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5048A - 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5048A
TW201545048A TW104106319A TW104106319A TW201545048A TW 201545048 A TW201545048 A TW 201545048A TW 104106319 A TW104106319 A TW 104106319A TW 104106319 A TW104106319 A TW 104106319A TW 201545048 A TW201545048 A TW 2015450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content
focus
objects
contex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6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en Wang
Cheng-Kai Chen
Alexandre Gueniot
Jeffrey Chen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545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0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7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 G09G5/373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for modifying the size of the graphic patter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24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22Cropp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5Zooming at least part of an image, i.e. enlarging it or shrinking i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用於顯示及展示內容之系統及方法。當實時展示內容時,可將上下文縮放對焦及/或動態縮放對焦置於選定內容部分。例如,內容可縮放,且選定內容部分可再定位至顯示器之中心區域。此外,可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鄰近內容而維持選定內容部分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漸進方式沿選定顯示路徑顯示內容部分。因此,可沿顯示路徑維持該等內容部分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將上下文縮放對焦及/或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內容部分上之操作可為動畫,且該等內容部分可以可感知方式縮放並滑動至焦點。

Description

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在顯示或展示內容時,可能難以將觀眾注意力聚集在正在論述之一部分內容上。換言之,儘管存在用於在展示之前組織內容之應用程式,但該等應用程式在展示期間不向展示者提供易於引導及指導聽眾或強調及突出內容態樣之方式。
已就該等及其他一般考慮因素作出實施例。同樣,儘管已論述相對特定的問題,但應理解,實施例不應僅限於解決先前技術中指出之特定問題。
本文提供此[發明內容]以簡化形式介紹一組精選概念,在下文之[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該等概念。此[發明內容]並非旨在確定本文所請求標的之關鍵特徵或基本特徵,亦非旨在用以限制本文所請求標的之範疇。
在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顯示具有一或更多物件之內容之電腦實行方法。該方法牽涉在視窗中顯示內容,其中該一或更多物件具有一排列。該方法進一步包括接收該一或更多物件之一物件的選 擇,且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視窗中的該經選擇的物件上。此外,該方法包括維持該一或更多物件的該安排,且在該視窗中對該經選擇的物件顯示上下文。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單元及至少一個記憶體的電腦系統。該電腦系統的至少一個記憶體更具有電腦可讀取指令儲存於其上,當藉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單元執行時,該等電腦可讀取指令造成電腦系統在一視窗上顯示一文件。該電腦系統進一步接收該文件的一部分之一第一選擇,且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文件的該部分上,其中該文件的至少一個其他部分在該視窗中可部分地被檢視。該電腦系統亦接收一第二選擇,以將該視窗中的該文件返回一標準對焦。
在額外的實施例中,提供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該媒體上儲存有電腦可讀取指令。電腦可讀取指令在執行時使得電腦系統在視窗中顯示物件,其中該物件包括一或更多個元件。此外,該一或更多個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或更多個子元件。而且,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包括電腦可讀取指令,以用於接收該一或更多個元件的至少一個元件之一第一選擇,且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視窗中之至少一個元件上。在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包括電腦可讀取指令,用於藉由在視窗中部分地顯示一或更多元件的至少一個其他元件來提供上下文。此外,電腦可讀取儲 存媒體包括電腦可讀取指令,用於接收至少一個元件的一或更多個子元件之子元件的一第二選擇,且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視窗中的子元件上。在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包括電腦可讀取指令,用於藉由在視窗中部分地顯示一或更多個元件的至少一個其他元件,或部分地顯示一或更多子元件的一個其他子元件,來提供上下文。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及檢視關聯圖式,表現本文所述之系統及方法的特徵之該等及多個其他特徵及優勢將顯而易見。下文之說明書中介紹額外特徵,且該等特徵將根據該說明書部分地顯而易見,或可藉由實施該技術而習得。該技術之優勢及特徵將藉由該書面說明書及其申請專利範圍及附圖中所特定指出之結構而實現及獲得。
將理解,前述一般說明及下文之詳細說明以示例及說明為目的,且意欲提供對申請專利範圍之進一步解釋。
100‧‧‧計算裝置
102‧‧‧視窗
104‧‧‧外殼
106‧‧‧物件
108‧‧‧物件
110‧‧‧物件
112‧‧‧物件
114‧‧‧兩次點按
116‧‧‧西緣
118‧‧‧東緣
120‧‧‧北緣
122‧‧‧南緣
124‧‧‧西北角
126‧‧‧西南角
128‧‧‧東北角
130‧‧‧東南角
132‧‧‧物件
134‧‧‧物件
136‧‧‧中心區域
138‧‧‧單次點按
202‧‧‧視窗/幻燈片
204‧‧‧物件
206‧‧‧元件
208‧‧‧元件
210‧‧‧物件
212‧‧‧元件
214‧‧‧元件
216‧‧‧物件
218‧‧‧元件
220‧‧‧元件
222‧‧‧元件
224‧‧‧子元件
226‧‧‧子元件
228‧‧‧元件
230‧‧‧子元件
232‧‧‧子元件
234‧‧‧元件
236‧‧‧子元件
238‧‧‧子元件
240‧‧‧兩次點按
242‧‧‧中心區域
246‧‧‧兩次點按
302‧‧‧視窗
304‧‧‧物件
306‧‧‧物件
308‧‧‧物件
310‧‧‧物件
312‧‧‧物件
314‧‧‧物件
316‧‧‧圓形
318‧‧‧元件
320‧‧‧元件
322‧‧‧元件
324‧‧‧元件
326‧‧‧中心區域
328‧‧‧兩次點按
330‧‧‧圓形
400‧‧‧文件
401‧‧‧視窗
402‧‧‧物件
404‧‧‧物件
406‧‧‧物件
408‧‧‧物件
410‧‧‧不可見圓形
412‧‧‧物件
414‧‧‧媒體檔案
416‧‧‧物件
418‧‧‧物件
420‧‧‧中心區域
422‧‧‧兩次點按
424‧‧‧兩次點按
500‧‧‧展示應用程式
501‧‧‧幻燈片窗格
502‧‧‧視窗
503‧‧‧編輯窗格
504‧‧‧第一元件
506‧‧‧第二元件
508‧‧‧第三元件
510‧‧‧不可見圓形
512‧‧‧不可見圓形
514‧‧‧不可見圓形
516‧‧‧連接件
518‧‧‧連接件
520‧‧‧第一連接件
522‧‧‧第二連接件
602‧‧‧視窗
602a‧‧‧視圖
602b‧‧‧視窗
602c‧‧‧視窗
602d‧‧‧視窗
604‧‧‧元件
606‧‧‧元件
608‧‧‧元件
610‧‧‧元件
612‧‧‧元件
614‧‧‧元件
616‧‧‧元件
618‧‧‧第一選擇
620‧‧‧第二選擇
622‧‧‧第三選擇
624‧‧‧第四選擇
626‧‧‧第一連接件
628‧‧‧第二連接件
630‧‧‧第三連接件
632‧‧‧元件
634‧‧‧元件
700‧‧‧展示應用程式
701‧‧‧幻燈片窗格
702‧‧‧物件
703‧‧‧編輯窗格
714‧‧‧元件
716‧‧‧子元件
718‧‧‧第一選擇
720‧‧‧第二選擇
722‧‧‧第三選擇
800‧‧‧方法
802‧‧‧開始操作
804‧‧‧顯示操作
806‧‧‧接收選擇操作
808‧‧‧對焦操作
810‧‧‧顯示上下文操作
812‧‧‧決定操作
814‧‧‧決定操作
816‧‧‧結束操作
900‧‧‧方法
902‧‧‧開始操作
904‧‧‧顯示操作
906‧‧‧接收操作
908‧‧‧對焦操作
910‧‧‧遵循操作
912‧‧‧對焦操作
914‧‧‧決定操作
916‧‧‧對焦操作
918‧‧‧遵循操作
920‧‧‧對焦操作
922‧‧‧結束操作
1000‧‧‧系統
1002‧‧‧第一客戶端
1004‧‧‧第二客戶端
1006‧‧‧第三客戶端
1008‧‧‧第四客戶端
1010‧‧‧網路連接
1012‧‧‧伺服器
1100‧‧‧計算裝置
1102‧‧‧處理單元
1104‧‧‧系統記憶體
1105‧‧‧作業系統
1106‧‧‧程式模組
1108‧‧‧不可移動式儲存裝置
1109‧‧‧可移動式儲存裝置
1110‧‧‧不可移動式儲存裝置
1112‧‧‧輸入裝置
1114‧‧‧輸出裝置
1116‧‧‧通訊連接
1118‧‧‧其他計算裝置
1120‧‧‧軟體應用程式
1200‧‧‧平板計算裝置
1300‧‧‧行動計算裝置
1305‧‧‧顯示器
1310‧‧‧輸入按鈕
1315‧‧‧側輸入元件
1320‧‧‧視覺指示器
1325‧‧‧音訊傳感器
1335‧‧‧可選小鍵盤
1400‧‧‧系統
1420‧‧‧視覺指示器/LED
1430‧‧‧機載攝像機
1460‧‧‧處理器
1462‧‧‧記憶體
1464‧‧‧作業系統
1465‧‧‧展示應用程式
1466‧‧‧應用程式
1468‧‧‧非揮發性儲存區域
1470‧‧‧電源
1472‧‧‧無線電
1474‧‧‧音訊介面
1476‧‧‧視訊介面
第1A-1C圖圖示藉由使用觸控螢幕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2A-2C圖圖示以幻燈片展示方式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3A-3D圖圖示藉由調整縮放水平顯示內容之實施例。
第4A-4D圖圖示在文件中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5A-5D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6A-6C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額外實施例。
第7A-7B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替代性實施例。
第8圖是流程圖,該圖表示用於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之方法的實施例。
第9圖是流程圖,該圖表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之方法的實施例。
第10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及/或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系統。
第11圖是方塊圖,該圖圖示可藉以實施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之計算裝置的實體組件。
第12圖圖示可執行本文中揭示之一或更多個實施例之示例性平板計算裝置1200。
第13圖圖示可藉以實施本揭示案之實施例的行動計算裝置1300,例如,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平板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等等。
第14圖是方塊圖,該圖圖示行動計算裝置之一個實施例之架構。
如本文中所揭示,當顯示或展示內容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全部內容之部分。例如,在展示期間,可能需要強調特定內容態樣或引導從一個物件至另一物件之論述。在其他情況下,可能需要增大內容中一部分之尺寸以達成對物件之改良檢視或物件之提高的清晰度。
本文中提供用於顯示及展示內容之系統及方法。當實時展示內容時,可將焦點置於選內容定部分。例如,內容可縮放,且選定內容部分可再定位至顯示器之中心區域。此外,可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鄰近內容而維持選定內容部分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漸進方式沿選定顯示路徑顯示內容部分。因此,在沿路徑顯示該等內容部分時,可提供該等內容部分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將焦點置於內容部分上之操作可為動畫,且內容部分可以可感知方式縮放並滑動至焦點。
下文中藉由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多個實施例,該等附圖形成本文之部分,且該等附圖圖示具體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實施例可以眾多不同形式實行,且實施例將不會被視作限定於本文中闡述之實施例;相反,該等實施例經提供以便使本揭示案充分及完整,且本揭示案將向熟習該項技術者充分傳達該等實施例之範疇。
實施例可作為方法、系統,或裝置得以實施。由此,實施例可採用以下形式:硬體實行方式、完全軟體實行方式,或結合軟體及硬體態樣之實行方式。因此,以下詳細說明不被理解為限定含義。
第1A-1C圖圖示藉由使用觸控螢幕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1A圖圖示在配備有觸控螢幕之計算裝置100上顯示內容的實施例。如本文中所用,觸控螢幕包括圖形使用者介面,該介面能夠經由與螢幕之接觸而接收輸入,由此螢幕充當輸入裝置及輸出裝置。例如,可在螢幕上顯示或輸出內容,且可藉由使用尖筆接觸螢幕或藉由使用者之直接實體接觸(例如觸摸螢幕)而接收到輸入。接觸可包括例如點按螢幕、使用諸如滑動或捏合螢幕之手勢、在螢幕上繪製草圖,等等。在實施例中,在螢幕上繪製草圖可涉及例如利用尖筆或藉由使用觸摸在螢幕上繪示可見形狀或在螢幕上繪示不可見形狀。在實施例中,形狀是可見還是不可見可依據計算裝置是否經配置以向使用者顯示所接收之形狀而定。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經實時(例如在展示、協同環境或其他情況期間)顯示或展示之內容以展示模式提供。相反,在為隨後之內容展示或顯示進行準備的期間,可以編輯模式存取及操縱內容。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以展示模式圖示。
如第1A圖所圖示,內容顯示在由計算裝置100上之外殼104圍繞之視窗102內。在圖示之實施例中,視窗102完全充填計算裝置100之觸控螢幕。在其他實施例中,視窗102可充填觸控螢幕之一部分,例如觸控螢幕之預定或選定百分數(未圖示)。
在實施例中,視窗102包括西緣116、東緣118、北緣120及南緣122。此外,視窗102包括西北角124、西南角126、東北角128及東南角130。如本文中所用,方向描述可用於視窗102之論述部分。例如,視窗102中接近東緣118之區域可描述為視窗102之「東區」,等等。
如圖所示,所顯示之內容包括複數個物件。在實施例中,物件可為任何離散項目,例如形狀、文字部分、圖示、影像、鏈接,等等。例如,物件106及108是動畫繪製的人或虛擬使用者,且物件110及112是文字框。此外,在視窗102內以一配置或一排列顯示複數個物件。換言之,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中之一物件,在該排列中,一些物件在該物件附近顯示,且其他物件在遠離該物件處顯示。在實施例中,在一物件大體上未由該排列內之中間空白或其他物件分隔之情況下,該物件與另一物件鄰近。或者,在該兩個物件大體上由空白及/或其他物件分隔之情況下,該物件與另一物件遠離。
例如,在視窗102中顯示之物件排列中,物件106鄰近物件108,亦即物件106及108大體上並非由空白或其他物件分隔。物件106亦鄰近物件132及134,物件132及134部分地覆蓋物件106且大體上並未由空白或其他物件與物件106分隔。相反,物件106更遠離物件110,物件110由空白及由物件108大體與物件106分隔。熟習該項技術者將瞭解,視窗102內之複數個物件之配置或排列可以任何數目之適合方式描述。
在實施例中,當檢視或展示視窗102中之內容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全部內容之部分,亦即少於內容內全部複數個物件之部分。例如,在展示期間,可能需要強調特定物件或引導從一個物件至另一物件之論述。在其他情況下,可能需要增大物件尺寸以達成對物件之改良檢視或物件之提高的清晰度。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上下文縮放對焦」係指增大物件尺寸(縮放)、將物件再定位至視窗中心區域(對焦),及在視窗中至少部分地顯示一或更多個額外物件及/或空白以提供該物件之上下文(上下文)。或者,術語「縮放對焦」係指增大物件尺寸(縮放)及將物件再定位至視窗中心區域(對焦)。進一步而言,術語「動態縮放對焦」係指一有序系統,該系統用於增大物件尺寸(縮放)及連續地將物件再定位(動態)至視窗中心區域(對焦)。在實施例中, 處於上下文縮放對焦或動態縮放對焦中之物件在本文中可被稱作「經智慧縮放對焦」之物件。此外,其中以上下文縮放對焦或動態縮放對焦顯示物件之視圖在本文中可被稱作「智慧縮放對焦」視圖。
