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660A -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9660A
TW201839660A TW107110820A TW107110820A TW201839660A TW 201839660 A TW201839660 A TW 201839660A TW 107110820 A TW107110820 A TW 107110820A TW 107110820 A TW107110820 A TW 107110820A TW 201839660 A TW201839660 A TW 2018396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ris
information
unit
instruc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5832B (zh
Inventor
黃建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8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通過在顯示單元的虹膜識別區下方設置傳感單元,使用者眼球的投影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上,相較于攝像頭獨立於顯示幕外設置在邊緣位置的結構,本發明可以及時捕捉到使用者眼球虹膜資訊,進而與預設的虹膜資訊進行比對,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指令,有效提高虹膜識別的精准度。此外,傳感單元在接收到不同的觸發信號時,既可以發出紅外光以觀察用戶眼球虹膜,也可以接收用戶眼球虹膜反射回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虹膜特徵資訊。相較於攝像頭獨立突出設置於顯示幕的結構,可以有效縮小移動設備的整體厚度,使得移動設備更加輕薄、滿足市場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控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觸控顯示面板已經廣泛應用在需要進行人機交互介面的裝置中,如工業電腦的操作螢幕、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的觸控螢幕等等。然而以穿戴式電子裝置而言,人機交互介面技術仍有眾多進步空間。以虛擬實境或增強現實 (VR/AR)裝置為例,符合使用者感官體驗的身分識別方式尚不如移動設備之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例如:指紋識別技術來得成熟。身分識別通常會將使用者的生物特徵資訊與操作指令相結合,來達到通過生物特徵識別進行此類操作裝置的目的,而虹膜識別就是其中重要一項。
虹膜是人體眼球中有色部分的肌肉纖維組織紋理,虹膜識別指對捕捉眼球的虹膜特徵資訊並加以識別,預測使用者的身分狀態和需求,並進行回應,達到通過識別虹膜特徵資訊來控制設備的目的。目前,一般採用移動設備上顯示幕外的紅外攝像頭來捕捉眼球特徵變化資訊,由於移動設備上顯示幕外的紅外攝像頭往往獨立設置於設備的邊緣位置(如設置於手機的頂部),在穿戴式電子產品應用上偏離了眼球成像的光軸,採用現有的裝置結構無法精准捕捉到使用者的虹膜資訊,存在著識別效率低、識別準確度差等問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虹膜識別的技術方案,用以解決由於穿戴式設備或是移動設備顯示幕外的攝像頭設置位置偏離光軸、無法精准且及時捕捉到使用者眼球虹膜的特徵資訊,導致虹膜特徵資訊無法完整捕捉、識別效率低、用戶感官體驗差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虹膜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的下方,所述傳感單元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用於在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發出紅外光,以及用於在接收到第二觸發信號時,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並感知使用者虹膜反射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配置資訊包括虹膜資訊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
捕捉使用者在虹膜識別區上的虹膜資訊,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包括:
接收使用者設置命令,顯示虹膜識別區;
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
顯示一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所述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
接收使用者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至操作配置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為畫面切換指令;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對畫面進行切換,否則不對畫面進行切換。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為支付指令;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支付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支付成功,否則支付失敗。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為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指令;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成功,否則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失敗。
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所述紅外感應層包括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
進一步地,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具體包括:
根據捕捉到虹膜資訊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操作配置資訊中預設的虹膜資訊的特徵值進行對比;當誤差小於預設值時,判定為相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
當判定操作配置資訊中沒有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相匹配的預設虹膜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進一步地,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虹膜識別區包括多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每一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發明人提供了一種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方法應用於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虹膜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的下方,所述傳感單元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用於在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發出紅外光,以及用於在接收到第二觸發信號時,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並感知使用者虹膜反射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所述裝置還包括操作資訊設置單元、判斷單元和處理單元;
