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0191A -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0191A
TW201830191A TW106104006A TW106104006A TW201830191A TW 201830191 A TW201830191 A TW 201830191A TW 106104006 A TW106104006 A TW 106104006A TW 106104006 A TW106104006 A TW 106104006A TW 201830191 A TW201830191 A TW 2018301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module
base
indicator light
mov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8331B (zh
Inventor
劉哲文
陳宜君
吳眉姍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4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8331B/zh
Priority to CN201710096083.2A priority patent/CN108398985B/zh
Priority to US15/619,530 priority patent/US9930797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3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0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019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56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3Arrangements for using multiple switchable power supplies, e.g. battery and A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light source
    • H01R13/7175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1Side-by-side or stacke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1Locks; La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分別對一第一電子模組與一第二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其包含有一操作件、一底座、一第一移動件、一第二移動件、一第一栓鎖件以及一第二栓鎖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不同方向移動以分別帶動該第一移動件或該第二移動件移動,該第一移動件於移動時帶動該第一樞轉件樞轉以帶動該第一栓鎖件與該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一電子模組,該第二移動件於移動時帶動該第二樞轉件樞轉以帶動該第二栓鎖件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二電子模組。

Description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栓鎖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尤指一種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具有前述栓鎖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裝置之運算效能越來越高,然而高效能通常伴隨著高耗電,因此穩定且充足的電源供應便成為決定電子裝置使用時間長短之重要關鍵。雖現今的電子裝置通常是設計成讓使用者視實際需求選擇用電池或電源插座來進行供電,然而當使用者選擇使用電池來對電子裝置進行供電時,由於電池受限於其容量限制無法長時間地提供穩定且充足的電能,因此使用者往往必須在電池電能耗盡前將電子裝置關機以使其斷電方能更換電池,造成使用上較不便利。此外,當使用者選擇用電源插座來對電子裝置進行供電時,電子裝置則受限於電源插座的位置而僅能於定點使用,故影響其攜帶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具有前述栓鎖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栓鎖機構,其包含有一底座、一操作件、一第一移動件、一第一樞轉件、一第一栓鎖件、一第二移動件、一第二樞轉件以及一第二栓鎖件。該操作件係以可沿一第一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一第一電子模組與一第二電子模組之間,該操作件包含有至少一凸柱。該第一移動件係以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一滑槽。該第一樞轉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一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一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一移動件。該第一栓鎖件係連接於該第一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一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該第二移動件係以可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二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二滑槽。該第二樞轉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二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二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二移動件。該第二栓鎖件係連接於該第二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二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該第一方向由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一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一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一移動件帶動該第一樞轉件朝一第一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一栓鎖件與該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一電子模組,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三方向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三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二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二移動件帶動該第二樞轉件朝相反於該第一樞轉方向之一第二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二栓鎖件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二電子模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含有一第一電子模組、一第二電子模組以及一栓鎖機構。該栓鎖機構包含有一底座、一操作件、一第一移動件、一第一樞轉件、一第一栓鎖件、一第二移動件、一第二樞轉件以及一第二栓鎖件。