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7220A -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7220A
TW201707220A TW105108843A TW105108843A TW201707220A TW 201707220 A TW201707220 A TW 201707220A TW 105108843 A TW105108843 A TW 105108843A TW 105108843 A TW105108843 A TW 105108843A TW 201707220 A TW201707220 A TW 2017072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ped regions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conductivity type
solar cell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8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0974B (zh
Inventor
史黛芬 衛斯特伯格
提姆西 韋德曼
大衛 D 史密斯
Original Assignee
太陽電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太陽電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太陽電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7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0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09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6Particular post-treatment for the devices, e.g. annealing, impurity gettering,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recrystallisation
    • H01L31/1864Annea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6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 H01L31/068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back-junction, i.e. rearside emitter, solar cells, e.g. interdigitated base-emitter regions back-junction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揭露一種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在一示例中,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包含藉由離子佈植形成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的輕摻雜區域在半導體基板。該方法也包含藉由離子佈植形成較高的第二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並且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與輕摻雜區域的第一部分重疊。該方法也包含藉由離子佈植形成具有濃度高於第一濃度的第二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並且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與輕摻雜區域的第二部分重疊以及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交替設置但不重疊。

Description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露的實施例關於可再生能源的領域,特別是,一種利用基板級離子佈植製造太陽能電池射極區域及形成的太陽能電池。
光伏打電池通常被稱為太陽能電池,大眾所熟知的太陽能電池是用以將太陽能輻射直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一般而言,太陽能電池是在半導體晶圓或使用半導體製程技術在基板上製造而成,以在靠近基板的表面形成p-n接面(p-n junction)。撞擊(impinging)於基板的表面上並進入基板的太陽輻射於塊狀(bulk)基板中產生電子與電洞對。電子以及電洞對遷移至基板的p-摻雜區以及n-摻雜區,藉此在摻雜區之間產生電壓差。摻雜區連接至太陽能電池上的導電區,以自電池導通電流到連接至其的外部電路。
效能為太陽能電池的重要特性,其與太陽能電池的發電能力直接相關。同樣地,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是與此種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因此,普遍期望用於增加太陽能電池效能的技術,或用於增加太陽能電池製作效率的技術。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係藉由提供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結構的新穎製程,以允許增加製造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係藉由提供新穎的太陽能電池結構,從而允許增加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本文揭露一種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在一實施例中,一種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形成在半導體基板中的輕摻雜區域,輕摻雜區域係為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該方法也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形成具有較高的第二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並且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與輕摻雜區域的第一部分重疊。該方法也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具有濃度高於第一濃度的第二導電類型,並且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與輕摻雜區域的第二部分重疊,以及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交替設置但不重疊。
本文也揭露一種太陽能電池。在一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包含具有光接收表面以及與光接收表面相對之背面的半導體基板。毯覆式(blanket)摻雜區域設置在半導體基板而位於半導體基板的背面。毯覆式摻雜區域係為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並與毯覆式摻雜區域重疊。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為較高的第二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並與毯覆式摻雜區域重疊,且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交替設置但不重疊。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為濃度高於第一濃度的第二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接觸部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複數個第二接觸部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的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
在另一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包含具有光接收表面以及與光接收表面相對之背面的半導體基板。圖樣化摻雜區域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而位在半導體基板之背面。圖樣化摻雜區域係為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並與圖樣化摻雜區域的至少一部份接觸。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為較高的第二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並與圖樣化摻雜區域的至少一部份接觸。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交替設置但不重疊。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為高於第一濃度的濃度的第二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接觸部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複數個第二接觸部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的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
