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8577A - 將網狀網的同步協調利用於低功率設備 - Google Patents

將網狀網的同步協調利用於低功率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8577A
TW201618577A TW104131890A TW104131890A TW201618577A TW 201618577 A TW201618577 A TW 201618577A TW 104131890 A TW104131890 A TW 104131890A TW 104131890 A TW104131890 A TW 104131890A TW 201618577 A TW201618577 A TW 2016185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wan
entity
network
power lev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1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索瑞亞嘉約瑟夫畢那米拉
紀庭芳
布桑納嘉
穆卡維利克瑞許納奇藍
史密約翰愛德華
江勁
Original Assignee
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8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85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裝置和系統。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將第一設備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在第一設備的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時,從接收自網路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廣域網路(WAN)排程資訊,將第一設備配置成用於第二通訊模式,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決定網狀網排程,以及在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第二通訊模式時根據該網狀網排程與第二設備無線地通訊。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可以低於功率位準閾值的功率位準進行通訊,該功率位準閾值被選擇成使得該網路實體忽略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傳輸。

Description

將網狀網的同步協調利用於低功率設備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於2014年10月27日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069,228號以及於2015年9月23日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863,413號的優先權和權益,其全部內容經由援引納入於此。
本案大體而言係關於通訊系統,更特定言之係關於對與連接至網狀網和廣域網的低功率設備相關聯的通訊活動的協調。
無線通訊系統被廣泛部署以提供諸如電話、視訊、資料、訊息傳遞和廣播等各種電信服務。典型的無線通訊系統可採用能夠藉由共享可用的系統資源(例如,頻寬、發射功率)來支援與多使用者通訊的多工存取技術。此類多工存取技術的實例包括分碼多工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工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工存取(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C-FDMA )系統和時分同步分碼多工存取(TD-SCDMA)系統。
該等多工存取技術已在各種電信標準中被採納以提供使不同的無線設備能夠在城市、國家、地區,以及甚至全球級別上進行通訊的共用協定。新興電信標準包括第四代(4G)技術(諸如長期進化(LTE))和第五代(5G)技術。LTE是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頒佈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行動服務標準的增強集。其被設計成藉由改良頻譜效率、降低成本、改良服務、利用新頻譜,以及更好地與在下行鏈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鏈路(UL)上使用SC-FDMA以及使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的其他開放標準整合來更好地支援行動寬頻網際網路存取。然而,隨著對行動寬頻存取的需求持續增長,存在對無線通訊技術中的進一步改良的需要。優選地,改良應當適用於其他多工存取技術以及採用該等技術的電信標準。
以下概述了本案的一些態樣以提供對所論述的技術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本案的所有構想到的特徵的詳盡綜覽,並且既非意欲識別出本案的所有態樣的關鍵性或決定性要素亦非試圖界定本案的任何或所有態樣的範圍。其唯一目的是以概述形式提供本案的一或多個態樣的一些概念作為稍後提供的更詳細描述之序言。
在本案的一態樣中,提供了能改良對與被配置成連接至網狀網和廣域網的設備相關聯的通訊活動的協調的方法、電腦程式產品和裝置。
根據某些態樣,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在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時,從在第一設備處接收自廣域網路(WAN)的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以及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決定網狀網排程。第一設備可在第一通訊模式中以第一功率位準向該WAN中的實體無線地進行傳送。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時域資源上。第一設備可在第二操作模式中以第二功率位準從第一設備向網狀網中的第二設備無線地進行傳送。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頻域資源上。第二功率位準可低於第一功率位準,並且可以被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中的該實體在由第一設備在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中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功率位準。
根據某些態樣,一種配置成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無線電空中介面和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可具有一或多個處理器並且至少一個處理器可被配置成:在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時,從在第一設備處接收自WAN的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以及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配置網狀網排程。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被配置成使第一設備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以第一功率位準向該WAN中的實體無線地進行傳送。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時域資源上。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被配置成使第一設備在第二操作模式中以第二功率位準從第一設備向網狀網中的第二設備無線地進行傳送。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二操 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頻域資源上。第二功率位準可低於第一功率位準,並且可以被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中的該實體在由第一設備在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中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功率位準。
根據某些態樣,一種配置成用於無線通訊的裝備包括:用於在一或多個射頻載波上無線地通訊的手段,該用於無線地通訊的手段包括無線電空中介面;用於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的手段,其中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能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和第二通訊模式;用於在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時,從接收自WAN的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決定WAN排程資訊的手段;用於決定網狀網排程的手段,其中該用於決定網狀網排程的手段被適配成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配置網狀網排程;及用於在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第二通訊模式時根據該網狀網排程與第一網狀網設備無線地通訊的手段。該無線電空中介面可被配置成在第一通訊模式中以第一功率位準進行傳送而在第二通訊模式中以第二功率位準進行傳送。第二功率位準可低於第一功率位準。第二功率位準可被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中的該實體在由第一設備在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中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功率位準。
根據某些態樣,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儲存電腦可執行代碼。該代碼可由處理電路上的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該 代碼可包括使處理電路執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在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時,從在第一設備處接收自WAN的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以及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決定網狀網排程。該代碼可包括使處理電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以第一功率位準向該WAN中的實體無線地進行傳送的指令。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時域資源上。該代碼可包括使處理電路在第二操作模式中以第二功率位準從第一設備向網狀網中的第二設備無線地進行傳送的指令。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頻域資源上。第二功率位準可低於第一功率位準,並且可被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中的該實體在由第一設備在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中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功率位準。
在結合附圖研讀了下文對本發明的特定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之後,本發明的其他態樣、特徵和實施例對於本領域一般技術者將是明顯的。儘管本發明的特徵在以下可能是針對一些實施例和附圖來論述的,但本發明的所有實施例可包括本文所論述的有利特徵中的一或多個。換言之,儘管可能論述了一或多個實施例具有某些有利特徵,但亦可以根據本文論述的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使用此類特徵中的一或多個特徵。以類似方式,儘管示例性實施例在下文可能是作為設備、系統或方法實施例進行論述的,但是應該理解,此類示例性實施例可以在各種設備、系統和方法中實施。
100‧‧‧LTE網路架構
102‧‧‧使用者裝備(UE)
104‧‧‧進化型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
106‧‧‧進化型B節點(eNB)
108‧‧‧其他eNB
110‧‧‧進化型封包核心(EPC)
112‧‧‧行動性管理實體(MME)
114‧‧‧其他MME
116‧‧‧服務閘道
118‧‧‧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
120‧‧‧歸屬用戶伺服器(HSS)
122‧‧‧服務供應商的IP服務
200‧‧‧存取網路
202‧‧‧細胞服務區
204‧‧‧巨集eNB
206‧‧‧UE
208‧‧‧eNB
210‧‧‧蜂巢區域
300‧‧‧示圖
306‧‧‧實體層
308‧‧‧L2層
310‧‧‧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
312‧‧‧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
314‧‧‧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子層
316‧‧‧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
403‧‧‧存取階層(AS)層
404‧‧‧實體(PHY)層
406‧‧‧媒體存取控制(MAC)層
408‧‧‧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層
410‧‧‧通道
411‧‧‧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層
412‧‧‧RRC層
413‧‧‧無線電/通信期承載
414‧‧‧非存取階層(NAS)層
416‧‧‧應用(APP)層
500‧‧‧方塊圖
510‧‧‧eNB
516‧‧‧發射(TX)處理器
518TX‧‧‧發射器
518RX‧‧‧接收器
520‧‧‧天線
550‧‧‧UE
552‧‧‧天線
554TX‧‧‧發射器
554RX‧‧‧接收器
556‧‧‧接收(RX)處理器
558‧‧‧通道估計器
559‧‧‧控制器/處理器
560‧‧‧記憶體
562‧‧‧資料槽
567‧‧‧資料來源
568‧‧‧TX處理器
570‧‧‧RX處理器
574‧‧‧通道估計器
575‧‧‧控制器/處理器
576‧‧‧記憶體
700‧‧‧低功率設備廣域網
702‧‧‧基地台
704‧‧‧網際網路
706‧‧‧低功率設備
708‧‧‧低功率設備
710‧‧‧低功率設備
712‧‧‧低功率設備
714‧‧‧低功率設備
718‧‧‧直接通訊鏈路
720‧‧‧直接通訊鏈路
722‧‧‧直接下行鏈路信號
724‧‧‧直接下行鏈路信號
726‧‧‧直接下行鏈路信號
728‧‧‧網狀網連接
730‧‧‧網狀網連接
732‧‧‧網狀網連接
800‧‧‧第一配置
802‧‧‧空中介面
804‧‧‧輸入
806‧‧‧編碼器
808‧‧‧交錯器
810‧‧‧擴展器及/或擾頻器
812‧‧‧循環字首(CP)模組/電路
814‧‧‧升頻轉換
820‧‧‧第二配置
822‧‧‧串聯-並聯轉換器
824‧‧‧IFFT
826‧‧‧並聯-串聯轉換器
828‧‧‧輸出
900‧‧‧方塊圖
902‧‧‧空中介面
904‧‧‧輸入
906‧‧‧編碼器
908‧‧‧交錯器
910‧‧‧擴展器及/或擾頻器
912‧‧‧切換邏輯
914‧‧‧單載波路徑
922‧‧‧循環字首(CP)模組或電路
924‧‧‧OFDM電路和模組
926‧‧‧切換邏輯
928‧‧‧升頻轉換
930‧‧‧輸出
932‧‧‧模式選擇信號
1000‧‧‧時序圖
1002‧‧‧事件
1004‧‧‧偵聽時段
1006‧‧‧網路同步資訊
1008‧‧‧網路同步資訊
1010‧‧‧廣播
1012‧‧‧廣播
1014‧‧‧請求訊息
1016‧‧‧回應訊息
1018‧‧‧資料傳輸
1020‧‧‧確收
1022‧‧‧休眠
1024‧‧‧頻率追蹤同步
1026‧‧‧訊框同步
1028‧‧‧系統同步
1040‧‧‧時序圖
1042‧‧‧事件
1044‧‧‧偵聽時段
1046‧‧‧下行鏈路傳輸
1048‧‧‧資料傳輸
1052‧‧‧確收
1054‧‧‧頻率追蹤同步
1200‧‧‧示圖
1202‧‧‧基地台
1204‧‧‧IoE設備
1206‧‧‧IoE設備
1208‧‧‧IoE設備
1210‧‧‧上行鏈路連接
1214‧‧‧下行鏈路傳輸
1216‧‧‧下行鏈路傳輸
1218‧‧‧網狀網
1220‧‧‧網狀網用戶域
1222‧‧‧IoE設備
1224‧‧‧IoE設備
1226‧‧‧IoE設備
1228‧‧‧IoE設備
1300‧‧‧頻譜分配
1302‧‧‧頻率
1304‧‧‧頻率
1308‧‧‧頻率
1310‧‧‧探索時段
1320‧‧‧時序圖
1322‧‧‧偵聽
1324‧‧‧WAN同步信號
1326‧‧‧WAN參數
1330‧‧‧偵聽
1334‧‧‧宣告(Ad)
1400‧‧‧示圖
1402‧‧‧訊窗
1404‧‧‧偵聽時段
1406‧‧‧所排程時間
1410‧‧‧ACK
1416‧‧‧提早蘇醒時間
1418‧‧‧訊窗
1422‧‧‧交易區間
1500‧‧‧示圖
1502‧‧‧基地台
1504‧‧‧第一UE
1506‧‧‧第二UE
1508‧‧‧感測器
1510‧‧‧感測器
1512‧‧‧感測器
1520‧‧‧UE
1522‧‧‧感測器
1524‧‧‧感測器
1526‧‧‧探索訊窗
1602‧‧‧基地台
1604‧‧‧節點
1606‧‧‧節點
1608‧‧‧遮蔽
1610‧‧‧圖表
1612‧‧‧第一曲線
1614‧‧‧第二曲線
1616‧‧‧第三曲線
1700‧‧‧表
1802‧‧‧高功率基地台
1804‧‧‧高功率基地台
1810‧‧‧IoE設備
1812‧‧‧IoE設備
1814‧‧‧空中回載
