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3759A - 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3759A
TW201833759A TW106137115A TW106137115A TW201833759A TW 201833759 A TW201833759 A TW 201833759A TW 106137115 A TW106137115 A TW 106137115A TW 106137115 A TW106137115 A TW 106137115A TW 201833759 A TW201833759 A TW 2018337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biometric
designated contac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0007B (zh
Inventor
董行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3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3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0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Description

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涉及資訊處理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目前行動終端多配置有手勢/數字的鎖螢幕功能,解鎖方式通常為按照預定的軌跡滑動、指紋解鎖、輸入數字密碼等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保護用戶的隱私,以免用戶的行動終端的資訊被其他人查看。 但使用上述的手勢/數字鎖雖能保護用戶隱私,但在觸發解鎖功能時彈出的解鎖界面卻明顯的告知解鎖行動終端的人,該行動終端記憶體儲存有需要防止他人知曉的隱私資訊,對於偷窺者具有良好的保護功能,但顯示提醒和反復解鎖的用戶體驗較差。針對現有終端需要重複解鎖導致終端便利性差以及隱私保護效果不佳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包括: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裝置,包括:檢測模組,用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模組,用於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確定模組,用於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資訊的顯示方法,包括:啟動終端上的應用;檢測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獲取與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依據存取權限顯示應用所顯示的與存取權限對應的內容。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終端,包括:處理器,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顯示裝置,用於在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以及在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時,顯示終端中除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資訊的顯示裝置,包括:啟動模組,用於啟動終端上的應用;檢測模組,用於檢測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獲取模組,用於獲取與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顯示模組,用於依據存取權限顯示應用所顯示的與存取權限對應的內容。 針對指定聯絡人,結合終端的人臉辨識、指紋辨識或虹膜辨識等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對當前終端的用戶進行判斷。由於生物辨識具有單一、準確、快速的特點,因此終端能夠準確的判斷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具有預設生物特徵的預設用戶,從而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由此,通過生物辨識智慧判斷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和電話,達到無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僅能夠保證終端的隱私,以防用戶的私密資訊被他人偷窺,也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解鎖。 由此,上述方案解決了現有終端需要重複解鎖導致終端便利性差以及隱私保護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和請求項書及上述圖式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於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於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後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資料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裡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能夠以除了在這裡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於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於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於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為便於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以下將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技術術語解釋如下: 生物特徵辨識:每個個體都具有唯一的可以測量或可自動辨識和驗證的生理特徵或行為方式,即生物特徵(如:指紋、面相、虹膜、掌紋等)。生物特徵辨識即為利用人的生理特徵或行為特徵,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驗證。 資訊偽裝:把真實的資訊偽裝成其他與真實資訊無關的資訊。 指定聯絡人:終端的通訊錄(包括但不限於電話簿、即時通訊軟體中的通訊錄等)中具有某種特定屬性的聯絡人,例如,具有以下特定屬性:與該類聯絡人有關的特定資訊或全部資訊只有在滿足一定條件(例如指定聯絡人所在終端的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滿足預設條件)時,才會在所述指定聯絡人所在的終端進行顯示。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特定屬性可以是用戶自定義設置的屬性。 實施例1 相關技術中,為了防止手機的資訊被他人隨意查看,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對手機進行鎖螢幕,在用戶觸發行動終端的鎖螢幕鍵,或行動終端在預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新的指令的情況下,行動終端則進入鎖螢幕狀態。如果用戶需要使用進入鎖螢幕狀態下的行動終端,則需要進行解鎖操作,例如,滑動解鎖或密碼解鎖等。另外,應用程式鎖定的功能,也提供類似的資訊保護。這種方法確實能夠保護行動終端的資訊不被隨意查看,但用戶每過一段時間重新使用行動終端時都需要解鎖,十分的不方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下面以終端為手機、應用為簡訊或電話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作為示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 步驟S102,接收用戶選擇,啟動應用程式。 