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5643A - 提升天線隔離度的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提升天線隔離度的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5643A
TW201635643A TW104110483A TW104110483A TW201635643A TW 201635643 A TW201635643 A TW 201635643A TW 104110483 A TW104110483 A TW 104110483A TW 104110483 A TW104110483 A TW 104110483A TW 201635643 A TW201635643 A TW 2016356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antenna
signal
parasitic element
wireless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0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0940B (en
Inventor
謝家興
Original Assignee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10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0940B/zh
Priority to US14/934,116 priority patent/US995427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35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0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09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種射頻裝置包含有一接地元件、一第一天線包含一第一寄生元件、一第二天線、一第三天線以及一第二寄生元件。其中,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天線共用該接地元件,該第二寄生元件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一天線產生的一第一反射訊號至該第二寄生元件上,以及該第一寄生元件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二天線產生的一第二反射訊號及該第三天線產生的一第三反射訊號至該第一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

Description

提升天線隔離度的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本發明係指一種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尤指一種可提升隔離度,以在有限空間內放置多個天線,並維持天線效能及頻寬的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電子產品,如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無線基地台、行動電話、智慧電表(Smart Meter)、USB無線網路卡(USB dongle)等,係透過天線來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以傳遞或交換無線電訊號,進而存取無線網路。因此,為了讓使用者能更方便地存取無線通訊網路,理想天線的頻寬應在許可範圍內儘可能地增加,而尺寸則應儘量減小,以配合電子產品體積縮小的趨勢。除此之外,隨著無線通訊技術不斷演進,電子產品所配置的天線數量可能增加。舉例來說,在USB無線網路卡的設計中,為了讓相關電子產品的使用者可同時使用相同頻帶的不同無線通訊系統(如Bluetooth及WiFi)執行不同的應用,或提升無線通訊系統的頻譜效率及傳輸速率以改善通訊品質,USB無線網路卡需利用多重(或多組)天線同步收發無線訊號,將空間分成許多通道,進而提供多個天線場型。由於使用多組天線,天線間相互干擾的問題也就成為設計時需考量的重點之一。
在無線通訊產品的設計中,多組天線通常被分別擺放在無線通訊產品的對角線上或是最長邊上相距最遠的位置,以儘量降低多組天線之間的干擾,而達到最佳的互補天線特性。然而,當無線通訊產品的整體尺寸或其 中可設置天線的區域較小時,需同時考量多組天線的佈局,避免天線之間相互干擾,因此增加許多設計難度。
此外,隨著無線通訊系統的技術進步,寬頻天線已然成為通訊系統的首要需求之一。常見的寬頻天線,如平面倒F天線,其雖可達到收發多頻無線訊號的目的,然而,此類天線的輻射體長度太長,無法安裝於小型化的無線通訊系統中,且低頻頻寬不足(大約110MHz),無法滿足寬頻帶通訊系統需求。
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設計多組符合傳輸需求的天線,同時兼顧各個天線頻寬、效率及隔離度,也就成為業界所努力的目標之一。
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可提升天線隔離度的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以在有限空間內放置多個天線,並維持天線頻寬及效能。
本發明揭露一種射頻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該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設置區、一接地元件、一第一天線、一第二天線、一第三天線以及一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一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一無線訊號,包含有一金屬耦合片;一第一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一第一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金屬耦合片,用來將該第一無線訊號經該金屬耦合片耦合至該第一輻射體,以透過該第一輻射體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一寄生元件,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該第二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二無線訊號。該第三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三無線訊號。