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6500A -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 Google Patents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6500A
TW201806500A TW105127947A TW105127947A TW201806500A TW 201806500 A TW201806500 A TW 201806500A TW 105127947 A TW105127947 A TW 105127947A TW 105127947 A TW105127947 A TW 105127947A TW 201806500 A TW201806500 A TW 2018065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vor
flow path
source
fragrance
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9637B (zh
Inventor
伊藤研児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7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963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6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6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500A/zh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Cigarettes, Filters, And Manufacturing Of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係具備有:氣膠產生單元、香味產生單元、及吸口端;其中,前述氣膠產生單元係具備有收容氣膠源的氣膠源收容部、以及從該氣膠源產生氣膠的氣膠產生機構;前述香味產生單元係具備有收容香味源的香味源收容部;前述氣膠產生單元係設置有從氣膠產生單元內朝向吸口端的第一流路,而前述香味源收容部係分別設置有:由與外部連通的至少一個孔部所構成的第二流路、及從該香味源收容部內朝向前述第一流路、或朝向前述吸口端的第三流路。

Description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現在,有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以下,亦簡稱香味吸嚐器)已實用化,該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係不須伴隨燃燒即產生香味,且令使用者吸嚐該香味者。
為了令使用者更明顯地享受香氣,已知有一種在香味吸嚐器的外周面配置芳香物質儲槽(tank)的技術(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521074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係可僅在非抽吸(puff)時使香味散發至使用者的鼻子來刺激嗅覺,而在抽吸時吸嚐香味至使用者的口腔來刺激味覺及嗅覺。
其中,所謂「抽吸時」意指:使用者叼銜香味吸嚐器的吸口端側而進行吸嚐時。所謂「非抽吸時」係指:使用者叼銜香味吸嚐器的吸口端側而未進行吸嚐時。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係具備有:氣膠(aerosol;又稱氣溶膠或噴霧)產生單元、香味產生單元、以及吸口端;其中,氣膠產生單元係具備有收容氣膠源的氣膠源收容部、以及從該氣膠源產生氣膠的氣膠產生機構;香味產生單元係具備有收容香味源的香味源收容部;在前述氣膠產生單元係設置有從前述氣膠產生單元內朝向前述吸口端的第一流路,而在前述香味源收容部係分別設置有:包含與外部連通的至少一個孔部的第二流路、及從香味源收容部內朝向前述第一流路、或朝向吸口端的第三流路。
10‧‧‧電源
20‧‧‧感測器
30‧‧‧開關
40‧‧‧發光元件
50‧‧‧控制電路
60‧‧‧保持體
70‧‧‧吸收體
80‧‧‧氣膠產生機構(第一加熱要素)
100‧‧‧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110‧‧‧電源部
111‧‧‧第一連接部
112‧‧‧第一框體
120、220、320、420‧‧‧霧化部
121‧‧‧第二連接部
121a‧‧‧凹部
122、222、322、422‧‧‧第二框體
123、223、323、423‧‧‧第一隔壁
124‧‧‧空氣導入孔
125‧‧‧第四流路
126、226、326、426‧‧‧第一流路
127、227、327、427‧‧‧第二隔壁
128、228、328、428‧‧‧吸口端
129、229、329、429‧‧‧壁部
130‧‧‧氣膠產生單元
131‧‧‧氣膠源收容部
140、240、340、440‧‧‧香味產生單元
141、241、341、441‧‧‧香味源收容部
343、443‧‧‧過濾器
144、244、344、444‧‧‧第二流路
