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573B -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573B
CN112398573B CN201910750180.8A CN201910750180A CN112398573B CN 112398573 B CN112398573 B CN 112398573B CN 201910750180 A CN201910750180 A CN 201910750180A CN 112398573 B CN112398573 B CN 112398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cch
scrambling
rnti
scrambling sequenc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01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573A (zh
Inventor
陈铮
张旭
薛丽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01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73B/zh
Priority to EP20851670.8A priority patent/EP403383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09095 priority patent/WO20210279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扰、解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加扰后发送,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第一PDCCH检测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扰、解扰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终端设备会工作在更大的射频与基带带宽,而在一个非连续接收周期(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ycle,DRX cycle)中,终端设备需要首先从睡眠状态唤醒,开启射频和基带电路,获取时频同步,然后在激活时间(onduration)时间段内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这些过程需要不少能耗。而一般而言,数据传输在时间上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稀疏性,如果在激活时间段内,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没有任何数据调度的话,那么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就产生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所以为了节省功耗,在NR中可能会引入节能信号/信道(power saving signal/channel)。
同常情况下,PDCCH的扰码序列的取值可以满足多数PDCCH对误块率的要求,但是对于一些对检测性能要求较高的PDCCH,比如,对于上述提到的节能信号/信道,其检测性能要求较高,现有的PDCCH加扰方法不能满足对检测性能要求较高的PDCCH。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扰、解扰方法,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扰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对于基于PDCCH的节能信号,在NR中可能会引入一种新的RNTI来对节能下行控制信息(powersaving DCI)的CRC进行加扰,比如可以称之为第一RNTI,或者PS-RNTI(power sav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第一RNTI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可以理解为第一RNTI与其他RNTI不相同。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由第一方面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生成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使用的参数与生成其他类型的PDCCH使用的参数有区别,换句话说,第一PDCCH所采用的扰码序列和其它类型的PDCCH所采用的扰码序列不同,或者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使得终端设备不容易受其它类型的PDCCH的干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方面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降低第一PDCCH的误块率,提升第一PDCCH检测性能。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的最大值。由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生成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方式,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小区之间也可能均存在需要接收第一PDCCH的终端设备,至少对于在USS set中传输的第一PDCCH,终端设备在检测该第一PDCCH时可能会受到相邻小区所发送的第一PDCCH的干扰,通过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用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不仅可以使第一PDCCH与其他类型的PDCCH进行区分,还可以减少相邻小区发送的第一PDCCH的干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网络设备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生成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在USS set中传输PDCCH,根据nC-RNTI·216+nPDCCH-DMRS-ID为PDCCH生成扰码序列,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改动小,节约成本。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网络设备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为nPS-RNTI的最大值。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生成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方式,增加了方案的多样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扰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网络设备为了提高第一PDCCH的DMRS的解调检测性能,网络设备可以引入第一PDCCH的DMRS的初始化参数(本文简称为第二加扰参数),可以将该第二加扰参数理解为专用于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该第二加扰参数与其他类(包括NR Release 15版本中的PDCCH)的PDCCH的DMRS加扰的参数是不相同的。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由第二方面可知,当网络设备引入第二加扰参数的场景下,可以利用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使得第一PDCCH所采用的扰码序列和其它类型的PDCCH所采用的扰码序列不同,终端设备不容易受其它类型的PDCCH的干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方面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降低第一PDCCH的误块率,提升第一PDCCH检测性能。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的最大值。通过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用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不仅可以使第一PDCCH与其他类型的PDCCH进行区分,还可以减少相邻小区发送的第一PDCCH的干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x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网络设备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生成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方式,增加了方案的多样性。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解扰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使得终端设备不容易受其它类型的PDCCH的干扰,降低了第一PDCCH误块率,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第三方面提供的解扰方法与第一方面提供的加扰方法相对应,第三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进行理解。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解扰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于承载节能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由第四方面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加扰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使得终端设备不容易受其它类型的PDCCH的干扰,降低了第一PDCCH误块率,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第四方面提供的解扰方法与第二方面提供的加扰方法相对应,第四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进行理解。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单元,用于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五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单元,用于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六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六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x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六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七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七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七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七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于承载节能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八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八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八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x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八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八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九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九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九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九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x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处理器,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于承载节能信息。处理器,用于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x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可选地,结合上述第十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加扰方法。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加扰方法。
