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121A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121A
TW201543121A TW103116302A TW103116302A TW201543121A TW 201543121 A TW201543121 A TW 201543121A TW 103116302 A TW103116302 A TW 103116302A TW 103116302 A TW103116302 A TW 103116302A TW 201543121 A TW201543121 A TW 2015431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ain electrode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branch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2379B (zh
Inventor
Ching-Che Yang
Tsung-Han Tsai
Chao-Hsiang Wang
an-cha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103116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2379B/zh
Priority to EP14175772.4A priority patent/EP2942663A1/en
Priority to CN201520010670.1U priority patent/CN204557026U/zh
Priority to CN201811465651.2A priority patent/CN109270752B/zh
Priority to CN201510008268.4A priority patent/CN105093715B/zh
Priority to US14/604,597 priority patent/US9400407B2/en
Priority to KR1020150011925A priority patent/KR101661413B1/ko
Publication of TW201543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2379B/zh
Priority to US15/194,506 priority patent/US9625770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電極層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並面向第二基板,且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及一第一連接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當一光線通過該些第一分支電極具有一亮度分佈,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第一連接電極鄰近於第二部且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連接,第二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電極,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 ,a=1/12,b=1/4,m=1/10,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面板,特別關於一種具有較高穿透率(transmittance)之顯示面板。
隨著科技的進步,平面顯示裝置已經廣泛的被運用在各種領域,尤其是液晶顯示裝置,因具有體型輕薄、低功率消耗及無輻射等優越特性,已經漸漸地取代傳統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而應用至許多種類之電子產品中,例如行動電話、可攜式多媒體裝置、筆記型電腦、液晶電視及液晶螢幕等等。
目前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業者在提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裝置(TFT LCD)的廣視角技術(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上,聚合物穩定配向(或稱聚合物持續配向,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PSA)是一種用以提升開口率與對比等光學性能之成熟及量產的技術。其中,PSA技術是在面板的液晶滴入(One Drop Filling,ODF)製程中,混合一光反應性單體(monomer)後通電,並進行紫外光曝光照射,使液晶分子內的光反應性單體產生化學反應,並使化學反應後的單體依據薄膜電晶體基板上之複數畫素的透明導電層的圖案進行排列,以透過此硬化單體來達到使液晶配向的目的。
另外,以相同亮度而言,高穿透率的顯示面板就可使顯示裝置更為省電,因此,各家業者無不努力地提高顯示面板的穿透率,以達到省電的目的來提高其產品的競爭力。其中,畫素之透明導電層的圖案設計也是影響顯示面板穿透率的因素之一,尤其當面板的解析度(PPI)越來越高時,為了使面板具有較高的穿透率,畫素之透明導電層的圖案也是需要探討的因素之一。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具有較高穿透率之顯示面板,以 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 及與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電極層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並面向第二基板,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部,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及一第一連接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當一光線通過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時具有一亮度分佈,亮度分佈是由複數亮紋與複數暗紋組合而成,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第一連接電極鄰近於第二部且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連接,第二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電極鄰近於第一部,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0,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 