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0321A - 用以藉由分層製造技術製作有形產品之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藉由分層製造技術製作有形產品之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0321A
TW201600321A TW104112891A TW104112891A TW201600321A TW 201600321 A TW201600321 A TW 201600321A TW 104112891 A TW104112891 A TW 104112891A TW 104112891 A TW104112891 A TW 104112891A TW 201600321 A TW201600321 A TW 2016003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nveyor
production line
carrier
bui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2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8096B (zh
Inventor
瑞內J 霍班
雷納德斯A M 布洛威爾斯
奧古斯汀納斯G M 畢曼斯
安德烈斯 瑞弗斯
弗瑞茲K 芬斯特拉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Tno自然科學組織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Tno自然科學組織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Tno自然科學組織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0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8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80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27Driving means
    • B29C64/232Driving means for motion along the axis orthogonal to the plane of a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79Handling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objects, e.g. using rob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33Y40/20Post-treatment, e.g. curing, coating or poli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4/00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54/02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ostatic, electric, or magne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obo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藉由分層製造製作有形產品之生產線及方法。該生產線包含用於將構造材料分層地沉積於構建平台上之沉積頭。該等構建平台可沿輸送機以不同速度移動。選擇性地,可調整該等構建平台之高度。 該方法之特徵在於,至少兩個構建平台以不同速度移動。

Description

用以藉由分層製造技術製作有形產品之裝置及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生產線。更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包含第一可移動載體及第二可移動載體之此生產線,每一載體包含用於運輸載體之運輸機及用於支撐有形產品之構建平台。生產線進一步包含用於在沉積方向上將構造材料沉積至第一構建平台及第二構建平台上之沉積頭,且生產線包含用於重複地朝向沉積頭及遠離沉積頭輸送第一構建平台及第二構建平台之輸送機。
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方法,根據該方法,包含用於接收構造材料之第一構建平台的第一載體沿軌道相對於輸送機移動,該軌道沿沉積頭引導第一構建平台。
發明背景
分層製造為藉由將層連續地增添於彼此之頂部上來製作有形三維產品的製造方法,該等層對應於有形產品之不同階層處之橫截面。分層式產品可藉由提供液體或 粉末之均勻層來製作,該液體或粉末以對應於將要製造的產品之橫截面的預定二維圖案凝固。然後移除剩餘未凝固材料。層可亦例如藉由印刷以所需要的二維圖案直接沉積。在此方法中,圖案已在材料之沉積期間決定,並非由凝固決定。材料可為墨水或粉末,該墨水或粉末例如藉由溶劑之蒸發固化、燒結或以其他方式凝固,以獲得黏著產品。
通常在構建平台之頂部上製作產品,該構建平台可在垂直方向上移位。然而,亦存在分層式製造系統,其中產品懸掛在構建平台下方。此系統之一實例揭示於德國專利申請案DE 10256672中。通常,此系統包含具有可例如由紫外(UV)光凝固的液體的盤形物。定位於盤形物之底部上方的構建平台向上移動以允許平台(或先前凝固層)與盤形物之底部之間的薄液體膜之形成。膜以預定圖案凝固,且在此凝固之後,使平台進一步向上移動。重複此等步驟,直至完成產品為止。最後,自平台移除成品,且此平台可用於製作另一產品。
在用於有形三維產品之分層製造之另一已知裝置及方法中,將粉末用作起始材料,該粉末藉由例如燒結凝固。此方法揭示於美國專利申請案US2009/0291308中。根據此已知方法,將粉末之薄層提供至由垂直壁且在底部側由構建平台劃界的區域。層藉由燒結凝固成具有預定形狀的黏著固體層,該黏著固體層為產品之橫截面。隨後,支撐件凝固層的平台向下移動,且施加新粉末層。重複步驟,直至完成產品為止。隨後,在製作另一產品之前移除 未凝固的粉末部分及完成的產品。
先前提及之系統具有以下共同之處,該等系統具有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動的一平台。此類系統尤其適合於由一類型之材料製作產品。有可能同時在此平台上製作具有不同形狀之若干產品。此方法之一實例揭示於國際專利申請案WO2004/014637中。此已知方法限於由一類型之材料製作的產品。然而,在原理上,亦基於粉末的系統適合於製作個別層由不同材料製作的產品。此系統例如揭示於美國專利申請案US2002/0145213中。
亦存在具有多於一構建平台的裝置。此裝置之一實例揭示於國際專利申請案WO 2012/076205中。此裝置包含不同構建平台,該裝置提供相較於具有僅一構建平台之系統的較大靈活性,因為該裝置允許準同時製作不同產品。
藉由分層製造製作有形產品之另一方式為三維印刷。在三維印刷中,墨水經施加為連續層或以對應於產品之橫截面的預定圖案施加。三維印刷在某些方面比以上所提及之方法更靈活,尤其在墨水藉由印刷頭施加時。不同印刷頭可用來施加用於製造包含若干材料的複合產品之不同材料。此外,印刷頭可容易地接通且斷開以用於製造過程之較好控制。用於使用印刷頭的分層製造之生產線之一實例揭示於美國專利申請案US2009/0076643中。此已知生產線可用於藉由分層製造來製作若干有形產品。生產線包含用於將材料沉積至載體上之若干印刷頭,該等印刷頭 定位於將載體自一印刷頭傳遞至另一印刷頭的輸送機上方。印刷頭在輸送方向上彼此成直線而定位。此外,可相對於輸送機調整每一印刷頭之高度,例如以補償產品在其製造之不同階段期間之遞增高度,亦即,已經沉積的層之數目。此生產線允許具有不同幾何形狀及不同材料組成之若干產品之製造。產品之每一層係由一或甚至多個印刷頭產生,從而導致用於製造大大小之產品的巨大數目之印刷頭。
另外,國際申請案WO2004/108398揭示用於在構建平台上沉積材料分層之一或多個構建站之使用。
發明概要
本發明之一目標將提供一種用於有形產品之增添式製造之生產線,該生產線允許產品之快速製造。
