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5090A -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 Google Patents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5090A
TW201815090A TW106128705A TW106128705A TW201815090A TW 201815090 A TW201815090 A TW 201815090A TW 106128705 A TW106128705 A TW 106128705A TW 106128705 A TW106128705 A TW 106128705A TW 201815090 A TW201815090 A TW 2018150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beam
downlink
training signal
recommen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3964B (zh
Inventor
高秋彬
潤華 陳
拉蓋施 塔瑪拉卡
蘇昕
黃秋萍
Original Assignee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81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5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3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39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04B7/0421Feedback systems utilizing implicit feedback, e.g. steered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該方法應用於基地台包括: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Description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本發明屬於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鑒於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對於提高峰值速率與系統頻譜利用率的重要作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LTE-A(LTE-Advanced,增強型長期演進)等無線接入技術標準都是以MIMO+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複用)技術為基礎構建起來的。MIMO技術的性能增益來自於多天線系統所能獲得的空間自由度,因此MIMO技術在標準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演進方向便是維度的擴展。
在LTE Rel-8中,最多可以支援4層的MIMO傳輸。Rel-9重點對MU-MIMO(Multi-User MIMO,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技術進行了增強,TM(Transmission Mode,傳輸模式)-8的MU-MIMO傳輸中最多可以支援4個下行資料層。Rel-10則引入支援8天線埠進一步提高了通道狀態資訊的空間解析度,並進一步將SU-MIMO(Single-User MIMO,單用戶多輸入多輸出)的傳輸能力擴展至最多8個資料層。Rel-13和Rel-14引入了FD-MIMO技術支援到32埠,實現全維度以及垂直方向的波束賦形。
為了進一步提升MIMO技術,移動通信系統中引入大規模天線技術。對於基地台,全數位化的大規模天線可以有高達128/256/512個天線振子,以及高達128/256/512個收發信機,每個天線振子連接一個收發信機。通過發送高達128/256/512個天線埠的導頻信號,使得終端測量通道狀態資訊並回饋。對於終端,也可以配置高達32/64個天線振子的天線陣列。通過基地台和終端兩側的波束賦形,獲得巨大的波束賦形增益,以彌補路徑損耗帶來的信號衰減。尤其是在高頻段通信,例如30GHz頻點上,路徑損耗使得無線信號的覆蓋範圍極其有限。通過大規模天線技術,可以將無線信號的覆蓋範圍擴大到可以實用的範圍內。
全數位天線陣列,每個天線振子都有獨立的收發信機,將會使得設備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大幅度上升。特別是對於收發信機的模數轉換器(ADC)和數模轉換器(DAC),功耗降低和性能提升都比較有限。為了降低設備的尺寸、成本和功耗,基於模擬波束賦形的技術方案被提出,如圖7和圖8所示。模擬波束賦形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移相器對中頻(圖7)或射頻信號(圖8)進行加權賦形。
為了進一步提升類比波束賦形性能,一種數位類比混合波束賦形收發架構方案被提出,如圖9所示。在圖9中,發送端和接收端分別有個收發信機,發送端天線振子數N T >,接收端天線振子數N R >;波束賦形支持的最大平行傳輸流數量為。圖9的混合波束賦形結構在數位波束賦形靈活性和類比波束賦形的低複雜度間做了平衡。
模擬波束賦形和數模混合波束賦形都需要調整收發兩端的 類比波束賦形權值,以使得其所形成的波束能對準通信的對端。波束賦形的權值通常通過發送訓練信號獲得。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解決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波束處理方法,應用於基地台,包括: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的步驟包括:確定第一集合,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將該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將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並使 該終端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與該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前述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的步驟包括:確定第二集合,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將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將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相關性大於預設閾值;或者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指向的角度差在預設範圍內;或者該第二集合為預定義的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集合。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准共站址QCL的。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前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的步驟包括: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不同,則判斷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是否在該第二集合中;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不在該第二集 合中,則向該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使該終端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並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一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二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波束處理方法還包括:向該終端發送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使該終端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並使該終端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基地台,包括:第一收發模組,用於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第二收發模組,用於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 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第一確定模組,用於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第一切換模組,用於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一收發模組包括:第一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第一集合,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一賦形單元,用於將該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第一發送單元,用於將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並使該終端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與該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二收發模組包括:第二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第二集合,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二賦形單元,用於將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第二發送單元,用於將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第二接收單元,用於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 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相關性大於預設閾值;或者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指向的角度差在預設範圍內;或者該第二集合為預定義的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集合。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准共站址QCL的。