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844A -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844A
TW201543844A TW104104173A TW104104173A TW201543844A TW 201543844 A TW201543844 A TW 201543844A TW 104104173 A TW104104173 A TW 104104173A TW 104104173 A TW104104173 A TW 104104173A TW 201543844 A TW201543844 A TW 2015438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message
organiz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8131B (zh
Inventor
Hung-Che Chiu
Original Assignee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Priority to TW104104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8131B/zh
Priority to US14/699,788 priority patent/US9356895B2/en
Priority to CN201510228972.0A priority patent/CN1050998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3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8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81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9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or pre-shared ke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60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application servers or record carriers, e.g. SIM application toolk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4Messaging devices, e.g. message cent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含:資料庫、伺服器、推播閘道器以及行動通訊裝置。該資料庫、該伺服器與該推播閘道器組合成本發明之雲端。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成員資訊,每個該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其中,用戶端可透過單一App與單一接口存取該雲端,以接收或傳遞訊息。

Description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運用在行動通訊裝置上的雲端技術,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現今在行動通訊裝置上運用雲端技術提供社團或企業組織做為訊息交換的系統為數甚多,然而,習見技術仍存有許多缺失,以致無法滿足社團或企業組織對訊息交換的操作需求。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2135402之「服務交付技術之認證及訊息加密方法」,其中揭露一種服務交付技術(PUSH technology,亦稱推播技術)之認證及訊息加密方法,係利用加密金鑰技術以進行認證及訊息加密,並由服務交付啟動者、服務交付代理閘道器、及服務交付用戶端三者共同參與一會議金鑰的產生過程,亦即三者分別貢獻本身產生的亂數值以作為產生此會議金鑰的其中一個參數。且最後僅有服務交付啟動者、及服務交付用戶端兩者各自產生同一把共享之加解密金鑰,而服務交付代理閘道器本身將無法產生此加解密金鑰,以提高金鑰之安全性,並減輕服務交付用戶端進行指數運算的負擔。此先前技術一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不論是GSM或GPRS,其微細胞系統(cellular systems)並沒有一個確保伺服端與使用者之間能安全傳送訊息的機制…在無線網路中傳遞私密性訊息時,網路業者將有可能截聽到使用者私密性的資料,這無疑是對使用者之安全性與隱私權的一大威脅…”(見其說明書第[0005]段)。而先前技術一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允許服務交付技術應用環境中之各元件能兩兩進行雙向認證,俾提高資訊安全性”。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100131952之「接收訊息的方法」,其中揭露一種接收訊息的方法,適用於電子裝置。該方法包括:接收一訊息;在接收到訊息時,依據內建於電子裝置的網路位址連線至伺服器;自伺服器中取得多媒體檔案;並且,下載並播放多媒體檔案。此先前技術二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簡訊的呈現畫面亦非常陽春,僅僅顯示簡訊的內容以及提供編輯簡訊等簡單的操作功能。對於經常利用簡訊功能與他人聯絡的使用者,除了重視提示功能之外,豐富的簡訊介面亦非常重要”(見其說明書第[0002]段)。至於先前技術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透過訊息來下載多媒體檔案”。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1117503之「頻道訂閱及推播系統和方法」,其中揭露一種頻道訂閱及推播系統和方法,使用者藉由行動通訊裝置連結上WML伺服器,以訂閱頻道。WML伺服器產生訂閱表並編碼訂閱表為SS DTD。SQL伺服器接收儲存SSDTD,並且根據SS DTD判斷頻道之資訊是否有被更新。若是,SQL伺服器發送一更新信息至推播伺服器,推播伺服器接收更新信息並推播更新信息至行動通訊裝置。行動通訊裝置接收更新訊息,使用者根據更新信息藉由行動通訊裝置連結上WML伺服器,以下載最新資訊。此先前技術三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1.使用者自己必須主動查詢之前所訂閱之資訊是否有被更新,導致使用者無法即時得知最新信息。2.使用者所收到的資訊往往沒有被分類、組織及管理,讓使用者閱讀起來相當雜亂。3.一般行動通訊裝置固然得到訂閱之資訊,但是無法分類、組織及管理,沒有辦法實現使用者同時訂閱多種信息之功能”(見其說明書[發明背景]最後一段)。至於先前技術三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一旦頻道之資訊被更新時,可以利用推播技術告知使用者,讓使用者可以立刻得知最新資訊。並且,使用者所接收到的頻道之資訊已被分類組織及管理,讓使用者便於閱讀”。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7100603之「關聯具有交遞內容之行動頻道訂閱的方法及系統」,其中揭露一種用於在一行動網路中建立用於頻道訂閱之一交遞內容的方法與系統,其包括以下步驟:自該行動網路中的一行動器件與一內容提供者建立一訂閱;以及傳遞一交遞內容至一交遞伺服器。此先前技術四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其他替代包括基於SMS的推播及廣播或社區廣播。在為廣播的情形下,無法定制交遞來滿足一特定使用者或一特定器件之能力的需要。因此該等系統不具有與其相關聯之智慧”(見其說明書第[0005]段)。而先前技術四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提供一訂閱模型及拓樸,其中將訂閱資訊與一交遞內容兩者傳達至一交遞伺服器或一內容提供者”。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101115678之「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建置系統及方法」,其中揭露一種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建置系統及方法,係使一使用者能夠透過一瀏覽器存取具有一使用者介面的一操作平台以建置一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包含提供該使用者介面,其包含多層式資料設定頁面組合,經組態設定以提供該使用者透過至少一點選操作而自定義該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之顯示內容。此先前技術五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支App從構想到製作完成,需要大量的設計和規劃,對普通使用者而言,編寫一支App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見其說明書第[0003]段)。而先前技術五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提供一種便捷的行動運算裝置可執行應用程式的建置平台,使用者只需透過點選就可以輕易完成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慣稱為App)的資料結構定義與其版面設定”。
