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5705A - 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方法、以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方法、以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5705A
TW201705705A TW105102674A TW105102674A TW201705705A TW 201705705 A TW201705705 A TW 201705705A TW 105102674 A TW105102674 A TW 105102674A TW 105102674 A TW105102674 A TW 105102674A TW 201705705 A TW201705705 A TW 2017057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symbol
preamble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2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3598B (zh
Inventor
白鍾燮
高祐奭
洪性龍
Original Assignee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5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3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35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Fourier transform demodulators, e.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2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preamble design, i.e. with negotiation of the synchronisation sequence with transmitter or sequence linked to the algorithm us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0Media network packe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揭露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及裝置,該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包括一接收器,接收廣播信號;一解調器,藉由OFDM(正交頻分多工)方案對接收到的廣播信號執行解調,其中廣播信號包括至少一信號幀,其中一信號幀包括一前導碼及至少一子幀;一頻率解交錯器,利用不同的交錯序列頻率解交錯解調的廣播信號,其中不同的交錯序列使用於對應前導碼及子幀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不同的交錯序列基於一交錯序列及一符號偏置來產生;一幀語法分析器,語法分析來自頻率解交錯的廣播信號的至少一信號幀;及一解碼器,解碼語法分析之至少一信號幀中的服務資料。

Description

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方 法、以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一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以及供傳遞與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隨著類比廣播信號傳遞的終結,用於傳遞/接收數位廣播信號的各種技術正在被開發。一數位廣播信號相比於一類比廣播信號可包含更大量的視訊/音訊資料,且除了所述視訊/音訊資料之外更包含各種類型的附加資料。
亦即,一數位廣播系統能夠提供HD(high definition,高解析度)影像、多通道音訊以及各種附加服務。然而,考慮到行動接收裝置,對於數位廣播,需要改善傳遞大量資料的資料傳遞效率、傳遞/接收網路的穩健性以及網路靈活性。
據此,本發明旨在於一種用於未來廣播服務之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及一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以及用於未來廣播服務之供傳遞與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及方法,用於在一時間領域中多工提供有兩種以上不同廣播服務的廣播傳遞/接收系統的資料,並通過同一RF信號頻帶寬度傳遞該多工的資料,以及與其對應的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一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以及供傳遞與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用於將對應於服務的資料按成分進行分類,將對應於每一成分的資料作為一資料管道傳遞、接收以及處理該資料。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一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以及供傳遞與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以發信(to signal)提供廣播信號所必需的發信資訊(signaling information)。
為了達成該目的與其他優點並依據本發明的意圖,如本文中所體現並概括描述的,一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包括:接收該等廣播信號;藉由一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頻分多工)方案解調該等接收的廣播信號,其中該等廣播信號包括至少一信號幀,其中一信號幀包括一前導碼和至少一子幀;藉由利用一不同的交錯序列頻率解交錯該等解調的廣播信號,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使用於對應該前導碼和一子幀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資料,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基於一交錯序列和一符號偏置來產生;語法分析來自該等頻率解交錯的廣播信號的至少一個信號幀;以及解碼在該語法分析的至少一個信號幀中的服務資料。
本發明可以依據服務特性來控制對於每個服務或服務成分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品質)以處理資料,從而提供各種廣播服務。
本發明可以藉由相同的RF信號頻帶寬度傳遞各種廣播服務來實現傳遞靈活性。
本發明可以提高資料傳遞效率,並且增加利用一MIMO系統之廣播信號的傳遞/接收的穩健性。
依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廣播信號傳遞與接收的方法及裝置,甚至於在行動接收裝置或在室內環境中能夠沒有錯誤的接收數位廣播信號。
1000‧‧‧輸入格式化區塊
1010‧‧‧位元交錯編碼與調變區塊
1020‧‧‧幀建立區塊
1030‧‧‧OFDM產生區塊
1040‧‧‧發信產生區塊
2000‧‧‧模式調適區塊
2010‧‧‧串流調適區塊
2020‧‧‧PLS產生區塊
2030‧‧‧PLS加擾器
3000‧‧‧輸入串流分流器
3010‧‧‧輸入串流同步器
3020‧‧‧補償延遲區塊
3030‧‧‧無效封包刪除區塊
3040‧‧‧標頭壓縮區塊
3050‧‧‧CRC編碼器
3060‧‧‧BB幀切分器
3070‧‧‧BB幀標頭插入區塊
4000‧‧‧排程器
4010‧‧‧1-幀延遲區塊
4020‧‧‧填充插入區塊
4030‧‧‧帶內發信區塊
4040‧‧‧BB幀加擾器
4050‧‧‧PLS產生區塊
4060‧‧‧PLS加擾器
5000‧‧‧處理區塊
5000-1‧‧‧處理區塊
5010‧‧‧資料FEC編碼器
5010-1‧‧‧單元字解多工器
5020‧‧‧位元交錯器
5020-1‧‧‧MIMO編碼區塊
5030‧‧‧群集映射器
5040‧‧‧SSD編碼區塊
5050‧‧‧時間交錯器
6000‧‧‧PLS FEC編碼器
6010‧‧‧位元交錯器
6020‧‧‧群集映射器
6030‧‧‧時間交錯器
7000‧‧‧延遲補償區塊
7010‧‧‧單元映射器
7020‧‧‧頻率交錯器
8000‧‧‧導頻與保留音調插入區塊
8010‧‧‧2D-eSFN編碼區塊
8020‧‧‧IFFT區塊
8030‧‧‧PAPR降低區塊
8040‧‧‧保護間隔插入區塊
8050‧‧‧前導碼插入區塊
8060‧‧‧其他系統插入區塊
8070‧‧‧DAC區塊
9000‧‧‧同步與解調模組
9010‧‧‧幀語法分析模組
9020‧‧‧解映射與解碼模組
9030‧‧‧輸出處理器
9040‧‧‧發信解碼模組
11000‧‧‧前導碼發信資料
11010‧‧‧PLS1資料
11020‧‧‧PLS2資料
S58000~S58400‧‧‧步驟
所附圖式,被包括以提供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以及納入到本申請中並構成 本申請的一部分,舉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同時與說明一同提供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圖式中:第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的結構。
第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輸入格式化區塊。
第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輸入格式化區塊。
第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輸入格式化區塊。
第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BICM區塊。
第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BICM區塊。
第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建立區塊。
第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OFDM產生區塊。
第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的結構。
第1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結構。
第1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的發信階層架構。
第1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前導碼發信資料。
第1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LS1資料。
第1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LS2資料。
第1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PLS2資料。
第1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的邏輯結構。
第1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LS映射。
第1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EAC映射。
第1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FIC映射。
第2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DP類型。
第2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DP映射。
第2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FEC結構。
第2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位元交錯。
第2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單元字解多工。
第2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時間交錯。
第2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的基本操 作。
第2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的操作。
第2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的對角線方向讀取型式。
第2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來自每一個交錯陣列的交錯的XFECBLOCK。
第3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第31圖係舉例說明與對應輸入OFDM符號的資料區段相關聯的單一記憶體的解交錯的概念示意圖。
第32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32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33圖(a)至第33圖(b)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3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指示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3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分別的FFT模式指示頻率交錯器輸出/輸入(I/O)操作的等式。
第3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2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第3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第3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第39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線置換表。
第4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4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符號偏置產生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4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交錯位址的等式。
第43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4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4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各FFT模式之頻率交錯器輸入與輸出的等式。
第4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第4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信號幀的邏輯結構。
第4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前導碼符號。
第4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前導碼符號的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第5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前導碼符號的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第5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使用於信號幀的邏輯結構的發信結構的概念示意圖。
第5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信號幀的有效負載資料結構。
第5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藉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單一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藉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單一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藉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混合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混合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使用於在前導碼及第一子幀具有相同或不同的FFT大小的情況下的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第5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的流程圖。
現在詳細參考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其範例在所附圖式中進行了舉例說明。下面將參考所附圖式進行詳細描述,以下詳細描述意在說明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而非意在顯示能夠依據本發明實施的唯一實施 例。以下詳細描述包括具體細節,以便提供本發明的徹底理解。然而,本發明可在沒有該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施,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
儘管已從本領域中廣泛使用的通用術語選擇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大多數術語,但是本申請人任意選擇了一些術語,並且根據需要在以下描述中對該些術語的含義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應基於所述術語想要表達的含義而非其簡單的名稱或者意思來理解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傳遞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及方法。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未來廣播服務包括地面廣播服務、行動廣播服務、UHDTV服務等。依據一個實施例,本發明可通過非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或者MIMO來處理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廣播信號。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非MIMO方案可包括MISO(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多輸入單輸出)方案、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單輸入單輸出)方案等。
雖然為了描述方便下文中MISO或者MIMO使用兩個天線,但是本發明可應用於使用兩個以上天線的系統。
本發明可定義三種實體層(Physical Layer,PL)規格(profile):基礎規格、手持規格以及高級規格,每一種均被最佳化從而最小化接收器的複雜度,同時獲得特殊使用情況所需的性能。所述實體層(PHY)規格為對應接收器應實施的所有配置的子集。
所述三種PHY規格共用絕大多數功能區塊,但是在特定區塊及/或參數方面稍有不同。未來可定義額外的PHY規格。為了系統演進,未來的規格還能夠通過未來延伸幀(Future Extension Frame,FEF)與現有的規格在單RF通道中多工。下面描述每種PHY規格的細節。
1.基礎規格
基礎規格代表通常連接至屋頂天線的固定接收裝置的主要使用情況。基礎規格還包括可運送至一個地方但屬於相對靜止的接收種類的可擕式裝置。基礎規格的使用可藉由一些改進的實施方案而延伸至手持裝置甚或車載,但是預期該些使用情況不是針對基礎規格接收器操作。
接收的目標SNR範圍為大約10dB至20dB,包括現有廣播系統的15dB SNR接收能力(例如,ATSC A/53)。接收器複雜度與功耗不像在將使用手持規格的電池驅動的手持裝置中那樣至關重要。以下表1中列出了基礎規格的關鍵系統參數。
2.手持規格
手持規格被設計用於使用電池電源運作的手持裝置及車載裝置中。該些裝置能以步行或者行車速度行動。除了接收器複雜度之外,功耗對於手持規格的裝置的實施也非常重要。手持規格的目標SNR範圍大約為0dB至10dB,但當想要用於更深的室內接收時可配置成達到0dB以下。
除了低SNR能力之外,對接收器行動性所致的多普勒效應的恢復能力為手持規格的最重要的性能屬性。以下表2中列出了手持規格的關鍵系統參數。
3.高級規格
高級規格以更多實施複雜度為代價提供最高的通道容量。該規格需要使用MIMO傳遞與接收,並且UHDTV服務為目標使用情況,該規格特地為該目標使用情況而設計。增加的容量還可用於在給定的頻帶寬度中增加服務數量,例如,複數個SDTV或HDTV服務。
所述高級規格的目標SNR範圍大約為20dB至30dB。MIMO傳遞最初可使用現有的橢圓極化傳遞裝置,而且未來將延伸到全功率交叉極化傳遞。以下表3中列出了高級規格的關鍵系統參數。
在此種情況下,所述基礎規格既可以作為地面廣播服務的規格使用,也可以作為行動廣播服務的規格使用。亦即,所述基礎規格可用來定義包含行動規格的規格的概念。並且,所述高級規格可分為使用MIMO的基礎規格的高級規格以及使用MIMO的手持規格的高級規格。而且,三種規格可依據設計者的意圖而改變。
以下術語以及定義可應用於本發明。以下術語以及定義可依據設計而改變。
輔助串流:攜帶至今仍未被定義的調變與編碼的資料的單元序列,可用於未來的延伸或者如廣播公司或網路運營商所需要的。
基礎資料管道:攜帶服務發信資料的資料管道。
基礎頻帶幀(或者BBFRAME):形成對一個FEC編碼程序(BCH以及LDPC編碼)的輸入的Kbch位元集。
單元(cell):OFDM傳遞的一個載體所攜帶的調變值。
編碼區塊:PLS1資料的LDPC編碼區塊或者PLS2資料之其中一個LDPC編碼區塊。
資料管道:攜帶服務資料或者有關中介資料的實體層中的邏輯通道,其可攜帶一個或複數個服務或服務成分。
資料管道單位:用於在一幀中分配資料單元至一DP的基本單位。
資料符號:一幀中的OFDM符號,該OFDM符號不是前導碼符號(幀發信符號以及幀邊緣符號包含在資料符號中)。
DP_ID:此8位元字段(field)唯一地識別由SYSTEM_ID識別的系統中的DP。
仿真(dummy)單元:攜帶偽隨機值(pseudorandom)的單元,該偽隨機值用來填充未用於PLS發信、DP或者輔助串流的剩餘容量。
緊急警報通道:攜帶EAS資訊資料的幀的部分。
幀:以前導碼開始以幀邊緣符號結束的實體層時間槽。
幀重複單元:屬於包含FEF的相同或不同實體層規格的一組幀,其在一超幀中重複八次。
快速資訊通道:在一幀中攜帶服務與對應基礎DP之間的映射資訊的邏輯通道。
FECBLOCK:DP資料的LDPC編碼位元集。
FFT大小:用於特殊模式的標稱FFT大小,等於用基本週期T的循環(cycles)表示的有效符號週期Ts