及與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電極層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並面向第二基板,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部,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及一第一連接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第一分支電極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第一連接電極鄰近於第二部且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連接,第二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電極鄰近於第一部,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0,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 及與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電極層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並面向第二基板,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 部,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當一光線通過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時具有一亮度分佈,亮度分佈是由複數亮紋與複數暗紋組合而成,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第一部與第二部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5,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 及與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電極層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並面向第二基板,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部,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第一分支電極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且第一部與第二部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5,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承上所述,因本發明之顯示面板中,電極層的該些第一分支 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相距第二距離(P),且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間距(S),或者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第一分支電極的中心相距第二距離(P),且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且當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時可使總等效可穿透面積為較佳值,進而使顯示面板具有較佳的穿透率: 其中,a=1/12,b=1/4,m=1/10,或者a=1/12,b=1/4,m=1/15。
1‧‧‧顯示面板
11‧‧‧第一基板
12‧‧‧第二基板
13、13a‧‧‧電極層
14‧‧‧液晶層
A、D、R‧‧‧寬度
A1~A4、M、N‧‧‧區域
E1、E2、E3‧‧‧底邊
H‧‧‧高度
P‧‧‧第二距離
P1‧‧‧第一部
P11‧‧‧第一分支電極
P12‧‧‧第一連接電極
P13‧‧‧第一主幹電極
P14‧‧‧第二主幹電極
P15‧‧‧第一圍繞電極
P2‧‧‧第二部
P21‧‧‧第二分支電極
P22‧‧‧第二連接電極
P23‧‧‧第三主幹電極
P24‧‧‧第四主幹電極
P25‧‧‧第二圍繞電極
S‧‧‧間距
T‧‧‧第一距離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圖1A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1B為顯示面板的電極層之電極圖案示意圖。
圖2A為圖1B中,區域M的示意圖。
圖2B為光線通過區域M時的亮度分佈示意圖。
圖2C至圖2F分別圖2B的亮度分佈中,不同區域的暗紋示意圖。
圖2G為圖1B中,區域M的另一示意圖。
圖3為另一實施態樣的電極層之電極圖案示意圖。
圖4A為圖3中,區域N的示意圖。
圖4B為光線通過區域N時的亮度分佈示意圖。
圖4C至圖4F分別圖4B的亮度分佈中,不同區域的暗紋示意圖。
圖4G為圖3中,區域N的另一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顯示面板,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照圖1A及圖1B所示,其中,圖1A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顯示面板1的示意圖,而圖1B為顯示面板1的電極層13之電極圖案示意圖。
顯示面板1例如但不限於為平面切換(in-plane switch,IPS)式液晶顯示面板、邊緣電場切換(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式液晶顯示面板、垂直配向模態(vertical alignment mode,VA mode)液晶顯示面板或3D液晶顯示面板。另外,為了之後的說明容易了解,以下圖示中顯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實質上兩兩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例如可與顯示面板1之掃描線的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第二方向Y例如可與顯示面板1之資料線的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而第三方向Z可分別為垂直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之另一方向。
顯示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以及一電極層13。另外,顯示面板1更可包括一液晶層14(液晶分子未顯示)。第一 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相對而設,而液晶層14則夾設於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
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為透光材質所製成,並例如為一 玻璃基板、一石英基板或一塑膠基板,並不限定。
電極層13設置於第一基板11上並面向第二基板12。於此, 圖1B只顯示圖1A之電極層13的一部分(不過仍標示為13)。電極層13為一透明導電層,其材質例如但不限於為銦錫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或銦鋅氧化物(indium-zinc oxide,IZO)。在本實施例中,電極層13為一畫素電極(pixel electrode)層,且與資料線電性連接。此外,顯示面板1更可包括複數掃描線與複數資料線(圖未顯示),該些掃描線與該些資料線係交錯設置,以定義出複數畫素的區域。特別提醒的是,圖1B所顯示電極層13的圖案可包含於顯示面板1的一個畫素內,或者也可包含於顯示面板1的兩個相鄰畫素內,並不限定。