本文所述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針對製造高效能、所有背接觸式太陽能電池裝置的簡化製程,其包含於基板上利用用以產生N+(例如,典型的磷或砷摻質)及P+(例如,典型的硼摻質)擴散區域中的一種或兩者的離子佈植技術。在一實施例中,一種製程方法包含離子佈植的使用,以引導所需的摻質類型的原子。
以下詳細描述在本質上僅為說明性,且不意於限制本申請標的之實施例或此種實施例的申請及使用。如文中所使用的,詞彙「例示性(exemplary)」意味著「作為一個範例、例子或說明(serving as an example, instance, or illustration)」。任何文中所述以作為例示性的任何實施方式不必然被詮釋為對其他實施方式而言是較佳的或具優勢的。此外,不意圖受在前面的技術領域(preceding technical field)、背景(background)、摘要(brief summary)或下列詳細描述(following detailed description)中給出之明示或暗示的任何理論約束。
本說明書包含參照「一個實施例(one embodiment)」或「一實施例(an embodiment)」。「在一個實施例中(in one embodiment)」或「在實施例中(in an embodiment)」之短語的出現不必然指稱相同實施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可以與本揭露一致的任何適當的方式結合。
詞彙:下面段落提供用於在本揭露(包含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可發現的詞彙的定義以及/或前後關係:
「包含(comprising)」:此詞彙為開放式的。當使用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時,此詞彙不排除其他結構或步驟。
「配置為(configured to)」:各種單元或部件可被描述或主張為「配置為(configured to)」執行一或多件任務。在此種內文中,「配置為(configured to)」用於藉由指出單元/部件包含在操作期間執行那些一或多件任務的結構而暗示結構。如此一來,即使是在特定單元/部件目前不為操作狀態(例如,不啟動/活動)時,單元/部件還是可稱為配置為執行任務。
「第一(first)」、「第二(second)」等:當使用於文中時,此類詞彙用作為其所前綴的名詞的標記,且不意味任何類型的順序(例如,空間、時間、邏輯等)。舉例來說,被指稱為「第一」的太陽能電池並不必然意味該太陽能電池於順序上為第一個太陽能電池;而是此詞彙「第一」係用於區分該太陽能電池與另一個太陽能電池 (例如,「第二」太陽能電池)。
「耦合(coupled)」:下列描述指稱元件或節點或特徵「耦合」在一起。當使用於文中時,除非另有明確敘述,「耦合」意味著一個元件/節點/特徵直接地或間接地結合(或直接地或間接地連通)於另一個元件/節點/特徵,且不必然為機械式地。
「抑制(Inhibit)」:當用於本文中,抑制係使用以描述效果的減少或最小化。當組件或特徵被描述為抑制一個動作、移動、或條件時,其可能完全阻止結果或後果或未來狀態。另外,「抑制(Inhibit)」亦可指可表示可能發生的後果、性能及/或效力的減少或減輕。據此,當組件、元件、或特徵被稱為抑制結果或狀態時,其不需要完全防止或消除該結果或狀態。
此外,部分詞彙還可僅為了參照的目的而用於以下描述中,且因此不意圖為限制。舉例來說,例如「上部(upper) 」、「下部 (lower) 」、「以上(above) 」以及「以下(below)」的詞彙指稱所參照的圖式中的方向。例如「前(front)」、「後(back)、「後方(rear) 」、「側邊(side) 」、「外側的(outboard) 」以及「內側的(inboard)」描述在一致但任意的參考框架中的部件的部分的定向及/或位置,參考框架藉由參考描述討論部件之文本和相關聯的圖式而變得清楚。此類詞彙可包含以上具體提到的字詞、其衍生以及類似意味的字詞。
在此揭露利用基板級離子佈植製造太陽能電池射極區域之方法及形成的太陽能電池。在以下描述中,描述例如特定製程流程的操作的許多特定細節,以提供本揭露的實施例的完全的了解。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將顯而易見的是,本揭露的實施例可不需要這些特定細節地實行。在其他例子中,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揭露之實施例,不詳述例如,光刻及圖樣化技術的眾所周知的製造技術。此外,應當理解的是,圖中所示的各種實施例係為例示性表示而不需按比例繪製。
對於提供的全文,有利於提供用於太陽能電池製造的佈植技術之應用。如果佈植技術可併入至製造方案中,則以此技術取代其他較昂貴的製程方法而可實現成本節省。為解決此問題,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本文所述之太陽能電池製造的方法,其包含直接地佈植太陽能電池基板。
在本文所述的部分實施例中,用於後端射極製程(back end emitter fabrication)的佈植製程以及回火製程與前表層製程結合,以提供「混合型(hybrid)」前表面方案。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利用例如,電漿增強型化學氣相沉積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將N型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 a-Si)的薄層沉積在太陽能電池的前表面或光接收表面上。在太陽能電池的背側在利用後佈植製程的佈植退火期間(例如,通常稱為後端製程(back end process)),前表面非晶矽(a-Si)層被結晶化以形成多晶矽層。其他層例如氮化矽(silicon nitride, SiN)抗反射塗佈(anti-reflective coating, ARC)層或薄膜堆疊可接著合併在電池的前側上的多晶矽層上。在一實施例中,形成的的前表面明顯改善通常關於前側重摻雜的習知技術的狀態。舉例來說,形成的前表面可呈現改善的紫外線(ultra-violet, UV) 性能。
或許更普遍地,雖然可實現前側協同效應,但應當理解的是,實施例並不一定包含此前側協同效應。在一實施例中,執行用於背側製程的直接基板佈植,以提供改變摻雜級的一維(one dimensional , 1D)線。意即,本文所述的實施例包含背側佈植的使用,例如基於塊狀半導體基板的佈植擴散區域的1D射極製程。
在利用基板級離子佈植的示例性製造流程中,圖1A至圖1F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製造太陽能電池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圖2係為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列出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中對應圖1A至圖1F的操作步驟的流程圖200。
請參閱圖1A以及對應流程圖200的操作202,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在半導體基板100形成輕摻雜區域104。輕摻雜區域係為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
在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0係為單晶矽基板,例如塊狀單晶N型摻雜矽基板。然而,應當理解的是,半導體基板100可為例如多晶矽層的層,其係設置在整體太陽能電池基板上。在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0係具有相對於背面102的光接收表面101,並且最後可使用於製造背接觸式太陽能電池。
在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輕摻雜區域104係為形成在半導體基板100上的毯覆式(非圖樣化)輕摻雜區域。在實施例中,輕摻雜區域104係藉由在佈植機(implanter)中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進行佈植摻質所形成。
在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一濃度約為1E18原子(atoms)/cm3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P型,且硼原子被佈植以形成輕摻雜區域104。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N型,且磷原子被佈植以形成輕摻雜區域104。在實施例中,佈植是利用離子束佈植法(ion beam implantation)或電漿浸沒佈植法(plasma immersion implantation)來執行。
請再次參閱圖1A,在實施例中,如圖所示,基板100的光接收表面101係為紋理化。紋理化表面可具有規則的或不規則形狀的表面,其係用以散射入射光、減少太陽能電池的光接收表面的光反射離開的量。在一實施例中,光接收表面101係利用氫氧化物類濕式蝕刻液(hydroxide-based wet etchant)進行紋理化。
請參閱圖1B以及對應流程圖200的操作204,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形成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為高於輕摻雜區域104的第二濃度。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與輕摻雜區域104的第一部分重疊。
在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藉由在佈植機中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進行佈植摻質所形成。在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的較高的第二濃度係約1E19原子/cm3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P型,且硼原子被佈植以形成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N型,且磷原子被佈植以形成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在實施例中,佈植是利用離子束佈植法或電漿浸沒佈植法執行。
