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8434A - 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8434A
TW201838434A TW106111592A TW106111592A TW201838434A TW 201838434 A TW201838434 A TW 201838434A TW 106111592 A TW106111592 A TW 106111592A TW 106111592 A TW106111592 A TW 106111592A TW 201838434 A TW201838434 A TW 2018384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router
server
login information
modul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1362B (zh
Inventor
陳雍宗
Original Assignee
大葉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葉大學 filed Critical 大葉大學
Priority to TW106111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13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1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13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8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8434A/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透過無線路由器建立客戶端以及伺服端之間的連線,客戶端即可透過無線路由器對於伺服端進行監控,藉此可以達成客戶端與伺服端透過無線路由器進行監控的物聯網架構的技術功效。

Description

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一種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尤其是指一種客戶端與伺服端透過無線路由器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物聯網是將電子裝置透過各種不同的通訊協定、執行平台、功能應用,讓使用者達到一種生活更便利的新境界。要實際運行物聯網的技術架構,要建立起使用者與電子裝置的溝通橋樑,客戶端的通訊可以應用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來進行,然而在傳統電子裝置的部分除了機身上之控制面板,最多就是附有紅外線遙控功能,這樣子是無法建設起物聯網的網路通訊架構。
簡單的遠端電子裝置控制設計,為因應許多電子裝置一般只有紅外線遙控功能,設計為一個紅外線發射裝置控制所有含有紅外線遙控功能的電器設備。但在許多實際使用紅外線發射器遙控電子裝置時,會因為紅外線發射器擺放之位置、角度等因素造成只能控制到某些電子裝置,且紅外線的遙控功能只有傳送控制訊息不含接收功能,使用者沒辦法了解電子裝置的裝置狀況。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電子裝置缺乏連接網路以致無法建構物聯網架構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有鑒於先前技術存在電子裝置缺乏連接網路以致無法建構物聯網架構的問題,本發明遂揭露一種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其中:
本發明所揭露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其包含:客戶端、無線路由器以及伺服端,客戶端更包含:客戶端接收模組、客戶端傳送模組以及顯示模組;無線路由器更包含: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以及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伺服端更包含:伺服端接收模組、伺服端驗證模組、監控模組、執行模組以及伺服端傳送模組。
客戶端的客戶端接收模組是用以接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接收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接收監控資訊;接收控制指令。客戶端的客戶端傳送模組是用以傳送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傳送伺服端登入資訊;傳送控制指令。客戶端的顯示模組是用以顯示監控資訊。
無線路由器的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是用以自客戶端傳送模組接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接收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自客戶端傳送模組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接收監控資訊;自客戶端傳送模組接收控制指令。無線路由器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是用以驗證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驗證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無線路由器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是用以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傳送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客戶端接收模組;當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傳送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傳送伺服端登入資訊;傳送監控資訊至客戶端接收模組;傳送控制指令。
伺服端的伺服端接收模組是用以自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接收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自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自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接收控制指令。伺服端的伺服端驗證模組是用以驗證伺服端登入資訊。伺服端的監控模組是用以監控伺服端以生成監控資訊。伺服端的執行模組是用以依據控制指令對應進行伺服端的控制執行。伺服端的伺服端傳送模組是用以傳送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至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當伺服端登入資訊通過伺服端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傳送監控資訊至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
本發明所揭露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首先,客戶端接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並傳送至無線路由器;接著,無線路由器驗證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接著,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傳送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客戶端;接著,伺服端傳送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至無線路由器;接著,無線路由器驗證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接著,當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傳送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伺服端;接著,伺服端監控伺服端以生成監控資訊;接著,客戶端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並傳送至無線路由器;接著,無線路由器傳送伺服端登入資訊至伺服端;接著,伺服端驗證伺服端登入資訊;接著,當伺服端登入資訊通過伺服端的驗證時,傳送監控資訊至無線路由器;接著,無線路由器傳送監控資訊至客戶端並加以顯示;接著,客戶端接收控制指令並傳送至無線路由器;接著,無線路由器傳送控制指令至伺服端;最後,伺服端依據控制指令對應進行伺服端的控制執行。
本發明所揭露的系統及方法如上,本發明透過無線路由器建立客戶端以及伺服端之間的連線,客戶端即可透過無線路由器對於伺服端進行監控,藉以達到客戶端與伺服端聯網架構建構的目的。
透過上述的技術手段,本發明可以達成客戶端與伺服端透過無線路由器進行監控的物聯網架構的技術功效。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接著,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並請同時參考「第1圖」、「第2A圖」、「第2B圖」以及「第3圖」所示,「第1圖」繪示為本發明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的系統方塊圖;「第2A圖」以及「第2B圖」繪示為本發明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圖;「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本發明所揭露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其包含:客戶端10、無線路由器20以及伺服端30,客戶端10更包含:客戶端接收模組11、客戶端傳送模組12以及顯示模組13;無線路由器20更包含: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21、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以及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伺服端30更包含:伺服端接收模組31、伺服端驗證模組32、監控模組33、執行模組34以及伺服端傳送模組35。