另有一種先前技術六,係由軟體開發廠商專為一特定企業依其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客製化訊息傳遞系統,並將該系統設置於企業的自建機房或Co-location(機房代管),成員(即該企業之人員)所使用安裝於行動通訊裝置上的專屬應用程式(即App)亦經由客製化開發以便存取該訊息傳遞系統之伺服器。以部署模式來看,此先前技術六之系統係為一種私有雲(Private Cloud)部署模式,當有n家企業部署此種私有雲時,必有n套(所謂一套係指包含所有行動通訊裝置的主流平台)對應的應用程式,以及n個接口(因各個私有雲的伺服器IP皆不相同,其登入的接口必不相同)。此先前技術六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部署私有雲模式可讓企業完全自行掌控系統資安問題,以及專屬應用程式可避免成員被外部人員干擾”,所謂的“專屬應用程式可避免成員被外部人員干擾”係指該客製化系統須以專屬應用程式去存取,除了組織之成員有權限使用之外,成員的親友並無法以其他應用程式與其傳遞訊息。而先前技術六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部署私有雲模式的訊息傳遞系統,並採用專屬應用程式”。對軟體開發廠商而言,為個別社團或企業組織客製化開發、部署私有雲模式的訊息傳遞系統與應用程式相當費時、費工、費錢,且未來軟體在升級時也較為困難。
還有一種先前技術七,以公有雲(Public Cloud)之部署模式運用行動通訊裝置與推撥技術提供個人對個人或單一個層級之組織內部之訊息交換服務,例如由韓國NHN公司在日本的子公司LINE株式會社所開發的“Line”以及由中國騰訊公司所開發的“微信”(WeChat)應用程式及其後端之系統,此先前技術七的最大問題是對隱私保護不夠周全,例如兩位互相認識的“成員A”與“成員B”同時加入此類系統(假設兩人同時加入同一個系統“Line”或是“微信”),因某些因素以致“成員A”不願讓“成員B”知道其有使用同樣的應用程式與系統,以避免被對方加入好友名單,但是,先前技術七允許不同組織中的成員以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檢索資料庫中的成員,也就是 “成員B”可輕易以“成員A”之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從系統之資料庫中檢索到。另外,先前技術七所採用的成員帳號(即使用者ID)編碼為獨一無二的(Unique),即使身在不同組織甚至處在不同國家,所有帳號皆不得重複。先前技術七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習見簡訊(SMS)傳送之訊息內容不夠多樣化,無法以更生動、更活潑的方式拉近溝通距離”。而先前技術七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部署公有雲模式的訊息傳遞系統,提供個人對個人或單一個層級之組織內部之訊息交換服務,並強化更生動、更活潑的訊息貼圖”。
上述該些先前技術並未解決“社團或企業組織需要彈性的多層級結構”、“利用單一個雲端系統服務眾多社團或企業組織”、“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存取單一個雲端系統”、“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存取混合式雲端系統”、“不同組織的成員必須互相隱藏,不能被組織外的其他人檢索到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等等問題,其利用之技術手段以及產生之技術效果亦與“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無關。故,實有必要提出一種適合社團或企業組織傳遞訊息並具有多層級結構的行動通訊裝置雲端系統,以便各社團或企業組織旗下之成員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直接存取服務。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讓成員利用單一App連接單一接口以存取具有複數組織結構的單一雲端訊息傳遞系統。
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包含:伺服器端之一資料庫、一伺服器與一推播閘道器以及用戶端之一行動通訊裝置。該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成員資訊,每個該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該伺服器包含:一第一網路通訊模組、一登入驗證模組、一帳號管理模組、一權限管理模組以及一公佈欄模組。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用以建立網路連線。該登入驗證模組經由該網路連線接收上傳之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且將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與該資料庫中所儲存之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進行驗證。該帳號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與該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該權限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權限與該帳號之權限。該公佈欄模組接收上傳之一訊息並寫入至該資料庫中,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至少一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包含至少一推播識別碼。該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並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一推播通知序號。該行動通訊裝置用以執行一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包含: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一登入模組、一資料存取模組、一訊息輸入模組以及一畫面更新模組。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用以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該登入模組接收所輸入之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並經由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上傳至該伺服器。該資料存取模組,接收該推播通知後觸發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再自該伺服器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該訊息輸入模組,用以輸入該訊息,以及設定該至少一接收端。該畫面更新模組,依據下載之該推播通知或該訊息將一畫面更新並顯示於該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其中,該資料庫、該伺服器及該推播閘道器組合成一雲端,而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該登入驗證模組、該帳號管理模組、該權限管理模組以及該公佈欄模組係屬於一伺服模組群,該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設計,可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
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應用於一伺服器、一資料庫、一推播閘道器、一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間,包含:於該資料庫儲存複數個成員資訊,每個該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於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一應用程式;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一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一成員之該組織識別碼、一第一帳號及一第一密碼以進行登入驗證;接收對應於一伺服模組群之一指令,依據一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接收該第一成員欲公告之一訊息,並指定至少一接收端;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該訊息上傳至一公佈欄模組;該公佈欄模組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該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至少一推播識別碼所組成;該伺服器將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該推播閘道器;該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不重複的一推播通知序號;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該推播通知;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該應用程式;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二成員之該組織識別碼、一第二帳號及一第二密碼以進行登入驗證,該第二成員與該第一成員係屬於同一個該組織;接收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該指令,依據該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及將該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參閱第1圖,本發明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一之系統架構圖,其系統包含有:伺服器端(即本發明之雲端42)之資料庫22、伺服器10與推播閘道器24,以及用戶端之行動通訊裝置28。