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5011A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5011A
TW201545011A TW103119045A TW103119045A TW201545011A TW 201545011 A TW201545011 A TW 201545011A TW 103119045 A TW103119045 A TW 103119045A TW 103119045 A TW103119045 A TW 103119045A TW 201545011 A TW201545011 A TW 2015450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narrowing
touch panel
adjacent
wide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9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a-Lun Chang
Kuo-Chang Su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3119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4501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5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011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多條第一電極結構以及多條第二電極結構。各第一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一窄縮部,任一個第一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第一加寬部之間。各第二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二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二窄縮部,任一個第二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第二加寬部之間。各第一電極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電極結構具有多個節距分別沿著第一方向的第一加寬部之間所定義,且該些第一窄縮部各自具有一長度沿著第一方向所定義,且這些節距的其中二者的相減值與這些長度的其中二者的相減值的至少一者不等於零。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
隨著電子技術的蓬勃發展,目前的電子產品趨勢朝向將觸控面板整合於顯示面板的技術邁進以構成觸控顯示面板。常見的觸控顯示面板是在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分開製造後,再將觸控面板貼附於顯示面板上。
一般而言,電容式觸控面板通常包括多個各自沿著X軸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結構以及多個各自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第二電極結構,第一電極結構以及第二電極結構分別由多個加寬部以及窄縮部交替串接,且第一電極結構中的這些加寬部是沿X軸方向以單一種節距(pitch)規則地排列,且這些窄縮部是沿X軸方向具有相同的設計。其中,節距係指中心點至中心點、起始點至起始點或是末端點到末端點沿固定方向所量測的距離。然而,在規則排列的情況下,第一電極結構與第二電極結構的交錯處,即窄縮部,容易有視覺明顯的問題,而影響觸控面板的視覺效果。舉 例而言,當上述交錯處的排列沿著觸控面板的長邊方向或是短邊方向呈現線性與等距排列時,使用者將更容易觀察到窄縮部的排列規律性。
另外,若是將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整合時,由於第一電極結構與第二電極結構為規則排列,因此其容易與顯示面板中規則排列的顯示畫素之間產生疊紋效應(moire effect),進而更影響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藉由電極結構的加寬部於單一方向上以不同的節距來排列或/及第一窄縮部於單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藉以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
本發明的觸控面板包括多條第一電極結構以及多條第二電極結構。各第一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一窄縮部,任一個第一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第一加寬部之間。各第二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二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二窄縮部,任一個第二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第二加寬部之間。各第一電極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電極結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這些第二電極結構與這些第一電極結構電性絕緣,且這些第二窄縮部與這些第一窄縮部交錯。這些第一電極結構具有多個節距分別沿著第一方向的這些第一加寬部之間所定義,且該些第一窄縮部各自具有一長度沿著該第一方向所定義,且這些節距的其中二者的相減 值與這些長度的其中二者的相減值的至少一者不等於零。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觸控面板的電極結構中第一加寬部或是第一窄縮部在第一方向上以不同的節距或長度來排列,因此相較於習知以單一設計來排列電極結構中各部位的觸控面板,本發明之觸控面板於第一電極結構與第二電極結構的交錯之處較不易被使用者察覺到,進而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觸控面板
110、110a、110b‧‧‧第一電極結構
120‧‧‧第二電極結構
112、112a、112b‧‧‧第一加寬部
112x‧‧‧第一端
112y‧‧‧第二端
114、114a、114b‧‧‧第一窄縮部
122、122a、122b‧‧‧第二加寬部
124、124a、124b‧‧‧第二窄縮部
1000‧‧‧觸控顯示裝置
1010‧‧‧第一基板
1020‧‧‧顯示面板
