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2244A - 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及其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 Google Patents

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及其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2244A
TW201622244A TW104132653A TW104132653A TW201622244A TW 201622244 A TW201622244 A TW 201622244A TW 104132653 A TW104132653 A TW 104132653A TW 104132653 A TW104132653 A TW 104132653A TW 201622244 A TW201622244 A TW 2016222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arse
beams
beamlet
beamlets
hyper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2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4456B (zh
Inventor
何從廉
陳仁智
王逸婷
陳文江
丁邦安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CN2015108281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0918B/zh
Priority to US14/953,008 priority patent/US9967886B2/en
Priority to EP15197276.7A priority patent/EP3029849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622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4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所述方法包括: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響應於接收到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時,利用粗波束中的選定粗波束傳送網路登錄完成訊息。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對應至各細波束的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上述多個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並利用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Description

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及其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本揭露是關於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及其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隨著科技的進步,使用毫米波(Millimeter Wave,簡稱mmWave)之無線通信技術依然存在一些技術困難。基本上,使用毫米波首先面對的在於傳播過程中可能遇到波能嚴重衰減,這跟毫米波通訊系統操作於高頻帶並使用相當大的頻寬進行通訊有非常大的關聯。進一步來說,相較於現今普遍使用的第三代(3G)或第四代(4G)通訊系統,毫米波通訊系統使用相對高頻的頻段來進行通訊。可以知道的是,接收機所接收到的電磁波能量強弱會與訊號傳送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並與電磁波訊號的波長成正比,於是毫米波通訊系統將會因為使用短波長的高頻訊號而大幅提昇訊號能量衰減的幅度。並且,高頻訊號的使用也將造成天線孔徑驟降,並可能導致毫米波通訊系統中的傳送訊號的訊號能量遞減。
再者,由於使用高頻段的電磁波訊號,因此毫米波通訊系統中收發訊號穿透障礙物的能力明顯降低。一般來說,對於毫米波通訊系統來說,系統效能對於訊號傳送路徑中的障礙物非常敏感。即訊號傳輸的直視性(Line of Sight, LOS)與非直視性(Non Line of Sight, NLOS)屬於非常重要的考量。另外,雨天、空氣中的氧氣跟水蒸氣等等也都會吸收掉毫米波能量。除此之外,為了達到高資料傳輸效率,毫米波通訊系統使用相當大的頻寬(例如500MHz~1GHz)進行資料傳輸,此舉也將大幅提高雜訊能量並因此降低訊雜比。因此,為了確保通訊品質,毫米波通訊系統中的收發器通常需要使用到多天線波束成形技術來改善訊號能量衰減用以增益收發訊號的效能。
一般來說,相關技術是在基地台/使用者設備上配置包括多個天線的天線陣列,藉由控制這些天線讓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可產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藉由天線陣列所達成的波束成型技術是影響毫米波無線通信系統之效能的關鍵因素之一。進一步來說,由於基地台/使用者設備所產生的波束具有可調整的波束指向與波束場型,因此波束的波束場型與波束指向將直接影響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之間是否可建立資料傳輸路徑。比如,基地台可透過波束掃描來與使用者設備建立資料傳輸路徑,而所述波束掃描為基地台於蜂巢細胞內依序朝不同方向發射涵蓋範圍有限的波束。因此,波束寬度與波束的涵蓋範圍也成為決定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建立資料傳輸路徑所需耗費時間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此,如何藉由波束成型技術來提昇毫米波無線通訊系統的效能著實為本領域技術所關心的重要議題之一。
因此,本揭露是關於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本揭露提供一種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適於一基地台。所述方法包括: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從該些粗波束其中之一接收到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並利用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本揭露提供一種基地台,其包括收發器電路以及處理電路。收發器電路經組態用以傳送與接收無線訊號。處理電路耦接至收發器電路,且經組態以執行下列操作: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從該些粗波束其中之一接收到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經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並利用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本揭露提供一種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適於一使用者設備。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響應於藉由粗波束中的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而藉由選定粗波束接收網路登錄完成訊息。