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3183A -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3183A
TW201823183A TW107107296A TW107107296A TW201823183A TW 201823183 A TW201823183 A TW 201823183A TW 107107296 A TW107107296 A TW 107107296A TW 107107296 A TW107107296 A TW 107107296A TW 201823183 A TW201823183 A TW 2018231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ngsten
infrared light
blocking material
metal salt
materi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7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1090B (zh
Inventor
林晉慶
楊佩欣
Original Assignee
林晉慶
楊佩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晉慶, 楊佩欣 filed Critical 林晉慶
Priority to TW107107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10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3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090B/zh

Links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含碳酸鹽觸媒,提供一羥肟酸螯合劑,提供一含鎢前驅物及提供一鹼金族金屬鹽;混合該含鎢前驅物、該羥肟酸螯合劑、該鹼金族金屬鹽、與該含碳酸鹽觸媒,形成一混合物;以及對該混合物在約600℃至800℃下以還原氣體進行反應燒結,以形成一鹼金族摻雜之鎢青銅。本發明又提供一種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該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包含:一鎢青銅複合物,具有化學式表示如下:CMxWyOz,其中0.34x/y0.45與2.50z/y

Description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尤指一種晶體微量區域還原反應的鹼金族金屬摻雜鎢青銅。
近年來由於環境保護、節能減碳的意識日益增長,讓許多有助於減少能源消耗的各種技術得以快速發展,其中對於建築物開口部可阻隔輻射熱的產品開發更是重要,如果使用適當的隔熱窗材可以有效降低由窗戶部分進入建築物的熱輻射達20%以上,所以,在透明隔熱材料的使用上已經是節能省電的一級戰場。而金屬氧化物的物性,具有隔熱效果,已廣泛做為阻隔紅外線的材料。
因此,開發更能阻隔紅外線之透明隔熱材料是時勢所趨。然而,目前的隔熱材料就隔熱效能上來比較已經由以往的銻摻雜氧化錫(ATO)、六硼化鑭(LaB6)等材料系統進步到鹼金族金屬鹽摻雜型氧化鎢。
而在鹼金族金屬鹽摻雜型氧化鎢的領域中又 以鈉元素或銫元素的摻雜最為普遍,但這兩種類型的摻雜型或共摻雜型氧化鎢都有材料穩定性不佳、長時間使用後特性衰退的問題。追究其原因,歸因於氧化鎢製造時的摻雜比例失調、晶體晶相穩定度差、與還原製程中的整體還原均勻性不佳等三個主因。
而目前有許多專利利用元素共摻雜方式來使主要銫或鈉摻雜元素的穩定性提高,但是額外摻雜元素容易在在粉體燒結時產生其他不相容的晶相,導致晶體的晶格產生扭曲而使材料穩定性變差,在耐候性(紫外光曝曬測試)上產生近紅外光阻隔效能降低的副作用。另外,也有專利使用乾式製程將碳系材料與氧化鎢(銫鎢青銅)混合,利用碳系材料吸收陽光的特性強化氧化鎢吸收陽光的性能,但此種類型的材料組合並沒有改善鹼金族金屬摻雜氧化鎢在元素摻雜比例失衡以及整體材料還原不均勻,所造成光學穩定性變化的問題。
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一種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含鎢前驅物;提供一羥肟酸金屬螯合劑;提供一鹼金族金屬鹽;提供一含碳酸鹽觸媒;混合該鹼金族金屬鹽、該含碳酸根金屬鹽、該含鎢前驅物與該羥肟酸金屬螯合劑,形成一混合物,利用羥肟酸金屬螯合劑對於鎢離子的螯合作用,提高鎢與鹼金族金屬對氧的配位混合率,使金屬離子摻雜比例獲得較佳控制;以及, 對該混合物進行一加熱燒結製程並使用還原氣氛,藉由高溫的加熱燒結與高反應性還原氣體輔助製程誘發混合包覆在鎢青銅前驅物表面的碳酸根離子裂解成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等微區還原氣氛元素,均質化每個鎢青銅晶體周圍的還原氣氛,使摻雜金屬的比例均質化,得到上述高均質化的近紅外光阻隔材料。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包含:一含碳鎢青銅複合物,具有化學式表示如下:CMxWyOz,其中0.34x/y0.45、2.50z/y2.90,且M為摻雜物為鈉(Na)、鉀(K)、銣(Rb)、或銫(Cs),C為碳、W為鎢、O為氧。 其中,該含碳之鎢青銅複合物由一焦綠石相鎢青銅(pyrochlore)、以及一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HTB)所複合組成。該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可應用於高耐候性隔熱結構,符合高透光率、及高隔熱性的要求。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含碳之鎢青銅複合物之UV-VIS-IR光譜圖。
第2圖為比較本發明比較例1在進行紫外光曝曬測試前後之UV-VIS-IR光譜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3之具有焦綠石相與六方晶相複合之XRD光譜圖。
第4圖為比較本發明實施例3在進行紫外光曝曬測試前後之UV-VIS-IR光譜圖。