1030‧‧‧電極結構
1040‧‧‧光學膠
1050‧‧‧裝飾層
1060‧‧‧訊號導線
1070‧‧‧保護層
C‧‧‧導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1‧‧‧第一節距
P2‧‧‧第二節距
L1、L2、L3、L4、L5‧‧‧長度
M、O、Q‧‧‧區域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區域M的放大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5B是圖5A中區域O的放大示意圖。
圖5C是圖5A中區域Q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1B是圖1A中區域M的放大示意圖。圖1A的區域M僅示意地畫出第一電極結構110與第二電極結構120的交錯處,較為詳細的結構可參考圖1B,但圖1B的結構僅為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請同時參照圖1A與圖1B,觸控面板100a包括多條第一電極結構110以及多條第二電極結構120。第一電極結構110包括多個第一加寬部112以及多個第一窄縮部114,任一個第一窄縮部114連接於兩個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之間。各個第一電極結構110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這些第一電極結構110沿一第二方向D2排列。第二電極結構120包括多個第二加寬部122以及多個第二窄縮部124,任一個第二窄縮部124連接於兩個相鄰的第二加寬部124之間。各個第二電極結構120沿第二方向D2延伸,這些第二電極結構120沿第一方向D1排列。
第一加寬部112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相對兩端,即第一端112x與第二端112y,其中第一加寬部112的第二端112y會與下一個第一加寬部112的第一端112x相鄰。自其中一個第一加寬部112的第一端112x至下一個第一加寬部112的第一端112x在第一方向D1上的距離定義為第一加寬部112的節距(pitch)。在以下的實施例中,都以相同的表示方法來定義第一加寬部112的節距。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結構110中有一部分的第一加寬部112在第一方向D1上以一第一節距P1排列,而另一部分第一 加寬部112在第一方向D1上以一第二節距P2排列,其中第一節距P1大於第二節距P2。例如,屬於同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10的這些第一加寬部112沿著第一方向D1交替地以第一節距P1以及第二節距P2排列。藉此,第一窄縮部114也對應地依照不同的節距排列。相較於習知以單一節距來排列多個加寬部與多個窄縮部的觸控面板,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較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第一窄縮部114的存在,因此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
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結構110具有兩種不同圖案的第一加寬部112a以及第一加寬部112b,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大致上沿著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具體而言,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並非呈直線的排列,而是彼此錯位但實質上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如此一來,可以提升觸控面板100a在對角線的線性度。
第一加寬部112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1大於第一加寬部112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加寬部112的形狀是以菱形圖案為例說明。第二加寬部122排列於第一加寬部112之間,第二窄縮部124與第一窄縮部114交錯且電性絕緣。第二加寬部122例如是大致填補第一加寬部112之間的間隙,以使第二加寬部122的整體圖案與第一加寬部112的整體圖案互補,但第二加寬部122與第一加寬部112之間仍留有間隙且相互絕緣,其中本發明並不限定第一加寬部112以及第二加寬部122的形狀。
此外,基於第一加寬部112a以及第一加寬部112b的錯位排列方式,在連接於兩個相鄰第一加寬部112之間的第一窄縮部114例如是取最短距離的情況下,第一電極結構110可具有兩種傾斜方向不同的第一窄縮部114a以及第一窄縮部114b。第一窄縮部114a的傾斜方向以及第一窄縮部114b的傾斜方向皆不同於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藉此,降低第一電極結構110的整體阻抗及第一窄縮部114與第二窄縮部124重疊區域的寄生電容。第一窄縮部114a以及第一窄縮部114b沿著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其中傾斜方向相同的第一窄縮部114a位於同一列,傾斜方向相同的第一窄縮部114b位於另一列,且位於不同列的第一窄縮部114a與第一窄縮部114b的傾斜方向不同。藉此,相較於習知以單一方向規律排列多個窄縮部的觸控面板,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更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第一窄縮部114的規律性,從而避免疊紋現象所造成的視覺干擾,因此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被用以連接第一加寬部112a靠近第二端112y的部分以及第一加寬部112b靠近第一端112x的部分,且第一窄縮部114b被用以連接第一加寬部112b靠近第二端112y的部分以及第一加寬部112a靠近第一端112x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不同於第一窄縮部114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4。在另一變化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也可以相同於第一窄縮部114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4。換言之,隨著 第一窄縮部114的延伸方向的調整,長度L3與長度L4也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大小。
