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4838A - 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 Google Patents

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4838A
TW201804838A TW106123095A TW106123095A TW201804838A TW 201804838 A TW201804838 A TW 201804838A TW 106123095 A TW106123095 A TW 106123095A TW 106123095 A TW106123095 A TW 106123095A TW 201804838 A TW201804838 A TW 2018048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3685B (zh
Inventor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99271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80483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6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04W36/008375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8Resource reservation f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該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爲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本申請實施例,終端設備能夠在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Description

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在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系統中,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有兩種基本運行模式,一種是空閒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待機狀態;另一種是連接模式,在這種模式下,UE和演進的通用陸地無線接入網絡(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之間有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接。
在運行模式爲空閒模式時,UE需要接收或者發送數據,則轉移到建立高層信令連接的連接模式,才能傳輸數據,造成了系統效率較低,以及終端設備的功耗較大。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能夠提高系統效率,以及減少終端設備的功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該終端設備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該下行數據。
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可以通過一個邏輯實體(表示爲網絡實體)來管理。例如,網絡實體可以知道該接入網設備集合有幾個接入網設備;以及對終端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保存等;以及接入網設備與核心網設備之間用戶承載的連接等。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
若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當有下行數據需要發送時,網絡側(例如,伺服器)可以將下行數據直接發送到核心網設備,由核心網設備轉發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若該核心網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不存在直接的連接,核心網可以先建立與該接入網設備的連接。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網絡實體爲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二接入網設備。
第二接入網設備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給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二接入網設備的所有接入網設備,從而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能夠同時進行下行數據發送。或者,第二接入網設備向自己覆蓋的網絡發送下行數據,如果沒有收到終端設備的反饋(例如,沒有接收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則第二接入網設備再將下行數據發送到其他的接入網設備。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
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終端設備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並在將該資源配置信息發送給終端設備。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
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終端設備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並在向終端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中攜帶該資源配置信息。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或者該終端設備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也可以攜帶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指示信息,該第一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停止向該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
終端設備接收到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後,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若第一接入網設備沒有接收到終端設備的反饋,則表示終端設備不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若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可以判定終端設備當前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可以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用於指示該第二接入網設備停止向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指示信息(表示爲第一指示信息),從而節省了系統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網絡實體發送第二指示信息,該第二指示信息用於指示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其中,發送至終端的下行數據來自或經過該網絡實體。
第一接入網設備確定終端設備在自己覆蓋的範圍內時,可以向網絡實體發送指示信息(表示爲第二指示信息),網絡實體可以只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系統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第一接入網設備可以在下行數據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或者第一接入網設備可以在下行數據或者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隨機接入的特定接入序列。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確定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性信息相同時,該特徵信息可以是接入網設備在配置的,並發送給終端設備,該特徵信息可以作爲上下文信息在各網絡節點間傳遞。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
該特徵信息可以是接入網設備在與終端設備建立高層信令的連接或恢復到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並發送給終端設備,該特徵信息可以作爲上下文信息在各網絡節點間傳遞。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並將該特徵信息發送給終端設備,終端設備根據該特徵信息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網絡實體配置的。
網絡實體爲終端設備配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並發送給終端設備,終端設備根據該特徵信息可以準確的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系統信息向該終端設備發送攜帶的該特徵信息。
在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性信息不相同時,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在的系統信息中攜帶各自的特徵信息,通過向終端設備發送系統信息實現發送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以使得終端設備能夠接收到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預設的時域位置(即周期性的)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則終端設備需要根據非連接續收的方式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其他特徵信息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終端設備需要根據對應的特徵信息準確的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調度信息爲通過該終端設備對應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加擾的調度信息,該RNTI與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加擾調度信息的RNTI相同,且該RNTI是由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或者該RNTI是由網絡實體預先配置並發送給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RNTI,該RNTI用於該終端設備解調該調度信息。
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RNTI,使得終端設備根據該RNTI對接收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解調獲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調度信息。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狀態下就可以接收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RNTI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RNTI。
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通過在系統信息中攜帶RNTI,向終端設備廣播系統信息,實現向終端設備發送該RNTI。終端設備根據該RNTI解調獲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調度信息。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狀態下就可以接收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控制面數據可以是無線資源控制消息,例如,尋呼(paging)消息等。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包括: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屬於該接入網設備集合,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該終端設備根據該調度信息,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下行數據。
終端設備可以接收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該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上行數據。
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並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通過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該資源配置信息。
終端設備可以通過接收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實現接收該資源配置信息。也就是說,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攜帶在下行數據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單獨發送資源配置信息,以及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更進一步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終端設備可以接收到第一接入網設備在下行數據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或者第一接入網設備在下行數據或者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上行數據隨機接入的特定接入序列。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下行數據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該終端設備根據該RNTI,解調該調度信息。
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RNTI,根據該RNTI對接收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解調獲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調度信息。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狀態下就可以接收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RNTI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RNTI。
