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260A -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260A
TW201543260A TW104104174A TW104104174A TW201543260A TW 201543260 A TW201543260 A TW 201543260A TW 104104174 A TW104104174 A TW 104104174A TW 104104174 A TW104104174 A TW 104104174A TW 201543260 A TW201543260 A TW 2015432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organization
message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7763B (zh
Inventor
Hung-Che Chiu
Original Assignee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ke Information Corp
Priority to TW104104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7763B/zh
Priority to US14/699,827 priority patent/US20150326513A1/en
Priority to CN201510228960.8A priority patent/CN1051000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3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7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7Computer-aide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ailing [e-mai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含:資料庫、伺服器、推播閘道器以及行動通訊裝置。該資料庫、該伺服器與該推播閘道器組合成本發明之雲端。該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組織成員資訊與複數個無組織成員資訊,每個該組織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每個該無組織成員資訊包含一帳號、一密碼。其中,用戶端透過單一App與單一接口存取該雲端,以接收或傳遞一訊息。

Description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運用在行動通訊裝置上的雲端技術,特別是關於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現今在行動通訊裝置上運用雲端技術提供個人和企業組織做為訊息交換的系統為數甚多,然而,習見技術仍存有許多缺失,以致無法滿足個人或企業組織對訊息交換的操作需求。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2135402之「服務交付技術之認證及訊息加密方法」,其中揭露一種服務交付技術(PUSH technology,亦稱推播技術)之認證及訊息加密方法,係利用加密金鑰技術以進行認證及訊息加密,並由服務交付啟動者、服務交付代理閘道器、及服務交付用戶端三者共同參與一會議金鑰的產生過程,亦即三者分別貢獻本身產生的亂數值以作為產生此會議金鑰的其中一個參數。且最後僅有服務交付啟動者、及服務交付用戶端兩者各自產生同一把共享之加解密金鑰,而服務交付代理閘道器本身將無法產生此加解密金鑰,以提高金鑰之安全性,並減輕服務交付用戶端進行指數運算的負擔。此先前技術一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不論是GSM或GPRS,其微細胞系統(cellular systems)並沒有一個確保伺服端與使用者之間能安全傳送訊息的機制…在無線網路中傳遞私密性訊息時,網路業者將有可能截聽到使用者私密性的資料,這無疑是對使用者之安全性與隱私權的一大威脅…”(見其說明書第[0005]段)。而先前技術一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允許服務交付技術應用環境中之各元件能兩兩進行雙向認證,俾提高資訊安全性”。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100131952之「接收訊息的方法」,其中揭露一種接收訊息的方法,適用於電子裝置。該方法包括:接收一訊息;在接收到訊息時,依據內建於電子裝置的網路位址連線至伺服器;自伺服器中取得多媒體檔案;並且,下載並播放多媒體檔案。此先前技術二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簡訊的呈現畫面亦非常陽春,僅僅顯示簡訊的內容以及提供編輯簡訊等簡單的操作功能。對於經常利用簡訊功能與他人聯絡的使用者,除了重視提示功能之外,豐富的簡訊介面亦非常重要”(見其說明書第[0002]段)。至於先前技術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透過訊息來下載多媒體檔案”。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1117503之「頻道訂閱及推播系統和方法」,其中揭露一種頻道訂閱及推播系統和方法,使用者藉由行動通訊裝置連結上WML伺服器,以訂閱頻道。WML伺服器產生訂閱表並編碼訂閱表為SS DTD。SQL伺服器接收儲存SSDTD,並且根據SS DTD判斷頻道之資訊是否有被更新。若是,SQL伺服器發送一更新信息至推播伺服器,推播伺服器接收更新信息並推播更新信息至行動通訊裝置。行動通訊裝置接收更新訊息,使用者根據更新信息藉由行動通訊裝置連結上WML伺服器,以下載最新資訊。此先前技術三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1.使用者自己必須主動查詢之前所訂閱之資訊是否有被更新,導致使用者無法即時得知最新信息。2.使用者所收到的資訊往往沒有被分類、組織及管理,讓使用者閱讀起來相當雜亂。3.一般行動通訊裝置固然得到訂閱之資訊,但是無法分類、組織及管理,沒有辦法實現使用者同時訂閱多種信息之功能”(見其說明書[發明背景]最後一段)。至於先前技術三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一旦頻道之資訊被更新時,可以利用推播技術告知使用者,讓使用者可以立刻得知最新資訊。並且,使用者所接收到的頻道之資訊已被分類組織及管理,讓使用者便於閱讀”。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097100603之「關聯具有交遞內容之行動頻道訂閱的方法及系統」,其中揭露一種用於在一行動網路中建立用於頻道訂閱之一交遞內容的方法與系統,其包括以下步驟:自該行動網路中的一行動器件與一內容提供者建立一訂閱;以及傳遞一交遞內容至一交遞伺服器。此先前技術四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其他替代包括基於SMS的推播及廣播或社區廣播。在為廣播的情形下,無法定制交遞來滿足一特定使用者或一特定器件之能力的需要。因此該等系統不具有與其相關聯之智慧”(見其說明書第[0005]段)。而先前技術四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提供一訂閱模型及拓樸,其中將訂閱資訊與一交遞內容兩者傳達至一交遞伺服器或一內容提供者”。
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案號101115678之「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建置系統及方法」,其中揭露一種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建置系統及方法,係使一使用者能夠透過一瀏覽器存取具有一使用者介面的一操作平台以建置一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包含提供該使用者介面,其包含多層式資料設定頁面組合,經組態設定以提供該使用者透過至少一點選操作而自定義該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之顯示內容。此先前技術五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支App從構想到製作完成,需要大量的設計和規劃,對普通使用者而言,編寫一支App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見其說明書第[0003]段)。而先前技術五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提供一種便捷的行動運算裝置可執行應用程式的建置平台,使用者只需透過點選就可以輕易完成行動運算裝置用應用程式(慣稱為App)的資料結構定義與其版面設定”。
另有一種先前技術六,係由軟體開發廠商專為一特定企業依其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客製化訊息傳遞系統,並將該系統設置於企業的自建機房或Co-location(機房代管),成員(即該企業之人員)所使用安裝於行動通訊裝置上的專屬應用程式(即App)亦經由客製化開發以便存取該訊息傳遞系統之伺服器。以部署模式來看,此先前技術六之系統係為一種私有雲(Private Cloud)部署模式,當有n家企業部署此種私有雲時,必有n套(所謂一套係指包含所有行動通訊裝置的主流平台)對應的應用程式,以及n個接口(因各個私有雲的伺服器IP皆不相同,其登入的接口必不相同)。此先前技術六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部署私有雲模式可讓企業完全自行掌控系統資安問題,以及專屬應用程式可避免成員被外部人員干擾”,所謂的“專屬應用程式可避免成員被外部人員干擾”係指該客製化系統須以專屬應用程式去存取,除了組織之成員有權限使用之外,成員的親友並無法以其他應用程式與其傳遞訊息。而先前技術六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部署私有雲模式的訊息傳遞系統,並採用專屬應用程式”。對軟體開發廠商而言,為個別社團或企業組織客製化開發、部署私有雲模式的訊息傳遞系統與應用程式相當費時、費工、費錢,且未來軟體在升級時也較為困難。