本發明之此目標藉由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生產線獲得,該生產線包含:-第一可移動載體及第二可移動載體,每一載體包含:-用於運輸該載體之運輸機,及-用於支撐有形產品之構建平台,-沉積頭,其用於將構造材料以一沉積方向沉積至該第一構建平台及該第二構建平台上,-輸送機,其用於重複地朝向該沉積頭及遠離該沉積頭而輸送該第一構建平台及該第二構建平台,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運輸機及該第二運輸機可沿該輸 送機相對於彼此移動。
兩個運輸機可沿輸送機相對於彼此移動之優點在於,包含構建平台之兩個載體無需在時間上的某一時刻以相同速度移動。不同速度之效應在於,每一構建平台之速度可適於生產線中之特定位置或適於構建平台上之產品必須經歷的特定過程。此效應之優點在於,構建平台之速度並非由生產線之構建平台中任一者處之最慢過程決定。當例如第一構建平台相對緩慢地移動以允許層之沉積時,第二構建平台可以相對快速的速度移動回至沉積頭。第二構建平台亦可靜止不動,而第一構建平台正移動。
在生產線之一實施例中,生產線包含高度調整構件,該等高度調整構件經組配以用於使載體之構建平台在平行於沉積方向的方向上相對於載體之運輸機移位。
高度調整構件經組配以用於使構建平台在平行於沉積方向的方向上相對於運輸機移位之優點在於,沉積頭可經置放於固定位置處,且當自沉積發生的區域,亦即遠離沉積頭而移除構建平台時,可調整沉積頭與構建平台之間的距離。效應在於,沉積頭可在正調整構建平台之高度的時間期間用來在不同構建平台上製作另一產品。此允許沉積頭在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期間之更有效使用。
在生產線之另一實施例中,載體之構建平台可在垂直於沉積方向的平面中相對於載體之運輸機移動。平台可在該平面中旋轉、轉移或旋轉且轉移。可以此方式相對於運輸機移動的平台之優點在於,可相對於運輸機及輸送 機定向平台上之產品,以便獲得相對於例如沉積頭之較佳定位。另一個優點在於,在平台具有例如矩形的非正方形形狀之狀況下,可以更有效方式相對於另一平台定位平台。
在生產線之另一實施例中,輸送機為無端輸送機。無端輸送機之優點在於,在使用中,當構建平台單向移動時,構建平台可重複地自相同側接近沉積頭。效應在於,平台接近沉積頭之順序可保持相同,且在輸送機之末端處使平台之運動反向中不損失時間,如將為對於有限輸送機之狀況。無端輸送機可與用於調整構建平台之高度之高度調整構件組合。無論平台是否為高度可調整的,平台皆可在垂直於沉積方向的平面中移動,或不可移動。
在又一實施例中,輸送機經佈置以允許沿不同軌道輸送構建平台。沿不同軌道輸送構建平台允許構建平台沿不同軌道經過不同工作站。此允許在不同平台上製作不同產品,且此允許在每一構建平台上沉積不同層。效應在於,生產線相對於可同時製作的產品為靈活的。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將提供一種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方法,該方法允許產品之快速製造。此目標藉由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方法獲得,根據該方法,包含用於接收構造材料之第一構建平台的第一載體沿軌道相對於輸送機移動,該軌道沿沉積頭引導該第一構建平台,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載體相對於第二載體移移,該第二載體包含用於接收構造材料之第二構建平台,該第二載體可 沿軌道相對於該輸送機移動,該軌道沿該沉積頭引導該第二構建平台。
包含第一構建平台的第一載體在沿沉積頭引導兩個平台的軌道上相對於包含第二構建平台的第二載體移動之優點在於,平台無需在整個過程期間具有相同速度。效應在於,平台之一可比另一平台移動得較慢,以便允許平台上之某一處理。效應亦在於,平台之一可比另一平台移動得較快,例如當無處理在平台上執行時。由於構建平台之速度可適於產品該製造過程中之特定步驟之事實,整個製造過程可比在所有平台以相同速度移動的狀況下更快。
A‧‧‧沉積/位置
B‧‧‧軌道/位置
C‧‧‧固化步驟/固化/位置
D‧‧‧軌道/位置
E‧‧‧位置
1、11、41、700‧‧‧生產線
2‧‧‧第一可移動構建平台/構建平台/平台
3‧‧‧第二可移動構建平台
4‧‧‧沉積頭
5‧‧‧輸送機
6‧‧‧沉積方向
7‧‧‧第一可移動載體
8‧‧‧高度調整構件
9‧‧‧第二可移動載體
12‧‧‧方向
22~24‧‧‧平台
31、32‧‧‧實施例
33、910‧‧‧線
34‧‧‧UV源/固化站
42‧‧‧軌道
100、150‧‧‧載體
105‧‧‧臂
102、103、203、951‧‧‧運輸機
120‧‧‧軸
160‧‧‧箭頭
202‧‧‧平台
204‧‧‧內彎道
205‧‧‧外彎道
401~408、602‧‧‧構建平台
415‧‧‧輸入線
425‧‧‧輸出線
605‧‧‧第一分支/第一軌道
607‧‧‧第二平台
608‧‧‧第一平台
615‧‧‧第二分支
701‧‧‧第一墨噴印表機
702‧‧‧第二墨噴印表機
703‧‧‧噴射裝置
704‧‧‧拾取機器人/機器人
705‧‧‧構建平台/平台
706‧‧‧置放導件
707‧‧‧UV燈
708‧‧‧LED陣列
709‧‧‧加熱裝置
710‧‧‧高度量測站
711‧‧‧層移除裝置
712‧‧‧控制單元
713‧‧‧高度調整站
714‧‧‧拾取及置放單元
715‧‧‧第二輸送機
716‧‧‧處理站
717‧‧‧讀取器
800‧‧‧切割單元
821‧‧‧刀
822、823‧‧‧級
824‧‧‧垂直軸
825‧‧‧面內角
826‧‧‧刀刃
901‧‧‧輸送方向/箭頭
902、903‧‧‧垂直方向
904‧‧‧方向/拾取機器人
906‧‧‧置放導件
910‧‧‧固化裝置
911~914‧‧‧平台
911‧‧‧層移除裝置
921~923‧‧‧斜坡
931‧‧‧致動器
941~944‧‧‧輪
961‧‧‧輪/其他構件
971‧‧‧電動馬達/致動器/構件/垂直調整構件
981‧‧‧地面/地板
圖1為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生產線的示意圖;圖2為包含高度調整構件之兩個構建平台的示意圖;圖3為包含可相對於運輸機移動的平台之兩個生產線的示意圖;圖4為具有多個可移動平台之生產線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及平台之可能速度分佈的圖表;圖5為輸送機為無端輸送機的生產線的示意圖;圖6為具有多個軌道之輸送機的示意圖;圖7為包含用於處理產品之不同裝置的生產線的示意圖;圖8為切割裝置之示意圖; 圖9為高度調整裝置之示意圖;圖10為圖9中所示之高度調整裝置之不同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1為允許構建平台在彎曲軌道中傾斜的載體的示意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在圖1中,展示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生產線的示意圖。生產線(1)包含至少兩個可移動構建平台。第一可移動構建平台(2)及第二可移動構建平台(3)適合於運載有形產品。更具體而言,平台適合於運載藉由分層製造製作的產品。生產線進一步包含用於將構造材料之層沉積於構建平台上之沉積頭(4)。
沉積頭必須適合於沉積一或多種材料,產品必須由該一或多種材料製作。換言之,任何人必須協調將要使用的沉積技術及材料。若某一材料提供裝置或技術對於分層製造為較佳的,則必須找到適合的構造材料。同樣地,若某一材料或某一類材料為較佳的,則必須找到適當材料沉積裝置或技術。適當材料沉積裝置可為適合於可用於分層製造之墨水的噴墨印刷頭。此類墨水之實例為包含聚合物溶液的基於溶劑之墨水或包含可固化樹脂的墨水。有利的係可由電磁輻射尤其光固化的樹脂。通常,可由紫外光固化的樹脂係較佳的,因為該等樹脂在正常環境條件,亦即,可見光下施加,而無不需要的固化。UV可固化樹脂具 有以下優點:該等樹脂不會阻塞管口,其中其他墨水由於藉由溶劑之蒸發的墨水之凝固(亦即,乾燥)而阻塞管口。此外,UV可固化墨水通常具有長儲放壽命。適合的墨水可為固體粒子在液體聚合物溶液或可固化樹脂中之分散。粒子可為最後在溶劑已蒸發之後或在樹脂固化之後經燒結的金屬粒子。亦可能使用在加熱時處於液體狀態中且在較低溫度下處於固體狀態中的材料,例如蠟。對於沉積此類材料,沉積頭可包含加熱構件,例如電熱線。
