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0377A - 使用者設備(ue)量測間隙中干擾頻率量測之智慧跳過 - Google Patents

使用者設備(ue)量測間隙中干擾頻率量測之智慧跳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0377A
TW201630377A TW104137070A TW104137070A TW201630377A TW 201630377 A TW201630377 A TW 201630377A TW 104137070 A TW104137070 A TW 104137070A TW 104137070 A TW104137070 A TW 104137070A TW 201630377 A TW201630377 A TW 2016303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cription
frequency band
interference
list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7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帕爾薩沙拉西 克里旭納摩爾西
普拉夏斯 默漢
艾拉文斯 雷真卓恩
貞葛 瑞迪 阿里米奈堤
克里旭納庫瑪 法桑薩斯南
阿南德 拉尤爾卡
Original Assignee
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0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3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0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optimising the interference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04W36/008375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實施於一行動通信裝置上之各種實施例提供用於跳過包括於自一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以節約電力且增加避免一第一訂用與一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之可能性的方法。具體而言,該行動通信裝置之一處理器可對該頻帶清單排序使得非干擾頻帶排序於干擾頻帶之前。該處理器可接著按次序取得該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該處理器判定一功率量測已滿足一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回應於此判定,該裝置處理器可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該第一訂用之網路且可不再取得該清單中之該等剩餘頻帶之功率量測。

Description

使用者設備(UE)量測間隙中干擾頻率量測之智慧跳過
本申請案大體上係關於UE量測間隙中干擾頻率量測之智慧跳過。
行動通信裝置之一些新設計包括向使用者提供對多個單獨行動電話網路之存取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用戶識別碼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行動電話網路之實例包括GSM、TD-SCDMA、CDMA2000、LTE及WCDMA。實例多SIM行動通信裝置包括行動電話、膝上型電腦、智慧型電話,及經組態以連接至多個行動電話網路之其他行動通信裝置。包括複數個SIM且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射頻(「radio-frequency;RF」)收發器而連接至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行動電話網路之行動通信裝置被稱為「多SIM多作用中(multi-SIM-multi-active)」通信裝置。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之一實例為包括與兩個行動電話網路相關聯之兩個SIM卡/訂用的「雙SIM雙作用中(dual-SIM-dual-active)」通信裝置。
當一行動通信裝置包括複數個訂用時,該裝置上之每一訂用可利用一不同RF資源以在任何時間與該訂用之關聯網路通信。舉例而言,第一訂用(例如,對GSM網路之訂用)可使用第一收發器以傳輸至GSM基地台,與此同時,第二訂用(例如,對WCDMA網路之訂用)使 用第二收發器以傳輸至WCDMA基地台。然而,在某些操作頻帶組合中,RF資源之同時使用可由於包括於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中之RF鏈之天線的近接而造成一或多個RF資源去敏或干擾其他RF資源正常地操作之能力。
通常,接收器去敏(有時被稱作「感度惡化(de-sense)」)或接收器敏感性降級可由附近傳輸器之雜訊干擾引起。舉例而言,當兩個無線電靠近(其中一者在上行鏈路上傳輸一有時被稱作侵犯者通信活動(「侵犯者(aggressor)」)一且另一者在下行鏈路上接收一有時被稱作受害者通信活動(「受害者(victim)」))時,來自侵犯者之傳輸器的信號可由受害者之接收器拾取或以其他方式干擾較弱信號(例如,來自遠距基地台)之接收。因此,經接收信號可變得損毀且難以或不可能供受害者解碼。接收器感度惡化歸因於傳輸器及接收器之必要近接而針對諸如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之多無線電裝置呈現設計及操作挑戰。
各種實施例包括可實施於一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上以用於避免一第一訂用與一第二訂用之間的一識別干擾頻帶共存事件的方法。根據各種實施例之方法可包括:判定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上的一干擾量;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按次序取得該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是否滿足一最小功率臨限值;回應於判定用於一頻帶之該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而暫時中止該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之另外量測。可根據標準協定而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該第一訂用之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判定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上的一干擾量可包括判定 該頻帶清單中之每一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一頻帶上的一共存干擾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方法可包括識別將以等於或超過一最大干擾臨限值之一共存干擾量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干擾頻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識別將不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非干擾頻帶」),其中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包括對該頻帶清單排序使得非干擾頻帶排序於干擾頻帶之前。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回應於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接收的指令而對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頻帶執行該第一訂用中之一交遞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接收該頻帶清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監測該第一訂用與該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及回應於偵測到一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而執行該方法之該等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可涉及產生該頻帶清單之一經排序索引,或將一順位值添加至該頻帶清單中之輸入項,一處理器可使用該經排序索引或該順位值以按干擾增加之次序選擇用於功率量測之頻帶。
各種實施例包括一種用於實施於一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上以藉由以下操作而管理一第一訂用與一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的方法:識別將不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非干擾頻帶」);取得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一非干擾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一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回應於判定用於一非干擾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而暫時中止剩餘非干擾頻帶之另外功率量測;及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 率量測報告至該第一訂用之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若已量測全部非干擾頻帶且無任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則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判定與將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干擾頻帶」)相關聯的一共存干擾量;基於該等經判定共存干擾量而按共存干擾之次序取得該等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及回應於判定用於一干擾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而暫時中止剩餘頻帶之另外功率量測且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
各種實施例可包括一種行動通信裝置,其經組態有處理器可執行指令以執行上文所描述之方法之操作。
各種實施例可包括一種行動通信裝置,其具有用於執行上文所描述之方法之操作之功能的構件。
各種實施例可包括非暫時性處理器可讀媒體,其上經儲存有處理器可執行指令,該等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經組態以致使一行動通信裝置之一處理器執行上文所描述之方法之操作。
100‧‧‧通信系統
102‧‧‧第一行動網路
104‧‧‧第二行動網路
110‧‧‧第一行動通信裝置
120‧‧‧第二行動通信裝置
130‧‧‧第一基地台
132‧‧‧蜂巢式連接
134‧‧‧有線連接
140‧‧‧第二基地台
142‧‧‧蜂巢式連接
144‧‧‧有線連接
150‧‧‧周邊裝置
152‧‧‧無線連接
160‧‧‧無線存取點
162‧‧‧無線連接
164‧‧‧網際網路
166‧‧‧有線連接
200‧‧‧行動通信裝置
202a‧‧‧第一用戶識別碼模組(SIM)介面
202b‧‧‧第二用戶識別碼模組(SIM)介面
204a‧‧‧第一識別碼模組SIM-1
204b‧‧‧第二識別碼模組SIM-2
206‧‧‧一般處理器
208‧‧‧寫碼器/解碼器(CODEC)
210‧‧‧揚聲器
212‧‧‧麥克風
214‧‧‧記憶體
216‧‧‧基頻數據機處理器
218a‧‧‧射頻(RF)資源
218b‧‧‧射頻(RF)資源
220a‧‧‧第一無線天線
220b‧‧‧第二無線天線
224‧‧‧小鍵盤
226‧‧‧觸控式螢幕顯示器
230‧‧‧共存管理單元
250‧‧‧系統單晶片
302‧‧‧傳輸器
304‧‧‧接收器
306‧‧‧資料處理器
308‧‧‧調變器
310‧‧‧傳輸電路
316‧‧‧接收電路
318‧‧‧解調變器
320‧‧‧資料處理器
330‧‧‧射頻(RF)傳信
400‧‧‧通信系統
402‧‧‧小區
404‧‧‧小區
406‧‧‧第一訂用之頻帶/干擾頻帶
408‧‧‧第二訂用之頻帶
412‧‧‧非干擾頻帶
500‧‧‧資料表
525‧‧‧資料表/頻帶干擾表
530‧‧‧經重新排序頻帶干擾表
600‧‧‧方法
602‧‧‧區塊
604‧‧‧區塊
606‧‧‧區塊
608‧‧‧判定區塊
610‧‧‧區塊
612‧‧‧區塊
614‧‧‧區塊
616‧‧‧區塊
618‧‧‧區塊
620‧‧‧區塊
622‧‧‧區塊
700‧‧‧方法
702‧‧‧區塊
704‧‧‧區塊
710‧‧‧方法
712‧‧‧區塊