須說明的是,第一窄縮部114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L4是指位於相鄰兩個第一加寬部112之間的第一窄縮部114的部分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如圖1A的長度L3所示),而不必然相同於第一窄縮部114的整個圖案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如圖1B的長度L5所示)。也就是說,第一窄縮部114可以有一部份延伸至第一加寬部112的覆蓋範圍而與之重疊,不過第一窄縮部114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L4的量測沒有涵蓋與第一加寬部112重疊的部分的第一窄縮部114。在以下的實施例中,都以相同的表示方法來定義第一窄縮部114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
第一窄縮部114的材料可以是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合金,或透明導電材料。所述金屬材料、合金例如可包括銅、鉻、鎳、鉬、鈦或上述至少兩者的合金。當第一窄縮部114採用金屬材料時,第一窄縮部114可受到一光吸收層的遮蔽,以避免金屬材料的光反射影響觸控面板的視效。詳細而言,光吸收層的遮蔽範圍可大於或等於第一窄縮部114的輪廓。藉此,可避免使用者在側視角觀察到第一窄縮部114的存在。舉例而言,光吸收層的材質可以是金屬的氧化物、樹脂吸光材料或碳黑的黑色塗料,以散射或吸收環境光,從而降低第一窄縮部114的反射率。所述金屬的氧化物例如可包括銅的氧化物、鉻的氧化物、鈦的氧 化物、鉬的氧化物或上述至少兩者的堆疊層。
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二窄縮部124的材料例如是透明導電材料。上述的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有機導電材料、氧化鋅鎵(GZO)、奈米碳管薄膜(Carbon Nanotube-based thin films)、奈米銀絲、矽烯(Silicene)、石墨烯(Graphene)等。或者,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二窄縮部124的材料例如是由極細的非透明導電材料構成,例如寬度小於8微米的金屬細線構成的網格結構。由於非透明的材料在極細的狀態下難以被肉眼分辨,因此當極細的非透明導電材料交錯圍繞出一個透光區域,且非透明導電材料的面積除以透光區域的面積小於10%時,肉眼將幾乎無法辨識出非透明導電材料的存在,從而使觸控面板100a的透光區整體看起來透明。另外,當採用金屬材料製作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二窄縮部124時,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二窄縮部124亦可受到光吸收層的遮蔽。有關光吸收層的詳細說明已記載於前一段落,在此便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構成觸控面板100a可包括以下步驟。先製作第一窄縮部114,再設置絕緣圖案130於第一窄縮部114上。接著,再同時形成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二窄縮部124,其中第二窄縮部124與第一窄縮部114重疊,且絕緣圖案130位於第一窄縮部114與第二窄縮部124之間。其中,第一加寬部112覆蓋了一部分的第一窄縮部114以相互電連接,且同時覆 蓋了一部分的絕緣圖案130,以避免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二窄縮部124的圖案化過程損傷第一窄縮部114。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先形成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一窄縮部114,再於第一窄縮部114上形成絕緣圖案130。接著,再形成第二窄縮部124於絕緣圖案130上以使相鄰的第二加寬部122電連接。在此情況下,為了避免第二窄縮部124的圖案化過程損傷先形成的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一窄縮部114,第二窄縮部124的材質可與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一窄縮部114不同,例如第二窄縮部124為金屬,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一窄縮部114為透明導電材料。另外,當第一窄縮部114或第二窄縮部124的材料為非透明導電材料時,其寬度可小於8微米。當然,上述製作方法僅為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觸控面板100b與圖1之觸控面板100a大致相似,以下將針對其不同之處說明。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b的第一加寬部112的形狀例如是條狀圖案,而且同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00上的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呈現直線排列並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b的同一第一電極結構100中任兩個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具有不同的圖案。而且,第一加寬部112a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1大於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b 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2。同一第一電極結構100中具有兩種長度不同的第一窄縮部114a和第一窄縮部114b。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被用以連接第一加寬部112a靠近第二端112y的部分以及第一加寬部112b靠近第一端112x的部分,且第一窄縮部114b被用以連接第一加寬部112b靠近第二端112y的部分以及第一加寬部112a靠近第一端112x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相同於第一窄縮部114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4。在另一變化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也可以不同於第一窄縮部114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4。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結構110的第一窄縮部114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窄縮部114連接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a以及第一加寬部112b。