1820‧‧‧下行鏈路頻帶
1830‧‧‧上行鏈路頻帶
1900‧‧‧實例
1902‧‧‧數據機
1906‧‧‧雙刀雙擲開關
1912‧‧‧發射元件
1914‧‧‧接收元件
1918‧‧‧FDD頻帶
1920‧‧‧FDD頻帶
1940‧‧‧實例
1942‧‧‧單刀雙擲開關
2000‧‧‧概念圖
2002‧‧‧處理電路
2004‧‧‧處理器
2006‧‧‧儲存
2008‧‧‧匯流排介面
2010‧‧‧匯流排
2012‧‧‧收發機
2014‧‧‧運行時映射
2016‧‧‧軟體模組
2018‧‧‧使用者介面
2020‧‧‧分時程式
2022‧‧‧內部設備及/或邏輯電路
2100‧‧‧流程圖
2102‧‧‧步驟
2104‧‧‧步驟
2106‧‧‧步驟
2108‧‧‧步驟
2110‧‧‧步驟
2112‧‧‧步驟
2200‧‧‧流程圖
2202‧‧‧步驟
2204‧‧‧步驟
2206‧‧‧步驟
2208‧‧‧步驟
2300‧‧‧裝置
2302‧‧‧處理電路
2304‧‧‧模組或電路
2306‧‧‧模組或電路
2308‧‧‧模組或電路
2310‧‧‧模組或電路
2312‧‧‧無線電空中介面
2314‧‧‧天線
2316‧‧‧處理器
2318‧‧‧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圖1是圖示網路架構的實例的示圖。
圖2是圖示存取網路的實例的示圖。
圖3是圖示用於使用者面和控制面的無線電協定架構的實例的示圖。
圖4圖示了在LTE封包交換網路的實例中操作的通訊設備中可實施的協定堆疊的實例。
圖5是圖示存取網路中部署的進化型B節點和使用者裝備的實例的示圖。
圖6是圖示設備群體的行動站發射功率的圖表。
圖7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低功率設備廣域網的實例。
圖8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與資源擴展多工存取(RSMA)的單載波和正交分頻多工(OFDM)變型聯用的空中介面的操作。
圖9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針對RSMA的單載波和OFDM變型的操作。
圖10圖示了使用寬鬆上行鏈路同步的某些態樣。
圖11圖示了實施多使用者偵測(MUD)方案的實例的裝置。
圖12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在網路用戶域中提供的低功率設備網狀網。
圖13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用於低功率設備網狀網的頻譜分配以及用於網狀網中的低功率設備探索的時序的實例。
圖14圖示了低功率設備網狀網中的每中繼段訊務交易。
圖15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可採用伺機中繼的低功率設備網路。
圖16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與用於低功率設備的通訊選項相關的網路效能。
圖17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5G網路中的實體層或媒體存取層適配。
圖18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提供的無邊萬物聯網環境。
圖19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用於彈性分頻雙工的無線電配置的實例。
圖20是圖示採用可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來適配的處理電路的裝置的實例的方塊圖。
圖21是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第一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
圖22是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第二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
圖23是圖示根據本文所揭示的一或多個態樣的裝置的硬體實施的實例的示圖。
以下結合附圖闡述的詳細描述意欲作為各種配置的描述,而無意表示可實踐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僅有配置。本詳細描述包括具體細節以提供對各種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 ,對於熟習該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是,沒有該等特定細節亦可實踐該等概念。在一些實例中,以方塊圖形式圖示眾所周知的結構和元件以避免湮沒此類概念。
總覽
本案的某些態樣涉及包括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的無線設備,該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能被動態地重配置以支援提供與無線存取網路的實體的長程通訊的操作模式。該設備可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來適配,以使得其能基於從廣域網的該實體接收的訊號傳遞來同步一或多個無線電介面的時序和排程。該實體可以是排程實體,諸如舉例而言經授權無線網路中的基地台。網狀網通訊的時序和排程可被同步至廣域網通訊的時序和排程。廣域網通訊的時序和排程可從接收自該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來決定。管控網狀網上的設備之間的傳輸的排程可基於在下行鏈路信號中傳送的排程資訊而被建立、配置,及/或調整。
例如,具有日益改良的通訊和處理能力的低功率設備網路可被用來執行各種功能,包括對裝備、環境狀況、建築、過程等的管理和監視等。低功率設備網路可利用未授權頻率經由網狀網來連接。低功率設備網路往往缺少中央管理。在一些情況下,在資料變得可用時,該資料可在特定(ad hoc)連接上傳送。低功率設備網路中的活動可根據鬆散定義的排程來協調,該排程可例如定義用於聯絡監視伺服器的不精確的時間段。
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為連接到或能夠連接 到經授權廣域網路(諸如蜂巢電信網路)、並且亦可以連接到低功率設備網路的通訊設備提供排程和協調。
在一個實例中,網狀網中的複數個設備可在廣域網的實體的射程內,以使得網狀網中的該複數個設備中的每一者皆能接收由該實體傳送的排程資訊。此外,由該實體傳送的排程資訊可向每個設備提供附加時序資訊,其準許每個設備調整其內部網狀網排程以便更準確地追蹤該實體的時序及/或相對於網狀網中的其他實體偏移延遲。相應地,網狀網設備可準確且可靠地建立或決定跨網狀網同步的網狀網排程。由於距離而不能直接通訊的兩個設備在該兩個設備能從廣域網的該實體接收排程資訊時卻仍可維持同步的網狀網排程。
網狀網排程可被配置成迴避與廣域傳輸排程相衝突。例如,被配置成在網狀網和廣域網上通訊的第一設備可建立網狀網排程,其使得該設備能在第一設備關於廣域通訊閒置時與第二設備通訊。在一些實例中,第一設備可藉由為網狀網和廣域網通訊兩者使用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來節省功率。
現在將參照各種裝置和方法提供電信系統的若干態樣。該等裝置和方法將在以下詳細描述中進行描述並在附圖中由各種方塊、模組、元件、電路、步驟、過程、演算法等(統稱為「元素」)來圖示。該等元素可使用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此類元素是實施成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和加諸於整體系統上的設計約束。
作為實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 任何組合可用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的「處理系統」來實施。處理器的實例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s)、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s)、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s)、可程式邏輯設備(PLDs)、狀態機、閘控邏輯、個別的硬體電路,以及其他配置成執行本案中通篇描述的各種功能性的合適硬體。處理系統中的一或多個處理器可以執行軟體。軟體應當被寬泛地解釋成意謂指令、指令集、代碼、程式碼片段、程式碼、程式、副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套裝軟體、常式、子常式、物件、可執行件、執行的執行緒、程序、函數等,無論其是用軟體、韌體、中介軟體、微代碼、硬體描述語言、亦是其他術語來述及皆是如此。
相應地,在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中實施。若在軟體中實施,則各功能可作為一或多數指令或代碼儲存或編碼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上。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儲存媒體可包括能被電腦存取的可用媒體的任何組合。
本案的某些態樣針對在通訊系統中使用的低功率設備網路。在一些情景中,該等設備可被用在較新諸代的無線電存取技術(RATs)中,包括用在第五代(5G)和更晚的網路中,以及用在第四代(4G)和更早的網路中。4G LTE網路架構的配置和操作在本文中作為示例並出於簡化對可應用於多種RAT的某些態樣的說明的目的而被描述。亦即,論述了例如LTE網路的情景,但本案的各態樣不受限制。確切而言,如 此做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某些實施和實施例。
現在轉到附圖,圖1是圖示LTE網路架構100的示圖。LTE網路架構100可被稱為進化型封包系統(EPS)。EPS可包括一或多個使用者裝備(UE)102、進化型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104、進化型封包核心(EPC)110、歸屬用戶伺服器(HSS)120以及服務供應商的網際網路協定(IP)服務122。EPS可與其他存取網路互連,但出於簡化起見,彼等實體/介面並未圖示。如圖所示,EPS提供封包交換服務,然而,如熟習該項技術者將容易瞭解的,本案中通篇提供的各種概念可被擴展到提供電路交換服務的網路。
E-UTRAN包括進化型B節點(eNB)106和其他eNB 108。eNB 106提供朝向UE 102的使用者面和控制面的協定終接。eNB 106可經由回載(例如,X2介面)連接到其他eNB 108。eNB 106亦可被稱為基地台、基地收發機站、無線電基地台、無線電收發機、收發機功能、基本服務集(BSS)、擴展服務集(ESS),或其他某個合適的術語。eNB 106為UE 102提供去往EPC 110的存取點。UE 102的實例包括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通信期啟動協定(SIP)電話、膝上型設備、個人數位助理(PDA)、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多媒體設備、視訊設備、數位音訊播放機(例如,MP3播放機)、相機、遊戲控制台、平板設備,或任何其他類似的功能設備。UE 102亦可被熟習該項技術者稱為行動站、用戶站、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設備、無線設備、無線通訊設備、遠端設備、行動用戶站、存取終端、行動終端、 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機、手持機、使用者代理、行動服務客戶端、客戶端,或其他某個合適的術語。
eNB 106經由S1介面連接到EPC 110。EPC110包括行動性管理實體(MME)112、其他MME 114、服務閘道116,以及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118。MME 112是處理UE 102與EPC 110之間的訊號傳遞的控制節點。一般而言,MME 112提供承載和連接管理。所有使用者IP封包經由服務閘道116來傳遞,服務閘道116自身連接到PDN閘道118。PDN閘道118提供UE IP位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閘道118連接到服務供應商的IP服務122。服務供應商的IP服務122可包括網際網路、網內網路、IP多媒體子系統(IMS),以及PS串流服務(PSS)。
圖2是圖示LTE網路架構中的存取網路200的實例的示圖。在此實例中,存取網路200被劃分成數個蜂巢區域(細胞服務區)202。一或多個較低功率類eNB 208可具有與該等細胞服務區202中的一或多個細胞服務區重疊的蜂巢區域210。較低功率類eNB 208可以是毫微微細胞服務區(例如,家用eNB(HeNB))、微微細胞服務區、微細胞服務區或遠端無線電頭端(RRH)。巨集eNB 204各自被指派給相應的細胞服務區202並且被配置成為細胞服務區202中的所有UE 206提供去往EPC 110的存取點。在存取網路200的此實例中,沒有集中式控制器,但是在替換性配置中可以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B 204負責所有與無線電有關的功能,包括無線電承載控制、許可控制、行動性控制、排程、安全性,以及與服務閘道116的連通性。
存取網路200所採用的調制和多工存取方案可以取決於正部署的特定電信標準而變化。在LTE應用中,在DL上使用OFDM並且在UL上使用SC-FDMA以支援分頻雙工(FDD)和分時雙工(TDD)兩者。如熟習該項技術者將容易地從以下詳細描述中瞭解的,本文提供的各種概念良好地適用於LTE應用。然而該等概念可以容易地擴展到採用其他調制和多工存取技術的其他電信標準。作為實例,該等概念可被擴展到進化資料最佳化(EV-DO)或超行動寬頻(UMB)。EV-DO和UMB是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頒佈的作為CDMA2000標準族的一部分的空中介面標準,並且採用CDMA向行動站提供寬頻網際網路存取。該等概念亦可被擴展到採用寬頻CDMA(W-CDMA)和其他CDMA變體(諸如TD-SCDMA)的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UTRA);採用TDMA的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及採用OFDMA的進化型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和Flash-OFDM。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來自3GPP組織的文件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來自3GPP2組織的文件中描述。所採用的實際無線通訊標準和多工存取技術將取決於特定應用以及加諸於系統的整體設計約束。
eNB 204可具有支援MIMO技術的多個天線。MIMO技術的使用使得eNB 204能夠利用空域來支援空間多工、波束成形和發射分集。空間多工可被用於在相同頻率上同時傳送不同的資料串流。該等資料串流可被傳送給單個UE 206以提高資料率或傳送給多個UE 206以增加系統總容量。此舉是藉 由對每一資料串流進行空間預編碼(亦即,應用振幅和相位的比例縮放)並且隨後經由多個發射天線在DL上傳送每一經空間預編碼的串流來達成的。經空間預編碼的資料串流帶有不同空間簽名地抵達(諸)UE 206處,這使得(諸)UE 206中每個UE 206能夠恢復以該UE 206為目的地的一或多個資料串流。在UL上,每個UE 206傳送經空間預編碼的資料串流,如此使得eNB 204能夠識別每個經空間預編碼的資料串流的源。
空間多工一般在通道狀況良好時使用。在通道狀況不那麼有利時,可使用波束成形來將發射能量集中在一或多個方向上。此舉可以藉由對資料進行空間預編碼以供經由多個天線傳輸來達成。為了在細胞服務區邊緣處達成良好覆蓋,單串流波束成形傳輸可結合發射分集來使用。
在以下詳細描述中,將參照在DL上支援OFDM的MIMO系統來描述存取網路的各種態樣。OFDM是將資料調制到OFDM符號內的數個次載波上的技術。該等次載波以精確頻率分隔開。該分隔提供使得接收器能夠從該等次載波恢復資料的「正交性」。在時域中,可向每個OFDM符號添加保護區間(例如,循環字首)以對抗OFDM符號間干擾。UL可以使用經DFT擴展的OFDM信號形式的SC-FDMA來補償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
網路(包括封包交換網)可被結構化成多個階層式協定層,其中較低協定層向較高層提供服務,並且每一層負責不同的任務。圖3是圖示LTE實施中用於使用者面和控制面 的無線電協定架構的實例的示圖300。用於UE和eNB的無線電協定架構被示為具有三層:層1、層2和層3。層1(L1層)是最低層並實施各種實體層信號處理功能。L1層將在本文中被稱為實體層306。層2(L2層)308在實體層306之上並且負責UE與eNB之間在實體層306之上的鏈路。
在使用者面中,L2層308包括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310、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312,以及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314子層,其在網路側上終接於eNB處。儘管未圖示,但是UE在L2層308之上可具有若干個上層,包括在網路側終接於PDN閘道118的網路層(例如,IP層),以及終接於連接的另一端(例如,遠端UE、伺服器等)的應用層。
PDCP子層314提供不同無線電承載與邏輯通道之間的多工。PDCP子層314亦提供對上層資料封包的標頭壓縮以減少無線電傳輸管理負擔,藉由將資料封包加密來提供安全性,以及提供對UE在各eNB之間的交遞支援。RLC子層312提供對上層資料封包的分段和重組、對丟失資料封包的重傳,以及對資料封包的重排序以補償因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而引起的脫序接收。MAC子層310提供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之間的多工。MAC子層310亦負責在各UE間分配一個細胞服務區中的各種無線電資源(例如,資源區塊)。MAC子層310亦負責HARQ操作。
在控制面中,用於UE和eNB的無線電協定架構對於實體層306和L2層308而言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對控制面而言沒有標頭壓縮功能。控制面亦包括層3(L3層)中的無線電資 源控制(RRC)子層316。RRC子層316負責獲得無線電資源(亦即,無線電承載)以及負責使用eNB與UE之間的RRC訊號傳遞來配置各下層。
廣域網中的無線電鏈路設立
