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228A -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228A
TW201543228A TW103116864A TW103116864A TW201543228A TW 201543228 A TW201543228 A TW 201543228A TW 103116864 A TW103116864 A TW 103116864A TW 103116864 A TW103116864 A TW 103116864A TW 201543228 A TW201543228 A TW 2015432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unit
unit
embedded controller
data
system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0933B (zh
Inventor
Lun-Yu Hung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TW103116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0933B/zh
Priority to US14/695,055 priority patent/US972933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43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9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2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memory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8Power saving in hard disk dr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75Power saving in memory, e.g. RAM, cach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78Power saving in modem or I/O inte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5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5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by mirroring
    • G06F11/2071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by mirroring using a plurality of controllers
    • G06F11/2074Asynchronous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5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5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by mirroring
    • G06F11/2087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by mirroring with a common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5Power saving i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4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state or mode of one or mor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3Protocols for 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當嵌入式控制器透過網路單元自雲端伺服器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時,嵌入式控制器判斷本地端裝置的電源管理狀態是否已切換至省電狀態。在判定已切換至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網路單元所接收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儲存單元。

Description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遠端存取資料的機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在省電狀態下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一般而言,倘若欲利用其家中的主機來擔任伺服器的角色時,則家中的主機需要一直處於開機狀態,才能讓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可連線裝置隨時連線至家中的主機。然而,如此做法相當耗費能源。因此,為了節約能源,而將家中的主機關機,待欲存取主機時,再利用網路喚醒(Wake-on-LAN)技術來將主機開機。
依照軟硬體設備的不同,網路喚醒技術也可以包括遠端下令關機、遠端下令重新開機等相關的遙控機制。然而,網路喚醒技術時常會發生主機的網路卡或網路晶片是否能夠支援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可在本地端裝置為省電狀態之下,雲端伺服器仍可存取本地端裝置的儲存單元。
本發明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其適用於透過雲端伺服 器來遠端存取本地端裝置的儲存單元。本地端裝置還包括網路單元、嵌入式控制器以及系統控制晶片,並且在本地端裝置中設置有第一切換單元。第一切換單元耦接至儲存單元、系統控制晶片以及嵌入式控制器,透過嵌入式控制器來決定將網路單元所接收的資料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系統控制晶片或儲存單元。在本方法中,嵌入式控制器透過網路單元自雲端伺服器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在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時,嵌入式控制器判斷本地端裝置的電源管理狀態是否已切換至省電狀態。在省電狀態下,停止供電至系統控制晶片,而由嵌入式控制器取得本地端裝置的控制權。在判定已切換至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儲存單元。