本申请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解扰方法。
本申请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解扰方法。
本申请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加扰方法。
本申请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加扰方法。
本申请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解扰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解扰方法。
其中,第五方面、第九方面、第十三方面、第十七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六方面、第十方面、第十四方面、第十八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七方面、第十一方面、第十五方面、第十九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三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八方面、第十二方面、第十六方面、第二十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四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该网络设备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该网络设备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为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使得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减少相邻小区发送的第一PDCCH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PDCCH的发送处理流程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PDCCH的接收检测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DRC周期示意图;
图6为第一节能信号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7为第二节能信号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800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9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0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3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4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扰方法,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使得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减少相邻小区发送的第一PDCCH的干扰。对应于上述的加扰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解扰方法,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解扰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申请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端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申请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报”和“反馈”以及“响应”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图1和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网络设备,或者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单个网络设备可以向单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或控制信令。多个网络设备也可以同时为单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或控制信令。该无线通信系统可支持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 transmission,CoMP),即,多个小区或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协同参与一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或者联合接收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或者多个小区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协作调度或者协作波束成型。其中,该多个小区可以属于相同的网络设备或者不同的网络设备,并且可以根据信道增益或路径损耗、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指令等来选择。
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家庭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者,还可以是构成基站的组件或一部分设备,如汇聚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或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等。应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简称网络设备,如果无特殊说明,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指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完成无线通信处理功能的芯片。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H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还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还可以是应用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无人驾驶(self driving)、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智能电网(smart grid)、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智慧城市(smart city)以及智慧家庭(smart home)等场景中的无线终端。本申请中将前述终端设备及可应用于前述终端设备的芯片统称为终端设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应理解图1或图2仅为便于理解,示意性地示出了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终端设备,与不同的终端设备通信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相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网络设备,与不同的终端设备通信的网络设备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于此。
下面结合图1或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
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通信过程基于信道,其中物理层信道基本分为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根据传输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上下行数据的可靠传输离不开上下行控制信道的支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承载着用于解析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和授权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控制信息,终端设备只有在正确解析这些控制信息后才能正确解析PDSCH和发送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承载着上行发送调度请求信息、下行PDSCH信道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ACK/NACK)反馈信息、下行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alinty information,CQI)反馈等控制信息。本申请主要涉及PDSCH控制信道和PDCCH控制信道,本文有时也简称为PDSCH和PDCCH。
PDCCH控制信道承载着下行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以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格式的形式存在。以DCI格式的形式来发送下行控制信息。PDCCH的资源分配单位是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channel element,CCE),一个给定的PDCCH可由1,2,4,8和16个CCE构成,其具体取值由DCI载荷大小(DCI payload size)和所需的编码速率决定,构成PDCCH的CCE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PDCCH在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中传输,CORESET在频域上包括多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在时域上包括1到3个OFDM符号,且可位于时隙(slot)内的任意位置,PRB是上下行频域资源的单位,每个PRB由频域上12个连续子载波组成,在NR系统中,一个子载波为频域上的基本单位,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可以为15KHz、30KHz等。
在PDCCH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是终端设备不同业务的唯一标识,RNTI的取值由标准预定义或高层信令配置,不同的RNTI取值区分不同的DCI的功能,用于下行寻址,找到相应的终端设备。为了让终端设备能够识别并解析自己的信息,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的ID即RNTI隐含于信道中,即用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进行扰码。终端通过解析DCI并且提取RNTI,从而判断是否归属于自己。不同的业务,使用终端不同类型的扰码,加扰了不同RNTI取值的DCI用于指示不同的数据类型的PDSCH的调度信息。例如,加扰SI-RNTI的DCI,用于调度承载系统信息的PDSCH,加扰C-RNTI的DCI,用于调度终端设备专属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DCI在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生成,通过逻辑信道进入物理层处理过程。PDCCH的基带发送过程可以分为三级:比特级,符号级以及样值级。PDCCH的比特级包括附加CRC、卷积码编码、速率匹配、加扰以及映射,主要完成对DCI的编码处理。符号级包括资源映射,主要完成比特序列到调制符号序列的转换以及调制符号序列到天线的映射。样值级,完成信号频域到时域的转换,形成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并完成的添加。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一种PDCCH的发送处理流程进行具体的说明,每个DCI载荷(DCI payload)之后附着一个根据这个DCI载荷生成的CRC,并且在这个CRC上加扰RNTI,其中,不同目的DCI(例如,数据传输调度指示,时隙格式指示,传输中断指示,功率控制命令等)使用不用的RNTI。对附着了加扰RNTI的CRC之后的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对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速率匹配,使得速率匹配输出的比特序列与PDCCH占用的资源相匹配。速率匹配后的比特序列,经过与扰码序列的加扰,进行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QPSK)调制,并最后映射到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RE)上。RE为最小的的物理资源,包含一个OFDM符号内的一个子载波。NR中下行资源调度的基本时间单位是一个时隙(slot),一般而言,一个slot在时间上由14个OFDM符号组成。在时域上,NR传输被组织成时间长度为10ms的帧(frame),每个帧被分成10个相同大小长度为1ms的子帧(subframe),而每个子帧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时隙(根据子载波间隔决定,当子载波为15kHz时,每个子帧包含一个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扰码序列对DCI进行速率匹配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加扰,其中,扰码序列可以是长度为31位的gold序列,则扰码序列cinit的初始化生成公式可以为:
cinit=(nRNTI·216+nID)mod 231
其中,如果PDCCH在专用搜索空间集合(UE-specific search space set,USSset)中传输,并且PDCCH所在的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配置了高层参数pdcch-DMRS-ScramblingID(以下简称为nPDCCH-DMRS-ID),该参数为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加扰ID,那么nID的值等于参数nPDCCH-DMRS-ID,而nRNTI则为C-RNTI的取值nC-RNTI,那么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则为:
cinit=(nC-RNTI·216+nPDCCH-DMRS-ID)mod 231
而如果PDCCH在公共搜索空间集合(common search space set,CSS set)中传输,或者PDCCH所在的CORESET没有配置高层参数pdcch-DMRS-ScramblingID,那么nID的值等于小区ID值nRNTI等于0,那么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则为:
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PDCCH的扰码序列的取值与C-RNTI、PDCCH的DMRS加扰ID或小区ID相关。
同常情况下,PDCCH的扰码序列的取值可以满足多数PDCCH对误块率的要求,但是对于一些对检测性能要求较高的PDCCH,上述PDCCH的扰码序列的取值并不能满足要求,比如,对于节能信号/信道(power saving signal/channel),以下称其为节能信号,其检测性能要求较高,对于在激活时间外传输的节能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ower saving PDCCH),BLER(block error ratio,误块率)要求为0.1%,而其它的PDCCH的BLER要求为1%,因此现有的PDCCH加扰方法不能满足对检测性能要求较高的PDCCH。为了说清楚这一技术问题,下面对PDCCH的接收以及节能信号进行介绍。
如图4所示,为一种PDCCH的接收检测示意图,终端设备对从无线信道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资源映射,QPSK解调,PDCCH盲检。其中PDCCH盲检可以包括解速率匹配,解扰,信道译码,校验CRC,最后提取出DCI。之所以PDCCH的比特级检测过程称为盲检过程,是因为终端设备不知道PDCCH具体占用的资源以及DCI格式等信息。终端设备只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需要什么控制信息,所以终端设备只能根据自身仅有的这些信息尝试性的解析PDCCH,这个尝试性的检测过程称为盲检。
在NR中,为了更好地控制盲检测下行控制信道的复杂度,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搜索空间集合(search space set),搜索空间集合是搜索空间的集合,搜索空间(search space)是某个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AL)下候选PDCCH的集合,聚合等级是构成PDCCH的CCE数量,比如一个给定的PDCCH可由1,2,4,8和16个CCE构成,其具体取值由DCI载荷大小(DCI payload size)和所需的编码速率决定。由于基站实际发送的PDCCH的聚合等级随时间可变,而且由于没有相关信令告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需在不同聚合等级下盲检PDCCH,其中,待盲检的PDCCH称为候选PDCCH,某个聚合等级可以有多个候选PDCCH。终端设备会在搜索空间内对由CCE构成的所有候选PDCCH进行译码,如果CRC校验通过,则认为所译码的PDCCH的内容对终端设备有效,并处理译码后相关信息。
搜索空间集合可以分为CSS set和USS set两种类型。其中CSS set的PDCCH主要用于指示接收系统消息,随机接入响应,以及寻呼消息等。而USS set的PDCCH用于给UE调度专属的调度上/下行数据。
一般而言,基于包的数据流通常是突发性的,在一段时间内有数据传输,但在接下来的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因此NR中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处理流程,在没有数据传输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终端设备停止检测PDCCH并停止接收相应数据传输来降低功耗,从而提升电池使用时间。
在DRX中,基站可为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connected,RRC_CONNECTED)状态的终端设备配置DRX cycle(DRX周期),DRX cycle中包含一个激活时间(on duration)的时间区域,在RRC_CONNECTED状态下,终端设备已经建立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的上下文,即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之间通信所必需的参数对于两者是已知的。RRC_CONNECTED状态主要用于发送/来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下面结合图5所示的DRC周期示意图对DRC在on duration检测PDCCH举例说明。在onduration的时间内,终端设备可以检测PDCCH。终端设备在每一个DRX cycle时间起始位置(即on duration的时间起始位置)开启一个定时器,该定时器的时间长度即为on duration的时间长度,该定时器可以称之为drx-onDurationTimer或持续时间定时器(范围为1~1200ms),终端设备在定时器的时间范围内检测PDCCH,如果在该定时器时间范围内终端设备没有检测到PDCCH,那么定时器到期后终端设备进入睡眠状态,即终端设备在DRX cycle的其余时间段内可以关闭接收电路,从而降低终端的功耗。如果在持续时间定时器的时间范围内终端设备检测到了PDCCH,那么终端设备就会开启DRX机制中的非激活定时器(也称之为drx-InactivityTimer)。如果在非激活定时器的运行时间内,终端设备继续检测到了PDCCH,那么终端设备会重置该非激活定时器重新开始计数。如果非激活定时器正在运行,则即使本来配置的持续时间定时器超时(即on duration时间结束),终端设备依然需要继续检测PDCCH,直到非激活定时器超时。需要说明的是,持续时间定时器和非激活定时器并不是终端设备检测PDCCH的唯一条件,只要能够触发终端设备处于激活时间(active time)的条件都可以,激活时间即终端设备检测PDDCH的时间,比如在DRC机制中,还有其它一些定时器,比DRX下行/上行重传定时器(称之为drx-RetransmissionTimerDL、drx-RetransmissionTimerUL),当DRX下行/上行重传定时器正在运行时,终端设备也处于激活时间。
在NR中,终端设备会工作在更大的射频与基带带宽,而在一个DRX cycle中,终端设备需要首先从睡眠状态唤醒,开启射频和基带电路,获取时频同步,然后在on duration时间段内检测PDCCH,这些过程需要不少能耗。而一般而言,数据传输在时间上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稀疏性,如果在on duration时间段内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没有任何数据调度的话,那么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就产生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所以为了节省功耗,在NR中可能会引入节能信号。下面以两种节能信号为例对节能信号的作用进行说明。
结合图6对第一节能信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第一节能信号可以是唤醒信号(wake up signal,WUS)。对于支持WUS的终端设备,对于每一个DRX cycle的on duration,在其起始位置之前有一个WUS occasion与之对应(WUS时刻),可以将WUS occasion理解为WUS所在的subframe或slot。网络设备可在WUS occasion上为终端设备以非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形式发送WUS,即网络设备根据调度数据的需求决定是否在WUS occasion上发送WUS,而终端设备需要在WUS occasion上通过检测WUS来判断网络设备是否发送WUS。终端设备处于睡眠时可以极低功耗的状态(比如仅开启部分modem的功能或使用一个简单的接收电路)来检测和解调WUS。如图6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在WUSoccasion上没有检测到WUS或检测到的WUS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on duration时间段内没有数据调度时,终端设备可以直接进入睡眠状态,就不用在on duration时间段内检测PDCCH。如图6中的b所示,如果终端设备在WUS occasion上检测到WUS或检测到的WUS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on duration时间段内有数据调度时,那么终端设备在WUS offeset时间段内会启动,即从睡眠状态唤醒,开启射频和基带电路,获取时频同步,即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前面所述的DRX机制流程启动定时器,检测PDCCH,在on duration时间段进行数据和控制信道处理,图6中的a和图6中的b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功耗,从图6中的a和图6中的b中可以看出,通过引入WUS信号,降低了终端设备的能量消耗。
上文提到在DRX机制中,如图7中的a所示,如果终端设备在持续时间定时器的运行时间内检测到PDCCH,终端设备就会开启一个非激活定时器。考虑到调度数据的时延需求,非激活定时器的运行时间一般是远大于持续时间定时器的运行时间。当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进行一次数据调度,终端设备会开启/重置非激活定时器,则会在很长的一段的时间内继续检测PDCCH,而这段时间内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可能没有任何数据调度,下面结合图7中的b对另一种节能信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为了和图6中的第一节能信号(WUS)进行区别,这里将图7中涉及的节能信号称为第二节能信号。如图7中的b所示,在终端设备的持续时间定时器或非激活定时器运行时间(或激活时间)内,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以DTX形式发送第二节能信号,即网络设备根据调度数据的需求决定是否发送第二节能信号,而终端设备需要通过检测第二节能信号来判断网络设备是否发送第二节能信号。对于在激活时间内传输的第二节能信号,其功能可以为指示下面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称之为“节能信息”):终端设备需要检测PDCCH的CORESET或搜索空间集合;终端设备检测搜索空间集合的周期;终端设备停止检测PDCCH一段时间;终端设备接收天线数或MIMO层数等。下面以第二节能信号指示终端设备停止检测PDCCH一段时间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节能信号可指示终端设备停止检测PDCCH一段时间T,该时间T可以称之为停止时间(skipping duration)。如图7中的b所示,对于网络设备而言,如果网络设备确定在第二节能信号occasion后的一段连续时间T内不需要给终端设备调度任何数据以及发送调度PDCCH,那么网络设备可以给该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第二节能信号。