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9882A -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9882A
TW201819882A TW106133914A TW106133914A TW201819882A TW 201819882 A TW201819882 A TW 201819882A TW 106133914 A TW106133914 A TW 106133914A TW 106133914 A TW106133914 A TW 106133914A TW 201819882 A TW201819882 A TW 2018198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ng device
residual poison
residual
aqueous solution
tes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2265B (zh
Inventor
蔡睿浤
王英豪
張家榮
許志豪
林靖淵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US15/813,2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180143128A1/en
Priority to CN201711148480.6A priority patent/CN1080726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9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9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265B/zh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為一種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可用以檢測一待測水溶液之殘留毒物,該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包括形成一容置空間之殼體,入水孔和出水孔位於該殼體上,以供該待測水溶液流入和流出,感測腔體設於該容置空間內,光源發射器和光感測器設於該感測腔體旁,光源發射器發射一波長範圍之光線,光感測器接收通過該感測腔體之該波長範圍之光線,電路板用以接收該光感測器所感測之感測訊號,藉以計算出該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及吸收度變化量。

Description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殘留毒物檢測技術,詳而言之,係關於一種用於檢測水中毒物變化量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現有食品檢測多採抽檢方式檢驗,在目前極度重視食安下,對於殘留毒物檢測變得相當重要,舉例來說,蔬果取得時可能殘留農藥,但鮮有民眾對蔬果上是否還有農藥殘留進行檢測。
目前常見之農藥快篩檢測方法包括生化法和光譜法。於上述生化法中,快篩檢測法為生化脢抑制法,需搭配固定檢體採樣及生化脢反應,較難為消費者接受,且目前使用之生化法僅包含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鹽類農藥,並無法針對所有農藥全面檢測,另外,此方法還具有檢測不正確性之隱憂(偽陰性~35%、偽陽性~50%),特別是對於不可添加之禁用農藥,可能無法有效檢出。考量一般民眾需要居家檢測,基於生化法包含許多近似實驗室之複雜程序,故也難適用於一般居家檢測。
於前述光譜法中,係利用光譜比對判斷農藥種類以及進行濃度判定,然目前註冊使用的農藥種類已超過300種, 資料庫比對難度增加,亦即需要大量比對,此導致檢測困難度高。另外,使用此法無法避免需進行定量取樣,故難以被消費者所接受,況且LC/MS/MS(即液相層析儀(LC)和質譜儀(MS)串聯使用)或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式因昂貴無法廣泛使用,且相當耗時。
由上可知,若能找出一種檢測技術並且適用於一般居家檢測中,特別是,可在無需破壞檢測物以及無需定量取樣動作下,仍有效地監控殘留農藥毒物是否移除,實為目前本技術領域人員急迫解決之技術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出一種殘留毒物檢測機制以及使用該檢測機制之裝置,透過持續量測水溶液內殘留毒物之吸收度及吸收度變化量,以作為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移除是否符合預期標準之判斷依據,且此裝置適用於一般居家量測。
本揭露係提出一種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用以檢測一待測水溶液之殘留毒物,該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包括:殼體,形成一容置空間;入水孔,形成於該殼體上並連通至該容置空間,以供該待測水溶液經由該入水孔流入該容置空間;感測腔體,設於該容置空間內,供該待測水溶液流動於該感測腔體內;光源發射器,設於該感測腔體旁,用以發射一通過該感測腔體之光線;光感測器,設於該感測腔體旁,用以感測通過該感測腔體之該光線;出水孔,形成位於該 殼體上並連通至該容置空間,以供該待測水溶液經由該出水孔流出該容置空間;以及電路板,其電性連接該光感測器,用以接收該光感測器所感測之感測訊號。
本揭露所提出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透過光感測機制來檢測水溶液中之殘留毒物的吸收度,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為手持式設計,可將其置入待測水溶液中,透過吸取待測水溶液進行檢測,且可透過燈號來顯示檢測結果,不僅可適用於一般家庭之檢測,且整體設計為整機一體,具防水和無線充電能力,更突顯其實用性。另外,本揭露所採用之光感測機制,不會面臨定量取樣、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時資料庫龐大比對之問題,故可低成本下提供一般家庭使用。