還有一種先前技術七,以公有雲(Public Cloud)之部署模式運用行動通訊裝置與推撥技術提供個人對個人或單一個層級之組織內部之訊息交換服務,例如由韓國NHN公司在日本的子公司LINE株式會社所開發的“Line”與“Band”這兩個應用程式及其後端系統,其中“Line”適合個人對個人之訊息傳遞,而“Band”係適合單一個層級之組織內部訊息傳遞,此先前技術七的最大問題是“未將個人與組織兩者之訊息傳遞系統整合在一起”,意即公、私兩種用途分拆成兩套系統,“個人對個人”以及“企業組織內部”之訊息傳遞須利用兩套個別獨立運作之應用程式及系統,另外,先前技術七對隱私保護不夠周全,例如兩位互相認識的“成員A”與“成員B”同時加入此類系統(如上述之“Line”),因某些因素以致“成員A”不願讓“成員B”知道其有使用同樣的應用程式與系統,以避免被對方加入好友名單,但是,先前技術七允許成員以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檢索資料庫中的成員,也就是“成員B”可輕易以“成員A”之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從系統之資料庫中檢索到。另外,先前技術七所採用的成員帳號(即使用者ID)編碼為獨一無二的(Unique),即使身在不同組織甚至處在不同國家,所有帳號皆不得重複。先前技術七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習見簡訊(SMS)傳送之訊息內容不夠多樣化,無法以更生動、更活潑的方式拉近溝通距離”。而先前技術七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則為“部署兩套分開的公有雲模式之訊息傳遞系統,分別提供個人與組織內部之訊息交換服務”。
上述該些先前技術並未解決“企業組織需要彈性的的多層級結構”、“利用單一個雲端系統同時服務個人與企業組織”、“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存取單一個雲端系統”、“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存取混合式雲端系統”、“不同組織的成員必須互相隱藏,不能被組織外的其他人檢索到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等等問題,其利用之技術手段以及產生之技術效果亦與“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無關。故,實有必要提出一種同時適合個人與企業組織傳遞訊息並具有多層級結構的行動通訊裝置雲端系統,以便個人及企業組織旗下之成員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直接存取服務。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讓成員利用單一App連接單一接口以存取單一雲端訊息傳遞系統。
本發明提出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包含:伺服器端之一資料庫、一伺服器與一推播閘道器以及用戶端之一行動通訊裝置。該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組織成員資訊與複數個無組織成員資訊,每個該組織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每個該無組織成員資訊包含一帳號及一密碼。該伺服器包含:一第一網路通訊模組、一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一帳號管理模組、一權限管理模組、一公佈欄模組以及一通訊錄管理模組。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用以與用戶端之一第二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接收上傳之一登入資訊以進行驗證,並且依據一轉向資訊進行轉向,當該登入資訊係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登入資訊包含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當該用戶端所上傳之該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無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登入資訊包含該帳號及該密碼。該帳號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與該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該權限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權限與該帳號之權限。該公佈欄模組,接收上傳之一訊息並寫入至該資料庫中,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一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包含至少一推播識別碼。該通訊錄管理模組用以編輯並儲存一組織通訊錄或一個人通訊錄。該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並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一推播通知序號。該行動通訊裝置用以執行一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包含:一第二網路通訊模組、一登入模組、一資料存取模組、一訊息輸入模組、一畫面更新模組以及個人通訊錄模組。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用以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該登入模組接收所輸入之該登入資訊,並經由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上傳至該伺服器。該資料存取模組接收該推播通知後觸發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再自該伺服器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該訊息輸入模組,用以輸入該訊息,並自該組織通訊錄或該個人通訊錄中選擇該至少一接收端。該畫面更新模組,用以依據下載之該推播通知或該訊息將一畫面更新並顯示於該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個人通訊錄模組,接收一通訊錄以產生一個人通訊錄,檢查該個人通訊錄中之至少一聯絡人是否已安裝該應用程式,以及接收一指令以查詢、編輯與儲存該個人通訊錄。其中,該資料庫、該伺服器及該推播閘道器組合成一雲端,而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該帳號管理模組、該權限管理模組以及該公佈欄模組係屬於一伺服模組群,該些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設計,可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
本發明提出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應用於一伺服器、一資料庫、一推播閘道器、一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間,包含:於該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組織成員資訊與複數個無組織成員資訊,每個該組織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每個該無組織成員資訊包含一帳號、一密碼;於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一應用程式;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一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一成員之一第一登入資訊以進行登入驗證,當該第一登入資訊係對應於該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第一登入資訊包含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當該用戶端所上傳之該第一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無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第一登入資訊包含該帳號及該密碼;接收對應於一伺服模組群之一指令,依據一轉向資訊進行轉向;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接收該第一成員欲公告之一訊息,並指定一組織通訊錄或一個人通訊錄中之至少一接收端;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該訊息上傳至一公佈欄模組;該公佈欄模組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該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至少一推播識別碼所組成;該伺服器將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該推播閘道器;該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不重複的一推播通知序號;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該推播通知;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該應用程式;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二成員之一第二登入資訊以進行登入驗證;接收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該指令,依據該轉向資訊進行轉向;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及將該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參閱第1圖,本發明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一之系統架構圖,其系統包含有:伺服器端(即本發明之雲端46)之資料庫22、伺服器10與推播閘道器24以及用戶端之行動通訊裝置28。資料庫22儲存有複數個成員(Member)資訊以及定義有複數個組織,所謂的“組織”即社團、群組或企業,每一個組織皆由一個不重複(Unique)的組織識別碼(Organization ID)所定義。換言之,對本發明的系統而言,每個新設立的組織,皆由本發明的系統設定一個不重複的組織識別碼。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而言,本發明採用一種階層狀的Namespace(命名空間)資料結構用以定義組織(設定組織識別碼),一旦組織識別碼被設定後,該組織完全獨立於外部(意即組織外部之人員無法檢索組織內部之資訊),甚至連組織名稱亦無法檢索,外部人員完全無法得知某一組織是否存在於此系統中,使組織獲得足夠的隱密性,組織識別碼即Root Namespace(根命名空間),組織由單一層級或複數層級並包含至少一成員,在資料庫22中可呈現為組織資訊,例如,組織與組織識別碼係一對一對應關係並儲存於組織的資料表(即“Table”)。在資料庫22中,有兩種類型之成員,分別為組織成員與無組織成員;其中組織成員對應的“組織成員資訊”包含對應於其所隸屬之組織資訊之組織識別碼、帳號以及密碼;而無組織成員對應的“無組織成員資訊”則僅包含帳號以及密碼。所謂的“層級”(Level)係指組織中的結構,單一層級的組織例如:一個“桌球社”或一個“家庭”,由於其組成的成員人數較少可以不必再細分成員的層級,而多層級的組織例如一間公司旗下的層級可能依職務單位分為“事業群”、“部門”、“課”、“組”四個層級,或是依照成員職等從“一職等”、“二職等”…到“十五職等”分成十五個層級。