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如果该终端设备在第二节能信号occasion上检测到第二节能信号或检测到的第二节能信号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skipping duration时间段内没有数据调度时,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skipping duration这段时间内不检测PDCCH。而终端设备在这段时间T后可以醒来检测第二节能信号或PDCCH。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节能信号occasion上没有检测到第二节能信号或检测到的第二节能信号指示终端设备在对应skipping duration时间段内有数据调度时,那么终端设备就会继续检测PDCCH。对比图7中的a和图7中的b可以看出,通过这种方式,在终端设备开启/重置非激活定时器,在很长的一段的时间内继续检测PDCCH的,而这段时间内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可能没有任何数据调度的场景下,通过引入第二节能信号,可以减少终端设备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power saving PDCCH,其检测性能要求较高,但是在power saving PDCCH所在的CORESET内可能会传输其它类型的PDCCH(比如调度系统消息的PDCCH,调度终端设备专属数据信道的PDCCH),并且扰码初始化参数完全一样,终端设备无法利用PDCCH的扰码来区分power saving PDCCH和其它类型的PDCCH,容易受其它类型的PDCCH的干扰,不利于power saving PDCCH检测性能的提升。此外,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小区之间也可能均存在需要接收power saving PDCCH的终端设备,至少对于在USS set中传输的power saving PDCCH,终端设备在检测该power saving PDCCH时可能会受到相邻小区所发送的power saving PDCCH的干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power saving PDCCH的检测性能。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8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8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801、网络设备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在一些场景中,第一PDCCH可以被称作powersaving PDCCH,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
下面对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进行解释。正如上文提到的,在PDCCH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是终端设备不同业务的唯一标识,RNTI的取值由标准预定义或高层信令配置,不同的RNTI取值区分不同的DCI的功能,用于下行寻址,找到相应的终端设备。为了让终端设备能够识别并解析自己的信息,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的ID即RNTI隐含于信道中,即用RNTI对DCI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进行扰码。终端通过解析DCI并且提取RNTI,从而判断是否归属于自己。不同的业务,使用终端不同类型的对的扰码,加扰了不同RNTI取值的DCI用于指示不同的数据类型的PDSCH的调度信息。例如,加扰SI-RNTI的DCI,用于调度承载系统信息的PDSCH,加扰C-RNTI的DCI,用于调度终端设备专属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于基于PDCCH的节能信号,在NR中可能会引入一种新的RNTI来对节能下行控制信息(power saving DCI)的CRC进行加扰,比如可以称之为第一RNTI,或者PS-RNTI(powersav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第一RNTI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可以理解为第一RNTI与其他RNTI不相同。
802、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加扰序列的初始值,第一参数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并根据加扰序列的初始值生成加扰序列,然后利用得到的加扰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803、网络设备发送加扰后的第一PDCCH,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
804、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后,可基于与网络设备进行第一PDCCH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相同的加扰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PDCCH进行解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终端设备根据步骤8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由图8对应的实施例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生成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使用的参数与生成其他类型的PDCCH使用的参数有区别,换句话说,第一PDCCH所采用的扰码序列和其它类型的PDCCH所采用的扰码序列不同,或者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使得终端设备不容易受其它类型的PDCCH的干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降低第一PDCCH的误块率,提升第一PDCCH检测性能。
由图8对应的实施例可知,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下面将对网络设备为第一PDCCH生成的扰码序列的具体形式进行介绍。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9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9所示,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9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901、网络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一RNTI为第一PDCCH生产扰码序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为正整数,/>为nPS-RNTI的最大值。举例说明,使用/>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用10位二进制表示,将/>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9”,假设nPS-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此时n为16,将nPS-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c0c1…c9p0p1…p15”,可见,/>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并且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不重合,减少其它PDCCH的干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m为正整数,/>为/>的最大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m的范围可以为10≤m≤15。举例说明,使用/>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一般而言,物理层小区标识的比特数为10位,如果m为10,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c0c1…c9”;
m为11,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c0c1…c9”;
m为12,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c0c1…c9”;
m为13,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0c0c1…c9”;
m为14,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00c0c1…c9”;
m为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000c0c1…c9”;
m为16,即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由以上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nPS-RNTI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m的值不小于10,保留了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PS-RNTI和/>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并且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不重合,减少其它PDCCH的干扰。
902、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网络设备根据步骤9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903、网络设备发送加扰后的第一PDCCH,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
904、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后,可基于与网络设备进行第一PDCCH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相同的加扰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PDCCH进行解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终端设备根据步骤9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由图9对应的实施例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不仅可以使第一PDCCH与其他类型的PDCCH进行区分,还可以减少相邻小区发送的第一PDCCH的干扰。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0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0所示,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0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01、网络设备根据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RNTI为第一PDCCH生产扰码序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为正整数,/>为nPS-RNTI的最大值。举例说明,使用nC-RNTI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nC-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将nC-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15”,需要说明的,网络设备配置的nC-RNTI的最大位数可能不是16,具体的要按照实际场景中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nC-RNTI的最大位数,以下关于最大位数列举的具体数值均不是限定,应当按照实际场景确定第一参数的最大位数,以下不再重复赘述。假设nPS-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此时n为16,将nPS-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cinit=(nC-RNTI·216+nPS-RNTI)mod 231