145‧‧‧第三流路
151、251、351、451‧‧‧第一吸嚐孔
161‧‧‧香味
162、262、362、462‧‧‧第一氣流
163、263、363、463‧‧‧第二氣流
252‧‧‧第二吸嚐孔
370‧‧‧第二加熱要素
380‧‧‧遮閉器
430‧‧‧第三隔壁
第1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概略剖面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霧化部(atomizer)的放大剖面圖。
第3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放大剖面圖。
第4圖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放大剖面圖。
第5圖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放大剖面圖。
第6圖係顯示第四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放大剖面圖。
第7圖係顯示第五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放大剖面圖。
第8圖係顯示第六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放大剖面圖。
以下,詳細說明關於實施型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第一實施形態)
參照第1圖及第2圖說明第一實施形態。第1圖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0的概略剖面圖。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霧化部120的放大剖面圖。
第1圖中,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0係具備有:電源部110、以及霧化部120,該霧化部12係配置於電源部110之例如吸口端側者。電源部110係具有非吸口端,且在其另一端具有第一連接部111。霧化部120係具有吸口端128,且在其另一端具有第二連接部121。第一連接部111及第二連接部121係例如分別形成有:可彼此螺合的母螺紋及公螺紋。電源部110與霧化部120係形成為經由第一連接部111及第二連接部121而彼此可拆卸的構 造。
霧化部120係如第2圖所示,例如具備有圓筒狀的第二框體122。圓筒狀的第二框體122的一端係形成有吸口端128,而另一端係形成有第二連接部121,該吸口端128係利用例如與第二框體122一體化之壁部129將開口端予以密封並加以界定者。在第二框體122內,係以自第一連接部側起之順序配置氣膠產生單元130及香味產生單元140。
屬於第二連接部121的母螺紋係具有朝軸方向旋開的凹部121a。用以導入外氣至第一流路的複數個空氣導入孔124,係在第二連接部121以從第二連接部121的外周面到凹部121a之方式開孔。在第二框體122內,係設置有第四流路125,該第四流路125係貫通第二連接部121的中央部分並與電源部110內連通之由管體所構成。在第二框體122內的中央係設置有圓筒狀的第一隔壁123,該第一隔壁123係從第二連接部121朝向吸口端延伸,且與第四流路125連通。在第一隔壁123內形成有第一流路126。在第二框體122的吸口端128之壁部129的中央開設有第一吸嚐孔151,該第一吸嚐孔151係供使用者吸嚐香味吸嚐器100內之氣體。第一吸嚐孔151係與第一流路126相連通。
氣膠產生單元130係例如配置在第二框體122內的第二連接部121側。在前述第二框體122內配置有氣膠源收容部131、保持體60、吸收體70、以及氣膠產 生機構80。氣膠源收容部131係例如設為以外壁為第二框體122、內壁為第一隔壁123、非吸口端側之端部為第二連接部121、而吸口端側之端部為第二隔壁127之方式所界定的圓筒狀,且收納圓筒狀的保持體60。保持體60係例如由多孔質樹脂或發泡樹脂所製作,而保持並收容氣膠源。
只要氣膠源係藉由氣膠產生機構80產生氣膠則未具體限定,例如可採用甘油或丙二醇等氣膠形成體,而其他為水、溶劑、乙醇、植物萃取物、天然或人工之香味料(例如薄荷腦(menthol))。另外,氣膠源亦可含有:包含香菸風味之化成物或含尼古丁之材料。
吸收體70係例如呈U字狀,且兩端保持於氣膠源收容部131內,並且以中央部分靠近屬於第四流路125之管體的前端之方式配置。吸收體70係例如由玻璃纖維束所構成,且使保持於保持體60之液體的氣膠源藉由毛細管現象來移動。
氣膠產生機構80係只要為使氣膠自氣膠源產生的機構即可,例如可採用加熱氣膠源來產生氣膠之機構。氣膠產生機構80係例如為第一加熱要素。第一加熱要素80係例如由捲繞於吸收體70之線圈加熱器所構成,例如由不鏽鋼、銅、銅合金、鎳鉻合金、超合金所構成。第一加熱要素80係加熱至可自氣膠源產生氣膠的溫度,例如加熱到150℃至350℃。第一加熱要素80係例如可採用以附設於香味吸嚐器之撥動操作,以調節對第一加熱要素80所施加之電壓的構造者。
香味產生單元140係例如配置於第二框體122內之氣膠產生單元130與吸口端之間,且具備有香味源收容部141。香味源收容部141係例如以外壁為第二框體122、內壁為第一隔壁123、第二連接部側之端部為第二隔壁127及位於吸口端側之隔壁所包圍,且收容有產生香味的香味源。在該第二框體122部分係設置有由與外部連通之至少一個孔部、例如複數個孔部所構成之第二流路144。在該圓筒狀之第一隔壁123部分係設置有由與第一流路126連通之複數個孔部所構成之第三流路145。第二流路144及第三流路145較佳為具備有香味透過性構件(未圖示)。香味透過性構件係例如利用經開設有多數個微細孔之多孔質膜,例如防止粒狀的香味源往外部流出。