在上述步驟中,例如,當前用戶點擊應用程式圖標,可以啟動終端的應用。 步驟S104,接收用戶輸入資訊,判斷是否需要添加指定聯絡人。如果機主要添加指定聯絡人,則進入步驟S108,否則進入步驟S106。 機主本人通過上述步驟添加指定聯絡人,可以為機主需要對他人隱藏的聯絡人。 可選的,用戶可以通過在通訊錄中選擇聯絡人作為添加指定聯絡人,也可以手動輸入電話號碼、姓名、暱稱、微信號、QQ號等指定聯絡人的特殊標識資訊來添加指定聯絡人。例如,用戶添加手機通訊錄中的王某某作為指定聯絡人,那麼與通訊錄匹配的微信、QQ、支付寶等應用程式均可以將王某某作為指定聯絡人,即使王某某在多個應用程式中的暱稱不同,但多個應用程式通過其之間的匹配功能仍能夠辨識出王某某並將其作為指定聯絡人。 步驟S106,打開應用程式。 在機主本人不添加指定聯絡人的情況下,打開簡訊或電話APP。 步驟S108,判斷是否已開啟生物特徵辨識。如果機主已開啟生物特徵辨識則進入步驟S112,否則進入步驟S110。 可選的,上述生物特徵辨識可以為人臉鎖,上述人臉鎖用於通過辨識當前終端用戶的人臉特徵資訊來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資訊。上述步驟在機主確定添加指定聯絡人的情況下,判斷是否已開啟生物特徵辨識。 例如,機主手機中的遊戲應用、視頻娛樂應用並不存在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資訊,機主對於上述應用關閉生物特徵辨識,而對於簡訊、電話、微信等存在或有機會接收到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資訊的應用,機主對其開啟生物特徵辨識。 步驟S110,彈出手勢或數字鎖界面等常規鎖螢幕界面。 上述步驟在用戶未開啟生物特徵辨識的基礎上,開啟常規解鎖界面,從而在用戶未開啟生物特徵辨識的情況下保護手機所儲存的資訊。 步驟S112,判斷是否為機主本人。 以生物特徵辨識為人臉鎖為例,在機主開啟人臉鎖的情況下,當用戶啟動預設應用時,手機可以通過前置攝影機檢測當前用戶的面部圖像,並對面部圖像進行特徵提取,從而將獲取的當前終端用戶的面目特徵作為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通過將當前終端用戶的面部特徵與機主的預存面部特徵進行匹配,從而確定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機主本人。在這一步驟中,判斷結果至少包括如下任意一種:匹配和不匹配。如果當前終端用戶的人臉特徵與預設人臉匹配,則確定當前終端用戶即為機主本人,進入步驟S116;如果當前終端用戶的面部特徵與預設面部不匹配,則確定當前用戶不為機主本人,進入步驟S114。 步驟S114,進入應用程式並不顯示指定聯絡人相關資訊。 在當前終端用戶並非機主本人的情況下,手機對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進行隱藏和/或偽裝處理,進入簡訊或電話APP但不顯示特定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 步驟S116,進入應用程式並顯示指定聯絡人相關資訊。 在當前終端用戶為機主本人的情況下,手機不對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進行隱藏處理,並對指定聯絡人的資訊進行解除資訊偽裝,恢復為用戶可辨識的資訊。用戶進入簡訊或電話APP後終端會顯示全部資訊,包括指定聯絡人的資訊。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的情況下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為了進一步描述上述實施方案,下面以終端為手機進行示例,結合圖2進行詳細說明,該實施例在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特徵資訊進行判斷後確定不匹配的情況下,包括如下步驟: S202,收發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資訊。 上述資訊可以是簡訊或電話記錄,也可以是微信、支付寶等通訊記錄,在此不做具體限定。 S204,是否來自指定聯絡人。 上述步驟用於判斷當前收發的簡訊或電話是否來自指定聯絡人,其中,該指定聯絡人即為機主設置的指定聯絡人。在當前收發的簡訊或電話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206,否則進入步驟S208。 S206,自定義偽裝簡訊通知或電話界面。 在當前收發的簡訊或電話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情況下,按照預設或默認的形式偽裝簡訊通知/電話界面,以使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資訊不被當前終端用戶辨識。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以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為指定聯絡人的簡訊為例,在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確定當前終端用戶非機主的情況下,如若終端收到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則將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內容進行偽裝,以便非機主用戶不能辨識指定聯絡人的簡訊或電話。例如,可以將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偽裝為通訊公司發送的話費提醒簡訊等。 S208,將收發簡訊或電話記錄放入簡訊/通話記錄資料庫。 可以將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簡訊或電話記錄放入第一簡訊/通話記錄資料庫中,該第一簡訊/通話記錄資料庫與除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他聯絡人資訊儲存的第二簡訊/通話記錄資料庫不同。 S210,將收發簡訊或電話記錄放入及其他資料庫。該其他資料庫為上述第二簡訊/通話記錄資料庫。 基於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方案,針對指定聯絡人,結合終端的人臉辨識、指紋辨識或虹膜辨識等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對當前終端的用戶進行判斷。由於生物辨識具有單一、準確、快速的特點,因此終端能夠準確的判斷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具有預設生物特徵的預設用戶,從而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由此,通過生物辨識智慧判斷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和電話,達到無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僅能夠保證終端的隱私,以防用戶的私密資訊被他人偷窺,也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解鎖。 實施例2 為了解決相關技術中現有終端需要重複解鎖導致終端便利性差以及隱私保護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出了如下解決方案。下面以終端為手機、應用為簡訊或電話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作為示例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 步驟S302,接收用戶選擇,啟動應用程式。 在上述步驟中,例如,當前用戶點擊應用程式圖標,可以啟動終端的應用。 步驟S304,接收用戶輸入資訊,判斷是否添加指定聯絡人。 機主本人通過上述步驟添加指定聯絡人,指定聯絡人即為指定聯絡人,可以為機主需要對他人隱藏的聯絡人。如果機主要添加指定聯絡人,則進入步驟S308,否則進入步驟S306。 步驟S306,打開應用程式。 在機主本人不添加指定聯絡人的情況下,打開簡訊或電話APP。 步驟S308,判斷是否已開啟生物特徵辨識。如果機主已開啟生物特徵辨識則進入步驟S312,否則進入步驟S310。 可選的,上述生物特徵辨識可以為人臉鎖,上述人臉鎖用於通過辨識當前終端用戶的人臉特徵資訊來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資訊。上述步驟在機主確定添加指定聯絡人的情況下,判斷是否開啟生物特徵辨識。例如,機主手機中的遊戲應用、視頻娛樂應用並不存在與指定聯絡人的資訊,機主對於上述應用關閉生物特徵辨識,而對於簡訊、電話、微信等存在或有機會接收到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資訊的應用,機主對其開啟生物特徵辨識。 