本發明之實施例是提供一近紅外光阻隔材料與製程方法,是包含鎢青銅複合物。該鎢青銅複合物是由焦綠石相(pyrochlore)鎢青銅、以及六方晶相鎢青銅所複合組成。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本發明是提供一種近紅外光阻隔材料。該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包含:一含碳之鎢青銅複合物,具有化學式表示如下:CMxWyOz,其中0.34x/y0.45、2.50z/y2.90,且M為摻雜物為鈉(Na)、鉀(K)、銣(Rb)、或銫(Cs),C為碳、W為鎢、O為氧。其中,該含碳之鎢青銅複合物由一焦綠石相鎢青銅(pyrochlore)、以及一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HTB)所複合組成。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當該含碳之鎢青銅複合物符合上述化學式組成時,可使得該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吸收85%以上的紅外光(780nm~2500nm),且能讓大部分的可見光(400nm~780nm)穿透(平均可見光穿透率約70%以上),如第1圖所示。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用以製備上述近紅外光阻隔材 料。該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含鎢前驅物,例如鎢酸(tungstic acid)、矽化鎢(tungsten silicide)、鹼金族鎢酸鹽(alkali metal tungstate)、正鎢酸銨(ammonium orthotungstate)、偏鎢酸銨(ammonium metatungstate)、仲鎢酸銨(ammonium paratungstate)、硫化鎢(tungsten sulfide)、氯氧鎢(tungsten oxychloride)、烷氧基鎢(tungsten alkoxide)、六氯化鎢(tungsten hexachloride)、碳化鎢(tungsten carbide)、碳氧化鎢(tungsten oxycarbide)、或上述之組合。接著,提供一羥肟酸螯合劑,例如:水楊基羥肟酸(salicyl hydroxamic acid)、苯甲羥肟酸(benzoyl hydroxamic acid)、或烷基羥肟酸(alkyl hydroxamic acid)。
接著,提供一鹼金族金屬鹽及一碳酸鹽觸媒。接著,將該含鎢前驅物先與羥肟酸螯合劑混合後,再與鹼金族金屬鹽及碳酸鹽觸媒混合,形成一混合物。最後,對該混合物進行一加熱燒結製程,得到本發明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其中,該鹼金族金屬鹽是鈉金屬鹽、鉀金屬鹽、銣金屬鹽、或銫金屬鹽,例如硫酸鈉、碳酸鈉、氯化鈉、硫酸鉀、碳酸鉀、氯化鉀、硫酸銣、碳酸銣、氯化銣、硫酸銫、碳酸銫、氯化銫或上述之組合。
為得到上述具有特定化學結構以及特定晶相比例的近紅外光阻隔材料,該含鎢前驅物對該羥肟酸螯合劑的重量比例約介於30及25之間,該含鎢前驅物對該鹼金 族金屬鹽的重量比例約介於6及1.5之間,且該鹼金族金屬鹽對該碳酸鹽觸媒的重量比例約介於2.5及1之間。此外,對該混合物所進行的加熱製燒結程在溫度超過攝氏250度時,開始導入還原氣體,還原氣體的種類包含:90%氬氣與10%氫氣,或80%氬氣與20%氫氣,或90%氮氣與10%氫氣,或80%氮氣與20%氫氣,一直維持還原氣氛至攝氏700度至加熱還原製程結束,加熱還原時間約為8小時。值得注意的是,當加熱還原的反應時間不足8小時或超過12小時,會嚴重影響鎢青銅之M金屬元素摻雜量、以及晶型的轉換。舉例來說,當M金屬元素為銫(Cs)時,當加熱還原反應時間不夠時(不足8小時),易使得摻雜銫的鎢青銅產生在氧化銫、單斜晶氧化鎢與六方晶相的銫鎢青銅,而不易獲得摻雜完整的焦綠石與六方晶複合的銫鎢青銅;舉例來說,當M金屬元素為銫(Cs)時,當加熱還原反應時間超時(超過12小時),易使得摻雜銫的鎢青銅於焦綠石與六方晶複合晶相不穩定存在,而往六方晶相發展並且產生大量的紫鎢。值得注意的是,當含鎢前驅物對該羥肟酸螯合劑的重量比例約介於30及25之間,低於此比例(例如:含鎢前驅物對該羥肟酸螯合劑的重量比例小於25)會使金屬鎢形成,高於此比例對於穩定鎢及金屬離子對氧的配位效果不佳,並且使用羥肟酸螯合劑會在完成鎢青銅晶體後殘留微量碳元素於粉體之中。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實施例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備
【比較例1】
將30g偏鎢酸銨與1.0g水楊基羥肟酸與8.8g氯化銫加入100ml去離子水中混合均勻,將配置好的上述溶液倒入不銹鋼密閉反應釜中,在80℃下恆溫加熱反應11小時後,進行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去水乾燥,於50℃低溫烘箱中乾燥24小時。再將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放置於高溫反應爐中進行粉體燒結,高溫爐持續加熱至750℃反應8小時,得到粉體產物,平均一次粒徑約29nm。
以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產物,得知該產物是由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以X-ray光電子能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對所得之產物進行分析,得知Cs與W的比例為0.38:1(預測所得產物符合化學式Cs0.38WO3)。以紅外線碳分析儀定量分析上述產物中的碳殘留量,得知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銫鎢青銅產物的碳殘留量為5ppm。接著,量測該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結果請參照第2圖;以及, 將該樣品進行紫外光加速老化測試(QUV),使用紫外光波長313nm的光源以能量3.1W/m2進行500小時測試,量測該測試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結果請參照第2圖。對該光穿透圖譜之波長950nm與1450nm的穿透率數值進行變化差異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1】
將30g偏鎢酸銨與1.0g水楊基羥肟酸與8.8g氯化銫及3.0g碳酸加入98ml去離子水中混合均勻,將配置好的上述溶液倒入不銹鋼密閉反應釜中,在80℃下恆溫加熱反應11小時後,進行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去水乾燥,於50℃低溫烘箱中乾燥24小時。再將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放置於高溫反應爐中進行粉體燒結,高溫爐持續加熱至750℃反應8小時,得到粉體產物,平均一次粒徑約24nm。
