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7980A -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7980A
TW201807980A TW105127737A TW105127737A TW201807980A TW 201807980 A TW201807980 A TW 201807980A TW 105127737 A TW105127737 A TW 105127737A TW 105127737 A TW105127737 A TW 105127737A TW 201807980 A TW201807980 A TW 2018079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ke
packet
information
connec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6799B (zh
Inventor
陳永昇
Original Assignee
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826837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80798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7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6799B/zh
Priority to CN201610872105.5A priority patent/CN106487885B/zh
Priority to US15/685,661 priority patent/US1060244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807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7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7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H04W52/02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by controlling a display operation or backlight un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遠端喚醒方法,其包括:接收來自一第一裝置的一喚醒要求封包、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一喚醒資訊、根據喚醒要求封包與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對應一第二裝置的一連線資訊、以及基於連線資訊向第二裝置發送裝置喚醒封包。其中,喚醒要求封包包括第二裝置的設備識別碼(UID),並且裝置喚醒封包包括第二裝置的設備識別碼與喚醒資訊。

Description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網路通訊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已被廣泛應用於家庭智能設施、移動終端設備及工業系統環境等。在物聯網架構下,每個人周遭的各種裝置都可以連接至網路,並且使用者可以透過網路對於這些裝置進行相關控制與存取等。為了能長時間提供服務,物聯網架構中的連網裝置要同時具有省電與連網的能力。其中,連網裝置在閒置時會進入休眠以節省電力。於進入休眠之際,必須要有一方法能夠遠端喚醒連網裝置,以繼續提供裝置服務。然而,要透過網際網路或是路由器喚醒連網裝置並不容易。
然而,現有喚醒技術須具備大量網路知識,以瞭解主機板、網路卡、防火牆等設定,方能實現網路喚醒之功能。再者,現有喚醒技術多利用路由器廣播方式來喚醒裝置,並無法直接喚醒遠端的連網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遠端喚醒方法,其包括:接收來自一第一裝置的一喚醒要求封包、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一喚醒資訊、根據喚醒要求封包與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對應一第二裝置的一連線資訊、以及基於連線資訊向第二裝置發送裝置喚醒封包。其中,喚醒要求封包包括第二裝置的設備識別碼(UID),並且裝置喚醒封包包括第二裝置的設備識別碼與喚醒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連線伺服器,其包括:一網路模組、一儲存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控制單元連接網路模組與儲存單元,並且儲存單元儲存有對應一第二裝置的一連線資訊與一喚醒資訊。控制單元通過網路模組接收來自一第一裝置的一喚醒要求封包、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喚醒資訊與連線資訊、根據喚醒要求封包與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並利用網路模組基於連線資訊向第二裝置發送裝置喚醒封包。其中,喚醒要求封包包括第二裝置的設備識別碼(UID),並且裝置喚醒封包包括第二裝置的設備識別碼與喚醒資訊。
在一實施例中,一種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其包括:一網路模組、一儲存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控制單元連接網路模組與儲存單元,並且儲存單元儲存有一設備識別碼(UID)以及一喚醒資訊。於進入休眠模式之前,控制單元根據設備識別碼與喚醒資訊生成一預存特徵資料,並儲存預存特徵資料在儲存單元中。預存特徵資料包含設備識別碼的全部資料或部分資料與喚醒資訊。其中,在休眠模式下,網路模組仍保持運作並且於接收到一裝置喚醒封包時根據預存特徵資料與裝置喚醒封包進行比對,以進行喚醒連網裝置。
綜上,根據本發明之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可使連網裝置(即,第二裝置)進入超低耗電狀態(休眠狀態),並且能提供第一裝置使用第二裝置的設備識別碼透過連線伺服器對遠端的第二裝置直接發起喚醒要求(裝置喚醒封包),以致於無需任何設定(例如:主機板、網路卡、防火牆等裝置設定)亦無須透過網路廣播,即可喚醒遠端的第二裝置並且減少本地網路(LAN)下的網路封包量。
第1A及1B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網路通訊系統的示意圖。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網路通訊系統的示意圖。參照第1A、1B及2圖,網路通訊系統10包括二連網裝置(為了清楚說明,以下分別稱之為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以及一連線伺服器150。連網裝置(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可為任何能連結網路之電子裝置,例如: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導航機(PND)、筆記型電腦(notebook)、平版電腦(Tablet or Pad)、視訊攝影機、網路攝影機(IP cam)或智慧型家電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假設第一裝置110為主動提出連線要求之委託裝置,而第二裝置130為被動接受連線要求之遠端裝置。參照第1A及2圖,當第一裝置110要與第二裝置130進行點對點連線時,第一裝置110經由網路發送一連線要求封包給連線伺服器150,以要求與第二裝置130進行點對點連線。其中,連線要求封包包括連線目標(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Unique Identification,UID)及指出封包來源的網路位置(即,第一裝置110的連線資訊)。連線伺服器150接收到連線要求封包後,連線伺服器150根據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從其儲存單元中讀出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並將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回傳給第一裝置110。並且,連線伺服器150基於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向第二裝置130傳送第一裝置110的連線資訊,以通知第二裝置130與第一裝置110進行點對點連線。然後,第二裝置130與第一裝置110即能分別根據第一裝置110的連線資訊與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而在彼此之間形成一點對點連線,如第1B及2圖所示。於此雖然是以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之間的通訊連線為點對點連線為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之間的通訊連線亦可是經由連線伺服器150或另一連線伺服器的中繼連線。
