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0305A - 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0305A
TW201830305A TW106138085A TW106138085A TW201830305A TW 201830305 A TW201830305 A TW 201830305A TW 106138085 A TW106138085 A TW 106138085A TW 106138085 A TW106138085 A TW 106138085A TW 201830305 A TW201830305 A TW 2018303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client
preset
data
group off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8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5376B (zh
Inventor
陳航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0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0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3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1Collaborative creation, e.g. joint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可以包括: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通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基於環境資料的變化,主動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以提升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效率。

Description

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涉及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
在相關技術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企業、教育機構、政府機關等各類團體的辦公過程,不僅能夠提升用戶之間的溝通效率、降低溝通成本,而且能夠有效提升用戶的事件處理效率和辦公效率。   當用戶通過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對團體辦公事件進行處理時,不同的團體辦公事件所需的處理環境往往存在一定差異;換言之,針對用戶所處的環境狀況,可能存在對不同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需求。   但是,相關技術中需要用戶主動辨識團體辦公環境的變化,並據此在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中選取相應的團體辦公事件進行處理,導致尤其是對於團體辦公環境的變化不敏感的用戶而言,容易造成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滯後,影響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效率。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可以基於環境資料的變化,主動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以提升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事件處理方法,包括:   即時通訊應用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事件處理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使即時通訊應用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協同單元,使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通過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對用戶所處的周邊環境進行檢測和辨識,可以主動確定與該環境相關聯的預設團體辦公事件,而無需用戶主動監測團體辦公環境的變化情況,既能夠簡化用戶操作,又能夠通過對環境資料的持續、自動分析,提升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度。同時,通過由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主動執行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協同處理,無需用戶手動查找相關聯的預設團體辦公事件,並且可以主動提示用戶執行對該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及時處理,有助於提升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效率。
圖1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事件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應用於電子設備上運行的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客戶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2,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在本實施例中,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不僅可以實現通訊功能,還可以作為諸多其他功能的集成化功能平臺,比如對於審批事件(如請假、辦公物品申領、財務等審批事件)、考勤事件、任務事件、日誌事件等企業內部事件的處理,再比如訂餐、採購等企業外部事件的處理,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較為具體地,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可以承載於相關技術中的即時通訊應用,比如企業即時通訊(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應用,例如Skype For Business® 、Microsoft Teams® 、Yammer® 、Workplace® 、Slack® 、企業微信® 、紛享銷客® 、企業飛信® 、企業易信® 等。當然,即時通訊功能僅為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支持的通訊功能之一,該企業辦公平臺還能夠實現更多諸如上述的其他功能,此處不再贅述。   需要指出的是:行動化企業辦公平臺的客戶端的應用程式可以被預先安裝在電子設備上,使得該客戶端可以在該電子設備上被啟動並運行;當然,當採用諸如HTML5技術的在線“客戶端”,無需在電子設備上安裝相應的應用程式,即可獲得並運行該客戶端。   在一實施例中,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客戶端可以通過運行所述客戶端的電子設備獲取所述預設環境資料。例如,預設環境資料可以包括地理位置資訊、時間點資訊等,可通過該電子設備內置的GPS晶片、北斗晶片等定位模組確定;預設環境資料還可以包括該電子設備檢測到的外部訊號,比如該電子設備檢測到的來自外部設備的WIFI訊號、藍牙訊號等,可通過該電子設備內置的WIFI模組、藍牙模組等確定。   在另一實施例中,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客戶端可以接收來自所述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服務端的推送訊息,所述推送訊息中包含所述預設環境資料。例如,預設環境資料可以包括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所處狀態,比如已完成、未完成、已完成比例、未完成比例等,可由客戶端向服務端發起詢問後,由服務端向客戶端發送上述的推送訊息,或者可由服務端定期向客戶端主動發送該推送訊息。   步驟104,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在本實施例中,任何能夠協助用戶對該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處理的操作,均可以作為此處的“協同處理”。