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713A - 生物辨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辨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713A
TW201822713A TW106102603A TW106102603A TW201822713A TW 201822713 A TW201822713 A TW 201822713A TW 106102603 A TW106102603 A TW 106102603A TW 106102603 A TW106102603 A TW 106102603A TW 201822713 A TW201822713 A TW 2018227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ing
guiding element
biometric device
reflectiv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1935B (zh
Inventor
王炯翰
Original Assignee
敦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敦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敦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9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種生物辨識裝置,包括具有相對的第一、二表面的導光元件、形成於第二表面的多個光學微結構、用以發出光束的光源以及相對於導光元件的第二表面設置的影像擷取元件。每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光束被每一光學微結構的反射面反射,以準直地向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傳遞。

Description

生物辨識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電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生物辨識裝置。
生物辨識的種類包括臉部、聲音、虹膜、視網膜、靜脈和指紋辨識等。由於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且指紋不易隨著年齡或身體健康狀况而變化,因此指紋辨識裝置已成爲目前最普及的一種生物辨識裝置。依照感測方式的不同,指紋辨識裝置可分爲光學式與電容式。電容式指紋辨識裝置組裝於電子産品(例如:手機、平板電腦)時,電容式指紋辨識裝置上方多設有保護元件(cover lens),而電容式指紋辨識裝置的感測效果會受到保護元件的影響。因此,光學式指紋辨識裝置也倍受重視。
光學式指紋辨識裝置包括光源、影像擷取元件及透光元件。光源用以發出光束,以照射按壓在透光元件上的手指。手指的指紋是由多條不規則的凸紋與凹紋所組成。被凸紋與凹紋反射的光束會在影像擷取元件的接收面上形成爲明暗交錯的指紋影像。影像擷取元件可將指紋影像轉換爲對應的影像信息,並將影像信息輸入至處理單元。處理單元可利用演算法計算對應於指紋的影像信息,以進行用戶的身份辨識。然而,在上述的取像過程中,被指紋反射的光束易散亂地傳遞至影像擷取元件,而造成取像品質不佳,影響辨識結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辨識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生物辨識裝置包括導光元件、多個光學微結構、光源以及影像擷取元件。導光元件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多個光學微結構形成於導光元件的第二表面。每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光源用以發出光束。光束被每一光學微結構的至少一反射面反射,以準直地向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傳遞。影像擷取元件相對於導光元件的第二表面設置。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所述至少一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相對於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傾斜,且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的傾斜方向相反,其中光束依序被每一光學微結構的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反射,以準直地向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傳遞。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至少一反射面包括曲面,其中光束被所述曲面的不同兩處反射,以準直地向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傳遞。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生物辨識裝置還包括透光元件。透光元件配置於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上。透光元件具有按壓面,以供待辨識物按壓。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生物辨識裝置還包括第一光學膠。透光元件透過第一光學膠與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連接。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生物辨識裝置還包括準直元件。準直元件配置於導光元件的第二表面與影像擷取元件之間。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生物辨識裝置還包括第二光學膠。準直元件透過第二光學膠與影像擷取元件連接。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導光元件還具有外側壁。外側壁與第一表面連接且向第二表面所在側延伸。光束自外側壁進入導光元件中。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導光元件還具有外側壁、內側壁以及底面。外側壁與第一表面連接且向第二表面所在側延伸。內側壁與第二表面連接且設置於外側壁的對向。底面設置於第一表面的對向且連接於外側壁與內側壁之間。光束自導光元件的底面進入導光元件中。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光束包括可見光、不可見光或其組合。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光束通過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後被待辨識物反射,而影像擷取元件接收被待辨識物反射的光束,以取得待辨識物的影像。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待辨識物包括指紋、靜脈、掌紋或其組合。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中,利用光學微結構的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光源發出的光束能準直地向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傳遞,進而使被待辨識物反射的光束準直地向影像擷取元件傳遞。