通訊設備(諸如存取終端、UE、行動設備等)可使用一或多個登錄、附連、置備及/或其他程序經由WAN建立與訂閱網路的連接。例如,LTE網路中的無線電鏈路設立可涉及在提供對網路的存取的存取節點與通訊設備之間建立一或多個無線電承載。無線電鏈路設立通常包括安全性啟動交換。隨後可在無線電鏈路上建立通信期承載(其可以是邏輯承載或邏輯通道)及/或可在通信期承載上建立通訊。可經由一或多個安全性密鑰來保護通信期承載、服務及/或通訊的安全。作為通信期承載設立的一部分,可發生認證請求,及/或一或多個密鑰交換。在根據LTE相容協定操作的網路中,可由通訊設備基於由一或多個網路實體提供的演算法來推導密鑰。
圖4圖示了在LTE封包交換網路中操作的通訊設備中可實施的協定堆疊的實例。在該實例中,LTE協定堆疊402包括實體(PHY)層404、媒體存取控制(MAC)層406、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層408、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DCP)層411、RRC層412、非存取階層(NAS)層414和應用(APP)層416。NAS層414以下的各層常被稱為存取階層(AS)層403。
RLC層408可包括一或多個通道410。RRC層412可實施使用者裝備的各種監視模式,包括連通狀態和閒置狀態。 NAS層414可維護通訊設備的行動性管理上下文、封包資料上下文及/或其的IP位址。注意,其他層可存在於協定堆疊402中(例如,在所圖示的層之上、之下及/或之間),但出於圖示目的已被省去。無線電/通信期承載413可以被建立在例如RRC層412及/或NAS層414。最初,去往及/或來自通訊設備的通訊可經由不安全的共用控制通道(CCCH)來傳送(不受保護或未加密)。NAS層414可由通訊設備和MME用於產生安全性密鑰。在建立該等安全性密鑰之後,通訊(包括訊號傳遞、控制訊息,及/或使用者資料)可經由專用控制通道(DCCH)來傳送。NAS上下文可在發生服務請求、附連請求和追蹤區域更新(TAU)請求時被重用。
圖5是存取網路中eNB 510與UE 550處於通訊的方塊圖500。在DL中,來自核心網路的上層封包被提供給控制器/處理器575。控制器/處理器575實施L2層的功能性。在DL中,控制器/處理器575提供標頭壓縮、加密、封包分段和重排序、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之間的多工,以及基於各種優先順序度量對UE 550的無線電資源配置。控制器/處理器575亦負責HARQ操作、丟失封包的重傳,以及對UE 550的訊號傳遞。
發射(TX)處理器516實施用於L1層(亦即,實體層)的各種信號處理功能。該等信號處理功能包括編碼和交錯以促成UE 550處的前向糾錯(FEC)以及基於各種調制方案(例如,二元移相鍵控(BPSK)、正交移相鍵控(QPSK)、M移相鍵控(M-PSK)、M正交振幅調制(M-QAM))向信號群集進行的映射。隨後,經編碼和調制的符號被分離成並行串 流。每個串流隨後被映射到OFDM次載波、在時域及/或頻域中與參考信號(例如,引導頻)多工、並且隨後使用快速傅裡葉逆變換(IFFT)組合到一起以產生攜帶時域OFDM符號串流的實體通道。該OFDM串流被空間預編碼以產生多個空間串流。來自通道估計器574的通道估計可被用來決定編碼和調制方案以及用於空間處理。該通道估計可以從由UE 550傳送的參考信號及/或通道狀況回饋推導出來。每個空間串流隨後經由分開的發射器518TX被提供給一不同的天線520。每個發射器518TX用各自相應的空間串流來調制射頻(RF)載波以供傳送。
在UE 550處,每個接收器554RX經由其各自相應的天線552來接收信號。每個接收器554RX恢復出調制到RF載波上的資訊並將該資訊提供給接收(RX)處理器556。RX處理器556實施L1層的各種信號處理功能。RX處理器556對該資訊執行空間處理以恢復出以UE 550為目的地的任何空間串流。若有多個空間串流以UE 550為目的地,則其可由RX處理器556組合成單個OFDM符號串流。RX處理器556隨後使用快速傅裡葉變換(FFT)將該OFDM符號串流從時域轉換到頻域。對於OFDM信號的每個次載波,頻域信號包括單獨的OFDM符號串流。藉由決定最有可能由eNB 510傳送了的信號群集點來恢復和解調每個次載波上的符號,以及參考信號。該等軟判決可以基於由通道估計器558計算出的通道估計。該等軟判決隨後被解碼和解交錯以恢復出原始由eNB 510在實體通道上傳送的資料和控制信號。該等資料和控制信號隨後被提供給控制 器/處理器559。
控制器/處理器559實施L2層。控制器/處理器可以與儲存程式碼和資料的記憶體560相關聯。記憶體560可稱為電腦可讀取媒體。在UL中,控制器/處理器559提供傳輸通道與邏輯通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重組、解密、標頭解壓縮、控制信號處理以恢復出來自核心網路的上層封包。該等上層封包隨後被提供給資料槽562,資料槽562代表L2層之上的所有協定層。各種控制信號亦可被提供給資料槽562以進行L3處理。控制器/處理器559亦負責使用確收(ACK)及/或否定確收(NACK)協定進行檢錯以支援HARQ操作。
在UL中,資料來源567被用來將上層封包提供給控制器/處理器559。資料來源567代表L2層之上的所有協定層。類似於結合由eNB 510進行的DL傳輸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處理器559藉由提供標頭壓縮、加密、封包分段和重排序,以及基於由eNB 510進行的無線電資源配置在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之間進行多工處理,來實施使用者面和控制面的L2層。控制器/處理器559亦負責HARQ操作、丟失封包的重傳,以及對eNB 510的訊號傳遞。
由通道估計器558從由eNB 510傳送的參考信號或者回饋推導出的通道估計可由TX處理器568用來選擇合適的編碼和調制方案並促進空間處理。由TX處理器568產生的空間串流經由分開的發射器554TX被提供給不同的天線552。每個發射器554TX用各自相應的空間串流來調制RF載波以供傳輸。
在eNB 510處以與結合UE 550處的接收器功能所描 述的方式相類似的方式來處理UL傳輸。每個接收器518RX經由其各自相應的天線520來接收信號。每個接收器518RX恢復出調制到RF載波上的資訊並將該資訊提供給RX處理器570。RX處理器570可實施L1層。
控制器/處理器575實施L2層。控制器/處理器575可以與儲存程式碼和資料的記憶體576相關聯。記憶體576可稱為電腦可讀取媒體。在UL中,控制器/處理器575提供傳輸通道與邏輯通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重組、解密、標頭解壓縮、控制信號處理以恢復出來自UE 550的上層封包。來自控制器/處理器575的上層封包可被提供給核心網路。控制器/處理器575亦負責使用ACK及/或NACK協定進行檢錯以支援HARQ操作。
如上所提及的,申請人已論述了示例性LTE類型網路以便為讀者提供關於某些實施的基礎。申請人在下文論述了經由在經由網狀網和廣域網通訊的低功率設備中納入動態可重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的一或多個特徵來實現和提供附加通訊網路設備、方法和系統的附加概念、實施和實施例。
低功率設備廣域網
隨著無處不在的網路存取的出現以及在數量不斷增加的電器和感測器中無線通訊能力的置備,存在改進對此類具有無線能力的電器和感測器的存取的持續需求。電器和感測器通常裝備有低功率無線發射器並且一般情況下被配置成連接至具有有限實體射程(其可能小於幾百米)的區域網路。較大百分比的具有無線能力的電器和感測器沒有足夠的功 率來直接地存取例如可能由電信承運商使用經授權RF頻譜操作的WAN。
WAN通常要求設備以足夠高的功率進行發射以抵達基地台或小型細胞服務區,其可具有以公里來衡量的覆蓋半徑。在一個實例中,可能要求設備以23dBm或更高的功率位準進行發射以抵達基地台。圖6是來自CDMA開發小組的圖表,其圖示了以累積分佈函數(CDF)來衡量的設備群體的行動站(MS)發射功率。可觀察到,為了封閉鏈路所需的中值發射功率對於絕大多數使用者而言約為-2dBm或更少,但當低功率設備招致附加損耗(例如,因在設備上移除PA而導致的預計20dB的上行鏈路損耗)時,則網路中幾乎一半的節點可能以峰值功率進行操作並且在一些情形中無法滿足當前的最小資料率要求。
將封閉鏈路所需的發射功率減小到例如0dBm可以使得低功率設備能夠在WAN中操作,但可能要求長傳輸來封閉上行鏈路,如此可能導致比使用附加功率放大器的替換方案更低的整體能量效率。用於將低功率設備連接至WAN的一般辦法被分解並包括未授權網狀網和蜂巢存取的不同元件。
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提供的受管理通訊系統可高效地實現直接聯網和網狀聯網以支援低功率設備廣域網。在該受管理通訊系統中,可提供單個可重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以既用於到基地台的長程無線通訊鏈路又用於低功率設備之間的短程網狀網鏈路。低功率設備可支援如本文描述的一或多個RSMA介面。在一個實例中,可使用低速率通道碼來 提供多工存取,該低速率通道碼可被用於在頻域及/或時域資源上編碼資料。根據某些態樣,可採用網狀聯網來承載來自低功率設備的上行鏈路通訊,並且廣域網可使用直接下行鏈路傳輸來向低功率設備傳送資料和控制資訊。根據某些態樣,可在受管理的直接存取和網狀網存取環境中彈性地使用經授權FDD頻譜。
用於網狀網鏈路和直接鏈路的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
圖7是圖示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可被配置成使用上行鏈路網狀網、下行鏈路直接(UMDD)通訊的低功率設備廣域網700的實例的繪圖。低功率設備廣域網700可採用可跨直接通訊鏈路718、720和網狀網連接728、730、732適配的RSMA方案。低功率設備廣域網700可包括網際網路704,並且低功率設備廣域網700可被稱為萬物聯網路(IoE)或物聯網路(IoT)。
設備可被認為是具有數個特徵的低功率設備。例如,當設備以低於功率位準閾值的功率位準進行發射從而引起或導致其傳輸被經授權無線電存取網路中的基地台或其他實體所忽略時,該設備可以是低功率設備。低功率設備可根據其最大發射功率(其可限制通訊射程)來分類。例如,IEEE 802.15.4標準通常被用在具有小於10米的通訊射程的網路中,並定義-3dBm(0.5mW)的最小功率位準,其發射功率根據應用被限於0dBm(1mW)、4dBm(2.5mW),或20dBm(100mW)。對功率位準的決定可以基於有效輻射功率或等效輻射功率(ERP),或有效等向輻射功率(EIRP)。ERP可被理 解為藉由計算系統損耗和系統增益來獲得的標準化理論量測。EIRP可被用於將波束成形和其他輸出功率集中因素納入考慮。在一個實例中,複數個低功率設備706、708、710、712、714中的每一者可被稱為IoE設備,並且可具有0dBm的減小的發射功率。
在一些實例中,當設備以被計算或預期不會被廣域網中的排程實體及/或其他設備偵測到的功率位準進行發射時,該設備可被認為是低功率設備。在一些實例中,低功率設備的發射功率可被選擇成小於閾值功率位準。閾值功率位準可以是預定義的,或者可由網路實體配置,及/或閾值功率位準可從接收自一或多個存取終端、基地台、排程實體,或其他設備的量測和其他資訊來計算。閾值功率位準可被計算成導致廣域網中的該實體在由低功率設備進行的資料傳輸被廣域網中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等傳輸。在一個實例中,閾值功率位準可被計算為與在排程實體、基地台等處能偵測到的收到功率位準相對應的最小發射功率位準。在另一實例中,閾值功率位準可被計算為與不被排程實體、基地台等忽略或濾除的信號的收到功率位準相對應的最小發射功率位準。在一些實例中,由低功率設備傳送的低功率信號可被廣域網中的排程實體或其他實體偵測到。在一些實例中,廣域網中的排程實體或其他實體可將偵測到的由第一低功率設備傳送給第二低功率設備的信號當作干擾信號,並且可濾除此類干擾信號。
一些IoE設備706、708可建立與基地台702的直接上 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連接718、720。在一個實例中,IoE設備706、708可使用單載波波形上的低速率編碼來與基地台702連接。RSMA的多載波OFDM變型可被用於支援IoE設備706、708、710、712、714之間的網狀網通訊。RSMA可支援非排程(非同步)傳輸,其可減少IoE設備706、708、710、712、714的等待時間和開啟時間。
網路700中的直接通訊可具有變化的特性。例如,來自網狀化IoE設備710、712、714的上行鏈路通訊可經由將直接連通式IoE設備706、708與網狀網連通式IoE設備710、712、714互連的網狀網連接728、730、732來承載。網狀化IoE設備710、712、714可從基地台702接收直接下行鏈路信號722、724、726。在該實例中,一個IoE設備708可擔當其他IoE設備710、712、714的聚集器。IoE設備708可基於與基地台702及/或網狀網的另一節點的鄰近度、功率可用性,及/或在與網狀網的其他節點協商之後被選擇為聚集器。
可在網狀網連接728、730、732和直接通訊鏈路718、720中使用相同的無線電存取技術(RAT)。例如,RSMA可提供單載波和OFDM變型。單載波變型可被有利地用於與基地台702的直接通訊,而OFDM可非常適合於網狀網。在一個實例中,作為RSMA的一個實例,網狀網連接728、730、732和直接通訊鏈路718、720可在單載波波形上使用擴展碼。網狀網連接728、730、732可被縮放並在數值上與直接通訊鏈路718、720相關。在一個實例中,OFDM可與嵌套等時線和經縮放符號歷時聯用。RSMA的OFDM變型可在存在衝突的情況下提 供穩健性,並且OFDM變型中的符號大小可在時間上短於單載波變型(此處為具有頻域均衡的單載波波形(SC/FDE))中的符號大小。在一個實例中,OFDM的使用及其較小符號大小使得IoE設備706、708、710、712、714能夠更快地處理收到信號並返回休眠模式,由此降低功耗。在一些情況下,穿過多個IoE設備708、712到IoE設備714的多中繼段鏈路730/732可被預排程以節省功率。
在一些實例中,IoE設備706、708、710、712、714可採用單個可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來在網狀網上通訊(網狀網波形)以及與基地台702直接通訊(直接波形)。直接波形(參見直接通訊鏈路718、720)可支援大半徑聯網頻率選擇性。網狀網波形可支援較短射程網狀網連接728、730、732。網狀網波形可遵循直接波形的等時線。遵循直接波形的等時線可包括使用相似或經縮放的參數設計以獲得簡單的經重配置的無線電和數據機。在一些實例中,網狀網與直接網路之間的相容性準許IoE設備706、708、710、712、714高效地解調蜂巢廣播。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可跨直接通訊鏈路718、720和網狀網連接728、730、732兩者提供統一的多工存取。
RSMA可跨資源元素(包括時間及/或頻率資源元素)擴展資料和控制訊號傳遞。在使用例如單載波RSMA時,資料可跨時域資源元素或碼片被擴展。在TDD系統中,訊框可被劃分成由預定義數目個碼片組成的時槽。在一個實例中,10ms訊框可被劃分成15個時槽,每個時槽具有2560個碼片。在OFDM系統中,頻域資源(子通道)和時域資源可供用於擴 展。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可被配置成在RSMA的單載波變型與OFDM變型之間切換。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可以使RF前端成本最小化,包括在將支援較少頻帶的實施中。所支援的頻帶可包括經授權頻帶和未授權的較低頻帶。
圖8圖示了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的單個空中介面802的兩種配置800、820。在第一配置800中,空中介面802可被配置成用於RSMA的單載波變型,其跨時域資源元素擴展經編碼位元。RSMA可使用低速率編碼來實施,其使得能夠實現具有合理負載特性的無準予傳輸。RSMA的單載波實施可由相對於多載波實施降低的PAPR來表徵。單載波RSMA可被用於與例如遠離的基地台通訊。在第一配置800中,空中介面802的輸入804被提供給編碼器806。編碼器可按低碼率進行操作,其中碼率可被定義為碼的碼片速率,並且可被表達為傳送或接收該碼的每秒碼片數。編碼器806的輸出可任選地由交錯器808進行交錯,隨後由擴展器及/或擾頻器810進行擴展。結果所得的經擴展信號由循環字首(CP)模組或電路812添加循環字首,隨後被升頻轉換(814)以獲得輸出816。
在第二配置820中,空中介面802可被配置成用於RSMA的OFDM變型。RSMA的OFDM變型可被用於下行鏈路和網狀網通訊鏈路。使用OFDM可導致發射鏈與接收鏈之間的對稱複雜性。例如,快速傅裡葉變換(FFT)處理和快速傅裡葉逆變換(IFFT)處理可在發射鏈與接收鏈之間分離,而非集中在接收器中。OFDM使得能夠實現單分接點均衡,而使用低速率編碼允許針對多使用者干擾的穩健性,以使得最強信號 是可解碼的。在第二配置820中,空中介面802的輸入804被提供給編碼器806,並且編碼器806的輸出可任選地被提供給交錯器808,隨後由擴展器及/或擾頻器810進行擴展。在該配置820中,由擴展器及/或擾頻器810輸出的信號序列在串聯-並聯轉換器822中被轉換成並行的。如此允許經由IFFT 824的合適處理來跨OFDM波形中的不同子通道發送並行信號。IFFT 824的輸出被提供給並聯-串聯轉換器826以轉換回到串列信號。最後,結果所得的展頻信號由CP模組或電路812添加CP,隨後被升頻轉換(814)以獲得輸出828。
如圖8中圖示的,單個無線電可被配置成支援編碼方案的不同變型。可使用編碼器806、交錯器808以及擴展器及/或擾頻器810來實施共用資源擴展編碼方案以饋送給操作用於將經編碼信號擴展在時間或頻率資源上的「波形前端」。編碼方案可以是低密度同位元(LDPC)碼或適合在共享展頻及/或多徑網路中使用的其他編碼方案。使用此類低速率碼及隨後的能在OFDM或單載波實施之間進行選擇的可配置調制級準許單無線電設備支援與排程實體(諸如基地台)的網狀網通訊和直接通訊兩者。經由裝備有此類無線電設備,部署在網狀網中的行動設備可與其的類中的其他設備以及更遠離的基地台進行通訊。
無線電空中介面可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被適配成實現對單個無線電的動態重配置以支援編碼方案的一或多個變型。在一個實例中,動態可重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可包括可被組合以在第一配置中使用RSMA的單載波變型進行 通訊,以及在第二配置中使用RSMA的OFDM變型進行通訊的電路和模組。在一些實例中,動態可重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可支援能與不同波形聯用的不同低速率編碼方案。
圖9是圖示用於RSMA的帶有可支援單載波和多載波RSMA的可配置波形前端的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902的實例的示意方塊圖900。在一個實例中,空中介面902可被配置成用於單載波RSMA和OFDM RSMA下的操作。空中介面902可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支援單載波RSMA,並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支援多載波RSMA。在許多實例中,RSMA空中介面902中的硬體、邏輯和軟體可基於所選操作模式來重配置及/或重用。