該第二寄生元件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一反射訊號至該第二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其中,該接地元件位於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二及第三天線之間,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天線共用該接地元件,該金屬耦合片大致位於該第一寄生元件與該第一輻射體之間,該第一寄生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二 無線訊號的一第二反射訊號及該第三無線訊號的一第三反射訊號至該第一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一系統接地件,用來提供接地;一射頻訊號處理模組,用來處理複數個無線訊號;以及一射頻裝置。該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設置區、一接地元件、一第一天線、一第二天線、一第三天線以及一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一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一無線訊號,包含有一金屬耦合片;一第一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一第一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金屬耦合片,用來將該第一無線訊號經該金屬耦合片耦合至該第一輻射體,以透過該第一輻射體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一寄生元件,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該第二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二無線訊號。該第三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三無線訊號。該第二寄生元件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一反射訊號至該第二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其中,該接地元件位於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二及第三天線之間,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天線共用該接地元件,該金屬耦合片大致位於該第一寄生元件與該第一輻射體之間,該第一寄生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二無線訊號的一第二反射訊號及該第三無線訊號的一第三反射訊號至該第一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
10‧‧‧無線通訊裝置
100‧‧‧射頻裝置
102‧‧‧射頻訊號處理模組
20、60、80‧‧‧射頻裝置
200、210、220、600、610、620、800、810、820‧‧‧天線
230、630、830‧‧‧接地元件
250、650、850‧‧‧天線設置區
202、240、602、640、802、812‧‧‧寄生元件
204、212、214、222、224、612、614、622、624、814、822、824‧‧‧輻射體
206、606、806‧‧‧金屬耦合片
216、226、616、626、816、826‧‧‧短路元件
208、218、228、608、618、628、808、818、828‧‧‧訊號饋入元件
201、601、801、811‧‧‧槽孔
L202、L204、L240、L640、L804、L812‧‧‧長度
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
D15‧‧‧電流路徑
h1、h2‧‧‧間距
X、Y、Z‧‧‧軸向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的示意圖。
第3A圖為第2圖射頻裝置的低頻電流分佈示意圖。
第3B圖為第2圖射頻裝置的高頻電流分佈示意圖。
第4A圖至第4C圖為第2圖射頻裝置的電壓駐波比示意圖。
第5A圖至第5B圖為第2圖射頻裝置的天線隔離度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的示意圖。
第7A圖為第6圖射頻裝置的低頻電流分佈示意圖。
第7B圖為第6圖射頻裝置的高頻電流分佈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的示意圖。
第9A圖為第8圖射頻裝置的低頻電流分佈示意圖。
第9B圖為第8圖射頻裝置的高頻電流分佈示意圖。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裝置10的示意圖。無線通訊裝置10可以是任何具無線通訊功能的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系統、無線存取點設備、無線基地台、USB無線網路卡(USB dongle)等,其簡略地係由一射頻裝置100及一射頻訊號處理模組102所組成。射頻裝置100提供無線通訊裝置10的一無線通訊功能,更精確來說,射頻訊號處理模組102可支援多個相同頻帶的無線訊號同時收發,而射頻裝置100可確保此操作下的隔離度。所謂「多個相同頻帶的無線訊號同時收發」可以是支援多輸入多輸出通訊技術的一無線通訊系統同步收發無線訊號,或是採用相同頻帶的不同無線通訊系統(如Bluetooth及Wi-Fi)同時收發無線訊號。
請參考第2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射頻裝置20的示意圖。射頻裝置20可應用於第1圖中的射頻裝置100中,包含有一第一天線200、一第二天線210、一第三天線220、一接地元件230、一第二寄生元件240以及一天線設置區250。第一天線200、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設置於天線設置區250內,用來分別收發多個相同頻帶的第一至第三無線訊號。舉例來說,第一天線200可用來收發Bluetooth通訊系統的第一無線訊號,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可用來收發WiFi通訊系統的第二及第三無線訊號。第一天線200、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設置於同一基板上,共用接地元件230, 以連接無線通訊裝置10的一系統接地件。射頻訊號處理模組102(未繪於第2圖)設置於天線設置區250的中央,第一天線200設置於天線設置區250的一端,第二天線210、第三天線220及第二寄生元件240設置於天線設置區250的另一端。
