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0905A -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0905A
TW201600905A TW103120689A TW103120689A TW201600905A TW 201600905 A TW201600905 A TW 201600905A TW 103120689 A TW103120689 A TW 103120689A TW 103120689 A TW103120689 A TW 103120689A TW 201600905 A TW201600905 A TW 2016009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display devic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君達
郭益成
Original Assignee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0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0090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905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包含有背蓋、導光板、光源以及光學轉換件。導光板設置在背蓋內。光源位於導光板旁。光源輸出具有第一波長之第一光線以進入導光板。光學轉換件位於背蓋與導光板之間。光學轉換件將透射出導光板的第一光線轉換為第二光線。第二光線具有第二波長,且第二波長不同於第一波長。

Description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一般的顯示裝置通常利用藍光發光二極體作為背光模組的光源。顯示裝置將發光二極體輸出的藍光經由導光板引導到液晶面板下方,從導光板透射而出的藍光會通過波長轉換件形成白光,然後才映照到液晶面板提供背光演色。換句話說,波長轉換件是一種薄膜/薄片結構,鋪設在導光板與液晶面板之間。顯示裝置的背蓋和導光板之間通常會形成縫隙,方便組裝或拆除導光板;然而,發光二極體輸出的藍光會有部份從導光板側邊透射出導光板,並經由背蓋和導光板之間的縫隙投射到液晶面板,使得顯示裝置的邊緣產生漏藍光現象,影響了液晶面板的影像演色效果。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含有背蓋、導光板、光源以及光學轉換件。導光板設置在背蓋內。光源位於導光板旁。光源輸出具有第一波長之第一光線以進入導光板。光學轉換件位於背蓋與導光板之間。光學轉換件將透射出導光板的第一光線轉換 為第二光線。第二光線具有第二波長,且第二波長不同於第一波長。其中,光學轉換件可為量子點增強薄膜(Quantum Dot Enhanced Film,QDEF)。
本發明任意設置多個光學轉換件在導光板的側邊,背光模組僅提供白色背光光源給液晶面板,減少側邊漏藍光的情形。
10‧‧‧顯示裝置
12‧‧‧背蓋
121‧‧‧內壁
14‧‧‧導光板
141‧‧‧第一側邊
142‧‧‧第二側邊
143‧‧‧第三側邊
144‧‧‧第四側邊
145‧‧‧透光面
16‧‧‧光源
18‧‧‧波長轉換件
20‧‧‧光學轉換件
201‧‧‧第一區段
202‧‧‧第二區段
22‧‧‧外框
24‧‧‧液晶面板
26‧‧‧光學膜片
28‧‧‧反射片
30‧‧‧反光件
32‧‧‧吸光件
B1‧‧‧第一光線
B2‧‧‧第二光線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元件爆炸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結構剖視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結構剖視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結構剖視圖。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之元件爆炸圖。顯示裝置10包含背蓋12、導光板14、光源16、波長轉換件18、光學轉換件20、外框22、液晶面板24、光學膜片26以及反射片28。背蓋12是一種承載其它光學元件的載具。導光板14設置在背蓋12內,光源16位於導光板14旁。反射片28位於背蓋12與導光板14之間。波長轉換件18設置在導光板14與液晶面板24之間。光源16輸出具有第一波長的第一光線進入導光板14,透射出導光板14的第一光線先通過波長轉換件18才照射到液晶面板24上。由於波長轉換件18為螢光材料做成的量子點增強薄膜(Quantum Dot Enhanced Film,QDEF),故通過波長轉換件18的第一光線會被轉換成具有第二波長的第二光線,且第二波長不同於第一波長。
一般來說,光源16是藍光光源,意即第一波長的範圍介於400~500nm。顯示裝置10利用藍光照射波長轉換件18產生紅光和綠光,並與部分透 過的藍光混和而形成白光。換句話說,第二光線就是經由波長轉換件18產生的白光,且第二波長的範圍介於混合光的可見光波長範圍(400~800nm)內。液晶面板24位於導光板14的上方,光學膜片26位於液晶面板24與導光板14之間,且外框22設置在背蓋12上以承載液晶面板24。其中光學膜片26的數量可為複數個,例如複數個光學膜片26可包含擴散膜和增亮膜等等。波長轉換件18將光源16產生的第一光線(藍光)轉換成第二光線(白光),再投射到液晶面板24提供其背光演色。