在本實施例中,同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10中的第一加寬部112a的第一端112x至下一個的第一加寬部112b的第一端112x在第一方向D1上的距離為第一節距P1,且第一加寬部112b的第一端112x至下一個的第一加寬部112a的第一端112x在第一方向D1上的距離為第二節距P1,其中第一節距P1大於第二節距P2。如此一來,由於觸控面板100b是以不同節距排列來排列這些第一加寬部112,這使得第一窄縮部114也呈現不同節距排列。因此,相較於習知以單一節距來排列多個加寬部與窄縮部的觸控面板,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b較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第一加寬部112 與第一窄縮部114的規律性,因此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
此外,與同一條第二電極結構120交錯的這些第一窄縮部114在第二方向D2上不為直線形的排列,換言之,這些第一窄縮部114在第二方向D2上呈現上下錯位排列。相較於多個窄縮部沿著某一方向呈直線形排列,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c較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第一窄縮部114的規律性,因此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兩條相鄰的第一電極結構110可彼此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兩條相鄰的第一電極結構110可透過設置於末端的連接導線C彼此串聯或並聯。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3,觸控面板100c與圖1A之觸控面板100a大致相似,其相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c的同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00上的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沿著第一方向D1直線排列。同一第一電極結構110中第一加寬部112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1不同於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2。同一第一電極結構100中第一窄縮部114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不同於相鄰的第一窄縮部114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4。另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具有不同的圖案。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第一加寬部112與第二加寬部122大致構成菱形圖案而且具有平直的邊緣,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 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加寬部112與第二加寬部122可選擇地具有鋸齒狀邊緣,如圖4的觸控面板100d所示。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加寬部112與第二加寬部122可以選擇地具有波浪狀的邊緣、階梯狀的邊緣或是弧形的邊緣。一般而言,由於顯示面板之畫素大多被設計成具有直線邊緣(包括縱向以及橫向),若是觸控面板之電極結構亦採用直線設計,容易與畫素產生疊紋效應。據此,將觸控面板之電極結構的邊緣設計成波浪狀、階梯狀或是弧形,即可降低疊紋效應之發生。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同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10中的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在第一方向D1上以第一節距P1以及第二節距P2交替排列。換言之,每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10的第一加寬部112都在第一方向D1以兩種不同節距來排列。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同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10的第一加寬部112可在第一方向D1上以單一節距來排列,而兩條相鄰的第一電極結構110的第一加寬部112可在第一方向D1上以不同的節距來排列,如圖5A的實施例所示。
圖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5B是圖5A中區域O的放大示意圖。需說明的是,圖5A中區域O僅示意地畫出第一電極結構110與第二電極結構120的交錯處,較為詳細的結構可參考圖5B,但圖5B的結構僅為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請同時參照圖5A與圖5B,觸控面板100e包括具有不同 電極節距設計的第一電極結構110a以及第一電極結構110b。具體而言,第一電極結構110a包括多個第一加寬部112a以及多個第一窄縮部114a沿著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其中任兩個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a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1相同,且任兩個相鄰的第一窄縮部114a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相同。在第一電極結構110a中,第一加寬部112a於第一方向D1上以第一節距P1排列。