在一種情況下,客戶端可以產生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提示,以避免用戶無法及時察覺到環境變化;其中,當檢測到對該處理提示的用戶響應操作時,可以示出對該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頁面,或者對該預設團體辦公事件執行預設處理操作等。在另一種情況下,客戶端可以示出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頁面,而省去用戶對該處理頁面的手動開啟動作,從而由客戶端根據用戶對該處理頁面的觸發操作,對該預設團體辦公事件執行預設處理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協同處理”是指協助用戶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而區別於客戶端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自動處理”。因為在團體辦公場景下,涉及到較為複雜的人員和設備關係,以及對於團體內部的高效管理,使得“自動處理”可能反而造成一些錯誤處理的情況,而“協同處理”在幫助簡化用戶操作的同時,將針對團體辦公事件進行處理的主動權仍然保留給用戶,避免客戶端考量的影響因素不足而造成誤操作,反而降低了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預設環境資料可以包括:事件觸發資料、與該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那麼,客戶端可以在獲得所述事件觸發資料時,確定與該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然後在該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時,將該特定團體辦公事件作為上述的預設團體辦公事件,並對該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換言之,客戶端在檢測到事件觸發資料之後,需要在進一步確定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時,才針對相應的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其中,當客戶端獲得的已檢測環境資料滿足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預定義觸發條件時,客戶端可以將該已檢測環境資料作為上述的事件觸發資料,且該事件觸發事件與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相關聯。而預定義觸發條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檢測到來自外部設備的外部訊號,且所述外部設備屬於所述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處於預定義的觸發時間段;處於預定義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等,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在針對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時,所述客戶端還可以記錄相應的用戶響應頻率,即該協同處理對於用戶的有效程度,且有效程度與用戶響應頻率呈正相關;那麼,當針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用戶響應頻率不大於預設頻率閾值時,表明針對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協同處理的有效程度較低(即用戶基本不需要進行協同處理),因而客戶端可以解除所述預設環境資料與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之間的關聯關係,以終止基於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避免該協同處理反而對用戶造成干擾和影響。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通過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對用戶所處的周邊環境進行檢測和辨識,可以主動確定與該環境相關聯的預設團體辦公事件,而無需用戶主動監測團體辦公環境的變化情況,既能夠簡化用戶操作,又能夠通過對環境資料的持續、自動分析,提升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度。同時,通過由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主動執行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協同處理,無需用戶手動查找相關聯的預設團體辦公事件,並且可以主動提示用戶執行對該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及時處理,有助於提升對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效率。   圖2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事件處理系統的架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系統可以包括伺服器21、網路22和若干電子設備,比如手機23、手機24、手機25和手機26等。   伺服器21可以為包含一獨立主機的實體伺服器,或者該伺服器21可以為主機集群承載的虛擬伺服器,或者該伺服器21可以為雲伺服器。在運行過程中,伺服器21可以運行某一應用的伺服器側的程式,以實現該應用的相關業務功能,比如當該伺服器21運行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程式時,可以實現為該行動化團體辦公平臺的服務端。而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可由伺服器21通過與手機23-26上運行的客戶端進行配合,以實現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處理方案。   手機23-26只是用戶可以使用的一種類型的電子設備。實際上,用戶顯然還可以使用諸如下述類型的電子設備:平板設備、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PDAs,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可穿戴設備(如智慧眼鏡、智慧手錶等)等,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在運行過程中,該電子設備可以運行某一應用的客戶端側的程式,以實現該應用的相關業務功能,比如對於環境資料的採集功能、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處理功能等。   而對於手機23-26與伺服器21之間進行交互的網路22,可以包括多種類型的有線或無線網路。在一實施例中,該網路22可以包括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和網際網路。同時,手機23-26等電子設備之間也可以通過該網路22進行通訊交互,比如在任意兩台電子設備之間建立單聊通訊會話;或者,若干電子設備可以參與至同一群聊通訊會話,使得任一用戶可以通過自身的電子設備向該群聊通訊會話中的其他所有用戶發送通訊訊息,比如當該群聊通訊會話為多個團體之間的跨團體通訊會話時,這些團體中的團體成員可以通過該跨團體通訊會話進行群聊通訊。   當然,手機23-26通過運行上述客戶端側的程式,既可以在一些情況下,獨立實現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處理功能,也可以在另一些情況下,與伺服器21配合實現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處理功能,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為了便於理解,以企業即時通訊應用“企業微信”為例,假定手機23上運行有企業微信客戶端、伺服器21上運行有企業微信服務端,其中手機23上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登錄有使用者的註冊帳號,即手機23被配置為該使用者的企業微信客戶端。