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一切換模組包括:第一判斷單元,用於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不同,則判斷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是否在該第二集合中;第一切換單元,用於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第二切換單元,用於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不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向該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使該終端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並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一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二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基地台還包括:發送模組,用於向該終端發送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使該終端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並使該終端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波束處理方法,應用於終端,包括: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前述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的步驟包括: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前述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 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的步驟之後,還包括: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前述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的步驟包括:根據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接收的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波束處理方法還包括:接收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屬於該第一集合;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前述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之後,還包括:根據更新後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對該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波束處理方法還包括: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 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的步驟包括: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預設測量指標包括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包括:第二確定模組,用於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一上報模組,用於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第三確定模組,用於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第二上報模組,用於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 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二確定模組包括:第三確定單元,用於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四確定模組,用於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三確定模組包括:第四確定單元,用於根據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接收的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一接收模組,用於接收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屬於該第一集合;更新模組,用於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二切換模組,用於根據更新後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對該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上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五確定模組,用於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第三切換模組,用於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第五確定模組包括:第五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該預設測量指標包括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基地台,包括:處理器,收發機,記憶體,其中,處理器,用於讀取記憶體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通過收發機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通過收發機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 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處理器,收發機,記憶體,其中,處理器,用於讀取記憶體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通過收發機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通過收發機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通過收發機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通過收發機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首先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終端根據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然後向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終端根據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再根據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最後根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這樣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 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101-104、201-204‧‧‧步驟
301‧‧‧第一收發模組
302‧‧‧第二收發模組
303‧‧‧第一確定模組
304‧‧‧第一切換模組
401‧‧‧第二確定模組
402‧‧‧第一上報模組
403‧‧‧第三確定模組
404‧‧‧第二上報模組
500、600‧‧‧處理器
510、610‧‧‧收發機
520、620‧‧‧記憶體
630‧‧‧使用者介面
圖1為本發明波束處理方法應用於基地台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波束處理方法應用於終端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一基地台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一移動終端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一基地台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一移動終端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類比波束賦形對中頻信號加權賦形的收發架構示意圖;圖8為類比波束賦形對射頻信號加權賦形的收發架構示意圖;以及圖9為數位類比混合波束賦形的收發架構示意圖。
為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通過兩級波束訓練對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實現了精度和開銷之間的平衡。
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適用於類比和數模混合波束賦形,也適用於數位波束賦形。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參照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應用於基地台,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這裡,通過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得到第一推薦波速相關資訊。
步驟102,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這裡,通過向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得到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其中,本發明對步驟101和102的執行順序不作限定,可以先執行步驟101,再執行步驟102,也可以先執行步驟102,再執行步驟101,或同時執行步驟101和102。
步驟103,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這裡,根據兩次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出的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
其中,可根據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在第一推薦波束和第二推薦波束中選取信號強度最高的或信噪比最高的下行發送波束,作為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步驟104,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這裡,若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不同,則可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目標下行 發送波束。
其中,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指基地台當前為終端進行資料和信號傳輸的下行發送波束。若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成為新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即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成為基地台進行資料和信號傳輸的下行發送波束。
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可選的,上述步驟101的步驟包括:
步驟1011,確定第一集合,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這裡,首先確定第一集合,該第一集合是下行發送波束的集合,假設共有N1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n個下行發送波束的波束賦形權值Wn可為:,其中K是波束賦形的天線振子數,可以小於基地台的天線振子數。N1、K和n為大於或等於1的整數,且n小於或等於N1;步驟1012,將該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這裡,可以為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發送一個下行波束訓練信號,即將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多個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例如對於N1個下行發送波束,基地台可以發送N1個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
這N1個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之間可以是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時分複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頻分複用)或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碼分複用),或者各種複用方式的組合。例如,在以OFDM為基礎的系統中,N1個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可以佔用N1個OFDM符號,每個訓練信號佔用1個OFDM符號,訓練信號之間為TDM複用。也可以在一個OFDM符號中發射多個訓練信號,他們之間是FDM複用,或者CDM複用。
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的波束訓練信號用該波束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之後發出。本文中的「用一個波束傳輸」、「在一個波束上傳輸」、「採用一個波束傳輸」、「經過一個波束賦形傳輸」等都是指將信號用波束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之後從物理天線上發出。假設一個資源單元上的待發送信號為s,則用第n個波束賦形之後的信號為:y=[y 1,y 2y K ] T =W n s。其中y 1將映射到天線振子1上發出,y 2將映射到天線振子2上發出,…,y K 將映射到天線振子K上發出,K和n為大於或等於1的整數。