香味源收容部141內的香味源,亦可為藉由物理性破碎之方式而可調節產生之香味量或種類者。例如,亦可為內含人工或天然之香味料之複數個膠囊。在該情形下,將膠囊收容於香味源收容部141,並利用柔軟性之材料形成設置有第二流路144之第二框體122的部分。在如前述之構成中,使用者係利用手指等按壓設置有第二流路144之第二框體122的部分,藉此可使香味源收容部141內之香味源的膠囊破碎並產生香味。使用者係選擇要破碎之膠囊的種類與量,藉此可調節產生之香味的成分與量。亦可藉由超音波等之刺激來取代利用手指等進行按壓以膠囊破碎,而產生內含的香味。香味源亦可例如成形為崩壞性較高之顆粒‧錠劑等之形狀,且因應需要而添加賦 形劑、塗覆材料,並藉由揉搓而調節產生香味的量。
其他的香味源係利用能使空氣穿透香味源收容部內之固體狀的物質,例如含有植物原體、植物萃取物、尼古丁、薄荷腦、天然或人工香味料。具體而言,可列舉切絲煙草、將煙草原料成形為粒狀之成形體、將各種香味料成形為粒狀之成形體、將煙草原料成形為薄片狀之成形體、煙草以外之植物原體(例如薄荷、草藥等)。除成形體外,例如列舉:浸漬植物萃取物、天然或人工香味料的粒狀之吸附劑。
前述之電源部110係如第1圖所示例如具備有圓筒狀的第一框體112。在第一框體112內,從非吸口端側起依序配置開關30、發光元件40、控制電路50、電源10及感測器20。
電源10係例如為鋰離子(lithium ion)二次電池,且電性連接於感測器20、發光元件40、控制電路50及第一加熱要素80。感測器20係檢測因使用者之吸嚐動作而產生之香味吸嚐器100內的氣流,該感測器20係例如可採用檢測藉由使氣體朝吸口端被吸嚐所產生之負壓的壓電元件。開關30係例如配置於非吸口端,且利用以對電源部110之長邊方向按壓之方式進行操作之按壓鍵,將香味吸嚐器100之電源10設為導通(ON)狀態或關斷(OFF)狀態。發光元件40係例如為埋入至第一框體112之外周面的非吸口端側之發光二極體,且藉由發光模式或發光色來對使用者通知香味吸嚐器100的狀態。具體而言,當電源10 為導通狀態時亮燈,而在關斷狀態時熄滅。控制電路50係例如與電源10、感測器20、開關30、發光元件40及第一加熱要素80連接,且例如根據感測器20的檢測而反饋控制第一加熱要素80,或控制發光元件40的發光模式。
接著,參照第1至3圖說明前述構成之香味吸嚐器100的作用。使用者係利用開關30將香味吸嚐器100的電源10設為導通狀態,且將吸口端側叼銜於嘴部來使用。
如第3圖(a)所示,當使用者未吸嚐香味吸嚐器100內之氣體時(非抽吸時),香味161係從收容於香味源收容部141之香味源通過第二流路144而往外部流出。叼銜香味吸嚐器100的使用者,由於流出的香味16散發至鼻子,故可利用嗅覺來品嚐該香味16。
如第3圖(b)所示,當使用者吸嚐香味吸嚐器100內之空氣時(抽吸時),感測器20檢測出吸嚐動作,並從輸入有其檢測信號的控制電路50,對第一加熱要素80輸出控制信號,使該第一加熱要素80加熱。藉由加熱第一加熱要素80,而使氣膠從保持於吸收體70之氣膠源產生。此外,伴隨著使用者的吸嚐動作,使空氣通過氣膠產生單元中之空氣導入孔124及第四流路125,而流入至第一流路126。此時,在第一流路126中,使朝向第一吸嚐孔151的第一氣流162產生。從氣膠源所產生的氣膠,係隨同第一氣流162而流出至第一吸嚐孔151。同時,由於使通過第一流路126及第三流路145而連通的香味源收容部141 內形成負壓,故使外部空氣通過第二流路144、香味源收容部141及第三流路145,而使往第一流路126流入的第二氣流163產生。藉此,從香味源收容部141內之香味源所產生的香味,係隨同第二氣流163而流出至第一吸嚐孔151。結果,氣膠與香味的混合氣體係通過第一吸嚐孔151並以使用者的口腔來吸嚐。
根據第一實施形態,由於叼銜香味吸嚐器100的使用者係在非抽吸時,香味會從香味源收容部141內的香味源而往通過第二流路144之外部流出,且散發至鼻子,故可利用嗅覺來品嚐該香味。另一方面,使用者在抽吸時,香味並不會從香味源通過第二流路144而往外部流出,僅在口腔可吸嚐從氣膠源產生之氣膠的混合氣體。結果,使用者並未暴露於由來自鼻子之香味所感覺到的嗅覺刺激,亦即未因香味所造成的刺激使鼻子的嗅覺鈍化,而可享受來自口腔之香味與由氣膠所造成之味覺及嗅覺的刺激。
此外,由於第一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100係具有與氣膠產生單元130分開而獨立之香味產生單元140,故香味源收容部141可收容以第一加熱要素80之溫度所破壞之成分的香味源。結果,使用者可吸嚐多種的香味。
第一實施形態係除上述之構成以外,可採用以下說明之各種的形態。
使氣膠源僅含有賦予味道或刺激之體性感 覺賦予成分,而僅於香味源含有香味之構成。在該構成中,由於氣膠未含有賦予香味的成分,故在不使香味擴散至周圍之情況下,僅使用者可品嚐香味。
第二流路較佳為僅設置於使用者的鼻側。根據該構成,可防止從香味源所產生的香味非必要地往周圍擴散之情形,而可有效地僅刺激使用者的嗅覺。
收納於第二框體內之氣膠產生單元及香味產生單元,可設置成可拆卸之構造。藉此,例如當香味源減少時,不須更換兩個單元,而僅更換香味產生單元,即可對應。
第三流路並不限定於第一隔壁123側,例如亦可於與香味源收容部之吸口端相對向之側壁,以複數個孔之方式加以開孔。