其中nC-RNTI·2n+nPS-RNTI用二进制表示则为“c0c1...c15p0p1...p15”可见,nC-RNTI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nC-RNTI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C-RNTI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即利用网络设备配置的C-RNTI以及PS-RNTI的比特信息,减少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重合的概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nPS-RNTI·2p+nC-RNTI其中p≥|log2(nC-RNTI,max)|,p为正整数。
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C-RNTI,max为nC-RNTI。举例说明,使用nC-RNTI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nC-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此时p为16,将nC-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15”,假设nPS-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将nPS-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cinit=(nPS-RNTI·216+nC-RNTI)mod 231
其中nPS-RNTI·2p+nC-RNTI用二进制表示则为“c0c1…c15p0p1…p15”可见,nPS-RNTI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nC-RNTI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C-RNTI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即利用网络设备配置的C-RNTI以及PS-RNTI的比特信息,减少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重合的概率。
1002、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网络设备根据步骤10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1003、网络设备发送加扰后的第一PDCCH,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
1004、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后,可基于与网络设备进行第一PDCCH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相同的加扰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PDCCH进行解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终端设备根据步骤10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由图10对应的实施例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使得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减少相邻小区发送的第一PDCCH的干扰。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1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1所示,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1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101、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加扰参数和第一RNTI为第一PDCCH生产扰码序列。
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其中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q为正整数,/>为所述nPDCCH-DMRS-ID的最大值。举例说明,使用nPDCCH-DMRS-ID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nPDCCH-DMRS-ID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q为16,将nPDCCH-DMRS-ID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15”。假设nPS-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将nPS-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cinit=(nPS-RNTI·216+nPDCCH-DMRS-ID)mod 231
其中nPS-RNTI·2q+nPDCCH-DMRS-ID用二进制表示则为“c0c1…c15p0p1…p15”可见,nPDCCH-DMRS-ID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nPDCCH-DMRS-ID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PDCCH-DMRS-ID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即利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加扰参数以及PS-RNTI的比特信息,减少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重合的概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nPS-RNTI·2p+nC-RNTI其中p≥|log2(nC-RNTI,max)|,p为正整数。
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举例说明,使用nC-RNTI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nC-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此时p为16,将nC-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15”,假设nPS-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将nPS-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cinit=(nPS-RNTI·216+nC-RNTI)mod 231
其中nPS-RNTI·2p+nC-RNTI用二进制表示则为“c0c1…c15p0p1…p15”可见,nPS-RNTI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nC-RNTI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C-RNTI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即利用网络设备配置的C-RNTI以及PS-RNTI的比特信息,减少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重合的概率。
1102、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网络设备根据步骤11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1103、网络设备发送加扰后的第一PDCCH,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
1104、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后,可基于与网络设备进行第一PDCCH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相同的加扰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PDCCH进行解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终端设备根据步骤11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由图11对应的实施例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使得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场景中,可以简化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生成,比如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可以为cinit=(nPDCCH-DMRS-ID)mod 231,或者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可以为cinit=(nPS-RNTI)mod 231
还需要说明的,当网络设备确定在CSS set或没有配置第一加扰参数的CORESET中发送第一PDCCH时,可以优先执行图9对应的实施例;对于在DRX激活时间内且在USS set内传输的第一PDCCH时,如果其所在CORESET内没有配置第一加扰参数,可以优先执行图10对应的实施例;当网络设备确定在USS set中发送第一PDCCH,并且第一PDCCH所在的CORESET配置了第一参数时,可以优先执行图11对应的实施例,也可以执行使用图9或图10的对应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2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2所示,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2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201、网络设备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在一些场景中,第一PDCCH可以被称作powersaving PDCCH,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下面对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进行解释。网络设备为了提高第一PDCCH的DMRS的解调检测性能,网络设备可以引入第一PDCCH的DMRS的初始化参数(本文简称为第二加扰参数),可以将该第二加扰参数理解为专用于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该第二加扰参数与其他类(包括NR Release 15版本中的PDCCH)的PDCCH的DMRS加扰的参数是不相同的。
1202、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1203、网络设备发送加扰后的第一PDCCH,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
1204、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后,可基于与网络设备进行第一PDCCH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相同的加扰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PDCCH进行解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终端设备根据步骤12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由图12对应的实施例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加扰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使得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
由图12对应的实施例可知,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比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可以为cinit=(nPowerSaving-DMRS-ID)mod 231。需要说明的,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但不限于只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下面将对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生成的扰码序列的几种可能的情况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图12对应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确定在CSS set中发送第一PDCCH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确定在USS set中发送第一PDCCH。