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並利用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本揭露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其包括收發器電路以及處理電路。收發器電路經組態用以傳送與接收無線訊號。處理電路耦接至收發器電路,且經組態以執行下列操作: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響應於藉由粗波束中的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而藉由選定粗波束接收網路登錄完成訊息。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並利用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基於上述,本揭露中的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可透過波束寬度較大的粗波束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並透過波束寬度較小的細波束來進行資料封包傳輸。再者,本揭露更提出一種超訊框的訊框格式,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可利用經由粗波束所傳輸之超訊框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而超訊框內的多個基本訊框係經由對應的細波束來傳輸並用以傳輸資料封包。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參考伴隨的圖示,詳細說明依據本揭露的實施例,俾使本領域者易於瞭解。所述之發明創意可以採用多種變化的實施方式,當不能只限定於這些實施例。本揭露省略已熟知部分(well-known part)的描述,並且相同的參考號於本揭露中代表相同的元件。
在本揭露中,術語「基地台」(BS)可表示各種實施例,其例如是可包含(但不限於)家用演進型節點B(Home Evolved Node B, HeNB)、eNB、進階基地台(advanced base station, ABS)、基地收發器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 BTS)、存取點、家用基地台、中繼台、散射器(scatterer)、轉發器、中間節點、中間物(intermediary)及/或基於衛星的通信基地台。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基地台可至少由如圖1A所說明的功能元件表示。基地台100可含有至少(但不限於)收發器電路110、處理電路120、視情況選用的記憶體電路130、波束成型單元140,以及天線陣列150。
收發器電路110能以無線方式傳輸上行鏈路(Uplink, UL)訊號及/或接收下行鏈路(Downlink, DL)訊號。收發器電路110亦可執行諸如低雜訊放大、阻抗匹配、混頻、升頻或降頻轉換、濾波、放大以及類似之操作。例如,收發器電路110可以包括放大器、混頻器、振盪器、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濾波器等。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經組態以在上行鏈路訊號處理期間自類比訊號格式轉換為數位訊號格式,且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在下行鏈路訊號處理期間自數位訊號格式轉換為類比訊號格式。
基地台100的波束形成單元140可對於從收發器電路110提供的訊號執行發送波束形成。例如,波束形成單元140包括多個相位轉換器以及多個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如此,送往天線陣列150之各天線的訊號的相對相位經過適當調整,最後會強化訊號在指定方向的強度,並且壓抑其他方向的強度。也就是說,藉由波束成型單元140的作動,基地台100可產生方向不同或場型不同的多種波束。
處理電路120經組態以處理數位訊號且執行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程序。並且,處理電路120可視情況耦接至記憶體電路130以存儲程式碼、裝置組態、碼本(codebook)、緩衝的或永久的資料,且記錄可由處理電路120執行的多個模組。處理電路120的功能可藉由使用諸如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晶片、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可程式化單元來實施。處理電路120的功能亦可用獨立電子裝置或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實施,且處理電路亦可用硬件或軟件實施。
在本揭露中,術語「使用者設備」(UE)可表示各種實施例,其例如是可包含(但不限於)行動台、進階行動台(advanced mobile station, AMS)、伺服器、用戶端、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網路電腦、工作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平板型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 PC)、掃描儀、電話裝置、傳呼機、相機、電視、手持型視訊遊戲裝置、音樂裝置、無線感測器及其類似者。在一些應用中,UE可為在例如公共汽車、火車、飛機、船隻、汽車等行動環境中操作的固定電腦裝置。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UE可至少由如圖1B所說明的功能元件表示。使用者設備200可含有至少(但不限於)收發器電路210、處理電路220、視情況選用的記憶體電路240以及一或多個天線單元240。記憶體電路230可儲存程式碼、裝置組態、緩衝的或永久的資料、碼本等。處理電路220亦可用硬體或軟體來實施。使用者設備200的每一元件的功能類似於基地台100,且因此將不重複對每一元件的詳細描述。雖然未繪示於圖1B中,於一範例性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200也可包括波束成型單元,以透過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來與基地台100進行通訊。
於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中,在非常高頻帶處操作的蜂巢系統藉由基於波束成型技術而獲取的天線增益來減小高傳播路徑損耗。上述之高頻帶處例如是38G赫茲附近的毫米波頻段,但本揭露並不限制於此。波束成型技術是用於從多個天線發送訊號以使得訊號可以被聚集到特定方向的技術。基地台100可調整從每個天線發送的訊號的相位,從而將從所有天線發送的訊號集中到特定方向而產生指向性波束,致使位於特定方向上的使用者設備200可以接收到基地台100所發射的波束。
在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中,基地台100可於一細胞內發射波束指向不同的多個粗波束與多個細波束。在本揭露中,粗波束與細波束的區別在於其波束寬度(beamwidth)在基地台100提供粗波束的情況下,天線增益較低但能夠支持較寬的波束寬度,從而減少使用者設備200執行波束獲取所需的時間。相反地,在基地台100提供細波束的情況下,期望高天線增益但可服務的區域由於波束寬度較窄而很小,從而增加使用者設備200執行波束獲取所需的時間。
基此,本揭露提供一種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可先透過波束寬度較寬的粗波束進行網路登錄(network entry)程序,再透過波束寬度較窄的細波束進行用戶鏈路連線。上述網路登錄程序可以是網路駐紮(network camp-on)程序、換手(handover)程序或後饋(fallback)程序等。
圖2A與2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示意圖。請先參照圖2A,基地台100可於細胞C1內朝不同的方向連續地發射多個粗波束。於本示範性範例中,基地台100可產生8個波束指向不同的粗波束#0~#7,而基地台100例如可依據順時鐘方向D1而依序發射粗波束#0~#7。粗波束#0~#7可覆蓋整個細胞C1。也就是說,基地台100可透過切換7次波束方向而產生覆蓋整個細胞C1的粗波束#0~#7。