在霧化部中,香味產生單元係設置於比氣膠產生單元更靠近吸口端側之處,惟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在霧化部中,使氣膠產生單元設置於比香味產生單元更靠近吸口端側之處。
氣膠產生單元係設為具備有保持體、吸收體、及第一加熱要素之構成,惟不限定於此。例如,第一加熱要素亦可採用觸片加熱器以取代線圈加熱器,且加熱屬於經插入作為該觸片加熱器之第一加熱要素之切絲煙草的氣膠源。
與第一吸嚐孔連通之第一流路亦可更具備過濾器。過濾器係可採用香菸之過濾器,例如為醋酸酯過 濾器。於第一流路設置如上述之過濾器,藉此可防止異物混入至使用者的口中。
第一加熱要素係設成於使用者吸嚐香味吸嚐器時進行加熱之構成,惟不限於此。例如,第一加熱要素為經電源設為導通狀態後連續進行加熱之構成時,可穩定地產生香氣。
(第二實施形態)
參照第4圖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第4圖係顯示香味吸嚐器中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剖面圖。第二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係除了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以外,其他與在第一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1圖及第2圖相同。
香味產生單元240係在圓筒狀之第二框體222內具備有:從第二連接部起到達至吸口端228之圓筒狀的第一隔壁223。吸口端228係利用例如與第二框體222一體化的壁部229將第二框體222之開口端予以密封而加以界定。圓筒狀之第一隔壁223內,係發揮作為第一流路226功能。香味源收容部241係例如以外壁為第二框體222、內壁為第一隔壁223、第二連接部側之端部為第二隔壁227、另一端為吸口端228所包圍,且收容有產生香味的香味源。
在對應於香味源收容部241的第二框體222部分,係設置有由與外部連通之複數個孔所構成的第二流 路244。界定第二框體222之吸口端228的壁部229之中央(與第一流路226相對向之部位),係開設有供使用者吸嚐的第一吸嚐孔251。在該壁部229之與香味源收容部241相對應的部位,係設置有:從香味源收容部241往吸口端228之由與外部連通之複數個孔所構成的第三流路252。第三流路252係兼作第二吸嚐孔。
接著,參照第4圖說明前述構成之香味吸嚐器的作用。使用者係利用開關30將香味吸嚐器的電源10設為導通狀態,且將吸口端側叼銜於嘴部來使用。
在非抽吸時,香味會從收容於香味源收容部241之香味源通過第二流路244而往外部流出。叼銜香味吸嚐器的使用者,由於流出的香味散發至鼻子,故可利用嗅覺來品嚐該香味。
另一方面,在抽吸時,伴隨著使用者的吸嚐動作,使空氣通過氣膠產生單元之空氣導入孔124及第四流路125,而流入至第一流路226。此時,在第一流路226中,使朝向第一吸嚐孔251的第一氣流262產生。從氣膠源所產生的氣膠係隨同第一氣流262而流出至第一吸嚐孔251。同時,由於使用者以通過兼作第二吸嚐孔的第三流路252之方式吸氣,使香味源收容部141內形成負壓,故使外部空氣通過第二流路244,來使往香味源收容部241流入的第二氣流263產生。藉此,從香味源收容部241內之香味源所產生的香味,係隨同第二氣流263而通過第二流路244並流出至第三流路(第二吸嚐孔)252。結果,氣膠 及香味係通過第一吸嚐孔251及第三流路(第二吸嚐孔)252並以使用者的口腔來吸嚐。
因此,根據第二實施型態,與第一實施型態相同,達成在非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嗅覺、並且在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味覺及嗅覺的效果。
此外,藉由在第二流路244及第三流路252設置香味透過性構件,藉此可防止使用者吸嚐香味吸嚐器時香味源往口腔內流出之情形。
(第三實施形態)
參照第5圖來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第5圖係顯示香味吸嚐器中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剖面圖。第三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係除了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以外,其他與在第二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1圖及第2圖相同。
香味產生單元340係在圓筒狀之第二框體322內具備有:從第二連接部起到達至吸口端之圓筒狀的第一隔壁323。吸口端328係利用例如與第二框體322一體化的壁部329將第二框體322之開口端予以密封而加以界定。壁部329係開設有環狀孔352。香味源收容部341係例如外壁為第二框體322、內壁為第一隔壁323、第二連接部側之端部為第二隔壁327、離吸口端328隔著預定距離所界定的圓筒體,且收容有香味源。具有預定厚度之圓 筒狀的過濾器343係配置於第二框體322與第一隔壁323之間、以及香味源收容部341與吸口端328之間。過濾器343之一端係位於香味源收容部341,而另一端係位於壁部329之環狀孔352內,且構成自香味源收容部341內朝向吸口端328的第三流路。在圓筒狀的第一隔壁323內,形成有第一流路326。利用界定第二框體322之吸口端328的壁部329的環狀孔352所圍起的部分(與第一流路326相對向之部位),係開設有供使用者吸嚐之第一吸嚐孔351。另外,位於壁部329的環狀孔352內之過濾器343的另一端,係發揮作為第二吸嚐孔之功能。