714‧‧‧區塊
800‧‧‧方法
802‧‧‧區塊
804‧‧‧區塊
806‧‧‧判定區塊
808‧‧‧區塊
810‧‧‧區塊
812‧‧‧區塊
900‧‧‧行動通信裝置
902‧‧‧處理器
904‧‧‧觸控式螢幕控制器
906‧‧‧內部記憶體
908‧‧‧蜂巢式網路收發器
910‧‧‧天線
911‧‧‧天線
912‧‧‧觸控式螢幕面板
913‧‧‧用戶識別碼模組(SIM)卡
914‧‧‧揚聲器
916‧‧‧蜂巢式網路收發器
917‧‧‧蜂巢式網路無線數據機晶片
920‧‧‧外殼
922‧‧‧電源
924‧‧‧實體按鈕
926‧‧‧電源按鈕
併入本文中且構成本說明書之部分的隨附圖式說明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且與上文所給出之一般描述及下文所給出之詳細描述一起用以解釋本發明之特徵。
圖1為適合於與各種實施例一起使用之行動電話網路的通信系統方塊圖。
圖2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的組件方塊圖。
圖3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說明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中之不同傳輸/接收鏈之組件之間的互動的組件方塊圖。
圖4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說明侵犯者訂用之頻帶與受害者訂用之 頻帶之間的共存干擾之實例的通信系統方塊圖。
圖5A至圖5C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包括關於用於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上操作之複數個訂用之可用及干擾頻帶的資訊的實例資料表。
圖6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說明用於將用於經排序頻帶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報告至行動通信裝置之第一訂用之網路的方法的程序流程圖。
圖7A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說明用於將頻帶清單自非干擾頻帶至干擾頻帶進行排序之方法的程序流程圖。
圖7B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說明用於基於與頻帶清單中之每一頻帶相關聯之共存干擾量而對該清單排序之方法的程序流程圖。
圖8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說明用於按次序穿越經排序頻帶清單以報告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第一功率量測之方法的程序流程圖。
圖9為適合於實施一些實施例方法之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的組件方塊圖。
將參考隨附圖式來詳細地描述各種實施例。在任何可能之處,將貫穿圖式使用相同參考數字以係指相同或類似部分。對特定實例及實施進行之參考係出於說明性目的,且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或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及「行動通信裝置」可互換地被使用且係指以下各者中之任一者或全部: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或行動多媒體播放器、個人資料助理、膝上型電腦、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慧筆記型型電腦、掌上型電腦、無線電子郵件接收器、具有多媒體網際網路功能之蜂巢式電話、無線遊戲控制器,及包括可程式化處理器、記憶體及用於連接至至少兩個行 動通信網路之電路系統的相似個人電子裝置。各種態樣可有用於諸如智慧型電話之行動通信裝置,且因此在各種實施例之描述中提及此等裝置。然而,該等實施例可有用於可個別地維持可同時地利用複數個單獨RF資源之複數個訂用的任何電子裝置,諸如雙SIM雙作用中通信裝置。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SIM」、「SIM卡」及「用戶識別模組」可互換地被使用以係指記憶體,其可為積體電路或嵌入至抽取式卡中,且儲存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相關密鑰及/或用以識別及/或鑑認網路上之無線裝置且啟用與網路之通信服務的其他資訊。因為儲存於SIM中之資訊使得無線裝置能夠建立用於與特定網路之特定通信服務的通信鏈路,所以術語「訂用」在本文中亦用作對與儲存於特定SIM中之資訊相關聯且由該資訊啟用之通信服務的速記參考,此係由於SIM及通信網路以及由彼網路支援之服務及訂用彼此相關。
如所描述,因為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具有複數個單獨RF資源/無線電,所以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上之每一訂用可使用該訂用之關聯RF資源以在任何時間與該訂用之行動網路通信。因此,在某些操作頻帶組合中,RF資源之同時使用可由於包括於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中之RF鏈之天線的近接而造成一或多個RF資源去敏或干擾其他RF資源正常地操作之能力。
舉例而言,雙SIM雙作用中通信裝置可在侵犯者訂用正嘗試傳輸而雙SIM雙作用中通信裝置中之受害者訂用正同時地嘗試接收傳輸時遭受裝置內干擾。在此「共存事件」期間,侵犯者訂用之傳輸可減損受害者訂用接收傳輸之能力。此干擾可呈阻止干擾、諧波、互調變以及由受害者訂用接收之其他雜訊及失真的形式。此干擾可顯著地降級受害者之接收器敏感性、傳呼接收,及簡訊服務(SMS)接收。此等效應亦可引起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之網路容量縮減。
當前,若干解決方案實施於習知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上以減輕受害者訂用感度惡化。在一些解決方案中,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組態侵犯者訂用以在受害者訂用正接收傳輸時縮減或調零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之傳輸功率(有時被稱作實施傳輸(「Tx」)遮沒),以便縮減或消除受害者訂用之感度惡化。雖然此等當前解決方案有效於縮減受害者訂用之接收操作的感度惡化,但對受害者訂用之接收效能的改良常常係以侵犯者訂用之效能為代價。利用Tx遮沒之當前解決方案招致關於侵犯者訂用之鏈級效能的成本及/或影響侵犯者訂用之上行鏈路輸貫量,此係因為侵犯者訂用能夠發送至網路之總資料量因為歸因於低或經調零傳輸功率而遺失(亦即,「遮沒」)一些傳輸而減少。具體而言,藉由實施Tx遮沒,可遺失包括於經由侵犯者訂用而發送至網路之資料區塊中之資訊中的一些(或全部),從而增加傳輸至侵犯者訂用之網路之資料串流中的錯誤率(例如,區塊錯誤率或「BLER」)及漏失封包。
通常,多個頻帶可用於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上操作之一訂用。因此,其他習知解決方案藉由組態訂用以自不干擾其他頻帶之頻帶接收服務而充分利用訂用對多個頻帶之存取以避免共存干擾。然而,當前解決方案涉及直接地向網路通知訂用之干擾頻帶一需要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與網路之間的額外傳信及通信一或自報告至網路之頻帶清單移除訂用之干擾頻帶,此可限制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之總體通信能力。
當前,訂用之網路(例如,經由小區或基地台)定期地向行動通信裝置發送至行動通信裝置之頻帶清單一例如,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重新組態訊息。行動通信裝置在「量測間隙」期間取得所列出頻帶之功率量測且將彼等量測報告回至網路。網路通常使用此等量測以判定訂用是否應對另一較好小區(例如,具有較高信號強度之 小區)執行交遞操作,且在交遞操作適當時選擇該小區以接管通話或連接。
包括於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之清單中的頻帶可包括將展現對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共存干擾的頻帶(亦即,有時在本文中被稱作「干擾頻帶」)及將不展現對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共存干擾的頻帶(有時在本文中被稱作「非干擾頻帶」)兩者。在習知實施中,行動通信裝置量測及報告自網路接收之清單中的每一頻帶之功率量測,而不管彼等頻帶中之任一者是否為干擾頻帶。因此,習知行動通信裝置常常花費功率來取得干擾頻帶之量測,即使干擾頻帶之量測通常歸因於共存干擾而為假性且不可靠亦如此。即使行動通信裝置量測干擾頻帶且將結果報告至網路,習知行動通信裝置亦可防止或抑制訂用移動至干擾頻帶。因此,量測及報告用於已知干擾頻帶之量測可在對裝置效能或網路操作不具有實務益處的情況下消耗裝置資源(例如,功率及時間)。
概言之,實施於行動通信裝置(例如,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上之各種實施例提供用於智慧地跳過包括於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之頻帶清單中的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以便節約電力且增加避免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之可能性的方法。具體而言,在各種實施例中,行動通信裝置之處理器可對頻帶清單排序使得在該清單中之干擾頻帶之前選擇該清單中之非干擾頻帶以供量測。處理器可接著按次序取得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處理器判定一功率量測滿足(亦即,大於或等於)可與所要服務品質相關聯之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回應於作出此判定,裝置處理器可將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頻率功率量測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且可不再取得功率量測,亦不再發送用於清單中之剩餘頻帶之報告。因此,首先由行動通信裝置量測非干擾頻帶,且一旦識別到可接受的(亦即,好於臨限值的)頻帶就停止量測。若由行動通信裝置識別到可接受的非干擾頻帶,則第一訂用之網 路將僅接收用於非干擾頻帶(包括可接受的頻帶)之量測,且因此將僅僅基於非干擾頻帶而評估及引導針對交遞操作之需要。因此,第一訂用之網路不會將交遞引導至干擾頻帶。
各種實施例藉由僅取得儘可能必要地多的功率量測以找到及報告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而使得裝置處理器節約電力。另外,藉由將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頻帶清單自非干擾頻帶至干擾頻帶進行排序,裝置處理器增加找到及報告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的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的可能性。因此,行動通信裝置可避免花費裝置資源(例如,功率及收發器時間)來取得頻帶清單中之干擾頻率之功率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基於儲存於行動通信裝置上或由行動通信裝置接收之預定資訊而識別干擾第二訂用之頻帶的清單中之頻帶。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執行頻帶干擾表中之查找操作以識別與涉及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共存干擾相關聯的清單中之頻帶(參見(例如)圖5A至圖5B)。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於此等資料表中之資訊可為靜態的(例如,預載入於行動通信裝置上)或動態的(例如,不斷地由行動通信裝置上接收之新資訊(諸如來自網路)更新)。
在一些實施例中,回應於識別到頻帶清單中之一或多個干擾頻帶,裝置處理器可對清單中之頻帶排序/順位/排列優先順序使得非干擾頻率排序於包括於清單中之干擾頻率之前。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將清單中之頻帶劃分成非干擾頻帶群組及干擾頻帶群組。在此等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一次一個地取得用於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裝置處理器找到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為止。一旦裝置處理器識別到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的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裝置處理器就可停止取得功率量測(亦即,可跳過量測清單中之任何其他頻帶之信號功率),且可將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報告至第一訂 用之網路。
