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2176A - 用於使用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使用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2176A
TW201722176A TW105138181A TW105138181A TW201722176A TW 201722176 A TW201722176 A TW 201722176A TW 105138181 A TW105138181 A TW 105138181A TW 105138181 A TW105138181 A TW 105138181A TW 201722176 A TW201722176 A TW 2017221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shared
short pulse
short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8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4259B (zh
Inventor
曾偉
紀庭芳
約瑟夫畢那米拉 索瑞亞嘉
約翰 史密
納嘉 布桑
Original Assignee
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2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4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42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揭示關於使用分時雙工(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無線通訊系統和方法。使用者設備(UE)可以在UE和基地台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向基地台傳輸共用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UE亦可以被配置為:在UE和基地台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Description

用於使用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方法和裝置
本案係關於無線通訊系統,並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使用分時雙工(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
已經針對第五代(5G)網路(5G網路需要更寬的頻譜)預想了對資料和輸送量的增長的需求。過多的非成對頻譜在高頻帶處是可用的,非成對頻譜亦不如在2 GHz及以下的頻率處的成對頻譜昂貴。非成對頻譜上的無線通訊通常是在分時雙工(TDD)模式下執行的,其中上行鏈路傳輸(例如,從使用者設備(UE)到進化型節點B(eNB)的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例如,從eNB到UE的傳輸)共享相同的頻譜,但是在時間上是分離的。
以下內容概括了本案內容的一些態樣,以便提供對所論述的技術的基本的理解。該概括不是對本案內容的全部預期特徵的詳盡概述,並且不意欲於標識本案內容的全部態樣的關鍵或重要元素,亦不意欲於圖示本案內容的任何或全部態樣的範疇。其唯一的目的是以簡化的形式介紹本案內容的一或多個態樣的一些概念,作為隨後介紹的更詳細的描述的序言。
例如,在本案內容的一個態樣中,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使用者設備(UE)和基地台(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UE向該BS傳輸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從該UE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在本案內容的一個額外態樣中,一種裝置包括:傳輸器,其被配置為在該裝置和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向該另一個裝置傳輸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以及傳輸器亦被配置為在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在本案內容的一個額外態樣中,一種裝置包括:用於在該裝置和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向該另一個裝置傳輸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構件,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以及其中該用於傳輸的構件亦被配置為在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在本案內容的一個額外態樣中,一種具有記錄在其上的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程式碼,該程式碼包括:用於使得使用者設備(UE)在該UE和基地台(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向該BS傳輸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代碼,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用於使得該UE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的代碼。
在本案內容的一個額外態樣中,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基地台(BS)處,在使用者設備(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UE接收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在該BS處,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UL有效負荷資料。
在本案內容的一個額外態樣中,一種裝置包括:接收器,其被配置為在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另一個裝置接收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以及其中該接收器亦被配置為在該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UL有效負荷資料。
在本案內容的一個額外態樣中,一種裝置包括:用於在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另一個裝置接收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構件,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以及其中該用於接收的構件亦被配置為在該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UL有效負荷資料。
在本案內容的一個額外態樣中,一種具有記錄在其上的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程式碼,該程式碼包括:用於使得基地台(BS)在使用者設備(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UE接收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代碼,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實體層(PHY)認可(ACK)、排程請求(SR)、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用於使得該BS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UL有效負荷資料的代碼。
當結合附圖來考察對本案內容的特定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下描述時,本案內容的其他態樣、特徵和實施例對於一般技術者將變得顯而易見。儘管可以關於下文的某些實施例和附圖來論述本案內容的特徵,但是本案內容的所有實施例可以包括本文所論述的優勢特徵中的一或多個優勢特徵。換言之,儘管可以將一或多個實施例論述為具有某些優勢特徵,但是該等特徵中的一或多個特徵亦可以根據本文所論述的揭示內容的各個實施例來使用。以類似的方式,儘管可以在下文將示例性實施例論述為設備、系統或方法實施例,但是應當理解的是,該等示例性實施例可以實現在各種設備、系統和方法中。
以下結合附圖闡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意欲於作為對各種配置的描述,而不意欲於代表可以實施本文描述的概念的唯一的配置。出於提供對各種概念的全面理解的目的,具體實施方式包括具體細節。然而,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是,在沒有該等具體細節的情況下,亦可以實施該等概念。在一些實例中,眾所周知的結構和元件以方塊圖形式圖示,以便避免模糊此種概念。