沉積頭可為經佈置以將材料分層地沉積於構建平台上的任何類型之材料提供裝置。沉積頭可具有提供材料之連續層的類型,例如噴槍或塗佈幕。較佳地,沉積頭為將材料之小滴提供至構建平台的印刷頭,例如墨噴印刷裝置。此小滴提供裝置可為在時間上連續地噴射小滴的連續噴墨裝置或小滴隨選裝置。沉積頭亦可為粉末分配器。沉積頭可為可以可將材料沉積於構建平台之不同位置上的方式移動的掃描沉積頭。較佳地,此掃描沉積裝置允許材料之射束在比輸送機速度高得多的掃描速度的情況下經朝向構建平台上之不同位置導向。此類掃描裝置允許在構建平台移動時製作複雜圖案。通常,沉積頭可適合於沉積介於1微米(μm)與1毫米(mm)之間,更特定而言介於5微米與500微米,或甚至更特定而言介於10微米與200微米之間的厚度之層。發明人有利地沉積介於30微米與80微米之間的厚度之層。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類層厚度。小於1微米(μm)之層厚度為可行的,例如藉由如原子層沉積的沉積技術。 因為此類小層厚度將需要巨大數目之層以獲得具有肉眼可見尺寸的產品,所以此類薄層可對於層至半成品之添加或作為產品中或產品上之功能為尤其感興趣的。層厚度可大於1毫米(mm),但由此類層組成的產品具有極粗糙結構,且因此通常將需要額外處理,例如研磨。此外,此類厚層之凝固可為繁瑣的。
為允許製造具有詳細結構之產品,沉積製程之橫向解析度應為高。除其他之外,此橫向解析度係由沉積頭之類型決定。在材料沉積為構造材料之連續層的實施例中,此層必須由局部地提供的凝固構件以所需要形狀凝固。在構造材料必須以電磁輻射例如UV光凝固之狀況下,可以若干方式局部地提供此輻射。例如,遮罩(較佳地可規劃遮罩)可用來使層之一預定部分經受輻射。代替遮罩,可使用具有單獨可定址光源例如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的矩陣。以所需要圖案提供光的另一方式為掃描雷射或移動鏡子以用於在適當方向上導向光。所獲得的成形之解析度低於10微米或甚至低於1微米。然而,對於某些產品,100或300微米之解析度可令人滿意。
當二維結構由印刷製程決定時,解析度可低於100微米,或更特定而言低於10微米。應暸解,並非包含多個沉積頭的生產線之所有沉積頭需要具有相同解析度。除其他參數之外,沉積頭之類型、將要沉積之材料及將要製造的產品中之沉積層之功能性將決定何解析度為所需要的及可行的。
因為使用印刷頭為用於沉積構造材料之較佳實施例,所以在此使用「沉積頭」一詞。然而,應暸解,此詞之使用並非意欲將本發明限制於任何特定材料沉積裝置或技術。沉積頭為適合於將材料沉積於構建平台上、沉積於由平台運載的先前沉積層上,或沉積於由構建平台運載的基板或其他物件或產品上的任何種類之裝置。因此,除許多其他技術外,該沉積頭包括為可用來施加特定材料之薄層之技術的原子層沉積。
其中,在下文中,涉及材料至構建平台上之沉積或將物件置放於平台上,此包括沉積及置放於平台自身上、沉積及置放於由平台運載的基板或物件或產品上,及沉積及置放於先前沉積層上。
當涉及藉由分層製造在構建平台上製作的產品時,應暸解,此包括構建平台運載多個產品之情形。單個構建平台上之產品可具有相同幾何形狀或不同幾何形狀。因為此類分開的產品位於相同構建平台上,所以該等產品將具有一定相似性,更特定而言,類似分層式結構。產品之生產可始於將構造材料之第一層沉積於構建平台上。然而,構建平台可運載沉積有第一層的基板或其他產品。使用基板可有利於自生產線(更特定而言自構建平台)移除成品。當涉及於構建平台上沉積時,此包括於基板上、於產品上或於平台上之先前沉積層上沉積。
為允許於構建平台上之沉積,每一平台及沉積頭可相對於彼此移動。出於此目的,生產線包含用於重複地 朝向沉積頭及遠離沉積頭輸送第一構建平台及第二構建平台的輸送機(5)。當涉及移動平台時,此包括平台正由運輸機或由輸送機移動的情形。沉積頭相對於輸送機而定位,使得沉積頭可將材料沉積於構建平台上。在第一平台移動離開沉積頭之後,該頭可用於將一層沉積於第二平台上。平台至沉積頭及遠離沉積頭之重複移動允許層隨後可經沉積於彼此之頂部上,以便製作所要產品。除可相對於沉積頭移動之外,平台亦可沿輸送機相對於彼此移動。因此,平台可相對於輸送機移動。此相對移動可以不同方式實現。生產線可例如包含用於機械鎖定平台及自輸送機解鎖平台之構件。當平台自移動輸送機解鎖時,此平台可靜止不動以允許對平台上之產品之某些處置。此靜止不動例如亦可有利於自平台拾取成品。
對於準確製造,沉積頭與為沉積材料的區域的目標區域之間的距離可需要在材料之沉積期間對於所有層為相同的。對於第一層,目標區域可為構建平台或置放於平台上的任何類型之基板。對於手續層,目標區域由先前沉積層界定,該先前沉積層可包含凝固層及支撐部分。目標區域亦可為已經插入以被封裝的物件,該物件可藉由分層製造或其他方式生產。為保持沉積頭與目標區域之間的距離恆定,生產線可包含用於調整平台之高度之構件,如在此將參考圖2所論述。平台之高度在此定義為在生產線之使用期間平台與運輸機之間的在平行於構建方向亦即平行於沉積方向(6)的方向上的距離。通常,用以實現高度調整的 位移之方向將為垂直方向。為允許改變沉積頭與目標區域之間的距離,圖2中所示之載體之實施例包含高度調整構件(8)。高度調整構件安放於構建平台(2)與運輸機(102)之間,以便使構建平台在平行於沉積方向的方向(12)上相對於輸送機(5)及運輸機移位。平台之高度可例如藉由電動馬達及蝸輪或步進馬達、壓電致動器或氣動地調整。在已調整構建平台之高度之後,可將新層沉積於先前沉積層之頂部上。重複沉積層、移動該層遠離沉積頭、使平台相對於輸送機移位及再次將該層提供至相同沉積頭之過程,直至完成產品為止。
沉積頭與目標區域之間的距離亦可藉由使沉積頭相對於輸送機移位調整。然而,此構造具有以下缺點:沉積頭必須在極短時間內移動至該沉積頭之新位置,該極短時間亦即將構建平台移動遠離沉積且將另一平台移動至可沉積層的位置所花費的時間。通常,此舉可花費僅幾毫秒。移動平台遠離沉積頭及使平台再次移動回至沉積頭的時間大得多。即使當考慮平台在此移動期間之速度可與在例如沉積材料之層期間之速度相比為高,在平台再次到達沉積頭之前仍可過去若干秒。此狀況留下充分時間以相對於輸送機調整構建平台之高度。
可為較佳的是,在每一層之沉積之後調整沉積頭與目標區域之間的距離,以在每當構建平台經過沉積頭時在已沉積層之頂部與沉積頭之間具有相同距離。然而,若在沉積頭與目標區域之間的距離並非極其關鍵的,則平台 之高度無需在每一經過之前經調整,且並非在每一層之沉積之後而僅在已沉積幾個層(例如五個層)時調整平台之高度可為足夠的。在高度並非在每一沉積層之後經調整的狀況下,材料自沉積頭之噴射之時序可由於以下原因而需要調整。材料在由沉積頭噴射之後需要一些時間到達沉積區域。在此時間期間,構建平台將移動,且因此當沉積頭與沉積區域之間的距離改變時,材料之小滴將到達沉積區域所在的位置將改變。若生產線包含多於一個沉積頭,或若除沉積頭之外,生產線亦包含另一類型之裝置,則可在構建平台接近此另一沉積頭或第二裝置之前調整平台之高度。此調整不必為降低,而亦可為在向上方向上之移動,例如,因為裝置為切割刀或研磨裝置。
對於固化沉積層,生產線可包含UV源(34)。此UV源可藉由例如遮罩,較佳地可規劃遮罩,或藉由一陣列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在沉積區域上提供UV輻射之圖案。
構建平台在層之沉積之後或在額外層之沉積之前的位移將通常向下。然而,若例如另一類型之材料必須沉積於先前沉積層之頂部上,則可能的是,沉積頭與構建平台之間的距離需要為較小。在此狀況下,可使平台向上移位。在其他情形下,平台可完全無需移位,例如因為後續層將在不存在先前沉積層之材料的位置處沉積於相同構建平面中。除先前層中之孔必須充滿的狀況之外,後續層可亦沉積至先前層中,因此以另一材料注入先前層。
在包含多個構建平台之生產線之一較佳實施例中,所有平台之高度可獨立於其他平台之高度而調整。獨立不僅意味平台之高度可不同於相鄰平台,而且亦意味高度無需與相鄰平台之高度相關。後續平台之高度並非由相鄰平台之高度而是由將要在特定平台上製造的產品決定。此類獨立可調整平台之優點在於,在準同時製作不同產品中存在大自由度。
構建平台可處於運輸機上之固定位置處,但若構建平台可相對於運輸機移動,則可為有利的。如以上所論述,平台可為可由高度調整構件在平行於沉積方向的方向上移動。除在構建方向上之此移動之外或代替該移動,構建平台可為可在垂直於沉積方向的平面中移動,如將參考圖3說明。在圖3中,展示此生產線之兩個實施例。在一實施例(31)中,構建平台(2)中一或多個可在該平面中因此圍繞與沉積方向(6)平行的線(33)旋轉。在另一實施例(32)中,生產線包含可在垂直於沉積方向(6)的平面中轉移的構建平台。兩個實施例具有以下共同之處,此平台上之產品之定向可相對於輸送機(5)、沉積頭(4)及最後工作站變化。此外,平台定向可相對於另一平台變化。平台定向之變化在平台具有矩形的非正方形形狀之狀況下為尤其感興趣的。在包含此類矩形平台之生產線中,相鄰平台可經定向,使得平台(2、22)以長側彼此相對,或平台(23、24)之較短側彼此相對。當平台之較長側相對時,與短側彼此相對之情形相比,可沿輸送機之某些軌道置放較大數目之平台。當平台 例如在等待層藉由沉積頭之沉積時或在等待進入工作站時停駐時,平台可經定位成長側相對。此等待列之長度較佳為盡可能短。另一方面,寬度,亦即平台之垂直於輸送方向的尺寸在層藉由印刷頭之沉積期間較佳為盡可能小。當印刷頭用於圖案化或非圖案化層之沉積時,平台及印刷頭可在移動或輸送方向上相對於彼此移動。構造下方的產品之沉積層之在移動方向上的尺寸並非由印刷頭之大小而是由平台之速度及頭將構造材料噴射至構建平台上之時間決定。然而,在垂直於輸送方向的橫向方向上之尺寸受在該方向上之印刷頭之尺寸或印刷頭之數目限制。因此,可為較佳的是,定向平台使得該平台在較小側在前方的情況下,亦即在長側平行於移動方向的情況下相對於印刷頭移動。當沉積頭噴射不足以覆蓋將要製作的產品之整個橫截面的材料之單個噴流或有限數目之噴流時,平台及頭必須在兩個方向上相對於彼此移動,以便在平台上或在已沉積層上產生層。此移動可藉由在垂直於沉積方向的平面中相對於輸送機移動平台、沉積頭或兩者來實現。
