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1723A - 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 Google Patents

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1723A
TW201711723A TW105114054A TW105114054A TW201711723A TW 201711723 A TW201711723 A TW 201711723A TW 105114054 A TW105114054 A TW 105114054A TW 105114054 A TW105114054 A TW 105114054A TW 201711723 A TW201711723 A TW 2017117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actuator
valve
control valve
fl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姆斯O 威廉斯
蘇 揚
Original Assignee
泰科防火產品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泰科防火產品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泰科防火產品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1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7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58Pipe-line systems
    • A62C35/68Details, e.g. of pipes or valve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58Pipe-line systems
    • A62C35/60Pipe-line systems wet, i.e. containing extinguishing material even when not in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58Pipe-line systems
    • A62C35/60Pipe-line systems wet, i.e. containing extinguishing material even when not in use
    • A62C35/605Pipe-line systems wet, i.e. containing extinguishing material even when not in use operating and sounding alarm automatic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58Pipe-line systems
    • A62C35/62Pipe-line systems dry, i.e. empty of extinguishing material when not in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58Pipe-line systems
    • A62C35/64Pipe-line systems pressurised
    • A62C35/645Pipe-line systems pressurised with compressed gas in pipewor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的系統及方法。該總成包括一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用於在一防火系統自一待用狀態轉變成一致動狀態時控制液體自一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該防火系統之一噴灑器管道系統中的流動。該控制閥界定用於固持一加壓流體以防止流體流經該控制閥的一閥腔。一閥致動器耦接至該流體控制閥殼體以用於將該流體控制閥設定在一未致動就緒狀態中,且用於自動及/或手動地操作該流體控制閥。該總成具有一共同供應端口以將流體供應至該控制閥及該致動器以及連接至可將該系統置於一致動狀態中之多個裝置的一共同排放端口。

Description

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優先權
本申請案主張2015年5月6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157,867號之優先權的權益,該申請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一種差動流體控制閥,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用於致動防火系統之流體控制閥的閥致動器。
自動噴灑器系統係用於防火之最廣泛使用的裝置中的一者。此等系統具有的噴灑器一旦在環境(諸如,房間或建築物)中之周圍溫度超過了預定值便被啟動。一旦被啟動,該等噴灑器便在房間或建築物內分配滅火流體,較佳為水。噴灑滅火器系統取決於其指定結構設計而在其控制或壓製火勢之情況下被認為有效。
該噴灑器系統可配備有供水系統(例如,蓄水池或城市供水系統)。此供應可與消防部門所使用的供應系統分開。無關於供應系統之類型,噴灑器系統配備有進入建築物之主管以便供應豎管。多個閥、多個測量儀且較佳地,在啟動系統時發出聲音的一警報器在該豎管處連接。在豎管下游,通常水平安置之管道陣列遍佈建築物中之防火分區延伸。其他豎管可將分配網路供給至鄰近防火分區中之系統。該噴灑器系統可以不同結構設計來提供。在用於(例如)具有用於管道 支線之受熱空間的建築物中的濕式管道系統中,所有系統管道含有滅火液體,諸如用於經由被啟動之任何噴灑器立即釋放的水。在用於(例如)未受熱區域、曝露於冰凍之區域或漏水或非預期水排放通常不合需要或不可接受之區域(諸如,居住用房)中的乾式管道系統中,當防火系統處於待用或未致動條件下時,系統之管道、豎管以及供給主管、支線及其他分配管道可含有在壓力下之乾氣(空氣或氮氣或其混合物)。一閥用以分離含有水之管道與該系統之含有乾氣的部分。當來自火之熱量啟動噴灑器時,氣體自支線逸散且乾式管閥跳脫或致動;水進入支線;且滅火隨著噴灑器分配水而開始。
用來分離氣體填充管道與液體填充管道的一種類型之流體控制閥係隔膜類型閥或隔膜式樣閥,諸如在標題為「流體控制閥系統及方法(Fluid Control Valve Systems and Methods)」之美國專利第8,616,234號中所展示,或如在泰科消防產品(Tyco Fire Products)公佈之標題為「DV-5型號雨淋閥,隔膜式樣,1.5至8英吋(DN40至DN 200)雨淋系統-乾式導閥致動(Model DV-5 Deluge Valve,Diaphragm Style,1.5 through 8 Inch(DN40 through DN 200)Deluge Systems--Dry Pilot Actuation)」的資料表TFP 1315(2004年3月)、泰科消防產品公佈之標題為「DV-5型號雨淋閥,隔膜式樣,1.5至8英吋(DN40至DN 200)雨淋系統-濕式導閥致動(Model DV-5 Deluge Valve,Diaphragm Style,1.5 through 8 Inch(DN40 through DN 200)Deluge Systems--Wet Pilot Actuation)」的資料表TFP 1310(2004年3月)、泰科消防產品公佈之標題為「DV-5型號雨淋閥,隔膜式樣,1.5至8英吋(DN40至DN 200)雨淋系統-電導閥致動(Model DV-5 Deluge Valve,Diaphragm Style,1.5 through 8 Inch(DN40 through DN 200)Deluge Systems--Electric Pilot Actuation)」的資料表TFP 1320(2004年3月)中所展示,該等專利中之每一者的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為了控制入口與出口之間以及系統 之各別濕潤部分與乾燥部分之間的流體流動,該控制閥使用具有密封位置及開放位置之內部隔膜部件來控制通過該閥之流體流動以便分別防止及准許流體自系統之濕潤部分流動至系統之乾燥部分。該隔膜之位置由作用於內部隔膜部件上之流體壓力來控制。該流體壓力由回應於系統條件所配置之不同組件來控制。
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申請人之同在申請中的國際申請案第PCT/US14/63925號('925申請案)揭示了一種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925申請案之閥致動器提供一種具有先前技術中未發現之多重修整結構設計的閥致動器。具體而言,'925申請案提供一種基本的四端口致動器結構設計及可選的五端口及六端口結構設計。該基本的四端口致動器具有緊密結構設計,該緊密結構設計包括用於執行各種功能之多個端口,諸如用於提供與控制閥之流體連通的第一端口、用於與可用來使流體控制閥自動跳脫(或開放)之數個不同修整封裝中之一者界接的第二端口、用於排空致動器之第三端口以及用於將加壓流體提供至閥致動器及控制閥兩者之第四端口。可選的五端口及六端口致動器結構設計包括基本的四端口結構設計及可連接至用於手動地使流體控制閥跳脫之手動釋放裝置的第五端口。可包括可選的第六端口以添加壓力計。'925申請案之發明性閥致動器結構設計允許緊密的控制閥/閥致動器總成,此係因為用於操作控制閥之各種功能可併入至可直接安裝於控制閥上之單個閥致動器中。
然而,在'925申請案中,添加手動釋放裝置意謂四端口設計之緊密性被折衷以便為添加用於手動釋放裝置之可選的第五端口。另外,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係沿著閥致動器殼體上之相同徑向位置安置,且因此必須安置成沿著致動器殼體上之縱向方向相對於致動器之中心軸線彼此偏移。此情形意謂:甚至在四端口結構設計中,閥致動器之長度仍必須考慮在縱向方向上彼此鄰近配置之兩個端口。此外,'925申 請案中之閥致動器包括偏壓部件,該偏壓部件安置在致動器內,以使得該偏壓部件之一末端限定第一閥座及第二閥座之界限,該第一閥座及該第二閥座又限定第一端口之界限。因此,閥致動器之寬度必須足夠大以便適應偏壓部件之直徑、第一閥座及第二閥座總成之直徑以及第一端口之直徑。因此,雖然'925之致動器提供一種發明性緊密設計,但關於閥致動器之端口數目、端口配置及內部結構設計的複雜性及大小的額外減小係可能的。
習知、傳統及所提出方法之其他限制及缺點將經由此類方法與如在本發明之剩餘內容中參看附圖所闡述的本發明之各實施例的比較而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變得顯而易見。
提供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的系統及方法。該較佳總成包括一閥致動器,該閥致動器利用可靠地致動流體控制閥所需之最小數目個端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較佳控制閥包括四個端口,其中一第一端口用於與流體控制閥連通,一第二端口(其為一導閥端口或控制端口)用於與一自動控制裝置及一手動釋放裝置兩者連通,一第三端口用於與一排水管連通,且一第四端口用於將流體供應至閥致動器及流體控制閥之控制部分。藉由使第二端口連接至自動控制裝置及手動釋放裝置兩者,該閥致動器上之端口的數目及該致動器之複雜性兩者相較於'925申請案及/或先前技術中之致動器結構設計可減小。該較佳總成具有用於將流體供應至控制閥及致動器之一共同供應端口以及連接至可將防火系統置於致動狀態下之多個裝置的一共同排放端口,此情形最小化在典型防火系統中所需要之閥及/或閥致動器端口的數目。另外,該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包括允許經標準化用於多個系統結構設計之閥及修整總成的一總成。詳言之,此整合總成允許相同的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用於利用濕式 導閥致動、乾式導閥致動、電致動、氣動致動以及氣動/電致動的系統。為了將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用於各種系統,將各種致動組件添加至整合總成中。
該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提供包括具有沿著軸線安置之入口及出口的流體控制閥的總成,該流體控制閥用於在防火系統自待用狀態轉變至致動(或跳脫)狀態時控制液體自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流動。該控制閥包括一閥殼體,該閥殼體包括用於固持加壓流體以便防止流體流經該控制閥之一閥腔。該較佳總成包括一閥致動器,該閥致動器包括接近、較佳地耦接至且更佳地緊固至閥殼體之一致動器殼體。
在閥致動器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殼體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具有一中心軸線之一內部腔室。該閥致動器進一步包括沿著該殼體之內表面安置、圍繞該中心軸線限定界限之一第一致動器底座及沿著該內表面安置且圍繞該第一致動器底座限定界限之一第二致動器底座。該閥致動器較佳地進一步包括一密封部件,該密封部件具有:一密封位置,在該密封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及一開放位置,在該開放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軸向間隔開。該較佳閥致動器較佳地進一步包括接近第一致動器底座且與內部腔室流體連通之一第一端口。在一較佳總成中,第一端口之流動軸線與內部腔室之中心軸線同軸。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另有明確規定,否則「端口」包括由一通道、導管或其他通路界定之一空間體積,此空間體積提供裝置或總成周圍或內部之兩個或更多個區域、腔室或區之間的流體連通。除非另有明確規定,否則如本文中所使用之「流體連通」或「連通」提供裝置或總成之兩個或更多個區域、腔室或區之間的液體或氣體之通道。
該較佳總成進一步包括與內部腔室連通且具有橫向於該內部腔 室之中心軸線之一流動軸線的一第二端口。該較佳總成亦包括與內部腔室連通且具有橫向於中心軸線及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之一流動軸線的一第三端口。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在徑向方向上自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偏移。在此類實施例中,閥致動器之長度相較於'925申請案中之結構設計可減少。因為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在徑向方向上相對於彼此偏移,所以相比在該第二端口及該第三端口在致動器殼體上之相同徑向位置處配置成彼此鄰近的情況下,該第二端口及該第三端口之中心線可在致動器殼體上配置成沿著縱向方向更接近彼此。雖然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之該等中心線在縱向方向上仍可存在一些偏移,但相比在該第二端口及該第三端口沿著相同徑向位置配置成緊挨著彼此之情況下,此偏移更小。因此,相較於'925申請案之實施例,該閥致動器之例示性實施例可具有更短長度且因此具有更緊密閥結構設計。該第三端口較佳地在密封部件處於密封位置時與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隔離,且在密封部件處於開放位置時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流體連通。該較佳致動器之一第四端口與第一端口連通且與內部腔室連通。該第四端口之一流動軸線橫向於中心軸線且橫向於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該第四端口較佳地在密封部件處於密封位置時與第三端口隔離,且在密封部件處於開放位置時與第三端口流體連通。較佳地,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自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徑向偏移大約90度。較佳地,第二端口自第三端口偏移大約90度,且第三端口自第四端口偏移大約90度。