資料庫22定義有複數個組織,所謂的“組織”即為社團、群組或企業,每一個組織皆由一個不重複(Unique)的組織識別碼(Organization ID)所定義;換言之,對本發明的系統而言,每個新設立的組織,皆由本發明的系統設定一個不重複的組織識別碼。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而言,本發明採用一種階層狀的Namespace(命名空間)資料結構用以定義組織(設定組織識別碼),一旦組織識別碼被設定後,該組織即完全獨立於外部(意即組織外部之人員無法檢索組織內部之資訊),甚至連組織名稱亦無法檢索,外部人員完全無法得知某一組織是否存在於此系統中,使組織獲得足夠的隱密性,組織識別碼即Root Namespace(根命名空間)。組織由單一層級或複數層級所組成並包含至少一個成員(Member),在資料庫22中可呈現為組織資訊,例如,組織與組織識別碼係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並儲存於組織的資料表(即“Table”)。在資料庫22中,以成員為主的成員資訊,包含對應於其所隸屬之組織之組織識別碼、帳號以及密碼。所謂的“層級”(Level)係指組織中的結構,單一層級的組織例如:一個“桌球社”或一個“家庭”,由於其組成的成員人數較少可以不必再細分成員的層級;而多層級的組織例如一間公司旗下的層級可能依職務單位分為“事業群”、“部門”、“課”、“組”四個層級,或是依照成員職等從“一職等”、“二職等”…到“十五職等”分成十五個層級。
在本發明的訊息傳遞系統中,單一個成員可同時加入兩個以上的組織,並同時擁有對應於所隸屬組織之組織識別碼,例如某一成員同時加入了一個運動愛好社團、一個公益慈善社團以及一間企業共三個組織,故,此成員即擁有三個不同的組織識別碼以各自對應於其所隸屬之組織。一旦該成員加入某個組織,並經由本發明的資料庫22當中登錄了該成員的成員資訊(該組織的組織識別碼,該成員的帳號及密碼),該成員即可進入該組織的檢索體系而檢索到該組織的其他成員。
伺服器10包含以下伺服模組(群):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登入驗證模組14、帳號管理模組16、權限管理模組18、公佈欄模組20。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用以與用戶端之行動通訊裝置28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建立TCP協定(包含Socket及WebSocket連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登入驗證模組14接收某成員透過行動通訊裝置28所上傳之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然後將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與對應於資料庫22中之該成員之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進行驗證。帳號管理模組16依據組織之組織識別碼,設定資料庫22中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之層級與成員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權限管理模組18依據具設定權限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於登入時所輸入之組織識別碼設定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之層級權限與各個成員帳號之權限(Authorities),同樣的,管理者須以該管理者之組織識別碼、該管理者的帳號及密碼登入資料庫22。公佈欄模組20接收上傳之訊息並寫入至資料庫22中,依據訊息所設定之接收端(即“組織通訊錄中被選取的成員”)進行對照工作(Mapping)以產生訊息接收端清單(即被選取成員的“推播識別碼”),此類型之訊息係一種由上而下佈達至組織全體或旗下一層級的訊息,例如公司內的公告訊息。至於訊息的內容可包含:文字、影像(Image)、視頻(Video)、音頻(Audio)以及檔案(File)等類型,而所謂的“所設定之接收端”可以是特定成員、特定組織之層級、特定群組清單或組織內之全部成員,而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推播識別碼(Push ID)所組成而非行動電話號碼,一個推播識別碼係對應至一位成員的接收裝置(即行動通訊裝置28)。上述伺服器10與資料庫22並未限定部署於特定數量之設備上,例如:兩者可部署於同一台設備之上,又或者,兩者可各自部署於叢集(Cluster)結構之設備上。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伺服模組(群)另可包含以下任意組合(參見第6圖):VOIP模組52(利用Voice Over IP通訊協定提供語音通話功能)、視訊模組54(利用視訊之通訊協定提供視訊通話功能)、影音模組56(提供音頻與視頻播放及操作控制功能)、通報模組58(發佈、閱讀及管理“問題通報”或是“警示通報”類型之訊息)、投票模組60(提供電子投票與問卷功能)、成員定位模組62(提供成員地理位置資訊之定位回傳功能)、工作模組64(提供“待辦事項”或“工作指派”功能)、聊天室模組66(提供“一對一”及“多對多”之即時聊天功能)、動態消息模組68(發佈、閱讀及管理動態消息)、檔案共享模組70(提供檔案共享功能,支援多種檔案格式)、關鍵字過濾模組72(提供特定關鍵字設定並進行警示或攔截)、相簿模組74(提供相簿功能,自動統整動態消息或聊天室中的相片)、簽核模組76(提供階層式表單簽核功能)、浮水印模組78(依不同使用者動態於特定檔案上呈現浮水印)、官方帳號模組80(提供企業官方帳號功能)…等等。本發明一實施例係以參數設定方式管理各組織所能存取之伺服模組(群),不同的組織可設定不同的參數以允許存取部份或全部的伺服模組(群),意即,各組織其成員可存取的賦能(Enable)伺服模組(群)取決於雲端42中(儲存於伺服器10或資料庫22)關聯各組織的一“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舉例來說:“A組織”為最高等級的付費企業,故其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為可存取所有伺服模組(群),而“B組織”為次高等級的付費企業,其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為可存取大多數之伺服模組(群),“C組織”為免費等級,其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為僅能存取基本功能之伺服模組(群),而該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係一一詳列所有賦能的伺服模組(群)。
推播閘道器24依據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推播識別碼產生推播通知(Push Notification),並透過外部推播主機26(例如:MPNS、GCM以及APNS)發送推播通知。推播通知包含一個不重複的推播通知序號(或是至少在近期資料可查詢之範圍內為不重複)。所謂推播通知之“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係取決於訊息內容的長度,以APNS為例來說明,其允許的最大訊息內容(Payload)長度為256Bytes,當某一訊息之內容少於256Bytes時其推播通知即包含了訊息的完整內容,當某一訊息之內容大於256Bytes時其推播通知僅包含訊息的部份內容(即前256Bytes部份)。
行動通訊裝置28(例如運行iOS、Android或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之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執行應用程式30(即Application,又稱App)。應用程式30包含: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登入模組34、資料存取模組36、訊息輸入模組38以及畫面更新模組40。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用以與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TCP協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登入模組34接收使用者(即成員)之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之輸入,並上傳至伺服器10。資料存取模組36接收推播通知後觸發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網路連線(TCP協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再自伺服器10下載對應於推播通知序號之訊息之完整內容。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採TCP協定或WebSocket 協定(屬於一種TCP協定,但由用戶端發出的Handshake請求為HTTP形式),此實施例之資料存取模組36係直接下載訊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採HTTP協定或HTTPS協定,此實施例之資料存取模組36係以輪詢(Polling)技術下載訊息。訊息輸入模組38用以輸入欲傳送之訊息,以及設定至少一接收端,設定接收端之方法係由一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成員、特定組織之層級、特定群組清單或組織中之全部成員。所謂的“組織通訊錄”係由具權限之管理者(例如MIS人員)所編輯,其他成員僅能查看或使用但無法編輯組織通訊錄。所謂的“特定群組清單”亦由具權限之管理者所編輯,例如:“組織內各單位/層級之一級主管”、“組織內各單位/層級之二級主管”、“組織內各單位/層級之基層人員”…等等。因此類接收端原本係散佈於各個單位/層級之中,故需以人工方式編成特定群組清單以供利用。畫面更新模組40依據下載之推播通知或訊息將畫面更新並顯示於行動通訊裝置28之螢幕上。