構建平台之速度可為適時可變的,且可取決於平台在軌道上之位置。將參考圖4例示此狀況。此圖之上部分示意性地展示包含九個相同構建平台(2、401-408)之生產線之一實施例,該九個相同構建平台可沿輸送機(5)移動。生產線之此實施例進一步包含沉積頭(4)及用於固化沉積層之固化站(34)。生產線之此實施例進一步包含用於載體之輸入線(415)及用於成品之輸出線(425)。事實上,此圖式為在時 間上的某一時刻的快照。更特定而言,該圖為在構建平台之一(407)處於由「D」指示之位置處時的快照。在構造材料之層已沉積於構建平台上之後,平台遠離沉積頭而移動至固化站。在層經固化之後,平台朝向沉積頭移動以允許構造材料之另一層之沉積。重複此過程,直至製造所要產品為止。可藉由使包含構建平台的載體之移動停止來自生產線取得成品,必須自該構建平台取得產品。生產線可亦包含拾取及置放機器人,該拾取及置放機器人可在構建平台之移動期間或在平台靜止不動時自平台拾取產品。
圖4之下部分展示構建平台之與時間有關的速度之一實例。如由輸送機界定的平台之軌道之不同部分以字母A、B、C及D指示。在此實施例中,構建平台可在垂直於沉積方向的平面中,亦即在圖式之平面中旋轉。此旋轉可較佳地在平台之移動期間發生。然而,亦可能使構建平台停止且在該構建平台靜止不動時於所要位置中旋轉平台。在圖4中所示之實例中,平台之速度在固化步驟(C)期間最低。在此,速度經選擇為1m/s。在沉積(A)與固化(C)之間的軌道(B)中及在固化(C)與後續層之沉積(A)之間的軌道(D)中,速度最高,在此為3m/s。在材料之沉積(A)期間,平台具有2m/s之中間速度。在沉積與固化之間改變平台定向可為較佳的。此可例如加以進行以減少在固化站之前的等待列之長度或用於另一原因。在圖4中,平台中之三個(403、406、408)正在矩形平台之短側為移動方向(2、401、402、407)的位置與平台之長側在移動方向上(404、405)的位置之 間旋轉。
生產線之輸送機可為有限的或無端的。無論為有限的或無端的,較佳地,此輸送機關於輸送構建平台經組配,以便輸送構建平台,使得構建平台在生產過程期間保持水平,亦即使得構建平台在垂直於重力的平面中延伸。此不排除構建平台在平行於重力的方向上沿軌道之某一部分移動。保持構建平台水平之優點在於,粉末且甚至液體可在輸送機上經沉積,而在粉末經熔融為產品之固體層或液體凝固之前不跌落。
為避免該材料在軌道之彎曲部分處拋離,生產線可包含用以在此類彎曲部分中調整構建平台的構件。輸送機可例如包含側傾彎道,或平台可為可圍繞真實軸或虛擬軸旋轉的可旋構建平台。然而,平台可懸掛於載體中,該載體允許構建平台在經受離心力時自動傾斜。此載體(100)之橫截面展示於圖11中。載體可在垂直於橫截平面的方向上沿輸送機(5)移動。根據載體之此實施例,構建平台(2)安裝於臂(105)上,該臂可相對於運輸機(102)圍繞軸(120)樞轉。平台之高度可藉由例如致動器的高度調整構件(8)相對於臂調整。當在垂直於圖式的方向上移動的載體向右或向左轉彎時,構建平台上之離心力將使臂圍繞軸旋轉,且構建平台將傾斜。此傾斜可防止平台上之材料自平台拋離。載體之此實施例可與包含一或多個側傾彎道之輸送機組合,如圖11之右手圖式中所示。在此,重力之方向由箭頭(160)指示以例示彎道側傾。如以上所提及,側傾彎道亦可與載體 之其他實施例,尤其高度調整構件(8)固定至運輸機的實施例組合。
當輸送機為有限的時,則構建平台及沉積頭之相對運動必須在時間上的某一時刻切換,以便在先前沉積層上沉積後續層。將參考圖3例示此狀況。若假設圖3中所示之生產線之實施例包含延伸超過圖式的有限輸送機(5),則在右手側處的兩個平台(2、22)可在經過沉積頭(4)時移動至左側。當所有平台到達左手側時,則該等平台將必須移動回至右側以用於額外層之沉積。將暸解,此過程花費時間,且在每一輪之後,到達沉積頭的不同平台之順序將反向。當然,平台可在不沉積材料的情況下移動回至右側,但僅在平台移動至左側時沉積材料,在此沉積線中並非高效的。出於此類及其他原因,可例如為如圖4中所示之圓盤或無端皮帶的無端輸送機為用於朝向沉積頭及遠離沉積頭輸送構建平台之較佳輸送機。
包含實施例展示於圖5中的無端輸送機之生產線尤其適合於輸送大量構建平台,因為沿由此輸送機界定的軌道單側移動的每一構建平台經過固定外部點若干次。此允許諸如層沉積的製程將在某一平台上重複地執行而不需要特殊措施。對於由一種材料製作的產品,當使用無端輸送機時,僅一沉積頭可足以製作產品。此使得生產線比諸如美國專利申請案US2009/0076643中所揭示之系統的系統便宜得多且不及該等系統複雜,在該系統中需要許多印刷頭或甚至巨大數目之印刷頭,亦即每層至少一印刷頭。
無端輸送機上之平台可例如在順時針方向上移動,且在進行此舉時,平台中每一者將重複地經過沉積頭(4),且至少當所有平台遵循如圖5中所示之單個軌道時,平台(2、202)之順序將始終相同。平台可在一些時間期間經鎖定且自輸送機解鎖。當平台鎖定至移動輸送機時,平台將以與輸送機相同的速度移動。若另一方面平台自移動輸送機解鎖,則平台可靜止不動。在此情形下,鎖定平台及解鎖平台將以移動輸送機之速度相對於彼此移動。然而,通常,此類鎖定及解鎖將並非為較佳的,且包含平台的載體之速度僅由相對於輸送機移動的運輸機(102、203)決定。運輸機允許載體且因此構建平台中每一者沿輸送機,或至少沿輸送機之一部分,以無需與生產線之其他平台之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動。可應用不同類型之載體,正如對於包含有限輸送機之生產線的狀態,該等載體包括滾輪上之電載體及藉由磁場浮動及移動的載體。事實上,若此類載體適合於遵循輸送機之軌道,則任何類型之載體將令人滿意。在許多應用中,無端輸送機上之平台將出於以上所提及之原因而單向移動,亦即始終在相同方向上移動。然而,平台亦可使移動方向反向。在特定狀況下,兩個構建平台甚至可在相反方向上移動。當然,此舉可為僅在短時間期間的狀況,因為否則平台將彼此或與輸送機上之其他平台碰撞。雖然構建平台可在固定位置處置放至運輸機,但較佳的是,平台可相對於運輸機移動,如以前所論述,尤其較佳的是,可調整構建平台之高度。
無端輸送機皮帶可以允許可利用空間之最佳使用且允許沿諸如沉積、加工及加熱設備的所有類型之設備或甚至貫穿該等所有類型之設備輸送產品的幾何形狀組配。若如由輸送機界定的平台之軌道為彎曲的,如對於旋轉圓盤或在運輸機皮帶之部分處的狀況,則在內彎道(204)處且在外彎道(205)處存在軌道長度之差異。藉由調整材料之沉積來補償此差異可為繁瑣的。此可為優選如圖4、圖6及圖7中所示在軌道中包含直部分之輸送機皮帶的原因。
以上所描述之生產線之不同實施例可包含用於處置有形產品之一或多個處置站。處置定義為除沉積構造材料之層及固化此層之外對產品執行的任何活動。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生產線(200)之一實施例展示於圖7中。此圖在此將用來例示可將許多不同類型之設備及裝置置放於輸送機周圍,包括處置站。
圖7中所示生產線包含不同沉積頭,亦即用於印刷第一類型之可固化樹脂之第一墨噴印表機(701)、用於印刷第二類型之可固化樹脂之第二墨噴印表機(702)及用於沉積金屬例如錫之噴射裝置(703)。生產亦包含用於固化樹脂之UV燈(707)、用於固化樹脂之LED陣列(708)及用於燒結含金屬層之加熱裝置(709)。另外,生產線包含若干處置站,包括用於自構建平台(705)拾取產品之拾取機器人(704)、用於將物件置放於構建平台上之置放導件(706)、用於例如藉由切割移除材料之層移除裝置(711),及用於使構建平台移位至輸送機上方的預定高度之高度調整站(713)。