下面以某一企業中的企業成員A通過手機23實現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處理方案的過程為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圖3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投射螢幕事件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通過手機23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可以協同實現對投射螢幕設備31的連接,從而由投射螢幕設備31將手機23的顯示內容同步顯示於顯示設備32上,實現投射螢幕功能;其中,上述協同投射螢幕事件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302,投射螢幕設備31發射通告幀訊息。   在本實施例中,假定投射螢幕設備31採用基於BLE技術的ibeacon協議,該投射螢幕設備31可以按照默認發射週期,在默認發射頻道上反復發射通告幀(Advertising)訊息。   在本實施例中,與手機23相類似的,投射螢幕設備31 也可以運行有企業微信客戶端,比如該投射螢幕設備31可以為智慧機上盒等硬體設備,該智慧機上盒通過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實現與本發明相關的業務和功能。在手機23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中,登錄有企業成員A的註冊帳號;類似地,在投射螢幕設備31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中,登錄有對應於該投射螢幕設備31的註冊帳號,比如圖4所示,假定該投射螢幕設備31、顯示設備32均設置於企業AA的會議室1內,則投射螢幕設備31上登錄的註冊帳號可以為“企業AA-會議室1”。   步驟304,手機23執行掃描操作。   步驟306,手機23接收到投射螢幕設備31發射的通告幀訊息。   在本實施例中,手機23可以基於BLE技術,按照預設掃描週期對預設頻道進行掃描。如圖4所示,投射螢幕設備31在發射通告幀訊息時,可以形成以該投射螢幕設備31為圓心、預設距離為半徑的覆蓋範圍,因而當手機23位於該覆蓋範圍內時,即可接收到投射螢幕設備31發射的上述通告幀訊息。   步驟308,手機23的操作系統喚起企業微信客戶端。   在本實施例中,當企業微信客戶端已經運行於手機23時,可以省去步驟308並直接轉入步驟310等後續處理步驟。而當企業微信客戶端尚未運行於手機23時,手機23可以通過下述方式主動喚起企業微信客戶端:當企業成員A具有對投射螢幕設備31的連接權限時,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預先從企業微信服務端處獲得該投射螢幕設備31的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辨識碼)等,並將該UUID註冊至手機23的操作系統。同時,投射螢幕設備31的UUID還被包含於發射的通告幀訊息中,使得手機23在接收到該通告幀訊息並解析處其中包含的UUID時,如果確定該UUID被企業微信客戶端註冊過,則手機23可以主動喚起企業微信客戶端,由企業微信客戶端對該通告幀訊息進行處理。   當然,手機23也可以不主動喚起企業微信客戶端;那麼,企業成員A可以手動啟動手機23上的企業微信客戶端,並由該企業微信客戶端對手機23接收到的通告幀訊息進行處理。   步驟310,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確定投射螢幕設備31的設備資訊。   在本實施例中,投射螢幕設備31是相對於手機23的“外部設備”,而上述的通告幀訊息為該投射螢幕設備31發出的外部訊號,那麼手機23可以根據該通告幀訊息中包含的資訊,確定該外部訊號的發送方設備的團體歸屬情況。比如,假定通告幀訊息中包含上述的UUID,而手機23可以在本地儲存有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下的所有設備的UUID,從而通過對該通告幀訊息中包含的UUID進行比對,即可確定該通告幀訊息的發送方設備的團體歸屬情況,比如當手機23本地存在該通告幀訊息中包含的UUID時,表明該通告幀訊息的發送方設備(即投射螢幕設備31)屬於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如上述的企業成員A所屬的企業AA),而當手機23本地不存在該通告幀訊息中包含的UUID時,表明該通告幀訊息的發送方設備不屬於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或者,手機23也可以將通告幀訊息中提取的UUID發送至伺服器21,並由伺服器21上運行的企業微信服務端對該UUID進行搜索(企業微信服務端上儲存有每一團體下的所有設備的UUID),以確定出該UUID對應的團體。   當然,除了上述的UUID之外,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還可以根據通告幀訊息中包含的其他資訊,對該通告幀訊息的發送方設備進行辨識(即確定投射螢幕設備31的設備資訊),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當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登錄有企業AA的企業成員A,且該企業微信客戶端確定通告幀訊息來自該企業AA中的投射螢幕設備31時,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確定獲得事件觸發資料(即檢測到來自外部設備的外部訊號,且該外部設備屬於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並確定與該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比如該特定團體辦公事件可以包括:基於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事件。   此外,當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根據獲得的該投射螢幕設備31的設備資訊,確定該投射螢幕設備31與企業微信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具有不同的所屬團體時,可以終止後續流程,即不執行與該投射螢幕設備31相關的協同處理。   步驟312,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相關聯的投射螢幕事件的投射螢幕狀態;當投射螢幕狀態為未投射螢幕時,轉入步驟314。   步驟314,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示出針對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提示。   在本實施例中,當手機23尚未連接至投射螢幕設備31時,即針對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事件的投射螢幕狀態為未投射螢幕(即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實現相應的協同處理,比如示出針對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提示。   在本實施例中,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施上述的投射螢幕提示,即對“基於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事件”的處理提示,以實現對“基於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事件”的協同處理,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舉例而言,可以通過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示出如圖5所示的“協同提示”窗口,並在該窗口內示出諸如“發現投射螢幕設備‘企業AA-會議室1’,是否啟用投射螢幕功能?”等提示內容,以提醒企業成員A利用投射螢幕設備31實現投射螢幕功能,而無需企業成員A主動發起基於該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操作。   步驟316,手機23檢測到用戶觸發投射螢幕提示後,轉入步驟318。   在本實施例中,當手機23採用諸如圖5所示的方式示出投射螢幕提示時,若檢測到對“啟用”選項的用戶選擇操作,可以判定為檢測到用戶觸發投射螢幕提示;若檢測到對“取消”選項的用戶選擇操作,可以判定為未檢測到用戶觸發投射螢幕提示,可以終止流程。   步驟318,手機23與投射螢幕設備31之間建立投射螢幕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當手機23檢測到用戶觸發投射螢幕提示時,可以直接在手機23與投射螢幕設備31之間建立連接,從而由該投射螢幕設備31實現對該手機23的投射螢幕功能;或者,當手機23檢測到用戶觸發投射螢幕提示時,可以由手機23通過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示出圖6所示的投射螢幕碼輸入界面,即對“基於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事件”的處理頁面,使得企業成員A通過輸入預定義的投射螢幕碼後,確定在手機23與投射螢幕設備31之間建立連接,其中該投射螢幕碼可以顯示於諸如顯示設備32上。