終端設備可以在系統信息中接收到RNTI,並根據該RNTI解調獲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調度信息。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狀態下就可以接收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其中,該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特徵信息,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根據該特徵信息能夠準確的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
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從而終端設備根據該特徵信息能夠準確的接收到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預設的時域位置(即周期性的)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則終端設備需要根據非連接續收的方式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其他特徵信息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終端設備根據接收到的對應特徵信息準確的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控制面數據可以是無線資源控制消息,例如,尋呼(paging)消息等。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包括:網絡實體確定接入網設備集合;該網絡實體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可以通過一個邏輯實體(表示爲網絡實體)來管理。例如,網絡實體可以知道該接入網設備集合有幾個接入網設備;以及對終端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保存等;以及接入網設備與核心網設備之間用戶承載的連接等。網絡側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到網絡實體,由網絡實體轉發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其中,該網絡實體向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包括:該核心網設備向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若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當有下行數據需要發送時,網絡側(例如,伺服器)可以將下行數據直接發送到核心網設備,由核心網設備轉發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若該核心網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不存在直接的連接,核心網可以先建立與該接入網設備的連接,再通過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給終端設備,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網絡實體爲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二接入網設備;其中,該網絡實體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包括:該第二接入網設備向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二接入網設備之外的所有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第二接入網設備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給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二接入網設備的所有接入網設備,從而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能夠同時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二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第二接入網設備也可以向自己覆蓋的網絡發送下行數據,也就是說,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網設備能夠同時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使得終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網絡實體接收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該指示信息用於指示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二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該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
網絡實體可以接收到第一接入網設備在確定終端設備屬於自己時發送的指示信息,網絡實體可以只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系統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網絡實體通過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
網絡實體可以通過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使得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從而使得終端設備在不恢復高層連接的狀態下,能夠發送上下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網絡實體通過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網絡實體可以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配置特徵信息,並通過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給終端設備,該特徵信息可以作爲上下文信息在各網絡節點間傳遞。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控制面數據可以是無線資源控制消息,例如,尋呼(paging)消息等。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接入網設備,該網絡設備包括執行該第一方面中的方法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的各模塊。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該終端設備包括執行該第二方面中的方法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的各模塊。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網絡實體,該網絡實體包括執行該第三方面中的方法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的各模塊。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的系統,包括:上述第四方面的接入網設備、上述第五方面的終端設備和上述第六方面的網絡實體。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接入網設備,包括:處理器和存儲器;
所述存儲器存儲了程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的數據傳輸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存儲器;
所述存儲器存儲了程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的數據傳輸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網絡實體,包括:處理器和存儲器;
所述存儲器存儲了程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的數據傳輸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該計算機存儲介質中存儲有程式代碼,該程式代碼用於指示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數據傳輸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該計算機存儲介質中存儲有程式代碼,該程式代碼用於指示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數據傳輸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該計算機存儲介質中存儲有程式代碼,該程式代碼用於指示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數據傳輸的方法。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每個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爲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本申請結合終端設備和接入網設備各個實施例。終端設備也可以稱爲接入終端、用戶設備、用戶單元、用戶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程終端、移動設備、用戶終端、終端、無線通信設備、用戶代理或用戶裝置。接入終端可以是蜂窩電話、無線電話、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會話啓動協議)電話、WLL(Wireless Local Loop,無線本地環路)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未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Generation,5G)網絡中的終端設備。
接入網設備可用於與移動設備通信,接入網設備可以是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還可以是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繼站或接入點,或者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未來5G網絡中的接入網設備。
核心網設備可以是移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還可以是伺服網關(Serving Gateway,S-GW)或分組數據網關(PDN Gateway,P-GW),本申請並不限定。
爲了方便理解本申請實施例,首先在此介紹本申請實施例之前引入以下的幾個要素。
空閒模式只有一個空閒(Idle)狀態。在Idle狀態下,UE的所有連接在接入層都是關閉的。UMTS陸地無線接入網(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中沒有爲處於空閒模式下的UE建立上下文,如果要尋址一個特定的UE,只能在一個小區內向所有UE或向監聽同一尋呼時段的多個UE發送尋呼消息。
連接模式共有四種狀態:CELL-PCH(小區尋呼信道狀態)、URA-PCH(UTRAN注册區域尋呼信道狀態)、CELL-FACH(小區前向接入信道狀態)和CELL-DCH(小區專用信道狀態)。其中,CELL-DCH爲高層信令連接的連接模式,也可以稱爲“激活狀態”。
圖1是本申請一個應用場景的示意圖。在圖1中,包含接入網設備AN1;當終端設備駐留在接入網設備(Access Network,AN) AN2的小區2中,當終端設備發起業務連接請求時,接入網設備AN2與核心網設備CN建立連接。AN2同時將配置的上下文信息傳遞給核心網設備CN,核心網設備CN根據保存的終端設備的接入歷史信息確定接入網設備集合,若獲知接入網設備AN3屬於接入網設備集合,例如包含小區4以及小區5,則核心網設備CN與接入網設備AN3建立網絡連接,並向接入網設備AN3發送終端設備的上下文信息,接入網設備AN3根據該上下文信息與網絡進行通信。這樣,終端設備能夠在接入網設備AN3覆蓋的小區與接入網設備AN2覆蓋的小區之間進行無縫移動。也就是說,終端設備在接入網集合內的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移動時,不需要進行接入網設備的切換,即不會通知網絡。
圖2是本申請應用場景中通信方法的交互流程圖。
步驟S110,終端設備10獲取該終端設備10的接入歷史信息或簽約信息;
步驟S120,終端設備10向核心網設備20發送該接入歷史信息或該簽約信息。
終端設備10可以直接向核心網設備20發送該接入歷史信息,例如,終端設備10在向核心網設備20發送非接入層(Non-Access Stratum,NAS)信令請求消息時,在該信令請求消息中攜帶該接入歷史信息;或者終端設備10也可以通過終端設備10當前接入的接入網設備的轉發 ,向核心網設備20發送該接入歷史信息。
步驟S130,核心網設備20根據該接入歷史信息或該簽約信息,確定接入網設備集合。
核心網設備20接收簽約信息或接入歷史信息,並根據簽約信息或接入歷史信息確定終端設備10經常駐留的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並將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確定爲虛擬的接入網設備集合。
核心網設備20可以根據該接入歷史信息包括的信息類型(接入網設備的標識ID以及時長信息和/或業務類型信息)的不同,確定出不同的接入網設備集合。
步驟S140,核心網設備20向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網絡連接請求消息。
核心網設備20確定出終端設備10的接入網設備集合(即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並向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網絡連接請求消息。該網絡連接請求消息中攜帶有終端設備10的上下文信息,該上下文信息是在終端設備10發起業務連接時,當前接入的接入網設備爲該終端設備配置生成的,並發送給核心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都可以接收到該上下文信息,並進行存儲。
步驟S150,接入網設備根據該網絡連接請求消息,建立該終端設備20的網絡連接。
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接收到網絡連接請求消息,並根據該網絡連接請求消息,建立該終端設備10的網絡連接。或者,核心網設備20可以直接建立與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網絡連接,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這樣,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提前建立好終端設備的網絡連接,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進行無縫移動,從而節省了通信時延。
當終端設備10移動後,接入到第一接入網設備30(即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意一個接入網設備)時,終端設備10都可以通過該第一接入網設備30存儲的上下文信息與接入網進行通信。從而,使得終端設備10能夠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進行無縫移動,從而節省了通信時延。