本發明的本地端裝置,包括:網路單元、嵌入式控制器、 系統控制晶片以及第一切換單元。網路單元用以與雲端伺服器進行溝通。嵌入式控制器耦接至網路單元,以自雲端伺服器接收遠端控制訊號。第一切換單元耦接至儲存單元、嵌入式控制器、系統控制晶片以及網路單元,其用以決定將網路單元接收的資料傳送至系統控制晶片或儲存單元。在嵌入式控制器透過網路單元自 雲端伺服器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且本地端裝置的電源管理狀態已切換至停止供電至系統控制晶片的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儲存單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儲存單元例如為記憶卡,則上述本地端裝置更包括:第二切換單元、第一橋接器以及第二橋接器。第二切換單元耦接至系統控制晶片與嵌入式控制器。第一橋接器耦接在第一切換單元與第二切換單元之間。第二橋接器耦接在第二切換單元與記憶卡之間。在判定已切換至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第一橋接器,並且,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第一橋接器傳送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二切換單元傳送至記憶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本地端裝置更包括:韌體單元以及周邊切換單元。韌體單元耦接至系統控制晶片及嵌入式控制器。周邊切換單元耦接在系統控制晶片及嵌入式控制器之間,並且耦接至音訊輸出介面、視訊輸出介面以及發光單元介面。在韌體單元於在省電狀態下判定在時間區段內電源管理狀態未曾切換至工作狀態下,在到達預設時間點時,由韌體單元發出第一訊號至系統控制晶片及嵌入式控制器,藉以喚醒系統控制晶片以由系統控制晶片來存取記憶卡,並且,韌體單元發出第二訊號至嵌入式控制器,使得嵌入式控制器透過周邊切換單元來禁能音訊 輸出介面、視訊輸出介面以及發光單元介面之後,啟動一作業系統。在啟動作業系統的情況下,系統控制晶片經由第二切換單元將記憶卡中的資料全部傳送至內建儲存器中,並且刪除記憶卡中的資料,其中內建儲存器耦接於系統控制晶片,並在刪除記憶卡中的資料之後,將電源管理狀態切換至省電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電源管理狀態為工作狀態 下,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系統控制晶片,並且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系統控制晶片透過第二切換單元來存取記憶卡。倘若系統控制晶片檢查到記憶卡的剩餘容量小於預設容量,由系統控制晶片將記憶卡中的資料全部傳送到耦接於系統控制晶片的一內接儲存器,並且刪除記憶卡中的資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儲存單元例如為內建儲存 器,則本地端裝置更包括:第二切換單元、第三切換單元、第一橋接器以及第三橋接器。第三切換單元耦接至內建儲存器。第一橋接器耦接在第一切換單元與第二切換單元之間。第三橋接器耦接在第二切換單元與第三切換單元之間。在判定已切換至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第一橋接器。並且,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第一橋接器傳送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二切換單元傳送至第三橋接器。此外,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三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第三橋接器的資料得以透 過第三切換單元傳送至內建儲存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電源管理狀態為工作狀態 下,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系統控制晶片,並且嵌入式控制器驅使第三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系統控制晶片透過第三切換單元來存取內建儲存器。
基於上述,當客戶端裝置透過雲端伺服器來存取本地端裝置時,不需利用網路喚醒(Wake-on-LAN)技術來喚醒整台本地端裝置,而能夠在省電狀態下存取本地端裝置的儲存單元,不僅可節省能源,亦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300、600、800‧‧‧本地端裝置
110‧‧‧系統控制晶片
120‧‧‧嵌入式控制器
130‧‧‧網路單元
140‧‧‧第一切換單元
150‧‧‧儲存單元
210、620‧‧‧第一橋接器
220、630‧‧‧第二切換單元
230、810‧‧‧第二橋接器
240、820‧‧‧記憶卡
250、610‧‧‧內建儲存器
260‧‧‧韌體單元
270‧‧‧周邊切換單元
281‧‧‧音訊輸出介面
282‧‧‧視訊輸出介面
283‧‧‧發光單元介面
640‧‧‧第三橋接器
650‧‧‧第三切換單元
S205~S220‧‧‧第一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各步驟
S405~S415‧‧‧第二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各步驟
S505~S530‧‧‧第二實施例的省電狀態下資料轉存的方法各步驟
S705~S720‧‧‧第三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各步驟
圖1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方塊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流程圖。
圖3A及圖3B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方塊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流程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省電狀態下資料轉存的方法流程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方塊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流程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方塊圖。
在底下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在連接至網路之後,可透 過雲端伺服器來遠端存取本地端裝置的資料。客戶端裝置例如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是個人電腦。在客戶端裝置登入至雲端伺服器,並且欲對本地端裝置進行遠端存取時,雲端伺服器會傳送一遠端控制訊號至本地端裝置,使得本地端裝置根據當時的電源管理狀態來驅動其內部相關構件,進而使得雲端伺服器得以順利地來存取本地端裝置的儲存單元。