幀發信符號:在FFT大小、保護間隔以及分散導頻型式的某些組合中在一幀開始時所使用之具有更高導頻密度的OFDM符號,其攜帶一部分PLS資料。
幀邊緣符號:在FFT大小、保護間隔以及分散導頻型式的某些組合中在一幀結束時所使用之具有更高導頻密度的OFDM符號。
幀群組:在一超幀中具有相同PHY規格類型的所有幀的集合。
未來延伸幀:可用於未來延伸的超幀中的實體層時間槽,其以前導碼開始。
Futurecast UTB系統:已提出的實體層廣播系統,其輸入為一個以上的MPEG2-TS或IP或普通串流,其輸出為RF信號。
輸入串流:藉由系統送達終端使用者的全體服務的資料串流。
正常資料符號:排除幀發信符號以及幀邊緣符號的資料符號。
PHY規格:對應接收器應實施的所有配置的子集。
PLS:由PLS1及PLS2組成的實體層發信資料。
PLS1:具有固定大小、編碼以及調變的FSS符號中攜帶的第一組PLS資料,其攜帶關於系統的基本資訊還有解碼PLS2所需的參數。
NOTE:PLS1資料在幀群組的期間內保持不變。
PLS2:在FSS符號中傳遞的第二組PLS資料,其攜帶關於系統的更詳細的PLS資料以及DPs。
PLS2動態資料:可逐幀動態變化的PLS2資料。
PLS2靜態資料:在幀群組的期間內保持靜態的PLS2資料。
前導碼發信資料:前導碼符號所攜帶之用來識別系統基本模式的發信資料。
前導碼符號:攜帶基本PLS資料且位於幀起始部分中之固定長度的導頻符號。
NOTE:前導碼符號主要用於快速初始帶掃描,以檢測系統信號、其時序(timing)、頻率偏置以及FFT大小。
留作將來使用:本文未定義,但將來可以被定義。
超幀:八個幀重複單元的集合。
時間交錯區塊(Time Interleaving block,TI區塊):內部進行時間交錯的單元的集合,對應於時間交錯器記憶體的一個使用。
TI群組:於其上對特殊DP進行動態容量分配的單元,由整數組成,動態改變XFECBLOCKs的數量。
NOTE:TI群組可以被直接映射到一個幀或者可以被映射到複數個幀。其可包含一個以上的TI區塊。
Type 1 DP:一幀的DP,其中所有DP以TDM方式映射到該幀中。
Type 2 DP:一幀的DP,其中所有DP以FDM方式映射到該幀中。
XFECBLOCK:攜帶一個LDPC FECBLOCK之所有位元的Ncells單元的集合。
第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的結構。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可包括一輸入格式化區塊1000、一BICM(Bit Interleaved Coding & Modulation,位元交錯編碼與調變)區塊1010、一幀建立區塊1020、一OFDM(Orthogonal Freq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多工)產生區塊1030 以及一發信產生區塊1040。將對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的每個模組的操作進行描述。
IP串流/封包(packet)以及MPEG2-TS為主要的輸入格式,其他串流類型作為普通串流來處理。除了該些資料輸入之外,輸入管理資訊以控制每個輸入串流的對應頻帶寬度的排程與分配。同時允許一個或複數個TS串流、IP串流及/或普通串流的輸入。
輸入格式化區塊1000可將每個輸入串流解多工成一個或複數個資料管道,對每個資料管道施以獨立的編碼與調變。資料管道(data pipe,DP)為用於穩健性控制的基本單位,藉此影響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單DP可攜帶一個或複數個服務或服務成分。下面將描述輸入格式化區塊1000的操作細節。
資料管道為攜帶服務資料或者有關中介資料的實體層中的邏輯通道,其可攜帶一個或複數個服務或服務成分。
並且,資料管道單元:為一幀中的一DP分配資料單元的基本單位。
在BICM區塊1010中,添加奇偶性資料用以錯誤修正,並且編碼位元串流被映射到複合值群集符號。該些符號被交錯穿過用於對應DP的特定交錯深度。對於高級規格,在BICM區塊1010中執行MIMO編碼,並在用於MIMO傳遞的輸出處添加額外的資料路徑。下面將描述BICM區塊1010的操作細節。
幀建立區塊1020可將輸入DP的資料單元映射到一幀中的OFDM符號中。映射之後,將頻率交錯用於頻率領域分集,特別是用以防止頻率選擇性衰落。下面將描述幀建立區塊1020的操作細節。
在每一幀的起始部分插入前導碼之後,OFDM產生區塊1030可施以具有作為保護間隔的循環首碼的傳統OFDM調變。對於天線空間分集,在傳遞器採用分布的MISO方案。另外,在時間領域中執行峰均功率降低(peak-to-average reduction,PAPR)方案。對於靈活的網路規劃,此建議提供一組不同的FFT大小、保護間隔長度以及對應導頻型式。下面將描述OFDM產生區塊1030的操作細節。
發信產生區塊1040可創造用於每個功能區塊的操作的實體層發信資訊。為了在接收器側適當地恢復感興趣的服務,也傳遞發信資訊。下面將描述發信產生區塊1040的操作細節。
第2圖、第3圖及第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輸入格式化區塊1000。將對每幅圖進行描述。
第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輸入格式化區塊。第2圖顯示當輸入信號為單輸入串流時的輸入格式化模組。
在第2圖中所示的輸入格式化區塊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的輸入格式化區塊1000的實施例。
向實體層的輸入可由一個或複數個資料串流組成。每個資料串流由一個DP來攜帶。模式調適模組將輸入資料串流切分成基本頻帶幀(broadband frame,BBF)的資料字段。該系統支援三類輸入資料串流:MPEG2-TS、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以及通用串流(generic stream,GS)。MPEG2-TS的特點為第一位元組為同步位元組(0x47)的固定長度(188位元組)的封包。IP串流由可變長度的IP資料區塊封包組成,如IP封包標頭中以信號表示的。對於IP串流而言,系統支援IPv4與IPv6。GS可由可變長度的封包或恆定長度的封包組成,在封裝(encapsulate)封包標頭中以信號表示。
圖(a)顯示用於信號DP的模式調適區塊2000以及串流調適區塊2010,而圖(b)顯示用於產生並處理PLS資料的PLS產生區塊2020以及PLS加擾器2030。將對每個區塊的操作進行描述。
輸入串流分流器將輸入的TS、IP、GS串流分流成複數個服務或服務成分(音訊、視訊等)串流。模式調適區塊2000由CRC編碼器、BB(baseband,基本頻帶)幀切分器以及BB幀標頭插入區塊組成。
CRC編碼器提供三種CRC編碼用於使用者封包(UP)級別的檢錯,即,CRC-8、CRC-16以及CRC-32。計算出的CRC位元組附加在UP之後。CRC-8用於TS串流,CRC-32用於IP串流。如果GS串流沒有提供CRC編碼,則應該應用所提出的CRC編碼。
BB幀切分器將輸入映射到內部邏輯位元格式中。首先接收到的位元被定義為MSB。BB幀切分器分配等於可用資料字段容量的一些輸入 位元。為了分配等於BBF有效負載(payload)的一些輸入位元,UP封包串流被切分成適合BBF資料字段。
BB幀標頭插入區塊可插入2位元組的固定長度的BBF標頭,2位元組的固定長度的BBF標頭被插入到BB幀的前部分。BBF標頭由STUFFI(1位元)、SYNCD(13位元)以及RFU(2位元)組成。除了固定2位元組的BBF標頭之外,BBF可在2位元組BBF標頭的末端具有一延伸字段(1或3位元組)。
串流調適區塊2010由填充插入區塊與BB加擾器組成。
填充插入區塊可將填充字段插入到BB幀的有效負載中。如果輸入到串流調適部的資料足夠填滿BB幀,則STUFFI被設定為‘0’,並且BBF不具有填充字段。否則STUFFI被設定為‘1’,並且在BBF標頭之後立即插入填充字段。填充字段包括兩位元組的填充字段標頭以及可變大小的填充資料。
為了能量的散布BB加擾器加擾完整的BBF。加擾序列與BBF同步。由回饋位移緩衝器(buffer)產生加擾序列。
PLS產生區塊2020可產生實體層發信(physical layer signaling,PLS)資料。PLS為接收器提供用以存取實體層DP的手段。PLS資料由PLS1資料與PLS2資料構成。
PLS1資料為具有固定大小、編碼以及調變的幀中的FSS符號中攜帶的第一組PLS資料,其攜帶關於系統的基本資訊還有解碼PLS2資料所需的參數。PLS1資料提供基本傳遞參數,基本傳遞參數包括使PLS2資料的接收與解碼能夠實現所需要的參數。並且,PLS1資料在幀群組的期間內保持不變。
PLS2資料為在FSS符號中傳遞的第二組PLS資料,其攜帶關於系統的更詳細的PLS資料以及DP。PLS2包含提供足以使接收器解碼期望DP的資訊的參數。PLS2發信進一步由兩類參數構成:PLS2靜態資料(PLS2-STAT資料)以及PLS2動態資料(PLS2-DYN資料)。PLS2靜態資料為在幀群組的期間內保持靜態的PLS2資料,而PLS2動態資料為可逐幀動態變化的PLS2資料。
下面將描述PLS資料的細節。
為了能量的散布PLS加擾器2030可加擾產生的PLS資料。
以上所述的區塊可以省略,或者由具有類似或相同功能的區塊來代替。
第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輸入格式化區塊。
在第3圖中所示的輸入格式化區塊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的輸入格式化區塊1000的實施例。
第3圖顯示當輸入信號對應於複數個輸入串流時輸入格式化區塊的模式調適區塊。
用於處理所述複數個輸入串流的輸入格式化區塊的模式調適區塊可獨立處理所述複數個輸入串流。
參考第3圖,用於分別處理所述複數個輸入串流的模式調適區塊可包括一輸入串流分流器3000、一輸入串流同步器3010、一補償延遲區塊3020、一無效封包刪除區塊3030、一標頭壓縮區塊3040、一CRC編碼器3050、一BB幀切分器3060以及一BB幀標頭插入區塊3070。將對模式調適區塊的每個區塊進行描述。
所述CRC編碼器3050、BB幀切分器3060以及BB幀標頭插入區塊3070的操作對應於參考第2圖所述的CRC編碼器、BB幀切分器以及BB標頭插入區塊的操作,因此省略其描述。
輸入串流分流器3000可將輸入的TS、IP、GS串流分流成複數個服務或服務成分(音訊、視訊等)串流。
輸入串流同步器3010可稱為ISSY。ISSY可針對任何輸入資料格式提供合適的手段來保證恆定位元速率(Constant Bit Rate,CBR)以及恆定端對端傳遞延遲。ISSY總是用於攜帶TS的複數個DP的情況,並且可選擇地用於攜帶GS串流的複數個DP。
補償延遲區塊3020可隨著ISSY資訊的插入而延遲分流的TS封包串流,以允許TS封包重組合機制,而在接收器中不需要額外記憶體。
無效封包刪除區塊3030只用於TS輸入串流的情況。為了在CBR TS串流中容納VBR(variable bit-rate,可變位元速率)服務,一些TS輸入串流或者分流的TS串流會有大量的無效封包存在。在此種情況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傳遞損耗,可識別無效封包,並且不傳遞無效封包。在接 收器中,參考傳遞中所插入的已刪除無效封包(deleted null-packet,DNP)計數器,移除的無效封包可以被重新插入到其最初所在的準確位置中,因而保證恆定位元速率並避免對時間戳記(PCR)更新的需求。
標頭壓縮區塊3040可提供封包標頭壓縮以提高TS或IP輸入串流的傳遞效率。因為接收器可具有與標頭的某些部分有關的先驗資訊,所以已知資訊可在傳遞器中被刪除。
對於傳遞串流,接收器具有與同步位元組配置(0x47)以及封包長度(188位元組)有關的先驗資訊。如果輸入TS串流攜帶只具有一個PID的內容,即,只有一個服務成分(視訊、音訊等)或者服務子成分(SVC基層、SVC增強層、MVC基本視圖或者MVC相依視圖)的內容,則對傳遞串流可(可選擇地)應用TS封包標頭壓縮。如果輸入串流為IP串流,則可選擇地使用IP封包標頭壓縮。
以上所述的區塊可以省略,或者由具有類似或相同功能的區塊來代替。
第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輸入格式化區塊。
在第4圖中所示的輸入格式化區塊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的輸入格式化區塊1000的實施例。
第4圖舉例說明當輸入信號對應於複數個輸入串流時輸入格式化區塊的串流調適區塊。
參考第4圖,用於分別處理所述複數個輸入串流的模式調適區塊可包括一排程器4000、一1-幀延遲區塊4010、一填充插入區塊4020、一帶內發信4030、一BB幀加擾器4040、一PLS產生區塊4050以及一PLS加擾器4060。將對模式調適區塊的每個區塊進行描述。將對串流調適區塊的每個區塊進行描述。
填充插入區塊4020、BB幀加擾器4040、PLS產生區塊4050以及PLS加擾器4060的操作對應於參考第2圖所述的填充插入區塊、BB加擾器、PLS產生區塊以及PLS加擾器的操作,因此省略其描述。
排程器4000可由每個DP的FECBLOCK的數量來確定跨整個幀的全部單元分配。包括對PLS、EAC以及FIC的分配,排程器產生 PLS2-DYN資料的值,其作為帶內發信或PLS單元而在幀的FSS中傳遞。下面將描述FECBLOCK、EAC以及FIC的細節。
1-幀延遲區塊4010可將輸入資料延遲一個傳遞幀,使得關於下一幀的排程資訊可通過要插入到DP中的帶內發信資訊的當前幀來傳遞。
帶內發信4030可將PLS2資料的未延遲部分插入到一幀的一DP中。
以上所述的區塊可以省略,或者由具有類似或相同功能的區塊來代替。
第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BICM區塊。
在第5圖中所示的BICM區塊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的BICM區塊1010的實施例。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可提供地面廣播服務、行動廣播服務、UHDTV服務等。
由於QoS(服務品質)取決於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所提供的服務的特點,因此需要通過不同方案處理對應於各服務的資料。據此,藉由將SISO方案、MISO方案以及MIMO方案獨立應用到分別對應於資料路徑的資料管道,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BICM區塊可獨立處理輸入到BICM區塊的DP。因此,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可控制通過每個DP傳遞的每個服務或服務成分的QoS。
圖(a)顯示基礎規格與手持規格共用的BICM區塊,而圖(b)顯示高級規格的BICM區塊。
基礎規格與手持規格共用的BICM區塊以及高級規格的BICM區塊可包括複數個處理區塊用以處理每個DP。
將對基礎規格與手持規格的BICM區塊以及高級規格的BICM區塊的每個處理區塊進行描述。
基礎規格與手持規格的BICM區塊的處理區塊5000可包括一資料FEC編碼器5010、一位元交錯器5020、一群集映射器5030、一SSD(Dignal Space Diversity,信號空間分集)編碼區塊5040以及一時間交錯器5050。
資料FEC編碼器5010可使用外部編碼(BCH)與內部編碼(LDPC)對輸入的BBF進行FEC編碼,以產生FECBLOCK程序。外部編碼(BCH)為可選的編碼的方法。下面將描述資料FEC編碼器5010的操作細節。
位元交錯器5020可交錯資料FEC編碼器5010的輸出,以通過LDPC代碼與調變方案的組合獲得最佳化的性能,同時提供可有效實施的結構。下面將描述位元交錯器5020的操作細節。
群集映射器5030可使用QPSK、QAM-16、不均勻QAM(NUQ-64、NUQ-256、NUQ-1024)或者不均勻群集(NUC-16、NUC-64、NUC-256、NUC-1024),調變來自基礎規格與手持規格中的位元交錯器5020的每個單元字,或者來自高級規格中的單元字解多工器5010-1的單元字,以給予一功率歸一化群集點,e1。只對DP應用此種群集映射。觀察到QAM-16與NUQ呈方形,而NUC具有任意形狀。當每個群集旋轉90度的任何倍數時,被旋轉的群集準確地與其最初的一個重疊。此「旋轉意義」的對稱性質使實部與虛部的容量與平均功率彼此相等。為每個編碼比率明確定義NUQ與NUC,並且所使用的特殊的一個藉由編入PLS2資料中的參數DP_MOD以信號發出。
SSD編碼區塊5040可預編碼二維(2D)、三維(3D)以及四維(4D)的單元,以在困難的衰落條件下提高接收穩健性。
時間交錯器5050可運作在DP準位。對於每個DP時間交錯(time interleaving,TI)的參數可設定為不同。下面將描述時間交錯器5050的操作細節。
高級規格的BICM區塊的處理區塊5000-1可包括所述資料FEC編碼器、位元交錯器、群集映射器以及時間交錯器。然而,處理區塊5000-1與處理區塊5000的區別在於進一步包括一單元字解多工器5010-1以及一MIMO編碼區塊5020-1。
並且,在處理區塊5000-1中的所述資料FEC編碼器、位元交錯器、群集映射器以及時間交錯器的操作對應於所述資料FEC編碼器5010、位元交錯器5020、群集映射器5030以及時間交錯器5050的操作,因此省略其描述。
單元字解多工器5010-1用於高級規格的DP,以將單一單元字串流分成雙重單元字串流來進行MIMO處理。下面將描述單元字解多工器5010-1的操作細節。
MIMO編碼區塊5020-1可使用MIMO編碼方案來處理單元字解多工器5010-1的輸出。為了廣播信號的傳遞而最佳化了MIMO編碼方案。MIMO技術為一種有希望使容量增加的方法,但其取決於通道特性。特別是對於廣播,通道的強LOS分量或者不同信號傳播特性所致的兩個天線之間的接收信號功率的差使得難以從MIMO得到容量增益。所提出的MIMO編碼方案使用基於旋轉的預編碼以及其中一個MIMO輸出信號的相位隨機化,克服了該問題。
MIMO編碼打算用於在傳遞端與接收端均需要至少兩個天線的2x2 MIMO系統。該建議中定義了兩種MIMO編碼模式;全速率空間多工(FR-SM)與全速率全分集空間多工(FRFD-SM)。FR-SM編碼用接收器側複雜度的相對較小的增加提供了容量增加,而FRFD-SM編碼用接收器側複雜度的很大增加提供了容量增加以及額外的分集增益。所提出的MIMO編碼方案對天線極性配置沒有限制。
對於高級規格幀而言需要MIMO處理,這意味著高級規格幀中的所有DP均由MIMO編碼器來處理。MIMO處理應用於DP準位。多對群集映射器輸出NUQ(e1,i與e2,i)被饋送至MIMO編碼器的輸入。成對的MIMO編碼器輸出(g1,i與g2,i)由同一載體k及其各TX天線的OFDM符號1來傳遞。
以上所述的區塊可以省略,或者由具有類似或相同功能的區塊來代替。
第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BICM區塊。
在第6圖中所示的BICM區塊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的BICM區塊1010的實施例。
第6圖舉例說明用於保護實體層發信(PLS)、緊急警報通道(emergency alert channel,EAC)以及快速資訊通道(fast information channel,FIC)的BICM區塊。EAC為攜帶EAS資訊資料的幀的一部分, FIC為在一幀中攜帶服務與對應基礎DP之間的映射資訊的邏輯通道。下面將描述EAC與FIC的細節。
參考第6圖,用於保護PLS、EAC以及FIC的BICM區塊可包括一PLS FEC編碼器6000、一位元交錯器6010以及一群集映射器6020。
並且,PLS FEC編碼器6000可包括一加擾器、一BCH編碼/零插入區塊、一LDPC編碼區塊以及一LDPC奇偶性穿刺(parity puncturing)區塊。將對BICM區塊的每個區塊進行描述。
PLS FEC編碼器6000可編碼加擾的PLS 1/2資料、EAC以及FIC部。
加擾器可在BCH編碼以及縮短並穿刺的LDPC編碼之前加擾PLS1資料與PLS2資料。
BCH編碼/零插入區塊可使用用於PLS保護的縮短的BCH代碼對加擾的PLS 1/2資料進行外部編碼,並在BCH編碼之後插入零位元。僅對於PLS1資料,可在LDPC編碼之前置換(permutated)零插入的輸出位元。
LDPC編碼區塊可使用LDPC代碼編碼BCH編碼/零插入區塊的輸出。為了產生完整的編碼區塊Cldpc,奇偶性位元Pldpc自每個插入零的PLS資訊區塊Ildpc起被系統地編碼,並附加在其後。
PLS1與PLS2的LDPC代碼參數如以下表4。
LDPC奇偶性穿刺區塊可對PLS1資料與PLS2資料進行穿刺。
當對PLS1資料保護進行縮短時,一些LDPC奇偶性位元在LDPC編碼之後被穿刺。並且,對於PLS2資料保護,PLS2的LDPC奇偶性位元在LDPC編碼之後被穿刺。該些穿刺位元沒有被傳遞。
位元交錯器6010可交錯每一個縮短並穿刺的PLS1資料及PLS2資料。
群集映射器6020可將位元交錯過的PLS1資料與PLS2資料映射到群集上。
以上所述的區塊可以省略,或者由具有類似或相同功能的區塊來代替。
第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建立區塊。
在第7圖中所示的幀建立區塊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的幀建立區塊1020的實施例。
參考第7圖,幀建立區塊可包括一延遲補償區塊7000、一單元映射器7010以及一頻率交錯器7020。將對幀建立區塊的每個區塊進行描述。
延遲補償區塊7000可調整資料管道與對應PLS資料之間的時脈,以確保其在傳遞器端被共同時脈。藉由定址輸入格式化區塊與BICM區塊所產生的資料管道的延遲,將PLS資料延遲與資料管道相同的量。BICM區塊的延遲主要歸因於時間交錯器。帶內發信資料攜帶下一個TI群組的資訊,以便其被將通過發信的DP之前的一個幀攜帶。延遲補償區塊據此延遲帶內發信資料。
單元映射器7010可將PLS、EAC、FIC、DPs、輔助串流以及仿真單元映射到幀中的OFDM符號的有效載體中。單元映射器7010的基本功能為將每個DPs的TI產生的資料單元、PLS單元以及EAC/FIC單元(如果有的話)映射到對應於一幀中的每個OFDM符號的有效OFDM單元的陣列中。服務發信資料(例如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節目特定資訊)/SI)可單獨聚集在一起,並藉由資料管道來發信。單元映射器依據排程器產生的動態資訊以及幀結構的配置而運作。下面將描述幀的細節。
頻率交錯器7020可隨機交錯從單元映射器7010接收到的資料單元,以提供頻率分集。並且,頻率交錯器7020可使用不同的交錯種子順 序,對由兩個連續的OFDM符號組成的OFDM符號對起作用,以在單幀中得到最大的交錯增益。
以上所述的區塊可以省略,或者由具有類似或相同功能的區塊來代替。
第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OFDM產生區塊。
在第8圖中所示的OFDM產生區塊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的OFDM產生區塊1030的實施例。
OFDM產生區塊藉由幀建立區塊所產生的單元調變OFDM載體,插入導頻,以及產生用於傳遞的時間領域信號。並且,區塊隨後插入保護間隔,並應用PAPR(Peak-to-Average Ratio,峰均功率比)降低處理,以產生最終的RF信號。
參考第8圖,幀建立區塊可包括一導頻與保留音調插入區塊8000、一2D-eSFN編碼區塊8010、一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反向快速傅裡葉轉換)區塊8020、一PAPR降低區塊8030、一保護間隔插入區塊8040、一前導碼插入區塊8050、其他系統插入區塊8060以及一DAC區塊8070。將對幀建立區塊的每個區塊進行描述。
導頻與保留音調插入區塊8000可插入導頻與保留音調。
使用參考資訊調變OFDM符號內的各種單元,參考資訊已知為導頻,其已傳遞在接收器中先驗已知的值。導頻單元的資訊由分散的導頻、連續的導頻、邊緣導頻、FSS(frame signaling symbol,幀發信符號)導頻以及FES(frame edge symbol,幀邊緣符號)導頻組成。依據導頻類型及導頻型式,以特殊的提高功率準位傳遞每個導頻。導頻資訊的值源自於一參考序列,參考序列為一系列值,各用於任一給定符號上的每個傳遞載體。所述導頻可用於幀同步、頻率同步、時間同步、通道估計以及傳遞模式識別,並且還可用來追蹤相位雜訊。
取自參考序列的參考資訊在除了幀的前導碼、FSS以及FES之外的每一個符號中之分散的導頻單元中傳遞。連續的導頻被插入到幀的每一個符號中。連續的導頻的數量及位置取決於FFT大小以及分散的導頻型式。邊緣載體為除了前導碼符號之外的每一個符號中的邊緣導頻。為了允許頻率內插直至頻譜的邊緣而將其插入。FSS導頻被插入到FSS(s)中, 並且FES導頻被插入到FES中。為了允許時間內插直至幀的邊緣而將其插入。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系統支援SFN網路,其中分布的MISO方案可選擇地用來支援非常穩健的傳遞模式。2D-eSFN為使用複數個TX天線的分布的MISO方案,每個天線位於SFN網路中的不同傳遞器地點中。
2D-eSFN編碼區塊8010可處理2D-eSFN程序,以使從複數個傳遞器傳遞的信號的相位扭轉,以便在SFN配置中創造時間與頻率分集。因此,可減緩因長時間的低平衰落或者深衰落而引起的叢發差錯。
IFFT區塊8020可使用OFDM調變方案調變來自2D-eSFN編碼區塊8010的輸出。資料符號中之尚未指定為導頻(或者保留音調)的任一單元攜帶來自頻率交錯器的資料單元的其中之一。所述單元被映射到OFDM載體。
