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3630A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Google Patents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33630A TW201833630A TW106107310A TW106107310A TW201833630A TW 201833630 A TW201833630 A TW 201833630A TW 106107310 A TW106107310 A TW 106107310A TW 106107310 A TW106107310 A TW 106107310A TW 201833630 A TW201833630 A TW 20183363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glasses
- control module
- protection device
- wearab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14—Side-members
- G02C5/143—Side-members having special ear piec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2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16/200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direct 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on controlling means
- G05D16/206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direct 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on controlling means using controlling means acting on the pressure sour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10—Electronic devices other than hearing ai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包含本體、至少一充氣護墊、控制模組、氣體泵浦及開關元件。其中本體具有至少一腳架;至少一充氣護墊設置於本體之至少一腳架之末端;氣體泵浦與至少一充氣護墊相連通;控制模組與開關元件及氣體泵浦電性連接;以及氣體通道,埋設於該本體內,並與該腳架之該充氣護墊以及該氣體泵浦相連通;透過開啟開關元件,使開關元件傳送致能信號之至控制模組,控制模組依據致能信號致能氣體泵浦,使氣體導入該氣體通道再導入該至少一充氣護墊,並使充氣護墊內部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
Description
本案係關於一種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尤指一種以氣體泵浦進行充氣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由於科技不斷地進步,各式3C產品推陳出新,現代人對3C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然而此現象亦使現代人們的眼力負擔越來越重,導致配戴眼鏡的年齡層逐漸下降,配戴眼鏡的人口亦與日俱增,致使相關業者紛紛提升其眼鏡產品的造形美感以及配戴的舒適度,以供消費者選購。
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販售之眼鏡所搭配的腳架係主要為一體成形之塑膠材質,或者是以金屬材質的支架搭配塑膠材質耳套所構成,然而腳架與耳部接觸之部分通常是塑膠材質,且塑膠材質質地偏硬,易於配戴時造成使用者之耳部之不適。再者,市售的眼鏡所搭配的腳架並無法完全因應使用者耳部的形狀,致使眼鏡易於從耳部脫落,因而造成眼鏡損壞,若使用者處於運動狀態或開車時,更可能會導致危險情況發生。
目前市面上亦有販售矽膠掛勾,用以套入腳架後方,於配戴眼鏡時可勾住耳部,以避免眼鏡有脫落之疑慮,然而矽膠掛勾套入腳架過程繁瑣,亦造成眼鏡穿脫上的不便。此外,矽膠掛勾同樣無法完全因應使用者耳部的形狀,致使使用者之耳部產生異物感,進而影響整體的舒適度。
有鑑於此,如何發展一種可兼具舒適度以及安全性的腳架穿戴緩衝保護結構,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之問題。
本案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兼具舒適度以及安全性的眼鏡,以解決習知的眼鏡易於配戴時造成使用者之耳部之不適,以及避免習知的眼鏡易於從耳部脫落,因而造成眼鏡損壞。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較廣義實施樣態為一種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包含:本體,具有至少一腳架;至少一充氣護墊,設置於本體之至少一腳架之末端;氣體泵浦,與至少一充氣護墊相連通;開關元件;以及控制模組,與開關元件及氣體泵浦電性連接;以及氣體通道,埋設於該本體內,並與該腳架之該充氣護墊以及該氣體泵浦相連通;其中,透過開啟開關元件,使開關元件傳送致能信號之至控制模組,控制模組依據致能信號致能氣體泵浦,使氣體導入該氣體通道再導入該至少充氣護墊,使充氣護墊內部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主要包含本體10、兩個充氣護墊11a、11b以及開關元件14,其中本體10更包含兩個腳架101a、101b及鏡框102,兩個腳架101a、101b係分別設置於鏡框102兩端,且腳架101a、101b可向內折疊收納,但不以此為限;兩個充氣護墊11a、11b分別設置於兩個腳架101a、101b之末端,並貼附於腳架101a、101b之表面上,其中充氣護墊11a、11b係可為但不限為一體成形之可膨脹結構,且其表面係由柔軟的彈性材料所構成,例如:矽膠材料,但均不以此為限。