第一實施例
圖1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方塊圖。請參照圖1,本地端裝置100包括系統控制晶片110、嵌入式控制器120、網路單元130、第一切換單元140以及儲存單元150。儲存單元150例如為內建儲存器,或者為一記憶卡。
系統控制晶片110耦接至第一切換單元140與儲存單元150。在此,系統控制晶片110例如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其整合了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以及平台控制器集線器(Platform Controller Hub,PCH)的功能。在其他實施例中,系統控制晶片110例如為平台控制器集線器,其耦接至中央處理單元。
嵌入式控制器120耦接至網路單元130以及第一切換單元140。嵌入式控制器120用以透過網路單元130接收來自雲端伺服器所傳送的遠端控制訊號,並且用以控制第一切換單元140。
在此,本地端裝置100的電源管理狀態為工作狀態時,由系統控制晶片110取得本地端裝置100的控制權。而在本地端裝置100的電源管理狀態切換為省電狀態時,系統控制晶片110不會被供電,此時由嵌入式控制器110來取得本地端裝置100的控制權。舉例來說,不論本地端裝置100為開機或關機,在本地端裝置100為插電的狀態下,嵌入式控制器110、網路單元130以及第一切換單元140皆處於供給微弱電源的狀態。此微弱供電能讓網路單元130保有最低的運作能力,使網路單元130能聆聽來自外部的網路廣播資訊。而只有在本地端裝置100的電源管理狀態為工作狀態時,系統控制晶片120才會處於被供電的狀態。以先進組態與電力介面(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ACPI)標準而言,工作狀態為S0狀態,省電狀態為S3狀態、S4狀態或S5狀態。
第一切換單元140耦接至儲存單元150、嵌入式控制器120、系統控制晶片110以及網路單元130。第一切換單元140依 據嵌入式控制器120的控制,來決定將網路單元130所接收的資料傳送至系統控制晶片110或是儲存單元150。即,嵌入式控制器120控制第一切換單元110的切換,藉以決定是否斷開系統控制晶片110與網路單元130之間的連接關係。例如,在工作狀態下,系統控制晶片110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而與網路單元130的連接。在省電狀態下,嵌入式控制器120控制第一切換單元140進行切換,藉以斷開系統控制晶片110與網路單元130之間的連接,進而使得儲存單元150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連接至網路單元130。
由於在省電狀態下,系統控制晶片110處於無法運作的狀態,因此,可透過嵌入式控制器120來驅動本地端裝置100內部相關構件,使得雲端伺服器得以順利地來存取本地端裝置100。底下即搭配上述本地端裝置100來說明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
圖2是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在步驟S205中,嵌入式控制器120透過網路單元130自雲端伺服器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例如,當客戶端裝置登入至雲端伺服器,並且欲對本地端裝置100進行資料的讀寫時,雲端伺服器會傳送遠端控制訊號至本地端裝置100。
在嵌入式控制器120透過網路單元130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時,在步驟S210中,嵌入式控制器120判斷電源管理狀態是否已切換至省電狀態。倘若已切換至省電狀態,執行步驟S215;倘若未切換至省電狀態而為工作狀態,則執行步驟S220。
在步驟S215中,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進行切換,使得網路單元130所接收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傳送至儲存單元150。在嵌入式控制器120判定已切換至省電狀態時,由於此時系統控制晶片110並未被供電,系統控制晶片110並無法來存取儲存單元150,因此,透過嵌入式控制器120來傳送控制訊號至第一切換單元140,使得第一切換單元140進行切換,以斷開系統控制晶片110與網路單元130之間的連接關係,進而導通網路單元130與儲存單元150之間的連接,使得網路單元130所接收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傳送至儲存單元150。
倘若嵌入式控制器120在接收遠端控制訊號時,電源管 理狀態為工作狀態,則在步驟S220中,由系統控制晶片110來存取儲存單元150。例如,在工作狀態下,第一切換單元140導通了網路單元130與系統控制晶片110之間的連接,使得網路單元130接收的資料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傳送給系統控制晶片110,而由系統控制晶片110來存取儲存單元150。
底下列舉第二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分別針對儲存單元 150為記憶卡以及儲存單元150為內建儲存器(例如為硬碟)兩種狀況來進行說明。
第二實施例
圖3A及圖3B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 方塊圖。在此,以記憶卡240來取代第一實施例的儲存單元150, 並且將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標示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相關的說明。請參照圖3A,本地端裝置300包括系統控制晶片110、嵌入式控制器120、網路單元130、第一切換單元140、第一橋接器210、第二切換單元220、第二橋接器230、記憶卡240以及內建儲存器250。在此,記憶卡240例如為安全數位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簡稱SD卡)。內建儲存器250例如為硬碟。
嵌入式控制器120透過通用輸入輸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GPIO)介面與第一切換單元140及第二切換單元220耦接。第一切換單元140透過快速周邊組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介面與網路單元130、系統控制晶片110以及第一橋接器210耦接。第二切換單元220透過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與第一橋接器210、第二橋接器230及系統控制晶片110耦接。第二橋接器230透過序列週邊介面(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與記憶卡240耦接。系統控制晶片110透過序列先進技術附件(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介面與內建儲存器250耦接。
