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7142A -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7142A
TW201737142A TW105111336A TW105111336A TW201737142A TW 201737142 A TW201737142 A TW 201737142A TW 105111336 A TW105111336 A TW 105111336A TW 105111336 A TW105111336 A TW 105111336A TW 201737142 A TW201737142 A TW 2017371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held device
touch
holding data
fingerprint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7584B (zh
Inventor
李祥宇
金上
林丙村
Original Assignee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1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7584B/zh
Priority to CN201710203273.XA priority patent/CN107291287B/zh
Priority to US15/485,212 priority patent/US1047480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37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7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7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75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包括:偵測使用者是否持握手持裝置;於偵測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時,控制手持裝置啟用操作權限;偵測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於偵測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時,控制手持裝置停用操作權限。本發明經由依據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的狀態來自動啟用/停用操作權限,可有效進行操作權限管理並簡化操作權限的啟用/停用操作。

Description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本發明係與啟用/停用方法有關,特別有關於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於現有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中,當使用者欲啟用手持裝置的特定操作權限時,需手動對手持裝置進行多次操作,方可完成特定操作權限的啟用。舉例來說,使用者須手動操作進入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切換選單,選擇欲啟用的操作權限,再確認啟用所選擇的操作權限。
另,當使用者欲停用上述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時,亦需手動對手持裝置進行多次操作,方可完成特定操作權限的停用。舉例來說,使用者須手動操作進入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切換選單,選擇當前的操作權限,再確認停用所選擇的操作權限。
承上所述,於現有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中,使用者不論啟用或停用操作權限,皆須進行多次操作,相當麻煩。現有的操作方法實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利,進而產生不佳的使用者體驗。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可依據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的狀態來自動啟用/停用操作權限。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揭露了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包括:a) 經由一手持裝置的至少一指紋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的一持握動作;b) 於偵測到該使用者的該持握動作,產生一持握資料,其中該持握資料包括一指紋組合,該指紋組合係對應觸碰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的該使用者的一手掌的掌紋或至少一手指的指紋;c) 對該持握資料的該指紋組合進行一指紋辨識,並於該持握資料通過該指紋辨識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一操作權限;d) 經由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的該持握動作;及e) 於偵測該持握動作消失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停用該操作權限。
本發明另外揭露了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包括:a) 經由一手持裝置的至少一觸碰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的一持握動作;b) 於偵測到該持握動作時,產生一持握資料,其中該持握資料包括一觸碰組合,該觸碰組合對應該使用者的一手掌或至少一手指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一觸碰狀態;c) 對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進行一觸碰辨識,並於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觸碰辨識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一操作權限;d) 經由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及e) 於偵測該持握動作消失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停用該操作權限。
本發明經由依據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的狀態來自動啟用/停用操作權限,可有效進行操作權限管理並簡化操作權限的啟用/停用操作。
茲就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首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架構圖。本發明揭露了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應用於如圖1所示的手持裝置1。本發明中,手持裝置1(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或數位相機)主要包括記憶體10、螢幕12(如觸控螢幕)、至少一辨識器14及電性連接上述元件的處理器16。記憶體10用以儲存資料。處理器16用以控制手持裝置1。
辨識器14設置於手持裝置1供人手持握部位(如圖7-8所示之指紋辨識器140-142所設置的位置)。較佳地,辨識器14係指紋辨識器或觸碰辨識器(如壓力感測器或觸控板),但不以此限定。
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時,必然觸碰辨識器14,而使辨識器14觸發訊號,並且,本發明經由偵測辨識器14是否被觸發,可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正在持握手持裝置1,並據以啟用/停用操作權限(容後詳述)。
雖於上述實施例中,係以辨識器14直接設置於手持裝置1上為例來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辨識器14係設置於手持裝置1的可卸式背蓋(圖未標示)上。並且,手持裝置1於裝設背蓋後,可使設置於背蓋上的辨識器14電性連接處理器16。較佳地,背蓋設置有一組連接器,所述連接器係對應手持裝置1的一組連接埠。當手持裝置1裝設背蓋後,所述連接器可卸地連接所述連接埠,而使辨識器14及處理器16形成電性連接。於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中,背蓋上的辨識器14亦可無線連接處理器16而無需設置上述之連接埠。