該等端口或其部分較佳地界定流體連通之方向,或另外或替代地界定端口或其部分相對於裝置及/或總成之線、點、軸線、表面或其他區域延伸之方向或定向。為了提供流體連通,致動器及/或控制閥總成之該等較佳端口包括、界定及/或整合一或多個連接件。如本文中所使用,「連接件」係一端口、裝置或總成之一部分且更佳地為一 末端部分,以便將端口、裝置或總成耦接、緊固或接合至另一裝置或總成或端口、連接件及/或其腔室。連接件之較佳實施例包括已知的機械連接件,諸如螺紋連接件、快速連接件、適配連接件、焊接連接件或熔接連接件。在該總成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致動器之第一端口較佳地包括安置在朝向控制閥之流動軸線之第一方向上的一第一連接件,且第二連接件及第四連接件較佳地安置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該第三連接件較佳地安置在橫向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第三方向上。該第一連接件較佳地將致動器緊固至流體控制閥殼體。在該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件安置在殼體上與第四連接件相對之位置處。較佳地,第三方向相對於閥致動器之中心軸線在徑向方向上自第二方向偏移。較佳地,第二方向自第三方向徑向偏移大約90度。
該較佳總成進一步提供一致動器殼體,該致動器殼體較佳地包括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一內部腔室,該內部腔室控制該控制閥之一閥腔內的加壓流體之體積。該致動器進一步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具有在閥腔與內部腔室之間提供流體連通之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提供與至少一個控制裝置之流體連通。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該控制裝置可為感測流體系統中之條件之自動控制裝置、連接至排水管之手動釋放裝置,或可自內部腔室釋放流體壓力之任何其他類型之裝置。較佳地,該第二連接件提供至一自動控制裝置及一手動釋放裝置之流體連通,且較佳地,該自動控制裝置及該手動釋放裝置使用一共同連接件(例如,一T形連接件)連接至第二連接件。一第三連接件提供與一排水管之流體連通。一第四連接件提供與一流體供應器之流體連通。
該較佳閥致動器進一步包括一第一致動器底座,該第一致動器底座沿著致動器殼體之內表面安置且圍繞閥殼體之中心軸線限定界限。該較佳閥致動器亦包括一第二致動器底座,該第二致動器底座沿 著殼體之內表面安置且圍繞第一致動器底座限定界限。該較佳閥致動器進一步包括一密封件或密封部件。該密封部件界定一密封位置,在該密封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且界定一開放位置,在該開放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軸向間隔開。該較佳閥致動器包括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以便使該密封部件偏壓於開放位置中,且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經安置以使得自中心軸線至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之最外部分的徑向距離小於或等於自該中心軸線至一密封邊界之內部部分的徑向距離,該密封邊界在該密封部件處於密封位置時形成於該第一致動器底座與該密封部件之間。
在一較佳總成中,第一連接件較佳地安置在第一方向上,且第二連接件及第四連接件安置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第三連接件安置在橫向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第三方向上。當經組裝時,第一方向較佳地朝向流動控制閥之縱向軸線。第二連接件位於殼體上與第四連接件相對之位置處。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第五連接件提供與一壓力計之流體連通。較佳地,該第五連接件在第三方向上安置於殼體上與第三連接件相對之位置處。為了重設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以便進入待用狀態,一手動重設致動器較佳地與第一連接件對準。該較佳總成進一步包括支撐一滴水漏斗及多個排水管線之末端之一殼體,且附接至第三連接件、自動控制裝置及/或手動釋放裝置之多個排水管線之末端較佳地安置於該滴水漏斗中。
該較佳總成進一步包括具有沿著閥軸線安置之一入口及一出口之一流體控制閥,該流體控制閥用於在防火系統自待用狀態轉變至致動(或跳脫)狀態時控制液體自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流動。該控制閥包括一閥殼體,該閥殼體包括用於固持加壓流體以防止流體流經該控制閥之一閥腔。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隔膜形成閥腔 之表面之一部分。該控制閥較佳地包括由隔膜界定之一中間腔室。該總成較佳地包括耦接至與中間腔室流體連通之一連接件的一警報系統。該較佳總成包括一閥致動器,該閥致動器包括緊固至控制閥殼體之一致動器殼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操作閥致動器之方法,其中較佳閥致動器具有藉由一密封部件與一第一致動器底座及一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而界定的一待用狀態,及藉由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間隔開而界定的一致動(或跳脫)狀態,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沿著該閥致動器之一殼體之一內表面形成。該方法較佳地包括建立待用狀態,更特定而言,其包括抵靠該等致動器底座來安置密封部件。建立待用狀態之該較佳方法進一步包括自共同供應端口將流體壓力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第一側上之致動器腔室及該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之端口。該較佳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建立跳脫狀態,其特定地包括經由連接至致動之自動控制裝置及致動之手動釋放裝置之一共同排放端口來使致動器腔室曝露於自動控制裝置及/或手動控制裝置,且使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之端口與該致動器腔室直接流體連通。除非另有明確規定,否則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直接流體連通」意謂無液體或氣體穿過一裝置或總成之介入區域、腔室或區之「流體連通」。舉例而言,雖然甚至在密封部件處於關閉位置之情況下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之端口仍與閥致動器之腔室經由共同供應端口中之孔(下文論述)流體連通,但當該密封部件處於開放位置時,該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之端口與致動器腔室將「直接流體連通」。建立跳脫狀態之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使致動器腔室與一排水管流體連通。
該較佳方法進一步包括將加壓流體自共同供應端口提供至一控制閥之一腔室。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在使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之 端口與閥致動器之腔室直接流體連通時,自控制閥之腔室將加壓流體提供至閥致動器之腔室。建立跳脫狀態之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以大於共同供應端口將加壓流體提供至閥致動器之腔室的速率自閥致動器之腔室將加壓流體提供至排水管。
該較佳總成提供一致動器殼體,該致動器殼體較佳包括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一內部腔室,該內部腔室控制在控制閥之閥腔內的加壓流體之體積。該致動器殼體進一步包括在閥腔與內部腔室之間提供流體連通之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提供較佳地與多個裝置之流體連通,該等裝置可包括自動控制裝置(諸如,電致動裝置、氣動致動裝置或電致動裝置與氣動致動裝置之組合)及/或手動釋放裝置。一第三連接件提供與一排水管之流體連通,且一第四連接件提供與一流體供應器之流體連通。較佳地,第一連接件安置在沿著致動器殼體之中心軸線之第一方向上,且第二連接件及第四連接件安置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第二連接件安置在該殼體上與該第四連接件相對之位置處。第三連接件安置在橫向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第三方向上。較佳地,第三方向相對於閥致動器之中心軸線在徑向方向上自第二方向偏移。較佳地,第二方向自第三方向徑向偏移大約90度。
本發明之一項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控制閥之致動的較佳致動器。該較佳致動器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具有一中心軸線之一內部腔室。一第一致動器底座沿著殼體之內表面安置,較佳地圍繞中心軸線限定界限,且一第二致動器底座沿著內表面安置,較佳地圍繞第一致動器底座限定界限。一密封部件界定一較佳密封位置,在該密封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該密封部件進一步界定一開放位置,在該開放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軸向間隔開。該較 佳閥致動器進一步包括接近第一致動器底座與內部腔室連通之一第一端口、與內部腔室連通之一第二端口、與內部腔室連通之一第三端口以及與第一端口連通且與內部腔室連通之一第四端口。對於該較佳致動器,當密封部件處於密封位置時,第三端口與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隔離;且當密封部件處於開放位置時,第三端口與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流體連通。當密封部件處於密封位置時,第四端口與第三端口隔離;且當密封部件處於開放位置時,第四端口與第三端口流體連通。較佳地,第一端口之流動軸線與中心軸線同軸,且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橫向於中心軸線。較佳地,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橫向於中心軸線且橫向於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且第四端口之流動軸線橫向於中心軸線且橫向於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較佳地,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在徑向方向上自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偏移。較佳地,第二端口自第三端口偏移大約90度,且第三端口自第四端口偏移大約90度。
另外或在替代方案中,該較佳閥致動器單獨地或在系統中可包括下述特徵中之一或多者。舉例而言,一項實施例具有安置在第一端口之內表面與密封部件之間的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以便利用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朝向開放位置偏壓該密封部件。第一端口可包括安置在該第一端口中之一平台部分。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可為一彈簧,該彈簧包含具有與第一端口之平台部分嚙合之一第一末端的至少一個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之第二末端較佳地與密封部件之面對第一致動器底座之一部分嚙合。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中之每一者較佳地大致為圓形,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具有第一直徑且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具有第二直徑,該第一直徑小於該第二直徑。藉由將偏壓部件安置在第一端口內,閥致動器之寬度相較於'925申請案中之致動器之寬度可減小,該申請案具有限定致動器底座總成之界限的一偏壓部件。因此,閥致動器之例示性實施例相比相關技術及/或先 前技術閥致動器可更緊密。