客戶端10先提供使用者介面以讓使用者輸入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上述客戶端10例如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電腦…等,上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例如是帳號以及密碼,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在使用者於客戶端10所提供的使用者介面輸入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後,客戶端10的客戶端接收模組11即可自使用者介面接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再由客戶端10的客戶端傳送模組12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傳送至無線路由器20(步驟101),上述無線傳輸方式包含:無線網路、Wi-Fi、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無線路由器20即可由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21自客戶端10的客戶端傳送模組12接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並由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驗證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步驟102),假設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是帳號以及密碼,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是判斷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是否已預先儲存於無線路由器20中且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的帳號以及密碼彼此之間相互對應以判斷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是否通過驗證,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通過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時,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會將客戶端10加入區域網路。
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1通過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的驗證時,無線路由器20即可分配一組浮動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42並由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將浮動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42並傳送至客戶端10(步驟103),客戶端10的客戶端接收模組11即可自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接收浮動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42,藉以使得客戶端10與無線路由器20彼此之間建立連線。
在伺服端30中預先儲存有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上述伺服端30例如是伺服器、電子裝置…等,上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例如是帳號、密碼以及服務設定識別碼識別元(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服務設定識別碼識別元包含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伺服端30的伺服端傳送模組35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傳送至無線路由器20(步驟104),上述無線傳輸方式包含:無線網路、Wi-Fi、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無線路由器20即可由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21自伺服端30的伺服端傳送模組35接收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並由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驗證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步驟105),假設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是帳號、密碼(即登入資訊)以及服務設定識別碼識別元,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是判斷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中的服務設定識別碼識別元是否已預先儲存於無線路由器20中,且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中的登入資訊已預先儲存於無線路由器20中且登入資訊彼此之間相互對應以判斷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是否通過驗證,當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通過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時,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會將伺服端30加入區域網路。
當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43通過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22的驗證時,無線路由器20即可分配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44並由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將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44傳送至伺服端30,上述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44為一組固定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伺服端30的伺服端接收模組31即可自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接收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44,藉以使得伺服端30與無線路由器20彼此之間建立連線。
接著,客戶端10會再提供使用者介面以讓使用者輸入伺服端登入資訊51,上述伺服端登入資訊51例如是帳號以及密碼,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在使用者於客戶端10所提供的使用者介面輸入伺服端登入資訊51後,客戶端10的客戶端接收模組11即可自使用者介面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51,再由客戶端10的客戶端傳送模組12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伺服端登入資訊51傳送至無線路由器20(步驟108)。
無線路由器20即可由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21自客戶端10的客戶端傳送模組12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51,並由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將伺服端登入資訊51傳送至對應的伺服端30(步驟109),伺服端30的伺服端接收模組31即可自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51。
伺服端30的伺服端驗證模組32驗證伺服端登入資訊51(步驟110),假設伺服端登入資訊51是帳號以及密碼,伺服端30的伺服端驗證模組32是判斷伺服端登入資訊51是否已預先儲存於伺服端30中且伺服端登入資訊51的帳號以及密碼彼此之間相互對應以判斷伺服端登入資訊51是否通過驗證。
伺服端30的監控模組33是用以監控伺服端30以生成監控資訊52(步驟107),伺服端30的監控模組33例如是監控伺服端30的電壓、電流、溫度…等以生成監控資訊52,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當伺服端登入資訊51通過伺服端30的伺服端驗證模組32的驗證時,伺服端30即可透過伺服端傳送模組35傳送伺服端30的監控模組33所監控的監控資訊52至無線路由器20(步驟111),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21即可自伺服端30的伺服端傳送模組35接收監控資訊52。