1‧‧‧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10‧‧‧殼體
101‧‧‧上蓋
102‧‧‧下蓋
1021‧‧‧側面
1022‧‧‧底面
1023‧‧‧斜面
111‧‧‧入水孔
112‧‧‧出水孔
12‧‧‧感測腔體
13‧‧‧光源發射器
14‧‧‧光感測器
15‧‧‧幫浦
16‧‧‧電路板
17‧‧‧O型環
181、182、183‧‧‧管件
19‧‧‧電池
20‧‧‧第一無線充電模組
21‧‧‧隔板
221‧‧‧第一骨架
222‧‧‧第二骨架
23‧‧‧LED顯示燈
241、242、243‧‧‧轉接頭
25‧‧‧外殼
26‧‧‧底蓋
261、262‧‧‧孔洞
27、28、291、292‧‧‧螺絲
3‧‧‧底座
31‧‧‧底座上蓋
32‧‧‧底座下蓋
33‧‧‧按鈕
34‧‧‧底座電路板
35‧‧‧第二無線充電組
36‧‧‧第二LED顯示燈
37、38‧‧‧螺絲
第1A和1B圖係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的整體外觀圖及分解圖;第2圖係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內部流動通道的示意圖;第3A和3B圖係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殼體的示意圖;以及第4A和4B圖係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相對應之底座的整體外觀圖及分解圖。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形態說明本揭露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 瞭解本揭露之優點與功效。然本揭露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形態加以施行或應用。
於一實施例中,請參照第1A和1B圖,其為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的整體外觀圖及分解圖。如第1A圖所示,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為手持式大小,外觀為圓柱狀體,其底部附近具有提供待測水溶液進出的兩個孔洞,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可放置到一待測水溶液內,用以檢測該待測水溶液之殘留毒物吸收度。
如第1B圖所示,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的分解圖。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主要包括殼體10、入水孔111、出水孔112、感測腔體12、光源發射器13、光感測器14、幫浦15以及電路板16。
殼體10為中空殼體,構成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外部,提供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整機防水之功能,其內部形成一容置空間以供上述感測腔體12、光源發射器13、光感測器14、幫浦15以及電路板16設置其中。殼體10材質可為防水材質。
於一實施態樣中,殼體10可包括上蓋101以及下蓋102,透過上蓋101和下蓋102結合,以形成前述容置空間。
入水孔111位於殼體10上,可供待測水溶液流入該容置空間內,出水孔112也位於殼體10上,可供待測水溶液流出該容置空間。倘若殼體10為上蓋101與下蓋102組合時,則入水孔111和出水孔112可設於該下蓋102,且在上蓋101和下蓋102結合時,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整機是 密封的,僅有入水孔111和出水孔112可供待測水溶液進出。
另外,入水孔111和出水孔112設置時可儘量在下蓋102相對較遠兩端,避免出水孔112排出的液體馬上被吸入入水孔111,影響連續檢測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的效果。
感測腔體12設於殼體10之容置空間內,可供待測水溶液於其中流動。簡言之,待測水溶液由入水孔111進入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內部後,會通過感測腔體12,於感測腔體12中檢測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感測腔體12的材質可為石英(quartz)或石英玻璃(fused silica)。
光源發射器13及光感測器14可設置在感測腔體12旁,光源發射器13用以發射一波長範圍之光線,光感測器14可感測通過感測腔體12之波長範圍之光線。如前所述,本揭露提供光感測機制,感測腔體12旁設置光源發射器13及光感測器14,透過具一波長範圍之光線的發射與感測,俾作為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的判斷依據。
為了檢測到多種毒物,光源發射器13可為紫外線LED燈(UV LED)。另外,光源發射器13所發出光線可具有不同之特定波長範圍。於一實施例中,該特定波長範圍可包括220~240奈米、250~270奈米、或270~290奈米。
幫浦15設於殼體10之容置空間內,用以帶動待測水溶液之流動,待測水溶液由入水孔111進入,經過感測腔體12,最終由出水孔112流出。簡言之,幫浦15之運作 可讓待測水溶液在容置空間內的管線流動。