在實施例中,可藉由接收對物件之選擇而觸發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接著,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兩次點按物件或物件附近可接收到對物件之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藉由使用滑鼠快按兩次物件或物件附近可接收到對物件之選擇,或藉由使用鍵盤上之捷徑鍵(例如上箭頭、下箭頭、左箭頭、右箭頭鍵)可接收到該選擇。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圍繞物件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物件之選擇。
在實施例中,當接收到選擇時,評估所顯示之內容以辨識最鄰近於該接收輸入處之物件。例如,可評估所顯示之內容以決定最鄰近於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處之物件。在實施例中,可直接在物件上接收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在此情況下,根據實施例,可決定物件經選定以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在其他實施例中,在一或更多個物件附近接收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在此情況下,可執行計算以決定最鄰近於該接收輸入處之物件,且最鄰近之物件可經選定以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可在大體上不鄰近於物件之空白處接收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在 此情況下,無法選擇物件。然而,在此情況下,可調整視窗之視圖,例如從智慧縮放對焦視圖調整至標準視圖。或者,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當偵測到可見或不可見形狀時,可評估所顯示之內容以決定最鄰近於形狀中心之物件,且最鄰近於中心之物件可經選定以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
在圖示之實施例中,藉由在物件110上接收到的兩次點按114來選擇物件110。
第1B圖圖示在視窗102中顯示之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物件110上或物件110附近接收到兩次點按114時,上下文縮放對焦被置於物件110上。例如,上下文縮放對焦可包括將視窗102視圖自顯示複數個物件調整至主要顯示物件110。也就是說,在一些實施例中,上下文縮放對焦可涉及增大物件110之尺寸,且將物件110再定位至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在一些情況下,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物件110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且從視窗102之東區(如第1A圖中圖示)滑動至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如第1B圖所圖示)。在其他情況下,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視窗102之視圖可從在視窗102之東區中顯示物件110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中顯示放大形式之物件110。
根據一些實施例,當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複數個物件中之一物件上時,內容(亦即複數個物件)之尺寸亦可增大(或縮放)。例如,如第1B圖所圖示,除增大物件110之尺寸以外,物件108及112之尺寸亦在視窗102內增大。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當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時,可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相對於複數個物件的上下文。例如,如上所述,複數個物件可相對於彼此而排列,如第1A圖中之標準視圖圖示。此外,在實施例中,複數個物件之排列是固定的,以使得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增大複數個物件之尺寸不改變物件相對於彼此之定位。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在該排列內定位在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附近的一或更多個物件(例如物件108及112),以便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例如物件110)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上下文。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即在排列中沒有物件定位在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附近的情況下,可藉由顯示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周圍的至少一些空白來保留該物件(例如物件110)之上下文。如本文中所用,標準視圖係指在無上下文縮放對焦或動態縮放對焦(亦即利用標準對焦)的情況下在視窗中之內容顯示,且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係指在視窗中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或動態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例如,為容許上下文,可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以使得該物件至多充填視窗之約64%。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以使得該物件填充視窗之大部分,例如視窗之約50%以上但小於約64%。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處於上下文縮放對焦中之物件可填充視窗中任何適合之部分,以便在該視窗內強調或突出顯示該物件,但保持相對於該物件之上下文。根據進一步實施例,在接收到將物件置於上下文縮放對焦中之選擇之後,可進行計算以決定選定物件之尺寸應增大之程度,以便使選定物件填充視窗之約64%。
根據進一步實施例,當視窗處於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選擇以調整對不同物件之上下文縮放對焦。例如,用以調整對不同物件之上下文縮放對焦的選擇可包括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在視窗內部分顯示之物件。或者,可在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周圍八個方向中之一個方向接收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例如朝向視窗102之邊緣116、118、120、122,或朝向視窗102之角124、126、128或130)。在此情況下,對在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方向附近之物件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調整。例如,如第1B圖中所圖示,可在物件112上接收到單次點按138,物件112部分地顯示在視窗102之西南角中。
根據替代性實施例,當視窗處於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選擇以返回至標準視圖(未圖示)。例如,從智慧縮放對焦視圖返回至標準視圖的選擇可包括在視窗102內之空白處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例如,當返回至標準視圖時,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例如物件110)之尺寸及其他物件(例如物件108及112)之尺寸可減小。此外,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之位置可自視窗中心區域移至該物件在複數個物件之排列中之原始位置。在實施例中,返回至標準視圖包括在視窗102中返回至複數個物件之原始視圖,例如,如第1A圖中所圖示。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返回至標準視圖可為動畫,可為即刻的,或可為上述兩者之組合。例如,如若返回至標準視圖為動畫,則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亦即物件110)可以可感知方式減小尺寸及從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如第1B圖中圖示)滑動至視窗102之東區(如第1A圖所圖示)。在其他情況下,返回至標準視圖可為即刻的,亦即視窗102之視圖可從在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中顯示物件110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102之東區中顯示減小形式(例如原始尺寸)之物件110。
第1C圖圖示移動視窗102中顯示之內容的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接收到在物件112上或附近處的單次點按138時,上下文縮放對焦在視窗102中從物件110移至物件112。例如,移動上下文縮放對焦可包括將視窗102之視圖從在中心區域136中顯示物件110調整至在中心區域136中顯示物件112。更一般地描述,根據實施例,當上下文縮放對焦從一個物件移至另一物件時,視圖可從第一物件(例如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上之上下文縮放對焦調整至第二物件(例如選定物件)。
在一些情況下,移動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物件112可以可感知方式從視窗102之西南區域(如第1B圖中圖示)滑動至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如第1C圖所圖示)。在其他情況下,移動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視窗102之視圖可從在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中顯示物件110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102之中心區域136中顯示物件112。
如上所述,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之尺寸及複數個物件中其他物件之尺寸皆可能已增大(或縮放)。因此,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將上下文縮放對焦從第一物件調整至第二物件可不涉及進一步增大第二物件之尺寸。或者,如若複數個物件之尺寸在從標準視圖轉變至智慧縮放對焦視圖的期間未增大,則在上下文縮放對焦從 第一物件移至第二物件時,第二物件之尺寸可增大。又或者,第二物件之尺寸可基於計算而增大或減小,以使得第二物件佔據視窗之約64%。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當上下文縮放對焦從第一物件移至第二物件時,可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保留第二物件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上下文。如上所述,複數個物件之排列是固定的,以使得該等物件相對於彼此之位置在標準視圖與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之間不改變。因此,可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在該排列內定位在第二物件附近之一或更多個物件,以便保留第二物件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上下文。或者,可藉由顯示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周圍的至少一些空白來保留第二物件之上下文。
藉由參考第1A圖,在複數個物件之排列中,物件106、108及110定位在物件112附近。也就是說,物件106、108及110大體上未由該排列內之中間空白或其他物件與物件112分隔。
如第1C圖所圖示,藉由在視窗102中至少部分地顯示附近物件108及110來保持物件112之上下文。例如,在物件112北方及南方部分地顯示物件108,且沿視窗102之東北邊緣部分地顯示物件110。
應瞭解,提供藉由參考第1A-1C圖圖示及描述之實施例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 實際上,所圖示之實施例可適合於具有任何數目之硬體、軟體或網路環境(無論本文是否明確描述)之應用,例如,適合於具有或沒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計算系統、適合於廣域網路或區域網路、適合於使用基於網頁或區域展示的軟體、適合用於協作、共享或區域環境中,等等。
第2A-2C圖圖示以幻燈片展示方式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2A圖圖示在展示期間顯示內容之實施例。在實施例中,可在展示期間以任何適合之方式顯示內容。例如,可在協作或共享環境中、在實時設置中、經由基於網頁的應用來顯示內容,等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展示可包括以離散部分或幻燈片方式顯示內容。在實施例中,展示之每一幻燈片可包括一或更多個物件。例如,物件可為任何離散項目,例如形狀、文字部分、圖示、影像、超鏈接、媒體檔案,等等。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物件可與一或更多個元件關聯。與物件一樣,元件可為任何離散項目。然而,元件與物件相關聯、涉及物件、被視作等同於物件、與物件鏈接,或以某種方式連接至物件。例如,諸如形狀之物件可與描述該形狀之元件關聯,該元件如標題或其他文字。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元件可與一或更多個子元件關聯。與物件及元件一樣,子元件可為任何離散項目。然而,子元件與元件相關聯、涉及元件、被視作等同於元件、與元件鏈接,或以某種方式連接至元件。例如,作為形狀之元件可與諸如超鏈接之子元件關聯,該子元件涉及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物件、元件及子元件可具有階層式關係,但此關係並非必需。
第2A圖圖示展示之幻燈片202。為實現本揭示案之目的,可以可互換方式將幻燈片202稱作視窗202。如圖所示,幻燈片202顯示物件204、物件210及物件216。例如,物件204、210及216為齒輪形狀。
此外,如圖所示,物件204包括三個元件,亦即元件206、208及222。具體而言,元件222是描述物件204為「主題A」之文本項目;元件206是與物件204關聯之矩形形狀;且元件208是辨識關於物件204之資訊的箭頭形狀,該資訊例如齒輪形狀之旋轉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元件206與至少兩個子元件224及226相關聯。子元件224及226是與元件206及物件204關聯之文本項目,該兩個子元件規定「子主題1」及「子主題2」(在一些情況下,標題符號點可視作子元件224及226的部分,在其他情況下,標題符號點可視作與子元件224及226關聯之子 元件)。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子元件224及226可與元件222(亦即「主題A」)而非元件206相關聯或相關。
與物件204類似,物件210與三個元件相關聯,亦即,元件212、214及228。在此情況下,元件228是描述物件210為「主題B」的文本項目;元件212是與物件210關聯之矩形形狀;且元件214是辨識關於物件210之資訊的箭頭形狀,該資訊例如齒輪形狀之旋轉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元件212與至少兩個子元件230及232相關聯。子元件230及232是與元件212及物件210關聯之文本項目,該兩個子元件規定「子主題1」及「子主題2」(在一些情況下,標題符號點可視作子元件230及232的部分,在其他情況下,標題符號點可視作與子元件230及232關聯之子元件)。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子元件230及232可與元件228(亦即,「主題B」)而非元件212關聯或相關。
又進一步而言,物件216與三個元件相關聯,亦即,元件218、220及234。在此情況下,元件234是描述物件216為「主題C」的文本項目;元件218是與物件216關聯之矩形形狀;且元件220是辨識關於物件216之資訊的箭頭形狀,該資訊例如該齒輪形狀之旋轉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元件218與至少兩個子元件236及238相關聯。子元件236及 238是與元件218及物件216關聯之文本項目,該兩個子元件規定「子主題1」「子主題2」(在一些情況下,標題符號點可視作子元件236及238的部分,在其他情況下,標題符號點可視作與子元件236及238關聯之子元件)。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子元件236及238可與元件234(亦即,「主題B」)而非元件218關聯或相關。
根據額外實施例,物件、元件,及子元件可在幻燈片202內以一配置或一排列顯示。也就是說,在該排列中,相對於一特定項目(例如物件、元件或子元件),一些項目(例如其他物件、元件或子元件)在該特定項目附近顯示,及其他項目在遠離該特定項目之處顯示。