所述操作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配置資訊包括虹膜資訊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使用者在虹膜識別區上的虹膜資訊,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所述 “操作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包括: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設置命令,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虹膜識別區;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
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一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所述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處理單元用於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至操作配置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為畫面切換指令;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捕捉到的使用者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對畫面進行切換,否則處理單元不對畫面進行切換。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為支付指令;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判斷單元用於判斷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支付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執行所述支付指令,支付成功,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支付指令,支付失敗。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為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指令;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處理單元執行所述使用者資訊身份登錄指令,登錄成功,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使用者資訊身份登錄指令,登錄失敗。
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所述紅外感應層包括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
進一步地,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具體包括:
判斷單元用於根據捕捉到虹膜資訊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操作配置資訊中預設的虹膜資訊的特徵值進行對比;當誤差小於預設值時,判定為相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判斷單元判定操作配置資訊中沒有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相匹配的預設虹膜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進一步地,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虹膜識別區包括多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每一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和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採用以上技術方案後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顯示單元的虹膜識別區下方設置傳感單元,使用者虹膜通過光學器件成像的投影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上,傳感單元的中心可設置于眼球成像光軸位置或是近軸位置,相較于攝像頭獨立於顯示幕外設置在邊緣位置的結構,本發明可以及時捕捉到使用者虹膜特徵資訊,進而與預設的虹膜資訊進行比對,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指令,有效提高虹膜資訊的精准度,提升用戶體驗。此外,傳感單元在接收到不同的觸發信號時,既可以發出紅外光投射於用戶眼球虹膜,也可以接收用戶眼球虹膜反射回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虹膜特徵資訊,使得裝置無需額外設置紅外光源(如紅外LED器件),即可捕捉到使用者的虹膜特徵資訊。同時,傳感單元設置於顯示單元的下方,相較於攝像頭獨立突出設置於顯示幕區域外的結構,可以有效縮小移動設備的整體厚度,使得穿戴式設備或是移動設備更加輕薄、更適用於柔性穿戴式設備或是移動設備、滿足市場的需求。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虹膜識別的方法的流程圖。所述方法應用於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裝置為具有顯示幕或觸摸顯示幕的電子設備,如是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等智慧移動設備,還可以是個人電腦、工業裝備用電腦等電子設備。當然所述裝置還可以與光學成像器件相結合,光學成像器件設置於所述顯示單元與使用者眼睛之間(即顯示幕的上方),如圖5所示,使用者眼球投影先在光學成像器件中成像,成像的投影位於顯示單元上虹膜識別區範圍內,使得使用者眼球的虹膜資訊可以被虹膜識別區下方的傳感單元捕捉。通過光學成像器件與顯示單元之間的配合,可以達到類比VR/AR設備的效果。
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方法應用於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虹膜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的下方,所述傳感單元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用於在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發出紅外光,以及用於在接收到第二觸發信號時,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並感知使用者虹膜反射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顯示單元也可以為其他具有顯示功能的電子元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進入步驟S101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配置資訊包括虹膜資訊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文字操作指令、圖像操作指令、視頻操作指令、應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文字操作指令包括選中文字指令、刪除文字指令、複製文字指令等;所述圖像操作指令包括選中圖像指令、複製圖像指令、截取圖像指令、刪除圖像指令、切換圖像畫面等;所述視頻操作指令包括對視頻進行截取、暫停、保存、刪除、快進、快退、縮放畫面、音量調整等;所述應用操作指令包括對軟體應用程式(如手機APP)進行啟動、刪除、選中、移動等。
操作配置資訊中的虹膜資訊即為使用者事先錄入存儲的虹膜資訊,每一虹膜資訊可以與多個操作指令相匹配,使得捕捉到的使用者虹膜資訊在通過認證後,使用者可以對設備執行多項操作。操作配置資訊可以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如手機的記憶體、電腦的硬碟中,也可以存儲於伺服器的存儲單元中,當需要獲取操作配置資訊時,只需讓裝置與伺服器建立通訊連接,而後再從伺服器獲取到事先存儲的操作配置資訊,所述通訊連接包括有線通訊連接或無線通訊連接。
而後進入步驟S102捕捉使用者在虹膜識別區上的虹膜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傳感單元的覆蓋的範圍與顯示單元的大小相適配,優選的,傳感單元的形狀為矩形,矩形的大小位於顯示單元的中心,保證不偏移眼球、成像的光軸。這樣可以保證只要使用者眼睛對準顯示單元,無論使用者眼球如何活動,傳感單元都能精確、快速地採集到使用者的虹膜資訊。