在實施例中,輕摻雜區域104以及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皆係藉由在佈植機中個別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進行佈植摻質所形成,個別通過同時形成輕摻雜區域104以及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在此實施例中,在個別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的第一導電類型的摻質佈植係利用具有用以形成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的狹縫圖樣(slit pattern)以及具有用以形成輕摻雜區域104的全開口(full opening)之遮罩來執行。此遮罩的示例係參照圖3B而在下文中更詳細地描述。
請參閱圖1C以及對應流程圖200的操作206,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為與第一導電類型相對的第二導電類型。此外,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的濃度高於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的濃度。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與輕摻雜區域104的第二部分重疊,且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交替設置但不重疊。
在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藉由在佈植機中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進行佈植摻質所形成。在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類型的濃度係約1E19原子/cm3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類型係為N型,且佈植磷原子以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類型係為P型,且佈植硼原子以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
應當理解的是,由於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形成為與第一導電類型的輕摻雜區域104重疊,在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類型的摻質的濃度足以將在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的位置的導電類型自第一導電類型改變成第二導電類型。在實施例中,佈植是利用離子束佈植法或電漿浸沒佈植法執行。
請參閱圖1D以及對應流程圖200的選擇性操作208,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半導體基板100的光接收表面101上形成非晶矽摻雜層110。  在此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輕摻雜區域104、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以及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形成在與半導體基板100之光接收表面101相對的半導體基板100之背面102。
在實施例中,非晶矽摻雜層110係利用電漿增強型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 或低壓化學氣相沈積法(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PCVD)形成。在此實施例中,非晶矽摻雜層110係為利用PECVD所形成的N型非晶矽摻雜層。應當理解的是,雖然表示為在上述的佈植製程(操作202、204、206)之後形成,但非晶矽摻雜層110可在任意或所有的佈植操作之前形成在光接收表面上。亦應理解的是,雖然沒有繪示,但在實施例中,非晶矽摻雜層110係形成在首先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之光接收表面上的薄穿隧(tunneling)介電層上。在此實施例中,薄穿隧介電層係具有約10埃至150埃(Angstroms)之範圍的厚度。在此特定實施例中,薄穿隧介電層係為具約15埃至20埃之範圍的厚度之矽氧化物的層。
請參閱圖1E以及對應流程圖200的選擇性操作210,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如圖1A至圖1C中所述的離子佈植操作之後,對半導體基板進行熱退火。
在實施例中,熱退火實質地在氮(nitrogen, N2 )大氣中執行。在實施例中,退火是在攝氏850度至1100度之範圍的溫度執行約1分鐘至100分鐘之範圍的時間。
請再次參閱圖1E,在實施例中,當非晶矽摻雜層110係形成在半導體基板100的光接收表面101上時,熱退火使非晶矽摻雜層110進行結晶化,以如圖1E所示形成在半導體基板100的光接收表面101上的多晶矽摻雜層112。
在實施例中,形成的多晶矽摻雜層112係為N型多晶矽摻雜層。應當理解的是,執行用於摻質活化的佈植後的退火製程可透過上述結晶化製程而具有提升前側鈍化(passivation)的附加效益。在此情形中,在退火期間並不一定要執行摻雜,因此退火可在N2 環境中執行。此可允許在退火爐(furnace)中的雙槽加載(double slot loading)。亦應當理解的是,雖然沒有繪示,下述結晶化形成多晶矽摻雜層112之後,其他前側鈍化層或ARC層可形成在多晶矽摻雜層112上。
請參閱圖1F以及對應流程圖200的選擇性操作212,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形成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116,並形成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118。
在實施例中,接觸部係藉由首先執行沉積及圖樣化絕緣層114,以使其具有開口並接著在開口形成一或多個導電層而製成。在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部116及118包含金屬,並藉由沉積、光刻以及蝕刻法或是替代的列印製程所形成。
關於完成或幾乎完成的太陽能電池,請再次參閱圖1F,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太陽能電池包含具有光接收表面101以及與光接收表面101相對的背面102的半導體基板100。毯覆式摻雜區域104係設置在位於半導體基板100之背面102的半導體基板100。毯覆式摻雜區域104係為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0,並與毯覆式摻雜區域104重疊。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屬於較高的第二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0,並與毯覆式摻雜區域104重疊,以及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交替但不重疊。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為濃度高於第一濃度的第二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接觸部116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102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複數個第二接觸部118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102的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
在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P型(區域104及106),而第二導電類型係為N型(區域108)。在此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0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包含硼摻質,而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包含磷摻質。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N型(區域104及106),而第二導電類型係為P型(區域108)。在此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0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包含磷摻質,而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包含硼摻質。
在任一情況中,在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一濃度係約1E18原子/cm3 。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二濃度係約1E19原子/cm3 。第二導電類型的濃度係約1E19原子/cm3
為了進一步舉出與圖1A至圖1F的製程相關的本揭露的實施例,圖3A係繪示圖1C的結構的佈植區域所示的平面圖。圖3B係繪示使用於形成如圖1A及圖1B所示的擴散區域的遮罩圖樣的平面圖。