PAPR降低區塊8030可在時間領域中使用各種PAPR降低演算法對輸入信號進行PAPR降低。
保護間隔插入區塊8040可插入保護間隔,前導碼插入區塊8050可在信號前面插入前導碼。下面將描述前導碼的結構細節。其他系統插入區塊8060可在時間領域中多工複數個廣播傳遞/接收系統的信號,使得提供廣播服務的兩個以上不同的廣播傳遞/接收系統的資料可在同一RF信號頻帶寬度中同時傳遞。在此種情況下,所述兩個以上不同的廣播傳遞/接收系統指的是提供不同廣播服務的系統。所述不同廣播服務可指的是地面廣播服務、行動廣播服務等。與各廣播服務有關的資料可通過不同幀來傳遞。
DAC區塊8070可將輸入數位信號轉換成類比信號,並輸出類比信號。從DAC區塊8070輸出的信號可通過依據實體層規格複數個輸出天線來傳遞。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Tx天線可具有垂直或水平極性。
以上所述的區塊可以省略,或者依據設計由具有類似或相同功能的區塊來代替。
第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的結構。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可對應於參考第1圖所述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未來廣播服務的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可包括一同步與解調模組9000、一幀語法分析模組9010、一解映射與解碼模組9020、一輸出處理器9030以及一發信解碼模組9040。將對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的每個模組的操作進行描述。
同步與解調模組9000可通過m個Rx天線接收輸入信號,進行信號檢測及相對於與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對應的系統的同步,以及執行與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所執行的步驟的相反步驟對應的解調。
幀語法分析模組9010可語法分析(parse)輸入信號幀,並提取資料,通過資料傳遞使用者所選擇的服務。如果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進行交錯,那麼幀語法分析模組9010可執行對應於交錯的相反步驟的解交錯。在此種情況下,藉由解碼從發信解碼模組9040輸出的資料,以恢復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產生的排程資訊,可獲得信號以及需要提取的資料的位置。
必要時,解映射與解碼模組9020可將輸入信號轉換成位元領域資料,然後對其進行解交錯。解映射與解碼模組9020可對為了傳遞效率而採用的映射進行解映射,並通過解碼糾正傳遞通道上產生的錯誤。在此種情況下,解映射與解碼模組9020可藉由解碼從發信解碼模組9040輸出的資料來獲得解映射與解碼所必需的傳遞參數。
輸出處理器9030可執行為改善傳遞效率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所採用的各種壓縮/信號處理步驟的相反步驟。在此種情況下,輸出處理器9030可由從發信解碼模組9040輸出的資料中獲取必要的控制資訊。輸出處理器9030的輸出對應於輸入到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的信號,並且可為MPEG-TS、IP串流(v4或v6)以及普通串流。
發信解碼模組9040可從同步與解調模組9000解調的信號獲取PLS資訊。如上所述,幀語法分析模組9010、解映射與解碼模組9020以及輸出處理器9030可使用從發信解碼模組9040輸出的資料來執行其功能。
第1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結構。
第10圖顯示幀類型以及一超幀中的FRU的一範例配置。圖(a)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超幀,圖(b)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FRU(Frame Repetition Unit,幀重複單元),圖(c)顯示FRU中之可變PHY規格的幀,圖(d)顯示一幀的結構。
一超幀可由八個FRU組成。FRU為幀的TDM的基本多工單位,且在一超幀中重複八次。
FRU中的每一幀屬於PHY規格(基本、手持、高級)或FEF的其中之一。FRU中允許的幀的個數最多為四個,並且在FRU中可出現一給定的PHY規格的次數為零次至四次中的任何次數(例如,基本、基本、手持、高級)。如果需要的話,可使用前導碼中的PHY_PROFILE的保留值延伸PHY規格的定義。
如果包含的話,則將FEF部分插入到FRU的尾部。當FEF包含在FRU中時,在一超幀中FEF的個數最小為8。不推薦FEF部分彼此相鄰。
一個幀進一步分成一些OFDM符號以及一前導碼。如圖(d)中所示,幀包括一前導碼、一個以上的幀發信符號(frame signaling symbols,FSS)、正常資料符號以及一幀邊緣符號(frame edge symbol,FES)。
前導碼為一特殊符號,其能夠實現快速Futurecast UTB系統信號檢測,並提供一組用於信號的有效傳遞與接收的基本傳遞參數。下面將描述前導碼的詳細說明。
FSS的主要目的是攜帶PLS(s)資料。為了快速同步與通道估計,從而快速解碼PLS資料,FSS與正常資料符號相比具有更密集的導頻型式。對於緊接著FES之前的符號,FES恰好具有與FSS相同的導頻,其能實現FES內的唯頻率(frequency-only)內插以及時間內插,而沒有外插。
第1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的發信階層架構。
第11圖舉例說明分成下述三個主要部分的發信階層架構:前導碼發信資料11000、PLS1資料11010以及PLS2資料11020。每一幀中前導碼符號所攜帶的前導碼的目的是指示幀的傳遞類型以及基本傳遞參數。PLS1使接收器能夠存取並解碼PLS2資料,其包含用以存取感興趣的DP的參數。每一幀中均攜帶PLS2,並且PLS2分成兩個主要部分:PLS2-STAT 資料及PLS2-DYN資料。如果必要的話,則在PLS2資料的靜態及動態部分之後進行填充(padding)。
第1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前導碼發信資料。
前導碼發信資料攜帶21位元資訊,需要21位元資訊使接收器能夠存取PLS資料並追蹤幀結構中的DP。前導碼發信資料的細節如下:PHY_PROFILE:3位元字段指示當前幀的PHY規格類型。以下表5中給予了不同PHY規格類型的映射。
FFT_SIZE:2位元字段指示一幀群組內的當前幀的FFT大小,如以下表6中所述。
GI_FRACTION:3位元字段指示當前超幀中的保護間隔的分數值,如以下表7中所述。
EAC_FLAG:1位元字段指示當前幀中是否提供EAC。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1’,則當前幀中提供緊急警報服務(emergency alert service,EAS)。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0’,則當前幀中沒有攜帶EAS。該字段可在一超幀內動態轉換。
PILOT_MODE:1位元字段指示導頻模式是否為用於當前幀群組中之當前幀的行動模式或者固定模式。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0’,則使用行動導頻模式。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1’,則使用固定導頻模式。
PAPR_FLAG:1位元字段指示PAPR降低是否用於當前幀群組中的當前幀。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值‘1’,則音調保留用於PAPR降低。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0’,則不使用PAPR降低。
FRU_CONFIGURE:3位元字段指示當前超幀中存在的幀重複單元(fame repetition units,FRU)的PHY規格類型配置。當前超幀中傳遞的所有規格類型均在當前超幀中的所有前導碼中的字段中識別。該3位元字段對於每個規格具有不同的定義,如以下表8中所示。
RESERVED:7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第1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LS1資料。
PLS1資料提供基本傳遞參數,基本傳遞參數包括使PLS2的接收與解碼能夠實現所需要的參數。如上所述及的,PLS1資料在一個幀群組的整個期間內保持不變。PLS1資料的發信字段的詳細定義如下:PREAMBLE_DATA:20位元字段為一份不包括EAC_FLAG的前導碼發信資料。
NUM_FRAME_FRU:2位元字段指示每一FRU的幀個數。
PAYLOAD_TYPE:3位元字段指示幀群組中攜帶的有效負載資料的格式。如表9中所示用信號表示PAYLOAD_TYPE。
NUM_FSS:2位元字段指示當前幀中的FSS符號的個數。
SYSTEM_VERSION:8位元字段指示被傳遞信號格式的版本。SYSTEM_VERSION分成兩個4位元字段,即為一主要版本與一次要版本。
主要版本:MSB四位元SYSTEM_VERSION字段指示主要版本資訊。主要版本字段的改變指示非反向相容的改變。預設值為‘0000’。對於標準中所述的版本,該值被設定為‘0000’。
次要版本:LSB四位元SYSTEM_VERSION字段指示次要版本資訊。次要版本字段的改變為反向相容的。
CELL_ID:此為一16位元字段,16位元字段唯一地識別ATSC網路中的地理單元。一ATSC單元覆蓋區域可由一個以上的頻率構成,這 取決於每個Futurecast UTB系統使用的頻率數。如果CELL_ID的值是未知的或者未指定的,則該字段被設定為‘0’。
NETWORK_ID:此為一16位元字段,16位元字段唯一地識別當前的ATSC網路。
SYSTEM_ID:16位元字段唯一地識別ATSC網路中的Futurecast UTB系統。Futurecast UTB系統為地面廣播系統,地面廣播系統的輸入為一個以上的輸入串流(TS、IP、GS),地面廣播系統的輸出為一RF信號。Futurecast UTB系統攜帶一個以上的PHY規格以及FEF,如果有的話。同一Futurecast UTB系統在不同的地理區域中可攜帶不同的輸入串流並使用不同的RF頻率,這允許本地服務插入。幀結構及排程在一個地方被控制,並且對於一Futurecast UTB系統中的所有傳遞均為相同的。一個以上的Futurecast UTB系統可具有相同的SYSTEM_ID,這意味著它們全部具有相同的實體層結構及配置。
下面的迴圈(loop)由用來指示FRU配置及每個幀類型長度的FRU_PHY_PROFILE、FRU_FRAME_LENGTH、FRU_GI_FRACTION以及RESERVED構成。迴圈的大小為固定的,以便四個PHY規格(包括FEF)在FRU中被發信出去。如果NUM_FRAME_FRU小於4,則未使用的字段填滿零。
FRU_PHY_PROFILE:3位元字段指示相關FRU的第i+1(i為迴圈索引)幀的PHY規格類型。字段使用與表8中所示相同的發信格式。
FRU_FRAME_LENGTH:2位元字段指示相關FRU的第i+1幀的長度。連同FRU_GI_FRACTION一起使用FRU_FRAME_LENGTH,可獲得幀持續時間的準確值。
FRU_GI_FRACTION:3位元字段指示相關FRU的第i+1幀的保護間隔的分數值。FRU_GI_FRACTION依據表7被發信出去。
RESERVED:4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以下字段提供用於解碼PLS2資料的參數。
PLS2_FEC_TYPE:2位元字段指示PLS2保護所使用的FEC類型。FEC類型依據表10被發信出去。下面將描述LDPC代碼的細節。
【表10】
PLS2_MOD:3位元字段指示PLS2所使用的調變類型。調變類型依據表11被發信出去。
PLS2_SIZE_CELL:15位元字段指示Ctotal_partial_block,當前幀群組中攜帶的PLS2的全部編碼區塊的集合的大小(指定為QAM單元的個數)。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PLS2_STAT_SIZE_BIT:14位元字段指示當前幀群組的PLS2-STAT的大小,單位為位元。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PLS2_DYN_SIZE_BIT:14位元字段指示當前幀群組的PLS2-DYN的大小,單位為位元。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PLS2_REP_FLAG:1位元旗標指示在當前幀群組中是否採用PLS2重複模式。當該字段被設定為值‘1’時,啟動PLS2重複模式。當該字段被設定為值‘0’時,停用PLS2重複模式。
PLS2_REP_SIZE_CELL:當使用PLS2重複時,15位元字段指示Ctotal_partial_block,當前幀群組的每一幀中攜帶的PLS2的部分編碼區塊的集合的大小(指定為QAM單元的個數)。如果不使用重複,則字段的值等於0。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PLS2_NEXT_FEC_TYPE:2位元字段指示用於下一個幀群組的每一幀中攜帶的PLS2的FEC類型。FEC類型依據表10被發信出去。
PLS2_NEXT_MOD:3位元字段指示用於下一個幀群組的每一幀中攜帶的PLS2的調變類型。調變類型依據表11被發信出去。
PLS2_NEXT_REP_FLAG:1位元旗標指示在下一個幀群組中是否採用PLS2重複模式。當該字段被設定為值‘1’時,啟動PLS2重複模式。當該字段被設定為值‘0’時,停用PLS2重複模式。
PLS2_NEXT_REP_SIZE_CELL:當使用PLS2重複時,15位元字段指示Ctotal_full_block,下一個幀群組的每一幀中攜帶的PLS2的全部編碼區塊的集合的大小(指定為QAM單元的個數)。如果在下一個幀群組中不使用重複,則字段的值等於0。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PLS2_NEXT_REP_STAT_SIZE_BIT:14位元字段指示下一個幀群組的PLS2-STAT的大小,單位為位元。該值在當前幀群組中為恆定的。
PLS2_NEXT_REP_DYN_SIZE_BIT:14位元字段指示下一個幀群組的PLS2-DYN的大小,單位為位元。該值在當前幀群組中為恆定的。
PLS2_AP_MODE:2位元字段指示是否為當前幀群組中的PLS2提供額外的奇偶性。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以下表12給予了字段的值。當該字段被設定為‘00’時,額外的奇偶性沒有用於當前幀群組中的PLS2。
PLS2_AP_SIZE_CELL:15位元字段指示PLS2的額外奇偶性位元的大小(指定為QAM單元的個數)。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PLS2_NEXT_AP_MODE:2位元字段指示是否為下一個幀群組的每一幀中的PLS2發信提供額外的奇偶性。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表12定義了該字段的值。
PLS2_NEXT_AP_SIZE_CELL:15位元字段指示下一個幀群組的每一幀中的PLS2的額外奇偶性位元的大小(指定為QAM單元的個數)。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RESERVED:32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CRC_32:一32位元檢錯碼,其應用於整個PLS1發信。
第1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LS2資料。
第14圖舉例說明PLS2資料的PLS2-STAT資料。在一幀群組內PLS2-STAT資料為相同的,而PLS2-DYN資料提供專用於當前幀的資訊。
PLS2-STAT資料的字段的詳情如下:FIC_FLAG:1位元字段指示在當前幀群組中是否使用FIC。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1’,則在當前幀中提供FIC。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0’,則在當前幀中沒有攜帶FIC。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AUX_FLAG:1位元字段指示在當前幀群組中是否使用輔助串流。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1’,則在當前幀中提供輔助串流。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0’,則在當前幀中沒有攜帶輔助串流。該值在當前幀群組的整個持續期間內為恆定的。
NUM_DP:6位元字段指示當前幀內攜帶的DP的數量。字段的值的範圍為1至64,且DP的數量為NUM_DP+1。
DP_ID:6位元字段唯一地識別PHY規格中的DP。
DP_TYPE:3位元字段指示DP的類型。其依據以下表13被發信出去。
DP_GROUP_ID:8位元字段識別當前DP所關聯的DP組。接收器可使用其存取將具有相同DP_GROUP_ID的與特殊服務相關的服務成分的DP。
BASE_DP_ID:6位元字段指示攜帶管理層中所使用的服務發信資料(例如PSI/SI)的DP。BASE_DP_ID所指示的DP可為連同服務資料一起攜帶服務發信資料的正常DP或者只攜帶服務發信資料的專屬DP。
DP_FEC_TYPE:2位元字段指示相關DP所採用的FEC類型。FEC類型依據以下表14被發信出去。
DP_COD:4位元字段指示相關DP所採用的編碼比率。編碼比率依據以下表15被發信出去。
DP_MOD:4位元字段指示相關DP所採用的調變。調變依據以下表16被發信出去。
DP_SSD_FLAG:1位元字段指示相關DP中是否採用SSD模式。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值‘1’,則使用SSD。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值‘0’,則不使用SSD。
只有PHY_PROFILE等於‘010’時,才出現以下字段,其指示高級規格:DP_MIMO:3位元字段指示將哪類MIMO編碼處理應用於相關DP。該類MIMO編碼處理依據表17被發信出去。
DP_TI_TYPE:1位元字段指示時間交錯的類型。‘0’值指示一個TI群組對應於一個幀並且包含一個以上的TI區塊。‘1’值指示一個TI群組在兩個以上幀中攜帶並且只包含一個TI區塊。
DP_TI_LENGTH:2位元字段(允許的值只有1、2、4、8)的使用由DP_TI_TYPE字段內所設定的值來確定,如下:如果DP_TI_TYPE被設定為值‘1’,則該字段指示PI,每個TI群組所映射到的幀的個數,並且每一TI群組有一個TI區塊(NTI=1)。下表18中定義了具有2位元字段的允許的PI值。
如果DP_TI_TYPE被設定為值‘0’,則字段指示每一TI群組的TI區塊的個數NTI,並且每一幀有一個TI群組(PI=1)。以下表18中定義了具有2位元字段的允許的PI值。
DP_FRAME_INTERVAL:2位元字段指示相關DP的幀群組內的幀間隔(IJUMP),並且允許的值為1、2、4、8(對應的2位元字段分別為‘00’、‘01’、‘10’或者‘11’)。對於沒有出現在幀群組的每一幀中的DP,字段的值等於連續的幀之間的間隔。例如,如果一DP出現在幀1、5、9、13等上,則該字段被設定為‘4’。對於出現在每一幀中的DP,該字段被設定為‘1’。
DP_TI_BYPASS:1位元字段確定時間交錯器的可使用性。如果時間交錯沒有用於DP,則其被設定為‘1’。然而如果使用時間交錯,則其被設定為‘0’。
DP_FIRST_FRAME_IDX:5位元字段指示其中出現當前DP的超幀的第一幀的索引。DP_FIRST_FRAME_IDX的值的範圍為0至31。
DP_NUM_BLOCK_MAX:10位元字段指示DP的DP_NUM_BLOCKS的最大值。該字段的值具有與DP_NUM_BLOCKS相同的範圍。
DP_PAYLOAD_TYPE:2位元字段指示給定DP所攜帶的有效負載資料的類型。DP_PAYLOAD_TYPE依據下表19被發信出去。
DP_INBAND_MODE:2位元字段指示當前DP是否攜帶帶內發信資訊。帶內發信類型依據以下表20被發信出去。
DP_PROTOCOL_TYPE:2位元字段指示給定DP所攜帶的有效負載的協定類型。當選擇輸入有效負載類型時,其依據以下表21被發信出去。
DP_CRC_MODE:2位元字段指示在輸入格式化區塊中是否使用CRC編碼。CRC模式依據以下表22被發信出去。
DNP_MODE:2位元字段指示當DP_PAYLOAD_TYPE被設定為TS(‘00’)時相關DP所使用的無效封包刪除模式。DNP_MODE依據下表23被發信出去。如果DP_PAYLOAD_TYPE不是TS(‘00’),則DNP_MODE被設定為值‘00’。
ISSY_MODE:2位元字段指示當DP_PAYLOAD_TYPE被設定為TS(‘00’)時相關DP所使用的ISSY模式。ISSY_MODE依據以下表24被發信出去。如果DP_PAYLOAD_TYPE不是TS(‘00’),則ISSY_MODE被設定為值‘00’。
HC_MODE_TS:2位元字段指示當DP_PAYLOAD_TYPE被設定為TS(‘00’)時相關DP所使用的TS標頭壓縮模式。HC_MODE_TS依據以下表25被發信出去。
HC_MODE_IP:2位元字段指示當DP_PAYLOAD_TYPE被設定為IP(‘01’)時的IP標頭壓縮模式。HC_MODE_IP依據以下表26被發信出去。
PID:13位元字段指示當DP_PAYLOAD_TYPE被設定為TS(‘00’)並且HC_MODE_TS被設定為‘01’或‘10’時用於TS標頭壓縮的PID數。
RESERVED:8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只有FIC_FLAG等於‘1’時才出現以下字段:FIC_VERSION:8位元字段指示FIC的版本號。
FIC_LENGTH_BYTE:13位元字段指示FIC的長度,單位為位元組。
RESERVED:8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只有AUX_FLAG等於‘1’時才出現以下字段:NUM_AUX:4位元字段指示輔助串流的數量。零表示沒有使用輔助串流。
AUX_CONFIG_RFU:8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AUX_STREAM_TYPE:4位元留作將來指示當前輔助串流的類型時使用。
AUX_PRIVATE_CONFIG:28位元字段留作將來發信輔助串流信號時使用。
第1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PLS2資料。
第15圖舉例說明PLS2資料的PLS2-DYN資料。PLS2-DYN資料的值可在一個幀群組的持續期間內改變,而字段的大小保持不變。
PLS2-DYN資料的字段的詳情如下: FRAME_INDEX:5位元字段指示超幀中的當前幀的幀索引。超幀的第一幀的索引被設定為‘0’。
PLS_CHANGE_COUNTER:4位元字段指示在前面配置將發生改變的超幀的個數。配置發生改變的下一個超幀由字段中被發信出去的值來指示。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值‘0000’,那麼這意味著沒有預見到計畫內的改變:例如,值‘1’指示下一個超幀中發生了改變。
FIC_CHANGE_COUNTER:4位元字段指示在前面配置(即,FIC的內容)將發生改變的超幀的個數。配置發生改變的下一個超幀由字段中被發信出去的值來指示。如果該字段被設定為值‘0000’,那麼這意味著沒有預見到計畫內的改變:例如,值‘0001’指示下一個超幀中發生了改變。
RESERVED:16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以下字段出現在NUM_DP上的迴圈中,其描述了與當前幀中所攜帶的DP有關的參數。
DP_ID:6位元字段唯一地指示PHY規格中的DP。
DP_START:15位元(或者13位元)字段使用DPU定址方案指示第一DP的起始位置。DP_START字段依據PHY規格以及FFT大小而具有不同的長度,如以下表27中所示。
DP_NUM_BLOCK:10位元字段指示當前DP的當前TI群組中的FEC區塊的個數。DP_NUM_BLOCK的值的範圍為0至1023。
RESERVED:8位元字段留作將來使用。
以下字段指示與EAC有關的FIC參數。
EAC_FLAG:1位元字段指示在當前幀中存在EAC。位元為與前導碼中的EAC_FLAG相同的值。
EAS_WAKE_UP_VERSION_NUM:8位元字段指示喚醒指示的版本號。
如果EAC_FLAG字段等於‘1’,則將以下12位元分配給EAC_LENGTH_BYTE字段。如果EAC_FLAG字段等於‘0’,則將以下12位元分配給EAC_COUNTER。
EAC_LENGTH_BYTE:12位元字段指示EAC的長度,單位為位元組。
EAC_COUNTER:12位元字段指示在EAC到達的幀之前的幀的個數。