例如,在幻燈片202上顯示之項目排列中,物件204位於元件206、208及物件210、216鄰近處。也就是說,元件206及208及物件210及216大體上未由中間空白或其他項目與物件204分隔。物件204亦鄰近於元件222,元件222位於物件204內,及因此大體上未由空白及/或其他項目與物件204分隔。相反,物件204遠離元件214、218,及220及子元件236及238,上述各者大體上由空白及/或其他項目與物件204分隔。熟習該項技術者將瞭解,幻燈片202內之複數個項目之配置或排列可以數種適合方式描述。
在實施例中,當在幻燈片202上展示內容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幻燈片202上顯示之全部複數個項目的部分。例如,在展示期間,可能需要強調特定項目或引導從一個項目至另一個項目之論述。在其他情況下,可能需要增大項目尺寸以達成對項目之改良檢視或項目之提高的清晰度。
在實施例中,可藉由接收對項目之選擇而觸發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項目(例如物件、元件或子元件)上。接著,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兩次點按項目或項目附近可接收到對項目之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藉由使用滑鼠或鍵盤上之捷徑鍵快按兩次項目或項目附近可接收到對項目之選擇。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藉由在項目周圍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繪製形狀可接收到對項目之選擇。在圖示之實施例中,藉由兩次點按240選擇物件204。
第2B圖圖示在展示期間顯示的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之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物件204上或附近接收到兩次點按240時,上下文縮放對焦被置於物件204上。例如,上下文縮放對焦可包括將幻燈片202之視圖自顯示複數個項目調整至主要顯示物件204。也就是說,在一些實施例中,上下文縮放對焦可涉及增大物件204之尺寸,且將物件204再定位至幻燈片202之中心區域242。在一些情況下,上下文 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物件204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且自幻燈片202之東南區域(如第2A圖中之圖示)滑動至幻燈片202之中心區域242(如第2B圖所圖示)。在其他情況下,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幻燈片202視圖可從在幻燈片202之東南區域中顯示物件204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幻燈片202之中心區域242中顯示放大形式的物件204。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當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項目上時,可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項目相對於複數個項目之上下文。例如,如上所述,複數個項目可相對於彼此而排列,如第2A圖中所圖示。此外,在實施例中,複數個項目之排列是固定的,以使得增大複數個項目之尺寸不改變項目相對於彼此之定位。因此,可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在該排列內定位在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項目鄰近處的一或更多個項目(例如物件210及216、元件206、208、212及222,及子元件224及226),以便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項目(例如物件204)相對於複數個項目之上下文。
根據進一步實施例,當幻燈片處於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到對元件之選擇以進一步對視圖應用上下文縮放對焦或對視圖進行超對焦。如上所述,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兩次點按元件或元件附近可接收到對元件之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藉由使 用滑鼠或鍵盤上之捷徑鍵快按兩次元件或元件附近可接收到對元件之選擇。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圍繞元件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元件之選擇。在圖示之實施例中,藉由兩次點按244選擇元件206。
第2C圖圖示在展示期間顯示的具有額外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之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元件206上或鄰近處接收到兩次點按244時,超對焦被置於元件206上。與上下文縮放對焦類似,如上所述,超對焦可包括將幻燈片202視圖從主要顯示物件204調整至主要顯示元件206。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超對焦可涉及進一步增大元件206之尺寸,且將元件206再定位至幻燈片202之中心區域242。與上下文縮放對焦類似,超對焦可為動畫,亦即,元件206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且自幻燈片202之西南區域(如第2B圖中之圖示)滑動至幻燈片202之中心區域242(如第2C圖所圖示)。在其他情況下,超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幻燈片202視圖可從在幻燈片202之西南區域中顯示元件206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幻燈片202之中心區域242中顯示放大形式的元件206。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與上下文縮放對焦類似,當將超對焦置於項目上時,可保留經超對焦之項目相對於複數個項目之上下文。如圖所示,藉由至 少部分地顯示在該排列內定位在元件206鄰近處之一或更多個項目(例如物件204及210、元件222,及子元件224及226)可保留元件206相對於複數個項目之上下文。
根據額外實施例,當幻燈片處於超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選擇以返回至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例如,為了返回至智慧縮放對焦視圖,可在幻燈片202之空白處接收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在實施例中,當返回至智慧縮放對焦視圖時,經超對焦之項目(例如元件206)之尺寸及其他物件(例如物件204及210、元件222,及子元件224及226)之尺寸可減小。此外,經超對焦之物件的位置可從幻燈片202之中心區域242移至該物件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之位置,例如幻燈片202之西南角,如第2B圖所圖示。為了返回標準視圖,如上所述,可在幻燈片202之空白處接收額外的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
在圖示之實施例中,在位於元件206西南側之空白處接收到兩次點按246。
應瞭解,提供藉由參考第2A-2C圖圖示及描述之實施例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實際上,所圖示之實施例可適合於具有任何數目之硬體、軟體或網路環境(無論本文是否明確描述)之應用,例如,適合於具有或沒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計算系統、適合於廣域網路或區域網路、適合於使用基於網 頁或區域展示的軟體、適合用於協作、共享或區域環境中,等等。
第3A-3D圖圖示藉由調整縮放水平顯示內容之實施例。
第3A圖圖示在視窗302中顯示之內容之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視窗302可配備有觸控螢幕。如圖所示,所顯示之內容包括複數個物件。例如,物件304-314為六角形狀。物件304-314進一步包括一或更多個元件。例如,物件304包括元件318及元件320,元件318是文本字母「A」,且元件320是六角形狀。物件308及312經圖示具有類似元件。此外,物件306包括元件322及元件324,元件322是影像,且元件324是六角形狀。物件310及314經圖示具有類似元件。
此外,在視窗302內以一配置或一排列顯示複數個物件。例如,在視窗302中顯示之物件排列中,物件304鄰近於物件306、308、312及314,亦即物件304大體上並未由空白或其他物件與物件306、308、312及314分隔。相反,物件304更遠離物件310,物件310大體上由空白及由物件308與物件304分隔。熟習該項技術者將瞭解,視窗302內之複數個物件之配置或排列可以數個適合方式描述。
在實施例中,當在視窗302中檢視或展示內容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全部複數個物件之部 分。在實施例中,可藉由接收對物件之選擇而觸發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如上所述,可藉由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物件或物件附近而接收到對物件之選擇。或者,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在物件上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物件之選擇。在實施例中,辨識形狀之線條可能或可能不是圍繞形狀之完全連續線條。例如,圓形或三角形可能並非完全封閉。而且,在實施例中,該形狀可能不是精確的圓形或矩形,等等。也就是說,系統可辨認圍繞物件或物件上之形狀,無論是否精確或準確地繪製該形狀。如本文中所用,「大體圍封」物件之形狀應指示產生或近似於一封閉形狀之一或更多個線條,該封閉形狀大體上在物件之上或周圍繪製。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在物件「周圍」繪製之形狀亦應指示在物件「之上」繪製之形狀(例如在物件之一或更多個緣伸出該形狀之線條的情況下)。在所圖示之實施例中,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在物件304內繪製可見圓形(亦即圓形316)選定物件304。
第3B圖圖示在視窗302中顯示的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物件304內接收到圓形316時,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304上。如上所述,上下文縮放對焦可涉及增大物件304之尺寸,且將物件304再定位至視窗302之中心區域326。在 實施例中,物件304之尺寸之增大程度可至少部分地基於圓形316之尺寸。例如,圓形316之尺寸越小,物件304之尺寸(或縮放)增加越大。相反,圓形316之尺寸越大,物件304之尺寸(或縮放)增加越小。如上所述,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動畫,可為即刻的,或可為上述兩者之某種組合。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當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時,可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上下文。例如,可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在該排列內定位在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鄰近處之一或更多個物件(例如物件306、308、312及314),以便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例如物件304)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上下文。
如上所述,當視窗處於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返回至標準視圖之選擇。例如,可在視窗302之空白處接收到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在實施例中,當返回至標準視圖時,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例如物件304)之尺寸及其他物件(例如物件306、308、312及314)之尺寸可減小。此外,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之位置可從視窗302之中心區域326移至其在標準視圖中之原始位置,例如視窗302之西北區域,如第3A圖所圖示。如上所述,在實施例中,返回至標準視圖可為動畫,可為即刻的, 或可為上述兩者之某種組合。如圖所示,在視窗302之空白處接收到兩次點按328以返回標準視圖。
第3C圖圖示用於調整縮放水平之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視窗302之空白處接收到兩次點按328時,視窗302視圖從智慧縮放對焦視圖返回至標準視圖。因此,第3C圖中之視窗302視圖大體上與第3A圖中之視窗302視圖相同。如上所述,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在物件上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的物件之選擇。
在圖示之實施例中,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圍繞物件312繪製可見圓形(例如圓形330)來選擇物件312。根據實施例,圍繞物件312繪製的圓形330大於在304內繪製之圓形316。
第3D圖圖示在視窗302中顯示之具有經調整之縮放的內容之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物件312周圍接收到圓形330時,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312上。如上所述,上下文縮放對焦可涉及增大物件312之尺寸,且將物件312再定位至視窗302之中心區域326。如上所述,物件312之尺寸增大程度可至少部分地基於圓形330之尺寸。例如,圓形330之尺寸越小,物件312之尺寸(或縮放)增大越多。相反,圓 形330之尺寸越大,物件312之尺寸(或縮放)增大越小。如上所述,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動畫,可為即刻的,或可為上述兩者之某種組合。
如上文中所提供,圓形330大於圓形316。因此,物件304之增大尺寸(如第3B圖之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所圖示)大於物件312之增大尺寸(如第3D圖之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所圖示)。
應瞭解,提供藉由參考第3A-3D圖圖示及描述之實施例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實際上,圖示之實施例可適合於具有任何數目之硬體、軟體或網路環境(無論本文是否明確描述)之應用,例如,適合於具有或沒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計算系統、適合於廣域網路或區域網路、適合於使用基於網頁或區域展示的軟體、適合用於協作、共享或區域環境中,等等。
第4A-4D圖圖示在文件中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4A圖圖示在文件400中顯示內容之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亦可提供上下文縮放對焦之態樣以用於檢視或展示文件。在實施例中,可以任何適合的方式在文件中檢視或展示內容。例如,可在協作或共享環境中或在區域環境中在計算裝置之視窗401中檢視文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計算裝置可配備觸控螢幕。如圖所示,文件400在縱向定向上填 充視窗401。在實施例中,文件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項目(物件、元件、子元件等等),如形狀、文字、圖示、影像、超鏈接、媒體檔案等等。文件400是單頁手冊;然而任何類型之文件都將適合於本揭示案,例如文字處理文件、電子試算表、便攜式文件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中之文件,等等。
如圖所示,文件400包括多個項目,如上文中所定義,如物件402、404、406、408、412、416及418。在實施例中,物件402、416及418是影像;物件404及408是形狀;物件406是文本;且物件412是超鏈接。而且,如圖所示,物件中之至少一些者包括一或更多個元件。例如,物件404包括文字元件,且物件408包括文字元件及媒體檔案414。
在實施例中,物件及元件可以一配置或一排列在文件400內之顯示。也就是說,在該排列中,相對於一特定項目(例如物件或元件),一些項目(例如其他物件或元件)在該特定項目附近顯示,且其他項目在遠離該排列中該特定項目之處顯示。
例如,在文件400中顯示之項目排列中,物件416位於物件402及404鄰近處。也就是說,物件416大體上未藉由中間空白或其他物件而與物件402及404分隔。相反,物件416遠離物件 406、408、412及418,該等物件大體上藉由空白及/或其他物件而與物件416分隔。
在實施例中,在展示文件400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全部複數個項目之部分。在圖示之實施例中,在文件之一部分上藉由利用例如尖筆或觸摸繪製不可見圓形410(由虛線辨識)來選擇物件,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在實施例中,最鄰近於不可見圓形之中心之物件被選定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在此情況下,儘管圓形410與物件402、404及416重疊,但物件416最鄰近於圓形410之中心,且被選定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