過濾器343較佳為由具有通氣性之材料所構成,且具有不使香味源收容部341內之香味源流出之大小的疏密度。過濾器343係可與香菸之過濾器相同者,例如可採用醋酸酯過濾器。
接著,參照第5圖說明前述構成之香味吸嚐器的作用。使用者係利用開關30將香味吸嚐器的電源10設為導通狀態,且將吸口端328側叼銜於嘴部來使用。
在非抽吸時,香味會從收容於香味源收容部341之香味源通過第二流路344而往外部流出。叼銜香味吸嚐器的使用者,由於流出的香味散發至鼻子,故可利用嗅覺來品嚐該香味。
在抽吸時,伴隨著使用者的吸嚐動作,使空氣通過氣膠產生單元中之空氣導入孔124及第四流路125,而流入至第一流路326。此時,在第一流路326中, 使朝向第一吸嚐孔351的第一氣流362產生。從氣膠源所產生的氣膠係隨同第一氣流362而流出至第一吸嚐孔351。同時,由於使用者以通過兼作第二吸嚐孔的過濾器(第三流路)343之方式吸入,使香味源收容部341內形成負壓,故使外部空氣通過第二流路344而往香味源收容部341流入的第二氣流363產生。藉此,從香味源收容部341內之香味源所產生的香味,係隨同第二氣流363通過屬於第三流路的過濾器343而流出至另一端(第二吸嚐孔)。結果,氣膠及香味係通過第一吸嚐孔351及第二吸嚐孔並以使用者的口腔來吸嚐,並且因使第二氣流363通過過濾器343而吸嚐至使用者的口腔,故防止香味源往使用者的口腔流出。
因此,根據第三實施型態,與第一實施型態相同,達成:在非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嗅覺、並且在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味覺及嗅覺的效果。
(第四實施形態)
參照第6圖說明第四實施型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第6圖係顯示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剖面圖。第四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係除了更具備第二加熱要素之外,其他與在第三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5圖相同。在第6圖中,與第5圖相同的構件係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香味產生單元340係具備用以加熱香味源收容部341內之香味源的第二加熱要素370。第二加熱要素370係例如形成圓筒狀、且以接觸於香味源收容部341之內周面的方式配置,該香味源收容部341之內周面係對應於分隔香味源收容部341之第一隔壁323的香味源收容部341之大部分。前述電源10係連接於第二加熱要素370。
第二加熱要素370係加熱成對應香味源收容部341內之香味源種類的溫度,例如加熱成比第一加熱要素80還低之溫度(室溫至250℃)。第二加熱要素370係例如當在使電源10成為導通狀態,感測器20檢測吸嚐動作,且使該檢測信號輸出至控制部時,從該控制部對電源10輸出控制信號即進行加熱。
第二加熱要素370較佳為構成可藉由使用者的操作而導通關斷。第二加熱要素370較佳為例如操作更裝設在香味吸嚐器的撥動部,藉此設成操作施加的電壓且可調節加熱溫度之構成。
香味源具有以下說明之各種態樣。
(1)香味源係可採用在第一實施型態所說明之相同者。
(2)香味源係可採用內含香味料之熱破碎性原料的膠囊。組合複數個熱破碎之溫度不同的膠囊,即可組合複數種類之膠囊所內含的香味料。
(3)香味源亦可為內含香味料之液體破碎性膠囊、與藉由加熱而釋放水等液體的吸附體的混合物。
(4)香味源亦可含有因應第二加熱要素370的加熱溫度 而熱分解來產生香味的香氣前驅物。就香氣前驅物而言,例如可列舉植物原體、植物萃取物、糖苷、酯、熱不穩定之分子量較大的化合物(黑色素(melanoidin)、醣蛋白(glycoprotein)質等)。
(5)香味源亦可浸漬香味料之熱脫附(thermodesorption)速度不同的吸附劑。就吸附劑而言,例如可採用樹脂吸附劑如聚苯乙烯(polystyrene)等之樹脂製吸附劑、活性碳或無機礦物。
(6)香味源亦可具備有熱分解而形成香味之官能基的聚合物。聚合物係例如可列舉透過酯結合、醚結合而在纖維素、聚乙烯醇、丙烯酸聚合物之醇擔持具有羧酸‧醇之香味成分者。
接著,參照第6圖說明上述構成之第四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的作用。
使用者係利用開關30將香味吸嚐器的電源10設為導通狀態,且將吸口端側叼銜於嘴部來使用。例如,使開關為導通狀態時,從控制電路50對第二加熱要素370輸出控制信號,且加熱該第二加熱要素370。
在非抽吸時,香味會從收容於香味源收容部341之香味源通過第二流路344而往外部流出。此時,從香味源所產生之香味的產生量及成分,係可藉由第二加熱要素370的加熱溫度來調節。叼銜香味吸嚐器的使用者,由於流出的香味散發至鼻子,故可利用嗅覺來品嚐經調節的香味。