前述已說明同一成員可同時加入多個不同的組織,並同時擁有其所隸屬組織之組織識別碼。假設某一成員已加入三個不同的組織,而三個帳號皆已通過驗證(帳號註冊流程中的其中一個步驟,例如以Email驗證或是以行動電話號碼驗證),當此成員登入後即可在同一個應用程式30中接收三個組織的所有通知訊息。若此成員不想繼續接收其中一個組織的通知訊息,可在該組織的“設定”中關閉該組織的通知,或是直接登出該組織。
參閱第2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雲端42之組織與層級示意圖,其說明了本發明之雲端42結構具備支援複數個組織,各組織可包含單一個層級或複數個層級,層級之下另有零至複數個成員(未標示於圖例中)。圖例中的“A組織”的層級結構為垂直型(或稱高樓型、高塔型),適合以成員之職等做為層級區分之組織,例如:第1層級為“十五職等”、第2層級為“十四職等”、第3層級為“十三職等”…以此類推,而“十三職等以上為高階主管”。本發明之公佈欄模組20可指定公告訊息之佈達層級,例如佈達至組織中之所有高階主管,即包含第1層級至第3層級。圖例中的“B組識”的層級結構僅有單一層級,適合成員數量較少或採扁平化結構之組織,例如:家庭、學校社團、小型公司、因共同興趣所結合的小型團體…等等。圖例中的“C組識”的層級結構為金字塔型,適合各種中、大型之企業與團體。上述可彈性設定複數個層級之組織結構即為本發明之主要技術特徵之一。
在具有複數個層級的組織中(例如:“A組織”與“C組識”),各個層級皆有一位具設定權限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在企業組織中通常最頂層之總管理者為公司的MIS人員,而各個層級之管理者則為單位主管(例如:事業群主管、部門主管、課長、組長…等等)。而管理者之權限通常在新增組織及該管理者的帳號時即授于,但亦可於帳號新增之後再另行授于。由於本發明運用Namespace資料結構技術來設定組織識別碼,使各個組織之所有資料皆完全獨立於外部,各組織旗下之帳號(即成員之帳號)即使採用相同的編碼(例如員工編號“0001”、“0002”、“0003”…等)亦無帳號相同之衝突問題,故,各組織為旗下成員設定帳號編碼時更為彈性,不需擔心同樣帳號已被其他組織之成員佔用的問題。另外,即使有多個不同組織同時利用成員之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做為帳號(或是填在“聯絡資訊”之中),只要跨組織即無法檢索其他組織旗下成員之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以避免外部人員之干擾。至於組織內部則可以行動電話號碼、Email或關鍵字檢索任何組織內之所有成員,組織內部之檢索係屬習見技術,故不贅述。以組織識別碼以及Name Space資料結構區隔不同組織,使組織外部人員無法檢索組織內成員,係本發明之另一主要技術特徵。換言之,在本發明的架構下,要識別每個“成員”,是以組織識別碼(組織身份,組織ID)結合成員帳號(成員身份,成員ID),此為一種雙層ID的結構,有別於以往的單層ID(單一帳號)的結構。習見技術僅以單層ID結構來進行身份識別,因此,每個ID都必須不同。本發明則以組織識別碼與成員帳號的雙重ID方式來進行識別(登入驗證),第一層ID具有檢索隱匿性功能(組織獨立性),第二層ID則為組織內識別功能。因此,不同成員在不同組織中的成員帳號可以相同而不衝突。
參閱第3圖,本發明實施例雲端42部署模式之示意圖,其說明了本發明之雲端42提供兩種部署模式:公有雲模式與混合雲模式。公有雲模式係指伺服器端之伺服器10、資料庫22以及推播閘道器24完全皆由服務商(Service Provider)所提供,假設“A組識”係一般公司或社團對資安管控並無特別嚴格之要求,其存取之伺服模組群(即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登入驗證模組14、帳號管理模組16…等)與設備皆設置於公有雲44,意即其發送訊息之記錄亦留存於公有雲44之資料庫22之中,由服務商負責保管。混合雲模式係指部份之伺服模組與設備設置於公有雲44,同時另一部份設置於私有雲46,並將各伺服模組之設置位置儲存至一“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中,其中記載有設置於私有雲46之伺服模組群以及其所在之IP位置。假設“C組識”係一金融企業其對資安管控非常嚴謹,對於所有與個資有關之伺服模組以及發送訊息之記錄必須設置與留存於自建機房內。故,除了本發明之登入驗證模組14(即登入之接口)仍設置於公有雲44,其餘設備與伺服模組係設置於私有雲46(即“C組識”其自建機房中)並記載於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中。當“C組識”之成員以本發明之應用程式30存取本發明之雲端42時,首先登入之接口仍在公有雲44(即登入驗證模組14),登入驗證完畢後,當應用程式30接收到對應於伺服模組群之指令時,系統即依據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Redirection)。例如使用者於應用程式30中選取公佈欄功能,即係對應至公佈欄模組20,此時系統即依據記載於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中“公佈欄模組20設於私有雲46之IP位置”進行轉向,之後應用程式30即直接存取私有雲46之伺服器之公佈欄模組20,“C組識”之敏感性資料(如發送訊息之記錄)因而得以完全留存於私有雲46之資料庫22中。由於本發明之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Distributed)設計,故,可依企業客戶之需求任意將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即公有雲44與私有雲46),此係本發明之再一主要技術特徵。當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公有雲44與私有雲46中,而登入驗證模組14仍設置於公有雲44時,且運用“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此種部署模式即本發明之混合雲模式。
雖然,上述混合雲模式之部署因企業客戶之需求而有些許客製化之作業(即分拆與設置伺服模組),但是此與先前技術六並不相同,其在用戶端並不需要以習見專屬應用程式存取私有雲46,本發明之混合雲模式仍是以同樣的應用程式30存取私有雲46,原因已如前述—登入之接口仍在公有雲44(即登入驗證模組14)。換句話說,服務商不必再為不同的企業客戶去客製化專屬應用程式,運用單一應用程式30服務所有企業客戶可大幅節省App上架時間、流程與人力(舉例來說,要在蘋果的AppStore上架必需經由一嚴格之審核流程)。此單一接口、單一應用程式(即App)存取公有雲與混合雲模式即本發明之又一主要技術特徵。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在進行轉向至私有雲46之前須經過數位憑證(又稱電子憑證)之認證步驟,以確認私有雲46之身份、避免假冒的伺服器藉機竊取資料。在此實施例中,在私有雲46之管理者於設定私有雲46之初(即,向公有雲44註冊私有雲46),即需輸入由憑證授權單位所發出之數位憑證其儲存路徑(數位憑證儲存於私有雲46中),並經由憑證認證中心進行有效性認證(由於“向憑證授權單位申請數位憑證”,以及“利用憑證認證中心之API進行有效性認證”屬於習見技術範疇,故不贅述),有效性認證無誤後才可將私有雲46之IP位置以及其數位憑證記載至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當某使用者的行動通訊裝置28於登入驗證後進行轉向至私有雲46之前,公有雲44之登入驗證模組14即依據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所記載之IP位置以及數位憑證資訊進行核對驗證。此實施例亦可採用令牌(Token)技術,在令牌的有效期內(例如首次認證後的24小時內)直接以令牌取代驗證步驟。
參閱第4圖,本發明實施例一之操作流程圖,由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傳公告訊息至伺服器10,最後再顯示訊息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流程,請同時參閱第1圖、第2圖與第3圖,係包含:
步驟S101:於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30。第一行動通訊裝置即本發明行動通訊裝置28,例如蘋果之iPhone5S智慧手機,並假設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係“A組織”之第一成員。
步驟S102:第一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44之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執行應用程式30後,應用程式30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公有雲44之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TCP協定(包含Socket及WebSocket連線)、HTTP協定或HTTPS (即HTTP over SSL)協定之網路連線。