在並無與功率量測相關聯之非干擾頻帶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的情況下,裝置處理器可開始一次一個地取得用於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裝置處理器識別到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為止。在若干情況下,一旦裝置處理器判定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裝置處理器就可相似地停止取得清單中之任何其他頻帶之功率量測,且裝置處理器可將此功率量測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因此,即使裝置處理器可不能夠避免報告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裝置處理器亦可總體上執行較少功率量測,藉此縮減總功率消耗。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諸如)藉由參考如所描述之頻帶干擾表而判定與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清單中之每一頻帶相關聯的共存干擾量。基於此等經判定共存干擾量,裝置處理器可對清單中之頻帶排序使得與較少(或無)共存干擾相關聯之頻帶排序於與較多共存干擾相關聯之頻帶之前。在此等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穿越經排序清單以找到及報告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第一頻帶,且可不取得用於清單中之任何其他頻帶之功率量測。
在行動通信裝置之正常操作中,訂用之活動可在行動通信裝置上之普通操作過程期間(諸如在訂用停止傳輸循環且開始接收循環或反之亦然時)改變。因此,在第一時間之侵犯者訂用可在第二時間變為受害者訂用,且在第一時間之受害者訂用可相似地在第二或第三時間變為侵犯者訂用。因此,雖然可偶爾地參考侵犯者訂用及受害者訂用來描述各種實施例,但該等訂用可大體上被稱作第一訂用及第二訂用以反映該等訂用作為侵犯者通信活動或受害者通信活動之角色可改變。舉例而言,第一訂用可同時地被特性化為與第二訂用相關之侵犯者訂用及與第二(或第三)訂用相關之受害者訂用兩者。因此,在此等實施例中,第一訂用可在無任何一般性損失的情況下為侵犯者訂用及 /或受害者訂用。
雖然第一訂用之非干擾頻帶可為不干擾第二訂用之頻帶的頻帶,但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干擾頻帶可為造成/經歷涉及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干擾使得共存干擾低於共存干擾臨限值的任何頻帶。舉例而言,輕度干擾頻帶可被視為可接受的或被視為「非干擾」頻帶,此係因為與該頻帶相關聯之干擾低於共存干擾臨限值。因此,在此等實施例中,另一頻帶可在彼頻帶與滿足(例如,等於或小於)共存干擾臨限值之干擾相關聯時被視為「干擾」頻帶。
各種實施例可實施於包括至少兩個行動電話網路之多種通信系統100內,圖1中說明其實例。第一行動網路102及第二行動網路104通常各自包括複數個蜂巢式基地台(例如,第一基地台130及第二基地台140)。第一行動通信裝置110可經由至第一基地台130之蜂巢式連接132而與第一行動網路102通信。第一行動通信裝置110亦可經由至第二基地台140之蜂巢式連接142而與第二行動網路104通信。第一基地台130可經由有線連接134而與第一行動網路102通信。第二基地台140可經由有線連接144而與第二行動網路104通信。
第二行動通信裝置120可相似地經由至第一基地台130之蜂巢式連接132而與第一行動網路102通信。第二行動通信裝置120可經由至第二基地台140之蜂巢式連接142而與第二行動網路104通信。可經由諸如4G、3G、LTE、CDMA、TDMA、WCDMA、GSM及其他行動電話通信技術之雙向無線通信鏈路而進行蜂巢式連接132及142。
雖然行動通信裝置110、120被展示為連接至行動網路102、104,但在一些實施例(未圖示)中,行動通信裝置110、120可包括對兩個或兩個以上行動網路102、104之一或多個訂用,且可以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操作的方式連接至彼等網路。
各種實施例可實施於多種網路環境中。舉例而言,第一行動網 路102及第二行動網路104可為由同一網路業者支援之同一行動網路,諸如具有同一網路提供者之不同訂用(例如,工作相關訂用及個人訂用)。作為另一實例,第一行動網路102及第二行動網路104可為由不同網路業者支援之不同行動網路。作為一另外實例,第一行動網路102及第二行動網路104可為由使用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例如,GSM及LTE)之不同網路業者支援之不同行動網路。因此,對第一及第二訂用以及第一及第二網路之參考並不意欲需要或暗示該等網路為不同的,亦並不意欲暗示任一網路使用相同或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行動通信裝置110可與結合第一行動通信裝置110而使用之周邊裝置150建立無線連接152。舉例而言,第一行動通信裝置110可經由Bluetooth®鏈路而與具有藍芽功能之個人計算裝置(例如,「智慧型手錶」)通信。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行動通信裝置110可(諸如)經由Wi-Fi連接而與無線存取點160建立無線連接162。無線存取點160可經組態以經由有線連接166而連接至網際網路164或另一網路。
雖然未繪示,但第二行動通信裝置120可相似地經組態以經由無線鏈路而與周邊裝置150及/或無線存取點160連接。
圖2為適合於實施各種實施例之行動通信裝置200的功能方塊圖。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通信裝置200可相似於如參考圖1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110、120中之一或多者。參考圖1至圖2,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包括第一SIM介面202a,其可收納與第一訂用相關聯之第一識別碼模組SIM-1 204a。行動通信裝置200亦可包括第二SIM介面202b,其可收納與第二訂用相關聯之第二識別碼模組SIM-2 204b。
各種實施例中之SIM可為經組態有SIM及/或USIM應用程式而使得能夠存取(例如)GSM及/或UMTS網路之通用積體電路卡(UICC)。UICC亦可提供用於電話簿及其他應用程式之儲存。替代地,在 CDMA網路中,SIM可為卡上之UICC抽取式使用者識別碼模組(R-UIM)或CDMA用戶識別碼模組(CSIM)。每一SIM卡可具有一CPU、ROM、RAM、EEPROM及I/O電路。
用於各種實施例中之SIM可含有使用者帳戶資訊、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SIM應用程式工具組(SAT)命令集合,及用於電話簿連絡人之儲存空間。SIM卡可進一步儲存本籍識別符(例如,系統識別號碼(SID)/網路識別號碼(NID)對、本籍PLMN(HPLMN)碼等等)以指示SIM卡網路業者提供者。積體電路卡識別碼(ICCID)SIM序號印刷於SIM卡上以供識別。然而,SIM可實施於行動通信裝置200之記憶體(例如,記憶體214)之部分內,且因此無需為單獨或抽取式電路、晶片或卡。
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包括諸如一般處理器206之至少一個控制器,其可耦接至寫碼器/解碼器(CODEC)208。CODEC 208又可耦接至揚聲器210及麥克風212。一般處理器206亦可耦接至記憶體214。記憶體214可為儲存處理器可執行指令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舉例而言,該等指令可包括經由對應基頻RF資源鏈而路由關於第一或第二訂用之通信資料。
記憶體214可儲存作業系統(OS),以及使用者應用軟體及可執行指令。記憶體214亦可儲存諸如陣列資料結構之應用程式資料。
一般處理器206及記憶體214可各自耦接至至少一個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行動通信裝置200中之每一SIM(例如,SIM-1 204a及SIM-2 204b)可與一基頻RF資源鏈相關聯。基頻RF資源鏈可包括可執行用於與RAT通信/控制RAT之基頻/數據機功能的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且可包括在本文中通常被稱作RF資源(例如,RF資源218a、218b)之一或多個放大器及無線電。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RF資源鏈可共用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亦即,針對行動通信裝置200上之全部 SIM執行基頻/數據機功能的單一裝置)。在其他實施例中,每一基頻RF資源鏈可包括實體上或邏輯上單獨基頻處理器(例如,BB1、BB2)。
在一些實施例中,RF資源218a、218b可與不同訂用相關聯。舉例而言,第一訂用(例如,對GSM網路之訂用)可與RF資源218a相關聯,且第二訂用(例如,對CDMA或WCDMA網路之訂用)可與RF資源218b相關聯。RF資源218a、218b可各自為代表其各別訂用而執行傳輸/接收功能之收發器。RF資源218a、218b亦可包括單獨傳輸及接收電路系統,或可包括組合傳輸器功能與接收器功能之收發器。RF資源218a、218b可各自耦接至一無線天線(例如,第一無線天線220a或第二無線天線220b)。RF資源218a、218b亦可耦接至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般處理器206、記憶體214、基頻處理器216及RF資源218a、218b可作為系統單晶片250而包括於行動通信裝置200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SIM 204a及第二SIM 204b以及其對應介面202a、202b可在系統單晶片250外部。另外,各種輸入及輸出裝置可耦接至系統單晶片250上之組件,諸如介面或控制器。適合於供行動通信裝置200中使用之實例使用者輸入組件可包括但不限於小鍵盤224、觸控式螢幕顯示器226及麥克風212。
在一些實施例中,小鍵盤224、觸控式螢幕顯示器226、麥克風212或其組合可執行接收對起始撥出通話之請求的功能。舉例而言,觸控式螢幕顯示器226可自連絡人清單接收連絡人之選擇或接收電話號碼。在另一實例中,觸控式螢幕顯示器226及麥克風212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可執行接收對起始撥出通話之請求的功能。舉例而言,觸控式螢幕顯示器226可自連絡人清單接收連絡人之選擇或接收電話號碼。作為另一實例,對起始撥出電話之請求可呈經由麥克風212而接收之 語音命令的形式。可在行動通信裝置200中之各種軟體模組與功能之間提供介面以在該等軟體模組與功能之間實現通信,如此項技術中所知。
在一起起作用的情況下,兩個SIM 204a、204b、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RF資源218a、218b及無線天線220a、220b可構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無線電存取技術(RAT)。舉例而言,SIM、基頻處理器及RF資源可經組態以支援兩個不同RAT,諸如GSM及WCDMA。可藉由添加更多SIM卡、SIM介面、RF資源及/或用於連接至額外行動網路之天線而在行動通信裝置200上支援更多RAT。
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包括經組態以管理用於行動通信裝置200上之一或多個訂用之功率量測報告的共存管理單元230。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存管理單元230可實施於一般處理器206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存管理單元230可被實施為單獨硬體組件(亦即,與一般處理器206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存管理單元230可被實施為儲存於記憶體214內且由一般處理器206執行之軟體應用程式。共存管理單元230可選擇性地報告用於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且可跳過取得及報告用於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如本發明中所描述。
圖3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上文參考圖1至圖2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200上的單獨RF資源中之傳輸及接收組件的方塊圖。參考圖1至圖3,傳輸器302可為RF資源218a之部分,且接收器304可為RF資源218b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傳輸器302可包括可格式化、編碼及交錯待傳輸資料之資料處理器306。傳輸器302可包括(諸如)藉由執行高斯最小移位鍵控(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GMSK)而調變具有經編碼資料之載波信號的調變器308。一或多個傳輸電路310可調節經調變信號(例如,藉由濾波、放大及增頻轉換)以產生經RF調變信號以供傳輸。舉例而言,經RF調變信號可經由第一無線天線220a而傳輸至 第一基地台130。