在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21自伺服端30的伺服端傳送模組35接收監控資訊52後,即可再由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將監控資訊52傳送至客戶端10(步驟112)。
客戶端10即可由客戶端接收模組11自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接收監控資訊52,即可透過客戶端10的顯示模組13對監控資訊52加以顯示(步驟112),藉以提供伺服端的監控。
客戶端10會進一步提供使用者介面以讓使用者輸入對伺服端30進行控制的控制指令53,客戶端10的客戶端接收模組11即可自使用者介面接收控制指令53,再由客戶端10的客戶端傳送模組12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控制指令53傳送至無線路由器20(步驟113)。
無線路由器20即可由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21自客戶端10的客戶端傳送模組12接收控制指令53,並由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將控制指令53傳送至對應的伺服端30(步驟114),伺服端30的伺服端接收模組31即可自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接收控制指令53。
在伺服端30的伺服端接收模組31自無線路由器20的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23接收控制指令53之後,伺服端30的執行模組34即可依據控制指令53對應進行伺服端30的控制執行(步驟115),藉以提供伺服端的控制,舉例來說,假設控制指令53為電壓控制,伺服端30的執行模組34即可依據控制指令53控制伺服端30的電壓至特定的數值;假設控制指令53為溫度控制,伺服端30的執行模組34即可依據控制指令53控制伺服端30的溫度至特定的數值,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透過無線路由器建立客戶端以及伺服端之間的連線,客戶端即可透過無線路由器對於伺服端進行監控,藉以達到客戶端與伺服端聯網架構建構的目的。
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來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電子裝置缺乏連接網路以致無法建構物聯網架構的問題,進而達成客戶端與伺服端透過無線路由器進行監控的物聯網架構的技術功效。
雖然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方式如上,惟所述的內容並非用以直接限定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些許的更動。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仍須以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客戶端
11‧‧‧客戶端接收模組
12‧‧‧客戶端傳送模組
13‧‧‧顯示模組
20‧‧‧無線路由器
21‧‧‧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
22‧‧‧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
23‧‧‧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
30‧‧‧伺服端
31‧‧‧伺服端接收模組
32‧‧‧伺服端驗證模組
33‧‧‧監控模組
34‧‧‧執行模組
35‧‧‧伺服端傳送模組
41‧‧‧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
42‧‧‧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43‧‧‧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
44‧‧‧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51‧‧‧伺服端登入資訊
52‧‧‧監控資訊
53‧‧‧控制指令
步驟 101‧‧‧客戶端接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並傳送至無線路由器
步驟 102‧‧‧無線路由器驗證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
步驟 103‧‧‧當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傳送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客戶端
步驟 104‧‧‧伺服端傳送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至無線路由器
步驟 105‧‧‧無線路由器驗證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
步驟 106‧‧‧當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傳送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伺服端
步驟 107‧‧‧伺服端監控伺服端以生成監控資訊
步驟 108‧‧‧客戶端接收伺服端登入資訊並傳送至無線路由器
步驟 109‧‧‧無線路由器傳送伺服端登入資訊至伺服端
步驟 110‧‧‧伺服端驗證伺服端登入資訊
步驟 111‧‧‧當伺服端登入資訊通過伺服端的驗證時,傳送監控資訊至無線路由器
步驟 112‧‧‧無線路由器傳送監控資訊至客戶端並加以顯示
步驟 113‧‧‧客戶端接收控制指令並傳送至無線路由器
步驟 114‧‧‧無線路由器傳送控制指令至伺服端
步驟 115‧‧‧伺服端依據控制指令對應進行伺服端的控制執行
第1圖繪示為本發明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2A圖以及第2B圖繪示為本發明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其包含: 一客戶端,所述客戶端更包含: 一客戶端接收模組,用以接收一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接收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接收一伺服端登入資訊;接收一監控資訊;接收一控制指令; 一客戶端傳送模組,用以傳送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傳送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傳送所述控制指令;及 一顯示模組,用以顯示所述監控資訊; 一無線路由器,所述無線路由器更包含: 一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用以自所述客戶端傳送模組接收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接收一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自所述客戶端傳送模組接收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接收所述監控資訊;自所述客戶端傳送模組接收所述控制指令; 一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用以驗證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驗證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及 一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用以當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傳送所述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所述客戶端接收模組;當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傳送一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傳送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傳送所述監控資訊至所述客戶端接收模組;傳送所述控制指令;及 一伺服端,所述伺服端更包含: 一伺服端接收模組,用以自所述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接收所述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自所述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接收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自所述無線路由器傳送模組接收所述控制指令; 一伺服端驗證模組,用以驗證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 一監控模組,用以監控所述伺服端以生成所述監控資訊; 一執行模組,用以依據所述控制指令對應進行所述伺服端的控制執行;及 一伺服端傳送模組,用以傳送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至所述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當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通過所述伺服端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傳送所述監控資訊至所述無線路由器接收模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判斷出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中的一服務設定識別碼識別元(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已預先儲存於所述無線路由器中,且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中的一登入資訊已預先儲存於所述無線路由器中時,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並且所傳送的所述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為固定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所述網際網路協定位址為浮動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更包含當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將所述客戶端加入區域網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更包含當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時,將所述伺服端加入區域網路。