續請參閱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流程圖。本發明各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主要是由圖1所示的手持裝置1來加以實現。具體而言,記憶體10更儲存電腦程式100。電腦程式100記錄有電腦可執行的程式碼,當處理器16執行電腦程式100後,可實現本發明各實施例所述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包括用以實現持握觸發功能的以下步驟。
步驟S1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是否開啟。具體而言,使用者可經由手持裝置1的觸控螢幕或實體按鍵來進行操作,以開啟或關閉手持裝置1的持握觸發功能。
藉此,使用者可依需求彈性地啟閉持握觸發功能,而可獲得更佳的使用者體驗。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將手持裝置1放置於桌面上使用,而非持握使用時,使用者可關閉本發明之持握觸發功能,以避免手持裝置1自動停用操作權限而令使用者無法對手持裝置1進行操作。
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已開啟,則執行步驟S12,否則結束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步驟S12:處理器16進行持握偵測。具體而言,處理器16係於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下持續或間續地(如每隔5秒偵測一次)偵測是否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
較佳地,前述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係手持裝置1判斷使用者不具有操作權限,而不接受使用者的所有操作或特定操作(如修改特定檔案或開啟特定應用程式)的狀態。並且,當手持裝置1處於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時,由於使用者無法任意進行操作,而可避免手持裝置1的機密檔案被竄改或應用程式被變更啟用。
較佳地,辨識器14可為指紋辨識器或觸碰辨識器,並可設置於手持裝置1的螢幕12的顯示區外。以辨識器14係指紋辨識器為例,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觸碰辨識器14時,辨識器14 被觸發來感測觸碰辨識器14的手指或手掌,產生對應的觸發訊號(所述觸發訊號係對應觸碰辨識器14的手指指紋或手掌掌紋),並將產生的觸發訊號傳送至處理器16。
以辨識器14係觸碰辨識器(如壓力感測器或觸控板)為例,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觸碰辨識器14時,辨識器14依據觸發來對觸碰辨識器14的手指或手掌的觸碰點數量、位置、壓力或觸碰順序進行感測,產生對應的觸發訊號(所述觸發訊號係對應觸碰辨識器14的觸碰點數量、位置、壓力或觸碰順序),並將產生的觸碰資料傳送至處理器16。
步驟S14:處理器16依據自辨識器14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使用者是否正持握手持裝置1。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辨識器14係設置於手持裝置1供人手持握部位,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時,其手指或手掌必然觸碰辨識器14,而可使辨識器14產生觸發訊號並傳送至處理器16。
當處理器16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時,可判定使用者當前正持握手持裝置1(即使用者當前有操作手持裝置1的需求),並進一步執行步驟S16。否則,處理器16判定使用者當前未持握手持裝置1(即使用者當前沒有操作手持裝置1的需求),維持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並再次執行步驟S10。
較佳地,手持裝置1包括複數辨識器14,並且,處理器16係於自特定數量(如全部或超過半數)的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時,才判定使用者當前正持握手持裝置1。
步驟S16:處理器16依據自各辨識器14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對應使用者當前持握行為的一筆持握資料。
舉例來說,當辨識器14為指紋感測器時,持握資料可包括觸碰指紋感測器的手掌掌紋或手指指紋的資料。當辨識器14為壓力感測器時,持握資料可包括觸碰壓力感測器的觸碰點數量、位置、壓力或觸碰順序。
步驟S18:處理器16判斷所產生的持握資料是否通過辨識。較佳地,處理器16係判斷持握資料是否與或預存的預設持握資料相符(如預存的指紋、觸碰點數量、位置、壓力或觸碰順序)。
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通過辨識,則執行步驟S20。否則,結束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步驟S20:處理器16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操作權限,以使手持裝置1切換至已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當手持裝置1處於已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時,可依據操作權限的內容允許接受使用者的特定操作。
較佳地,所述操作權限係允許查詢、開啟、編輯、轉換或存取手持裝置1的特定檔案,或者允許執行、變更設定、移除或新增手持裝置1的特定應用程式。
舉例來說,若操作權限為僅允許開啟(read only)手持裝置1的所有檔案,手持裝置1可於經由辨識器14感測到使用者持握且持握資料通過辨識時,自動啟用操作權限。於此狀態下,使用者可任意開啟手持裝置1的所有檔案,但不可對其進行編輯。
若操作權限為僅允許執行手持裝置1的計算機應用程式,手持裝置1可於經由辨識器14感測到使用者持握且持握資料通過辨識時,自動啟用操作權限。於此狀態下,使用者雖可執行計算機應用程式,但不可執行其他應用程式。
藉此,手持裝置1的管理者或持有者可針對不同使用者預先啟用不同操作權限,以手持裝置1於被不同的使用者持握時,可自動啟用不同的操作權限,藉以有效限制使用者的操作行為,以避免使用者的逾權操作。並且,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後,不須進行任何操作,即可使手持裝置1直接地啟用對應的使用權限。
步驟S22:處理器16進行持握偵測。具體而言,處理器16係於已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下持續或間續地(如每隔5秒偵測一次)偵測是否停止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
較佳地,當使用者持續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持續觸碰辨識器14時,由於辨識器14仍感測到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將持續或間續地產生並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當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離開辨識器14(如使用者放下手持裝置1)時,辨識器14將停止產生及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24:處理器16依據是否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判斷持握動作是否消失(即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
較佳地,若處理器16停止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如持續5秒未收到觸發訊號)時,則判定持握動作消失。若處理器16仍持續或間續地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時,則判定持握動作仍持續。
較佳地,於此步驟中,處理器16僅偵測是否停止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而不對當前的使用者進行辨識(即處理器16不會再次產生持握資料,或者,處理器16雖會再次產生持握資料,但不會對再次產生的持握資料進行辨識)。
換句話說,於操作權限啟用完成後,使用者只要持續持握手持裝置1,即便持握姿勢改變(如觸碰辨識器14的手指改變),亦不會使手持裝置1停用操作權限。藉此,使用者於操作權限啟用完成後,即可使用最舒適的持握方式來持握手持裝置1。
若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則執行步驟S26。否則,處理器16再次執行步驟S22。
步驟S26:處理器16停用操作權限,以使手持裝置1切換至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
具體而言,當手持裝置1處於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時,由於使用者不具有任何操作權限,並無法對手持裝置1進行任何操作。