開關元件14係設置於該本體10之腳架101b上,且為一按鈕結構,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2A及2B圖,第2A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透視結構示意圖,第2B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各元件拆解示意圖。如第2B圖所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更包含氣體泵浦12以及氣體通道13,其中氣體通道13係為一軟性中空的管狀結構,用以供氣體流通及傳輸,氣體通道13埋設於本體10之內部,並分別與腳架101a、101b末端設置之充氣護墊11a、11b相連通,以及該氣體泵浦12亦與氣體通道13相連通,用以將氣體導入氣體通道13之中。且於本實施例中,充氣護墊11a及11b之一表面係可包含有複數個充氣孔洞(未圖示),且氣體通道13亦包含有複數個氣體通道孔洞(未圖示),氣體通道13之氣體通道孔洞之數量、大小及位置皆對應於充氣護墊11a、11b之複數個充氣孔洞,藉由氣體通道孔洞及充氣孔洞接合定位並連通氣體通道13及充氣墊11,俾實現氣體通道13及充氣墊11之間之氣體流通。
請同時參閱第2A圖、第2B圖及第3圖,第3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架構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更包含控制模組16,其中控制模組16更包含一電池17,用以提供電能至控制模組16。控制模組16係分別與氣體泵浦12、開關元件14電性連接,用以接收開關元件14所發送之信號,並可驅動控制氣體泵浦12致能。其中當使用者配戴該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時,充氣護墊11a、11b抵頂於使用者之耳部,使用者透過開啟開關元件14,使開關元件14傳送一致能信號至控制模組16,控制模組16接收致能信號,並依據該致能信號致能驅動氣體泵浦12運作,使氣體經由氣體通道13導入充氣護墊11a、11b之中,使該充氣護墊11a、11b內部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並使充氣護墊11a、11b因應使用者之耳部之形狀完整貼附,並使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穩固地固定於使用者之耳部而不致於脫落,俾實現舒適、安全的眼鏡配戴。
於一些實施例中,充氣護墊11a、11b不限於設置在腳架101a、101b末端,充氣護墊11a、11b亦可依據使用者需求延伸至腳架101a、101b內側之表面(未圖示),並腳架101a、101b與使用者臉部貼合接觸的位置,並同樣藉由驅動氣體泵浦12,將氣體經由氣體通道13導入充氣護墊11a、11b中,使充氣護墊11a、11b膨脹且貼合於使用者臉部,藉此可進一步增強充氣護墊之眼鏡1於配戴時之穩定性,亦可達到舒適的眼鏡配戴體驗。再者,於另一些實施例中,亦可增設充氣護墊於鏡框102或腳架101a、101b之其他與使用者臉部接觸部分,藉此可進一步達到全面性舒適度的提升。
請繼續參閱第3圖,於本實施例中,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更設有氣壓感測裝置18,其中氣壓感測裝置18與控制模組16電性連接,且氣壓感測裝置18係埋設於本體10之中,並與該氣體通道13相連通,用以感測氣體之壓力,但不以此為限。其中當氣壓感測裝置18透過氣體通道13之連通,感測到充氣護墊11a、11b內部壓力高於一特定之閥值區間時,氣壓感測裝置18便發送一禁能信號至控制模組16,使控制模組16接收該禁能信號,並依據禁能信號控制氣體泵浦12停止作動,藉此將充氣護墊11a、11b膨脹程度及內部壓力控制於特定的範圍內,以避免充氣護墊11a、11b過度膨脹造成耳部不適,並將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之充氣護墊11a、11b控制於一較舒適的壓力下供使用者配戴。
請同時參閱第1圖、第2A圖、第2B圖及第3圖,於本實施例中,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更具有氣壓閥15,其中氣壓閥15埋設於本體10內部,並與氣體通道13相連通,並透過本體10之排氣孔15a連通至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外部,而且氣壓閥15由一逆止閥(未圖示)及一排氣閥(未圖示)所組成之開關閥門結構,逆止閥為可致使氣體通道13氣體單向進氣而逆止不回流之作用,而排氣閥為用以進行氣體通道13之壓力調節作用,又氣壓閥15亦與控制模組16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16依據該致能信號致能該氣體泵浦12對氣體通道13充氣時,該氣壓閥15之逆止閥致使氣體通道13通道內氣體單向進氣而逆止不流回洩氣,或者開關元件14傳送一洩壓信號至控制模組16,並依據此信號控制氣壓閥15之排氣閥進行洩壓,使氣體依序由充氣護墊11a、11b經由氣體通道13、氣壓閥15之該排氣閥及排氣孔15a導出至該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外部,調整氣體通道13適當內部壓力值,或者回復至未充氣之狀態,藉此使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於非使用狀態下行洩壓,以避免充氣護墊11a、11b持續處於高壓狀態而導致使用壽命減短。
請參閱第4A、4B圖,第4A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之正面分解結構示意圖,第4B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之背面分解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氣體泵浦12係為一壓電致動氣體泵浦,用以驅動氣體流動。如圖所示,本案之氣體泵浦12包含共振片122、壓電致動器123、蓋板126等元件。共振片122係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23設置,並具有一中空孔洞1220,設置於共振片122中心區域,但不以此為限。