在接收器304處,第二無線天線220b可自第二無線天線220b上之第二基地台140接收經RF調變信號。然而,第二無線天線220b亦可自傳輸器302接收一些RF傳信330,其可最終與自第二基地台140接收之所要信號競爭。一或多個接收電路316可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轉換)經接收之經RF調變信號、數位化經調節信號,且將樣本提供至解調變器318。解調變器318可自經調變載波提取原始資訊承載信號,且可將經解調變信號提供至資料處理器320。資料處理器320可解交錯及解碼該信號以獲得原始經解碼資料,且可將經解碼資料提供至行動通信裝置200中之其他組件。傳輸器302及接收器304之操作可由諸如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之處理器控制。在各種實施例中,傳輸器302及接收器304中之每一者可被實施為可與其對應接收及傳輸電路系統(未圖示)分離之電路系統。替代地,傳輸器302及接收器304可分別與對應接收電路系統及傳輸電路系統組合,例如,作為與SIM-1 204a及SIM-2 204b相關聯之收發器。
當由上行鏈路上之第一訂用進行的傳輸(例如,RF傳信330)干擾與第二訂用相關聯之不同傳輸/接收鏈上的接收活動時可發生接收器感度惡化。由第二訂用接收之信號可由於感度惡化或干擾而變得損毀且難以或不可能被解碼。另外,來自傳輸器302之雜訊可由量測周圍小區之信號強度的功率監測器(未圖示)偵測,此可造成行動通信裝置200錯誤地判定附近小區站台之存在。
因為裝置間共存干擾可嚴重地降級受到此干擾影響之訂用效能,所以各種實施例藉由在使用小於習知實施中使用之功率的功率時判定是否存在共存事件正發生於兩個(或兩個以上)訂用之間的可能性且嘗試組態第一訂用以獲取具有非干擾頻帶之服務而預測及避免裝置間共存干擾。
圖4說明通信系統400,其中共存事件正發生於行動通信裝置(例如,圖2至圖3之行動通信裝置200)上之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
參考圖1至圖4,如所描述,當經由第一訂用之頻帶406而發送的傳輸干擾第二訂用經由頻帶408而自小區404接收通信之能力(或反之亦然)時,兩個頻帶之間的共存干擾可發生於行動通信裝置200上。舉例而言,經由用於第二訂用之頻帶408而接收的信號可由於由頻帶406造成之感度惡化或干擾而變得損毀且難以或不可能被解碼。
因此,因為第一訂用之頻帶406與第二訂用之頻帶408之間的共存干擾可嚴重地降級第二訂用之效能,所以行動通信裝置200可藉由致使第一訂用移動至不干擾頻帶408或對頻帶408之干擾小於對頻帶406之干擾的另一頻帶而嘗試避免此共存干擾。在一些實施例中,行動通信裝置200可藉由選擇性地報告用於包括於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頻帶清單中之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而嘗試避免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如所描述。
舉例而言,在所說明之通信系統400中,行動通信裝置200可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頻帶清單(例如,經由小區402),其包括干擾頻帶406及非干擾頻帶412。回應於判定共存事件正發生於或將發生於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對頻帶清單排序使得非干擾頻帶412排序於干擾頻帶406之前。
因為非干擾頻帶412排序於干擾頻帶406之前,所以行動通信裝置200可最初取得用於非干擾頻帶412之功率量測,且可判定非干擾頻帶412之功率量測是否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回應於判定非干擾頻帶412之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報告彼功率量測,且可跳過取得及報告用於干擾頻帶406之功率量測。然而,回應於判定非干擾頻帶412之功率量測不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取得及報告用於干擾頻帶406之功率量測。
因此,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具有第一訂用之網路將藉由報告非干擾頻帶412之功率量測而指示第一訂用移動至非干擾頻帶412的增加可能性。另外,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在非干擾頻帶412之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的情形中藉由不取得及報告用於排序於非干擾頻帶412之後的頻帶(例如,干擾頻帶406)之功率量測而經歷電力節省。
圖5A至圖5B說明實例資料表500、525,行動通信裝置(例如,參考圖2至圖4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200)可參考資料表500、525以基於共存干擾而對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頻帶清單排序。
參考圖1至圖5B,行動通信裝置之處理器(例如,一般處理器206、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共存管理單元230、單獨控制器及/或其類似者)可利用包括於一或多個資料表中之資訊以識別與涉及可用於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共存干擾相關聯的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之頻帶清單中之頻帶。
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包括頻帶「A」、「B」及「C」之頻帶清單。作為回應,裝置處理器可參考包括關於當前可用於行動通信裝置上之訂用之頻帶之資訊的資料表500以判定頻帶「X」及「Y」當前可用於第二訂用(在圖5A中被標記為「Subscription2」)。
裝置處理器亦可參考包括關於干擾其他頻帶之頻帶之資訊的頻帶干擾表525以識別干擾(及不干擾)可用於第二訂用之頻帶的清單中之頻帶。在以上實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參考頻帶干擾表525以判定清單中之頻帶「A」將干擾第二訂用之頻帶「X」及「W」、清單中之頻帶「B」將干擾第二訂用之頻帶「Y」,及清單中之頻帶「Z」將不干擾第二訂用之可用頻帶中之任一者。基於頻帶干擾表525中之此查找,裝置處理器可對頻帶清單排序使得頻帶「C」(其不干擾第二訂用之頻帶「X」及「Y」中之任一者)排序於頻帶「A」及「B」(其干擾 第二訂用之頻帶「X」及「Y」)之前。因此,關於第二訂用,頻帶「C」被稱作非干擾頻帶(即使頻帶「C」將干擾頻帶「Z」),且頻帶「A」及「B」被稱作干擾頻帶。
如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基於與清單中之每一頻帶相關聯的共存干擾量而對自第一訂用接收的清單中之頻帶排序。在此等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經由表查找操作而判定與清單中之每一頻帶相關聯的共存干擾量。繼續以上實例,裝置處理器可執行頻帶干擾表525中之表查找操作以判定干擾頻帶「A」經歷與第二訂用之頻帶「X」相關聯的干擾量「S」、干擾頻帶「B」經歷與第二訂用之頻帶「Y」相關聯的干擾量「U」,及非干擾頻帶「C」不經歷與相關聯於第二訂用之頻帶「X」及「Y」相關聯的任何共存干擾。(頻帶C將展現對頻帶「Z」之干擾量「V」;然而,彼頻帶並不由第二訂用使用,且因此在實例情況下並不受關注。)另外,裝置處理器可判定干擾量「S」小於干擾量「U」。雖然頻帶「A」將在頻帶「W」在使用中的情況下展現對頻帶「W」之干擾量「T」,但彼潛在干擾在使用頻帶「X」及「Z」之第二訂用之實例情況下並不受關注。
圖5C說明經重新排序頻帶干擾表530之實例,其中在所說明實例中按頻帶「A」、「B」及「C」對由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X」及「Y」造成之干擾程度的次序組織彼等頻帶「A」、「B」及「C」。具體而言,經重新排序頻帶干擾表530首先列出頻帶「C」,此係因為該頻帶不干擾頻帶「X」及「Y」中之任一者(且因此為關於第二訂用之非干擾頻帶)。頻帶「C」之此首先列出並不取決於將強加於頻帶Z上之干擾量「V」,此係因為當前並未使用頻帶Z(亦即,干擾量「V」可大於干擾量「S」、「T」及「U」)。可基於分別強加於頻帶「X」及「Y」上之干擾量「S」及「U」而在經重新排序頻帶干擾表530中對干擾頻帶「A」及「B」排序。因此,在由頻帶「A」強加於頻帶「X」 上之干擾量「S」小於由頻帶「B」強加於頻帶「Y」上之干擾量「U」的實例情況下,圖5C所說明之經重新排序頻帶干擾表530將頻帶「A」列出於頻帶「B」之前。應注意,頻帶「A」於頻帶「B」之前的此排序並不受到將強加於頻帶「W」上之干擾量「T」影響,此係因為頻帶「W」不可用於第二訂用。
因此,基於包括於頻帶干擾表525中之干擾資訊,裝置處理器可基於共存干擾量而對頻帶清單排序,使得首先對非干擾頻帶「C」排序,接著分別對干擾頻帶「A」及「B」排序。
應注意,頻帶之實例排序以及對非干擾頻帶「C」及干擾頻帶「A」及「B」之參考限於第二訂用使用頻帶「X」及「Y」之情況。當第二訂用交遞至引起可用頻帶之移位的新蜂巢式基地台時,諸如當行動通信裝置正在車輛中移動時,干擾及非干擾頻帶可改變。舉例而言,由於移動至新小區區域,第二訂用可開始使用頻帶「W」及「Z」中之任一者,在此狀況下,頻帶「B」將變為非干擾頻帶且頻帶「C」將變為干擾頻帶。相似地,即使第二訂用不再使用頻帶「X」,頻帶「A」亦將由於強加於頻帶「W」上之干擾而保持干擾頻帶。另外,若由頻帶「C」強加於頻帶「Z」上之干擾量「V」大於由頻帶「A」強加於頻帶「W」上之干擾量「T」,則頻帶「C」將在可用於第一訂用之頻帶清單上被順位為最低,而頻帶「B」將被順位為最高。因此,干擾或非干擾頻帶之名稱以及該等頻帶基於干擾量之相對排序可為動態的,從而只要可用於第二訂用之頻帶改變就改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頻帶可在其相同、重疊、鄰近及/或以其他方式具有已知為造成彼此干擾之特性(例如,為諧波或其子諧波)的情況下彼此干擾。此干擾可由行動通信裝置之製造商、數據機之製造商、網路業者及獨立方(例如,協定組織、獨立測試實驗室等等)提前判定。因此,頻帶干擾表525可為預定義的,且載入於行動通信裝置 之記憶體中、SIM中之一或多者內或該裝置內之數據機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行動通信裝置可經組態以藉由辨識何時正發生感度惡化且在頻帶由訂用中之每一者使用時記錄頻帶而產生頻帶干擾資料表(例如,頻帶干擾表525)。
在各種實施例中,資料表(例如,資料表500、525)可根據諸如關聯清單、資料庫、連結清單等等之多種資料結構或格式予以組織。舉例而言,頻帶干擾表525為簡單資料表,其中一頻帶可用作查找資料欄位以判定將干擾彼頻帶之頻帶。
雖然行動通信裝置可參考諸如上文所描述之資料表的一或多個資料表以識別用於第一訂用之干擾或潛在干擾頻帶,但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監測該等訂用之頻帶且隨著發生與該等訂用之頻帶相關聯的感度惡化而計算/偵測該感度惡化。換言之,裝置處理器可即時識別及/或計算由訂用之頻帶中之一或多者經歷或造成的干擾,且可基於彼等即時計算而對自第一訂用接收之頻帶清單中的頻帶排序。
圖6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選擇性地將第一訂用之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的方法600。方法600可運用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例如,參考圖2至圖4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200)之處理器(例如,圖2之一般處理器206、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共存管理單元230、單獨控制器及/或其類似者)予以實施。
參考圖1至圖6,裝置處理器可在行動通信裝置之第一訂用及第二訂用正與其各別網路通信時開始執行方法600之操作(參見區塊602)。如所描述,第一及第二訂用可正與同一網路或不同網路通信,且可正使用同一無線電存取技術或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在區塊604中,裝置處理器可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待量測之頻帶清單。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頻帶之 清單的RRC連接重新組態訊息。
在區塊606中,裝置處理器可監測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諸如藉由可用於第一訂用及第二訂用(或當前由第一訂用及第二訂用利用)之頻帶。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參考包括關於第一及第二訂用之可用頻帶之資訊的資料表(例如,資料表500)。