再者,與第一電極結構110a相鄰的第一電極結構110b包括多個第一加寬部112b以及多個第一窄縮部114b沿著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而成,其中任兩個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b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2相同,且其長度L2不同於第一加寬部112a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1。任兩個相鄰的第一窄縮部114b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4相同,且其長度L4不同於第一窄縮部114a於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第一電極結構110a與第一電極結構110b沿第二方向D2交替排列。在本實施例中,沿第二方向D2,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的圖案中心的連線為一曲折線。在第一電極結構110b中,第一加寬部112b於第一方向D1上以第二節距P2排列,且第一節距P1不同於第二節距P2。舉例而言,第一節距P1可以小於第二節距P2。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結構120具有兩種加寬部以及兩種窄縮部。詳言之,第二電極結構120包括第二加寬部122a、第二加寬部122b、第二窄縮部124a以及第二窄縮部124b,其中第二加寬部122a與第二加寬部122b包圍其中一個第一加寬 部112b,且包圍第一加寬部112b的第二加寬部122a與第二加寬部122b透過兩個第二窄縮部124b連接。以另一角度來看,第二加寬部122a以及第二加寬部122b例如是與兩個第二窄縮部124b共同包圍其中一個第一電極結構110b的第一加寬部112b,其中第二窄縮部124b與第一電極結構110b的第一窄縮部114b交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結構110b中的一個第一窄縮部114b與兩個彼此相鄰但屬於不同第二電極結構120的第二窄縮部124b交錯。如圖5B所示,絕緣圖案130設置於第一窄縮部114b上並露出第一窄縮部114b的兩端,第一加寬部112b的一部分疊於露出的第一窄縮部114b上與絕緣圖案130上,且兩個第二窄縮部124b疊於絕緣圖案130上並與第一窄縮部114b交錯。其中,與上述兩個第二窄縮部124b鄰接的兩個第二加寬部122b的一部分以及兩個第二加寬部122a的一部分亦可以疊於絕緣圖案130上,藉此,可提高第二電極結構120的製作良率,減少斷線問題產生。此外,其中一個第二加寬部122b與下一個相鄰的第二加寬部122a(未包圍第一加寬部112b)則透過一個第二窄縮部124a連接,其中第二窄縮部124a與第一電極結構110中的第一窄縮部114a交錯。
具體而言,第一窄縮部114a以及第一窄縮部114b沿第一方向D1延伸。與同一條第二電極結構120交錯的這些第一窄縮部114a沿第二方向D2呈直線形排列,且與同一條第二電極結構120交錯的這些第一窄縮部114b沿第二方向D2呈直線形排列,其中這些第一窄縮部114a垂直投影至平行於第一方向D1的參考 線上的位置與這些第一窄縮部114b垂直投影至平行於第一方向D1的參考線上的位置彼此錯位,換句話說,第一窄縮部114a與第一窄縮部114b不會沿著第二方向D2呈直線形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e具有不同長度的第一窄縮部114a、114b,因此相較於習知單一設計且沿第二方向D2呈直線排列的窄縮部的觸控面板,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e較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電極結構的排列規則性,因此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詳細而言,本實施例中與同一條第二電極結構120交錯的這些第一窄縮部114a與第一窄縮部114b垂直投影至平行於第一方向D1的參考線上的位置彼此錯位,藉此第一窄縮部114的規律性不易被觀察到,因此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第一窄縮部114b、第二窄縮部124a和第二窄縮部124b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導電材料或金屬材料。第一加寬部112以及第二加寬部122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不過,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第一電極結構110a、110b與第二電極結構120實際上可以選擇用任何低可視性的導電材料加以製作,例如透明導電材料或金屬網格。
舉例而言,本實施例還可以採用如圖5C的結構。圖5C是圖5A中區域Q的放大示意圖,但圖5C的結構僅為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請參照圖5A與圖5C,本實施例中,具有第一節距P1的第一電極結構110a的第一窄縮部114a的材料例如是第一導電材料,具有第二節距P2的第一電極結構110b的第一窄縮 部114b以及第二窄縮部124a的材料包括第二導電材料,其中第一導電材料與第二導電材料彼此不同,且其中一者例如是金屬材料而另一者例如是透明導電材料。不過,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導電材料與第二導電材料也可以相同。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可以先以第二導電材料製作具有第二節距P2的第一電極結構110b的第一窄縮部114b以及第二電極結構120的第二窄縮部124a。接著,設置絕緣圖案130於第一窄縮部114b與第二窄縮部124a上,再以第一導電材料製作第一窄縮部114a、第一加寬部112、第二加寬部122以及第二窄縮部124b。具有第一節距P1的第一電極結構110a的第一窄縮部114a分別與一個第二窄縮部124a重疊,如圖5C所示。另外,具有第二節距P2的第一電極結構110b的第一窄縮部112b分別與兩個第二窄縮部124b重疊,如圖5B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窄縮部114a與第一窄縮部114b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但是材質與製作順序均不同。第二窄縮部124a與第二窄縮部124b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但是材質與製作順序均不同。同時,具有相同材質的第一窄縮部114b與第二窄縮部124a是沿著不同的方向延伸。如此一來,第一窄縮部114b與第二窄縮部124a的排列較不規律而不容易被使用者察覺,有助於改善觸控面板100f的視覺效果。