本文所描述的技術可以用於各種無線通訊網路,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網路。術語「網路」和「系統」經常可互換地使用。CDMA網路可以實現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的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和CDMA的其他變形。cdma2000覆蓋IS-2000、IS-95和IS-856標準。TDMA網路可以實現諸如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的無線電技術。OFDMA網路可以實現諸如進化的UTRA(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快閃-OFDMA的無線電技術。UTRA和E-UTRA是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的一部分。3GPP長期進化(LTE)和改進的LTE(LTE-A)是UMTS的採用E-UTRA的新(例如,4G網路)發佈版。在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2」(3GPP2)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本文所描述的技術可以用於上文所提及的無線網路和無線電技術以及其他無線網路和無線電技術,諸如下一代(例如,第五代(5G))網路。
圖1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圖示無線通訊網路100。無線網路100可以包括多個基地台104和多個使用者設備(UE)106,基地台104和使用者設備(UE)106全皆在一或多個細胞102內,如圖1所示。例如,圖1圖示分別與細胞102a、102b和102c相關聯的基地台104a、104b和104c。通訊環境100可以支援在多個載波(例如,不同頻率的波形信號)上的操作。多載波傳輸器可以在多個載波上同時傳輸經調制的信號。例如,每一個經調制的信號可以是根據上述各種無線電技術來調制的多載波通道。每一個經調制的信號可以在不同的載波上被發送,並且可以攜帶控制資訊(例如,引導頻信號、控制通道等)、管理負擔資訊、資料等。通訊環境100可以是能夠高效地分配網路資源的多載波LTE網路。通訊環境100是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應用到的網路的一個實例。
如本文所論述的基地台(BS)104可以具有各種特性。在一些場景中,例如,在LTE上下文中,基地台104可以包括進化型節點B(eNodeB或eNB)。基地台104亦可以被稱為基地台收發機或存取點。將認識到的是,可以存在一個至許多基地台,以及各種各樣的不同類型的基地台,諸如巨集基地台、微微基地台及/或毫微微基地台。基地台104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回載鏈路與彼此和其他網路元素進行通訊。如圖所示,基地台104可以與UE 106進行通訊,包括經由直接無線連接或間接地(例如,經由中繼器設備)進行通訊。UE 106可以經由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與基地台104進行通訊。下行鏈路(或前向鏈路)代表從基地台104到UE 106的通訊鏈路。上行鏈路(或反向鏈路)代表從UE 106到基地台104的通訊鏈路。
UE 106可以分散於整個無線網路100中,並且每一個UE 106可以是固定的或行動的。UE亦可以被稱為終端、行動台、用戶單元等。UE 106可以是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無線數據機、膝上型電腦、平板型電腦、娛樂設備、醫療設備/裝置、生物計量設備/裝置、健身/運動設備、車輛元件/感測器等。無線通訊網路100是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應用到的網路的一個實例。
圖2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UE 106的方塊圖。UE 106可以包括處理器202、記憶體204、傳輸存取資源選擇模組208、收發機210和天線216。該等元素可以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與彼此進行直接或間接的通訊。
處理器202可以包括被配置為執行本文描述的操作的中央處理單元(CPU)、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控制器、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設備、另一種硬體設備、韌體設備或其任意組合。處理器202亦可以被實現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的結合,或者任何其他此種配置。
記憶體204可以包括快取緩衝記憶體(例如,處理器442的快取緩衝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磁阻式RAM(MRAM)、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M)、可抹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固態記憶體設備、硬碟驅動、其他形式的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或不同類型的記憶體的組合。在一個實施例中,記憶體204包括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記憶體204可以儲存指令206。指令206可以包括當被處理器202執行時使得處理器202執行本文結合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參照UE 106描述的操作的指令。指令206亦可以被稱為代碼。術語「指令」和「代碼」可以包括任何類型的電腦可讀取語句。例如,術語「指令」和「代碼」可以代表一或多個程式、常式、子常式、函數、程序等。「指令」和「代碼」可以包括單個電腦可讀取語句或許多電腦可讀取語句。傳輸存取資源選擇模組208可以被配置為選擇和分配用於從UE 106傳輸上行鏈路短脈衝的資源(例如,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下文將更加詳細地描述。
收發機210可以包括數據機子系統212和射頻(RF)單元214。收發機210被配置為與其他設備(諸如基地台104)雙向地進行通訊。數據機子系統212可以被配置為:根據調制和編碼方案(MCS)(例如,低密度同位元檢查(LDPC)編碼方案、turbo編碼方案、迴旋編碼方案等)來對來自記憶體204及/或傳輸存取資源選擇模組208(及/或來自另一個源,諸如某種類型的感測器)的資料進行調制及/或編碼。RF單元214可以被配置為:對來自數據機子系統212(在出站傳輸上)的或從另一個源(諸如基地台104)發出的傳輸的調制及/或編碼資料進行處理(例如,執行類比數位轉換或數位類比轉換等)。儘管將數據機子系統212和RF單元214示為在收發機210中整合在一起,但是數據機子系統212和RF單元214可以是在UE 106處耦合在一起以使UE106能夠與其他設備進行通訊的單獨的設備。
RF單元214可以將所調制及/或處理的資料(例如,資料封包,或者更通常地,可以包含一或多個資料封包和其他資訊的資料訊息)提供給天線216以便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設備。此舉可以包括例如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來向基地台104傳輸資料。天線216亦可以接收從基地台104傳輸的資料訊息並且提供所接收的資料訊息以用於在收發機210處的處理及/或解調。儘管圖2將天線216示為單個天線,但是天線216可以包括多個類似或不同設計的天線,以便維持多個傳輸鏈路。
圖3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示例性基地台104的方塊圖。基地台104可以包括處理器302、記憶體304、資源協調模組308、收發機310和天線316。該等元素可以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與彼此進行直接或間接的通訊。基地台104可以是進化型節點B(eNodeB或eNB)、巨集細胞、微微細胞、毫微微細胞、中繼台、存取點,或可操作用於執行本文關於基地台104描述的操作的另一種電子設備。基地台104可以根據一或多個通訊標準來操作,諸如第三代(3G)無線通訊標準、第四代(4G)無線通訊標準、長期進化(LTE)無線通訊標準、先進的LTE無線通訊標準,或現在已知或後來開發的另一種無線通訊標準(例如,根據5G協定操作的下一代網路)。
處理器302可以包括被配置為執行本文參照上文在圖1中介紹的基地台104描述的操作的CPU、DSP、ASIC、控制器、FPGA設備、另一種硬體設備、韌體設備或其任意組合。處理器302亦可以被實現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的結合,或者任何其他此種配置。
記憶體304可以包括快取緩衝記憶體(例如,處理器302的快取緩衝記憶體)、RAM、MRAM、ROM、PROM、EPROM、EEPROM、快閃記憶體、固態記憶體設備、一或多個硬碟驅動、其他形式的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或不同類型的記憶體的組合。在一個實施例中,記憶體304包括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記憶體304可以儲存指令306。指令306可以包括當被處理器302執行時使得處理器302執行本文結合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參照基地台104描述的操作的指令。指令306亦可以被稱為代碼,代碼可以被廣義地解釋為包括如上文關於圖2論述的任何類型的電腦可讀取語句。資源協調模組308可以被配置為:當與UE 106進行通訊時,在基地台104之間協調資源使用(例如,時間資源及/或頻率資源),以便緩解或至少減少基地台104之間的干擾。
