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2236A - 手持式通訊模組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通訊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2236A
TW201622236A TW103141966A TW103141966A TW201622236A TW 201622236 A TW201622236 A TW 201622236A TW 103141966 A TW103141966 A TW 103141966A TW 103141966 A TW103141966 A TW 103141966A TW 201622236 A TW201622236 A TW 2016222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h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act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1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威寰
Original Assignee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41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22236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2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236A/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手持式通訊模組包括保護套及手持式通訊裝置。保護套包括第一天線。手持式通訊裝置裝設於保護套且包括第二天線、切換單元及處理單元,處理單元用以控制切換單元切換由第一天線收發訊號或第二天線收發訊號。

Description

手持式通訊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手持式通訊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多天線的手持式通訊模組。
無線通訊技術日漸發達,使手持式通訊裝置可搭載數個不同的天線,以增廣手持式通訊裝置接收無線訊號的頻帶範圍。然而,手持式通訊裝置內部空間有限,且數個天線之間容易彼此干擾。因此,如何降低數個天線之間的干擾是本領域業者努力目標之一。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手持式通訊模組,可降低數個天線之間的干擾。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手持式通訊模組。手持式通訊模組包括一保護套及一手持式通訊裝置。保護套包括一第一天線。手持式通訊裝置裝設於保護套且包括一第二天線、一切換單元及一處理單元,處理單元用以控制切換單元切換由第一天線收發訊號或第二天線收發訊號。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 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300、400、500、600‧‧‧手持式通訊模組
110、210、310、410、610‧‧‧保護套
111‧‧‧第一天線
112、312‧‧‧裝載套
112u‧‧‧內面
113‧‧‧蓋合套
114‧‧‧第二接點
115‧‧‧第四接點
116‧‧‧識別電路
120b‧‧‧背面
120u‧‧‧顯示面
120、220、520、620‧‧‧手持式通訊裝置
121‧‧‧第二天線
122‧‧‧切換單元
123‧‧‧處理單元
124‧‧‧第一接點
125‧‧‧第三接點
126‧‧‧第一感知器
127‧‧‧第二感知器
128‧‧‧射頻單元
211‧‧‧第三天線
217‧‧‧第六接點
227‧‧‧第五接點
3121‧‧‧裝載部
3122‧‧‧支撐部
410e1‧‧‧第一短邊
410e2‧‧‧第二短邊
520e1‧‧‧第三短邊
520e2‧‧‧第四短邊
527‧‧‧第三感知器
617‧‧‧第七接點
618‧‧‧第四感知器
627‧‧‧第八接點
A1‧‧‧展開角度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保護套蓋合手持式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B圖蓋合套露出手持式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繪示第2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橫放的示意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
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
第5B圖繪示第5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橫放的示意圖。
第6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
第6B圖繪示第6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橫放的示意圖。
第7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
第7B圖繪示第7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被握持的示意圖。
第8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
第8B圖繪示第8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被握持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1A及1B圖,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而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保護套蓋合手持式通訊裝置的示意圖。手持式通訊模組100包括保護套110及手持式通訊裝置120。
保護套110包括第一天線111、可相對活動的裝載套112與蓋合套113、第二接點114、第四接點115、識別電路116及射頻單元128。第二接點114及第四接點115設於裝載套112上,並從裝載套112的內面112u露出。第一天線111可以適用於WiFi技術、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蜂巢式網路或其它種類的通訊技術。
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例如是手機或其它具有通訊功能(如網際網路及/或電信通訊)的電子裝置。手持式通訊裝置120包括第二天線121、切換單元122、處理單元123、第一接點124、第三接點125、第一感知器126及第二感知器127。第一接點124及第三接點125從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背面120b露出,使當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與裝載套112結合時,第一接點124及第三接點125可分別與第二接點114及第四接點115接觸。第二天線121可以適用於WiFi技術、NFC技術、蜂巢式網路或其它種類的通訊技術。此外,第一天線111與第二天線121的操作頻帶/頻寬可不大致上接近或相異。由於第一天線111與第二天線121分別設於保護套110及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中,因此拉大二天線的距離, 而可降低二天線之間的干擾。
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第一接點124與保護套110的第二接點114相對應,且第二接點114電連接於識別電路116。如此,當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與裝載套112結合時,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第一接點124與保護套110的第二接點114接觸而電連接,可使處理單元123透過第一接點124及第二接點114電連接識別電路116,以啟動天線切換機制。進一步地說,當處理單元123偵測到識別電路116時,啟動天線切換機制。