第一天線200包含有一第一寄生元件202、一第一輻射體204、一 金屬耦合片20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208。訊號饋入元件208電性連接於金屬耦合片206,用來將無線訊號經金屬耦合片206耦合至第一輻射體204。第一輻射體204設置於金屬耦合片206的一側,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230,並耦接於金屬耦合片206,即其可透過耦合方式與金屬耦合片206產生訊號連結,以接收由金屬耦合片206饋入的第一無線訊號,進而發射第一無線訊號。相對於第一輻射體204,第一寄生元件202設置在金屬耦合片206的另一側,而第一寄生元件202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230,用來將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所產生的第二及第三無線訊號的反射訊號導引至第一寄生元件202上而不干擾第一天線200的第一輻射體204,以提升天線200、210、220之間的隔離度,進而達成良好的天線效率。第一輻射體204的長度L204及第一寄生元件202的長度L202大致上為一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但兩者不需等長。
接地元件230形成有一槽孔201,槽孔201位於第一訊號饋入元 件208與第一輻射體204之間,使第一天線200所產生的低頻電流從訊號饋入元件208沿槽孔204周圍流至第一輻射體204。因此,槽孔201的長度和面積會影響第一天線200所產生的電流路徑長度,因此調整槽孔201的長度和面積可調整第一天線200的操作頻率。在另一實施例中,若在沒有槽孔201的情況下,第一天線200所產生的電流路徑長度已符合應用需求,則槽孔201可省略。
第二天線210包含有一第二輻射體212、一第三輻射體214、一短 路元件21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218。第三輻射體214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230。 訊號饋入元件218電性連接於第二輻射體212,用來將第二無線訊號傳送至第二輻射體212,以透過第二輻射體212發射第二無線訊號。短路元件216電性連接於第二輻射體212、接地元件230及第二寄生元件240。
第三天線220包含有一第四輻射體222、一第五輻射體224、一短 路元件22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228。第五輻射體224,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230。訊號饋入元件218,電性連接於第四輻射體222,用來將第三無線訊號傳送至第四輻射體222,以透過第四輻射體222發射第三無線訊號。短路元件226電性連接於第四輻射體222、接地元件230及第二寄生元件240。
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的天線型式類似於平面倒F型天線加上 了下地點(短路元件216、226),但不限於此,其他型式的天線亦具有類似的效果。第二輻射體212及第四輻射體222用來激發較低頻的模態,而第三輻射體214及第五輻射體224用來激發較高頻的模態。
第二寄生元件240設置於天線設置區250內,電性連接於接地元 件230,用來導引第一無線訊號200的反射訊號至第二寄生元件240上,而不干擾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的第二及第四輻射體212、222,以提升第一天線200與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的隔離度。第二寄生元件240的一長度L240大致上為一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因此,第一寄生元件202及第二寄生元件240可分別導引第二、 第三及第一無線訊號的反射訊號,使反射訊號不干擾天線200、210及220的主要輻射體(即第一、第三及第五輻射體204、212及222),以提升天線200、210、220之間的隔離度。
請參考第3A圖及第3B圖,其分別繪示第一天線200、第二天線 210及第三天線220同時運作時的低頻及高頻電流分佈圖。如第3A圖所示,對於第一天線200而言,其低頻電流路徑D1從訊號饋入元件208抵達第一輻射體204的末端的最短路徑是從第一訊號饋入元件208沿槽孔201周圍流至第一輻射體204。相對於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而言,其部分反射 電流抵達第一輻射體204的末端的最短路徑是從接地元件230與第一輻射體204的連接處抵達第一輻射體204的末端。因此,第一天線200、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在相同的第一輻射體204所觀察到的電流路徑D1不同,故可提升第一天線200與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之間的隔離度。
此外,由於第二天線210與第三天線220係相對設置,因此第二 及第三無線訊號分別在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上(如第二及第四輻射體212、222上)所產生的電流路徑D2、D3方向相反,故第二天線210與第三天線220之間有良好的天線隔離度。
如第3B圖所示,同理,由於第二天線210與第三天線220係相 對設置,因此第二及第三無線訊號分別在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上(如第三及第五輻射體214、224上)所產生的電流路徑D4、D5方向相反,故第二天線210與第三天線220之間有良好的天線隔離度。
進一步地,第4A圖為第一天線200的電壓駐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示意圖,第4B圖為第二天線210的電壓駐波比示意圖,第4C圖為第三天線220的電壓駐波比示意圖,第5A圖為第一天線200與第二天線210的天線隔離度示意圖,而第5B圖為第一天線200與第三天線220的天線隔離度示意圖。如第4A圖至第5B圖所示,第一天線200、第二天線210及第三天線220具有良好的頻寬,且天線之間的隔離度在低頻2.4GHz至2.5GHz皆可低於-30dB。
需注意的是,本發明將第一天線200的反射電流導引至第二寄生 元件240上而不干擾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的第二及第四輻射體212、222,將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的反射電流導引至第一天線200的第一寄生元件202上而不干擾第一輻射體204,且利用槽孔201調整第一天線200的電流路徑D1,以確保天線具有良好的頻寬、效率及隔離度,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做不同的修飾,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第一天線200所產生的無線訊號係以耦合方式由金屬耦合片206饋入至第一輻射體204,其耦合間距h1、 h2可作適當的調整,但不限於此。第一天線200亦可作適當的修飾,使無線訊號以其他的饋入方式饋入第一輻射體204。此外,第一寄生元件202、第一輻射體204、金屬耦合片206、第二輻射體212、第三輻射體214、第四輻射體222、第五輻射體224等皆可視不同設計需求在X、Y、Z軸向延伸或變化,而不限於第1圖中的形狀。