收發機310可以包括數據機子系統312和射頻(RF)單元314。收發機310被配置為與其他設備(諸如UE 106)雙向地進行通訊。數據機子系統312可以被配置為:根據MCS(上文已經關於圖2列舉了MCS的一些實例)來對資料進行調制及/或編碼。RF單元314可以被配置為:對來自數據機子系統312(在出站傳輸上)的或從另一個源(諸如UE 106)發出的傳輸的調制及/或編碼資料進行處理(例如,執行類比數位轉換或數位類比轉換等)。儘管將數據機子系統312和RF單元314示為在收發機310中整合在一起,但是數據機子系統312和RF單元314可以是在基地台104處耦合在一起以使基地台104能夠與其他設備進行通訊的單獨的設備。
RF單元314可以將所調制及/或處理的資料(例如,資料封包)提供給天線316以便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設備(諸如UE 106)。數據機子系統312可以對資料進行調制及/或編碼以準備用於傳輸。RF單元314可以接收調制及/或編碼資料封包並且在將資料封包傳遞給天線316之前對資料封包進行處理。此舉可以包括例如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來向UE 106或另一個基地台104傳輸資料訊息。天線316亦可以接收從UE 106傳輸的資料訊息並且提供所接收的資料訊息以用於在收發機310處的處理及/或解調。儘管圖3將天線316示為單個天線,但是天線316可以包括多個類似或不同設計的天線,以便維持多個傳輸鏈路。
圖4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具有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設計的獨立的分時雙工(TDD)子訊框結構400的圖。如圖4所示,針對eNB(例如,eNB 104)和UE(例如,UE 106)之間的每一個通訊週期406,TDD子訊框結構400可以包括複數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402和至少一個上行鏈路(UL)中心子訊框404。每一個DL中心子訊框402可以包括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408(長DL短脈衝)和共用UL短脈衝410(短UL短脈衝)。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404可以包括短DL短脈衝412和長UL短脈衝414。大體而言,由於DL訊務和UL訊務之間的不對稱,每通訊週期406的DL中心子訊框402的數量可以大於UL中心子訊框404的數量。比例可以是固定的或可變的。在一些實例中,UL中心子訊框404的數量大於DL中心子訊框402的數量。對於一些實施例,可以在具有0.25 ms(例如,短子訊框結構)持續時間的傳輸時間間隔(TTI)期間傳送TDD子訊框結構400的每一個DL中心子訊框402和UL中心子訊框404。在該情況下,每一個共用UL短脈衝結構(例如,共用UL短脈衝412和共用UL短脈衝418)可以包括例如兩個具有大致為33 μs(例如,針對60 kHz的次載波間隔)持續時間的短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要理解的是,訊框結構和相關聯的TTI、PDSCH、DL短脈衝、UL短脈衝及/或共用UL短脈衝的時間長度可以變化。
本案內容的實施例係關於使用共用UL短脈衝來從UL/DL切換模式中去耦合上行鏈路控制延時。可以存在具有時間關鍵資訊的若干UL通道。對於一些實施例,DL中心子訊框402中的實體層(PHY)認可(ACK)或否定認可(NACK)可以是時間關鍵資訊。可以傳輸ACK/NACK以認可(或否定認可)在PDSCH上發送的DL資料。目標是在與PDSCH所在的子訊框相同的子訊框中傳輸ACK/NACK(實現獨立)以便減小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延時。
對於一些實施例,排程請求(SR)位元可以是時間關鍵資訊。SR位元可以指示使eNB提供UL容許的請求,以使得UE可以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目標可以是在DL中心子訊框402中或在UL中心子訊框404中從UE向eNB傳輸SR,以便避免等待UL中心子訊框404的額外延時。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SR亦可以包括關於UE處的緩衝器狀態報告(BSR)的資訊。BSR可以向服務eNB提供關於在UE的UL緩衝器中可用於傳輸的資料量的資訊。
對於一些實施例,探測參考信號(SRS)可以是時間關鍵資訊。從UE傳輸給eNB的SRS可以允許eNB每當存在DL訊務時快速地探測eNB和UE之間的通道。在eNB處接收的SRS亦可以允許eNB緊密地追蹤通道衰落。較佳地,SRS可以在從eNB向UE傳輸DL短脈衝之前立即被eNB接收。如所論述的,無論UL中心子訊框或DL中心子訊框如何,皆應當傳輸該等時間關鍵資訊(例如,ACK、NACK、SR、BSR或SRS中的至少一個)。
圖5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跨越不同子訊框類型的共用UL短脈衝的圖500。如圖5所示,每一個DL中心子訊框502可以包括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504、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506和共用UL短脈衝508。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510可以包括PDCCH 512、一般UL短脈衝514和共用UL短脈衝516。可以觀察到的是,相同的共用UL短脈衝結構可以出現在DL中心子訊框和UL中心子訊框兩者中,例如,共用UL短脈衝508和516可以包括併入到每一個DL中心子訊框502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510中的相同結構。
如圖5所示,共用UL短脈衝可以出現在所有子訊框中。DL中心子訊框可以(除DL通道之外)僅包括共用UL短脈衝(例如,共用UL短脈衝508),而UL中心子訊框可以包括一般UL短脈衝(例如,圖5中的一般UL短脈衝514)和共用UL短脈衝(例如,共用UL短脈衝516)兩者。在本案內容的一個實施例中,所有子訊框中的共用UL短脈衝可以在網路內佔用相同的頻率/時間資源。
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可以在DL中心子訊框的共用UL短脈衝(例如,在共用UL短脈衝508中)或UL中心子訊框的共用UL短脈衝(例如,在共用UL短脈衝516中)傳輸時間關鍵UL控制資訊。對於一些實施例,如所論述的,時間關鍵UL控制資訊可以包括PHY ACK/NACK、SR、BSR或SRS中的至少一個。
對於一些實施例,UE可以根據可用的上行鏈路餘量來機會性地發送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資料。此舉可以應用於小型細胞或巨集細胞中心使用者。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UE可以使用(例如,DL中心子訊框或UL中心子訊框中的)共用UL短脈衝來傳輸排程的上行鏈路有效負荷資料(例如,PUSCH)以便實現低延時。因此,可以使用共用UL短脈衝來在UE和eNB之間傳送低延時上行鏈路資料。
某些應用具有對針對上行鏈路資料的可容忍延時的要求。例如,為了支援下行鏈路中的高傳輸控制協定(TCP)輸送量,可能需要在短時間窗內傳輸應用層ACK。具有足夠功率餘量的使用者可以利用共用UL短脈衝來傳輸低延時上行鏈路資料。此舉可以適用於小型細胞或大型細胞中的細胞使用者。對於一些實施例,想要使用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傳輸有效負荷資料的彼等UE需要向eNB傳輸適當的請求。隨後,eNB可以基於所接收的請求,基於UE的功率餘量和資源可用性來排程共用UL短脈衝中的UL有效負荷資料的傳輸。
對於本案內容的某些實施例,共用UL短脈衝可以用於實現無混合干擾的通訊或至少具有減小的混合干擾的通訊。圖6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導致不同細胞之間的混合干擾的示例性通訊的圖600。對於一些實施例,eNB可以根據訊務需求,在細胞內將一些排程的DL中心子訊框的通訊潛在地改變到UL中心子訊框中(並且反之亦然)。該動態的DL-UL切換可以導致不同細胞之間的混合干擾。例如,如圖6所示,基地台604的DL傳輸602可以與在基地台610處接收的UL通訊608發生干擾(例如,在不同細胞的基地台604和基地台610處發生的DL到UL干擾614)。同時,來自UE 612的UL傳輸608可以與UE 606處的DL通訊602發生干擾(例如,在不同細胞的UE 606和UE 612處發生的UL到DL干擾616)。對於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共用上行鏈路設計可以允許在動態的UL-DL切換期間不導致混合干擾的情況下傳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圖7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在不同細胞之間的用於避免混合干擾的TDD通訊的結構700。如圖7所示,在細胞2中,(例如,由於某些訊務需求)可以發生UL到DL切換,並且可以存在細胞1中的UL中心子訊框702和細胞2中的DL中心子訊框704的同時通訊。UL中心子訊框702可以包括PDCCH 706、一般UL短脈衝708和共用UL短脈衝710,而DL中心子訊框704可以包括PDCCH 712、DL短脈衝714和共用UL短脈衝716,如圖7所示。可以觀察到的是,在PDCCH 706和PDCCH 712之間不存在混合干擾,此情形是由於可以基於唯一的展頻序列來解碼每一個PDCCH(例如,PDCCH 706和PDCCH 712可以彼此正交)。類似地,在共用UL短脈衝710和共用UL短脈衝716之間不存在混合干擾,此情形是由於可以基於唯一的展頻序列來解碼每一個共用UL短脈衝(例如,共用UL短脈衝710和共用UL短脈衝716可以彼此正交)。