以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產物,得知該產物是由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以X-ray光電子能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對所得之產物進行分析,得知Cs與W的比例為0.36:1(預測所得產物符合化學式Cs0.36WO3)。以紅外線碳分析儀定量分析上述產物中的碳殘留量,得知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銫鎢青銅產物的碳殘留量為15ppm。接著,量測該產物對波 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以及,將該樣品進行紫外光加速老化測試(QUV),使用紫外光波長313nm的光源以能量3.1W/m2進行500小時測試,量測該測試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對該光穿透圖譜之波長950nm與1450nm的穿透率數值進行變化差異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2】
將30g偏鎢酸銨與1.0g水楊基羥肟酸與6.8g碳酸銫加入98ml去離子水中混合均勻,將配置好的上述溶液倒入不銹鋼密閉反應釜中,在80℃下恆溫加熱反應11小時後,進行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去水乾燥,於50℃低溫烘箱中乾燥24小時。再將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放置於高溫反應爐中進行粉體燒結,高溫爐持續加熱至750℃反應8小時,得到粉體產物,平均一次粒徑約28nm。
以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產物,得知該產物是由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以X-ray光電子能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對所得之產物進行分析,得知Cs與W的比例為0.35:1(預測所得產物符合化學式Cs0.35WO3)。以紅外線碳分析儀定量分析上述產物中的碳殘留量,得知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銫 鎢青銅產物的碳殘留量為30ppm。接著,量測該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以及,將該樣品進行紫外光加速老化測試(QUV),使用紫外光波長313nm的光源以能量3.1W/m2進行500小時測試,量測該測試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對該光穿透圖譜之波長950nm與1450nm的穿透率數值進行變化差異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3】
將30g偏鎢酸銨與1.0g水楊基羥肟酸與6.8g碳酸銫及2.0g碳酸加入98ml去離子水中混合均勻,將配置好的上述溶液倒入不銹鋼密閉反應釜中,在80℃下恆溫加熱反應11小時後,進行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去水乾燥,於50℃低溫烘箱中乾燥24小時。再將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放置於高溫反應爐中進行粉體燒結,高溫爐持續加熱至750℃反應8小時,得到粉體產物,平均一次粒徑約25nm。
以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產物,請參照第3圖。由第3圖可知,該產物是由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以X-ray光電子能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對所得之產物進行分析,得知Cs與W的比例為0.35:1(預測所得產物符合化學式Cs0.35WO3)。以紅外線碳分析儀定量分析上述產物中的碳酸 觸媒殘留量,得知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銫鎢青銅產物的碳殘留量為45ppm。接著,量測該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結果請參照第4圖;以及,將該樣品進行紫外光加速老化測試(QUV),使用紫外光波長313nm的光源以能量3.1W/m2進行500小時測試,量測該測試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結果請參照第4圖。對該光穿透圖譜之波長950nm與1450nm的穿透率數值進行變化差異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4】
將30g偏鎢酸銨與1.0g水楊基羥肟酸與7.0g碳酸銫及4.8g碳酸加入95ml去離子水中混合均勻,將配置好的上述溶液倒入不銹鋼密閉反應釜中,在80℃下恆溫加熱反應11小時後,進行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去水乾燥,於50℃低溫烘箱中乾燥24小時。再將銫氧化鎢前驅物粉體放置於高溫反應爐中進行粉體燒結,高溫爐持續加熱至750℃反應8小時,得到粉體產物,平均一次粒徑約22nm。
以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產物,得知該產物是由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以X-ray光電子能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對所得之產物進行分析,得知Cs與W的比例為0.39:1(預測所 得產物符合化學式Cs0.39WO3)。以紅外線碳分析儀定量分析上述產物中的碳殘留量,得知焦綠石(pyrochlore)與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s、HTB)所複合組成銫鎢青銅產物的碳殘留量為77ppm。接著,量測該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以及,將該樣品進行紫外光加速老化測試(QUV),使用紫外光波長313nm的光源以能量3.1W/m2進行500小時測試,量測該測試產物對波長300nm至2500nm的光穿透圖譜。對該光穿透圖譜之波長950nm與1450nm的穿透率數值進行變化差異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由第2及4圖以及表1可知,本發明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實施例3),在近紅外光的耐候測試中 (QUV-500小時)具有極為穩定的光譜表現,光譜差異率小於3%。在碳酸觸媒的使用之下,可以提升此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穩定性達5%以上。此外,實施例2與實施例3相比,碳酸觸媒的重量百分比在整體反應物的6.3%時,具有最佳的抗QUV特性,可以近紅外光波長數值差異控制在3%以下。在過多的碳酸觸媒添加之下,會使銫鎢青銅的還原穩定性變差,導致近紅外光阻隔率變異變大。值得注意的是,碳酸觸媒對於整體化合物液體重量比值與羥肟酸螯合劑對鎢青銅粉體的碳元素殘留有明顯的影響,碳酸觸媒的比值越高粉體含碳量高。