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3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3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301、网络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生产扰码序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x为正整数,/>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举例说明,使用/>以及nPowerSaving-DMRS-ID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用10位二进制表示,将/>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9”,假设nPowerSaving-DMRS-ID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此时x为16,将nPowerSaving-DMRS-ID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需要说明的,网络设备配置的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位数可能不是16,具体的要按照实际场景中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位数,以下关于最大位数列举的具体数值均不是限定,应当按照实际场景确定第二加扰参数的最大位数,以下不再重复赘述。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c0c1…c9p0p1…p15”,可见,/>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和nPowerSaving-DMRS-ID的所有比特信息,即/>和nPowerSaving-DMRS-ID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并且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不重合,减少其它PDCCH的干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m为正整数,/>为/>的最大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m的范围可以为10≤m≤15。举例说明,使用/>以及nPowerSaving-DMRS-ID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一般而言,物理层小区标识的比特数为10位,如果m为10,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c0c1…c9”;
m为11,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c0c1…c9”;
m为12,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c0c1…c9”;
m为13,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0c0c1…c9”;
m为14,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00c0c1…c9”;
m为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其中/>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00000c0c1…c9”;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m的值还可以为16,即网络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由以上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nPowerSaving-DMRS-ID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m的值不小于10,保留了nPowerSaving-DMRS-ID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PowerSaving-DMRS-ID和/>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并且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不重合,减少其它PDCCH的干扰。
1302、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网络设备根据步骤13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1303、网络设备发送加扰后的第一PDCCH,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
1304、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后,可基于与网络设备进行第一PDCCH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相同的加扰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PDCCH进行解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终端设备根据步骤13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由图13对应的实施例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使得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
需要说明的,图13对应的实施例可以优先适用于网络设备确定在CSS set中发送第一PDCCH的场景,但不限于仅适用于这一场景。
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400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4所示,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14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401、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加扰参数和第一RNTI为第一PDCCH生产扰码序列。
第二加扰参数可以参照图12对应的实施例描述的第二加扰参数进行理解,第一RNTI可以参照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RNTI进行理解,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x为正整数,/>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举例说明,使用/>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x为16,将nPDCCH-DMRS-ID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15”。假设nPS-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将nPS-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cinit=(nPS-RNTI·216+nPowerSaving-DMRS-ID)mod 231
其中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用二进制表示则为“p0p1…p15c0c1…c15”可见,nPS-RNTI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nPowerSaving-DMRS-ID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PowerSaving-DMRS-ID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即利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加扰参数以及PS-RNTI的比特信息,减少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重合的概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为所述nPS-RNTI的最大值。举例说明,使用nPowerSaving-DMRS-ID以及nPS-RNTI对第一PDCCH扰码序列进行初始化,假设nPowerSaving-DMRS-ID用16位二进制表示,将nPowerSaving-DMRS-ID的二进制表示为“c0c1…c15”,假设nPS-RNTI用16位二进制表示,即此时n为16,将nPS-RNTI的二进制表示为“p0p1…p15”。则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为:
cinit=(nPowerSaving-DMRS-ID·216+nPS-RNTI)mod 231
其中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用二进制表示则为“c0c1…c15p0p1…p15”可见,nPowerSaving-DMRS-ID的比特信息位于扰码序列的初始化公式的最高位,保留了nPowerSaving-DMRS-ID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即nPowerSaving-DMRS-ID和nPS-RNTI的所有比特信息都可以被利用,即利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加扰参数以及PS-RNTI的比特信息,减少与其它PDCCH扰码序列重合的概率。
1402、网络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网络设备根据步骤14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1403、网络设备发送加扰后的第一PDCCH,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
1404、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PDCCH后,可基于与网络设备进行第一PDCCH加扰所使用的加扰序列相同的加扰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PDCCH进行解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终端设备根据步骤1401中描述的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
由图14对应的实施例可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加扰参数和第一加扰参数为承载节能信息的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终端设备根据该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解扰,使得第一PDCCH的扰码序列与其它PDCCH的扰码序列保持低互相关,提高了第一PDCCH检测性能。
需要说明的,图14对应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确定在CSS set中发送第一PDCCH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确定在USS set中发送第一PDCCH的场景。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从硬件结构上来描述,图8至图14中的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可以由一个实体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实体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实体设备内的一个逻辑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图15中的通信设备来实现。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通信接口1501和处理器15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503。
通信接口1501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处理器1502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1502负责通信线路1504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存储器1503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15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存储器15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服务器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1504与处理器1502相连接。存储器1503也可以和处理器1502集成在一起。如果存储器1503和处理器1502是相互独立的器件,存储器1503和处理器1502相连,例如存储器1503和处理器1502可以通过通信线路通信。通信接口1501和处理器1502可以通过通信线路通信,通信接口1501也可以与处理器1502直连。
