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261U - 除霧眼鏡 - Google Patents

除霧眼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5261U
TWM545261U TW106204120U TW106204120U TWM545261U TW M545261 U TWM545261 U TW M545261U TW 106204120 U TW106204120 U TW 106204120U TW 106204120 U TW106204120 U TW 106204120U TW M545261 U TWM545261 U TW M5452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iezoelectric actuator
gas pump
plate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4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Wen Lee
Hasiang-Dyi Wu
Chi-Feng Huang
Chia-Hao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04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5261U/zh
Publication of TWM545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5261U/zh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Description

除霧眼鏡
本案係關於一種除霧眼鏡,尤指一種以氣體泵浦進行除霧之眼鏡。
由於科技不斷地進步,各式3C產品推陳出新,現代人對3C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然而此現象亦使現代人們的眼力負擔越來越重,導致配戴眼鏡的年齡層逐漸下降,配戴眼鏡的人口亦與日俱增,致使相關業者紛紛提升其眼鏡產品的造形美感以及配戴的舒適度,以供消費者選購。
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販售之眼鏡鏡片大部分都沒有防起霧的設計,一旦周遭環境的溫度變化較大時,眼鏡鏡片便容易起霧,導致眼鏡的使用者視線模糊,若眼鏡鏡片於開車時、運動時或需要視線良好的情況下起霧,將可能令使用者處於危險的情況,因此,如何防止眼鏡鏡片起霧已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課題。
目前市面上眼鏡防護措施係主要透過於鏡片上噴灑防水噴霧的方式來達到防霧的效果,然而,防水噴霧的效果非常短暫,需頻繁地噴灑防水噴霧於鏡片上才能達到持續防霧的效果,造成使用上非常不便利;再者,防水噴霧成分主要為界面活性劑及其他化學藥劑,直接噴灑於鏡片或鏡框上亦有可能導致眼鏡的受損。
除此之外,習知的除霧技術係透過加熱的方式,對欲防霧的材料進行加熱並提升溫度,進而達到除霧的效果,然而,若對眼鏡鏡片進行加熱,雖可達到除霧的效果,卻也可能導致眼鏡鏡片受熱膨脹,進而可 能導致鏡框變形或鏡片彈出鏡框之外,此外,一般的鏡片亦不耐高溫,長時間加熱亦可能對鏡片造成損壞。
有鑑於此,如何發展一種可兼具安全性及便利性的除霧眼鏡,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之問題。
本案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除霧眼鏡,以解決習知技術中無法有效地對眼鏡進行除霧,且無法在無其他工具的情況下隨時隨地依據需求而直接達到除霧效能的問題,並達到兼具安全性及便利性的效果。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較廣義實施樣態為一種除霧眼鏡,包含:本體具有框部、至少一腳架及至少一鏡片,至少一腳架與框部相連接,框部更包含至少一容置部及複數個出氣孔,至少一容置部用以容置至少一鏡片,複數個出氣孔設置於至少一容置部之周緣;氣體泵浦嵌設於本體內;控制模組與開關元件及氣體泵浦電性連接;以及,氣體通道埋設於本體內,並連通於複數個出氣孔以及氣體泵浦之間;其中,透過開啟開關元件,使開關元件傳送致能信號至控制模組,控制模組依據致能信號致能氣體泵浦,使氣體經氣體通道由複數個出氣孔噴出,並使噴出之氣體對至少一鏡片進行除霧。
1‧‧‧除霧眼鏡
11‧‧‧本體
110‧‧‧出氣孔
110a‧‧‧中空導氣孔
111‧‧‧框部
112a、112b‧‧‧腳架
113a、113b‧‧‧鏡片
113b1‧‧‧第一表面
113b2‧‧‧第二表面
114a、114b‧‧‧容置部
12‧‧‧氣體泵浦
122‧‧‧共振片
1220‧‧‧中空孔洞
123‧‧‧壓電致動器
1231‧‧‧懸浮板
1231a‧‧‧第一表面
1231b‧‧‧第二表面
1231c‧‧‧中心部
1231d‧‧‧外周部
1231e‧‧‧凸部
1232‧‧‧外框
1232a‧‧‧支架
1232a’‧‧‧第一表面
1232a”‧‧‧第二表面
1232b‧‧‧導電接腳
1232c‧‧‧第一表面
1232d‧‧‧第二表面
1233‧‧‧壓電元件
1234‧‧‧空隙
1241、1242‧‧‧絕緣片
125‧‧‧導電片
1251‧‧‧導電接腳
126‧‧‧蓋板
126a‧‧‧容置空間
1261‧‧‧側壁
1262‧‧‧底板
1263‧‧‧開口部
127a‧‧‧匯流腔室
127b‧‧‧第一腔室
128‧‧‧膠體
