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059A -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 Google Patents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059A
TW201822059A TW105140578A TW105140578A TW201822059A TW 201822059 A TW201822059 A TW 201822059A TW 105140578 A TW105140578 A TW 105140578A TW 105140578 A TW105140578 A TW 105140578A TW 201822059 A TW201822059 A TW 2018220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unit
permission
servo
man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怡明
張讓楷
蘇志強
郭介連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to TW105140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22059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2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059A/zh

Link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係於電子裝置連線到伺服裝置時,伺服裝置依據電子裝置之識別資訊以判斷電子裝置之持有者之身分,並根據電子裝置之持有者之身分發送一第一權限至電子裝置,電子裝置之第一應用程式取得第一權限後根據第一權限限置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使用。

Description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管理電子裝置之方法及其系統,特別係有關於伺服裝置依據電子裝置之識別資訊發送對應之權限至電子裝置,電子裝置之第一應用程式依據此權限限制電子裝置之第二應用程式或電子裝置之硬體裝置之啟動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個人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等電子裝置功能不斷的提升,其價格也越來越親民,以致於現在大多數人都是人手一台甚至是多台電子裝置。現今,多數的電子裝置具有高畫素的數位相機,再搭配特定的照相應用程式或攝影應用程式,任何人都可以拍攝出高畫質且清晰的影像或影片。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更是使得電子裝置中的應用程式功能更加的多元,電子裝置一旦連線上網際網路,即可透過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例如:Line、微信、Facebook Message等)即時的與人傳輸文字、影像、影片、聲音或是其他格式的檔案,又或者是透過網路硬碟應用程式(例如:Dropbox、Google雲端硬碟、OneDrive或iCloud等)將檔案快速上傳至雲端。更可以透過即時串流應用程式(例如:Youtube gaming),使得網路上其他人員即時的看到目前電子裝置所拍攝之影像。這些功能讓現代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但電子裝置的功能日益提升的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問題,舉例而言,許多公司或是工廠為了防止機密的文件或是產品被拍照、錄影或是錄音,公司或是工廠會禁止員工及來賓攜帶電子裝置;亦可以是在公司或是工廠中設置管制區,當要進入管制區時,要求員工及來賓要先把所攜帶的電子裝置存放在置物櫃中,以此方法確實是可以防止機密的文件或是產品被拍照、錄影或是錄音,但若是碰上緊急情況時會難以與當事人取得聯絡。
除此之外,當學生在學校時,也有可能在上課中玩手機造成上課不專心,部分國中、小亦以校規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學校,不過由於詐騙電話猖獗,當家長接到詐騙集團所打來的電話誤以為自己的小孩被綁架時,若家長無法即時的與自己的小孩取得聯絡的話,極有可能中了詐騙集團的陷阱。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依賴電子裝置(例如:聯絡、查資料、安排行程等),若是禁止於特定場所攜帶電子裝置時勢必會造成不便,因此勢必要發展一種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伺服裝置藉由電子裝置之識別資訊發送對應識別資訊之權限至電子裝置,電子裝置之第一應用程式依據權限限制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為達上述之指稱之各目的與功效,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揭示一種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步驟包含:電子裝置啟動第一應用程式,電子裝置與一伺服裝置連線,並發送第一識別資訊至伺服裝置,伺服裝置依據電子裝置之第一識別資訊發送第一權限至電子裝置,第一應用程式依據第一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伺服裝置更發送時間資訊至電子裝置,第一應用程式依據第一權限及時間資訊限制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電子裝置透過電子裝置之通訊單元與伺服裝置之至少一通訊單元與伺服裝置連線。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當伺服裝置之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第一通訊單元及第二通訊單元時,於伺服裝置依據電子裝置之第一識別資訊發送第一權限制電子裝置之步驟中,該方法更包含:伺服裝置依據第一通訊單元之第二識別資訊或第二通訊單元之第三識別資訊發送第二權限至電子裝置,第一應用程式依據第一權限及第二權限限制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當伺服裝置之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第一通訊單元及第二通訊單元時,於伺服裝置依據電子裝置之第一識別資訊發送第一權限至該電子裝置之步驟中,該方法更包含:伺服裝置依據第一通訊單元之第二識別資訊發送第二權限至電子裝置或伺服裝置依據第二通訊單元之第三識別資訊發送第三權限至電子裝置,第一應用程式依據第一權限及第二權限或第一權限及第三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當伺服裝置之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第一通訊單元及第二通訊單元時,於電子裝置啟動第一應用程式之步驟後,該方法更包含:電子裝置與第一通訊單元連線,電子裝置與第二通訊單元連線,當第一應用程式判斷電子裝置是先與第一通訊單元連線後再與第二通訊單元連線時,使電子裝置與伺服裝置連線。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於第一應用程式依據第一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後,該方法更包含:電子裝置與第二通訊單元連線,電子裝置與第一通訊單元連線,第一應用程式判斷電子裝置是先與第二通訊單元連線後再與第一通訊單元連線。