圖8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示例性方法800的流程圖。可以在UE 106中實現方法800。為了論述的簡單起見,將關於單個UE 106來描述方法800,儘管將認識到的是,本文描述的態樣可以適用於複數個UE 106,包括UE的網路。要理解的是,可以在方法800的方塊之前、期間和之後提供額外的方法方塊,並且可以針對方法800的其他實施例來替代或刪去所描述的方塊中的一些方塊。
在方塊802處,UE可以在UE和基地台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例如,來自圖5的DL中心子訊框502、來自圖5的UL中心子訊框510)中向基地台傳輸共用UL短脈衝(例如,來自圖5的共用UL短脈衝508、來自圖5的共用UL短脈衝516),其中共用UL短脈衝包括PHY ACK、SR、BSR或SRS中的至少一個。在方塊804處,UE可以在UE和基地台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例如,來自圖5的DL中心子訊框502或UL中心子訊框510中的至少一個)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例如,來自圖5的共用UL短脈衝508或共用UL短脈衝516中的至少一個)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圖9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示例性方法900的流程圖。可以在基地台104中實現方法900。為了論述的簡單起見,將關於與單個UE 106相通訊的單個基地台104來描述方法900,儘管將認識到的是,本文描述的態樣可以適用於複數個UE 106及/或基地台104。要理解的是,可以在方法900的方塊之前、期間和之後提供額外的方法方塊,並且可以針對方法900的其他實施例來替代或刪去所描述的方塊中的一些方塊。
在方塊902處,基地台可以在UE和基地台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例如,來自圖5的DL中心子訊框502、來自圖5的UL中心子訊框510)中從UE接收共用UL短脈衝(例如,來自圖5的共用UL短脈衝508、來自圖5的共用UL短脈衝516),其中共用UL短脈衝包括PHY ACK、SR、BSR或SRS中的至少一個。在方塊904處,基地台可以在UE和基地台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例如,來自圖5的DL中心子訊框502或UL中心子訊框510中的至少一個)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例如,來自圖5的共用UL短脈衝508或共用UL短脈衝516中的至少一個)內接收UL有效負荷資料。
資訊和信號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製程和技術中的任何一種來表示。例如,遍及以上描述所提及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和碼片可以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粒子、光場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組合來表示。
結合本文揭示內容所描述的各種說明性的區塊和模組可以利用被設計為執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通用處理器、DSP、ASIC、FPGA或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者電晶體邏輯裝置、個別硬體元件或者其任意組合來實現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但是在替代的方式中,處理器可以是任何習知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狀態機。處理器亦可以被實現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的結合,或者任何其他此種配置)。
本文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體、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韌體或其任意組合中實現。若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中實現,則該等功能可以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代碼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或者經由其進行傳輸。其他實例和實現方式在本案內容和所附的請求項的範疇內。例如,由於軟體的特性,所以可以使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硬體、韌體、硬佈線或該等中的任意項的組合來實現以上描述的功能。用於實現功能的特徵亦可以實體地位於各個位置,包括被分佈以使得在不同的實體位置來實現功能中的部分功能。
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如在專案清單(例如,以諸如「中的至少一個」或「中的一或多個」的短語為結束的專案清單)中所使用的「或」指示分離性清單,使得例如,清單[A、B或C中的至少一個]意指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亦即,A和B和C)。同樣預期的是,關於一個實施例描述的特徵、元件、動作及/或步驟可以以與本文介紹的次序不同的次序來組織及/或可以與關於本案內容的其他實施例描述的特徵、元件、動作及/或步驟組合。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到現在為止所認識到的並且取決於考慮中的特定應用,在不脫離本案內容的精神和範疇的情況下,可以在本案內容的設備的使用的材料、裝置、配置和方法中和對本案內容的設備的使用的材料、裝置、配置和方法作出許多修改、替代和變化。鑒於此點,本案內容的範疇不應當受限於本文所圖示和描述的特定實施例的範疇(由於該等特定實施例僅是以本案內容的一些實例的方式),而是應當與此後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和其功能均等物的範疇完全對應。
102a‧‧‧細胞
102b‧‧‧細胞
102c‧‧‧細胞
104‧‧‧基地台
104a‧‧‧基地台
104b‧‧‧基地台
104c‧‧‧基地台
106‧‧‧使用者設備(UE)
202‧‧‧處理器
204‧‧‧記憶體
206‧‧‧指令
208‧‧‧傳輸存取資源選擇模組
210‧‧‧收發機
212‧‧‧數據機子系統
214‧‧‧射頻(RF)單元
216‧‧‧天線
302‧‧‧處理器
304‧‧‧記憶體
306‧‧‧指令
308‧‧‧資源協調模組
310‧‧‧收發機
312‧‧‧數據機子系統
314‧‧‧射頻(RF)單元
316‧‧‧天線
400‧‧‧分時雙工(TDD)子訊框結構
402‧‧‧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
404‧‧‧上行鏈路(UL)中心子訊框
406‧‧‧通訊週期
408‧‧‧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
410‧‧‧共用UL短脈衝
412‧‧‧短DL短脈衝
414‧‧‧長UL短脈衝
500‧‧‧圖
502‧‧‧DL中心子訊框
504‧‧‧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
506‧‧‧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
508‧‧‧共用UL短脈衝
510‧‧‧UL中心子訊框
512‧‧‧PDCCH
514‧‧‧一般UL短脈衝
516‧‧‧共用UL短脈衝
600‧‧‧圖
602‧‧‧DL傳輸
604‧‧‧基地台
606‧‧‧UE
608‧‧‧UL傳輸
610‧‧‧基地台
612‧‧‧UE
614‧‧‧DL到UL干擾
616‧‧‧UL到DL干擾
700‧‧‧結構
702‧‧‧UL中心子訊框
704‧‧‧DL中心子訊框
706‧‧‧PDCCH
708‧‧‧一般UL短脈衝
710‧‧‧共用UL短脈衝
712‧‧‧PDCCH
714‧‧‧DL短脈衝
716‧‧‧共用UL短脈衝
800‧‧‧方法
802‧‧‧方塊
804‧‧‧方塊
900‧‧‧方法
902‧‧‧方塊
904‧‧‧方塊
圖1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示例性無線通訊環境的圖。
圖2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示例性使用者設備(UE)的方塊圖。
圖3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示例性基地台的方塊圖。
圖4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獨立的分時雙工(TDD)子訊框的圖。
圖5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跨越不同子訊框類型的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結構的圖。
圖6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的、導致不同細胞之間的混合干擾的示例性通訊的圖。
圖7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在不同細胞之間的用於避免混合干擾的TDD通訊的圖。