該操作件係以可沿一第一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第一電子模組與該第二電子模組之間,該操作件上包含有至少一凸柱。該第一移動件係以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一滑槽。該第一樞轉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一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一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一移動件。該第一栓鎖件係連接於該第一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一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該第二移動件係以可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二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二滑槽。該第二樞轉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二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二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二移動件。該第二栓鎖件係連接於該第二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二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該第一方向由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一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一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一移動件帶動該第一樞轉件朝一第一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一栓鎖件與該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一電子模組,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三方向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三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二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二移動件帶動該第二樞轉件朝相反於該第一樞轉方向之一第二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二栓鎖件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二電子模組。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栓鎖機構係利用操作件之凸柱與第一移動件之第一滑槽或第二移動件之第二滑槽配合,以使操作件於相對於該底座沿不同方向移動時可分別帶動第一移動件或第二移動件移動,進而使第一移動件帶動該第一樞轉件樞轉以帶動第一栓鎖件與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第一電子模組;或使第二移動件帶動第二樞轉件樞轉以帶動第二栓鎖件與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第二電子模組。如此一來,使用者不需要中斷系統便可分別更換第一電子模組或第二電子模組,大幅地提昇了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使用便利性。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外觀示意圖。可攜式電子裝置1包含有一第一電子模組11、一第二電子模組12、一栓鎖機構13、一殼體14以及一外蓋15。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為一可攜式電腦裝置;殼體14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40,用以容置第一電子模組11、第二電子模組12以及栓鎖機構13;外蓋15樞轉地連接於殼體14靠近容置空間140處,用以覆蓋第一電子模組11、第二電子模組12以及栓鎖機構13。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電子模組11以及第二電子模組12可分別為一電池模組,用以對可攜式電子裝置1供電,栓鎖機構13可分別對兩電池模組進行栓鎖與釋鎖,讓使用者可在不中斷系統操作(不斷電)的前提下,更換兩電池模組中電量耗盡之其中一電池模組,以提昇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續航力。然本發明之第一電子模組11、第二電子模組12以及栓鎖機構13並不侷限於此實施例,舉例來說,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子模組11以及第二電子模組12亦可分別為一儲存模組(例如硬碟),用以儲存可攜式電子裝置1所產生之檔案資料,栓鎖機構13可分別對兩儲存模組進行栓鎖與釋鎖,讓使用者可在不中斷系統操作的前提下,更換兩儲存模組中儲存空間之其中一儲存模組,以提昇可攜式電子裝置1之使用便利性。
請參閱第2圖至第4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之結構示意圖,第3圖與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於不同視角之元件爆炸圖。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栓鎖機構13包含有一底座130、一操作件131、一第一移動件132A、一第二移動件132B、一第一樞轉件133A、一第二樞轉件133B、一第一栓鎖件134A、一第二栓鎖件134B、一第一復位件135A、一第二復位件135B、一發光模組136、一導引件137以及一止擋組件138。第一電子模組11與第二電子模組12係分別安裝於底座130之兩旁側;操作件131係以可沿一水平方向X移動之方式設置於底座130上且位於第一電子模組11與第二電子模組12之間;導引件137係固定於底座130上,用以導引操作件131沿水平方向X移動;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二移動件132B分別係以可沿垂直於水平方向X之一垂直方向Y設置於底座130上。第一復位件135A連接於第一移動件132A與底座130且用以驅使第一移動件132A沿垂直方向Y復位,第二復位件135B連接於第二移動件132B與底座130且用以驅使第二移動件132B沿垂直方向Y復位。其中水平方向X包含有一第一方向+X以及相反於第一方向+X之一第三方向-X,垂直方向Y包含有垂直於第一方向+X之一第二方向-Y以及相反於第二方向-Y之一第四方向+Y。
第一樞轉件133A與第二樞轉件133B皆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底座130上,第一樞轉件133A位於操作件131靠近第一電子模組11之一側,第二樞轉件133B位於操作件131靠近第二電子模組12之一側,即第一樞轉件133A與第二樞轉件133B分別位於操作件131之兩側。第一樞轉件133A之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一栓鎖件134A,第一移動件132A可帶動第一樞轉件133A樞轉,當第一樞轉件133A樞轉時可帶動第一栓鎖件134A卡合或脫離卡合於第一電子模組11。第二樞轉件133B之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二移動件132B與用以與第二電子模組12卡合或脫離卡合之第二栓鎖件134B,第二移動件132B可帶動第二樞轉件133B樞轉,當第二樞轉件133B樞轉時可帶動第二栓鎖件134B卡合或脫離卡合於第二電子模組12。如第3、4圖所示,第一復位件135A與第二復位件135B較佳地可為兩拉伸彈簧,然而本發明復位件之結構與數量並不侷限於此實施例,只要可使操作件131、第一移動件132A、第二移動件132B、第一樞轉件133A以及第二樞轉件133B復位之作用機制皆屬於本發明所保護之範疇。舉例來說,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復位件135A與第二復位件135B亦可為兩扭簧,其分別套設於第一樞轉件133A與第二樞轉件133B上,用以分別驅使第一樞轉件133A與第二樞轉件133B樞轉復位;或於又一實施例中,栓鎖機構13可僅包含有一復位件,其連接於操作件131與底座130間,用以驅使操作件131復位。