請參閱圖3A,如圖1B中所示的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與如圖1C中所示的第二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交替設置但不重疊。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以及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皆與第一導電類型的部分輕摻雜區域104重疊。在實施例中,輕摻雜區域104以及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皆藉由在佈植機中個別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執行佈植摻質而形成。
請參閱圖3B,在實施例中,為了在個別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形成區域104及106的第一導電類型的摻質佈植係利用具有用於形成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的狹縫圖樣302之遮罩300執行。在遮罩300的全開口304係用於形成輕摻雜區域104。在實施例中,遮罩300係為在佈植期間在位置偏離但鄰近於矽基板100使用的石墨陰影遮罩(graphite shadow mask)。
在另一態樣中,形成圖樣化輕摻雜區域以取代用於輕摻雜區域的毯覆式圖樣。在一示例中,圖4A至圖4C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製造太陽能電池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
請參閱圖4A,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形成在半導體基板100的輕摻雜區域404。輕摻雜區域404係為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在實施例中,如圖4A所示,輕摻雜區域404係為形成在半導體基板100之背面102的輕摻雜區域的圖樣。
請參閱圖4B,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離子佈植以形成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為濃度高於輕摻雜區域404的第二濃度。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與輕摻雜區域404的第一部分重疊。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亦藉由離子佈植而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為相對於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二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的濃度高於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的濃度。此外,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與輕摻雜區域404的第二部分重疊,並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交替設置但不重疊。
請參閱圖4C,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半導體基板100之光接收表面101上形成多晶矽摻雜層112,如圖1D及圖1E所示。此外,複數個第一接觸部116係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複數個第二接觸部118係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
關於完成的或幾乎完成的太陽能電池,請再次參閱圖4C,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太陽能電池包含具有光接收表面101以及與光接收表面101相對的背面102的半導體基板100。圖樣化輕摻雜區域404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0而位於半導體基板100之背面102。圖樣化輕摻雜區域404係為第一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0,並與圖樣化輕摻雜區域404的至少一部份接觸。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為較高的第二濃度的第一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0上,並與圖樣化輕摻雜區域404的至少一部份接觸。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與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交替但不重疊。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係為濃度高於第一濃度的第二導電類型。複數個第一接觸部116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102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複數個第二接觸部118係電性連接至位於太陽能電池之背面102的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
在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P型(區域404及106),而第二導電類型係為N型(區域108)。在此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0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包含硼摻質,而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包含磷摻質。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係為N型(區域404及106),而第二導電類型係為P型(區域108)。在此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0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包含磷摻質,而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108包含硼摻質。
在任一情況中,在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一濃度係為約1E18原子/cm3 。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二濃度係為約1E19原子/cm3 。第二導電類型的濃度係為約1E19原子/cm3
為了進一步舉出與圖4A至圖4C的製程相關的本揭露的實施例,圖5A圖係繪示圖4B的結構的佈植區域所示的平面圖。圖5B係繪示使用於形成如圖4A及圖4B中示的擴散區域的遮罩圖樣的平面圖。
請參閱圖5A圖,如圖4B中所示的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係與第一導電類型的部分的圖樣化輕摻雜區域404重疊。在實施例中,輕摻雜區域404(例如B- 級摻雜)以及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例如B+ 級摻雜)皆藉由在佈植機中個別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進行佈植摻質所形成。
請參閱圖5B,在實施例中,為了在個別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形成區域404及106的第一導電類型的摻質佈植係利用具有開口502的遮罩500執行。開口502係具有用以形成輕摻雜區域404的圖樣區域的寬區域504。開口502也具有用以形成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106的窄區域506。在實施例中,遮罩500係為在佈植期間在位置偏離但鄰近於矽基板100使用的石墨陰影遮罩。
在另一態樣中,再次關於圖4A至圖4C的製程,圖6A及圖6B係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繪示使用於形成如圖4A及圖4B所示的擴散區域的一對遮罩圖樣的平面圖。
請參閱圖6A,在實施例中,為了在個別通過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形成圖4B的區域404及106的第一導電類型的摻質佈植係利用具有開口602的遮罩600執行。請參閱第6B圖,為了在固定遮罩500下方形成圖4B的區域108的第二導電類型的摻質佈植係利用具有開口652的遮罩650執行。遮罩600的開口602實質地寬於遮罩650之開口652。在實施例中,遮罩600及650係為在佈植期間在位置偏離但鄰近於矽基板100使用的石墨陰影遮罩。
在另一態樣中,圖7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示意性繪示用於包含移動晶圓以及固定式陰影遮罩的圖樣化佈植之進線平台的剖面圖。
請參閱圖7,進線平台700包含用以輸入晶圓的晶圓輸入區域。第一站750係配置成透過第一陰影遮罩將第一導電類型的摻質雜質原子佈植至基板中。第二站754係配置成透過第二陰影遮罩將不同的第二導電類型的摻質雜質原子佈植至基板中。在特定實施例中,第一站750係配置成佈植硼原子或離子,而第二站754係配置成佈植磷原子或離子。
請再次參閱圖7,固定模版遮罩(stencil mask)702,例如固定石墨遮罩,其在佈植期間保持在鄰近於基板但不與基板接觸。雖然圖式顯示一遮罩具有兩個對應的狹縫圖樣,但應當理解的是,獨立的陰影遮罩通常使用於個別的模組750及754。與接收基板間隔的有效距離可藉由離子束可被準直的程度來決定。通常間距可於50微米至250微米(micron)之間,其大致與矽太陽能晶圓基板的厚度相同等級。然而,在最小化陰影遮罩的下緣之下的(自垂直的)發散角的條件下,間距可高達1000微米(1mm)。在實施例中,佈植區域的形成圖樣係為一維的交叉指形圖樣(interdigitated  finger pattern)。