電路板16係電性連接光感測器14,用以接收光感測器14所感測的感測訊號。電路板16內可執行運算,藉由該感測訊號計算出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及吸收度變化量,也就是說,透過光源發射器13和光感測器14之連續檢測,感測到之感測訊號可供電路板16計算出該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以及透過吸收度的改變得到吸收度變化量。
具體來說,當待測水溶液經過感測腔體12時,因殘留毒物與特定波長範圍之光線會產生反應,光感測器14會感測通過感測腔體12之特定波長範圍之光線,並產生一感測訊號。
有關電路板16功能與運作,如下所述。電路板16可包括驅動單元、讀取單元、記憶單元、運算單元、傳輸單元及顯示單元等,上述單元可以軟體或韌體方式呈現,該些單元組成微控制器(MCU),藉此達到電路板16內部運算、控制、驅動、傳輸等功能,且依據不同功能提供不同電路配置,以與光源發射器13、光感測器14、幫浦15等構件達到訊號傳遞或控制。
驅動單元可用以驅動各元件之運作,其中包括光源發射器13之開關。基於光源發射器13可為多個,故由驅動單元來控制光源發射器13之開啟與否。另外,在持續感測需求下時,光源發射器13也可間隔式發出光線,或是光感測器14間隔式感測光線,此同樣可由驅動單元來控制。驅 動單元亦可視需求提供其他組件之驅動。
讀取單元用以在固定時間之間隔下讀取一感測訊號。讀取單元主要是接收來自光感測器14之感測訊號,如前所述,驅動單元可使光源發射器13和光感測器14有間隔效果,因而讀取單元可在固定時間之間隔下讀取感測訊號,此亦有間隔式取值之效果。
記憶單元可用以儲存感測訊號。為了後續數據運算,例如要計算平均數,故感測訊號將由記憶單元儲存。
運算單元可用以根據感測訊號以及校正值計算吸收度變化量,藉此產生檢測結果。有關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的計算以及持續監測下所得到監測值之降解運算與判斷,後面將會進一步說明。
傳輸單元用以傳送檢測結果至外部裝置。外部裝置可為對應設備或者是手機、微電腦、平板、筆電等電子設備,於本揭露中,電子設備可透過無線傳輸機制送出檢測結果,而對應設備可例如供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放置之底座(詳後述內容)。
顯示單元可用以顯示檢測結果。例如顯示單元可連結LED燈或顯示螢幕以顯示檢測結果。除了上述主要構件外,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還包含其他構件,藉以組成具備防水、可無線充電等功能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
殼體10包含上蓋101和下蓋102之實施態樣中,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可包括O型環17,其中,O型環17設置於上蓋101及下蓋102之間,可於上蓋101和下蓋102 結合時,將兩者交接處密合,藉以避免待測水溶液流入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內,故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具整機防水效果。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包括管件181、182、183,該些管件181、182、183可供入水孔111、幫浦15、感測腔體12及出水孔112之間的連接,藉此形成一流動通道。如圖所示,入水孔111與管件181一端連接,管件181另一端透過轉接頭241與幫浦15一端連接,幫浦15另一端再透過轉接頭242與管件182一端連接,管件182另一端連接至感測腔體12的入口,而感測腔體12的出口透過轉接頭243與管件183一端連接,最後,管件183另一端再連接至出水孔112。由上可知,入水孔111、幫浦15、感測腔體12及出水孔112等構件透過管件181、182、183及數個轉接頭,整個流動通道即形成供待測水溶液通過之路徑。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包括電池19,電池19可用以提供幫浦15、光源發射器13、光感測器14以及電路板16運作時所需電力。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包括第一無線充電模組20,設置於殼體10之容置空間內,其可與外部裝置相配合以進行無線充電,而其所產生之電力可儲存至電池19。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包括隔板21,隔板21係設置於電池19及第一無線充電模組20之間,隔板21為金屬材質,除了可隔開第一無線充電模組20和電池19外,也 可避免第一無線充電模組20於無線充電時受到干擾。另外,隔板21的另一目的即令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的重心於下端,如此使用時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可以類似直立狀態地半浮半沉或是完全沉於待測水溶液中。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包括第一骨架221及第二骨架222,幫浦15及感測腔體12設置於第一骨架221與第二骨架222之間,更具體來說,第一骨架221及第二骨架222兩者組合後,將幫浦15及感測腔體12包覆在其內,避免幫浦15及感測腔體12運作時晃動造成量測異常。
如第1B圖所示,電路板16設置於第一骨架221之側邊,但不以此為限,電路板16亦可設在第二骨架222旁。另外,光源發射器13可設於第一骨架221上,而光感測器14可設於第二骨架222上。
為了執行檢測,光源發射器13和光感測器14可分別設置於感測腔體12兩側,即光源發射器13發射之光線會通過感測腔體12,並由光感測器14所感測。但本揭露不限制於此,也就是說,光源發射器13和光感測器14亦可設置於感測腔體12同側,再透過光反射鏡或其他鏡組的作用,達到光源發射器13發射之光線通過感測腔體12後,由光感測器14所感測。
於本實施例中,光源發射器13和光感測器14為各一個,但不以此為限,也可於感測腔體12周邊設置複數個光源發射器13和光感測器14。