藉此,生物辨識裝置的取像品質提升,進而增加生物辨識裝置的辨識能力。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附圖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圖1爲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生物辨識裝置100包括導光元件110、多個光學微結構120、光源130及影像擷取元件140。導光元件110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112與第二表面114。在本實施例中,導光元件110還具有外側壁116、內側壁118及底面119。外側壁116與第一表面112連接且向第二表面114所在側延伸。內側壁118與第二表面114連接且設置於外側壁116對向。底面119設置於第一表面112的對向且連接於外側壁116與內側壁118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內側壁118與第二表面114可定義出凹槽113,但本發明不以此爲限。在本實施例中,導光元件110的材質可爲玻璃、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其他適當材料。
多個光學微結構120形成於導光元件110的第二表面114。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120的材質與導光元件110的材質可相同。換言之,光學微結構120與導光元件110可爲一體成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120與導光元件110也可分別製作,然後,再將光學微結構120配置於導光元件110的第二表面114上。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光學微結構120具有至少一反射面。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學微結構120具有第一反射面122與第二反射面124。第一反射面122與第二反射面124相對於導光元件110的第一表面112傾斜,且第一反射面122與第二反射面124的傾斜方向相反。在本實施例中,同一光學微結構120的第一反射面122與第二反射面124可直接連接,而光學微結構120可呈 V字型凸起。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120也可呈其他適當形狀,而每一光學微結構120的至少一反射面不一定要由多個平面(即第一反射面122與第二反射面124)所組成。
光源130用以發出光束L。在本實施例中,光束L例如是不可見光(例如:紅外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束L也可以是可見光(例如:紅光、藍光、綠光或其組合)或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的組合。在本實施例中,光源130例如爲發光二極體。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30也可爲其他適當種類的發光元件。圖1示出一個光源130爲示例,且光源130設置在導光元件110的單側。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30的數量也可爲多個,和/或光源130也可設置在導光元件110的雙側或三個以上的側邊。
在本實施例中,光束L可自導光元件110的底面119進入導光元件110中。詳言之,生物辨識裝置100可進一步包括電路板150。光源130可配置於電路板150上且與電路板150電性連接。導光元件110的底面119可固定在電路板150上。導光元件110的底面119可具有凹陷119a。光源130可選擇性地配置於凹陷119a與電路板150圍出的空間中。光束L可自凹陷119a入射導光元件11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導光元件110的底面119可不具凹陷119a,電路板150可具有凹陷(未顯示),光源130可配置於電路板150的所述凹陷中,導光元件110的底面119配置於電路板150的所述凹陷上方,而光束L也可自不具凹陷119a的底面119進入導光元件110中。需說明的是,上述光源130的位置及光束L入射導光元件110的區域僅是用以舉例說明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30也可配置於其他適當位置,光束L也可自導光元件110的其他區域入射導光元件110。
影像擷取元件140相對於導光元件110的第二表面114設置。詳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元件140可配置於電路板150上且與電路板150電性連接。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導光元件110的第二表面114與內側壁118可定義出凹槽113,而影像擷取元件140可配置在導光元件110的凹槽113中,但本發明不以此爲限。影像擷取元件140具有陣列排列的多個像素(pixel)區142,以接收被待辨識物10反射的光束L,進而取得待辨識物10的影像。在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元件140可爲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或其他適當種類的圖像傳感器。
在本實施例中,生物辨識裝置100還包括透光元件160。透光元件160配置於導光元件110的第一表面112上。透光元件160具有背向導光元件110的按壓面162。按壓面162供待辨識物10按壓。在本實施例中,於正常的使用情况下,待辨識物10可爲生物的生物特徵,例如:指紋、靜脈、掌紋或上述至少二者的組合等。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於不正常的使用情况下,待辨識物10也可能是僞造物,例如:假手指。在本實施例中,生物辨識裝置100還包括第一光學膠170。透光元件160可透過第一光學膠170與導光元件110的第一表面11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元件160、第一光學膠170及導光元件110的折射率可相同或相近,以减少光束L在透光元件160與第一光學膠170的交界及第一光學膠170與導光元件110的交界的反射,進而提升生物辨識裝置100的光利用效率和/或取像品質。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透光元件160、第一光學膠170及導光元件110的折射率也可相异。
值得注意是,光源130發出光束L後,光束L會依序被光學微結構120的第一反射面122及第二反射面124反射,以準直地向導光元件110的第一表面112傳遞。換言之,透過光學微結構120的反射作用,光束L入射第一表面112的入射角可爲0度或接近0度(例如:-15度至+15度的範圍內,其中若由第一表面112的法綫到光束L的方向爲順時針方向,則所述入射角爲負值,若由第一表面112的法綫到光束L的方向爲逆時針方向,則所述入射角爲正值)。光束L通過導光元件110的第一表面112後會被待辨識物10反射,其中所述反射包括漫射(diffuse reflection)。光束L被待辨識物10反射後會通過透光元件160的按壓面162幷穿過導光元件110,以入射影像擷取元件140。影像擷取元件140會接收被待辨識物10反射的光束L,以取得待辨識物10的影像。特別是,利用光學微結構120的第一反射面122及第二反射面124的反射,光束L能準直地入射辨識物10,進而使被辨識物10反射的光束L準直地傳遞至影像擷取元件140。藉此,生物辨識裝置100的取像品質提升,進而增加生物辨識裝置100的辨識能力。