而後進入步驟S103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進入步驟S104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進入步驟S105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虹膜資訊的比對可以通過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來實現,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可以實現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中,當傳感單元的紅外感應層獲取到虹膜資訊後,裝置的處理器將調用存儲單元中的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將所獲取的虹膜資訊與預設的操作配置資訊中的虹膜資訊進行比對,判斷兩者是否匹配。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包括對虹膜特徵資訊進行預處理、資料特徵提取、特徵匹配、虹膜識別等步驟,可以用多種演算法來實現,這些演算法都是成熟的現有技術,現已被應用於各個領域中,此處不再展開贅述。
請參閱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虹膜識別的方法的流程圖。所述步驟“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包括:
首先進入步驟S201接收使用者設置命令,顯示虹膜識別區。設置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螢幕上設置欄中的某一按鈕觸發,裝置接收到設置指令後,將對虹膜識別區進行顯示,便於使用者輸入虹膜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虹膜識別區可以包括:提高虹膜識別區的亮度或在虹膜識別區上顯示一提示輸入框。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之前,還包括接收使用者的帳號資訊,所述帳號資訊包括使用者ID及密碼。使用者需要以語音控制、眼球控制、或是按鍵密碼控制等方式輸入正確的使用者ID及密碼,登錄使用者帳號後,才可觸發所述設置指令,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操作配置資訊設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在一個裝置上區分不同使用者、保存不同的虹膜資訊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操作指令的效果。
而後進入步驟S202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所採集到的虹膜資訊即為預設虹膜資訊,可以將其存儲於存儲單元中。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包括:判斷使用者設置過程中的虹膜資訊是否已存儲於存儲單元,當判定為是時提示使用者該虹膜資訊已錄入,並發出提示資訊提醒使用者;當判定為否時將該虹膜資訊保存至存儲單元。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虹膜資訊的重複錄入。
而後進入步驟S203顯示一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接收使用者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至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操作指令標識可以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予以顯示,選擇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勾選、按兩下等方式觸發。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所述紅外感應層包括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現有的液晶顯示(LCD)面板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面板,皆是以TFT結構驅動掃描單一圖元,以實現面板上圖元陣列的顯示功能。形成TFT開關功能的主要結構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MOSFET),其中熟知的半導體層材料主要有非晶矽、多晶矽、氧化銦鎵鋅(IGZO)、或是混有碳納米材料之有機化合物等等。由於光感測二極體的結構亦可採用此類半導體材料製備,且生產設備也相容於TFT陣列的生產設備,因此近年來TFT光偵測二極體開始以TFT陣列製備方式進行生產。本實施方式所述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即為上述提到的TFT光偵測二極體(如圖6中的光感測二極體區域部分),具體結構可以參考美國專利US6943070B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 CN204808361U中對傳感單元結構的描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的生產工藝與顯示面板TFT結構不同的是:原本在顯示面板的圖元開口區域,在生產工藝上改為光感測區域。其TFT製備方式可以採用薄型玻璃為基材,亦可採用耐高溫塑性材料為基材,如美國專利US6943070B2所述。
圖6所示的傳感單元易受周圍環境光或者顯示幕圖元所發出的可見光的反射、折射等因素影響,造成光學干擾,嚴重影響內嵌於顯示面板下方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的信號雜訊比(SNR),為了提高信號雜訊比,本發明的傳感單元在圖6所示的傳感單元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使得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可以偵測識別用戶眼球虹膜反射回的紅外信號。
如圖7所示,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級管所形成的陣列。為了將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能夠識別的光信號波長從可見光範圍擴展至紅外光範圍,對圖6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進行改進,具體是採用紅外光敏二級管替換圖6中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的光二極體層,紅外光敏二極體包括微晶矽光電二極體或非晶矽光電二極體。
實施例一:將非結晶矽p型/i型/ n型光電二極體結構 (圖6中的光二極體層) 改由微晶矽p型/i型/ n型光電二極體結構。在此實施例中,光電二極體的微結晶程度主要是在化學氣象沉積過程中,以適當氫氣濃度混入氣體矽烷(SiH4)去控制氫原子鍵結非晶矽之懸空鍵(dangling bond),以實現微晶矽p型/i型/ n型光電二極體結構之鍍膜。藉由調整化學氣象沉積的氫氣濃度,微晶光電二極體的操作波長範圍可以擴展到光波長 600nm 到 1000 nm 的範圍。
在採用微晶光電二極體之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地提高光電轉換之量子效率,微晶矽光電二極體也可採用雙結以上p型/i型/ n型結構串接形成。該光電二極體第一結層p型/i型/ n型材料仍然為非結晶結構,第二結層以上p型/i型/ n型材料可以為微晶結構、多晶結構。
實施例二:將非結晶矽p型/i型/ n型光電二極體結構 (圖6中的光二極體層) 改為摻有可擴展光敏波長範圍之非結晶矽化合物之p型/i型/ n型光電二極體結構,優選之化合物實施例為非晶矽化鍺。在此實施例中,光電二極體的本質層 (i型)在以化學氣象沉積鍍膜過程中,通以氣體鍺烷(GeH4)混入矽烷(SiH4),以實現非結晶矽化鍺p型/i型/ n型光電二極體之光敏範圍達到光波長 600nm 到 1000 nm 的範圍。
在採用非結晶矽化合物光電二極體之實施例中,為了提高光電轉換之量子效率,非晶矽光電二極體也可採用雙結以上p型/i型/ n型結構串接形成。該光電二極體第一結層p型/i型/ n型材料仍然為非晶矽結構,第二結層以上p型/i型/ n型材料可以為微晶結構、多晶結構或是摻有可擴展光敏波長範圍之化合物材料。