當使用者設備200進入細胞C1時,使用者設備200與基地台100可透過粗波束#0~#7其中之至少一執行網路登錄程序,致使使用者設備200可與基地台100同步並獲取網路系統資訊。以圖2A為例,使用者設備200可接收到經由粗波束#0~#7其中之部份所傳送的波束搜尋訊號,並執行粗波束搜尋而選擇粗波束#2作為執行網路登錄程序的選定粗波束。
之後,請再參照圖2B,基地台100可於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發送多個細波束。於本示範性範例中,基地台100可產生8個波束指向不同的細波束#2-0~#2-7,而基地台100例如可依據順時鐘方向D1而依序發射細波束#2-0~#2-7。於粗波束#2之指向範圍之內的細波束#2-0~#2-7的指向範圍彼此不同且與粗波束#2之指向範圍重疊。基地台100可利用細波束#2-0~#2-7其中之部份或全部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從細波束#2-0~#2-7其中之部份或全部搜尋出選定細波束。以圖2B為例,細波束#2-2被選擇作為選定細波束,而基地台100與已進入網路的使用者設備200將利用細波束#2-2來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需說明的是,本揭露對於粗波束#0~#7以及細波束#2-0~#2-7的發射順序與個數並不限制。但可以知道的是,一個細胞內的細波束的個數將大於粗波束的個數,且粗波束的波束寬度大於細波束的波束寬度。基於圖2A以及圖2B的說明可知,關於粗波束的粗波束搜尋與粗波束獲取係執行於關於細波束的細波束搜尋與細波束獲取之前。換言之,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先利用選定粗波束執行網路登錄程序,然後再利用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內的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選定細波束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圖3A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310中,處理電路120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superframe)的超訊框標頭(superframe header)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在步驟S320中,處理電路120響應於接收到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時,利用粗波束中的選定粗波束傳送網路登錄完成訊息。在步驟S330中,處理電路120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並利用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相對的,圖3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使用者設備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340中,處理電路220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在步驟S350中,處理電路220響應於藉由粗波束中的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而藉由選定粗波束接收網路登錄完成訊息。在步驟S360中,處理電路220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並利用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需說明的是,本揭露所定義之超訊框包含超訊框標頭,超訊框標頭位於超訊框的起始處。經由粗波束傳輸的超訊框標頭可載有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以及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例如,用於粗波束搜尋的波束搜尋訊號(beam search sigal)可經由多個粗波束與透過對應的超訊框標頭而被發送。波束搜尋訊號對於在粗波束之涵蓋範圍下的使用者設備200可提供波束搜尋、頻率同步以及定時資訊。用於細胞搜尋的細胞搜尋訊號(cell search signal),像是主要同步訊號(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SS)以及次要同步訊號(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S),也可經由多個粗波束與透過對應的超訊框標頭而被發送。主要同步訊號以及次要同步訊號對於在粗波束之涵蓋範圍下的使用者設備200可提供細胞搜尋資訊。於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主要同步訊號以及次要同步訊號同時也可提供頻率同步以及定時資訊。關於隨機存取程序的隨機存取前置碼(random access preamble)也可經由多個粗波束與透過對應的超訊框標頭而被發送。關於下行鏈路控制訊號與蜂巢細胞特定參考信號(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RS)也可經由多個粗波束與透過對應的超訊框標頭而被發送。也就是說,基地台100將經由各個粗波束與對應的超訊框標頭而週期性的發送與網路登錄程序相關的控制訊號與系統資訊。
如此,使用者設備200可根據各個粗波束的粗波束訊號參數而挑選出選定粗波束,並決定利用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粗波束訊號參數可以是通道估測參數或訊號量測參數,例如是訊號接收強度(RSSI)或訊雜比(SNR)等等。更進一步來說,使用者設備200響應於經由粗波束接收分別對應至粗波束的多個量測訊號,而獲取分別對應至粗波束的多個粗波束訊號參數。之後,使用者設備200依據這些粗波束訊號參數從該些粗波束中挑選出選定粗波束,以利用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
另一方面,基地台100可從粗波束其中之一接收到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並將粗波束其中之該一識別為選定粗波束,以利用選定粗波束回傳對應至成功訊息的網路登錄完成訊息至使用者設備200。一旦基地台100經由選定粗波束接收到使用者設備200所傳送的成功訊息,基地台100也就可以知道使用者設備200位於選定粗波束的涵蓋範圍內。
另一方面,超訊框由多個基本訊框組成。需特別說明的是,位於一超訊框的起始處的第一個基本訊框包含超訊框標頭。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藉由使用這些基本訊框經由這些細波束來進行用戶鏈路連線。需說明的是,位於一基本訊框的起始處包含訊框標頭並載有細波束搜尋訊號。同時需注意的是細波束搜尋訊號與粗波束搜尋訊號是彼此獨立且不相同的。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藉由使用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來進行細波束搜尋。相較於週期性傳送的粗波束,載於基本訊框之訊框標頭的波束搜尋訊號週期性發送以進行細波束搜尋外,細波束的發送也可基於通訊環境與通訊需求而具有動態排程的特性。換言之,細波束可依據使用者設備200的通訊需求、通道條件與系統網路能力而適應性地被發送。詳細來說,基地台100可藉由使用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來週期性地發送用於細波束搜尋的波束搜尋及/或量測訊號,並依據細波束搜尋及/或訊號量測的結果而排程基本訊框內的封包傳輸區段所使用的選定細波束。