在圖3B中,本地端裝置300更包括韌體單元260、周邊 切換單元270以及音訊輸出介面281、視訊輸出介面282以及發光單元介面283。韌體單元260耦接至系統控制晶片110及嵌入式控制器120。韌體單元260例如為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周邊切換單元270耦接在系統控制晶片110及嵌入式控制器120之間,並且耦接至音訊輸出介面 281、視訊輸出介面282以及發光單元介面283。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橋接器210耦接在第一切換單元140與第二切換單元220之間,其負責解碼與編碼,使得經由PCIE介面的資料經重新編碼後轉換為USB格式的資料。第二橋接器230耦接在第二切換單元220與記憶卡240之間,其負責解碼與編碼,使得經由USB的資料經重新編碼後轉換為SPI格式的資料。
在嵌入式控制器120透過網路單元130自雲端伺服器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且本地端裝置300的電源管理狀態已切換至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120分別透過對應的GPIO介面發出控制訊號以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及第二切換單元220進行切換。
舉例來說,圖4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流程圖。在此,在本地端裝置300的電源管理狀態為工作狀態下,第一切換單元140導通網路單元130與系統控制晶片110之間的連接,並且第二切換單元220來導通系統控制晶片110與第二橋接器230之間的連接,以由系統控制晶片110來對記憶卡240進行存取。而在本地端裝置300的電源管理狀態切換至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120會分別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與第二切換單元220進行切換,使得網路單元130所接收的資料得以直接傳送至記憶卡240。
請同時參照圖3A及圖4,在步驟S405中,在省電狀態下,嵌入式控制器120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之後,在步驟S410 中,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傳送至第一橋接器210。並且,在步驟S415中,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二切換單元220進行切換,使得經由第一橋接器210傳送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二切換單元220傳送至記憶卡240。
詳細地說,當嵌入式控制器120在省電狀態下接收到遠 端控制訊號時,嵌入式控制器120會傳送控制訊號至第一切換單元140,使得第一切換單元140導通網路單元130與第一橋接器210之間的連接。並且,嵌入式控制器120會傳送另一控制訊號至第二切換單元220,使得第二切換單元220導通第一橋接器210與第二橋接器230之間的連接。據此,在省電狀態下,網路單元130所接收的資料便可依序經由第一切換單元140、第一橋接器210、第二切換單元220以及第二橋接器230而傳送至記憶卡240。
另外,在省電狀態下,還可進一步去判斷是否要執行資 料轉存的動作。底下列舉一例來說明。圖5是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省電狀態下資料轉存的方法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3B及圖5,在步驟S505中,在省電狀態下,由本地端裝置300的韌體單元260判斷在時間區段內電源管理狀態是否曾切換至工作狀態。 例如,設定時間區段為每天的凌晨0點至午夜12點。韌體單元260會判斷在凌晨0點至午夜12點之間,本地端裝置300是否曾切換至工作狀態。
倘若本地端裝置300曾在設定的時間區段內切換至工作 狀態,則不執行資料轉存的動作。也就是說,倘若在設定的時間區段內曾經切換至工作狀態,則在工作狀態下,系統控制晶片110會自動去執行資料轉存的動作,藉以將在省電狀態下儲存至記憶卡240的資料轉存至內建儲存器250中。
倘若本地端裝置300未曾在設定的時間區段內切換至工 作狀態,則執行步驟S510~步驟S530,藉以將記憶卡240的資料轉存至內建儲存器250。
在步驟S510中,在到達預設時間點(例如午夜12點) 時,由韌體單元260發出第一訊號至系統控制晶片110,藉以喚醒系統控制晶片110,以切換至工作狀態而由系統控制晶片110來存取記憶卡240。在此,為了避免本地端裝置300自動開機而驚嚇到本地端裝置300的使用者,在喚醒系統控制晶片110的同時執行步驟S515。
在步驟S515中,由韌體單元260發出第二訊號至嵌入式 控制器120,使得嵌入式控制器120禁能音訊輸出介面281、視訊輸出介面282以及發光單元介面283。詳細地說,嵌入式控制器120發出控制訊號至周邊切換單元270,使得周邊切換單元270斷開系統控制晶片110與音訊輸出介面281、視訊輸出介面282以及發光單元介面283之間的連接。
之後,在步驟S520中,系統控制晶片110啟動作業系統。 由於系統控制晶片110與音訊輸出介面281、視訊輸出介面282以及發光單元介面283之間的連接已斷開,因此在啟動作業系統時 便不會發出任何聲音,亦不會在螢幕上顯示任何畫面,也不會發出任何亮光。
並且,在步驟S525中,在系統控制晶片110啟動作業系 統的情況下,系統控制晶片110經由第二切換單元220將記憶卡240中的資料全部傳送至內建儲存器250中,並且刪除記憶卡240中的資料。在刪除記憶卡240中的資料之後,在步驟S530中,將電源管理狀態切換至省電狀態。例如,倘若在S5狀態下進行資料轉存,則轉存完畢之後,將本地端裝置300關機;倘若在S3狀態下進行資料轉存,則轉存完畢之後,將本地端裝置300切換回S3狀態。
另外,在進入作業系統的狀態下,亦可以在記憶卡240 的容量快不足時,才自動進行資料轉存的動作。舉例來說,在電源管理狀態為工作狀態下,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傳送至系統控制晶片110。並且,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二切換單元220進行切換,使得系統控制晶片110透過第二切換單元220來存取記憶卡240。在工作狀態下,由系統控制晶片110檢查記憶卡240的剩餘容量是否小於預設容量(例如為500MB)。倘若剩餘容量小於預設容量,則系統控制晶片110會自動將記憶卡240中的資料全部傳送到耦接於系統控制晶片110的內建儲存器250(例如為硬碟),並且刪除記憶卡240中的資料。而倘若剩餘容量並未小於預設容量,系統控制晶片110並不會自動執行轉存動作。
第三實施例