在判定區塊608中,裝置處理器可判定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是否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在判定區塊608中執行之操作之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執行頻帶干擾表(例如,頻帶干擾表525)中之表查找操作以預計/判定第一訂用之頻帶是否正干擾或將干擾第二訂用之頻帶。
回應於判定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尚未開始或未經排程以開始(亦即,判定區塊608=「否」),裝置處理器可在區塊622中照常取得及報告用於經接收頻帶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諸如藉由執行已知方法/操作。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取得用於包括於區塊604中接收之清單中之每一頻帶之功率量測,且可使用標準傳訊而將此等功率量測中之每一者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
回應於判定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亦即,判定區塊608=「是」),裝置處理器可在區塊610中識別與涉及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共存干擾相關聯的清單中之一或多個頻帶。換言之,裝置處理器可識別感度惡化及/或由第二訂用之頻帶感度惡化的清單中之頻帶。在區塊610中執行之操作之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藉由執行相似於參考判定區塊608所描述之表查找操作的頻帶干擾資料表中之表查找操作而識別區塊604中接收之清單中之干擾頻帶。
在區塊612中,裝置處理器可基於區塊610中識別之一或多個干擾頻帶而對頻帶清單排序,諸如藉由將清單中之非干擾頻帶排序於清 單中之干擾頻帶之前(參見(例如)圖7A)。在區塊612中執行之操作之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基於與清單中之頻帶中之每一者相關聯的共存干擾量而對清單中之頻帶排序(例如,自最少干擾至最多干擾)(參見(例如)圖7B)。
在區塊614中,裝置處理器可按次序取得用於清單中之每一頻帶之功率量測,且一旦該等頻帶中之一者滿足(例如,大於或等於)最小功率臨限值就暫時中止另外功率量測。詳言之,裝置處理器可一次一個地取得用於經排序清單中之每一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裝置處理器識別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為止。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藉由取得用於經排序清單中之第一頻帶之功率量測而開始。回應於判定第一經排序頻帶之功率量測不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裝置處理器可針對清單中之一或多個頻帶基於其次序而重複區塊614之操作,從而一旦裝置處理器識別到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就暫時中止另外功率量測(參見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區塊614中針對清單中之每一頻帶按次序取得功率量測直至識別到具有滿足(例如,大於或等於)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的最小數目大於1(例如,2)之頻帶。
在區塊616中,裝置處理器可將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例如,如區塊614中所判定)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經由標準傳訊/通信而將功率量測發送至第一訂用之網路。因此,第一訂用之網路可接收經報告功率量測,且可判定是否指示第一訂用移動至與經報告功率量測相關聯之頻帶而無需額外或非標準傳訊或通信,諸如切換至非干擾頻帶之明確請求。換言之,第一訂用之網路可接收經報告功率量測,且可在不知道經報告量測與非干擾(或較少干擾)頻帶相關聯的情況下起始交遞程序。
因此,在區塊618中,裝置處理器可基於在區塊616中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的功率量測而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指令以將第一訂用 移動至經接收指令中識別之頻帶。如所描述,因為裝置處理器發送用於非干擾(或較少干擾)頻帶之僅一個功率量測,所以裝置處理器可間接地影響第一訂用之網路之交遞判定的結果,藉此增加第一訂用之網路將判定第一訂用應移動至非干擾頻帶以便接收較好服務的可能性。
在區塊620中,裝置處理器可藉由組態第一訂用以對在區塊618中自第一訂用網路接收之指令中識別的頻帶起始交遞操作而對區塊618中接收之指令作出回應。因此,第一訂用可自與共存事件及第二訂用相關聯之干擾頻帶移動至與在區塊616中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的功率量測相關聯之非干擾頻帶(或較少干擾頻帶),藉此潛在地避免共存事件且改良行動通信裝置之總體效能。另外,藉由對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清單中之頻帶排序,且基於彼次序而取得量測直至找到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功率量測為止,裝置處理器可縮減經取得及報告之功率量測之總數目,藉此縮減致使第一訂用移動至非干擾(或較少干擾)頻帶所需要之功率。
在區塊620中對經接收指令作出回應之後,或在區塊622中取得及報告用於頻帶之功率量測之後,裝置處理器可藉由在區塊604中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待量測之另一頻帶清單而在迴路中執行方法600之操作。
圖7A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對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之頻帶清單排序的方法700。方法700可運用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例如,參考圖2至圖4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200)之處理器(例如,圖2之一般處理器206、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共存管理單元230、單獨控制器及/或其類似者)予以實施。方法700之操作實施圖6之方法600之區塊610至612中執行的操作之一些實施例。因此,參考圖1至圖7A,裝置處理器可回應於判定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亦即,方法600之判定區塊608=「是」)而開始執行 方法700之操作。
在區塊702中,裝置處理器可執行頻帶干擾表中之查找操作以識別與涉及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共存干擾相關聯的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之清單中之頻帶(參見方法600之區塊604)。在區塊702中執行之操作之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執行包括關於當前可用於第二訂用之頻帶之資訊的表(例如,資料表500)中之查找操作。裝置處理器可接著對照頻帶干擾表(例如,資料表525)中之清單之每一頻帶而交叉參考第二訂用之可用頻帶。基於此等表查找操作,裝置處理器可將清單中之頻帶中之每一者特性化為非干擾頻帶或干擾頻帶。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回應於判定與第一頻帶相關聯之共存干擾小於最大干擾臨限值而將清單中之頻帶特性化為非干擾頻帶。相似地,裝置處理器可回應於判定與第二頻帶相關聯之共存干擾滿足(亦即,大於或等於)最大干擾臨限值而將頻帶特性化為干擾頻帶。
在區塊704中,裝置處理器可將頻帶清單自非干擾頻帶至干擾頻帶進行排序。具體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對清單排序使得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發生於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之前。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利用各種繫結中斷(tie-breaking)演算法以進一步對非干擾頻帶及干擾頻帶群組排序/順位。舉例而言,在干擾及非干擾頻帶群組中之每一者內,裝置處理器可基於諸如歷史效能、歷史功率量測、使用者偏好、網路偏好、原始設備製造商偏好等等之一或多個準則而對頻帶順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不產生經排序清單,而是產生諸如經排序索引之另一資料結構,或將順位值添加至頻帶清單中之輸入項,其使得裝置處理器能夠按頻帶中之一或多者之經預測干擾位準以及諸如歷史效能、歷史功率量測、使用者偏好、網路偏好、原始設 備製造商偏好等等之其他準則的次序選擇該等頻帶以用於功率量測。出於參考簡易起見,可由裝置處理器用以基於經預測干擾位準及/或其他準則而選擇頻帶中之一或多者以用於功率量測的任何資料結構被稱作「經排序清單」,即使該資料結構可不為一清單或一新清單亦如此。
由於對清單中之頻帶排序,裝置處理器可在取得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之前取得非干擾(或較少干擾)頻率之一或多個功率量測,藉此增加在需要取得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之前找到與將提供令人滿意之服務之功率量測相關聯的非干擾頻帶的可能性。
裝置處理器可藉由取得用於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中之每一者的功率量測直至一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而繼續執行方法600之區塊614中的操作。
圖7B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基於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頻帶清單中之頻帶中之每一者與共存干擾相關聯的程度而對該清單排序的方法710。方法710可運用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例如,參考圖2至圖4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200)之處理器(例如,圖2之一般處理器206、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共存管理單元230、單獨控制器及/或其類似者)予以實施。方法710之操作實施圖6之方法600之區塊610至612中執行的操作之一些實施例。因此,參考圖1至圖7B,裝置處理器可回應於判定第一訂用與第二訂用之間的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亦即,方法600之判定區塊608=「是」)而開始執行方法700之操作。
在區塊712中,裝置處理器可判定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的清單中之頻帶中之每一者與涉及第二訂用之頻帶之共存干擾相關聯的程度。在區塊712中執行之操作之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識別可用於第二訂用之一或多個頻帶(例如,藉由參考資料表500)。在此等 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執行頻帶干擾表(例如,頻帶干擾表525)中之查找操作,該頻帶干擾表包括關於清單中之頻帶中之每一者使可用於第二訂用之頻帶感度惡化(或由該頻帶感度惡化)的程度的資訊。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判定清單中之頻帶以某一量/程度使可用於第二訂用之頻帶感度惡化。
在區塊714中,裝置處理器可基於與清單中之每一頻帶相關聯的經判定共存干擾量而以遞增次序對頻帶清單排序。換言之,裝置處理器可將頻帶清單自與最少干擾量相關聯之頻帶至與最大干擾量相關聯之頻帶進行排序。藉由基於經判定共存干擾量而對頻帶清單排序,裝置處理器可在取得與較大干擾量相關聯的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之前取得與較少干擾相關聯的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因此,裝置處理器可具有在花費額外功率以取得可不準確的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之前找到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之非干擾(或較少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的較大可能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利用各種繫結中斷演算法以進一步對非干擾頻帶及干擾頻帶群組排序/順位。舉例而言,在干擾及非干擾頻帶群組中之每一者內,裝置處理器可在干擾量中之繫結用於諸如歷史效能、歷史功率量測、使用者偏好、網路偏好、原始設備製造商偏好等等之一或多個額外準則上的狀況下對頻帶順位。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干擾頻帶及干擾頻帶之排序可基於除了干擾量(或干擾量值)以外之因素或準則。替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干擾頻帶及干擾頻帶之排序或順位可基於除了干擾量值之外的因素或準則。