因此,終端設備10向核心網設備20發送該終端設備10的接入歷史信息或簽約信息,以使核心網設備20根據該接入歷史信息或簽約信息確定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的接入網設備集合,並向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網絡連接請求消息,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根據該網絡連接請求消息建立終端設備的網絡連接,這樣,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提前建立好終端設備的網絡連接,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進行無縫移動,從而節省了通信時延。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可以將終端設備能夠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進行無接入網設備切換的狀態稱爲“非激活態”。也就是說,終端設備的RRC連接和承載在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都是保留,終端設備在接入層的行爲不會通知接入網設備。
還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對該非激活態的名稱不進行限定。例如,當接入網設備集合只有一個接入網設備時,也可以稱爲“空閒態”。
現有技術中,終端設備需要從非激活狀態轉換爲有高層信令連接的激活狀態,才能傳輸數據,造成了系統效率較低,以及終端設備的功耗較大。
以上已結合圖1和圖2對本申請應用場景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將對可以應用於該系統的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進行詳細說明。
圖3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200的示意圖。該方法200的執行主體可以爲接入網設備。該方法200包括:
步驟S210,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步驟S220,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該終端設備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都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只有一個接入網設備能夠成功發送到終端設備。也就是說,終端設備只能接收到終端設備所屬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
應注意,第一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意一個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能夠在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自由移動,且不需要進行接入網設備的切換。
可選地,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該下行數據。
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可以通過一個邏輯實體(表示爲網絡實體)來管理。例如,網絡實體可以知道該接入網設備集合有幾個接入網設備;以及對終端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保存等;以及接入網設備與核心網設備之間用戶承載的連接等。
需要說明的是,該網絡實體可以是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某一個接入網設備,或者是核心網設備,或者是在接入網設備集合之外的其他網絡實體等,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爲描述方便,本申請實施例以該網絡實體爲獨立的裝置爲例進行說明,但本申請並不限於此。
當有下行數據需要發送時,網絡側(例如,伺服器)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到網絡實體,由網絡實體轉發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如圖4所示,網絡實體NE爲獨立的裝置,負責接入網設備集合的管理。當有下行數據需要發送時,核心網設備首先與網絡實體進行通信,建立核心網設備與接入網設備之間的用戶面承載,並將用戶面承載的建立信息和終端設備的上下文信息傳遞給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該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
若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CN,則如圖5所示,包含接入網設備AN1、AN2、AN3;當有下行數據需要發送時,網絡側(例如,伺服器)可以將下行數據直接發送到核心網設備CN,由核心網設備CN轉發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AN1、AN2、AN3。若該核心網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不存在直接的連接,核心網可以先建立與該接入網設備的連接。例如,核心網設備與網絡實體進行通信,並建立接入網設備和核心網設備之間的用戶面承載建立,並將用戶承載的建立信息和終端設備的上下文信息發送給接入網設備。從而,核心網設備將下行數據通過網絡實體發送到終端設備。
應理解,核心網設備CN也可以直接將下行數據發送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AN1、AN2、AN3,這時網絡實體只具有控制管理的功能。
可選地,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還可以是網絡實體當前連接的接入網設備。這樣網絡實體可以只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並發送給終端設備。若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沒有收到終端設備的反饋,則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指示數據傳輸失敗的信息,並將下行數據發送給接入網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若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收到終端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則網絡實體不需要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網絡資源。
可選地,若網絡實體爲接入網設備,例如AN1,則如圖6所示,當有下行數據需要發送時,網絡側(例如,伺服器)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到核心網設備CN,由核心網設備轉發到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任一接入網設備(表示爲第二接入網設備)(例如AN2、AN3)。
具體而言,第二接入網設備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給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二接入網設備的所有接入網設備,從而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能夠同時進行數據發送。或者,第二接入網設備向自己覆蓋的網絡發送下行數據,如果沒有收到終端設備的反饋(例如,沒有接收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則第二接入網設備再將下行數據發送到其他的接入網設備。相應地,第二接入網設備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給剩下的所有接入網設備,接入網設備同時發送下行數據;或者還可以只發送到一個接入網設備中,逐一尋找終端設備。
應理解,上述在進行下行數據的傳輸時,可以在下行數據中攜帶終端設備的上下文信息,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
還應理解,該第二接入網設備可以與第一接入網設備爲同一個接入網設備,這樣下行數據可以從核心網設備直接發送到第一接入網設備並傳輸給終端設備。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確定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有不同的特徵,可選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可以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等。
例如,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預設的時域位置(即周期性的)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則終端設備需要根據非連接續收(Discontinuous,DRX)的方式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
具體而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採用相同的特徵信息(即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是統一的),並發送給終端設備。該特徵信息可以是接入網設備上一次與終端設備建立高層信令連接(即終端設備處於激活態)或者恢復高層信令連接時爲終端設備配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或者還可以是其他的方式確定該特徵信息,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此外,特徵信息可以作爲終端設備的上下文信息在網絡節點之間傳遞。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網絡實體配置的;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具體而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採用相同的特徵信息(即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特徵信息是統一的),並發送給終端設備。該特徵信息可以是網絡實體分配的,並預先配置傳遞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再發送給終端設備。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系統信息向該終端設備發送攜帶的該特徵信息。
在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性信息不相同時,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在的系統信息中攜帶各自的特徵信息,通過向終端設備發送系統信息實現發送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以使得終端設備能夠接收到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調度信息爲通過該終端設備對應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加擾的調度信息,該RNTI與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加擾調度信息的RNTI相同,且該RNTI是由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或者該RNTI是由網絡實體預先配置並發送給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RNTI,該RNTI用於該終端設備解調該調度信息。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終端設備根據該調度信息接收下行數據。具體地,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RNTI,根據該RNTI對接收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解調獲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調度信息。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採用相同的RNTI對調度信息進行加擾(即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RNTI是統一的),並發送給終端設備。該RNTI可以是接入網設備上一次與終端設備建立高層信令連接(即終端設備處於激活態)或者恢復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該RNTI,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此外,RNTI可以作爲終端設備的上下文信息在網絡節點之間傳遞。
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採用相同的RNTI對調度信息進行加擾(即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RNTI是統一的),並發送給終端設備。該RNTI可以是網絡實體分配的,並預先配置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再發送給終端設備。
可選地,下行數據可以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具體地,控制面數據可以是RRC消息,例如,尋呼(paging)消息等。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調度信息爲通過RNTI加擾的調度信息;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RNTI,該RNTI用於該終端設備解調該調度信息。
具體而言,該RNTI可以是由網絡特定的,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可以通過在系統信息中攜帶RNTI,向終端設備廣播系統信息,實現向終端設備發送該RNTI。例如,該系統信息爲Paging信息。
可選地,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
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終端設備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並在將該資源配置信息發送給終端設備。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
具體而言,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終端設備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並在向終端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中攜帶該資源配置信息。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或者該終端設備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也可以攜帶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應理解,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是由網絡實體分配的,並發送給第一接入網設備;或者該資源配置信息也可以是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終端設備當前接入的接入網設備分配的,並發送給網絡實體,網絡實體保存此配置,當有需要時,網絡實體可以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第一接入網設備可以在下行數據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或者第一接入網設備可以在下行數據或者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上行數據隨機接入的特定接入序列。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指示信息,該第一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停止向該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