步驟S103:上傳組織識別碼、第一帳號及第一密碼以進行登入驗證。第一成員利用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輸入組織識別碼、第一帳號及第一密碼,組織識別碼係代表第一成員所隸屬的“A組織”。接著,第一行動通訊裝置將組織識別碼、第一帳號及第一密碼上傳至公有雲44之伺服器10,並由公有雲44之登入驗證模組14進行登入驗證。
步驟S104: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當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接收到與伺服模組對應之指令時,系統即依據儲存於公有雲44之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將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進行轉向。例如第一成員於應用程式30中選取公佈欄功能(此選取指令對應之伺服模組即公佈欄模組20),此時系統即依據記載於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中“公佈欄模組20設於私有雲46之IP位置”將應用程式30進行轉向,之後應用程式30即直接存取私有雲46之伺服器10之公佈欄模組20。
步驟S105:輸入欲公告之一訊息,並指定至少一接收端。第一成員利用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之訊息輸入模組38輸入欲公告之訊息,並指定欲公告之至少一接收端,接收端之指定方法係自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成員、特定組織之層級、特定群組清單或組織之全部成員資訊。此例假設第一成員自組織通訊錄中選取之接收端包含第二成員。
步驟S106:與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訊息上傳。當步驟S102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為TCP協定時,此步驟即可直接將該訊息上傳至公佈欄模組20。當步驟S102建立之網路連線為HTTP協定或HTTPS協定時,此步驟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須先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重新建立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然後再將該訊息上傳至公佈欄模組20。
步驟S107:伺服器10產生訊息接收端清單。伺服器10之公佈欄模組20依據訊息所設定之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推播識別碼所組成,而訊息接收端清單至少包含一推播識別碼。
步驟S108:伺服器10將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推播閘道器24。
步驟S109:推播閘道器24產生推播通知。推播閘道器24依據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推播識別碼產生推播通知。
步驟S110:透過外部推播主機26發送推播通知,推播通知包含不重複的推播通知序號,外部推播主機26例如:MPNS、GCM以及APNS。
步驟S111: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推播通知。第二行動通訊裝置即本發明行動通訊裝置28,例如HTC OneX智慧手機,並假設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係“A組織”之第二成員。
步驟S112: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30。
步驟S113:第二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44之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執行應用程式30後,應用程式30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公有雲44之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TCP協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
步驟S114:上傳組織識別碼、第二帳號及第二密碼以進行登入驗證。第二成員利用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輸入組織識別碼、第二帳號及第二密碼,組織識別碼係代表第二成員所隸屬的“A組織”,接著,將組織識別碼、第二帳號及第二密碼上傳至公有雲44之伺服器10,並由公有雲44之登入驗證模組14進行登入驗證。
步驟S115: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當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接收到與伺服模組對應之指令時,系統即依據儲存於公有雲44之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將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進行轉向。
步驟S116:與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該訊息之完整內容。當步驟S113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為TCP協定時,此步驟即可直接下載對應於推播通知序號之訊息之完整內容。當步驟S113建立之網路連線為HTTP協定或HTTPS協定時,此步驟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須先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重新建立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然後再下載對應於推播通知序號之訊息之完整內容。
步驟S117:畫面更新模組40將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螢幕上。
參閱第5圖,本發明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二之系統架構圖,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之差異係本發明於伺服器10增設第一加解密模組48,以及於行動通訊裝置28增設第二加解密模組50。本發明之第一加解密模組48與第二加解密模組50係運用對稱式(Symmetric)、非對稱式(Asymmetric)或雜湊(Hash)加解密技術,將伺服器10與行動通訊裝置28(即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與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所建立的網路連線)之間所傳輸的訊息進行加密,並於接收後進行解密。本發明採用對稱式加解密之演算法係選自: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Triple DES、IDEA (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RC、Blowfish及AE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至於非對稱式加解密之演算法係選自:RSA、背包密碼及Elliptic Curve。雜湊演算法係選自:MD (Message Digest,例如MD4與MD5)、SHA (Secure Hash Algorithm)與SHA-1及RIPEMD-160。先前技術一之加解密技術僅運用在服務交付啟動者1、服務交付代理閘道器2及服務交付用戶端3之間的傳輸通道(參見其說明書[0012]、[0013]與圖1),該傳輸通道對應於本發明第5圖即自推播閘道器24經外部推播主機26至行動通訊裝置28之傳輸通道。然而,本發明之第一加解密模組48與第二加解密模組50之加解密技術更包含由伺服器10至行動通訊裝置28(即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與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所直接建立之傳輸通道。換言之,本發明不僅僅將推播通知(由推播閘道器24經外部推播主機26至行動通訊裝置28)進行加密,本發明更將資料存取模組36自伺服器10所下載之訊息於傳輸時進行加密,此係本發明之另一技術特徵。