另外,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包括LED顯示燈23,其 可設置於電路板16上,LED顯示燈23可依據吸收度以產生不同顏色之顯示,亦即根據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而產生例如紅燈、黃燈或綠燈等顯示,以讓檢測者知悉該待測水溶液之檢測狀態。
整體結合時,O型環17可透過螺絲27而鎖固於下蓋102上,下蓋102與上蓋101之間可透過螺絲28鎖固,第一骨架221和第二骨架222之間可透過螺絲291彼此鎖固,電路板16也可透過螺絲292鎖固於第一骨架221上。螺絲27、28、291、292可配合軟質或硬質墊片,以增加整體緊固性。
另外,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更包括外殼25和底蓋26。外殼25可在上蓋101與下蓋102結合後,套於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部分外部,除了具美觀性外,也可保護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整體。底蓋26於外殼25套入後,再由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下端包覆部分之外殼25和下蓋102,其可保護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底部,同時避免鎖固螺絲28外露。
請參照第2圖,其為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內部流動通道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構件組成與第1B圖所示相同,幫浦15及感測腔體12設置於第一骨架221與第二骨架222之間,光源發射器13可設於第一骨架221上,而光感測器14可設於第二骨架222上,電路板16可設置於第一骨架221之側邊。於本實施例中,僅說明待測水溶液於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內之流通路徑。
待測水溶液由入水孔111進入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入水孔111先連接管線181,之後管線181透過一轉接頭241連接至幫浦15入水端,幫浦15出水端再透過一轉接頭242連接至管線182入水端,管線182經一轉折後,連接至感測腔體12入水口,以令待測水溶液進行光感測。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待測水溶液由感測腔體12下方入水,並由感測腔體12上方出水,倘若從上方入水,則易導致感測腔體12形成空腔(具空氣),將使感測受到影響。待測水溶液由感測腔體12出水口流出後,透過一轉接頭243連接至管線183入水端,而管線183出水端則可連接至出水孔112。上述即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中待測水溶液之流動路徑。
本揭露係透過感測訊號來計算出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變化量,判斷機制可為於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小於門檻值時增加累計檢測計數之值,俾於該累計檢測計數大於或等於設定值時發出檢測結果。實際運作時,可於檢測前可取得一校正值,又稱為背景值,即待測水溶液在無任何待測物下得到的檢測訊號值,透過感測訊號可得到之待測水溶液中毒物檢測值與校正值,檢測值即光感測器檢測時所得到之訊號值,如此即可計算出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變化量。
下面提出兩種判斷方式,第一種判斷方式係於連續監測中,若得到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小於一預設門檻值時,即可將累計檢測計數之值加上1,此時因吸收度變 化量不大,等同待測物所含殘留毒物之移除已降低到一定程度,但為了避免單一檢測的誤判,故將此當成一次紀錄,透過累計檢測計數來進行次數累積,也就是說,吸收度變化量低於門檻值時,會加計一次紀錄於累計檢測計數上,最後,當累計檢測計數達到設定值時,即表示待測物上毒物殘留已達移除停止之狀態。
第二種判斷方式係於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連續小於門檻值達一預定次數時,即可產生檢測結果。具體來說,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小於門檻值的發生,可能是連續或非連續產生,而前述在累計檢測計數之值加上1是在發生情況累積到達某設定次數(設定值)下,即判定待測物上毒物殘留已達移除停止之狀態,而本方式則提出當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小於門檻值連續產生達一預定次數,例如連續五次都小於門檻值,連續累計計數達五次,亦可判斷待測物上毒物殘留已達移除停止之狀態。
藉由前述檢測機制,透過持續檢測的過程,觀察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以判斷待測物之毒物殘留量多寡,且會在取得吸收度變化量多次符合預期標準或是連續符合預期標準等情況下,判定待測物之毒物殘留量已達移除停止之狀態。據此,本揭露檢驗方式簡易,且無須透過含多種毒物資料之龐大資料庫進行比對,故利於一般民眾實施此檢測流程。
下面將進一步說明有關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如何計算,以及持續監測下所得到監測值之降解運算與判 斷。
如前所述,本揭露於檢測前可取得一校正值(又稱背景值,可包括電壓或功率等單位),亦即於無任何待測物下得到的檢測訊號值。吸收度可由校正值與檢測值的比較得到,其中,當檢測值與校正值彼此差距越遠,即表示吸收度越大,另外當檢測值越接近校正值時,則表示吸收度越小。如下列式(1)所示的數學演算式,可表示一種吸收度計算範例。
吸收度=-20 x log(檢測值/校正值) 式(1)