  6. 一種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其包含: 一客戶端接收一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並傳送至一無線路由器; 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 當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傳送一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所述客戶端 ; 一伺服端傳送一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至所述無線路由器; 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 當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傳送一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所述伺服端 ; 所述伺服端監控所述伺服端以生成一監控資訊; 所述客戶端接收一伺服端登入資訊並傳送至所述無線路由器; 所述無線路由器傳送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至所述伺服端; 所述伺服端驗證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 當所述伺服端登入資訊通過所述伺服端的驗證時,傳送所述監控資訊至所述無線路由器; 所述所述無線路由器傳送所述監控資訊至所述客戶端並加以顯示; 所述客戶端接收一控制指令並傳送至所述無線路由器; 所述無線路由器傳送所述控制指令至所述伺服端; 所述伺服端依據所述控制指令對應進行所述伺服端的控制執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的步驟是所述無線路由器判斷出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中的一服務設定識別碼識別元(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已預先儲存於所述無線路由器中,且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中的一登入資訊已預先儲存於所述無線路由器中時,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驗證模組的驗證,並且所傳送的所述伺服端網際網路協定位址為固定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其中當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傳送所述網際網路協定位址至所述客戶端的步驟中,所述網際網路協定位址為浮動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更包含當所述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將所述客戶端加入區域網路的步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方法更包含當所述伺服端的無線路由器登入資訊通過所述無線路由器的驗證時,將所述伺服端加入區域網路的步驟。
TW106111592A 2017-04-06 2017-04-06 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TWI621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1592A TWI621362B (zh) 2017-04-06 2017-04-06 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1592A TWI621362B (zh) 2017-04-06 2017-04-06 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1362B TWI621362B (zh) 2018-04-11
TW201838434A true TW201838434A (zh) 2018-10-16

Family

ID=6264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592A TWI621362B (zh) 2017-04-06 2017-04-06 基於無線傳輸的伺服端監控與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13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001A (zh) * 2008-04-14 2008-10-15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对数字家电远程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TW201442476A (zh) * 2013-04-24 2014-11-01 Service & 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及其網通周邊裝置
CN104917654B (zh) * 2014-03-12 2018-02-02 和英创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可程序化监视控制系统的弹性网络建置方法
CN105681107A (zh) * 2016-03-11 2016-06-15 深圳网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1362B (zh)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20091A1 (zh) 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计算设备
US11089643B2 (en) Adaptive on-demand tethering
JP2015508273A (ja) ピアツーピアリンクを介した共有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
CN103152331B (zh) 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登录/注册的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545362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注册和验证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US945960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joining a smart energy device to a zigbee network
US20120331156A1 (en)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3152399B (zh) 登录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3763327A (zh) 一种账号登录方法及系统
CN110933672B (zh) 一种密钥协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567017B (zh) 无线连接系统、装置及方法
WO2016150327A1 (zh) 终端的远程协助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7070933A (zh) 建立和控制Wi‑Fi显示连接的音频和语音反向信道
EP2978192B1 (en) Peer to peer remote control method between one or more mobile devices
US11576040B2 (en) Simplified Wi-Fi and/or cloud enrollment for Wi-Fi devices
CN105391744A (zh) 一种管理监控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CN104009925A (zh) 路由器的桥接建立方法、装置和路由器
US10075447B2 (en) Secure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N104349208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网关、机顶盒及网络电视系统
TW202112101A (zh) 密鑰產生以及終端配網方法、裝置、設備
WO2023001082A1 (zh) 一种配网方法及装置
US11871471B1 (en) Process for managing reconnections of devices in a network
CN103561087A (zh) 一种设备互连方法及装置
US998594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of devices using dynamic routes encoded in security tokens and a dynamic optical label
WO2023005199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