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以電子裝置之影像擷取單元取得影像,伺服裝置依據影像發送第四權限至電子裝置,第一應用程式依據第一權限及第四權限限制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影像可為一維條碼、二維條碼、符號、文字或圖像。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實現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其包含:電子裝置,包含至少一硬體及通訊單元,並儲存有第一應用程式及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一伺服裝置,包含至少一通訊單元,依據電子裝置之第一識別資訊發送第一權限至電子裝置,其中,第一應用程式依據第一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為使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先前之技術中,由於禁止攜帶電子裝置進入管制區時會造成人們在生活上的不便利,因此提出一種電子裝置管理之方法及其系統。
在此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請參閱第一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步驟包含:
步驟S1:啟動第一應用程式;
步驟S3:與伺服裝置連線;
步驟S5:發送權限至電子裝置;以及
步驟S7:限制電子裝置之硬體或第二應用程式。
接著說明為達成本發明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所需之系統,請參閱第二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包含:一電子裝置1及一伺服裝置3。上述之電子裝置1及伺服裝置3可為智慧型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等電子裝置。
上述之電子裝置1包含:通訊單元101、第一應用程式103、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105及至少一硬體107,其中第一應用程式103及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105儲存於電子裝置1之硬體107中的一儲存單元。
上述之伺服裝置3包含:第一通訊單元301。
接著說明通訊單元101及第一通訊單元301,通訊單元101及第一通訊單元301為可以有線通訊、無線通訊或近場通訊之方式(例如:藍芽、RFID、NFC或其他近場通訊方式)使通訊單元101及第一通訊單元301可與其他通訊單元互相連線之通訊單元。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執行時之流程,請參閱搭配第一圖及第二圖。當要依據權限對電子裝置進行限制時,將執行步驟S1至步驟S7。
於步驟S1中,啟動第一應用程式,電子裝置1啟動第一應用程式103。
於步驟S3中,與伺服裝置連線,電子裝置1與伺服裝置3連線並發送電子裝置1之一第一識別資訊至伺服裝置3。詳而言之,電子裝置1及伺服裝置3透過通訊單元101及第一通訊單元301進行連線,並於連線時,通訊單元101會發送電子裝置1之第一識別資訊至伺服裝置3。
上述之第一識別資訊可為電子裝置1之服務集標識(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網際網路協定位址(IP,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或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MEI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等可識別電子裝置1之識別資訊。
於步驟S5中,發送權限至電子裝置,伺服裝置3依據電子裝置1之第一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一權限至電子裝置1。進一步而言,伺服裝置3依據電子裝置1之第一識別資訊判斷此電子裝置1是屬於哪一個使用者所有,並依據此使用者之權限發送第一權限至電子裝置1。
於步驟S7中,限制電子裝置之硬體或第二應用程式,電子裝置1之第一應用程式103依據第一權限限制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105或至少一硬體107,當電子裝置1要啟動被限制之第二應用程式105或硬體107時,會因為第一應用程式103之限制使得電子裝置1無法啟動第二應用程式105或硬體107。
進一步而言,伺服裝置3可依據不同之使用者給發送不同之權限,第一應用程式103則依據不同之第一權限限制電子裝置1之硬體107或第二應用程式105。舉例而言,當電子裝置1是屬於一般員工所有時,第一權限則為禁止使用衛星定位模組(相當於硬體107)、聲音模組(相當於硬體107)、通訊應用程式(相當於第二應用程式105)及瀏覽器(相當於第二應用程式105)。當電子裝置1是屬於主管所有時,第一權限則為禁止使用通訊應用程式(相當於第二應用程式105)。
於此即完成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藉由本實施例可以依據電子裝置之識別資訊判斷此電子裝置之持有者之身分,並依據電子裝置之持有者之身分對電子裝進行不同的限制,當電子裝置之持有者之身分有所改變時,可以直接於伺服裝置上修改要給予之權限,無須對電子裝置進行額外的調整,在使用上更具有彈性及便利性。
以下舉例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於實際生活時所使用之情形,請搭配第一圖及第二圖。一使用者於上班時段進入公司,此使用者拿出智慧型手機(相當於電子裝置1)並開啟第一應用程式(相當於第一應用程式103)(相當於步驟S1)。使用者使智慧型手機連線至公司之伺服裝置(相當於伺服裝置3)(相當於步驟S3)。
接續上述,伺服裝置依據智慧型手機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相當於第一識別資訊)判斷使用者之身分為一般員工,伺服裝置發送員工權限(相當於第一權限)至智慧型手機,此員工權限限制使用者無法開啟通訊應用程式(相當於第二應用程式105)(相當於步驟S5),當使用者要開啟通訊應用程式時,則第一應用程式使得通訊應用程式無法啟動(相當於步驟S7)。
以下再以另一例子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於實際生活時所使用之情形,請搭配第一圖及第二圖。於本舉例中,電子裝置1之通訊單元101為使用近場通訊技術之通訊單元,伺服裝置3之第一通訊單元301為使用近場通訊技術之通訊單元。一使用者於上班時段進入公司,此使用者拿出智慧型手機(相當於電子裝置1)並開啟第一應用程式(相當於第一應用程式103)(相當於步驟S1)。使用者使智慧型手機靠近公司之伺服裝置(相當於伺服裝置3)之第一通訊單元(相當於第一通訊單元301)以使得智慧型手機透過智慧型手機之通訊單元(相當於通訊單元101)及伺服裝置之第一通訊單元與伺服裝置連線(相當於步驟S3)。
接續上述,伺服裝置依據智慧型手機之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相當於第一識別資訊)判斷使用者之身分為一般員工,伺服裝置發送員工權限(相當於第一權限)至智慧型手機,此員工權限限制使用者無法開啟通訊應用程式(相當於第二應用程式105)(相當於步驟S5),當使用者要開啟通訊應用程式時,則第一應用程式使得通訊應用程式無法啟動(相當於步驟S7)。
接著說明為達成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所需之系統,請參閱第三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發明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中:伺服裝置3更包含一第二通訊單元303。