只有AUX_FLAG字段等於‘1’時才出現以下字段:AUX_PRIVATE_DYN:48位元字段留作將來發信輔助串流信號時使用。字段的含義取決於可配置PLS2-STAT中的AUX_STREAM_TYPE的值。
CRC_32:一32位元檢錯碼,其應用於整個PLS2。
第1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幀的邏輯結構。
如上所提及的,PLS、EAC、FIC、DPs、輔助串流以及仿真單元映射到幀中的OFDM符號的有效載體中。PLS1與PLS2首先映射到一個以上的FSS(s)中。在此之後,如果有的話,緊跟著PLS字段映射EAC單元,接下來,如果有的話,映射FIC單元。接下來,如果有的話,在PLS或者EAC、FIC之後映射DPs。首先跟著的是類型1的DPs,接著為類型2的DPs。下面將描述一DP類型的細節。在有些情況下,DPs可攜帶一些關於EAS的特殊資料或者服務發信資料。如果有的話,輔助串流或者串流跟在DPs後面,在輔助串流或者串流之後依序為仿真單元。按照上述順序,即PLS、EAC、FIC、DP、輔助串流以及仿真資料單元,將其映射在一起,使得正好填滿幀中的單元容量。
第1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LS映射。
PLS單元映射到FSS(s)的有效載體。根據PLS所占的單元數,指定一個以上的符號作為FSS(s),並且藉由PLS1中的NUM_FSS將FSS的個數NFSS被發信出去。FSS為用於攜帶PLS單元的特殊符號。由於穩健 性及潛時為PLS中的關鍵問題,因此FSS具有較高的導頻密度,較高的導頻密度允許快速同步以及在FSS內唯頻率內插。
PLS單元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映射到NFSS個FSS的有效載體,如第17圖範例中所示。PLS1單元首先從第一FSS的第一單元按單元索引的遞增順序映射。PLS2單元緊跟在PLS1的最後一個單元之後,並且繼續向下映射直到第一FSS的最後一個單元索引。如果所需PLS單元的總數超過一個FSS的有效載體個數,則繼續映射到下一個FSS,並以與第一FSS完全相同的方式繼續映射。
在完成PLS映射後,接下來攜帶DPs。如果當前幀中存在EAC、FIC或者二者,則將其放在PLS與「正常」DP之間。
第1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EAC映射。
EAC為用於攜帶EAS消息的專屬通道,連結至EAS的DPs。提供EAS支援,但EAC本身可或者可不出現在每一幀中。如果有的話,在PLS2單元後緊接著映射EAC。EAC不是由不同於PLS單元的FIC、DPs、輔助串流或者仿真單元中的任意一個位於其前面。映射EAC單元的程序與PLS的映射程序完全相同。
EAC單元從PLS2的下一個單元按單元索引的遞增順序映射,如第18圖範例中所示。根據EAS消息大小,EAC單元會佔用幾個符號,如第18圖中所示。
EAC單元緊跟在PLS2的最後一個單元之後,並且繼續向下映射直到最後一個FSS的最後一個單元索引。如果所需EAC單元的總數超過最後一個FSS的剩餘有效載體個數,則繼續映射到下一個符號,並以與FSS(s)完全相同的方式繼續映射。用於在這種情況下映射的下一個符號為正常資料符號,其與FSS相比具有更多有效載體。
在完成EAC映射後,如果存在的話,接下來攜帶FIC。如果不傳遞FIC(如PLS2字段中用信號表示的),則DPs緊跟在EAC的最後一個單元之後。
第1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FIC映射。
圖(a)顯示沒有EAC的FIC單元的映射範例,而圖(b)顯示具有EAC的FIC單元的映射範例。
FIC為用於攜帶使快速服務獲取及通道掃描能夠實現的跨層資訊的專用通道。該資訊主要包括DPs與每家廣播公司的服務之間的通道結合資訊。為了快速掃描,接收器可解碼FIC,並獲得資訊,例如廣播公司ID、服務數以及BASE_DP_ID。為了快速的服務獲取,除了FIC之外,也可使用BASE_DP_ID解碼基礎DP。不同於其攜帶的內容,一基礎DP以與正常DP完全相同的方式編碼並映射到一幀。因此,對於基礎DP不需額外描述。FIC資料在管理層中產生並消耗。FIC資料的內容如管理層規範中所述。
FIC資料為可選擇的,並且FIC的使用藉由PLS2的靜態部分中的FIC_FLAG參數被發信出去。如果使用FIC,則將FIC_FLAG設定為‘1’,且在PLS2的靜態部分中定義FIC的發信字段。在字段中被發信出去的是FIC_VERSION以及FIC_LENGTH_BYTE。FIC使用相同的調變、編碼及時間交錯參數作為PLS2。FIC共用相同的發信參數,例如PLS2_MOD以及PLS2_FEC。如果有的話,在PLS2或者EAC(如果有的話)後緊接著映射FIC資料。FIC不是由任何正常DP、輔助串流或者仿真單元位於其前面。映射FIC單元的方法與映射又與PLS相同的EAC的方法完全相同。
在PLS之後沒有EAC,FIC單元從PLS2的下一個單元按單元索引的遞增順序映射,如圖(a)中範例所示。根據FIC資料大小,FIC單元可映射在幾個符號上,如圖(b)中所示。
FIC單元緊跟在PLS2的最後一個單元之後,並且繼續向下映射直到最後一個FSS的最後一個單元索引。如果所需FIC單元的總數超過最後一個FSS的剩餘有效載體個數,則繼續映射到下一個符號,並以與FSS(s)完全相同的方式繼續映射。用於在這種情況下映射的下一個符號為正常資料符號,其與FSS相比具有更多有效載體。
如果在當前幀中傳遞EAS消息,則EAC在FIC前面,並且FIC單元從EAC的下一個單元按單元索引的遞增順序映射,如圖(b)中所示。
在完成FIC映射後,映射一個以上的DP,然後,映射輔助串流(如果有的話)以及仿真單元。
第2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DP類型。
圖(a)顯示類型1的DP,而圖(b)顯示類型2的DP。
在之前的通道,即PLS、EAC以及FIC,映射之後,映射DPs的單元。依據映射方法,一DP分為兩種類型的其中一種:
類型1的DP:DP按TDM映射
類型2的DP:DP按FDM映射
DP的類型由PLS2的靜態部分中的DP_TYPE字段來指示。第20圖舉例說明了類型1的DPs與類型2的DPs的映射順序。類型1的DPs首先按單元索引的遞增順序映射,然後,在到達最後一個單元索引之後,符號索引加一。在下一個符號內,DP繼續按從p=0開始的單元索引的遞增順序映射。隨著一幀中複數個DPs映射在一起,每個類型1的DPs按時間形成群組,類似於DPs的TDM多工。
類型2的DPs首先按符號索引的遞增順序映射,然後,在到達幀的最後一個OFDM符號之後,單元索引加一,並且符號索引回滾到第一可用的符號,然後從那個符號索引增加。在一幀中複數個DPs映射在一起之後,每個類型2的DPs按頻率群組在一起,類似於DPs的FDM多工。
如果需要,類型1的DsP與類型2的DPs可共同存在於一幀中,但有一個限制:類型1的DPs始終在類型2的DPs之前。攜帶類型1的DPs與類型2的DPs的OFDM單元的總數不能超過可用於傳遞DPs的OFDM單元的總數: 其中DDP1為類型1的DPs所占用的OFDM單元的個數,DDP2為類型2的DPs所占用的單元的個數。由於PLS、EAC、FIC均以與類型1的DP相同的方式映射,因此其全部遵循「類型1的映射規則」,因此,整體上,類型1的映射始終在類型2的映射之前。
第2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DP映射。
圖(a)顯示用於映射類型1的DPs的OFDM單元的定址,而圖(b)顯示用於映射類型2的DPs的OFDM單元的定址。
用於映射類型1的DP的OFDM單元的定址(0,...,DDP1-1)為類型1的DPs的有效資料單元而定義。定址方案定義來自每個類型1的DPs 的TIs的單元分配至有效資料單元的順序。其也用來通過發信PLS2的動態部分中的DPs的位置。
沒有EAC與FIC,位址0指的是緊跟著在最後一個FSS中攜帶PLS的最後一個單元的單元。如果傳遞EAC並且FIC不在對應的幀中,則位址0指的是緊跟著攜帶EAC的最後一個單元的單元。如果在對應的幀中傳遞FIC,則位址0指的是緊跟著攜帶FIC的最後一個單元的單元。考慮到圖(a)中所示的兩種不同情況,可計算出類型1的DP的位址0。在圖(a)中的範例中,假設PLS、EAC以及FIC全部被傳遞。對省略EAC與FIC的其中之一或者二者的情況的延伸是明確的。如果映射所有單元直到FIC之後,FSS中存在剩餘的單元,如圖(a)的左側所示。
用於映射類型2的DP的OFDM單元的定址(0,...,DDP2-1)為類型2的DPs的有效資料單元而定義。定址方案定義來自每個類型2的DPs的TIs的單元分配至有效資料單元的順序。其也用來通過發信PLS2的動態部分中的DPs的位置。
如圖(b)中所述,可有三種略微不同的情況。對於圖(b)的左側所示的第一種情況,最後一個FSS中的單元對類型2的DP的映射是可用的。對於中間所示的第二種情況,FIC佔用一正常符號的單元,但符號上的FIC單元的個數不大於CFSS。圖(b)中右側所示的第三種情況與第二種情況相同,除了映射到符號上的FIC單元的個數超過CFSS之外。
對類型1的DP(s)在類型2的DP(s)之前的情況的延伸是明確的,因為PLS、EAC以及FIC遵循與類型1的DP(s)相同的「類型1的映射規則」。
資料管道單元(data pipe unit,DPU)是為一幀中的一DP分配資料單元的基本單位。
一DPU定義為一發信單元,用於定位一幀中的DPs。一單元映射器7010可映射每個DPs的TIs產生的單元。一時間交錯器5050輸出一系列TI-block,每個TI-block包括可變數量的XFECBLOCK,XFECBLOCK依序由一組單元組成。XFECBLOCK中的單元個數Ncells取決於FECBLOCK的大小Nldpc以及每群集符號所傳遞的位元數。一DPU定義為一給定PHY規格中所支援的一XFECBLOCK中單元個數Ncells的所有可能值的最大公約 數。單元中的一DPU的長度定義為LDPU。由於每個PHY規格支援FECBLOCK大小與每群集符號的不奇偶性元數的不同組合,因此在一PHY規格的基本上定義LDPU
第2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FEC結構。
第2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位元交錯前的FEC結構。如上所述,資料FEC編碼器可使用外部編碼(BCH)與內部編碼(LDPC),對輸入的BBF進行FEC編碼,以產生FECBLOCK程序。所示的FEC結構對應於FECBLOCK。並且,FECBLOCK與FEC結構具有對應於LDPC編碼字長度的相同的值。
BCH編碼應用於每個BBF(Kbch位元),然後LDPC編碼應用於BCH編碼後的BBF(Kldpc位元=Nbch位元),如第22圖中所示。
Nldpc的值為64800位元(長FECBLOCK)或者為16200位元(短FECBLOCK)。
以下表28與表29分別顯示了長FECBLOCK與短FECBLOCK的FEC編碼參數。
BCH編碼與LDPC編碼的操作細節如下:將一12-錯誤修正BCH碼用於BBF的外部編碼。藉由將所有多項式相乘在一起來獲得短FECBLOCK與長FECBLOCK的BCH產生器多項式。
使用LDPC碼編碼外部BCH編碼的輸出。為了產生完整的Bldpc(FECBLOCK),由每個Ildpc(BCH編碼的BBF)系統地編碼Pldpc(奇偶性位元),並將Pldpc(奇偶性位元)附加到Ildpc。完整的Bldpc(FECBLOCK)表示為以下表達式。
上表28及29中分別給予了長FECBLOCK與短FECBLOCK的參數。
計算長FECBLOCK的Nldpc-Kldpc奇偶性位元的詳細程序如下:
1)初始化奇偶性位元,
2)在奇偶性校驗矩陣的第一列位址中指定的奇偶性位元位址,累加第一資訊位元-i0。下面將描述奇偶性校驗矩陣的位址的詳情。例如,對於比率13/15:【表達式5】 p 983=p 983i 0 p 2815=p 2815i 0 p 4837=p 4837i 0 p 4989=p 4989i 0 p 6138=p 6138i 0 p 6458=p 6458i 0 p 6921=p 6921i 0 p 6974=p 6974i 0 p 7572=p 7572i 0 p 8260=p 8260i 0 p 8496=p 8496i 0
3)對於接下來359個資訊位元is,s=1,2,...,359,使用如下表達式在奇偶性位元位址累加is
【表達式6】{x+(s mod 360)×Q ldpc }mod(N ldpc -K ldpc )其中x表示對應於第一位元i0的奇偶性位元累加器的位址,Qldpc為奇偶性校驗矩陣的位址中指定的編碼比率相依恆定。繼續舉例,對於比率13/15,Qldpc=24,到目前為止資訊位元i1,進行以下運算:【表達式7】p 1007=p 1007i 1 p 2839=p 2839i 1 p 4861=p 4861i 1 p 5013=p 5013i 1 p 6162=p 6162i 1 p 6482=p 6482i 1 p 6945=p 6945i 1 p 6998=p 6998i 1 p 7596=p 7596i 1 p 8284=p 8284i 1 p 8520=p 8520i 1
4)對於第361個資訊位元i360,在奇偶性校驗矩陣的位址的第二列中給予了奇偶性位元累加器的位址。以類似的方式,使用表達式6獲得之後359個資訊位元is(s=361,362,...,719)的奇偶性位元累加器的位址,其中x表示對應於資訊位元i360的奇偶性位元累加器的位址,即,奇偶性校驗矩陣的位址的第二列中的元素。
5)以類似的方式,對於每一群組的360個新資訊位元,使用奇偶性校驗矩陣的位址的新的一列查找奇偶性位元累加器的位址。
在所有資訊位元全部用盡之後,獲得最終的奇偶性位元,如下:
6)繼而從i=1開始進行如下運算【表達式8】p i =p i p i-1, i=1,2,...,N ldpc -K ldpc -1其中pi(i=0,1,...Nldpc-Kldpc-1)的最終內容等於奇偶性位元pi
短FECBLOCK的LDPC編碼程序與長FECBLOCK的LDPC編碼程序相一致,除了表30替換為表31,以及長FECBLOCK的奇偶性校驗矩陣的位址替換為短FECBLOCK的奇偶性校驗矩陣的位址之外。
第2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位元交錯。
對LDPC編碼器的輸出進行位元交錯,包括進行奇偶性交錯,然後進行準循環區塊(Quasi-Cyclic Block,QCB)交錯以及內部群組交錯。
圖(a)顯示準循環區塊(Quasi-Cyclic Block,QCB)交錯,而圖(b)顯示內部群組交錯。
可對FECBLOCK進行奇偶性交錯。在奇偶性交錯的輸出,LDPC編碼字由長FECBLOCK中的180個相鄰QC區塊以及短FECBLOCK中的45個相鄰QC區塊組成。長FECBLOCK或者短FECBLOCK中的每個QC區塊包含360位元。藉由QCB交錯對奇偶性交錯後的LDPC編碼字進行交錯。QCB交錯的單位為QC區塊。在奇偶性交錯的輸出的QC區塊被QCB交錯置換,如第23圖中所示,其中依據FECBLOCK長度,Ncells=64800/ηmod或16200/ηmod。QCB交錯型式對於調變類型與LDPC編碼比率的每種組合是唯一的。
在QCB交錯後,依據以下表32中限定的調變類型與順序(ηmod)進行內部群組交錯。還限定了對於一個內部群組,QC區塊的個數NQCB_IG
使用QCB交錯輸出的NQCB_IG個QC區塊進行內部群組交錯處理。內部群組交錯具有使用360行與NQCB_IG列寫入與讀取內部群組的位元 的程序。在寫入操作中,按列寫入來自QCB交錯輸出的位元。按行執行讀取操作,以從每行讀取m個位元,其中對於NUC,m等於1,對於NUQ,m等於2。
第2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單元字解多工。
圖(a)顯示對於8 bpcu MIMO以及12 bpcu MIMO的單元字解多工,而圖(b)顯示對於10 bpcu MIMO的單元字解多工。
位元交錯輸出的每個單元字(c0,1,c1,1,...,cηmod-1,1)被解多工為(d1,0,m,d1,1,m...,d1,ηmod-1,m)與(d2,0,m,d2,1,m...,d2,ηmod-1,m),如圖(a)中所示,其描述一個XFECBLOCK的單元字解多工程序。
對於使用不同類型的NUQ進行MIMO編碼的10 bpcu MIMO的情況,重複使用NUQ-1024的位元交錯器。位元交錯器輸出的每個單元字(c0,1,c1,1,...,c9,1)被解多工為(d1,0,m,d1,1,m...,d1,3,m)與(d2,0,m,d2,1,m...,d2,5,m),如圖(b)中所示。
第2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時間交錯。
圖(a)至圖(c)顯示TI模式的範例。
時間交錯器運作在DP準位。對於每個DP,時間交錯(TI)的參數可設定為不同。
出現在一部分PLS2-STAT資料中的以下參數配置TI:DP_TI_TYPE(允許值:0或1):代表TI模式;‘0’指示每一TI群組具有複數個TI區塊(多於一個TI區塊)的模式。在此種情況下,一TI群組被直接映射到一幀(沒有幀間交錯(inter-frame interleaving))。‘1’指示每一TI群組只具有一個TI區塊的模式。在此種情況下,TI區塊可遍布於兩個以上幀(幀間交錯)。
DP_TI_LENGTH:如果DP_TI_TYPE=‘0’,該參數為每一TI群組的TI區塊的個數NTI。對於DP_TI_TYPE=‘1’,該參數為從一TI群組延伸的幀個數PI
DP_NUM_BLOCK_MAX(允許值:0至1023):代表每一TI群組的XFECBLOCK的最大數量。
DP_FRAME_INTERVAL(允許值:1、2、4、8):代表攜帶一給定PHY規格的相同DP的兩連續幀之間的幀的個數IJUMP
DP_TI_BYPASS(允許值:0或1):如果對於DP不使用時間交錯,則該參數被設定為‘1’。如果使用時間交錯,則其被設定為‘0’。
此外,來自PLS2-DYN資料的參數DP_NUM_BLOCK用來代表DP的一TI群組所攜帶的XFECBLOCKs個數。
當時間交錯不用於DP時,不考慮隨後的TI群組、時間交錯操作以及TI模式。然而,將仍需要來自排程器的動態配置資訊的延遲補償區塊。在每個DP中,從SSD/MIMO編碼接收的XFECBLOCKs組成TI群組。亦即,每個TI群組為一組整數個XFECBLOCK,且將包含數量可動態變化的XFECBLOCKs。索引n的TI群組中的XFECBLOCKs的個數表示為NxBLOCK_Group(n),且用信號表示為PLS2-DYN資料中的DP_NUM_BLOCK。要注意的是,NxBLOCK_Group(n)可從最小值0變化到值最大為1023的最大值NxBLOCK_Group_MAX(對應於DP_NUM_BLOCK_MAX)。
每個TI群組或者直接映射到一幀上,或者遍布於PI個幀。每個TI群組還分成兩個以上TI區塊(NTI),其中每個TI區塊對應於時間交錯器記憶體的一個使用。TI群組內的TI區塊可包含數量略微不同的XFECBLOCKs。如果TI群組分成複數個TI區塊,則其僅直接映射到一幀。對於時間交錯存在三個選項(除了跳過時間交錯的額外選項),如以下表33中所示。
在每個DP中,TI記憶體存儲輸入的XFECBLOCKs(來自SSD/MIMO編碼區塊的輸出XFECBLOCK)。假設輸入的XFECBLOCKs被定義為 其中d n,s,r,q 為第n個TI群組的第s個TI區塊中的第r個XFECBLOCK的第q個單元,且代表SSD與MIMO編碼的輸出,如下所示。
另外,假設從時間交錯器輸出的XFECBLOCKs被定義為 ,其中h n,s,i 為第n個TI群組的第s個 TI區塊中的第i個輸出單元(i=0,...,N xBLOCK_TI (n,sN cells -1)。
一般地,時間交錯器在幀建立的程序之前還將起到DP資料緩衝器的作用。對於每個DP,這藉由兩個記憶庫而實現。第一TI區塊被寫入到第一記憶庫。第二TI區塊被寫入到第二記憶庫,同時正在讀第一記憶庫,依此類推。
TI為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對於第n個TI群組的第s個TI區塊,一TI記憶體的列數N r 等於單元的個數N cells ,即,N r =N cells ,而行數N c 等於數字N xBLOCK_TI (n,s)。
第2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的基本操作。
第26圖(a)顯示時間交錯器中的寫入操作,以及第26圖(b)顯示時間交錯器中的讀取操作。第一XFECBLOCK被按行方向寫入TI記憶體的第一行中,第二XFECBLOCK被寫入下一行中,依此類推,如圖(a)中所示。然後,在交錯陣列中,按對角線方向讀取單元。在從第一列(從 最左側一行開始沿著列向右)到最後一列按對角線方向讀取時,讀取N r 個單元,如圖(b)中所示。詳細地,假設z n,s,i (i=0,...,N r N c )作為要依序讀取的TI記憶體單元位置,藉由計算出列索引R n,s,i 、行索引C n,s,i 以及相關的扭轉參數T n,s,i 來執行交錯陣列中的讀取處理,如以下表達式。
其中S shift 為對角線方向讀取處理的共奇偶性移值,而不管N xBLOCK_TI (n,s),並且其由PLS2-STAT中給定的N xBLOCK_TI_MAX 來確定,如以下表達式。
結果,要讀取的單元位置藉由一座標而計算得出,如z n,s,i =N r C n,s,i +R n,s,i
第2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的操作。
更具體地,第27圖舉例說明每個TI群組的TI記憶體中的交錯陣列,當N xBLOCK_TI (0,0)=3、N xBLOCK_TI (1,0)=6、N xBLOCK_TI (2,0)=5時包括虛擬(virtual)XFECBLOCKs。
變化量N xBLOCK_TI (n,s)=N r 將小於或等於N' xBLOCK_TI_MAX 。因此,為了在接收器側實現單記憶體解交錯,而不管N xBLOCK_TI (n,s),藉由插入虛擬XFECBLOCKs到TI記憶體中而將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中所使用的交錯陣 列設定為N r ×N c =N cells ×N' xBLOCK_TI_MAX 大小,並完成讀取處理,如以下表達式。
TI群組的個數被設定為3。時間交錯器的選項在PLS2-STAT資料中藉由DP_TI_TYPE=‘0’、DP_FRAME_INTERVAL=‘1’以及DP_TI_LENGTH=‘1’,即,NTI=1、IJUMP=1以及PI=1,被發信出去。每一TI群組的XFECBLOCsK的個數在PLS2-DYN資料中分別藉由NxBLOCK_TI(0,0)=3、NxBLOCK_TI(1,0)=6以及NxBLOCK_TI(2,0)=5被發信出去,XFECBLOCKs的每一個具有Ncells=30個單元。XFECBLOCK的最大數量在PLS2-STAT資料中藉由NxBLOCK Group MAX被發信出去,由其匯出
第2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扭轉列行區塊交錯器的對角線方向讀取型式。
更具體地,第28圖顯示來自具有N' xBLOCK_TI_MAX =7及Sshift=(7-1)/2=3參數的每個交錯陣列的對角線方向讀取型式。要注意的是,在上面顯示為偽代碼的讀取處理中,如果V i N cells N xBLOCK_TI (n,s),則跳過Vi值,使用下一個計算出的Vi值。
第2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來自每一個交錯陣列的交錯的XFECBLOCKs。
第29圖舉例說明來自具有N' xBLOCK_TI_MAX =7及Sshift=3參數的每個交錯陣列的交錯的XFECBLOCKs。
將在下文描述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頻率交錯程序。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7020被配置以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different interleaving sequence)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單元,以便改善包含複數個單元的OFDM符號結構中的頻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性能。
在本發明中,上述頻率交錯方法可稱為隨機頻率交錯或者隨機FI,且其名稱可依設計者意圖而改變。
上述廣播信號傳遞裝置或者包含於廣播信號傳遞裝置中的頻率交錯器7020可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至少一幀的構成符號(亦即,分別的符號)或對應於二成對的符號的分別的單元,以及可執行頻率交錯,因此獲得頻率分集。
至少一符號可在隨後的調變程序中轉換為至少一OFDM符號。亦即,至少一符號可轉換為各個OFDM符號或二成對的OFDM符號(亦即,成對方式(pair-wise)的OFDM符號或各個OFDM符號對)。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可利用基於主要交錯序列(或者基本交錯序列)及符號偏置所產生的頻率交錯位址,執行對應於輸入的OFDM符號的單元的頻率交錯。
第3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參閱第30圖,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上述頻率交錯程序的反向處理。
第30圖係顯示單一記憶體使用於對應連續接收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的解交錯程序。
基本上,依據本發明的頻率解交錯可按照上述頻率交錯的反向程序來執行。