壓電致動器123具有懸浮板1231、外框1232及壓電元件1233,其中,懸浮板1231具有中心部1231c及外周部1231d,當壓電元件1233受電壓驅動時,懸浮板1231可由中心部1231c到外周部1231d彎曲振動,外框1232係環繞設置於懸浮板1231之外側,且具有至少一支架1232a及一導電接腳1232b,但不以此為限,每一支架1232a係設置於懸浮板1231及外框1232之間,且每一支架1232a之兩端係連接懸浮板1231及外框1232,以提供彈性支撐,導電接腳1232b係向外凸設於外框1232上,用以供電連接之用,壓電元件1233係貼附於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用以接受外加電壓而產生形變,以驅動懸浮板1231彎曲振動。蓋板126具有側壁1261、底板1262及開口部1263,側壁1261係環繞底板1262周緣而凸設於底板1262上,並與底板1262共同形成容置空間126a,用以供共振片122及壓電致動器123設置於其中,開口部1263係設置於側壁1261上,用以供外框1232之導電接腳1232b向外穿過開口部1263而凸出於蓋板126之外,以便於與外部電源連接,但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本案之氣體泵浦12更包含兩絕緣片1241、1242及一導電片125,但並不以此為限,其中,兩絕緣片1241、1242係分別設置於導電片125上下,其外形係大致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且係由可絕緣之材質所構成,例如:塑膠,以進行絕緣之用,但皆不以此為限,導電片125則係由導電材質所製成,例如:金屬,以進行電導通之用,且其外形亦為大致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但皆不以此為限。再於本實施例中,導電片125上亦可設置一導電接腳1251,以進行電導通之用,導電接腳1251亦如外框1232之導電接腳1232b向外穿過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而凸出於蓋板126之外,以便於與控制模組16電連接。
請參閱第5A、5B、5C圖,第5A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正面結構示意圖,第5B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背面結構示意圖,第5C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本案之懸浮板1231係為階梯面之結構,即於懸浮板1231第一表面1231a之中心部1231c上更具有一凸部1231e,且凸部1231e為一圓形凸起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231亦可為雙面平整之板狀正方形。又如第5C圖所示,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係與外框1232之第一表面1232c共平面,且懸浮板1231之第一表面1231a及支架1232a之第一表面1232a’亦為共平面,另外,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及外框1232之第一表面1232c與懸浮板1231之第一表面1231a及支架1232a之第一表面1232a’之間係具有一特定深度。至於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則如第5B圖及第5C圖所示,其與外框1232之第二表面2132d及支架1232a之第二表面1232a”為平整之共平面結構,而壓電元件1233則貼附於此平整之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處。於另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231之型態亦可為一雙面平整之板狀正方形結構,並不以此為限,可依照實際施作情形而任施變化。於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231、外框1232及支架1232a係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且可由一金屬板所構成,例如可由不鏽鋼材質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又於本實施例中,本案氣體泵浦12於懸浮板1231、外框1232及支架1232a之間更具有至少一空隙1234,用以供氣體通過。
請參閱第6圖,第6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氣體泵浦12係依序由蓋板126、絕緣片1242、導電片125、絕緣片1241、壓電致動器123、共振片122及等元件由上至下堆疊,且於組合堆疊後之壓電致動器123、絕緣片1241、導電片125、另一絕緣片1242之四周予以塗膠形成膠體218,進而填滿蓋板126之容置空間126a之周緣而完成密封。組裝完成後之氣體泵浦12係為四邊形之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其形狀可依照實際需求任施變化。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僅有導電片125之導電接腳1251(未圖示)與壓電致動器123之導電接腳1232b(如第6A圖所示)凸出設置於蓋板126外,以便於與外部電源連接,但亦不以此為限。組裝後之氣體泵浦12於蓋板126與共振片122之間則形成第一腔室127b。
於本實施例中,本案之氣體泵浦12之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具有間隙g0,且於間隙g0中係填入導電材質,例如:導電膠,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使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之間保持一個間隙g0之深度,進而可導引氣流更迅速地流動,且因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與共振片122保持適當距離使彼此接觸干涉減少,促使噪音降低,於另一些實施例中,亦可藉由加高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之高度,以使其與共振片122組裝時增加一間隙,但亦不以此為限。