再者,止擋組件138包含有一第一止擋件1380、一第二止擋件1381、一第一彈性件1382以及一第二彈性件1383。第一止擋件1380係以可沿水平方向X移動之方式設置於底座130上且用以選擇性地抵接第二電子模組12或第一移動件132A,第二止擋件1381係以可沿水平方向X移動之方式設置於底座130上且用以選擇性地抵接第一電子模組11或第二移動件132B。第一彈性件1382連接於底座130與第一止擋件1380,其施予第一止擋件1380之彈性力可使第一止擋件1380具有趨向抵接第一移動件132A之勢能。第二彈性件1383連接於底座130與第二止擋件1381,其施予第二止擋件1381之彈性力可使第二止擋件1381具有趨向抵接第二移動件132B之勢能。然而本發明之止擋組件138之結構並不侷限於本發明實施例圖式所繪示,只要可使第一止擋件1380與第二止擋件1381分別具有趨向抵接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二移動件132B之勢能之作用機制皆屬於本發明所保護之範疇。舉例來說,於其它實施例中,止擋組件138亦可僅包含有一彈性件,設置於第一止擋件1380與第二止擋件1381之間,以使第一止擋件1380與第二止擋件1381分別具有趨向抵接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二移動件132B之勢能。
請再參閱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操作件131、導引件137、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二移動件132B之組立示意圖。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於此實施例中,操作件131、導引件137、第二移動件132B以及第一移動件132A係由上至下依序堆疊設置,操作件131上包含有兩凸柱1310以及兩階梯狀導引結構1311,導引件137上形成有兩第一導引槽1370以及兩第二導引槽1371,第一移動件132A上形成有兩第一滑槽1320,第二移動件132B上形成有兩第二滑槽1325。各凸柱1310依序穿設於相對應之第一導引槽1370、相對應之第二滑槽1325以及相對應之第一滑槽1320,各階梯狀導引結構1311穿設於相對應之第二導引槽1371。然本發明操作件131、導引件137、第二移動件132B以及第一移動件132A之結構與設置關係並不侷限於本實施例,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於此實施例中,較佳地,第一導引槽1370以及第二導引槽1371之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於水平方向X,使得當操作件131沿水平方向X移動時,各凸柱1310以及各階梯狀導引結構1311分別與導引件137之相對應之第一導引槽1370以及相對應之第二導引槽1371配合,進而避免操作件131之移動方向偏離於水平方向X。各第一滑槽1320包含有一第一區段1321以及一第二區段1322,第一區段1321大致平行於水平方向X,第二區段1322係往垂直方向Y延伸且連接於第一區段1321,使得各第一滑槽1320大致呈V型且各第一滑槽1320之第一區段1321與第二區段1322間之夾角大於90度。相似地,各第二滑槽1325包含有一第三區段1326以及一第四區段1327,第三區段1326大致平行於水平方向X,且第四區段1327係往垂直方向Y延伸且連接於第三區段1326,使得各第二滑槽1325大致呈V型且各第二滑槽1325之第三區段1326與第四區段1327間之夾角大於90度。此外,各第一滑槽1320之第一區段1321以及第二區段1322之轉折交界處與相對應之第二滑槽1325之第三區段1326以及第四區段1327之轉折交界處大致重合,當凸柱1310穿設於各第一滑槽1320之第一區段1321以及第二區段1322之轉折交界處以及相對應之第二滑槽1325之第三區段1326以及第四區段1327之轉折交界處時,各第一滑槽1320與相對應之第二滑槽1325係相對於凸柱1310呈軸對稱。如此一來,當操作件131沿水平方向X時,各凸柱1310可與相對應之第一滑槽1320以及相對應之第二滑槽1325配合,進而選擇性地僅帶動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二移動件其中之一沿垂直方向Y移動。當然本發明第一導引槽1370、第二導引槽1371、第一滑槽1320以及第二滑槽1325之結構並不侷限於本發明實施例圖式所繪示,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請再參閱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發光模組136之功能方塊圖。如第1、3、6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發光模組136包含有一控制單元1360、一第一指示燈1361以及一第二指示燈1362。於此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360可為一微處理器,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可為兩發光二極體,然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安裝於底板130上且電連接於控制單元1360,控制單元1360於第一栓鎖件134A與第一電子模組11脫離卡合時開啟第一指示燈1361且於第二栓鎖件134B與第二電子模組12脫離卡合時開啟第二指示燈1362。此外,第一移動件132A上形成有一第一避讓槽1323以及一第二避讓槽1324,第一避讓槽1323與第二避讓槽1324之長度方向皆平行於垂直方向Y,第一避讓槽1323與第二避讓槽1324分別位於對應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處且分別用以顯露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進而分別避免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干涉而無法沿垂直方向Y移動。相似地,第二移動件132B上形成有一第三避讓槽1328與一第四避讓槽1329,第三避讓槽1328與第四避讓槽1329之長度方向皆平行於垂直方向Y,第三避讓槽1328與第四避讓槽1329分別位於對應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處且用以分別顯露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進而分別避免第二移動件132B與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干涉而無法沿垂直方向Y移動。再者,如第3圖所示,導引件137上形成有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之第一穿孔1372與第二穿孔1373,操作件131上可形成有相對應於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之第一觀察孔1312以及第二觀察孔1313,以使使用者可透過第一觀察孔1312、第一穿孔1372、第三避讓槽1328與第一避讓槽1323觀看到第一指示燈1361所顯示之燈號且另透過第二觀察孔1313與第二穿孔1373、第四避讓槽1329與第二避讓槽1324觀看到第二指示燈1362所顯示之燈號。
請參閱第7圖至第12圖,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於如第2圖所示之狀態之內部結構示意圖。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於第一電子模組11與第一栓鎖件134A脫離卡合之外觀示意圖。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於如第8圖所示之狀態之內部結構示意圖。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於第二電子模組12與第二栓鎖件134B脫離卡合之外觀示意圖。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於如第10圖所示之狀態之內部結構示意圖。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13於第一電子模組11以及第二電子模組12分別與第一栓鎖件134A以及第二栓鎖件134B脫離卡合之外觀示意圖。當操作件131相對於底座130位於如第7圖所示之一第一位置時,凸柱1310穿設於第一滑槽1320之第一區段1321以及第二區段1322之轉折交界處與第二滑槽1325之第三區段1326以及第四區段1327之轉折交界處,此時第一栓鎖件134A以及第二栓鎖件134B係分別與第一電子模組11以及第二電子模組12呈現卡合狀態,故第一電子模組11以及第二電子模組12被固定於底座130之兩旁側。
