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6373A - 通訊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通訊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6373A
TW201836373A TW106138269A TW106138269A TW201836373A TW 201836373 A TW201836373 A TW 201836373A TW 106138269 A TW106138269 A TW 106138269A TW 106138269 A TW106138269 A TW 106138269A TW 201836373 A TW201836373 A TW 2018363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ommunication
sent
content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8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694B (zh
Inventor
張黎黎
張迪
潘永強
何偉楠
張達平
趙建軍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6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6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6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2Query formulation
    • G06F16/3322Query formulation using system sugges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2Query formulation
    • G06F16/3329Natural language query formulation or dialogu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5Filtering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e.g. user or group pro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4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multimedia data, e.g. slideshows comprising image and additional audio data
    • G06F16/43Querying
    • G06F16/435Filtering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e.g. user or group pro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20Natural language analysis
    • G06F40/274Converting codes to words; Guess-ahead of partial word inpu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20Natural language analysis
    • G06F40/279Recognition of textual ent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30Semantic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04L51/063Content adaptation, e.g. replacement of unsuitable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訊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可以包括:獲取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訊消息,所述通訊會話頁面用於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進行通訊;對獲取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配置所述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使所述待發送消息匹配於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透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提升通訊效率。

Description

通訊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涉及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訊方法及裝置。
在相關技術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企業、教育機構、政府機關等各類團體的辦公過程,不僅能夠提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效率、降低溝通成本,而且能夠有效提升使用者的事件處理效率和辦公效率。   然而,在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提供的通訊功能中,使用者需要在通訊會話對應的通訊會話頁面提供的輸入框內手動輸入通訊消息,導致通訊效率較低。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通訊方法及裝置,可以提升通訊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通訊方法,包括:   獲取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訊消息,所述通訊會話頁面用於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進行通訊;   對獲取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   配置所述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使所述待發送消息匹配於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通訊方法,包括:   在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基於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顯示快捷發送控制項;   當檢測到針對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時,隨機產生對應於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快捷消息;   透過所述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產生的快捷消息。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種通訊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單元,獲取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訊消息,所述通訊會話頁面用於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進行通訊;   識別單元,對獲取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   配置單元,配置所述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使所述待發送消息匹配於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種通訊裝置,包括:   顯示單元,在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基於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顯示快捷發送控制項;   產生單元,當檢測到針對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時,隨機產生對應於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快捷消息;   發送單元,透過所述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產生的快捷消息。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透過對通訊會話頁面中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並據此對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使得本端使用者僅需要觸發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即可發送出與上述通訊消息類似的待發送消息,而無需本端使用者手動輸入,有助於提升通訊效率。
圖1是相關技術中的通訊會話頁面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假定電子設備顯示了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中的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通訊會話頁面10,該通訊會話頁面10可以顯示各個群組成員發送的通訊消息,例如群組成員“小白”發送的通訊消息11(如“@白白生日快樂”);顯然,群組成員“小白”透過上述通訊消息,用於向另一群組成員“白白”傳達生日祝福。那麼,對於本端使用者而言,在看到群組成員“小白”發送的上述通訊消息時,應當同樣在通訊會話頁面10中向群組成員“白白”發送類似的通訊消息,以表達相應的生日祝福。   在相關技術中,本端使用者需要透過觸發通訊會話頁面10中的輸入框12,並手動在該輸入框內輸入圖2所示的手動輸入內容13(如“@白白生日快樂,笑口常開!”),並透過觸發發送控制項14,在通訊會話頁面10中發出包含該手動輸入內容13的通訊消息。   實際上,本端使用者與群組成員“小白”所需發送的消息內容十分相近,但是本端使用者仍然需要手動編輯消息內容,不僅過程繁瑣,而且容易發生輸入錯誤而導致重複輸入,導致通訊效率的降低。當然,本端使用者也可以複製群組成員“小白”發送的通訊消息11,以避免本端使用者手動輸入,但仍然需要將複製的消息內容黏貼至輸入框12中,並透過觸發發送控制項14而完成發送操作。   在相關技術中,存在較為簡化的通訊消息發送方式。例如圖3A所示,透過在輸入框12內顯示一快捷發送控制項15,本端使用者僅需觸發該快捷發送控制項15,即可在通訊會話頁面10內發出預定義的快捷消息16,而無需調出輸入框12,也無需由本端使用者手動輸入相應的消息內容。再例如圖3B所示,本端使用者可以透過觸發表情選擇控制項17而喚出相應的表情選擇介面18,該表情選擇介面18中包含若干預定義的表情圖標19,使得本端使用者可以選擇和發送這些表情圖標19。然而,基於上述圖3A所示的快捷發送控制項15、圖3B所示的表情選擇控制項17等,僅能夠發送預定義的固定消息內容(例如圖3A所示的“點讚”手勢圖標、圖3B所示的表情圖標19),無法適用於所有的通訊會話場景。   因此,本發明透過提出一種新的通訊方案,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圖4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的架構示意圖,該通訊系統可以用於實現本發明的通訊方案;如圖4所示,該系統可以包括伺服器41、網路42、若干電子設備,比如手機43、手機44和手機45等。   伺服器41可以為包含一獨立主機的物理伺服器,或者該伺服器41可以為主機集群承載的虛擬伺服器,或者該伺服器41可以為雲端伺服器。在運行過程中,伺服器41可以運行某一應用程式的伺服器側的程式,以實現該應用程式的相關業務功能,比如當該伺服器41運行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程式時,可以實現為該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服務端。而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可由伺服器41透過與手機43-45上運行的該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客戶端進行配合,以實現本發明的通訊方案。   手機43-45只是使用者可以使用的一種類型的電子設備。實際上,使用者顯然還可以使用諸如下述類型的電子設備:平板設備、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s,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可穿戴設備(如智慧型眼鏡、智慧型手錶等)等,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在運行過程中,該電子設備可以運行某一應用程式的客戶端側的程式,以實現該應用程式的相關業務功能,比如當該電子設備運行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程式時,可以實現為該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客戶端。   而對於手機43-45與伺服器41之間進行互動的網路42,可以包括多種類型的有線或無線網路。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42可以包括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和網際網路。同時,手機43-45等電子設備之間也可以透過該網路42進行通訊互動,比如在任意兩台電子設備之間建立個人通訊會話;或者,若干電子設備可以參與至同一群組通訊會話,使得任一使用者可以透過自身的電子設備向該群組通訊會話中的其他所有使用者發送通訊消息,比如當該群組通訊會話為多個團體之間的跨團體通訊會話時,這些團體中的團體成員可以透過該跨團體通訊會話進行群聊通訊。   基於上述通訊系統,本發明希望透過對通訊會話頁面中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可以根據內容識別結果對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以使得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能夠適配於該內容識別結果及其對應的應用場景,有助於提升通訊效率。   其中,可以單獨由手機43-45上運行的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客戶端對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以及對快捷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而無需伺服器41上運行的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服務端參與;或者,也可以基於伺服器41上運行的服務端與手機43-45上運行的客戶端之間的通訊互動過程,由服務端配合該客戶端實現本發明的通訊方案。   