電極層13包含至少一第一部P1及與第一部P1相鄰之一第 二部P2。於此,圖1B係顯示一個第一部P1及一個第二部P2。第一部P1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P11、一第一連接電極P12、一第一主幹電極P13及一第二主幹電極P14。其中,第一主幹電極P13與第二主幹電極P14交錯設置,且位於第一部P1的中間部分。另外,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與第一主幹電極P13或第二主幹電極P14連接,而第一連接電極P12與第二主幹電極P14連接。於此,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與第一主幹電極P13及第二主幹電極P14連接。其中,第一主幹電極P13與第二主幹電極P14的夾角可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而第一主幹電極P13或第二主幹電極P14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的夾角可介於5度至85度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幹電極P13與第二主幹電極P14的夾角例如為90度,且第一主幹電極P13及第二主幹電極P14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的夾角例如為45度。此外,第一部P1更包含圍繞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第一主幹電極P13及第二主幹電極P14之一第一圍繞電極P15(位於第一部P1的左側、上側及右側),且第一圍繞電極P15分別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第一連接電極P12、第一主幹電極P13及第二主幹電極P14連接。
第二部P2包含複數第二分支電極P21、一第二連接電極 P22、一第三主幹電極P23及一第四主幹電極P24。其中,第三主幹電極P23與第四主幹電極P24交錯設置,且位於第二部P2的中間部分,且第二連接電極P22與第四主幹電極P24連接。第三主幹電極P23與第四主幹電極P24的夾角可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且第三主幹電極P23或第四主幹電極P24與該些第二分支電極P21的夾角可介於5度至85度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三主幹電極P23與第四主幹電極P24的夾角例如為90度,且第三主幹電極P23及第四主幹電極P24與該些第二分支電極P21的夾角例如為45度。 此外,第二部P2更包含圍繞該些第二分支電極P21、第三主幹電極P23及第四主幹電極P24之一第二圍繞電極P25(位於第二部P2的左側、下側及右側),且第二圍繞電極P25分別與該些第二分支電極P21、第二連接電極P22、第三主幹電極P23及第四主幹電極P24連接。
由於第一主幹電極P13與第二主幹電極P14交錯設置,且 位於第一部P1的中間部分,且第三主幹電極P23與第四主幹電極P24交錯設置,且位於第二部P2的中間部分,故如圖1B所示,第一部P1可被第一主幹電極P13與第二主幹電極P14區分為四個電極區域,而且第二部P2也被第三主幹電極P23與第四主幹電極P24區分為四個電極區域,不過為了後續穿透率的計算容易,只取第一部P1與第二部P2中,寬度分別為A之區域M來說明。其中,寬度A例如小於電極層13沿第一方向X的寬度。
請分別參照圖2A至圖2B所示,其中,圖2A為圖1B中, 區域M的示意圖,而圖2B為光線通過區域M時的亮度分佈示意圖。其中,圖2B只是示意,並不代表實際的亮度分佈。
如圖2A所示,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 間隔一第一距離T。於此,圖2A左上側的第一分支電極P11沿一方向實質平行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而右上側的第一分支電極P11沿另一方向實質平行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另外,圖2A左下側的第二分支電極P21沿與右上側相同的方向實質平行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而右下側的第二分支電極P21沿與左上側相同的方向實質平行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其中,第一分支電極P11或第二分支電極P21的寬度範圍可例如 為1微米(μm)至5微米(μm)之間,最佳範圍為可為1.5μm至4.5μm之間。
第一部P1之第一連接電極P12鄰近於第二部P2且與該些 第一分支電極P11連接。其中,第一連接電極P12沿第二方向Y的電極寬度以R表示。另外,第二部P2的第二連接電極P22鄰近於第一部P1,且第一連接電極P12與第二連接電極P22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此外,如圖2B所示,由於區域M的電極圖案,使得光線通過區域M時會出現對應的複數亮紋與複數暗紋組合而形成一亮度分佈。其中,當光線通過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或該些第二分支電極P21時所產生對應亮紋與暗紋中,兩相鄰亮紋中心(或兩相鄰暗紋)則相距一第二距離P。
其中,當第一連接電極P12與第二連接電極P22之間的間 距S變小時,雖然可以減少間距S處所對應產生的暗紋面積,但卻會造成區域A2的三角形暗紋的面積增加,因此,間距S有較佳設計值時,將使得區域M(及顯示面板1)的穿透率也可達到較佳值,進而達到省電的目的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以下,將分區討論圖2B的區域A1、A2、A3及A4的暗紋, 以得到間距S的較佳設計範圍,進而得到較佳的穿透率。請參照圖2C至圖2F所示,其中,圖2C至圖2F分別圖2B的亮度分佈中,不同區域的暗紋示意圖。
如圖2C所示,由於區域A1並非全黑,且當間距S越大時, 其暗紋所佔的比重越大。由模擬中可得到,區域A1的暗紋比重為:(a×S-b),其中a=1/12,b=1/4。因此,區域A1的暗紋面積=A1面積×A1的暗紋比重=(A-DS×(a×S-b)。
另外,如圖2D所示,區域A2具有三角形暗紋。區域A2 也不是全黑,且間距S越大,其三角形暗紋比重越小。由模擬中可得到,區域A2的暗紋比重為:-m×S+n,其中,m=1/10,n=13/10。如圖2D所示,三角形暗紋的底約等於相鄰暗紋之間的距離,若E為圖2D右上側的一個區域A2之全部三角形暗紋的底邊長的和(E=E1+E2+E3),則E約等於(A-D)/2×1/2,而三角形暗紋中斜邊上的高約為P,且其高度。 故區域A2的暗紋面積=A2面積×A2的暗紋比重=
另外,如圖2E所示,區域A3也不是全黑,其亮、暗紋與第二距離P與T有關,由模擬中可得到,區域A3的暗紋比重為: ,故區域A3的暗紋面積=A3面積×A3的暗紋比重=
此外,如圖2F所示,區域A4的暗紋面積=A×D,其中,D為第二主幹電極P14與第四主幹電極P24所形成的暗紋寬度(沿第一方向X)。
由於穿透率正比於總等效可穿透面積,故總等效可穿透面積(以下稱為有效穿透面積)為:全部面積-區域A1的暗紋面積-區域A2的暗紋面積-區域A3的暗紋面積-區域A4的暗紋面積=
經整理後,可得有效穿透面積= 其中,求取其最大值,故取上式的微分並令其等於0,可得到:
故可得到: ,其中,a=1/12,b=1/4,m=1/10。
另外,考慮製程變異的情況,本實施例之最佳化的S範圍可為(方程式1): 其中,a=1/12,b=1/4,m=1/10,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因此,當S、T與P滿足上述方程式可具有較佳的有效穿透面積,進而使顯示面板1具有較佳的穿透率。不過,更佳者,若S、T與P更滿足以下方程式(方程式2)時,可使顯示面板1具有更佳的穿透率:
若將a=1/12,b=1/4分別代入方程式1及方程式2,可分別整理如下:
另外,請參照圖2G所示,圖2G與圖2A的電極圖案相同,不同的是,在圖2G中不以兩相鄰亮紋中心的距離作為第二距離P的定義,而是以兩相鄰第一分支電極P11或第二分支電極P21的中心距離為第二距離P的定義。此外,其總等效可穿透面積(有效穿透面積)的計算請參照圖2C至圖2F及對應的計算過程,而S、T與P滿足上述的方程式1及方程式2時,可使顯示面板具有較佳及更佳的穿透率。於此,不再贅述其計算。
另外,請參照圖3所示,其為另一實施態樣的電極層13a之電極圖案示意圖。
電極層13a一樣包含第一部P1及與第一部P1相鄰之第二部P2。不過,電極層13a與電極層13主要的不同在於,電極層13a的第一 部P1並不包含電極層13的第一連接電極,且電極層13a的第二部P2也不包含電極層13的第二連接電極。另外,第一部P1的第一圍繞電極P15只位於第一部P1的兩側,而第二部P2的第二圍繞電極P25也只位於第二部P2的兩側。
另外,請分別參照圖4A至圖4B所示,其中,圖4A為圖3中,區域N的示意圖,而圖4B為光線通過區域N時的亮度分佈示意圖。其中,圖4B只是示意,並不代表實際的亮度分佈。
如圖4A所示,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另外,第一部P1與第二部P2相距一間距S。此外,如圖4B所示,由於區域N的電極圖案,使得光線通過區域N時會出現對應的複數亮紋與複數暗紋組合而形成一亮度分佈。其中,當光線通過該些第一分支電極P11或該些第二分支電極P21時所產生對應亮、暗紋中,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或兩相鄰暗紋)則相距第二距離P。
以下,請參照圖4C至圖4F所示,一樣分區討論圖4B的區域A1、A2、A3及A4的暗紋,以得到間距S的較佳設計範圍,進而得到較佳的穿透率。其中,圖4C至圖4F分別圖4B的亮度分佈中,不同區域的暗紋示意圖。
如圖4C所示,由模擬中可得到,區域A1的暗紋比重為:(a×S-b),其中,a=1/12,b=1/4。因此,區域A1的暗紋面積=A1面積×A1的暗紋比重=(A-DS×(a×S-b)。
另外,如圖4D所示,由模擬中可得到,區域A2的暗紋比重為:-m×S+n,在本實施態樣中,m=1/15,n=1。另外,與圖2D相同,三角形暗紋的底約等於相鄰暗紋之間的距離,若E為圖4D右上側的一個區域A2全部三角形暗紋的底邊長的和,則E約等於(A-D)/2×1/2,而三角形暗紋斜邊上的高為P,且其高度。故區域A2的暗紋面積=A2面積×A2的暗紋比重=
另外,如圖4E所示,由模擬中可得到,區域A3的暗紋比 重為: ,故區域A3的暗紋面積=A3面積×A3的暗紋比重=
此外,如圖4F所示,區域A4的暗紋面積=A×D,其中,D為第二主幹電極P14與第四主幹電極P24所形成的暗紋寬度(沿第一方向X)。
因此,由於穿透率正比於總等效可穿透面積,故總等效可穿透面積(以下稱為有效穿透面積)為:全部面積-區域A1的暗紋面積-區域A2的暗紋面積-區域A3的暗紋面積-區域A4的暗紋面積=
經整理後,有效穿透面積= ,其中,求取其最大值,故取上式的微分並令其等於0,可得到:
因此,可得到: ,其中,a=1/12,b=1/4,m=1/15。
另外,再考慮製程變異的情況,本實施例之最佳化的S的範圍可為(方程式3): ,其中,a=1/12,b=1/4,m=1/15,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因此,當S、T與P滿足上述方程式可具有最佳的有效穿透面積,進而使顯示面板1具有較佳的穿透率。不過,更佳者,若S、T與P更滿足以下方程式(方程式4)時,可使顯示面板1具有更佳的穿透率:
若將a=1/12,b=1/4的數值分別代入方程式3及方程式4,並分別整理如下:
另外,請參照圖4G所示,圖4G與圖4A的電極圖案相同,不同的是,在圖4G中不以兩相鄰亮紋中心的距離作為第二距離P的定義,而是以兩相鄰第一分支電極P11或第二分支電極P21的中心距離為第二距離P的定義。此外,其總等效可穿透面積(有效穿透面積)的計算過程可參照圖4C至圖4F及對應的計算過程,而S、T與P滿足上述的方程式3及方程式4時,可使顯示面板具有較佳及更佳的穿透率。於此,不再贅述其計算。
綜上所述,因本發明之顯示面板中,電極層的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相距第二距離(P),且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間距(S),或者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第一分支電極的中心相距第二距離(P),且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且當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時可使總等效可 穿透面積為較佳值,進而使顯示面板具有較佳的穿透率: ,其中,a=1/12,b=1/4,m=1/10,或者a=1/12,b=1/4,m=1/15。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A‧‧‧寬度
M‧‧‧區域
P11‧‧‧第一分支電極
P12‧‧‧第一連接電極
P14‧‧‧第二主幹電極
P21‧‧‧第二分支電極
P22‧‧‧第二連接電極
P24‧‧‧第四主幹電極
R‧‧‧第二距離
S‧‧‧間距
T‧‧‧第一距離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並面向該第二基板,該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該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部,該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及一第一連接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當一光線通過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時具有一亮度分佈,該亮度分佈是由複數亮紋與複數暗紋組合而成,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該第一連接電極鄰近於該第二部且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連接,該第二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電極鄰近於該第一部,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0,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S、T與P更滿足以下方程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部更包含一第一主幹電極及一第二主幹電極,該第一主幹電極與該第二主幹電極交錯設置,該些第一分支電極與該第一主幹電極或該第二主幹電極連接,且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主幹電極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部更包含一第三主幹電極及一第四主幹電極,該第三主幹電極與該第四主幹電極交錯設置,且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第四主幹電極連接。