當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級管所形成的陣列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藉由TFT作掃描驅動外加一偏壓(包括正向偏壓,或零偏壓或負偏壓)在p型/i型/ n型光電二極體之間,實現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發出紅外光功能,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之間施加正向偏壓觸發,第二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之間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觸發。例如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假設有10列(假設編號為1-10),那麼可以對編號為奇數的圖元點陣列施加正向偏壓,以使得奇數列圖元點陣列可發出紅外光信號,並對編號為偶數的圖元點陣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以使得偶數列圖元點陣列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以捕捉使用者眼球虹膜反射回的紅外光並轉換為紅外圖像加以輸出。當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之間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觸發,第二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之間施加正向偏壓觸發。
在某些實施例中,還可以交替在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之間施加正向偏壓,或零偏壓或負偏壓,以觸發所述第一觸發信號或第二觸發信號。同樣以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有10列圖元點陣為例,在第一週期內對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施加正向偏壓,使得10列圖元點陣均處於發出紅外光狀態;在第二週期內對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使得10列圖元點陣均處於紅外光偵測狀態,用於捕捉使用者眼球虹膜反射回的紅外光資訊,並生成相應的紅外圖像輸出;在第三週期內又對p型/i型/ n型紅外光敏二極體施加正向偏壓,使得10列圖元點陣均處於發出紅外光狀態,反復交替,以此類推。相鄰的週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設置,優選時間間隔可以設置為TFT陣列驅動掃描每一幀 (Frame) 紅外光敏二極體陣列至少能接收到一幀完整的影像信號所需的時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為畫面切換指令;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對畫面進行切換,否則不對畫面進行切換。由於視頻流資料是有一幀幀圖像畫面構成的,因而本實施例的方法同樣也適用於對視頻流資料的判斷。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為支付指令;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支付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支付成功,否則支付失敗。將支付指令與使用者虹膜資訊識別相掛鉤,可以有效增強交易支付的安全性,同時避免其他用戶誤操作給戶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為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指令;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成功,否則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失敗。將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與與使用者虹膜資訊識別相掛鉤,可以有效增強用戶身份登錄過程的安全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步驟“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具體包括:根據捕捉到虹膜資訊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操作配置資訊中預設的虹膜資訊的特徵值進行對比;當誤差小於預設值時,判定為相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當判定操作配置資訊中沒有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相匹配的預設虹膜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聲音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虹膜識別失敗的語音提示資訊,所述圖像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虹膜識別失敗的的彈窗提示資訊,所述視頻提示資訊包括提示虹膜識別失敗的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包括改變螢幕亮度或者讓顯示幕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線等。
如圖4所示,在某些實施例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由於LCD液晶顯示幕不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在安裝時需要在傳感單元的下方增加背光單元。背光單元可以為LCD背光模組,也可以為其他具有自發光功能的電子元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AMOLED顯示幕時,由於OLED顯示幕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無需設置背光單元。通過上述兩種方案的設置,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廠家的生產需求,提高裝置的適用範圍。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虹膜識別區包括多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每一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以虹膜識別子區域的數量為兩個為例,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可以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均勻分佈於螢幕中,也可以以其他排列方式分佈於螢幕中。下面對具有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的裝置的應用過程做具體說明: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通過啟動指令,開啟將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都設置成開啟狀態,優選的實施例中,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構成的範圍覆蓋了整個顯示幕,這樣可以保證當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都設置成開啟狀態時,使用者眼球的成像投影始終位於傳感單元範圍內,有效提高對使用者眼球特徵的捕捉,提升使用者體驗。在其他實施例中,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構成的範圍也可以占整個顯示幕面積的2/3、3/4等,只需滿足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中心不偏離眼球成像的光軸即可。當然,使用者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設置某一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開啟,另一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關閉。在不需要對裝置進行操作時,還可以將兩個識別子區域均設置為關閉狀態。
在其他實施例中,虹膜識別子區域的數量還可以為其他數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各個虹膜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傳感單元處於開啟或關閉,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身喜好進行設置。
請參閱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眼球追蹤操作的裝置的示意圖。所述裝置為具有觸摸顯示幕的電子設備,如是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等智慧移動設備,還可以是個人電腦、工業裝備用電腦等電子設備。當然所述裝置還可以與光學成像器件相結合,光學成像器件設置於所述顯示單元與使用者眼睛之間,如圖5所示,使用者眼球投影先在光學成像器件中成像,成像的投影位於顯示單元上虹膜識別區範圍內,進而被虹膜識別下方的傳感單元捕捉,通過光學成像器件與顯示單元之間的配合,可以達到類比VR設備的效果。