圖8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用於無線通訊的、可以由使用者設備(UE)執行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
圖9是根據本案內容的實施例,圖示用於無線通訊的、可以由基地台(BS)執行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請換頁單獨記載) 無
102a‧‧‧細胞
102b‧‧‧細胞
102c‧‧‧細胞
104‧‧‧基地台
104a‧‧‧基地台
104b‧‧‧基地台
104c‧‧‧基地台
106‧‧‧使用者設備(UE)

Claims (57)

  1.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一使用者設備(UE)和一基地台(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UE向該BS傳輸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從該UE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每一個子訊框中傳輸該共用UL短脈衝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傳輸該共用UL短脈衝。
  3. 根據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DL中心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長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
  4. 根據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 該U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UL中心子訊框的一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短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並且該UL短脈衝包括該共用UL短脈衝。
  5. 根據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和該UL中心子訊框是分時雙工(TDD)子訊框。
  6.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UE處接收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上傳輸的下行鏈路(DL)資料;及回應於該DL資料,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從該UE傳輸該PHY ACK。
  7.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在向該UE傳輸一DL短脈衝之前,由該UE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內傳輸該SRS。
  8.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傳輸該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或至少一個UL中心子訊框的該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該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9.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傳輸該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基於可用於該UE的一UL功率餘量來傳輸一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資料。
  10.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由該UE向該BS傳輸針對該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的該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的傳輸的一請求。
  11.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與來自另一個UE的、在一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內的另一個共用UL短脈衝的傳輸同時地來在一UL中心子訊框內從該UE傳輸該共用UL短脈衝。
  1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與來自另一個UE的、在一UL中心子訊框內的另一個共用UL短脈衝的傳輸同時地來在一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內從該UE傳輸該共用UL短脈衝。
  13.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與由另一個UE傳送具有另一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和另一個共用UL短脈衝的一UL中心子訊框同時地由該UE傳送具有一PDCCH和該共用UL短脈衝的一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
  14. 一種裝置,包括: 一傳輸器,其被配置為:在該裝置和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向該另一個裝置傳輸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並且該傳輸器亦被配置為:在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15. 根據請求項14之裝置,其中該傳輸器亦被配置為: 在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傳輸該共用UL短脈衝。
  16. 根據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DL中心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長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
  17. 根據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 該U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UL中心子訊框的一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短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並且該UL短脈衝包括該共用UL短脈衝。
  18. 根據請求項15之裝置,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和該UL中心子訊框是分時雙工(TDD)子訊框。
  19. 根據請求項14之裝置,亦包括: 一接收器,其被配置為:接收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上傳輸的下行鏈路(DL)資料,並且該傳輸器亦被配置為:回應於該DL資料,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該PHY ACK。
  20. 一種裝置,包括: 用於在該裝置和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向該另一個裝置傳輸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構件,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並且其中該用於傳輸的構件亦被配置為:在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
  21. 根據請求項20之裝置,其中該用於傳輸的構件亦被配置為: 在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傳輸該共用UL短脈衝。
  22. 根據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DL中心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長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
  23. 根據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 該U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UL中心子訊框的一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短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並且該UL短脈衝包括該共用UL短脈衝。
  24. 根據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和該UL中心子訊框是分時雙工(TDD)子訊框。
  25. 根據請求項20之裝置,亦包括: 用於接收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上傳輸的下行鏈路(DL)資料的構件,其中該用於傳輸的構件亦被配置為:回應於該DL資料,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該PHY ACK。