步驟1013,將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並使該終端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與該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這裡,若有N1個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可一次發送N1個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也可以分幾次發送N1個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
其中,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可以是週期性發送,也可 以是非週期性發送。
終端接收到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通過對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測量得到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預設測量指標可以是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例如,終端可以選擇訓練信號接收功率最強的波束為第一推薦波束。第一推薦波束可以是一個波束,也可以是多個波束。
針對每個第一推薦波束或者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終端還確定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終端確定的下行接收波束可以是從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選擇得到。假設終端共有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每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m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的波束賦形權值為,其中L是波束賦形的天線振子數,可以小於終端的天線振子數。、L和m為大於或等於1的整數,且m小於或等於。對於一個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或者其他的信號),終端可以分別嘗試使用每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對其進行接收,選擇接收信號功率最強的接收波束作為該下行發送波束的接收波束。
終端可以保存第一推薦波束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及其對應關係,或者保存第一集合中所有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及其對應關係。這裡保存的下行接收波束可以是指其在所有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的編號,也可以是指下行接收波束的波束賦形權值本身。這樣,終端可以快速確定與某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提高了處理效率。
步驟1014,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這裡,終端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後,接收終端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此時,基地台通過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得到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將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終端,得到了終端上報的精度較高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進一步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可以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一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這裡,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可以包括第一推薦波束標識,例如下行發送波束的編號。根據下行發送波束/波束訓練信號的複用方式的不同,終端回饋的推薦波束的相關資訊可以不同。例如,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在不同OFDM符號symbol或者副訊框subframe時分複用,終端可測量並回饋選擇的下行時間資訊(OFDM symbol或者subframe index)。再例如,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在不同頻率資源(物理資源塊PRB或者子帶subband)複用,終端可測量並回饋選擇的下行頻率資訊(PRB或者subband index)。還可以進一步包括終端收到的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例如接收信號功率水平等。
可選的,參照上述步驟101的介紹,上述步驟102的步驟可以包括:
步驟1021,確定第二集合,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這裡,首先確定第二集合,該第二集合是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的集合,假設共有N2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 可選地,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相關性大於預設閾值;或者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指向的角度差在預設範圍內;或者該第二集合為預定義的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集合。在另外一些場景中,基地台為了擴大第二子集中波束的覆蓋範圍,也可以包括更大範圍內的波束。
步驟1022,將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
這裡,可以為第二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發送一個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即將第二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多個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例如對於N2個下行發送波束,基地台可以發送N2個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N2為大於或等於1的整數。
可選地,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准共站址QCL(quasi co-located)的。其中空間角度參數可以是空間到達角度均值、空間到達角度擴展、空間出發角度均值或者空間出發角度擴展。
步驟1023,將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
這裡,若有N2個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可一次發送N2個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也可以分幾次發送N2個第二下行發送 波束訓練信號。
其中,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可以是週期性發送,也可以是非週期性發送。
終端接收到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通過對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測量得到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預設測量指標可以是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例如,終端可以選擇訓練信號接收功率最強的波束為第二推薦波束。第二推薦波束可以是一個波束,也可以是多個波束。
步驟1024,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這裡,終端確定第二推薦波束後,接收終端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此時,基地台通過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得到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將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終端,得到了終端上報的精度較高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進一步的,與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類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可以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二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基地台接收到終端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和第二推薦波束的相關資訊,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切換以及切換的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其中,第一推薦波束和第二推薦波束的相關資訊不一定是同時上報的,可以是基地台在進行切換處理的時刻最新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最新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兩者可以是不同時刻上報的。
可選的,上述步驟104的步驟包括:
步驟1041,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不同,則判斷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是否在該第二集合中。這裡,如果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當前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不同,則需要進行切換,首先判斷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是否在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第二集合中;
步驟1042,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這裡,如果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第二集合中,說明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是關聯的,則不需要向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基地台可以直接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目標發送波束,使終端使用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接收波束(即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來接收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即可。