較佳地,在開放位置及關閉位置中,密封部件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此外,密封部件較佳地在開放位置中排他地藉由與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之摩擦嚙合而支撐在致動器殼體內,以使得該密封部件不由任何其他致動器結構來支撐。當處於密封位置時,該密封部件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較佳地界定一環形空隙,該環形空隙甚至更佳地經由在第一致動器底座與第二致動器底座之間的一表面中之一開口(例如,一長方形開口)而與該較佳致動器之第三端口或排水端口連通。該密封部件較佳地包含一圓柱形部件或總成,該圓柱形部件或總成具有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相對之一遠側及與該遠側相對之一近側。該密封部件之遠側較佳地包括一密封件,該密封件在密封位置中嚙合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較佳地,第一端口係一閥腔端口,第二端口係一導閥端口,且第三端口界定一排水端口。另一實施例中之致動器較佳地包括一柱塞部件來嚙合密封部件以便抵靠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安置密封表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操作閥致動器之方法,其中較佳閥致動器具有藉由密封部件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而界定的一待用狀態,及藉由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間隔開而界定的一致動狀態(或跳脫狀態),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沿著閥致動器之一殼體之內表面形成。該方法較佳地包括建立待用狀態,更特定而言,其包括抵靠該等致動器底座來定位密封部件。建立待用狀態之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自共同供應端口將流體壓力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第一側上之致動器腔室以及至該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之端口。該較佳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建立一跳脫狀態,該跳脫狀態特定地包括經由連接至致動之自動控制裝置及致動之手動釋放裝置之一共同排放端口來使致動器腔室曝露於自動控 制裝置及/或手動釋放裝置,且使該共同排放端口與該腔室流體連通。建立跳脫狀態之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使密封部件之第一側上之致動器腔室與一排水管流體連通。
該較佳方法進一步包括將加壓流體提供至一控制閥之一腔室。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在使控制閥之腔室與閥致動器之腔室直接流體連通時,自控制閥之腔室將加壓流體提供至閥致動器之腔室。建立跳脫狀態之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以大於共同供應端口將加壓流體提供至閥致動器上之腔室之速率的速率將加壓流體提供至一排水管。
該較佳總成提供一致動器殼體,該致動器殼體較佳地包括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一內部腔室,該內部腔室控制在控制閥之閥腔內的加壓流體之體積。該致動器殼體進一步包括在閥腔與內部腔室之間提供流體連通之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提供較佳地與一自動控制裝置及/或一手動釋放裝置之流體連通,該自動控制裝置可包括(例如)電致動裝置、氣動致動裝置或電致動裝置與氣動致動裝置之組合。第三連接件提供與一排水管之流體連通,且第四連接件提供與一流體供應器之流體連通。較佳地,第一連接件安置在沿著閥致動器之中心軸線之第一方向上,且第二連接件及第四連接件安置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第三連接件安置在橫向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第三方向上。第二連接件安置在該殼體上與該第四連接件相對之位置處。
該較佳系統閥致動器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端口,該第一端口接近第一致動器底座且耦接至控制閥之腔室以便提供控制閥之腔室與致動器之內部腔室之間的流體連通。一第二端口較佳地耦接至監測防火系統之狀態的一自動控制裝置及/或一手動釋放裝置,且較佳地經由一共同連接件(例如,一T形連接件)耦接至該自動控制裝置及該手動釋放裝置兩者,其中一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與該內部腔室連通。當一密 封部件處於密封位置時,該第三端口較佳地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隔離。當密封部件處於開放位置時,第三端口較佳地與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流體連通。當密封部件處於密封位置時,第四端口較佳地與第三端口隔離。當密封部件處於開放位置時,第四端口較佳地與第三端口流體連通。第四端口將流體提供至控制閥之腔室及閥致動器之內部腔室,以便將密封部件維持在密封位置中且用加壓流體填充控制閥之腔室。較佳地,第一端口之流動軸線與內部腔室之中心軸線同軸,且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橫向於該中心軸線。較佳地,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橫向於中心軸線且橫向於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且第四端口之流動軸線橫向於中心軸線且橫向於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較佳地,第三端口之流動軸線在徑向方向上自第二端口之流動軸線偏移。較佳地,第二端口自第三端口偏移大約90度,且第三端口自第四端口偏移大約90度。控制裝置可連接至第二端口且可為自動控制裝置(諸如,濕式導閥致動器、乾式導閥致動器、電致動器、氣動致動器以及其組合)及/或手動釋放裝置。密封部件可被手動地重設至密封位置。該較佳系統閥致動器進一步包括與該內部腔室連通之一第五端口,且該第五端口耦接至一壓力計。較佳地,第一端口係一閥腔端口,第二端口係一導閥端口或控制端口,且第三端口界定一排水端口且耦接至一排水管。
另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待用狀態及致動(或跳脫)狀態之防火系統。該系統較佳地包括用於供應在液體壓力下之液體的一液體供應管道系統、在待用狀態中用在氣體壓力下之氣體填充之一噴灑器管道系統以及用於在防火系統自待用狀態轉變成致動狀態後控制液體自該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該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流動的一流體控制閥,該控制閥包括用於固持加壓流體以便防止液體流經該控制閥之一腔室。該系統進一步較佳地包括一閥致動器,該閥致動器包括一殼體, 該殼體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具有中心軸線之內部腔室。一第一致動器底座較佳地沿著殼體之內表面安置,圍繞中心軸線限定界限;且一第二致動器底座較佳地圍繞第一致動器底座安置及限定界限。一密封部件較佳地界定致動器內之密封位置,其中該密封部件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該密封部件進一步界定與第一致動器底座及第二致動器底座軸向間隔開之一開放位置。
提供一流體控制閥之一較佳實施例,該較佳實施例包括界定沿著流動軸線安置之一入口及一出口之一殼體。該控制閥殼體界定垂直於且相交於該流動軸線之一中心閥軸線以便界定一第一平面。該流動軸線界定垂直於該第一平面之一第二平面,其中流動軸線界定第一平面與第二平面之相交處。該流體控制閥之至少一個端口係安置至第二平面之一側,其中至少一個端口具有界定平行於第二平面且垂直於第一平面延伸之中心軸線的一連接件。在一項實施例中,流體控制閥界定一閥腔,該閥腔係安置至第二平面之與至少一個端口之該側相對的一側。
10‧‧‧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10a‧‧‧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10b‧‧‧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10c‧‧‧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15‧‧‧加壓管線
20‧‧‧流體控制閥
21‧‧‧閥殼體
22‧‧‧內部流體通路或端口
22a‧‧‧入口
22b‧‧‧出口
24‧‧‧閥腔
26‧‧‧閥隔膜/內部隔膜部件
27‧‧‧中間腔室
28‧‧‧居中端口
28a‧‧‧第一居中端口/中間腔室端口
28b‧‧‧第一(上部)排水端口/居中端口
28c‧‧‧第二(下部)排水端口/居中端口
28d‧‧‧居中端口
28e‧‧‧端口
29‧‧‧連接件
29a‧‧‧連接件
29b‧‧‧中心軸線
29c‧‧‧連接件
30‧‧‧閥致動器
32‧‧‧閥致動器殼體
32a‧‧‧內表面
33a‧‧‧第一致動器底座
33b‧‧‧第二致動器底座
33c‧‧‧通道
33d‧‧‧開口
34‧‧‧內部腔室
35‧‧‧密封件或密封部件
36a‧‧‧第一端口
36a1‧‧‧第一部分
36a2‧‧‧第二部分
36a3‧‧‧平台部分
36b‧‧‧第二端口
36c‧‧‧第三端口
36d‧‧‧第四端口
36d2a‧‧‧第一孔
36d2b‧‧‧第二孔
36d3a‧‧‧第一開口
36d3b‧‧‧第二開口
36e‧‧‧端口
36FS‧‧‧流體供應連接件
37a‧‧‧第一連接件
37b‧‧‧第二連接件
37c‧‧‧第三連接件
37d‧‧‧第四連接件
37e‧‧‧第五連接件
38‧‧‧手動重設致動器
38a‧‧‧按鈕
38b‧‧‧定位結構或軸件
39a‧‧‧排水管線
39b‧‧‧排水管或端口
40‧‧‧壓力計
41‧‧‧T形連接件
45‧‧‧偏壓部件
50‧‧‧手動釋放裝置
60‧‧‧滴水漏斗或杯
70‧‧‧系統警報器
80‧‧‧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
80a‧‧‧雙重連鎖修整模組/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
80b‧‧‧氣動修整控制模組/氣動修整總成
80c‧‧‧電修整控制模組/電修整總成
81a‧‧‧第一連接件
81b‧‧‧第二連接件
82‧‧‧乾式導閥致動器
83‧‧‧第二連接件
84‧‧‧低壓開關
86‧‧‧壓力計
87‧‧‧排水管或端口
88‧‧‧常閉之電子操作式電磁閥
100‧‧‧防火系統
100a‧‧‧液體供應管道系統
100b‧‧‧噴灑器管道系統
104‧‧‧自動防火噴灑器
106‧‧‧煙霧或熱量偵測器
108‧‧‧釋放面板
121‧‧‧警報子總成
121a‧‧‧止回閥
122‧‧‧警報測試子總成
122a‧‧‧管道及閥
123‧‧‧警報排水子總成
124‧‧‧下部排水子總成
125‧‧‧上部排水子總成
P1‧‧‧第一平面
P2‧‧‧第二平面
P3‧‧‧第三平面
併入本文中且構成本說明書之部分的附圖說明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且與上文所給出之描述一起用來解釋本發明之特徵。
圖1A係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正視透視圖。
圖1B係圖1A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之後視透視圖。
圖1C係圖1A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之側視透視圖。
圖2A係在圖1A之總成中使用的較佳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之橫截面圖。
圖2B係圖2A之總成沿著線IIB-IIB之橫截面圖。
圖3A係較佳閥致動器沿著圖2A中之線IIIA--IIIA之另一橫截面 圖,其中該閥致動器處於開放(致動)位置。
圖3B係較佳閥致動器沿著圖2A中之線IIIA--IIIA之另一橫截面圖,其中該閥致動器處於關閉(重設)位置。
圖3C係較佳閥致動器沿著圖2A中之線IIIB--IIIB之另一橫截面圖。
圖3D係較佳閥致動器沿著圖2A中之線IVA--IVA之另一橫截面圖。
圖3E係較佳閥致動器之端口主體沿著圖2A中之線IIIB--IIIB之橫截面圖。
圖3F係較佳閥致動器沿著圖2A中之線IVA--IVA之橫截面圖。
圖4係圖1A之總成中的較佳氣動及電自動控制裝置模組之透視圖。
圖5係圖1A之總成中的較佳氣動自動控制裝置模組之透視圖。
圖6係圖1A之總成中的較佳電自動控制裝置模組之透視圖。
圖7A係具有圖4之總成的處於未致動就緒狀態之較佳防火系統之示意性系統圖。
圖7B係圖7A之處於致動開放狀態的防火系統之示意性系統圖。
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係有關於流體控制閥由閥致動器利用最小數目個端口來操作以可靠地致動流體控制閥之系統及方法。另外,較佳閥致動器之端口結構設計及較佳閥致動器之內部總成在長度及寬度方面提供比相關技術致動器更緊密之結構設計。圖1A至圖1C展示整合之基本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之較佳實施例,該總成具有用於較佳地控制防火系統中之液體流動之較佳流體控制閥20及閥致動器30。閥致動器30較佳地提供控制閥20至未致動就緒狀態之手動設定或重設,且提供用於較佳地將控制閥20自動及/或手動地跳脫為致動 或操作狀態。較佳流體控制閥20及閥致動器30中之任一者或兩者較佳係壓力操作的。因此,基本總成10較佳地進一步包括較佳地耦接至閥致動器30之加壓管線15、壓力計40及手動釋放裝置50。較佳的基本總成10較佳地進一步包括用於將包括閥致動器30之流體控制組件連接至排水管線之滴水漏斗或杯60。圖4、圖5及圖6係較佳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a、10b、10c之各別替代實施例,其包括具有較佳之各別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之基本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該各別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可為耦接至閥致動器30以用於總成10a、10b、10c之自動操作的各別控制修整裝置80a、80b、80c。圖4中更特定地展示具有較佳雙重連鎖修整模組80a之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a。圖5中展示具有氣動修整控制模組80b之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b。圖6中展示具有電修整控制模組80c之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c。
現參看圖2A至圖2B,其以橫截面展示具有流體控制閥20之整合總成10,該流體控制閥用於在防火系統自待用狀態轉變成致動狀態時控制液體之流動;且詳言之,液體自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流動。通常,較佳流體控制閥20界定具有入口22a及出口22b之內部流體流動通路或端口22。入口22a及出口22b較佳地沿著縱向軸線A--A,且更佳地沿著縱向流動軸線A-A安置、間隔開且居中。此外,入口22a及出口22b中之每一者可包括用於分別耦接至液體供應管道及噴灑器管道主管或豎管之適當連接件。例示性連接件包括如所展示之凸緣末端,但控制閥20可包括替代連接件,諸如開槽端耦接件。內部流動端口22經適當開放及關閉,以用於控制液體自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流動。
在基本總成10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流體控制閥20係用於開放及關閉其內部端口22之壓力操作閥20。更佳地,流體控制閥20係隔膜壓 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在流體控制閥20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流體控制閥20包括閥殼體21,該閥殼體界定容納安置在內部之閥隔膜26之閥腔24。該閥隔膜較佳地具有密封位置及開放位置以便控制通過內部端口22之流體流動。閥隔膜26之位置較佳由作用於內部隔膜部件26上之流體壓力來控制。為了防止流體流經控制閥20,閥腔24較佳地固持加壓流體以便將閥隔膜26維持在密封位置中。更具體而言,當閥腔24填充有流體時,閥隔膜26抵靠在閥殼體21之內表面上進行密封。