短路元件216、226用以連接輻射體212、222與接地元件230,用以調整天線阻抗匹配,因此短路元件216、226的形式可視天線整體的匹配和頻寬作適度調整,其形狀並無限制。再者,用來設置射頻裝置20的基板可以是一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亦可以是其他材料的基板。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射頻裝置60的示意 圖。射頻裝置60與射頻裝置20的擺放方向不同,射頻裝置20設置於X-Y平面,射頻裝置60則設置於X-Z平面。天線設置區650設置有一第一天線600、一第二天線610、一第三天線620及一第二寄生元件640。第一天線600包含有一第一寄生元件602、一第一輻射體604、一金屬耦合片60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608。第二天線610包含有一第二輻射體612、一第三輻射體614、一短路元件61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618。第三天線620包含有一第四輻射體622、一第五輻射體624、一短路元件62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628。
第一天線600與200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第一寄生元件602及 第一輻射體的形狀及寬度。第一寄生元件602同樣可導引第二及第三天線610、620的反射電流至第一寄生元件602上而不干擾第一輻射體604,以確保天線具有良好的頻寬、效率及隔離度。接地元件630形成有一槽孔601,槽孔601位於第一訊號饋入元件608與第一輻射體604之間,使第一天線600所產生的低頻電流從訊號饋入元件608沿槽孔601周圍流至第一輻射體204。在另一實施例中,若在沒有槽孔601的情況下,第一天線600所產生的電流路徑長度已符合應用需求,則槽孔601可省略。
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為相對(或對稱)設置,而第二及第三 天線610、620為垂直設置,以配合設置環境的差異。第二天線610與210的差異在於第二輻射體612環繞短路元件616。第三天線620與220的差異在於短路元件626電性連接於第四輻射體622與接地元件630之間。第二輻射體612大致沿Z軸向延伸,第四輻射體622大致沿-X軸向延伸,兩者彼此垂直;第三輻射體614及第五輻射體624大致沿-X軸向延伸,兩者彼此平行。
第二寄生元件640電性連接於接地元件630,設置於第二及第三 天線610、620之間,用來導引第一天線600的反射訊號至第二寄生元件640上而不干擾第二輻射體212及第四輻射體622,以確保天線具有良好的頻寬、效率及隔離度。第二寄生元件640的一長度L640大致上為一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第二寄生元件640包含一支臂641,設置於第二輻射體612的末端,用來耦合第二輻射體612,以建立訊號連結。
請參考第7A圖及第7B圖,其分別繪示第一天線600、第二天線 610及第三天線620同時運作時的低頻及高頻電流分佈圖。如第7A圖所示,對於第一天線600而言,在第一輻射體604所觀察到的電流路徑D6需經過槽孔601周圍後抵達第一輻射體604的末端。相對於第二天線610及第三天線620而言,其在第一輻射體604所觀察到的電流路徑D6直接抵達第一輻射體604的末端而不需經過槽孔601周圍。因此可提升第一天線600與第二及第三天線610、620之間的隔離度。
此外,由於第二天線610與第三天線620係垂直(或正交)設置, 因此第二及第三無線訊號分別在第二及第三天線610、620上(如第二及第四輻射體612、622上)所產生的電流路徑D7、D8垂直,故第二天線610與第三天線620之間有良好的天線隔離度。
如第7B圖所示,雖然第二及第三無線訊號分別在第二及第三天 線610、620上(如第三及第五輻射體614、624上)所產生的電流路徑D9、D10方向相同,但第二及第三天線610、620屬相同無線通訊技術,對隔離度的限制較低,故第二天線610與第三天線620之間的天線隔離度可符合應用 規範。
此外,第一天線600的第一輻射體604用以激發較低頻的模態, 金屬耦合片606亦可視應用不同而作為一高頻輻射體,用以激發較高頻的模態。短路元件616連接第二天線810的訊號饋入元件618與接地元件630,用以調整天線阻抗匹配;短路元件626連接第二天線810的第四輻射體622與接地元件630,用以調整天線阻抗匹配,因此短路元件616、626的形式可視天線整體的匹配和頻寬作適度調整,其形狀並無限制。除上述之外,射頻裝置20的相關修飾及變化皆可應用於射頻裝置60,而未有所限。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射頻裝置80的示意 圖。射頻裝置80與射頻裝置60的擺放環境不同,與環境中金屬的分別距離三毫米及十毫米(Y軸向)。天線設置區850設置有一第一天線800、一第二天線810及一第三天線820。第一天線800包含有一第一寄生元件802、一第一輻射體804、一金屬耦合片80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808。第二天線810包含有一第二寄生元件(亦是第二輻射體)812、一第三輻射體814、一短路元件81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818。第三天線820包含有一第四輻射體822、一第五輻射體824、一短路元件826及一訊號饋入元件828。
需注意的是,第二寄生元件812除了用來發射無線訊號,亦可用 來導引第一天線800的反射訊號而不干擾第四輻射體822,以提升第一及第三天線800、820的隔離度。此外,第一輻射體804的長度L804及第二寄生元件812的一長度L812大致上為一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但兩者不需等長。
第一天線800與第一天線200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槽孔801的 位置及面積以及金屬耦合片806的形狀。第一寄生元件802同樣可導引第二及第三天線810、820的反射電流至第一寄生元件802上而不干擾第一輻射體804,以確保天線具有良好的頻寬、效率及隔離度。第二及第三天線210、220為相對(或對稱)設置。
接地元件830形成有三角形的一槽孔811,槽孔811位於第二天 線810與第三天線820之間,用來隔開第二及第三天線810、820分別產生的電流,以提升第二及第三天線810、820的隔離度。在另一實施例中,槽孔811亦可省略。
請參考第9A圖及第9B圖,其分別繪示第一天線800、第二天線 810及第三天線820同時運作時的低頻及高頻電流分佈圖。如第9A圖所示,對於第一天線800而言,在第一輻射體804所觀察到的電流路徑D11需經過槽孔801周圍後抵達第一輻射體804的末端。相對於第二天線810及第三天線820而言,其在第一輻射體804所觀察到的電流路徑D11直接抵達第一輻射體804的末端而不需經過槽孔801周圍。因此可提升第一天線800與第二及第三天線810、820之間的隔離度。
此外,由於第二天線810與第三天線820係相對設置(分別朝向 X軸向及-X軸向),因此第二及第三無線訊號分別在第二及第三天線810、820上(如第二及第四輻射體812、822上)所產生的電流路徑D12、D13相反,故第二天線810與第三天線820之間有良好的天線隔離度。