此外,不同的保護套110可具有不同的天線數量及/或天線特性。不同保護套110可具有唯一的識別電路116,使處理單元123透過識別電路116識別出保護套110的種類,進而獲得保護套110的天線數量及/天線特性的資訊。如此一來,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適合的天線(例如是收發品質較佳的天線)去收發訊號。此外,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射頻單元128將訊號傳送給切換單元122,切換單元122再將訊號傳送給被切換的天線。
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第三接點125與保護套110的第四接點115相對應。當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與裝載套112結合時,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第三接點125與保護套110的第四接點115接觸而電連接,使處理單元123可透過第三接點125及第四接點115控制第一天線111收發訊號。
當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裝設於裝載套112時,蓋合 套113可選擇性地蓋住或露出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顯示面120u。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23依據蓋合套113相對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一保護套姿態去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第一天線111收發訊號或由第二天線121收發訊號。
舉例來說,如第1B圖所示,在蓋合套113蓋合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保護套呈蓋合狀態)且/或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處於直放姿態下,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第二天線121收發訊號,然亦可切換第一天線111收發訊號。至於實際切換的天線可視哪一天線最適合當下的環境而定,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一實施例中,第一感知器126用以感知蓋合套113相對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保護套姿態,而第二感知器127可感知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一裝置姿態。第一感知器126例如是距離感知器或接觸感知器,其可設於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之面向蓋合套113的表面,即顯示面120u,以感知到蓋合套113與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之間的遠近關係。此外,第二感知器127例如是陀螺儀,其可感知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姿態。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第1B圖蓋合套露出手持式通訊裝置的示意圖。相似地,當蓋合套113露出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保護套呈打開狀態)且/或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處於直放姿態時,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保護套110的第一天線111收發訊號,然亦可切換由第二天線121收發訊號。至於 實際切換的天線可視哪一天線最適合當下的環境而定,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第2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橫放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當蓋合套113露出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且/或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處於橫放姿態時,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第一天線111收發訊號,然亦可切換由第二天線121收發訊號。至於實際切換的天線可視哪一天線最適合當下的環境而定,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另一實施例中,手持式通訊裝置120可省略第一感知器126與第二感知器127之至少一者。也就是說,處理單元123可在不需判斷手持式通訊裝置120及/或保護套110的姿態下,自動判斷適合收發訊號的天線,然後據以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適合的天線去收發訊號。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手持式通訊模組200包括保護套210及手持式通訊裝置220。保護套210包括第一天線111、可相對活動的裝載套112與蓋合套113、第二接點114、第四接點115、識別電路116、第三天線211及第六接點217。手持式通訊裝置220包括第二天線121、切換單元122、處理單元123、第一接點124、第三接點125、第一感知器126、第二感知器127、射頻單元128及第五接點227。
手持式通訊裝置220的第五接點227與保護套210 的第六接點217相對應。當手持式通訊裝置220與裝載套112結合時,第五接點227接觸第六接點217而電連接。如此一來,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切換單元122透過第五接點227及第六接點217切換由第三天線211收發訊號。
相似於手持式通訊模組100,本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200可依據蓋合套113相對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保護套姿態及/或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裝置姿態去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第一天線111、第二天線121或第三天線211去收發訊號。至於實際切換的天線可視哪一天線最適合當下的環境而定,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第5A及5B圖,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而第5B圖繪示第5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橫放的示意圖。手持式通訊模組300包括保護套310及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保護套310包括第一天線111、可相對活動的裝載套312、蓋合套113、第二接點114及第四接點115及識別電路116。手持式通訊裝置120包括第二天線121、切換單元122、處理單元123、第一接點124、第三接點125、第一感知器126、第二感知器127及射頻單元128。與手持式通訊模組100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裝載套312包括可相對活動的裝載部3121與支撐部3122,其中第二接點114、第四接點115及識別電路116設於裝載部3121,而第一天線111可設於支撐部3122。
如第5B圖所示,蓋合套113可作為手持式通訊裝置 120的底座,而支撐部3122支撐裝載部3121,使手持式通訊裝置120處於一橫立姿態。相似地,本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300可依據蓋合套113相對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保護套姿態及/或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裝置姿態去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第一天線111或第二天線121去收發訊號。