在本發明的訊息傳遞系統中,單一個成員可以同時加入兩個以上的組織,並同時擁有對應於所隸屬組織之組織識別碼,例如某一成員同時加入了一個運動愛好社團、一個公益慈善社團以及一間企業共三個組織,故,此成員即擁有三個不同的組織識別碼以各自對應於其所隸屬之組織。一旦該成員加入某個組織而成為該組織的組織成員,並經由本發明的資料庫22當中登錄了組織成員資訊(該組織的組織識別碼,該組織成員的帳號及密碼),該組織成員即可進入該組織的檢索體系而檢索到該組織的其他成員。然而,本發明之成員也可以不隸屬於任何組織而成為無組織成員,即無對應之組織識別碼,其成員資訊稱之為無組織成員資訊。
伺服器10包含以下伺服模組(群):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帳號管理模組16、權限管理模組18、公佈欄模組20以及通訊錄管理模組44。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用以與用戶端之行動通訊裝置28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建立TCP協定(包含Socket及WebSocket連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接收某成員透過行動通訊裝置28所上傳之登入資訊以進行驗證,並且依據轉向資訊進行轉向(Redirection)。登入資訊可對應組織成員資訊,其包含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登入資訊也可對應無組織成員資訊,即以個人身份登入則不需輸入組織識別碼,所謂的“以個人身份登入”係指非登入至任何組織之帳號,即無法存取組織內部之訊息、功能及組織通訊錄;轉向資訊係包含組織識別碼及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帳號管理模組16依據組織之組織識別碼,設定資料庫22中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之層級與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此模組僅供組織之管理者(具權限者,例如MIS人員)存取。權限管理模組18依據具設定權限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於登入時所輸入之組織識別碼設定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之層級權限與帳號之權限(Authorities),此模組同樣僅供組織之管理者存取。公佈欄模組20接收上傳之訊息並寫入至資料庫22中,依據訊息所設定之接收端(即“個人通訊錄或組織通訊錄中被選取的成員”)進行對照工作(Mapping)以產生訊息接收端清單(即被選取成員的“推播識別碼”,因個人通訊錄或組織通訊錄不會直接公佈成員的推播識別碼,至多僅公佈成員的行動電話號碼),此類型之訊息係一種由上而下佈達至組織全體或旗下一層級的訊息,例如公司內的公告訊息,當以個人身份登入時(即個人對個人之通訊)此訊息即為一對一之訊息。至於訊息的內容可包含:文字、影像(Image)、視頻(Video)、音頻(Audio)以及檔案(File)等類型,而所謂的“所設定之接收端”可以是特定成員、特定組織之層級、特定群組清單或組織內的全部成員,而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推播識別碼(Push ID)所組成而非行動電話號碼,一個推播識別碼係對應至一位成員的接收裝置(即行動通訊裝置28)。通訊錄管理模組44編輯並儲存組織通訊錄或個人通訊錄,組織通訊錄僅組織之管理者(具權限者)可進行編輯,個人通訊錄則由各成員自行編輯,組織通訊錄及個人通訊錄皆儲存於資料庫22中。
上述伺服器10與資料庫22並未限定部署於特定數量之設備上,例如:兩者可部署於同一台設備之上,又或者,兩者可各自部署於叢集(Cluster)結構之設備上。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伺服模組(群)另可包含以下任意組合(參見第6圖):VOIP模組56(利用Voice Over IP通訊協定提供語音通話功能)、視訊模組58(利用視訊之通訊協定提供視訊通話功能)、影音模組60(提供音頻與視頻播放及操作控制功能)、通報模組62(發佈、閱讀及管理“問題通報”或是“警示通報”類型之訊息)、投票模組64(提供電子投票與問卷功能)、成員定位模組66(提供成員地理位置資訊之定位回傳功能)、工作模組68(提供“待辦事項”或“工作指派”功能)、聊天室模組70(提供“一對一”及“多對多”之即時聊天功能)、動態消息模組72(發佈、閱讀及管理動態消息)、檔案共享模組74(提供檔案共享功能,支援多種檔案格式)、關鍵字過濾模組76(提供特定關鍵字設定並進行警示或攔截)、相簿模組78(提供相簿功能,自動統整動態消息或聊天室中的相片)、簽核模組80(提供階層式表單簽核功能)、浮水印模組82(依不同使用者動態於特定檔案上呈現浮水印)、官方帳號模組84(提供企業官方帳號功能)…等等。本發明一實施例係以參數設定方式管理各組織所能存取之伺服模組(群),不同的組織可設定不同的參數以允許存取部份或全部的伺服模組(群),意即,各組織其成員可存取的賦能(Enable)伺服模組(群)取決於雲端46中(儲存於伺服器10或資料庫22)關聯各組織的一“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可儲存為一個清單檔案,或是一個資料庫表格),舉例來說:“A組織”為最高等級的付費企業,故其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為可存取所有伺服模組(群),而“B組織”為次高等級的付費企業,其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為可存取大多數之伺服模組(群),“C組織”為免費等級,其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為僅能存取基本功能之伺服模組(群),而該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係一一詳列所有賦能的伺服模組(群)。
推播閘道器24依據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推播識別碼產生推播通知(Push Notification),並透過外部推播主機26(例如:MPNS、GCM以及APNS)發送推播通知。推播通知包含一個不重複的推播通知序號(或是至少在近期資料可查詢之範圍內為不重複)。所謂推播通知之“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係取決於訊息內容的長度,以APNS為例來說明,其允許的最大訊息內容(Payload)長度為256Bytes,當某一訊息之內容少於256Bytes時其推播通知即包含了訊息的完整內容,當某一訊息之內容大於256Bytes時其推播通知僅包含訊息的部份內容(即前256Bytes部份)。
行動通訊裝置28(例如運行iOS、Android或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之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執行應用程式30(即Application,又稱App)。應用程式30包含: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登入模組34、資料存取模組36、訊息輸入模組38、畫面更新模組40以及個人通訊錄模組42。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用以與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TCP協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登入模組34接收使用者(即成員)之登入資訊之輸入,並上傳至伺服器10,登入資訊可對應組織成員資訊,其包含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非隸屬於任何組織者(無組織成員)不需輸入組織識別碼,僅需輸入帳號與密碼。資料存取模組36接收推播通知後觸發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網路連線(TCP協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再自伺服器10下載對應於推播通知序號之訊息之完整內容。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採TCP協定或WebSocket 協定(屬於一種TCP協定,但由用戶端發出的Handshake請求為HTTP形式),此實施例之資料存取模組36係直接下載訊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採HTTP協定或HTTPS協定,此實施例之資料存取模組36係以輪詢(Polling)技術下載訊息。訊息輸入模組38用以輸入欲傳送之訊息,以及設定至少一接收端,設定接收端之方法係由個人通訊錄或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當成員以個人身份登入時僅能自個人通訊錄中選取特定成員,而登入組織(即登入資訊包含組織識別碼時)則可自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組織成員、特定組織之層級、特定群組清單或組織中的全部成員。所謂的“特定群組清單”係由具權限之管理者所編輯,例如:“組織內各單位/層級之一級主管”、“組織內各單位/層級之二級主管”、“組織內各單位/層級之基層人員”…等等。因此類接收端原本係散佈於各個單位/層級之中,故需以人工方式編成特定群組清單以供利用。畫面更新模組40依據下載之推播通知或訊息將畫面更新並顯示於行動通訊裝置28之螢幕上。個人通訊錄模組42接收一通訊錄匯入以產生個人通訊錄,檢查個人通訊錄中之聯絡人是否已安裝應用程式30,以及接受使用者之指令以查詢、編輯與儲存個人通訊錄。所謂的“通訊錄匯入”可由行動通訊裝置28之SIM卡或記憶體中之電話簿匯入,或由網路社群匯入(例如:Facebook或Google),或由檔案匯入(例如:Excel或CSV檔案)。匯入通訊錄時,個人通訊錄模組42利用通訊錄中聯絡人之Email或行動電話號碼檢索資料庫22,若某一聯絡人之Email或行動電話號碼已存在於資料庫22中並且已安裝應用程式30(成員安裝應用程式30後,系統會註記於資料庫22中),個人通訊錄模組42即產生一個“加入個人通訊錄提示”(以彈出視窗顯示聯絡人及其資訊,並呈現“加入”按鍵與“取消”按鍵,未描繪)。