第4B圖圖示在文件中顯示之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物件416上或鄰近處接收到不可見圓形410時,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416上。例如,上下文縮放對焦可包括將視窗401視圖自顯示複數個項目調整至主要顯示物件416。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更佳地容納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可調整視窗401之定向,例如,在縱向與橫向定向之間調整。在所圖示之實施例中,將視窗401之定向調整至橫向定向。在進一步實施例中,上下文縮放對焦可涉及增大物件416之尺寸,且將物件416再定位至視窗401之中心區域420。
此外,在實施例中,當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項目上時,可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項目相對於文件400中複數個項目之上下文。例如,如上所述,複數個項目可相對於彼此而排列,如第4A圖中所圖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定位在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項目鄰近處之一或更多個項目(例如物件402及404),以便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項目(例如物件416)相對於複數個項目之上下文。
根據進一步實施例,當幻燈片處於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到返回至標準視圖之選擇。如上所述,藉由在空白處中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可接收到用以返回至標準視圖的選擇。在所圖示之實施例中,在視窗401之空白處接收到兩次點按422。在返回至標準視圖之後,文件在視窗401中顯示,如第4A圖所圖示。
第4C圖圖示在文件中顯示之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在返回至標準視圖之後,可接收額外選擇以用於檢視或展示文件400。例如,可選擇物件412。物件412是網站(亦即http://abcnurseries.com)之超鏈接。在實施例中,在標準視圖中在物件412上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打開瀏覽器以檢視網站。在一些實施例中,除視 窗401之外,亦可打開一瀏覽器視窗,且該兩個視窗可在觸控螢幕或其他顯示器裝置(未圖示)之可用區域內顯示。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視窗可佔據約50%之可用顯示區域;或者,每一視窗可佔據顯示區域中之任何其他適合部分或百分數。在實施例中,在展示幻燈片或其他顯示內容中提供超鏈接之情況下,藉由快按一次或單次點按進行對超鏈接之選擇是以類似方式操作的,如參考第1A-3D圖所描述。
或者,可選擇物件412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如上所述,藉由在物件412上或鄰近處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或藉由在物件412上或鄰近處繪製可見或不可見圓形,可選擇物件412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在選擇物件412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後,物件412之尺寸可增大,及可將物件412再定位至視窗401之中心區域420。此外,可調整視窗401之定向,例如從縱向調整至橫向定向。如圖所示,可在視窗401之中心區域420中橫向顯示用於上述網站的放大形式之超鏈接。此外,可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保留物件412之上下文,亦即可在視窗401中至少部分地顯示定位在物件412鄰近處之其他物件(例如物件406及物件418之部分)。如上所述,在物件412上應用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動畫,可為即刻的,或可為上述兩者之某種組合。
例如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物件412可打開瀏覽器以用於檢視網站。在一些實施例中,除視窗401之外,亦可打開一瀏覽器視窗,且該兩個視窗可在觸控螢幕或其他顯示器裝置(未圖示)之可用區域內顯示。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視窗可佔據約50%之可用顯示區域;或者,每一視窗可佔據顯示區域中之任何其他適合部分或百分數。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當除打開視窗401之外還打開瀏覽器視窗時,視窗401中之視圖可從智慧縮放對焦視圖(未圖示)自動返回至標準視圖。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可接收到從智慧縮放對焦視圖返回至標準視圖之選擇。如上所述,可藉由在空白處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而接收到用以返回至標準視圖的選擇。或者,在超鏈接之情況下,可藉由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超鏈接或其鄰近處接收到返回至標準視圖的選擇。在圖示之實施例中,在超鏈接上接收到兩次點按424。在返回至標準視圖之後,文件在視窗401中顯示,如第4A圖所圖示。
第4D圖圖示在文件中顯示之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在返回至標準視圖之後,可選擇文件400之其他部分。例如,可接收到對元件414之選擇。元件414是媒體檔案,例如Windows® Medea Video(.wmv)格式之視訊 檔案。在實施例中,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物件414將播放媒體檔案。
或者,在標準視圖中,可選擇物件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例如,可選擇物件408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如上所述,藉由在物件408上或鄰近處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或藉由在物件408上或鄰近處繪製可見或不可見圓形,可選擇物件408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在選擇物件408以用於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後,物件408之尺寸可增大,且可將物件408再定位至視窗401之中心區域420。此外,可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保留物件408之上下文,例如可在視窗401中至少部分地顯示定位在物件408鄰近處之其他物件(例如物件406及物件404之部分,及元件414)。如上所述,在物件408上應用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動畫,可為即刻的,或可為上述兩者之某種組合。
例如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可選擇元件414。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元件414將播放媒體檔案。在替代性實施例中,藉由在物件414上或鄰近處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或藉由在物件414上或鄰近處繪製可見或不可見圓形,可選擇元件414以用於進行超對焦。在選擇物件414以用於進行超對焦之後,物件414之尺寸可增大,且可將物件414再定位至視窗401之中心區域420。此外,可在 超對焦視圖中保留物件414之上下文,亦即可在視窗401(未圖示)中至少部分地顯示定位在物件414鄰近處之其他物件(例如物件408之部分)。而且,在超對焦視圖中,單次點按或快按一次元件414可播放媒體檔案。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在超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返回至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之選擇。如上所述,藉由在空白處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可接收到用以返回至智慧縮放對焦視圖的選擇。在返回至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之後,文件在視窗401中顯示,如第4D圖所圖示。
如上所述,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時,可接收返回至標準視圖之選擇。如上所述,藉由在空白處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可接收到用以返回至標準視圖的選擇。在返回至標準視圖之後,文件在視窗401中顯示,如第4A圖所圖示。
應瞭解,提供藉由參考第4A-4D圖圖示及描述之實施例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實際上,所圖示之實施例可適合於具有任何數目之硬體、軟體或網路環境(無論本文是否明確描述)之應用,例如,適合於具有或沒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計算系統、適合於廣域網路或區域網路、適合於使用基於網頁或區域展示的軟體、適合用於協作、共享或區域環境中,等等。
第5A-5D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第5A圖圖示用於顯示內容之實施例。例如,可以任何適合之方式檢視內容,例如在計算裝置之視窗502中檢視。在一些實施例中,計算裝置可配備觸控螢幕。
如上所述,經實時(例如在展示、協同檢視或其他內容顯示期間)顯示或展示之內容以展示模式提供。相反,在為隨後之內容展示或顯示進行準備的期間,可以編輯模式存取及操縱內容。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以展示模式圖示本文所述之實施例。
如圖所示,所顯示之內容是地圖影像。如上所述,內容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部分(元件、子元件等等),如形狀、文字、圖標、影像、超鏈接、媒體檔案等等。如圖所示,所顯示之內容包括元件504、506及508,該等元件是在地圖上辨識位置之圓形形狀。
第5B圖圖示用於漸進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之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視窗502中檢視或展示內容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全部內容之部分。例如,在展示期間,可能需要強調內容之特定部分或引導從內容之一個元件至另一個元件之論述。在其他情況下,可能需要增大內容中之一部分之尺寸以改良對 所顯示內容之檢視或提高所顯示內容之清晰度。而且,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以有序或順序方式強調內容。
在實施例中,以展示模式提供經實時(例如在展示、協同檢視或其他內容顯示期間)顯示或展示之內容。此外,在展示模式期間,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額外模式提供幻燈片(或文件、影像等等),該等模式例如第一控制模式及第二觀眾模式。換言之,講演者或展示者可能正在操作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述各者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向講演者或展示者顯示幻燈片。亦經由與投影機或其他外部顯示器之有線或無線連接向觀眾單獨顯示幻燈片。講演者或展示者可激活在由講演者或展示者檢視之顯示器上可見的命令或控制項,但命令及控制項之存在對於觀眾則並不可見。實質上,展示者或講演者檢視及存取幻燈片之控制模式,而觀眾則檢視幻燈片之觀眾模式。在與展示模式關聯之實施例中,如第5B圖所圖示及如下文更詳細地描述,不可見圓形510、512及514(由虛線辨識)可由講演者或展示者在幻燈片控制模式下檢視,但觀眾在單獨向觀眾顯示之幻燈片觀眾模式下則僅看見幻燈片內容縮放、對焦及移動。
在實施例中,可藉由接收對元件之選擇而觸發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內容之一部分或元件 上。接著,可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在元件上或鄰近處快按兩次或兩次點按來接收對元件之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滑鼠或鍵盤上之捷徑鍵在元件上或鄰近處快按兩次來接收對元件之選擇。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或者,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圍繞元件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元件之選擇。
如上所述,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元件上可包括增大內容之尺寸,且將元件在檢視視窗內置於中心。換言之,在實施例中,地圖影像可增大尺寸(縮放),且可將元件再定位至視窗中心區域(對焦)。此外,在一些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內容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及元件可滑動至檢視視窗中心區域。
在實施例中,可藉由連續選定元件來接收漸進地顯示內容之序列(動態)。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內容之實時展示或顯示期間,例如在展示模式期間,可接收對元件之連續選擇。例如,可接收對第一元件之第一選擇,然後可接收對第二元件之第二選擇,然後可接收對第三元件之第三選擇,以此類推。
在實施例中,可在選擇延遲週期內接收到第一選擇、第二選擇及第三選擇。選擇延遲週期是第一選擇之後與將焦點置於第一元件上之前的時段。如若在選擇延遲週期期間進行額外選擇,則對於每一隨後選定之元件啟動序列化動態縮放對焦。如若 在選擇延遲週期期間未進行額外的選擇,則可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第一元件上。
如第5B圖所圖示,可在視窗502中接收對元件504之第一選擇510。在此實例中,第一選擇510是在元件504周圍繪製之不可見圓形(由虛線辨識)。此後,可在視窗502中接收對元件506之第二選擇512,第二選擇512由在元件506周圍繪製之不可見圓形組成(由虛線辨識)。此後,可在視窗502中接收對元件508之第三選擇514,第三選擇514由在元件508周圍繪製之不可見圓形組成(由虛線辨識)。
根據實施例,基於接收到之連續選擇,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一元件上,然後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二元件上,然後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三元件上,等等。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定延遲時段可設定在顯示第一動態縮放對焦元件與顯示第二動態縮放對焦元件之間。在此情況下,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一元件上,在預定延遲時段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自動移至第二元件,且在預定延遲時段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自動地移至第三元件。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在接收第一控制輸入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從第一元件移至第二元件,且接收第二控制輸入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從第二元件移至第三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增大第一元件504之尺寸,且將第一元件504再定位至視窗502中心區域,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一元件504上。此外,在實施例中,可藉由在視窗502中至少部分地顯示元件504之一或更多個鄰近元件來保持第一元件504之上下文,如上文中針對上下文縮放對焦所述。此後,可藉由增大第二元件506之尺寸、將第二元件506再定位至視窗502中心區域,且維持第二元件506上下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二元件506。此後,可藉由增大第三元件508之尺寸、將第三元件508再定位至視窗502中心區域,且維持第三元件508上下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三元件508上。
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動態縮放對焦位於第一元件504上時,內容整體尺寸可增大,且此後,視圖可移至第二元件506,然後移至第三元件508,無需單獨增大每一元件之尺寸。在此情況下,可增大視窗502中顯示之地圖影像,且可將第一元件504再定位至視窗502中心區域,同時維持第一元件504之上下文。此後,可藉由將第二元件506再定位至視窗502中心區域來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二元件506上,同時維持第二元件506之上下文,然後,可藉由將第三元件508再定位視窗502中心區域來將動態 縮放對焦置於第三元件508上,同時維持第三元件508之上下文。