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的投射螢幕提示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對“基於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事件”的協同處理。例如在步驟310中,當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確定獲得事件觸發資料,並確定與該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為基於投射螢幕設備31的投射螢幕事件時,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跳過圖5所示的投射螢幕提示,而直接示出諸如圖6所示的投射螢幕碼輸入界面,從而不僅能夠提升手機23與投射螢幕設備31之間的連接效率,還能夠極大地簡化用戶操作。   步驟320,投射螢幕設備31將手機23的顯示內容投射螢幕至顯示設備32。   在本實施例中,投射螢幕設備31通過將手機23的顯示內容投射螢幕至顯示設備32,即顯示設備32對手機23上的顯示內容進行同步顯示,以便於企業成員A向其他用戶共享該手機23上的顯示內容。   圖7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簽到事件的流程圖。如圖7所示,通過手機23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可以協同實現簽到功能;其中,上述協同簽到事件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702,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即時地理位置。   步驟704,當確定獲得事件觸發資料時,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確定該即時地理位置是否存在相關聯的簽到地點;當存在相關聯的簽到地點時,轉入步驟706。   在本實施例中,當企業微信客戶端運行於手機23上時,可以通過該手機23上配置的定位模組,獲取相應的即時地理位置等資料;其中,該定位模組可以包括GPS模組、北斗模組等,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當然,企業微信客戶端還可以通過其他任意方式獲得該即時地理位置,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例如,對於手機23而言,除了通過內置的上述定位模組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即時地理位置,比如通過通訊模組從基站處獲得該即時地理位置(由基站通過諸如三角定位等方式產生)等;再例如,企業微信客戶端還可以向企業微信服務端發起定位請求,以由該企業微信服務端將相應的即時地理位置告知該企業微信客戶端。   在本實施例中,當上述的即時地理位置處於預定義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時,可以判定為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得了事件觸發資料;其中,該觸發地理位置範圍可以對應於辦公樓、廣場、停車場等任意類型的目標對象,本發明並不對此進行限制。相應地,企業微信客戶端進一步確定與該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假定上述的即時地理位置處於預定義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時,相應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可以為簽到事件。   步驟706,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相關聯的簽到事件的簽到狀態;當簽到狀態為尚未簽到時,轉入步驟708。   步驟708,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示出簽到頁面。   在本實施例中,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確定簽到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確定上述的即時地理位置對應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處,是否存在“尚未簽到”狀態的簽到地點;其中,當存在“尚未簽到”狀態的簽到地點時,將其作為與上述的即時地理位置相關聯的簽到地點,並轉入步驟706,以實現針對簽到事件的協同處理。   在本實施例中,假定與上述的即時地理位置相關聯的簽到地點為“XX大廈”,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針對該“XX大廈”處的簽到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比如可以在手機23上示出如圖8所示的簽到頁面(即該簽到事件的處理頁面),使得企業成員A僅需要對該簽到頁面中的“點擊簽到”選項進行觸發即可,而無需通過手動觸發簽到功能來調出該簽到頁面,不僅有助於提升對簽到事件的處理效率,而且可以及時提示用戶執行簽到操作、避免用戶遺漏,還能夠極大地簡化用戶操作。   圖9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考勤事件的流程圖。如圖9所示,通過手機23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可以協同實現考勤功能;其中,上述協同考勤事件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902A,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即時地理位置。   步驟902B,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即時時刻。   在本實施例中,對於即時地理位置,可以參考上述圖7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702,此處不再贅述;對於即時時刻,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讀取手機23上的本地時刻,以作為該即時時刻,或者企業微信客戶端也可以向企業微信服務端獲取網路時刻,以作為該即時時刻。   步驟904,當確定獲得事件觸發資料時,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確定是否存在相關聯的考勤事件。   在本實施例中,當確定即時地理位置處於預定義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且即時時刻處於預定義的觸發時間段時,可以確定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得事件觸發資料,相應地企業微信客戶端進一步確定與該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假定上述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為企業AA的辦公地點、觸發時間段為企業AA的到崗考勤時間段,那麼相應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可以包括考勤事件。   步驟906,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相關聯的考勤事件的考勤狀態;當考勤狀態為尚未考勤時,轉入步驟908。   步驟908,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示出考勤頁面。   在本實施例中,當企業成員A尚未考勤時,即考勤事件處於未考勤狀態(即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示出如圖10所示的考勤頁面,使得企業成員A通過點擊該考勤頁面中的“打卡”選項,即可完成相應的到崗考勤,而無需通過手動觸發考勤功能來調出該考勤頁面,不僅有助於提升對考勤事件的處理效率,而且可以及時提示用戶執行考勤操作、避免用戶遺漏,還能夠極大地簡化用戶操作。   圖11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考勤事件的流程圖。