其中,各連線資訊包括連網裝置所在的網路位址(IP Address)。在一些實施例中,各連線資訊可更包括連接埠(Port)及/或位址轉換器(NAT)的類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可位在相同網路,亦可位在不同網路。舉例來說,參照1A及1B圖,第二裝置130位於由一位址轉換器120所形成的一本地網路20中,而第一裝置110與連線伺服器150位於一網際網路30中。於此,第二裝置130位在位址轉換器120的後方(相對於網際網路30),並且第二裝置130經由位址轉換器120連接網際網路3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另一例子中,第一裝置110可與第二裝置130位於同一本地網路。舉例來說,參照2圖,第一裝置110、第二裝置130與連線伺服器150位於同一本地網路20中,並且彼此間透過一個或多個網路切換器(switch)或集線器(Hub)140通訊連接。在又另一例子中,第一裝置110則可是位於由另一位址轉換器所形成的另一本地網路中(圖式未示),即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分別位於不同的二本地網路中。
第3圖是一實施例之連網裝置的示意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參照第3圖,第二裝置130包括一控制單元131、一網路模組133以及一儲存單元135。控制單元131耦接網路模組133與儲存單元135,且網路模組133耦接儲存單元135。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31、網路模組133與儲存單元135可由一網路晶片實現。此外,第二裝置130可更包括提供裝置主要功能的功能模組(圖式未示)。舉例來說,當第二裝置130為網路攝影機時,第二裝置130可更包括具有攝影功能的功能模組(即,攝影模組)。在另一例子中,當第二裝置130為門禁系統時,第二裝置130可更包括具有門禁管控功能的功能模組。
於本發明中,第二裝置130可為一低功耗裝置。換言之,除了正常運作模式外,第二裝置130還具有一省電模式(即休眠模式)。在省電模式下,第二裝置130會進入休眠狀態,以節省功耗。然而,當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休眠狀態時(即,在休眠模式下),第二裝置130的網路模組133仍保持運作,即網路模組133不休眠。
在正常運作模式下,第二裝置130與連線伺服器150在正常連線下,控制單元131會通過網路模組133定時發送正常登錄封包給連線伺服器150,以提供第二裝置130所在網路位置的連線資訊。並且,在正常連線下,控制單元131還會通過網路模組133向連線伺服器150發起各式服務請求,並且連線伺服器150對應回應第二裝置130各式服務請求。
第4圖是一實施例之連線伺服器的示意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參照第4圖,連線伺服器150包括一控制單元151、一網路模組153以及一儲存單元155。控制單元151連線網路模組153與儲存單元155。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一裝置110要與進入休眠狀態的第二裝置130進行連線時,第一裝置110可先透過連線伺服器150喚醒第二裝置130。
第5圖是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的第一部分之流程圖。第6圖是喚醒要求封包的一實施例的概要示意圖。
參照第1至5圖,為喚醒第二裝置130,第一裝置110生成一喚醒要求封包並經由網路(網際網路30、或本地網路20及網際網路30)將喚醒要求封包發送給連線伺服器150(步驟S500)。其中,喚醒要求封包WRP包括一一般資訊HD與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如第6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般資訊HD與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可位於喚醒要求封包WRP的表頭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喚醒要求封包WRP可更包括封包內容。
控制單元151通過網路模組153接收到來自第一裝置110的喚醒要求封包WRP(步驟S510)後,控制單元151根據喚醒要求封包WRP中的設備識別碼ID從儲存單元155中取得對應第二裝置130的喚醒資訊(步驟S520)。並且,控制單元151根據喚醒要求封包WRP與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步驟S530)。
第7圖是裝置喚醒封包的一實施例的概要示意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51將喚醒要求封包WRP(一般資訊HD與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組合成一未加密封包,並進行此未加密封包的一加密演算而生成裝置喚醒封包EWP,如第7圖所示。其中,加密運算可以是採用加密技術進行未加密封包的加密處理。加密技術可例如:(但不限於此)訊息摘要演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MD5)、安全雜湊演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HA)、RSA(Rivest-Shamir-Adleman)加密演算法或凱薩加密法(Caesar Cipher)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控制單元151所形成的未加密封包中,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的總和可大於或等於加密演算的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位元組)時,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總和則是大於或等於16 bytes。在一些實施例中,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可小於或等於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位元組)時,喚醒資訊WM則是小於或等於16 bytes。
此外,控制單元151亦可根據喚醒要求封包WRP中的設備識別碼ID從儲存單元155中取得對應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步驟S540)。換言之,連線伺服器150的儲存單元155中儲存有對應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與喚醒資訊WM。
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單元155記錄有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連線資訊AD、喚醒資訊WM以及各資訊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下表一所示。控制單元151則從儲存單元155中取得對應設備識別碼ID的喚醒資訊WM與連線資訊AD。
表一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與對應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AD等資訊可以是第二裝置130與連線伺服器150通訊連線時提供給連線伺服器150,進而記錄於其儲存單元155中。
接著,控制單元151通過網路模組153基於取得的連線資訊AD向第二裝置130發送裝置喚醒封包EWP(步驟S550),即將裝置喚醒封包EWP經由網路傳送給位於連線資訊AD中之網路位址的第二裝置130。