雖然本發明已以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任意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2)

  1. 一種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含碳酸鹽觸媒;與提供一含鎢前驅物與提供一羥肟酸螯合劑及提供一鹼金族金屬鹽;混合該含鎢前驅物、該鹼金族金屬鹽、該含碳酸鹽觸媒,形成一混合物;以及對該混合物在約600至800℃下以還原氣體進行反應燒結,以形成一鹼金族金屬摻雜之鎢青銅。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含碳酸鹽觸媒佔整體反應物的重量比例是介於5.5%至7.0%之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含鎢前驅物對該羥肟酸螯合劑的重量比例約介於30及25之間。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含鎢前驅物對該鹼金族金屬鹽的重量比例是介於6及1.5之間。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碳酸鹽觸媒對鹼金族金屬鹽的重量比例是介於2.5及1之間。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紅外光吸收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加熱還原氣氛燒結階段之反應時間介於8小時及12小時之間。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含鎢前驅物包含鹼金族鎢酸鹽(alkali metal tungstate)、偏鎢酸銨(ammonium metatungstate)、正鎢酸銨(ammonium orthotungstate)、仲鎢酸銨(ammonium paratungstate)、鎢酸(tungstic acid)、矽化鎢(tungsten silicide)、硫化鎢(tungsten sulfide)、氯氧鎢(tungsten oxychloride)、烷氧基鎢(tungsten alkoxide)、六氯化鎢(tungsten hexachloride)、四氯化鎢(tungsten tetrachloride)、碳化鎢(tungsten carbide)、碳氧化鎢(tungsten oxycarbide)、或上述之組合。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羥肟酸螯合劑是水楊基羥肟酸(salicyl hydroxamic acid)、苯甲羥肟酸(benzoyl hydroxamic acid)、或烷基羥肟酸(alkyl hydroxamic acid)或上述之組合。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鹼金族金屬鹽是鈉金屬鹽、鉀金屬鹽、銣金屬鹽、銫金屬鹽或上述之組合。
  10. 一種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包含:一鎢青銅複合物,具有化學式表示如下:CM xW yO z,其中0.34 x/y 0.45及2.50 z/y 2.90,且M為摻雜物為鈉(Na)、鉀(K)、銣(Rb)、或銫(Cs),C為碳、W為鎢、O 為氧,其中,該鎢青銅複合物由一焦綠石相鎢青銅(pyrochlore)、以及一六方晶相鎢青銅(hexagonal tungsten bronze、HTB)所複合組成。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其中該鎢青銅複合物之含碳比例是介於10ppm至85ppm之間。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近紅外光阻隔材料,其中該鎢青銅複合物具有一平均一次粒徑介於20nm-50nm之間。
TW107107296A 2018-03-01 2018-03-01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TWI631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7296A TWI631090B (zh) 2018-03-01 2018-03-01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7296A TWI631090B (zh) 2018-03-01 2018-03-01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183A true TW201823183A (zh) 2018-07-01
TWI631090B TWI631090B (zh) 2018-08-01

Family