終端設備接收到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後,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若第一接入網設備沒有接收到終端設備的反饋,則表示終端設備不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若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可以判定終端設備當前在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接入網設備可以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用於指示該第二接入網設備停止向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指示信息(表示爲第一指示信息),從而節省了系統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網絡實體發送第二指示信息,該第二指示信息用於指示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其中,發送至終端的下行數據來自或經過該網絡實體。
第一接入網設備確定終端設備在自己覆蓋的範圍內時,可以向網絡實體發送指示信息(表示爲第二指示信息),網絡實體可以只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系統功耗。
因此,本申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該終端設備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應理解,在本申請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圖7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300的示意圖。該方法300的執行主體可以爲終端設備。該方法300包括:
步驟S310,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屬於該接入網設備集合,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步驟S320,該終端設備根據該調度信息,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下行數據。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想要接收下行數據,可以通過監聽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調度信息。即UE首先需要解調PDCCH的調度信息,以確定哪些PDCCH是自己需要接收的,然後根據解調出的調度信息(即資源配置等)接收屬於自己的下行數據。因此,第一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而第一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個接入網設備。也就是說,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都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只有一個接入網設備能夠成功發送到終端設備。也就是說,終端設備只能接收到終端設備所屬的接入網設備(表示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應注意,第一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意一個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能夠在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自由移動,且不需要進行接入網設備的切換。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300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該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上行數據。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並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通過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該資源配置信息。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可以通過接收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實現接收該資源配置信息。也就是說,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攜帶在下行數據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單獨發送資源配置信息,以及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更進一步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可以接收到第一接入網設備在下行數據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或者第一接入網設備在下行數據或者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攜帶上行數據的上行數據隨機接入的特定接入序列。這樣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就可以發送上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在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下行數據之前,該方法300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該終端設備根據該RNTI,解調該調度信息。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RNTI,根據該RNTI對接收到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解調獲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調度信息。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狀態下就可以接收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RNTI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RNTI。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可以在系統信息中接收到RNTI,並根據該RNTI解調獲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調度信息。終端設備不需要恢復高層信令的連接狀態下就可以接收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其中,該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該終端設備根據該特徵信息,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根據該特徵信息能夠準確的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300還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包括: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
具體而言,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從而能夠準確的接收到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具體而言,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預設的時域位置(即周期性的)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則終端設備需要根據非連接續收的方式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其他特徵信息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終端設備根據接收到的對應特徵信息準確的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控制面數據可以是無線資源控制消息,例如,尋呼(paging)消息等。
因此,本申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終端設備接收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圖8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400的示意圖。該方法400的執行主體可以爲網絡實體。該方法400包括:
步驟S410,網絡實體確定接入網設備集合,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步驟S420,該網絡實體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以便於所述接入網設備將所述下行數據發送給所述終端設備。
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可以通過一個邏輯實體(表示爲網絡實體)來管理。例如,網絡實體可以知道該接入網設備集合有幾個接入網設備;以及對終端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保存等;以及接入網設備與核心網設備之間用戶承載的連接等。網絡側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到網絡實體,由網絡實體轉發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其中,該網絡實體向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包括:該核心網設備向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若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當有下行數據需要發送時,網絡側(例如,伺服器)可以將下行數據直接發送到核心網設備,由核心網設備轉發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若該核心網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不存在直接的連接,核心網可以先建立與該接入網設備的連接,再通過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給終端設備,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網絡實體爲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二接入網設備;其中,該網絡實體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包括:該第二接入網設備向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二接入網設備之外的所有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第二接入網設備可以將下行數據發送給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二接入網設備的所有接入網設備,從而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能夠同時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使得終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二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第二接入網設備也可以向自己覆蓋的網絡發送下行數據,也就是說,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網設備能夠同時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使得終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400還包括:該網絡實體接收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該指示信息用於指示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二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該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
網絡實體可以接收到第一接入網設備在確定終端設備屬於自己時發送的指示信息,網絡實體可以只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從而節省了系統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400還包括:該網絡實體通過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
網絡實體可以通過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使得終端設備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可以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數據,從而使得終端設備在不恢復高層連接的狀態下,能夠發送上下數據,從而節省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400還包括:該網絡實體通過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網絡實體可以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配置特徵信息,並通過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給終端設備,該特徵信息可以作爲上下文信息在各網絡節點間傳遞。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一個實施例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控制面數據可以是無線資源控制消息,例如,尋呼(paging)消息等。