在殼體21之一項較佳態樣中,殼體21界定第二中心閥軸線Y--Y,該第二中心閥軸線垂直於第一流動軸線A--A延伸且較佳地與該第一流動軸線相交以便界定第一平面P1。流動軸線A--A較佳地進一步界定垂直於第一平面P1之第二平面P2,其中流動軸線A--A界定第一平面P1與第二平面P2之相交處。對於較佳實施例,流體控制閥20、閥20之組件及特徵及/或總成10及其組件係相對於第一平面P1及第二平面P2而指向、定位、安置及/或定向。舉例而言,流體控制閥20及其殼體21之較佳實施例包括居中地定位在入口22a與出口22b之間或相對於入口及出口居中地定位以用於較佳地與內部端口22流體連通的一或多個端口28a、28b、28c、28d。居中端口28較佳地進一步包括界定中心軸線29b之連接件29a。在一項較佳態樣中,較佳居中端口28安置在第二平面P2之一側上,其中中心軸線29b平行於第二平面P2且垂直於第一平面P1而延伸。此外,在流體控制閥之一較佳實施例中,閥腔係安置至第二平面P2之第一側,該第一側與經安置至第二平面P2之第二側之居中端口28相對。
對於在圖2A及圖2B中展示之流體控制閥20之實施例,流體控制閥20較佳地包括較佳地與中間腔室27流體連通之第一居中安置之端口28a,該中間腔室較佳地與內部端口22及閥20之流動路徑流體連通。第一居中端口28a較佳地使中間腔室27與系統警報器70(例如,參見圖 7A至圖7B)流體連通以便偵測及指示通過閥20之流動。系統警報器70可包括耦接至警報面板(未圖示)之流體流動開關。第一居中端口28a及其較佳螺紋連接件29a以及中心軸線展示為經較佳地定向及定位成使得中間腔室端口28a之連接件29a之中心軸線平行於第二平面P2且垂直於第一平面P1而延伸。替代地,中間腔室端口28a之連接件29a可經定向及定位成使得其中心軸線與中心軸線Y-Y對準或平行。第一(或上部)排水端口28b及第二(或下部)排水端口28c較佳地圍繞第一居中端口28a及中間腔室27而安置。上部排水端口28b及下部排水端口28c有助於防火系統管道在使用後排空,以使得該防火系統可被設定為待用狀態。上部排水端口28b及下部排水端口28c較佳地經定向及定位,其中其各別連接件29b、29c平行於第二平面P2且垂直於第一平面P1,如所展示。因此,耦接至排水端口28b、28c之排水管道及耦接至中間腔室端口28a之控制管道可較佳地平行於第二平面P2且垂直於第一平面P1而定向。因此,控制閥20之例示性實施例可緊鄰壁而安裝。
居中端口28及連接件29之較佳定向可呈現:較佳流體控制閥20及總成10具有緊密輪廓以用於安裝及裝載。更具體而言,居中端口28及連接件29之較佳定向可較佳地將相關聯之警報系統及排水管道定向及定位至第二平面P2之一側且平行於第二平面。對於本文中所描述之較佳閥及致動器總成10,此情形相較於居中端口28及連接件29平行於方框(第一平面P1)之結構設計准許排水管道及警報管道靠近且平行於壁或其他環境結構而安裝。在閥致動器30及其相關聯組件較佳地安置在第二平面P2之與警報管道及排水管道相對之側上的情況下,該裝載使閥致動器30及其相關聯組件可由使用者或操作者接取以用於裝配或維護。此外,本文中所揭示之利用控制閥20結構設計之較佳實施例允許系統警報器70及其各別組件定位在距控制閥20之縱向軸線A--A最小距離處的定向。該閥之縱向軸線A--A至系統警報器70之中心線的較佳 距離較佳地小於5英吋。
整合總成10之較佳實施例提供接近、較佳地耦接至且甚至更較佳地緊固至流體控制閥20之閥殼體21之閥致動器30,例如,如在圖2A及圖2B中所見。此外,致動器30較佳地耦接至較佳流體控制閥20以便安置至第二平面P2之(例如)與警報端口28a或中間腔室27相對之一側。如圖3A及圖3B中所展示,致動器30具有殼體32,該殼體包括內表面32a,該內表面界定內部腔室34,該內部腔室控制在控制閥20(參見圖2A)之閥腔24內的加壓流體之體積及作用於較佳閥隔膜26上之壓力,以便控制通過控制閥20之液體流動。通常,較佳閥致動器30包括一組端口36a至36e(參見圖3A至圖3C),該組端口包括使致動器30之內部腔室34與閥腔24流體連通之至少一個端口且包括與內部腔室34及閥腔24流體連通之一或多個端口36a至36e,以便增大或減小閥腔24內之作用於較佳隔膜部件26上之流體壓力,從而關閉或開放流體控制閥20之內部流體端口22。
在閥致動器30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致動器殼體32較佳地包括或界定與內部腔室34連通之五個端口36a、36b、36c、36d、36e。然而,一較佳實施例可包括僅四個端口36a、36b、36c、36d。此外,該等端口中之每一者較佳地包括一各別連接件37a、37b、37c、37d、37e,以用於耦接至各別端口且使內部腔室34與致動器或總成10之另一區域、區、腔室或端口流體連通。該連接件可體現為用於耦接該端口之螺紋連接件、適配連接件、快速連接件或任何其他機械連接件。在一項較佳態樣中,第一較佳連接件37a允許端口36a提供流體控制閥20之閥腔24與閥致動器30之內部腔室34之間的流體連通。在另一較佳態樣中,第二連接件37b提供內部腔室24與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例如,較佳地偵測及/或指示耦接至總成10之防火噴灑器系統已自待用狀態轉變成致動狀態之裝置)及/或手動釋放裝置50之間經由端口 36b的流體連通,該手動釋放裝置進一步較佳地連接至排水管或端口39b,例如,如圖1A中所見。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及手動釋放裝置50兩者係使用一共同連接件(例如,一T形連接件41(參見圖4至圖6))而連接至端口36b,相較於相關技術之閥致動器,此情形允許消除一端口。第三連接件37c經由(例如)排水管線39a提供內部腔室24與排水管或端口之間經由第三端口36c的流體連通,例如,如在圖1A中所見。第四端口36d及其連接件37d較佳地提供自流體供應器經由流體供應連接件36fs至內部腔室34之流體連通。較佳第五連接件37e在內部腔室24與壓力計40之間提供流體連通(例如,圖1A中所見)。如本文中所展示,排水管線39a之來自第三連接件37c之末端、排水管線87之來自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之末端以及排水管線39b(參見圖4至圖6)之來自手動釋放裝置50之末端較佳地安置在滴水漏斗60中。在該等較佳實施例中,控制閥20經由閥殼體21支撐滴水漏斗60。此外,滴水漏斗60可相對於一或多個參考平面或軸線而支撐,諸如,滴水漏斗60可經支撐至第二平面P2之與閥致動器30相對之一側,或替代地經支撐於第二平面P2之與閥致動器30相同之一側上。
圖3A至圖3D係較佳閥致動器之不同橫截面圖。圖3A展示處於開放(致動)位置之閥致動器30,且圖3B展示處於關閉(重設)位置之閥致動器30。參看圖3A至圖3D,較佳閥致動器殼體32及內部腔室34較佳地界定中心軸線C--C。第一致動器底座33a係沿著殼體32之內表面32a安置,較佳地圍繞中心軸線C--C限定界限,且第二致動器底座33b係沿著內表面32a安置,較佳地圍繞第一致動器底座33a限定界限。安置在內部腔室34內之密封件或密封部件35界定較佳密封位置,在該密封位置中密封件或密封部件35與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嚙合。密封部件35進一步界定開放位置,在該開放位置中密封件或密封部件35與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軸向間隔 開。在較佳閥致動器30中,第一端口36a較佳地定位成接近第一致動器底座33a、與內部腔室34連通。對於較佳致動器,當密封部件35處於密封位置時,第三端口36c與第一端口36a及第二端口36b隔離。當密封部件35處於開放位置時,第三端口36c與第一端口36a及第二端口36b流體連通。當密封部件35處於密封位置時,第四端口36d與第三端口36c隔離;且當密封部件35處於開放位置時,第四端口36d與第三端口36c流體連通。在較佳實施例中,第四端口36d界定與第一端口36a流體連通之第一孔36d2a及與內部腔室34流體連通之第二孔36d2b。第一孔36d2a及第二孔36d2b之結構設計確保當密封部件35處於開放位置時,內部腔室34中流體壓力將不升高。亦即,內部腔室34中之流體可按大於流體自連接至系統流體供應器之端口36d流入內部腔室34中之速率的速率流出第三端口36c且流至排水管線39a。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孔徑大於第二孔徑。較佳地,第一孔36d2a之直徑係1/8英吋且第二孔36d2b之直徑係3/32英吋,且第三端口36c及第四端口36d之直徑係1/2英吋。當然,此等尺寸並非限制性的且可取決於該系統之所要效能而使用其他尺寸。
圖3E及圖3F揭示閥致動器30之較佳實施例,該閥致動器可在不需要重新結構設計該閥致動器之孔結構設計之情況下與連接至管道之多個控制閥一起使用,該管道之範圍係自1.5英吋至12英吋。為了清楚起見,圖3E中僅展示端口主體區段之橫截面。在該較佳實施例中,第四端口36d在第四端口36d之一末端處界定通向第一端口36a之一第一開口36d3a(例如,一圓形開口),以便提供與第一端口36a之流體連通。較佳地,第四端口36d在沿著其長度之端口直徑上有一定減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減小可為直徑之逐步減小,如圖3E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直徑之減小可為平滑之遞減。第四端口36d亦包括一第二開口36d3b,例如,一長方形開口,該第二開口通向內部腔室34 以便提供與內部腔室34之流體連通。第一開口36d3a及第二開口36d3b可為任何形狀,諸如長方形、圓形、正方形、橢圓形或任何其他所要形狀。另外,第一開口36d3a及第二開口36d3b中之每一者的結構設計不限於單個開口且可包括多於一個開口。較佳地,第一開口36d3a及第二開口36d3b經結構設計以使得其可適應連接至範圍係自1.5英吋至12英吋之管道的多種控制閥大小。較佳地,第一開口36d3a及第二開口36d3b之結構設計確保當密封部件35處於開放位置時,內部腔室34中之流體壓力將不升高。亦即,內部腔室34中之流體可按大於流體自連接至系統流體供應器之端口36d流入內部腔室34中之速率的速率流出第三端口36c且流至排水管線39a。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開口36d3a之橫截面積大於第二開口36d3b之橫截面積。較佳地,第一開口36d3a之大小在直徑上為大約0.40英吋。較佳地,第二開口36d3b之長度在大約0.540英吋至0.900英吋之範圍內,且寬度在大約0.141英吋至0.235英吋之範圍內。較佳地,第二開口36d3b之長度係大約0.720英吋,且第二開口36d3b之寬度係大約0.188英吋。當然,此等尺寸並非限制性的,且可取決於該系統之所要效能而使用其他尺寸。在操作中,若需要,則可基於應用而使用一適當確定大小之流動限制裝置,以便適應該控制閥大小及/或以便適當地調整閥致動器30上之跳脫及重設時序。舉例而言,第四端口36d可經結構設計以(例如)經由螺紋連接件來收納流動減少裝置,諸如直插插塞型配件,其具有延伸穿過配件之通道。該通道之直徑係針對閥致動器30之所要跳脫及重設時間、控制閥大小(亦即,入口連接件及出口連接件大小)及/或應用而適當地確定大小。舉例而言,流動限制裝置中之通道之直徑可取決於控制閥大小而在自1/8英吋至3/8英吋之範圍內,其中較小控制閥通常需要通道之較小直徑,且較大控制閥通常需要通道之較大直徑。藉由結合適當確定大小之開口36d3a及36d3b使用單獨流動限制裝置,同一閥 致動器30可用於廣泛範圍之控制閥大小及/或應用。舉例而言,若控制閥被改變成不同大小,則具有開口36d3a及36d3b之閥致動器30上之跳脫及重設時序可藉由簡單地改變成不同流動限制裝置而非必須替換致動器或重新結構設計致動器中之孔或開口大小來重新結構設計用於新閥。
較佳閥致動器30包括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以便使密封部件35偏壓於開放位置中。偏壓部件45經結構設計以使得當密封部件35處於關閉或密封位置時,內部腔室34中之流體壓力克服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之偏壓力,且密封部件35壓靠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當(例如)由於內部腔室34中之流體流出第二端口36b,內部腔室34中不存在或存在較小流體壓力時,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之偏壓力迫使密封部件35至開放位置。較佳地,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經安置以使得當密封部件35處於密封位置時,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在第一致動器底座33a與密封部件35之間形成的密封邊界內。亦即,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經安置以使得自中心軸線C-C至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之最外部分的徑向距離小於或等於自中心軸線C-C至該密封邊界之內部部分的徑向距離。藉由將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安置在該密封邊界內,相較於該偏壓部件限定致動器底座總成之界限的相關技術致動器之寬度,較佳閥致動器30之寬度可減小。因此,較佳閥致動器30之例示性實施例提供更緊密結構設計。在較佳閥致動器30中,第一端口36a包括第一部分36a1及第二部分36a2。第一部分36a1具有大於第一端口36a之第二部分36a2之直徑。較佳地,自第一部分36a1至第二部分36a2之轉變係形成平台部分36a3之梯級改變。較佳地,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安置在第一端口36a之內表面與密封部件35之間,以便使密封部件35朝向開放位置偏壓。較佳地,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之一個末端與第一端口36a之一內表面嚙合,且較佳地安置在平台部分36a3上,且至少一個 偏壓部件45之另一末端安置在密封部件35上。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較佳地為至少一個彈簧部件。至少一個彈簧部件45較佳地為至少一個螺旋彈簧,該至少一個螺旋彈簧具有與致動器30之第一端口36a之平台部分36a3嚙合的第一末端。該螺旋彈簧之第二末端較佳地與密封部件35之面對第一致動器底座33a的一部分嚙合。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中之每一者較佳大致為圓形,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具有第一直徑且第二致動器底座33b具有第二直徑,該第二直徑大於該第一直徑。
較佳地,在開放位置及關閉位置中,密封部件35以中心軸線C-C為中心。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密封部件35在開放位置中較佳排他地藉由與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之摩擦嚙合而支撐在殼體內,以使得密封部件35不由任何其他閥結構來支撐。亦即,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之偏壓力按壓密封部件35以抵靠殼體32,且至少一個彈簧部件45與密封部件35之間的摩擦力將密封部件35保持在適當位置。較佳地,密封部件35在處於密封位置時與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一起界定一環形通道33c。較佳地,通道33c在通道33c之與密封部件35相對的表面上包括開口33d。開口33d較佳地與較佳致動器30之第三端口36c連通,該第三端口較佳地連接至排水管線39a。該開口之形狀較佳地為長方形。然而,該開口可包括其他形狀,諸如圓形、正方形、橢圓形或任何其他所要形狀。另外,該結構設計不限於一個開口,且通道33c可包括與端口36c連通之多於一個開口33d。較佳地,開口33d之長度係5/8英吋,然而,可取決於諸如端口36c之直徑的多個因素來使用其他長度。密封部件35較佳地包含圓柱形部件或總成,該圓柱形部件或總成具有與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相對之第一遠側及與該遠側相對之第二近側。密封部件35之遠側較佳地包括密封件,該密封件在密封位置中嚙合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 底座。