13‧‧‧氣體通道
130‧‧‧泵浦連接孔
131‧‧‧複數個出氣管
132‧‧‧中空導氣條
14‧‧‧開關元件
15‧‧‧控制模組
16‧‧‧電池
第1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透視結構示意圖。
第3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各元件拆解示意圖。
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除霧眼鏡之A-A截面示意圖。
第5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架構示意圖。
第6A及6B圖分別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於不同視角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7A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正面結構示意圖。
第7B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背面結構示意圖。
第7C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8圖為第6A及6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9A至9D圖為第6A及6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作動之流程結構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1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結構示意圖,第2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透視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案實施例之除霧眼鏡1包含本體11及開關元件14,其中本體11更包含框部111、腳架112a、112b及鏡片113a、113b,其中腳架112a、112b分別連接設置於框部111之兩端,並且可向內摺疊收納,但不以此為限;開關元件14設置於腳架112b之外側表面上,且為一可按壓之開關結構,但亦不以此為限,可依實際需求任施變化。再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除霧眼鏡1更包含氣體泵浦12及氣體通道13,其中氣體泵浦12係嵌設於本體111之腳架112b末端,但不以此為限,可依據需求設置於本體111之其他位置。如第2圖所示,本體11之框部111更包含容置部114a、114b、複數個出氣孔110以及中空導氣孔 110a,於本實施例中,容置部114a、114b係可為但不限為一框形容置部,分別用以對應容置鏡片113a、113b,且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出氣孔110設置於容置部114a、114b之周緣,例如容置部114a、114b之周緣上側位置,並分別對應於鏡片113a、113b而設置,但所設置的位置不以此為限;中空導氣孔110a設置於框部111之中心處,並與外部相連通,但不以此為限;氣體通道13係埋設於本體111內部,並連通於複數個出氣孔110、中空導氣孔110a以及氣體泵浦12之間,以供氣體之流通。
請參閱第3圖,第3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各元件拆解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除霧眼鏡1之氣體通道13係為一軟性中空的管狀結構,用以供氣體流通及傳輸,氣體通道13係埋設於本體11之內部,且氣體通道13更包含泵浦連接孔130、複數個出氣管131以及中空導氣條132,其中泵浦連接孔130與氣體泵浦12相連通,以供氣體泵浦12將氣體導入氣體通道13中。複數個出氣管131與複數個出氣孔110之數量及位置均相對應,且每一出氣管131分別與各個出氣孔110相連通,以供氣體導出氣體通道13,並使導出的氣體對鏡片113a、113b進行除霧。中空導氣條132係對應連通中空導氣孔110a,以供氣體由中空導氣條132及中空導氣孔110a流出至除霧眼鏡1之外部,藉由設置中空導氣條132可使氣體通道13內部多餘的氣體排出,以避免氣體泵浦12持續將氣體導入氣體通道13時,導致氣體泵浦12或氣體通道13內部而導致壓力過大而受損。
請參閱第4圖,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除霧眼鏡之A-A截面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除霧眼鏡1之鏡片113b係嵌設於框部111之容置部114b,氣體通道13係埋設於框部111中,並透過出氣管131與出氣孔110相連通至除霧眼鏡1之外部。於本實施例中,該出氣孔 110係對應於該鏡片113b之第一表面113b1,當氣體依序經由氣體通道13、出氣管131及出氣孔110導出時,所導出之氣體便流經鏡片113b之第一表面113b1,並對鏡片113b之第一表面113b1進行除霧,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出氣孔110亦可對應於鏡片113b之第二表面113b2而設置,當氣體依序經由氣體通道13、出氣管131及出氣孔110導出時,所導出之氣體便流經鏡片113b之第二表面113b2,並對鏡片113b之第二表面113b2進行除霧。此外,於另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出氣孔110亦可分別對應於鏡片113b之第一表面113b1及第二表面113b2而設置,當氣體依序經由氣體通道13、出氣管131及出氣孔110導出時,所導出之氣體便同時流經鏡片113b之第一表面113b1及第二表面113b2,俾使鏡片113b達到完全除霧之功效。