因此,本申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網絡實體通過確定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的接入網設備集合,並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該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下面結合圖9詳細描述本申請實施例。應注意,這只是爲了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實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請實施例的範圍。
步驟S601,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15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15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
該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意一個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例如,圖9中的接入網設備11、接入網設備12和接入網設備13)。終端設備15能夠在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有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自由移動,且不需要進行接入網設備的切換。也就是說,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都向終端設備15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該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15發送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步驟S602、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14發送的下行數據。
該網絡實體14可以是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某一個接入網設備,或者是核心網設備,或者是在接入網設備集合之外的獨立網絡實體等,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
應理解,步驟S602可以與步驟S601同時發生,或者在步驟S601之前,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
步驟S603、終端設備15接收RNTI。
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設備都向終端設備15發送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數據,但是只有終端所屬的接入網設備(表示爲接入網設備11)能夠成功發送到終端設備15。
步驟S604、終端設備15根據該RNTI,解調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
步驟S605、接入網設備11發送下行數據,該下行數據可以攜帶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上行數據的資源配置信息也可以攜帶在步驟S601中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本申請對此不進行限定。
步驟S606、終端設備15根據調度信息,接收到接入網設備11發送的下行數據。
這樣終端設備15根據資源配置信息,向接入網設備11發送上行數據。可選地,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接入網設備11接收到上行數據,接入網設備11可以判定終端設備15當前在自己覆蓋的範圍內,該接入網設備11可以向網絡實體或核心網設備發送指示信息,網絡實體14或核心網設備可以只向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
可選地,該接入網設備11可以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接入網設備12和接入網設備13)發送用於指示停止向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指示信息。
因此,本申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該終端設備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應理解,在本申請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下面將描述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圖10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接入網設備7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10所示,該接入網設備700包括:
發送模塊710,用於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還包括:
接收模塊,用於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該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網絡實體爲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二接入網設備。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
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發送模塊710具體用於:通過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發送該資源配置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還包括:該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指示信息,該第一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停止向該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該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網絡實體發送第二指示信息,該第二指示信息用於指示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其中,發送至終端的下行數據來自或經過該網絡實體。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第一接入網設備還包括:確定模塊,用於確定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連接時配置的;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網絡實體配置的;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特徵信息是由該網絡實體配置的。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發送模塊710具體用於:通過系統信息向該終端設備發送攜帶的該特徵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調度信息爲通過該終端設備對應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加擾的調度信息;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RNTI,該RNTI用於該終端設備解調該調度信息,該RNTI與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加擾調度信息的RNTI相同,且該RNTI是由該第一接入網設備與該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或者該RNTI是由網絡實體預先配置並發送給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調度信息爲通過RNTI加擾的調度信息;該發送模塊710,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RNTI,該RNTI用於該終端設備解調該調度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因此,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該終端設備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圖11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8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11所示,該終端設備800包括:
接收模塊810,用於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爲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該接收模塊810,還用於根據該調度信息,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該發送模塊,用於根據該資源配置信息,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上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810具體用於:接收通過該下行數據或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該資源配置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810,還用於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處理模塊,用於根據該RNTI,解調該調度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810,具體用於: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RNTI。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810,還用於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該接收模塊810,具體用於:根據該特徵信息,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810,具體用於: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該系統信息攜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因此,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通過接收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圖12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網絡實體9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12所示,該網絡實體900包括:
確定模塊910,用於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發送模塊920,用於向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以便於該接入網設備將該下行數據發送給該終端設備。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網絡實體爲核心網設備;該發送模塊920,具體用於:向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網絡實體爲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二接入網設備;該發送模塊920,具體用於:向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該第二接入網設備之外的所有接入網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發送模塊920,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發送模塊,還用於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該指示信息用於指示網絡實體只向該第二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該發送模塊920,還用於只向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發送模塊920,還用於通過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資源配置信息,該資源配置信息用於該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資源配置信息包括該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發送模塊920,還用於通過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該特徵信息用於指示該終端設備接收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可選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因此,本申請實施例的網絡實體,通過確定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的接入網設備集合,並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該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圖13示出了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的數據傳輸的系統1000的示意性框圖。該系統1000包括:
前述本申請實施例的接入網設備700、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800和本申請實施例的網絡實體900。
圖14示出了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的接入網設備的結構,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1102(例如具有計算和處理能力的通用處理器CPU、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專用集成電路(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處理器對OBU設備內各模塊和器件進行管理和調度。還包括至少一個網絡介面1105或者其他通信介面,存儲器1106,和至少一個總線系統1103。OBU的各個組件通過總線系統1103耦合在一起,其中總線系統1103可能包括數據總線、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和狀態信號總線等,但是爲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中將各種總線都標爲總線系統1103。