裝置處理器可藉由取得用於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中之每一者的功率量測直至一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而繼續執行方法600之區塊614中的操作。
圖8說明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取得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 量測直至該等頻帶中之一者之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的方法800。方法800可運用多SIM多作用中通信裝置(例如,參考圖2至圖4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200)之處理器(例如,圖2之一般處理器206、基頻數據機處理器216、共存管理單元230、單獨控制器及/或其類似者)予以實施。方法800之操作實施圖6之方法600之區塊614至616中執行的操作之一些實施例。因此,參考圖1至圖8,裝置處理器可在方法600之區塊612中對頻帶清單排序之後開始執行方法800之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在將頻帶清單自非干擾頻帶至干擾頻帶進行排序(參見方法700之區塊704)之後或在將頻帶清單自最少至最大共存干擾進行排序(參見方法710之區塊714)之後開始執行方法800之操作。
在區塊802中,裝置處理器可選擇首先列出於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亦即,第一經排序頻帶)。如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頻帶清單可經排序使得非干擾(或輕度干擾)頻帶排序於干擾頻帶之前(參見(例如)圖7A)。在此等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自非干擾頻帶群組選擇第一頻帶。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隨機地選擇清單中之任一非干擾頻帶,或可選擇基於各種順位準則而被順位為最高的清單中之非干擾頻帶。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基於與清單中之每一頻帶相關聯的共存干擾量而選擇頻帶清單(參見(例如)圖7B)。因此,在區塊802中執行之操作之此等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選擇第一經排序頻帶,其可與最少共存干擾量相關聯。
如所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處理器可在不產生經排序頻帶清單的情況下基於經預測共存干擾而自非干擾頻帶群組選擇第一頻帶。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在不對經排序清單重新排序或不產生經排序清單的情況下產生使得裝置處理器能夠按干擾增加之次序選擇頻 帶以用於功率量測的頻帶清單之經排序索引。
在區塊804中,裝置處理器可取得經選擇頻帶之功率量測,諸如藉由執行已知操作。舉例而言,裝置處理器可取得經選擇頻帶之RSRP及/或RSRQ量測。
在判定區塊806中,裝置處理器可判定區塊804中取得的經選擇頻帶之功率量測是否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小功率臨限值可對應於可具有提供適當服務之某一可能性的最小功率量測,其可為已知值。換言之,裝置處理器可對照最小功率臨限值而比較頻帶之功率量測以判定頻帶是否將能夠提供最小服務等級。
回應於判定經選擇頻帶之功率量測不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亦即,判定區塊806=「否」),裝置處理器可在區塊812中選擇經排序清單中之下一頻帶(亦即,下一經排序頻帶)。只要與經當前選擇頻帶相關聯之功率量測不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裝置處理器就可重複區塊804、806、812中之以上操作。換言之,裝置處理器可橫穿經排序清單,從而基於頻帶在清單中之次序而取得用於清單中之每一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用於一頻帶之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
回應於判定經選擇頻帶之功率量測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亦即,判定區塊806=「是」),裝置處理器可在區塊808中暫時中止排序於經選擇頻帶之後的清單中之任何頻帶之功率量測。換言之,為了節省電力,裝置處理器可不取得尚未量測之任何頻帶之功率量測,此係因為經選擇頻帶之功率量測被預計為提供適當服務(亦即,滿足最小功率臨限值)。因此,按照經選擇頻帶之預期服務,取得額外功率量測可為不必要的。
在區塊810中,裝置處理器可將經選擇頻帶之功率量測報告至第一訂用之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所描述,報告經選擇頻帶之功率量測可致使第一訂用之網路將指令發送至裝置處理器以對經選擇頻帶 執行交遞操作。因此,裝置處理器可藉由自第一訂用之網路接收指令以將第一訂用移動至經選擇頻帶而繼續執行方法600之區塊618中的操作。
各種實施例可實施於多種行動通信裝置中之任一者中,圖9中展示其實例(例如,行動通信裝置900)。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通信裝置900可相似於如上文參考圖1至圖4所描述之行動通信裝置110、120、200。因而,行動通信裝置900可實施圖6至圖8中之方法600、700、710、800。
因此,參考圖1至圖9,行動通信裝置900可包括耦接至觸控式螢幕控制器904及內部記憶體906之處理器902。處理器902可為經指定用於一般或特定處理任務之一或多個多核心積體電路。內部記憶體906可為揮發性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且亦可為安全及/或經加密記憶體,或不安全及/或未經加密記憶體,或其任何組合。觸控式螢幕控制器904及處理器902亦可耦接至觸控式螢幕面板912,諸如電阻性感測觸控式螢幕、電容性感測觸控式螢幕、紅外線感測觸控式螢幕等等。另外,行動通信裝置900之顯示器無需具有觸控式螢幕能力。
行動通信裝置900可具有一或多個蜂巢式網路收發器908、916,其耦接至處理器902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910、911且經組態以用於發送及接收蜂巢式通信。收發器908、916及天線910、911可與上文所提及之電路系統一起用以實施各種實施例方法。行動通信裝置900可包括耦接至收發器908、916及/或處理器902且如上文所描述而組態之一或多個SIM卡(例如,SIM 913)。行動通信裝置900可包括使得能夠經由蜂巢式網路而通信且耦接至處理器902之蜂巢式網路無線數據機晶片917。
行動通信裝置900亦可包括用於提供音訊輸出之揚聲器914。行動通信裝置900亦可包括由塑膠、金屬或材料組合建構之外殼920以用 於容納本文中所論述之組件中之全部或一些。行動通信裝置900可包括耦接至處理器902之電源922,諸如拋棄式或可再充電電池。可再充電電池亦可耦接至周邊裝置連接埠以自行動通信裝置900外部之源接收充電電流。行動通信裝置900亦可包括用於接收使用者輸入之實體按鈕924。行動通信裝置900亦可包括用於接通及關斷行動通信裝置900之電源按鈕926。
前述方法描述及程序流程圖被僅僅提供為說明性實例,且並不意欲要求或暗示必須以所呈現之次序執行各種實施例之步驟。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以任何次序執行前述實施例中之步驟之次序。諸如「此後」、「接著」、「緊接著」等等之詞語並不意欲限制步驟之次序;此等詞語僅用以指導讀者閱讀本方法之描述。另外,對呈單數形式之請求項元件之任何參考(例如,使用數詞「一」或「該」)不應被認作將該元件限於單數形式。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而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驟可被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可互換性,上文已大體上在功能性方面描述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將此功能性實施為硬體抑或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而以不同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不應將此等實施決策解譯為造成脫離本發明之範疇。
用以實施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而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的硬體可運用以下各者予以實施或執行: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一般用途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該處理器可 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被實施為計算裝置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類組態。替代地,可由特定於給定功能之電路系統執行一些步驟或方法。
在一或多個例示性態樣中,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予以實施。若以軟體予以實施,則該等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而儲存於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非暫時性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上。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或演算法之步驟可體現於處理器可執行軟體模組中,處理器可執行軟體模組可駐留於非暫時性電腦可讀或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或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或處理器存取之任何儲存媒體。作為實例而非限制,此等非暫時性電腦可讀或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可包括RAM、ROM、EEPROM、FLASH記憶體、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裝置、磁碟儲存裝置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可用以儲存呈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之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運用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生資料。以上各者之組合亦包括於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及處理器可讀媒體之範疇內。另外,一種方法或演算法之操作可作為程式碼及/或指令中之一者或其任何組合或集合而駐留於非暫時性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及/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該媒體可併入至電腦程式產品中。
提供所揭示實施例之先前描述以使得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作出或使用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對此等實施例之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易於顯而易見,且可將本文中定義之一般原理應用於一些實施例。因此,本發明並不意欲限 於本文中所展示之實施例,而是應符合與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以及本文中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的最廣範疇。
600‧‧‧方法
602‧‧‧區塊
604‧‧‧區塊
606‧‧‧區塊
608‧‧‧判定區塊
610‧‧‧區塊
612‧‧‧區塊
614‧‧‧區塊
616‧‧‧區塊