如圖11所示,通過手機23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可以協同實現考勤功能;其中,上述協同考勤事件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102A,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即時時刻。   步驟1102B,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連接至無線路由器。   步驟1104,當確定獲得事件觸發資料時,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確定是否存在相關聯的考勤事件。   在本實施例中,當確定即時時刻處於預定義的觸發時間段,且手機23連接的無線路由器與企業AA相關聯時,可以確定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得事件觸發資料,相應地企業微信客戶端進一步確定與該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假定上述的觸發時間段為企業AA的到崗考勤時間段、無線路由器裝配於企業AA內部,那麼相應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可以包括考勤事件。   步驟1106,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獲取相關聯的考勤事件的考勤狀態;當考勤狀態為尚未考勤時,轉入步驟1108。   步驟1108,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示出考勤提示。   在本實施例中,當企業成員A尚未考勤時,即考勤事件處於未考勤狀態(即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示出針對考勤事件的考勤提示,比如該考勤提示可以包括圖12所示的“協同提示”窗口,並在該窗口內示出諸如“已連接至無線路由器‘企業AA’,是否到崗打卡?”等提示內容,以提醒企業成員A通過觸發“打卡”選項實現後續的考勤功能(比如進一步喚起圖10所示的考勤頁面等)。當然,手機23上運行的企業微信客戶端也可以直接示出諸如圖10所示的考勤頁面,以及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在步驟908中示出如圖12所示的考勤提示,此處不再贅述。   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仍以企業微信客戶端為例,當企業微信客戶端對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時,如果用戶確實存在對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需求,那麼用戶可以響應於該企業微信客戶端並完成對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而如果用戶並不存在對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需求,那麼用戶也可以不響應於該企業微信客戶端以忽略對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   因此,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在針對各個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時,分別記錄相應的用戶響應頻率;相應的,當針對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用戶響應頻率不大於預設頻率閾值時,可以判定為用戶並不存在對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需求,因而企業微信客戶端可以解除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與原先定義的預設環境資料之間的關聯關係,從而終止基於該預設環境資料對該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可以通過不斷學習用戶的行為和操作習慣,優化協同處理方式,以避免相應的協同處理(如示出處理提示或處理頁面等)返回造成對該用戶的不良影響。   圖1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13,在硬體層面,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1302、內部匯流排1304、網路接口1306、記憶體1308以及非易失性記憶體13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1302從非易失性記憶體13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記憶體1302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事件處理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發明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裝置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裝置。   請參考圖14,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事件處理裝置可以包括獲取單元1401和協同單元1402。其中:   獲取單元1401,使即時通訊應用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協同單元1402,使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可選的,所述獲取單元1401通過下述方式中至少之一,使所述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使所述客戶端通過運行所述客戶端的電子設備獲取所述預設環境資料;   使所述客戶端接收來自所述即時通訊應用的服務端的推送訊息,所述推送訊息中包含所述預設環境資料。   可選的,所述協同單元1402具體用於:   使所述客戶端產生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提示;   或者,使所述客戶端示出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頁面。   可選的,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包括:事件觸發資料、與所述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所述協同單元1402具體用於:   使所述客戶端在獲得所述事件觸發資料時,確定與所述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   使所述客戶端在所述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時,將所述特定團體辦公事件作為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並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可選的,所述協同單元1402使所述客戶端通過下述方式獲得所述事件觸發資料:   當所述客戶端獲得的已檢測環境資料滿足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預定義觸發條件時,所述客戶端將所述已檢測環境資料作為所述事件觸發資料,且所述事件觸發事件與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相關聯。   可選的,所述預定義觸發條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檢測到來自外部設備的外部訊號,且所述外部設備屬於所述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   處於預定義的觸發時間段;   處於預定義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   可選的,還包括:   記錄單元1403,在針對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時,使所述客戶端記錄相應的用戶響應頻率;   解除單元1404,當針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用戶響應頻率不大於預設頻率閾值時,使所述客戶端解除所述預設環境資料與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之間的關聯關係,以終止基於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蜂窩電話、相機電話、智慧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電腦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 (CPU)、輸入/輸出接口、網路接口和記憶體。   