另一方面,在抽吸時,伴隨著使用者的吸嚐動作,從氣膠源所產生的氣膠,係隨同第一氣流362而流出至第一吸嚐孔351。同時,從香味源收容部341內之香味源所產生的香味,係隨同第二氣流363而通過屬於第三流路之過濾器343並流出至另一端(第二吸嚐孔)。結果,氣膠及香味係通過第一吸嚐孔351及第二吸嚐孔並以使用者的口腔來吸嚐。此時,從香味源所產生之香味之產生量及成分,係可藉由第二加熱要素370之加熱溫度來調節。因此,叼銜香味吸嚐器的使用者係能夠以嗅覺及味覺來品嚐膠與其經調節之最適量的香味。
因此,根據第四實施型態,與第一實施型態相同地,達成:在非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嗅覺、並且在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味覺及嗅覺的效果。
藉由調節第二加熱要素370的加熱溫度、且將香味源與前述之(1)至(6)之態樣組合,藉此可調節來自香味源收容部內之香味源的香味產生量及成分。
由於在第一流路326內配置第二加熱要素370,故第二加熱要素370係加熱香味源,並且可加熱隨同第一氣流362的氣膠。第二加熱要素370係加熱第一氣流362,藉此可調節第一氣流362之溫度,且可縮小隨同第一氣流362之氣膠的粒子徑。
可使香味源之載置穩定性提升。亦即,即使從香味源所產生的香味為揮發性較高之成分或容易劣化 之成分,亦可在利用第二加熱要素370進行加熱之前保持成未漏出或劣化。
再者,第四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的香味源收容部341,係可收容在使氣膠產生的第一加熱要素80之溫度下受到破壞、而在第二加熱要素370之加熱溫度下未受破壞之成分的香味源。結果,使用者可吸嚐各式各樣的香味。
另外,第二加熱要素係不需要以圓筒狀之方式設置在第一隔壁之內周面,只要可加熱香味源即可。第二加熱要素係例如亦可配置於香味源收容部內。
(第五實施形態)
參照第7圖說明第五實施型態之香味吸嚐器。第7圖係顯示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剖面圖。第五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係除了更具備遮閉器(shutter)之外,其他與在第三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5圖相同。在第7圖中,與第5圖相同的構件係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香味產生單元340係具備有圓筒狀的遮閉器380,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第二框體322,且可開閉開設於該第二框體322的第二流路344。活動遮版380係例如為沿著第二框體322之外周面的圓筒狀,且具有可覆蓋第二流路344之整面的長度。
遮閉器380係藉由以下說明之第7圖(a)至(c) 所示的滑動動作,可調節來自香味源收容部341內之香味源的香味產生量。
如第7圖(a)所示,當使遮閉器380後退時,第二流路344不會被遮閉器380所覆蓋。亦即,第二流路344之開口面積為最大之狀態。因此,使用者在叼銜香味吸嚐器之非抽吸時,由於從第二流路344流出有比較大量的香味,故大量地刺激使用者的嗅覺。相對於此,在叼銜香味吸嚐器而在吸嚐的抽吸時,由於第二流路344為最大開啟狀態,故從吸口端328往口腔流入之第一氣流362與第二氣流363a中,第二氣流363a(亦即從第二流路344流通於香味源收容部341、過濾器(第三流路)之氣流)的比率係成為最大。
如第7圖(b)所示,使遮閉器380前進至第二流路344的途中為止時,第二流路344係被遮閉器380覆蓋一半。因此,使用者在叼銜香味吸嚐器之非抽吸時,從第二流路344流出而刺激使用者嗅覺的香味係與第7圖(a)之狀態相比為減半。此外,使用者叼銜香味吸嚐器而在吸嚐的抽吸時,從吸口端328所流出之第一氣流362及第二氣流363b中,占第二氣流363b的比率係與第7圖(a)之狀態相比較為減少。
如第7圖(c)所示,使遮閉器380進一步前進時,第二流路344係被遮閉器380完全覆蓋。因此,使用者在叼銜香味吸嚐器之非抽吸時,香味不會從第二流路344流出,故不會刺激使用者的嗅覺。使用者叼銜香味吸 嚐器而在吸嚐的抽吸時,由於僅使隨同氣膠的第一氣流362從吸口端流入至口腔,故使用者可僅品嚐氣膠。此外,受遮閉器380於不使用香味吸嚐器時加以閉鎖,藉此可防止香味源收容部341內之香味源非必要地往周圍擴散之情形。
因此,以將遮閉器380設置成可滑動於第二框體322之方式開閉第二流路344,藉此在非抽吸時可調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嗅覺刺激,並且在抽吸時可調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味覺及嗅覺之刺激。
另外,香味產生單元亦可與在第6圖所示之第四實施型態之香味產生單元同樣地,具備第二加熱要素。藉由控制遮閉器之開閉狀態、及第二加熱要素之加熱溫度,藉此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非抽吸時的嗅覺、並且在抽吸時可調節味覺及嗅覺之刺激。
(第六實施形態)
參照第8圖說明第六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第8圖係顯示香味吸嚐器之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的剖面圖。第六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係除了霧化部的香味產生單元以外,其他與在第一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第1圖及第2圖相同。