RSMA空中介面902可針對單載波和多載波RSMA操作模式如關於圖8一般性地描述的一般操作。亦即,空中介面902的輸入904被提供給編碼器906,編碼器906可按低碼率進行操作。編碼器906的輸出可任選地由交錯器908進行交錯,隨後由擴展器及/或擾頻器910進行擴展。結果所得的經擴展信號由循環字首(CP)模組或電路922添加循環字首,隨後被升頻轉換(928)以獲得輸出930。
模式選擇信號932可決定RSMA空中介面902的操作模式。在一個實例中,模式選擇信號932可控制硬體、邏輯和軟體的配置。在所圖示的實例中,模式選擇信號932可控制多工、解多工,及/或切換邏輯912、926的操作。模式選擇信號932可控制多工、解多工,及/或切換邏輯912、926的操作,以使得在第二操作模式中,OFDM電路和模組924被插入到空中介面902的處理鏈中。
模式選擇信號932可被用於根據一或多個排程及/或應用需求而在RSMA空中介面902的各操作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在一個實例中,裝備有RSMA空中介面902的通訊設備可從WAN的排程實體接收排程資訊。模式選擇信號932可由處理器、控制器、處理電路、狀態機或定序器根據從WAN的排程實體接收的排程資訊來控制,以使得在由排程資訊指定的彼等時間(此時期望該通訊設備在WAN上進行偵聽或以其他方式通訊時),RSMA空中介面902被配置成用於第一操作模式。在另一實例中,應用處理器可操作模式選擇信號932以選擇第一操作模式,以便搜尋或連接至WAN。在又一實例中,當在網狀網上通訊時,應用處理器可操作模式選擇信號932以選擇第二操作模式。
RSMA空中介面902可被配置成用於其他操作模式。例如,無線電空中介面902可在第三操作模式中操作,其中單載波和多載波方案的組合可被用於使用單載波RSMA連接和OFDM RSMA連接兩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體之間運載資料。在第三操作模式中,模式選擇信號932可控制多工、解多工,及/或切換邏輯912、926將(由擴展器及/或擾頻器910輸出的)經擴展編碼資料的第一部分提供給單載波路徑914並將第二部分提供給OFDM電路和模組924。在第三操作模式中,無線電空中介面902可被配置成將資料擴展在時域資源和頻域資源的組合上。第三操作模式可支援與一或多個基地台及/或與網狀網中的一或多個設備的某些類型的通訊。
根據某些態樣,使用非同步RSMA可藉由在IoE設備 與基地台之間提供低功率、低等待時間的直接鏈路來改良IoE設備的效能。圖10包括時序圖1000和1040,其圖示了使用寬鬆上行鏈路同步的某些優點,包括在與不是持續跟基地台同步的IoE設備相關聯的大時序漂移之後的縮短的冷開機。在一些實例中,當IoE設備的內部時鐘具有100百萬分率(ppm)時鐘的指定容忍度時,在10秒或更長的時間段之後可能發生顯著的時序漂移。在一個實例中,非同步RSMA可允許在不交換請求和準予訊息的情況下進行對小有效負荷和資料率的上行鏈路傳輸。較長交易可能要求重傳和閉合迴路功率控制。下行鏈路通訊保持同步以提供大致的時序參考。IoE設備無需在任何上行鏈路傳輸之前針對傳送提前協定進行配置。
在圖10中,第一時序圖1000圖示了一般同步操作。IoE可偵測到事件1002,該事件1002導致該IoE產生要傳送給網路的事件資訊。該事件可以是內部或外部的,並且可例如由計時器產生。IoE發動偵聽時段1004,在此期間該IoE可獲取網路同步資訊1006、1008。網路同步資訊1006、1008可涉及頻率追蹤同步1024和訊框同步1026。該IoE亦可接收包括在廣播1010、1012中傳送的參數的控制資訊,該等參數使得該IoE能獲取系統同步1028。該IoE可隨後傳送請求訊息1014並接收一或多個回應訊息1016,該回應訊息1016可包括資源準予和時序提前資訊。該IoE可隨後在上行鏈路上在一或多個資料傳輸1018中傳送事件資訊,並且基地台可接收該資料。該IoE可等待對收到該資料傳輸的確收1020才決定該事件資訊已被正確接收,此時該IoE設備可休眠(1022)。
圖10包括圖示非同步RSMA鏈路的操作的第二時序圖1040。此處,IoE可在偵測到事件1042之後進入偵聽時段1044。當該IoE已基於下行鏈路傳輸1046獲取到頻率追蹤同步1054時,該IoE可在上行鏈路上在一或多個資料傳輸1048中傳送事件資訊,並且基地台可接收該資料。該IoE可隨後等待對收到該資料傳輸的確收1052才決定該事件資訊已被正確接收。相應地,非同步RSMA系統中由事件1042觸發的交易可要求比同步系統上的類似事件1002顯著更少的時間來進行處理。在基地台處在接收到來自不同IoE的非同步傳輸(例如,資料傳輸1048)的時段期間可能發生衝突。該時段可涉及該兩個IoE設備的傳播延遲差異或者可基於該差異來計算。
用於RSMA的單個無線電空中介面902可與一或多個網狀網連接併發地維持與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的排程實體的無線連接。在本文所揭示的一個實例中,從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接收到的排程資訊可被用於排程網狀網內的通訊。相應地,設備可在該設備不參與與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的通訊時的時槽中排程網狀網通訊。在此種模式中,當在網狀網上通訊時,無線設備所採用的資源擴展方案可被視為將資料擴展在時域和頻域資源兩者上。
在一些情況下,當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和網狀網的排程未被協調及/或未被同步時,設備可與一或多個網狀網連接併發地維持與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的排程實體的無線連接。在該等情況下,可能發生衝突,其中該設備被同時排程成在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和網狀網兩者上通訊。當發生衝突時 ,該設備可選擇性地為在該等網路之一上通訊的應用程式提供對無線電介面的存取,並拒絕在另一網路上通訊的另一應用程式的存取。可基於優先順序、網路的本質、服務品質要求、功率預算,以及出於其他原因來選擇用於存取的網路。在一個實例中,當該設備與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之間的連接可能中斷的機率較高時,並且在重新建立此類連接可能消耗顯著的時間和頻寬資源及/或系統功率的情況下,可選擇對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的存取。在另一實例中,可拒絕在更易恢復的網路連接上通訊的應用程式的存取。亦即,對無線電空中介面的存取可被授予在較不易恢復的網路連接上的通訊,並且其中例如對更易恢復的網路連接支援重傳方案。在另一實例中,當網狀網以ad hoc(特定)或無連接方式操作時,與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的通訊可被準予存取。
根據某些態樣,RSMA上行鏈路多工存取設計在提供所支援的存取終端數目方面可以是彈性的。此種彈性可以用較少管理負擔和排程等待時間來提供。此外,RSMA可由具有低訊雜比(SNR)和嚴苛熱雜訊抬升量(RoT)控制的通道的良好效能來表徵。RoT涉及在基地台處接收到的總干擾與熱雜訊之比。
根據某些態樣,RSMA網路中的UE可被預先登錄,並且簽名序列可被指派。簽名序列可包括擾頻碼、交錯模式等。可指定將由UE使用的傳送頻帶。在一些情況下,可排程目標蘇醒時間以便更均勻及/或有效地將訊務分佈在時域中。
在操作中,UE在蘇醒之際採用開放迴路功率控制, 其中例如UE可量測下行鏈路收到功率以決定上行鏈路發射功率。UE可隨後在資料傳輸期間切換至閉合迴路功率控制。
根據某些態樣,可採用一或多個多使用者偵測(MUD)方案。MUD方案可採用一或多個辦法,包括例如將干擾當作雜訊、執行相繼干擾消去,及/或聯合反覆運算解碼的辦法(參見圖11)。一些RAT(包括5G RAT)可實現所有辦法。MUD方案可被應用於直接鏈路和網狀網鏈路兩者。一些MUD辦法可在存在顯著信號干擾時提供改良的偵測。
根據某些態樣,可針對關於存取通道的通訊與涉及訊務通道的通訊之間的差異作出置備。存取通道所受的功率控制通常少於訊務通道。在一些實例中,在訊務通道解碼之前已解碼出的高功率存取通道探測可被消去。在一些情況下,可在已執行附加的訊務通道解碼和消去之後重新探訪存取通道。
根據某些態樣,上行鏈路存取探測可包括前序信號和某種識別資訊。前序信號和識別資訊可在時域中分開,其中前序信號在識別資訊的傳輸開始之前被傳送。識別資訊可包括IoE的唯一性設備識別符(設備ID)、代碼及/或調制格式,以及引導頻序列的格式。識別資訊可使用開放迴路功率控制來選擇。在一些情況下,該識別資訊及/或前序信號可使用例如截尾(tail-biting)碼和重複來聯合地編碼。
根據某些態樣,可定義訊務時槽結構以供在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和網狀網傳輸中使用。在一個實例中,單載波引導頻、控制,及/或訊務通道可被分時多工,其中在封包訊 框上維持相同的發射功率。此種類型的訊務時槽結構可經由BPSK、QPSK,及/或8-PSK調制及其變型來提供較低PAPR。引導頻可作為中序信號來傳送,儘管在一些實施中處理兩個不連續的資料叢訊可能不那麼方便。
在另一實例中,OFDM引導頻、控制,及/或訊務通道可在封包訊框上被分時多工和分頻多工。在該辦法下,可達成較好靈敏度的調制及/或解調,儘管有較高的PAPR。
在一些情況下,可基於期望的工作點來調整訊務與引導頻資源比。資料及/或控制通道可使用低速率FEC碼(諸如低速率LDPC碼或turbo碼)來編碼,以達成高編碼增益並因此降低所需的發射功率。
根據某些態樣,解調複雜度可被降低以節省功率。例如,簡化的天線分集可得到支援,或者天線分集可能不被支援。HARQ傳輸的次數可被減少,或者差錯控制可依賴於ARQ。
某些功率節省選項可能對於通道編碼是可用的。例如,可以採用使用簡化的解碼器的LDPC。反覆運算解碼訊息位元元寬和節點功能可被縮減,及/或解碼可藉由對所有位元操作使用位元翻轉演算法來執行。該等功率節省方法體系和技術可優於傳統技術,諸如迴旋或Reed Solomon編碼技術。
在一些實例中,空中介面的統一設計以單個無線電來支援直接鏈路和網狀網鏈路。該等鏈路可在該等鏈路之間使用相同的波形及/或相關或經縮放的參數設計以降低複雜度。可提供複雜度縮減以降低短程鏈路上的功率。
在一些實例中,跨網狀網和直接網路採用自我調整RSMA方案。RSMA可被用於跨時間/頻率資源擴展的資訊和管理負擔位元。RSMA可經由細微的修改而被應用於單載波和多載波(例如,OFDM)波形兩者。
在一些實例中,可包括擾頻、擴展和交錯的任何組合。可支援引導頻和控制的時分以降低單載波波形中的PAPR。
用於IoE設備網路的上行鏈路網狀網/下行鏈路直接傳輸
如本文別處所論述的,被配置成使用RSMA來通訊的IoE設備網路可包括具有不足以封閉上行鏈路連接的發射功率IoE的IoE設備。例如,IoE設備可具有在0dBm附近的發射功率。出於本論述的目的,可假定基地台位於IoE設備的射程內,以使得可在該等IoE設備處以足以使得能由IoE設備進行高效解碼的功率來接收到下行鏈路。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提供了使得網狀網內的時序能與由基地台或其他網路實體為無線電存取網路定義的時序相對準、同步及/或協調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在一些實例中,網狀網中的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可在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在彼此的射程之外時藉由使網狀網時序基於基地台同步信號來同步其時序。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提供了使得IoE網狀網能封閉上行鏈路連接的系統、裝置和方法。
圖12包括圖示IoE設備1204、1206和1208的網狀網1218的示圖1200。基地台1202可提供能被IoE設備1204、1206和1208接收的下行鏈路通道。在該實例中,至少一個IoE設備 1204已建立與基地台1202的上行鏈路連接1210。IoE設備1204、1206和1208中的每一者可監視來自基地台1202的下行鏈路傳輸1214、1216。在該實例中,兩個IoE設備1206、1208使用聚集器IoE設備1204在上行鏈路上通訊。
根據某些態樣,下行鏈路頻率可被用於網狀網1218中的探索和協調。IoE設備1204、1206和1208可包括功率受約束的及/或插入式聚集器。
圖12包括網狀網用戶域1220,其圖示了與用戶域1220中的探索、連通性和訊務有關的某些態樣,包括與用戶域和伺機中繼有關的某些態樣。用戶域1220可包括複數個IoE設備,其包括IoE設備1222、1224、1226和1228。IoE設備1222、1224、1226和1228可包括功率受約束的及/或插入式聚集器。
用戶域1220中的IoE設備探索程序可使用非常短的訊息及/或信號的廣播來執行。在一個實例中,該等簡訊可包括10到100之間的位元組,並且該等訊息可宣告與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中的一者或多者相關聯的通訊服務。通訊服務可包括中繼、聚集器,及/或存取服務。該等非常短的訊息可被用於傳播系統組態及/或提供用於同步的信號。被配置成用於用戶域1220的探索子系統可根據預定義的時間尺度來操作。在一個實例中,對於靜態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探索子系統時間尺度可按秒、數十秒或分鐘來衡量。
探索可按各種可用模式之一來執行。在一個實例中 ,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被配置成支援拉取模式,其中探索基於回應於所傳送的查詢而提供的訊息來進行操作。在另一實例中,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被配置成支援推送模式,其中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根據為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定義或配置的一個或數個排程來週期性地傳送宣告。
根據某些態樣,探索可在多中繼段模式中執行,由此宣告可由用戶域1220中的一或多個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中繼。探索過程可以是可配置的和彈性的,從而允許一定範圍的有效負荷和射程,射程可按用戶域1220中的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之間的中繼段數來衡量。
關於網狀網波形,用於探索訊息的基本單元可包括在一毫秒時段中傳送的一個或兩個資源區塊(RBs)。對於RSMA的OFDM變型,探索訊號傳遞可包括前序信號,其可類似於探通參考信號(SRS)前序信號。
繼續參考圖12,圖13圖示了用於IoE網狀網的頻譜分配1300以及與IoE網狀網探索過程相對應的時序圖1320的實例。該頻譜可包括指派給WAN IoE上行鏈路非同步RSMA的頻率1302、指派給WAN IoE TDD網狀網和叢訊存取的頻率1304,以及保留用於5G標稱服務的頻率1308。保護頻帶可將5G標稱服務頻率1308與網狀網相關頻率1302、1304分開。在探索時段1310期間,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偵聽(1330)網狀網訊號傳遞並且可暫停對WAN訊號傳遞的偵聽(1322)。探索時段可由觸發事件發起,觸發事件在本質上可以是週 期性的。
時序圖1320對應於探索時段1310。探索時段1310的歷時、週期性和其他特性可在廣播控制訊息中提供。IoE網狀網用戶域1220之每一者節點(包括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根據WAN同步信號1324以及至少在一些實例中根據WAN參數1326來在時間上對準。例如,無線電空中介面的某些操作可根據WAN同步信號來在時間上對準。在探索時段1310期間的某個點,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傳送宣告(Ad)1334。每個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被配置成在不同時間,或在某個隨機時間傳送其宣告。探索過程可從對RSMA OFDM波形的使用中受益,因為探索時段涉及IoE設備之間的傳送和接收。RSMA OFDM波形可附加地納入可將資訊擴展到其上的資源子集。
探索可採用分散式資源配置。可實施衝突偵測和處置。在一個實例中,可遵循分隙ALOHA方法體系,其中最強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勝出。回應可作為對查詢的從屬來提供。該過程可包括具有衝突偵測的半持久選擇。
在探索之後,可配置IoE網狀網1218的連接。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端節點之間建立連接,其中端節點可包括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此外,可為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中的每一者配置路徑選擇。對於WAN訊務,可選擇單中繼段或多中繼段路徑。路徑通常由參與節點來維持。可週期性地檢查及/或確認路徑的完好性。若路徑完好性有疑問、若路徑已失敗,或者若探索了更好的路徑,則已建立 的路徑可被切換至不同路徑。根據某些態樣,連通性在比探索更快的時間尺度上操作。
圖14是圖示每中繼段IoE網狀網訊務交易的示圖1400。半持久排程可被應用於駐定的或低行動性的節點,並且網狀網內的同步可相對於WAN級同步而言被放寬。
根據某些態樣,訊務交易發生在一系列訊窗1418內。每個訊窗1402的大小可被設計成容適時鐘漂移並且允許有充足的時間用於其中可發生同步和資料交換的交易區間1422。在一個實例中,每個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配置有排程,其識別使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蘇醒並在網狀網1218上開始偵聽時段1404的所排程時間1406。典型情況下,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可設置或被配置成執行提早蘇醒時間1416,以使得能容適時鐘漂移。將瞭解,甚至在有提早蘇醒時間1416的情況下,IoE設備1222、1224、1226、1228亦可能蘇醒得晚了,但通常在排程所準許的餘量內。聚集的時鐘漂移可經由例如隨ACK 1410發送的時序提前資訊來管理。在一些情況下可執行WAN同步,包括在功率位準上的管理負擔對於WAN再同步而言有利時執行WAN同步。
圖15是圖示可採用伺機UE中繼的IoE網路的示圖1500。IoE設備可包括感測器(S)1508、1510、1512。一或多個感測器1510可能已封閉了到基地台1502的上行鏈路。感測器1508、1510、1512可如本文所揭示的一般配置在網狀網中。在一些實例中,感測器1508、1510、1512可伺機與基地台1502通訊。例如,第一感測器1508可經由第一UE 1504來中 繼資訊,而第二感測器1512可經由第二UE 1506來中繼資訊,其中UE 1504、1506可能正從感測器1508、1512附近經過。