記憶體可能包括電腦可讀介質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 (RAM) 和/或非易失性記憶體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 (ROM) 或快閃記憶體(flash RAM)。記憶體是電腦可讀介質的示例。   電腦可讀介質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行動和非可行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介質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 (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 (RAM)、唯讀記憶體 (ROM)、電可擦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 (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唯讀記憶體 (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 (DVD) 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介質,可用於儲存可以被電腦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介質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 (transitory media),如調製的資料訊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這裡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圖式中。下面的描述涉及圖式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圖式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並不代表與本發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詳述的、本發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發明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發明。在本發明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並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儘管在本發明可能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不應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資訊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第一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二資訊,類似地,第二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一資訊。取決於語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響應於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21‧‧‧伺服器
22‧‧‧網路
23‧‧‧手機
24‧‧‧手機
25‧‧‧手機
26‧‧‧手機
31‧‧‧投射螢幕設備
32‧‧‧顯示設備
102‧‧‧步驟
104‧‧‧步驟
302‧‧‧步驟
304‧‧‧步驟
306‧‧‧步驟
308‧‧‧步驟
310‧‧‧步驟
312‧‧‧步驟
314‧‧‧步驟
316‧‧‧步驟
318‧‧‧步驟
320‧‧‧步驟
702‧‧‧步驟
704‧‧‧步驟
706‧‧‧步驟
708‧‧‧步驟
902A‧‧‧步驟
902B‧‧‧步驟
904‧‧‧步驟
906‧‧‧步驟
908‧‧‧步驟
1102A‧‧‧步驟
1102B‧‧‧步驟
1104‧‧‧步驟
1106‧‧‧步驟
1108‧‧‧步驟
1302‧‧‧處理器
1304‧‧‧內部匯流排
1306‧‧‧網路接口
1308‧‧‧記憶體
1310‧‧‧非易失性記憶體
1401‧‧‧獲取單元
1402‧‧‧協同單元
1403‧‧‧記錄單元
1404‧‧‧解除單元
圖1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事件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事件處理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投射螢幕(或稱投屏)事件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投射螢幕事件的場景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投射螢幕提示的界面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投射螢幕輸入界面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簽到事件的流程圖。   圖8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簽到頁面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考勤事件的流程圖。   圖10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考勤頁面的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基於環境感知的協同考勤事件的流程圖。   圖12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考勤提示的界面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事件處理裝置的框圖。

Claims (14)

  1. 一種事件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即時通訊應用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即時通訊應用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客戶端通過運行所述客戶端的電子設備獲取所述預設環境資料;   所述客戶端接收來自所述即時通訊應用的服務端的推送訊息,所述推送訊息中包含所述預設環境資料。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包括:   所述客戶端產生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提示;   或者,所述客戶端示出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頁面。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包括:事件觸發資料、與所述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包括:   所述客戶端在獲得所述事件觸發資料時,確定與所述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   所述客戶端在所述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時,將所述特定團體辦公事件作為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並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客戶端通過下述方式獲得所述事件觸發資料:   當所述客戶端獲得的已檢測環境資料滿足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預定義觸發條件時,所述客戶端將所述已檢測環境資料作為所述事件觸發資料,且所述事件觸發事件與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相關聯。