如圖3A及圖3B中所見,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手動重設致動器38,以便較佳將總成10重設為其就緒狀態。手動重設致動器38具有用於由使用者操作之按鈕38a。按鈕38a藉由定位結構或軸件38b可操作地連接至密封部件35。手動重設致動器38相對於流體控制閥20之閥殼體21之較佳定向允許整合總成10具有與連接件37a至37e中之每一者相關聯之組件的緊密結構設計及定向。手動重設致動器38藉由使按鈕38a朝向流體控制閥20移位來進行操作,以便較佳地使密封部件35位於密封位置中或朝向該密封位置定位。詳言之,朝向流體控制閥20之縱向軸線A-A致動手動重設致動器38。
端口36a至36e及/或其各別連接件37a至37e較佳地相對於總成10之一或多個參考軸線、平面、表面及/或組件以較佳結構設計定向、指向及/或定位,以便提供整合總成之配置。舉例而言,參看圖2A、圖2B及圖3A,第一連接件37a及較佳其軸向中心較佳地安置在與較佳閥軸線Y--Y同軸朝向流體控制閥20之縱向軸線A--A且更佳地垂直於第二平面P2之第一方向上。當然,第一連接件37a可在提供與閥腔24之流體連通之另一位置處安置在流體控制閥20上。第二連接件37b及第四連接件37d以及其軸向中心較佳地定位在橫向於第一連接件37a之第二方向上,且更特定而言,在橫向於縱向軸線A--A且平行於第二平面P2之方向上。第三連接件37c及其軸向中心較佳地定位在橫向於第一連接件37a以及第二連接件37b及第四連接件37d之第三方向上,且更特定而言,在平行於縱向軸線A--A且平行於第二平面P2之方向上。替代地,第二連接件37b及/或第四連接件37d可安置在控制閥20之縱向軸線A--A之方向上,及/或第三連接件37c可安置成橫向於控制閥20之縱向軸線A--A。第二連接件37b較佳地定位在致動器殼體32上與第四連接件37d相對之位置處。在第一連接件37a、第二連接件37b、第 三連接件37c以及第四連接件37d之此定向下,手動重設致動器38較佳地與第一連接件37a軸向對準。較佳地,第五連接件37e較佳地在致動器殼體32上與第三連接件37c相對之位置處,且在較佳地平行於控制閥20之縱軸線A-A之方向上。較佳地,第三連接件37c之軸線在徑向方向上自第二連接件37b之軸線偏移。較佳地,第二連接件37b自第三連接件37c徑向偏移大約90度,且第三連接件37c自第四連接件37d徑向偏移大約90度。第五連接件37e以及較佳其軸向中心被定位在第三方向上。因此,第一連接件37a之中心線之定向較佳地與第二連接件37b至第五連接件37e中之每一者之中心線成直角,且第二連接件37b之中心線與第三連接件37c及第五連接件37e之中心線成直角,且第二連接件37b及第四連接件37d之中心線基本上平行,且第三連接件37c及第五連接件37e之中心線基本上平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37b及第四連接件37d之中心線安置在較佳地垂直於第一平面P1及第二平面P2且平行於第三平面P3之共同平面中,且第三連接件37c及第五連接件37e之中心線安置在平行於第一平面P1且較佳地垂直於第二平面P2及第三平面P3之另一共同平面中。應理解,儘管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件37a至37e之定向經結構設計以使得其各別中心線成直角,但只要該等各別連接件以所描述之方式彼此橫向,該等中心線便可偏斜。
在較佳實施例中,第四連接件37d及第三連接件37c橫向於彼此而安置在致動器殼體32上且平行於第二平面P2且較佳地垂直於第一平面P1而定位,且第三連接件37c安置在第二連接件37b與第四連接件37d之間。第二連接件37b及第四連接件37d較佳彼此相對地安置在致動器殼體32上,以使得其與彼此相對地安置在致動器殼體32上之第三連接件37c及第五連接件37e一起交替地安置在致動器殼體32上。
閥致動器30之操作提供藉由密封部件35與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 第二致動器底座33b嚙合而界定之待用狀態以及藉由密封部件35與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間隔開而界定之致動(或跳脫)狀態。該方法較佳地包括建立待用狀態,更特定而言,其包括抵靠致動器底座33a、33b定位密封部件35。該較佳方法進一步包括自共同供應端口(較佳地為第四端口36d)將流體壓力提供至密封部件35之第一側上之腔室(較佳地為內部腔室34)及該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之端口(較佳地為第一端口36a)。該較佳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建立閥致動器30之跳脫狀態,其特定地包括經由附接至自動控制裝置80及手動釋放裝置50之共同排放端口(較佳地經由第二端口36b)將內部腔室34曝露於致動之自動控制裝置80及/或致動之手動控制裝置50。該方法較佳地進一步包括使第一端口36a與腔室34流體連通,使內部腔室34經由第三端口36c與排水管流體連通,且自密封位置釋放密封部件35。在操作閥致動器30之一項較佳態樣中,加壓流體係以大於加壓流體自共同供應端口36d提供至該內部腔室之速率的速率自內部腔室34提供至排水管線39a。亦即,相比端口36d可供應加壓流體,端口36c可更快地自腔室34排出加壓流體。
在圖1A至圖1C中,展示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之第一實施例。該實施例係有關於總成10,該總成包括連接至閥致動器30以用於手動地致動防火系統之手動釋放裝置50。較佳地,閥致動器30藉由將第一端口36a連接至控制閥20之殼體21以使得第一端口36a與閥腔24流體連通而直接安裝於控制閥20上。第二端口36b展示為連接至T形連接件41之第一端口。T形連接件41之第二端口展示為連接至手動釋放裝置50。一插塞安置在T形連接件41之第三端口中。該插塞可被移除用於連接至控制裝置之管道,諸如自動控制裝置,例如,濕式導閥控制配置或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之實施例,如下文進一步論述。如圖1A中所展示,T形連接件41之定向被縱向地且平行於 軸線A--A安置。然而,T形連接件41之定向可橫向於軸線A--A,此取決於(例如)所要流動特性及可用空間。手動釋放裝置50較佳地連接至管道連接至滴水漏斗60之排水管或端口39b。閥致動器30之第三端口36c較佳地連接至排水管線39a,該排水管線亦較佳地管道連接至滴水漏斗60。閥致動器30之第四端口36d經由共同供應連接件36FS及相關聯管道而連接至流體供應器。在圖1A至圖1C之實施例中,閥致動器30包括連接至壓力計之端口36e。
如圖1A至圖1C中所展示,包括系統警報器70、止回閥121a及相關聯管道之警報子總成121連接至控制閥20之第一居中端口28a之一側。警報測試子總成122經由端口28e連接至入口端口22a。警報測試總成122經由管道及閥122a連接至警報子總成,以便在不致動控制閥20之情況下定期地測試系統警報器70。止回閥121a防止水在測試期間進入第一居中端口28a。在操作期間,若該系統被觸發且控制閥20開放,則加壓流體經由止回閥121及連接至居中端口28a之管道而流動至系統警報器70,且觸發警報器70。上部排水子總成125及下部排水子總成124分別連接至端口28b及28c,以便有助於防火系統管道在使用後排空,以使得該防火系統可被設定為待用狀態。另外,警報排水子總成123首先可連接至居中端口28a以便排空中間腔室27。此外,端口28d可用於在乾式噴灑器系統中使用監督空氣之系統。舉例而言,使用監督空氣之適當修整結構設計之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可連接至端口28d。如圖1B中所見,端口28a、28b、28c以及28e之定向使得對應子總成121、122、123、124以及125較佳地基本上平行於第二平面P2且垂直於第一平面P1而定向及安置(參見圖2A及圖2B)。用於連接至端口28d之監督空氣子總成亦可較佳地基本上平行於第二平面P2且垂直於第一平面P1而定向及安置。控制閥20之例示性實施例中的端口28a至28e之定向允許控制閥20緊鄰壁而安裝。
圖1A至圖1C之實施例表示具有手動釋放閥之基本的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結構設計。圖1A至圖1C之實施例不包括用於自動地觸發(或開放)控制閥20之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然而,圖1A至圖1C之實施例可與數個修整結構設計中之任一者一起使用,該等修整結構設計藉由僅將修整結構設計之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連接至閥致動器30之第二端口36b來包括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較佳地藉由回應於偵測到火災或其他條件而自動地自內部腔室34排出流體壓力以便使閥致動器30處於致動狀態中來較佳地提供閥致動器30之自動跳脫回應。在閥致動器總成10之一項實施例中,閥致動器30之第二端口36b可耦接至濕式導閥噴灑器系統(未圖示)。該濕式導閥噴灑器系統中之流體壓力將閥致動器30維持在就緒狀態中。舉例而言,來自該濕式導閥噴灑器系統之流體壓力將密封部件35保持與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嚙合。當該等濕式導閥噴灑器回應於火災而操作且該濕式導閥噴灑器系統中之流體壓力被釋放時,降低之流體壓力准許閥致動器30跳脫並操作至其致動狀態。舉例而言,來自至少一個偏壓部件45之偏壓力迫使密封部件35至開放位置。下文描述可與圖1A至圖1C之實施例一起使用的不同修整模組。
圖4中展示較佳雙重連鎖修整模組80a,該雙重連鎖修整模組較佳地包括乾式導閥致動器82、低壓開關84、壓力計86以及較佳常閉之電子操作式電磁閥88,以上各者藉由用於連接至基本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之適當管道及配件互連。詳言之,較佳雙重連鎖修整模組80a可包括用於較佳地經由亦連接至手動釋放裝置50之T形連接件41來將電子操作式電磁閥88耦接至第二端口36b的第一連接件81a、用於將低壓開關84耦接至較佳壓縮氣體供應器(未圖示)之第二連接件83(參見圖7A)、用於(例如)經由控制閥20上之端口28d耦接至乾式噴灑器系統管道之第三連接件,以及用於使乾式導閥致動器與滴水漏斗60及相關聯 排水管線流體連通之排水管線或排水端口87。電子電磁閥88較佳地經結構設計以用於與電子偵測系統(諸如,熱量或煙霧偵測器及/或相關聯釋放面板)互連。圖4展示具有連接至第二致動器端口36b之較佳雙重連鎖修整模組80a的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a。
圖5中展示較佳氣動修整模組80b,該氣動修整模組較佳地包括乾式導閥致動器82、壓力計86以及低壓開關84,以上各者藉由用於連接至基本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之適當管道及配件互連。詳言之,較佳氣動修整模組80b可包括用於較佳地經由亦連接至手動釋放裝置50之T形連接件41來將乾式導閥致動器82耦接至第二端口36b之第一連接件81b、用於將乾式導閥致動器82及低壓開關84耦接至較佳壓縮氣體供應器(未圖示)之第二連接件83、用於(例如)經由控制閥20上之端口28d耦接至乾式噴灑器系統及/或乾式導閥噴灑器系統管道之第三連接件,以及用於使乾式導閥致動器與滴水漏斗60及相關聯排水管線流體連通之排水管線或排水端口87。圖5展示具有連接至第二致動器端口36b之較佳氣動修整模組80b的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b。
圖6中展示較佳電修整模組80c,該電修整模組較佳地包括藉由用於連接至基本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之適當管道及配件互連的較佳常閉之電子操作式電磁閥88。詳言之,較佳電修整模組80c可包括用於較佳地經由亦連接至手動釋放裝置50之T形連接件41來將電子操作式電磁閥88耦接至第二端口36b之連接件,及用於使電磁閥88與滴水漏斗60及相關聯排水管線流體連通之排水管線或排水端口87。如圖6中所展示,T形連接件41之定向被安置成橫向於控制閥20之流動軸線。然而,T形連接件41之定向可平行於控制閥20之流動軸線,此取決於(例如)所要流動特性及可用空間。電子電磁閥88較佳地經結構設計以用於與電子偵測系統(諸如,熱量或煙霧偵測器及/或相關聯釋放面板)互 連。圖6展示具有連接至第二致動器端口36b之較佳電修整模組80c的較佳的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c。
較佳閥致動器30較佳地(例如)經由端口36b提供控制閥20之自動及手動致動,且用於將控制閥20重設至待用狀態。此外,閥致動器30之較佳操作設定、操作且控制該控制閥20,以用於將防火系統置於未致動就緒狀態中且操作該防火系統以便解決火災。參看圖7A至圖7B,展示處於未致動就緒狀態及致動操作狀態中之防火系統100之各別示意圖。如所展示,防火系統100包括用於將液體(諸如,水)供應至噴灑器管道系統100b之液體供應管道系統100a,該液體供應管道系統及該噴灑器管道系統藉由本文中所描述之較佳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的較佳實施例而耦接在一起。在圖7A及圖7B中展示之防火噴灑器管道系統100係雙重連鎖預作用噴灑器系統之說明性實施例,其中該噴灑器系統採用附接至具有輔助偵測系統之管道系統100b之自動噴灑器104,該管道系統含有空氣或在壓力下之其他壓縮氣體。所說明之偵測系統包括用於偵測火災之一或多個偵測器106,諸如裝載在與該等噴灑器104相同區域中之煙霧或熱量偵測器106。偵測器106較佳地藉由釋放面板108與較佳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a之電子電磁閥88互連,以便回應於由偵測器106進行之偵測而操作常閉之電子電磁閥88。第二偵測系統包括低空氣偵測系統,該低空氣偵測系統可偵測開放或致動之噴灑器104。較佳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a之乾式導閥致動器82可藉由在偵測到低空氣臨限值後操作而用作低空氣偵測器。對於所展示之雙重連鎖預作用系統,較佳之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a自其就緒或待用狀態操作以便在偵測器106、82、較佳自動控制裝置或模組80a以及較佳閥致動器30之操作後容許水進入噴灑器保護系統100b。
再次,較佳閥致動器30較佳地(例如)經由端口36b提供控制閥20 之自動及手動致動,且用於將控制閥20重設至待用狀態。更具體而言,結合圖7A至圖7B來參看圖2A至圖2B、圖3A,操作閥致動器30之較佳方法較佳地包括藉由抵靠較佳致動器底座33a、33b定位密封部件35且將流體壓力自較佳共同或第四端口36d提供至密封部件35之第一側上之腔室34以及提供至密封部件35之第二側上之端口來建立閥致動器30之待用狀態。在該方法之一項較佳實施例中,噴灑器系統管道100b利用處於未致動狀態中之較佳自動防火噴灑器104排出水或以其他方式進行乾燥。壓縮氣體(諸如,壓縮空氣)較佳地經由連接件83遞送通過較佳雙重連鎖修整模組80a。修整模組80a較佳地連接流體控制閥之居中端口28b、28d中之至少一者,以用於用壓縮氣體填充噴灑器管道100b。壓縮氣體壓力被准許關閉乾式導閥致動器82且使電子操作式電磁閥88返回至其常閉位置。