生產線進一步包含用於量測構建平台上之產品之高度之高度量測站(710)、用於控制生產過程之控制單元(712)及用於替換已經加工同時正自輸送機移除的產品之拾取及置放單元(714)。生產線可進一步包含用於處理處理站(716)中之產品之第二輸送機(715)。此處理可為例如表面處理。表面處理之實例為例如藉由蝕刻或如研磨的機械加工的材料之移除。表面處理亦可為例如藉由塗刷、熱蒸發、電化學沉積或原子層沉積的材料之增添。處理可亦包含增添或插入電子組件,例如電腦晶片及發光二極體。處理可亦包含可藉由其他技術比分層製造更好地製作的某些產品之插入,該等產品如例如光伏電池、MEMS裝置或注入模製零件。產品可由機器人(704)置放於第二輸送機上且自第二輸送機拾取以置放於平台(705)上。然而,第一輸送機及第二輸送機亦可經組配,使得將平台自第一輸送機導向至第二輸送機。裝置進一步可包含用於附接至平台、基板或產品的碼之自動讀取之讀取器(717)。讀取器可為適合於讀取如條碼或QR碼的碼的光學讀取器。然而,讀取器亦可為適合於自例如RFID標籤讀取資訊的無線電讀取器,或用於讀取可磁化條中之資訊之磁讀取器。讀取器可將資訊發送至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可包含用於儲存關於平台及置放於該平台上之產品之資訊的軟體程式。此軟體程式可決定必須相對於產品或平台執行的進一步處理步驟。
分層製造之過程可在產品之厚度,亦即高度中導致誤差累積。出於此等及其他原因,例如,視覺外觀,有 時材料必須例如藉由切割、銑削、鑽孔或研磨(更特定而言雷射研磨)自已沉積層移除。此移除可發生在生產線外側,亦即,遠離輸送機而發生。然而,具體而言,當由於例如在構建平台上替換或構建平台之垂直位移引起的缺陷而需要高度之調整時,必須或可在產品處於構建平台上時執行材料之移除。
藉由分層製造製作的產品可與其他物件組件以獲得複式產品。此類其他物件可為電氣功能裝置、光學功能裝置、磁功能裝置或機械功能裝置。此類功能裝置之實例為電腦晶片、發光二極體、透鏡系統、致動器、壓電元件、揚聲器、麥克風及電池。在完成分層製造之後,可將此功能物件與產品聯合。然而,尤其當物件必須經封裝或以其他方式與產品整合時,必須在分層製造期間置放物件。此可需要藉由將物件置放於構建平台上來使在生產線外側製作的物件與分層製造產品聯合。物件可在開始分層沉積之前直接置放於平台上。亦可在已沉積一或多個層之後置放物件。甚至可在已沉積所有層之後置放物件。
較佳地,構建平台相對於輸送機之高度為可調整的。此可藉由用以相對於運輸機移位構建平台的構件來實現,如以上所論述。然而,亦可藉由包含可協調高度調整裝置的高度調整站(713)在沿輸送機的一或多個固定位置處調整構建,如在此將參考圖9所論述。尤其適合於定位於水平面中的輸送機的此高度調整裝置之一較佳實施例示意性地展示於圖9中。圖9A為俯視圖且圖9B為裝置之一部分的 側視圖。圖9展示四個平台(911、912、913、914),該四個平台可由輸送機(5)在輸送方向(901)上移動或於輸送機(5)上在輸送方向(901)上移動。其中,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僅一平台(911)及該平台之高度調整構件,此描述亦與其他平台及該等其他平台高度調整構件有關。然而,雖然具有相同或幾乎相同載體為較佳的,但狀況不必如此。平台(911)置放於運輸機(951)上,該運輸機可相對於輸送機(5)移動。輸送機可例如包含兩個平行導軌以用於支撐運輸機且允許載體藉由輪或其他構件(961)相對於輸送機移動。支撐構建平台的運輸機之部分可在於輸送方向(901)上移動時相對於輸送機經向上(904)推動。圖9進一步展示斜坡(921),該斜坡可固定至生產線之框架或地面或地板(981)。較佳的是,可例如藉由電動馬達或致動器(971)在垂直方向(903)上調整斜坡。載體基底包含輪(941),該輪允許載體基底在遵循斜坡之坡度時向上移動。輪係較佳的,因為此允許在幾乎無摩擦的情況下移動,但其他導引構件可亦令人滿意。在此實施例中,坡度在移動方向上必須向上。應暸解,斜坡可為關於線(910)對稱的,以允許輸送機在兩個方向上之移動,因此在箭頭(901)之方向上及在相反方向上之移動。較佳地,將斜坡用於載體之大垂直位移。因此,斜坡將安放於裝置中沉積頭或加工裝置需要平台以相對大的垂直距離移動的位置處。高度調整亦可藉由電磁構件,例如藉由固定在運輸機處的磁鐵及界定運輸機相對於地面或地板之高度的線性馬達之組合來獲得。通常,載體包含用於在垂直方向(902) 上相對於載體基底精確地移動平台的致動器(931)。
雖然所有載體在構造上可為類似的,但較佳的是,輪(941)之位置對於所有載體並非相同,如在此將解釋的。斜坡尤其適合於使平台在例如多達幾釐米的相對大的垂直距離上移位。在載體之大輸送速度及相鄰載體之間的小距離的狀況下,將兩個相鄰載體移動至不同高度將為極其困難的,因為此將需要巨大加速度。為解決此問題,生產線可包含平行的多個斜坡,如圖9A中所示。在此,斜坡(921、922、923)之數目為三,但將暸解,較大數目之斜坡(例如五個)可為較佳的,且較低數目(例如兩個)可令人滿意。後續平台(911、912、913、914)之輪(941、942、943、944)以使得輪並非彼此成直線而遵循平行軌道的方式定位。此允許輪遵循不同平行斜坡。因此,輪(941)將遵循斜坡(921),輪(942)將遵循斜坡(922)、輪(943)將遵循斜坡(943),且輪(944)將遵循斜坡(922)。因為斜坡之高度可獨立於其他斜坡而調整,所以相鄰運輸機且因此平台之高度可為不同。在圖9之實施例中,每一第三平台(912、914)使用相同斜坡(922)。取決於相對於輪在輸送方向(901)上之距離的斜坡之長度、輸送速度及載體高度之所需要的調整,較大數目之斜坡可為較佳的。特定而言,包含五個斜坡及輪之五個對應垂直位置的一實施例可為有利的。如以上所描述之包含若干斜坡的裝置之實施例在於相鄰平台上製作不同產品方面提供大自由度。
圖9B中所示之實施例包含斜坡及用於垂直地調 整斜坡之構件(971)。在包含此類調整構件之另一實施例中,斜坡(921)可為平坦的,如圖10中所示。在此實施例中,運輸機(951)相對於地板(981)之高度係由垂直調整構件(971)決定。此實施例之優點在於,運輸機在垂直方向上之加速度可在生產週期期間經調適,且並非由斜坡之形狀預定,如對於圖9B之實施例之狀況。
如圖7中所示之生產線包含用於自構建平台拾取製造產品之拾取機器人(904)。較佳地,拾取機器人允許產品在平台正移動(可能以較低速度)時經拾取。此可例如藉由使拾取機器人在拾取時間期間以與構建平台相同的平行於輸送機的速度移動來實現。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熟悉不同類型之拾取機器人。拾取機器人可亦適合於將產品置放於構建平台上,然而生產線可包含經組配以用於置放產品的置放導件(906)。此產品可為先前製造的分層式產品或該產品可為具有特定機械、電氣或光學功能性的裝置。
生產線可包含固化裝置(910)以用於固化構造材料之層以獲得對應於將要製造的產品之橫截面的圖案化凝固及黏著層。此固化裝置可為提供電磁輻射例如紫外光的裝置。較佳地,此UV源可例如藉由掃描雷射或如例如發光二極體的一陣列小UV源來以預定圖案提供UV輻射。然而,在生產線之一些實施例中,固化裝置可沿層之整個區域提供近乎均勻的固化條件。可應用此均勻源(例如UV或紅外燈)以用於預固化層之後期固化。若層由兩種類型之材料組成,則亦可應用該均勻源,該兩種類型之材料亦即可固化構造 材料及在此等條件下不固化的支撐材料。
在增添式製造期間,將層沉積於彼此之頂部上。此可導致厚度中之誤差累積。另外,半成品之拾取、在平台上替換該半成品可引入誤差。出於此及其他原因,可為有利的是,具有調整產品之高度之可能性。若在建造之某一階段期間的高度過低,則可沉積額外層。然而,若產品過高,則必須移除一些材料。為允許此移除,生產線可包含用於自已製造產品移除材料之層移除裝置(911)。此層移除裝置可為包含刀之切割單元,該切割單元經調整以便移除一片凝固材料。由於生產線允許平台且因此產品相對於可相對於輸送機置放在固定位置處的刀之快速移動,通常速度可高達每秒若干公尺的事實,此切割可優選應用。此切割單元之一實施例展示於圖8中。切割單元(800)包含刀(821),該刀藉由允許刀被定位的級(822、823)附接至裝置。級經組配以便在垂直方向上移動刀以調整刀相對於平台(2)之高度。較佳地,刀可沿垂直軸(824)旋轉以便改變刀之刀刃(826)與平台之間的面內角(825)。
本發明不限於生產線及該生產線之元件之特定尺寸或技術規範。構建平台可具有通常小於400mm x 200mm、更特定地小於200mm x 200mm或小於100mm x 200mm,或甚至多特定地小於100mm x 50mm的矩形區域。發明人優選之50mm x 75mm構建區域。然而,沉積區域可亦大於400mm x 200mm。構建平台不必為矩形的,但亦可例如為橢圓形的,或多特定地為圓形的,如圖5中所示。矩形 平台之優點為空間之最佳使用。平台區域可適於將要製造的產品之地面區域之特定形狀。構建平台之數目不受限,且在實踐中將考慮將要製造的不同產品之數目、產品之大小、生產線之最大尺寸或其他準則而加以選擇。此類其他準則之一可為考慮到平台速度之差異的平台之間的所需要的距離。構建平台之典型數目介於300與10之間,更特定而言介於200與50之間,或甚至更特定而言介於150與75之間。在載體之間的速度中不存在大變化且輸送機為具有6公尺之長度的無端輸送機之狀況下,發明人優先數目100。在差異為構建平台之速度為高或平台可靜止不動持續一些時間的生產線中,平台之數目可較少。平台之數目可為偶數或奇數。基本上,除輸送機由平台完全佔據之外,不存在平台數目之上限。應暸解,若生產線包含大量構建平台,則生產線可尤其有利地加以利用。然而,生產線可具有有限數目的九個構建平台或更少,以利用對沉積頭之重複暴露及在需要使載體停止的情況下自生產線拾取產品的可能性。通常,載體之速度可介於10m/s與1m/s之間,例如2m/s或4m/s,此尤其取決於沉積頭之類型。然而,高於10m/s的速度對於特定實施例似乎可行,而低於1m/s或甚至0.5m/s的速度可適合於其他實施例。在包含液滴隨選沉積頭之生產線中,平台可例如在構造材料上之沉積期間具有相對於沉積頭的1.5m/s或更小之速度。