請參閱第5圖,第5圖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除霧眼鏡之架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除霧眼鏡1更包含一控制模組15,控制模組15係設置於本體11內(未圖示),例如可設置於腳架112b中並連設於開關元件14,但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5係與氣體泵浦12及開關元件14電性連接,且控制模組15更包含一電池16,該電池16係設置於控制模組15內部,但不以此為限,電池16係用以提供電源至控制模組15。其中,透過開啟開關元件14,致使開關元件14傳送一致能信號之至控制模組15,接著控制模組15依據該致能信號致能氣體泵浦12,使氣體泵浦12將氣體導入氣體通道13中,並由複數個出氣孔110噴出,使噴出之氣體對鏡片113a、113b進行除霧,俾實現兼具安全性及便利性的眼鏡配戴。
請繼續參閱第5圖,於本實施例中,透過關閉開關元件14,開關元件14傳送一禁能信號之至控制模組15,接著,控制模組15接收該禁能信號,並依據該禁能信號控制氣體泵浦12停止運作,藉此以避免氣體 泵浦12持續運作而導致耗損或壽命減短,且使用者亦可依據眼鏡實際起霧的情況控制除霧時間的長短,並達到節能的功效。
請參閱第6A、6B圖,第6A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之正面分解結構示意圖,第6B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之背面分解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氣體泵浦12係為一壓電致動氣體泵浦,用以驅動氣體流動。如圖所示,本案之氣體泵浦12包含共振片122、壓電致動器123、蓋板126等元件。共振片122係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23設置,並具有一中空孔洞1220,設置於共振片122中心區域,但不以此為限。壓電致動器123具有懸浮板1231、外框1232及壓電元件1233,其中,懸浮板1231係可為但不限為一正方形懸浮板,且懸浮板1231具有中心部1231c及外周部1231d,當壓電元件1233受電壓驅動時,懸浮板1231可由中心部1231c到外周部1231d彎曲振動,外框1232係環繞設置於懸浮板1231之外側,且具有至少一支架1232a及一導電接腳1232b,但不以此為限,每一支架1232a係設置於懸浮板1231及外框1232之間,且每一支架1232a之兩端係連接懸浮板1231及外框1232,以提供彈性支撐,導電接腳1232b係向外凸設於外框1232上,用以供電連接之用,壓電元件1233係貼附於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且壓電元件1233具有一邊長,該邊長係小於或等於懸浮板1231之邊長,用以接受外加電壓而產生形變,以驅動懸浮板1231彎曲振動。蓋板126具有側壁1261、底板1262及開口部1263,側壁1261係環繞底板1262周緣而凸設於底板1262上,並與底板1262共同形成容置空間126a,用以供共振片122及壓電致動器123設置於其中,開口部1263係設置於側壁1261上,用以供外框1232之導電接腳1232b向外穿過開口部1263而凸出於蓋板126之外,以便於與外部電源連接,但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本案之氣體泵浦12更包含兩絕緣片1241、1242及一導電片125,但並不以此為限,其中,兩絕緣片1241、1242係分別設置於導電片125上下,其外形係大致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且係由可絕緣之材質所構成,例如:塑膠,以進行絕緣之用,但皆不以此為限,導電片125則係由導電材質所製成,例如:金屬,以進行電導通之用,且其外形亦為大致對應於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但皆不以此為限。再於本實施例中,導電片125上亦可設置一導電接腳1251,以進行電導通之用,導電接腳1251亦如外框1232之導電接腳1232b向外穿過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而凸出於蓋板126之外,以便於與控制模組15電連接。