前述已說明同一成員可同時加入多個不同的組織,並同時擁其所隸屬組織之組織識別碼。假設某一成員已加入三個不同的組織,而三個帳號皆已通過驗證(帳號註冊流程中的其中一個步驟,例如以Email驗證或是以行動電話號碼驗證),當此成員登入後即可在同一個應用程式30中接收三個組織以及“個人通訊錄中之聯絡人”的所有通知訊息。若此成員不想繼續接收其中一個組織的通知訊息,可在該組織的“設定”中關閉該組織的通知,或是直接登出該組織,若此成員不想繼續接收個人通訊錄中某一聯絡人的通知訊息,亦可在“設定”中關閉該聯絡人的通知。
參閱第2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雲端46之成員、組織與層級示意圖,其說明了本發明之雲端46結構具備支援個人及組織加入,各組織可由單一個層級或複數個層級所組成,層級之下另有零至複數個成員(圖例中僅示意性標示a、b、c、d共四位成員)。圖例中的“A組織”的層級結構為垂直型(或稱高樓型、高塔型),適合以成員之職等做為層級區分之組織,例如:第1層級為“十五職等”、第2層級為“十四職等”、第3層級為“十三職等”…以此類推,而“十三職等以上為高階主管”,當成員以組織帳號登入時本發明之公佈欄模組20可指定公告訊息之佈達層級,例如佈達至組織中之所有高階主管,即包含第1層級至第3層級。圖例中的“B組識”的層級結構僅有單一層級,適合成員數量較少或採扁平化結構之組織,例如:家庭、學校社團、小型公司、因共同興趣所結合的小型團體…等等。圖例中的“C組識”的層級結構為金字塔型,適合各種中、大型之企業與團體。上述可彈性設定複數個層級之組織結構即為本發明之主要技術特徵之一。
在具有複數個層級的組織中(例如:“A組織”與“C組識”),各個層級皆有一位具設定權限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在企業組織中通常最頂層之總管理者為公司的MIS人員,而各個層級之管理者則為單位主管(例如:事業群主管、部門主管、課長、組長…等等)。而管理者之權限通常在新增組織及該管理者的帳號時即授于,但亦可於帳號新增之後再另行授于。由於本發明運用Namespace資料結構技術來設定組織識別碼,使各個組織之所有資料皆完全獨立於外部,各組織旗下之帳號(即成員之帳號)即使採用相同的編碼(例如員工編號“0001”、“0002”、“0003”…等)亦無帳號相同之衝突問題,故,各組織為旗下成員設定帳號編碼時更為彈性,不需擔心同樣帳號已被其他組織之成員佔用的問題。另外,即使有多個不同組織同時利用成員之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做為帳號(或是填在“聯絡資訊”之中),只要跨組織即無法檢索其他組織旗下成員之行動電話號碼或Email,以避免外部人員之干擾。例如隸屬於“A組織”之“a成員”無法檢索到“B組織”之“b成員”,至於組織內部則可以行動電話號碼、Email或關鍵字(例如:暱稱/綽號/職稱)檢索任何組織內之所有成員,組織內部之檢索係屬習見技術,故不贅述。以組織識別碼以及Name Space資料結構區隔不同組織,使組織外部人員無法檢索組織內成員,係本發明之另一主要技術特徵。
本發明雲端46之架構同時允許成員以個人身份加入,而不必隸屬於某一組織,例如第2圖中之“d成員”。假設“A組織”之“a成員”認識“d成員”,雖然雙方無法利用手動檢索找到對方(本發明禁止跨組織檢索),但是,當“a成員”或“d成員”將通訊錄匯入時,個人通訊錄模組42即利用通訊錄中聯絡人之Email或行動電話號碼自動檢索資料庫22,若對方之Email或行動電話號碼已存在於資料庫22中並且已安裝應用程式30,個人通訊錄模組42即產生一個“加入個人通訊錄提示”。當按下“加入”按鍵以將對方加至個人通訊錄之後,對方亦會收到一個“加入個人通訊錄提示”,待對方亦將另一方加入個人通訊錄後,日後雙方便可以個人對個人的方式互傳訊息。也就是說屆時“a成員”除了可以接收/傳送“A組織”內部之訊息,亦可接收/傳送訊息給“d成員”;反過來,由於“d成員”不是“A組織”的成員,也就是沒有“A組織”的組織識別碼,僅能接收/傳送訊息給“a成員”,並不能接收/傳送“A組織”內部之訊息。意即本發明解決了先前技術七的問題,使用者僅需利用單一應用程式30及單一後端系統(雲端46)即可同時用在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即公、私兩種用途可運用同一套系統完成。在架構方面同時支援個人與組織之訊息傳遞,係本發明之又一主要技術特徵。
參閱第3圖,本發明實施例雲端46部署模式之示意圖,其說明了本發明之雲端46提供兩種部署模式:公有雲模式與混合雲模式。公有雲模式係指伺服器端之伺服器10、資料庫22以及推播閘道器24完全皆由服務商(Service Provider)所提供,假設“A組識”係一般公司或社團對資安管控並無特別嚴格之要求,其存取之伺服模組(即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帳號管理模組16…等)與設備皆設置於公有雲48,意即其發送訊息之記錄亦留存於公有雲48之資料庫22之中,由服務商負責保管。混合雲模式係指部份之伺服模組與設備設置於公有雲48,同時另一部份設置於私有雲50,並將各伺服模組之設置位置儲存至一“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中,其中記載有設置於私有雲50之伺服模組以及其所在之IP位置。假設“C組識”係一金融企業其對資安管控非常嚴謹,對於所有與個資有關之伺服模組以及發送訊息之記錄必須設置與留存於自建機房內。故,除了本發明之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登入之接口)仍設置於公有雲48,其餘設備與伺服模組群係設置於私有雲50(即“C組識”其自建機房中)並記載於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中,而“C組識”之組織識別碼及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又記載於轉向資訊之中。當“C組識”之成員(例如第2圖中之“c成員”)以本發明之應用程式30存取本發明之雲端46時,首先登入之接口仍在公有雲48(即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登入驗證完畢後,當應用程式30接收到對應於伺服模組群之指令時,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依據轉向資訊(包含組織識別碼及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Redirection)。例如使用者於應用程式30中選取公佈欄功能,即係對應至公佈欄模組20,此時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依據記載於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中“公佈欄模組20設於私有雲50之IP位置”進行轉向,之後應用程式30即直接存取私有雲50之伺服器之公佈欄模組20,“C組識”之敏感性資料(如發送訊息之記錄)因而得以完全留存於私有雲50之資料庫22中。承上例,當“c成員”以個人身份登入(即登入資訊不包含組織識別碼時),例如欲傳送訊息至個人通訊錄中的“b成員”,則其存取的伺服器與模組皆在公有雲48端,此種情況(以個人身份登入)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把“c成員”的所有存取動作導向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由於本發明之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Distributed)設計,故,可依企業客戶之需求任意將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即公有雲48與私有雲50),此係本發明之再一主要技術特徵。當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公有雲48與私有雲50中,而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仍設置於公有雲48時,且運用“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進行轉向,此種部署模式即本發明之混合雲模式。
雖然,上述混合雲模式之部署因企業客戶之需求而有些許客製化之作業(即分拆與設置伺服模組),但是此與先前技術六並不相同,其在用戶端並不需要以習見專屬應用程式存取私有雲50,本發明之混合雲模式仍是以同樣的應用程式30存取私有雲50,原因已如前述—登入之接口仍在公有雲48(即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換句話說,服務商不必再為不同的企業客戶去客製化專屬應用程式,甚至連個人用途(個人對個人之訊息傳遞)也是用同一套應用程式30,運用單一應用程式30服務個人及所有企業客戶可大幅節省App上架時間、流程與人力(舉例來說,要在蘋果的AppStore上架必需經由一嚴格之審核流程)。此單一接口、單一應用程式(即App)存取公有雲與混合雲模式即本發明之又一主要技術特徵。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在進行轉向至私有雲50之前須經過數位憑證(又稱電子憑證)之認證步驟,以確認私有雲50之身份、避免假冒的伺服器藉機竊取資料。在此實施例中,在私有雲50之管理者於設定私有雲50之初(即,向公有雲48註冊私有雲50),即需輸入由憑證授權單位所發出之數位憑證其儲存路徑(數位憑證儲存於私有雲50中),並經由憑證認證中心進行有效性認證(由於“向憑證授權單位申請數位憑證”,以及“利用憑證認證中心之API進行有效性認證”屬於習見技術範疇,故不贅述),有效性認證無誤後才可將私有雲50之IP位置以及其數位憑證記載至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當某使用者的行動通訊裝置28於登入驗證後進行轉向至私有雲50之前,公有雲48之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依據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所記載之IP位置以及數位憑證資訊進行核對驗證。此實施例亦可採用令牌(Token)技術,在令牌的有效期內(例如首次認證後的24小時內)直接以令牌取代驗證步驟。
參閱第4圖,本發明實施例一之操作流程圖,由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傳公告訊息至伺服器10,最後再顯示訊息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流程,請同時參閱第1圖、第2圖與第3圖,係包含:
步驟S101:於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30。第一行動通訊裝置即本發明行動通訊裝置28,例如蘋果之iPhone5S智慧手機,假設第一成員係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使用者(如第2圖中“C組織”之“c成員”)。