通信线路1504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通信线路1504将包括由处理器15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02和存储器15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通信线路1504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申请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
和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
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
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
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 为nPS-RNTI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
和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加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
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x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
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通信接口视为网络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网络设备的处理单元,将存储器视为网络设备的存储单元。如图16所示,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610和处理单元1620以及存储单元163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6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6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6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图8中的步骤803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610还用于执行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8中的步骤801、802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图9中的步骤903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610还用于执行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9中的步骤901、902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图10中的步骤1003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610还用于执行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10中的步骤1001、1002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611用于执行图11中的步骤1103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611还用于执行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11中的步骤1101、1102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612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1203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612还用于执行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1201、1202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613用于执行图13中的步骤1303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613还用于执行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13中的步骤1301、1302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614用于执行图14中的步骤1403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1614还用于执行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14中的步骤1401、1402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此外,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图17中的通信设备来实现。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通信接口1701和处理器17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703。
通信接口1701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
处理器1702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1702负责通信线路1704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存储器1703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17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存储器17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服务器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1704与处理器1702相连接。存储器1703也可以和处理器1702集成在一起。如果存储器1703和处理器1702是相互独立的器件,存储器1703和处理器1702相连,例如存储器1703和处理器1702可以通过通信线路通信。通信接口1701和处理器1702可以通过通信线路通信,通信接口1701也可以与处理器1702直连。
通信线路1704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通信线路1704将包括由处理器17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02和存储器17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通信线路1704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申请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
还可以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加扰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第一加扰参数为第一PDCCH所在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加扰参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n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C-RNTI·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C-RNTI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为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p+nC-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p≥|log2(nC-RNTI,max)|,nC-RNTI,max为nC-RNTI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q+nPDCCH-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DCCH-DMRS-ID为第一加扰参数, 为nPDCCH-DMRS-ID的最大值。或者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DCCH-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 为nPS-RNTI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
还可以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扰码序列对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第二加扰参数用于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的最大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x的取值为16,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二加扰参数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进行解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PS-RNTI·2x+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nPS-RNTI为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第二加扰参数, 为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终端设备根据nPowerSaving-DMRS-ID·2n+nPS-RNTI为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 为nPS-RNTI的最大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通信接口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将存储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存储单元。如图18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810和处理单元1820和存储单元183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8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8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8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810用于执行图8中的步骤803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820,用于执行图8中的步骤804,和/或处理单元1820还用于执行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810用于执行图9中的步骤903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820,用于执行图9中的步骤904,和/或处理单元1820还用于执行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810用于执行图10中的步骤1003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820,用于执行图10中的步骤1004,和/或处理单元1820还用于执行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811用于执行图11中的步骤1103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820,用于执行图11中的步骤1104,和/或处理单元1820还用于执行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812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1203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820,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1204,和/或处理单元1820还用于执行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813用于执行图13中的步骤1303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820,用于执行图13中的步骤1304,和/或处理单元1820还用于执行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发单元1814用于执行图14中的步骤1403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820,用于执行图14中的步骤1404,和/或处理单元1820还用于执行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加扰、解扰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所述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所述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PDCCH进行加扰;