下面結合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通訊方案在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上的邏輯功能和處理過程:   圖5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該方法應用於電子設備上運行的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客戶端,例如該電子設備可以為上述的手機43-45;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502,獲取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訊消息,所述通訊會話頁面用於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進行通訊。   在本實施例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不僅可以實現通訊功能,還可以作為諸多其他功能的集成化功能平臺,比如對於審批事件(如請假、辦公物品申領、財務等審批事件)、考勤事件、任務事件、日誌事件等企業內部事件的處理,再比如訂餐、採購等企業外部事件的處理,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較為具體地,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承載於相關技術中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比如企業即時通訊(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應用程式,例如Skype For Business® 、Microsoft Teams® 、Yammer® 、Workplace® 、Slack® 、企業微信® 、紛享銷客® 、企業飛信® 、企業易信® 等。當然,即時通訊功能僅為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支持的通訊功能之一,該企業辦公平臺還能夠實現更多諸如上述的其他功能,此處不再贅述。   需要指出的是: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客戶端的應用程式可以被預先安裝在電子設備上,使得該客戶端可以在該電子設備上被啟動並運行;當然,當採用諸如HTML5技術的在線“客戶端”,無需在電子設備上安裝相應的應用程式,即可獲得並運行該客戶端。   在本實施例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客戶端可以對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所有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並根據相應的內容識別結果對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或者,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客戶端可以僅對滿足一定條件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並根據相應的內容識別結果對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例如該條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當然,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1)通訊消息位於通訊會話頁面中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由於電子設備的螢幕規格固定,而通訊會話頁面的規格則隨著通訊消息的數量增長而不斷增大,導致僅有該通訊會話頁面的一部分區域能夠顯示於電子設備的螢幕上,而這一部分區域內的通訊消息被判定為處於上述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當通訊消息位於使用者可視範圍時,本端使用者才能夠查看到該通訊消息,並具有更大概率希望發送類似消息,因而可以在該情況下對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並進一步根據內容識別結果對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   2)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之間未超出預設時間差。當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當前時刻(即針對該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相差較大時,即該通訊消息為較長時間之前的“歷史消息”,本端使用者往往已經讀取過該通訊消息,且並不存在基於該通訊消息(即針對該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而發出類似消息的需求,因而不應當根據該通訊消息對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避免反而給本端使用者造成困擾。其中,預設時間差可以為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預設預定義,也可以由本端使用者根據實際需求自定義,或者透過其他方式預定義,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3)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處於同一自然日。本端使用者往往希望針對通訊消息所提及的某一事件而發出相關消息,而該事件往往具有其時間特性,比如生日、節日、紀念日等,因而只有在該事件對應的自然日內發出相關消息才有意義,所以可以僅在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當前時刻處於同一自然日時,才根據該通訊消息對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當然,在一些情況下,某些事件可能會持續多日,比如“春節”在狹義上僅發生於農曆初一,但廣義上可以認為農曆的整個正月裡都處於“春節”中,因而上述的“同一自然日”也可以擴展為其他時間長度,例如同一周內、同一個公曆月份內、同一個農曆月份內等,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4)最近一條通訊消息與該通訊消息間隔的消息數量不大於預設數量。當間隔的消息數量較多時,會話成員之間很可能已經脫離了該通訊消息原本的描述內容,因而不應當根據該通訊消息對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避免反而給本端使用者造成困擾。其中,預設數量可以為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預設預定義,也可以由本端使用者根據實際需求自定義,或者透過其他方式預定義,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訊會話頁面是指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之間的通訊會話對應的功能頁面;通訊會話頁面可以實現對通訊消息的接收與查看、編輯與發送等功能,以實現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之間的通訊操作。在一些情況下,通訊會話頁面可能具有其他名稱,例如通訊會話窗口、聊天窗口、聊天頁面、會話窗口、會話頁面、私聊窗口(本端使用者與單個對端使用者之間)、群聊窗口(本端使用者與多個對端使用者之間)等,但是實質上與“通訊會話頁面”相同,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步驟504,對獲取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   在本實施例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識別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然後選取匹配於該描述主題的待發送消息,並將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關聯至消息發送控制項。例如,當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為生日時,待發送消息的內容可以為生日祝福;當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為入職紀念時,待發送消息的內容可以為工作祝福等。其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識別出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例如:在一種情況下,可以將通訊消息與各個描述主題對應的關鍵字進行匹配;在另一種情況下,可以識別通訊消息的語義,並根據語義推測相應的描述主題。   在本實施例中,當存在多個對端使用者時,即通訊會話為群組通訊會話,且通訊消息為該群組通訊會話中的群組通訊消息,則該群組通訊消息能夠被所有群組成員接收到。然而,由於群組通訊會話中的通訊消息往往數量眾多,導致群組成員很容易造成對通訊消息的忽略,而一些群組成員還可能為該群組通訊會話設置了“免打擾”功能(群組通訊會話不會對接收到的通訊消息進行提示),更加容易造成通訊消息的忽略;為此,該群組通訊消息的發送方可以為群組通訊消息指定單獨通知對象,比如可以在該群組通訊消息中添加諸如“@+成員名稱”等形式的通知指示資訊,使得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識別出該通知指示資訊,並針對該通知指示資訊所指示的單獨通知對象(即“成員名稱”對應的群組成員)發出消息接收通知,且該消息接收通知的權限大於“免打擾”功能,確保該單獨通知對象能夠查看到該群組通訊消息。   那麼,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在識別出通訊消息指示的單獨通知對象後,可以認為本端使用者很可能希望針對該單獨通知對象發送通訊消息,因而可以在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中,添加針對該單獨通知對象的通知指示資訊,而無需本端使用者手動輸入添加。其中,通訊消息指示的單獨通知對象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當然,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同時識別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和單獨通知對象,並在將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配置為匹配於該描述主題的同時,在該待發送消息中添加該單獨通知對象對應的通知指示資訊,使得該單獨通知對象能夠接收到符合上述描述主題的通訊消息,且無需本端使用者手動輸入任何內容,極大地提升了通訊效率。   步驟506,配置所述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使所述待發送消息匹配於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   在本實施例中,消息發送控制項用於觸發對待發送消息的發送功能。消息發送控制項可以為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控制項,例如可以表現為通訊會話頁面中的圖標、選項、按鍵等多種形式,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其中,消息發送控制項可以固定顯示在通訊會話頁面中的預設位置,也可以懸浮顯示於通訊會話頁面中,使得該懸浮形式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在通訊會話頁面中的顯示位置可任意調節。消息發送控制項可以存在多種類型,例如快捷發送控制項(例如圖3A所示的快捷發送控制項15)、表情選擇控制項(例如圖3B所示的表情選擇控制項17)等。其中,快捷發送控制項用於對待發送消息進行快捷發送,在快捷發送控制項被本端使用者觸發時,相應的待發送消息被快捷發送給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而無需本端使用者對待發送消息進行選擇或觸發,以提升通訊效率。而表情選擇控制項被本端使用者觸發時,首先示出表情選擇介面(例如圖3B所示的表情選擇介面18),而待發送消息可以包括該表情選擇介面中的一個或多個表情圖標(且該表情圖標匹配於上述的內容識別結果),以供本端使用者進行選擇。   在本實施例中,消息發送控制項可以存在一條或多條匹配於內容識別結果的待發送消息。當消息發送控制項存在多條匹配於內容識別結果的待發送消息時,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從中選取一待發送消息,並根據檢測到的針對所述消息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透過所述通訊會話頁面發送出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   在一種情況下,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隨機選取一對應於所述消息發送控制項的待發送消息。   在另一種情況下,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按照一定規格選取待發送消息,例如該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可以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1)所述消息內容符合所述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透過預先學習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資料,從而學習出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避免選取的待發送消息顯得較為突兀。   2)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本端使用者與所述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該關係狀況可以包括關係類型、關係親密度等至少之一,比如關係類型可以包括同事關係、朋友關係、家人關係等,關係親密度可以包括密切、普通、生疏等;多種關係狀況之間可以相結合,比如“關係密切的同事”、“普通朋友”等。   3)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待發送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等,該個人狀況可以包括性格、喜好、情緒等至少之一。   在本實施例中,觸發操作可以為持續性操作,比如對消息發送控制項的長按操作,使得在該觸發操作的持續過程中(即長按過程中),可以顯示出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的預覽內容,以便於本端使用者進行預覽查看。