至於實施例二之操作流程大致與實施例一之第4圖相同,唯,於步驟S103、步驟S106、步驟S110、步驟S111、步驟S114及步驟S116之傳輸前進行資料加密,並於傳輸後進行資料解密。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的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解決了先前技術的技術問題,使組織可具有彈性的多層級結構、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即可存取公有雲模式與混合雲模式、利用單一個雲端系統服務眾多組織、組織的成員可保有隱私避免被外部人員檢索。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出前端(Front End)編輯器供組織中具權限之成員設定資料庫22中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資訊(例如組織之聯絡資訊)、組織之層級(例如層級數量、各層級名稱)與成員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以及設定資料庫22中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之層級權限與成員帳號之權限。所謂的前端包含網頁程式(Web Application)以及應用程式,後者係包含執行於個人電腦上的應用程式與執行於行動通訊裝置28上的應用程式。網頁程式之前端編輯器係以一網頁瀏覽器進行操作。本發明之前端編輯器主要係提供一帳號與權限設定之使用者圖形化介面(GUI),其係透過API (應用程式開發介面)存取伺服器端的帳號管理模組16以及權限管理模組18,例如:具權限之成員利用前端編輯器即可在手機上直接編輯組織的層級數量、層級的執行權限、帳號的執行權限…等等相關設定。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伺服器
12‧‧‧第一網路通訊模組
14‧‧‧登入驗證模組
16‧‧‧帳號管理模組
18‧‧‧權限管理模組
20‧‧‧公佈欄模組
22‧‧‧資料庫
24‧‧‧推播閘道器
26‧‧‧推播主機
28‧‧‧行動通訊裝置
30‧‧‧應用程式
32‧‧‧第二網路通訊模組
34‧‧‧登入模組
36‧‧‧資料存取模組
38‧‧‧訊息輸入模組
40‧‧‧畫面更新模組
42‧‧‧雲端
44‧‧‧公有雲
46‧‧‧私有雲
48‧‧‧第一加解密模組
50‧‧‧第二加解密模組
52‧‧‧VOIP模組
54‧‧‧視訊模組
56‧‧‧影音模組
58‧‧‧通報模組
60‧‧‧投票模組
62‧‧‧成員定位模組
64‧‧‧工作模組
66‧‧‧聊天室模組
68‧‧‧動態消息模組
70‧‧‧檔案共享模組
72‧‧‧關鍵字過濾模組
74‧‧‧相簿模組
76‧‧‧簽核模組
78‧‧‧浮水印模組
80‧‧‧官方帳號模組
S101‧‧‧於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
S102‧‧‧第一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之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S103‧‧‧上傳組織識別碼、第一帳號及第一密碼以進行登入驗證
S104‧‧‧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
S105‧‧‧輸入欲公告之訊息,並指定接收端
S106‧‧‧與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訊息上傳至公佈欄模組
S107‧‧‧公佈欄模組產生訊息接收端清單
S108‧‧‧將訊息及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推播閘道器
S109‧‧‧推播閘道器產生推播通知
S110‧‧‧透過外部推播主機發送推播通知
S111‧‧‧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推播通知
S112‧‧‧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
S113‧‧‧第二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之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S114‧‧‧上傳組織識別碼、第二帳號及第二密碼以進行登入驗證
S115‧‧‧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
S116‧‧‧與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訊息之完整內容
S117‧‧‧將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螢幕
第1圖為本發明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一之系統架構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雲端之組織與層級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雲端部署模式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之操作流程圖; 第5圖為本發明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二之系統架構圖;及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伺服模組群之示意圖。
10‧‧‧伺服器
12‧‧‧第一網路通訊模組
14‧‧‧登入驗證模組
16‧‧‧帳號管理模組
18‧‧‧權限管理模組
20‧‧‧公佈欄模組
22‧‧‧資料庫
24‧‧‧推播閘道器
26‧‧‧推播主機
28‧‧‧行動通訊裝置
30‧‧‧應用程式
32‧‧‧第二網路通訊模組
34‧‧‧登入模組
36‧‧‧資料存取模組
38‧‧‧訊息輸入模組
40‧‧‧畫面更新模組
42‧‧‧雲端

Claims (34)

  1. 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成員資訊,每個該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 一伺服器,包含: 一第一網路通訊模組,用以建立網路連線; 一登入驗證模組,經由該網路連線接收上傳之該至少一組織識別碼其中之一、該帳號及該密碼,且將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與該資料庫中所儲存之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進行驗證; 一帳號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與該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 一權限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權限與該帳號之權限; 一公佈欄模組,接收上傳之一訊息並寫入至該資料庫中,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至少一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包含至少一推播識別碼;及 一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並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一推播通知序號;及 一行動通訊裝置,用以執行一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包含: 一第二網路通訊模組,用以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 一登入模組,接收所輸入之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並經由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上傳至該伺服器; 一資料存取模組,接收該推播通知後觸發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再自該伺服器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 一訊息輸入模組,用以輸入該訊息,以及設定該至少一接收端;及 一畫面更新模組,依據下載之該推播通知或該訊息將一畫面更新並顯示於該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      其中,該資料庫、該伺服器及該推播閘道器組合成一雲端,而該登入驗證模組、該帳號管理模組、該權限管理模組以及該公佈欄模組係屬於一伺服模組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訊息輸入模組設定該至少一接收端之方法係由一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該成員資訊、特定該組織之層級、一特定群組清單或具有相同之該組織識別碼之全部該些成員資訊。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組織通訊錄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特定群組清單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雲端之部署模式係選自:一公有雲模式與一混合雲模式。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混合雲模式係將該些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一公有雲與一私有雲中,而該登入驗證模組設置於該公有雲中,當該應用程式接收到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一指令時,依據一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私有雲儲存有一數位憑證,並且於依據該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至該私有雲前,該登入驗證模組驗證該數位憑證之有效性。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複數層級組織之結構係選自:一垂直型層級結構以及一金字塔型層級結構。