所述方法應用於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101和傳感單元102;所述顯示單元101上設置有虹膜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102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的下方,所述傳感單元102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用於在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發出紅外光,以及用於在接收到第二觸發信號時,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並感知使用者虹膜反射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所述裝置還包括操作資訊設置單元104、判斷單元108和處理單元106;
所述操作資訊設置單元104用於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配置資訊包括虹膜資訊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文字操作指令、圖像操作指令、視頻操作指令、應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文字操作指令包括選中文字指令、刪除文字指令、複製文字指令等;所述圖像操作指令包括選中圖像指令、複製圖像指令、截取圖像指令、刪除圖像指令、切換圖像畫面等;所述視頻操作指令包括對視頻進行截取、暫停、保存、刪除、快進、快退、縮放畫面、音量調整等;所述應用操作指令包括對軟體應用程式(如手機APP)進行啟動、刪除、選中、移動等。
操作配置資訊中的虹膜資訊即為使用者事先錄入存儲的虹膜資訊,每一虹膜資訊可以與多個操作指令相匹配,使得捕捉到的使用者虹膜資訊在通過認證後,使用者可以對設備執行多項操作。操作配置資訊可以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107,如手機的記憶體、電腦的硬碟中,也可以存儲於伺服器的存儲單元中,當需要獲取操作配置資訊時,只需讓裝置與伺服器建立通訊連接,而後再從伺服器獲取到事先存儲的操作配置資訊,所述通訊連接包括有線通訊連接或無線通訊連接。
所述傳感單元102用於捕捉使用者在虹膜識別區上的虹膜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傳感單元的覆蓋的範圍與顯示單元的大小相適配,優選的,傳感單元的形狀為矩形,矩形的大小位於顯示單元的中心,保證不偏移眼球、成像的光軸。這樣可以保證只要使用者眼睛對準顯示單元,無論使用者眼球如何活動,傳感單元都能精確、快速地採集到使用者的虹膜資訊。
所述判斷單元108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106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106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虹膜資訊的比對可以通過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來實現,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可以實現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中,當傳感單元的紅外感應層獲取到虹膜資訊後,裝置的處理器將調用存儲單元中的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將所獲取的虹膜資訊與預設的操作配置資訊中的虹膜資訊進行比對,判斷兩者是否匹配。虹膜特徵識別演算法包括對虹膜特徵資訊進行預處理、資料特徵提取、特徵匹配、虹膜識別等步驟,可以用多種演算法來實現,這些演算法都是成熟的現有技術,現已被應用於各個領域中,此處不再展開贅述。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裝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所述 “操作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包括: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設置命令,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虹膜識別區。設置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螢幕上設置欄中的某一按鈕觸發,裝置接收到設置指令後,將對虹膜識別區進行顯示,便於使用者輸入虹膜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虹膜識別區可以包括:提高虹膜識別區的亮度或在虹膜識別區上顯示一提示輸入框。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之前,還包括接收使用者的帳號資訊,所述帳號資訊包括使用者ID及密碼。使用者需要以語音控制、眼球控制、或是按鍵密碼控制等方式輸入正確的使用者ID及密碼,登錄使用者帳號後,才可觸發所述設置指令,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操作配置資訊設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在一個裝置上區分不同使用者、保存不同的虹膜資訊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操作指令的效果。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所採集到的虹膜資訊即為預設虹膜資訊,可以將其存儲於存儲單元中。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包括:判斷使用者設置過程中的虹膜資訊是否已存儲於存儲單元,當判定為是時提示使用者該虹膜資訊已錄入,並發出提示資訊提醒使用者;當判定為否時將該虹膜資訊保存至存儲單元。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虹膜資訊的重複錄入。
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一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處理單元用於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至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操作指令標識可以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予以顯示,選擇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勾選、按兩下等方式觸發。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為畫面切換指令;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捕捉到的使用者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對畫面進行切換,否則處理單元不對畫面進行切換。由於視頻流資料是有一幀幀圖像畫面構成的,因而本實施例的方法同樣也適用於對視頻流資料的判斷。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為支付指令;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判斷單元用於判斷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支付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執行所述支付指令,支付成功,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支付指令,支付失敗。將支付指令與使用者虹膜資訊識別相掛鉤,可以有效增強交易支付的安全性,同時避免其他用戶誤操作給戶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為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指令;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處理單元執行所述使用者資訊身份登錄指令,登錄成功,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使用者資訊身份登錄指令,登錄失敗。