當本端使用者對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滿意時,可以完成觸發操作並發出該待發送消息;而當本端使用者對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不滿意時,可以實施針對該觸發操作的取消操作(例如朝向預設方向滑動),使得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更換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並在本端使用者再次實施觸發操作時,顯示出更換後的待發送消息的預覽內容。   在本實施例中,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文字、靜態圖片、動態圖片、文件、虛擬資源(如行動資料流量、通話時間長度、資金等),當然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獲取本端使用者透過通訊會話頁面的輸入框輸入並發送的第一手動輸入內容,並當所述第一手動輸入內容匹配於所述通訊消息時,將所述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恢復為初始內容,以避免影響本端使用者對該消息發送控制項的正常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當本端使用者的任一關聯使用者的特定屬性符合預定義提醒規則時,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展示與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相關的提醒頁面;例如,預定義提醒規則可以包括:1)任一使用者與本端使用者之間的關係狀況;2)到達或臨近該任一使用者的特定事件的關聯日期,比如“同事的生日”、“朋友的結婚紀念日”等,可以由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預設設置或由本端使用者自定義設置;而透過展示上述的提醒頁面,可以降低對本端使用者的記憶需求,並且可以避免本端使用者遺漏對通訊消息的發送操作。   進一步地,當檢測到針對所述提醒頁面的觸發操作時,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在所述本端使用者與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共同所在的群組中,發送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且所述通訊消息的消息內容與所述特定屬性相關;例如,當預定義提醒規則為“同事的生日”時,透過向本端使用者示出對同事生日的提醒頁面,使得本端使用者能夠便捷地向該同事發出生日祝福,既不需要專門記憶,也可以避免遺漏而失禮。   在本實施例中,當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用於分配虛擬資源時,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配置為該任一關聯使用者具有或唯一具有對所述虛擬資源的分配權限,從而確保對該虛擬資源的優化分配,避免虛擬資源完全分配至其他群組成員。   在本實施例中,在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中,該任一關聯使用者可以被配置為相應的單獨通知對象,從而透過向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發出單獨的消息接收通知,防止該任一關聯使用者錯過該通訊消息。   在本實施例中,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得到:在一種情況下,可以由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根據所述本端使用者輸入的第二手動輸入內容而產生;在另一種情況下,可以由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選取與所述特定屬性相關的預定義消息內容,並產生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其中該特定屬性與預定義消息內容之間的映射關係,可以預定義於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上,或者由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主動學習得到。   圖6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如圖6所示,該方法應用於電子設備上運行的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客戶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602,在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基於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通訊會話頁面中,顯示快捷發送控制項。   步驟604,當檢測到針對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時,隨機產生對應於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快捷消息。   在本實施例中,產生的快捷消息的消息內容可以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所述消息內容符合所述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本端使用者與所述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當然,還可以採用其他條件,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在該觸發操作的持續過程中,可以顯示出被選取的快捷消息的預覽內容,以便於本端使用者進行預覽查看;以及,當本端使用者對被選取的快捷消息不滿意時,可以實施針對該觸發操作的取消操作,使得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更換被選取的快捷消息。   步驟606,透過所述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產生的快捷消息。   為了便於理解,下面進一步以企業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企業微信”為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假定手機63-65上運行有企業微信客戶端、伺服器61上運行有企業微信服務端;其中,手機63-65上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登入有本端使用者的註冊帳號,使得該手機63-65可以實現基於本發明的通訊方案。   圖7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會話頁面的示意圖。如圖7所示,以企業微信客戶端顯示出群組“認真工作小組”對應的通訊會話頁面70為例,該通訊會話頁面70中的輸入框71內可以包含一快捷發送控制項72,當檢測到本端使用者對該快捷發送控制項72的觸發操作時,可以對與該快捷發送控制項72相關聯的快捷消息進行快捷發送,而無需本端使用者喚起輸入框71進行手動輸入。需要指出的是:快捷發送控制項72除了位於輸入框71內之外,也可以位於通訊會話頁面70中的其他任意位置,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基於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透過識別通訊會話頁面70內通訊消息的消息內容,對快捷發送控制項72相關聯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從而使其適用於相應的通訊會話場景。   假定在圖7所示的通訊會話頁面70中,未存在通訊消息或符合條件(下文中將詳述該條件,此處略去)的通訊消息,快捷發送控制項72相關聯的快捷消息可以為預設消息,例如該預設消息可以為圖3所示的“點讚”圖標(即圖3所示的快捷消息16);相應地,快捷發送控制項72的展示圖標可以匹配於快捷消息,例如該快捷發送控制項72可以採用圖7所示的“點讚”圖標。   而在圖8所示的通訊會話頁面80中,假定群組成員“小白”發送一通訊消息83為“@白白 生日快樂~”,企業微信客戶端透過識別該通訊消息83的消息內容,可以根據內容識別結果對輸入框81內的快捷發送控制項82相關聯的跨界消息進行配置。其中,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在本地識別該通訊消息83的消息內容,也可以由企業微信服務端對該通訊消息83進行內容識別後,將內容識別結果告知該企業微信客戶端。   對通訊消息83的內容識別結果可以包括兩部分:第一、確定通訊消息83的描述主題為“生日”;第二、確定通訊消息83存在單獨通知對象為“白白”。其中,對於描述主題的識別方式,可以採用“匹配關鍵詞”,即透過預定義對應於各個描述主題的關鍵詞,並將通訊消息83與這些預定義關鍵詞進行匹配,那麼當通訊消息83中存在匹配於某一關鍵詞的消息內容時,即可判定為該通訊消息83匹配於該關鍵詞對應的描述主題;例如,假定為描述主題“生日”預定義對應的關鍵詞為“生日”等,由於通訊消息83的消息內容中包含“生日”關鍵詞,因而判定其描述主題為“生日”。對於“單獨通知對象”,可以透過識別通訊消息83中特定格式的消息內容,例如通常採用“@+成員名稱”的通知指示資訊來指示該單獨通知對象,那麼由於通訊消息83中包含“@白白”,因而可以判定單獨通知對象為群組成員“白白”。   根據對“描述主題”的內容識別結果,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對與快捷發送控制項82相關聯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使得該快捷消息與“生日”相關。其中,可以將快捷發送控制項82的圖標由上述的“點讚”圖標切換為“生日蛋糕”圖標,以便於本端使用者察覺到企業微信客戶端對快捷消息的配置,並貼合於上述的“生日”描述主題;同時,還可以透過示出“長按送個祝福”等提示資訊85,引導本端使用者觸發該快捷發送控制項82。   當檢測到本端使用者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實施預定義的觸發操作時,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選取與快捷發送控制項82相關聯的快捷消息,以用於透過該通訊會話頁面80發出該快捷消息。在一實施例中,當檢測到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的長按操作時,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在該長按操作的持續過程中,示出如圖9A所示的待發送的快捷消息對應的預覽內容86,以供本端使用者進行預覽;其中,當本端使用者對預覽內容滿意時,可以終止長按操作而使得預覽內容86對應的快捷消息被快捷發出,形成如圖10所示的通訊消息88。   當然,預覽內容86並非必須展示,但透過展示該預覽內容86,顯然有助於本端使用者確定快捷消息的內容,避免發出不恰當的消息內容。此外,針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的觸發操作並不限制為長按操作,例如尤其是當不小於展示預覽內容86的情況下,觸發操作可以包括針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的單擊操作,從而進一步提升對快捷消息的發送效率。   針對每一描述主題,快捷發送控制項82可以存在一條或多條相關聯的快捷消息,而企業微信客戶端每次需要從這些快捷消息中選取一快捷消息,並透過通訊會話頁面80發送出該被選取的快捷消息。在一實施例中,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隨機選取一對應於快捷發送控制項82的快捷消息;在另一實施例中,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根據預定義的選取條件,選取恰當的快捷消息,例如該選取條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消息內容符合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企業微信可以獲取並分析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資料,從而學習出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例如本端使用者自身針對每一描述主題時習慣採用的消息內容,或者本端使用者針對各個對端使用者時習慣採用的消息內容等,從而恰當地選取符合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的快捷消息。   2)消息內容匹配於本端使用者與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企業微信可以分析出本端使用者與目標通訊對象(例如上述實施例中的群組成員“白白”等)之間的關係狀況,比如關係類型為同事、朋友或親人等,再比如關係親密度為密切、普通或生疏等,從而恰當地選取符合該關係狀況的快捷消息。   3)消息內容匹配於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企業微信可以分析出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比如性格、喜好等長期個人狀況,或者情緒等短期個人狀況(甚至實時情緒等實時個人狀況),從而恰當地選取符合該個人狀況的快捷消息。   其中,在針對某一描述主題,比如上述的“生日”描述主題時,如果快捷發送控制項82存在多條相關聯的快捷消息,那麼除了由企業微信按照上述方式選取快捷消息之外,還可以由本端使用者主動選取。例如圖9A所示,在本端使用者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實施長按操作的過程中,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示出預覽內容86,而當本端使用者對該預覽內容86不滿意時,可以在該預覽內容86被顯示的過程中實施對觸發操作(即長按操作)的取消操作,例如該取消操作可以為朝向上方(或其他預定義方向)的滑動操作(使得觸控點由快捷發送控制項82處朝上移動預設距離),則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取消對該預覽內容86的快捷發送;而當本端使用者再次(在一實施例中,“前次”與“再次”之間應當保持在一定時間間隔內)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實施長按操作時,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對選取的快捷消息進行更換,並示出更換後的快捷消息對應的預覽內容,例如該預覽內容86可以由圖9A所示的“@白白 生日快樂,笑口常開!”更換為如圖9B所示的“@白白 Happy Birthday!”+“生日蛋糕”、“禮物”、“蛋糕”等表情圖標,以供本端使用者進行查看,使得本端使用者能夠基於上述方式對各個快捷消息進行查看和選擇,以發出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快捷消息。   根據對“單獨通知對象”的內容識別結果,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對與快捷發送控制項82相關聯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使得該快捷消息中添加針對該單獨通知對象的通知指示資訊。