當使用者欲將第一電子模組11由第2圖之安裝位置拆卸下來時,首先使用者可操作操作件131相對於底座130沿第一方向+X由如第7圖所示之該第一位置移動至如第9圖所示之一第二位置,使得操作件131之各凸柱1310以及各階梯狀導引結構1311分別與導引件137之相對應之第一導引槽1370以及相對應之第二導引槽1371配合,以保持操作件131之移動方向平行於第一方向+X。同時,操作件131之各凸柱1310係與相對應之第一滑槽1320之第二區段1322以及相對應之第二滑槽1325之第三區段1326配合,藉由凸柱1310與第一滑槽1320之第二區段1322間之斜面運動進而帶動第一移動件132A沿第二方向-Y移動,但由於第二滑槽1325之第三區段1326之長度方向係平行於操作件131之移動方向(第一方向+X),故凸柱1310於第二滑槽1325之第三區段1326內移動時並無法帶動第二移動件132B移動。在第一移動件132A沿第二方向-Y移動的過程中,第一樞轉件133A被第一移動件132A帶動而相對於底座130沿一第一樞轉方向R1樞轉,使得連接於第一樞轉件133A另一端之第一栓鎖件134A與第一電子模組11互相脫離卡合。
此外,當第一移動件132A沿第二方向-Y移動時,第一移動件132A之第一避讓槽1323與第二避讓槽1324係分別與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配合,以分別避免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干涉。當第一栓鎖件134A與第一電子模組11互相脫離卡合後,控制單元1360相對應地開啟第一指示燈1361,當使用者透過第一觀察孔1312、第一穿孔1372、第三避讓槽1328與第一避讓槽1323觀看到第一指示燈1361所顯示之燈號時,使用者便可輕易地將第一電子模組11拆卸下來,如第8圖所示。當第一電子模組11拆卸下來後,使用者便可釋放操作件131,使得第一復位件135A帶動第一移動件132A沿第四方向+Y移動復位,進而帶動操作件131沿第三方向-X由如第9圖所示之該第二位置移動復位至如第7圖所示之該第一位置。
另一方面,當使用者欲將第二電子模組12由第2圖所示之安裝位置拆卸下來時,使用者可操作操作件131相對於底座130沿第三方向-X由如第7圖所示之該第一位置移動至如第11圖所示之一第三位置,使得操作件131之各凸柱1310以及各階梯狀導引結構1311分別與導引件137之相對應之第一導引槽1370以及相對應之第二導引槽1371配合,以保持操作件131之移動方向可平行於第三方向-X。同時,操作件131之各凸柱1310係與相對應之第一滑槽1320之第一區段1321以及相對應之第二滑槽1325之第四區段1327配合,藉由凸柱1310與第二滑槽1325之第四區段1327之斜面運動進而帶動第二移動件132B沿第二方向-Y移動,但由於第一滑槽1320之第一區段1321之長度方向係平行於操作件131之移動方向(第三方向-X),故凸柱1310於第一滑槽1320之第一區段1321內移動時並無法帶動第一移動件132A移動。在第二移動件132B沿第二方向-Y移動的過程中,第二樞轉件133B被第二移動件132B帶動而相對於底座130沿相反於第一樞轉方向R1之一第二樞轉方向R2樞轉,使得連接於第二樞轉件133B另一端之第二栓鎖件134B與第二電子模組12互相脫離卡合。
此外,當第二移動件132B沿第二方向-Y移動時,第二移動件132B之第三避讓槽1328與第四避讓槽1329係分別與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配合,以分別避免第二移動件132B與第一指示燈1361與第二指示燈1362干涉。當第二栓鎖件134B與第二電子模組12互相脫離卡合後,控制單元1360相對應地開啟第二指示燈1362,當使用者透過第二觀察孔1313與第二穿孔1373、第四避讓槽1329與第二避讓槽1324觀看到第二指示燈1362所顯示之燈號時,使用者便可輕易地將第二電子模組12拆卸下來,如第10圖所示。當第二電子模組12拆卸下來後,使用者便可釋放操作件131,使得第二復位件135B帶動第二移動件132B沿第四方向+Y移動復位,進而帶動操作件131沿第一方向+X由如第11圖所示之該第三位置移動復位至如第7圖所示之該第一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如第8圖與第9圖所示,當第一電子模組11被拆卸下來時,由於第二止擋件1381不再受第一電子模組11抵接,因此第二彈性件1383帶動第二止擋件1381沿第一方向+X移動且突出於底座130直到第二止擋件1381止擋第二移動件132B,如此一來便使得第二移動件132B無法沿第二方向-Y移動,進而使操作件131無法沿第三方向-X移動至如第11圖所示之該第三位置,故上述機制可在第一電子模組11被拆卸下來的情況下避免因誤觸操作件131而使第二電子模組12意外脫離卡合,而此機制可用以確保可攜式電子裝置1至少可採用單一電子模組(如電池模組),而不會造成系統突然斷電。然而在使用者於拆卸下第一電子模組11之同時也必須將第二電子模組12也拆卸下來的情況下,使用者必須手動抵推沿第一方向+X突出於底座130之第二止擋件1381沿第三方向-X移動直到第二止擋件1381分離於第二移動件132B,使得第二移動件132B被允許沿第二方向-Y移動而不受阻擋。舉例來說,使用者可手動抵推第二止擋件1381直到第二止擋件1381分離於第二移動件132B且移動至如第7圖所示之位置。如此一來,使用者才可操作操作件131沿第三方向-X移動至如第11圖所示之該第三位置,進而藉由第二移動件132B與第二樞轉件133B帶動第二栓鎖件134B與第二電子模組12脫離卡合,從而可將第二電子模組12拆卸下來,如第12圖所示。
相似地,如第10圖與第11圖所示,當第二電子模組12被拆卸下來時,由於第一止擋件1380不再受第二電子模組12抵接,因此第一彈性件1382帶動第一止擋件1380沿第三方向-X移動且突出於底座130直到第一止擋件1380止擋第一移動件132A,如此一來便使得第一移動件132A無法沿第二方向-Y移動,進而使操作件131無法沿第一方向+X移動至如第9圖所示之該第二位置,故上述機制可在第二電子模組12被拆卸下來的情況下避免因誤觸操作件131而使第一電子模組11意外脫離卡合,而此機制亦可用以確保可攜式電子裝置1至少可採用單一電子模組(如電池模組),而不會造成系統突然斷電。然而在使用者於拆卸下第二電子模組12之同時也必須將第一電子模組11也拆卸下來的情況下,使用者必須手動抵推沿第三方向-X突出於底座130之第一止擋件1380沿第一方向+X移動直到第一止擋件1380分離於第一移動件132A,使得第一移動件132A被允許沿第二方向-Y移動而不受阻擋。舉例來說,使用者可手動抵推第一止擋件1380直到第一止擋件1380分離於第一移動件132A且移動至如第7圖所示之位置。如此一來,使用者才可再操作操作件131沿第一方向+X移動至如第9圖所示之該第二位置,進而藉由第一移動件132A與第一樞轉件133A帶動第一栓鎖件134A與第一電子模組11脫離卡合,從而可將第一電子模組11拆卸下來,如第12圖所示。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栓鎖機構係利用操作件之凸柱與第一移動件之第一滑槽或第二移動件之第二滑槽配合,以使操作件於相對於該底座沿不同方向移動時可分別帶動第一移動件或第二移動件移動,進而使第一移動件帶動該第一樞轉件樞轉以帶動第一栓鎖件與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第一電子模組;或使第二移動件帶動第二樞轉件樞轉以帶動第二栓鎖件與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第二電子模組。如此一來,使用者不需要中斷系統便可分別更換第一電子模組或第二電子模組,大幅地提昇了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使用便利性。此外,本發明之栓鎖機構利用止擋組件以選擇性地止擋第一移動件或第二移動件,使得第一電子模組與第二電子模組可避免因誤觸操作件而同時被拆卸下來,進而有效地確保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系統運行不受中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1‧‧‧第一電子模組
12‧‧‧第二電子模組
13‧‧‧栓鎖機構
130‧‧‧底座
131‧‧‧操作件
1310‧‧‧凸柱
1311‧‧‧階梯狀導引結構
1312‧‧‧第一觀察孔
1313‧‧‧第二觀察孔
132A‧‧‧第一移動件
1320‧‧‧第一滑槽
1321‧‧‧第一區段
1322‧‧‧第二區段