在實施例中,如上所述,模版遮罩,例如固定石墨陰影遮罩可使用於佈植。作為示例,圖7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示意性繪示用於包含固定陰影遮罩的圖樣化佈植的可進線平台。在上述任一種情況下,在實施例中,在模版遮罩上可能出現一些沉積物或殘留堆積物。在多次執行之後,可能需將這些沉積物或堆積物自遮罩上移除。應當理解的是,理想的執行次數係定義成針對可能以某些方式撞擊後佈植製程的模版遮罩上過度堆積的材料平衡通量。在此實施例中,在執行特定次數後,藉由選擇性蝕刻以移除堆積材料,且接著可重新使用模版遮罩。
請再次參閱圖1A至圖1F以及圖4A至圖4C中所示的製程流程圖,在實施例中,在一路徑上利用具有全晶圓開口的固定遮罩執行兩劑量的硼,以產生毯覆式輕摻雜區域,隨後藉由狹縫圖樣提供選擇性射極區域。應當理解的是,其他製程方案可由太陽能電池的基板的背面的直接佈植而獲益。作為示例,圖8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列出製造太陽能電池的另一方法的操作步驟的流程圖800。
請參閱流程圖800的操作802,接收預蝕刻矽晶圓,或減少執行濕式蝕刻製程的步驟。在操作804,接著將磷矽玻璃(Phosphorous silica glass, PSG)層以及無摻雜矽玻璃(undoped silica glass, USG)層沉積在裝置側(例如,基板背側)上。請參閱操作806,執行用以暴露光接收表面的紋理化蝕刻(texturizing etch)。在操作808,接著圖樣化PSG/USG層。請參閱操作810,將硼以毯覆式(非圖樣化)方式佈植在裝置側。在操作812,接著執行前側處理,例如非晶矽(a-Si)的氧化(oxidation, Ox)、氮化(nitridation, N)以及PECVD沉積。請參閱操作814,執行退火。在操作816,接著將抗反射塗佈 (ARC) 層以及底部抗反射塗佈(bottom anti-reflective coating, BARC) 層形成在裝置側上。請參閱操作818,接著執行下部接觸金屬化(contact metallization)。在流程圖800的操作820,接著完成後端(Backend)製程。
請再次參照如流程圖800所示的製程流程圖,該製程不需要圖樣化離子佈植的能力。取而代之,首先形成圖樣化固態N型摻質(磷)源。圖樣化固態N型摻質源接著使用於毯覆式硼佈植操作的遮罩。因此,中低劑量的毯覆式硼佈植操作可執行用於P型射極區域製造。
因此,針對具有圖樣化能力的高效能的太陽能應用而導入的高通量離子佈植工具可應用至交叉背接觸式(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IBC) 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整體而言,雖然某些材料被具體描述於上方,但是部分材料可輕易地被其他的材料替代,而此種實施例仍在本揭露的實施例的精神與範圍內。例如,在實施例中,不同材料的基板,例如III-V族材料的基板,可被用以替代矽基板。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使用多晶(polycrystalline)或多晶矽(multi-crystalline silicon)基板。此外,應當理解的是,雖然具體描述用於太陽能電池的背面的射極區域是N+型且接著P+型的順序摻雜,但是預期設想其他實施例中包含相反的導電型,例如分別為P+及N+型摻雜的順序。此外,雖然明顯地參照背接觸式太陽能電池的配置,但應當理解的是,本文所述之方法亦可應用至前接觸式太陽能電池。一般而言,本文所述的實施例可實現針對高效能的交叉背接觸式(IBC)型態的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提供較低成本、高通量離子佈植平台。
因此,已揭露利用基板級離子佈植製造太陽能電池射極區域之方法及形成的太陽能電池。
雖然特定實施例已於上文中描述,但這些實施例並不意於限制本揭露的範疇,即使其中關於特定特徵僅描述單個實施例。提供於本揭露中的特徵的範例意為說明而非限制,除非另有敘述。以上描述意於涵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將為顯而易見之具有本揭露之效益的此類替換物、修改物以及等效物。
本揭露的範疇包含文中所揭露的任意特徵或特徵的結合(明示地或暗示地),或是任何其概括,而不論其是否減少任何或所有文中所處理的問題。因此,於本申請(或或其聲明優先權的申請案)的審查期間,新的申請專利範圍可制定為任意此類特徵的結合。具體地,參照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來自附屬項的特徵可與獨立項的特徵結合,而來自個別獨立項的特徵可用任何適當的方式結合而不僅是於後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舉的特定結合。
100...半導體基板
101...光接收表面
102...背面
104、404...輕摻雜區域
106...第一摻雜區域
108...第二摻雜區域
110...非晶矽摻雜層
112...多晶矽摻雜層
114...絕緣層
116...第一接觸部
118...第二接觸部
200、800...流程圖
202、204、206、208、210、212、802、804、806、808、810、812、814、816、818、820...操作
300、500、600、650...遮罩
302...狹縫圖形
304...全開口
502、602、652...開口
504...寬區域
506...窄區域
700...進線平台
702...固定模版遮罩
750...第一站
754...第二站
圖1A至圖1F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太陽能電池製程中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其中:
圖1A係繪示藉由離子佈植以在半導體基板中後續形成輕摻雜區域的剖面圖;
圖1B係繪示在圖1A的結構之後藉由離子佈植形成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的剖面圖;
圖1C係繪示在圖1B的結構之後藉由離子佈植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的剖面圖;
圖1D係繪示在圖1C的結構之後在半導體基板之光接收表面上形成非晶矽摻雜層的剖面圖;
圖1E係繪示在圖1D的結構之後對半導體基板執行熱退火的剖面圖;以及
圖1F係繪示在圖1E的結構之後形成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以及形成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的剖面圖。
圖2係為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列出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中對應於圖1A至圖1F的操作步驟的流程圖。
圖3A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圖1C的結構的佈植區域所示的平面圖。
圖3B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使用於形成如圖1A及圖1B所示的擴散區域的遮罩圖樣的平面圖。
圖4A至圖4C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太陽能電池的製程中的各個階段的剖面圖,其中:
圖4A係繪示在描繪的剖面圖之後藉由離子佈植在半導體基板中形成圖樣化的輕摻雜區域的剖面圖;
圖4B係繪示在描繪圖4A的結構的剖面圖之後藉由離子佈植形成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以及在其後藉由離子佈植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的剖面圖;以及
圖4C係繪示在圖4A的結構之後在基板的光接收表面上形成多晶矽層,且隨後形成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以及形成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
圖5A圖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圖4B的結構的佈植區域所示的平面圖。
圖5B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繪示使用於形成如圖4A及圖4B所示的擴散區域的遮罩圖樣的平面圖。
圖6A及圖6B係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繪示使用於形成如圖4A及圖4B中所示的擴散區域的一對遮罩圖樣的平面圖。
圖7係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示意性繪示用於包含移動晶圓以及固定式陰影遮罩(stationary shadow mask)的圖樣佈植化之進線平台(inline platform)的剖面圖。
圖8係為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列出製造太陽能電池的另一方法的操作步驟的流程圖。
200‧‧‧流程圖
202、204、206、208、210、212‧‧‧操作

Claims (22)