例如圖10所示,當識別出通訊消息83中包含通知指示資訊“@白白”或者基於其他形式指示出單獨通知對象時,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針對該單獨通知對象,在快捷消息中添加相應的通知指示資訊如“@白白”,從而得到通訊消息88中包含的“@白白 生日快樂,笑口常開!”。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0以及相關圖式所示的實施例中,企業微信客戶端同時對上述的描述主題和單獨通知對象進行識別,從而同時配置了匹配於描述主題的快捷消息,並在該快捷消息中添加該單獨通知對象對應的通知指示資訊。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僅識別描述主題,而不識別單獨通知對象,那麼最終發出的快捷消息中可以不包含通知指示資訊,例如該快捷消息僅為“生日快樂,笑口常開!”,而不包含“@白白”;或者,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僅識別單獨通知對象,使得最終發出的快捷消息並不會根據描述主題而變化(例如可以預設為適用範圍較廣的消息內容,避免顯得突兀),但是該快捷消息中可以包含該單獨通知對象對應的通知指示資訊,以使得該單獨通知對象使用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向該單獨通知對象發出單獨的消息接收通知,防止該快捷消息被錯過。   正如上文所描述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僅對符合條件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以及據此配置快捷消息;舉例而言,該條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通訊消息位於通訊會話頁面中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例如圖8所示,當通訊消息83位於通訊會話頁面80的使用者可視範圍時,即本端使用者能夠直接從手機63-65的螢幕上查看到該通訊消息83,那麼本端使用者應當具有更大概率希望發出與該通訊消息83相類似的快捷消息,因而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在該情況下對通訊消息83進行內容識別,並進一步根據內容識別結果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   而當通訊會話頁面80中包含的通訊消息數量較多時,由於手機63-65的螢幕規格固定,導致只有最近接收到的若干通訊消息能夠處於使用者可視範圍內,而其他通訊消息則無法被本端使用者查看到,因而可以取消對這些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並且無需對快捷發送控制項82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   2)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針對該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之間未超出預設時間差。當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當前時刻(即針對該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相差較大時,即該通訊消息為較長時間之前的“歷史消息”,本端使用者往往已經讀取過該通訊消息,且並不存在基於該通訊消息(即針對該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而發出快捷消息的需求,因而不應當根據該通訊消息對快捷消息進行配置,避免反而給本端使用者造成困擾。例如圖11所示,假定預設時間差為3小時,那麼雖然通訊消息113位於通訊會話頁面110上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但是由於通訊消息113與當前時刻之間超出了3小時的時間差,因而可以取消對這些通訊消息113的內容識別,並且無需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12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   3)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處於同一自然日。本端使用者往往希望針對通訊消息所提及的某一事件而發出相應的快捷消息,而該事件往往具有其時間特性,比如生日、節日、紀念日等,因而只有在該事件對應的自然日內發出相應的快捷消息才有意義,所以可以僅在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當前時刻處於同一自然日時,才根據該通訊消息對快捷消息進行配置。例如圖11所示,雖然通訊消息113位於通訊會話頁面110上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但是由於通訊消息113與當前時刻並不處於同一自然日,因而可以取消對該通訊消息113的內容識別,並且無需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12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   4)最近一條通訊消息與該通訊消息間隔的消息數量不大於預設數量。當間隔的消息數量較多時,會話成員之間很可能已經脫離了該通訊消息原本的描述內容,因而不應當根據該通訊消息對快捷消息進行配置,避免反而給本端使用者造成困擾。   當然,還可以採用其他條件,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以上述的多個條件為例,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依據一個條件而實施,也可以同時依據多個條件而實施;當同時依據於多個條件時:   一種情況下可以在多個條件均滿足時,才對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並且進一步對快捷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而在任一條件未被滿足時,不應當對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並且無需對快捷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例如圖11所示,假定同時考慮上述的條件1)和條件2),且條件2)對應的預設時間差為3小時,那麼由於條件1)被滿足、條件2)未被滿足,因而不應當對通訊消息113的內容識別,並且無需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12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   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可以根據各個條件的優先級高低,從而在高優先級的條件被滿足時,無論低優先級的條件是否被滿足,均可以對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並且進一步對快捷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例如圖11所示,假定同時考慮上述的條件1)和條件2),其中條件2)對應的預設時間差為3小時,且條件1)的優先級高於條件2),那麼雖然通訊消息113與當前時刻之間超出了3小時的時間差,但是由於通訊消息113位於通訊會話頁面110上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因而仍然可以對該通訊消息113的內容識別,並且進一步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12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   如圖12所示,在通訊會話頁面120中,假定企業微信客戶端透過對通訊消息123的內容識別結果,識別出描述主題為“生日”且單獨通知對象為“白白”,並據此對與快捷發送控制項124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其中,快捷消息的消息內容可以包括下述類型中至少之一:文字、靜態圖片、動態圖片、文件、虛擬資源等。舉例而言,快捷消息可以包括通訊消息127中包含的文字“@白白 生日快樂,笑口常開!”,且該快捷消息還可以包括顯示於通訊會話頁面120中的“生日蛋糕”圖標128、“禮物”圖標129等,其中“生日蛋糕”圖標128、“禮物”圖標129等可以為靜態圖片(可以在預設時間長度後自動消失),也可以為動態圖片(“動態”形式可以包括:在通訊會話頁面120中從上向下“飄落”等,且可以在“飄落”至通訊會話頁面120底部後自動消失)。   其中,虛擬資源可以包括:行動資料流量、通話時間長度、資金等,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以“資金”形式的虛擬資源為例:如圖13所示,當企業微信客戶端檢測到通訊會話頁面130內的通訊消息133時,透過對該通訊消息133進行內容識別,確定描述主題為“生日”且單獨通知對象為“白白”,因而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使得該快捷消息用於向單獨通知對象“白白”發送“紅包”,該“紅包”用於將特定數額的資金由本端使用者分配至該單獨通知對象“白白”。在通訊會話頁面130中,可以透過示出“長按發個紅包”等提示資訊135,引導本端使用者對該快捷發送控制項134實施觸發操作。同時,快捷發送控制項134可以採用相適配的“紅包”圖標。   當檢測到本端使用者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34實施觸發操作時,可以示出圖14A所示的預覽內容136,該預覽內容136中可以包括:紅包類型為“定向生日紅包”,且該紅包對應的資金數額為“6.66”(該數值可以為隨機產生或者預先定義)。那麼,當本端使用者做出向上滑動等取消操作時,可以取消對快捷消息的發送;比如本端使用者希望更換資金數額時,可以透過實施取消操作並再次實施觸發操作,使得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將資金數額切換至另一隨機數值。而當本端使用者終止觸發操作時,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發出圖14B所示的通訊消息137,該通訊消息137用於向群組成員“白白”發送紅包。   當群組成員“白白”登入企業微信客戶端並查看群組“認真工作小組”時,可以接收到上述的通訊消息137,並透過觸發該通訊消息137,領取相應的資金。其中,在通訊消息137中可以包括諸如“生日快樂”等文字內容(也可以包括圖片或其他內容),以貼合於上述的“生日”描述主題。同時,當紅包為“定向生日紅包”時,是指雖然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所有群組成員均可以接收到高通訊消息137,但是僅群組成員“白白”能夠透過觸發該通訊消息137而領取相應的資金,以貼合於上述的“單獨通知對象”。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於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發出的紅包可以為非定向紅包,但應當確保群組成員“白白”具有對該紅包內資金的分配權限。   當紅包為非定向紅包時,可以確保該群組成員“白白”至少能夠被分配到該紅包內資金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當紅包對應的資金被劃分為10份,而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的成員數量為12人且大於資金份數,那麼應當確保群組成員“白白”能夠分配到至少一份紅包資金。假定需要確保1份紅包資金被分配至群組成員“白白”,可以在產生該紅包時,專門劃分出1份紅包資金,並確保僅群組成員“白白”對這份紅包資金具有分配權限,而其他群組成員僅能夠對其他9份紅包資金進行分配;或者,可以預先產生權限相同的10份紅包資金,而在僅剩1份紅包資金時,如果群組成員“白白”尚未領取該紅包,則將剩餘的1份紅包資金設置為僅群組成員“白白”具有分配權限。   正如上文所述,本發明透過對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可以根據內容識別結果對消息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使得該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匹配於內容識別結果。那麼,本發明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除了上文列舉的快捷發送控制項之外,還可以包括其他類型,比如表情發送控制項。例如圖15所示,通訊會話頁面150接收到通訊消息151後,可以對該通訊消息151進行內容識別;進一步地,當本端使用者觸發表情發送控制項152時,該通訊會話頁面150中可以展示出表情選擇介面153,該表情選擇介面153中可以包含匹配於內容識別結果的實時表情154,也可以包含與內容識別結果無關的預設表情155,且表情選擇介面153中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實時表情154,本發明並不對該數量進行限制。   那麼,透過對通訊消息151進行內容識別,並在表情選擇介面153中示出匹配於內容識別結果的實時表情154,便於本端使用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而無需主動翻找,有助於提升通訊效率。   此外,企業微信客戶端還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恢復快捷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快捷消息,該條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企業微信客戶端確定在通訊會話頁面中不存在滿足條件的通訊消息。以圖14B為例,假定通訊消息133由於其他通訊消息的展示而移出通訊會話頁面130的使用者可視範圍,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將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相匹配的快捷消息恢復為如圖3所示的“點讚”圖案,且該快捷發送控制項134本身也可以由“紅包”圖標恢復為圖3或圖7所示的“點讚”圖標。   2)本端使用者透過配置後的快捷發送控制項成功發出快捷消息。以圖14B為例,如果本端使用者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34實施觸發操作,使得企業微信客戶端成功發出相應的快捷消息,比如通訊消息137包含的紅包,那麼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判定為本端使用者不再需要發送紅包,從而將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相匹配的快捷消息恢復為“點讚”圖標。   3)本端使用者在快捷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快捷消息被配置後,退出並重新進入相應的通訊會話頁面。