  26. 一種具有記錄在其上的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該程式碼包括: 用於使得一使用者設備(UE)在該UE和一基地台(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向該BS傳輸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代碼,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用於使得該UE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排程的UL有效負荷資料的代碼。
  27. 根據請求項26之電腦可讀取媒體,亦包括: 用於使得該UE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傳輸該共用UL短脈衝的代碼。
  28. 根據請求項26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DL中心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長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
  29. 根據請求項27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 該UL中心子訊框包括:具有比該UL中心子訊框的一UL短脈衝的一持續時間短的一持續時間的一DL短脈衝,並且該UL短脈衝包括該共用UL短脈衝。
  30. 根據請求項27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DL中心子訊框和該UL中心子訊框是分時雙工(TDD)子訊框。
  31. 根據請求項26之電腦可讀取媒體,亦包括: 用於使得該UE接收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上傳輸的下行鏈路(DL)資料的代碼;及用於使得該UE回應於該DL資料,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傳輸該PHY ACK的代碼。
  32.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一基地台(BS)處,在一使用者設備(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UE接收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在該BS處,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一UL有效負荷資料。
  33. 根據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在每一個子訊框中接收該共用UL短脈衝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接收該共用UL短脈衝。
  34. 根據請求項32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從該BS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中傳輸下行鏈路(DL)資料;及回應於該DL資料,在該BS處,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從該UE接收該PHY ACK。
  35. 根據請求項32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BS處,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接收該SR或該BSR中的至少一個;及基於該SR或該BSR中的該至少一個,由該BS排程下行鏈路(DL)資料的傳輸。
  36. 根據請求項32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在向該UE傳輸一下行鏈路(DL)短脈衝之前,在該BS處,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該SRS;及基於所接收的該SRS,由該BS探測該BS和該UE之間的一通道。
  37. 根據請求項36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基於所接收的該SRS,由該BS追蹤該BS和該UE之間的該通道的衰落。
  38. 根據請求項32之方法,其中接收該UL有效負荷資料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或至少一個UL中心子訊框的該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該UL有效負荷資料。
  39. 根據請求項32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BS處從該UE接收針對該UL有效負荷資料的傳輸的一請求;及回應於該請求,由該BS基於該UE的一功率餘量或與該BS相關聯的資源的一可用性中的至少一個來排程該UL有效負荷資料的傳輸。
  40. 根據請求項39之方法,其中接收該UL有效負荷資料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基於該UE的該功率餘量或與該BS相關聯的該資源的可用性中的該至少一個來接收一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資料。
  41. 根據請求項32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由該BS基於一訊務來將一排程的UL中心子訊框的通訊切換到一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的通訊,該DL中心子訊框具有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和該共用UL短脈衝。
  42. 根據請求項4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 與由另一個BS傳送具有另一個PDCCH和另一個共用UL短脈衝的另一個UL中心子訊框同時地由該BS傳送具有該PDCCH和該共用UL短脈衝的該DL中心子訊框。
  43. 一種裝置,包括: 一接收器,其被配置為:在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另一個裝置接收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並且其中該接收器亦被配置為:在該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一UL有效負荷資料。
  44. 根據請求項43之裝置,其中該接收器亦被配置為: 在該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接收該共用UL短脈衝。
  45. 根據請求項43之裝置,亦包括: 一傳輸器,其被配置為: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中傳輸下行鏈路(DL)資料,其中該接收器亦被配置為:回應於該DL資料,從該另一個裝置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接收該PHY ACK。
  46. 根據請求項43之裝置,其中該接收器亦被配置為: 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接收該SR或該BSR中的至少一個,並且該裝置亦包括:一處理器,其被配置為:基於該SR或該BSR中的該至少一個來排程下行鏈路(DL)資料的傳輸。
  47. 根據請求項43之裝置,其中該接收器亦被配置為: 在向該另一個裝置傳輸一下行鏈路(DL)短脈衝之前,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該SRS,並且該裝置亦包括:一處理器,其被配置為:基於所接收的該SRS來探測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的一通道。
  48. 一種裝置,包括: 用於在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另一個裝置接收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構件,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並且其中該用於接收的構件亦被配置為:在該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一UL有效負荷資料。
  49. 根據請求項48之裝置,其中該用於接收的構件亦被配置為: 在該另一個裝置和該裝置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接收該共用UL短脈衝。
  50. 根據請求項48之裝置,亦包括: 用於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中傳輸下行鏈路(DL)資料的構件,其中該用於接收的構件亦被配置為:回應於該DL資料,從該另一個裝置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接收該PHY ACK。
  51. 根據請求項48之裝置,其中該用於接收的構件亦被配置為: 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接收該SR或該BSR中的至少一個,並且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基於該SR或該BSR中的該至少一個來排程下行鏈路(DL)資料的傳輸的構件。