在一些情況下,將動態縮放對焦從第一元件移至第二元件,然後從第二元件移至第三元件之操作可為動畫。例如,第二元件可以可感知方式滑入視窗502中心區域,從而替代第一元件。此後,第三元件可以可感知方式滑入視窗502中心區域,從而替代第二元件。在其他情況下,移動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視窗502視圖可從在視窗502中心區域中顯示第一元件504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502中心區域中顯示第二元件506,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502中心區域中顯示第三元件508。
第5C圖圖示沿路徑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如上所述,當在視窗502中檢視或展示內容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全部內容之部分。例如,在展示期間,可能需要強調內容之特定部分或引導從內容中一元件至另一元件之論述。在其他情況下,可能需要增大一部分內容之尺寸以改良對所顯示內容之檢視或提高所顯示內容之清晰度。藉由參考第5B圖,描述用於以一有序或順序方式強調內容的實施例。在此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從內容之一個選定部分移至另一選定部分,但可不顯示中間內容。因此, 亦有可能需要以順序方式強調內容,同時亦容許中間內容得以檢視。
如上所述,經實時(例如在展示、協同檢視或其他內容顯示期間)顯示或展示之內容以展示模式提供。例如,在展示模式期間,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額外模式提供幻燈片,例如第一控制模式及第二觀眾模式。在與展示模式關聯之實施例中,如第5C圖所圖示及如下文更詳細地描述,不可見圓形510、512及514(由虛線辨識)及連接件516及518(由虛線辨識)可由講演者或展示者在幻燈片控制模式下檢視,但觀眾在單獨向觀眾顯示之幻燈片觀眾模式下則僅看見幻燈片內容縮放、對焦及移動。
在實施例中,藉由辨識內容之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連接件可接收到用於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路徑之指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不選擇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但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可象徵以順序方式顯示內容時的起始點及結束點。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進一步選擇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在圖示實施例中,首先選擇元件以用於動態縮放對焦,然後辨識元件之間的連接件;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首先辨識連接件,然後選擇元件以用於動態縮放對焦。在任一實施例中,所選定之第一元 件可指示起始點,且所選定之最末元件可指示路徑結束點。
在實施例中,連接件可由例如由尖筆或觸摸在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繪製而成的可見線或不可見線組成。在一些情況下,連接件可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大體上直線組成。或者,連接件可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大體上彎曲線或扭曲線組成。又或者,連接件可由上述各者之任何組合組成。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可接收複數個連接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第二元件與第三元件之間辨識第二連接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第三元件與第四元件之間辨識第二連接件。由此,元件之間的連接件可為連續或不連續的,且可辨識任何數目之連接件。如圖所示,可在第一元件504與第二元件506之間接收第一連接件516;且可在第二元件506與第三元件508之間接收第二連接件518。如圖所示,第一連接件516為大體上不可見直線(由虛線代表);且第二連接件518亦為大體上不可見直線(由虛線代表)。
在一些實施例中,除辨識連接件之外,亦可選擇內容之一或更多個部分或元件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例如,可在視窗502中接收對元件504之第一選擇510。在此實例中,第一選擇510是 在元件504周圍繪製之不可見圓形(由虛線辨識)。此後,可在視窗502中接收對元件506之第二選擇512,第二選擇512由在元件506周圍繪製之不可見圓形組成(由虛線辨識)。此後,可在視窗502中接收對元件508之第三選擇514,第三選擇514由在元件508周圍繪製之不可見圓形組成(由虛線辨識)。在實施例中,在內容之實時展示或顯示期間,例如在展示模式下,可接收對連接件之辨識及對元件之選擇。
根據實施例,內容可沿兩個元件之間的路徑動態縮放對焦,路徑由所接收之連接件所決定。亦即,當連接件大體上為直線時,動態縮放對焦可遵循兩個元件之間的大體上直線路徑而操作。或者,當連接件為大體上彎曲或扭曲時,動態縮放對焦可遵循兩個元件之間的大體上彎曲或扭曲路徑而操作。
如上所述,第一元件可象徵路徑起始點。為遵循該路徑,在實施例中,內容之尺寸可增大(或縮放),起始點可再定位至視窗502之中心區域,且可維持起始點在內容內之上下文。如若未選擇第一元件以用於動態縮放對焦,則動態縮放對焦可能沿路徑離開第一元件滑向第二元件。在實施例中,視圖可經連續調整,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中心區域中。由此,在實施例中,沿路徑及在路徑任一側之內容顯示在視窗502中。而且,在至少一些 實施例中,路徑自身(如線)並非顯示在視窗502中。此外,例如視圖可沿路徑以特定速率滑動,例如預設速率或由使用者選擇之速率。
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如若選擇第一元件以用於動態縮放對焦,則動態縮放對焦在沿路徑開始滑動之前可保持在第一元件上。在一些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保持在第一元件上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在其他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在第一元件上保持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可瞭解,可選擇一或更多個元件以用於沿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路徑(未圖示)進行動態縮放對焦。在此情況下,根據實施例,動態縮放對焦可沿路徑滑動直至選定元件定位在視窗512中心區域中。動態縮放對焦可在選定元件上保持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如第5C圖所圖示,選擇元件504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由此,根據實施例,可藉由增大內容尺寸、將元件504再定位至視窗502中心區域,且在視窗502中維持元件504上下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元件504上。動態縮放對焦可在元件504上保持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在預定延遲時段以後,或在接收到控制輸入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繼續沿由連接件516決定 之路徑向元件506浮動。在此情況下,在實施例中,視窗502之視圖可經連續調整,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中心區域中。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在路徑任一側之內容顯示在視窗502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視圖可沿路徑以特定速率滑動,例如預設速率或由使用者選擇之速率。
如圖所示,亦選擇元件506以用於動態縮放對焦。可藉由將元件506再定位至視窗502之中心區域,且在視窗502中維持元件506上下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元件506上。動態縮放對焦可在元件506上保持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在預定延遲時段以後,或在接收到控制輸入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繼續沿由連接件518決定之路徑向元件508浮動。在此情況下,在實施例中,視窗502之視圖可經連續調整,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中心區域中。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在路徑任一側之內容顯示在視窗502中。在實施例中,除維持選定用於動態縮放對焦之元件之上下文之外,亦可在視圖流經內容時維持內容內之上下文。亦即,可藉由沿基於內容內之元件排列之路徑顯示多個元件來提供上下文。
亦選擇元件508以用於動態縮放對焦。由此,根據實施例,可藉由將元件508再定位至視窗 502之中心區域,且在視窗502中維持元件508之上下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元件508上。動態縮放對焦可在元件508上保持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第5D圖圖示沿路徑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替代性實施例。
如上所述,藉由在展示模式期間辨識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連接件可接收到用於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路徑之指示。或者,如第5D圖所圖示,在編輯模式期間可接收到在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路徑之指示。
在實施例中,經實時(例如在展示、協同檢視或其他內容顯示期間)顯示或展示之內容以展示模式提供。例如,在展示模式期間,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額外模式提供幻燈片,該等模式例如第一控制模式及第二觀眾模式,如上所述。
相反,在為隨後之內容展示或顯示進行準備的期間,可以編輯模式存取及操縱內容。如Microsoft® PowerPoint®之展示應用程式中可提供編輯模式,但其他應用程式之編輯模式亦可適用。一般而言,編輯模式容許使用者創作並修正用於隨後之顯示或展示之內容。如第5D圖所圖示,展示應用程式500之編輯模式可包括多個視窗或窗格以用於檢視內容。例如,幻燈片窗格501可顯示展示中 的每一幻燈片之最小化複本,且編輯窗格503可顯示目前正在創作或編輯之幻燈片之放大視圖。
在實施例中,在編輯模式期間可接收內容之兩個元件之間的連接件。如上文中詳細描述,連接件可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線組成。儘管連接件在編輯模式中可繪製為可見線,但連接件在展示模式期間可能不顯示。在一些情況下,連接件可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大體上直線組成。或者,連接件可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大體上彎曲線或扭曲線組成。又或者,連接件可由上述各者之任何組合組成。
類似於在展示模式期間接收到之連接件,可在編輯模式期間接收複數個連接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第二元件與第三元件之間辨識第二連接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第三元件與第四元件之間辨識第二連接件。由此,元件之間的連接件可為連續或不連續的,且可辨識任何數目之連接件。如圖所示,可在編輯窗格503中在第一元件504與第二元件506之間接收第一連接件520。此外,可在第二元件506與第三元件508之間接收第二連接件522。如圖所示,第一連接件520為大體上扭曲可見線;且第二連接件522亦為大體上扭曲可見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除辨識連接件之外,亦可在編輯模式中選擇內容或元件之一或更多個部 分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如圖所示,不選擇元件504、506及508以用於動態縮放對焦。
在編輯模式期間,在接收連接件及選定元件之後,使展示應用程式500進入展示模式以用於內容顯示。因此,在實施例中,沿一路徑之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顯示將以與上文藉由參考5C圖所述之相同或類似方式繼續進行。
應瞭解,提供藉由參考第5A-5D圖圖示及描述之實施例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實際上,所圖示之實施例可適合於具有任何數目之硬體、軟體或網路環境(無論本文是否明確描述)之應用,例如,適合於具有或沒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計算系統、適合於廣域網路或區域網路、適合於使用基於網頁或區域展示的軟體、適合用於協作、共享或區域環境中,等等。
第6A-6C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額外實施例。
第6A圖圖示用於顯示內容之實施例。例如,可以任何適合之方式檢視內容,例如在計算裝置之視窗602中檢視。在一些實施例中,計算裝置可配備有觸控螢幕。
如圖所示,所顯示之內容是按時間順序的地圖影像。如上所述,內容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部分(元件、子元件等等),如形狀、文字、圖示、影像、 超鏈接、媒體檔案,等等。如圖所示,所顯示之內容包括元件604、606、608及610,該等元件是史前動物之影像。所顯示內容進一步顯示多個其他元件,如山之影像(例如元件612)、大陸塊之影像(例如元件614),及水體影像(例如元件616)。
第6B圖圖示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實施例。
在實施例中,當在視窗602中檢視或展示內容時,可能需要強調少於全部內容之部分。例如,在展示期間,可能需要強調內容之特定部分及/或引導從內容中一元件至另一元件之論述。在其他情況下,可能需要增大一部分內容之尺寸以改良對所顯示內容之檢視或提高所顯示內容之清晰度。而且,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以有序或順序方式強調內容。
在實施例中,可藉由接收對元件之選擇而觸發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內容或元件之一部分上。繼而,可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在元件上或鄰近處兩次點按來接收對元件之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滑鼠或鍵盤上之捷徑鍵在元件上或鄰近處快按兩次來接收對元件之選擇。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或者,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圍繞元件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元件之選擇。
如上所述,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元件上可包括增大內容之尺寸,且將元件在檢視視窗內置於 中心。換言之,在實施例中,地圖影像可增大尺寸(縮放),且可將元件再定位至視窗之中心區域(對焦)。而且,可藉由在視窗中至少部分地顯示一或更多個鄰近元件,以便維持物件之上下文。此外,在一些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內容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且元件可滑動至檢視視窗中心區域。
在實施例中,可藉由連續選定元件來接收漸進地顯示內容之序列(動態)。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內容之實時展示或顯示期間,例如在展示模式期間,可接收對元件之連續選擇。例如,可接收對第一元件之第一選擇,然後可接收對第二元件之第二選擇,然後可接收對第三元件之第三選擇,然後可接收對第四元件之第四選擇,以此類推。