換言之,如第30圖左側所示,與對應於連續接收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相關聯,依據本發明的廣播信號接受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上述頻率交錯的讀取/寫入(R/W)操作的反向程序。在此情況下,記 憶體使用效率可因僅使用單一記憶體而增加。此為根據使用在傳遞部分中的一乒乓(ping-pong)交錯操作所產生的功效。
第31圖係舉例說明與對應於輸入OFDM符號的資料區段相關聯的單一記憶體的解交錯的概念示意圖。
第31圖係舉例說明配置以應用在廣播信號傳遞裝置(或頻率交錯器7020)中所使用的交錯序列至各成對方式的OFDM符號以便執行解交錯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的概念示意圖,或者,係舉例說明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的頻率解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上述頻率交錯程序的反向處理。第31圖顯示配置以執行單一記憶體頻率解交錯於對應連續接收的OFDM符號的廣播信號接收器的操作。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可執行上述頻率交錯器7020的反向處理。所以,解交錯序列可對應於上述交錯序列。
配置以產生隨機交錯序列的頻率交錯器7020將在下文中描述。
隨機交錯序列產生器可為頻率交錯器,或者可為包含在頻率交錯器中的區塊或模組。
隨機交錯序列產生器可稱為交錯位址產生器或交錯序列產生器,以及亦可根據設計者意圖而改變。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交錯序列產生器可包括一基本交錯產生器、一符號偏置產生器、一模數運算(modulo operation)、及一位址檢查區塊。依據一實施例的交錯序列可稱為隨機主要序列產生器。位址檢查區塊可稱為索引檢查區塊。分別的區塊的名稱、位置、功能等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來改變。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FFT模式或FFT大小可為8K、16K、32K等任何一者,以及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來改變。
依據實施例32K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將在下文中描述。
32K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應用相同的交錯序列或相同的交錯位址於對應一對OFDM符號(在下文中稱為OFDM符號對)的資料(或資料單元)。在此情況下,依據一實施例的32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應用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在記憶體中寫入 資料。32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應用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從記憶體中讀取資料。此外,依據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的寫入及讀取操作可在輸入資料單元中連續實現,以及可同時執行。亦即,假設依據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在記憶體中隨機寫入對應於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以及對應於奇數符號的其他資料單元接著輸入,對應於寫入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從記憶體被線性地讀取以及在同一時間對應於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也能在記憶體中被線性地讀取。隨後,在記憶體中被寫入之對應於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可隨機地被讀取。此外,依據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操作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以致於對應設置在一信號幀中的OFDM符號的符號數量總是由偶數數量指示。
32K FFT模式可藉由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對的分別的資料單元改善隨機特性,從而最大化分集性能。更詳細地,32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使用符號偏置旋轉基本交錯序列至對應於各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產生不同的交錯序列。在此情況下,符號偏置值可根據對應於各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因此,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可在頻率交錯程序中藉由傳遞器線性地讀取,以及對應於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被線性地寫入,以致於廣播信號接收裝置或包含在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的頻率解交錯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解交錯。在此情況下,必需的或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大小可為32K。
指示依據實施例的32K FFT模式的操作的等式如第32圖所示。
顯示在第32圖中的區塊可為用於指示與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及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相關聯的頻率交錯輸入及輸出(I/O)的操作的等式。
左側部分可指示被執行頻率交錯的輸出資料(交錯的向量)以及右側部分可指示頻率交錯的輸入資料單元(交錯器輸入向量)。在第32圖中,Xm,l,p可指示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p),以及Xm,l,H(p)可指示依據交錯位址(或交錯序列)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p)已被讀取。
亦即,顯示在第32圖中的等式可指示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已使用交錯序列在記憶體中被讀取,以及亦可指示對應於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已依據交錯序列被讀取。
依據一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將在下文中描述。
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應用相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的單元。依據一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以如在32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中相同的方式可藉由應用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在記憶體中寫入資料,以及可藉由應用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從記憶體中讀取資料。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的操作與32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的相同,並且如這樣的其詳細描述為了描述的方便性將在此被省略。總之,依據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允許接收器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解交錯。在此情況下,必需的或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大小可為16K。
此外,依據一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執行頻率交錯。在此情況下,依據一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g以便從記憶體隨機讀取對應於輸入符號的資料單元,並且包含在幀中的OFDM符號的數量未受限於此。另外,即使不同的交錯序列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依據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使用符號偏置旋轉基本交錯序列來產生不同的交錯序列。在此情況下,符號偏置值可根據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以不同的方式產生。
在此情況下,接收器可使用雙記憶體執行頻率交錯。在此情況下,必需的或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可為32K。
指示依據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在第33圖(a)至第33圖(b)中顯示。
第33圖(a)舉例說明用於在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應用相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的情況下所使用的等式。第33圖(a)舉例說明用於指示與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及對應於奇數符號的其他資料單元相關聯的頻率交錯輸入/輸出(I/O)的等式。
第33圖(b)舉例說明用於在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藉由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執行讀取操作的情況下使用的等式。
更詳細地,等式的左側部分可指示被執行頻率交錯的輸出資料(交錯的向量),以及等式的右側部分可指示頻率交錯的輸入資料單元(交錯器輸入向量)。
第33圖中,Xm,l,p可指示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p),以及Xm,l,H(p)可指示依據交錯位址(或交錯序列)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p)已被讀取。
因此,第33圖(a)中顯示的等式可指示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已使用交錯序列在記憶體中被讀取,以及亦可指示對應於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已依據交錯序列被讀取。
此外,顯示在第33圖(b)中的等式可舉例說明用於使用交錯序列讀取對應於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
依據另一實施例的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將在下文中描述。
依據實施例的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在此情況下,依據本發明的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以便從記憶體隨機讀取對應於輸入符號的資料單元,並且包含在幀中的OFDM符號的數量不受此限制。另外,即使不同的交錯序列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依據實施例的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使用符號偏置旋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各資料單元的基本交錯序列來產生不同的交錯序列。在此情況下,符號偏置值可根據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以不同的方式產生。
在此情況下,接收器可使用雙記憶體執行頻率交錯。在此情況下,必需的或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可為8K。
第34圖係舉例說明指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顯示在第34圖中的等式可指示對於在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藉由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執行讀取操作的情況下所使用的頻率交錯輸入/輸出(I/O)操作。更詳細地,左側部分可指 示被執行頻率交錯的輸出資料(交錯的向量)以及右側部分可指示頻率交錯的輸入資料單元(交錯器輸入向量)。
Xm,l,H(p)可指示依據交錯位址(或交錯序列)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p)已被讀取。
因此,顯示在第34圖中的等式可指示用於使用交錯序列讀取對應於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
第3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分別的FFT模式指示頻率交錯器輸出/輸入(I/O)操作的等式。
包含在第35圖的上部分描繪的區塊中的等式可指示32K FFT模式與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輸入操作與頻率交錯器輸出操作之間的關係,以及可指示一交錯序列應用於對應一單一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的情況。
包含在第35圖的下部分描繪的區塊中的等式可指示16K FFT模式與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I/O操作之間的關係,以及可指示一交錯序列應用於對應一單一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的情況。
如上所述,左側部分可指示對應頻率交錯器輸出的交錯的向量,以及右側部分可指示對應頻率輸入的輸入資料向量。
第3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2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的操作。
參閱第36圖,32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或交錯位址來交錯輸入的OFDM符號對,如上所述。顯示在第36圖中的32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可包括:一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一符號偏置產生器、一模數運算器、以及一位址檢查區塊,以便產生交錯序列或交錯位址,並且上面構成的元件將在下文中描述。
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可包括一基本隨機位址產生器及一線置換區塊(wire permutation block)。基本隨機位址產生器可包括一1-位元雙態觸變(toggling)及一14-位元PN產生器,並且可操作以在交錯中產生半隨機(quasi-random)特性。當十進位數組成的位址係使用PRBS暫存器值構成時,線置換區塊可改變位元的順序。在此情況下,線置換區塊可使用預定的線置換表來改變位元順序。
在32K FFT模式的情況下,相同的線置換表可應用於對應構成OFDM符號對之分別的符號的資料單元。其詳細描述如下。
符號偏置產生器可基於OFDM符號對來操作,以及可產生及輸出用於循環地位移從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產生的基本交錯序列的符號偏置值。
當輸出資料超過’Nmax’時,模數運算器可開始運作。在32K FFT模式的情況下,’Nmax’可設為32768。
如果輸出的15位元的Hl(p){亦即,交錯序列值(或交錯位址值)}高於輸入的資料向量大小(Ndata),位址檢查區塊及PRBS控制器可不使用輸出值並且拋棄輸出值,以及可利用交錯位址值不超過Nmax值的方式重複地調整交錯序列產生器的操作。
如上所述,模數運算器亦可在早於位址檢查區塊的時間運作。結果,即使OFDM符號對的資料向量(資料單元)在大小上不同,接收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解交錯。
第3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參閱第37圖,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或交錯位址來執行交錯於輸入的OFDM符號或輸入的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如上所述。顯示在第37圖中的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可包括:一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一符號偏置產生器、一模數運算器、以及一位址檢查區塊,以便產生交錯序列或交錯位址。上述構成的元件組件的詳細描述如下。
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可包括一基本隨機位址產生器及一線置換區塊。基本隨機位址產生器可包括一1-位元雙態觸變及一13-位元PN產生器,並且可操作以在交錯中產生半隨機特性。當十進位數組成的位址係使用PRBS暫存器值構成時,線置換區塊可改變位元的順序。在此情況下,線置換區塊可使用預定的線置換表來改變位元順序。在16K FFT模式的情況下,相同的線置換表可應用於對應構成OFDM符號對之分別的符號的資料單元。其詳細描述如下。
符號偏置產生器可基於OFDM符號對來操作,以及可產生及輸出用於循環地位移從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產生的基本交錯序列的符號偏置值。
當輸出資料超過‘Nmax’時,模數運算器可開始運作。在16K FFT模式的情況下,‘Nmax’可設為16384。
如果輸出的14位元的Hl(p){亦即,交錯序列值(或交錯位址值)}高於輸入的資料向量大小(Ndata),位址檢查區塊及PRBS控制器可不使用輸出值並且拋棄輸出值,以及可利用交錯位址值不超過Nmax值的方式重複地調整交錯序列產生器的操作。
如上所述,模數運算器亦可在早於位址檢查區塊的時間運作。結果,即使OFDM符號對的資料向量(資料單元)在大小上不同,接收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解交錯。
第3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參閱第38圖,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或交錯位址來執行交錯於輸入的符號如上所述。顯示在第38圖中的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可包括:一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一符號偏置產生器、一模數運算器、以及一位址檢查區塊,以便產生交錯序列或交錯位址。上述構成的元件組件的詳細描述如下。
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可包括一基本隨機位址產生器及一線置換區塊。基本隨機位址產生器可包括一1-位元雙態觸變及一12-位元PN產生器,並且可操作以在交錯中產生半隨機特性。當十進位數組成的位址係使用PRBS暫存器值構成時,線置換區塊可改變位元的順序。在此情況下,線置換區塊可使用預定的線置換表來改變位元順序。在8K FFT模式的情況下,不同的線置換表可應用於對應構成OFDM符號對的分別的符號的資料單元。其詳細描述如下。
符號偏置產生器可基於OFDM符號對來操作,以及可產生及輸出用於循環地位移從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產生的基本交錯序列的符號偏置值。
當輸出資料超過‘Nmax’時,模數運算器可開始運作。在8K FFT模式的情況下,‘Nmax’可設為8192。
如果輸出的13位元的Hl(p){亦即,交錯序列值(或交錯位址值)}高於輸入的資料向量大小(Ndata),位址檢查區塊及PRBS控制器可不使用輸出值並且拋棄輸出值,以及可利用交錯位址值不超過Nmax值的方式重複地調整交錯序列產生器的操作。
如上所述,模數運算器亦可在早於位址檢查區塊的時間運作。結果,即使OFDM符號對的資料向量(資料單元)在大小上不同,接收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解交錯。
第39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線置換表。
參閱第39圖,各表的第一列可指示輸入位元序列的位元位置,第二及第三列可指示藉由置換改變的位元位置。
第39圖(a)係用於32 FFT模式的線置換表的一範例,以及舉例說明線置換表相同地應用於對應輸入的OFDM符號對之構成符號的資料單元。
第39圖(b)係用於16 FFT模式的線置換表的一範例,以及舉例說明線置換表相同地應用於對應輸入的OFDM符號對之構成符號的資料單元。
第39圖(c)係用於16 FFT模式的線置換表的一範例,以及舉例說明線置換表不同地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對之構成符號的資料單元。第39圖(c)中,第二列可指示對應於輸入的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的改變的位元位置,以及第三列可指示對應於輸入的OFDM符號對的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的改變的位元位置。
第39圖(d)係用於8 FFT模式的線置換表的一範例,以及舉例說明線置換表不同地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對之分別的資料單元。分別的表的詳細說明相同於第39圖(c),以及為了描述的方便性那樣的描述在此省略。分別的位元位置可根據設計者意圖而改變。
第4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的操作的等式。
如上所述,依據一實施例的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可根據個別的FFT模式產生具有不同的位元數量大小的二進位字(binary word)(R’)。第40圖係舉例說明用於產生二進位字的程序的等式。如第40圖所示,用於產生二進位字的程序可改變為任意的PRBS。依據一實施例的基本交錯序列產生器藉由應用置換於產生的二進位字(R’)來執行雙態觸變,使得其可輸出基本交錯序列。
第4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符號偏置產生器的操作的等式。
如上所述,依據一實施例的符號偏置產生器可產生用於各OFDM符號對的符號偏置值,並且所產生的符號偏置值亦可相同地應用於對應構成OFDM對的二符號的資料單元。此外,符號偏置值可基於具有對於各FFT模式的二進位字(Gk)來產生,以及可改變為任意的PRBS。
第42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交錯位址的等式。
參閱第42圖,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基本交錯序列及符號偏置值來產生交錯位址Gl(p)。
顯示在第42圖上端的等式可指示用於產生交錯位址的程序,以及顯示在第42圖下端的等式可指示符號偏置。依據另一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將在下文中描述。