步驟S310,彈出手勢或數字鎖界面等常規鎖螢幕界面。 上述步驟在機主不啟動生物特徵辨識的情況下,彈出手勢/數字鎖界面。 步驟S312,確定用戶的存取權限。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在確定用戶的存取權限之前,還可以向終端輸入一個或多個生物特徵,以及一個或多個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因此在檢測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之後,可以通過將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先儲存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從而為當前用戶賦予與之匹配的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 在一種可選實施例中,手機具有A、B、C三種存取權限,其中,存取權限A能夠存取手機所有內容,對應的生物特徵為機主本人的生物特徵;存取權限B能夠存取除去指定聯絡人X的其他聯絡人的相關內容,對應於的生物特徵為機主的家人的生物特徵;存取權限C能夠存取除去指定聯絡人X和Y的其他聯絡人的相關內容,對應於的生物特徵為未能與預存的生物特徵匹配成功的其他生物特徵。 S314,進入應用程式並顯示與用戶的存取權限對應的內容。 仍在上述實施例中,如果檢測到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存取權限A對應的生物特徵匹配,則向當前用戶展示應用中所有的資訊;如果檢測到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存取權限B對應的生物特徵匹配,則向當前用戶展示應用中除聯絡人X之外的其他聯絡人的相關內容;如果檢測到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存的生物特徵均不匹配,則向當前用戶顯示除聯絡人X和Y之外是其他聯絡人的相關內容。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在與聯絡人進行消息收發時,可以將與聯絡人X、聯絡人Y以及除X和Y以外的其他聯絡人相關的內容分別存放不同的資料庫,從而使得在確定當前用戶的存取權限之後,根據存取權限對應資料庫調用相應的顯示內容。 上述方案通過終端的人臉辨識、指紋辨識或虹膜辨識等生物特徵辨識設備,確定當前終端用戶對終端的存取權限。由於生物辨識具有單一、準確、快速的特點,因此終端能夠準確的將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存的生物特徵進行比對,從而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進而根據當前終端用戶的存取權限顯示對應的內容。由此,通過生物辨識智慧判斷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和電話,達到無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僅能夠保證終端的隱私,以防用戶的私密資訊被他人偷窺,也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解鎖。 由此,上述方案解決了現有終端需要重複解鎖導致終端便利性差以及隱私保護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實施例3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的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在圖式的流程圖示出的步驟可以在諸如一組電腦可執行指令的電腦系統中執行,並且,雖然在流程圖中示出了邏輯順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於此處的順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實施例可以在行動終端、電腦終端或者類似的運算裝置中執行。圖4示出了一種用於實現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的行動設備的硬體結構框圖。如圖4所示,行動設備4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圖中採用402a、402b,……,402n來示出)處理器402(處理器402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微處理器MCU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FPGA等的處理裝置)、用於儲存資料的儲存器404、以及用於通訊功能的傳輸裝置406。除此以外,還可以包括:顯示器、輸入/輸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列匯流排(USB)端口(可以作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個端口被包括)、網路接口、電源和/或相機。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圖4所示的結構僅為示意,其並不對上述電子裝置的結構造成限定。例如,行動終端40還可包括比圖4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組件,或者具有與圖4所示不同的配置。 應當注意到的是上述一個或多個處理器402和/或其他資料處理電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稱為“資料處理電路”。該資料處理電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體現為軟體、硬體、韌體或其他任意組合。此外,資料處理電路可為單個獨立的處理模組,或全部或部分的結合到行動終端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個內。如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該資料處理電路作為一種處理器控制(例如與接口連接的可變電阻終端路徑的選擇)。 儲存器404可用於儲存應用軟體的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如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對應的程式指令/資料儲存裝置,處理器402通過運行儲存在儲存器404內的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資料處理,即實現上述的。儲存器404可包括高速隨機儲存器,還可包括非易失性儲存器,如一個或者多個磁性儲存裝置、快閃記憶體、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態儲存器。在一些實例中,儲存器404可進一步包括相對於處理器402遠程設置的儲存器,這些遠程儲存器可以通過網路連接至行動終端40。上述網路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區域網路、行動通訊網及其組合。 傳輸裝置406用於經由一個網路接收或者發送資料。上述的網路具體實例可包括行動終端40的通訊供應商提供的無線網路。在一個實例中,傳輸裝置306包括一個網路適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過基站與其他網路設備相連從而可與網際網路進行通訊。在一個實例中,傳輸裝置406可以為射頻(Radio Frequency,RF)模組,其用於通過無線方式與網際網路進行通訊。 顯示器可以例如觸控螢幕式的液晶顯示器(LCD),該液晶顯示器可使得用戶能夠與行動設備的用戶界面進行交互。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上述圖4所示的行動設備可以包括硬體元件(包括電路)、軟體元件(包括儲存在電腦可讀介質上的電腦代碼)、或硬體元件和軟體元件兩者的結合。應當指出的是,圖4僅為特定具體實例的一個實例,並且旨在示出可存在於上述行動設備中的部件的類型。在上述運行環境下,為了解決用戶每次重新使用都需要進行解鎖到時使用不方便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圖5所示的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該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包括: 步驟S51,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 具體的,上述生物特徵可以是通過虹膜特徵、面部特徵、指紋特徵等。