可為伺機UE中繼採用功率高效的探索機制。可使用窄頻通訊來執行探索。UE 1520可在探索訊窗1526期間偵聽。每個感測器1522、1524可在探索訊窗1526期間的預配置或隨機時槽中傳送資料。接收來自一或多個感測器1522、1524的傳輸的UE 1520可被配置成立即或儘快地傳送所接收的資料,並針對WAN以及該一或多個感測器1522、1524處理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上的ACK。在一些情況下,UE 1520可聚集來自多個感測器1522、1524的UL資料,隨後將聚集的資料遞送給WAN。相應地,在由感測器1522、1524進行的上行鏈路資料傳輸與向WAN的遞送之間可能存在延遲。在收到聚集的資料之後,WAN就可在WAN下行鏈路上向感測器1522、1524廣播ACK。
伺機UE中繼可與安全性機制相關聯。中繼UE 1504、1506和感測器1508、1512可使用網路服務供應商簽署的嵌入式憑證來認證彼此。該安全性機制可招致顯著的處理和訊號傳遞管理負擔。相應地,在至少一些情況下,不在中繼器與感測器之間實施安全性程序,並且可採用其他機制來迴避潛在的易損性及/或破壞。
參照圖16,某些優點和益處可歸因於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來適配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在一個實例中,可跨網路提供延伸的覆蓋以及潛在更均勻的功耗。在該實例中,網路可包括基地台1602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節點1604、 1606。第一節點1604與基地台之間的連接可因遮蔽1608而受損,從而遮蔽1608使第一節點1604與基地台1602之間的直接鏈路相對於第二節點1606降級了X dB。在該實例中,第一節點1604可選擇性地經由網狀網和第二節點1606來與基地台1602通訊。
圖表1610圖示了針對各種通訊選項的網路效能。第一曲線1612表示其中第二節點1606作為聚集器操作的通訊,並且第一節點1604傳送的封包數目取決於第二節點1606傳送的封包數目。第二曲線1614表示其中包括基於網狀網的相互通訊以及直接通訊的通訊。此處,節點1604、1606可傳送其各自的封包,並且每個節點1604、1606可為另一個節點1606、1604進行中繼。第三曲線1616表示其中每個節點1604、1606處置其自己的封包的通訊。每個節點1604、1606傳送的封包數目取決於與該節點1604、1606相關聯的電池功率和鏈路品質。
在一些實例中,直接鏈路和網狀網鏈路可藉由利用較大下行鏈路直接覆蓋來管理。在一個實例中,提供宣告探索時段並且可在探索時段開始之前執行同步。在一些實例中,可提供集中式路由最佳化更新。
在一些實例中,直接鏈路和網狀網鏈路可跨時間、頻率,及/或空間進行劃分。
某些態樣使得能夠配置和執行低功率預排程多中繼段交易。預排程的鏈路傳送和接收對可被分派計及時序漂移的餘量。
在一些實例中,蘇醒和交易可被包括在僅針對此對的再同步訊息中。無需與網路執行再同步。可僅針對探索才執行與網路的完全同步,從而節省功耗。
在一些實例中,可採用能量高效的路由式通訊協定。可每封包或基於跨各節點平衡能耗的預定義排程來作出路由決策。
經授權頻譜上的FDD頻譜的彈性使用
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IoE設備網路可使用經授權頻譜來參與WAN和網狀網通訊,其中基於對FDD頻譜的彈性使用來管理IoE設備的直接網路和網狀網。FDD將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分開在兩個頻帶中。在一些更晚的技術(諸如4G LTE)中,設備對設備(D2D)通訊可準許UE在指定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頻帶上進行偵聽。某些實施可適配PHY層及/或MAC層元件以跨行動設備和基地台兩者提供彈性。例如,被配置成用於D2D通訊的某些行動設備可適配成在指定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頻帶上進行偵聽。對FDD頻譜的彈性使用可應用在低功率設備廣域網中,其中高功率基地台可被配置成在下行鏈路頻帶上偵聽積體存取以及在空中回載路徑中傳送的回載訊務。IoE設備(諸如感測器)可在上行鏈路頻帶上進行偵聽,及/或可針對多中繼段網狀網在下行鏈路頻帶上進行傳送。IoE設備可被配置成在IoE設備駐定時使用下行鏈路頻帶。對FDD頻譜的彈性使用可實現和支援使用經授權頻譜的網狀網,此種網狀網比在未授權頻率上操作的網狀網受到更好的管理。圖17中的表1700圖示了5G網路中的PHY/MAC自我 調整的一個實例。
參照圖18並且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下行鏈路頻帶可由駐定的IoE設備用於傳送網狀網訊務。高功率基地台1802、1804可在下行鏈路頻帶上偵聽積體存取並實施空中回載1814。當遠端基地台1804沒有經由銅或光學回載來連接時,空中回載1814可被用於延伸無線服務。IoE設備1810、1812(其包括感測器)可在上行鏈路頻帶1830上進行偵聽,及/或在下行鏈路頻帶1820上進行傳送以實施單中繼段或多中繼段網狀網。在一些情況下,上行鏈路頻帶1830及/或下行鏈路頻帶1820的可用性可以IoE設備1810、1812駐定為條件。對經授權頻譜的使用可提供比在使用未授權頻率的一般網狀網中可用的管理更好的網狀網管理。
圖18中圖示的聯網環境使用彈性FDD來操作,並且可被稱為「無邊萬物聯網」。在一般網路中,感測器和機器通訊對被指派或使用以實施感測器網路的頻譜的利用不足。來自單電池充電的設備的低有效負荷和低工作週期造成了有限的網路使用,尤其是在上行鏈路通訊會消耗感測器電池的場合。
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對廣域IoE網路使用彈性FDD能在FDD下行鏈路頻帶上實現用於多中繼段中繼的細胞服務區至細胞服務區傳輸。下行鏈路頻譜通常是欠利用的,並且將下行鏈路頻譜用於IoE網路準許快速部署,其中阻塞點隨後依須求被回載輸送。對FDD頻譜的彈性應用可在FDD上行鏈路及/或FDD下行鏈路上實現用於多中繼段中繼的IoE 到IoE傳輸,並且可在駐定的IoE節點間利用彼等欠利用的下行鏈路頻譜。
圖19圖示了彈性FDD的無線電配置的實例1900、1940。現有的無線電前端可被適配成實現彈性FDD。經適配的無線電前端可利用沒有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頻帶兩者的同時傳送或接收這一點。其他無線電配置和附加辦法可被用於支援僅UL頻帶上或者僅DL頻帶上的Tx/Rx。
圖19包括在全雙工模式中操作的用於彈性FDD的無線電配置的第一實例1900。數據機1902可包括與收發機合作的發射元件1912和接收元件1914。可提供雙刀雙擲開關(X-開關)1906以用於配置FDD頻帶1918、1920使用。
圖19包括在半雙工模式中操作的用於彈性FDD的無線電配置的第二實例1940。此處,X-開關1906和FDD雙工器可以用單刀雙擲開關1942來代替。
在一些實例中,使得FDD上行鏈路及/或FDD下行鏈路頻帶能用於多中繼段網狀網。多中繼段網狀網中的節點可包括基地台及/或IoE設備。FDD上行鏈路及/或FDD下行鏈路頻帶可在FDD頻譜欠利用時被用於依須求延伸覆蓋。
在一些實例中,基地台支援僅在FDD下行鏈路頻帶上的組合式Tx和Rx。在一些情況下,當Tx功率在某些有效等向輻射功率(EIRP)限制內時,可在FDD上行鏈路頻帶上提供全Tx/Rx。
在一些實例中,IoE設備在FDD上行鏈路頻帶上具有Tx/Rx。當IoE設備駐定時,可在FDD下行鏈路頻帶上提供全 Tx/Rx,由此準許Tx。
在一些實例中,IoE設備可在細微前端修改的情況下使用收斂式無線電。
圖20是圖示採用可被配置成執行本文所揭示的一或多個功能的處理電路2002的裝置的硬體實施的簡化實例的概念圖2000。根據本案的各種態樣,本文所揭示的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組合可使用處理電路2002來實施。處理電路2002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其由硬體和軟體模組的某種組合來控制。硬體模組可包括可執行邏輯功能和信號處理的某種組合的一或多個類比或數位電路。軟體模組可包括可被用於配置及/或控制處理器2004在執行一或多個功能時的操作的代碼區塊。處理器2004的實例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s)、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s)、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PLDs)、狀態機、定序器、閘控邏輯、個別的硬體電路,以及其他配置成執行本案中通篇描述的各種功能性的合適硬體。該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可包括執行特定功能並且可由軟體模組2016之一來配置、增強或控制的專用處理器。該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可經由在初始化期間載入的軟體模組2016的組合來配置,並且藉由在操作期間載入或卸載一或多個軟體模組2016來進一步配置。
在所圖示的實例中,處理電路2002可使用由匯流排2010一般化地表示的匯流排架構來實施。取決於處理電路2002的特定應用和整體設計約束,匯流排2010可包括任何數 目的互連匯流排和橋接器。匯流排2010將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和儲存2006。儲存2006可包括記憶體設備和大型儲存設備,並且在本文可被稱為電腦可讀取媒體及/或處理器可讀取媒體。匯流排2010亦可連結各種其他電路,諸如時序源、計時器、周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匯流排介面2008可提供匯流排2010與一或多個收發機2012之間的介面。收發機2012可針對處理電路所支援的每種聯網技術來提供。在一些情況下,多種聯網技術可共享收發機2012中找到的電路系統或處理模組中的一些或全部。每個收發機2012提供用於經由傳輸媒體與各種其他裝置通訊的手段。取決於該裝置的本質,亦可提供使用者介面2018(例如,按鍵板、顯示器、揚聲器、話筒、操縱桿),並且該使用者介面2018可直接或經由匯流排介面2008通訊地耦合至匯流排2010。
處理器2004可負責管理匯流排2010和一般處理,包括對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可包括儲存2006)中的軟體的執行。在此方面,處理電路2002(包括處理器2004)可被用來實施本文所揭示的方法、功能和技術中的任一種。儲存2006可被用於儲存處理器2004在執行軟體時操縱的資料,並且該軟體可被配置成實施本文所揭示的方法中的任一種。
處理電路2002中的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可執行軟體。軟體應當被寬泛地解釋成意為指令、指令集、代碼、程式碼片段、程式碼、程式、副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套裝軟體、常式、子常式、物件、可執行件、 執行的執行緒、程序、函數、演算法等,無論其是用軟體、韌體、中介軟體、微代碼、硬體描述語言、還是其他術語來述及皆是如此。軟體可按電腦可讀形式常駐在儲存2006中或常駐在外部電腦可讀取媒體中。外部電腦可讀取媒體及/或儲存2006可包括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作為實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磁性儲存裝置(例如,硬碟、軟碟、磁條)、光碟(例如,壓縮光碟(CD)或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智慧卡、快閃記憶體設備(例如,「快閃記憶體驅動器」、記憶卡、記憶棒,或鍵式磁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設計ROM(PROM)、可抹除PROM(EPROM)、電可抹除PROM(EEPROM)、暫存器、可移除磁碟,以及任何其他用於儲存可由電腦存取和讀取的軟體及/或指令的合適媒體。作為實例,電腦可讀取媒體及/或儲存2006亦可包括載波、傳輸線和任何其他用於傳送可由電腦存取和讀取的軟體及/或指令的合適媒體。電腦可讀取媒體及/或儲存2006可常駐在處理電路2002中、處理器2004中、在處理電路2002外部,或跨包括該處理電路2002在內的多個實體分佈。電腦可讀取媒體及/或儲存2006可實施在電腦程式產品中。作為實例,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中的電腦可讀取媒體。熟習該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如何取決於特定應用和加諸於整體系統上的整體設計約束來最佳地實施本案中通篇提供的所描述功能性。
儲存2006可維持以可載入程式碼片段、模組、應用程式、程式等來維持及/或組織的軟體,其在本文中可被稱為 軟體模組2016。軟體模組2016中的每一個可包括在安裝或載入到處理電路2002上並被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執行時有助於運行時映射2014的指令和資料,運行時映射2014控制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的操作。在被執行時,某些指令可使得處理電路2002執行根據本文所描述的某些方法、演算法和過程的功能。
軟體模組2016中的一些可在處理電路2002初始化期間被載入,並且該等軟體模組2016可配置處理電路2002以實現本文所揭示的各種功能的執行。例如,一些軟體模組2016可配置處理器2004的內部設備及/或邏輯電路2022,並且可管理對外部設備(諸如,收發機2012、匯流排介面2008、使用者介面2018、計時器、數學協同處理器等)的存取。軟體模組2016可包括控製程式及/或作業系統,其與中斷處理常式和裝置驅動程式互動並且控制對由處理電路2002提供的各種資源的存取。該等資源可包括記憶體、處理時間、對收發機2012的存取、使用者介面2018等。
處理電路2002的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可以是多功能的,由此軟體模組2016中的一些被載入和配置成執行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的不同實例。該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可附加地被適配成管理回應於來自例如使用者介面2018、收發機2012和裝置驅動程式的輸入而發起的幕後工作。為了支援多個功能的執行,該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可被配置成提供多任務環境,由此複數個功能之每一者功能依須求或按期望實施為由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服務的任務集。在一個實例中,多任務 環境可使用分時程式2020來實施,分時程式2020在不同任務之間傳遞對處理器2004的控制權,由此每個任務在完成任何未決操作之後及/或回應於輸入(諸如中斷)而將對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的控制權返回給分時程式2020。當任務具有對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的控制權時,處理電路有效地專用於由與控制方任務相關聯的功能所針對的目的。分時程式2020可包括作業系統、在循環基礎上轉移控制權的主循環、根據各功能的優先順序化來分配對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的控制權的功能,及/或藉由將對一或多個處理器2004的控制權提供給處置功能來對外部事件作出回應的中斷驅動式主循環。
以下流程圖說明了在根據本文所揭示的某些態樣來適配或配置的網路元件上執行或操作的方法和過程。該等方法和過程可在任何合適的網路技術中實施,包括3G、4G和5G技術,此處僅列舉了少數幾個。相應地,請求項不限於單種網路技術。就此而言,對「UE」的引述可被理解為亦代表行動站、用戶站、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設備、無線設備、無線通訊設備、遠端設備、行動用戶站、存取終端、行動終端、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機、手持機、使用者代理、行動服務用戶端、用戶端,或其他某個合適的術語。對「進化型B節點」的引述可被理解為代表基地台、基地收發機站、無線電基地台、無線電收發機、收發機功能、基本服務集、擴展服務集,或其他某個合適的術語。對MME的引述可以亦代表擔當服務網路中的認證方及/或主服務遞送節點(諸如舉例而言行動交換中心)的實體。對HSS 的引述可以亦代表包含使用者相關和用戶相關的資訊,提供行動性管理、撥叫和通信期設立,及/或使用者認證和存取授權中的支援功能的資料庫,包括例如歸屬位置暫存器(HLR)、認證中心(AuC)及/或認證授權和記帳(AAA)伺服器。
圖21是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2100。
在方塊2102處,在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時,第一設備可從在第一設備處接收自WAN的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
在方塊2104處,第一設備可基於WAN排程資訊來決定網狀網排程。第一設備的操作可在時間上與WAN同步信號對準。對網狀網資源的使用可基於WAN排程資訊來協調。
在方塊2106處,可決定當前通訊模式。在一個實例中,可基於從WAN的實體接收的排程資訊來決定當前通訊模式。可在排程資訊中在閒置時間賦能一或多個通訊模式。流程圖2100中圖示了兩種通訊模式。若第一通訊模式被選擇,則該方法在方塊2108處繼續。若第二通訊模式被選擇,則該方法在方塊2110處繼續。
在方塊2108處,無線電可根據第一通訊模式進行操作,並且可以第一功率位準在時域資源上從第一設備向WAN中的實體無線地傳送資料。
在方塊2110處,無線電可根據第二通訊模式進行操作,並且可選擇第二功率位準以供在第二通訊模式中使用。第二功率位準可被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WAN中的該實體在由第一設備在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WAN中的 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功率位準。
在方塊2112處,無線電可根據網狀網排程以低於第一功率位準的第二功率位準在頻域資源上從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無線地傳送資料。
