁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5567A1 (en) 2020-04-15
EP3635567B1 (en) 2022-07-20
TWI757492B (zh) 2022-03-11
SG11201909858TA (en) 2019-11-28
JP2018206266A (ja) 2018-12-27
KR102645211B1 (ko) 2024-03-08
US20200159689A1 (en) 2020-05-21
US11442887B2 (en) 2022-09-13
CN110720094B (zh) 2023-09-12
WO2018225536A1 (en) 2018-12-13
JP6983542B2 (ja) 2021-12-17
CN110720094A (zh) 2020-01-21
KR20200016845A (ko) 202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7492B (zh)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TWI755538B (zh)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CN111352873B (zh) NVMe协议命令处理方法与装置
JP2013258688A (ja) Canオープンネットワークの構成方法、スレーブ装置の動作方法、plc装置制御方法、及びplc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US2014006811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program
TWI757491B (zh)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程式及通訊系統
CN110311843B (zh) 基于PCIe链路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JP2006040286A (ja) パーティショニングされたデバイス間の通信
WO2022143658A1 (zh) 一种主备协商方法及设备
CN115589398A (zh) I2c地址分配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3632422B (zh) 控制器
TWI817831B (zh) 具有建立動態位址表的串列通訊匯流排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18118340A (zh) 一种接口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0467A (zh) 地址编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