上述本申請實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應用於處理器1102,或者用於執行存儲器1106中存儲的可執行模塊,例如計算機程式。存儲器1106可能包含高速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還包括非不穩定的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存儲器可以包括唯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提供需要的信令或數據、程式等等。存儲器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隨機存取存儲器(NVRAM)。通過至少一個網絡介面1105(可以是有線或者無線)實現與至少一個其他網元之間的通信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存儲器1106存儲了程式11061,處理器1102執行程式11061,用於執行以下操作:
通過網絡介面1105向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接入網設備爲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通過網絡介面1105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
需要說明的是,該接入網設備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接入網設備,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接入網設備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從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向終端設備發送攜帶該終端設備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圖15示出了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的結構,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1202(例如具有計算和處理能力的通用處理器CPU、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專用集成電路(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處理器對OBU設備內各模塊和器件進行管理和調度。還包括至少一個網絡介面1205或者其他通信介面,存儲器1206,和至少一個總線系統1203。OBU的各個組件通過總線系統1203耦合在一起,其中總線系統1203可能包括數據總線、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和狀態信號總線等,但是爲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中將各種總線都標爲總線系統1203。
上述本申請實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應用於處理器1202,或者用於執行存儲器1206中存儲的可執行模塊,例如計算機程式。存儲器1206可能包含高速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還包括非不穩定的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存儲器可以包括唯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提供需要的信令或數據、程式等等。存儲器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隨機存取存儲器(NVRAM)。通過至少一個網絡介面1205(可以是有線或者無線)實現與至少一個其他網元之間的通信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存儲器1206存儲了程式12061,處理器1202執行程式12061,用於執行以下操作:
通過網絡介面1205接收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調度信息,該第一接入網設備屬於該接入網設備集合,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通過網絡介面1205根據該調度信息,接收該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該下行數據。
需要說明的是,該終端設備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終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從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終端設備接收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該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該終端設備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且第一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圖16示出了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的網絡實體的結構,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1302(例如具有計算和處理能力的通用處理器CPU、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專用集成電路(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處理器對OBU設備內各模塊和器件進行管理和調度。還包括至少一個網絡介面1305或者其他通信介面,存儲器1306,和至少一個總線系統1303。OBU的各個組件通過總線系統1303耦合在一起,其中總線系統1303可能包括數據總線、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和狀態信號總線等,但是爲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中將各種總線都標爲總線系統1303。
上述本申請實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應用於處理器1302,或者用於執行存儲器1306中存儲的可執行模塊,例如計算機程式。存儲器1306可能包含高速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還包括非不穩定的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存儲器可以包括唯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提供需要的信令或數據、程式等等。存儲器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隨機存取存儲器(NVRAM)。通過至少一個網絡介面1305(可以是有線或者無線)實現與至少一個其他網元之間的通信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存儲器1306存儲了程式13061,處理器1302執行程式13061,用於執行以下操作:
通過網絡介面1305確定接入網設備集合,該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
通過網絡介面1305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下行數據,以便於所述接入網設備將所述下行數據發送給所述終端設備。
需要說明的是,該網絡實體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網絡實體,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網絡實體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從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網絡實體通過確定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的接入網設備集合,並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該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該接入網設備向該終端設備發送該下行數據,在該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該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使得終端設備避免恢復高層信令連接的狀態下接收到下行數據,從而提高了系統效率,減少了終端設備的功耗。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該計算機存儲介質可以存儲用於指示上述任一種方法的程式指令。
可選地,該存儲介質具體可以爲存儲器1106、1206或1306。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應理解,在本申請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計算機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决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爲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爲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爲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爲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爲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爲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SB硬碟、移動硬碟、唯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片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爲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爲准。
AN1、AN2、AN3‧‧‧接入網設備
CN‧‧‧核心網設備
NE‧‧‧網路實體
1、2、3、4、5‧‧‧小區
10‧‧‧終端設備
11、12、13‧‧‧接入網設備
14‧‧‧網絡實體
15‧‧‧終端設備
20‧‧‧核心網設備
30‧‧‧第一接入網設備
S110、S120、S130、S140、S150‧‧‧步驟
200‧‧‧方法
S210、S220‧‧‧步驟
300‧‧‧方法
S310、S320‧‧‧步驟
400‧‧‧方法
S410、S420‧‧‧步驟
S601、S602、S603、S604、S605、S606‧‧‧步驟
700‧‧‧接入網設備
710‧‧‧發送模塊
800‧‧‧終端設備
810‧‧‧接收模塊
900‧‧‧網絡實體
910‧‧‧確定模塊
920‧‧‧發送模塊
1000‧‧‧系統
1102、1202、1302‧‧‧處理器
1103、1203、1303‧‧‧總線系統
1105、1205、1305‧‧‧網絡介面
1106、1206、1306‧‧‧存儲器
11061、12061、13061‧‧‧程式
圖1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應用場景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應用場景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3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4是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5是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6是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7是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8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9是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數據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10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接入網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11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12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網絡實體的示意性框圖。
圖13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系統的示意性框圖。
圖14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接入網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網絡實體的結構示意圖。
200‧‧‧方法
S210、S220‧‧‧步驟

Claims (76)

  1. 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其中包括: 一第一接入網設備向一終端設備發送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一下行數據的一調度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爲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網設備,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所述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以及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一網絡實體發送的所述下行數據。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一核心網設備。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一第二接入網設備。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一資源配置信息,所述資源配置信息用於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資源配置信息。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所述下行數據或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發送所述資源配置信息。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停止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數據。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網絡實體發送一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網絡實體只向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其中,發送至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來自或經過所述網絡實體。