第8圖是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的第二部分之流程圖。
搭配參照第8圖,由於第二裝置130在休眠狀態下其網路模組133仍持續運作,因此第二裝置130的網路模組133仍可接收來自連線伺服器150的裝置喚醒封包EWP(步驟S560)。
當網路模組133接收到裝置喚醒封包EWP(步驟S560)時,網路模組133根據一既定資料位置從裝置喚醒封包EWP取得一喚醒特徵資料(步驟S570)並從儲存單元135讀出休眠前預先儲存的預存特徵資料(步驟S580)。其中,喚醒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小於裝置喚醒封包EWP的資料大小。於此,喚醒特徵資料即為裝置喚醒封包EWP的一段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喚醒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可為前述之加密演算的至少一個加密單位。換言之,既定資料位置為裝置喚醒封包EWP特定位置的至少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時,喚醒特徵資料則為16 bytes的倍數。在一些實施例中,喚醒特徵資料的資料可為裝置喚醒封包EWP中最後至少一個加密單位的資料。換言之,既定資料位置為最後至少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時,喚醒特徵資料可為裝置喚醒封包EWP中最後16 bytes或32 bytes。特別地,取得的喚醒特徵資料包括裝置喚醒封包EWP中具有一致性的資料(例如: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等),惟不包括動態變化的資料(例如:一般資訊HD)。其中,具有一致性的資料是指就發給同一連網裝置的多個封包而言不會隨著不同環境參數變化而有所不同的資料。動態變化的資料是指就發給同一連網裝置的多個封包而言會因環境參數變化而有所不同的資料,例如:一般資訊HD中的版本、服務請求代號與發送時間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喚醒特徵資料可包括加密後的設備識別碼ID與加密後的喚醒資訊WM。換言之,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的總和為加密單位的倍數,且此倍數為正整數。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喚醒特徵資料可包括加密後的部分設備識別碼ID與加密後的喚醒資訊WM。換言之,此部分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的總和為加密單位的倍數,且此倍數為正整數。
接著,網路模組133比對喚醒特徵資料與預存特徵資料(步驟S590),以判斷二者是否相同(步驟S592)。當喚醒特徵資料與預存特徵資料一致時,網路模組133喚醒整個第二裝置130(步驟S600),以致使第二裝置130能接受第一裝置110通訊連結要求(完成點對點連線的形成或中繼連線的形成)。當喚醒特徵資料與預存特徵資料不一致時,網路模組133則忽略(丟棄)喚醒裝置喚醒封包EWP,即不喚醒整個第二裝置130(步驟S602)。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休眠模式下,網路模組133能直接讀取控制單元131預存於儲存單元135中的預存特徵資料,以供網路模組133進行比對而喚醒。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單元135可包括複數個儲存元件(以下分別稱之為主儲存單元以及微儲存單元)。控制單元131形成預存特徵資料後,會將預存特徵資料儲存於主儲存單元中。並且,在進入休眠前,網路模組133會將喚醒所需的資料(如,預存特徵資料)從主儲存單元載入至微儲存單元,以供網路模組133進行比對而喚醒。並且,在休眠模式下,網路模組133與微儲存單元均仍保持運作(供電)。其中,微儲存單元可內建於網路模組133中。
第9圖是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的第三部分之流程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參照第9圖,於進入休眠模式之前,控制單元131從儲存單元135讀出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步驟S710),並且根據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生成一比對封包(步驟S720)。其中,於第二裝置130(儲存單元135)中的喚醒資訊WM相同於連線伺服器150(儲存單元155)中的喚醒資訊WM。
第10圖是一實施例之比對封包的概要示意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31將一般資訊HD’、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組合成一未加密封包,並進行此未加密封包的加密演算而生成比對封包CP,如第10圖所示。於此,第二裝置130與連線伺服器150是採用相同的加密技術進行加密演算。其中,加密運算可以是採用加密技術進行未加密封包的加密處理。加密技術可例如:(但不限於此)訊息摘要演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MD5)、安全雜湊演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HA)、RSA(Rivest-Shamir-Adleman)加密演算法或凱薩加密法(Caesar Cipher)等。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般資訊HD’與設備識別碼ID可位於比對封包CP的表頭中,而喚醒資訊WM則為比對封包CP的封包內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控制單元131所形成的未加密封包中,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的總和可大於或等於加密演算的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位元組)時,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總和則是大於或等於16 bytes。在一些實施例中,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可小於或等於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位元組)時,喚醒資訊WM則是小於或等於16 bytes。
然後,控制單元131根據既定資料位置從比對封包CP取得一預存特徵資料(步驟S730),並儲存此預存特徵資料在儲存單元135中(步驟S740)。其中,此預存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小於比對封包CP的資料大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存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可為前述之加密演算的至少一個加密單位。換言之,既定資料位置為比對封包CP特定位置的至少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時,預存特徵資料則為16 bytes的倍數。於此,喚醒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與預存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為相同加密演算的相同數量的加密單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存特徵資料的資料可為比對封包CP中最後至少一個加密單位的資料。換言之,既定資料位置為最後至少一個加密單位。舉例來說,當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為16 bytes時,預存特徵資料可為比對封包CP中最後16 bytes或32 bytes。特別地,取得的預存特徵資料包括比對封包CP中具有一致性的資料(例如: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等),惟不包括動態變化的資料(例如:一般資訊HD’)。其中,具有一致性的資料是指就發給同一連網裝置的多個封包而言不會隨著不同環境參數變化而有所不同的資料。