可以通過行動終端上的多種設備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以當前終端為手機為例,用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的設備可以為手機的攝影機、手機的指紋檢測裝置等設備。 步驟S53,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 在上述步驟中,考慮環境對檢測的影響,如果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的相似度達到預設閾值,則可以確定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相匹配。上述步驟主要用於通過生物特徵的匹配來判斷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預設的用戶,該預設的用戶即為對當前終端具有最高使用權限的用戶。 步驟S51,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具體的,上述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可以是預設用戶與指定聯絡人的資訊記錄、或通話記錄,也可以是包含指定聯絡人的圖像等資訊。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案針對指定聯絡人,結合終端的人臉辨識、指紋辨識或虹膜辨識等生物辨識設備,對當前終端的用戶進行判斷。由於生物辨識具有單一、準確、快速的特點,因此終端能夠準確的判斷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具有預設生物特徵的預設用戶,從而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由此,通過生物辨識智慧判斷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和電話,達到無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僅能夠保證終端的隱私,以防用戶的私密資訊被他人偷窺,也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解鎖。 由此,上述方案解決了現有終端需要重複解鎖導致終端便利性差以及隱私保護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步驟S51,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聯絡人資訊,包括: 步驟S511,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在上述步驟中,在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匹配的情況下,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仍以終端為手機為例,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的情況下,手機能夠顯示手機儲存的所有資訊,其中,該所有資訊必定包括手機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也就是說,在該示例中,如果判斷結果指示匹配,則終端不對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進行隱藏處理。 步驟S513,在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時,顯示終端中除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 在上述步驟中,在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不匹配的情況下,隱藏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仍以終端為手機為例,在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的情況下,手機能夠顯示除第一聯絡人之外其他聯絡人的第二資訊。也就是說,在該示例中,如果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則終端對聯絡人的第一資訊進行隱藏處理。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步驟S511,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包括: 步驟S5111,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從第一資料庫中調用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其中,第一資料庫與用於儲存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的第二資料庫不同。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儲存於第一資料庫,除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他聯絡人的第二資訊儲存於第二資料庫。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的情況下,終端從第一資料庫調用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同時,終端也可以調用第二資料庫的第二資訊。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步驟S511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但不限於此:步驟S5113,對第一資訊解除資訊偽裝,得到終端用戶的可辨識內容;顯示可辨識內容。 如判斷結果指示匹配,則確定當前終端用戶為機主的情況下,若接收到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則將指定聯絡人的簡訊解除偽裝,將接收到的指定聯絡人簡訊按照機主可讀取的原簡訊形式顯示。 由上可知,上述步驟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通過對第一資訊解除偽裝,使機主能夠辨識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第一資訊。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通過以下方式獲取第一資訊:接收當前聯絡人的第三資訊;判斷第三資訊是否與指定聯絡人相關,並在第三資訊與指定聯絡人相關時,第三資訊作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上述方案在接收到新的資訊時,首先將接收到的資訊根據是否與指定聯絡人相關來進行分類,在按照分類的結果進行儲存,如果接收到的資訊是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資訊,則確定接收到的資訊為第一資訊,可以儲存於第一資料庫,如果接收到的資訊不與指定聯絡人相關,則儲存至第二資料庫。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仍以終端為手機為例,指定聯絡人為A,在手機接收到新的簡訊的情況下,如果簡訊的來源號碼為聯絡人A的號碼,或簡訊內容中包含A的名稱等,均將簡訊作為第一資訊,儲存至第一資料庫;如果簡訊於A無關,則將簡訊作為第二資訊儲存至第二資料庫。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依據以下之一判斷第三資訊是否與指定聯絡人相關:判斷第三資訊中是否包括指定聯絡人的標識資訊;判斷當前聯絡人與指定聯絡人一致。 具體的,上述標識資訊可以為名稱、代號等,可以通過資訊來源(例如電話號碼、微信號、QQ號等)確定當前聯絡人是否與指定聯絡人一致。 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其中,第一資訊為終端中當前運行的應用所顯示的資訊。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仍以終端為手機為例,在終端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式包括:微信、簡訊、通話、支付寶的情況下,第一資訊即為在微信、簡訊、通話、支付寶這些應用中與指定聯絡人相關的資訊。 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之前,方法還包括:啟動終端的應用。 