為了重設較佳之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a,來自液體供應管道系統100a之水經由共同或第四端口36d遞送至第一端口36a及較佳致動器30之內部腔室34,且遞送至流體控制閥20之閥腔24。為了將較佳流體控制閥20之閥隔膜26重設於其密封位置中,較佳手動重設致動器38較佳地被壓製或操作來使密封部件35抵靠第一致動器底座33a及第二致動器底座33b而坐落於密封位置中。閥腔24中之流體壓力之增加作用於閥隔膜26以至達其密封位置,藉此關閉流體端口22,且流體系統管道100a與噴灑器系統管道100b之間的流體連通准許噴灑器系統管道100b中之壓縮空氣達到至其待用壓力。使較佳之主管水控制閥102開放以便遞送水至流體控制閥之入口22a,且使主管排水閥關閉且使液體管道系統100a達到至其待用壓力以便將系統100以及較佳之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a置於就緒或待用狀態中。
在較佳系統處於其就緒狀態之情況下,該系統準備好滅火。對於較佳雙重連鎖系統,較佳熱量或煙霧偵測器106耦接至釋放面板 108,該釋放面板耦接至較佳電子電磁閥88。在存在足量熱量或煙霧之情況下,常開電磁閥88開放。另外,在存在足量熱量之情況下,噴灑器104中之一或多者致動以自噴灑器管道系統100b釋放壓縮氣體壓力。管道系統100b中之壓縮氣體壓力之降低較佳地使乾式導閥致動器82跳脫或開放。當電磁閥88及乾式導閥致動器82兩者已經致動時,流體壓力自閥致動器30中之密封部件35釋放,從而准許密封部件35自其密封位置移動、跳脫或操作至其開放位置,藉此使閥腔24經由端口36a與內部閥腔34流體連通。相比經由共同供應端口36d供應至內部腔室34,內部腔室34中之流體被准許以更大速率排出較佳修整模組80a。因此,致動器30之密封部件35移動至其開放位置,且閥腔24中之流體壓力隨著流體自閥腔24排放且自致動器30之第三端口36c排出較佳修整模組80a之排水管及排水管線39a而降低。在閥腔24中之流體壓力降低之情況下,閥隔膜26自其密封位置移動至其開放位置以便開放內部流動端口22且使液體供應管道系統100a與噴灑器管道系統100b流體連通。水被准許填充噴灑器管道系統100b且自致動之噴灑器104排放以便滅火。流經流體控制閥20之開放內部端口22之水較佳地亦自居中端口28a及中間腔室27流出,以便使耦接至其之警報系統發出聲音。
較佳之控制閥及致動器總成10的控制及操作可替代地藉由改變耦接至閥致動器30之第二端口36b之自動控制裝置而結構設計。詳言之,修整組件可藉由耦接先前所描述之氣動修整總成80b或電修整總成80c中之任一者來減少。氣動修整總成80b或電修整總成80c提供單一連鎖以便以如所描述之方式操作閥致動器30或使其跳脫,且開放流體控制閥20。對於氣動修整模組80b,乾式導閥致動器偵測加壓噴灑器管道中之指示噴灑器104致動的低壓,且作為回應操作來操作閥致動器30。在較佳地經由釋放面板108自熱量/煙霧偵測器106接收到偵 測信號後,電修整模組80c自其常閉位置開啟以便操作閥致動器30。
系統100可進一步藉由將噴灑器管道系統改變成噴灑器104總是開啟之噴灑器管道系統來更改。對於此系統,耦接至閥致動器30之第二端口36b之自動控制裝置可為濕式導閥噴灑器系統或乾式導閥噴灑器系統中之任一者。在此系統中,導閥噴灑器之致動減輕閥致動器之密封部件35上之流體壓力,從而准許閥致動器以如先前所描述之方式來跳脫及操作。在濕式導閥系統之情況下,該導閥系統較佳地直接耦接至T形連接件41的連接至閥致動器30之第二端口36b的端口。對於乾式導閥致動器噴灑器系統,該系統較佳地藉由氣動修整模組80b耦接至T形連接件41的連接至閥致動器30之第二端口36b的端口。在噴灑器管道系統之噴灑器104總是開啟之另一替代實施例中,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10c之操作可較佳地藉由利用至適當火災熱量/煙霧偵測器106之互連件將電修整模組80c耦接至閥致動器30之第二端口36b來連鎖,以便以如先前所描述之方式控制閥致動器30之自動操作。在以上實施例中,手動釋放裝置可連接至端口36b以便手動地操作火災抑制系統。較佳地,該手動裝置較佳地經由T形連接件41平行於以上論述之自動控制裝置而附接至端口36b,以使得致動手動釋放裝置或自動控制裝置將致動該火災抑制系統。
雖然已參考某些實施例揭示了本發明,但在不背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本發明之領域及範疇的情況下,對所描述之實施例進行許多修改、更改及改變係可能的。因此,本發明並不意欲限於所描述之實施例,而是本發明具有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語言以及其等效物界定之全部範疇。
32‧‧‧閥致動器殼體
32a‧‧‧內表面
33a‧‧‧第一致動器底座
33b‧‧‧第二致動器底座
33c‧‧‧通道
34‧‧‧內部腔室
35‧‧‧密封件或密封部件
36a‧‧‧第一端口
36a1‧‧‧第一部分
36a2‧‧‧第二部分
36b‧‧‧第二端口
36d‧‧‧第四端口
36d2a‧‧‧第一孔
36d2b‧‧‧第二孔
37a‧‧‧第一連接件
37b‧‧‧第二連接件
37d‧‧‧第四連接件
38‧‧‧手動重設致動器
38a‧‧‧按鈕
38b‧‧‧定位結構或軸件
45‧‧‧偏壓部件

Claims (74)

  1. 一種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之總成,其包含:一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其具有沿著一流動軸線安置之一入口及一出口,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用於在一防火系統自一待用狀態轉變至一致動狀態後控制液體自一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一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一流動,該控制閥具有一閥殼體,該閥殼體界定用於固持一加壓流體以便防止通過該控制閥之一流體流動的一閥腔;及一閥致動器,其包括,一致動器殼體,其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具有一中心軸線之一內部腔室,一第一致動器底座,其沿著該致動器殼體之該內表面安置,圍繞該中心軸線限定界限,一第二致動器底座,其沿著該內表面安置且圍繞該第一致動器底座限定界限,一密封部件,其界定一密封位置,在該密封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該密封部件進一步界定一開放位置,在該開放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軸向間隔開,一第一端口,其接近該第一致動器底座,該第一端口與該內部腔室及該控制閥之該閥腔連通,一第二端口,其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二端口用於提供與一自動控制裝置及一手動釋放裝置之流體連通,一第三端口,其用於提供與一排水管線之流體連通,該第三端口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三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 密封位置時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隔離,該第三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開放位置時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流體連通,及一第四端口,其用於提供與一流體供應器之流體連通,該第四端口與該第一端口連通且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四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時與該第三端口隔離,該第四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開放位置時與該第三端口流體連通。
  2. 如請求項1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三端口自該致動器殼體上之該第二端口徑向地偏移。
  3. 如請求項1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密封部件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時形成一密封邊界,且該閥致動器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以將該密封部件偏壓於該開放位置中,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經安置以使得自該中心軸線至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之一最外部分的一徑向距離小於或等於自該中心軸線至該密封邊界之一內部部分的一徑向距離。
  4. 如請求項3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為至少一個彈簧部件。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自動控制裝置連接至一第一排水管線且該手動釋放裝置連接至一第二排水管線,該自動控制裝置及該手動釋放裝置彼此連接且經由一T形連接件連接至該第二端口。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自動控制裝置包括一濕式導閥致動器、一乾式導閥致動器、一電致動器、一氣動致動器及其組合中之任一者。
  7. 如請求項6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閥殼體支撐一滴水漏斗,且將該第三端口連接至排水管之一排水管線之一末端、該第一排水管線之一末端及該第二排水管線之一末端係安置於該滴水漏斗中。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閥致動器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一端口對準之一手動重設致動器。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一端口包括一第一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經安置以使得該第一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與該中心軸線同軸且在朝向該流體控制閥流動軸線之一第一方向上,該第二端口包括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三端口包括一第三連接件且該第四端口包括一第四連接件,該第二連接件及該第四連接件經安置以使得該第二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及該第四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各自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該第二連接件係安置於該致動器殼體上與該第四連接件相對之一位置處,且該第三連接件經安置以使得該第三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上。
  10. 如請求項9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二端口自該第三端口徑向偏移大約90度。
  11. 如請求項10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三端口自該第四端口徑向偏移大約90度。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閥致動器包含提供與一壓力計之流體連通的一第五端口。
  13. 如請求項12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 五端口包括在該閥致動器上之一第五連接件,該第五連接件經安置以使得該第五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在該第三方向上,該第五連接件係安置於該致動器殼體上與該第三連接件相對之一位置處。
  14.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包括界定一中間腔室之一隔膜。
  15. 如請求項14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進一步包含與該中間腔室流體連通之一警報端口。
  16. 如請求項15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進一步包含一警報子總成,該警報子總成包括連接至該警報端口之一警報系統。
  17. 如請求項16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進一步包含一警報測試子總成,該警報測試子總成連接至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之該入口及該警報子總成以在不啟動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之情況下測試該警報系統。
  18. 如請求項17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進一步包含連接至警報端口以排空該中間腔室之一警報排水子總成。
  19. 如請求項15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閥腔界定垂直於且相交於該流動軸線以界定一平面之一中心閥腔軸線,該流體控制閥之該警報端口包括垂直於該平面而延伸之一連接件。
  2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閥腔界定垂直於且相交於該流動軸線以界定一第一平面之一中心閥腔軸線,該流動軸線界定垂直於該第一平面之 一第二平面,該流動軸線界定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之一相交處,該第二平面劃分該總成,其中該閥致動器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一第一側上且至少一個端口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一第二側上,其中該至少一個端口具有平行於該第二平面之一中心軸線。
  21. 如請求項20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至少一個端口包括與該流體控制閥之該出口連通的一上部排水端口及與該流體控制閥之該入口連通的一下部排水端口。
  22. 如請求項20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三端口之該排水管線及該手動釋放裝置與一滴水漏斗流體連通,該滴水漏斗係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該第二側上,且該手動釋放裝置及該閥致動器係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該第一側上。