ID=6363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7296A TWI631090B (zh) 2018-03-01 2018-03-01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10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1554A (zh) * 2021-07-16 2021-10-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红外理疗灯防灼伤灯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0470B2 (ja) * 2006-04-24 2012-10-1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分散体、日射遮蔽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I532680B (zh) * 2014-06-24 2016-05-11 奈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遮蔽體材料、光遮蔽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1554A (zh) * 2021-07-16 2021-10-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红外理疗灯防灼伤灯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1090B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shokkumar et al. Microstructure, optical and FTIR studies of Ni, Cu co-doped ZnO nanoparticles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eleki et al. Blue nano titania made in diffusion flames
JP5597268B2 (ja) 透明熱遮蔽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636591A1 (en) Zirconium nitrid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5835860B2 (ja) 熱線遮蔽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Zhu et al.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anatase–rutil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Sn-doped TiO 2 nanomaterials
Maegli et al. Perovskite-type SrTi1− xNbx (O, N) 3 compound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Su et al. Effect of Ca2+ and Mn2+ ions on the radiation properties of LaAlO3
Lock et al. Copper doped TiO 2 nanoparticles characterized by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otal scattering, and powder diffraction–a benchmark structure–property study
TWI631090B (zh) 近紅外線阻隔材料與其製造方法
CN102643563B (zh) 一种透明隔热材料及其制法
KR20140050249A (ko) 텅스텐이 도핑된 이산화바나듐의 제조 방법
Chen et al. Enhancing colour and solar reflective performances for Cr-doped YAlO3 red pigment by tailoring chemical defects with the aid of CaCO3 and Na2B4O7 mineralizers
Zhou et al.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on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properties of M-doped Cr2O3 (M= Ti, V) green pigments
Nishio et al. Prepa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tungsten oxide thin film by sol-gel process
Benchikhi et al. Structural, morpholog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substituted Zn2SiO4 nanopowders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assisted sol-gel process
JP5829386B2 (ja) 結晶性の高い微細なito粉末とその用途および製造方法等
Raj et al. Potential NIR reflecting yellow pigments powder in monoclinic scheelite type solid solutions: BiVO4-GdPO4 for cool roof applications
Soldati et al. Cobalt–iron red–ox behavior in nanostructured La0. 4Sr0. 6Co0. 8Fe0. 2O3− δ cathodes
Taninouchi et al. Phase classifica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Bi2 (V0. 95TM0. 05) O5. 5+ δ (TM: transition metal)
Ershov et al.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Based on SrO–Bi 2 O 3–Fe 2 O 3 Obta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Jeng The influence of annealing atmosphere on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void WO3–Sb films
CN102372443B (zh) 钒基多元镀膜液和二氧化钒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Daldosso et al. Lanthanide doped strontium barium niobate: optical spectroscopy and local structure at the impurity sites
KR100914134B1 (ko) 환원제용 산화티타늄 광촉매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