請參閱第7A、7B、7C圖,第7A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正面結構示意圖,第7B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背面結構示意圖,第7C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壓電致動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本案之懸浮板1231係為階梯面之結構,即於懸浮板1231第一表面1231a之中心部1231c上更具有一凸部1231e,且凸部1231e為一圓形凸起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231亦可為雙面平整之板狀正方形。又如第7C圖所示,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係與外框1232之第一表面1232c共平面,且懸浮板1231之第一表面1231a及支架1232a之第一表面1232a’亦為共平面,另外,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及外框1232之第一表面1232c與懸浮板1231之第一表面1231a及支架1232a之第一表面1232a’之間係具有一特定深度。至於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則如第7B圖及第7C圖所示,其與外框1232之第二表面2132d及支架1232a之第二表面1232a”為平整之共平面結構,而壓電元件1233則貼附於此平整之懸浮板1231之第二表面1231b處。於另一些實施例中, 懸浮板1231之型態亦可為一雙面平整之板狀正方形結構,並不以此為限,可依照實際施作情形而任施變化。於一些實施例中,懸浮板1231、外框1232及支架1232a係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且可由一金屬板所構成,例如可由不鏽鋼材質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又於本實施例中,本案氣體泵浦12於懸浮板1231、外框1232及支架1232a之間更具有至少一空隙1234,用以供氣體通過。
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第6A及6B圖所示之氣體泵浦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氣體泵浦12係依序由蓋板126、絕緣片1242、導電片125、絕緣片1241、壓電致動器123、共振片122及等元件由上至下堆疊,且於組合堆疊後之壓電致動器123、絕緣片1241、導電片125、另一絕緣片1242之四周予以塗膠形成膠體218,進而填滿蓋板126之容置空間126a之周緣而完成密封。組裝完成後之氣體泵浦12係為四邊形之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其形狀可依照實際需求任施變化。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僅有導電片125之導電接腳1251(未圖示)與壓電致動器123之導電接腳1232b(如第6A圖所示)凸出設置於蓋板126外,以便於與外部電源連接,但亦不以此為限。組裝後之氣體泵浦12於蓋板126與共振片122之間則形成第一腔室127b。
於本實施例中,本案之氣體泵浦12之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具有間隙g0,且於間隙g0中係填入導電材質,例如:導電膠,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使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之間保持一個間隙g0之深度,進而可導引氣流更迅速地流動,且因懸浮板1231之凸部1231e與共振片122保持適當距離使彼此接觸干涉減少,促使噪音降低,於另一些實施例中,亦可藉由加高壓電致動器123之外框1232之高度,以使其與共振片122組裝時增加一間隙,但亦不以此為限。藉此,當壓電致動器123受驅動以進行集氣 作業時,氣體係先由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匯集至匯流腔室127a,並進一步經由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流至第一腔室127b暫存,當壓電致動器123受驅動以進行排氣作業時,氣體係先由第一腔室127b通過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流至匯流腔室127a,並使氣體經由泵浦連接孔130導入氣體通道13中。
以下進一步說明本案氣體泵浦12之作動流程,請同時參閱第9A~9D圖,第9A~9D圖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氣體泵浦之作動過程示意圖。首先,如第9A圖所示,氣體泵浦12之結構係如前述,為依序由蓋板126、另一絕緣片1242、導電片125、絕緣片1241壓電致動器123及共振片122所堆疊組裝定位而成,於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係具有間隙g0,且共振片122及蓋板126之側壁1261共同定義出該匯流腔室127a,於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則具有第一腔室127b。當氣體泵浦12尚未受到電壓驅動時,其各元件之位置即如第9A圖所示。
接著如第9B圖所示,當氣體泵浦12之壓電致動器123受電壓致動而向上振動時,氣體會由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進入氣體泵浦12中,並匯集到匯流腔室127a,接著再經由共振片122上的中空孔洞1220向上流入至第一腔室127b中,同時共振片122受到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共振影響亦會隨之進行往復式振動,即共振片122隨之向上形變,即共振片122在中空孔洞1220處向上微凸。