如第6B圖所圖示,可在視窗602中接收對第一元件604之第一選擇618。在此實例中,第一選擇618是大體上圍封第一元件604之不可見圓形(由虛線辨識)。此後,可在視窗602中接收第二元件606之第二選擇620,例如第二選擇620由大體上圍封第二元件606之不可見圓形組成(由虛線辨識)。此後,可在視窗602中接收對第三元件608之第三選擇622,例如第三選擇622由大體上圍封第三元件608之不可見圓形組成(由虛線辨識)。此後,可在視窗602中接收對第四元件610之第四選擇 624,例如第四選擇624由大體上圍封第四元件610之不可見圓形組成(由虛線辨識)。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藉由辨識內容之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連接件可接收到用於漸進地顯示內容(動態)的路徑之指示。在實施例中,連接件可由例如由尖筆或觸摸在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繪製而成的可見線或不可見線組成。在一些情況下,連接件可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大體上直線組成。或者,連接件可由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大體上彎曲線或扭曲線組成。又或者,連接件可由上述各者之任何組合組成。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可接收複數個連接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第二元件與第三元件之間辨識第二連接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第三元件與第四元件之間辨識第二連接件。由此,元件之間的連接件可為連續或不連續的,且可辨識任何數目之連接件。如圖所示,可在第一元件604與第二元件606之間接收第一連接件626;可在第二元件606與第三元件608之間接收第二連接件628;且可在第三元件608與第四元件610之間接收第三連接件630。如圖所示,第一連接件626為大體上彎曲不可見線(由虛線代表);第二連接件628亦為大體上彎曲不可見線(由虛線代表);且第三連接件630亦為大體上彎曲不可見線(由虛線代表)。
第6C圖圖示維持經漸進顯示之動態縮放對焦內容的上下文之實施例。
根據實施例,內容可沿兩個元件之間的路徑經動態縮放對焦,該路徑由參考上文第6B圖所述之接收到之選擇及連接件所決定。亦即,當連接件為大體上直線時,動態縮放對焦可遵循兩個元件之間的大體上直線路徑而操作。或者,當連接件為大體上彎曲或扭曲時,動態縮放對焦可遵循兩個元件之間的大體上彎曲或扭曲路徑而操作。
在其他實施例中,在選擇第二元件之後可自動產生路徑。例如,類似於上文中針對將上下文縮放對焦從一個元件移至另一個元件所描述之實施例(參看例如第1C圖及第5B圖)。例如,當已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第一元件上時,可在第二元件上或鄰近處(或在視窗中朝向第二元件的區域中)接收到單次點按。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自動計算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路徑。此後,第二元件可以可感知方式沿所產生之路徑滑動以替代視窗中心區域中之第一元件。
如上所述,第一元件可象徵路徑起始點。為遵循該路徑,在實施例中,內容之尺寸可增大(或縮放),可將起始點(亦即第一元件)再定位至視窗之中心區域,且可維持該起始點之上下文(例如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鄰近元件)。在實施例中,如若 選擇第一元件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則視窗之視圖在沿路徑滑動至第二單元之前可保持在第一元件上達預定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如圖所示,視圖602a顯示放大形式之第一元件604,並一同顯示第一元件604之上下文,如元件632及元件634,元件632是鄰近之山之影像,元件634是鄰近之水體影像。
在到達該時段或接收到控制輸入之後,視圖可開始沿由連接件626決定之路徑從第一元件604滑動至第二元件606。如圖所示,路徑沿從第一元件604至第二元件606之內容彎曲。在實施例中,視圖可經連續調整,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中心區域。由此,在實施例中,沿路徑及在路徑任一側之內容顯示視窗中。在此情況下,可在第一元件606與第二元件606之間提供上下文。例如,當視圖自第一元件滑動至第二元件時,可沿該兩個元件之間的路徑顯示多個元件,例如可顯示元件612、614及616。藉由沿路徑顯示多個元件,在內容內提供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之上下文。例如,可傳達兩個元件之間之距離。而且,可整體提供內容之上下文,例如內容之尺寸、內容中元件數目,等等。
如圖所示,亦選擇第二元件606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可藉由將第二元件606再定位至視窗602b之中心區域,且維持第二元件606之上下 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二元件606上。動態縮放對焦可在第二元件606上保持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在預定延遲時段之後,或在接收到控制輸入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繼續沿由連接件628決定之路徑向第三元件608浮動。在此情況下,在實施例中,視窗602之視圖可經連續調整,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中心區域中。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在路徑任一側之內容在視窗602中顯示,從而在內容內提供上下文,如上所述。
如圖所示,亦選擇第三元件608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由此,根據實施例,可藉由將第三元件608再定位至視窗602c之中心區域,且維持第三元件608之上下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三元件608上。動態縮放對焦可在第三元件608上保持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在預定延遲時段之後,或在接收到控制輸入之後,動態縮放對焦可繼續沿由連接件630決定之路徑向第四元件610浮動。在此情況下,在實施例中,視窗602之視圖可經連續調整,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中心區域中。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在路徑任一側之內容在視窗602中顯示,從而提供在內容內之上下文,如上所述。
如圖所示,亦選擇第四元件610以用於進行動態縮放對焦。由此,根據實施例,可藉由將第四元件610再定位至視窗602d之中心區域,且維持第四元件610之上下文,以便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四元件610上。動態縮放對焦可在第四元件610上保持達預定延遲時段之久,或直至接收到控制輸入。
應瞭解,提供藉由參考第6A-6C圖圖示及描述之實施例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實際上,所圖示之實施例可適合於具有任何數目之硬體、軟體或網路環境(無論本文是否明確描述)之應用,例如,適合於具有或沒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計算系統、適合於廣域網路或區域網路、適合於使用基於網頁或區域展示的軟體、適合用於協作、共享或區域環境中,等等。
第7A-7B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替代性實施例。
第7A圖圖示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替代性實施例。
如上文藉由參考第5B圖所述,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以有序或順序方式強調內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在展示模式期間連續選擇物件可接收到用於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序列,如第5B圖圖示。在替代性實施例中,藉由在編輯模式期間連續選擇物件可接收到用於 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序列,如第7A圖及第7B圖圖示。一般而言,編輯模式容許使用者創作並修正內容以用於隨後之顯示或展示。如第7A圖所圖示,展示應用程式700之編輯模式可包括多個視窗或窗格以用於檢視內容。例如,幻燈片窗格701可顯示展示中每一幻燈片之最小化複本,且編輯窗格703可顯示目前正在創作或編輯之幻燈片之放大視圖。
在實施例中,可在編輯窗格703中接收到對物件702之第一選擇708。在此實例中,第一選擇708是在物件702上繪製之可見圓形。此後,可在編輯窗格703中接收到對物件704之第二選擇710,第二選擇710由在物件704上繪製之可見圓形組成。此後,可在編輯窗格703中接收到對物件706之第三選擇712,第三選擇712由在物件706上繪製之可見圓形組成。
根據實施例,基於在編輯模式下接收到之連續選擇,可在展示模式下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一物件上,然後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二物件上,然後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三物件上。在展示模式下,對物件702、704及706之連續動態縮對焦放將相同於或類似對元件504、506及508之連續動態縮放對焦,如藉由參考第5B圖所述。
第7B圖圖示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替代性實施例。
如上文藉由參考第5B圖所述,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以有序或順序方式強調內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在展示模式期間連續選擇物件而接收到用於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序列,如第5B圖圖示。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在一編輯模式期間連續選擇物件而接收到用於漸進地顯示經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的序列,如第7A圖及第7B圖圖示。如第7B圖所圖示,展示應用程式700之編輯模式可包括多個視窗或窗格以用於檢視內容。例如,幻燈片窗格701可顯示展示中每一幻燈片之最小化複本,且編輯窗格703可顯示目前正在創作或編輯之幻燈片之放大視圖。
在實施例中,可在編輯窗格703中接收到對物件702之第一選擇718。在此實例中,第一選擇718是在物件702周圍繪製之可見圓形。此後,可在編輯窗格703中接收到對元件714之第二選擇720,例如,第二選擇720由在元件714周圍繪製之可見圓形組成。此後,可在編輯窗格703中接收到對子元件716之第三選擇722,例如,第三選擇722由在子元件716周圍繪製之可見圓形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輯模式期間,系統可基於接收到選擇之次序偵測選擇之次序。然而, 在實施例中,可能不在編輯模式期間使用選擇延遲週期。也就是說,可進行對第一物件之第一選擇,然後在隨後任一時間可進行對第二物件之第二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當輸入選擇時,或在隨後任何時間,編輯模式下有一選項可用於手動設定選擇次序。在額外實施例中,編輯模式下有一選項可用於隨時調整選擇次序。
根據實施例,基於在編輯模式下接收到之連續選擇次序,可在展示模式下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元件702上,然後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元件714上,然後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子元件716上。在展示模式下,對物件702、元件714及子元件716之連續動態縮放對焦將相同於或類似於對元件504、506及508之連續上下文縮放對焦,如藉由參考第5B圖所述。此外,藉由參考第2A-2C圖描述用於在展示模式下對物件204、元件206及子元件224及226進行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實施例。在展示模式下,向物件702、元件714及子元件716應用序列化動態縮放對焦的該等實施例將是類似的。
應瞭解,提供藉由參考第7A-7B圖圖示及描述之實施例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並非意欲限制。實際上,所圖示之實施例可適合於具有任何數目之硬體、軟體或網路環境(無論本文是否明確描述)之應用,例如,適合於具有或沒有觸控螢幕功能之計算系 統、適合於廣域網路或區域網路、適合於使用基於網頁或區域展示的軟體、適合用於協作、共享或區域環境中,等等。
第8圖是流程圖,該圖表示用於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之方法的實施例。
應瞭解,本文所述之特定步驟及方法並非唯一,且熟習該項技術者將理解,如本文所述之特定步驟次序並不意欲限制該方法,例如,步驟可以不同次序執行,可執行額外步驟,且可在不背離本揭示案之前提下排除本文揭示之步驟。
第8圖中之方法800自開始操作802開始。開始操作802可指示用於顯示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之內容之方法的任何適合之開始。例如,開始操作可啟動展示應用程式或用於顯示或展示內容之其他應用程式。
在顯示操作804中,可在視窗中顯示具有一或更多個物件之內容,該視窗例如與計算裝置關聯之視窗。根據一些實施例,內容包括在視窗內以一配置或一排列顯示之複數個物件。換言之,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中之一物件,一些物件在該物件附近顯示,且其他物件在該排列中遠離該物件處顯示。在其他實施例中,物件在該內容內並未顯示在其他物件鄰近處,或該內容包括單個物件。
在接收選擇操作806處,可接收對物件之選擇。例如,可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在物件上或鄰近處兩次點按來接收對一物件之選擇。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滑鼠或鍵盤上之捷徑鍵快按兩次物件或物件鄰近處來接收對物件之選擇,該等捷徑鍵例如上箭頭鍵、下箭頭鍵、左箭頭鍵、右箭頭鍵。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在物件周圍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物件之選擇。
在對焦操作808中,可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選定物件上。例如,上下文縮放對焦可涉及增大選定物件之尺寸,且將選定物件再定位至視窗之中心區域中。在一些情況下,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選定物件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且滑動至視窗之中心區域。在其他情況下,上下文縮放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視窗之視圖可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之中心區域中顯示放大形式之選定物件。
在顯示上下文操作810中,可在視窗中顯示選定物件之上下文。例如,為了提高選定物件之上下文,可在視窗中至少部分地顯示複數個物件中之至少另一個物件。例如,當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時,可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上下文。例如,如上所述,複數個物件可相對於彼此而排列。而且,在實施例中,複數個物件的排列可為固定的,以使得在智慧縮放對焦視圖中增大 複數個物件之尺寸不改變物件相對於彼此之定位。因此,藉由至少部分地顯示在該排列內定位在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鄰近處之一或更多個物件,可保留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上下文。在其他實施例中,例如,當物件未在其他物件鄰近處顯示,或當內容包括單個物件之情況下,可藉由在視窗中在選定物件周圍顯示至少一些空白來保留上下文。在實施例中,「空白」包括內容在視窗中之任何背景(例如任何背景圖案、背景色、背景影像等等)且無需為「白」色。
在實施例中,為允許上下文,可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以使得物件最多填充視窗之約64%。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物件上,以使得物件填充視窗之大部分,例如大於視窗之約50%但小於約64%。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處於上下文縮放對焦狀態中之物件可填充視窗中任何適合之部分,以使得物件在視窗內得以強調或突出顯示,但維持相對於物件之上下文。根據進一步實施例,在接收到將物件置於上下文縮放對焦中之選擇之後,可進行計算以決定選定物件之尺寸應增大之程度,以便在視窗中一同顯示選定物件與上下文。
在決定操作812中,決定是否接收對物件之額外選擇。例如,可藉由使用尖筆或觸摸在物件上或鄰近處兩次點按來接收對一物件之選擇。在其他 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滑鼠或鍵盤上之捷徑鍵在物件上或鄰近處快按兩次來接收對物件之選擇。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藉由以可見或不可見方式在物件周圍繪製形狀(例如圓形)可接收到對物件之選擇。如若接收到對物件之額外選擇,則該方法繼續至上下文縮放對焦操作808。在此情況下,依據選擇是兩次點按還是單次點按,可例如啟動超對焦(如藉由參考第2C圖所論述),或可啟動上下文縮放對焦轉移(如藉由參考第1C圖所論述)。如若未接收對物件之額外選擇,則該方法操作至決定操作814。