步驟1043,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不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向該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使該終端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並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這裡,如果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不在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第二集合中,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屬於第一集合,需要向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在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生效之後,基地台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目標發送波束,終端根據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終端還可以根據更新後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將當 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切換為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指終端當前接收基地台資料使用的下行接收波束。若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切換為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接收波束,則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接收波束成為新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即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接收波束成為終端接收基地台資料使用的下行接收波束。
此時,當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第二集合中時,無需向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使終端不用進行接收波束的切換操作,節約了資源和開銷。
進一步的,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
這裡,通知消息可包括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便於快速確定並查找目標下行發送波束。通知消息的生效時間是終端收到消息的時間加上時間間隔,時間間隔是固定的,可在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中攜帶時間間隔資訊。通知消息中還可以包括有效時序資源指示資訊,即指示終端將會應用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時域資源位置,例如,指示終端在那些子訊框(PRB或者subband)應用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可選的,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還包括:步驟105,向該終端發送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使該終端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並使該終端根據該目標 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可選地,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這裡,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可用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發出。其中可發送多個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多個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之間在TDM區分、FDM區分或者CDM區分。
其中預設測量指標可以是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終端可分別用每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接收一個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可以選擇接收信號功率最強的接收波束作為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若目標下行接收波束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不同,則將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切換為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即用目標下行接收波束代替原有效下行接收波束作為新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可以週期性發送,也可以非週期性發送。
此時,通過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得到了最佳的下行接收波束。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參照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波 束處理方法,應用於終端,包括:步驟201,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這裡,根據接收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步驟202,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步驟203,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這裡,根據接收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步驟204,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這裡,通過向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和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基地台能根據兩次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出具有很高精度的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且開銷小。
其中,本發明對步驟201、202和203、204的執行順序不作限定,可以先執行步驟201、202,再執行步驟203、204,也可以先執行步驟203、204,再執行步驟201、202,或同時執行步驟201、202和203、204。
其中,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指基地台當前為終端進行資料和信號傳輸的下行發送波束。若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 換為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成為新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即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成為基地台進行資料和信號傳輸的下行發送波束。
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可選的,上述步驟201的步驟包括:
步驟2011,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此時,終端接收到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通過對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測量得到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預設測量指標可以包括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例如,終端可以選擇訓練信號接收功率最強的波束為第一推薦波束。第一推薦波束可以是一個波束,也可以是多個波束;可選的,上述步驟201之後,還可以包括:步驟2012,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這裡,針對每個第一推薦波束或者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終端還可以確定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終端確定的下行接收波束可以是從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選擇得到。假設終端共有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每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m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的波束賦形權值為,其中L是波束賦形的天線 振子數,可以小於終端的天線振子數。、L和m為大於或等於1的整數,且m小於或等於。對於一個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或者其他的信號),終端可以分別嘗試使用每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對其進行接收,選擇接收信號功率最強的接收波束作為該下行發送波束的接收波束。
終端可以保存第一推薦波束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及其對應關係,或者保存第一集合中所有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及其對應關係。這裡保存的下行接收波束可以是指其在所有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的編號,也可以是指下行接收波束的波束賦形權值本身。這樣,終端可以快速確定與某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提高了處理效率。
可選的,參照上述步驟2011,上述步驟203的步驟可以包括:步驟2031,根據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接收的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
其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
此時,終端接收到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通過對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測量得到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預設測量指標可以包括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例如,終端可以選擇訓練信號接收功率最強的波束為第二推薦波束。第二推薦波束可以是一個波束,也可以是多個波束。
進一步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可以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一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這裡,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可以包括第一推薦波束標識,例如下行發送波束的編號。根據下行發送波束/波束訓練信號的複用方式的不同,終端回饋的推薦波束的相關資訊可以不同。例如,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在不同OFDM符號symbol或者副訊框subframe時分複用,終端可測量並回饋選擇的下行時間資訊(OFDM symbol或者subframe index)。再例如,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在不同頻率資源(物理資源塊PRB或者子帶subband)複用,終端可測量並回饋選擇的下行頻率資訊(PRB或者subband index)。還可以進一步包括終端收到的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例如接收信號功率水平等。
進一步的,與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類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可以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二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可選的,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還可以包括:
步驟205,接收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
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屬於該第一集合。
這裡,在需要切換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時,如果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不在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第二集合中,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屬 於第一集合,基地台需要向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
步驟206,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
這裡,在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生效之後,基地台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目標發送波束,終端根據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
進一步的,上述步驟206之後,還可以包括:步驟207,根據更新後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對該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
這裡,終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後,根據更新後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對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可以將該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切換為與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其中,在需要切換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時,如果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第二集合中,說明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是關聯的,則基地台不需要向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基地台可以直接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目標發送波束,終端使用與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接收波束(即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來接收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即可。
其中,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指終端當前接收基地台資料使用的下行接收波束。若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切換為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接收波束,則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接收波束成為新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即與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接收波 束成為終端接收基地台資料使用的下行接收波束。
此時,當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第二集合中時,終端不用進行接收波束的切換操作,節約了資源和開銷。
可選的,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還可以包括:步驟208,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可選地,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這裡,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可用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發出。其中可發送多個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多個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之間在TDM區分、FDM區分或者CDM區分。
其中預設測量指標可以包括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
上述步驟208的步驟可以包括:步驟2081,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這裡,終端可分別用每個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接收一個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可以選擇接收信號功率最強的接收波束作為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步驟209,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這裡,若目標下行接收波束與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不同,則將有效下行接收波束切換為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即用目標下行接收波束代替原有效下行接收波束作為新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
此時,通過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得到了最佳的下行接收波束。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的波束處理方法,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參照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基地台,包括:第一收發模組301,用於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第二收發模組302,用於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第一確定模組303,用於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第一切換模組304,用於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本發明實施例的基地台,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可選的,該第一收發模組301包括:第一確定單元,用於確 定第一集合,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一賦形單元,用於將該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第一發送單元,用於將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並使該終端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與該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收發模組302包括:第二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第二集合,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二賦形單元,用於將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第二發送單元,用於將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第二接收單元,用於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相關性大於預設閾值;或者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指向的角度差在預設範圍內;或者該第二集合為預定義的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集合。
可選的,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 度參數是准共站址QCL的。
可選的,該第一切換模組304包括:第一判斷單元,用於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不同,則判斷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是否在該第二集合中;第一切換單元,用於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第二切換單元,用於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不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向該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使該終端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並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可選的,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一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二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可選的,本發明實施例的基地台還包括:發送模組,用於向該終端發送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使該終端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並使該終端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可選的,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 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本發明實施例的基地台,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一的波束處理方法的前述實現實施例均適用於該移動終端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參照圖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包括:第二確定模組401,用於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第一上報模組402,用於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第三確定模組403,用於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第二上報模組404,用於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通過兩級波束訓練確定出的下行發送波束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開銷小。解決了現有波束訓練時在開銷和精度方面不能做到較好的平衡的問題。
可選的,該第二確定模組401包括:第三確定單元,用於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
可選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還包括:第四確定模組,用於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可選的,該第三確定模組403包括:第四確定單元,用於根據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接收的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