動態變化的資料是指就發給同一連網裝置的多個封包而言會因環境參數變化而有所不同的資料,例如:一般資訊中的版本、服務請求代號與發送時間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存特徵資料可包括加密後的設備識別碼ID與加密後的喚醒資訊WM。換言之,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的總和為加密單位的倍數,且此倍數為正整數。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預存特徵資料可包括加密後的部分設備識別碼ID與加密後的喚醒資訊WM。換言之,此部分設備識別碼ID與喚醒資訊WM的資料大小的總和為加密單位的倍數,且此倍數為正整數。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31可單純串接設備識別碼ID(部分或全部)與喚醒資訊WM,然後將串接後的資料(未加密封包)進行加密演算而生成預存特徵資料(即,直接將生成之比對封包做為預存特徵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應第二裝置130的喚醒資訊WM可以是由第二裝置130生成並儲存在儲存單元135中。並且,由第二裝置130將生成的喚醒資訊WM提供給連線伺服器150並記錄於連線伺服器150的儲存單元155中。因此,連線伺服器150與第二裝置130均具有相同內容的喚醒資訊WM。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對應第二裝置130的喚醒資訊WM可以是由連線伺服器150生成並記錄於連線伺服器150的儲存單元155中。並且,於第二裝置130與連線伺服器150通訊連線時,連線伺服器150將生成的喚醒資訊WM提供給第二裝置130,進而同樣記錄於第二裝置130的儲存單元135中。因此,連線伺服器150與第二裝置130均具有相同內容的喚醒資訊WM。在一些實施例中,喚醒資訊WM可為一授權金鑰。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線伺服器150可基於有無接收到來自第二裝置130的正常登錄封包來判定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正常連線或離線)並記錄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裝置130第一次以正常登錄封包連線並登錄連線伺服器150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判定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正常連線並記錄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正常連線在儲存單元155中。於第二裝置130登錄後,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根據一既定時間偵測來自第二裝置130的正常登錄封包。當超過既定時間未接收到正常登錄封包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即會判定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離線並記錄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離線在儲存單元155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單元135儲存有一登錄資料。此登錄資料是用以提供第二裝置130登錄連線伺服器150。
第11圖是另一實施例之第二裝置的運作狀態的辨識方法的流程圖。第12圖是一實施例之休眠登錄封包的概要示意圖。第13圖是一實施例之特徵旗標於休眠登錄封包中的位置的示意圖。
參照第11至13圖,於進入休眠模式之前,控制單元131從儲存單元135讀出登錄資料LD(步驟S910),並且根據登錄資料LD及特徵旗標SF生成一休眠登錄封包SLP(步驟S920)。控制單元131將生成的休眠登錄封包SLP儲存在儲存單元135中(步驟S930),然後第二裝置130進入休眠模式(步驟S940)。並且,在休眠模式下,網路模組133可定時對連線伺服器150發送休眠登錄封包SLP(步驟S940)。換言之,在休眠模式下,網路模組133能直接讀取控制單元131預存於儲存單元135中的休眠登錄封包SLP。
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單元135可包括複數個儲存元件(以下分別稱之為主儲存單元以及微儲存單元)。控制單元131形成休眠登錄封包SLP後,會將休眠登錄封包SLP儲存於主儲存單元中。並且,在進入休眠前,網路模組133再將休眠登錄封包SLP從主儲存單元載入至微儲存單元,以供網路模組133於休眠模式下繼續間隔發送休眠登錄封包SLP給連線伺服器150。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徵旗標SF可位於休眠登錄封包SLP的表頭中。
在步驟S940的一些實施例中,網路模組133可以固定時間間隔對連線伺服器150發送休眠登錄封包SLP。在步驟S940的另一些實施例中,若第二裝置130長時間未喚醒時,網路模組133可以由固定時間間隔改為由漸增時間間隔對連線伺服器150發送休眠登錄封包SLP,藉以進一步節省更多電力。舉例來說,當第二裝置130剛進入休眠模式時,網路模組133每隔25秒對連線伺服器150發送休眠登錄封包SLP。當第二裝置130長時間未喚醒(例如:進入休眠模式達1小時)時,網路模組133可由25秒逐次拉長發送的時間間隔。而當第二裝置130被喚醒時,網路模組133則將發送的時間間隔回復為預設值25秒。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模組133利用演算法計算下次發送的時間間隔,以致使發送的時間隨著休眠的時間而逐次拉長。
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通過網路模組153接收來自第二裝置130的休眠登錄封包SLP(步驟S950)。於接收到休眠登錄封包SLP後,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根據休眠登錄封包SLP中的特徵旗標SF判定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休眠並在儲存單元153中記錄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休眠(步驟S960)。
在一些實施例中,休眠登錄封包SLP與正常登錄封包之間的實質差別僅在於是否具有特徵旗標SF。舉例來說,當連線伺服器150接收到來自第二裝置130的登錄封包中具有特徵旗標SF(即為休眠登錄封包SLP)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則判定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休眠。反之,當連線伺服器150接收到來自第二裝置130的登錄封包中不具有特徵旗標SF(即為正常登錄封包)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則判定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正常連線。再者,當連線伺服器150超過既定時間未接收到來自第二裝置130的任何登錄封包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則判定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離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徵旗標SF可位在休眠登錄封包SLP的標頭HD’’中,如第12及13圖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登錄資料LD可包括帳號與密碼。其中,帳號可為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
第14圖是另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之部分流程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參照第14圖,當第一裝置110要與第二裝置130進行通訊連線時,第一裝置110經由網路發送用以要求與第二裝置130進行通訊連線的連線要求封包給連線伺服器150(步驟S450),以向連線伺服器150詢問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與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經由網路模組153接收到來自第一裝置110的連線要求封包,並且根據連線要求封包中的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查詢(確認)儲存單元155中記錄的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步驟S460)。