  52. 根據請求項48之裝置,其中該用於接收的構件亦被配置為: 在向該另一個裝置傳輸一下行鏈路(DL)短脈衝之前,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該SRS,並且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基於所接收的該SRS來探測該裝置和該另一個裝置之間的一通道的構件。
  53. 一種具有記錄在其上的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該程式碼包括: 用於使得一基地台(BS)在一使用者設備(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子訊框中從該UE接收一共用上行鏈路(UL)短脈衝的代碼,其中該共用UL短脈衝包括一實體層(PHY)認可(ACK)、一排程請求(SR)、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或一探測參考信號(SRS)中的至少一個;及用於使得該BS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至少一個子訊框的至少一個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一UL有效負荷資料的代碼。
  54. 根據請求項53之電腦可讀取媒體,亦包括: 用於使得該BS在該UE和該BS之間傳送的每一個下行鏈路(DL)中心子訊框和每一個UL中心子訊框中接收該共用UL短脈衝的代碼。
  55. 根據請求項53之電腦可讀取媒體,亦包括: 用於使得該BS在該子訊框的一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中傳輸下行鏈路(DL)資料的代碼;及用於使得該BS回應於該DL資料,從該UE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接收該PHY ACK的代碼。
  56. 根據請求項53之電腦可讀取媒體,亦包括: 用於使得該BS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中接收該SR或該BSR中的至少一個的代碼;及用於使得該BS基於該SR或該BSR中的該至少一個來排程下行鏈路(DL)資料的傳輸的代碼。
  57. 根據請求項53之電腦可讀取媒體,亦包括: 用於使得該BS在向該UE傳輸一下行鏈路(DL)短脈衝之前,在該子訊框的該共用UL短脈衝內接收該SRS的代碼;及用於使得該BS基於所接收的該SRS來探測該BS和該UE之間的一通道的代碼。
TW105138181A 2015-12-04 2016-11-22 用於使用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方法和裝置 TWI744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63466P 2015-12-04 2015-12-04
US62/263,466 2015-12-04
US15/211,604 US10123347B2 (en) 2015-12-04 2016-07-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uplink latency using common uplink burst in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15/211,604 2016-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2176A true TW201722176A (zh) 2017-06-16
TWI744259B TWI744259B (zh) 2021-11-01

Family

ID=574858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5602A TWI799793B (zh) 2015-12-04 2016-11-22 用於使用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方法和裝置
TW105138181A TWI744259B (zh) 2015-12-04 2016-11-22 用於使用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方法和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5602A TWI799793B (zh) 2015-12-04 2016-11-22 用於使用tdd子訊框結構中的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來去耦合上行鏈路延時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10123347B2 (zh)
EP (1) EP3384624B1 (zh)
JP (2) JP6797918B2 (zh)
KR (1) KR20180091000A (zh)
CN (2) CN108292988B (zh)
AU (1) AU2016362088B2 (zh)
BR (1) BR112018011230A2 (zh)
ES (1) ES2770754T3 (zh)
HU (1) HUE047634T2 (zh)
TW (2) TWI799793B (zh)
WO (1) WO20170956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3349B2 (en) 2015-07-09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ith scheduling request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0123347B2 (en) 2015-12-04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uplink latency using common uplink burst in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10142074B2 (en) 2016-11-03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on uplink burst
US10911189B2 (en) * 2017-08-11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in short duration
US11191060B2 (en) * 2018-03-15 2021-11-3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to serve uplink-centric and downlink-centric user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9452B1 (ko) * 2003-12-29 200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 듀플렉스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개루프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0594111B1 (ko) * 2004-03-12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밴드별 다중 코딩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505450B2 (en) 2005-03-23 2009-03-17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figuration of failure and acquire timeouts to facilitate recovery from failures in hierarchical mesh networks
EP2018782A4 (en) * 2006-05-17 2010-04-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LOGIC OF SCHEDULING
KR101390110B1 (ko) * 2007-02-22 2014-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080082889A (ko) 2007-03-09 2008-09-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통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1682417B (zh) 2007-05-09 2013-09-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帧的方法
US8155701B2 (en) * 2007-11-07 2012-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radio frames apportioned for plural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JP5157510B2 (ja) * 2008-02-19 2013-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KR101666894B1 (ko) * 2009-01-05 2016-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레인징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그 단말