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確定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特徵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徵信息是由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存在一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所述網絡實體發送的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徵信息是由所述網絡實體配置的。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通過一系統信息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攜帶的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特徵信息。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調度信息爲通過所述終端設備對應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加擾的調度信息,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與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一加擾調度信息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相同,且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是由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或者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是由所述網絡實體預先配置並發送給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 在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用於所述終端設備解調所述調度信息。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調度信息爲通過無線網絡臨時標識加擾的調度信息;且 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系統信息,所述系統信息攜帶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用於所述終端設備解調所述調度信息。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19. 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其中包括: 一終端設備接收一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一下行數據的一調度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屬於一接入網設備集合,所述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以及 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調度信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下行數據。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資源配置信息,所述資源配置信息用於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數據。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通過所述下行數據或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所述資源配置信息。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數據的一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下行數據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以及 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解調所述調度信息。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系統信息,所述系統信息攜帶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的一特徵信息;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特徵信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系統信息,所述系統信息攜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的一特徵信息。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29. 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其中包括: 一網絡實體確定一接入網設備集合,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一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以及 所述網絡實體向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一下行數據,以便於所述接入網設備將所述下行數據發送給所述終端設備。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一核心網設備; 其中,所述網絡實體向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包括: 所述核心網設備向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一第二接入網設備; 其中,所述網絡實體向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包括: 所述第二接入網設備向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所述第二接入網設備之外的所有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二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一下行數據的一調度信息;以及 所述第二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3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絡實體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網絡實體只向所述第二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以及 所述網絡實體只向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
  3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絡實體通過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資源配置信息,所述資源配置信息用於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上行數據。
  3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3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絡實體通過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3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3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至3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39. 一種接入網設備,其中包括: 一發送模塊,用於向一終端設備發送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一下行數據的一調度信息,所述接入網設備爲一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網設備,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所述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4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第一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接入網設備還包括: 一接收模塊,用於接收一網絡實體發送的所述下行數據。
  4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一核心網設備。
  4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一第二接入網設備。
  4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所述網絡實體發送的一資源配置信息,所述資源配置信息用於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資源配置信息。
  4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發送模塊具體用於: 通過所述下行數據或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發送所述資源配置信息。
  4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所述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發送一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於指示停止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下行數據。
  4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的所述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網絡實體發送一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網絡實體只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其中,發送至終端的下行數據來自或經過所述網絡實體。
  4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4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接入網設備還包括: 一確定模塊,用於確定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是由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連接時配置的;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4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特徵信息是由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存在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
  5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網絡實體發送的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是由所述網絡實體配置的;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5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特徵信息是由所述網絡實體配置的。
  5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發送模塊具體用於: 通過一系統信息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攜帶的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特徵信息。
  5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5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5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調度信息爲通過所述終端設備對應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加擾的一調度信息,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與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其他接入網設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加擾調度信息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相同,且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是由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與所述終端設備存在一高層信令連接時配置的,或者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是由所述網絡實體預先配置並發送給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的;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用於所述終端設備解調所述調度信息。
  5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調度信息爲通過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加擾的調度信息;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系統信息,所述系統信息攜帶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用於所述終端設備解調所述調度信息。
  5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的接入網設備,其中,所述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57. 一種終端設備,其中包括: 一接收模塊,用於接收一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一下行數據的一調度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屬於一接入網設備集合,所述接入網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以及 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根據所述調度信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下行數據。