可選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一接收模組,用於接收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屬於該第一集合;更新模組,用於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
可選地,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二切換模組,用於根據更新後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對該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 換。
可選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五確定模組,用於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第三切換模組,用於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可選的,該第五確定模組包括:第五確定單元,用於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可選的,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QCL的。
可選的,該預設測量指標包括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二的波束處理方法的前述實現實施例均適用於該移動終端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參照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基地台,包括:處理器500,收發機510,記憶體520和匯流排介面;處理器500,收發機510和記憶體520均與匯流排介面連接;處理器500,用於讀取記憶體520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通過收發機510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通過收發機510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 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其中,在圖5中,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具體由處理器500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520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收發機510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收發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處理器500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520可以存儲處理器500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處理器500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520可以存儲處理器500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一的波束處理方法的前述實現實施例均適用於該基地台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參照圖6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包括:處理器600,收發機610,記憶體620,使用者介面630和匯流排介面;處理器600,收發機610,記憶體620和使用者介面630均與匯流排介面連接;處理器600,用於讀取記憶體620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通過收發機610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 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通過收發機610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通過收發機610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通過收發機610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其中,在圖6中,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具體由處理器600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620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收發機610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接收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針對不同的使用者設備,使用者介面630還可以是能夠外接內接需要設備的介面,連接的設備包括但不限於小鍵盤、顯示器、揚聲器、麥克風、操縱桿等。
處理器600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620可以存儲處理器600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二的波束處理方法的前述實現實施例均適用於該移動終端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應理解,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該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Claims (22)

  1.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應用於基地台,包括: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的步驟包括:確定第一集合,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將該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將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並使該終端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與該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前述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的步驟包括:確定第二集合,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將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將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發送給該終端,使該終端根據對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接收該終端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相關性大於預設閾值;或者該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的空間指向的角度差在預設範圍內;或者該第二集合為預定義的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對應的集合。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准共站址QCL的。
  6.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前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的步驟包括: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不同,則判斷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是否在該第二集合中; 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若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不在該第二集合中,則向該終端發送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使該終端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並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切換為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一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第二推薦波束的標識資訊、下行時間資訊、下行頻率資訊或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強度資訊。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還包括:向該終端發送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使該終端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並使該終端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 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准共站址QCL的。
  11.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應用於終端,包括: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前述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的步驟包括:根據對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一推薦波束。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前述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的步驟之後,還包括: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 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與該第一推薦波束或者第一集合中的每個下行發送波束相對應的下行接收波束。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前述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的步驟包括:根據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接收的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第二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二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二集合包括多個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關聯的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還包括:接收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包括如下資訊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目標下行發送波束的標識資訊、時間間隔資訊或有效時域資源指示資訊;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屬於該第一集合;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前述根據該下行發送波束切換通知消息對保存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進行更新之後,還包括:根據更新後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資訊,對該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