換言之,基地台100可藉由使用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來發送用於細波束搜尋的波束搜尋訊號及/或量測訊號,並依據細波束搜尋及/或訊號量測的結果而排程一經由選定細波束傳送之基本訊框內的封包傳輸區段與使用者設備200來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圖4A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超訊框的示意圖。圖4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本訊框的示意圖。圖4C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本訊框的示意圖。於圖4A至圖4C所示的範例中,假設基地台100可於一細胞內發出M個不同波束指向的粗波束,並於一粗波束的涵蓋範圍內發出N個不同波束指向的細波束。請參照圖4A,超訊框42包括超訊框標頭421,且超訊框42包括G*N個基本訊框422_1~422_(G*N),其中參數G為對應至同一細波束之基本訊框於超訊框為期時間內的重複傳送次數且為大於0的整數。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可藉由使用超訊框標頭421來進行粗波束選取以及網路登錄程序,且經由細波束傳輸的基本訊框422_1~422_(G*N)的訊框標頭與封包傳輸區段可分別用以進行細波束獲取與資料封包傳輸。換言之,於粗波束發送期間TCB ,基地台100發射粗波束,且超訊框標頭421經由粗波束被傳輸。於細波束發送期間TFB ,基地台100發射細波束,且基本訊框422_1~422_(G*N)的訊框標頭與封包傳輸區段經由細波束被傳輸。
請參照圖4B,以基本訊框422_1為例,基本訊框422_1包括超訊框標頭421、訊框標頭423_1以及封包傳輸區段424_1。在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利用超訊框標頭421進行網路登入程序後,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可藉由經由細波束傳輸的訊框標頭423_1來進行細波束獲取。若基本訊框422_1所對應的細波束被選擇為選定細波束,則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可以透過選定細波束並藉由使用封包傳輸區段424_1來進行資料封包傳輸。基本訊框422_1的訊框為期時間Tframe 等於粗波束發送期間TCB 、細波束搜尋期間TAcq 以及封包傳輸期間T’packet 的總和。
可以知道的是,除基本訊框422_1包括超訊框標頭421之外,其他的基本訊框422_2~421_(G*N)並不包括超訊框標頭421。請參照圖4C,以基本訊框422_2為例,基本訊框422_2包括訊框標頭423_2以及封包傳輸區段424_2。在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利用超訊框標頭421進行網路登入程序後,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可藉由經由細波束傳輸的訊框標頭423_2來進行細波束選取。若基本訊框422_2所對應的細波束被選擇為選定細波束,則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可以透過選定細波束並藉由使用封包傳輸區段424_2來進行資料封包傳輸。基本訊框422_2的訊框為期時間Tframe 等於細波束搜尋期間TAcq 以及封包傳輸期間Tpacket 的總和。其他的基本訊框422_3~421_(G*N)的訊框格式與基本訊框422_2的訊框格式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於本揭露的範例實施例中,在基本訊框422_1~421_(G*N)的細波束搜尋期間TAcq 是相同的前提下(但本揭露並不限制於此),相較於基本訊框422_1的封包傳輸期間T’packet ,基本訊框422_2的封包傳輸期間Tpacket 較長。於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中,由於超訊框42包括G*N個基本訊框,因此超訊框42的超訊框為期時間Tsuperframe 等於訊框為期時間Tframe 、參數G以及細波束個數N的乘積(Tsuperframe =G*N*Tframe (毫秒))。
基於本揭露所定義的超訊框,基地台100可週期性的透過不同的粗波束與超訊框標頭421傳送關於網路登錄程序所需的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系統資訊與控制訊號。另外,基地台100可藉由使用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來發送用於細波束搜尋的波束搜尋訊號及/或量測訊號,並依據細波束搜尋的結果而排程透過選定細波束傳輸的基本訊框以與使用者設備200透過細波束與被排程之基本訊框來進行資料封包傳輸。因此,基本訊框之封包傳輸區段是否被排程是基於使用者設備200的通訊需求、通道條件與系統網路能力而動態決定的。
圖5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訊框結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訊框結構41用於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之間的資料傳輸。在本範例性實施例中,假設基地台100可於一細胞內發出M個不同波束指向的粗波束,對應至相同的粗波束的超訊框每隔M個超訊框為期時間Tsuperframe 出現一次。如圖5所示,粗波束週期PCB 包括分別對應至M個指向不同之粗波束的M個超訊框,且M為粗波束的個數且為大於0的正整數。因此,粗波束週期PCB 等於M倍的超訊框為期時間Tsuperframe (PCB =M*Tsuperframe (毫秒))。再者,同為對應至粗波束#0的超訊框51與52之間存在M-1個超訊框。對應至粗波束#1的超訊框53相鄰於超訊框51,此代表基地台100在粗波束週期PCB 係以先發射粗波束#0然後再發射粗波束#1的順序發射粗波束#0以及粗波束#1。
基於圖4A的前述說明可知,本揭露之超訊框包括超訊框標頭與多個基本訊框。於超訊框的粗波束發送期間,基地台100發射多個粗波束其中之一,且超訊框標頭經由粗波數其中之該一被傳輸。例如,超訊框53包括超訊框標頭410以及上行/下行傳輸區段420。於粗波束發送期間TCB ,基地台100發射粗波束#1,且超訊框標頭410經由粗波束#1被傳輸。假使訊框結構41中的超訊框各自包括N個基本訊框且每一基本訊框於一超訊框為期時間內被重複傳輸G次,則於粗波束週期PCB 包括M*N*G個基本訊框且粗波束週期PCB 等於M*N*G*Tframe (毫秒)。
若以M=4(基地台100可發射4個方向不同的粗波束)且超訊框為期時間為0.5秒(Tsuperframe =0.5)為例,則粗波束週期PCB 等於2秒(0.5秒*4=2)。基地台100每隔0.5秒切換發射不同指向的粗波束。換言之,當使用者設備200進入基地台100負責的細胞時,使用者設備200至多需等待2秒就可以接收到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系統資訊與控制訊號並開始據以執行網路登錄程序。
進一步來說,基地台100配置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以將粗波束分別關聯至對應的超訊框。於粗波束週期PCB 的期間,基地台100連續地發送各粗波束。經由各粗波束傳輸的超訊框標頭載有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與控制訊號。也就是說,超訊框標頭內之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訊號以類信標(beacon-like)的方式而週期性地被傳遞。
圖6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細波束傳輸的示意圖。請參照圖6,訊框結構61用於基地台100與使用者設備200之間的資料傳輸。在本範例性實施例中,假設基地台100可於一粗波束的指向範圍內發出N個不同波束指向的粗波束。