  5.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及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並面向該第二基板,該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該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部,該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及一第一連接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第一分支電極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該第一連接電極鄰近於該第二部且與該些第一分支電極連接,該第二部包含一第二連接電極鄰近於該第一部,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對應並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0,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S、T與P更滿足以下方程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部更包含一第一主幹電極及一第二主幹電極,該第一主幹電極與該第二主幹電極交錯設置,該些第一分支電極與該第一主幹電極或該第二主幹電極連接,且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主幹電極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部更包含一第三主幹電極及一第四主幹電極,該第三主幹電極與該第四主幹電極交錯設置,且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第四主幹電極連接。
  9.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並面向該第二基板,該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該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部,該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 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當一光線通過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時具有一亮度分佈,該亮度分佈是由複數亮紋與複數暗紋組合而成,兩相鄰該些亮紋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該第一部與該第二部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5,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S、T與P更滿足以下方程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部更包含一第一主幹電極及一第二主幹電極,該第一主幹電極與該第二主幹電極交錯設置,該些第一分支電極與該第一主幹電極或該第二主幹電極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部更包含一第三主幹電極、一第四主幹電極及複數第二分支電極,該第三主幹電極與該第四主幹電極交錯設置,且該些第二分支電極與該第三主幹電極或該第四主幹電極連接。
  13.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而設之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並面向該第二基板,該電極層包含至少一第一部及與該第一部相鄰之一第二部,該第一部包含複數第一分支電極,該些第一分支電極沿一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第一距離(T),兩相鄰該些第一分支電極的中心相距一第二距離(P),且該第一部與該第二部相距一間距(S),其中,S、T與P滿足以下方程式: ,a=1/12,b=1/4,m=1/15,且S、T與P的單位為微米。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S、T與P更滿足以下方程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部更包含一第一主幹電極及一第二主幹電極,該第一主幹電極與該第二主幹電極交錯設置,該些第一分支電極與該第一主幹電極或該第二主幹電極連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部更包含一第三主幹電極、一第四主幹電極及複數第二分支電極,該第三主幹電極與該第四主幹電極交錯設置,且該些第二分支電極與該第三主幹電極或該第四主幹電極連接。
TW103116302A 2014-05-07 2014-05-07 顯示面板 TWI512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302A TWI512379B (zh) 2014-05-07 2014-05-07 顯示面板
EP14175772.4A EP2942663A1 (en) 2014-05-07 2014-07-04 Display panel
CN201520010670.1U CN204557026U (zh) 2014-05-07 2015-01-08 显示面板
CN201811465651.2A CN109270752B (zh) 2014-05-07 2015-01-08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1510008268.4A CN105093715B (zh) 2014-05-07 2015-01-08 显示面板
US14/604,597 US9400407B2 (en) 2014-05-07 2015-01-23 Display panel
KR1020150011925A KR101661413B1 (ko) 2014-05-07 2015-01-26 표시 패널
US15/194,506 US9625770B2 (en) 2014-05-07 2016-06-27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302A TWI512379B (zh) 2014-05-07 2014-05-07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121A true TW201543121A (zh) 2015-11-16
TWI512379B TWI512379B (zh) 2015-12-11

Family

ID=51133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302A TWI512379B (zh) 2014-05-07 2014-05-07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400407B2 (zh)