在產品完成之後,必須自構建平台移除產品。此移除可例如藉由自產品拾起產品或藉由自平台轉移構建產 品所在的基板來實現。在產品自構建平台移除之後,此平台可利用於第二產品之製造。空構建平台之高度通常需要調整,以便提供構建平台與沉積頭之間的適當距離以用於沉積第二產品之第一層。在調整沉積頭之高度之後、在調整之後或在調整期間,平台朝向沉積頭移動以用於接收第二產品之第一層。此第二產品無需與先前產品相同,然而該第二產品可為相同,因為針對每一個別層決定層之形狀及組成。儘管在此使用「第二」一詞,但該詞不應在其文字意義上解釋。事實上,第二產品可為任何後續產品。
生產線之輸送機可經佈置以允許構建平台沿不同軌道輸送,如將參考圖6所例示。此實施例可有助於最小化平台之間的速度之變化,因為例如可沿如由輸送機之不同分支界定的不同軌道同時或準同時地針對多個產品執行需要相對長時間的過程。圖6中所示之生產線之實施例之輸送機(5)包含兩個分支。第一分支(605)可包含固化單元(34)且第二分支(615)可包含高度量測站(710)。運輸機或輸送機包含用以朝向輸送機之第一分支或朝向輸送機之第二分支導向平台的構件。熟習工業運輸系統之技術者知道如何實現此切換。生產線可以額外分支延伸,該等分支無需組配為無端分支。生產線可例如包含用於載體之輸入線及用於成品之輸出線。可應用各自包含相同裝置的若干分支來同時處理若干產品。分支亦可包含不同裝置。
以上所描述之生產線之所有實施例可包含用於控制不同過程步驟之處理單元。此處理單元可用來調整不 同載體之速度及每一載體必須遵循的軌道。處理單元亦可提供關於必須在構建平台中每一者上執行的處理步驟之資訊。處理單元可包含將要製造的產品之數位描述,包括將要沉積的層之描述或用於固化此層之照明圖案。
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方法,根據該方法,包含第一構建平台的第一載體沿軌道移動,該軌道沿沉積頭引導構建平台,而包含第二構建平台的第二載體以不同速度沿輸送移動。此方法之一實施例將參考圖4加以例示。在執行該方法期間的時間上的某一時刻,第一構建平台(2)處於由「A」指示的輸送機之位置處,第二構建平台(407)可處於由「D」指示的位置處。在此時刻,第一構建平台之速度可比第二構建平台之速度(在此3m/s)較底(在此2m/s)。儘管軌道為長的,但第二構建平台之較高速度允許此平台將及時到達沉積頭(4)。
在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方法之另一實施例中,兩個載體沿不同軌道移動,如將參考圖6所例示。在此實施例中,構造材料之層由沉積頭(4)沉積於處於由「A」指示的位置處的構建平台(602)上。在沉積之後,平台移動至由「B」指示的位置。在經過此位置之後,構建平台可遵循沿固化單元(34)引導構建平台的第一軌道(605),或構建平台可遵循沿高度量測站(710)引導構建平台的第二軌道。在經過固化單元或高度量測站之後,平台經由由「D」指示的位置朝向沉積頭移動。
兩個不同軌道可用來改變平台之順序。若例如遵 循第一軌道的第一平台(608)比遵循第一軌道的第二平台(607)移動得慢,則第二平台可超過第一平台且較早地到達位置D處,即使此第二平台自位置B開始得較遲。將暸解,方法可應用於比兩個更多的軌道且應用於沿此類軌道的不同類型之站。
1‧‧‧生產線
2‧‧‧第一可移動構建平台/構建平台/平台
3‧‧‧第二可移動構建平台
4‧‧‧沉積頭
5‧‧‧輸送機
6‧‧‧沉積方向
7‧‧‧第一可移動載體
9‧‧‧第二可移動載體
102、103‧‧‧運輸機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生產線,該生產線包含:-一第一可移動載體及一第二可移動載體,每一載體包含:-用於運輸該載體之一運輸機,及-用於支撐一有形產品之一構建平台,-一沉積頭,其用於將構造材料以一沉積方向沉積至該第一構建平台及該第二構建平台上,-一輸送機,其用於重複地朝向該沉積頭及遠離該沉積頭而輸送該第一構建平台及該第二構建平台,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運輸機該該第二運輸機可沿該輸送機相對於彼此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生產線,其進一步包含高度調整構裝置,該等高度調整構裝置經組配以用於使一載體之一構建平台在平行於該沉積方向的一方向上相對於該載體之一運輸機移位。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生產線,其中一載體之一構建平台可在垂直於該沉積方向的一平面中相對於該載體之一運輸機移動。
  4. 如請求項3之生產線,其中該構建平台可在該平面中旋轉。
  5. 如請求項3或4之生產線,其中該平台可在該平面中轉移。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生產線,其中每一載體包含一構建平台,該構建平台安裝於一臂上,該臂可相對於該運輸機圍繞一軸樞轉。
  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生產線,其中該輸送機為一無端輸送機。
  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生產線,其中該輸送機包含側傾彎道。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生產線,其包含用於處置一有形產品之一處置站。
  10. 如請求項9之生產線,其中該處置站包含一切割單元,該切割單元用於自一構建平台上之一製造產品移除材料。
  11. 如請求項9之生產線,其中該處置站包含一可協調高度調整裝置,該可協調高度調整裝置包含用於使用該平台在一垂直方向上移位之一斜坡。
  12. 如請求項9之生產線,其中該處置站包含一讀取器及用於控制一產品之處理步驟之一處理單元。
  1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生產線,其中該輸送機經佈置以允許沿多個軌道輸送該等構建平台。
  14. 一種用於有形產品之分層製造之方法,根據該方法,包含用於接收構造材料之一第一構建平台的一第一載體沿一軌道相對於一輸送機移動,該軌道沿沉積頭引導該 第一構建平台,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載體相對於一第二載體移動,該第二載體包含用於接收構造材料之一第二構建平台,該第二載體可沿一軌道相對於該輸送機移動,該軌道沿該沉積頭引導該第二構建平台。
  15.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載體之該軌道不同於該第二載體之該軌道。
TW104112891A 2014-04-23 2015-04-22 用以藉由分層製造技術製作有形產品之生產線及方法 TWI718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65552 2014-04-23
EP14165552.2 2014-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321A true TW201600321A (zh) 2016-01-01
TWI718096B TWI718096B (zh) 2021-02-11

Family

ID=5051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2891A TWI718096B (zh) 2014-04-23 2015-04-22 用以藉由分層製造技術製作有形產品之生產線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1265B2 (zh)
EP (1) EP3134252B1 (zh)
JP (1) JP6487941B2 (zh)
KR (1) KR102284276B1 (zh)
CN (1) CN106414041B (zh)
ES (1) ES2875929T3 (zh)
TW (1) TWI718096B (zh)