以圖14B為例,如果本端使用者並未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34實施觸發操作,那麼本端使用者可以透過退出並重新進入該通訊會話頁面130,以使得企業微信客戶端判定該本端使用者不存在發送紅包的需求,並將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相匹配的快捷消息恢復為“點讚”圖標。   4)以圖14B為例。當本端使用者透過通訊會話頁面130中的輸入框131輸入並發送手動輸入內容,且該手動輸入內容匹配於通訊消息133時,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判定本端使用者並不希望透過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發送紅包,因而可以將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相匹配的快捷消息恢復為“點讚”圖標。   基於上述實施例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圖14B為例:當群組成員“小白”在通訊會話頁面130中發出通訊消息133,且該通訊消息133與預定義的描述主題或群組成員相關時,透過對快捷發送控制項134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使得其他群組成員(如本端使用者)可以快捷發送出類似內容的快捷消息,以提升通訊效率。   其中,對於最初發送通訊消息133的群組成員“小白”,企業微信可以透過向其提供關於群組成員“白白”的生日提醒,以使得該群組成員“小白”基於該生日提醒而發送上述的通訊消息133;當然,該生日提醒還可以發送至其他群組成員,以及企業微信還可以發出關於其他內容的提醒,比如紀念日提醒等,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當然,企業微信同樣可以向其他群組成員提供關於群組成員“白白”的生日提醒。   為了實現對群組成員“白白”的生日提醒,需要事先完成下述操作:   首先,企業微信需要獲知群組成員“白白”的生日資訊。群組成員“白白”可以在如圖16所示的生日資訊設置頁面160中,透過日期設置控制項161設置相應的出生日期162,從而獲知該群組成員“白白”的生日資訊。   然後,群組成員“白白”需要在企業微信客戶端上開啟“生日祝福”(也可以為其他名稱)功能。例如群組成員“白白”可以透過觸發生日資訊設置頁面160中的設置選項163,切換至圖17所示的隱私設置頁面170。如圖17所示,隱私設置頁面170中可以包括“生日祝福”功能的開關滑塊171,當該開關滑塊171處於圖17所示的位置時,表明“生日祝福”功能處於關閉狀態,而當群組成員“白白”將該開關滑塊171向右滑動時,即可開啟“生日祝福”功能。   當“生日祝福”功能處於開啟狀態時,在圖17所示的實施例中,預定義提醒規則包括:生日資訊提醒同部門同事以及好友。由於企業微信具有企業管理屬性,使其能夠獲知各個企業的組織架構資訊,從而能夠據此確定出群組成員“白白”的同部門同事、好友等關係較為緊密的使用者,而避免將生日資訊發送至不同部門同事、其他企業的外部連絡人等關係較為生疏的使用者。當然,在一實施例中,群組成員“白白”可以對上述的預定義提醒規則進行設置,以確保企業微信僅向該群組成員“白白”所希望的使用者推送生日提醒。   基於上述操作,伺服器61上運行的企業微信服務端可以在群組成員“白白”的生日當天(或者前一晚等其他臨近生日的時刻),向所屬群組的其他群組成員推送相應的生日提醒消息。以群組成員“小白”登入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為例,當該企業微信客戶端接收到上述的生日提醒消息時,可以在如圖18所示的會話列表頁面180中示出一頁面入口181,使得群組成員“小白”可以透過觸發該頁面入口181而進入圖19所示的生日祝福提醒頁面190;其中,與即時通訊消息的接收提示相類似的,在頁面入口181中可以透過顯示“j”圖標,以表明存在一條尚未讀取的生日提醒消息。   在圖19所示的生日祝福提醒頁面190中,包含群組成員“白白”的頭像和名稱等資訊,以表明是針對該群組成員“白白”發起的生日提醒。生日祝福提醒頁面190中,還可以包括針對該群組成員“白白”的生日祝福資訊191,該生日祝福資訊191由企業微信自動產生,群組成員“小白”可以透過觸發切換選項192,對該生日祝福資訊191進行自動切換,以及透過觸發發送選項193向群組成員“白白”發送出該生日祝福資訊191。當然,群組成員“小白”也可以透過觸發生日祝福資訊191或其他方式,使其能夠手動編輯該生日祝福資訊191。   其中,企業微信自動產生的生日祝福資訊191,其消息內容可以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1)消息內容符合群組成員“小白”的歷史通訊習慣;2)消息內容匹配於群組成員“小白”與群組成員“白白”之間的關係狀況;3)消息內容匹配於群組成員“白白”的個人狀況。上述條件可以參考上文中企業微信對與快捷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時的條件,此處不再贅述。   當檢測到群組成員“小白”觸發發送選項193時,可以切換至圖20所示的連絡人選擇頁面200,群組成員“小白”可以選擇發送至單個目標對象,該目標對象可以包括群組成員“白白”個人,也可以包括群組成員“小白”與群組成員“白白”共同所在的群,如群組“認真工作小組”、群組“AA企業群”等,群組成員“小白”還可以透過觸發多選按鍵201,同時選擇發送給多個目標對象。那麼,當群組成員“小白”選擇發送至群組“認真工作小組”時,該群組中的其他群組成員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顯示諸如圖8所示的通訊會話頁面80,使得企業微信客戶端透過對通訊消息83進行內容識別,對與快捷發送控制項82相匹配的快捷消息進行配置,此處不再贅述。   當然,對於圖19所示的生日祝福提醒頁面190而言,除了發送生日祝福資訊191之外,還可以發送諸如虛擬資源等其他內容;例如,群組成員“小白”可以透過生日祝福提醒頁面190配置紅包,並透過該紅包向群組成員“白白”分配資金等虛擬資源,並且當該紅包被發送至群組時,應當確保該群組成員“白白”具有或唯一具有對相應的虛擬資源的分配權限。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透過對通訊會話頁面中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並據此對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進行配置,使得本端使用者僅需要觸發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即可發送出與上述通訊消息類似的待發送消息,而無需本端使用者手動輸入,有助於提升通訊效率。   圖2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21,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2102、內部匯流排2104、網路介面2106、內存21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21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21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21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內存21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通訊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發明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裝置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裝置。   請參考圖22,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通訊裝置可以包括第一獲取單元2201、識別單元2202和配置單元2203。其中:   第一獲取單元2201,當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基於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通訊會話頁面進行通訊時,獲取所述通訊會話頁面中的通訊消息;   識別單元2202,對所述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   配置單元2203,配置所述通訊會話頁面中的快捷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快捷消息,使所述快捷消息匹配於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其中,在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被觸發時,所述快捷消息被基於所述通訊會話頁面而快捷發送。   可選的,   所述識別單元2202具體用於:識別所述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   所述配置單元2203具體用於:選取匹配於所述描述主題的快捷消息,並將被選取的快捷消息關聯至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   可選的,   所述識別單元2202具體用於:當存在多個對端使用者時,識別出所述通訊消息的發送方為所述通訊消息指定的單獨通知對象;   所述配置單元2203具體用於:在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快捷消息中,添加針對所述單獨通知對象的通知指示資訊。   可選的,所述通訊消息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所述通訊消息位於所述通訊會話頁面中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   所述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針對所述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之間未超出預設時間差;   所述發送時刻與所述獲取時刻處於同一自然日;   最近一條通訊消息與所述通訊消息間隔的消息數量不大於預設數量。   可選的,還包括:   選取單元2204,從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對應的所有快捷消息中,選取一快捷消息;   第一發送單元2205,根據檢測到的針對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透過所述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出被選取的快捷消息。   可選的,所述選取單元2204具體用於:   隨機選取一對應於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快捷消息。   可選的,所述被選取的快捷消息的消息內容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所述消息內容符合所述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   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本端使用者與所述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   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   可選的,還包括:   顯示單元2206,在所述觸發操作的持續過程中,顯示所述被選取的快捷消息的預覽內容;   更換單元2207,在對所述預覽內容進行顯示的過程中,若檢測到針對所述觸發操作的取消操作,則更換所述被選取的快捷消息。   可選的,所述快捷消息的消息內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文字、靜態圖片、動態圖片、文件、虛擬資源。   可選的,還包括:   第二獲取單元2208,獲取所述本端使用者透過所述通訊會話頁面的輸入框輸入並發送的第一手動輸入內容;   恢復單元2209,當所述第一手動輸入內容匹配於所述通訊消息時,將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快捷消息恢復為初始內容。   可選的,還包括:   展示單元2210,當所述本端使用者的任一關聯使用者的特定屬性符合預定義提醒規則時,展示與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相關的提醒頁面;   第二發送單元2211,當檢測到針對所述提醒頁面的觸發操作時,在所述本端使用者與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共同所在的群組中,發送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且所述通訊消息的消息內容與所述特定屬性相關。   可選的,   在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中,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被配置為相應的單獨通知對象;   或者,當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用於分配虛擬資源時,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具有或唯一具有對所述虛擬資源的分配權限。   可選的,還包括:第一產生單元2212或第二產生單元2213;其中,   所述第一產生單元2212,根據所述本端使用者輸入的第二手動輸入內容,產生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   所述第二產生單元2213,選取與所述特定屬性相關的預定義消息內容,並產生針對所述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   圖2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23,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2302、內部匯流排2304、網路介面2306、內存23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23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23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23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內存23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通訊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發明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裝置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裝置。   請參考圖24,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通訊裝置可以包括顯示單元2401、產生單元2402和發送單元2403。