圖6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方塊圖。在此,以內建儲存器610來取代第一實施例的儲存單元150,並且將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標示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相關的說明。請參照圖6,本地端裝置600包括系統控制晶片110、嵌入式控制器120、網路單元130、第一切換單元140、內建儲存器610、第一橋接器620、第二切換單元630、第三橋接器640以及第三切換單元650。
嵌入式控制器120透過GPIO介面與第一切換單元140、第二切換單元630以及第三切換單元650耦接。第一切換單元140透過PCIE介面與網路單元130、系統控制晶片110以及第一橋接器620耦接。第二切換單元630透過USB與第一橋接器620及第三橋接器640耦接。第三切換單元650透過SATA介面與系統控制晶片110、內建儲存器610以及第三橋接器640耦接。
在第三實施例中,第一橋接器620耦接在第一切換單元140與第二切換單元630之間,其負責解碼與編碼,使得經由PCIE介面的資料經重新編碼後轉換為USB格式的資料。第三橋接器640耦接在第二切換單元630與第三切換單元650之間,其負責解碼與編碼,使得經由USB的資料經重新編碼後轉換為SATA格式的資料。
在嵌入式控制器120透過網路單元130自雲端伺服器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且本地端裝置600的電源管理狀態已切換至 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120分別透過對應的GPIO介面發出控制訊號以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第二切換單元630以及第三切換單元650進行切換。
舉例來說,圖7是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 料的方法流程圖。在此,在本地端裝置600的電源管理狀態為工作狀態下,由第一切換單元140來導通網路單元130與系統控制晶片110之間的連接,並且由第三切換單元650來導通系統控制晶片110與內建儲存器610之間的連接,以由系統控制晶片110來對內建儲存器610進行存取。而在本地端裝置600的電源管理狀態切換至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嵌入式控制器120會分別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第二切換單元220以及第三切換單元650進行切換,使得網路單元130所接收的資料得以直接傳送至內建儲存器610而無需透過系統控制晶片110。
請參照圖6及圖7,在步驟S705中,在省電狀態下,嵌 入式控制器120接收到遠端控制訊號。之後,在步驟S710中,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一切換單元140進行切換,使得資料得以透過第一切換單元140傳送至第一橋接器620。即,嵌入式控制器120會傳送控制訊號至第一切換單元140,使得第一切換單元140導通網路單元130與第一橋接器620之間的連接。
在步驟S715中,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二切換單元630進行切換,使得經由第一橋接器620傳送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二切換單元630傳送至第三橋接器640。即,嵌入式控制器120傳送控 制訊號至第二切換單元630,使得第二切換單元630導通第一橋接器620與第三橋接器640之間的連接。
在步驟S720中,嵌入式控制器120驅使第三切換單元650 進行切換,使得經由第三橋接器640的資料得以透過第三切換單元650傳送至內建儲存器610。即,嵌入式控制器120傳送控制訊號至第三切換單元650,使得第三切換單元650斷開系統控制晶片110與內建儲存器610之間的連接,而導通第三橋接器620與內建儲存器610之間的連接。
據此,在省電狀態下,網路單元130所接收的資料便可 依序經由第一切換單元140、第一橋接器620、第二切換單元630、第三橋接器640以及第三切換單元650而傳送至內建儲存器610。
第四實施例
圖8是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本地端裝置的方塊圖。在第四實施例中,本地端裝置800同時具有記憶卡820與內建儲存器610。當客戶端裝置透過雲端伺服器欲存取本地端裝置800時,可根據客戶端裝置的使用者的選擇來決定存取記憶卡820或內建儲存器610。在此,將與第一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標示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相關的說明。
請參照圖8,本地端裝置800包括系統控制晶片110、嵌入式控制器120、網路單元130、第一切換單元140、內建儲存器610、第一橋接器620、第二切換單元630、第三橋接器640、第三切換單元650、第二橋接器810以及記憶卡820。
嵌入式控制器120透過GPIO介面與第一切換單元140、 第二切換單元630以及第三切換單元650耦接。第一切換單元140透過PCIE介面與網路單元130、系統控制晶片110以及第一橋接器620耦接。第二切換單元630透過USB與第一橋接器620、第二橋接器810以及第三橋接器640耦接。第三切換單元650透過SATA介面與系統控制晶片110、內建儲存器610以及第三橋接器640耦接。記憶卡820透過SPI與第二橋接器810耦接。
在第四實施例中,在省電狀態下,第二切換單元630導 通第一橋接器620與第二橋接器810之間的連接。據此,在省電狀態下,將網路單元130接收的資料儲存至記憶卡820中。關於在省電狀態下存取記憶卡820的說明可參照第二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另外,在工作狀態下,第二切換單元630導通第二橋接器810與第三橋接器640之間的連接。據此,在每次切換至工作狀態時,能夠自動將記憶卡820中的資料透過第三橋接器650傳送至內建儲存器610中。並且,還可在工作狀態下,將內建儲存器610中的資料透過第三橋接器650傳送至記憶卡820。
在客戶端裝置的使用者決定存取記憶卡820時,在省電 狀態下,嵌入式控制器120分別透過對應的GPIO介面傳送控制訊號至第一切換單元140以及第二切換單元630,以導通網路單元130與第一橋接器620之間的連接,以及導通第一橋接器620與第二橋接器810之間的連接。
在客戶端裝置的使用者的選擇決定存取內建儲存器610 時,在省電狀態下,嵌入式控制器120分別透過對應的GPIO介面傳送控制訊號至第一切換單元140、第二切換單元630以及第三切換單元650,以導通網路單元130與第一橋接器620之間的連接,導通第一橋接器620與第三橋接器640之間的連接,以及導通第三橋接器640與內建儲存器610之間的連接。
另外,在工作狀態下,則是由系統控制晶片110來存取 記憶卡820或內建儲存器610。
