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0992A - 堤防綠化方法及堤防 - Google Patents

堤防綠化方法及堤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0992A
TW201720992A TW104141094A TW104141094A TW201720992A TW 201720992 A TW201720992 A TW 201720992A TW 104141094 A TW104141094 A TW 104141094A TW 104141094 A TW104141094 A TW 104141094A TW 201720992 A TW201720992 A TW 2017209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mbankment
platform
plants
bank
plan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1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1870B (zh
Inventor
黃信銘
陳孟達
Original Assignee
關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關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關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41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18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0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1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1870B/zh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一種堤防綠化方法,用以製作一堤防,該堤防包括一混凝土外層與一泥土層位於該混凝土層內,且該混凝土層頂部具有一平台及一堤坡。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於該混凝土外層的頂部平台上施工開設至少一透空的栽植區,以露出該泥土層;種植複數個植物於該栽植區中的泥土層;藉此,於該些植物成長時,使該些植物由該平台沿該堤坡的表面往下生長而覆蓋於該堤坡上。藉此,為原本予人冰冷觀感的堤防帶來綠意。

Description

堤防綠化方法及堤防
本發明係與環境綠化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堤防綠化方法及堤防。
堤防係設置在河岸或海岸,用以防止河水或海水倒灌至河岸或海岸旁的土地,保護人民生命及財產之安全。現今的堤防之結構包含有一混凝土外層且具有相背對的第一堤坡與第二堤坡,該第一堤坡背對河川或海,該第二堤坡面對河川或海。而堤防旁通常鋪設道路供車輛、人員行走,堤防所在之處大多是在空矌的地區,人員看到空矌之地理應有心矌神怡的感受,然,人員在堤防旁,最易看見的是堤坡,但,堤防的混凝土外層所予人的卻是冰冷生硬的觀感,如此將造成視覺上的不協調。
目前的堤防綠化方法是於堤坊建造時,在第一堤坡或第二堤坡上製作複個混凝土框,再於混凝土框中填入土壤種植植物,以對堤坡綠化。對於現有的堤防,則是在第一堤坡或第二堤坡上裝設多個網格,再於網格中填入土壤種植植物,以對堤坡綠化。然,前述的二種方法的施工步驟繁複,且養護植物時,必須對整片堤坡上的植物之根部進行澆水或施肥之程序,養護上更加麻煩。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堤防綠化方法及堤防,可有效地使堤防綠化,且簡化後續養護的流程。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堤防綠化方法,該堤防包括一混凝土外層與一泥土層位於該混凝土外層中,且該混凝土外層具有至少一平台與至少一堤坡連接於該平台且往下傾斜;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於該混凝土外層的該平台上施工開設至少一透空的栽植區,以露出該泥土層;種植複數個植物於該栽植區中的泥土層;藉此,於該些植物成長時,使該些植物由該平台沿該堤坡的表面往下生長而覆蓋於該堤坡上。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堤防,包含一混凝土外層與一泥土層位於該混凝土外層中,且該混凝土外層具有至少一平台與至少一堤坡連接於該平台且向下傾斜;該平台上施工開設有至少一透空的栽植區,且該栽植區中裸露出該泥土層;複數個植物種植於該栽植區中的泥土層,且該些植物係沿該堤坡的表面往下生長而覆蓋於該堤坡上。
本發明之效果在於,只需在平台上施工,無需破壞堤坡,堤坡被植物覆蓋後,為原本予人冰冷觀感的堤防帶來綠意,堤防上的植物長成時,亦可吸取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效應。在後續對養護植物時(例如澆水或施肥),人員只需在平台上對栽植區中的植物之根部進行養護程序,有效節省養護的成本。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堤防綠化方法係應用於河岸、海岸堤防。圖1至圖3所示者為使用本發明之堤防100,該堤防100係以本發明之堤防綠化方法所製作,於後茲將本發明之堤防100及堤防綠化方法一同說明。