藉此,當壓電致動器123受驅動以進行集氣作業時,氣體係先由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匯集至匯流腔室127a,並進一步經由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流至第一腔室127b暫存,當壓電致動器123受驅動以進行排氣作業時,氣體係先由第一腔室127b通過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流至匯流腔室127a,並將氣體經氣壓閥15而導入氣體通道13中。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案氣體泵浦12之作動流程,請同時參閱第7A~7D圖,第7A~7D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之作動過程示意圖。首先,如第7A圖所示,氣體泵浦12之結構係如前述,為依序由蓋板126、另一絕緣片1242、導電片125、絕緣片1241壓電致動器123及共振片122所堆疊組裝定位而成,於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係具有間隙g0,且共振片122及蓋板126之側壁1261共同定義出該匯流腔室127a,於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則具有第一腔室127b。當氣體泵浦12尚未受到電壓驅動時,其各元件之位置即如第7A圖所示。
接著如第7B圖所示,當氣體泵浦12之壓電致動器123受電壓致動而向上振動時,氣體會由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進入氣體泵浦12中,並匯集到匯流腔室127a,接著再經由共振片122上的中空孔洞1220向上流入至第一腔室127b中,同時共振片122受到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共振影響亦會隨之進行往復式振動,即共振片122隨之向上形變,即共振片122在中空孔洞1220處向上微凸。
其後,則如第7C圖所示,此時壓電致動器123係向下振動回初始位置,此時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上凸部1231e,並接近於共振片122在中空孔洞1220處向上微凸部分,進而促使氣體泵浦12內氣體往上半層第一腔室127b暫存。
再如第7D圖所示,壓電致動器123再向下振動,且共振片122由於受壓電致動器123振動之共振作用,共振片122亦會隨之向下振動,藉由此共振片122之向下形變壓縮第一腔室127b之體積,進而促使上半層第一腔室127b內的氣體推擠向兩側流動並經過壓電致動器123之空隙1234向下穿越流通,以流至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處而壓縮排出,形成一股壓縮氣經由導氣端開口204流向載體20之第一導流腔室202。由此實施態樣可見,當共振片122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時,係可由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的間隙g0以增加其垂直位移的最大距離,換句話說,於振動板1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設置之間隙g0可使共振片122於共振時可產生更大幅度的上下位移。
最後,共振片122會回位至初始位置,即如第7A圖所示,進而透過前述之作動流程,由第7A~7D圖之順序持續循環,氣體會持續地經由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而流入匯流腔室127a,再流入第一腔室127b,並接著由第一腔室127b流入匯流腔室127a中,使氣流連續流入導氣端開口204中,進而能夠穩定傳輸氣體。換言之,當本案之氣體泵浦12運作時,氣體係依序流經之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匯流腔室127a、第一腔室127b、匯流腔室127a及導氣端開口204,故本案之氣體泵浦12可透過單一元件,即蓋板126,並利用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之結構設計,能夠達到減少氣體泵浦12之元件數量,簡化整體製程之功效。
承上所述,透過上述氣體泵浦12之作動,將氣體經氣壓閥15而導入氣體通道23中,並經由氣體通道23將氣體導入充氣護墊11a及11b中,使充氣護墊11a、11b內部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並使充氣護墊11a、11b因應使用者之耳部之形狀完整貼附,並使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1穩固地固定於使用者之耳部而不致於脫落,俾實現舒適、安全的眼鏡配戴。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藉由使用者開啟開關元件對充氣護墊進行充氣,並使充氣護墊膨脹至與使用者之耳部緊密貼合並固定,俾可因應個人耳部形狀而調整,且可舒適地貼附固定於耳部,同時提供充足的安全性而不至於脫落。此外,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更具有氣壓調節功能,透過氣壓感測裝置偵測充氣護墊內部之氣壓,並透過控制模組將氣壓控制於一定範圍內,可避免充氣護墊過度膨脹造成耳部不適,並提供一較舒適的壓力供使用者配戴。使用者可於非使用狀態時關閉開關元件,使充氣護墊洩壓恢復至未充氣狀態,藉此可延長充氣護墊的使用壽命。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10‧‧‧本體
101a、101b‧‧‧腳架
102‧‧‧鏡框
11a、11b‧‧‧充氣護墊
12‧‧‧氣體泵浦
122‧‧‧共振片
1220‧‧‧中空孔洞
123‧‧‧壓電致動器
1231‧‧‧懸浮板
1231a‧‧‧第一表面
1231b‧‧‧第二表面
1231c‧‧‧中心部
1231d‧‧‧外周部
1231e‧‧‧凸部
1232‧‧‧外框
1232a‧‧‧支架
1232a’‧‧‧第一表面
1232a”‧‧‧第二表面
1232b‧‧‧導電接腳
1232c‧‧‧第一表面
1232d‧‧‧第二表面
1233‧‧‧壓電元件
1234‧‧‧空隙
1241、1242‧‧‧絕緣片
125‧‧‧導電片
1251‧‧‧導電接腳
126‧‧‧蓋板
126a‧‧‧容置空間
1261‧‧‧側壁
1262‧‧‧底板
1263‧‧‧開口部