WO (1) WO2015163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8480B2 (en) * 2012-09-05 2014-11-18 Aprecia Pharmaceuticals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 and equipment assembly
EP2727709A1 (en) * 2012-10-31 2014-05-07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angible products by layerwise manufacturing
US10987868B2 (en) * 2012-10-31 2021-04-27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Production line for making tangible products by layerwise manufacturing
DE102014224176A1 (de) * 2014-11-26 2016-06-02 Weeke Bohrsysteme Gmbh Vorrichtung zur Ausbildung von Volumenkörpern
EP3334696A1 (en) * 2015-08-13 2018-06-2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nting 3d objects
AU2016310470A1 (en) 2015-08-21 2018-02-22 Aprecia Pharmaceuticals LL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 and equipment assembly
DE102016002777A1 (de) 2016-03-09 2017-09-14 Voxelje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3D-Formteilen mit Baufeldwerkzeugen
JP6751595B2 (ja) * 2016-06-02 2020-09-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ES2881458T3 (es) 2016-09-02 2021-11-29 Tech Res Association Futur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ispositivo de moldeo laminado tridimensional,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l dispositivo de moldeo laminado tridimensional y programa de control del dispositivo de moldeo laminado tridimensional
DE102016219037A1 (de) * 2016-09-30 2018-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ditives Fertigungsverfahren
US10723075B2 (en) * 2016-11-02 2020-07-28 R3 Print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successive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DE102016222210A1 (de) 2016-11-11 2018-05-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für die additive Herstellung mit Kennzeichnung einer Bauplattform durch Referenzpunkte
US11385625B2 (en) * 2017-03-30 2022-07-12 Nec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DE102017219090A1 (de) * 2017-10-25 2019-04-2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lage zur kontinuierlichen generativen Fertigung von Werkstücken
US11072117B2 (en) 2017-11-27 2021-07-27 Arcam Ab Platform device
JP7346456B2 (ja) * 2018-05-11 2023-09-19 テトラ ラバル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アンド ファイナンス エス エイ 包装アセンブリ用の送出装置、及び送出装置を含む包装アセンブリ
US11273608B2 (en) * 2018-06-07 2022-03-15 Sakuu Corporation Multi-materi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US11440256B2 (en) 2018-06-15 2022-09-13 Howmedica Osteonics Corp. Stackable build plate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owder handling
KR102356021B1 (ko) * 2018-10-08 2022-02-09 사쿠 코포레이션 3차원 적층 제조 시스템 및 3차원 물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US11167480B2 (en) 2018-10-08 2021-11-09 Sakuu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BR112021006668A2 (pt) 2018-10-15 2021-07-06 Aprecia Pharmaceuticals LLC método e sistema para formar uma forma de dosagem dentro de uma embalagem
EP3650205A1 (en) * 2018-11-10 2020-05-13 Concept Laser GmbH Plant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ing at least one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KR102316641B1 (ko) 2018-12-04 2021-10-25 사쿠 코포레이션 전자 사진식 다수의-물질의 3d 프린터
EP3725525B1 (de) * 2019-04-18 2024-02-28 Exentis Knowledge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reidimensionalen siebdruckwerkstücken
DE102019208440A1 (de) * 2019-06-11 2020-12-17 Aim3D Gmbh Fertigungsstraße und 3D-Druckvorrichtung
DE102019212679A1 (de) * 2019-08-23 2021-02-25 Realizer Gmbh Bereitstellungsmodul für eine 3D-Druckmaschine
CN110614770A (zh) * 2019-09-18 2019-12-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叶片模具打印台
US11260581B2 (en) 2020-06-03 2022-03-01 Sakuu Corporation Jetted material printer with pressure-assisted fluid extraction