另外,於本實施例的一變化實施例中,第一節距P1亦可以等於第二節距P2,且第一窄縮部114a的長度L3不同於第一窄 縮部114b的長度L4。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6,觸控面板100f與圖1之觸控面板100a大致相似,因此將以相同或相似的符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構件,並且省略相同技術內容之說明。以下將針對其不同之處說明。首先,本實施例之第一加寬部112是以相同的節距來排列。當相鄰的兩個第一加寬部112是經由第一窄縮部114a連接時,第一加寬部112a的第一端112x至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b的第一端112x的距離為第一節距P1。當相鄰的兩個第一加寬部112是經由第一窄縮部114b連接時,第一加寬部114b的第一端112x至相鄰的第一加寬部112a的第一端112x的距離為第二節距P2,其中第一節距P1與第二節距P2相同。
詳細而言,以同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10為例說明,其中第一加寬部112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1與下一個第一加寬部112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2相同。第一加寬部112a與第一加寬部112b可具有相同的圖案。另外,同一第一電極結構100中的任兩個相鄰的第一窄縮部114分別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不同。舉例而言,第一窄縮部114a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3不同於第一窄縮部114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L4。進一步地,第一窄縮部114a與第一窄縮部114b的傾斜程度可不同。透過第一窄縮部114a與第一窄縮部114b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長度與設計不同,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f較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第一窄縮部 114的規律性,因此具有較佳的視覺效果。
以上電極結構可製作於一基板上,此基板可為一硬質基板或一柔性基板。舉例而言,基板可為一硬質覆蓋板或顯示面板之一基板例如對向基板、彩色濾光基板或封裝蓋板,藉以達成減薄化的需求。其中,當基板採用顯示面板之基板時,以上電極結構還可以應用於現有的內嵌式(in-cell type)或外嵌式(on-cell type)觸控顯示裝置所需的電極結構中。顯示面板可以是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電泳顯示面板(electrophoresis display panel)、電濕潤顯示面板(electrowetting display panel,EWD panel)、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OLED display panel)或其他類型的顯示面板,本發明不加以限定。
圖7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7,觸控顯示裝置1000包括有第一基板1010、顯示面板1020、電極結構1030以及光學膠1040。在此,電極結構1030可以選擇前述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100f的任何一者的電極結構,相關聯結構以相同符號表示,因此電極結構1030的具體設計不再贅述。需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制電極結構1030中的第一電極結構110與第二電極結構120相絕緣的方式。於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結構與第二電極結構分別位於單一絕緣層的兩對側。或者,第一加寬部、第二加寬部以及第二窄縮部皆位於第一基板1010上,而設置具有多個開口的單一絕緣層於第一加寬 部、第二加寬部以及第二窄縮部上,且絕緣層的開口曝露出第一加寬部的一部分,而第一窄縮部透過開口與第一加寬部接觸以電連接。
前述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100f基於電容效應進行觸點的偵測。藉由第一電極結構110與第二電極結構120,如果有導電物體(例如手指)接近或接觸觸控面板的表面,導電物體將與靠近的電極結構之間形成耦合電容,從而在物體接近或接觸區域發生電容效應的變化,藉以偵測導電物體的位置或移動軌跡等。導電物體可觸摸一絕緣體(例如覆蓋板)的外表面以進行觸控操作。或者,導電物體可接近但不接觸觸控面板以進行懸浮觸控操作。另外,關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觸點座標相關測量方法可參考目前熟知的觸點座標測量方法,例如自電容測量方法或互電容測量方法,然而本發明並不受特定測量方法所限制。
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10例如是可保護內部元件的覆蓋板(Cover lens),覆蓋板為高機械強度之硬質基板,例如可為強化玻璃,或是複合塑膠基板,例如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PC)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複合基板。電極結構1030製作於第一基板1010上。
此外,於第一基板1010的周邊區域中可設置有一裝飾層1050。裝飾層1050可由抗光材質所構成,所述抗光材質定義為光通過其介面會發生損失的材質,以用於遮蔽裝置中不欲被看到的元件或光。裝飾層1050的材料可為陶瓷、類鑽碳、油墨或抗光光 阻,但不以此為限。進一步地,觸控顯示裝置1000中可設置訊號導線1060於裝飾層1050上,以避免使用者觀看到訊號導線1060的存在。本實施例中,電極結構1030的一部份延伸設置於裝飾層1050而與訊號導線1060連接。此外,觸控顯示裝置1000中可設置一保護層1070,其至少可用以保護電極結構1030以及訊號導線1060。