在本實施例中,生物辨識裝置100還可包括準直元件180。準直元件180配置於導光元件110的第二表面114與影像擷取元件140之間。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生物辨識裝置100還包括第二光學膠190,而準直元件180可透過第二光學膠190與影像擷取元件140連接,但本發明不以此爲限。值得注意的是,準直元件180具有多個透光區184。多個透光區184分別對應影像擷取元件140的多個像素區142。被待辨識物10的每一處反射的光束L可通過對應的一個透光區182傳遞至對應的像素區142,而不易傳遞至其他像素區142。藉此,生物辨識裝置100的取像品質能進一步地提升。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生物辨識裝置100也可選擇性地不包括準直元件180。
圖2爲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的生物辨識裝置100A與圖1的生物辨識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异在於,生物辨識裝置100A的光源130位置與生物辨識裝置100的光源130位置不同。詳言之,在圖2的實施例中,光源130可配置於導光元件110的外側壁116旁,而光束L可自外側壁116進入導光元件110中。生物辨識裝置100A具有與生物辨識裝置100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3爲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3的生物辨識裝置100B與圖1的生物辨識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异在於,生物辨識裝置100B的導光元件110的底面119可不直接配置於電路板150上。生物辨識裝置100B還包括支撑物194。支撑物194可由底面119向光源130所在側延伸,以維持底面119與光源130之間的間隙。在本實施例中,支撑物194可與導光元件110、電路板150或光源130一體成型,或爲導光元件110、電路板150及光源130以外的構件。生物辨識裝置100B還可包括光學膠192。光學膠192填入導光元件110的底面119與光源130之間的間隙,以减少光束L在入射導光元件110前的損失。生物辨識裝置100B具有與生物辨識裝置100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4爲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4的生物辨識裝置100C與圖1的生物辨識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异在於,生物辨識裝置100C的光學微結構120C與生物辨識裝置100的光學微結構120不同。詳言之,在圖4的實施例中,每一光學微結構120C的至少一反射面可爲曲面126。光束L被曲面126的不同兩處反射,以準直地向導光元件110的第一表面112傳遞,進而被待辨識物10反射。光束L被待辨識物10反射後會通過透光元件160的按壓面162幷穿過導光元件110,以入射影像擷取元件140。影像擷取元件140接收光束L,以取得待辨識物10的影像。生物辨識裝置100C具有與生物辨識裝置100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包括導光元件、多個光學微結構、光源及影像擷取元件。導光元件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多個光學微結構形成於導光元件的第二表面。每一光學微結構具有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相對於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傾斜,且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的傾斜方向相反。藉由光學微結構的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光源發出的光束能準直地向導光元件的第一表面傳遞,進而使被待辨識物反射的光束準直地向影像擷取元件傳遞。藉此,生物辨識裝置的取像品質提升,進而增加生物辨識裝置的辨識能力。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待辨識物
100、100A、100B、100C‧‧‧生物辨識裝置
110‧‧‧導光元件
112‧‧‧第一表面
113‧‧‧凹槽
114‧‧‧第二表面
116‧‧‧外側壁
118‧‧‧內側壁
119‧‧‧底面
119a‧‧‧凹陷
120、120C‧‧‧光學微結構
122‧‧‧第一反射面
124‧‧‧第二反射面
126‧‧‧曲面
130‧‧‧光源
140‧‧‧影像擷取元件
142‧‧‧像素區
150‧‧‧電路板
160‧‧‧透光元件
162‧‧‧按壓面
170‧‧‧第一光學膠
180‧‧‧準直元件
184‧‧‧透光區
190‧‧‧第二光學膠
192‧‧‧光學膠
194‧‧‧支撑物
L‧‧‧光束
圖1爲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爲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3爲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4爲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生物辨識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生物辨識裝置,包括: 導光元件,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 多個光學微結構,形成於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每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反射面; 光源,用以發出光束,其中所述光束被所述每一光學微結構的所述反射面反射,以準直地向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傳遞;以及 影像擷取元件,相對於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與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與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對於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傾斜,且所述第一反射面與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傾斜方向相反,其中所述光束依序被所述每一光學微結構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以準直地向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傳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面包括曲面,其中所述光束被所述曲面的不同兩處反射,以準直地向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傳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更包括: 透光元件,配置於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透光元件具有按壓面,以供待辨識物按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更包括: 第一光學膠,其中所述透光元件透過所述第一光學膠與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更包括: 準直元件,配置於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與所述影像擷取元件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其中所述導光元件還具有: 外側壁,與所述第一表面連接且向所述第二表面所在側延伸,其中所述光束自所述外側壁進入所述導光元件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其中所述導光元件還具有: 外側壁,與所述第一表面連接且向所述第二表面所在側延伸; 內側壁,與所述第二表面連接且設置於所述外側壁的對向;以及 底面,設置於所述第一表面的對向且連接於所述外側壁與所述內側壁之間,其中所述光束自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底面進入所述導光元件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其中所述光束通過所述導光元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後被待辨識物反射,而所述影像擷取元件接收被所述待辨識物反射的所述光束,以取得所述待辨識物的影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9項所述的生物辨識裝置,其中所述待辨識物包括指紋、靜脈、掌紋或其組合。