如第9B圖所示,第二及第三無線訊號分別在第二及第三天線810、 820上(如第三及第五輻射體814、824上)所產生的電流路徑D14、D15相反,故第二天線810與第三天線820之間有良好的天線隔離度。
另外,如業界所熟知,天線的輻射頻率、頻寬、效率等係與天線 形狀、材質等相關,因此,設計者當可適當調整天線200、210、220、600、610、320、800、810及820中各元件於X、Y、Z軸向的大小、寬度、間距等,以符合系統所需。其它如材質、製作方式、各元件的形狀、位置等皆可因應不同需求而做適當的變化,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藉由第一寄生元件及第二寄生元件以導引天 線的反射訊號而不干擾主要輻射體,以在有限空間下提升多個天線間的隔離度,藉此增加天線效率,並確保無線傳輸的正常運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 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20‧‧‧射頻裝置
200、210、220‧‧‧天線
230‧‧‧接地元件
250‧‧‧天線設置區
202、240‧‧‧寄生元件
204、212、214、222、224‧‧‧輻射體
206‧‧‧金屬耦合片
216、226‧‧‧短路元件
208、218、228‧‧‧訊號饋入元件
201‧‧‧槽孔
L202、L204、L240‧‧‧長度
h1、h2‧‧‧間距
X、Y、Z‧‧‧軸向

Claims (18)

  1. 一種射頻裝置,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該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設置區;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第一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一無線訊號,包含有:一金屬耦合片;一第一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一第一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金屬耦合片,用來將該第一無線訊號經該金屬耦合片耦合至該第一輻射體,以透過該第一輻射體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一寄生元件,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二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二無線訊號;一第三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一第三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二寄生元件,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一反射訊號至該第二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其中,該接地元件位於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二及第三天線之間,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天線共用該接地元件,該金屬耦合片大致位於該第一寄生元件與該第一輻射體之間,該第一寄生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二無線訊號的一第二反射訊號及該第三無線訊號的一第三反射訊號至該第一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接地元件形成有一第一槽孔,該第一槽孔位於該第一訊號饋入元件與該第一輻射體之間,使該第一無線訊 號產生的電流從該第一訊號饋入元件沿該第一槽孔周圍流至該第一輻射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第二天線包含有:一第二輻射體;一第三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二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用來將該第二無線訊號傳送至該第二輻射體,以透過該第二輻射體發射該第二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一短路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元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第三天線包含有:一第四輻射體;一第五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三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四輻射體,用來將該第三無線訊號傳送至該第四輻射體,以透過該第四輻射體發射該第三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二短路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四輻射體、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元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無線通訊裝置的一射頻訊號處理模組係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上,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第三天線及該第二寄生元件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的一第一長度大致為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一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該第二寄生元件大致位於該第二天線與該第三天線之間,該第二寄生元件的一第二長度大致為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二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該第一輻射體的一第三長度大致為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三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 長。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第二寄生元件包含一支臂,設置於該第二輻射體的末端,用來耦合該第二輻射體,以建立訊號連結;該第二輻射體大致沿一第一軸向延伸,該第四輻射體大致沿一第二軸向延伸,其中該第一軸向垂直該第二軸向。