將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與與使用者虹膜資訊識別相掛鉤,可以有效增強用戶身份登錄過程的安全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所述紅外感應層包括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具體包括:判斷單元用於根據捕捉到虹膜資訊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操作配置資訊中預設的虹膜資訊的特徵值進行對比;當誤差小於預設值時,判定為相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判斷單元判定操作配置資訊中沒有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相匹配的預設虹膜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聲音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虹膜識別失敗的語音提示資訊,所述圖像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虹膜識別失敗的的彈窗提示資訊,所述視頻提示資訊包括提示虹膜識別失敗的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包括改變螢幕亮度或者讓顯示幕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線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103,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由於LCD液晶顯示幕不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在安裝時需要在傳感單元的下方增加背光單元。背光單元可以為LCD背光模組,也可以為其他具有自發光功能的電子元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AMOLED顯示幕時,由於OLED顯示幕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無需設置背光單元。通過上述兩種方案的設置,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廠家的生產需求,提高裝置的適用範圍。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虹膜識別區包括多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每一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以虹膜識別子區域的數量為兩個為例,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可以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均勻分佈於螢幕中,也可以以其他排列方式分佈於螢幕中。下面對具有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的裝置的應用過程做具體說明: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通過啟動指令,開啟將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都設置成開啟狀態,優選的實施例中,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構成的範圍覆蓋了整個顯示幕,這樣可以保證當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都設置成開啟狀態時,使用者眼球的成像投影始終位於傳感單元範圍內,有效提高對使用者眼球特徵的捕捉,提升使用者體驗。在其他實施例中,兩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構成的範圍也可以占整個顯示幕面積的2/3、3/4等,只需滿足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中心不偏離眼球成像的光軸即可。當然,使用者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設置某一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開啟,另一個虹膜識別子區域關閉。在不需要對裝置進行操作時,還可以將兩個識別子區域均設置為關閉狀態。
在其他實施例中,虹膜識別子區域的數量還可以為其他數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各個虹膜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傳感單元處於開啟或關閉,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身喜好進行設置。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在顯示單元的虹膜識別區下方設置傳感單元,使用者虹膜通過光學器件成像的投影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上,傳感單元的中心可設置于眼球成像光軸位置或是近軸位置,相較于攝像頭獨立於顯示幕外區域外設置在邊緣位置的結構,本發明可以及時捕捉到使用者虹膜特徵資訊,進而與預設的虹膜資訊進行比對,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指令,有效提升使用者體驗。此外,傳感單元在接收到不同的觸發信號時,既可以發出紅外光投射於用戶眼球虹膜,也可以接收用戶眼球虹膜反射回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虹膜特徵資訊,使得裝置無需額外設置紅外光源(如紅外LED器件),即可捕捉到使用者的虹膜特徵資訊。同時,傳感單元設置於顯示單元的下方,相較於攝像頭獨立突出設置於顯示幕的結構,可以有效縮小移動設備的整體厚度,使得穿戴式設備或是移動設備更加輕薄、更適用於柔性穿戴式設備或是移動設備、滿足市場的需求。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於”、“小於”、“超過”等理解為不包括本數;“以上”、“以下”、“以內”等理解為包括本數。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上述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裝置、或電腦程式產品。這些實施例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上述各實施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所述的程式可以存儲於電腦設備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用於執行上述各實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所述電腦設備,包括但不限於:個人電腦、伺服器、通用電腦、專用電腦、網路設備、嵌入式設備、可程式設計設備、智慧移動終端、智慧家居設備、穿戴式智慧設備、車載智慧設備等;所述的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於:RAM、ROM、磁碟、磁帶、光碟、快閃記憶體、U盤、移動硬碟、存儲卡、記憶棒、網路服務器存儲、網路雲存儲等。
上述各實施例是參照根據實施例所述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電腦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電腦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電腦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設備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存儲在該電腦設備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設備上,使得在電腦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儘管已經對上述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之內。
S101、S102、S103、S104、S105、S201、S202、S203‧‧‧步驟
101‧‧‧顯示單元
102‧‧‧傳感單元
103‧‧‧背光單元
104‧‧‧操作資訊設置單元
105‧‧‧操作指令接收單元
106‧‧‧處理單元
107‧‧‧存儲單元