1323‧‧‧第一避讓槽
1324‧‧‧第二避讓槽
132B‧‧‧第二移動件
1325‧‧‧第二滑槽
1326‧‧‧第三區段
1327‧‧‧第四區段
1328‧‧‧第三避讓槽
1329‧‧‧第四避讓槽
133A‧‧‧第一樞轉件
133B‧‧‧第二樞轉件
134A‧‧‧第一栓鎖件
134B‧‧‧第二栓鎖件
135A‧‧‧第一復位件
135B‧‧‧第二復位件
136‧‧‧發光模組
1360‧‧‧控制單元
1361‧‧‧第一指示燈
1362‧‧‧第二指示燈
137‧‧‧導引件
1370‧‧‧第一導引槽
1371‧‧‧第二導引槽
1372‧‧‧第一穿孔
1373‧‧‧第二穿孔
138‧‧‧止擋組件
1380‧‧‧第一止擋件
1381‧‧‧第二止擋件
1382‧‧‧第一彈性件
1383‧‧‧第二彈性件
14‧‧‧殼體
15‧‧‧外蓋
X‧‧‧水平方向
+X‧‧‧第一方向
-X‧‧‧第三方向
Y‧‧‧垂直方向
-Y‧‧‧第二方向
+Y‧‧‧第四方向
R1‧‧‧第一樞轉方向
R2‧‧‧第二樞轉方向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外觀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之結構示意圖。 第3圖與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於不同視角之元件爆炸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操作件、導引件、第一移動件與第二移動件之組立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發光模組之功能方塊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於如第2圖所示之狀態之內部結構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於第一電子模組與第一栓鎖件脫離卡合之外觀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於如第8圖所示之狀態之內部結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於第二電子模組與第二栓鎖件脫離卡合之外觀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於如第10圖所示之狀態之內部結構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栓鎖機構於第一電子模組以及第二電子模組分別與第一栓鎖件以及第二栓鎖件脫離卡合之外觀示意圖。

Claims (22)

  1. 一種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其包含有: 一底座; 一操作件,其係以可沿一第一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一第一電子模組與一第二電子模組之間,該操作件包含有至少一凸柱; 一第一移動件,其係以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一滑槽; 一第一樞轉件,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一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一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一移動件; 一第一栓鎖件,其係連接於該第一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一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 一第二移動件,其係以可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二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二滑槽; 一第二樞轉件,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二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二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二移動件;以及 一第二栓鎖件,其係連接於該第二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二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 其中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該第一方向由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一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一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一移動件帶動該第一樞轉件朝一第一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一栓鎖件與該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一電子模組,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三方向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三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二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二移動件帶動該第二樞轉件朝相反於該第一樞轉方向之一第二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二栓鎖件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二電子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栓鎖機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滑槽包含有一第一區段以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大致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且該第二區段係往該第二方向延伸,該至少一第二滑槽包含有一第三區段以及一第四區段,該第三區段大致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且該第四區段係往該第二方向延伸。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栓鎖機構,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滑槽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大致呈V型且軸對稱,該至少一第一滑槽之該第一區段以及該第二區段之轉折交界處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之該第三區段以及該第四區段之轉折交界處大致重合,且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第一區段以及該第二區段之轉折交界處與該第三區段以及該第四區段之轉折交界處。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栓鎖機構,其中該第一區段與該第二區段間之夾角以及該第三區段與該第四區段間之夾角均大於90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栓鎖機構,另包含有一第一復位件以及一第二復位件,該第一復位件連接於該第一移動件與該底座且用以驅使該第一移動件沿相反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四方向復位,該第二復位件連接於該第二移動件與該底座間且用以驅使該第二移動件沿該第四方向復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栓鎖機構,另包含有一發光模組,其包含有一第一指示燈、一第二指示燈以及一控制單元,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電連接於該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栓鎖件與該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時開啟該第一指示燈,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二栓鎖件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時開啟該第二指示燈。