綜上所述,當客戶端裝置透過雲端伺服器來存取本地端 裝置時,在系統控制晶片與儲存單元之間設置一切換單元,並且透過嵌入式控制器來控制切換單元的切換,以導通網路單元與儲存單元之間的通道,使得網路單元的資料不用經過系統控制晶片便能夠傳送至儲存單元。據此,在省電狀態下不需利用網路喚醒(Wake-on-LAN)技術來喚醒整台本地端裝置,也能夠存取本地端裝置的儲存單元,不僅可節省能源,亦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205~S220‧‧‧第一實施例的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各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適用於透過一雲端伺服器來遠端存取一本地端裝置的一儲存單元,其中該本地端裝置還包括一網路單元、一嵌入式控制器以及一系統控制晶片,該方法包括:該嵌入式控制器透過該網路單元自該雲端伺服器接收到一遠端控制訊號,其中在該本地端裝置中設置有一第一切換單元,該第一切換單元耦接至該儲存單元、該系統控制晶片以及該嵌入式控制器,並且,透過該嵌入式控制器來決定將該網路單元所接收的一資料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系統控制晶片或該儲存單元;在接收到該遠端控制訊號時,該嵌入式控制器判斷該本地端裝置的一電源管理狀態是否已切換至一省電狀態,其中,在該省電狀態下,停止供電至該系統控制晶片,而由該嵌入式控制器取得該本地端裝置的控制權;以及在判定已切換至該省電狀態的情況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儲存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儲存單元為一記憶卡,該第一切換單元透過一第一橋接器耦接至一第二切換單元,該第二切換單元經由一第二橋接器耦接至該記憶卡,並且該第二切換單元耦接至該系統控制晶片與該嵌入式控制器,透過該嵌入式控制器來控制該第二切換單元的切換以決定由該系統控制 晶片或該嵌入式控制器來存取該記憶卡;其中在判定已切換至該省電狀態的情況下,包括: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第一橋接器;以及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該第一橋接器傳送的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二切換單元傳送至該記憶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判定已切換至該省電狀態的情況下,更包括:由該本地端裝置的一韌體單元偵測在一時間區段內該電源管理狀態是否曾切換至一工作狀態;倘若在該時間區段內該電源管理狀態未曾切換至該工作狀態,在到達一預設時間點時,由該韌體單元發出一第一訊號至該系統控制晶片,藉以喚醒該系統控制晶片,以由該系統控制晶片來存取該記憶卡;在該系統控制晶片啟動一作業系統的情況下,該系統控制晶片經由該第二切換單元將該記憶卡中的資料全部傳送至一內建儲存器中,並且刪除該記憶卡中的資料,其中該內建儲存器耦接於該系統控制晶片;以及在刪除該記憶卡中的資料之後,將該電源管理狀態切換至該省電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倘若在該時間區 段內該電源管理狀態未曾切換至該工作狀態,在到達該預設時間點時,更包括:由該韌體單元發出一第二訊號至該嵌入式控制器,使得該嵌入式控制器禁能一音訊輸出介面、一視訊輸出介面以及一發光單元介面之後,啟動該作業系統。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在該電源管理狀態為一工作狀態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系統控制晶片,並且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系統控制晶片透過該第二切換單元來存取該記憶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在該電源管理狀態切換至該工作狀態時,更包括:由該系統控制晶片檢查該記憶卡的剩餘容量是否小於一預設容量;倘若該剩餘容量小於該預設容量,由該系統控制晶片將該記憶卡中的該資料全部傳送到耦接於該系統控制晶片的一硬碟,並且刪除該記憶卡中的該資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儲存單元為一內建儲存器,該第一切換單元透過一第一橋接器耦接至一第二切換單元,該系統控制晶片透過一第三切換單元與一第三橋接器耦接至該第二切換單元,且該第三切換單元耦接至該內建儲存器; 在判定已切換至該省電狀態的情況下,更包括: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第一橋接器;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該第一橋接器傳送的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二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第三橋接器;以及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三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該第三橋接器的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三切換單元傳送至該內建儲存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在該電源管理狀態為一工作狀態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系統控制晶片,並且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三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系統控制晶片透過該第三切換單元來存取該內建儲存器。
  9. 一種本地端裝置,包括:一網路單元,與一雲端伺服器進行溝通;一嵌入式控制器,耦接至該網路單元,以自該雲端伺服器接收一遠端控制訊號;一系統控制晶片;以及一第一切換單元,耦接至一儲存單元、該嵌入式控制器、該系統控制晶片以及該網路單元,其用以決定將該網路單元接收的 一資料傳送至該系統控制晶片或一儲存單元;其中,在該嵌入式控制器透過該網路單元自該雲端伺服器接收到該遠端控制訊號,且該本地端裝置的一電源管理狀態已切換至停止供電至該系統控制晶片的一省電狀態的情況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儲存單元。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本地端裝置,其中該儲存單元為一記憶卡,該本地端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切換單元,耦接至該系統控制晶片與該嵌入式控制器;一第一橋接器,耦接在該第一切換單元與該第二切換單元之間;以及一第二橋接器,耦接在該第二切換單元與該記憶卡之間;其中,在判定已切換至該省電狀態的情況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第一橋接器,並且,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該第一橋接器傳送的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二切換單元傳送至該記憶卡。