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義觸發條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檢測到來自外部設備的外部訊號,且所述外部設備屬於所述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   處於預定義的觸發時間段;   處於預定義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在針對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時,所述客戶端記錄相應的用戶響應頻率;   當針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用戶響應頻率不大於預設頻率閾值時,所述客戶端解除所述預設環境資料與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之間的關聯關係,以終止基於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8. 一種事件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獲取單元,使即時通訊應用的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協同單元,使所述客戶端根據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獲取單元通過下述方式中至少之一,使所述客戶端獲取預設環境資料:   使所述客戶端通過運行所述客戶端的電子設備獲取所述預設環境資料;   使所述客戶端接收來自所述即時通訊應用的服務端的推送訊息,所述推送訊息中包含所述預設環境資料。
  10.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協同單元具體用於:   使所述客戶端產生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提示;   或者,使所述客戶端示出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的處理頁面。
  11.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包括:事件觸發資料、與所述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所述協同單元具體用於:   使所述客戶端在獲得所述事件觸發資料時,確定與所述事件觸發資料相關聯的特定團體辦公事件;   使所述客戶端在所述特定團體辦公事件的事件狀態資料符合預定義狀態時,將所述特定團體辦公事件作為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並對所述預設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12. 根據請求項1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協同單元使所述客戶端通過下述方式獲得所述事件觸發資料:   當所述客戶端獲得的已檢測環境資料滿足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預定義觸發條件時,所述客戶端將所述已檢測環境資料作為所述事件觸發資料,且所述事件觸發事件與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相關聯。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預定義觸發條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檢測到來自外部設備的外部訊號,且所述外部設備屬於所述客戶端的已登錄用戶的所屬團體;   處於預定義的觸發時間段;   處於預定義的觸發地理位置範圍。
  14.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記錄單元,在針對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時,使所述客戶端記錄相應的用戶響應頻率;   解除單元,當針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的用戶響應頻率不大於預設頻率閾值時,使所述客戶端解除所述預設環境資料與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之間的關聯關係,以終止基於所述預設環境資料對所述任一團體辦公事件進行協同處理。
TW106138085A 2017-02-14 2017-11-03 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 TWI795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0079178.3 2017-02-14
CN201710079178.3A CN108428027B (zh) 2017-02-14 2017-02-14 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1710079178.3 2017-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0305A true TW201830305A (zh) 2018-08-16
TWI795376B TWI795376B (zh) 2023-03-11

Family

ID=63155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8085A TWI795376B (zh) 2017-02-14 2017-11-03 事件處理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0633B2 (zh)
CN (1) CN108428027B (zh)
SG (2) SG10202108848QA (zh)
TW (1) TWI795376B (zh)
WO (1) WO20181493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410A (zh) * 2018-04-09 2022-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事件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3316128B (zh) * 2020-02-26 2022-04-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设备及发送端设备
CN112785739B (zh) * 2020-12-30 2022-12-02 深圳市镜玩科技有限公司 签到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36323B (zh) * 2021-08-02 2022-04-08 山东正奇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远程在线办公的大数据安防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9252B1 (en) 1999-04-15 2004-09-07 Miles D. Burke Building business objects and business software applications using dynamic object definitions of ingrediential objects
US9311499B2 (en) 2000-11-13 2016-04-12 Ron M. Redlich Data security system and with territorial, geographic and triggering event protocol
US20020188527A1 (en) 2001-05-23 2002-12-12 Aktinet, In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online merchandising
US8140980B2 (en) 2003-08-05 2012-03-20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ferencing services
US8082509B2 (en) * 2005-04-22 2011-12-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mmediate access to virtual collaboration facilities
JP2007300572A (ja) 2006-05-08 2007-11-15 Hitachi Ltd センサネットシステム、センサネット位置特定方法
US8655950B2 (en) * 2008-08-06 2014-02-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extual awareness in real time collaborative activity alerts