其後,則如第9C圖所示,此時壓電致動器123係向下振動回初始位置,此時壓電致動器123之懸浮板1231上凸部1231e,並接近於共振片122在中空孔洞1220處向上微凸部分,進而促使氣體泵浦12內氣體往上半層第一腔室127b暫存。
再如第9D圖所示,壓電致動器123再向下振動,且共振片122由於受 壓電致動器123振動之共振作用,共振片122亦會隨之向下振動,藉由此共振片122之向下形變壓縮第一腔室127b之體積,進而促使上半層第一腔室127b內的氣體推擠向兩側流動並經過壓電致動器123之空隙1234向下穿越流通,以流至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處而壓縮排出,形成一股壓縮氣經由導氣端開口204流向載體20之第一導流腔室202。由此實施態樣可見,當共振片122進行垂直之往復式振動時,係可由共振片12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的間隙g0以增加其垂直位移的最大距離,換句話說,於振動板12與壓電致動器123之間設置之間隙g0可使共振片122於共振時可產生更大幅度的上下位移。
最後,共振片122會回位至初始位置,即如第9A圖所示,進而透過前述之作動流程,由第9A~9D圖之順序持續循環,氣體會持續地經由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而流入匯流腔室127a,再流入第一腔室127b,並接著由第一腔室127b流入匯流腔室127a中,使氣流連續流入導氣端開口204中,進而能夠穩定傳輸氣體。換言之,當本案之氣體泵浦12運作時,氣體係依序流經之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匯流腔室127a、第一腔室127b、匯流腔室127a及泵浦連接孔130,故本案之氣體泵浦12可透過單一元件,即蓋板126,並利用蓋板126之開口部1263之結構設計,能夠達到減少氣體泵浦12之元件數量,簡化整體製程之功效。
承上所述,透過上述氣體泵浦12之作動,使氣體經泵浦連接孔130導入氣體通道13中,並經由氣體通道13之傳送,氣體經複數個出氣管131由複數個出氣孔110噴出,使噴出之氣體對鏡片113a、113b進行除霧,同時使多餘之氣體經中空導氣條132由中空導氣孔110a排出至眼鏡外部,以避免氣體通道13內部壓力過大而受損,俾實現兼具安全性及便利性的除霧眼鏡。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除霧眼鏡,藉由使用者開啟開關元件,使氣 體泵浦將氣體導入氣體通道,並經由出氣孔噴出,以對鏡片進行除霧,藉此可避免眼鏡鏡片起霧而導致危險,提升整體的安全性,且不需如習知技術中反覆使用防水噴霧才能達到防霧效果,更使整體便利性提升。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除霧眼鏡
11‧‧‧本體
110‧‧‧出氣孔
110a‧‧‧中空導氣孔
111‧‧‧框部
112a、112b‧‧‧腳架
113a、113b‧‧‧鏡片
114a、114b‧‧‧容置部
12‧‧‧氣體泵浦
13‧‧‧氣體通道
14‧‧‧開關元件

Claims (10)

  1. 一種除霧眼鏡,包含:一本體,具有一框部、至少一腳架及至少一鏡片,該至少一腳架與該框部相連接,該框部更包含至少一容置部、複數個出氣孔,該至少一容置部用以容置該至少一鏡片,該複數個出氣孔設置於該至少一容置部之周緣;一氣體泵浦,嵌設於該本體內;一開關元件;一控制模組,與該開關元件及該氣體泵浦電性連接;以及一氣體通道,埋設於該本體內,並連通於該複數個出氣孔以及該氣體泵浦之間;其中,透過開啟該開關元件,使該開關元件傳送一致能信號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致能信號致能該氣體泵浦,使氣體經該氣體通道由該複數個出氣孔噴出,並使噴出之氣體對該至少一鏡片進行除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氣體通道更包含一中空導氣條,該中空導氣條透過該框部之一中空導氣孔連通至該除霧眼鏡之外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氣體通道更包含複數個出氣管,該複數個出氣管透過該框部之該複數個出氣孔連通至該除霧眼鏡之外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透過關開該開關元件,使該開關元件傳送一禁能信號之至該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依據該禁能信號使該氣體泵浦停止運作。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氣體泵浦為一壓電致動氣體泵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壓電致動氣體泵浦包括: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對應於一匯流腔室,且該中空孔洞之 周圍為一可動部;一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相對應設置;以及一蓋板,具有至少一側壁、一底板及一開口部,該至少一側壁係環繞該底板周緣而凸設於該底板上,並與該底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該共振片及該壓電致動器,該開口部係設置於該側壁上;其中,該共振片與該壓電致動器之間具有一間隙形成一腔室,以使該壓電致動器受驅動時,使氣流由該蓋板之該開口部導入,經該共振片之該中空孔洞,以進入該腔室內,由該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之可動部產生共振傳輸氣流。