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所述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为所述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所述/>为所述/>的最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为16,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3.一种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所述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所述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所述第二加扰参数用于所述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所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PDCCH进行加扰;
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生成扰码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所述第二加扰参数,/>所述为所述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生成扰码序列,其中所述/>为所述/>的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的取值为16,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5.一种解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PDCCH用于承载节能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所述扰码序列根据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和第一参数生成,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物理层小区标识,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所述物理层小区标识,nPS-RNTI为所述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为所述nPS-RNTI的最大值;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所述/>为所述/>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为16,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7.一种解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中,所述第一PDCCH于承载节能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所述扰码序列根据第二加扰参数生成,所述第二加扰参数用于所述第一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加扰,所述第二加扰参数为针对承载节能信息的PDCCH特定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扰码序列对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为物理层小区标识,nPowerSaving-DMRS-ID为所述第二加扰参数,/>所述为所述nPowerSaving-DMRS-ID的最大值;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为所述第一PDCCH进行解扰,其中所述/>为所述/>的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取值为16,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0≤m≤15。
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50180.8A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2398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0180.8A CN11239857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EP20851670.8A EP4033836A4 (en) 2019-08-14 2020-08-14 SCRAMBLING AND DESCRABL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PCT/CN2020/109095 WO2021027910A1 (zh) 2019-08-14 2020-08-14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0180.8A CN11239857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573A CN112398573A (zh) 2021-02-23
CN112398573B true CN112398573B (zh) 2024-01-02

Family

ID=7457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0180.8A Active CN11239857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33836A4 (zh)
CN (1) CN112398573B (zh)
WO (1) WO2021027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07120A (zh) * 2021-08-06 2023-02-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5051774A (zh) * 2022-05-09 2022-09-13 山东闻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r系统中pdcch信道盲解nid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6441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314915A (zh) * 2016-07-20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实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0356B2 (en) *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11070333B2 (en) * 2017-12-21 2021-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S/PBCH block frequency location ind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915A (zh) * 2016-07-20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实体
CN108076441A (zh) * 2016-11-17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sign of PDCCH-based power saving signal/channel for NR;MediaTek In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7 R1-1906548;第3-4节 *
PDCCH-based power saving signal/channel;Huawei等;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7 R1-19060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33836A1 (en) 2022-07-27
CN112398573A (zh) 2021-02-23
EP4033836A4 (en) 2022-10-05
WO2021027910A1 (zh) 2021-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742E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formation messages on a downlink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987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ysical-layer channel in consideration of prior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50594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блокировки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EP3469751B1 (en)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CN10823541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94110A1 (zh) 接收信号的方法、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31742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ay scheduling
US20230038936A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272453B2 (e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595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erminal support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26939A (zh) 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的dci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US20230031932A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203302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etitive transmission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CN112398573B (zh) 一种加扰、解扰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N114600537A (zh) 用于pdsch的传输配置指示的用户装备、基站和方法
US116962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210323A (zh) 在小区上从不同小区进行调度
CN113711671A (zh) 用于指示上行链路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WO2022151267A1 (zh) 一种监听方法及设备
EP43367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EP431135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