  5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所述資源配置信息,所述資源配置信息用於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上行數據;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用於根據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數據。
  5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於: 接收通過所述下行數據或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的所述資源配置信息。
  6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6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以及 一處理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解調所述調度信息。
  6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於: 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系統信息,所述系統信息攜帶所述無線網絡臨時標識。
  6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2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 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於: 根據所述特徵信息,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6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3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塊具體用於: 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系統信息,所述系統信息攜帶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的特徵信息。
  6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6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7至6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67. 一種網絡實體,其中包括: 一確定模塊,用於確定一接入網設備集合,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且在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覆蓋的範圍內一終端設備能夠進行無切換的移動;以及 一發送模塊,用於向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發送一下行數據,以便於所述接入網設備將所述下行數據發送給所述終端設備。
  6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一核心網設備; 所述發送模塊,具體用於: 向所述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中的每個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6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網絡實體爲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一第二接入網設備; 所述發送模塊,具體用於: 向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除所述第二接入網設備之外的所有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7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9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攜帶所述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的一調度信息;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下行數據。
  7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接收模塊,還用於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網絡實體只向所述第二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以及 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只向所述第一接入網設備發送後續下行數據。
  7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1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通過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一資源配置信息,所述資源配置信息用於所述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數據。
  7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2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資源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上行數據的專用資源和/或接入序列。
  7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7至7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發送模塊,還用於通過所述接入網設備集合中的接入網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特徵信息,所述特徵信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7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4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時域資源信息、頻域資源信息、子載波間隔信息和/或子幀結構信息。
  7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5項所述的網絡實體,其中,所述下行數據爲用戶面數據或控制面數據。
TW106123095A 2016-07-20 2017-07-10 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TWI763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0702 WO2018014259A1 (zh) 2016-07-20 2016-07-20 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实体
WOPCT/CN2016/090702 2016-07-20
??PCT/CN2016/090702 2016-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838A true TW201804838A (zh) 2018-02-01
TWI763685B TWI763685B (zh) 2022-05-11

Family

ID=6099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095A TWI763685B (zh) 2016-07-20 2017-07-10 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2824B2 (zh)
EP (2) EP3749048A1 (zh)
JP (1) JP6835880B2 (zh)
KR (1) KR20190031448A (zh)
CN (2) CN113316264A (zh)
TW (1) TWI763685B (zh)
WO (1) WO20180142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2109B (zh) * 2017-08-08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351804B (zh) * 2019-06-17 2021-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98573B (zh) * 2019-08-14 2024-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0193B2 (en) * 2008-06-13 2013-02-19 Fujitsu Limited Mobile station assisted seamless handover to a femto base station
CN101965037B (zh) * 2009-07-22 2013-01-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非连续接收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083229B (zh) 2010-02-11 2013-1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非竞争随机接入的调度及前导码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984684B (zh) * 2010-11-04 2013-02-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侧主动建立数据连接的系统及方法
CN102595633B (zh) * 2011-01-17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KR101948348B1 (ko) * 2011-04-01 2019-02-1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네트워크에 대한 연결성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00331B (zh) * 2011-08-19 2013-11-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179672B (zh) 2011-12-23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488568B (zh) 2012-07-20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634882A (zh) 2012-08-27 2014-03-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1798740B1 (ko) 2013-03-15 2017-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125622B1 (en) 2014-03-28 2018-06-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repetitions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9723651B2 (en) * 2014-11-10 2017-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25538A (ja) 2019-09-05
CN109314915A (zh) 2019-02-05
EP3457807A4 (en) 2019-07-10
KR20190031448A (ko) 2019-03-26
JP6835880B2 (ja) 2021-02-24
US11212824B2 (en) 2021-12-28
US20200314879A1 (en) 2020-10-01
CN109314915B (zh) 2021-07-02
EP3457807B1 (en) 2020-09-09
EP3749048A1 (en) 2020-12-09
EP3457807A1 (en) 2019-03-20
TWI763685B (zh) 2022-05-11
WO2018014259A1 (zh) 2018-01-25
CN113316264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4140B (zh) 處理qos 流的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US1180548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07743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113681B (zh) 一种信令优化方法和设备
US11284468B2 (en) Suspending/resuming measurements in RRC inactive state
KR101225195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연결 해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46477B1 (ko)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JP2019515601A (ja) Rrc状態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137284A1 (zh) 一种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99568B (zh) 连接恢复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及用户设备
US1139525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170359B1 (en) Bearer management for d2d
WO201812654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7211166A1 (zh)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WO2018126365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I763685B (zh) 數據傳輸的方法、接入網設備、終端設備和網絡實體
US20140335864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21510029A (ja) ビーム障害回復の構成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8049570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JP2021073821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端末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ティティ
CN117676891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4012254A1 (zh) 移动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移动管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