在決定操作814中,決定是否接收到返回至顯示具有一或更多個物件之內容的選擇,亦即返回至標準視圖。例如,從智慧縮放對焦視圖返回至標準視圖的選擇可包括兩次點按或快按兩次視窗內之空白。例如,當返回至標準視圖時,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之尺寸及其他物件之尺寸可減小。此外,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之位置可自視窗中心區域移至其在內容排列中之原始位置。在實施例中,返回至標準視圖包括返回至內容在視窗中之原始視圖。此外,返回至標準視圖可為動畫,且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可以可感知方式減小尺寸,且從視窗之中心區域滑動至其原始位置。在其他情況下,返回至標準視圖可能是即刻的,亦即視窗視圖可自在視窗之中心區域中顯示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物件快速轉變或閃動 至在該物件之原始位置顯示經上下文縮放對焦之該物件之縮小形式。如若接收返回至標準視圖之選擇,則該方法繼續至顯示操作804。如若未接收返回至標準視圖之選擇,則該方法繼續至結束操作816。
在結束操作816中,第8圖之方法可經由任何適合之方法終止。例如,結束操作816可涉及關閉展示應用程式或用於顯示或展示內容之其他應用程式。根據實施例,結束操作816不以任何方式阻止在未來某個時間再次實施開始操作802。
第9圖是流程圖,該圖表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之方法的實施例。
第9圖之方法900開始於開始操作902。開始操作902可指示用於顯示具有動態縮放對焦之內容之方法的任何適合之啟動。例如,開始操作可啟動展示應用程式或用於顯示或展示內容之其他應用程式。
在顯示操作904中,可在視窗中顯示複數個物件,例如與計算裝置關聯之視窗。根據一些實施例,複數個物件以一配置或一排列在視窗內顯示。換言之,相對於複數個物件之一物件,一些物件在該物件鄰近處顯示,且其他物件在該排列中遠離該物件處顯示。
在接收操作906中,可接收到用於漸進地顯示內容內之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路徑的指 示。在實施例中,對路徑之指示可由例如由尖筆或藉由觸摸在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繪製而成的可見線或不可見線組成。在一些情況下,路徑之指示可由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的大體上直線組成。或者,路徑之指示可由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的大體上彎曲線或扭曲線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編輯模式下接收路徑之指示,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展示模式下接收路徑之指示。
在對焦操作908中,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一物件上。例如,動態縮放對焦可包括增大第一物件之尺寸,且將第一物件再定位至視窗之中心區域,且維持第一物件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第一物件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且滑動至視窗之中心區域。在其他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視窗視圖可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之中心區域中顯示第一物件之放大形式。
在遵循操作910中,可遵循從第一物件到第二物件之路徑。為遵循該路徑,在實施例中,動態縮放對焦可沿路徑離開第一物件滑向第二物件。在實施例中,可連續調整視圖,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之中心區域中。由此,在實施例中,在視窗中顯示沿該路徑及路徑任一側之內容,從而提供內容內之上下文。然而,路徑自身可不在視窗中顯 示。此外,例如,視圖可以特定速率沿路徑滑動,例如預設速率或由使用者選擇之速率。
在對焦操作912中,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第二物件上。例如,動態縮放對焦可涉及將第二物件再定位至視窗之中心區域,且在視窗中維持第二物件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第二物件可以可感知方式滑動至視窗之中心區域。
在決定操作914中,決定是否接收到路徑之額外指示。如若接收到路徑之額外指示,則該方法繼續至對焦操作916。如若未接收到路徑之額外指示,則該方法繼續至結束操作922。
在對焦操作916中,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下一物件上。例如,動態縮放對焦可涉及增大下一物件之尺寸,且將下一物件再定位至視窗之中心區域,且在視窗中維持該下一物件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下一物件可以可感知方式增大尺寸及滑動至視窗之中心區域。在其他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即刻的,亦即視窗視圖可快速轉變或閃動至在視窗之中心區域中顯示下一物件之放大形式。
在遵循操作918中,可遵循自下一物件至隨後物件之路徑。為遵循該路徑,在實施例中,動態縮放對焦可沿路徑離開下一物件滑向隨後物件。在 實施例中,可連續調整視圖,以使得在顯示內容時,路徑位於視窗之中心區域中。由此,在實施例中,在視窗中顯示沿該路徑及路徑任一側之內容,從而提供內容內之上下文。然而,可在視窗中顯示路徑自身(亦即線)。此外,例如,視圖可以特定速率沿路徑滑動,例如預設速率或由使用者選擇之速率。
在對焦操作920中,可將動態縮放對焦置於隨後物件上。例如,動態縮放對焦可涉及將隨後物件再定位至視窗之中心區域,且在視窗中維持隨後物件之上下文。在一些情況下,動態縮放對焦可為動畫,亦即隨後物件可以可感知方式滑動至視窗之中心區域。
在結束操作922中,第9圖之方法可經由任何適合之方法終止。例如,結束操作922可涉及關閉展示應用程式或用於顯示或展示內容之其他應用程式。根據實施例,結束操作922不以任何方式阻止在未來某個時間再次實施開始操作902。
第10圖圖示用於顯示具有智慧縮放對焦(亦即上下文縮放對焦及/或動態縮放對焦)的內容之系統。
系統1000包括第一客戶端1002、第二客戶端1004、第三客戶端1006,及第四客戶端1008。儘管圖示四個客戶端,但可設想更少或額外客戶端可經由網路連接1010存取伺服器1012。在一 些實施例中,客戶端1002至1008中一或更多個是計算裝置,該等計算裝置能夠在本端顯示或展示內容,且用於將上下文縮放對焦及/或動態縮放對焦置於內容中之一或更多個元件上,如藉由參考上文中第1A-6B圖所描述。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更多個客戶端1002至1008能夠藉由經由網路連接1010與客戶端1002至1008中之一或更多者通訊來顯示或展示內容。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客戶端1002至1008能夠經由網頁瀏覽器在網路連接1010上與伺服器1012通訊來顯示或展示內容。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更多個伺服器1012可用以實行本揭示案之態樣。
第11圖是方塊圖,該圖圖示計算裝置之實體組件(亦即硬體),且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可利用該等組件得以實施。
下文所述之計算裝置元件可適合於上文所述之計算裝置。在基本配置中,計算裝置1100可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單元1102及系統記憶體1104。依據計算裝置之配置及類型,系統記憶體1104可包括但不限定於揮發性儲存器(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非揮發性儲存器(例如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或該等記憶體之任何組合。系統記憶體1104可包括作業系統1105及適合於執行諸如展示應用程式之軟體應用程式1120之一或更多個程式模組1106。作業 系統1105例如可適合於控制計算裝置1100之操作,以便顯示或展示內容。此外,實施例可連同圖形程式館、其他作業系統或任何其他應用程式一起實施,且不限定於任何特定應用程式或系統。此基本配置在第11圖中由虛線1108內之彼等元件圖示。
計算裝置1100可具有額外特徵或功能。例如,計算裝置1100亦可包括額外資料儲存裝置(可移動及/或不可移動),例如磁碟、光碟,或磁帶。此種額外儲存器在第11圖中由可移動儲存裝置1109及不可移動儲存裝置1110圖示。
如上所述,數個程式模組及資料檔案可儲存在系統記憶體1104中。在處理單元1102上執行時,程式模組1106(例如展示應用程式)可執行包括但不限於第8-9圖中圖示之方法800-900之階段中一或更多個階段之處理。依據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可使用之其他程式模組可包括電子郵件及聯絡人應用程式、文字處理應用程式、電子試算表應用程式、資料庫應用程式、幻燈片展示應用程式、繪畫或電腦輔助應用程序,等等。
此外,可在包括離散式電子元件之電路、含有邏輯閘之封裝或整合電子晶片、利用微處理器之電路上執行實施例,或在含有電子元件或微處理器之單個晶片上執行實施例。例如,可經由單晶片系統(system-on-a-chip;SOC)執行實施例,在該 系統中,第11圖中圖示之眾多元件中之每一者可整合在單個積體電路上。此種SOC裝置可包括一或更多個處理單元、圖形單元、通訊單元、系統虛擬化單元,及多種應用程式功能,上述各者整合(或「燒入」)在晶片基板上以成為單個積體電路。當經由SOC進行操作時,本文針對展示應用程式所描述之功能可經由與單個積體電路(晶片)上之計算裝置1100之其他元件整合之應用程式特殊邏輯進行操作。實施例亦可藉由使用其他技術得以執行,該等技術能夠執行邏輯操作,例如「與(AND)」、「或(OR)」,及「非(NOT)」,包括但不限定於機械、光學、流體,及量子技術。另外,可在通用電腦內或在任何其他電路或系統內執行實施例。
計算裝置1100亦可具有一或更多個輸入裝置1112,如鍵盤、滑鼠、筆、聲音輸入裝置、觸控輸入裝置,等等。亦可包括輸出裝置1114,如顯示器、揚聲器、印表機,等等。前述裝置是實例,亦可使用其他裝置。例如,計算裝置1100可進一步包括諸如觸控螢幕之輸入/輸出(input/output;I/O)裝置。計算裝置1100可包括一或更多個通訊連接1116,該等通訊連接允許與其他計算裝置1118之通訊。適合之通訊連接1116之實例包括但不限定於射頻發射器、接收器,及/或收發器電路;通用串 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並行及/或串行埠。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電腦儲存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可包括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可移動及不可移動媒體,該等媒體以任何方法或技術實行以進行資訊儲存,資訊如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或程式模組。系統記憶體1104、可移動儲存裝置1109,及不可移動儲存裝置1110全部為電腦儲存媒體實例(亦即記憶體儲存裝置)。電腦儲存媒體可包括RAM、ROM、電可抹除唯讀記憶體存儲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化通用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或其他光儲存器、卡式磁帶、磁帶、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任何其他可用以儲存資訊及可由計算裝置1100存取之製品。任何該等電腦儲存媒體可為計算裝置1100之一部分。電腦儲存媒體不包括載波或其他傳播或調變資料信號。
通訊媒體可藉由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包括在調變資料信號中,該調變資料信號如載波或其他傳輸機制,且通訊媒體包括任何資訊傳送媒體。術語「調變資料信號」可描述具備一或更多個特徵之信號,該等特徵經設定或變 更以便將資訊編碼在信號中。舉例而言,且並非限制,通訊媒體可包括諸如有線網路或直接接線連接之有線媒體,及諸如聲波媒體、射頻媒體、紅外線媒體,及其他無線媒體之無限媒體。
本文所述之實施例及功能可經由眾多計算系統操作,該等計算系統包括但不限定於有線及無線計算系統、行動計算系統(例如行動電話、輕省筆電、平板或平板觸控電腦,及膝上型電腦)。
第12圖圖示可執行本文揭示之一或更多個實施例之示例性平板計算裝置1200。
另外,本文描述之實施例及功能可在分散式系統(例如基於雲端之計算系統)上操作,在該分散式系統中,應用程式功能、記憶體、資料儲存與擷取及多種處理功能可在諸如網際網路或內部網之分散式計算網路上與彼此遠端操作。多種類型之使用者介面及資訊可經由機載計算裝置顯示器或經由與一或更多個計算裝置關聯之遠端顯示器單元而顯示。例如,多種類型之使用者介面及資訊可在壁表面上顯示及互動,該等多種類型之使用者介面及資訊被投影在該壁表面上。與可執行實施例之眾多計算系統之互動包括鍵次輸入、觸控螢幕輸入、語音或其他音訊輸入、手勢輸入,在此情況下,關聯之計算裝置配備有偵測(例如攝像機)功能以用於捕獲及解釋用於控制計算裝置之功能之使用者手勢,等等。
第13圖是圖示行動計算裝置1300,例如行動電話、智慧型電話、平板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等等,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可利用該行動計算裝置得以實施。
參考第13圖,圖示用於實行實施例之行動計算裝置1300之一個實施例。在基本配置中,行動計算裝置1300是兼具輸入元件及輸出元件之手持式電腦。行動計算裝置1300通常包括顯示器1305及一或更多個輸入按鈕1310,上述各者允許使用者將資訊輸入行動計算裝置1300。行動計算裝置1300之顯示器1305亦可充當輸入裝置(例如觸控螢幕顯示器)。如若包括,則可選之側面輸入元件1315允許進一步使用者輸入。側面輸入元件1315可為旋轉開關、按鈕,或任何其他類型之手動輸入元件。在替代性實施例中,行動計算裝置1300可結合更多或更少輸入元件。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1305可能不是觸控螢幕。
在又一替代性實施例中,行動計算裝置1300是可攜式電話系統,如蜂巢式電話。行動計算裝置1300亦可包括可選的小鍵盤1335。可選小鍵盤1335可為實體小鍵盤或在觸控螢幕顯示器上產生之「軟」小鍵盤。在多個實施例中,輸出元件包括用於顯示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之顯示器1305、視覺指示器 1320(例如發光二極體),及/或音訊傳感器1325(例如揚聲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行動計算裝置1300結合振動傳感器以用於向使用者提供觸覺反饋。在又一實施例中,行動計算裝置1300結合輸入及/或輸出埠,如音訊輸入(例如麥克風插孔)、音訊輸出(例如耳機插孔),及視訊輸出(例如HDMI埠),以用於向外部裝置發送信號或從外部裝置接收信號。
第14圖是方塊圖,該圖圖示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之一個實施例之架構。
換言之,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可結合系統(亦即架構)1400以實行一些實施例。在一個實施例中,系統1400作為能夠執行一或更多個應用程式(例如瀏覽器、電子郵件、日程表、聯絡人管理器、消息客戶端、遊戲,及媒體客戶端/播放器)之「智慧型電話」而進行實行。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1400整合為計算裝置,如積體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及無線電話。
可將一或更多個應用程式1466載入記憶體1462,及在作業系統1464上執行或關聯該系統執行。應用程序之實例包括電話撥號程式、電子郵件程式、個人資訊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PIM)程式、文字處理程式、電子 試算表程式、網際網路瀏覽器程式、消息程式,等等。系統1400亦包括位於記憶體1462內之非揮發性儲存區域1468。非揮發性儲存區域1468可用以儲存在系統1400斷電之情況下不應丟失之永久性資訊。應用程式1466(例如展示應用程式1465)可使用及儲存非揮發性儲存區域1468中之資訊,如電子郵件或由電子郵件應用程式使用之其他消息,等等。同步應用程式(未圖示)亦駐留在系統1400上及經程式化以與駐留在主機上之通訊同步應用程式互動,以使儲存在非揮發性儲存區域1468中之資訊與儲存在主機電腦上之通訊資訊同步。應瞭解,其他應用程式可被載入記憶體1462並在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上執行,應用程式包括本文中描述之展示應用程式1465。
系統1400具備電源1470,該電源可作為一或更多個電池而實行。電源1470可進一步包括補充電池或為電池再充電之外部電源,如交流電配接器或通電停靠架。
系統1400亦可包括執行發射及接收射頻通訊功能之無線電1472。無線電1472促進系統1400與「外界」之間經由通訊載體或服務提供商之無線連接性。往返於無線電1472之傳輸是在作業系統1464之控制下執行的。換言之,由無線電1472 接收之通訊可經由作業系統1464散播至應用程式1466,反之亦然。
視覺指示器1420可用以提供視覺通知,及/或音訊介面1474可用以經由音訊傳感器產生可聽通知。在圖示之實施例中,視覺指示器1420是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且音訊傳感器是揚聲器。該等裝置可直接耦合至電源1470以便在啟動時持續工作達一段歷時(該歷時由通知機構規定),即使處理器1460及其他元件可能關閉以節省電池功率亦如此。LED 1420可經程式化以無限地持續工作,直至使用者採取動作以指示裝置之加電狀態。音訊介面1474用以提供可聽信號至使用者,且接收來自使用者之可聽信號。例如,除耦接至音訊傳感器之外,音訊介面1474亦可耦接至麥克風以接收可聽輸入,以便促成電話交談。依據實施例,麥克風亦可充當音訊傳感器以促進對通知之控制,下文將對此作描述。系統1400可進一步包括視訊介面1476,該視訊介面賦能機載攝像機1430操作以錄製靜態影像、視訊流,等等。
實行系統1400之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可具有額外特徵或功能。例如,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亦可包括額外資料儲存裝置(可移動及/或不可移動),例 如磁碟、光盤,或磁帶。該種額外儲存器在第14圖中由非揮發性儲存區域1468圖示。