藉此,於使用者放下持握手持裝置1後,不須進行任何操作,即可使手持裝置1直接地停用當前的使用權限,而可有效限制未獲授權的使用者(如竊賊或手持裝置1的拾獲者)操作手持裝置1。
本發明經由對持握手持裝置的使用者進行辨識來選擇對應的操作權限,並依據持握狀態來自動啟用/停用所選擇的操作權限,可有效進行操作權限管理並簡化操作權限的啟用/停用操作。
續請參閱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可包括一或多個辨識器14,並且,辨識器14係指紋辨識器。
較佳地,至少一所述的指紋辨識器的感測區的面積大於2.25平方公分且感測區的至少一邊之邊長大於1.5公分,但不應以此限定。
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經由指紋辨識實現持握觸發功能的以下步驟。
步驟S30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是否開啟。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已開啟,則執行步驟S302。否則,結束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步驟S302:處理器16經由指紋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當指紋辨識器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指紋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可產生並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304: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於自指紋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306。當處理器16未自指紋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未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300。
步驟S306:處理器16依據自各指紋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對應當前使用者的持握行為的持握資料。較佳地,持握資料包括一組指紋組合,所述指紋組合係對應當前使用者觸碰指紋辨識器感測區的手掌的掌紋或手指的指紋及/或手掌或手指觸碰辨識器14的感測區的觸碰狀態(如觸碰點數量、位置或觸碰順序)。
較佳地,處理器16係依據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複數指紋資料(如拇指指紋及食指指紋),再封裝所產生的複數指紋資料為一組指紋組合(如拇指及食指的指紋組合)。
較佳地,處理器16可封裝完整的複數指紋資料為所述指紋組合,亦可先對複數指紋資料進行特徵分析以產生複數指紋特徵,再封裝所產生的複數指紋特徵為所述指紋組合。
步驟S308: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是否通過指紋辨識。較佳地,所述指紋辨識係比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是否與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預先設定的一或多組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指紋組合相符。
若處理器16比對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與任一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指紋組合相符,則判斷持握資料通過指紋辨識,當前的使用者為已授權的使用者,並執行步驟S310。
若處理器16比對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與所有預設指紋組合不相符,則判斷持握資料未通過指紋辨識,當前的使用者為未獲授權的使用者,並執行步驟S320。
步驟S310: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隱藏、刪除或銷毀手持裝置1的部分檔案(如其他使用者的使用記錄檔案或機密檔案),其中所述檔案係對應符合的預設持握資料。
較佳地,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可先輸入分別對應已授權的複數使用者的複數預設持握資料,再將複數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對應手持裝置1的不同檔案。接著,當手持裝置辨識已授權的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時,可自動隱藏、刪除或銷毀對應的檔案。舉例來說,持有者係將不想被各使用者查詢或開啟的機密檔案分別對應至所述使用者的預設持握資料,以使手持裝置1可自動於辨識所述使用者持握時,自動隱藏、刪除或銷毀對應的機密檔案。
藉此,手持裝置1自動於感測到不同使用者持握後,可自動隱藏、刪除或銷毀垃圾檔案或機密檔案,而可有效釋放儲存容量並避免機密檔案外洩。
步驟S312: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啟用對應的操作權限,以使手持裝置1自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切換至已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其中所述操作權限係對應符合的預設持握資料。
步驟S314:處理器16經由指紋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較佳地,當指紋辨識器未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指紋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將停止產生及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316: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未自指紋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318。當處理器16仍自指紋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仍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314。
步驟S318: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停用當前的操作權限,以使手持裝置1從已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切換至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
若處理器16於步驟S308中比對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與所有預設指紋組合皆不相符時,執行步驟S320: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啟用陌生人操作權限。
較佳地,所述陌生人操作權限係僅允許螢幕顯示持有者的相關資訊(如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的聯絡方式)或僅允許與特定裝置進行通訊(如自動拍攝當前使用者,並經由網路傳送照片至特定遠端裝置、自動撥號給或者自動與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的其他裝置(如家中電腦)進行通訊)。並且,於已啟用陌生人操作權限的狀態下,手持裝置1無法接受任何外部操作。
本發明經由自動啟用陌生人操作權限可有效避免手持裝置1的機密檔案外洩。並且,本發明經由僅允許螢幕顯示持有者的相關資訊或僅允許與特定裝置進行通訊,可有效提升持有者尋回遺失的手持裝置1的機率。
續請參閱圖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部分流程圖。相較於第二實施例,於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中,步驟S306包括步驟S3060及步驟S3062,步驟S308包括步驟S3080及步驟S3082,其具體說明如下。
步驟S3060:處理器16經由指紋辨識器連續地感測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觸碰指紋辨識器的觸碰狀態變化。較佳地,處理器16係經由指紋辨識器同時感測上述觸碰狀態變化及觸碰指紋辨識器的手掌掌紋或手指指紋。
步驟S3062:處理器16依據觸碰指紋辨識器的感測區的手掌掌紋或手指指紋產生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較佳地,處理器16係依據觸碰指紋辨識器的感測區的手掌掌紋或手指指紋及連續的觸碰狀態變化產生該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以兩指(如拇指及食指)觸碰指紋辨識器時,手持裝置1可感測兩指指紋,並產生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即兩指指紋)。