618‧‧‧區塊
620‧‧‧區塊
622‧‧‧區塊

Claims (28)

  1. 一種實施於一多用戶識別碼模組(SIM)行動通信裝置上以用於避免一第一訂用與一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的方法,其包含:判定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上的一干擾量;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按次序取得該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是否滿足一最小功率臨限值;及回應於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而進行以下操作:暫時中止該經排序清單中之剩餘頻帶之另外功率量測;及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該第一訂用之一網路。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上的一干擾量包含判定該頻帶清單中之每一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一頻帶上的一共存干擾量。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識別將以等於或超過一最大干擾臨限值之一共存干擾量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干擾頻帶」)。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識別將不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非干擾頻帶」), 其中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包含對該頻帶清單排序使得非干擾頻帶排序於干擾頻帶之前。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回應於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接收的指令而對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頻帶執行該第一訂用中之一交遞操作。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接收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包含產生該頻帶清單之一經排序索引。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包含將一順位值添加至該頻帶清單中之輸入項。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監測該第一訂用與該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其中回應於偵測到一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而執行如請求項1之方法之操作。
  10. 一種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包含:一第一無線收發器;一第二無線收發器;及一處理器,其耦接至該第一無線收發器及該第二無線收發器,且經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判定可用於一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將強加於由一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上的一干擾量;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 按次序取得該經排序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是否滿足一最小功率臨限值;及回應於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而進行以下操作:暫時中止該經排序清單中之剩餘頻帶之另外功率量測;及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與該第一無線收發器通信之一第一網路。
  11. 如請求項10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判定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上的該干擾量包含基於該頻帶清單中之每一頻帶將強加於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一頻帶上的一共存干擾量。
  12. 如請求項10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識別將以等於或超過一最大干擾臨限值之一共存干擾量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干擾頻帶」)。
  13. 如請求項12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識別將不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非干擾頻帶」);及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使得非干擾頻帶排序於干擾頻帶之前。
  14. 如請求項10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回應於自該第一 訂用之該第一網路接收的指令而對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頻帶執行該第一訂用中之一交遞操作。
  15. 如請求項10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第一網路接收該頻帶清單。
  16. 如請求項10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藉由產生該頻帶清單之一經排序索引而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
  17. 如請求項10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藉由將一順位值添加至該頻帶清單中之輸入項而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對該頻帶清單排序。
  18. 如請求項10之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有用以進行以下操作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監測該第一訂用與該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及回應於偵測到一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而執行請求項10之操作。
  19. 一種多訂用行動通信裝置,其包含:用於判定可用於一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將強加於由一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上的一干擾量的構件;用於按對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之干擾增加的次序取得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之功率量測的構件;用於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是否滿足一最小功率臨限值的構件;用於回應於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 限值而暫時中止剩餘頻帶之另外功率量測的構件;及用於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一第一訂用之一網路的構件。
  20. 一種實施於一多用戶識別碼模組(SIM)行動通信裝置上以用於避免一第一訂用與一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的方法,其包含:識別將不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一頻帶清單中之頻帶(「非干擾頻帶」);取得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直至一非干擾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一最小功率臨限值為止;回應於判定用於一非干擾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而暫時中止剩餘非干擾頻帶之另外功率量測;及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該第一訂用之一網路。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非干擾頻帶為不展現對該第二訂用之一頻帶之共存干擾的頻帶。
  22.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回應於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接收的指令而對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頻帶執行該第一訂用中之一交遞操作。
  23.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接收該頻帶清單。
  24.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監測該第一訂用與該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其中回應於偵測到一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而執行如請求項20之方法之操作。
  25.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回應於在不判定用於一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 限值的情況下取得全部經識別非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判定與將干擾由該第二訂用使用之頻帶的可用於該第一訂用之該頻帶清單中之頻帶(「干擾頻帶」)相關聯的一共存干擾量;基於該等經判定共存干擾量而按共存干擾之次序取得該等干擾頻帶之功率量測;及回應於判定用於一干擾頻帶之一功率量測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而進行以下操作:暫時中止剩餘干擾頻帶之另外功率量測;及將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功率量測報告至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干擾頻帶為展現對該第二訂用之一頻帶之一共存干擾量的頻帶,該共存干擾量等於或超過一最大干擾臨限值。
  27.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回應於自該第一訂用之該網路接收的指令而對滿足該最小功率臨限值之該頻帶執行該第一訂用中之一交遞操作。
  28.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監測該第一訂用與該第二訂用之間的一共存事件,其中回應於偵測到一共存事件已開始或經排程以開始而執行如請求項25之方法之操作。
TW104137070A 2014-12-10 2015-11-10 使用者設備(ue)量測間隙中干擾頻率量測之智慧跳過 TW2016303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66,017 US9480071B2 (en) 2014-12-10 2014-12-10 Intelligent skipping of interfering frequency measurements in UE measurement gap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377A true TW201630377A (zh) 2016-08-16

Family

ID=54540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7070A TW201630377A (zh) 2014-12-10 2015-11-10 使用者設備(ue)量測間隙中干擾頻率量測之智慧跳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80071B2 (zh)
EP (1) EP3231096B1 (zh)
JP (1) JP6568943B2 (zh)
CN (1) CN107005901B (zh)
TW (1) TW201630377A (zh)