在一些實例中,第二功率位準可被選擇成小於閾值功率位準。閾值功率位準可被計算成導致WAN中的該實體在由第一設備在第二操作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WAN中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在一個實例中,閾值功率位準可被計算為與在排程實體、基地台等處能偵測到的收到功率位準相對應的最小發射功率位準。在另一實例中,閾值功率位準可被計算為與不被排程實體、基地台等忽略或濾除的信號的收到功率位準相對應的最小發射功率。在另一實例中,以第二功率位準從第一設備傳送給第二設備的信號可由WAN中的排程實體或其他實體偵測到。在另一實例中,WAN中偵測到以第二功率位準從第一設備傳送給第二設備的信號的排程實體或其他實體可將此類信號當作干擾信號,並且可濾除此類干擾信號。
在一個實例中,第一設備可退出休眠操作模式,監視網狀網上的訊息,接收來自耦合至網狀網的第三設備的宣告,並基於該宣告來配置到WAN的該實體的路徑。第一設備可決定WAN的該實體與第二設備之間的複數條路徑,並從該複數條路徑中選擇優選路徑來從第二設備向WAN的該實體路由訊息。該優選路徑可在每封包基礎上或基於跨網狀網的各節點平衡能耗的預定義排程來選擇。第一設備可根據網狀網 排程而蘇醒。網狀網排程可定義鏈路傳送和接收對。鏈路傳送和接收對可以被分派時序餘量以計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網狀網設備之間的時序漂移。
在一些實例中,第一設備可與WAN的該實體執行預排程的多中繼段交易。
圖22是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2200。該方法可由連接至網狀網的第一IoE設備執行。
在方塊2202處,在第一操作模式中,第一IoE設備可配置第一IoE設備的無線電以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根據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進行操作。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時域資源上。
在方塊2204處,在無線電被配置成根據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進行操作時,第一IoE設備可從第一IoE設備向無線存取網路的基地台無線地通訊。
在方塊2206處,並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第一IoE設備可配置第一IoE設備的無線電以根據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第二變型進行操作。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將資料擴展在頻域資源上。
在方塊2208處,在無線電被配置成根據RSMA技術的第二變型進行操作時,第一IoE設備可與網狀網中的第二IoE設備無線地通訊。第一IoE設備和第二IoE設備可使用低功率射頻發射器來無線地通訊。
在一些情況下並且在第三操作模式中,第一IoE設備的無線電可被配置成根據RSMA技術的第三變型進行操作。在 第三操作模式中,該無線電可被配置成將資料擴展在時域資源和頻域資源的組合上。
在一個實例中,在無線電被配置成根據RSMA技術的第三變型進行操作時,第一IoE設備可與基地台無線地通訊。在無線電被配置成根據RSMA技術的第三變型進行操作時,第一IoE設備可與第二IoE設備無線地通訊。
在另一實例中,與第二IoE設備無線地通訊可包括當無線電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時從第二IoE設備接收資料,將第一IoE設備的無線電重配置成根據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進行操作,以及使用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向基地台傳送該資料。
在另一實例中,由複數個設備在網狀網上傳送的資料可被聚集以獲得聚集的資料。聚集的資料可使用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被中繼給基地台。
在一些情況下,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是單載波RSMA技術,而RSMA技術的第二變型是多載波OFDM RSMA。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和RSMA技術的第二變型可採用相同的波形或相關的經縮放參數設計。
在一些情況下,將第一IoE設備的無線電重配置成根據RSMA技術的第二變型進行操作包括將無線電配置成具有用於與RSMA技術的第一變型聯用的糾錯碼的簡化解碼器版本。RSMA存取技術可包括擾頻、擴展和交錯的可配置組合。RSMA存取技術可採用經分時雙工的引導頻和控制信號。
圖23是圖示採用處理電路2302的裝置2300的硬體實 施的實例的示圖。該處理電路通常具有處理器2316,處理器2316可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定序器和狀態機中的一者或多者。處理電路2302可用由匯流排2320一般化地表示的匯流排架構來實施。取決於處理電路2302的特定應用和整體設計約束,匯流排2320可包括任何數目的互連匯流排和橋接器。匯流排2320將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及/或硬體模組(由處理器2316,模組或電路2304、2306、2308和2310,可包括耦合至天線2314的RF發射器或與之合作的無線電空中介面2312,以及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2318表示)。匯流排2320亦可連結各種其他電路,諸如時序源、周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該等電路在本領域中是眾所周知的,且因此將不再進一步描述。
處理器2316負責一般性處理,包括執行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2318上的軟體。該軟體在由處理器2316執行時使處理電路2302執行上文針對任何特定裝置描述的各種功能。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2318亦可被用於儲存由處理器2316在執行軟體時操縱的資料,包括從經由天線2314接收的符號解碼出的資料。處理電路2302進一步包括模組2304、2306、2308和2310中的至少一個模組。各模組2304、2306、2308和2310可以是在處理器2316中執行的軟體模組、常駐/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2318中的軟體模組、耦合至處理器2316的一或多個硬體模組,或其某種組合。模組2304、2306、2308,及/或2310可包括微控制器指令、狀態機配置參數,或其某種組合。
在一種配置中,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2300包括用於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2312的模組及/或電路2304,包括被配置成從包括單載波編碼資料串流和OFDM調制資料串流的複數個信號中選擇無線電空中介面2312的輸出的邏輯。裝置2300可包括用於根據單載波RSMA編碼方案來編碼資料的模組及/或電路2306。裝置2300可包括用於調制單載波編碼資料串流以獲得OFDM調制資料串流的模組及/或電路2308。
在另一種配置中,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2300包括無線電空中介面2312、用於配置無線電空中介面的模組及/或電路2304,其中該無線電空中介面可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和第二通訊模式。裝置2300可包括用於在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第一通訊模式時根據接收自基地台的下行鏈路信號來決定WAN時序,以及用於配置網狀網時序的模組及/或電路2310。用於配置網狀網時序的手段可被適配成基於WAN時序來配置網狀網時序。裝置2300可包括用於在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第二通訊模式時根據網狀網時序與網狀網設備無線地通訊的模組、電路及/或設備2306、2308、2312、2314。該裝置和網狀網設備以低於被選擇成使得基地台忽略該裝置與該網狀網設備之間的傳輸的功率位準閾值的功率位準進行通訊。
在另一種配置中,裝置2300可包括用於在第一設備處接收下行鏈路信號的模組及/或電路2312、2314,其中該下行鏈路信號是在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的下行鏈路頻率上傳送的。裝置2300可包括用於在無線網路上通訊的模組及/或電路 2306、2308、2312、2314,包括被配置成在下行鏈路頻率上向第二設備傳送第一訊息的無線電空中介面2312,其中第一訊息與經授權無線存取網路無關。該裝置和第二設備可以低於被選擇成使得基地台忽略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傳輸的功率位準閾值的功率位準在網狀網上進行通訊。
應理解,所揭示的過程中各步驟的特定次序或層次是示例性辦法的圖示。應理解,基於設計偏好,可以重新編排該等過程中各步驟的特定次序或層次。此外,一些步驟可被組合或被略去。所附方法請求項以範例次序呈現各種步驟的要素,且並不意謂被限定於所提供的特定次序或層次。
提供之前的描述是為了使本領域任何技藝人士均能夠實踐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種態樣。對該等態樣的各種改動將容易為熟習該項技術者所明白,並且在本文中所定義的普適原理可被應用於其他態樣。因此,請求項並非意欲被限定於本文所示出的態樣,而是應被授予與語言上的請求項相一致的全部範圍,其中對要素的單數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別聲明,否則並非意欲意謂「有且僅有一個」,而是「一或多個」。除非特別另外聲明,否則術語「一些」指的是一或多個。本案通篇描述的各種態樣的要素為本領域一般技術者當前或今後所知的所有結構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經由引述被明確納入於此,且意欲被請求項所涵蓋。此外,本文中所揭示的任何內容皆並非意欲貢獻給公眾,無論此種公開是否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被顯式地敘述。沒有任何請求項元素應被解釋為手段功能,除非該元素是使用用語「用於……的手段」來明確敘 述的。
1302‧‧‧頻率
1304‧‧‧頻率
1308‧‧‧頻率
1310‧‧‧探索時段
1320‧‧‧時序圖
1322‧‧‧偵聽
1324‧‧‧WAN同步信號
1326‧‧‧WAN參數
1330‧‧‧偵聽
1334‧‧‧宣告(Ad)

Claims (30)

  1.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一通訊模式時,從在該第一設備處接收自一廣域網路(WAN)的一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決定一網狀網排程;若該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該第一通訊模式,則以一第一功率位準在時域資源上從該第一設備向該WAN的該實體無線地傳送資料;及若該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二通訊模式,則:(a)根據該網狀網排程以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的一第二功率位準在頻域資源上從該第一設備向一第二設備無線地傳送資料;及(b)將該第二功率位準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的該實體在由該第一設備在該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一功率位準。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決定該網狀網排程之步驟包括:使該第一設備的操作在時間上與WAN同步信號對準。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根據該WAN排程資訊來協調對網狀網資源的使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決定該實體與該第二設備之間的複數條路徑;及從該複數條路徑中選擇一優選路徑以用於從該第二設備向該實體路由訊息。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優選路徑是在一每封包基礎上或基於跨該網狀網的各節點平衡能耗的一預定義排程來選擇的。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該網狀網時序與該第二設備無線地通訊之步驟包括:退出一休眠操作模式;監視該網狀網上的訊息;經由該網狀網接收來自一第三設備的一宣告;及基於該宣告來配置到該實體的一路徑。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退出該休眠操作模式之步驟包括:根據該網狀網排程來蘇醒,其中該網狀網排程定義鏈路傳送和接收對,並且其中該鏈路傳送和接收對被分派時序餘量以計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網狀網設備之間的時序漂移。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與該實體執行一預排程的多中繼段交易。
  9. 一種配置成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一無線電空中介面;具有至少一個處理器的一處理電路,該處理器配置成:在一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一通訊模式時,從在該第一設備處接收自一廣域網路(WAN)的一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配置一網狀網排程;若該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該第一通訊模式,則以一第一功率位準在時域資源上從該第一設備向該WAN的該實體無線地傳送資料;及若該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二通訊模式,則:(a)根據該網狀網排程以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的一第二功率位準在頻域資源上從該第一設備向一第二設備無線地傳送資料;及(b)將該第二功率位準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中的該實體在由該第一設備在該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中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一功率位準。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使該無線電空中介面的操作在時間上與WAN同步信號對 準。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根據該WAN排程資訊來協調對網狀網資源的使用。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二設備的一發射器具有不足以直接與該實體通訊的功率,並且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接收由該第二設備經由該網狀網傳送的資料;及將該資料中繼給該實體。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決定該實體與該第二設備之間的複數條路徑;及從該複數條路徑中選擇一優選路徑以用於從該第二設備向該實體路由訊息。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優選路徑是在一每封包基礎上或基於跨該網狀網的各節點平衡能耗的一預定義排程來選擇的。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 退出一休眠操作模式;監視該網狀網上的訊息;接收來自耦合至該網狀網的一第三設備的一宣告;及基於該宣告來配置到該實體的一路徑。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配置成:使該無線電空中介面根據一排程來蘇醒,該排程定義鏈路傳送和接收對,其中該鏈路傳送和接收對被分派了用於時序漂移的餘量。
  17. 一種配置成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用於在一或多個射頻載波上無線地通訊的手段,該用於無線地通訊的手段包括一無線電空中介面;用於配置該無線電空中介面的手段,其中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能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一通訊模式和一第二通訊模式;用於在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該第一通訊模式時,從接收自一廣域網路(WAN)的一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決定WAN排程資訊的手段;用於決定一網狀網排程的手段,其中該用於決定網狀網排程的手段被適配成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配置該網狀網排程;及用於在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用於第二通訊模式時根據該網狀網排程與一第一網狀網設備無線地通訊的手段, 其中該無線電空中介面被配置成在該第一通訊模式中以一第一功率位準進行傳送而在該第二通訊模式中以一第二功率位準進行傳送,並且其中該第二功率位準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且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中的該實體在由該第一設備在該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一功率位準。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用於配置網狀網排程的手段被配置成:使該無線電空中介面的操作在時間上與WAN同步信號對準。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用於配置網狀網排程的手段被配置成:根據該WAN排程資訊來協調對網狀網資源的使用。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用於根據該網狀網排程與第一網狀網設備無線地通訊的手段被配置成:決定該實體與該第一網狀網設備之間的複數條路徑;及從該複數條路徑中選擇優選路徑以用於從該第一網狀網設備向該實體路由訊息。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優選路徑是在一每封包 基礎上或基於跨該網狀網的各節點平衡能耗的一預定義排程來選擇的。