步驟S102:第一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執行應用程式30後,應用程式30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TCP協定(包含Socket及WebSocket連線)、HTTP協定或HTTPS (即HTTP over SSL)協定之網路連線。
步驟S103: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傳登入資訊以進行登入驗證。第一成員利用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輸入登入資訊以進行登入驗證,登入資訊包含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組織識別碼係代表第一成員所隸屬的組織,一個組織識別碼與一個組織係一對一之對應關係,以個人身份登入則不需輸入組織識別碼。接著,將登入資訊上傳至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並由公有雲48之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進行登入驗證。假設“c成員”此步驟登入時所輸入之登入資訊未包含“C組織”之組織識別碼,意即第一成員係以個人身份登入。
步驟S104: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轉向資訊進行轉向。當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接收到與伺服模組對應之指令時,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依據儲存於公有雲48之轉向資訊(包含組織識別碼及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將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進行轉向。承[0024]段所舉例子(“C組識”之部署模式為混合雲模式,除了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設置於公有雲48,其餘伺服模組皆設置於私有雲50),原本第一成員(“c成員”)登入“C組識”時(即登入資訊包含“C組識”之組織識別碼),若於應用程式30中選取公佈欄功能(此選取指令對應之伺服模組即公佈欄模組20),此時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依據轉向資訊將應用程式30進行轉向,轉向資訊記載“C組識”之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例如“公佈欄模組20設於私有雲50之IP位置”),之後應用程式30即直接存取私有雲50之伺服器10之公佈欄模組20。然而,第一成員於步驟S103係以個人身份登入,故,所有存取動作導向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
步驟S105:輸入欲公告之一訊息,並指定至少一接收端。第一成員利用第一行動通訊裝置28a之應用程式30之訊息輸入模組38輸入欲公告之訊息,並指定欲公告之至少一接收端,接收端之指定方法係自個人通訊錄或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由於第一成員在步驟S103時係以個人身份登入(意即無法查看組織通訊錄),故僅能自個人通訊錄中選取特定成員,若第一成員在步驟S103時登入組織(即登入資訊包含組織識別碼時)則可自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成員資訊、特定組織之層級、特定群組清單或組織內的所有成員資訊。假設第一成員自個人通訊錄中選取之接收端係第2圖中之“b成員”(以下稱第二成員)。
步驟S106:與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訊息上傳。當步驟S102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為TCP協定時,此步驟即可直接將該訊息上傳至公佈欄模組20。當步驟S102建立之網路連線為HTTP協定或HTTPS協定時,此步驟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須先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重新建立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然後再將該訊息上傳至公佈欄模組20。
步驟S107:公佈欄模組20產生訊息接收端清單。伺服器10之公佈欄模組20依據訊息所設定之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推播識別碼所組成,而訊息接收端清單至少包含一個推播識別碼。由於第一成員於步驟S105中僅於通訊錄(此例為個人通訊錄)中勾選接收端(成員),因通訊錄不會直接公佈成員的推播識別碼,至多僅公佈成員的行動電話號碼。又,推播識別碼係對應至一位成員的接收裝置(即行動通訊裝置28),當接收裝置不同即有不同的推播識別碼,例如同一成員有iPhone5S與HTC One兩個接收裝置交替使用。故,此步驟包含對照工作(Mapping)以產生正確的推播識別碼清單(即訊息接收端清單),而非直接以行動電話號碼作為清單。
步驟S108:伺服器10將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推播閘道器24。
步驟S109:推播閘道器24產生推播通知。推播閘道器24依據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推播識別碼產生推播通知(Push Notification)。
步驟S110:透過外部推播主機26發送該推播通知,推播通知包含不重複的推播通知序號,外部推播主機26例如:MPNS、GCM以及APNS。
步驟S111: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推播通知。第二行動通訊裝置即本發明行動通訊裝置28,例如HTC One Max智慧手機,假設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係第二成員(“b成員”)。
步驟S112: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30。
步驟S113:第二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執行應用程式30後,應用程式30之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之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TCP協定(包含Socket及WebSocket連線)、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
步驟S114:上傳登入資訊以進行登入驗證。第二成員利用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輸入其登入資訊,登入資訊包含組織識別碼、帳號及密碼,若以個人身份登入可不輸入組織識別碼,接著,將登入資訊上傳至公有雲48之伺服器10,並由公有雲48之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進行登入驗證。
步驟S115: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轉向資訊進行轉向。當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接收到與伺服模組對應之指令時,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14即依據儲存於公有雲48之轉向資訊(包含組織識別碼及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將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應用程式30進行轉向。
步驟S116:與伺服器10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該訊息之完整內容。當步驟S113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建立之網路連線為TCP協定時,此步驟即可直接下載對應於推播通知序號之訊息之完整內容。當步驟S113建立之網路連線為HTTP協定或HTTPS協定時,此步驟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須先與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重新建立HTTP協定或HTTPS協定之網路連線,然後再下載對應於推播通知序號之訊息之完整內容。
步驟S117:畫面更新模組40將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螢幕上。
參閱第5圖,本發明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二之系統架構圖,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之差異係本發明於伺服器10增設第一加解密模組52,以及於行動通訊裝置28增設第二加解密模組54。本發明之第一加解密模組52與第二加解密模組54係運用對稱式(Symmetric)、非對稱式(Asymmetric)或雜湊(Hash)加解密技術,將伺服器10與行動通訊裝置28(即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與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所建立的網路連線)之間所傳輸的訊息進行加密,並於接收後進行解密。本發明採用對稱式加解密之演算法係選自: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Triple DES、IDEA (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RC、Blowfish及AE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至於非對稱式加解密之演算法係選自:RSA、背包密碼及Elliptic Curve。雜湊演算法係選自:MD (Message Digest,例如MD4與MD5)、SHA (Secure Hash Algorithm)與SHA-1及RIPEMD-160。先前技術一之加解密技術僅運用在服務交付啟動者1、服務交付代理閘道器2及服務交付用戶端3之間的傳輸通道(參見其說明書[0012]、[0013]與圖1),該傳輸通道對應於本發明第5圖即自推播閘道器24經外部推播主機26至行動通訊裝置28之傳輸通道。然而,本發明之第一加解密模組52與第二加解密模組54之加解密技術更包含由伺服器10至行動通訊裝置28(即第一網路通訊模組12與第二網路通訊模組32)所直接建立之傳輸通道。換言之,本發明不僅僅將推播通知(由推播閘道器24經外部推播主機26至行動通訊裝置28)進行加密,本發明更將資料存取模組36自伺服器10所下載之訊息於傳輸時進行加密,此係本發明之另一技術特徵。