由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產生或捕獲,且經由系統1400儲存之資料/資訊可本端儲存在如上所述之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上,或資料可儲存在可由裝置經由無線電1472或經由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與單獨計算裝置之間的有線連接所存取之任何數目之儲存媒體上,例如分散式計算網路中之伺服器電腦,如網際網路。應瞭解,該種資料/資訊可經由平板計算裝置1200或行動計算裝置1300經由無線電1472或經由分散式計算網路來存取。同樣,該種資料/資訊可根據眾所熟知之資料/資訊傳遞及儲存手段易於在計算裝置之間傳遞以用於儲存及使用,包括電子郵件及協同資料/資訊共享系統。
本揭示案之實施例例如在上文中藉由參考根據實施例之方法、系統,及電腦程式產品之方塊圖及/或操作圖示而進行描述。方塊中標註之功能/操作可以不同於任何流程圖中所示次序之次序發生。例如,相繼圖示之兩個方塊事實上可大體同時執行,或方塊有時可以相反次序執行,取決於涉及之功能/操作而定。
本申請案提供之一或更多個實施例之描述及圖示並非意欲以任何方式將本揭示案之範疇限 制或約束於申請專利範圍。本申請案中提供之實施例、實例及細節被視作足以傳達所有權及使他人能夠進行及使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的最佳方式。申請專利範圍不應被視作限定於本申請案中提供之任何實施例、實例或細節。無論是組合圖示及描述還是單獨圖示及描述,多個特徵(結構性及方法性)之目的為經選擇性包括或省略以產生具有一組特定特徵之實施例。在本申請案已提供描述及圖示之情況下,熟習該項技術者可設想符合本申請案中包括的一般發明構思之更廣闊態樣之精神的變異、修改及替代性實施例,該等變異、修改及替代性實施例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之更大範疇。
100‧‧‧計算裝置
102‧‧‧視窗
108‧‧‧物件
110‧‧‧物件
112‧‧‧物件
136‧‧‧中心區域
138‧‧‧單次點按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顯示具有一或更多個物件的內容之電腦實行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一視窗中顯示該內容,該一或更多個物件具有一安排;接收該一或更多個物件之一物件的一選擇;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視窗中的該經選擇的物件上;維持該一或更多個物件的該安排;及在該視窗中對該經選擇的物件顯示上下文。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經選擇的物件上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增加該經選擇的物件的一尺寸;及將該經選擇的物件重新定位於該視窗的一中心部分。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增加該經選擇的物件的該尺寸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增加該內容的一尺寸。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接收該物件的一選擇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之一者:接收該物件附近的一兩次點按; 接收該物件附近的一兩次滑鼠快按;接收該物件附近的一觸碰指示;接收該物件附近的一尖筆指示;及接收該物件附近的一鍵盤指示。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該觸碰指示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使用觸碰實質上圍封該物件。
  6.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該尖筆指示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使用一尖筆實質上圍封該物件。
  7.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將該物件重新定位於該視窗的該中心區域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將該物件滑動至該視窗的該中心區域。
  8.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該內容包含複數個物件,其中該物件為該複數個物件之中的一第一物件,其中該內容進一步包含一第二物件,該第二物件在該複數個物件的該安排中被顯示於該第一物件附近,且其中當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第一物件上時,至少部分地顯示該第二物件。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 其中該內容包含複數個物件,其中該物件為該複數個物件之中的一第一物件,其中該複數個物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物件,該第三物件在該複數個物件的該安排中並非在該第一物件附近,且其中當將該第一物件重新定位於該視窗的該中心區域時,不顯示該第三物件。
  10.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該內容包含複數個物件,其中該物件為該複數個物件之中的一第一物件,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第一物件上之後,接收該複數個物件之一第二物件的一選擇;及將該第二物件重新定位於該視窗的一中心區域。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該第一物件的該選擇包含實質上圍封該第一物件,其中該第二物件的該選擇包含實質上圍封該第二物件,且其中在該第二物件四周的該圍封比在該第一物件四周的該圍封更小。
  12.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第二物件上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將該第二物件的一尺寸增加至比該第一物件的一 尺寸更大的一程度;及將該第二物件重新定位於該視窗的該中心區域。
  1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該內容包含複數個物件,其中該物件為該複數個物件之中的一第一物件,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接收該複數個物件之一第二物件的一選擇;及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視窗中的該第二物件上,其中在一編輯模式期間發生接收該第一物件的該選擇及接收該第二物件的該選擇之步驟,且其中在一展示模式期間發生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第一物件且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第二物件之步驟。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電腦實行方法,其中接收該第二物件的一選擇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之一者:接收該第二物件附近的一單次點按;接收該第二物件附近的一單次滑鼠快按;接收該第二物件附近的一觸碰指示;接收該第二物件附近的一尖筆指示;及接收該第二物件附近的一鍵盤指示。
  15. 一種電腦系統,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單元;及 至少一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具有電腦可讀取指令儲存於其上,當藉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單元執行時,該等電腦可讀取指令造成該電腦系統實行以下動作:在一視窗中顯示一文件;接收該文件的一部分之一第一選擇;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文件的該部分上,其中該文件的至少一個其他部分在該視窗中可部分地被檢視;及接收一第二選擇,以將該視窗中的該文件返回一標準對焦。
  16.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第二選擇包含以下一者:在該文件的一空白空間接收一兩次點按;在該文件的一空白空間接收一兩次滑鼠快按;及在該文件的一空白空間接收一鍵盤指示。
  17.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文件的該部分為一超鏈接。
  18.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電腦系統,其中該文件的該部分為文字內容、圖示內容、影像內容及聲音內容之一者。
  19. 一種具有電腦可讀取指令儲存於其上的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當執行時,該等電腦可讀取 指令造成一電腦系統實行以下動作:在一視窗中顯示一物件,其中該物件包含一或更多個元件,且其中該一或更多個元件之至少一者包含一或更多個子元件;接收該一或更多個元件之該至少一個元件的一第一選擇;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視窗中的該至少一個元件上;藉由在該視窗中部分地顯示該一或更多個元件的至少一個其他元件,來提供上下文;接收該至少一個元件的該一或更多個子元件之一子元件的一第二選擇;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視窗中的該子元件上;及藉由在該視窗中部分地顯示該一或更多個元件的至少一個其他元件,或部分地顯示該一或更多個子元件的一個其他子元件,來提供上下文。
  20. 如請求項第19項所述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其中將上下文縮放對焦置於該至少一個元件上之動作進一步包含以下動作:增加該至少一個元件的一尺寸;及將該至少一個元件重新定位於該視窗的該中心區域。
TW104106319A 2014-04-01 2015-02-26 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TW201545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73612P 2014-04-01 2014-04-01
US14/246,666 US20150277715A1 (en) 2014-04-01 2014-04-07 Content display with contextual zoom foc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048A true TW201545048A (zh) 2015-12-01

Family

ID=5419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6319A TW201545048A (zh) 2014-04-01 2015-02-26 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77715A1 (zh)
TW (1) TW201545048A (zh)
WO (1) WO20151533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42529B2 (en) 2014-04-01 2018-08-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ent display with dynamic zoom focus
WO2016017956A1 (en) * 2014-07-30 2016-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6579905B2 (ja) * 2015-01-29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592541B2 (en) * 2015-05-29 2020-03-17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dynamic automated content discovery
JP6797636B2 (ja) * 2016-10-28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03646A1 (en) * 2019-07-08 2021-01-14 Orange Method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in order to browse through photo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2850B1 (en) * 1998-08-04 2002-03-26 Flashpoint Technology, Inc. Interactive movie creation from one or more still images in a digital imaging device
US8418075B2 (en) * 2004-11-16 2013-04-09 Open Text Inc. Spatially driven content presentation in a cellular environment
US8924889B2 (en) * 2005-12-02 2014-12-30 Hillcrest Laboratories, Inc. Scene transitions in a zoomable user interface using a zoomable markup language
CA2700992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zoom functionality in a portable device display
US20090300554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Nokia Corporation Gesture Recognition for Display Zoom Feature
JP5326802B2 (ja) * 2009-05-19 2013-10-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拡大縮小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8823749B2 (en) * 2009-06-10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interface methods providing continuous zoom functionality
KR102084582B1 (ko) * 2012-02-24 2020-03-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면에 표시된 개체의 크기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3315A1 (en) 2015-10-08
US20150277715A1 (en)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43330A (zh) 具有動態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JP6538712B2 (ja) 選択可能なコントロールおよびコマンドを表示および拡大縮小するためのコマンド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CN110832450B (zh) 用于基于用户特性在虚拟或半虚拟空间中提供对象的方法和系统
TWI596538B (zh) 應用程式開啟狀況提供技術
CN106164856B (zh) 自适应用户交互窗格管理器
TW201545048A (zh) 具有上下文縮放對焦的內容顯示
KR102274474B1 (ko) 삽입형 동적 콘텐츠 미리 보기 창
KR102362659B1 (ko) 다중 장치 환경에서의 애플리케이션/문서 협업
US20120221968A1 (en) Electronic Book Navig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W201606622A (zh) 透過觸覺互動的內容屬性可及性偵測
KR20160138573A (ko) 슬라이드하는 서피스
US2015031089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viewing video content
EP3084634B1 (en) Interaction with spreadsheet application function tokens
TW201545042A (zh) 暫態使用者介面元素
US11188209B2 (en) Progressive functionality access for content insertion and modification
TW201606621A (zh) 具有無縫轉換之合併式閱讀及編輯體驗
US1012055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separated content on a single screen
US20190205014A1 (en) Customizable content sharing with intelligent text segmentation
US10333872B2 (en) Linking screens and content in a user interface
US11303464B2 (en) Associating content items with images captured of meeting content
US10162492B2 (en) Tap-to-open link selection areas
Osawa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authoring/presentation system for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Poster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