  1. 一種製造太陽能電池之方法,其包含: 藉由離子佈植形成在一半導體基板的一輕摻雜區域,該輕摻雜區域係為一第一濃度的一第一導電類型; 藉由離子佈植形成具有較高的一第二濃度的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與該輕摻雜區域的一第一部分重疊;以及 藉由離子佈植形成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具有濃度高於該第一濃度的一第二導電類型,且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與該輕摻雜區域的一第二部分重疊,並與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交替設置但不與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輕摻雜區域以及形成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的步驟包含在一佈植機中個別通過一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執行佈植摻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個別通過該固定遮罩下方的期間執行佈植摻質的步驟包含利用具有一狹縫圖樣以及一全開口的一遮罩,該狹縫圖樣係用以形成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而該全開口係用以形成該輕摻雜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 在執行離子佈植之後,對該半導體基板執行熱退火。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輕摻雜區域、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形成在該半導體基板之一背面,該背面係與該半導體基板的一光接收表面的相對,該方法更包含: 形成一薄穿隧介電層在該半導體基板之該光接收表面上; 在對該半導體基板執行熱退火之前,形成一非晶矽摻雜層在位於該半導體基板之該光接收表面上的該薄穿隧介電層上;以及 在對該半導體基板執行熱退火的期間,結晶化該非晶矽摻雜層,以形成一多晶矽摻雜層在該半導體基板之該光接收表面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對該半導體基板執行熱退火的步驟包含在實質地包含氮(N2 )的一大氣中對該半導體基板執行熱退火。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輕摻雜區域的步驟包含形成一毯覆式輕摻雜區域在該半導體基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輕摻雜區域的步驟包含形成一圖樣化輕摻雜區域在該半導體基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更包含: 形成電性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的複數個第一接觸部;以及 形成電性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的複數個第二接觸部。
  10. 一種太陽能電池,其係根據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製造而成。
  11. 一種太陽能電池,其包含: 一半導體基板,其係具有一光接收表面以及與該光接收表面相對的一背面; 一毯覆式摻雜區域,其係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而位於該半導體基板之該背面,該毯覆式摻雜區域係為一第一濃度的一第一導電類型; 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其係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並與該毯覆式摻雜區域重疊,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為較高的一第二濃度的該第一導電類型; 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其係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並與該毯覆式摻雜區域重疊,且與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交替設置但不與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重疊,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為濃度高於該第一濃度的一第二導電類型; 複數個第一接觸部,其係電性連接至位於該太陽能電池之該背面的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以及 複數個第二接觸部,其係電性連接至位於該太陽能電池之該背面的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導電類型係為P型,而該第二導電類型係為N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半導體基板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包含硼摻質,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包含磷摻質。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導電類型係為N型,而該第二導電類型係為P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半導體基板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包含磷摻質,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包含硼摻質。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該第二濃度係為約1E19原子/cm3 ,該第二導電類型的濃度係為約1E19原子/cm3 ,且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該第一濃度係為約1E18 原子/cm3
  17. 一種太陽能電池,其包含: 一半導體基板,其具有一光接收表面以及與該光接收表面相對的一背面; 一圖樣化摻雜區域,其係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而位於該半導體基板之該背面,該圖樣化摻雜區域係為一第一濃度的一第一導電類型; 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其係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並與該圖樣化摻雜區域的至少一部份接觸,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係為較高的一第二濃度的該第一導電類型; 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其係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並與該圖樣化摻雜區域的至少一部份接觸,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與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交替設置但不與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重疊,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係為濃度高於該第一濃度的一第二導電類型; 複數個第一接觸部,其係電性連接至位於該太陽能電池之該背面的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以及 複數個第二接觸部,其係電性連接至位於該太陽能電池之該背面的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導電類型係為P型,而該第二導電類型係為N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半導體基板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包含硼摻質,而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包含磷摻質。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導電類型係為N型,而該第二導電類型係為P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半導體基板係為單晶半導體基板,該複數個第一摻雜區域包含磷摻質,以及該複數個第二摻雜區域包含硼摻質。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該第二濃度係為約1E19 原子/cm3 ,該第二導電類型的濃度係為約1E19 原子/cm3 ,且該第一導電類型的該第一濃度係為約1E18 原子/cm3
TW105108843A 2015-03-27 2016-03-22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TWI720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72,071 2015-03-27
US14/672,071 US20160284913A1 (en) 2015-03-27 2015-03-27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substrate-level ion implant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220A true TW201707220A (zh) 2017-02-16
TWI720974B TWI720974B (zh) 2021-03-11

Family

ID=5697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8843A TWI720974B (zh) 2015-03-27 2016-03-22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60284913A1 (zh)
KR (1) KR102570174B1 (zh)
CN (2) CN110828601B (zh)
TW (1) TWI720974B (zh)