於本實施例中,於步驟S3,電子裝置1透過第一通訊單元301或第二通訊單元303與伺服裝置3連線。
於本實施例中,於步驟S5,伺服裝置3依據電子裝置1之第一識別資訊取得一第一權限,並依據第一通訊單元301之一第二識別資訊取得一第二權限或依據第二通訊單元303之一第三識別資訊取得一第三權限,伺服裝置3將第一權限及第二權限或第一權限及第三權限發送至電子裝置1。
上述之第二識別資訊及第三識別資訊可為第一通訊單元301及第二通訊單元303之服務集標識(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網際網路協定位址(IP,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或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等可識別電子裝置1之識別資訊。
於本實施例中,於步驟S7,限制電子裝置之硬體或第二應用程式,電子裝置1之第一應用程式103依據第一權限及第二權限或第一權限及第三權限限制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105或至少一硬體107。
藉由本實施例,伺服裝置3可以識別電子裝置1與伺服裝置3連線時所使用伺服裝置3之通訊單元,並依據不同之通訊單元發送不同之權限給電子裝置1。換言之,可以將伺服裝置3之通訊單元設置於不同地點,並依據所設置之地點給予不同之權限,可以進一步的提升本發明之便利性。舉例而言,將第一通訊單元301設置於研發部門,第二通訊單元設置於用餐區,因為研發部門需要較高的保密性,因此第二權限為禁止使用電子裝置之照相機、照相軟體、通訊應用程式及通話功能,而用餐區之保密性相較於研發部門低,因此第三權限為禁止使用照相機及照相軟體。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於步驟S5,伺服裝置3依據電子裝置1之第一識別資訊取得一第一權限,並依據第一通訊單元301之一第二識別資訊或第二通訊單元303之一第三識別資訊取得一第二權限,伺服裝置3將第一權限及第二權限發送至電子裝置1。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不同識別資訊之通訊單元亦可取得相同之權限,當數個場所需要相同之權限或者一個場所具有多個出入口時,可以藉由本實施例減少所需設定之權限數量,可以降低管理上的複雜度。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請參閱第四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圖並搭配第三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流程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更包含一步驟S9。
於本實施例中,於步驟S1,電子裝置1啟動第一應用程式103後,電子裝置1先與第一通訊單元301連線後再與第二通訊單元303連線,當第一應用程式103判斷電子裝置1是先與第一通訊單元301連線後再與第二通訊單元連線303時,執行步驟S3。
於步驟S9,電子裝置1先與第二通訊單元303連線後再與第一通訊單元301連線,當第一應用程式103判斷電子裝置1是先與第二通訊單元連線303連線後再與第一通訊單元301時,則第一應用程式移除第一權限。
藉由本實施例,可以將第一通訊單元301及第二通訊單元303間隔設置於建築物之走道或入口處或者一空間之走道或入口處,當電子裝置1先與第一通訊單元301連線後再與第二通訊單元303連線時,判斷電子裝置1之持有者是進入建築物或是空間,此時則須對電子裝置1進行管理,而當電子裝置1先與第二通訊單元303連線後再與第一通訊單元301連線時,判斷電子裝置1之持有者是離開建築物或是空間,此時無須再對電子裝置1進行管理。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請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圖及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流程之差異在於:於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更包含一影像擷取單元109;於本實施例之流程中更包含一步驟S4。
於本實施例中,於步驟S4,電子裝置1以影像擷取單元1取得一影像,當影像為符號、文字或圖像時,電子裝置1將此影像發送至伺服裝置3,伺服裝置3依據此影像發送一第四權限至電子裝置1。當影像為一維條碼或二維條碼時,電子裝置1先對一維條碼或二維條碼進行解碼以取得影像資訊,並將影像資訊發送至伺服裝置3,伺服裝置3依據此影像資訊發送一第四權限至電子裝置1。
藉由本實施例,可以使得在需要臨時對電子裝置1進行限制或者於因應不同場合需要對電子裝置1進行不同限制時以電子裝置1拍攝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文字、符號或圖像,以從伺服裝置3取得對應所拍攝之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文字、符號或圖像之第四權限。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伺服裝置1更具有一記憶單元305,於步驟S9後,當電子裝置1之使用者進行被限制之操作時,電子裝置1之第一應用程式103會記錄此操作,並將此記錄發送至伺服裝置1,伺服裝置1則記錄此操作於記憶單元。藉此,伺服裝置1之管理人員可以得知電子裝置1之使用者是否進行違反權限之操作。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伺服裝置3更發送時間資訊至電子裝置1,電子裝置1之第一應用程式103依據第一權限及時間資訊限制電子裝置1之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105或至少一硬體107之使用。藉由本實施例,第一應用程式可在所設定之時間裡對電子裝置1進行限制。
上述之時間資訊可為一時間區間,例如上午9點到下午5點;或多個時間區間,例如上午9點到中午12點及下午1點三十分至下午五點;或一時間,例如8小時。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於步驟S7,如第七圖所示,第一應用程式103亦可以電子裝置1啟動第二應用程式105後在第二應用程式105之顯示畫面1051上覆蓋第一應用程式103之顯示畫面1031,以使得電子裝置1之使用者無法使用第二應用程式105。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電子裝置
101‧‧‧通訊單元
103‧‧‧第一應用程式
1031‧‧‧第一應用程式之畫面
105‧‧‧第二應用程式
1051‧‧‧第二應用程式之畫面
107‧‧‧硬體
109‧‧‧影像擷取單元
3‧‧‧伺服裝置
301‧‧‧第一通訊單元
303‧‧‧第二通訊單元
305‧‧‧記憶單元
第一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圖; 第二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示意圖; 第三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示意圖; 第四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圖; 第五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流程圖; 第六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系統示意圖;以及 第七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之示意圖,用以表示第一應用程式限制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Claims (18)