依據另一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將在下文中描述。
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分配不同的交錯序列至對應於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在此情況下,依據一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以隨機讀取對應於從記憶體輸入的符號的資料單元,並且包含在幀中的OFDM符號的數量不受此限制。此外,依據實施例的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利用符號偏置旋轉用於各OFDM符號的基本交錯序列來產生不同的交錯序列,即使不同的交錯順序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在此情況下,相同的交錯序列可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對的單元。
最後,16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交錯。在此情況下,必需的及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大小可為16K。
第43圖係指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4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33圖中所示的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第43圖中所示的等式可為在藉由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將16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隨機地在記憶體中寫入資料的情況下所使用之用於指示頻率交錯輸入及輸出(I/O)操作的等式。
顯示在第43圖中的等式的左側部分可指示被執行頻率交錯的輸出資料(交錯的向量),以及顯示在第43圖中的等式的右側部分可指示頻率交錯的輸入資料單元(交錯器輸入向量)。
第43圖中,Xm,l,p可指示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p)。
如可從第43圖所見的,交錯序列可使用符號偏置及Nmax值來計算。第43圖中的Nmax的值係相同於上述圖式的。
此外,接受器可使用雙記憶體執行頻率交錯。在此情況下,必需的及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大小可為32K。
依據另一實施例的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將在下文中描述。
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可應用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在此情況下,依據一實施例的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以便利用與在32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中相同的方式在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中寫入資料,並且可使用交錯序列以便從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讀取資料。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係相同於32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以及其詳細的描述為了描述的方便性將在此省略。最後,依據實施例的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可允許接收器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交錯。在使情況下,必需的及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大小可為8K。
此外,依據實施例的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使用交錯序列以便在記憶體中隨機寫入對應於輸入符號的資料單元,並且包含在幀中的OFDM符號的數量不受此限制。另外,即使不同的交錯序列應用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依據實施例的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使 用符號偏置旋轉用於各OFDM符號的基本交錯序列來產生不同的交錯序列。在此情況下,符號偏置值可根據各OFDM符號對以不同的方式產生。
在此情況下,接收器可使用雙記憶體執行頻率交錯。在此情況下,必需的或要求的最大記憶體可為8K。
第4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等式。
第44圖舉例說明依據另一實施例顯示在第34圖中的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的操作。
第44圖(a)舉例說明當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應用相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時所產生的操作的等式。更詳細地,第44圖(a)的等式指示不但是用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而且是用於對應奇數符號之其他資料單元的頻率交錯輸入及輸出。
第44圖(b)舉例說明當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藉由應用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執行讀取操作時所產生的操作的等式。
更詳細地,左側部分可指示被執行頻率交錯的輸出資料(交錯的向量)以及右側部分可指示頻率交錯的輸入資料單元(交錯器輸入向量)。
Xm,l,p可指示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以及Xm,l,H(p)可指示依據交錯位址(或交錯序列)要映射至第m幅幀的第一OFDM符號的單元索引(p)已被讀取。
因此,顯示在第44圖中的等式可指示對應於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資料單元已被使用交錯序列在記憶體中寫入,以及亦可指示對應於奇數符號的資料單元根據交錯序列已被讀取。
此外,顯示在第44圖(b)中的等式可指示用於使用交錯序列寫入對應於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的程序。
第4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各FFT模式之頻率交錯器輸入與輸出的等式。
包含在第45圖的區塊中的等式可指示16K FFT模式與8K FFT模式的頻率交錯器的輸入資料與輸出資料間的關係,以及可指示一交錯序列應用於對應一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的情況。如上所述,等式的左側部 分可指示頻率交錯器的輸出資料(交錯的向量),以及等式的右側部分可指示頻率交錯器的輸入資料單元(或輸入的向量)。
第4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更詳細地,第46圖舉例說明用於在16K FFT模式與8K FFT模式-頻率交錯器藉由分配不同的交錯序列於對應各OFDM符號的資料單元執行頻率交錯的情況下所使用的頻率解交錯程序。在此情況下,由於接收器能使用雙記憶體執行頻率解交錯器如上所述,該接收器能執行一乒乓結構(ping-pong structured)的頻率解交錯。在此情況下,對於在接收器中使用的基本交錯序列可相同於傳遞器的。
依據本發明的用於次世代的一實施例廣播信號傳遞/接收裝置將於下文中詳細描述。
第4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信號幀的邏輯結構。
第47圖顯示在第1圖至第29圖中所示的幀的另一實施例。依據一實施例的信號幀的邏輯結構可包括:一啟動程式(bootstrap)、複數個前導碼符號(L1發信)、以及複數個有效負載(payload)資料符號。
在第47圖中所示的啟動程式可對應於上述的前導碼,在第47圖中所示的前導碼符號可對應於上述的FSS,以及有效負載資料符號可對應於正常資料符號。此外,L1發信可對應於上述的PLS1與PLS2發信。
依據一實施例的啟動程式可在IFFT後插入至輸出信號幀的前部分中,以及可對前導碼或有效負載資料具有穩健性,以如此方式,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能檢測到對應的信號幀。此外,依據一實施例的啟動程式可傳遞必需的或需要的資訊以存取必需的廣播信號資訊與對應的廣播信號系統。
依據一實施例的啟動程式可包括:緊急警報系統(Emergency Alert System,EAS)喚醒資訊、系統資訊、前導碼結構指示碼資訊、關於隨後延伸使用的資訊等。
依據一實施例的前導碼結構指示碼資訊可包括:前導碼的FFT模式、前導碼的有效載體的數量(Number of Active carrier,NoA)、構成前導碼的OFDM符號的數量。
如圖式中所示(FI開啟(FI ON)),雖然上述的頻率交錯係執行於前導碼符號及資料符號中,但沒有頻率交錯執行於啟動程式(FI關閉(FIOFF))。
依據一實施例的前導碼符號的頻率交錯將在下文中描述。
第48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前導碼符號。
依據一實施例的前導碼符號可包含根據要被傳遞的L1發信資訊的位元的數量的至少一OFDM符號。經由前導碼符號要被傳遞的L1發信資訊可映射至OFDM符號的有效載體,以及可隨後被頻率交錯。在此情況下,頻率交錯器的輸入資料可被使用為對應於OFDM符號的前導碼單元。
前導碼符號的參數可具有不同於資料符號的任意固定值。
因此,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處理前導碼符號而沒有從啟動程式獲得前導碼的發信資訊,以及可快速地識別從前導碼符號傳遞的發信訊息,使得其可以減少包括通道掃描時間的服務取得時間。此外,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能最小化FFI/GI取得失敗的可能性,即使在貧乏的通道環境中,造成提升的廣播信號接收性能。
依據一實施例之前導碼符號的參數與對於使用參數的先決條件如下。
首先,為了增加在廣播信號系統中靈活性,最小的FFT模式(例如,8K模式)可應用於前導碼符號。此外,為了允許接收器檢測前導碼符號而沒有基於啟動程式發信出去,前導碼符號的NoA可固定。此外,前導碼符號的數量可考慮到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與資料符號的FFT模式間的關係而確定。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不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前導瑪符號的數量可受限為偶數數量,以致於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在上述頻率交錯期間可使用單一記憶體連續地資料符號的解交錯。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相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前導瑪符號的數量不受此限制。亦即,無論資料符號可使用奇數或偶數前導碼序列。
第49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前導碼符號的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更詳細地,第49圖係舉例說明用於在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不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的情況下所使用之應用於對應前導碼符號的前導碼單元的頻率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在此情況下,前導碼符號的數量可為偶數數量,如第48圖中所示。頻率交錯器可使用對應於包括作為一群組的二連續符號的OFDM符號對的前導碼單元,以及隨後執行頻率解交錯。
如在第49圖的下部分中所示,依據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可藉由應用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偶數符號的前導碼單元在記憶體中寫入資料,以及可藉由應用交錯序列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奇數符號的前導碼單元從記憶體讀取資料。此外,依據依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的寫入與讀取(R/W)可連續地執行於輸入的前導碼符號,以及可對其同時地執行。
亦即,依據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在記憶體中隨機寫入對應於偶數符號(第一符號)的前導碼單元,以及隨後輸入對應於奇數符號(第二符號)的前導碼單元,對應於寫入的偶數符號的前導碼單元從記憶體被線性地讀取,以及對應於奇數符號的前導碼單元能在記憶體中被線性地寫入。因此,對應於在記憶體中寫入的奇數符號可隨機讀取。
最後,對應於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或在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中的頻率解交錯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解交錯。上述操作係相同於關於資料符號的頻率交錯。
第50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前導碼符號的頻率解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更詳細地,第50圖係用於在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相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的情況下所使用之應用於對應前導碼符號的前導碼單元的頻率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
在此情況下,前導碼可使用相同的參數(FFT/GI/NoA)如在資料符號中的。假設的是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獲得不僅是關於前導碼符號的參數資訊而且是關於來自啟動程式(前導碼結構指示符資訊)的數量的資訊。此外,前導碼符號的數量可由奇數數量或偶數數量表示如第48圖中所示。
第50圖係舉例說明用於在前導碼符號為偶數數量的情況下所使用之頻率交錯程序的概念示意圖。因此,依據依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可使 用對應於作為一群組包括二連續符號的OFDM對的前導碼單元,以及隨後執行頻率交錯。其詳細的描述與第49圖的相同,以及其詳細的描述將在此省略。
第51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使用於信號幀的邏輯結構的發信結構的概念示意圖。
第51圖不僅顯示以對於頻率交錯與頻率解交錯所要求的啟動程式、前導碼符號、資料符號的順序所傳遞的發信資訊/內容,而且也顯示整個操作機制。如果應用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相互不同,在相同的FFT模式所處理的資料符號的集合(聚合)可稱為一分割區塊(partition)。
依據依實施例的信號幀可包括至少一分割區塊,以及該分割區塊可稱為一子幀。上述操作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來改變。
第51圖係包含相同的FFT模式應用於資料符號的情形以及不同的FFT模式應用於資料符號的其他情形兩者的信號幀的邏輯結構。
當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獲得前導碼符號時,依據一實施例的啟動程式可傳遞需要的資訊。更詳細地,依據一實施例的啟動程式可傳遞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的資訊、前導碼符號的NoA、關於前導碼符號的數量的資訊等。
更詳細地,依據一實施例的前導碼符號可包括關於分割區塊的數量的資訊、用於各分割區塊的FFT模式的資訊、包含在各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NoA、用於各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數量、各分割區塊的開始符號(或單元)資訊、指示在信號幀中相同的FFT模式在何處的指示碼資訊(或在信號幀中相同的FFT模式何時出現)。上述資訊可每一信號幀動態地改變。
第52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信號幀的有效負載資料結構。
第52圖(a)顯示用於在相同的FFT模式應用於有效負載資料(亦即,資料符號)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有效負載資料結構。第52圖(b)顯示用於在各種FFT模式應用於資料符號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有效負載資料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中,顯示在第52圖(a)中的信號幀可稱為單一FFT信號幀,以及顯示在第52圖(b)中的信號幀可稱為混合FFT信號幀。上述操作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來改變。
在第52圖(a)中,包含在一信號幀的資料符號可具有相同的OFDM符號結構,以及可具有相同的參數(FFT模式、GI長度、NoA、導頻形式等)。如上所述,關於資料符號的參數可經由前導碼符號傳遞。
如果依據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運作於對應OFDM符號對的資料單元,對於資料符號的數量設定為偶數數量是必需的。因此,資料符號的數量可根據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與資料符號的其他FFT模式間的關係定義如下。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不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資料符號的數量必須以偶數數量指示。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相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前導碼符號的數量與資料符號的數量的總和必須設定為偶數數量。最後,資料符號的數量可根據前導碼符號的數量設定為偶數數量或奇數數量。
第52圖(a)舉例說明包含在單一信號幀的各資料符號中的複數個OFDM符號結構,其中根據符號結構OFDM符號結構可具有不同的參數(FFT模式、GI長度、NoA、導頻形式等)。在第N幅混合FFT幀中具有相同的OFDM結構的資料符號的集合(聚合)可定義為分割區塊,以致於單一混合FFT模式可包括複數個分割區塊。
因此,獨立的參數可在分別的分割區塊中建立,如第52圖中所示,以及前導碼符號可包括關於分別的分割區塊的位置與結構的資訊、關於資料符號的數量的資訊等。此外,具有各種FFT模式的分割區塊可經由TMD(時分多工,Time Devision Multiplexing)-、LDM(層分多工,Layered Devision Multiplexing)-、FDM(頻分多工,Frequency Devision Multiplexing)-信號幀傳遞,以及分別的FFT模式的分割區塊可定義為具有特定GI的OFDM符號集合。
不同的FFT模式可定義以處理適合各種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例如,行動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固定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等)的廣播服務。因此,如果對於各FFT模式的標的廣播服務或對於各FFT模式的標的廣播信 號接收裝置係已決定,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僅必須獲得/處理適合裝置的廣播服務的區段,導致接收器的增加的節能功效。
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的頻率解交錯器可根據前導碼符號FFT模式相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的第一情形與前導碼符號FFT模式不同於資料符號的FFT模式的第二情形,再根據各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數量與前導碼符號的數量間的關係,操作如下。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相同於第一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FFT模式,以及如果前導碼符號的數量為偶數數量並且各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為偶數數量,隨後的操作可執行。
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連續執行前導碼符號(具有32K的最高值)與資料符號的解交錯。具體而言,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解交錯,即使分別的分割區塊具有不同的FFT模式,以致於記憶體可有效率地操作。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相同於第一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FFT模式,以及如果前導碼符號的數量為奇數數量並且各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為偶數或奇數數量,隨後的操作可執行。
在此情況下,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連續執行對應不同的FFT模式的分割區塊的解交錯。因此,由於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使用雙記憶體執行前導碼符號及資料符號的解交錯,記憶體效率可下降。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不同於第一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FFT模式,以及如果前導碼符號的數量為偶數數量並且各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為偶數數量,隨後的操作可執行。
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連續執行前導碼符號(具有32K的最高值)與資料符號的解交錯。具體而言,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解交錯,即使分別的分割區塊具有不同的FFT模式,以致於記憶體可有效率地操作。
如果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不同於第一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FFT模式,以及如果前導碼符號的數量為奇數數量並且各分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為偶數或奇數數量,隨後的操作可執行。