可選的,上述應用可以是終端中的所有應用,也可以是指定應用,例如,在用戶僅需要保護關於支付寶中有關於聯絡人A的資訊的情況下,用戶對支付寶這一應用進行相應設置,當手機被觸發時,如果手機中支付寶並未運行,則不啟動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如果手機中支付寶正在運行於當前界面或正在進行後臺運行,則手機啟動進行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的步驟,以對支付寶中關於聯絡人A的資訊進行保護。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組並不一定是本發明所必須的。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根據上述實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體,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介質(如ROM/RAM、磁碟、光碟)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實施例4 在上述運行環境下,為了解決用戶每次重新使用都需要進行解鎖到時使用不方便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圖6所示的資訊的顯示方法。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一種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該資訊的顯示方法包括: 步驟S602,啟動終端上的應用。 步驟S604,檢測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 具體的,上述生物特徵可以是通過虹膜特徵、面部特徵、指紋特徵等。可以通過行動終端上的多種設備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以當前終端為手機為例,用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的設備可以為手機的攝影機、手機的指紋檢測裝置等設備。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以當前終端為手機為例,當用戶啟動終端上應用時,手機通過前置攝影機檢測當前用戶的面部圖像,並對面部圖像進行特徵提取,從而將獲取的當前終端用戶的面目特徵作為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在另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還以當前終端為手機為例,在手機處於休眠狀態的情況下,如果用戶通過指紋解鎖手機,則手機可以檢測當前用戶的指紋資訊,並提取當前用戶的指紋特徵作為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 步驟S606,獲取與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 步驟S608,依據存取權限顯示應用所顯示的與存取權限對應的內容。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案針對指定聯絡人,結合終端的人臉辨識、指紋辨識或虹膜辨識等生物辨識設備,對當前終端的用戶進行判斷。由於生物辨識具有單一、準確、快速的特點,因此終端能夠準確的將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存的生物特徵進行比對,從而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進而根據當前終端用戶的存取權限顯示對應的內容。由此,通過生物辨識智慧判斷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簡訊和電話,達到無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僅能夠保證終端的隱私,以防用戶的私密資訊被他人偷窺,也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解鎖。 由此,上述方案解決了現有終端需要重複解鎖導致終端便利性差以及隱私保護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組並不一定是本發明所必須的。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根據上述實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體,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介質(如ROM/RAM、磁碟、光碟)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方法。 實施例5 為了解決用戶每次重新使用都需要進行解鎖到時使用不方便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圖7所示的終端。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終端的結構示意圖,該終端包括: 處理器70,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具體的,上述生物特徵可以是通過虹膜特徵、面部特徵、指紋特徵等。可以通過行動終端上的多種設備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以當前終端為手機為例,用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的設備可以為手機的攝影機、手機的指紋檢測裝置等設備;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可以是預設用戶與指定聯絡人的資訊記錄、或通話記錄,也可以是包含指定聯絡人的圖像等資訊。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仍以當前終端為手機為例,當手機處於休眠狀態被觸發喚醒時,手機通過前置攝影機檢測當前用戶的面部圖像,並對面部圖像進行特徵提取,從而將獲取的當前終端用戶的面目特徵作為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在另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還以當前終端為手機為例,在手機處於休眠狀態的情況下,如果用戶通過指紋解鎖手機,則手機可以檢測當前用戶的指紋資訊,並提取當前用戶的指紋特徵作為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 在上述方案中,考慮環境對檢測的影響,如果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的相似度達到預設閾值,則可以確定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相匹配。上述步驟主要用於通過生物特徵的匹配來判斷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預設的用戶,該預設的用戶即為對當前終端具有最高使用權限的用戶。 顯示裝置72,用於在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以及在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時,顯示終端中除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 在上述方案中,判斷結果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任意之一:匹配和不匹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匹配,則確定當前終端用戶即為預設用戶,此時,終端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如果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不匹配,則確定當前用戶不為預設用戶,此時終端隱藏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案針對指定聯絡人,結合終端的人臉辨識、指紋辨識或虹膜辨識等生物辨識設備,對當前終端的用戶進行判斷。由於生物辨識具有單一、準確、快速的特點,因此終端能夠準確的判斷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具有預設生物特徵的預設用戶,從而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由此,不僅能夠保證終端的隱私,以防用戶的私密資訊被他人偷窺,也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解鎖。 