於另一例子中,當使用者先以五指觸碰手持裝置1的指紋辨識器,再改以兩指(如拇指及食指)觸碰指紋辨識器時,手持裝置1可依序感測到五指指紋、兩指指紋及觸碰狀態變化,並產生具有次序的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即五指指紋→兩指指紋)。
接著執行步驟S3080:取得複數預設持握資料。
較佳地,複數預設持握資料係由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預先啟用,並分別對應至不同的複數操作權限。並且,各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包括一組預設指紋組合。
步驟S3082: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是否符合預先啟用的任一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指紋組合。
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符合其中一組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指紋組合,則判斷持握資料通過指紋辨識,並執行步驟S310。否則,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未通過指紋辨識,並執行步驟S320。
續請參閱圖5,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可包括一或多個辨識器14,並且,辨識器14係觸碰辨識器。
較佳地,所述觸碰辨識器係壓力感測器。並且,至少一所述的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的面積大於2.25平方公分且感測區的至少一邊之邊長大於1.5公分,但不應以此限定。
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經由觸碰辨識實現持握觸發功能的以下步驟。
步驟S50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是否開啟。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已開啟,則執行步驟S502。否則,結束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步驟S502:處理器16經由觸碰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當觸碰辨識器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可產生並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504: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於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506。當處理器16未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未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500。
步驟S506:處理器16依據自各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對應當前使用者的持握行為的持握資料。
較佳地,持握資料包括一組觸碰組合,所述觸碰組合係對應當前使用者觸碰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的觸碰狀態(如觸碰點數量、位置、或觸碰順序)。
較佳地,持握資料更包括一組壓力組合,所述觸碰組合係對應當前使用者觸碰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的壓力狀態。
較佳地,處理器16可依據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複數觸碰資料(如依據自第一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三隻手指觸碰,並依據自第二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一隻手指觸碰),再封裝所產生的觸碰資料為一組觸碰組合(如四隻手指觸碰)。
或者,處理器16亦可依據收到的觸發訊號同時產生複數觸碰資料及壓力資料(如依據自第一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壓力分別為30克、80克及50克,並依據自第二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壓力為60克),再封裝所產生的複數觸碰資料為一組觸碰組合,並封裝所產生的複數壓力資料為一組壓力組合(如壓力分別為30克、80克、50克及60克)。
較佳地,處理器16可封裝完整的複數觸碰資料為觸碰組合及封裝完整的複數壓力資料為壓力組合,亦可先對複數觸碰資料及壓力資料進行特徵分析以分別產生簡化後的複數觸碰特徵(如所有觸碰點連接成線)及複數壓力特徵(如對各觸碰點的壓力進行排序),再分別封裝複數觸碰特徵及複數壓力特徵為觸碰組合及壓力組合。並且,處理器16組合觸碰組合及壓力組合為持握資料。
步驟S508: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是否通過觸碰辨識。較佳地,所述觸碰辨識係比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是否與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預先啟用的一或多組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觸碰組合相符。
較佳地,所述觸碰辨識還可進一步比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是否與相同的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壓力組合相符
若處理器16比對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與任一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觸碰組合相符及/或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與任一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壓力組合相符,則判斷持握資料通過觸碰辨識,當前的使用者為已授權的使用者,並執行步驟S510。
若處理器16比對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與任一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觸碰組合不相符或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與任一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壓力組合不相符,則判斷持握資料未通過觸碰辨識,當前的使用者為未獲授權的使用者,並執行步驟S520。
步驟S510: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隱藏、刪除或銷毀手持裝置1的部分檔案(如持有者的機密檔案),其中所述檔案係對應符合的預設持握資料,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五指同時緊握、放鬆後又立刻緊握以便銷毀設定之機密檔案。
步驟S512: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啟用對應的操作權限,以使手持裝置1自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切換至已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其中所述操作權限係對應符合的預設持握資料。
步驟S514:處理器16經由觸碰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較佳地,當觸碰辨識器未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將停止產生及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516: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於未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518。當處理器16仍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仍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514。