WO (1) WO2016160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84913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Staffan WESTERBERG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substrate-level ion implantation
CN109411555A (zh) * 2018-09-20 2019-03-01 广州腾岛绿电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非晶硅退火太阳能电池板
CN112054085A (zh) * 2019-06-06 2020-12-08 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ibc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0325B (zh) * 2020-11-27 2023-08-04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5852A (en) 1952-02-15 1954-11-30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Fabrication of semiconductors for signal translating devices
US3736425A (en) 1972-03-27 1973-05-29 Implama Ag Z U G Screen for ion implantation
US3790412A (en) 1972-04-07 1974-02-05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Method of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impingement on shadow masks
JPS5758075B2 (zh) * 1974-10-19 1982-12-08 Sony Corp
US4086102A (en) 1976-12-13 1978-04-25 King William J Inexpensive solar cell and method therefor
US4448797A (en) 1981-02-04 1984-05-15 Xerox Corporation Masking techniques i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4381956A (en) 1981-04-06 1983-05-03 Motorola, Inc. Self-aligned buried channel fabrication process
EP0078336B1 (de) 1981-10-30 1988-02-03 Ibm Deutschland Gmbh Schattenwurfmaske für die Ionenimplantation und die Ionenstrahllithographie
US4557037A (en) 1984-10-31 1985-12-10 Mobil Solar Ener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olar cells
US5360990A (en) * 1993-03-29 1994-11-01 Sunpower Corporation P/N junction device having porous emitter
US5907766A (en) 1996-10-21 1999-05-25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of making a solar cell having improved anti-reflection passivation layer
KR100297498B1 (ko) * 1996-11-20 2001-10-24 윤덕용 마이크로파를이용한다결정박막의제조방법
US6087274A (en) 1998-03-03 2000-07-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Nanoscale X-Y-Z translation of nanochannel glass replica-based masks for making complex structures during patterning
US6335534B1 (en) 1998-04-17 2002-01-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on implantation apparatus, 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with ion implantation processes
JP2001284616A (ja) * 2000-04-03 2001-10-12 Toyota Motor Corp 熱光発電装置用光電変換素子
US6417078B1 (en) 2000-05-03 2002-07-09 Ibi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mplantation process using sub-stoichiometric, oxygen doses at different energies
JP2002203806A (ja) 2000-10-31 2002-07-19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ステンシル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93350A (ja) 2002-12-11 2004-07-08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90215B2 (ja) 2002-12-26 2006-06-28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US9741881B2 (en) * 2003-04-14 2017-08-22 S'tile Photovoltaic module inclu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cells
KR100598035B1 (ko) 2004-02-24 2006-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하 전송 이미지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20070295381A1 (en) * 2004-03-29 2007-12-27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or Using This
US7531216B2 (en) 2004-07-28 2009-05-12 Advantech Global, Ltd Two-layer shadow mask with small dimension aper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US7465871B2 (en) * 2004-10-29 2008-12-1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thermoelectric figures of merit
US7468485B1 (en) * 2005-08-11 2008-12-23 Sunpower Corporation Back side contact solar cell with doped polysilicon regions
US7820475B2 (en) * 2005-12-21 2010-10-26 Sunpower Corporation Back side contact solar cell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
US20080000522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hotovoltaic device which includes all-back-contact configuration; and related processes
US8008575B2 (en) * 2006-07-24 2011-08-30 Sunpower Corporation Solar cell with reduced base diffusion area
WO2008039461A2 (en) 2006-09-27 2008-04-03 Thinsilicon Corp. Back contact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cel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ck contact
US7638438B2 (en) 2006-12-12 2009-12-2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olar cell fabrication using extrusion mask
WO2009029900A1 (en) 2007-08-31 2009-03-05 Applied Materials, Inc. Improved methods of emitter formation in solar cells
US7820460B2 (en) 2007-09-07 2010-10-26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Patterned assembly for manufacturing a solar cell and a method thereof