舉例來說,當手持式通訊模組300處於第5B圖所示的姿態下,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切換單元122(繪示於第5A圖)切換由保護套310的第一天線111去收發訊號,然亦可切換由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第二天線121去收發訊號。至於實際切換的天線可視哪一天線最適合當下的環境而定,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第6A及6B圖,第6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而第6B圖繪示第6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橫放的示意圖。手持式通訊模組400包括保護套410及手持式通訊裝置120。保護套410包括第一天線111、可相對活動的裝載套312與蓋合套113、第二接點114、第四接點115、識別電路116、第三天線211及第六接點217。手持式通訊裝置220包括第二天線121、切換單元122、處理單元123、第一接點124、第三接點125、第一感知器126、射頻單元128及第五接點227。與手持式通訊模組300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裝載套312包括數個天線。
如第6B圖所示,手持式通訊裝置220可處於橫立 姿態。手持式通訊模組300可依據蓋合套113相對手持式通訊裝置120的姿態去控制切換單元122(繪示於第6A圖)切換由第一天線111、第二天線121或第三天線211去收發訊號。至於實際切換的天線可視哪一天線最適合當下的環境而定,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此外,處理單元123可依據手持式通訊模組400被握持的方式去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第一天線111或第三天線211收發訊號,以下係以第7A及7B圖舉例說明。
請參照第7A及7B圖,第7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而第7B圖繪示第7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被握持的示意圖。
手持式通訊模組500包括保護套410及手持式通訊裝置520。保護套410包括第一天線111、可相對活動的裝載套312與蓋合套113、第二接點114、第四接點115、識別電路116、第三天線211及第六接點217。手持式通訊裝置520包括第二天線121、切換單元122、處理單元123、第一接點124、第三接點125、第一感知器126、射頻單元128、第五接點227及第三感知器527。
保護套410具有相對之第一短邊410e1與第二短邊410e2,第一天線111及第三天線211分別鄰近第一短邊410e1及第二短邊410e2設置。手持式通訊裝置520具有相對之第三短邊520e1與第四短邊520e2。第一感知器126及第三感知器527分別 鄰近第三短邊520e1與第四短邊520e2設置,以感知手持式通訊裝置520的第三短邊520e1或第四短邊520e2被握持。一實施例中,第三感知器527例如是距離感知器或接觸感知器。
如第7B圖所示,當左手握持手持式通訊裝置520時,處理單元123(繪示於於第7A圖)依據第一感知器126的訊號得知第三短邊520e1被握持。由於第一天線111的訊號收發可能會受到左手的阻擋,因此處理單元123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未被阻擋的第三天線211去收發訊號。相反地,當右手握持手持式通訊裝置520時,當處理單元123依據第三感知器527的訊號得知第四短邊520e2被握持。由於第三天線211的訊號收發會受到右手的阻擋,因此處理單元123可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第一天線11去收發訊號。
請參照第8A及8B圖,第8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的示意圖,而第8B圖繪示第8A圖之手持式通訊模組被握持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手持式通訊模組600包括保護套610及手持式通訊裝置620。保護套610包括第一天線111、可相對活動的裝載套112與蓋合套113、第二接點114、第四接點115、識別電路116、第七接點617及第四感知器618。第七接點617電連接於第四感知器618且從裝載套112的內面112u露出。
手持式通訊裝置620包括第二天線121、切換單元122、處理單元123、第一接點124、第三接點125、第一感知器126、第二感知器127、射頻單元128及第八接點627。第八接點 627從手持式通訊裝置620的背面120b露出,以與保護套610的第七接點617接觸。
第七接點617與第八接點627相對應。當手持式通訊裝置620與裝載套112結合時,第七接點617接觸第八接點627而彼此電連接,使處理單元123可透過第八接點627及第七接點617電連接於第四感知器618。
如第8B圖所示,第四感知器618可感知裝載套112與蓋合套113的相對姿態,如展開角度A1。處理單元123可依據展開角度A1大小切換第一天線111或第二天線121收發訊號。例如,當展開角度A1大於一預設角度時,處理單元123控制切換單元122切換由第一天線111收發訊號,反之則由第二天線121收發訊號。此處的預設角度例如是介於90度至180度之間的一角度值。一實施例中,第四感知器618例如是陀螺儀。
另一實施例中,第四感知器618、第七接點617及第八接點627也可應用於前述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100至500中。
綜合上述,本發明實施例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包括數個天線,其不限於配置在手持式通訊裝置,也可配置在保護套,使天線的空間匹配更有彈性。此外,手持式通訊模組可依據保護套的姿態及/或手持式通訊裝置的姿態去切換適合的天線收發訊號,或在不考慮保護套及手持式通訊裝置的姿態下切換適合的天線收發訊號。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手持式通訊模組
110‧‧‧保護套
111‧‧‧第一天線
112‧‧‧裝載套
112u‧‧‧內面
113‧‧‧蓋合套
114‧‧‧第二接點
115‧‧‧第四接點
116‧‧‧識別電路
120b‧‧‧背面
120u‧‧‧顯示面
120‧‧‧手持式通訊裝置
121‧‧‧第二天線
122‧‧‧切換單元
123‧‧‧處理單元
124‧‧‧第一接點
125‧‧‧第三接點
126‧‧‧第一感知器
127‧‧‧第二感知器
128‧‧‧射頻單元

Claims (14)

  1. 一種手持式通訊模組,包括:一保護套,包括一第一天線;以及一手持式通訊裝置,裝設於該保護套且包括一第二天線、一切換單元及一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用以控制該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一天線收發訊號或該第二天線收發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保護套更包括可相對活動的一裝載套與一蓋合套,該裝載套用以裝載該手持式通訊裝置,該蓋合套選擇性地蓋住或露出該手持式通訊裝置的一顯示面;該處理單元用以依據該蓋合套相對該手持式通訊裝置的一保護套姿態去控制該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一天線收發訊號或該第二天線收發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手持式通訊裝置更包括一第一感知器,該第一感知器用以感知該蓋合套相對該手持式通訊裝置的該保護套姿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第一感知器係一距離感知器或一接觸感知器,該第一感知器設於該手持式通訊裝置之面向該蓋合套的一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手持式通訊裝置更包括一第二感知器,該感知器用以感知該手持式通訊裝置的一裝置姿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手持式通訊裝置更包括一第一接點,該保護套更包括一第二接點及一電連接於該第二接點之識別電路;當該第一接點與該第二接點電連接,該處理單元透過該第一接點及該第二接點電連接該識別電路,以啟動天線切換機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手持式通訊裝置更包括一第三接點,該保護套更包括一電連接於該第一天線之第四接點,該第三接點用以電連接該第四接點。