在此情況下,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連續執行對應不同的FFT模式的分割區塊的解交錯。因此,由於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使用雙記憶體執行前導碼符號及資料符號的解交錯,記憶體效率可下降。
因此,為了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有效率的頻率解交錯,前倒碼符號的FFT模式必須相同於第一分割區塊的FFT模式。此外,為了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執行連續的頻率解交錯即使分別的分割區塊具有不同的FFT模式,包含在各分割區塊中的資料符號的數量可具有隨後的情形。
前導碼符號的數量與包含在第一分割區塊中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的總和必須設定為偶數數量。此外,包含在剩餘的分割區塊中的資料符號的數量可設定為偶數數量。
第53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藉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單一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3圖(a)舉例說明用於處理連續輸入至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之不同的FFT模式的單一FFT模式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第53(b)圖舉例說明在頻率解交錯的執行之前,處理連續輸入至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的單一FFT模式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更詳細地,如同能從第53圖(a)見到的,就單一FFT模式信號幀而言,包含在一信號幀的前導碼符號與包含在相同的信號幀的資料符號可具有相同的FFT模式,以及分別的信號幀的FFT模式可相互不同。第53圖中,第一信號幀可指示16K FFT模式的實施例,第二信號幀可指示8K FFT模式的實施例,第三信號幀可指示16K FFT模式的實施例,第四及五信號幀可指示32K FFT模式的實施例。此外,包含在各信號幀中的前導碼符號的數量與鄰接前導碼符號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的總和可以偶數數量指示,以及信號幀可包括一分割區塊。
各信號幀可包括一啟動程式、至少一前導碼符號、以及複數個資料符號。經由啟動程式及前導碼符號傳遞的資訊係相同於上面提到的描述。
因此,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啟動程式資訊解碼前導碼符號,以及可使用經由前導碼符號傳遞的資訊解碼資料符號。
如同能從第53圖(b)見到的,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對於顯示在第53圖(a)中所接收的信號幀執行頻率解交錯。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啟動程式及包含在前導碼符號中的資訊執行頻率解交錯。在此情況下,最大的接收器記憶體容量可為32K。此外,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執行對應於各OFDM符號的輸入資料的寫入與讀取(R/W)操作。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具有不同的FFT模式的信號幀的連續的頻率解交錯。
因此,假設廣播信號接收裝置連續接收32K FFT模式的信號幀#0、16K FFT模式的信號幀#1、以及8K FFT模式的信號幀#2如第53圖(b)中所示,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虛擬地改變頻率解交錯器的格式以便使用32K單一記憶體有效率地執行頻率解交錯。第53圖(b)係舉例說明用於使用重新布置包含在各信號幀中的資料符號的位置的方法以改變輸入格式響應32K FFT模式的NoA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在此情況下,輸入格式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或接收裝置執行方法而改變。
因此,假設頻率解交錯的輸入格式改變如第53圖(b)中所示,頻率解交錯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解交錯,而不考慮具有不同的FFT模式的信號幀的NoA。
第54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藉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單一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4圖顯示第53圖的另一實施例。更詳細地,第54圖舉例說明頻率解交錯使用單一記憶體僅執行於一FFT模式信號幀。
第54圖(a)舉例說明用於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僅檢測與處理來自連續接收的單一FFT模式信號幀之間的16K FFT模式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第54圖(b)舉例說明用於允許廣播信號裝置僅選擇地執行來自連續接收的單一FFT模式信號幀之間的32K FFT模式信號幀的頻率交錯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如同能從第54圖(a)見到的,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僅選擇地解碼16K FFT模式信號幀。第54圖(a)中,包含在各信號幀中的前導碼符號的數量與鄰接前導碼符號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的總和係以偶數數量指示,以及各信號幀可包括一切割區。此外,依據本發 明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經由前導碼符號所傳遞之相同的FFT指示碼來檢測相同的FFT模式。
此外,如同能從第54圖(b)見到的,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32K大小的單一記憶體的最大值僅執行32K模式信號幀的頻率解交錯。
更詳細地,如第54圖(b)所示,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連續接收32K FFT模式的信號幀#0、16K FFT模式的信號幀#1、8K FFT模式的信號幀#2、以及32K FFT模式的信號幀#3,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檢測32K FFT模式的信號幀#0及#3,以及可執行頻率解交錯。
第54圖(b)係舉例說明用於藉由僅檢測32K模式信號幀改變頻率解交錯器的輸入格式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因此,假設頻率交錯器的輸入格式改變如第54圖(b)的右側區塊中所示,頻率解交錯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僅32K FFT模式信號幀的頻率解交錯。
第55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藉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混合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5圖(a)係舉例說明用於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連續接收之具有不同的FFT模式的混合模式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第55圖(b)係舉例說明在頻率解交錯的執行之前,用於允許處理連續接收的混合FFT模式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更詳細地,在使用如第55圖(a)中所示之混合FFT模式信號幀的情況中,包含在一信號幀的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係相同於包含在一信號幀的第一切割區的FFT模式。前導碼符號的數量與鄰接於前導碼符號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的總和可以偶數數量指示。此外,包含在剩餘的切割區中的資料符號的數量可以偶數數量指示,以及具有至少二不同的FFT模式的切割區可包含在混合FFT模式信號幀中。
第55圖中,第一信號幀可包括8K及16K FFT模式的分割區塊,第二信號幀可包括8K及32K FFT模式的分割區塊,第三信號幀可包括8K、16K及32K FFT模式的分割區塊,第四信號幀可包括8K及16K FFT模式的分割區塊,以及第五信號幀可包括8K及32K FFT模式的分割區塊。
此外,各信號幀可包括一啟動程式、至少一前導碼符號、以及複數個資料符號。經由啟動程式及前導碼符號傳遞的資訊可相同於上面所提到的描述。
因此,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啟動程式資訊解碼前導碼符號,以及可使用經由前導碼符號所傳遞的資訊解碼資料符號。具體而言,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不但可確認包含在一信號幀的各分割區塊而且可確認FFT模式,其係使用包含在前導碼符號中的開始符號(或單元)資訊以及全切割區塊(per-partition)FFT模式資訊。
如同能從第55圖(b)中見到的,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執行在第55圖(a)中所接收的信號幀的頻率解交錯。
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啟動程式資訊及包含在前導碼符號的資訊執行頻率解交錯。在此情況下,最大的接收記憶體容量可為32K。此外,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執行對應於各OFDM符號的輸入資料的讀取與寫入(R/W)操作,以及可使用單一記憶體連續執行包含在一信號幀中對應於至少二FFT模式的資料區段的頻率解交錯。
因此,假設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接收包括32K FFT模式切割區塊、16K FFT模式切割區塊、以及16K FFT模式切割區塊的混合FFT信號幀,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虛擬地改變頻率交錯器的輸入格式,以便有效率地使用32K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解交錯。第55圖(b)係舉例說明用於使用重新布置包含在混合的FFT信號幀中切割區塊所包含的資料符號的位置的方法以改變輸入格式響應32K FFT模式的NoA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在此情況下,輸入格式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或根據接收裝置執行方法來改變。
因此,假設頻率解交錯器的輸入格式改變如第55圖(b)的右側區塊中所示,頻率解交錯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具有包含在單一混合的FFT信號幀中不同的FFT模式的分割區塊的頻率解交錯。
第56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用於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處理混合FFT模式的信號幀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第56圖顯示第55圖的另一實施例。更詳細地,第56圖係舉例說明在廣播信號接收裝置使用單一記憶體僅對於特定的FFT模式切割區塊執行頻率解交錯的情形下的概念示意圖。
第56圖(a)舉例說明用於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檢測及處理包含在具有連續接收之不同的FFT模式的混合的FFT模式信號幀中特定的FFT模式(亦即,16K FFT模式)的切割區塊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第56圖(b)舉例說明用於允許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在頻率解交錯32K FFT模式切割區塊之前處理包含在連續接收之混合的FFT模式信號幀中32K FFT模式切割區塊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
如同能從第56圖(a)見到的,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僅選擇地解碼16K FFT模式切割區塊。包含在一信號幀中的前導碼符號的FFT模式可相同於包含在相同的信號幀中第一切割區塊的FFT模式。前導碼符號的數量與鄰接於該前導碼符號的切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數量的總和可以偶數數量指示。此外,包含在剩餘的切割區塊的資料符號的數量可以偶數數量指示,以及具有至少二不同的FFT模式的切割區塊可包含在混合的FFT模式信號幀中。
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啟動程式解碼前導碼符號,以及可使用經由前導碼符號傳遞的資訊解碼資料符號。具體而言,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藉由使用包含在前導碼符號中的開始符號(或單元)資訊及全切割區塊FFT模式資訊,不但可確認包含在當前的信號幀中各切割區塊的位置而且可確認FFT模式,以及可處理一預期的FFT模式的切割區塊。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相同的FFT指示碼資訊檢測經由另一信號幀所傳遞的切割區塊。
如同能從第56圖(b)見到的,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32K大小的單一記憶體的最大值執行僅32K FFT模式切割區塊的頻率解交錯。
更詳細地,假設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連續接收包括32K、16K、及8K FFT模式的切割區塊的信號幀#0、以及包括32K FFT模式的切割區塊及其他模式的切割區塊的信號幀#1,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僅檢測在各信號幀中的32K FFT模式切割區塊,以及可執行頻率解交錯。
第56圖(b)係舉例說明用於藉由僅檢測32K FFT模式切割區塊改變頻率解交錯器的輸入格式的方法的概念示意圖。因此,假設頻率解交錯器的輸入格式改變如第56圖(b)的右側區塊中所示,頻率解交錯器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僅32K FFT模式切割區塊的頻率解交錯。
次世代廣播信號服務的廣播信號傳遞/接收(Tx/Rx)裝置的信號幀結構以及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頻率交錯器將在下文中描述。
如上所述,依據一實施例的幀建立區塊可接收經由獨立的實體路徑(稱為DP或PLP或實體層管道)處理的資料,以及可輸出複數個幀符號。因此,在OFDM產生區塊中幀的構成符號可轉換成時間領域OFDM符號,並且隨後傳遞。
依據一實施例的信號幀可包括一啟動程式、一前導碼(或前導碼符號)、以及至少一子幀。
依據一實施例的啟動程式可設置在信號幀最前面的位置,可包括至少一符號,以及可具有固定的2K FFT大小。依據一實施例的OFDM產生區塊可在IFFT執行的完成及保護區間(GI)插入後插入啟動程式至信號幀的最前面的部分。
此外,依據一實施例的前導碼可包括至少一符號,以及可稱為一前導碼符號。依據一實施例的前導碼可設置在啟動程式與第一子幀間,以及使用在前導碼中的FFT大小可設定為8K、16K、及32K的任何一個。此外,使用在前導碼中的FFT大小可相同於或不同於使用在第一子幀中的FFT大小。
依據一實施例的至少一子幀可設置在前導碼之後。如上所述,至少一子幀可包含在信號幀的有效負載中,以及一子幀可包括至少一資料符號。依據一實施例的信號幀可具有至少一子幀的相同的或不同的大小,以及使用在各子幀中的FFT大小可設定為8K、16K、及32K的任何一個。
此外,頻率交錯的應用或非應用可依每啟動程式、每前導碼、或每子幀來改變。更詳細地,頻率交錯不應用於啟動程式,以及頻率交錯可一直應用於前導碼。就子幀而言,頻率交錯可應用於各子幀,或者可不應用於該處。
指示頻率交錯器是否應用於各子幀的發信資訊可包含在經由前導碼傳遞的L1發信資訊中。指示頻率交錯是否應用於各子幀的發信資訊可定義為指示頻率交錯的開啟/關閉(on/off)操作的旗標。上述操作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來改變。
用於在前導碼符號的FFT大小相同於或不同於第一子幀的FFT大小的情況下所使用的頻率交錯將在下文中描述。
第57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在前導碼及第一子幀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FFT大小的情況下所使用的頻率交錯器的操作的概念示意圖。
在第57圖(a)中,假設前導碼與第一子幀具有相同的FFT大小並且頻率交錯應用於第一子幀#0,頻率交錯器可僅在前導碼的開始部分(第一前導碼符號)中重設符號偏置值。雖然本發明為了描述的方便性揭露符號偏置值重設為零(0),應該知道的是上面提到的描述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來改變。在此狀況下,基於FFT大小的頻率交錯可應用於前導碼及第一子幀,以及符號偏置值可在前導碼及第一子幀中連續改變。
第57圖(b)係舉例說明頻率交錯應用於第一子幀#0而無論前導碼及第一子幀的FFT大小的狀況的概念示意圖。更詳細地,第57圖(b)顯示頻率交錯器配置以不僅在前導碼的開始部分(第一前導碼符號)而且也在第一子幀的開始部分(第一資料碼符號或第一符號)執行符號偏置值的重設。
如果前導碼及第一子幀具有相同的FFT大小,不同的交錯方法可應用於前導碼及第一子幀。因此,二頻率交錯方法可概念上地應用於相同的FFT大小。
假設前導碼及第一子幀具有不同的FFT大小,基於各FFT大小的頻率交錯可應用於前導碼及第一子幀。
第57圖(c)係舉例說明頻率交錯不應用於第一子幀#0而無論前導碼及第一子幀的FFT大小的狀況的概念示意圖。第57圖(c)顯示頻率交錯器被配置以僅在前導碼的開始部分(第一前導碼符號)執行符號偏置值的重設。如第57圖所示,頻率交錯器可在第一子幀關掉。
對應於依據一實施例的廣播信號傳遞裝置的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執行對應於頻率交錯器的反向程序的頻率解交錯。
如果符號偏置值在前導碼符號及第一子幀初始化,廣播信號接收裝置可使用單一記憶體執行頻率解交錯。亦即,不再須要去確定前導碼及第一子幀是否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FFT大小,同樣的操作可達成無論FFT大小,以及廣播信號接收裝置的非必需的操作可移除。上述的實施例可應用於在幀內具有不同的FFT大小的全部子幀的邊界,以及可根據設計者的意圖來改變。
第58圖係舉例說明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的流程圖。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可執行第1圖至第8圖及第10圖至第57圖中所述的傳遞廣播信號的反向程序。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或接收器能接收廣播信號(S58000)。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或在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中的同步與解調模組能藉由OFDM(正交頻分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evision Multiplex)方案解調所接收的廣播信號(S58100)。詳情如第9圖中所述。
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或頻率解交錯器能使用不同的交錯序列頻率來解交錯索解調的廣播信號(S58200)。此外,不同的交錯序列可用於對應該前導碼及一子幀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資料以及該不同的交錯序列可基於交錯序列及符號偏置來產生。而且,用於該前導碼的符號偏置值可在該前導碼中的第一符號上重設為一初始值以及用於該子幀的符號偏置值可在該子幀中的第一符號上重設為一初始值。頻率解交錯係在第30圖至第57圖中所述的反向程序。
隨後,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或幀語法分析模組能從頻率解交錯的廣播信號語法分析至少一信號幀(S58300)。語法分析的詳細程序如第9圖中所述。
然後,,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用於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或解映射與解碼模組能解碼在該語法分析的至少一信號幀中的服務資料(S58400)。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領會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本案發作各種修飾及改變。因此,其意圖係,倘若本發明的修飾及改變落入所附加的專利申請範圍的範疇及其均等發明之內,則本發明係涵蓋其修飾及改變。
本案說明書中所提及的裝置及方法發明兩者以及該裝置及方法發明兩者的描述可對彼此係為互補適用的。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模組、單元或者區塊,為執行儲存在記憶體(或者儲存單元)中的一系列指令的處理器/硬體。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或者方法可在硬體/處理器中操作,或者由硬體/處理器操作。此外,本發明的方法可實施為如可寫在處理器可讀的記錄介質上的代碼,並且因此可由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裝置中所提供的處理器讀取。
本申請案主張2015年7月16日提出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第62/193,580號之權益,上述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於此藉由參考而併入,如完整記載於本案申請中。
1000‧‧‧輸入格式化區塊
1010‧‧‧位元交錯編碼與調變區塊
1020‧‧‧幀建立區塊
1030‧‧‧OFDM產生區塊
1040‧‧‧發信產生區塊

Claims (10)

  1. 一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接收該等廣播信號;藉由一OFDM(正交頻分多工)方案解調該等接收的廣播信號,其中該等廣播信號包括至少一信號幀,其中一信號幀包括一前導碼及至少一子幀;藉由使用一不同的交錯序列頻率解交錯該等解調的廣播信號,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用於對應該前導碼及一子幀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資料,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基於一交錯序列及一符號偏置來產生;從該等頻率解交錯的廣播信號語法分析該至少一信號幀;以及解碼在該語法分析的至少一信號幀中的服務資料。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其中用於該前導碼的一符號偏置值在該前導碼中的一第一符號上重設為一初始值。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其中用於該子幀的一符號偏置值在該子幀中的一第一符號上重設為一初始值。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藉由產生該交錯序列來產生;對於每二個符號產生該符號偏置;以及對於該產生的交錯序列及該產生的符號偏置執行一模數運算。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其中該前導碼包括指示頻率交錯是否應用於一子幀中的資料的資訊。