DE102007059486A1 (de) 2007-12-11 2009-06-18 Institut Für Solarenergieforschung Gmbh Rückkontaktsolarzelle mit länglichen, ineinander verschachtelten Emitter- und Basisbereichen an der Rückseit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hierfür
US7727866B2 (en) 2008-03-05 2010-06-01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Use of chained implants in solar cells
US8461032B2 (en) 2008-03-05 2013-06-11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Use of dopants with different diffusivities for solar cell manufacture
US20090227061A1 (en) 2008-03-05 2009-09-10 Nicholas Bateman Establishing a high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solar cells
US20090227095A1 (en) * 2008-03-05 2009-09-10 Nicholas Bateman Counterdoping for solar cells
CN102099870A (zh) * 2008-06-11 2011-06-15 因特瓦克公司 用于在太阳能电池制作中使用的专用注入系统和方法
CN100585831C (zh) * 2008-07-25 2010-01-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元件、显示装置、光电装置及上述的制造方法
US7816239B2 (en) 2008-11-20 2010-10-19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Technique for manufacturing a solar cell
JP2010161309A (ja) * 2009-01-09 2010-07-22 Sharp Corp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EP2409331A4 (en) * 2009-03-20 2017-06-28 Intevac, Inc. Advanced high efficiency crystalline solar cell fabrication method
KR20110071374A (ko) * 2009-12-21 2011-06-29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후면전계형 이종접합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27829B1 (ko) * 2010-01-18 2011-04-0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후면전극형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US9171975B2 (en) * 2010-04-13 2015-10-27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eleme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TWI514599B (zh) * 2010-06-18 2015-1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光電轉換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1724005B1 (ko) * 2011-04-29 2017-04-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와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52503B1 (ko) * 2012-01-19 2020-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제조 장치와 방법
US9054255B2 (en) * 2012-03-23 2015-06-09 Sunpower Corporation Solar cell having an emitter region with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W201340177A (zh) * 2012-03-29 2013-10-01 Newsouth Innovations Pty Ltd 在包含多種不純物類型的矽形成局部融化區域的方法
US9312420B2 (en) * 2012-04-17 2016-04-12 Lg Electronics Inc.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387718B1 (ko) * 2012-05-07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065006B2 (en) * 2012-05-11 2015-06-23 Mtpv Power Corporation Lateral photovoltaic device for near field use
JP6153522B2 (ja) * 2012-06-28 2017-06-28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CN102800716B (zh) * 2012-07-09 2015-06-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US9530923B2 (en) * 2012-12-21 2016-12-27 Sunpower Corporation Ion implantation of dopants for forming spatially located diffusion regions of solar cells
US9401450B2 (en) * 2013-12-09 2016-07-26 Sunpower Corporation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ion implantation
US9577134B2 (en) 2013-12-09 2017-02-21 Sunpower Corporation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self-aligned implant and cap
FR3018391B1 (fr) * 2014-03-07 2016-04-0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cellule photovoltaique a dopage selectif
US20150270421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Advance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US9263625B2 (en) * 2014-06-30 2016-02-16 Sunpower Corporation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ion implantation
US20160284913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Staffan WESTERBERG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substrate-level ion implan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11711A1 (en) 2020-12-31
US11942565B2 (en) 2024-03-26
TWI720974B (zh) 2021-03-11
KR20170132828A (ko) 2017-12-04
CN107534070B (zh) 2019-11-12
KR102570174B1 (ko) 2023-08-23
WO2016160432A1 (en) 2016-10-06
US20220020894A2 (en) 2022-01-20
CN110828601B (zh) 2023-08-04
CN107534070A (zh) 2018-01-02
CN110828601A (zh) 2020-02-21
US20160284913A1 (en)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2011B2 (ja) イオン注入を使用した太陽電池のエミッタ領域の製造
KR102407023B1 (ko) 이온 주입을 사용한 태양 전지 이미터 영역 제조
US11942565B2 (en)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substrate-level ion implantation
KR20160100957A (ko) 차별화된 p형 및 n형 영역 아키텍처를 갖는 태양 전지 이미터 영역 제조
KR20130004917A (ko) 후면 전극형 태양 전지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220199842A1 (en) Solar cell emitter region fabrication using self-aligned implant and cap
JP6690859B2 (ja) 太陽電池内の相対的ドーパント濃度レベル
TW201603296A (zh) 具無溝槽射極區之太陽能電池
CN110265487B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无气泡的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