  22.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用於與第一網狀網設備無線地通訊的手段被配置成:使該裝置退出一休眠操作模式;監視該網狀網上的訊息;經由該網狀網接收來自一第二網狀網設備的一宣告;及基於該宣告來配置到該實體的一路徑。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裝置根據一排程來退出該休眠操作模式,該排程定義鏈路傳送和接收對,其中該鏈路傳送和接收對被分派了用於時序漂移的餘量。
  24. 一種儲存電腦可執行代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用於以下操作的指令:在一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一通訊模式時,從在該第一設備處接收自一廣域網路(WAN)的一實體的下行鏈路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決定一網狀網排程;及在該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二通訊模式時根據該網狀網排程與一第二設備無線地通訊,在一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一通訊模式時,從在該第一設備處接收自該廣域網路(WAN)的一實體的下行鏈路 信號中接收WAN排程資訊;基於該WAN排程資訊來決定一網狀網排程;若該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該第一通訊模式,則以一第一功率位準在時域資源上從該第一設備向該WAN的該實體無線地傳送資料;及若該第一設備被配置成用於一第二通訊模式,則:(a)根據該網狀網排程以低於該第一功率位準的一第二功率位準在頻域資源上從該第一設備向一第二設備無線地傳送資料;及(b)將該第二功率位準選擇成小於被計算成導致該WAN實體在由該第一設備在該第二通訊模式中進行的資料傳輸被該WAN的該實體接收到的情況下忽略該資料傳輸的一功率位準。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包括用於以下操作的指令:使該第一設備的操作在時間上與WAN同步信號對準。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包括用於以下操作的指令:根據該WAN排程資訊來協調對網狀網資源的使用。
  27.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包括用於以下操作的指令: 接收由一第二設備經由該網狀網傳送的資料;及將該資料中繼給該實體。
  28.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包括用於以下操作的指令:退出一休眠操作模式;監視該網狀網上的訊息;經由該網狀網接收來自一第三設備的一宣告;及基於該宣告來配置到該實體的一路徑。
  29.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包括用於以下操作的指令:決定該實體與該第二設備之間的複數條路徑;及從該複數條路徑中選擇一優選路徑以用於從該第二設備向該實體路由訊息。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中該優選路徑是在一每封包基礎上或基於跨該網狀網的各節點平衡能耗的一預定義排程來選擇的。
TW104131890A 2014-10-27 2015-09-25 將網狀網的同步協調利用於低功率設備 TW2016185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69228P 2014-10-27 2014-10-27
US14/863,413 US10033578B2 (en) 2014-10-27 2015-09-23 Leveraging synchronization coordination of a mesh network for low-power devi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8577A true TW201618577A (zh) 2016-05-16

Family

ID=55792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1890A TW201618577A (zh) 2014-10-27 2015-09-25 將網狀網的同步協調利用於低功率設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033577B2 (zh)
EP (3) EP3213578B1 (zh)
JP (2) JP6591538B2 (zh)
KR (3) KR102569617B1 (zh)
CN (2) CN107113721B (zh)
TW (1) TW201618577A (zh)
WO (2) WO20160691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350B (zh) * 2016-07-14 2021-11-0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網絡設備和用戶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3577B2 (en) 2014-10-27 2018-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radio air interface for communicating over a mesh network and a wide area network
US10453094B2 (en) * 2015-03-10 2019-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provide location-based service
US10735166B2 (en) 2015-05-29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UE-centric radio access procedure
US10306660B2 (en) 2016-03-24 2019-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modes in a mesh wide area network
WO2017167380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modulation receiver, transmitter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multi-modu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382169B2 (en) 2016-04-01 2019-08-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RQ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KR102577358B1 (ko) * 2016-07-06 2023-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주파수 대역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834725B2 (en) 2016-07-26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adio resource pooling associated with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18021819A1 (en) * 2016-07-27 2018-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831933B (zh) * 2016-08-10 2023-07-0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可穿戴和iot设备的功率有效d2d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158555B2 (en) 2016-09-29 2018-1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route optimization for a 5G network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644924B2 (en) 2016-09-29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06232B2 (en)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US10171214B2 (en) 2016-09-29 2019-01-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ramework design for 5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s
US10602507B2 (en) 2016-09-29 2020-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uplink communication waveform selection
US10673593B2 (en) 2016-11-03 2020-06-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RQ signaling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US20180131392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Mediatek Inc. NR LDPC With Interleaver
CN110169141B (zh) * 2016-12-29 2021-08-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配置pdcp的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方法及介质
US10326556B2 (en) 2016-12-30 2019-06-18 Waviot Integrated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of frequency correction in LPWAN networks
US10419063B2 (en) 2016-12-30 2019-09-17 Waviot Integrated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eiving telemetry messages over RF channel
US10291363B2 (en) 2016-12-30 2019-05-14 Waviot Integrated Systems, L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confirmation of many messages in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s, and use of correction of frequency when transmitting data over UNB LPWAN networks, based on analysis of data obtained on receiving
WO2018126197A1 (en) 2016-12-30 2018-07-05 Waviot Integrated Systems, Llc A method for multichannel signal search and demodulation and tech nique to demodulate and detect dbpsk fdma ultra-narrow band signal
US11523429B2 (en) * 2017-01-07 2022-12-06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Cewi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grant-free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8212765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verlay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evolved node b
US11290986B2 (en) * 2017-07-10 202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WO2019023151A1 (en) * 2017-07-23 2019-01-31 Atefi Ali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COMMUNICATION
US10985982B2 (en) * 2017-09-27 2021-04-20 Sonos, Inc. Proximal playback devices
US11101910B2 (en) * 2018-01-12 202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quence based short code design for resource spread multiple access (RSMA)
US10880033B2 (en) * 2018-01-12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age resource spread multiple access (RSMA) design
CN108495289B (zh) * 2018-03-30 2019-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及射频模块
PE20201437A1 (es) * 2018-04-05 2020-12-09 Ntt Docomo Inc Equipo de usuario y aparato de estacion de base
US10742372B2 (en) * 2018-04-06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mbol processing
US11039420B2 (en) * 2018-06-01 2021-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RSMA spreading code for periodic traffic in internet-of-everything devices
US10798651B2 (en) * 2018-08-17 2020-10-06 Intelligent Fusi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ergy effici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540312B2 (en) 2018-09-25 2022-12-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multiple active configurations of configured gran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20086696A1 (en) * 2018-10-24 2020-04-30 Skaotlom Llc Lpwa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design with turbo codes
US11140559B2 (en) * 2019-01-03 2021-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network access management for shared spectrum systems
US10742837B1 (en) * 2019-02-07 2020-08-11 Fuji Xerox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operating low-power wide area network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US11234173B2 (en) 2019-05-09 2022-01-25 Cisco Technology, Inc. Serv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057831B2 (en) 2019-05-10 2021-07-06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pressive sensing using target wake times
CN112020123A (zh) * 2019-05-28 2020-12-0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低功耗无线网状网络及在无线网状网络中收发信号的方法
CN112153730B (zh) * 2019-06-26 2023-07-1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状网络中同步时间的方法及相关无线网状网络
EP4029166A1 (en) * 2019-09-10 2022-07-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of average eirp