香味產生單元440係具備第二框體422,且該第二框體422係藉由從第二隔壁427起到達至吸口端228之平板狀的第三隔壁430來分隔。吸口端428係利用例如與框體422一體化的壁部429予以密封將第二框體422之 開口端而加以界定。位於由平板狀的第三隔壁430所分隔之第二框體422的上部側的壁部429,係開口成大致半圓柱狀孔452。由平板狀的第三隔壁430所分隔之第二框體422的下部側的第二框體422內,形成有利用第一隔壁423之內側、第三隔壁430及第二框體422所界定的第一流路426。在由平板狀的第三隔壁430所分隔之第二框體422的上部側的第二框體422,係以大致半圓柱狀之香味源收容器441及大致半圓柱狀之過濾器443之順序朝向吸口端428配置。亦即,香味源收容器441及半圓柱狀之過濾器443係使用者叼銜香味吸嚐器時,配置成位於使用者的鼻側。香味源收容部441係例如以外壁為第二框體422、內壁為第三隔壁430、第二連接部側之端部為第二隔壁427、吸口端側之端部為過濾器443所界定之半圓柱狀,且收容有香味源。過濾器443係其一端位於大致半圓柱狀的香味源收容器441,而其另一端位於壁部429的大致半圓柱狀孔452內,且構成從香味源收容部441內朝向吸口端428的第三流路。
由與外部連通之複數個孔所構成的第二流路444,係設置於與香味源收容部441相對應的第二框體422。與界定第二框體422之吸口端428的壁部429的第一流路426相對向的部位,係開口有使用者用以吸嚐的第一吸嚐孔451。此外,位於壁部429之大致半圓柱狀內的過濾器443的另一端,係發揮作為第二吸嚐孔之功能。
根據第六實施型態,在非抽吸時香味從香 味源收容部441內的香味源通過第二流路444而往外部流出,故僅可刺激使用者的嗅覺。
另一方面,在抽吸時,從氣膠源所產生的氣膠係隨同自氣膠源流通於第一流路426的第一氣流462,且通過第一吸嚐孔451而吸嚐至使用者的口腔。同時,從香味源所產生的香味係隨同自第二流露444流通於香味源收容部441及過濾器443的第二氣流463,且通過過濾器443另一端的第二吸嚐孔而吸嚐至使用者的口腔。
因此,根據第六實施型態,與第一實施型態相同,達成:在非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嗅覺、並且在抽吸時可刺激因香味所致之使用者的味覺及嗅覺的效果。
在第1圖至第3圖所示之第一實施型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中,亦可如第6圖所示之第四實施形態的香味吸嚐器設置加熱香味源收容部內的第二加熱要素,或者如第7圖所示之第五實施形態的香味吸嚐器設置可滑動的遮閉器。
在第一至第六實施型態中,構成流路之複數個孔之徑及數量,係根據收容於香味源收容部之香味源性質(例如,香味的強弱、蒸發性等)而適當地選擇。
雖然已說明了本發明幾個實施型態,惟該等實施型態係作為例子而提出者,並無限定發明之範圍之意旨。該等實施型態係能夠以其他各式各樣的態樣來實施,且在未脫離發明的要旨下,可進行各種的省略、取代、 變更。該等實施型態或其變形係與發明之範圍及/或要旨所包含相同,為包含在與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的範圍者。

Claims (13)

  1. 一種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係具備有:氣膠產生單元、香味產生單元、以及吸口端;其中前述氣膠產生單元係具備有收容氣膠源的氣膠源收容部、以及從該氣膠源產生氣膠的氣膠產生機構;前述香味產生單元係具備有收容香味源的香味源收容部;前述氣膠產生單元係設置有從該氣膠產生單元內朝向吸口端的第一流路,前述香味源收容部係分別設置有:包含與外部連通的至少一個孔部的第二流路、及從該香味源收容部內朝向前述第一流路、或朝向前述吸口端的第三流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朝向前述第一流路的前述第三流路係連通前述香味源收容部內與前述第一流路的至少一個孔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朝向前述吸口端的前述第三流路係相對於前述第一流路被隔絕,且為連通前述香味源收容部與前述吸口端之外部的至少一個孔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三流路係相對於前述第一流路被隔絕,並且為介設於前述香味源收容部與前述吸口端之間的過濾器,而該過濾器係連通前述香味源收容部與前述吸口端之外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氣膠產生機構係加熱前述氣膠源之第一加熱要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加熱要素係可調節溫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加熱要素係可導通關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香味產生單元更具備有:加熱前述香味源收容部內之前述香味源的第二加熱要素。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一加熱要素係以比前述第二加熱要素高之溫度進行加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二加熱要素係可調整溫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前述第二加熱要素係可導通關斷。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其中,在構成前述第二流路之至少一個孔部係設置有香味透過性構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更具備有用以開閉構成前述第二流路之至少一個孔部的遮閉器。