當確認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正常連線(步驟S462)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從儲存單元155中讀出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步驟S470)並透過網路模組153將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回傳給第一裝置110(步驟S472),以致使第一裝置110根據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與第二裝置130進行通訊連線(步驟S474)。
當確認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休眠(步驟S464)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透過網路模組153向第一裝置110回覆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休眠(步驟S480),以致使第一裝置110發出喚醒要求封包(步驟S500)。
當確認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離線(步驟S466)時,連線伺服器150的控制單元151透過網路模組153向第一裝置110回覆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離線(步驟S490),以通知第一裝置110一段時間後再重新要求連線。
於此雖然是以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之間的通訊連線為點對點連線為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之間的通訊連線亦可是經由連線伺服器150或另一連線伺服器的中繼連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線伺服器150可僅具有辨識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正常連線或未連線的能力。此時,當連線伺服器150向第一裝置110回覆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未連線(步驟S490)時,第一裝置110可發送喚醒要求封包至連線伺服器150(即,執行步驟S500與其後續步驟)(圖式未示),以進行第二裝置130的喚醒程序。
第15圖是又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之部分流程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參照第15圖,當第一裝置110要與第二裝置130進行點對點連線(非首次連線)時,第一裝置110可先以先前取得之第二裝置130的連線資訊嘗試對第二裝置130進行通訊連接(嘗試形成二者之間的點對點連線)(步驟S410)。當通訊連接不成功時(如未收到第二裝置之回應),第一裝置110才向連線伺服器150發出喚醒要求封包(步驟S450)。當通訊連接成功時,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之間的點對點連線形成(步驟S420)。於此雖然是以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之間的通訊連線為點對點連線為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裝置110與第二裝置130之間的通訊連線亦可是經由連線伺服器150或另一連線伺服器的中繼連線。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連線伺服器150向第一裝置110回覆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未連線時,第一裝置110可以固定時間間隔持續向連線伺服器150發出喚醒要求封包(即,反覆執行步驟S500與其後續步驟)並且持續嘗試對第二裝置130進行通訊連接,直至通訊連接成功(圖式未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裝置110可以無視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並於每次嘗試通訊連接第二裝置130,同時執行發出喚醒要求封包(即,執行步驟S500與其後續步驟)(圖式未示)。若第二裝置130的運作狀態為正常連線,連線伺服器150則不理會(忽略)喚醒要求封包WRP(不起任何作用)。
需注意的是,雖然前述實施例是依序描述各步驟,但此順序並非本發明之限制,熟習相關技藝者應可瞭解在合理情況下部分步驟的執行順序可同時進行或先後對調。例如:同時取得對應第二裝置的喚醒資訊與連線資訊,即同時進行步驟S520及S540。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網路通訊系統10中,各組件能藉由其控制單元執行其儲存單元中所儲存的韌體或軟體演算法而實現上述之對應步驟。換言之,儲存單元用以儲存相關之軟體/韌體程式、資料、數據及其組合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儲存單元可由一個或多個儲存元件所實現。於此,儲存元件可以是例如記憶體或暫存器等,但在此並不對其限制。記憶體可例如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非永久性記憶體、永久性記憶體、靜態記憶體、動態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和/或任何存儲數位資訊的設備。
綜上,根據本發明之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可使連網裝置(即,第二裝置)進入超低耗電狀態(休眠狀態),並且能提供第一裝置110使用第二裝置130的設備識別碼ID透過連線伺服器150對遠端的第二裝置直接發起喚醒要求(裝置喚醒封包WRP),以致於無需任何設定(例如:主機板、網路卡、防火牆等裝置設定)亦無須透過網路廣播,即可喚醒遠端的第二裝置並且減少本地網路(LAN)下的網路封包量。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網路通訊系統
110‧‧‧第一裝置
120‧‧‧位址轉換器
130‧‧‧第二裝置
131‧‧‧控制單元
133‧‧‧網路模組
135‧‧‧儲存單元
140‧‧‧網路切換器或集線器
150‧‧‧連線伺服器
151‧‧‧控制單元
153‧‧‧網路模組
155‧‧‧儲存單元
20‧‧‧本地網路
30‧‧‧網際網路
WRP‧‧‧喚醒要求封包
HD‧‧‧一般資訊
ID‧‧‧設備識別碼
EWP‧‧‧裝置喚醒封包
WM‧‧‧喚醒資訊
CP‧‧‧比對封包
HD'‧‧‧一般資訊
SLP‧‧‧休眠登錄封包
HD''‧‧‧一般資訊
LD‧‧‧登錄資料
SF‧‧‧特徵旗標
S410‧‧‧第一裝置以先前取得之第二裝置的連線資訊嘗試對第二裝置進行通訊連接
S420‧‧‧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的點對點連線形成
S450‧‧‧第一裝置發送連線要求封包給連線伺服器
S460‧‧‧連線伺服器根據連線要求封包確認第二裝置的運作狀態
S462‧‧‧正常連線
S464‧‧‧休眠
S466‧‧‧離線
S470‧‧‧連線伺服器從儲存單元中讀出第二裝置的連線資訊
S472‧‧‧連線伺服器將第二裝置的連線資訊回傳給第一裝置
S474‧‧‧第一裝置根據第二裝置的連線資訊與第二裝置進行點對點連線
S480‧‧‧連線伺服器向第一裝置回覆第二裝置的運作狀態為休眠
S490‧‧‧連線伺服器向第一裝置回覆第二裝置的運作狀態為離線
S500‧‧‧第一裝置生成並發送喚醒要求封包至連線伺服器
S510‧‧‧連線伺服器接收到來自第一裝置的喚醒要求封包
S520‧‧‧連線伺服器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對應第二裝置的喚醒資訊
S530‧‧‧連線伺服器根據喚醒要求封包與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
S540‧‧‧連線伺服器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對應第二裝置的連線資訊