至於實施例二之操作流程大致與實施例一之第4圖相同,唯,於步驟S103、步驟S106、步驟S110、步驟S111、步驟S114及步驟S116之傳輸前進行資料加密,並於傳輸後進行資料解密。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出前端(Front End)編輯器供組織中具權限之成員設定資料庫22中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資訊(例如組織之聯絡資訊)、組織之層級(例如層級數量、各層級名稱)與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以及設定資料庫22中對應於組織識別碼之組織之層級權限與帳號之權限。所謂的前端包含網頁程式(Web Application)以及應用程式,後者係包含執行於個人電腦上的應用程式與執行於行動通訊裝置28上的應用程式。網頁程式之前端編輯器係以一網頁瀏覽器進行操作。本發明之前端編輯器主要係提供一帳號與權限設定之使用者圖形化介面(GUI),其係透過API (應用程式開發介面)存取伺服器端的帳號管理模組16以及權限管理模組18,例如:具權限之成員利用前端編輯器即可在手機上直接編輯組織的層級數量、層級的執行權限、帳號的執行權限…等等相關設定。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的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解決了先前技術的技術問題,使組織可具有彈性的多層級結構、利用單一個App與單一個接口即可存取公有雲模式與混合雲模式、利用單一個雲端系統同時服務個人及組織,以及組織的成員可保有隱私避免被外部人員檢索。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伺服器
12‧‧‧第一網路通訊模組
14‧‧‧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
16‧‧‧帳號管理模組
18‧‧‧權限管理模組
20‧‧‧公佈欄模組
22‧‧‧資料庫
24‧‧‧推播閘道器
26‧‧‧推播主機
28‧‧‧行動通訊裝置
30‧‧‧應用程式
32‧‧‧第二網路通訊模組
34‧‧‧登入模組
36‧‧‧資料存取模組
38‧‧‧訊息輸入模組
40‧‧‧畫面更新模組
42‧‧‧個人通訊錄模組
44‧‧‧通訊錄管理模組
46‧‧‧雲端
48‧‧‧公有雲
50‧‧‧私有雲
52‧‧‧第一加解密模組
54‧‧‧第二加解密模組
56‧‧‧VOIP模組
58‧‧‧視訊模組
60‧‧‧影音模組
62‧‧‧通報模組
64‧‧‧投票模組
66‧‧‧成員定位模組
68‧‧‧工作模組
70‧‧‧聊天室模組
72‧‧‧動態消息模組
74‧‧‧檔案共享模組
76‧‧‧關鍵字過濾模組
78‧‧‧相簿模組
80‧‧‧簽核模組
82‧‧‧浮水印模組
84‧‧‧官方帳號模組
S101‧‧‧於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
S102‧‧‧第一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之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S103‧‧‧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傳登入資訊以進行登入驗證
S104‧‧‧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轉向資訊進行轉向
S105‧‧‧輸入欲公告之訊息,並指定接收端
S106‧‧‧與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訊息上傳至公佈欄模組
S107‧‧‧公佈欄模組產生訊息接收端清單
S108‧‧‧將訊息及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推播閘道器
S109‧‧‧推播閘道器產生推播通知
S110‧‧‧透過外部推播主機發送推播通知
S111‧‧‧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推播通知
S112‧‧‧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本發明之應用程式
S113‧‧‧第二行動通訊裝置與公有雲之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S114‧‧‧上傳登入資訊以進行登入驗證
S115‧‧‧接收對應於伺服模組之指令,依據轉向資訊進行轉向
S116‧‧‧與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訊息之完整內容
S117‧‧‧將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螢幕
第1圖為本發明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一之系統架構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雲端之成員、組織與層級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雲端部署模式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之操作流程圖; 第5圖為本發明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實施例二之系統架構圖;及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伺服模組群之示意圖。
10‧‧‧伺服器
12‧‧‧第一網路通訊模組
14‧‧‧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
16‧‧‧帳號管理模組
18‧‧‧權限管理模組
20‧‧‧公佈欄模組
22‧‧‧資料庫
24‧‧‧推播閘道器
26‧‧‧推播主機
28‧‧‧行動通訊裝置
30‧‧‧應用程式
32‧‧‧第二網路通訊模組
34‧‧‧登入模組
36‧‧‧資料存取模組
38‧‧‧訊息輸入模組
40‧‧‧畫面更新模組
42‧‧‧個人通訊錄模組
44‧‧‧通訊錄管理模組
46‧‧‧雲端

Claims (40)

  1. 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該系統包含: 一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組織成員資訊與複數個無組織成員資訊,每個該組織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每個該無組織成員資訊包含一帳號及一密碼; 一伺服器,包含: 一第一網路通訊模組,用以建立網路連線; 一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接收上傳之一登入資訊以進行驗證,並且依據一轉向資訊進行轉向,當該登入資訊係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登入資訊包含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當該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無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登入資訊包含該帳號及該密碼; 一帳號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與該帳號之新增、修改與刪除; 一權限管理模組,用以依據上傳之該組織識別碼設定該資料庫中對應於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之層級權限與該帳號之權限; 一公佈欄模組,接收上傳之一訊息並寫入至該資料庫中,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一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包含至少一推播識別碼; 一通訊錄管理模組,用以編輯並儲存一組織通訊錄或一個人通訊錄;及 一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並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一推播通知序號;及 一行動通訊裝置,用以執行一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包含: 一第二網路通訊模組,用以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 一登入模組,接收所輸入之該登入資訊,並經由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上傳至該伺服器; 一資料存取模組,接收該推播通知後觸發該第二網路通訊模組與該伺服器之該第一網路通訊模組建立網路連線,再自該伺服器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 一訊息輸入模組,用以輸入該訊息,以及自該組織通訊錄或該個人通訊錄中選擇該至少一接收端; 一畫面更新模組,用以依據下載之該推播通知或該訊息將一畫面更新並顯示於該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及 一個人通訊錄模組,接收一通訊錄以產生該個人通訊錄,檢查該個人通訊錄中之至少一聯絡人是否已安裝該應用程式,以及接收一指令以查詢、編輯與儲存該個人通訊錄;      其中,該資料庫、該伺服器及該推播閘道器組合成一雲端,而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該帳號管理模組、該權限管理模組以及該公佈欄模組係屬於一伺服模組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訊息輸入模組設定該至少一接收端之方法係由該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該成員資訊、特定該組織之層級、一特定群組清單或具有相同之該組織識別碼之全部該些組織成員資訊,以及由該個人通訊錄中選取特定該無組織成員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組織通訊錄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特定群組清單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當該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無組織成員資訊時,該行動通訊裝置僅能存取該個人通訊錄。