步驟S518: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停用當前的操作權限,以使手持裝置1從已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切換至停用操作權限的狀態。
若處理器16於步驟S508中比對持握資料與所有預設持握資料皆不相符時,執行步驟S520: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啟用陌生人操作權限。
續請參閱圖6,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部分流程圖。相較於第四實施例,於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中,步驟S506包括步驟S5060及步驟S5062,步驟S508包括步驟S5080及步驟S5082,其具體說明如下。
步驟S5060:處理器16經由觸碰辨識器連續地感測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觸碰觸碰辨識器的觸碰狀態變化。
較佳地,處理器16係經由觸碰辨識器同時感測上述觸碰狀態變化及/或觸碰觸碰辨識器的手掌或手指的壓力狀態變化。
步驟S5062:處理器16依據觸碰狀態變化產生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及/或依據壓力狀態變化產生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同時以兩指(如拇指及食指)觸碰觸碰辨識器時,手持裝置1可感測到兩個觸碰點,並產生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即兩個觸碰點)。
於另一例子中,當使用者先同時以五指觸碰手持裝置1的觸碰辨識器,再改為同時以兩指觸碰手持裝置1的觸碰辨識器時,手持裝置1可依序感測到五個觸碰點及兩個觸碰點,並產生具有次序的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即五個觸碰點→兩個觸碰點)。
於另一例子中,當使用者先同時以三指分別使用不同壓力觸碰手持裝置1的觸碰辨識器,再改為同時以兩指分別使用不同壓力觸碰手持裝置1的觸碰辨識器時,手持裝置1可依序感測到三個觸碰點(觸碰壓力分別為50克、30克及80克)及兩個觸碰點(觸碰壓力分別為50克及80克),並產生具有次序的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即三個觸碰點→兩個觸碰點)及壓力組合(即50克、30克及80克→50克及80克)。
接著執行步驟S5080:取得複數預設持握資料。
較佳地,複數預設持握資料係由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預先啟用,並分別對應至不同的複數操作權限。並且,各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包括一組預設觸碰組合及/或一組預設壓力組合。
步驟S5082: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是否符合預先啟用的任一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觸碰組合及/或判斷相同的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是否符合相同的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壓力組合。
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符合其中一組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觸碰組合且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符合相同的預設持握資料的預設壓力組合,則判斷持握資料通過觸碰辨識,並執行步驟S510。否則,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未通過觸碰辨識,並執行步驟S520。
續請同時參閱圖7及圖8,圖7為本發明的手持裝置的第一操作權限啟用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的手持裝置的第二操作權限啟用示意圖,用以示例性說明本發明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的一較佳實施方式。
如圖7及圖8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1包括二組辨識器140、142,其中辨識器140的感測區設置於手持裝置1左上側並用以感測使用者的左手拇指,辨識器142的感測區設置於手持裝置1右側並用以感測使用者的左手另外四指。
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更提供一種手勢觸發功能。具體而言,所述手勢觸發功能可依據使用者當前持握手持裝置1的不同持握手勢來自動啟用/停用操作權限。
以辨識器140、142係指紋感測器為例,若當前使用者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持有者可於手持裝置1處於未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下使用五指緊貼手持裝置1的辨識器140、142(如圖7所示)。接著,手持裝置1依據五指指紋辨識當前使用者為持有者,並自動啟用對應持有者的操作權限(第一操作權限)。
具體而言,手持裝置1於啟用第一操作權限(如管理員權限)後,可顯示手持裝置1所有的檔案(如圖7所示之檔案70-80)及所有的應用程式(如圖7所示之應用程式82-86)。並且手持裝置1可允許持有者對檔案70-80及應用程式82-86進行任意操作。
若當前使用者為已授權的使用者(非持有者),則其可於手持裝置1處於未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下使用二指分別緊貼手持裝置1的辨識器140、142(如圖8所示)。接著,手持裝置1依據二指指紋辨識當前使用者為已授權的使用者,並自動啟用對應當前使用者的操作權限(第二操作權限)。
具體而言,手持裝置1於啟用第二操作權限後,可顯示、隱藏或刪除手持裝置1部分檔案,或將部分檔案設置為唯讀,如僅顯示檔案74-78,隱藏檔案70、72,刪除檔案80,並將檔案74、76設置為唯讀。
並且,手持裝置1還可依據第二操作權限來允許使用部分應用程式,並隱藏或停用部分應用程式,如允許執行應用程式86,隱藏應用程式82並停用應用程式84。
更進一步地,由於指紋感測器還具有辨識同一使用者不同手指的能力,手勢觸發功能還可被啟用為:當同一使用者的拇指及中指緊貼手持裝置1時自動啟用第三操作權限(如將所有檔案70-80設置為唯讀)、當拇指及無名指緊貼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四操作權限(如隱藏所有檔案70-80)或當拇指及小指緊貼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五操作權限(如允許執行所有應用程式82-86)等等。
以辨識器140、142係壓力感測器為例,若當前使用者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持有者可於手持裝置1處於未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下使用五指觸碰手持裝置1的辨識器140、142(如圖7所示)。接著,手持裝置1依據五點觸碰辨識當前使用者為持有者,並自動啟用對應持有者的操作權限(如上述第一操作權限)。
若當前使用者為已授權的使用者(非持有者),則其可於手持裝置1處於未啟用操作權限的狀態下使用二指分別觸碰手持裝置1的辨識器140、142(如圖8所示)。接著,手持裝置1依據二指位置與壓力辨識當前使用者為已授權的使用者,並自動啟用對應當前使用者的操作權限(如上述第二操作權限)。
更進一步地,由於觸碰辨識器具有辨識同一觸碰點不同壓力的能力,手勢觸發功能還可被啟用為:當同一使用者的兩指輕壓手持裝置1時自動啟用第三操作權限、當兩指重壓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四操作權限或當五指同時重壓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五操作權限等等。
藉此,本發明經由提供手勢觸發功能,可有效簡化操作權限的切換操作,進而提升使用者體驗。
值得一題的是,本發明所指的辨識器14並不侷限全為指紋辨識器、觸碰辨識器或壓力觸碰辨識器;所述至少一個辨識器14可以同時俱有偵測指(掌)紋、觸碰與壓力之辨識器,或者其中部份為指紋辨識器,另一部份為觸碰辨識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內容所為之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手持裝置
10‧‧‧記憶體
100‧‧‧電腦程式
12‧‧‧螢幕
14、140、142‧‧‧辨識器
16‧‧‧處理器
70-80‧‧‧檔案
82-86‧‧‧應用程式
S10-S26‧‧‧第一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步驟
S300-S320‧‧‧第二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步驟