S550‧‧‧連線伺服器基於取得的連線資訊向第二裝置發送裝置喚醒封包
S560‧‧‧第二裝置的網路模組接收來自連線伺服器的裝置喚醒封包
S570‧‧‧第二裝置的網路模組根據一既定資料位置從裝置喚醒封包取得一喚醒特徵資料
S580‧‧‧第二裝置的網路模組從儲存單元讀出一預存特徵資料
S590‧‧‧第二裝置的網路模組比對喚醒特徵資料與預存特徵資料
S592‧‧‧是否一致?
S600‧‧‧第二裝置的網路模組喚醒整個第二裝置
S602‧‧‧第二裝置的網路模組不喚醒整個第二裝置
S710‧‧‧第二裝置的控制單元從儲存單元讀出設備識別碼與喚醒資訊
S720‧‧‧第二裝置的控制單元根據設備識別碼與喚醒資訊生成一比對封包
S730‧‧‧第二裝置的控制單元根據既定資料位置從比對封包取得一預存特徵資料
S740‧‧‧第二裝置的控制單元儲存取得的預存特徵資料在儲存單元中
S910‧‧‧第二裝置的控制單元從儲存單元讀出登錄資料
S920‧‧‧第二裝置的控制單元根據登錄資料與特徵旗標生成一休眠登錄封包
S930‧‧‧第二裝置的控制單元將休眠登錄封包儲存在儲存單元中
S940‧‧‧第二裝置進入休眠狀態,並且在休眠模式下網路模組定時對連線伺服器發送休眠登錄封包
S950‧‧‧連線伺服器接收來自第二裝置的休眠登錄封包
S960‧‧‧連線伺服器根據休眠登錄封包中的特徵旗標判定第二裝置的運作狀態為休眠並在儲存單元中記錄第二裝置的運作狀態為休眠
第1A及1B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網路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網路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3圖是一實施例之連網裝置的示意圖。 第4圖是一實施例之連線伺服器的示意圖。 第5圖是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的第一部分之流程圖。 第6圖是一實施例之喚醒要求封包的概要示意圖。 第7圖是一實施例之裝置喚醒封包的概要示意圖。 第8圖是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的第二部分之流程圖。 第9圖是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的第三部分之流程圖。 第10圖是一實施例之比對封包的概要示意圖。 第11圖是另一實施例之第二裝置的運作狀態的辨識方法的流程圖。 第12圖是一實施例之休眠登錄封包的概要示意圖。 第13圖是一實施例之特徵旗標於休眠登錄封包中的位置的示意圖。 第14圖是另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之部分流程圖。 第15圖是又一實施例之遠端喚醒方法之部分流程圖。
S500‧‧‧第一裝置生成並發送喚醒要求封包至連線伺服器
S510‧‧‧連線伺服器接收到來自第一裝置的喚醒要求封包
S520‧‧‧連線伺服器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對應第二裝置的喚醒資訊
S530‧‧‧連線伺服器根據喚醒要求封包與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
S540‧‧‧連線伺服器根據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對應第二裝置的連線資訊
S550‧‧‧連線伺服器基於取得的連線資訊向第二裝置發送裝置喚醒封包

Claims (25)

  1. 一種遠端喚醒方法,包括: 接收來自一第一裝置的一喚醒要求封包,其中該喚醒要求封包包括一第二裝置的一設備識別碼; 根據該喚醒要求封包取得一喚醒資訊; 根據該喚醒要求封包與該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其中該裝置喚醒封包包括該第二裝置的該設備識別碼與該喚醒資訊; 根據該喚醒要求封包取得對應該第二裝置的一連線資訊;以及 基於該連線資訊向該第二裝置發送該裝置喚醒封包。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其中該裝置喚醒封包的生成步驟包括: 將該喚醒要求封包與該喚醒資訊組合成一未加密封包;以及 進行該未加密封包的一加密演算而生成該裝置喚醒封包。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其中該加密演算的一個加密單位包含該設備識別碼的全部資料或部分資料與該喚醒資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其中該設備識別碼與該喚醒資訊的資料大小的總和為該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的倍數,且該倍數為正整數。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更包括: 由該第二裝置接收該裝置喚醒封包; 由該第二裝置從該裝置喚醒封包取得一喚醒特徵資料,且該喚醒特徵資料包含該設備識別碼的全部資料或部分資料與該喚醒資訊; 比對該喚醒特徵資料與一預存特徵資料,其中該預存特徵資料為該第二裝置休眠前預先儲存在該第二裝置中;以及 當該喚醒特徵資料與該預存特徵資料一致時,喚醒整個該第二裝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其中該喚醒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與該預存特徵資料的資料大小均為該加密演算的至少一個加密單位。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更包括: 接收來自該第二裝置的一休眠登錄封包;以及 根據該休眠登錄封包在該儲存單元中記錄該第二裝置的一運作狀態為休眠。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其中該休眠登錄封包具有一特徵旗標,並且該特徵旗標表示該第二裝置的該運作狀態為該休眠。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更包括: 接收來自該第一裝置的一連線要求封包,其中該連線要求封包用於要求與該第二裝置進行通訊連線; 根據該連線要求封包確認該第二裝置的一運作狀態;以及 當該第二裝置的該運作狀態為休眠時,向該第一裝置回覆該第二裝置為該休眠。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端喚醒方法,其中該喚醒資訊及該連線資訊的取得步驟包括:根據該設備識別碼從一儲存單元中讀取對應該設備識別碼的該喚醒資訊及該連線資訊。
  11. 一種連線伺服器,包括: 一網路模組; 一儲存單元,儲存對應一第二裝置的一連線資訊與一喚醒資訊;以及 一控制單元,連接該網路模組與該儲存單元,通過該網路模組接收來自一第一裝置的一喚醒要求封包、根據該喚醒要求封包取得該喚醒資訊與該連線資訊、根據該喚醒要求封包與該喚醒資訊生成一裝置喚醒封包,並根據該連線資訊通過該網路模組向該第二裝置發送該裝置喚醒封包,其中該喚醒要求封包包括該第二裝置的一設備識別碼,以及該裝置喚醒封包包括該第二裝置的該設備識別碼與該喚醒資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連線伺服器,其中該控制單元將該喚醒要求封包與該喚醒資訊組合成一未加密封包並進行該未加密封包的一加密演算而生成該裝置喚醒封包。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連線伺服器,其中該加密演算的一個加密單位包含該設備識別碼的全部資料或部分資料與該喚醒資訊。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連線伺服器,其中該設備識別碼與該喚醒資訊的資料大小的總和為該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的倍數,且該倍數為正整數。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連線伺服器,其中該儲存單元更儲存該第二裝置的一運作狀態,以及該控制單元通過該網路模組接收來自該第二裝置的一休眠登錄封包,並根據該休眠登錄封包更新該儲存單元中該第二裝置的該運作狀態為休眠。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連線伺服器,其中該休眠登錄封包具有一特徵旗標,並且該特徵旗標表示該第二裝置的該運作狀態為該休眠。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連線伺服器,其中當該控制單元通過該網路模組接收來自該第一裝置之用以要求與該第二裝置進行通訊連線的一連線要求封包時,該控制單元根據該連線要求封包確認該第二裝置的一運作狀態並於確認該第二裝置的該運作狀態為休眠時向該第一裝置回覆該第二裝置為該休眠。