其中,上述-20須為負數,亦即負的部分是必要的,20則為可調整數值,檢測值即光感測器檢測時所得到之訊號值(可包括電壓或功率等單位)。由上述式(1)可推知,吸收度越大表示檢測值與校正值彼此差距越大,吸收度越小表示檢測值越接近校正值。上述式(1)僅為示例,故吸收度計算並不限於此數學式。
另外,運算時還採用降解運算以及判斷,本揭露可採固定時間間隔檢測方式,例如得到X筆吸收度運算結果,當累計達X筆資料數據時,先由X筆資料數據取得平均值,接著將該平均值分別扣除各筆資料數據,故可得到各筆資料數據相對於平均值之變化量。舉例來說,可以每十筆計算一次平均值。
當變化量小於一門檻值Y時,此表示變化量相較於平均值下變化量不大,位於預期範圍內,可累計一次紀錄,舉例來說,Y值可視需求設置,例如Y值可為0.05dB。最 後,當累計達Z筆次數後,即可視為待測物之殘留毒物達移除停止之狀態。例如,可累積五次後判定殘留毒物達移除停止之狀態。於一實施例中,此累計為連續累計,當連續累計達Z筆次數後,即可進行殘留毒物達移除停止之判定。
綜上所述,本揭露無需預先知道檢體(毒物)的種類,可藉由偵測待測物於水溶液中所產生的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變化量,即可知道待測物上之殘留毒物的移除效率,因待測水溶液之吸收度會在待測物清洗過程中持續變化,則裝置可持續檢測,直到吸收度變化量小於設定門檻值並且達到一定累計次數,又或是連續次數達到預定次數後,即表示待測物之殘留毒物含量以低於設定標準。
請參照第3A和3B圖,其為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殼體的示意圖。如第3A圖所示,上蓋101會與下蓋102結合,之後由外殼25套住,而底蓋26則是於外殼25套入後,由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下方包住部分外殼25和部分下蓋102,底蓋26上會設置兩個孔洞261、262,以對應下蓋102上的入水孔111和出水孔112。
外殼25其厚度可為0.5mm。另外,外殼25可為金屬材質,但不以此為限,其與塑膠材質之上蓋101、下蓋102可透過AB膠結合。
如第3B圖所示,上蓋101會與下蓋102結合時,兩者間可透過O型環17加強兩者間緊密度,避免待測水溶液流入,在上蓋101會與下蓋102結合後,外殼25套住部分 上蓋101以及部分下蓋102,其中,外殼25不會包覆下蓋102底部,此為無線充電端,為避免影響無線充電,故不包覆該處,最後,底蓋26於外殼25套入後,再包覆部分外殼25和部分下蓋102。
另外,下蓋102可包括側面1021、底面1022以及位於側面1021與底面1022之間的斜面1023。於本實施例中,入水孔及出水孔可設於斜面1023上,但不以此為限,入水孔及出水孔亦可設於側面1021。若考量殘留毒物檢測裝置重心問題,即使用時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會直立著,導致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的下蓋102可能觸底,則不考慮將入水孔及出水孔設置於底面1022。
請參照第4A和4B圖,其為本揭露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相對應之底座的整體外觀圖及分解圖。考量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未使用時的放置和無線充電需求,故可設置一外部之底座,以供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放置以及充電使用。
如第4A圖所示,為底座3外觀圖,底座3中間具有一凹陷部位,以供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殼體)放置,而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也可於放置其上時進行無線充電,底座3包含按鈕33,可供檢測者啟動殘留毒物檢測裝置1之運作。
如第4B圖所示,為底座3分解圖,底座3主要可由底座上蓋31、底座下蓋32、按鈕33、底座電路板34以及第二無線充電組35組成。
底座上蓋31可透螺絲38將底座下蓋32鎖合,按鈕 33可設於底座上蓋31上,底座電路板34可透過螺絲37鎖固至底座下蓋32,底座電路板34和第二無線充電組35則為位在底座上蓋31和底座下蓋32結合後的空間內。
第二無線充電模組35可設於底座電路板34上方,用以與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之第一無線充電模組搭配,以執行無線充電。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之第一無線充電模組與底座3之第二無線充電模組35兩者間距離約為5mm,有關無線充電技術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技藝,故不在贅述。
底座3還包括第二LED顯示燈36,該第二LED顯示燈36可依據吸收度以產生不同顏色之顯示。簡單來說,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會感測並得到待測水溶液中有關殘留毒物之吸收度,除了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之LED顯示燈23可提供燈號顯示外,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亦可將訊號傳遞至底座電路板34,並由連接底座電路板34之第二LED顯示燈36來進行燈號顯示,於感測過程中,若檢測者看不到LED顯示燈23,即可查看底座3之第二LED顯示燈36,亦即LED顯示燈23和第二LED顯示燈36兩者燈號應為一致。
由上可知,底座3具有充電、控制殘留毒物檢測裝置開啟、以及接收殘留毒物檢測裝置訊號之功能。其中,透過無線充電方式可對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之電池充電,且透過藍芽或wifi方式與殘留毒物檢測裝置進行無線通訊。