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本地端裝置,更包括:一韌體單元,耦接至該系統控制晶片及該嵌入式控制器;以及一周邊切換單元,耦接在該系統控制晶片及該嵌入式控制器之間,並且耦接至一音訊輸出介面、一視訊輸出介面以及一發光 單元介面;其中,在該韌體單元於在該省電狀態下判定在一時間區段內該電源管理狀態未曾切換至一工作狀態下,在到達一預設時間點時,由該韌體單元發出一第一訊號至該系統控制晶片及該嵌入式控制器,藉以喚醒該系統控制晶片以由該系統控制晶片來存取該記憶卡,並且,該韌體單元發出一第二訊號至該嵌入式控制器,使得該嵌入式控制器透過該周邊切換單元來禁能該音訊輸出介面、該視訊輸出介面以及該發光單元介面之後,啟動一作業系統;在啟動一作業系統的情況下,該系統控制晶片經由該第二切換單元將該記憶卡中的資料全部傳送至一內建儲存器中,並且刪除該記憶卡中的資料,其中該內建儲存器耦接於該系統控制晶片,並在刪除該記憶卡中的資料之後,將該電源管理狀態切換至該省電狀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本地端裝置,其中在該電源管理狀態為一工作狀態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系統控制晶片,並且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系統控制晶片透過該第二切換單元來存取該記憶卡;倘若該系統控制晶片檢查到該記憶卡的剩餘容量小於一預設容量,由該系統控制晶片將該記憶卡中的該資料全部傳送到耦接於該系統控制晶片的一內接儲存器,並且刪除該記憶卡中的該資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本地端裝置,其中該儲存單元為一內建儲存器,該本地端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切換單元;一第三切換單元,耦接至該內建儲存器;一第一橋接器,耦接在該第一切換單元與該第二切換單元之間;以及一第三橋接器,耦接在該第二切換單元與該第三切換單元之間;在判定已切換至該省電狀態的情況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第一橋接器,並且,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二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該第一橋接器傳送的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二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第三橋接器;以及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三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經由該第三橋接器的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三切換單元傳送至該內建儲存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本地端裝置,其中該電源管理狀態為一工作狀態下,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一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資料得以透過該第一切換單元傳送至該系統控制晶片,並且該嵌入式控制器驅使該第三切換單元進行切換,使得該系統控制晶片透過該第三切換單元來存取該內建儲存器。
TW103116864A 2014-05-13 2014-05-13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TWI510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864A TWI510933B (zh) 2014-05-13 2014-05-13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US14/695,055 US9729335B2 (en) 2014-05-13 2015-04-24 Method for remotely accessing data and local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864A TWI510933B (zh) 2014-05-13 2014-05-13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228A true TW201543228A (zh) 2015-11-16
TWI510933B TWI510933B (zh) 2015-12-01

Family

ID=5453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864A TWI510933B (zh) 2014-05-13 2014-05-13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29335B2 (zh)
TW (1) TWI510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8815B (zh) * 2014-07-01 2017-09-11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供更新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之橋接模組及其更新方法
TW201740112A (zh) * 2016-05-10 2017-11-16 National Chung-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 旋鈕開關位置偵測裝置
CN107357260A (zh) * 2017-07-06 2017-11-17 余明忠 数控工控机网联互动平台
US20190068466A1 (en) * 2017-08-30 2019-02-2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auto-discovery of fault domains
CN114116025A (zh) * 2021-10-29 2022-03-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受控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0850B1 (en) * 2000-07-31 2004-07-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executing power on self test code to enable a wakeup device for a computer system responsive to detecting an AC power source