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當該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組織成員資訊時,該行動通訊裝置可存取該個人通訊錄以及對應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通訊錄。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雲端之部署模式係選自:一公有雲模式與一混合雲模式。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混合雲模式係將該些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一公有雲與一私有雲中,而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設置於該公有雲中,當該應用程式接收到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一指令時,依據該轉向資訊進行轉向。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轉向資訊係包含該組織識別碼及一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私有雲儲存有一數位憑證,並且於依據該轉向資訊進行轉向至該私有雲前,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驗證該數位憑證之有效性。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複數層級組織之結構係選自:一垂直型層級結構以及一金字塔型層級結構。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組織識別碼係做為一根命名空間(Root Namespace),該資料庫運用命名空間資料結構定義該組織識別碼,使該組織識別碼完全獨立於外部。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訊息之內容類型選自:一文字、一影像、一視頻、一音頻以及一檔案。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伺服器更包含:    一第一加解密模組,利用一加解密技術於傳輸前將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內容進行加密,以及將上傳之該訊息進行解密;及 該行動通訊裝置更包含:    一第二加解密模組,利用該加解密技術將所接收的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內容進行解密,以及於傳輸前將該訊息進行加密。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加解密技術選自:對稱式加解密技術、非對稱式加解密技術以及雜湊加解密技術。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更包含:     一前端編輯器,提供一使用者圖形化介面存取該帳號管理模組以及該權限管理模組。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前端編輯器係選自:一網頁程式、一個人電腦之一應用程式以及該行動通訊裝置之一應用程式。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伺服模組群更包含以下任意組合:     一VOIP模組、一視訊模組、一影音模組、一通報模組、一投票模組、一成員定位模組、一工作模組、一聊天室模組、一動態消息模組、一檔案共享模組、一關鍵字過濾模組、一相簿模組、一簽核模組、一浮水印模組以及一官方帳號模組。
  19. 如請求項1或18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雲端儲存有關聯各該組織的一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並且該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詳列所有關聯該組織的賦能該伺服模組群。
  2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其中該些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設計,可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
  21. 一種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應用於一雲端、一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間,該雲端包含:一伺服器、一資料庫及一推播閘道器,該方法包含: 於該資料庫儲存有複數個組織成員資訊與複數個無組織成員資訊,每個該組織成員資訊包含至少一組織識別碼、一帳號以及一密碼,不同之該組織識別碼彼此不重複,每個該組織識別碼可定義一組織為一單一層級組織或複數層級組織,每個該無組織成員資訊包含一帳號、一密碼; 於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一應用程式;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一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一成員之一第一登入資訊至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以進行登入驗證,當該第一登入資訊係對應於該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第一登入資訊包含該組織識別碼、該帳號及該密碼,當該第一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無組織成員資訊時,該第一登入資訊包含該帳號及該密碼; 接收對應於一伺服模組群之一指令,依據一轉向資訊進行轉向;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接收該第一成員欲公告之一訊息,並指定一組織通訊錄或一個人通訊錄中之至少一接收端; 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將該訊息上傳至一公佈欄模組; 該公佈欄模組依據該訊息所設定之該至少一接收端產生一訊息接收端清單,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係由至少一推播識別碼所組成; 該伺服器將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傳送至該推播閘道器; 該推播閘道器依據該訊息之部份或完整內容以及該訊息接收端清單上之該推播識別碼產生一推播通知; 透過一外部推播主機發送該推播通知,該推播通知包含不重複的一推播通知序號;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接收該推播通知; 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上執行該應用程式;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上傳一第二成員之一第二登入資訊至該公有雲之該伺服器以進行登入驗證; 接收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該指令,依據該轉向資訊進行轉向; 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該應用程式與該伺服器建立網路連線,並下載對應於該推播通知序號之該訊息之完整內容;及 將該訊息之完整內容顯示於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一螢幕上。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指定該組織通訊錄或該個人通訊錄中之至少一該接收端之方法係由該組織通訊錄中選取特定該組織成員資訊、特定該組織之層級、一特定群組清單或具有相同之該組織識別碼之全部該些組織成員資訊,或由該個人通訊錄中選取特定該無組織成員資訊。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組織通訊錄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24. 如請求項22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特定群組清單係由具權限之一管理者所編輯。
  25.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當該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無組織成員資訊時,該行動通訊裝置僅能存取該個人通訊錄。
  26.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當該登入資訊對應於該組織成員資訊時,該行動通訊裝置可存取該個人通訊錄以及對應該組織識別碼之該組織通訊錄。
  27.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雲端之部署模式係選自:一公有雲模式與一混合雲模式。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混合雲模式係將該伺服模組群分拆並設置於該公有雲與一私有雲中,而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設置於該公有雲中,當該應用程式接收到對應於該伺服模組群之該指令時,依據該轉向資訊進行轉向。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私有雲儲存有一數位憑證,並且於依據該轉向資訊進行轉向至該私有雲前,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驗證該數位憑證之有效性。
  30. 如請求項28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伺服模組群係選自:該登入驗證暨轉向模組、一帳號管理模組、一權限管理模組、該公佈欄模組、一VOIP模組、一視訊模組、一影音模組、一通報模組、一投票模組、一成員定位模組、一工作模組、一聊天室模組、一動態消息模組、一檔案共享模組、一關鍵字過濾模組、一相簿模組、一簽核模組、一浮水印模組以及一官方帳號模組。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雲端儲存有關聯各該組織的一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並且該存取模組參數設定表詳列所有關聯該組織的賦能該伺服模組群。
  32. 如請求項28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伺服模組群係採模組化以及分散式設計,可分拆並設置於不同機房之中。