  1. 一種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步驟包含: 一電子裝置啟動一第一應用程式; 該電子裝置與一伺服裝置連線,並發送一第一識別資訊至該伺服裝置; 該伺服裝置依據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一權限至該電子裝置;以及 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至少一硬體或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2.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該伺服裝置更發送一時間資訊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時間資訊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3.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該電子裝置是透過該電子裝置之一通訊單元與該伺服裝置之至少一通訊單元與該伺服裝置連線。
  4.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3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當該伺服裝置之該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時,於該伺服裝置依據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識別資訊發送該第一權限制該電子裝置之步驟中,該方法更包含: 該伺服裝置依據該第一通訊單元之一第二識別資訊或該第二通訊單元之一第三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二權限至該電子裝置;以及 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第二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5.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3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當該伺服裝置之該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時,於該伺服裝置依據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識別資訊發送該第一權限制該電子裝置之步驟中,該方法更包含: 該伺服裝置依據該第一通訊單元之一第二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二權限至該電子裝置或該伺服裝置依據該第二通訊單元之一第三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三權限至該電子裝置;以及 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第二權限或該第一權限及該第三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6.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3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當該伺服裝置之該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時,於該電子裝置啟動該第一應用程式之步驟後,該方法更包含: 該電子裝置與該第一通訊單元連線; 該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通訊單元連線;以及 該第一應用程式判斷該電子裝置是先與該第一通訊單元連線後再與該第二通訊單元連線。
  7.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6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後,該方法更包含: 該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通訊單元連線; 該電子裝置與該第一通訊單元連線;以及 當該第一應用程式判斷該電子裝置是先與該第二通訊單元連線後再與該第一通訊單元連線時,該第一應用程式移除該第一權限。
  8.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以該電子裝置之一影像擷取單元取得一影像,該伺服裝置依據該影像發送一第四權限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第四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9.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8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其中該影像可為一維條碼、二維條碼、符號、文字或圖像。
  10. 一種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電子裝置,包含至少一硬體及一通訊單元,並儲存有一第一應用程式及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以及 一伺服裝置,包含至少一通訊單元,依據電子裝置之一第一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一權限至該電子裝置; 其中,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11.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0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該伺服裝置更發送一時間資訊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時間資訊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12.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0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該電子裝置是透過該電子裝置之該通訊單元與該伺服裝置之該至少一通訊單元與該伺服裝置連線。