  18.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連線伺服器,其中該儲存單元記錄有該設備識別碼以及該設備識別碼、該連線資訊與該喚醒資訊的對應關係。
  19. 一種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包括: 一網路模組; 一儲存單元,儲存一設備識別碼以及一喚醒資訊;以及 一控制單元,連接該網路模組與該儲存單元,於進入休眠模式之前,根據該設備識別碼與該喚醒資訊生成一預存特徵資料,並儲存該預存特徵資料在該儲存單元中,其中該預存特徵資料包含該設備識別碼的全部資料或部分資料與該喚醒資訊; 其中,在該休眠模式下,該網路模組仍保持運作並且於接收到一裝置喚醒封包時根據該預存特徵資料與該裝置喚醒封包進行比對,以喚醒該連網裝置。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根據該設備識別碼與該喚醒資訊生成一比對封包並且從該比對封包取得該預存特徵資料。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其中在該休眠模式下,當該網路模組接收到來自一連線伺服器的該裝置喚醒封包時,該網路模組根據一既定資料位置從該裝置喚醒封包擷取一喚醒特徵資料並且比對該喚醒特徵資料與該預存特徵資料,其中當該喚醒特徵資料與該預存特徵資料一致時,該網路模組喚醒整個連網裝置。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其中該設備識別碼的全部資料或部分資料與該喚醒資訊的資料大小的總和為該裝置喚醒封包的加密演算的加密單位的倍數,且該倍數為正整數。
  23.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其中該儲存單元儲存一登錄資料,該控制單元於進入休眠模式之前根據該登錄資料及一特徵旗標生成具有該登錄資料與該特徵旗標的一休眠登錄封包,以及該特徵旗標表示該連網裝置的運作狀態為休眠。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其中該特徵旗標位於該休眠登錄封包的表頭。
  2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其中在該休眠模式下,該網路模組對該連線伺服器週期性發送該休眠登錄封包。
TW105127737A 2016-08-29 2016-08-29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TWI646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7737A TWI646799B (zh) 2016-08-29 2016-08-29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CN201610872105.5A CN106487885B (zh) 2016-08-29 2016-09-30 远程唤醒方法、联机服务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连网装置
US15/685,661 US10602448B2 (en) 2016-08-29 2017-08-24 Remote wakeup method, connection server, and networking apparatus having sleep m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7737A TWI646799B (zh) 2016-08-29 2016-08-29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7980A true TW201807980A (zh) 2018-03-01
TWI646799B TWI646799B (zh) 2019-01-01

Family

ID=58268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737A TWI646799B (zh) 2016-08-29 2016-08-29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2448B2 (zh)
CN (1) CN106487885B (zh)
TW (1) TWI6467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961B (zh) * 2022-04-21 2023-01-21 艾維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智能開關系統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62564A4 (en) * 2017-04-07 2019-05-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LOADING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TO BE LOADED
KR102013258B1 (ko) * 2017-12-13 2019-08-22 (주)에프씨아이 저 전력 슬립모드에서의 패킷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장치
CN109086083B (zh) * 2018-07-23 2020-06-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设备启动的方法、装置及交互式智能平板
CN112448822B (zh) * 2019-09-02 2022-03-01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络唤醒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0740498B (zh) * 2019-09-30 2021-10-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降低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958713B (zh) * 2019-11-29 2021-05-07 武汉智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休眠与唤醒机制的低功耗通信方法
CN111641932B (zh) * 2020-05-27 2022-04-0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器远程静默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13778530A (zh) * 2020-06-10 2021-12-10 杭州海康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唤醒方法、装置、远程系统及系统服务器
CN112968783B (zh) * 2021-01-20 2022-08-05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发送数据的低功耗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72292A (zh) * 2021-08-09 2021-11-19 深圳市猿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唤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993196B (zh) * 2021-10-25 2024-01-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以太网的节点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21007B (zh) * 2021-12-24 2023-11-1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站点功耗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4339973A (zh) * 2021-12-30 2022-04-12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29654A (zh) * 2022-06-28 2022-12-27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待机通信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中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3223B1 (en) * 1998-09-30 2001-04-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etwork scanner contention handling method