對應至粗波束#m的超訊框起始於超訊框標頭63,粗波束#m的超訊框包括多個基本訊框。對應至粗波束#m的超訊框的超訊框為期時間Tsuperframe 包括至少一細波束週期PFB 。例如,超訊框為期時間Tsuperframe 包括第1個細波束週期PFB (g=1)、第2個細波束週期PFB (g=2),…,第G個細波束週期PFB (g=G),各個細波束週期PFB 包括N個基本訊框,且N相同於細波束的個數。各個細波束週期PFB 包括分別對應至不同細波束的基本訊框。例如,第2個細波束週期PFB (g=2)包括分別對應至細波束#0~#(N-1)的N個基本訊框,其中基本訊框500對應至細波束#1(即,基本訊框500係經由細波束#1傳輸)。假使訊框結構61中的超訊框各自包括N個基本訊框且每一基本訊框於一超訊框為期時間Tsuperframe 內被重複傳輸G次,則細波束週期PFB 包括N*G個基本訊框,且細波束週期PFB 等於N*G*Tframe (毫秒)。
需特別說明的是,使用者設備200可藉由基本訊框500的訊框標頭501執行細波束獲取。使用者設備200可藉由下行鏈路訊號的量測或基於上行鏈路訊號的估測來決定選定細波束。於一範例性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200可在無法執行抵達角度(AOA)方法的狀態下藉由下行鏈路訊號的量測來選定選定細波束。也就是說,所述的細波束獲取可包括使用者設備200經由上行鏈路透過基本訊框500的訊框標頭501執行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的量測,或使用者設備200經由下行鏈路透過基本訊框500的訊框標頭501接收關於細波束#1的量測訊號,並回傳關於細波束#1的細波束訊號參數或細波束搜尋結果。所述細波束搜尋結果例如是選定細波束的波束索引碼(beam index),所述的細波束訊號參數例如是接收訊號強度(RSSI)或訊雜比(SNR)等等可以判斷細波束之訊號接收狀態優劣的相關參數,但本揭露不限制於此。於一範例性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200響應於經由細波束接收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量測訊號,而經由細波束傳送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細波束訊號參數或細波束搜尋結果。例如,使用者設備200設定為可經由實體層之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傳送細波束訊號參數給基地台100。
也就是說,各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經由對應的細波束而被週期性的發送。當使用者設備200基於抵達角度(AOA)方法或所述之細波束訊號參數而從多個細波束中決定選定細波束後,基地台100可排程對應至選定細波束的基本訊框以透過選定細波束與使用者設備200進行資料封包傳輸。例如,當使用者設備200藉由使用訊框標頭501而選擇細波束#1作為選定細波束,基地台100可排程對應至細波束#1之基本訊框500的封包傳輸區段502,以經由細波束#1利用封包傳輸區段502進行封包資料傳輸。
圖7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710中,基地台100分別經由粗波束與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標頭發送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以及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在步驟S720中,基地台100從粗波束接收到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在步驟S730中,基地台100利用選定粗波束回傳對應至成功訊息的網路登錄完成訊息。其中,步驟S710~S730為基地台100藉由使用粗波束來執行粗波束獲取與網路登錄程序的階段。
在步驟S740中,基地台100發射於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內的多個細波束。在步驟S750中,基地台100經由細波束接收分別對應至細波束的多個細波束訊號參數或細波束搜尋結果。在步驟S760中,基地台100經由細波束中的選定細波束傳送下行指派(DL assignment)資訊或上行准予(UL grant)資訊。在步驟S770中,基地台100經由選定細波束依據下行指派資訊或上行准予資訊進行資料封包傳輸。其中,步驟S740~S770為基地台100藉由使用細波束來執行細波束獲取與封包資料傳輸的階段。
圖8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使用者設備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S810中,使用者設備200分別經由粗波束與利用對應至各粗波束的超訊框標頭接收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以及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在步驟S820中,使用者設備200執行粗波束搜尋以及網路登錄程序。具體來說,於粗波束週期的期間,使用者設備200接收粗波束其中之至少一,以經由該些粗波束其中之至少一所傳輸的超訊框標頭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在步驟S830中,使用者設備200利用選定粗波束回報關聯於網路登錄程序的成功訊息。在步驟S840中,使用者設備200經由選定粗波束接收對應至成功訊息的網路登錄完成訊息。其中,步驟S810~S840為使用者設備200藉由使用粗波束來執行粗波束獲取與網路登錄程序的階段。
在步驟S850中,使用者設備200接收於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內的多個細波束。在步驟S860中,使用者設備200執行細波束搜尋。在步驟S870中,使用者設備200經由選定細波束回報一細波束搜尋結果。在步驟S880中,使用者設備200經由細波束中的選定細波束接收下行指派(DL assignment)資訊或上行准予(UL grant)資訊。在步驟S890中,使用者設備200經由選定細波束依據下行指派或上行准予資訊進行資料封包傳輸。其中,步驟S850~S890為使用者設備200藉由使用細波束來執行細波束獲取與封包資料傳輸的階段。
綜上所述,本揭露中的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可透過波束寬度較大的粗波束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並透過波束寬度較小的細波束來進行資料封包傳輸。藉由較為強健且波束寬度較寬的粗波束來執行網路登錄程序可縮短使用者設備接入網路所需耗費的時間,且藉由機動較高且波束寬度較窄的細波束來執行資料封包傳輸可確保使用者設備利用高天線增益的波束來傳輸資料。因此,本揭露之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可節省使用者設備執行網路登錄程序的時間,並提供一種可有效管理波束以及選擇最佳波束進行傳輸的方法。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基地台
200‧‧‧使用者設備
110、210‧‧‧收發器電路
120、220‧‧‧處理電路
130、230‧‧‧記憶體電路
140‧‧‧波束成型單元
150、240‧‧‧天線陣列
C1‧‧‧細胞
D1‧‧‧順時鐘方向
42、53‧‧‧超訊框
421、410、63‧‧‧超訊框標頭
422_1~421_(G*N)、500‧‧‧基本訊框
420‧‧‧上行/下行傳輸區段
TCB‧‧‧粗波束發送期間
TFB‧‧‧細波束發送期間
423_1、423_2、501‧‧‧訊框標頭
424_1、424_2、502‧‧‧封包傳輸區段
Tframe‧‧‧訊框為期時間
TAcq‧‧‧細波束搜尋期間
Tpacket‧‧‧封包傳輸期間
Tsuperframe‧‧‧超訊框為期時間
PCB‧‧‧粗波束週期
PFB‧‧‧細波束週期
61‧‧‧訊框結構
S310~S360、S710~S770‧‧‧步驟