  23. 如請求項20之具有一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的總成,其中該第三端口之該排水管線及該手動釋放裝置與一滴水漏斗流體連通,該滴水漏斗、該手動釋放裝置及該閥致動器係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同一側上。
  24. 一種閥致動器,其包含:一殼體,其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具有一中心軸線之一內部腔室;一第一致動器底座,其沿著該殼體之該內表面安置,圍繞該中心軸線限定界限;一第二致動器底座,其沿著該內表面安置且圍繞該第一致動器底座限定界限;一密封部件,其界定一密封位置,在該密封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該密封部件進一步界定一開放位置,在該開放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 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軸向間隔開,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密封部件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時形成一密封邊界;一第一端口,其接近該第一致動器底座,該第一端口與該內部腔室連通;一第二端口,其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二端口用於提供與一自動控制裝置及一手動釋放裝置之流體連通;一第三端口,其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三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時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隔離,該第三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開放位置時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流體連通;及一第四端口,其與該第一端口連通且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四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時與該第三端口隔離,該第四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開放位置時與該第三端口流體連通。
  25.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三端口自該致動器殼體上之該第二端口徑向地偏移。
  26.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以將該密封部件偏壓於該開放位置中,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經安置以使得自該中心軸線至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之一最外部分的一徑向距離小於或等於自該中心軸線至該密封邊界之一內部部分的一徑向距離。
  27. 如請求項26之閥致動器,其中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為至少一個彈簧部件。
  28. 如請求項27之閥致動器,其中該至少一個彈簧部件包含至少一個螺旋彈簧,該至少一個螺旋彈簧具有與該第一端口之一內表 面嚙合的一第一末端,該至少一個螺旋彈簧具有與該密封部件之面對該第一致動器底座之一部分嚙合的一第二末端。
  29. 如請求項28之閥致動器,其中該至少一個螺旋彈簧之該第一末端係安置於該第一端口之一平台部分上,該平台部分形成該第一端口之一第一部分與該第一端口之一第二部分之間的一過渡部,該第一部分具有大於該第二部分之一直徑。
  30.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密封部件在一開放位置及一關閉位置中以該中心軸線為中心。
  31. 如請求項26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中之每一者大致為圓形,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具有一第一直徑且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具有一第二直徑,該第二直徑大於該第一直徑。
  32.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四端口具有提供與該第一端口之流體連通的一第一孔及提供與該內部腔室之流體連通的一第二孔,該第一孔具有大於該第二孔之一直徑。
  33.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四端口具有在該第四端口之一末端處之通向該第一端口的一第一開口及通向該內部腔室之一第二開口。
  34. 如請求項33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四端口之一直徑沿著其長度減小。
  35. 如請求項3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直徑之該減小係一逐步減小及一平滑遞減中之一者。
  36. 如請求項33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一開口之一橫截面開口大於該第二開口之一橫截面開口。
  37. 如請求項33至36中任一項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四端口經結構設計以接受一流動減少裝置,該流動減少裝置具有在1/8英吋至 3/8英吋之一範圍內的一貫通通道。
  38.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進一步包含提供與一壓力計之流體連通的一第五端口。
  39.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一端口包括一第一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係安置於一第一方向上以使得該第一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與該中心軸線同軸,該第二端口包括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三端口包括一第三連接件且該第四端口包括一第四連接件,該第二連接件及該第四連接件經安置以使得該第二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及該第四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各自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該第二連接件係安置於該致動器殼體上與該第四連接件相對之一位置處,且該第三連接件經安置以使得該第三連接件之一流動軸線在橫向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上。
  40. 如請求項39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二端口自該第三端口徑向偏移大約90度。
  41. 如請求項40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三端口自該第四端口徑向偏移大約90度。
  42. 如請求項26之閥致動器,其中該密封部件在該開放位置中排他地藉由與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之一摩擦嚙合而支撐在該殼體內,以使得該密封部件不由任何其他閥結構來支撐。
  43.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進一步包含一定位結構,該定位結構包括嚙合該密封部件以抵靠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安置該密封部件之一柱塞部件。
  44.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密封部件包含一圓柱形部件,該圓柱形部件具有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相對之一遠側及與該遠側相對之一近側,該密封部件之該遠側包 括在該密封位置中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之一密封件。
  45. 如請求項24之閥致動器,其中該第一端口界定用於一閥腔之一第一連接件,該第二端口界定用於至少一自動控制裝置及一手動釋放裝置之一第二連接件,且該第三端口界定用於一排水管之一第三連接件。
  46. 如請求項45之閥致動器,其中該閥腔為一流體控制閥之閥腔,該流體控制閥具有在一入口與一出口之間延伸的一流體流動通路,該流體流動通路界定一第一軸線,其中該入口及該出口沿著該第一軸線間隔開,該閥腔界定沿著該閥腔居中對準之一第二軸線,該第二軸線垂直於且相交於該第一軸線延伸以界定一第一平面,該第一軸線界定垂直於該第一平面之一第二平面,該第一軸線界定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之間的一相交處,其中該閥腔係安置至該第二平面之一第一側,該流體控制閥具有安置至該第二平面之與該第一側相對之一第二側的與該流體流動通路流體連通之至少一個端口,該至少一個端口用於連接至該流體控制閥之該排水管,該至少一個端口界定垂直於該第一平面而延伸之一中心軸線。
  47. 一種操作一閥致動器之方法,該閥致動器具有藉由一密封部件與一第一致動器底座及一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而界定之一待用狀態及藉由該密封部件與該等致動器底座間隔開而界定之一跳脫狀態,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係沿著該閥致動器之一殼體的一內表面形成,該方法包含:建立該待用狀態,其包括抵靠該等致動器底座而安置該密封部件,自一共同供應端口將流體壓力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一第一 側上的一腔室及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第二側上的一端口;及建立該跳脫狀態,其包括,經由連接至一致動之自動控制裝置及一致動之手動釋放裝置的一共同排放端口將該致動器腔室曝露於該自動控制裝置及該手動釋放裝置中之至少一者,及使該第二側上之該端口與該腔室直接流體連通。
  48.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使該第二側上之該端口與該腔室流體連通進一步包含使該腔室與一排水管流體連通。
  49.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該排水管自該閥致動器之該殼體上的該共同排放端口徑向地偏移。
  50.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自一共同供應端口將流體壓力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一第一側上的一腔室及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該第二側上的一端口進一步包含將一加壓流體提供至一控制閥之一腔室。
  51.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使該第二側上之該端口與該腔室直接流體連通進一步包含自一控制閥之一腔室將一加壓流體直接提供至該閥致動器之該腔室。
  52. 如請求項51之方法,其中該自一控制閥之一腔室將一加壓流體直接提供至該閥致動器之該腔室進一步包含以大於該共同供應端口將加壓流體提供至該閥致動器之該腔室之一速率的一速率將該加壓流體提供至一排水管。
  53.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建立該閥致動器之該待用狀態進一步包括將一防火系統置於一未致動就緒狀態中以與一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一起操作,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控制液體自一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一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一流動,其中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耦接至該閥致動器,其中該自一共同供 應端口將該流體壓力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一第一側上的一腔室及提供至該密封部件之該第二側上的一端口包括,自該液體供應管道系統將加壓流體提供至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之一閥腔及提供至該閥致動器之該腔室,及藉由使用該共同排放端口耦接至該閥致動器之該自動控制裝置及該手動釋放裝置中的至少一者控制自該閥致動器之該腔室的流動,該自動控制裝置為以下各者中之任一者:(i)一濕式導閥噴灑器偵測系統;(ii)一乾式導閥致動器,其耦接至一乾式導閥噴灑器偵測系統;(iii)一雙重連鎖修整模組;(iv)一氣動修整模組;(v)一電修整模組;或(vi)其一組合。
  54. 如請求項53之方法,其中該建立一跳脫狀態進一步包括操作該自動控制裝置及該手動釋放裝置中之該至少一者,從而經由該共同排放端口以大於該加壓流體被提供至該控制閥之該腔室之一速率的一速率而自該閥致動器之該腔室釋放該加壓流體。
  55. 如請求項54之方法,其中操作該防火系統包括將該流體控制閥之一隔膜移動至一開放位置,且准許液體自該液體供應管道系統之該流動以自藉由該隔膜界定之一中間腔室流動至耦接至該中間腔室之一警報系統。
  56. 如請求項55之方法,其中該准許液體自該液體供應管道系統之該流動以自一中間腔室流動進一步包括使液體流經與該中間腔室流體連通且具有耦接至該警報系統之一連接件的一警報端口,該連接件垂直於藉由該腔室之一中心軸線及該控制閥之一流動軸線界定的一第一平面,該流動軸線界定垂直於該第一平面之一第二平面,其中該流動軸線界定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之間之一相交處,該閥腔係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一第一側上,且該警報端口之該連接件係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與該第一 側相對的一第二側上。
  57. 如請求項53之方法,其中該建立該閥致動器之該待用狀態進一步包括操作一手動重設致動器且對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之該腔室加壓以將一隔膜置於一密封位置中。