由此,上述方案解決了現有終端需要重複解鎖導致終端便利性差以及隱私保護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實施例6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裝置,應用於終端設備,該裝置用於實現實施例1所示方法,如圖8所示,該裝置800包括: 檢測模組80,用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 判斷模組82,用於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 確定模組84,用於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個模組是可以通過軟體或硬體來實現的,對於後者,可以表現為以下實現形式,但不限於此:上述各個模組位於同一處理器中;或者,上述各個模組以任意組合的形式位於不同的處理器中。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可以參見實施例1、3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7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資訊的顯示裝置,應用於終端設備,該裝置用於實現實施例2所示方法,如圖9所示,該裝置包括: 啟動模組90,用於啟動終端上的應用。 檢測模組92,用於檢測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 獲取模組94,用於獲取與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 顯示模組96,用於依據存取權限顯示應用所顯示的與存取權限對應的內容。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個模組是可以通過軟體或硬體來實現的,對於後者,可以表現為以下實現形式,但不限於此:上述各個模組位於同一處理器中;或者,上述各個模組以任意組合的形式位於不同的處理器中。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可以參見實施例2、3中的相關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8 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行動終端,該行動終端可以是行動終端群中的任意一個行動終端設備。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電腦終端可以位於電腦網路的多個網路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網路設備。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電腦終端可以執行中以下步驟的程式代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可選地,圖1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行動終端的結構框圖。如圖10所示,該電腦終端A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圖中僅示出一個)處理器1001、儲存器1003、以及傳輸裝置1005。 其中,儲存器可用於儲存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如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方法和裝置對應的程式指令/模組,處理器通過運行儲存在儲存器內的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資料處理,即實現上述的系統漏洞攻擊的檢測方法。儲存器可包括高速隨機儲存器,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儲存器,如一個或者多個磁性儲存裝置、快閃記憶體、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態儲存器。在一些實例中,儲存器可進一步包括相對於處理器遠程設置的儲存器,這些遠程儲存器可以通過網路連接至終端A。上述網路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區域網路、行動通訊網及其組合。 處理器可以通過傳輸裝置調用儲存器儲存的資訊及應用程式,以執行下述步驟: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在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時,顯示終端中除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 可選的,上述處理器還可以執行如下步驟的程式代碼:在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從第一資料庫中調用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其中,第一資料庫與用於儲存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的第二資料庫不同。 可選的,上述處理器還可以執行如下步驟的程式代碼:對第一資訊解除資訊偽裝,得到終端用戶的可辨識內容;顯示可辨識內容。 可選的,上述處理器還可以執行如下步驟的程式代碼:接收當前聯絡人的第三資訊;判斷第三資訊是否與指定聯絡人相關,並在第三資訊與指定聯絡人相關時,第三資訊作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可選的,上述處理器還可以執行如下步驟的程式代碼:依據以下之一判斷第三資訊是否與指定聯絡人相關:判斷第三資訊中是否包括指定聯絡人的標識資訊;判斷當前聯絡人與指定聯絡人一致。 可選的,上述處理器還可以執行如下步驟的程式代碼:第一資訊為終端中當前運行的應用所顯示的資訊;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之前,啟動終端的應用。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案針對指定聯絡人,結合終端的人臉辨識、指紋辨識或虹膜辨識等生物辨識設備,對當前終端的用戶進行判斷。由於生物辨識具有單一、準確、快速的特點,因此終端能夠準確的判斷當前終端用戶是否為具有預設生物特徵的預設用戶,從而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相關資訊。由此,不僅能夠保證終端的隱私,以防用戶的私密資訊被他人偷窺,也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解鎖。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圖10所示的結構僅為示意,行動終端也可以是智慧手機(如Android手機、iOS手機等)、平板電腦、掌上電腦以及行動網際網路設備(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終端設備。圖10其並不對上述電子裝置的結構造成限定。例如,電腦終端10還可包括比圖10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組件(如網路接口、顯示裝置等),或者具有與圖10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式來指令終端設備相關的硬體來完成,該程式可以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儲存介質中,儲存介質可以包括:隨身碟、唯讀儲存器(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光碟等。 實施例9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儲存介質。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儲存介質可以用於保存上述實施例一所提供的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所執行的程式代碼。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儲存介質可以位於行動終端群中的任意一個行動終端中。