108‧‧‧判斷單元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虹膜識別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虹膜識別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虹膜識別的裝置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虹膜識別的裝置的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的虹膜識別的裝置應用場景的流程圖。 圖6為現有的傳感單元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傳感單元的示意圖。

Claims (26)

  1.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虹膜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的下方,所述傳感單元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用於在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發出紅外光,以及用於在接收到第二觸發信號時,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並感知使用者虹膜反射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配置資訊包括虹膜資訊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 捕捉使用者在虹膜識別區上的虹膜資訊,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 接收使用者設置命令,顯示虹膜識別區; 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 顯示一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所述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 接收使用者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至操作配置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為畫面切換指令;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的步驟包括: 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對畫面進行切換,否則不對畫面進行切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為支付指令;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的步驟包括: 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支付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支付成功,否則支付失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為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指令;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的步驟包括: 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成功,否則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失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所述紅外感應層包括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的步驟具體包括: 根據捕捉到虹膜資訊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操作配置資訊中預設的虹膜資訊的特徵值進行對比;當誤差小於預設值時,判定為相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7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判定操作配置資訊中沒有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相匹配的預設虹膜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所述虹膜識別區包括多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每一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14. 一種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方法應用於虹膜識別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虹膜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虹膜識別區的下方,所述傳感單元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用於在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發出紅外光,以及用於在接收到第二觸發信號時,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並感知使用者虹膜反射的紅外光信號以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所述裝置還包括操作資訊設置單元、判斷單元和處理單元; 所述操作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所述操作配置資訊包括虹膜資訊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使用者在虹膜識別區上的虹膜資訊,所述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其中在操作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操作配置資訊的運作中,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設置命令,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虹膜識別區;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使用者的虹膜資訊並保存; 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一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所述操作指令識別欄位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處理單元用於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至操作配置資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為畫面切換指令;其中在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的運作中, 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捕捉到的使用者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對畫面進行切換,否則處理單元不對畫面進行切換。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為支付指令;其中在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的運作中, 判斷單元用於判斷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支付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執行所述支付指令,支付成功,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支付指令,支付失敗。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操作指令為使用者身份資訊登錄指令;其中在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該虹膜資訊對應的操作命令,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操作指令的運作中, 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捕捉到的虹膜資訊與畫面切換指令對應的虹膜資訊是否匹配,若是處理單元執行所述使用者資訊身份登錄指令,登錄成功,否則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使用者資訊身份登錄指令,登錄失敗。