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第二天線包含有:該第二寄生元件,用來發射該第二無線訊號;一第二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二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用來將該第二無線訊號經該第二輻射體耦合至該第二寄生元件,以透過該第二寄生元件發射該第二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一短路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及該接地元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射頻裝置,其中該接地元件形成有一第二槽孔,該第二槽孔位於該第二天線與該第三天線之間。
  10.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含有:一系統接地件,用來提供接地;一射頻訊號處理模組,用來處理複數個無線訊號;以及一射頻裝置,包含有:一天線設置區;一接地元件,用來提供接地;一第一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該複數個無線訊號的一第一無線訊號,包含有:一金屬耦合片;一第一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一第一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金屬耦合片,用來將該第一 無線訊號經該金屬耦合片耦合至該第一輻射體,以透過該第一輻射體發射該第一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一寄生元件,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二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該複數個無線訊號的一第二無線訊號;一第三天線,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用來收發該複數個無線訊號的一第三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二寄生元件,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內,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一反射訊號至該第二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其中,該接地元件位於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寄生元件、該第二及第三天線之間,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天線共用該接地元件,該金屬耦合片大致位於該第一寄生元件與該第一輻射體之間,該第一寄生元件用來導引該第二無線訊號的一第二反射訊號及該第三無線訊號的一第三反射訊號至該第一寄生元件上,以提升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及第三天線的隔離度。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接地元件形成有一第一槽孔,該第一槽孔位於該第一訊號饋入元件與該第一輻射體之間,使該第一無線訊號產生的電流從該第一訊號饋入元件沿該第一槽孔周圍流至該第一輻射體。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天線包含有:一第二輻射體;一第三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二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用來將該第二無線訊號傳送至該第二輻射體,以透過該第二輻射體發射該第二無線訊號;以及 一第一短路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元件。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三天線包含有:一第四輻射體;一第五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三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四輻射體,用來將該第三無線訊號傳送至該第四輻射體,以透過該第四輻射體發射該第三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二短路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四輻射體、該接地元件及該第二寄生元件。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射頻訊號處理模組係設置於該天線設置區上,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第三天線及該第二寄生元件之間。
  15.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寄生元件的一第一長度大致為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一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該第二寄生元件大致位於該第二天線與該第三天線之間,該第二寄生元件的一第二長度大致為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二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該第一輻射體的一第三長度大致為該第一無線訊號的一第三操作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16.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寄生元件包含一支臂,設置於該第二輻射體的末端,用來耦合該第二輻射體,以建立訊號連結;該第二輻射體大致沿一第一軸向延伸,該第四輻射體大致沿一第二軸向延伸,其中該第一軸向垂直該第二軸向。
  17.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天線包含有:該第二寄生元件,用來發射該第二無線訊號;一第二輻射體,電性連接於該接地元件;一第二訊號饋入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用來將該第二無線訊 號經該第二輻射體耦合至該第二寄生元件,以透過該第二寄生元件發射該第二無線訊號;以及一第一短路元件,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輻射體及該接地元件。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接地元件形成有一第二槽孔,該第二槽孔位於該第二天線與該第三天線之間。