S3060-S3062‧‧‧指紋組合產生步驟
S3080-S3082‧‧‧第一持握資料比對步驟
S500-S520‧‧‧第三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步驟
S5060-S5062‧‧‧觸碰組合產生步驟
S5080-S5082‧‧‧第二持握資料比對步驟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部分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部分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的手持裝置的第一操作權限啟用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手持裝置的第二操作權限啟用示意圖。
S10-S26‧‧‧第一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步驟

Claims (18)

  1. 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包括: a) 經由一手持裝置的至少一指紋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的一持握動作; b) 於偵測到該使用者的該持握動作,產生一持握資料,其中該持握資料包括一指紋組合,該指紋組合係對應觸碰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的該使用者的一手掌的掌紋或至少一手指的指紋; c) 對該持握資料的該指紋組合進行一指紋辨識,並於該持握資料通過該指紋辨識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一操作權限; d) 經由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的該持握動作;及 e) 於偵測該持握動作消失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停用該操作權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步驟a係於該使用者的複數該手指觸碰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時感測該持握動作;該步驟c係於比對該持握資料的該指紋組合與一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指紋組合相符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指紋辨識。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的一感測區的面積大於2.25平方公分且該感測區的至少一邊之邊長大於1.5公分;該步驟a係於該使用者的該手掌或該至少一手指觸碰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時感測該持握動作;該步驟c係於比對該指紋組合與一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指紋組合相符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指紋辨識。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操作權限係允許查詢、開啟、編輯、轉換或存取該手持裝置的至少一檔案。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步驟b包括下列步驟: b1) 連續地感測該使用者的該手掌或該至少一手指觸碰該至少一指紋辨識器的一感測區的一觸碰狀態變化;及 b2) 依據該手掌的掌紋或該至少一手指的指紋及連續的該觸碰狀態變化產生該持握資料的該指紋組合; 該步驟c包括以下步驟: c1) 取得複數預設持握資料,其中該些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對應複數該操作權限;及 c2) 於該持握資料的該指紋組合符合任一該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指紋組合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指紋辨識,並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對應的該操作權限。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複數該操作權限分別係允許查詢、開啟、編輯、轉換或存取該手持裝置的不同檔案。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些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對應該手持裝置的不同檔案;該步驟c2更包括一步驟c21:於判斷該指紋組合符合任一該預設持握資料的該預設指紋組合時,控制該手持裝置隱藏、刪除或銷毀對應的至少一該檔案。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步驟c更包括一步驟c3:於該持握資料不符合任一該預設持握資料時判斷該持握資料未通過該指紋辨識,並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一陌生人操作權限。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指紋辨識器設置於該手持裝置的一螢幕的一顯示區外。
  10. 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包括: a) 經由一手持裝置的至少一觸碰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的一持握動作; b) 於偵測到該持握動作時,產生一持握資料,其中該持握資料包括一觸碰組合,該觸碰組合對應該使用者的一手掌或至少一手指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一觸碰狀態; c) 對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進行一觸碰辨識,並於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觸碰辨識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一操作權限; d) 經由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及 e) 於偵測該持握動作消失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停用該操作權限。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該步驟a於感測該使用者的複數該手指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時,感測該持握動作;該步驟c係於比對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與一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觸碰組合相符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觸碰辨識。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步驟b包括下列步驟: b1) 連續地感測該使用者的該手掌或該至少一手指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一觸碰狀態變化;及 b2) 依據連續的該觸碰狀態變化產生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 該步驟c包括以下步驟: c1) 取得複數預設持握資料組合,其中該些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對應複數該操作權限;及 c2) 於判斷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符合任一該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觸碰組合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觸碰辨識,並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對應的該操作權限。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係壓力感測器;該步驟a係於感測該使用者的複數該手指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時,感測該持握動作;該步驟b係產生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及一壓力組合,其中該壓力組合對應該些手指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一壓力狀態;該步驟c係於比對該觸碰組合與一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觸碰組合相符且該壓力組合與該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壓力組合相符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觸碰辨識。