導光板14具有第一側邊141、第二側邊142、第三側邊143以及第四側邊144。第一側邊141與第二側邊142是導光板14沿著Z軸方向的兩相對端,第三側邊143與第四側邊144是導光板14沿著X軸方向的兩相對端。波長轉換件18僅設置在導光板14面向液晶面板24的透光面145(透光面145係為指向-Y軸方向且位於XZ平面的一表面),使得光源16輸出的第一光線可能會有部分光線(藍光)經由導光板14的第二側邊142、第三側邊143與第四側邊144透射出導光板14。第一側邊141因設置光源16故不會漏光。
為了降低導光板14的側邊漏光影響液晶面板24的演色效果,本發明係將光學轉換件20設置在背蓋12與導光板14之間,例如設置在導光板14的第二側邊142、第三側邊143和/或第四側邊144上。光學轉換件20可以是和波長轉換件18為相同螢光材料的量子點增強薄膜。若第一光線(藍光)從第二側邊142、第三側邊143或第四側邊144透射出導光板14,光學轉換件20就能將洩漏的第一光線(藍光)轉換成第二光線(白光),避免在液晶面板24的邊緣產生非預期性的漏藍光現象。
一般情況下,本發明係將複數個光學轉換件20分別設置在導光板14的第二側邊142、第三側邊143與第四側邊144,用來把導光板14的任何 側邊洩漏的第一光線(藍光)都轉換成第二光線(白光);若為了減少光學轉換件20的數量以降低成本,也可以選擇只在正向面對於光源16的第二側邊142設置光學轉換件20。光學轉換件20之數量與位置可不限於前述實施例所述,端視設計需求而定。
如第1圖所示,光源16是設置在導光板14的第一側邊141的燈條,燈條具有條狀排列的多個發光二極體,意即顯示裝置10為側入式(側向入光)顯示裝置10。除此之外,本發明還可將光源16設計成具有矩陣排列的多個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板,發光板設置在導光板14的正下方(例如相對於透光面145的另一表面)以形成直下式顯示裝置。直下式顯示裝置的組成元件的位置與功能相同於第1圖所示側入式顯示裝置10的實施態樣,故此不再重複敘明。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之結構剖視圖,第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之結構剖視圖,第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之結構剖視圖。在不同實施例中,具有相同編號之元件具有相同的結構與功能,於此不再重複說明。如第2圖所示,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轉換件20設置在背蓋12面向導光板14的內壁121上。內壁121是面向導光板14各側邊的壁面。從導光板14的側邊(例如第二側邊142)洩漏的第一光線B1照射到內壁121的光學轉換件20產生紅光與綠光並與洩漏的第一光線B1混和轉換成第二光線B2。無論第二光線B2是否從背蓋12和導光板14之間的縫隙透射而出都可以有效改善漏藍光現象。
如第3圖所示,第二實施例的光學轉換件20設置在導光板14的側邊(例如第二側邊142)。從第二側邊142洩漏的第一光線B1會通過光學轉換件20轉換成第二光線B2,才經由背蓋12和導光板14之間的縫隙投射到 液晶面板24。如第4圖所示,第三實施例的光學轉換件20可包含彎折連接的第一區段201以及第二區段202。第一區段201設置在導光板14的側邊(例如第二側邊142),第二區段202設置在導光板14的上表面(例如透光面145)。光學轉換件20的第一區段201與第二區段202較佳地係完全包覆導光板14的第一側邊141、第二側邊142、第三側邊143、第四側邊144以及透光面145,以促使透射出導光板14的第一光線B1都通過光學轉換件20轉換成第二光線B2。特別一提的是,第二區段202可以取代波長轉換件18、或是部分重疊於波長轉換件18、或是覆蓋在透光面145且密合貼齊於波長轉換件18。
顯示裝置10另選擇性包含反光件30以及吸光件32。反光件30可以如第2圖與第4圖所示設置在導光板14的側邊(例如第二側邊142)、或是如第3圖所示位於導光板14與光學轉換件20之間、或是反光件30與導光板14夾持光學轉換件20。反光件30可為白色反光板用來將第一光線B1反射回導光板14內。吸光件32可以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設置在背蓋12面向導光板14的內壁121。吸光件32較佳為深色光學膜片,用以吸收從導光板14洩漏的第一光線B1,藉此改善漏藍光現象。
本發明除了將波長轉換件設置在導光板的透光面,另外還可以設置多個光學轉換件在導光板的側邊。光源輸出的第一光線(藍光)可能在未經波長轉換的情況下經由導光板側邊透射出去,故設置在側邊的導光板光學轉換件會把洩漏的第一光線(藍光)轉換成第二光線(白光)。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背光模組(至少包含導光板、光源、波長轉換件及光學轉換件)僅提供白色背光光源給液晶面板,改善側邊漏藍光的情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顯示裝置
12‧‧‧背蓋
121‧‧‧內壁
14‧‧‧導光板
141‧‧‧第一側邊
142‧‧‧第二側邊
143‧‧‧第三側邊
144‧‧‧第四側邊
145‧‧‧透光面
16‧‧‧光源
18‧‧‧波長轉換件
20‧‧‧光學轉換件
22‧‧‧外框
24‧‧‧液晶面板
26‧‧‧光學膜片
28‧‧‧反射片