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組織識別碼係做為一根命名空間(Root Namespace),該資料庫運用命名空間資料結構定義該組織識別碼,使該組織識別碼完全獨立於外部。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訊息之內容類型選自:一文字、一影像、一視頻、一音頻以及一檔案。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包含:    一第一加解密模組,利用一加解密技術於傳輸前將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內容進行加密,以及將上傳之該訊息進行解密;及 該行動通訊裝置更包含:    一第二加解密模組,利用該加解密技術將所接收的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內容進行解密,以及於傳輸前將該訊息進行加密。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加解密技術選自:對稱式加解密技術、非對稱式加解密技術以及雜湊加解密技術。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更包含:     一前端編輯器,提供一使用者圖形化介面存取該帳號管理模組以及該權限管理模組。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前端編輯器係選自:一網頁程式、一個人電腦之一應用程式以及該行動通訊裝置之一應用程式。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伺服模組群更包含以下任意組合:     一VOIP模組、一視訊模組、一影音模組、一通報模組、一投票模組、一成員定位模組、一工作模組、一聊天室模組、一動態消息模組、一檔案共享模組、一關鍵字過濾模組、一相簿模組、一簽核模組、一浮水印模組以及一官方帳號模組。
  16. 如請求項1或15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雲端儲存有關聯各該組織的一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並且該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詳列所有關聯該組織的賦能該伺服模組群。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設計,可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
  18. 一種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應用於一雲端、一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間,該雲端包含:一伺服器、一資料庫及一推播閘道器,該方法包含: 於該資料庫儲存複數個成員資訊,每個該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 於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一應用程式;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一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一成員之該組織識別碼、一第一帳號及一第一密碼至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以利一登入驗證模組進行登入驗證; 接收對應於一伺服模組群之一指令,依據一伺服模組群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接收該第一成員欲公告之一訊息,並指定至少一接收端;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該訊息上傳至一公佈欄模組; 該公佈欄模組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該至少一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至少一推播識別碼所組成; 該伺服器將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該推播閘道器; 該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 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不重複的一推播通知序號;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該推播通知; 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該應用程式;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二成員之該組織識別碼、一第二帳號及一第二密碼至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以進行登入驗證; 接收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該指令,依據該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及 將該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指定該至少一接收端之方法係由一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該成員資訊、特定該組織之層級、一特定群組清單或具有相同之該組織識別碼之全部該些成員資訊。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組織通訊錄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特定群組清單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22.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雲端之部署模式係選自:一公有雲模式與一混合雲模式。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混合雲模式係將該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該公有雲與一私有雲中,而該登入驗證模組設置於該公有雲中,當該應用程式接收到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該指令時,依據該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私有雲儲存有一數位憑證,並且於依據該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至該私有雲前,該登入驗證模組驗證該數位憑證之有效性。
  25.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伺服模組群係選自:該登入驗證模組、一帳號管理模組、一權限管理模組、該公佈欄模組、一VOIP模組、一視訊模組、一影音模組、一通報模組、一投票模組、一成員定位模組、一工作模組、一聊天室模組、一動態消息模組、一檔案共享模組、一關鍵字過濾模組、一相簿模組、一簽核模組、一浮水印模組以及一官方帳號模組。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設計,可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
  27. 如請求項25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雲端儲存有關聯各該組織的一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並且該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詳列所有關聯該組織的賦能該伺服模組群。
  28.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複數層級組織之結構係選自:一垂直型層級結構以及一金字塔型層級結構。
  2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組織識別碼係做為一根命名空間(Root Namespace),該資料庫運用命名空間資料結構定義該組織識別碼,使該組織識別碼完全獨立於外部。
  3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訊息之內容類型選自:一文字、一影像、一視頻、一音頻以及一檔案。
  3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訊息與該推播通知於傳輸前利用一加解密技術將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該內容進行加密,並於傳輸後將所接收的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該內容進行解密。
  32. 如請求項31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加解密技術選自:對稱式加解密技術、非對稱式加解密技術以及雜湊加解密技術。
  33. 如請求項25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更包含:     利用一前端編輯器,提供一使用者圖形化介面存取該帳號管理模組以及該權限管理模組。