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壓電致動器包含:一懸浮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可彎曲振動;一外框,環繞設置於該懸浮板之外側;至少一支架,連接於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以及一壓電元件,具有一邊長,該邊長係小於或等於該懸浮板之一邊長,且該壓電元件係貼附於該懸浮板之一第二表面上,用以施加電壓以驅動該懸浮板彎曲振動。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懸浮板為一正方形懸浮板,並具有一凸部。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壓電致動氣體泵浦包括一導電片、二絕緣片,其中該共振片、該壓電致動器、一該絕緣片、該導電片、另一該絕緣片及該蓋板係依序堆疊設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霧眼鏡,其中該控制模組包含一電池,用以提供電源至該控制模組。
TW106204120U 2017-03-23 2017-03-23 除霧眼鏡 TWM545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4120U TWM545261U (zh) 2017-03-23 2017-03-23 除霧眼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4120U TWM545261U (zh) 2017-03-23 2017-03-23 除霧眼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5261U true TWM545261U (zh) 2017-07-11

Family

ID=60049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4120U TWM545261U (zh) 2017-03-23 2017-03-23 除霧眼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52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489B (zh) * 2017-03-23 2018-06-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除霧眼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489B (zh) * 2017-03-23 2018-06-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除霧眼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19866A1 (en) Multi-functional airbag
US11179861B2 (en) Hair trimming apparatus
CN105794201B (zh) 显示设备
TW201711722A (zh) 用於手持超音波裝置的發聲模組及控制系統
TWI629536B (zh)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US20180210492A1 (en) Virtual reality head-mounted display
JP2014184001A (ja) 美容器具
US20140293239A1 (en) Projector and head-up display device
TWI689664B (zh) 致動氣體導流裝置
TWM545261U (zh) 除霧眼鏡
TWI626489B (zh) 除霧眼鏡
TW201837546A (zh) 眼鏡緩衝保護裝置
CN211441202U (zh) 一种用于手机外壳生产的膜压装置
CN108628010B (zh) 除雾眼镜
KR101762075B1 (ko) Vr용 쿨링 커버
TW201831784A (zh) 微型氣體傳輸裝置
CN207992604U (zh) 一种可去雾的眼镜保护套
TWM545919U (zh)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CN217639830U (zh) 一种智能眼镜
KR102448908B1 (ko) 진동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도구
TWI686147B (zh) 安全帽
US10864473B2 (en) Air-filtering protection device
CN105407689B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液晶显示屏
TWI631383B (zh) 具穿戴緩衝保護裝置之眼鏡
JP5587444B2 (ja) 3dメガ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