127a‧‧‧匯流腔室
127b‧‧‧第一腔室
128‧‧‧膠體
13‧‧‧氣體通道
14‧‧‧開關元件
15‧‧‧氣壓閥
15a‧‧‧排氣孔
16‧‧‧控制模組
17‧‧‧電池
18‧‧‧氣壓感測裝置
第1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結構示意圖。 第2A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透視結構示意圖。 第2B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各元件拆解示意圖。 第3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之架構示意圖。 第4A及4B圖分別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於不同視角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5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壓電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6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7A至7D圖為第4A及4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作動之流程結構圖。
Claims (11)
- 一種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包含: 一本體,具有至少一腳架; 至少一充氣護墊,設置於該本體之該至少一腳架之一表面上; 一氣體泵浦,與該至少一充氣護墊相連通; 一開關元件; 一控制模組,與該開關元件及該氣體泵浦電性連接;以及 一氣體通道,埋設於該本體內,並與該腳架之該充氣護墊以及該氣體泵浦相連通; 其中,透過開啟該開關元件,使該開關元件傳送一致能信號之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致能信號致能該氣體泵浦,使氣體經由該氣體通道導入該至少一充氣護墊,使該充氣護墊內部填充氣體而產生膨脹。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更設有一氣壓感測裝置,該氣壓感測裝置與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其中當該氣壓感測裝置感測到該至少一充氣護墊內部壓力高於一特定之閥值區間時,該氣壓感測裝置發送一禁能信號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禁能信號控制該氣體泵浦停止作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更具有一氣壓閥,該氣壓閥埋設於本體內部,並與氣體通道相連通,其中該氣壓閥係由一逆止閥及一排氣閥所組成之開關閥門結構,該逆止閥為致使氣體通道氣體單向進氣而逆止不回流之作用,而該排氣閥為用以進行氣體通道之壓力調節作用。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氣壓閥與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依據該致能信號致能該氣體泵浦對該氣體通道充氣時,該氣壓閥之該逆止閥致使該氣體通道通道內該氣體單向進氣而逆止不流回洩氣。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氣壓閥與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傳送一洩壓信號至該控制模組,並依據該洩壓信號控制該氣壓閥之該排氣閥進行洩壓,使該氣體依序由該充氣護墊經由該氣體通道、該氣壓閥之該排氣閥及該排氣孔導出至該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外部,調整該氣體通道適當內部壓力值,或者回復至未充氣之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氣體泵浦為一壓電致動氣體泵浦。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壓電致動氣體泵浦包括: 一進氣板,具有至少一進氣孔、至少一匯流排孔及構成一匯流腔室之一中心凹部,其中該至少一進氣孔供導入氣流,該匯流排孔對應該進氣孔,且引導該進氣孔之氣流匯流至該中心凹部所構成之該匯流腔室; 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對應於該匯流腔室,且該中空孔之周圍為一可動部;以及 一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相對應設置; 其中,該共振片與該壓電致動器之間具有一間隙形成一腔室,以使該壓電致動器受驅動時,使氣流由該進氣板之該至少一進氣孔導入,經該至少一匯流排孔匯集至該中心凹部,再流經該共振片之該中空孔,以進入該腔室內,由該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之可動部產生共振傳輸氣流。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壓電致動器包含: 一懸浮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可彎曲振動; 一外框,環繞設置於該懸浮板之外側; 至少一支架,連接於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以及 一壓電片,具有一邊長,該邊長係小於或等於該懸浮板之一邊長,且該壓電片係貼附於該懸浮板之一第一表面上,用以施加電壓以驅動該懸浮板彎曲振動。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懸浮板為一正方形懸浮板,並具有一凸部。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壓電致動氣體泵浦包括一導電片、一第一絕緣片以及一第二絕緣片,其中該進氣板、該共振片、該壓電致動器、該第一絕緣片、該導電片及該第二絕緣片係依序堆疊設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其中該控制模組包含一電池,用以提供電源至該控制模組。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7310A TWI631383B (zh) | 2017-03-07 | 2017-03-07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US15/911,963 US10656436B2 (en) | 2017-03-07 | 2018-03-05 | Glasses with wearing cushion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7310A TWI631383B (zh) | 2017-03-07 | 2017-03-07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31383B TWI631383B (zh) | 2018-08-01 |