  34. 如請求項33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前端編輯器係選自:一網頁程式、一個人電腦之一應用程式以及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或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一應用程式。
TW104104173A 2014-05-07 2015-02-06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TWI558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4173A TWI558131B (zh) 2014-05-07 2015-02-06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US14/699,788 US9356895B2 (en) 2014-05-07 2015-04-29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tructure of a plurality of organizations
CN201510228972.0A CN105099869B (zh) 2014-05-07 2015-05-07 具有多个组织结构的讯息传递装置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325 2014-05-07
TW104104173A TWI558131B (zh) 2014-05-07 2015-02-06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844A true TW201543844A (zh) 2015-11-16
TWI558131B TWI558131B (zh) 2016-11-11

Family

ID=5436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173A TWI558131B (zh) 2014-05-07 2015-02-06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27064A1 (zh)
TW (1) TWI5581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939B (zh) * 2019-03-26 2020-12-11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者介面權限管理方法及其伺服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5207B2 (en) * 2014-08-25 2019-03-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hybrid cloud placement policies
US10764340B2 (en) * 2017-05-16 2020-09-01 Apple Inc. Messaging system for organizations
CN113132987A (zh) * 2020-01-14 2021-07-16 重庆汇博利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公开的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83763A (zh) * 2021-05-31 2021-08-20 浙江环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法院消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3905081B (zh) * 2021-09-29 2024-02-27 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闸道系统以数据互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3376B1 (en) * 1998-11-18 2003-04-22 Infolibria, Inc. Efficient content server using request redirection
US20070294336A1 (en) * 2004-07-02 2007-12-20 Greg Pounds Proxy-based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JP5115091B2 (ja) * 2007-08-14 2013-0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コンテンツ送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US8296380B1 (en) * 2010-04-01 2012-10-23 Kel & Partners LLC Social media based mess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882885B (zh) * 2012-10-17 2015-07-01 北京卓微天成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云计算数据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TWM473566U (zh) * 2013-10-18 2014-03-01 Hung Tai Techonlogy Co Ltd 雲端伺服器以及整合式管理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939B (zh) * 2019-03-26 2020-12-11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者介面權限管理方法及其伺服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8131B (zh) 2016-11-11
US20150327064A1 (en)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6895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tructure of a plurality of organizations
TWI537763B (zh)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US20220147644A1 (en) Data storage architecture for an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521172B (zh) 用于处理短暂内容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TWI558131B (zh)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US20150326513A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suitable for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US10348843B2 (en) Must-reply mobile questionnaire system and method
TWI614711B (zh) 企業行動訊息系統與方法
JP6437972B2 (ja) 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スシステム
US11924171B2 (en) Private application platform
US1172922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ing content externally from a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10171577B2 (en) Local area networking system
US9560158B2 (en) Social networking using local area networks
US10491577B2 (en) Secure, customer-controlled storage for cloud-managed meeting details
US20230155975A1 (en) Agnostic domain communication via a user interface of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N105099869B (zh) 具有多个组织结构的讯息传递装置与方法
CN105100043B (zh) 适合个人及组织的讯息传递装置与方法
TWI542170B (zh) 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TWI522961B (zh) 具強制性回覆之行動問卷系統與方法
US202303792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ssages from an Exter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KR20120069643A (ko) 그룹 앱 자동 생성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