TW106102603A 2016-12-23 2017-01-24 生物辨識裝置 TWI631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3748.7A CN108241820A (zh) 2016-12-23 2016-12-23 生物辨识装置
??201611203748.7 2016-1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713A true TW201822713A (zh) 2018-07-01
TWI631935B TWI631935B (zh) 2018-08-11

Family

ID=6262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603A TWI631935B (zh) 2016-12-23 2017-01-24 生物辨識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1820A (zh)
TW (1) TWI631935B (zh)
WO (1) WO2018113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6583B2 (en) 2019-06-05 2022-06-07 Shanghai Harvest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terminal
CN112055134B (zh) * 2019-06-05 2022-08-05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8781B1 (en) * 1998-07-28 2001-02-13 Digital Person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lluminating a fingerprint through side illumination of a platen
US7812959B1 (en) * 2007-03-22 2010-10-12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holographic microscope
US8704216B2 (en) * 2009-02-27 2014-04-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462271Y1 (ko) * 2010-10-28 2012-09-03 징이 테크놀러지 아이엔씨. 광학 지문 인식 시스템
TWI408429B (zh) * 2010-12-13 2013-09-11 Au Optronics Corp 光學感測模組
TWI444904B (zh) * 2011-06-24 2014-07-11 Gingy Technology Inc 指紋辨識裝置
TWI486844B (zh) * 2012-09-25 2015-06-01 Au Optronics Corp 光學觸控掃描裝置
US9714865B2 (en) * 2012-10-26 2017-07-25 Sony Corporation Light condensing unit, light condensing method, and optical detection system
FR2999320A1 (fr) * 2012-12-10 2014-06-13 Morpho Dispositif de capture d'empreinte biometrique a eclairage compact
TWI492104B (zh) * 2013-06-20 2015-07-11 Pixart Imaging Inc 光學迷你滑鼠
US9829614B2 (en) * 2015-02-02 2017-11-2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sensor using collimator
CN105550664A (zh) * 2016-01-08 2016-05-04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1935B (zh) 2018-08-11
CN108241820A (zh) 2018-07-03
WO2018113104A1 (zh)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6473B (zh) 生物辨識裝置
US10181069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TWM553019U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I637326B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I630502B (zh) 取像裝置
TWI637327B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M553454U (zh) 生物辨識裝置
TWM552620U (zh) 生物辨識裝置
TWM553015U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M553018U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M555505U (zh) 生物辨識裝置
TWI647622B (zh) 生物辨識裝置
WO2018113103A1 (zh)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TWM552618U (zh) 生物辨識裝置
TWI631935B (zh) 生物辨識裝置
WO2018113102A1 (zh)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TWM553016U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M553017U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I654569B (zh) 生物辨識裝置
TWM553003U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WO2018113124A1 (zh)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WO2018113121A1 (zh) 生物辨识装置
TWI639959B (zh) 生物辨識裝置
CN108664857B (zh) 生物识别装置
TWM552619U (zh) 生物辨識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