  6. 一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該裝置包含:一接收器,接收該等廣播信號;一解調器,藉由一OFDM方案對該等接收的廣播信號執行解調,其中該等廣播信號包括至少一信號幀,其中一信號幀包括一前導碼及至少一 子幀;一頻率解交錯器,藉由使用一不同的交錯序列頻率解交錯該等解調的廣播信號,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用於對應該前導碼及一子幀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資料,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基於一交錯序列及一符號偏置來產生;一幀語法分析器,從該等頻率解交錯的廣播信號語法分析該至少一信號幀;以及一解碼器,解碼在該語法分析的至少一信號幀中的服務資料。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其中用於該前導碼的一符號偏置值在該前導碼中的一第一符號上重設為一初始值。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其中用於該子幀的一符號偏置值在該子幀中的一第一符號上重設為一初始值。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其中該不同的交錯序列係藉由產生該交錯序列來產生;對於每二個符號產生該符號偏置;以及對於該產生的交錯序列及該產生的符號偏置執行一模數運算。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其中該前導碼包括指示頻率交錯是否應用於一子幀中的資料的資訊。
TW105102674A 2015-07-16 2016-01-28 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方法、以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TWI6035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93580P 2015-07-16 2015-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705A true TW201705705A (zh) 2017-02-01
TWI603598B TWI603598B (zh) 2017-10-21

Family

ID=5775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2674A TWI603598B (zh) 2015-07-16 2016-01-28 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方法、以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6) US10033442B2 (zh)
EP (4) EP3324594A4 (zh)
JP (2) JP2018520610A (zh)
KR (6) KR102065425B1 (zh)
CN (4) CN107836091B (zh)
TW (1) TWI603598B (zh)
WO (4) WO20170106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0414B2 (ja) * 2014-02-07 2018-11-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GB2539662A (en) * 2015-06-22 2016-12-28 Sony Corp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and Methods of Trasmitting and Receiving
EP3324594A4 (en) 2015-07-16 2019-03-20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CN106716885B (zh) 2015-07-17 2018-12-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GB2540593A (en) * 2015-07-22 2017-01-25 Sony Corp Receiver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CN111343124B (zh) * 2015-07-27 2022-05-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3570578B1 (en) * 2018-05-15 2021-12-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n authenticity of a wireless message in a wireless group communication among vehicles of a group of vehicles
WO2020087501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Interleaving pattern based noma technology
CN114365529B (zh) 2019-07-08 2023-1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iab节点的链路可用性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节点
US20230135780A1 (en) * 2021-11-03 2023-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symbol format for guard interval based waveforms
CN114598419B (zh) * 2021-11-12 2023-08-01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交织器、解交织器、及其执行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3355A (ja) * 1986-11-25 1988-06-0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信号記録方式及び情報信号記録媒体
US5387941A (en) * 1991-06-14 1995-02-07 Wavephore, Inc. Data with video transmitter
US7769097B2 (en) * 2003-09-15 2010-08-0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rough multiple antennas
KR100640935B1 (ko) 2003-09-16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tv 수신기 및 자기 진단 방법
US7570695B2 (en) * 2003-12-18 2009-08-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daptive bit interleaver for wideband systems using adaptive bit loading
JP2006128801A (ja) * 2004-10-26 2006-05-18 Okano Electric Wire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
KR101445340B1 (ko) 2007-06-01 2014-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변적으로 부반송파 인터리빙된 ofdm 부반송파를송수신하는 ofdm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917201B1 (ko) 2007-12-11 2009-09-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KR101388794B1 (ko) 2008-03-03 2014-04-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인-밴드 시그널링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TWI458301B (zh) * 2008-03-11 2014-10-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用於多重次載波聯合調變正交分頻多工傳輸器的彈性結構
GB2460459B (en) 2008-05-30 2012-07-11 Sony Corp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0058891A1 (en) 2008-11-18 2010-05-2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CN102246516B (zh) * 2008-12-12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US9172572B2 (en) * 2009-01-30 2015-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c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served tone
CN102308577B (zh) * 2009-02-11 2015-07-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KR101664428B1 (ko) * 2009-02-12 2016-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2100067B (zh) 2009-02-13 2013-04-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US8902858B2 (en) 2009-07-15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reuse preamble
US8958490B2 (en) * 2009-12-31 2015-02-17 Allen LeRoy Limberg COFDM broadcasting with single-time retransmission of COFDM symbols
US9456234B2 (en) * 2010-02-23 2016-09-27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ing signal using same
WO2011105750A2 (ko) * 2010-02-23 2011-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기 및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EP2541916B1 (en) * 2010-02-23 2017-06-14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TWI501596B (zh) 2010-03-08 2015-09-21 Sony Corp 使用適應正交分頻多工之通訊系統
US9143271B2 (en) 2010-04-01 2015-09-22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broadcast signal transceiving method in a broadcast signal transceiving apparatus
WO2011136574A2 (ko) * 2010-04-28 2011-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기, 방송 신호 수신기, 및 방송 신호 송/수신기에서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US8638761B2 (en) * 2010-10-06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latency interleaving fo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ing
WO2012067362A2 (ko) * 2010-11-17 2012-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기 및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KR101844229B1 (ko) * 2010-11-23 2018-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기 및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EP2536054A1 (en) 2011-06-16 2012-12-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non-adjacent component interleaving
US9203670B2 (en) 2012-06-01 2015-12-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rame structure for terrestrial cloud broadcast and a method of receiving the same
US9432153B2 (en) * 2013-06-12 2016-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pping cells to symbols
US9246730B2 (en) 2013-06-19 201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e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WO2015023150A1 (en) * 2013-08-14 2015-02-19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3033880A4 (en) 2013-08-14 2017-04-26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WO2015026177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KR101799276B1 (ko) * 2013-09-27 2017-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US9363026B2 (en) 2013-10-11 2016-06-07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channel loss
CN111224913B (zh) * 2013-11-11 2022-07-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和方法及处理广播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05723717B (zh) 2013-11-13 2019-04-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US9379928B2 (en) * 2013-11-17 2016-06-2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US9210022B2 (en) * 2013-11-25 2015-12-0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GB2533308A (en) 2014-12-15 2016-06-22 Sony Corp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er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MX361435B (es) 2015-01-05 2018-12-06 Lg Electronics Inc Aparato de transmision de señales de difusion, aparato de recepcion de señales de difusion,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señales de difusion, y metodo de recepcion de señales de difusion.
WO2016122062A1 (ko) * 2015-01-26 2016-08-04 엘지전자(주)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7113088B (zh) * 2015-02-04 2020-10-20 Lg 电子株式会社 收发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JP6487054B2 (ja) * 2015-02-06 2019-03-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放送信号送信装置、放送信号受信装置、放送信号送信方法、及び放送信号受信方法
CN107251589B (zh) * 2015-03-09 2020-11-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广播信号发送装置、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广播信号发送方法和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JP6514358B2 (ja) * 2015-04-06 2019-05-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放送信号送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KR102065423B1 (ko) * 2015-06-29 2020-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EP3324594A4 (en) * 2015-07-16 2019-03-20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CN106716885B (zh) * 2015-07-17 2018-12-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11786924B (zh) * 2015-09-10 2023-03-2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广播信号发送装置和方法以及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6091B (zh) 2021-05-11
KR102096405B1 (ko) 2020-05-27
US20170019221A1 (en) 2017-01-19
CN107836091A (zh) 2018-03-23
US10498489B2 (en) 2019-12-03
WO2017010640A1 (ko) 2017-01-19
TWI603598B (zh) 2017-10-21
KR20200027062A (ko) 2020-03-11
CN107836119A (zh) 2018-03-23
EP3324632A1 (en) 2018-05-23
US11012189B2 (en) 2021-05-18
JP2018529247A (ja) 2018-10-04
KR102088024B1 (ko) 2020-04-20
EP3324593A4 (en) 2019-03-20
KR20200035489A (ko) 2020-04-03
EP3324594A1 (en) 2018-05-23
KR20180026467A (ko) 2018-03-12
KR20180026473A (ko) 2018-03-12
WO2017010656A1 (ko) 2017-01-19
KR20180026471A (ko) 2018-03-12
EP3324593A1 (en) 2018-05-23
CN113114424B (zh) 2023-06-20
CN113114425B (zh) 2023-06-20
EP3324563A4 (en) 2019-03-13
US20170019440A1 (en) 2017-01-19
CN113114425A (zh) 2021-07-13
KR102202339B1 (ko) 2021-01-13
US10505675B2 (en) 2019-12-10
US10291357B2 (en) 2019-05-14
KR20180026466A (ko) 2018-03-12
EP3324632A4 (en) 2019-03-13
US20200106556A1 (en) 2020-04-02
KR102065426B1 (ko) 2020-01-13
US20180302185A1 (en) 2018-10-18
JP6640982B2 (ja) 2020-02-05
JP2018520610A (ja) 2018-07-26
CN113114424A (zh) 2021-07-13
EP3324594A4 (en) 2019-03-20
US10033442B2 (en) 2018-07-24
US20180227160A1 (en) 2018-08-09
US20180191464A1 (en) 2018-07-05
EP3324563A1 (en) 2018-05-23
KR102225953B1 (ko) 2021-03-10
US10491332B2 (en) 2019-11-26
WO2017010655A1 (ko) 2017-01-19
WO2017010641A1 (ko) 2017-01-19
KR102065425B1 (ko)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0513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US11678346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TWI603598B (zh) 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方法、以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US10263642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TWI599196B (zh) 發送及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及方法
TWI583150B (zh) 供傳遞廣播信號的裝置、供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供傳遞廣播信號的方法、及供接收廣播信號的方法
US20160056923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US9787516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TW201626731A (zh) 發送及接收廣播信號的裝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