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所述紅外感應層包括紅外光敏二極體所形成的陣列。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在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捕捉的虹膜資訊與操作配置資訊中的預設虹膜資訊是否匹配的運作中, 判斷單元用於根據捕捉到虹膜資訊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操作配置資訊中預設的虹膜資訊的特徵值進行對比;當誤差小於預設值時,判定為相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20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判斷單元判定操作配置資訊中沒有與所捕捉的虹膜資訊相匹配的預設虹膜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虹膜識別區包括多個虹膜識別子區域,每一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虹膜識別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和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虹膜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虹膜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TW107110820A 2017-04-20 2018-03-28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TWI715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0323.8A CN108734064A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虹膜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201710260323.8 2017-04-20
CN201710260323.8 2017-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660A true TW201839660A (zh) 2018-11-01
TWI715832B TWI715832B (zh) 2021-01-11

Family

ID=6385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820A TWI715832B (zh) 2017-04-20 2018-03-28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4064A (zh)
TW (1) TWI715832B (zh)
WO (1) WO20181923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2345A (zh) * 2019-06-24 2019-09-20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基于虹膜识别的采煤机开机控制系统
CN116798107B (zh) * 2023-06-16 2024-05-14 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比对虹膜图像的可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3025B2 (en) * 2010-10-26 2017-09-05 Bi2 Technologies, LLC Mobile wireless hand-held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breathalyzer
KR102212209B1 (ko) * 2014-04-10 2021-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선 추적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4394311B (zh) * 2014-09-15 2015-08-05 贵阳科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虹膜识别成像模组及图像获取方法
CN204791066U (zh) * 2015-05-21 2015-11-18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虹膜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
CN106407881B (zh) * 2015-07-29 2020-07-3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生物辨识装置及方法与穿戴式载体
CN105975933A (zh) * 2016-05-05 2016-09-28 上海聚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透明屏幕的虹膜识别系统
CN106019953A (zh) * 2016-05-19 2016-10-12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以及基于虹膜识别进行红外控制的方法
CN106485118A (zh) * 2016-09-19 2017-03-0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识别系统、解密方法
CN106557737A (zh) * 2016-09-27 2017-04-05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虹膜识别装置
CN106503514A (zh) * 2016-09-28 2017-03-15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虹膜识别的电子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4064A (zh) 2018-11-02
WO2018192313A1 (zh) 2018-10-25
TWI715832B (zh) 2021-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3374B (zh) 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US1122713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ously collecting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US113149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ngerprint recognition-based electronic device
TWI688970B (zh) 生理健康檢測的操作方法和裝置
WO2018228010A1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显示亮度调节的方法
TW202004542A (zh) 一種同步驗證指紋資訊的螢幕解鎖方法和裝置
TWI720484B (zh) 一種同步驗證指紋資訊的觸控元件操作方法和裝置
WO2020186481A1 (zh) 指纹采集的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US1150718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yeball tracking operation
TWI681339B (zh) 一種眼球追蹤操作的方法和裝置
TWI715832B (zh)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TWI676114B (zh)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US201503557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an actuation member on a display screen
US119148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iometric recognition
CN108960105B (zh) 柔性电路板、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