該堤防100包括一混凝土外層10與一泥土層12位於該混凝土外層10中,且該混凝土外層10具有一以堤頂102為例的平台、一第一堤坡104與一第二堤坡106,該第一堤坡104係背對河川或海,該第二堤坡106朝向河川或海。由於堤防100之混凝土外層10予人冰冷的觀感,但其泥土層12因被混凝土外層10所包覆,而有良好的保濕性,有利於植物生長,因此,本發明係於該堤防100的堤頂102開設以一長槽14為例之透空的至少一栽植區,使該泥土層12露出於程該長槽14中(圖1參照)。
本實施例中該長槽14係開設於堤頂102鄰近該第一堤坡104處且沿該堤防100的延伸方向延伸。該長槽14與該第一堤坡104之間的距離小於該長槽14與該第二堤坡106之間的距離。
續參圖2,將複數個植物P種植於該長槽14中的泥土層12,該些植物P為藤蔓植物,本實施例中為星草,實務上亦可採用雞屎藤、巴拉草等。採用星草的優點在於,星草莖部匍匐生長非常旺盛,每節皆可長芽,芽成株後其每一節又可長芽,切斷後亦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若採用雞屎藤,則成長出的雞屎藤亦可作為保健用途,形成可食地景。
於該些植物P生長時,藉由該些植物P會往容易生長的方向延伸之特性,該些植物P將由該堤頂102上的長槽14沿著該第一堤坡104的表面往下生長。續參圖3,在該些植物P垂到該第一堤坡104之後,植物P受重力影響即會沿第一堤坡104往下生長延伸,並覆蓋於該第一堤坡104上。藉此,形成本發明之堤防。
為了讓該些植物P只往該第一堤坡104生長而不往該第二堤坡106的方向生長,亦可於植物P生長時,定期地以外力(例如人力)將該些植物P由該堤頂102往該第一堤坡104撥動,讓該長槽14至該第二堤坡10c之間的路面不被該些植物P覆蓋而裸露於外。
在該些植物P成長至大於一預定長度後,欲修剪時,即可由第一堤坡104的下方處截斷該些植物過長的末端,可避免人員要站上第一堤坡104修剪之不便。其次,由於末端多為嫩葉,因此,截下的末端亦可作為動物的食草。
請參圖4,為第二實施例之堤防200,其綠化方法係於堤頂102與第一堤坡104的交界處設置一以缺口16為例的栽植區,並將植物種植於缺口中的泥。此外,請參圖5,為第三實施例之堤防300,其綠化方法係於堤頂102沿該堤防300的延伸方向開設複數個穿孔18,該些穿孔18構成複數個該栽植區,而將植物P種植於該些穿孔18中的泥土層12。
請參圖6,為本發明第四實例之堤防綠化方法所製作的堤防400,其係以第一實施例之步驟及結構為基礎,更於該堤頂102接近該第二堤坡106處施工開設以另一長槽20為例的栽植區,並將植物P種植於該另一長槽20之中。此外,亦可於植物P生長時,定期地以外力(例如人力)將該二長槽14, 20中的植物P分別由該堤頂102往該第一堤坡104及該第二堤坡106撥動,讓該二長槽14, 20之間的路面不被該些植物P覆蓋而裸露於外。藉此,人員於堤頂102上行走時,更能明顯區別堤頂102二側邊缘的位置。
請參圖7,為本發明第五實例之堤防綠化方法所製作的堤防500,與第一實施例之堤防100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堤防500的混凝土外層22具有複數個平台222, 222’與複數個第一堤坡224, 224’,本實施例平台222, 222’與第一堤坡224, 224’數量分別以二個為例。最高處的平台222為堤頂,而另一該平台222’連接於其中一該第一堤坡224下方,另一該第一堤坡224’連接於該平台222’下方。本實施例之步驟與第四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係分別於該二平台222, 222’上施工開設以二長槽24, 24’為例的栽植區,並將植物P種植於該二長槽24, 24’之中,使植物P往位於各該平台222, 222’下方的第一堤坡224, 224’延伸。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堤防綠化方法易於施工,只需在平台上施工,無需破壞堤坡,且為原本予人冰冷觀感的堤防帶來綠意,堤防上的植物長成時,亦可吸取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效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後續對養護植物時(例如澆水或施肥),人員只需在平台上對栽植區中的植物之根部進行養護程序,有效節省養護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
100‧‧‧堤防
10‧‧‧混凝土外層
102‧‧‧堤頂
104‧‧‧第一堤坡
106‧‧‧第二堤坡
12‧‧‧泥土層
14‧‧‧長槽
P‧‧‧植物
200‧‧‧堤防
16‧‧‧缺口
300‧‧‧堤防
18‧‧‧穿孔
400‧‧‧堤防
20‧‧‧長槽
500‧‧‧堤防
22‧‧‧混凝土外層
222、222'‧‧‧平台
224、224'‧‧‧第一堤坡
24、24'‧‧‧長槽
圖1為一立體圖,揭示第一實施例之堤防的堤頂開設長槽。 圖2為一立體圖,揭示植物種植於長槽中的泥土層。 圖3為一示意圖,揭示植物覆蓋第一堤坡。 圖4為一示意圖,揭示第二實施例之堤防。 圖5為一立體圖,揭示第三實施例之堤防。 圖6為一示意圖,揭示第四實施例之堤防。 圖7為一示意圖,揭示第五實施例之堤防。
100‧‧‧堤防
10‧‧‧混凝土外層
102‧‧‧堤頂
104‧‧‧第一堤坡
12‧‧‧泥土層
14‧‧‧長槽
P‧‧‧植物

Claims (15)