其中:   顯示單元2401,在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基於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通訊會話頁面中,顯示快捷發送控制項;   產生單元2402,當檢測到針對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時,隨機產生對應於所述快捷發送控制項的快捷消息;   發送單元2403,透過所述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產生的快捷消息。   可選的,產生的快捷消息的消息內容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所述消息內容符合所述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   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本端使用者與所述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   所述消息內容匹配於所述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蜂窩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電腦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 (CPU)、輸入/輸出介面、網路介面和內存。   內存可能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或非易失性內存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ROM)或快閃隨機存取記憶體(flash RAM)。內存是電腦可讀媒體的示例。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隨機存取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擦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內存技術、唯讀光碟(CD-ROM)、數位化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料信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這裡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圖式中。下面的描述涉及圖式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圖式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並不代表與本發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詳述的、本發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發明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發明。在本發明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並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儘管在本發明可能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不應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資訊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第一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二資訊,類似地,第二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一資訊。取決於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響應於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10‧‧‧通訊會話頁面
11‧‧‧通訊消息
12‧‧‧輸入框
13‧‧‧手動輸入內容
14‧‧‧觸發發送控制項
15‧‧‧快捷發送控制項
16‧‧‧快捷消息
17‧‧‧表情選擇控制項
18‧‧‧表情選擇介面
19‧‧‧表情圖標
41‧‧‧伺服器
42‧‧‧網路
43‧‧‧手機
44‧‧‧手機
45‧‧‧手機
502~506‧‧‧步驟
602~606‧‧‧步驟
70‧‧‧通訊會話頁面
71‧‧‧輸入框
72‧‧‧快捷發送控制項
80‧‧‧通訊會話頁面
81‧‧‧輸入框
82‧‧‧快捷發送控制項
83‧‧‧通訊消息
85‧‧‧提示資訊
86‧‧‧預覽內容
88‧‧‧通訊消息
110‧‧‧通訊會話頁面
112‧‧‧快捷發送控制項
113‧‧‧通訊消息
120‧‧‧通訊會話頁面
123‧‧‧通訊消息
124‧‧‧快捷發送控制項
127‧‧‧通訊消息
128‧‧‧圖標
129‧‧‧圖標
130‧‧‧通訊會話頁面
131‧‧‧輸入框
133‧‧‧通訊消息
134‧‧‧快捷發送控制項
135‧‧‧提示資訊
136‧‧‧預覽內容
137‧‧‧通訊消息
150‧‧‧通訊會話頁面
151‧‧‧通訊消息
152‧‧‧表情發送控制項
153‧‧‧表情選擇介面
154‧‧‧實時表情
155‧‧‧預設表情
160‧‧‧生日資訊設置頁面
161‧‧‧日期設置控制項
162‧‧‧出生日期
163‧‧‧設置選項
170‧‧‧隱私設置頁面
171‧‧‧開關滑塊
180‧‧‧會話列表頁面
181‧‧‧頁面入口
190‧‧‧生日祝福提醒頁面
191‧‧‧生日祝福資訊
192‧‧‧切換選項
193‧‧‧發送選項
200‧‧‧連絡人選擇頁面
201‧‧‧多選按鍵
2102‧‧‧處理器
2104‧‧‧內部匯流排
2106‧‧‧網路介面
2108‧‧‧內存
2110‧‧‧非易失性記憶體
2201‧‧‧第一獲取單元
2202‧‧‧識別單元
2203‧‧‧配置單元
2204‧‧‧選取單元
2205‧‧‧第一發送單元
2206‧‧‧顯示單元
2207‧‧‧更換單元
2208‧‧‧第二獲取單元
2209‧‧‧恢復單元
2210‧‧‧展示單元
2211‧‧‧第二發送單元
2212‧‧‧第一產生單元
2213‧‧‧第二產生單元
2302‧‧‧處理器
2304‧‧‧內部匯流排
2306‧‧‧網路介面
2308‧‧‧內存
2310‧‧‧非易失性記憶體
2401‧‧‧顯示單元
2402‧‧‧產生單元
2403‧‧‧發送單元
圖1、圖2、圖3A-3B是相關技術中的通訊會話頁面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訊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快捷發送控制項處於預設狀態時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與快捷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快捷消息被配置後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9A-9B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快捷消息的預覽內容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出快捷消息後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快捷發送控制項處於預設狀態時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發出快捷消息後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與快捷發送控制項相匹配的快捷消息被配置後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14A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顯示快捷消息的預覽內容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14B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發出快捷消息後的通訊會話頁面示意圖。   圖15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透過表情選擇控制項快捷發送表情圖標的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設定生日資訊的頁面示意圖。   圖17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設定生日祝福提醒功能的頁面示意圖。   圖18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接收到生日祝福提醒消息的頁面示意圖。   圖19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接收到生日祝福提醒頁面的示意圖。   圖20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選擇生日祝福消息的發送對象的頁面示意圖。   圖21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2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23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4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Claims (32)

  1.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獲取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訊消息,該通訊會話頁面用於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進行通訊;   對獲取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   配置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使該待發送消息匹配於針對該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包括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快捷發送控制項;其中,在該快捷發送控制項被觸發時,該待發送消息被快捷發送至該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對該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包括:識別該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   該配置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包括:選取匹配於該描述主題的待發送消息,並將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關聯至該消息發送控制項。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對該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包括:當存在多個對端使用者時,識別出該通訊消息的發送方為該通訊消息指定的單獨通知對象;   該配置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包括:在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中,添加針對該單獨通知對象的通知指示資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通訊消息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該通訊消息位於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   該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針對該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之間未超出預設時間差;   該發送時刻與該獲取時刻處於同一自然日;   最近一條通訊消息與該通訊消息間隔的消息數量不大於預設數量。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從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中,選取一待發送消息;   根據檢測到的針對該消息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透過該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出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選取一待發送消息,包括:   隨機選取一對應於該消息發送控制項的待發送消息。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該消息內容符合該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本端使用者與該待發送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待發送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在該觸發操作的持續過程中,顯示該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的預覽內容;   在對該預覽內容進行顯示的過程中,若檢測到針對該觸發操作的取消操作,則更換該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文字、靜態圖片、動態圖片、文件、虛擬資源。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獲取該本端使用者透過該通訊會話頁面的輸入框輸入並發送的第一手動輸入內容;   當該第一手動輸入內容匹配於該通訊消息時,將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恢復為初始內容。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當該本端使用者的任一關聯使用者的特定屬性符合預定義提醒規則時,展示與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相關的提醒頁面;   當檢測到針對該提醒頁面的觸發操作時,在該本端使用者與該任一關聯使用者共同所在的群組中,發送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且該通訊消息的消息內容與該特定屬性相關。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中,該任一關聯使用者被配置為相應的單獨通知對象;   或者,當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用於分配虛擬資源時,該任一關聯使用者具有或唯一具有對該虛擬資源的分配權限。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根據該本端使用者輸入的第二手動輸入內容,產生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   或者,選取與該特定屬性相關的預定義消息內容,並產生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