  13.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2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該伺服裝置之該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該伺服裝置依據該第一通訊單元之一第二識別資訊或該第二通訊單元之一第三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二權限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第二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14.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2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該伺服裝置之該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該伺服裝置依據該第一通訊單元之一第二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二權限至該電子裝置或該伺服裝置依據該第二通訊單元之一第三識別資訊發送一第三權限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第二權限或該第一權限及該第三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15.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2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該伺服裝置之該至少一通訊單元包含一第一通訊單元及一第二通訊單元,該第一應用程式判斷該電子裝置是先與該第一通訊單元連線後再與該第二通訊單元連線。
  16.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5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當該第一應用程式判斷該電子裝置是先與該第二通訊單元連線後再與該第一通訊單元連線時,該第一應用程式移除該第一權限。
  17.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0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以該電子裝置之一影像擷取單元取得一影像,該伺服裝置依據該影像發送一第四權限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一應用程式依據該第一權限及該第四權限限制該電子裝置之該至少一硬體或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之使用。
  18.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7項所述之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系統,其中該影像可為一維條碼、二維條碼、符號、文字或圖像。
TW105140578A 2016-12-08 2016-12-08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TW201822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578A TW201822059A (zh) 2016-12-08 2016-12-08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578A TW201822059A (zh) 2016-12-08 2016-12-08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059A true TW201822059A (zh) 2018-06-16

Family

ID=6325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578A TW201822059A (zh) 2016-12-08 2016-12-08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22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9863B2 (en) Handheld video visitation
US9179021B2 (en) Proximity and connection based photo sharing
US118541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itation management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US20150358822A1 (en) Utiliz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in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US969915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dia cataloging for exchange in controlled facilities
US20160007201A1 (en) Vpn-based mobile device security
US20150242444A1 (en) Coded image sharing system (ciss)
CN104283874A (zh) 基于云服务器的数据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404941B1 (en) Overt and covert capture of images of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s using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communications and/or media devices
EP3612998A1 (en) Identity recognitio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for an office platform and server
KR102406501B1 (ko) 차량 탑승자 간 자료 공유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KR101231156B1 (ko) Qr 코드를 이용하는 사진 폴더 관리 시스템 및 사진 폴더 관리 방법
WO201312744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ssociating pictures related to an event
TW201822059A (zh) 管理電子裝置之使用權限之方法及其系統
KR102618749B1 (ko) 명함 관리시스템
US2023013728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rolling access to access points
KR101269448B1 (ko) 가상룸을 이용한 파일 공유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N102801813A (zh) 一种从终端设备自动上传影音文件的装置及方法
JP5225450B2 (ja) 画像管理サーバー
JP2015072659A (ja) 名刺管理システム、名刺管理方法および名刺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20074535A (ja) プログラム
TW201721535A (zh) 應用於工作環境的智慧卡片系統
JP2018107595A (ja) 画像管理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1440449A (zh) 近場通訊在行動裝置管理和安全上的使用及應用
WO2016089927A1 (e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the delivery of private information to and from multiple client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