BE1028746B1 (nl) * 2020-10-27 2022-05-24 Anheuser Busch Inbev Een systeem voor het hanteren van afzonderlijke primaire verpakkingshouders
WO2022113224A1 (ja) * 2020-11-26 2022-06-02 株式会社Fuji 3次元造形物製造装置
DE102022200089A1 (de) 2022-01-06 2023-07-0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indestens einem Gegenstand mittels pulverbettbasierter generativer Fertigung
CN114171804A (zh) * 2022-02-11 2022-03-11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式电芯制成生产线及其电芯制成工艺
US20230391001A1 (en) * 2022-06-01 2023-12-07 Vulcanforms Inc. Continuous and semi-continuou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AT18156U1 (de) * 2022-08-12 2024-03-15 Hoffmann Klaus Anlage zur Bearbeitung zumindest eines Werkstü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0996A (en) * 1967-07-12 1969-10-07 Gen Foods Corp Surge unit
JPH06255755A (ja) * 1993-03-03 1994-09-13 Ntn Corp パーツフィーダ
AU783789B2 (en) 2001-02-07 2005-12-08 Denipro Ag Conveyor system
US6780368B2 (en) 2001-04-10 2004-08-24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Layer manufacturing of a multi-material or multi-color 3-D object using electrostatic imaging and lamination
DE10235427A1 (de) * 2002-08-02 2004-02-12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en mittels eines generativen Fertigungsverfahrens
DE10235434A1 (de) 2002-08-02 2004-02-12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mittels eines generativen Fertigungsverfahrens
DE10256672B4 (de) 2002-12-04 2019-05-09 Envisiontec Gmbh Verfahren zur Trennung stereolithographisch ausgehärteter Materialschichten von einer Kontaktfläche
AU2003900180A0 (en) 2003-01-16 2003-01-30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dam001)
GB0312909D0 (en) 2003-06-05 2003-07-09 Univ Liverpool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ree dimensional items
FR2865960B1 (fr) 2004-02-06 2006-05-05 Nicolas Marsac Procede et machine pour realiser des objets en trois dimensions par depot de couches successives
DE102008024465A1 (de) 2008-05-21 2009-11-26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ichtweisen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aus einem pulverförmigen Material
DE202011003443U1 (de) 2011-03-02 2011-12-23 Bego Medical Gmbh Vorrichtung zur generativen Herstellung dreidimensionaler Bauteile
US8778252B2 (en) * 2012-01-20 2014-07-15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 using dual rotation axes
US8851267B2 (en) * 2012-03-26 2014-10-07 Mantissa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sorting conveyor with improved friction drive motor assembly
US8888480B2 (en) * 2012-09-05 2014-11-18 Aprecia Pharmaceuticals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 and equipment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041B (zh) 2019-11-05
WO2015163765A1 (en) 2015-10-29
EP3134252B1 (en) 2021-04-07
US10421265B2 (en) 2019-09-24
US20170050379A1 (en) 2017-02-23
KR102284276B1 (ko) 2021-08-03
EP3134252A1 (en) 2017-03-01
TWI718096B (zh) 2021-02-11
JP6487941B2 (ja) 2019-03-27
CN106414041A (zh) 2017-02-15
JP2017517413A (ja) 2017-06-29
KR20160147836A (ko) 2016-12-23
ES2875929T3 (es)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8096B (zh) 用以藉由分層製造技術製作有形產品之生產線及方法
US11014288B2 (en) Production line for making tangible products by layerwise manufacturing
US10987868B2 (en) Production line for making tangible products by layerwise manufacturing
EP3137284B1 (en) Production line for making tangible products by layerwise manufacturing
KR20200094800A (ko) 분말 분배를 이용한 적층 제조
US10987858B2 (en) Three dimensional continuous fabrications
TWI779796B (zh) 於輸送帶上之研磨墊的積層製造
US20190322052A1 (en) Production line for making tangible products by layerwise manufacturing
US20160176119A1 (en) System For Planarizing Objects I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Printing Systems With Reduced Deb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