  1. 一種堤防綠化方法,該堤防包括一混凝土外層與一泥土層位於該混凝土外層中,且該混凝土外層具有至少一平台與至少一堤坡連接於該平台且往下傾斜;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於該混凝土外層的該平台上施工開設至少一透空的栽植區,以露出該泥土層; 種植複數個植物於該栽植區中的泥土層; 藉此,於該些植物成長時,使該些植物由該平台沿該堤坡的表面往下生長而覆蓋於該堤坡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堤防綠化方法,其中該栽植區位於該堤頂鄰近該堤坡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堤防綠化方法,其中係於該平台沿該堤防的延伸方向開設一長槽,該長槽構成該栽植區。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堤防綠化方法,其中係於該平台沿該堤防的延伸方向開設複數個穿孔,該些穿孔構成複數個該栽植區。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堤防綠化方法,其中該平台為堤頂;該至少一栽植區的數量為二;該至少一堤坡的數量為二且該二堤坡相背對;該方法係於該平台鄰近該二堤坡處分別施工開設該二栽植區。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堤防綠化方法,其中於該些植物成長時,更包含藉由外力將該些植物由該平台上往該堤坡撥動。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堤防綠化方法,其中該些植物為藤蔓植物。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堤防綠化方法,其中該些植物為星草、雞屎藤或巴拉草。
  9. 一種堤防,包含一混凝土外層與一泥土層位於該混凝土外層中,且該混凝土外層具有至少一平台與至少一堤坡連接於該平台且向下傾斜;其特徵在於: 該平台上施工開設有至少一透空的栽植區,且該栽植區中裸露出該泥土層; 複數個植物,種植於該栽植區中的泥土層,且該些植物係沿該堤坡的表面往下生長而覆蓋於該堤坡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堤防,其中該栽植區位於該平台鄰近該堤坡處。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堤防,其中該栽植區為一長槽,該長槽係沿該堤防的延伸方向延伸。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堤防,其中該至少一栽植區的數量為複數個,且該些栽植區為複數個穿孔,該些穿孔係沿該堤防的延伸方向排列。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堤防,其中該平台為堤頂;該至少一栽植區的數量為二;該至少一堤坡的數量為二且該二堤坡相背對;該二栽植區位於該平台鄰近該二堤坡處。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堤防,其中該些植物為藤蔓植物。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堤防,其中該些植物為星草、雞屎藤或巴拉草。
TW104141094A 2015-12-08 2015-12-08 Embankment greening methods and dike TWI601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1094A TWI601870B (zh) 2015-12-08 2015-12-08 Embankment greening methods and dik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1094A TWI601870B (zh) 2015-12-08 2015-12-08 Embankment greening methods and dik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992A true TW201720992A (zh) 2017-06-16
TWI601870B TWI601870B (zh) 2017-10-11

Family

ID=59687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1094A TWI601870B (zh) 2015-12-08 2015-12-08 Embankment greening methods and dik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187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7494B (en) * 1993-01-19 1993-06-11 Green Country Ind Co Lt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reeping plants
TWM351894U (en) * 2008-10-29 2009-03-01 Yan-Zong Yan Scarf joint type slope protection blo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1870B (zh) 201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1689B (zh) 一种水滨硬质化护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02227996A (zh) 一种猕猴桃和茶树立体种植方法
CN206294619U (zh) 一种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
CN103583305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绿化养护方法
JP7075031B2 (ja) 法面の施工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シート体
CN103598021A (zh) 一种适宜北方生长的香樟树嫁接培育驯化方法
KR101203135B1 (ko) 벽면 녹화용 식생장치 및 공법
US9629341B2 (en) Method for inhibiting shore erosion
CN104365304A (zh) 一种金桂花的扦插繁育方法
TWI601870B (zh) Embankment greening methods and dike
CN102499007A (zh) 木质有机地表覆盖物的使用方法
CN103975821A (zh) 葡萄二次结果方法
CN205143039U (zh) 一种可移动式藤本植物扩繁种植床
JP6205547B2 (ja) 草コモ緑化シート、及び施工方法
CN107268521A (zh) 一种寒区砂质陡坡生物栖息地构建方法
KR100351302B1 (ko) 해안의 생물공학적 침식방지 및 녹화 공법
CN110226444A (zh) 一种小产区散种茶园管理方法
Jadrnicek et al. The bio-integrated farm: a revolutionary permaculture-based system using greenhouses, ponds, compost piles, aquaponics, chickens, and more
JPH03232425A (ja) 壁面緑化工法
KR20160024568A (ko) 사면 녹화용 블록 매트 조립체
KR101374688B1 (ko) 다층 격자구조망을 이용한 법면녹화 시공방법
CN220166810U (zh) 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
JP7165343B2 (ja) 蔓性植物の侵入防止方法と蔓性植物の侵入防止溝
Muriuki et al. Inventory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the Upper Tana, Kenya. Green Water Credits Report 12, ISRIC–World Soil Information, Wageningen
WO2017113235A1 (zh) 一种石斛种植水泥柱和种植系统及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