另外,底座3也可僅具備無線充電功能,但不一定須具備控制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之功能,控制部分也可透過手機APP連線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以控制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之運作。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手持式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係透過光感測機制來檢測水溶液中之殘留毒物的變化量,使用時,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可置入待測水溶液中,透過吸取待測水溶液進行檢測,並將檢測結果透過燈號顯示,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不僅整體設計為整機一體,且可適用於一般家庭檢測,裝置還具防水和無線充電能力,更具實用性。
上述實施形態僅例示性說明本揭露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揭露。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揭露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揭露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Claims (19)

  1. 一種殘留毒物檢測裝置,用以檢測一待測水溶液之殘留毒物,該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包括:殼體,係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入水孔,係形成於該殼體上並連通至該容置空間,以供該待測水溶液經由該入水孔流入該容置空間;感測腔體,係設於該容置空間內,供該待測水溶液流動於該感測腔體內;光源發射器,係設於該感測腔體旁,用以發射一通過該感測腔體之光線;光感測器,係設於該感測腔體旁,用以感測通過該感測腔體之該光線,以產生一感測訊號;出水孔,係形成於該殼體上並連通至該容置空間,以供該待測水溶液經由該出水孔流出該容置空間;以及電路板,係電性連接該光感測器,用以接收該感測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電路板藉該感測訊號計算出該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上蓋以及下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復包括設置於該上蓋以及該下蓋之間之O型環。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下蓋包括側面、底面以及位於該側面與該底面之間的斜面,其中,該入水孔及該出水孔設於該斜面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設於該容置空間內以帶動該待測水溶液流動之幫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電路板係透過該光源發射器和該光感測器之連續檢測流動的該待測水溶液,而計算出該待測水溶液中殘留毒物之吸收度變化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複數管件,用於該入水孔、該幫浦、該感測腔體及該出水孔之間的連接,以形成一流動通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電池,用以提供該幫浦、該光源發射器、該光感測器以及該電路板所需之電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第一無線充電模組,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以將其所產生之電力儲存至該電池。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設置於該電池及該第一無線充電模組之間之隔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第一骨架及第二骨架,以供該幫浦及該感測腔體設置於該第一骨架與該第二骨架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骨架或該第二骨架之側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源發射器及該光感測器為複數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光源發射器及該光感測器係分別設置於該感測腔體之相對側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LED顯示燈,設置於該電路板上,係依據該吸收度以產生不同顏色之顯示。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更包括供該殼體接置之底座。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底座包含一第二無線充電模組,用於與該第一無線充電模組執行無線充電。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殘留毒物檢測裝置,其中,該底座包含按鈕,用以啟動該殘留毒物檢測裝置之運作。
TW106133914A 2016-11-18 2017-09-30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TWI662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813,264 US20180143128A1 (en) 2016-11-18 2017-11-15 Residual toxicant detection device