CN101505200B (zh) * 2009-01-21 2012-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反向公用信道的接入方法及系统
US8320267B2 (en) * 2009-06-23 2012-11-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Reference signal sounding for uplink pilot time slo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19168A2 (en) * 2009-08-13 2011-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1093663A2 (ko) 2010-01-27 2011-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버스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632319B2 (ja) * 2011-03-29 2014-11-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
ES2802001T3 (es) 2011-04-19 2021-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 de reconocimient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TDD
WO2012150775A2 (ko) * 2011-05-03 201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기지국과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3025236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2521B2 (en) * 2012-03-22 2016-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10349385B2 (en) * 2012-05-16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3458513B (zh) * 2012-06-01 2016-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及终端
US9930678B2 (en) * 2012-07-19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UEs with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and some techniques to mitigate UE-to-UE and base station-to-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CN104620523B (zh) 2012-08-10 2018-03-27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突发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054568A1 (ja) * 2012-10-03 2014-04-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5191178B (zh) * 2013-05-01 2019-06-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US9642140B2 (en) * 2013-06-18 2017-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of UL TDM for inter-enodeb carrier aggregation
US9178772B2 (en) 2013-06-25 2015-11-03 Cisco Technology, Inc. Cumulative node heartbeat relay agents in constrained computer networks
CN105453662B (zh) 2013-07-12 2021-06-11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支持休眠节点的邻居发现
US11218942B2 (en) 2013-09-19 2022-01-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mple mesh network for wireless transceivers
WO2015041406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Lg Electronics Inc.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scheme for multiple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KR102222880B1 (ko) * 2013-10-11 2021-03-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srs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157188B1 (en) * 2014-06-16 2018-10-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34912B (zh) 2015-01-26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6138646A1 (zh) 2015-03-04 2016-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123347B2 (en) 2015-12-04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uplink latency using common uplink burst in TDD subframe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70754T3 (es) 2020-07-03
CN108292988A (zh) 2018-07-17
US20190053262A1 (en) 2019-02-14
TWI744259B (zh) 2021-11-01
TW202127926A (zh) 2021-07-16
EP3384624B1 (en) 2019-11-06
JP2021044825A (ja) 2021-03-18
US11483849B2 (en) 2022-10-25
CN113727456A (zh) 2021-11-30
US10687347B2 (en) 2020-06-16
JP2018536355A (ja) 2018-12-06
WO2017095607A1 (en) 2017-06-08
CN108292988B (zh) 2021-09-21
CN113727456B (zh) 2024-04-23
JP7053767B2 (ja) 2022-04-12
EP3384624A1 (en) 2018-10-10
US20170164391A1 (en) 2017-06-08
KR20180091000A (ko) 2018-08-14
BR112018011230A2 (pt) 2018-11-21
HUE047634T2 (hu) 2020-05-28
JP6797918B2 (ja) 2020-12-09
US10123347B2 (en) 2018-11-06
US20200314878A1 (en) 2020-10-01
AU2016362088B2 (en) 2021-03-25
AU2016362088A1 (en) 2018-05-10
TWI799793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422B (zh) 用于保持对共享射频谱带的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US114838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uplink latency using common uplink burst in TDD subframe structure
JP2019533376A (ja) 複数のdciの衝突処理
KR20170139025A (ko) 업링크 리슨 비포어 토크 동작
TWI739768B (zh) Tdd子訊框結構中的耦合模式共用上行鏈路短脈衝
EP3874646B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low latency transmissions
EP3858063A1 (en) Preemption indication and permission indication management for mobile broadband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multiplexing
US11102816B2 (en) Collision avoidance for transmissions in coincid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