  58. 一種防火系統,其具有一待用狀態及一致動狀態,該系統包含:一液體供應管道系統,其用於供應在壓力下之一液體;一噴灑器管道系統,其在該待用狀態下填充有在壓力下之一氣體;一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其用於在一防火系統自該待用狀態轉變至該致動狀態後控制該液體自該液體供應管道系統至該噴灑器管道系統中之一流動,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包括用於固持一加壓流體以防止該流體通過該控制閥之該流動的一腔室;及一閥致動器,其包括,一殼體,其具有一內表面,該內表面界定具有一中心軸線之一內部腔室,一第一致動器底座,其沿著該殼體之該內表面安置,圍繞該中心軸線限定界限,一第二致動器底座,其沿著該內表面安置且圍繞該第一致動器底座限定界限,一密封部件,其界定一密封位置,在該密封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嚙合,該密封部件進一步界定一開放位置,在該開放位置中該密封部件與該第一致動器底座及該第二致動器底座軸向間隔開,一第一端口,其接近該第一致動器底座,該第一端口提供 該控制閥之該腔室與該致動器之該內部腔室之間的流體連通,一第二端口,其耦接至監測該防火系統之一狀態的一自動控制裝置以及一手動釋放裝置,一第三端口,其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三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時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隔離,該第三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開放位置時與該第一端口及該第二端口流體連通,及一第四端口,其與該第一端口連通且與該內部腔室連通,該第四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時與該第三端口隔離,該第四端口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開放位置時與該第三端口流體連通。
  59. 如請求項58之系統,其中該第三端口自該致動器殼體上之該第二端口徑向地偏移。
  60. 如請求項58之系統,其中該閥致動器包括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以將該密封部件偏壓於該開放位置中,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經安置以使得自該中心軸線至該至少一個偏壓部件之一最外部分的一徑向距離小於或等於自該中心軸線至一密封邊界之一內部部分的一徑向距離,該密封邊界係在該密封部件處於該密封位置中時形成於該第一致動器底座與該密封部件之間。
  61.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自動控制裝置連接至一第一排水管線且該手動釋放裝置連接至一第二排水管線,該自動控制裝置及該手動釋放裝置彼此連接且經由一T形連接件連接至該第二端口。
  62.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第四端口將流體提供至該控制閥之該腔室及提供至該閥致動器之該內部腔室以用加 壓流體填充該腔室,從而將該密封部件維持在該密封位置中。
  63.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自動控制裝置包含一濕式導閥致動器、一乾式導閥致動器、一氣動致動器、一電致動器或其組合。
  64.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密封部件經手動地致動至該密封位置。
  65.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閥致動器進一步包含與該內部腔室連通之一第五端口,該第五端口耦接至一壓力計。
  66.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第二端口自該第三端口徑向偏移大約90度。
  67. 如請求項66之系統,其中該第三端口自該第四端口徑向偏移大約90度。
  68.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第三端口耦接至一排水管。
  69. 如請求項58至60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包括界定一中間腔室之一隔膜。
  70. 如請求項69之系統,其中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進一步包含與該中間腔室流體連通之一警報端口。
  71. 如請求項70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警報子總成,該警報子總成包括連接至該警報端口之一警報系統。
  72. 如請求項71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警報測試子總成,該警報測試子總成連接至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之該入口及該警報子總成以在不啟動該壓力操作式流體控制閥之情況下測試該警報系統。
  73. 如請求項72之系統,其進一步包含連接至警報端口以排空該中 間腔室之一警報排水子總成。
  74. 如請求項58之系統,其中該流體控制閥之一流動軸線與一中心閥腔軸線彼此相交以界定一第一平面,該流動軸線界定垂直於該第一平面之一第二平面,該流動軸線界定該第一平面與該第二平面之間的一相交處,該流體控制閥之該閥腔係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一第一側上,該流體控制閥具有安置於該第二平面之與該第一側相對的一第二側上的至少一個端口,該至少一個端口具有位於垂直於該第一平面之一方向上的一連接件。
TW105114054A 2015-05-06 2016-05-05 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TW2017117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57867P 2015-05-06 2015-05-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723A true TW201711723A (zh) 2017-04-01

Family

ID=5602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054A TW201711723A (zh) 2015-05-06 2016-05-05 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471287B2 (zh)
EP (1) EP3291888B1 (zh)
CN (2) CN111991741B (zh)
AR (1) AR104546A1 (zh)
IL (1) IL255284B (zh)
TW (1) TW201711723A (zh)
WO (1) WO20161794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02441A1 (de) * 2016-02-17 2017-08-17 Minimax Gmbh & Co. Kg Alarmventilstation einer Feuerlöschanlage und Feuerlöschanlage
EP3555505A1 (en) * 2016-12-13 2019-10-23 Tyco Fire Products LP Diaphragm lip and seal for fluid control valve and methods of fluid control
DE102017116117A1 (de) * 2017-07-18 2019-01-24 Minimax Gmbh & Co. Kg Feuerlöschanlagenventil, sowie Feuerlöschanlage mit selbigem
DE102017122651A1 (de) 2017-09-28 2019-03-28 Minimax Gmbh & Co. Kg Trockenalarmventilstation, und Feuerlöschanlage mit selbiger
US11187334B2 (en) * 2019-06-13 2021-11-30 Tyco Fire Products Lp Manual reset actuator for diaphragm control valve
AU2021243849A1 (en) * 2020-03-25 2022-11-03 Tyco Fire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low control valves with manifolds
CN115427117B (zh) * 2020-05-22 2024-05-10 泰科消防产品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隔膜阀上的干式管道内件的常闭阀
WO2022026703A1 (en) 2020-07-31 2022-02-03 Viking Group, Inc. Fluid control valve assembly for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74740A (zh) * 1962-02-13 1900-01-01
US3719343A (en) * 1971-04-08 1973-03-06 Ladish Co Fluid pressure actuated diaphragm valve
US3788400A (en) * 1973-05-07 1974-01-29 Pyrotector Inc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and valve for use therewith
US4226259A (en) * 1978-11-13 1980-10-07 Clemar Manufacturing Corp. Regulator module
US6293348B1 (en) * 2000-03-27 2001-09-25 Victaulic Fire Safety Company, L.L.C. Low pressure actuator for dry sprinkler system
US6209654B1 (en) * 2000-07-19 2001-04-03 Mac Curless Deluge fire sprinkler system
US7240740B2 (en) * 2004-01-16 2007-07-10 Victaulic Company Diaphragm valve with pivoting closure member
CN2727521Y (zh) * 2004-04-20 2005-09-21 何先学 一种气动切断阀的执行机构
EP3217051B1 (en) 2006-10-20 2020-03-04 Tyco Fire Products LP System for fire protection
CN201159301Y (zh) * 2008-03-06 2008-12-03 罗余军 先导控制液压阀
CN101446357A (zh) * 2008-09-11 2009-06-03 朱振连 电磁先导式隔膜阀
EP2376990B1 (en) 2008-12-11 2017-01-18 Norgre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fluid operated actuator
JP5190845B2 (ja) * 2009-03-24 2013-04-24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一斉開放弁
US8727029B2 (en) 2009-09-10 2014-05-20 The Viking Corporation Trim manifold assembly for a sprinkler system
WO2012112808A2 (en) * 2011-02-16 2012-08-23 Tyco Fire Products Lp Dry pilot actuator
EP3556439A1 (en) * 2011-02-16 2019-10-23 Tyco Fire Products LP Dry pipe valve & system
CN102913675B (zh) * 2011-08-01 2014-10-08 艾默生过程管理(天津)阀门有限公司 用于阀组件的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的阀组件
CN202370931U (zh) * 2011-08-11 2012-08-08 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致动器以及与阀一起使用的致动器
CN202812291U (zh) * 2012-09-27 2013-03-20 吴小学 液动隔膜二通阀
CN203329232U (zh) * 2013-06-06 2013-12-11 湖南新纪元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成膜温控自动灭火装置
US10653906B2 (en) 2013-11-04 2020-05-19 Tyco Fire Products Lp Integrated fluid control valve and valve actua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69985A1 (en) 2020-03-05
EP3291888B1 (en) 2019-04-24
US11612776B2 (en) 2023-03-28
CN108025201A (zh) 2018-05-11
AR104546A1 (es) 2017-07-26
CN111991741B (zh) 2022-02-25
IL255284B (en) 2021-12-01
IL255284A0 (en) 2017-12-31
US10471287B2 (en) 2019-11-12
US20180147433A1 (en) 2018-05-31
WO2016179406A1 (en) 2016-11-10
EP3291888A1 (en) 2018-03-14
CN111991741A (zh) 2020-11-27
CN108025201B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29719B2 (en) Integrated fluid control valve and valve actuator assembly
TW201711723A (zh) 整合之流體控制閥及閥致動器總成
US8727029B2 (en) Trim manifold assembly for a sprinkler system
JP2021154141A (ja) 組立式弁アセンブリ
US11247086B2 (en) Pilot actuator for actuating a control valve
EP3065834B1 (en) Integrated fluid control valve and valve actuator assembly
US11358015B2 (en) Pilot actuator for actuating a control valve
CN115362008B (zh) 带分水器的流量控制阀的系统和方法
NZ720536B2 (en) Integrated fluid control valve and valve actuator assembly
CA2638936A1 (en) Selectable mode test and drain module
KR20200044611A (ko) 일체형 유체 제어 밸브 및 밸브 액추에이터 조립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