  3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轉向資訊係包含該組織識別碼及一伺服模組所在位置資訊。
  34.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複數層級組織之結構係選自:一垂直型層級結構以及一金字塔型層級結構。
  35.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組織識別碼係做為一根命名空間(Root Namespace),該資料庫運用命名空間資料結構定義該組織識別碼,使該組織識別碼完全獨立於外部。
  36.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訊息之內容類型選自:一文字、一影像、一視頻、一音頻以及一檔案。
  37.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訊息與該推播通知於傳輸前利用一加解密技術將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內容進行加密,並於傳輸後將所接收的該訊息及該推播通知之該訊息之內容進行解密。
  38. 如請求項37所述的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加解密技術選自:對稱式加解密技術、非對稱式加解密技術以及雜湊加解密技術。
  39.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更包含:     利用一前端編輯器,提供一使用者圖形化介面存取該帳號管理模組以及該權限管理模組。
  40. 如請求項39所述的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前端編輯器係選自:一網頁程式、一個人電腦之一應用程式以及該第一行動通訊裝置或該第二行動通訊裝置之一應用程式。
TW104104174A 2014-05-07 2015-02-06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TWI537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4174A TWI537763B (zh) 2014-05-07 2015-02-06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US14/699,827 US20150326513A1 (en) 2014-05-07 2015-04-29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suitable for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CN201510228960.8A CN105100043B (zh) 2014-05-07 2015-05-07 适合个人及组织的讯息传递装置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326 2014-05-07
TW104104174A TWI537763B (zh) 2014-05-07 2015-02-06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260A true TW201543260A (zh) 2015-11-16
TWI537763B TWI537763B (zh) 2016-06-11

Family

ID=54368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174A TWI537763B (zh) 2014-05-07 2015-02-06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26511A1 (zh)
TW (1) TWI5377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238B (zh) * 2020-10-30 2021-11-11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客製化聊天室專屬相簿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0152A (zh) * 2016-11-22 2017-03-22 北京恒冠网络数据处理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撰写发明内容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05314B (zh) * 2017-12-08 2022-07-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8322520A (zh) * 2018-01-17 2018-07-24 吉浦斯信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精准识别移动终端应用的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0135789A (zh) * 2018-02-02 2019-08-16 上海虎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共享通讯录
CN111224860B (zh) * 2018-11-27 2021-10-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会话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091860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Salesforce.Com, Inc. Integrating learning data provided by an external learning platform to create a custom learner experience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application provided by a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CN113328862B (zh) * 2021-06-15 2022-07-22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人员的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124880B (zh) * 2021-11-29 2023-07-18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公有云的保密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238B (zh) * 2020-10-30 2021-11-11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客製化聊天室專屬相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26511A1 (en) 2015-11-12
TWI537763B (zh) 2016-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6895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tructure of a plurality of organizations
TWI537763B (zh) 適合個人及組織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US1050573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ockchain-based consent and campaign management
CN110521172B (zh) 用于处理短暂内容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US11269833B2 (en) Data storage architecture for an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58131B (zh) 具有複數組織結構之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US20150326513A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suitable for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US8782409B2 (en) Confidential message exchange using benign, context-aware cover message generation
US10348843B2 (en) Must-reply mobile questionnaire system and method
US9654288B1 (en) Securing group communications
JP6437972B2 (ja) 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キングサービス方法およびスシステム
TW201631543A (zh) 企業行動訊息系統與方法
US1172922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ing content externally from a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10171577B2 (en) Local area networking system
US10491577B2 (en) Secure, customer-controlled storage for cloud-managed meeting details
WO2016138044A1 (en) Private application platform
CN105099869B (zh) 具有多个组织结构的讯息传递装置与方法
CN105100043B (zh) 适合个人及组织的讯息传递装置与方法
TWI522961B (zh) 具強制性回覆之行動問卷系統與方法
TWI542170B (zh) 訊息傳遞系統與方法
US202303792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ssages from an Exter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20210144117A1 (en) Secure directory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