透過光學膠1040將形成有電極結構1030的第一基板1010貼附到顯示面板1020上,其中電極結構1030位於顯示面板1020與第一基板1010之間。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觸控面板在第一方向上以不同的節距來排列第一加寬部或/及以不同的長度來設計第一窄縮部,以減少第一窄縮部的規律排列的重複週期,相較於習知的觸控面板以相同節距排列第一加寬部且具有相同設計的第一窄縮部,本發明之觸控面板於第一電極結構與第二電極結構的交錯之處較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電極結構的存在,進而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
100a‧‧‧觸控面板
110‧‧‧第一電極結構
120‧‧‧第二電極結構
112、112a、112b‧‧‧第一加寬部
112x‧‧‧第一端
112y‧‧‧第二端
114、114a、114b‧‧‧第一窄縮部
122‧‧‧第二加寬部
124‧‧‧第二窄縮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1‧‧‧第一節距
P2‧‧‧第二節距
L1、L2、L3、L4‧‧‧長度
M‧‧‧區域

Claims (22)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多條第一電極結構,各該第一電極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些第一電極結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各該第一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一窄縮部,任一該第一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之間;以及多條第二電極結構,各該第二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二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二窄縮部,任一該第二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二加寬部之間,該些第二電極結構與該些第一電極結構電性絕緣,且該些第二窄縮部與該些第一窄縮部交錯;其中,該些第一電極結構具有多個節距分別沿著該第一方向的該些第一加寬部之間所定義,且該些第一窄縮部各自具有一長度沿著該第一方向所定義,且該些節距的其中二者的相減值與該些長度的其中二者的相減值的至少一者不等於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一部分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以一第一節距排列,而另一部分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以一第二節距排列,且該第一節距不同於該第二節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同一條的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一加寬部交替地以該第一節距以及該第二節距排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在同一條 的該第一電極結構中,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且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窄縮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在同一條的該第一電極結構中,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且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窄縮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兩條相鄰的該些第一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分別以該第一節距以及該第二節距排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在兩條相鄰的該些第一電極結構中,同一條的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一加寬部的節距相同,其中一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的長度不同於另一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的長度,且其中一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一窄縮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於另一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一窄縮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在同一條的該第一電極結構中,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相同,且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窄縮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相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窄 縮部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各該第二窄縮部沿該第二方向延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沿該第二方向,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的圖案中心的連線為一曲折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一部份的該些第一窄縮部由一第一導電材料製成,而另一部分的該些第一窄縮部以及一部份的該些第二窄縮部由一第二導電材料製成,其中該部份的該些第二窄縮部與該部份的該些第一窄縮部交錯,且該第一導電材料與該第二導電材料不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導電材料與該第二導電材料的其中一者為透明導電材料而另一者為非透明導電材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另一部分的該些第二窄縮部由透明導電材料製成,且該另一部分的該些第一窄縮部分別與該另一部分的該些第二窄縮部重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以相同的節距排列。