EP (1) EP2942663A1 (zh)
KR (1) KR101661413B1 (zh)
CN (3) CN204557026U (zh)
TW (1) TWI5123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9835B (zh) * 2016-10-17 2017-09-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單元及其顯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2379B (zh) * 2014-05-07 2015-12-11 Innolux Corp 顯示面板
KR20160028579A (ko) * 2014-09-03 2016-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56692B1 (ko) * 2015-11-18 2022-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8999730U (zh) 2018-09-20 2019-06-18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极及显示装置
CN110955085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像素单元及显示面板
CN111308803B (zh) * 2020-03-12 2021-10-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03543A (ko) * 2006-04-19 2007-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540327B1 (ko) * 2009-02-16 2015-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623160B1 (ko) * 2009-09-16 2016-05-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804081B2 (en) * 2009-12-18 2014-08-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electrode having opening over thin film transistor
CN102156370A (zh) * 2010-11-22 2011-08-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KR20120065151A (ko) * 2010-12-10 2012-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30039076A (ko) * 2011-10-11 2013-04-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921253B1 (ko) 2012-05-09 2018-1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931699B1 (ko) * 2012-08-07 2018-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082406B1 (ko) * 2012-10-05 2020-0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484272B (zh) * 2012-10-12 2015-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液晶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TWI609222B (zh) * 2013-01-22 2017-1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基板及液晶顯示面板
TWI499851B (zh) * 2013-05-06 2015-09-11 Au Optronics Corp 畫素結構及具有此畫素結構之液晶顯示面板
TWI559062B (zh) * 2013-12-09 2016-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TWI512379B (zh) * 2014-05-07 2015-12-11 Innolux Corp 顯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9835B (zh) * 2016-10-17 2017-09-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單元及其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715A (zh) 2015-11-25
CN105093715B (zh) 2019-01-18
CN204557026U (zh) 2015-08-12
US9625770B2 (en) 2017-04-18
US9400407B2 (en) 2016-07-26
CN109270752A (zh) 2019-01-25
EP2942663A1 (en) 2015-11-11
US20160306239A1 (en) 2016-10-20
KR101661413B1 (ko) 2016-09-29
KR20150127529A (ko) 2015-11-17
US20150323840A1 (en) 2015-11-12
TWI512379B (zh) 2015-12-11
CN109270752B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2379B (zh) 顯示面板
US912833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581867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 plurality of pixel electrode bars with different spacing
TWI567451B (zh) 陣列基板以及平面轉換液晶顯示面板
US10386946B2 (en) Touch sensor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537640B (zh) 液晶顯示面板
TWI548913B (zh) 邊緣電場切換式液晶顯示面板與顯示裝置
TWI566020B (zh) 顯示面板與顯示裝置
JP2016114936A (ja) 表示パネル
CN105739191B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TWI495940B (zh) 顯示面板與顯示裝置
US979174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534516B (zh) 顯示面板與顯示裝置
US950090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3192846U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3192846U7 (zh)
TW201616203A (zh) 顯示面板