US7447927B2 (en) * 2005-08-23 2008-11-04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king up a sleeping system
DE102005051577B4 (de) * 2005-10-21 2008-04-30 Engel Solutions Ag Verfahren zur Verschlüsselung bzw. Entschlüsselung von Datenpaketen eines Datenstroms sowie Signalfolge und Datenverarbeitungssystem zur Aus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20140003591A1 (en) * 2009-10-06 2014-01-02 Krush Communications Llc Carding card replenishment system
IN2014CN02454A (zh) * 2011-11-01 2015-08-07 Qualcomm Inc
US20140072277A1 (en) * 2012-09-07 2014-03-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calenda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9250685B2 (en) * 2012-11-05 2016-02-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emotely waking a sleeping device using a wake configuration file
CN103229521B (zh) * 2012-12-26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488458B (zh) * 2013-02-01 2015-06-11 Acer Inc 電腦系統及電腦裝置的遠端遙控方法
US9473312B2 (en) * 2013-09-06 2016-10-18 Dell Products, L.P. Wake on application
CN103580876A (zh) * 2013-10-25 2014-02-12 北京远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唤醒车载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US9680970B2 (en) * 2013-12-16 2017-06-13 Pacesetter,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and an external device
US20160112955A1 (en) * 2014-10-20 2016-04-21 Gainspan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etween access point and wireless station
CN104639607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方法和路由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961B (zh) * 2022-04-21 2023-01-21 艾維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智能開關系統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63789A1 (en) 2018-03-01
US10602448B2 (en) 2020-03-24
CN106487885A (zh) 2017-03-08
CN106487885B (zh) 2019-11-29
TWI646799B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6799B (zh) 遠端喚醒方法、連線伺服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連網裝置
US1093210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de in network
US10261562B2 (en) Remote device waking using a multicast packet
RU2370916C1 (ru) Посредник в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для удаленно подключенного моби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работающего в режиме пониженного энергопотребления
US8265004B2 (en) Transferring data using ad hoc networks
US20120278636A1 (en) Remote wake mechanism for a network system and remote wake method thereof
WO2020020312A1 (zh) 设备配网方法
US9288269B2 (en) Network presence offload
KR100823705B1 (ko)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들 사이에서 데이터 전송을 최적화하는방법 및 시스템
JP582362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を安全にウェイク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1288063B (zh) 无线设备发现和配置
US20100169677A1 (en) Remotely Powering On-Off Network Devices via a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US785370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device presence
WO2020220694A1 (zh) 路由器、网络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085340A1 (zh) 应用程序唤醒方法及唤醒设备
US20210243599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through bluetooth device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243741B2 (en) Key exchange and mutual authentication in low performance devices
US20080118005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US977456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5514587B (zh) 一种通信设备、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47843A1 (zh) 接入认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17319981A (zh) 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8353633A (zh) 设备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van An Encrypted MAC for the Authentication Process in WSN
JP2006287712A (ja) 端末、通信方式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