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係壓力感測器;該步驟b包括下列步驟: b3) 連續地感測該使用者的該手掌或該至少一手指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一觸碰狀態變化及觸碰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一壓力狀態變化;及 b4) 依據連續的該觸碰狀態變化產生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並依據連續的該壓力狀態變化產生該持握資料的一壓力組合; 該步驟c包括以下步驟: c3) 取得複數預設持握資料,其中該些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對應複數該操作權限;及 c4) 於判斷該持握資料的該觸碰組合符合任一該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觸碰組合且該壓力組合符合該預設持握資料的一預設壓力組合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觸碰辨識,並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對應的該操作權限。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些預設持握資料分別對應該手持裝置的不同檔案;該步驟c4更包括一步驟c41:於判斷該持握資料符合任一該預設持握資料時,控制該手持裝置隱藏、刪除或銷毀對應的至少一該檔案。
  16. 如請求項12或14任一項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步驟c更包括一步驟c5:於判斷該持握資料不符合任一該預設持握資料時,判斷該持握資料未通過該觸碰辨識,並控制該手持裝置啟用一陌生人操作權限。
  17. 如請求項10-14任一項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操作權限係允許查詢、開啟、編輯、轉換或存取該手持裝置的至少一檔案,其中該至少一檔案係對應符合的該持握資料。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其中該觸碰辨識器設置於該手持裝置的一螢幕的一顯示區外
TW105111336A 2016-04-12 2016-04-12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TWI647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1336A TWI647584B (zh) 2016-04-12 2016-04-12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CN201710203273.XA CN107291287B (zh) 2016-04-12 2017-03-30 手持装置的操作权限启用或停用方法
US15/485,212 US10474801B2 (en) 2016-04-12 2017-04-11 Method of enabling and disabling operating authority of handhel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1336A TWI647584B (zh) 2016-04-12 2016-04-12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7142A true TW201737142A (zh) 2017-10-16
TWI647584B TWI647584B (zh) 2019-01-11

Family

ID=59998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336A TWI647584B (zh) 2016-04-12 2016-04-12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4801B2 (zh)
CN (1) CN107291287B (zh)
TW (1) TWI6475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460B (zh) * 2018-07-18 2019-06-1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變更接觸物件之識別種類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3868B (zh) * 2014-09-09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6127426A1 (zh) * 2015-02-15 2016-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应用、图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108609A (zh) * 2017-12-29 2018-06-01 山东渔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嵌入式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36393B2 (en) * 2003-08-23 2016-05-10 Softex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files stored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226468A1 (en) * 2004-03-30 2005-10-1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ntext awarenes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20100113952A1 (en) 2008-11-03 2010-05-06 Raguin Daniel 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ke fingerprints
US20100134424A1 (en) * 2008-12-02 2010-06-03 At&T Mobility Ii Llc Edge hand and finger presence and motion sensor
US8650290B2 (en) * 2008-12-19 2014-02-11 Openpeak Inc.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of same
US8401522B2 (en) * 2011-02-21 2013-03-19 Carmela R. Crawfor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access to enterprise resources
US8346217B2 (en) * 2011-02-21 2013-01-01 Knowledge Solution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mobile devices
CN102752437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手握响应方法
KR101517459B1 (ko) * 2011-06-23 2015-05-04 후아웨이 디바이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핸드헬드형 단말 기기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를 자동으로 스위칭하는 방법, 및 핸드헬드형 단말 기기
EP2795508A4 (en) * 2011-12-22 2015-06-24 Intel Corp STILL AVAILABLE EMBEDDED THEFT REACTION SYSTEM
CN103914641A (zh) * 2013-01-04 2014-07-09 贝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管理方法及系统
US9575557B2 (en) * 2013-04-19 2017-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ip force sensor array for one-handed and multimodal interaction on handheld devices and methods
US9721107B2 (en) * 2013-06-08 2017-08-01 Apple Inc. Using biometric verification to grant access to redacted content