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儲存介質被設置為儲存用於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式代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序號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可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單元或模組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所述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儲存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儲存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為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儲存介質包括:隨身碟、唯讀儲存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儲存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行動硬盤、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儲存程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40‧‧‧行動終端
70‧‧‧處理器
72‧‧‧顯示裝置
80‧‧‧檢測模組
82‧‧‧判斷模組
84‧‧‧確定模組
90‧‧‧啟動模組
92‧‧‧檢測模組
94‧‧‧獲取模組
96‧‧‧顯示模組
402‧‧‧處理器
404‧‧‧儲存器
406‧‧‧傳輸裝置
800‧‧‧裝置
1001‧‧‧處理器
1003‧‧‧儲存器
1005‧‧‧傳輸裝置
此處所說明的圖式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圖式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的情況下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用於實現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的行動設備的硬體結構框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資訊的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資訊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以及 圖1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行動終端的結構框圖。

Claims (11)

  1. 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   判斷所述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   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聯絡人資訊,包括:   在所述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所述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在所述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時,顯示終端中除所述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所述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包括:   在所述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從第一資料庫中調用所述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其中,所述第一資料庫與用於儲存所述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的第二資料庫不同。
  4.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顯示所述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包括:   對所述第一資訊解除資訊偽裝,得到所述終端用戶的可辨識內容;顯示所述可辨識內容。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通過以下方式獲取所述第一資訊:   接收當前聯絡人的第三資訊;   判斷所述第三資訊是否與所述指定聯絡人相關,並在所述第三資訊與所述指定聯絡人相關時,所述第三資訊作為所述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依據以下之一判斷所述第三資訊是否與所述指定聯絡人相關:判斷所述第三資訊中是否包括所述指定聯絡人的標識資訊;判斷所述當前聯絡人與所述指定聯絡人一致。
  7. 根據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資訊為終端中當前運行的應用所顯示的資訊;   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啟動所述終端的所述應用。
  8. 一種資訊的顯示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啟動終端上的應用;   檢測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   獲取與所述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   依據所述存取權限顯示所述應用所顯示的與所述存取權限對應的內容。
  9. 一種終端,其特徵在於,包括:   處理器,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判斷所述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顯示裝置,用於在在所述判斷結果指示匹配時,顯示所述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以及在所述判斷結果指示不匹配時,顯示終端中除所述指定聯絡人之外的其它聯絡人的第二資訊。
  10. 一種聯絡人資訊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檢測模組,用於檢測當前終端用戶的生物特徵;   判斷模組,用於判斷所述生物特徵與預設生物特徵是否匹配;   確定模組,用於依據判斷結果確定是否顯示終端中指定聯絡人的第一資訊。
  11. 一種資訊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啟動模組,用於啟動終端上的應用;   檢測模組,用於檢測當前用戶的生物特徵;   獲取模組,用於獲取與所述生物特徵對應的存取權限;   顯示模組,用於依據所述存取權限顯示所述應用所顯示的與所述存取權限對應的內容。
TW106137115A 2017-03-08 2017-10-27 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TWI820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0135065.0 2017-03-08
CN201710135065.0A CN108574760A (zh) 2017-03-08 2017-03-08 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和装置以及信息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CN201710135065.0 2017-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3759A true TW201833759A (zh) 2018-09-16
TWI820007B TWI820007B (zh) 2023-11-01

Family

ID=6344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115A TWI820007B (zh) 2017-03-08 2017-10-27 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7350B2 (zh)
CN (1) CN108574760A (zh)
TW (1) TWI820007B (zh)