TW104110483A 2015-03-31 2015-03-31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antenna isolation TWI560940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0483A TWI560940B (en) 2015-03-31 2015-03-31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antenna isolation
US14/934,116 US9954271B2 (en) 2015-03-31 2015-11-05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antenna isol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0483A TWI560940B (en) 2015-03-31 2015-03-31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antenna isol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643A true TW201635643A (zh) 2016-10-01
TWI560940B TWI560940B (en) 2016-12-01

Family

ID=57016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0483A TWI560940B (en) 2015-03-31 2015-03-31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antenna isolation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54271B2 (zh)
TW (1) TWI56094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6026B (zh) * 2017-02-17 2018-02-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644481B (zh) * 2017-01-04 2018-12-11 泓博無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具有混合模式天線的電子裝置
TWI699540B (zh) * 2018-05-10 2020-07-21 立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都卜勒移動感應裝置
CN113366701A (zh) * 2019-03-21 2021-09-07 以伊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经营的阿维科斯天线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天线系统
TWI790824B (zh) * 2021-11-18 2023-01-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天線模組
TWI796834B (zh) * 2021-11-16 2023-03-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模組
TWI819533B (zh) * 2022-02-25 2023-10-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頻段天線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6435B2 (en) * 2016-04-18 2020-08-25 Ethertronics, Inc. Low profile antenna module
TWI642230B (zh) * 2017-06-30 2018-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裝置
CN109672019B (zh) * 2017-10-17 2022-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mimo天线装置及实现天线信号传输方法
CN109346822B (zh) * 2018-10-31 2024-02-20 深圳市中天迅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辐射臂wifi天线
CN112531343B (zh) * 2020-12-01 2023-1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和电子设备
SE2250474A1 (en) * 2022-04-19 2023-07-11 Shortlink Resources Ab Antenna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tegrated antennas
TWI833256B (zh) * 2022-06-22 2024-02-21 泓博無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提高隔離度的第五代行動通信天線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05967T1 (de) * 2004-12-07 2008-09-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 Ab Antennenvorrichtung
US7423597B2 (en) * 2006-02-09 2008-09-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ual band WLAN antenna
US7450072B2 (en) * 2006-03-28 2008-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inverted-F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W200905983A (en) * 2007-07-16 2009-02-01 Quanta Comp Inc Broadband antenna
US8937578B2 (en) * 2009-09-01 2015-01-20 Skycross, Inc. High isolation antenna system
US8780002B2 (en) * 2010-07-15 2014-07-15 Sony Corporatio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multi-band antennas with a conductive neutralization line for signal decoupling