TW105127947A 2016-08-29 2016-08-29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TWI609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7947A TWI609637B (zh) 2016-08-29 2016-08-29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7947A TWI609637B (zh) 2016-08-29 2016-08-29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9637B TWI609637B (zh) 2018-01-01
TW201806500A true TW201806500A (zh) 2018-03-01

Family

ID=61728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947A TWI609637B (zh) 2016-08-29 2016-08-29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963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8726A1 (en) * 2013-04-07 2015-07-30 Kimree Hi-Tech Inc. Connecting head of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EP3212016A1 (en) * 2014-10-29 2017-09-06 JT International SA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104323433B (zh) * 2014-12-01 2017-05-10 延吉长白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9637B (zh) 2018-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1182B (zh) 非燃烧型香味吸取器
US10264824B2 (en) Cartridge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vaping device
JP6825187B1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JP6938832B2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物品
RU2719204C2 (ru) Резервуар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 доставки аэрозоля
US11406775B2 (en) Inhaler apparatus
US9986769B1 (en) Atomizer for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20130074857A1 (en) Inhaler component
WO2004089126A1 (ja) ニコチン吸引パイプ及びニコチンホルダ
JP6875045B2 (ja) 装置
KR102653413B1 (ko) 흡입 가능한 매체를 생성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지속된 니코틴 전달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의 용도, 흡입 가능한 매체를 생성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에 사용하기에 적절한 카트리지 및 담배 조성물 포드
CN109922673A (zh) 烟草混合物
CN112437615A (zh) 在嘴部件与液体筒体之间具有可渗透液体的过滤器的吸烟替代装置
TWI609637B (zh)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RU2772329C1 (ru) Выработка аэрозоля
JP2021531762A (ja) モジュール式エアロゾル生成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電力モジュール及びモジュール式エアロゾル生成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