WO (1) WO20181653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497B (zh) * 2018-12-30 2021-12-24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短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21039624A (ja) * 2019-09-04 2021-03-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11332A1 (de) * 1998-03-16 1999-09-23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rüfung eines biometrischen Merkmals
JP3679953B2 (ja) * 1999-09-14 2005-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を用いた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US7200755B2 (en) * 2001-05-24 2007-04-03 Larry Hami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gated access for a third party to a secure entity or service
WO2006039003A2 (en) * 2004-08-20 2006-04-13 Viisage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to authenticate an object
CN101035335A (zh) * 2007-02-13 2007-09-12 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机私密保护方法
TWI434197B (zh) * 2010-04-09 2014-04-11 Tung Hsiao Chen 知識偽裝方法
US9189606B2 (en) 2011-03-21 2015-11-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formation privacy system and method
US9721107B2 (en) * 2013-06-08 2017-08-01 Apple Inc. Using biometric verification to grant access to redacted content
US9817960B2 (en) 2014-03-10 2017-11-14 FaceToFace Biometrics, Inc. Message sender security in messaging system
US20150261961A1 (en) * 2014-03-17 2015-09-17 I-Hsien Chen Scenario-based security method and system
US10108793B2 (en) * 2014-10-30 2018-10-23 Delta I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biometric processing
US9836814B2 (en) * 2015-01-09 2017-12-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epwise deforming of presentation image radially by increasing display ratio
CN105989267B (zh) * 2015-02-16 202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防护方法和装置
CN105631275B (zh) 2015-04-15 2018-12-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信息显示装置和终端
US20160364600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Biometric Gestures
TW201705031A (zh) * 2015-07-22 2017-02-01 Egalax_Empia Tech Inc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CN105843525A (zh) * 2016-03-22 2016-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385506A (zh) * 2016-09-21 2017-02-0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通知管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4760A (zh) 2018-09-25
US10977350B2 (en) 2021-04-13
TWI820007B (zh) 2023-11-01
US20180260549A1 (en) 2018-09-13
WO2018165341A1 (en)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4555B2 (en) Mobile terminal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4700010B (zh) 个人信息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
CN104850827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681717B (zh) 一种终端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8054387A1 (zh) 终端权限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EP296082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uthority
CN109600519B (zh) 手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389516A (zh) 敏感图片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5407098A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4573485A (zh) 一种终端应用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4268453A (zh) 一种终端设备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281907B (zh) 加密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046133A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车载终端
CN106066763B (zh) 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4899501A (zh) 对话列表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437016B (zh) 应用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6119341A1 (zh) 多用户登录模式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6145624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TW201833759A (zh) 聯絡人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以及資訊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JP6938579B2 (ja) モバイル端末のプライバシー保護方法および保護装置、並びにモバイル端末
CN107786349B (zh) 一种针对用户账号的安全管理方法及装置
KR20130082980A (ko) 얼굴인식 기반 사용자 맞춤형 추천 시스템
WO2023178921A1 (zh) 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341843A (zh) 安全防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243476A (zh) 账号保护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