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手持式通訊裝置更包括一第五接點,該保護套更包括一第三天線及一電連接於該第三天線之第六接點;當該第五接點電連接該第六接點,該處理單元更用以控制該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一天線、該第二天線或該第三天線收發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處理單元更用以依據該手持式通訊模組被握持的方式去控制該 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一天線或該第三天線收發訊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保護套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短邊與一第二短邊,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三天線分別鄰近該第一短邊及該第二短邊設置,該手持式通訊裝置具有相對之一第三短邊與一第四短邊,該第三短邊及該第四短邊分別對應該第一短邊及該第二短邊,該手持式通訊裝置更包括一第一感知器及一第三感知器;其中該第一感知器及該第三感知器分別鄰近該第三短邊及該第四短邊設置,以感知該手持式通訊裝置的該第三短邊或該第四短邊被握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處理單元更用以當該手持式通訊裝置的該第三短邊被握持時,控制該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三天線收發訊號;且該處理單元更用以當該手持式通訊裝置的該第四短邊被握持時,控制該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一天線收發訊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保護套包括可相對活動的一裝載套與一蓋合套,該裝載套包括可相對活動的一裝載部與一支撐部,該手持式通訊裝置裝載於該裝載部,而該第一天線設於該支撐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該保護套更包括一第四感知器,該第四感知器用以感知該蓋合套與該裝載套的相對姿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式通訊模組,其中當該保護套呈打開狀態,該處理單元用以控制該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一天線收發訊號;當該保護套呈蓋合狀態,該處理單元用以控制該切換單元切換由該第二天線收發訊號。
TW103141966A 2014-12-03 2014-12-03 手持式通訊模組 TW201622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1966A TW201622236A (zh) 2014-12-03 2014-12-03 手持式通訊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1966A TW201622236A (zh) 2014-12-03 2014-12-03 手持式通訊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2236A true TW201622236A (zh) 2016-06-16

Family

ID=56755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1966A TW201622236A (zh) 2014-12-03 2014-12-03 手持式通訊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222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0539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天线的电子装置及其天线配置方法
US11437710B2 (en) 2019-05-06 2022-09-06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and antenna configuration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0539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天线的电子装置及其天线配置方法
US11437710B2 (en) 2019-05-06 2022-09-06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and antenna configuration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5668B1 (ko)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4444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wireless circuitry
KR102269852B1 (ko) Pcb 적층 구조체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JP6181076B2 (ja) ワイヤレスドッキングリンクバジェット最適化システム
US20120071203A1 (en) Mobile telephon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antenna according to user's hand position
KR20200061935A (ko)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664778B (zh) 導電蓋體、殼體元件和終端
KR20200098145A (ko) 안테나, 안테나 주변에 배치되는 도전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3187986A (zh) 无线通信装置
US10396437B2 (en) Mobile terminal
KR20200144772A (ko) 전자 장치의 형태 변화에 기반한 5g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US20190131722A1 (en) Mobile terminal
KR20200052611A (ko) 안테나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075834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안테나 스위칭 방법
KR20190116883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80027881A (ko) 이동 단말기
TW201622236A (zh) 手持式通訊模組
KR102548573B1 (ko) 안테나, 안테나와 적어도 일부 중첩하여 배치되는 유전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202107769A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JP6584034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506222B (zh) 手持式通讯模组
KR20200140030A (ko) 복수의 안테나 모듈들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EP4164061A1 (en)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WO2021118174A1 (ko) 다수의 전송 노드로부터 데이터를 수신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WO2021045592A1 (ko)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빔 측정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