附圖包含於本文中以便於進一步理解本揭露,且併入於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說明本揭露的實施例,並與描述一起用以解釋本揭露的原理。 圖1A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的方塊圖。 圖1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使用者設備的方塊圖。 圖2A與2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示意圖。 圖3A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 圖3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使用者設備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 圖4A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超訊框的示意圖。 圖4B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本訊框的示意圖。 圖4C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本訊框的示意圖。 圖5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訊框結構的示意圖。 圖6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細波束傳輸的示意圖。 圖7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 圖8為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範例性實施例的使用者設備操作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的流程圖。
S310~S330‧‧‧步驟

Claims (32)

  1. 一種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適於一基地台,包括: 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配置於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一超訊框中的一超訊框標頭來執行一網路登錄程序; 從該些粗波束其中之一接收到該網路登錄程序的一成功訊息;以及 經一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所述細波束中決定一選定細波束,並利用所述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更包括:將該些粗波束其中之該一識別為該選定粗波束,以利用該選定粗波束回傳對應至該成功訊息的該網路登錄完成訊息,其中對應至該選定粗波束的超訊框包括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該些基本訊框,且該些粗波束的波束寬度大於該些細波束的波束寬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於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該些細波束的指向範圍彼此不同且與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重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該超訊框的該超訊框標頭來執行該網路登錄程序的步驟包括: 配置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該超訊框,以將該些粗波束分別關聯至對應的該超訊框;以及 於一粗波束發送期間內,發送各該些粗波束,其中經由各該些粗波束傳輸的該超訊框標頭包括該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以及下行鏈路控制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該粗波束週期包括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M個超訊框,且M相同於該些粗波束的個數且為大於0的正整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利用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所述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所述細波束中決定所述選定細波束的步驟包括: 響應於分別經由該些細波束利用各該些基本訊框的該訊框標頭傳送波束搜尋訊號及/或量測訊號,而經由該些細波束接收分別對應至該些細波束的多個細波束訊號參數或一細波束搜尋結果;以及 依據該些細波束訊號參數或該細波束搜尋結果從該些細波束中挑選該選定細波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更包括: 經由該些細波束中的該選定細波束傳送下行指派資訊或上行准予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該超訊框的一超訊框為期時間包括至少一細波束週期,該至少一細波束週期包括N個基本訊框,且N相同於該些細波束的個數。
  9. 一種基地台,包括: 一收發器電路,經組態用以傳送與接收無線訊號;以及 一處理電路,耦接至該收發器電路,且經組態以: 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一超訊框的一超訊框標頭來執行一網路登錄程序; 從該些粗波束其中之一接收到關聯於該網路登錄程序的一成功訊息時;以及 經一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所述細波束中決定一選定細波束,並利用所述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基地台,所述處理電路經進一步組態以: 將該些粗波束其中之該一識別為該選定粗波束,以利用該選定粗波束回傳對應至該成功訊息的該網路登錄完成訊息,其中對應至該選定粗波束的超訊框包括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該些基本訊框,且該些粗波束的波束寬度大於該些細波束的波束寬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該些粗波束的波束寬度大於該些細波束的波束寬度,且於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該些細波束的指向範圍彼此不同且與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重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基地台,所述處理電路經進一步組態以: 配置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該超訊框,以將該些粗波束分別關聯至對應的該超訊框;以及 於一粗波束發送期間內,發送各該些粗波束,其中經由各該些粗波束傳輸的該超訊框標頭包括該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以及下行鏈路控制訊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該粗波束週期包括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M個超訊框,且M相同於該些粗波束的個數且為大於0的正整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基地台,所述處理電路經進一步組態以: 響應於分別經由該些細波束利用各該些基本訊框的該訊框標頭傳送搜尋及/或量測訊號,而經由該些細波束接收分別對應至該些細波束的多個細波束訊號參數或一細波束搜尋結果;以及 依據該些細波束訊號參數或該細波束搜尋結果從該些細波束中挑選該選定細波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基地台,所述處理電路經進一步組態以: 經由該些細波束中的該選定細波束傳送下行指派資訊或上行准予資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該超訊框的一超訊框為期時間包括至少一細波束週期,該至少一細波束週期包括分別對應至該些細波束的N個基本訊框,且N相同於該些細波束的個數。