US8583511B2 (en) 2009-05-19 2013-11-12 Bradley Marshall Hendricks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customer purchasing and preference data and enabling a customer to pre-register orders and events
US10319376B2 (en) * 2009-09-17 2019-06-11 Avaya Inc. Geo-spatial event processing
CA2738428A1 (en) 2010-04-30 2011-10-30 Iliv Technologies Inc. Collaboration tool
US9514424B2 (en) 2010-12-30 2016-12-06 Kyle Kleinba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US20130232194A1 (en) * 2012-03-05 2013-09-05 Myspace Llc Event application
US9054919B2 (en) * 2012-04-05 2015-06-09 Box, Inc. Device pinning capability for enterprise cloud service and storage accounts
US9705967B2 (en) * 2012-10-04 2017-07-11 Box, Inc. Corporate user discove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commended collaborators in a cloud platform
JP2015106779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遠隔会議方法
TWI563463B (en) * 2014-05-26 2016-12-21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System and method of mobile check-in and a cloud system thereof
CN104202353B (zh) * 2014-07-09 2018-02-13 武汉领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互联协作系统的云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038731B2 (en) 2014-08-29 2018-07-31 Box, Inc. Managing flow-based interactions with cloud-based shared content
CN106202136A (zh) * 2014-12-05 2016-12-07 成都彩程软件设计有限公司 文档管理方法
US20160247123A1 (en) * 2015-02-24 2016-08-2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vert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to Different Conferencing Domains
US10616278B1 (en) * 2015-03-30 2020-04-0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cure virtual meetings
US10298583B2 (en) * 2015-05-11 2019-05-21 Soteria Services Llc Integrated 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9743248B2 (en) * 2015-11-11 2017-08-22 Son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dia sharing
US20170308798A1 (en) 2016-04-22 2017-10-26 FiscalNot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dicting Policy Adoption
CN107229526B (zh) 2017-05-17 2019-03-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会话中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907332YA (en) 2019-09-27
CN108428027A (zh) 2018-08-21
SG10202108848QA (en) 2021-09-29
US11210633B2 (en) 2021-12-28
WO2018149306A1 (zh) 2018-08-23
CN108428027B (zh) 2022-04-19
TWI795376B (zh) 2023-03-11
US20190362314A1 (en)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3340B2 (ja) 業務状態をプロンプト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454856B2 (en) Instant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958678B (zh) 投屏方法、屏幕内容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9005098B (zh) 任务提醒方法及装置、提醒消息的生成和展示方法及装置
US11210633B2 (en) Collaborative ev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4028210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sture-based sharing of data between separate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7121286A1 (zh) 通讯过程中的关系及任务提示方法、装置
CN107005615B (zh) 通信网络的通知方法与系统
JP2016197444A (ja) モバイル・プッシュ通知
WO202023887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KR20160108421A (ko) 디스플레이들을 자동으로 조정하는 동적 인바이트들
WO2019062586A1 (zh) 会议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14101521A1 (zh) 基于地理位置的通讯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US10805762B2 (en) Location based access control for artificial conversational entities
TWI496485B (zh) 一種即時通訊方法、終端和系統
US11477315B2 (en) Contact information exchanging and cont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ing and marketing
US20200186372A1 (en) Attendance Configu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20150026595A1 (en) Detection of shared content viewed by attendees in online meetings
US2020015376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91323A1 (zh) 批量呼叫方法及装置
US2020008428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all prompting
WO2016169441A1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TWI738909B (zh) 通訊方法及裝置
WO2020078244A1 (zh) 资源收取方法及装置
US20140108959A1 (en) Collaboration Network Platform Providing Virtual Rooms with Indication of Number and Identity of Users in the Virtual Ro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