WO (1) WO20160939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96098B2 (en) 2017-05-10 2021-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172409B2 (en) 2017-07-13 2021-1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control of affiliated communication modul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129103B2 (en) * 2018-03-15 2021-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kipping periodic measurements to enable power saving in user equipments
CN110300439B (zh) * 2018-03-22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选择和重选的方法及装置
US10701608B2 (en) 2018-03-29 2020-06-30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Use of dynamic connection priority information to control network connectivity
JP6892133B2 (ja) * 2019-01-21 2021-06-18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EP4124165A1 (en) 2019-07-12 2023-01-25 Apple Inc. Improved throughput and radio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having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CN112218310A (zh) 2019-07-12 2021-01-12 苹果公司 具有多sim的用户设备的吞吐量和无线电资源利用的改善
CN112469089A (zh) * 2019-09-06 2021-03-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小区重选或者切换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316231A (zh) * 2021-05-08 2021-08-27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4181A (en) 1996-01-19 1999-03-16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shared-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956638A (en) 1996-01-24 1999-09-21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unlicensed band port to autonomously determine interference threshold and power level
US5884145A (en) 1996-08-28 1999-03-16 Telefon Akmebol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nomously allocating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hannel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ellular terminal and a telephone base station
US6973059B1 (en) 2000-09-11 2005-12-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frequency hopping in a T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02364B2 (en) * 2007-05-22 2015-04-07 Tango Networks,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ncurrent termination of multiple calls at a mobile terminal
US8737924B2 (en) 2010-08-12 2014-05-27 Mediatek Inc. Method to trigger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mobile cellular systems
EP2945452A1 (en) 2010-08-13 2015-11-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devi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8934362B2 (en) * 2011-01-06 2015-01-13 Mediatek Inc. Power control metho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CN102123466B (zh) * 2011-01-18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减少频段干扰方法、多模终端及网络设备
US8725101B2 (en) * 2011-07-06 2014-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8787507B2 (en) * 2011-07-25 2014-07-22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USA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in a receiver
US9060280B2 (en) * 2011-07-29 2015-06-16 Blackberry Limited Enhanced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ing predetermined downlink channel
US9072107B2 (en) 2012-01-11 2015-06-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daptive control channel
GB2502969A (en) * 2012-06-11 2013-12-18 Renesas Mobile Corp Limiting the total transmit power of a multi SIM wireless device
WO2013188545A1 (en) * 2012-06-12 2013-1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multi operator selection in a multiple-sims ue
US9197166B2 (en) * 2012-09-26 2015-11-24 Apple Inc. Increasing power amplifier linearity to facilitate in-device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9172414B2 (en) 2013-01-3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radio frequency coexistenc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wireless devices
US9049723B2 (en) * 2013-05-18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network efficiency using VAMOS channels on a multi-SIM device
CN104350776B (zh) * 2014-07-17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号测量周期的方法、无线通信器件及终端
CN104244276A (zh) * 2014-07-25 2014-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配置请求方法、重配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901B (zh) 2020-05-19
EP3231096B1 (en) 2018-10-17
JP6568943B2 (ja) 2019-08-28
JP2017539166A (ja) 2017-12-28
US9480071B2 (en) 2016-10-25
US20160174232A1 (en) 2016-06-16
WO2016093964A1 (en) 2016-06-16
EP3231096A1 (en) 2017-10-18
CN107005901A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8943B2 (ja) Ue測定ギャップにおける干渉周波数測定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スキップ処理
CN107113586B (zh) 用于多sim设备的无服务状态恢复的设备、方法和介质
US94516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SIM wireless device operating in single-SIM or multi-SIM standby mode
CN107925938B (zh) 管理双接收多订制多待机通信设备中的小区选择
US9467865B2 (en) Avoidance of interference during simultaneous multi-active technologies in global mode
US20150381291A1 (en) Tiered Approach to Radio Frequency (RF) Co-existence
US9503950B2 (en) Managing reselection in a multi-SIM device by blocking reselection to a frequency of a subscription that is prone to interference from transmissions of another subscription
JP6556749B2 (ja) デュアルアクセスフォンにおけるrfリソース利用可能性を要因とする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選択
US9445276B2 (en) Preventing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through smart band selection in MSMA devices
EP3398396B1 (en) Scheduling request throttling for multi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80124886A (ko) 멀티모드 통신 디바이스에서 상이한 라디오 액세스 기술들의 신호들의 스캐닝 관리
US20170208611A1 (en) Protecting Critical Communication Activity From A Tune-Away
US20170127439A1 (en) Collision Handling in Multi-Subscrip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60007370A1 (en) Smart Power Monitor Scheduling to Improve Throughput Performance in a MSMA Phone
US9504055B1 (en) Scheduling receive chain activities on a mobile device
US20150327099A1 (en) Opportunistic Power Detection and Antenna Tuner Measurement During Concurrency
WO2017053016A1 (en) Managing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procedure concurrency
US20170048764A1 (en) Methods to Improve Single Radio Long Term Evolution (SRLTE)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