CN201711148480.6A CN108072617B (zh) 2016-11-18 2017-11-17 残留毒物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23818P 2016-11-18 2016-11-18
US62/423,818 2016-11-18
US201762516192P 2017-06-07 2017-06-07
US62/516,192 2017-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9882A true TW201819882A (zh) 2018-06-01
TWI662265B TWI662265B (zh) 2019-06-11

Family

ID=63258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914A TWI662265B (zh) 2016-11-18 2017-09-30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22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4347B (zh) * 2022-04-19 2023-09-01 瑞愛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具洗滌功能的農藥檢測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7117B (zh) 2019-11-22 2021-01-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9916B (zh) * 2011-12-29 2014-05-28 江苏大学 一种在线检测农药浓度的方法和装置
US9354182B2 (en) * 2013-02-26 2016-05-31 Steris Inc. Method for optical detection of bio-contaminants
TWM464649U (zh) * 2013-05-17 2013-11-01 Kanyoku Corp 具有農藥殘毒快速檢驗技術模組之分光光度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4347B (zh) * 2022-04-19 2023-09-01 瑞愛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具洗滌功能的農藥檢測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2265B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2195B1 (en) Gas detector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gas in a confined space
EP2587249B1 (en) Analysis and reading device and analysis and reading method
US9612221B2 (en) Opto-electrochemical sens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industrial fluids
US8269193B2 (en) Handheld fluorometer and method of use
TWI442346B (zh)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CN108072617B (zh) 残留毒物检测装置
CA2874418C (en) Gas measurement system
JP2012181187A (ja) 被検化合物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US7928394B1 (en) Testing device containing a gas sensor
KR20180021691A (ko) 협대역 광 센서를 이용하여 다수의 특정 파장 영역에서 변형 생성을 측정하는 것에 의한 가스 식별
WO2015065390A1 (en) Drive system for gas detection system
TWI662265B (zh)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CN111189804A (zh) 一种浊度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TWI717117B (zh) 殘留毒物檢測裝置
TW201819894A (zh) 殘留毒物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US10036703B1 (en) Portable laser biosensor
CN110082491A (zh) 一种多合一在线水质检测装置
TWM575104U (zh) 手持式的農作物的系統型農藥殘留程度檢測裝置
US10900891B2 (en) Analyzing reflectance based color changes in sensing applications
JP2009085824A (ja) 血漿色調識別装置及び血液成分分離装置
CN210664766U (zh) 一种单光源多检测模块光度计
TWI519773B (zh) 農藥檢測裝置
CN208432532U (zh) 一种红外光谱气体传感器
CN214668521U (zh) 分光光度计
US1116289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counterfeit pharmaceutic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