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栓鎖機構,其中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安裝於該底板上,該第一移動件上形成有一第一避讓槽以及一第二避讓槽,該第一避讓槽與該第二避讓槽之長度方向皆平行於該第二方向,該第一避讓槽與該第二避讓槽分別位於對應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處且分別用以顯露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進而分別避免與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干涉,該第二移動件上形成有一第三避讓槽與一第四避讓槽,該第三避讓槽與該第四避讓槽之長度方向皆平行於該第二方向,該第三避讓槽與該第四避讓槽分別位於對應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處且用以分別顯露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進而分別避免與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干涉。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栓鎖機構,另包含有一止擋組件,其包含有一第一止擋件與一第二止擋件,該第一止擋件與該第二止擋件係以可沿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三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止擋件選擇性地抵接該第二電子模組或第一移動件,以允許或限制該第一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該第二止擋件選擇性地抵接該第一電子模組或第二移動件,以允許或限制該第二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栓鎖機構,其中當該第二電子模組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該第二電子模組係推動該第一止擋件,以使該第一止擋件分離於第一移動件,且當該第一電子模組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該第一電子模組係推動該第二止擋件,以使該第二止擋件分離於第二移動件。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栓鎖機構,該止擋組件另包含一第一彈性件與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連接於該底座與該第一止擋件且用以於該第二電子模組未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驅使該第一止擋件抵接該第一移動件,藉以限制該第一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該第二彈性件連接於該底座與該第二止擋件且用以於該第一電子模組未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驅使該第二止擋件抵接該第二移動件,藉以限制該第二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栓鎖機構,另包含一導引件,該導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導引槽與至少一第二導引槽,該操作件另包含有至少一階梯狀導引結構,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一導引槽,該至少一階梯狀導引結構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二導引槽,藉以導引該操作件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三方向之移動。
  12.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含有: 一第一電子模組; 一第二電子模組;以及 一栓鎖機構,其包含有: 一底座; 一操作件,其係以可沿一第一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第一電子模組與該第二電子模組之間,該操作件上包含有至少一凸柱; 一第一移動件,其係以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一滑槽; 一第一樞轉件,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一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一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一移動件; 一第一栓鎖件,其係連接於該第一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一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 一第二移動件,其係以可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二移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滑槽,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二滑槽; 一第二樞轉件,其係以可樞轉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且位於該操作件靠近該第二電子模組之一側,該第二樞轉件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二移動件;以及 一第二栓鎖件,其係連接於該第二樞轉件之另一端且用以與該第二電子模組卡合或脫離卡合; 其中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該第一方向由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一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一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一移動件帶動該第一樞轉件朝一第一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一栓鎖件與該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一電子模組,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三方向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三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互相配合,使得該第二移動件被該至少一凸柱帶動而沿該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第二移動件帶動該第二樞轉件朝相反於該第一樞轉方向之一第二樞轉方向樞轉以帶動該第二栓鎖件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藉以釋鎖該第二電子模組。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滑槽包含有一第一區段以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大致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且該第二區段係往該第二方向延伸,該至少一第二滑槽包含有一第三區段以及一第四區段,該第三區段大致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且該第四區段係往該第二方向延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滑槽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大致呈V型且軸對稱,該至少一第一滑槽之該第一區段以及該第二區段之轉折交界處與該至少一第二滑槽之該第三區段以及該第四區段之轉折交界處大致重合,且當該操作件相對於該底座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第一區段以及該第二區段之轉折交界處與該第三區段以及該第四區段之轉折交界處。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區段與該第二區段間之夾角以及該第三區段與該第四區段間之夾角均大於90度。