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在同一條的該第一電極結構中,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相同,且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窄縮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長度不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窄縮部沿一傾斜方向延伸,該傾斜方向不同於該第一方向以及該 第二方向,且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窄縮部的該傾斜方向不同。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具有不同的圖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任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具有相同的圖案。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相鄰的兩條第一電極結構電性連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加寬部以及該些第二加寬部具有鋸齒狀邊緣。
  2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覆蓋板;一裝飾層,設置於該覆蓋板上的周邊區域;多條第一電極結構,設置於該覆蓋板上,各該第一電極結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該些第一電極結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各該第一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一窄縮部,任一該第一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一加寬部之間;多條第二電極結構,設置於該覆蓋板上,各該第二電極結構包括多個第二加寬部以及多個第二窄縮部,任一該第二窄縮部連接於兩個相鄰的該些第二加寬部之間,該些第二電極結構與該些第一電極結構電性絕緣,且該些第二窄縮部與該些第一窄縮部交錯;以及一絕緣層,設置於該覆蓋板上且至少設置於該些第二窄縮部 與該些第一窄縮部之間;其中,該些第一電極結構具有多個節距分別沿著該第一方向的該些第一加寬部之間所定義,且具有多個長度分別由該些第一窄縮部在該第一方向的長度所定義,且該些節距的其中二者的相減值與該些長度的其中二者的相減值的至少一者不等於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一部分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以一第一節距排列,而另一部分的該些第一加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以一第二節距排列,且該第一節距不同於該第二節距。
TW103119045A 2014-05-30 2014-05-30 觸控面板 TW2015450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9045A TW201545011A (zh) 2014-05-30 2014-05-30 觸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9045A TW201545011A (zh) 2014-05-30 2014-05-30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011A true TW201545011A (zh) 2015-12-01

Family

ID=5540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9045A TW201545011A (zh) 2014-05-30 2014-05-30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450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0575B (zh) 触摸面板
TWI471790B (zh) 電容式觸控感應器及其製造方法及電容式觸控面板
KR102060798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2262548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430886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스크린을 위한 더미 패턴을 사용하는 터치 패드의 구조
KR10110717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50085205A1 (en) Touch panel
US9354756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590111B (zh) 觸控面板
KR102042711B1 (ko) 정전식 터치 패널 장치
JP6418910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TW201327312A (zh) 具有靜電防護結構之觸控面板
CN109782953B (zh)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20111985A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324003A (zh) 觸控顯示面板
KR20210137941A (ko) 터치 패널
TWI506503B (zh) 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88078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19022A (zh) 觸控面板
TWI470495B (zh) 觸控基板、顯示面板以及圖案化遮光層
KR20120075982A (ko)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604748A (zh) 觸控面板
KR102119827B1 (ko) 터치 패널
KR101818093B1 (ko) 터치 감응 디바이스 및 터치 감응 디바이스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생산 방법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