  15.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在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基於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顯示快捷發送控制項;   當檢測到針對該快捷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時,隨機產生對應於該快捷發送控制項的快捷消息;   透過該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產生的快捷消息。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產生的快捷消息的消息內容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該消息內容符合該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本端使用者與該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
  17. 一種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獲取單元,獲取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通訊消息,該通訊會話頁面用於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進行通訊;   識別單元,對獲取的通訊消息進行內容識別;   配置單元,配置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使該待發送消息匹配於針對該通訊消息的內容識別結果。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包括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快捷發送控制項;其中,在該快捷發送控制項被觸發時,該待發送消息被快捷發送至該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該識別單元具體用於:識別該通訊消息的描述主題;   該配置單元具體用於:選取匹配於該描述主題的待發送消息,並將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關聯至該消息發送控制項。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該識別單元具體用於:當存在多個對端使用者時,識別出該通訊消息的發送方為該通訊消息指定的單獨通知對象;   該配置單元具體用於:在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中,添加針對該單獨通知對象的通知指示資訊。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通訊消息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該通訊消息位於該通訊會話頁面中的使用者可視範圍內;   該通訊消息的發送時刻與針對該通訊消息的獲取時刻之間未超出預設時間差;   該發送時刻與該獲取時刻處於同一自然日;   最近一條通訊消息與該通訊消息間隔的消息數量不大於預設數量。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選取單元,從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中,選取一待發送消息;   第一發送單元,根據檢測到的針對該消息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透過該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出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選取單元具體用於:   隨機選取一對應於該消息發送控制項的待發送消息。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該消息內容符合該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本端使用者與該待發送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待發送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顯示單元,在該觸發操作的持續過程中,顯示該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的預覽內容;   更換單元,在對該預覽內容進行顯示的過程中,若檢測到針對該觸發操作的取消操作,則更換該被選取的待發送消息。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待發送消息的消息內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文字、靜態圖片、動態圖片、文件、虛擬資源。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第二獲取單元,獲取該本端使用者透過該通訊會話頁面的輸入框輸入並發送的第一手動輸入內容;   恢復單元,當該第一手動輸入內容匹配於該通訊消息時,將該消息發送控制項對應的待發送消息恢復為初始內容。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展示單元,當該本端使用者的任一關聯使用者的特定屬性符合預定義提醒規則時,展示與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相關的提醒頁面;   第二發送單元,當檢測到針對該提醒頁面的觸發操作時,在該本端使用者與該任一關聯使用者共同所在的群組中,發送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且該通訊消息的消息內容與該特定屬性相關。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在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中,該任一關聯使用者被配置為相應的單獨通知對象;   或者,當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用於分配虛擬資源時,該任一關聯使用者具有或唯一具有對該虛擬資源的分配權限。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第一產生單元或第二產生單元;其中,   該第一產生單元,根據該本端使用者輸入的第二手動輸入內容,產生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   該第二產生單元,選取與該特定屬性相關的預定義消息內容,並產生針對該任一關聯使用者的通訊消息。
  31. 一種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顯示單元,在本端使用者與至少一個對端使用者基於通訊應用程式的通訊會話頁面中,顯示快捷發送控制項;   產生單元,當檢測到針對該快捷發送控制項的觸發操作時,隨機產生對應於該快捷發送控制項的快捷消息;   發送單元,透過該通訊會話頁面快捷發送產生的快捷消息。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產生的快捷消息的消息內容滿足下述條件中至少之一:   該消息內容符合該本端使用者的歷史通訊習慣;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本端使用者與該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之間的關係狀況;   該消息內容匹配於該快捷消息的目標通訊對象的個人狀況。
TW106138269A 2017-03-21 2017-11-06 通訊方法及裝置 TWI754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9947.9 2017-03-21
??201710169947.9 2017-03-21
CN201710169947 2017-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6373A true TW201836373A (zh) 2018-10-01
TWI754694B TWI754694B (zh) 2022-02-11

Family

ID=635840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8269A TWI754694B (zh) 2017-03-21 2017-11-06 通訊方法及裝置
TW107139665A TW201935891A (zh) 2017-03-21 2018-11-08 通訊方法及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9665A TW201935891A (zh) 2017-03-21 2018-11-08 通訊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6510B2 (zh)
CN (1) CN108632135B (zh)
SG (1) SG11201908450RA (zh)
TW (2) TWI754694B (zh)
WO (2) WO2018171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694B (zh) * 2017-03-21 2022-02-1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通訊方法及裝置
CN109347725B (zh) * 2018-10-31 2021-11-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方法、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4688B (zh) * 2018-12-19 2022-01-21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18168B (zh) * 2019-06-21 2022-07-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662886B2 (en) * 2020-07-03 2023-05-30 Talent Unlimited Online Services Private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ly sending messages with minimal user input
CN112596604A (zh) * 2020-12-09 2021-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19800B (zh) * 2021-06-11 2023-03-24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963473A (zh) * 2021-11-11 2022-01-21 浩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日信息的智能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118694A (zh) * 2022-06-30 2022-09-27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布生日祝福消息的方法与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0643A1 (en) 2003-08-25 2005-03-17 Miavia, Inc. Document similarity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US7503007B2 (en) * 2006-05-16 2009-03-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ext enhanced messaging and collaboration system
WO2008084209A2 (en) 2007-01-09 2008-07-17 Spinvox Limited A mobile telephone programmed to allow a user to speak a message which is then remotely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to text
AU2008260261B2 (en) 2007-05-21 2013-06-13 Stefan Gromol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rou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using concise messages
WO2009079407A2 (en) 2007-12-14 2009-06-25 Jagtag Corp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code-mediated content delivery platform
TWI373254B (en) * 2008-08-15 2012-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capable for replying advertising messages and method thereof
US8584031B2 (en) * 2008-11-19 2013-11-12 Apple Inc. Portable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using emoji characters
US9100465B2 (en) 2009-08-11 2015-08-04 Eolas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Automated communications response system
US8521823B1 (en) 2009-09-04 2013-08-27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arge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message content in a reply
US20120205436A1 (en) 2011-02-16 2012-08-16 Augm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enhanced barcode decod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2194005B (zh) * 2011-05-26 2014-01-15 卢玉敏 聊天机器人系统及自动聊天方法