  16.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栓鎖機構另包含有一第一復位件以及一第二復位件,該第一復位件連接於該第一移動件與該底座且用以驅使該第一移動件沿相反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四方向復位,該第二復位件連接於該第二移動件與該底座間且用以驅使該第二移動件沿該第四方向復位。
  17.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栓鎖機構另包含有一發光模組,其包含有一第一指示燈、一第二指示燈以及一控制單元,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電連接於該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栓鎖件與該第一電子模組脫離卡合時開啟該第一指示燈,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二栓鎖件與該第二電子模組脫離卡合時開啟該第二指示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安裝於該底板上,該第一移動件上形成有一第一避讓槽以及一第二避讓槽,該第一避讓槽與該第二避讓槽之長度方向皆平行於該第二方向,該第一避讓槽與該第二避讓槽分別位於對應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處且分別用以顯露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進而分別避免與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干涉,該第二移動件上形成有一第三避讓槽與一第四避讓槽,該第三避讓槽與該第四避讓槽之長度方向皆平行於該第二方向,該第三避讓槽與該第四避讓槽分別位於對應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處且用以分別顯露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進而分別避免與該第一指示燈與該第二指示燈干涉。
  19.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栓鎖機構另包含有一止擋組件,其包含有一第一止擋件與一第二止擋件,該第一止擋件與該第二止擋件係以可沿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三方向移動之方式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止擋件選擇性地抵接該第二電子模組或第一移動件,以允許或限制該第一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該第二止擋件選擇性地抵接該第一電子模組或第二移動件,以允許或限制該第二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栓鎖機構,其中當該第二電子模組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該第二電子模組係推動該第一止擋件,以使該第一止擋件分離於第一移動件,且當該第一電子模組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該第一電子模組係推動該第二止擋件,以使該第二止擋件分離於第二移動件。
  21. 如請求項19或20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止擋組件另包含一第一彈性件與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連接於該底座與該第一止擋件且用以於該第二電子模組未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驅使該第一止擋件抵接該第一移動件,藉以限制該第一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該第二彈性件連接於該底座與該第二止擋件且用以於該第一電子模組未安裝於該底座之旁側時驅使該第二止擋件抵接該第二移動件,藉以限制該第二移動件沿該第二方向之位移。
  22.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栓鎖機構另包含一導引件,該導引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導引槽與至少一第二導引槽,該操作件另包含有至少一階梯狀導引結構,該至少一凸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一導引槽,該至少一階梯狀導引結構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二導引槽,藉以導引該操作件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三方向之移動。
TW106104006A 2017-02-08 2017-02-08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08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4006A TWI608331B (zh) 2017-02-08 2017-02-08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1710096083.2A CN108398985B (zh) 2017-02-08 2017-02-22 栓锁机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US15/619,530 US9930797B1 (en) 2017-02-08 2017-06-11 Latch mechanism capable of unlocking two electronic modules separate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4006A TWI608331B (zh) 2017-02-08 2017-02-08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8331B TWI608331B (zh) 2017-12-11
TW201830191A true TW201830191A (zh) 2018-08-16

Family

ID=61230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4006A TWI608331B (zh) 2017-02-08 2017-02-08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30797B1 (zh)
CN (1) CN108398985B (zh)
TW (1) TWI6083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56460U (zh) * 2017-10-24 2018-03-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機殼及電子裝置
JP2019102764A (ja) * 2017-12-08 2019-06-2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防水型の開閉蓋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11452221B2 (en) * 2018-10-11 2022-09-20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atch mechanism