  17. 一種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適於一使用者設備,包括: 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一超訊框的一超訊框標頭來執行一網路登錄程序; 響應於藉由該些粗波束中的一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該網路登錄程序的一成功訊息,而藉由該選定粗波束接收一網路登錄完成訊息;以及 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所述細波束中決定一選定細波束,並利用所述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對應至該選定粗波束的超訊框包括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該些基本訊框,且該些粗波束的波束寬度大於該些細波束的波束寬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於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該些細波束的指向範圍彼此不同且與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重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更包括: 響應於經由該些粗波束接收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多個第一量測訊號,而獲取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多個粗波束訊號參數;以及 依據該些粗波束訊號參數從該些粗波束中挑選該選定粗波束,以利用該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該網路登錄程序的該成功訊息。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該超訊框的該超訊框標頭來執行該網路登錄程序的步驟包括: 於一粗波束發送期間內,接收該些粗波束其中之至少一,以經由該些粗波束其中之至少一所傳輸的該超訊框標頭來執行該網路登錄程序,其中經由各該些粗波束傳輸的該超訊框標頭包括該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以及下行鏈路控制訊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該粗波束週期包括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M個超訊框,且M相同於該些粗波束的個數且為大於0的正整數。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經由於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該些細波束中的該選定細波束進行資料封包傳輸的步驟包括: 響應於經由該些細波束利用各該些基本訊框的該訊框標頭接收分別對應至該些細波束的多個第二搜尋及/或量測訊號,而經由該些細波束傳送分別對應至該些細波束的多個細波束訊號參數或一細波束搜尋結果;以及 經由該些細波束中的該選定細波束接收下行指派資訊或上行准予資訊。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其中該超訊框的一超訊框為期時間包括至少一細波束週期,該至少一細波束週期包括N個基本訊框,且N相同於該些細波束的個數。
  25. 一種使用者設備,包括: 一收發器電路,經組態用以傳送與接收無線訊號;以及 一處理電路,耦接至該收發器電路,且經組態以: 經由多個粗波束分別利用對應至各該些粗波束的一超訊框的一超訊框標頭來執行一網路登錄程序; 響應於藉由該些粗波束中的一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該網路登錄程序的一成功訊息,而藉由該選定粗波束接收一網路登錄完成訊息;以及 經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多個細波束執行用戶鏈路連線,以利用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多個基本訊框的訊框標頭從所述細波束中決定一選定細波束,並利用所述選定細波束所對應的基本訊框的封包傳輸區段進行資料封包傳輸。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對應至該選定粗波束的超訊框包括分別對應至所述細波束的該些基本訊框,且該些粗波束的波束寬度大於該些細波束的波束寬度。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於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之內的該些細波束的指向範圍彼此不同且與該選定粗波束之指向範圍重疊。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所述處理電路經進一步組態以: 響應於經由該些粗波束接收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多個第一量測訊號,而獲取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多個粗波束訊號參數;以及 依據該些粗波束訊號參數從該些粗波束中挑選該選定粗波束,以利用該選定粗波束傳送關聯於該網路登錄程序的該成功訊息。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所述處理電路經進一步組態以: 於一粗波束發送期間內,接收該些粗波束其中之至少一,以經由該些粗波束其中之至少一所傳輸的該超訊框標頭來執行該網路登錄程序,其中經由各該些粗波束傳輸的該超訊框標頭包括該網路登錄程序的網路系統資訊、波束搜尋訊號、細胞搜尋訊號以及下行鏈路控制訊號。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粗波束週期包括分別對應至該些粗波束的M個超訊框,且M相同於該些粗波束的個數且為大於0的正整數。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所述處理電路經進一步組態以: 響應於經由該些細波束利用各該些基本訊框的一訊框標頭接收分別對應至該些細波束的多個第二搜尋及/或量測訊號,而經由該些細波束傳送分別對應至該些細波束的多個細波束訊號參數或一細波束搜尋結果;以及 經由該些細波束中的該選定細波束接收下行指派資訊或上行准予資訊。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超訊框的一超訊框為期時間包括至少一細波束週期,該至少一細波束週期包括N個基本訊框,且N相同於該些細波束的個數。
TW104132653A 2014-12-03 2015-10-02 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及其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TWI574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8161.4A CN105680918B (zh) 2014-12-03 2015-11-25 阶层式波束形成方法及其基站与用户设备
US14/953,008 US9967886B2 (en) 2014-12-03 2015-11-26 Hierarchical beamform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EP15197276.7A EP3029849B1 (en) 2014-12-03 2015-12-01 Hierarchical beamform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87204P 2014-12-03 2014-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2244A true TW201622244A (zh) 2016-06-16