EP2816442B1 (en) * 2013-06-20 2019-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grip sensing
KR102158211B1 (ko) * 2013-10-18 2020-09-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20150205358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Philip Scott Lyr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less User Interface
US20150242605A1 (en) * 2014-02-23 2015-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with a mobile device
CA2946668C (en) * 2014-04-23 2020-11-17 Novomatic A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ingerprints
US10064060B2 (en) * 2014-05-05 2018-08-28 Apple Inc. Fingerprint activation of a panic mode of operation for a mobile device
US9990483B2 (en) * 2014-05-07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activation of user profiles based o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US9419971B2 (en) * 2014-07-08 2016-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curely unlocking a devic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old placement and gesture
KR102242363B1 (ko) * 2014-09-11 2021-04-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그립 센싱 방법
KR102277453B1 (ko) * 2015-02-05 2021-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EP3271853A1 (en) * 2015-03-17 2018-01-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lectively provi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access to functionality on lock screen based on biometric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4992091B (zh) * 2015-06-05 2019-03-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访问终端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204307B1 (ko) * 2015-06-11 2021-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영상의 전 처리 방법
CN104994105B (zh) * 2015-07-09 2018-03-20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Android智能终端安全认证方法
US10019562B2 (en) * 2015-07-17 2018-07-10 Motorola Mobility Llc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atching using grip detection
CN105306691A (zh) * 2015-09-25 2016-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
US20170115782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bined grip and mobility sensing
US10068397B2 (en) * 2016-04-06 2018-09-04 Guardtime IP Holding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control using context-based proof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460B (zh) * 2018-07-18 2019-06-1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變更接觸物件之識別種類的方法
US10691257B2 (en) 2018-07-18 2020-06-23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of changing identified type of touching obje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7584B (zh) 2019-01-11
US20170293750A1 (en) 2017-10-12
CN107291287A (zh) 2017-10-24
CN107291287B (zh) 2020-06-09
US10474801B2 (en)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7584B (zh) 手持裝置的操作權限啟用/停用方法
US996504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WO2018086259A1 (zh) 鉴权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616400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thereof
CN103064606A (zh) 移动终端的屏幕解锁方法
CN107045421B (zh) 屏幕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TWI590100B (zh)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CN103631508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自动解锁方法
CN105843500A (zh) 具有操作于向量模式下的指纹感测器的电子设备
CN105278828A (zh) 电子装置的身份验证模式触发方法
CN104036165B (zh) 密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TW201816585A (zh)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TWI719034B (zh) 基於外部裝置上觸敏裝置的每一觸控基礎之使用者識別
WO2016023432A1 (zh) 移动终端功能对象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US2018032950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6325710B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446521B (zh) 触控操作设置方法及装置
WO2017177502A1 (zh) 一种控制终端工作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TWI735171B (zh) 設定方法、辨識方法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105700873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891364A (zh)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程序
CN105930025A (zh) 一种快捷截图方法及具有快捷截图功能的移动装置
CN109639882A (zh) 锁屏控制方法、锁屏控制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487789A (zh) 用于控制移动设备的方法以及移动设备
CN110377219A (zh) 一种界面交互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