US20130191250A1 (en) 2012-01-23 2013-07-25 Augm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gmented reality using multi-modal sensory recognition from artifacts of interest
US20130191394A1 (en) 2012-01-25 2013-07-25 Augm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forming user groups
US20130198004A1 (en) 2012-01-26 2013-08-01 Augm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 information via sms messaging
US20130290106A1 (en) 2012-03-08 2013-10-31 Augm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rections to items of interest
US9230257B2 (en) * 2012-03-30 2016-01-05 Sap S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US9015099B2 (en) * 2012-08-14 2015-04-21 Sri International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nferring a mobile user's current context and proactively providing assistance
US20140058812A1 (en) 2012-08-17 2014-02-27 Augm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mobile ads
US20140122220A1 (en) 2012-08-31 2014-05-01 Augme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and following up on user preferences among offer types and response options in a marketing campaign
CN102946344B (zh) * 2012-11-14 2016-03-23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邀请即时通信用户发送图像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US20150100537A1 (en) * 2013-10-03 2015-04-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Emoji for Text Predictions
US20150188861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Aaren Esplin Mechanism for facilitating dynamic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anned responses on computing devices
US20150195226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Desiree Gina McDowell-White Interactive Picture Messaging System
US20150288533A1 (en) * 2014-04-08 2015-10-08 Xiaomi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te intelligent control
US20150356468A1 (en) * 2014-06-05 2015-12-10 Re:Group'd Media Inc. Mobile chat systems for real time polling, rating and rsvp'ing
US20160164815A1 (en) * 2014-12-08 2016-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US10594638B2 (en) * 2015-02-13 2020-03-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int in time expression of emotion data gathered from a chat session
CN112152904B (zh) * 2015-02-16 2022-12-09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网络交互方法
US9883358B2 (en) * 2015-05-08 2018-01-30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suggested responses to text-based communications
KR20170017289A (ko) * 2015-08-06 201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콘텐츠를 송수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10445425B2 (en) * 2015-09-15 2019-10-15 Apple Inc. Emoji and canned responses
KR102393928B1 (ko) * 2015-11-10 2022-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응답 메시지를 추천하는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70147202A1 (en) * 2015-11-24 2017-05-25 Facebook, Inc. Augmenting text messages with emotion information
US20170177554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ulturally relevant emoji character replacement
CN105610695B (zh) * 2015-12-21 2021-01-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对象分配方法及装置
KR20180070659A (ko) * 2015-12-21 2018-06-26 구글 엘엘씨 메시징 애플리케이션들을 위한 자동적인 제안들 및 다른 콘텐츠
US10250541B2 (en) * 2016-02-03 2019-04-02 Google Llc Predictive responses to incoming communications
US10216722B2 (en) * 2016-02-29 2019-02-26 DISH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shorthand items i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CN107135140B (zh) * 2016-02-29 2020-07-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812237B (zh) * 2016-03-07 2020-12-04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快速添加提醒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US10489028B2 (en) * 2016-03-08 2019-11-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rawing a user's attention in a group chat environment
US20170308290A1 (en) * 2016-04-20 2017-10-26 Google Inc. Iconographic suggestions within a keyboard
CN105959474A (zh) * 2016-05-04 2016-09-21 廖建强 一种短信编辑方法和终端
US10708216B1 (en) * 2016-05-17 2020-07-07 Rao Sanjay K 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essaging and mobile devices
US20170344224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Suggesting emojis to users for insertion into text-based messages
GB201610984D0 (en) * 2016-06-23 2016-08-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uppression of input images
US10387571B2 (en) * 2016-07-20 2019-08-20 Vidicons LLC Networked device with suggested response to incoming message
US20180063041A1 (en) * 2016-08-26 2018-03-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uilding a virtual group for chatting groups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client
US10454860B2 (en) * 2016-09-30 2019-10-22 Dropbox, Inc. Automatically converting messages into a collaboration content item
CN106453047A (zh) * 2016-09-30 2017-02-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快捷回复方法和装置
US10146768B2 (en) * 2017-01-25 2018-12-04 Google Llc Automatic suggested responses to images received in messages using language model
TWI754694B (zh) * 2017-03-21 2022-02-1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通訊方法及裝置
US10318109B2 (en) * 2017-06-09 2019-06-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moji suggester and adapted user interface
CN107566256B (zh) * 2017-09-13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回复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46510B2 (en) 2021-10-12
SG11201908450RA (en) 2019-10-30
CN108632135A (zh) 2018-10-09
TW201935891A (zh) 2019-09-01
WO2018171453A1 (zh) 2018-09-27
CN108632135B (zh) 2021-05-25
TWI754694B (zh) 2022-02-11
WO2019149134A1 (zh) 2019-08-08
US20200021542A1 (en)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4694B (zh) 通訊方法及裝置
CN109937427B (zh) 任务管理应用中的效率改善
ES2855101T3 (es) Gestión de conversaciones
TWI786196B (zh) 群組任務的資訊獲取方法及裝置
US9479469B2 (en) Collaborative drafting of a message
CN109005098B (zh) 任务提醒方法及装置、提醒消息的生成和展示方法及装置
EP269902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 message function
AU2014388291B2 (en) Configurab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element
US20170302780A1 (en) Calling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Recording Instant Messaging Call Specific Conversation
US8751500B2 (en) No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splay
US9300615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generating action item from email
WO2018166361A1 (zh) 会话筛选方法及装置
US20140082521A1 (en) Email and task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user interface
US2015018636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ssiers for Data Units
TW201927014A (zh) 通訊方法及裝置
US20170083211A1 (en) Focused attention in documents and communications
US10078627B2 (en) Collaboration cards f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to a collaborated document
WO2018223860A1 (zh) 活动提醒方法、活动提醒消息生成方法及装置
TW201935187A (zh) 物件處理方法及裝置
US20180349389A1 (en) Task creation and completion with bi-directional user interactions
US20200053037A1 (en) Message delivery system with sender-defined opening time
Bentley et al. SearchMessenger: Exploring the use of search and card sharing in a messaging application
US11539647B1 (en) Message thread media gallery
US11750669B1 (en) Personalized contextual connection of items in a multi-user system
US20240064228A1 (en) Enhanc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