TWI574456B TWI574456B (zh) 2017-03-11

Family

ID=56755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2653A TWI574456B (zh) 2014-12-03 2015-10-02 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及其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0918B (zh)
TW (1) TWI5744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6891B (zh) * 2017-06-06 2019-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用戶設備及其操作方法,網路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5658B (zh) * 2016-06-23 2022-05-10 苹果公司 毫米波(mmwave)蜂窝系统中的极快联合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波束自适应
CN108540176B (zh) * 2017-03-01 2022-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扫描方法、系统、基站及终端
CN108667499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044403B1 (en) * 2017-05-04 2018-08-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beam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for 5G-NR system
CN109392066B (zh) * 2017-08-1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30900A (ja) * 2006-03-13 2009-08-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適応アンテナ向けのハンドオーバの改善
US8280445B2 (en) * 2008-02-13 2012-10-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enna training of beamforming vectors by selective use of beam level training
KR101652809B1 (ko) * 2009-02-12 2016-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메시지를 통해 전달되는 부가적인 시스템 정보의 갱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585083B2 (en) * 2011-06-17 2017-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network entry in a millimeter-wave mobil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47400B1 (ko) * 2011-09-01 2018-04-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 빔을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81847B1 (ko) * 2012-02-21 2018-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55924B1 (ko) * 2012-03-07 2016-09-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계층적 빔 포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6891B (zh) * 2017-06-06 2019-07-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用戶設備及其操作方法,網路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4456B (zh) 2017-03-11
CN105680918B (zh) 2018-10-26
CN105680918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918B (zh) 毫米波通訊的波束成型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EP3029849B1 (en) Hierarchical beamform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US11990978B2 (en) Active repeater device for operational mode based beam pattern change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plurality of user equipment
TWI574456B (zh) 階層式波束成型方法及其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
US11637620B2 (en)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repeaters by time-division beamforming
US11109243B2 (en) Non-line-of-sight (NLOS) coverage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US20140187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beam-link construc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453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beamforming setup
WO2017173916A1 (zh) 一种波束训练阶段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01525A1 (zh) 一种波束训练中实现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27568A (zh) 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进行操作
JP2012191281A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202201790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ldalbahi et al. Digital compass for multi-user beam access in mmWave cellular networks
He et al. Direct-to-Smartphone for 6G NTN: Technical Routes, Challenges, and Key Technologies
KR20160114978A (ko) 고지향성 어레이 안테나의 빔 포밍 장치 및 시스템
Hrizi et al. Beamforming and Gain Study of 5G Phased Array Ant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