  17.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還包括:接收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接收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接收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根據對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的步驟包括:根據每個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賦形後,分別接收的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的預設測量指標,在該預設候選下行接收波束中確定目標下行接收波束。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下行接收波束訓練信號與該有效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的訓練信號針對一個或多個空間角度參數是准共站址QCL的。
  20. 如請求項12、13、14、17、18、19中任一項所述的波束處理方法,其中,該預設測量指標包括接收信號功率強度或者信噪比的值。
  21. 一種基地台,包括:處理器,收發機,記憶體,其中,處理器,用於讀取記憶體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通過收發機向終端發送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通過收發機向該終端發送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接收該終端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上報的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 標下行發送波束;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22. 一種移動終端,處理器,收發機,記憶體,其中,處理器,用於讀取記憶體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通過收發機接收基地台發送的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一推薦波束;其中,該第一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是該基地台將第一集合中的下行發送波束按照對應的波束賦形權值進行賦形後得到的,該第一集合包括多個下行發送波束,每個下行發送波束對應一組波束賦形權值;通過收發機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通過收發機接收該基地台發送的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並根據該第二下行發送波束訓練信號確定第二推薦波束;通過收發機向該基地台上報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第一推薦波束相關資訊和該第二推薦波束相關資訊,確定目標下行發送波束,並使該基地台根據該目標下行發送波束,對當前應用的有效下行發送波束進行切換處理。
TW106128705A 2016-09-30 2017-08-24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TWI673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890.XA CN107888245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201610875890.X 2016-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090A true TW201815090A (zh) 2018-04-16
TWI673964B TWI673964B (zh) 2019-10-01

Family

ID=61763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705A TWI673964B (zh) 2016-09-30 2017-08-24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6574B2 (zh)
EP (1) EP3496290B1 (zh)
CN (1) CN107888245B (zh)
TW (1) TWI673964B (zh)
WO (1) WO20180591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12075B2 (en) 2017-02-02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new radio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eam selection and report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or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s
CN110572854B (zh) * 2018-06-06 2021-10-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方法、系统、基站、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349545B2 (en) * 2018-11-02 2022-05-31 Apple Inc. Beam management without beam correspondence
CN115955718A (zh) * 2018-11-08 2023-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10267B (zh) * 2019-01-31 2021-12-14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指示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700760B1 (en) * 2019-07-31 2020-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block error rate (BLER) associated with a beam switch
US11405128B2 (en) 2019-07-31 2022-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block error rate (BLER) associated with a beam switch
US20220312225A1 (en) * 2019-08-14 2022-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equipment performing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253400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021271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858251A (zh) * 2022-09-30 2024-04-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下行波束预测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9495B (en) * 2004-10-22 2007-03-21 Roke Manor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210278B2 (ja) * 2009-10-05 2013-06-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922426B2 (ja) 2010-03-30 2012-04-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反射板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014733B2 (en) 2011-09-16 2015-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15650B2 (en) * 2011-10-19 2015-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T2896141T (pt) 2012-09-12 2020-04-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num nó de rede, método num equipamento de utilizador, um nó de rede e um equipamento de utilizador para selecionar um candidato de feixe
JP6306692B2 (ja) * 2013-09-27 2018-04-04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通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CN104734758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波束成形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4202073A (zh) * 2014-03-04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导频及波束发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15185953A (ja) 2014-03-20 2015-10-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ビーム選択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US20150341105A1 (en) 2014-05-23 2015-11-26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efficient beam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network control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US9497785B2 (en) * 2014-06-02 2016-11-15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for a dual connection to user equipment
KR102233630B1 (ko) * 2014-12-19 2021-03-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빔 스위칭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9154A1 (zh) 2018-04-05
EP3496290B1 (en) 2023-06-21
CN107888245A (zh) 2018-04-06
US10826574B2 (en) 2020-11-03
TWI673964B (zh) 2019-10-01
CN107888245B (zh) 2020-10-09
EP3496290A1 (en) 2019-06-12
EP3496290A4 (en) 2019-07-10
US20190215039A1 (en)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3964B (zh) 一種波束處理方法、基地台及移動終端
CN11083885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8667496B (zh) 一种获取、反馈发送波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62681A1 (zh) 一种上行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5102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plink transmission beam
TWI732261B (zh) 資料傳輸方法、終端及網路設備
JP7297052B2 (ja) 信号伝送方法、装置、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KR102193119B1 (ko) 다운링크 빔 트레이닝 방법 및 장치
JP6972162B2 (ja) 機器ビーム相反性特定方法、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8028470A1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7733505B (zh) 一种波束赋形训练方法、终端和基站
TWI679857B (zh) 一種波束訓練方法、終端及基地台
WO2018196518A1 (zh) 波束控制方法、基站和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