TW201833630A true TW201833630A (zh) | 2018-09-16 |
Family
ID=63444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7310A TWI631383B (zh) | 2017-03-07 | 2017-03-07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56436B2 (zh) |
TW (1) | TWI6313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55062A (zh) * | 2019-12-31 | 2020-04-03 | 湖北科技学院 | 一种防止跌落的眼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22684A (en) * | 1992-04-23 | 1995-06-06 | Keller; David R. | Protective eyewear with retractable protective shields |
CN2660557Y (zh) * | 2003-08-26 | 2004-12-01 | 陈江 | 充气眼镜 |
US20090165876A1 (en) * | 2005-11-22 | 2009-07-02 | Micah James Atkin |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
CN202083846U (zh) * | 2011-04-25 | 2011-12-21 | 万智泉 | 一种充气式眼镜架 |
CN203953917U (zh) | 2014-06-09 | 2014-11-26 | 朱红文 | 骨折治疗带 |
WO2017061677A1 (en) * | 2015-10-08 | 2017-04-13 | Lg Electronics Inc. | Head mount display device |
CN205918569U (zh) | 2016-06-24 | 2017-02-01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微型流体控制装置 |
CN205982827U (zh) * | 2016-07-27 | 2017-02-22 | 北京圣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环绕式滤波虚拟现实眼镜 |
TWM534827U (zh) * | 2016-09-29 | 2017-01-01 | Prohero Group Co Ltd | 充氣眼鏡結構 |
-
2017
- 2017-03-07 TW TW106107310A patent/TWI631383B/zh active
-
2018
- 2018-03-05 US US15/911,963 patent/US1065643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656436B2 (en) | 2020-05-19 |
TWI631383B (zh) | 2018-08-01 |
US20180259791A1 (en) | 2018-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9536B (zh)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
TWI626468B (zh) | 頭戴式虛擬實境顯示裝置 | |
US20170319866A1 (en) | Multi-functional airbag | |
CN108345109B (zh) | 头戴式虚拟实境显示装置 | |
TWI659240B (zh) | 眼鏡緩衝保護裝置 | |
CN206421104U (zh) | 头戴式虚拟实境显示装置 | |
TWI631383B (zh)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
TWM545919U (zh)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
TWI633848B (zh) | 鞋用充氣及充電裝置 | |
CN108693659B (zh) | 眼镜缓冲保护装置 | |
CN108572465B (zh) | 具穿戴缓冲保护装置的眼镜 | |
CN210605236U (zh) | 具穿戴缓冲保护装置的眼镜 | |
TWM543374U (zh) |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 |
CN108693657B (zh) | 具穿戴缓冲保护装置的眼镜 | |
CN206863377U (zh) | 眼镜缓冲保护装置 | |
TWM553433U (zh) | 眼鏡緩衝保護裝置 | |
CN206863374U (zh) | 具穿戴缓冲保护装置的眼镜 | |
CN108628010B (zh) | 除雾眼镜 | |
CN111419538A (zh) | 气囊式冰敷按摩眼罩 | |
TWM545261U (zh) | 除霧眼鏡 | |
TWI626489B (zh) | 除霧眼鏡 | |
TWI650084B (zh) | 智能胸罩 | |
CN218552669U (zh) | 一种眼部按摩装置 | |
TWM542187U (zh) | 頭戴式虛擬實境顯示裝置 | |
TWM549559U (zh) | 充氣背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