CN112996095B (zh) * 2019-12-17 2023-05-26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自适应下行功率调整方法
AU2021219662A1 (en) * 2020-02-11 2022-12-15 Ast & Science, Llc Geoloc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devices using spaceborne phased arrays
US20210288781A1 (en) * 2020-03-16 2021-09-16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411779B2 (en) 2020-03-31 2022-08-09 XCOM Labs, Inc.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CA3195885A1 (en) 2020-10-19 2022-04-28 XCOM Labs, Inc. Reference signa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2093988A1 (en) 2020-10-30 2022-05-05 XCOM Labs, Inc.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2672382B (zh) * 2020-12-09 2022-12-2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混合协作计算卸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36214A1 (en) * 2022-02-23 2023-08-30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the transceiver
CN115001554A (zh) * 2022-04-21 2022-09-02 天津大学 一种多模物理层加密阵列发射机
CN116828586B (zh) * 2023-08-30 2023-11-14 芯迈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在待机态下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1987B2 (en) * 2001-09-26 2007-01-09 Conexant, Inc. Single-carrier to multi-carrier wireless architecture
US20040110508A1 (en) 2002-09-20 2004-06-10 Jacobus Haartsen Method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ing receiver determined channels and transmitted reference signals
US7965982B2 (en) 2004-10-07 2011-06-21 Nokia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radio
EP1938538B1 (en) 2005-08-19 2019-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variable sub-carrier mapping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199752B1 (ko) 2005-09-08 2012-11-08 더 유니버시티 코트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에딘버그 복합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통신 방법
EP2288196B1 (en) 2006-01-11 201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ynchronization
US8923267B2 (en) 2006-06-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peed peer-to-peer connectivity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8369800B2 (en) * 2006-09-15 2013-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ower control and/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457674B2 (en) 2006-09-29 2013-06-04 Intel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protocols and frame formats for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US20080107075A1 (en) 2006-11-07 2008-05-08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path selection in a multihop network
US7978667B2 (en) 2006-11-30 2011-07-12 Kyocera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a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730841B2 (en) * 2007-07-06 2014-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for use of both WAN uplink and downlink bands
US8526410B2 (en) 2007-07-06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hen sharing downlink bandwidth between wide area network usage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US7983702B2 (en) 2007-07-09 2011-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of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016414B2 (ja) 2007-08-10 2012-09-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方法
US8346238B2 (en) 2007-10-30 2013-01-0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sh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devices
KR101423337B1 (ko) * 2008-02-22 2014-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허가된 주파수 대역을 이용하여 애드 훅 네트워크와 인프라네트워크를 연계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무선단말과 통신 방법
US8441968B2 (en) * 2008-07-08 2013-05-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design for wide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020505B2 (en) * 2008-09-17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system selection and acquisition for multi-mode mobile devices
US8311498B2 (en) 2008-09-29 2012-11-13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use with a mesh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WO2010049801A1 (en) 2008-10-29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26731A4 (en) * 2010-01-19 2016-06-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VANCED N UD B-CENTRALIZED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DEVICE AND CELLULAR DEVICE COMMUNICATION USERS
US9357472B2 (en) 2010-04-27 2016-05-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method of routing data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EP3860280A1 (en) 2010-06-04 2021-08-0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tus
KR101465909B1 (ko) 2010-07-23 2014-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기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앵커 단말을 통해 기지국과 제어 정보 및/또는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16378A1 (en) 2010-08-04 2012-02-09 Nokia Corporation A resol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contention in a device-to-device cellular reuse system
WO2012049351A1 (en) * 2010-10-13 2012-04-19 Nokia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communication mode
US9144098B2 (en) 2011-02-14 2015-09-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al-time gaming and other applications support for D2D communications
US20140241265A1 (en) 2011-07-08 2014-08-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ponent carrier traffic mapping
US8953478B2 (en) 2012-01-27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737458B2 (en) 2012-06-20 2014-05-27 MagnaCom Ltd. Highly-spectrally-efficient reception us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9473982B2 (en) 2012-10-21 2016-10-18 Mariana Goldhamer Utilization of the uplink FDD channel
US9788328B2 (en) 2013-02-14 2017-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scheduling of device-to-device (D2D) links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uplink (UL) user equipments (UEs)
WO2014129452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WO2014129357A1 (ja) 2013-02-19 2014-08-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893982B2 (en) * 2013-06-26 2018-02-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ou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routing control method
US10531431B2 (en) 2013-07-02 202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10314093B2 (en) 2014-06-13 2019-06-04 Kyocera Corporation Selection betwe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link and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link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 (UE) devices
US10033577B2 (en) 2014-10-27 2018-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radio air interface for communicating over a mesh network and a wide area network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350B (zh) * 2016-07-14 2021-11-0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網絡設備和用戶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3578A1 (en) 2017-09-06
KR102459258B1 (ko) 2022-10-25
KR102569617B1 (ko) 2023-08-22
WO2016069146A1 (en) 2016-05-06
EP3213578B1 (en) 2019-07-24
WO2016069145A1 (en) 2016-05-06
JP2017537509A (ja) 2017-12-14
JP2017533648A (ja) 2017-11-09
EP3213590A1 (en) 2017-09-06
US10033578B2 (en) 2018-07-24
KR20220148311A (ko) 2022-11-04
US20160119184A1 (en) 2016-04-28
CN107113720A (zh) 2017-08-29
EP3618510A1 (en) 2020-03-04
EP3213590B1 (en) 2019-10-23
US20160119931A1 (en) 2016-04-28
CN107113721A (zh) 2017-08-29
CN107113720B (zh) 2020-05-12
CN107113721B (zh) 2020-05-12
JP6568939B2 (ja) 2019-08-28
KR102456487B1 (ko) 2022-10-18
JP6591538B2 (ja) 2019-10-16
EP3618510B1 (en) 2022-04-06
KR20170072218A (ko) 2017-06-26
US10033577B2 (en) 2018-07-24
KR20170072219A (ko) 2017-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721B (zh) 针对低功率设备利用网状网络的同步协调
CN109588064B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方法和设备
CN109588059B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方法和设备
TW201844026A (zh) 在設備到設備通訊系統中進行中繼
TW202133636A (zh) 在未連接或非有效狀態期間的ue 定位信號傳輸
JP704374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3661758B (zh) 高路径损耗模式复用
JP2022516892A (ja) 不連続受信中の起動シグナリングを容易に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826489B (zh) 多個收發機節點的頻寬部分切換
CN115299169A (zh) 独立侧行链路(sl)不连续接收(drx)
CN115136719A (zh) 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非连续传输和非连续接收配置
CN112913303A (zh) 具有到期时间的数据传输
TW202123741A (zh) 喚醒信號配置的取決於時間的適配
CN114208347A (zh) 无线通信中的资源配置管理
CN11430340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不连续接收通知
TW202112178A (zh) 具有混合數值方案的載波聚合模式下的連接模式不連續接收(cdrx)
CN114930981A (zh) 传输模式循环对齐
CN115245026A (zh) 在非活跃状态中至分解式基站的小数据传输
TWI842776B (zh) 帶內發射干擾管理
CN116746242A (zh) 用于增强用于多订户标识模块操作的用户装备性能的技术
CN112771804A (zh) 用于低等待时间通信的快速激活和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