Claims (10)

  1. 一種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包含有:一背蓋;一導光板,設置在該背蓋內;一光源,位於該導光板旁,該光源輸出具有一第一波長之一第一光線以進入該導光板;以及一光學轉換件,位於該背蓋與該導光板之間,該光學轉換件將透射出該導光板的該第一光線轉換為一第二光線,該第二光線具有一第二波長,該第二波長不同於該第一波長。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蓋具有相異的一第一側邊以及一第二側邊,該光源和該光學轉換件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側邊係面對該第二側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轉換件設置在該背蓋面向該導光板之一內壁。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轉換件設置在該導光板之一側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轉換件包含彎折連接的一第一區段與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設置在該導光板之一側邊,該第二區段設置在該導光板之一透光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另包含: 一反光件,設置在該導光板,且位於該導光板與該光學轉換件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另包含:一吸光件,設置在該背蓋面向該導光板之一內壁。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另包含:一液晶面板,位於該導光板的上方;一外框,設置在該背蓋以承載該液晶面板;以及複數個光學膜片,位於該液晶面板與該導光板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源為一藍光光源,該第二光線為一白光。
TW103120689A 2014-06-16 2014-06-16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TW2016009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689A TW201600905A (zh) 2014-06-16 2014-06-16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689A TW201600905A (zh) 2014-06-16 2014-06-16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905A true TW201600905A (zh) 2016-01-01

Family

ID=55641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689A TW201600905A (zh) 2014-06-16 2014-06-16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009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7906A (zh) * 2017-03-17 2018-10-0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
TWI679475B (zh) * 2016-05-27 2019-12-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475B (zh) * 2016-05-27 2019-12-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8627906A (zh) * 2017-03-17 2018-10-0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218954A5 (zh)
CN212060820U (zh)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7091427B (zh) 背光模组
TW201510619A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13125567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544256B (zh) 顯示裝置
JP200930191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589214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WO2011077866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090424A (zh)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显示装置
JP2007207751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90005951A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5198081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
TW201525577A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JP2005251687A (ja) 面状照明装置
US9880344B2 (en) Light-sealed and light-enhance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600905A (zh) 可降低光源漏光的顯示裝置
TW200710536A (en) Projection display screen using deflection element, and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
WO2011077864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TW201617704A (zh) 含降頻轉換膜元件之背光系統
JP545972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158937A1 (en) Backlight module
TWI679475B (zh) 顯示裝置
US20230108540A1 (en) Vehicular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JP7177946B2 (ja) 光源装置とそれを利用した情報表示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