CN102340049B (zh) 2010-07-27 2014-09-17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天线
CN102751573B (zh) * 2011-04-20 2014-08-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频段天线
CN202513284U (zh) * 2012-01-18 2012-10-31 华南理工大学 利用宽带t型中和线提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
EP2811573B1 (en) * 2013-06-03 2018-05-30 BlackBerry Limited A coupled-feed wideband antenna
TWI552438B (zh) 2013-12-24 2016-10-0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天線隔離度之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4481B (zh) * 2017-01-04 2018-12-11 泓博無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具有混合模式天線的電子裝置
TWI616026B (zh) * 2017-02-17 2018-02-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699540B (zh) * 2018-05-10 2020-07-21 立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都卜勒移動感應裝置
US11194037B2 (en) 2018-05-10 2021-12-07 Richwave Technology Corp. Doppler motion sensor device with high isolation between antennas without increasing device size
CN113366701A (zh) * 2019-03-21 2021-09-07 以伊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经营的阿维科斯天线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天线系统
CN113366701B (zh) * 2019-03-21 2024-03-12 以伊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经营的阿维科斯天线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天线系统
TWI796834B (zh) * 2021-11-16 2023-03-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模組
TWI790824B (zh) * 2021-11-18 2023-01-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天線模組
TWI819533B (zh) * 2022-02-25 2023-10-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頻段天線及電子裝置
US11901652B2 (en) 2022-02-25 2024-02-13 Futaiji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Yantai) Co., Ltd. Antenna with multiple frequency range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94046A1 (en) 2016-10-06
TWI560940B (en) 2016-12-01
US9954271B2 (en) 2018-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5643A (zh) 提升天線隔離度的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TWI552438B (zh) 提升天線隔離度之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KR100638726B1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TWI420742B (zh) 用於一多輸入多輸出無線通訊系統之多重天線
US10535926B2 (en) Antenna and antenna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350082B2 (en) Dual-band monopole coupling antenna
EP2688143B1 (en) Unipolar, bipolar, and hybrid mimo antenna
US10008776B2 (en) Wideband antenna
TW201345045A (zh) 天線系統
CN106159446B (zh) 射频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KR20140059550A (ko)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US8593368B2 (en) Multi-ban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4753554A (zh) 射频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US9019169B2 (en) Antenna module
US10122093B2 (en) Dipole array antenna
TWI521796B (zh) 提升天線隔離度之射頻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US20090262027A1 (en) Dual-Band Antenna
TWI515961B (zh) 指向性天線及用於指向性天線之輻射場型調整方法
US11355847B2 (en) Antenna structure
TWI520443B (zh) 單極天線
JP724761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102032457B1 (ko) 광대역 안테나 장치
TWM515213U (zh) 天線裝置與使用此天線裝置的電子裝置
KR101392252B1 (ko) via가 있는 CBCPW 급전 무선 USB 동글용 내장형 광대역 안테나
CN115632235A (zh) 天线及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