TWI267732B (en) * 2004-02-17 2006-12-01 Wistron Corp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of a computer system
US7275164B2 (en) * 2005-01-31 2007-09-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encing any one of the plurality of voltage islands using a lookup table including AC and DC components for each functional block of the voltage islands
TW200826409A (en) * 2006-12-07 2008-06-16 Inventec Corp Power-saving circuit and power-saving method
US20100332870A1 (en) * 2009-06-25 2010-12-30 Micro-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computer motherboard and motherboard thereof
US20110035562A1 (en) * 2009-08-10 2011-02-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viding mirroring write data
WO2011075423A1 (en) * 2009-12-17 2011-06-23 Analog Devices, Inc. Transitioning digital data processors between power savings and non-power savings modes
TWM383143U (en) * 2010-02-01 2010-06-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mbedded system
US9092150B2 (en) * 2011-12-22 2015-07-28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erforming a data save ope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34206A1 (en) 2015-11-19
TWI510933B (zh) 2015-12-01
US9729335B2 (en)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9796B1 (ko) 주변기기 서브시스템에 대한 개별화된 전력 제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307298A1 (en) Hsi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WI510933B (zh) 遠端存取資料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裝置
US7574615B2 (en) Method of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network interface
US9128891B2 (e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aring storage device
US10007316B2 (en) Sta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7051236B2 (en) Wirelessly network-connected, battery-powered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featuring prevention of data corruption after wake-up by a network event
KR20120064096A (ko) 컴퓨터를 저 전력 보조 프로세서를 통해 운영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JP2001242965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電源供給システム
WO201306397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40153898A1 (en) Media content caching
US9972275B2 (en) Content presen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WI736834B (zh) 傳輸介面電路
JP201912701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343302A1 (en) Data management circuit with network functions and network-base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WO2016045363A1 (zh) Cpu通过hsic总线接口控制wifi模块的方法
EP2739013A1 (en) Managing gateway access
US20120324077A1 (en) Providing Resource Accessbility During a Sleep State
CN105224059B (zh) 远端存取数据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装置
US9229519B2 (en) Serial interfac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peripheral device chip
CN10759008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硬盘访问方法
WO2011147113A1 (zh) 多媒体广播芯片断电方法、装置及数据卡
TW201621544A (zh) 電腦裝置及其電源管理方法
US810858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1308061A (zh) 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充電裝置以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