TWI688319B (zh) * 2019-07-29 2020-03-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限制不同模組安裝順序之電子裝置及其機殼模組
CN110509757A (zh) * 2019-09-12 2019-11-29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斜块顶升式解锁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86673A1 (en) * 2005-02-23 2006-08-24 Ming-Fuh Wong Latch assembly
TWM278198U (en) * 2005-05-23 2005-10-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Lock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vice
WO2006132613A1 (en) * 2005-06-03 2006-12-14 Linpac Materials Handling Container assembly and latch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US8182001B2 (en) * 2006-09-14 2012-05-22 Milgard Manufacturing Incorporated Direct action window lock
CN101155484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200847891A (en) * 2007-05-25 2008-12-01 Mitac Technology Corp Movable engaging door structure
TWI348686B (en) * 2007-09-11 2011-09-11 Asustek Comp Inc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the laptop disposed the same
US20090111296A1 (en) * 2007-10-26 2009-04-3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atching device used for locking two daughte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 connector set
TWM335110U (en) * 2007-12-11 2008-06-21 Universal Scient Ind Co Ltd Case with switch device
TWM400185U (en) * 2010-08-19 2011-03-11 Wistron Corp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a removable module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541161B (zh) * 2010-12-10 2013-10-30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门结构
TWI465180B (zh) * 2012-02-24 2014-12-11 Wistron Corp 用來固定配件模組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機構
TWI515530B (zh) * 2012-08-03 2016-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TWI461609B (zh) * 2012-10-03 2014-11-21 Wistron Corp 閂扣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I511650B (zh) * 2013-04-18 2015-12-01 Wistron Corp 可樞轉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02322B (zh) * 2013-05-23 2015-10-0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4656759A (zh) * 2013-11-18 2015-05-27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锁扣机构
US20150277506A1 (en) * 2014-03-29 2015-10-01 Bok Eng Cheah Micro-hing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4679917U (zh) * 2015-02-04 2015-09-30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具固定机构的机壳
TWI600362B (zh) * 2016-05-24 2017-09-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密封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8331B (zh) 2017-12-11
US9930797B1 (en) 2018-03-27
CN108398985A (zh) 2018-08-14
CN108398985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30191A (zh) 可分別對兩電子模組進行釋鎖之栓鎖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540845B1 (en) Lock unit with a room therein
TWI51553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CN113760042B (zh) 插槽结构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US790342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optical disc drive
CN103914104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TWI50232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WO2006117858A1 (ja) 電子機器用機能拡張ユニット
US965865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ver structure thereof
TWM444686U (zh) 外殼定位裝置
TWM473553U (zh)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筆收納機構
TWI487458B (zh) 介面卡模組以及具有介面卡模組的電子裝置
TW201433908A (zh) 電子裝置
TWI470414B (zh) 用來啟動電子裝置之休眠模式之開關模組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20140321043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11063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structure thereof
TWI381790B (zh) 閂鎖機構
TWI457744B (zh) 可固定於可攜式電腦之外殼之電腦周邊裝置
JP5594639B1 (ja) 固定ブラケット
US9502701B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66668B (zh) 固定裝置
TWI690792B (zh) 連接機構與電子裝置
US87264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cryption function
TWI648918B (zh) 卡扣機構以及具備所述卡扣機構的傳輸座與電子設備
US20110113834A1 (en) 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